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基地建设、设施设备、产品加工、农业新业态、质量品牌、科技支撑、组织方式、保障措施8个大类,建设标准详见《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附件)。
三、组织实施与认定激励
(一)组织实施。区级园区的星级评定工作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第一年度考评申报工作从2021年12月开始,2022年1月底前评定结束,以后年度按此安排。
(二)申报程序。每年12月,各乡镇按建设标准要求向区农业农村局申报区级园区,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区级有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地考评并形成考评报告,经综合分析提出区级园区星级建议名单,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区政府命名授牌。
(三)申报材料。各乡镇向区农业农村局提交《区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对标编写自评报告,提供区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方案、建设规划、明确承担园区管理职责机构的文件,以及自评报告相关佐证材料。
(四)等级划分与财政补助。区级园区依据《区区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评分表》打分评级,分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档次。每年由区财政统筹安排资金进行奖补,其中:五星级补助100万元,四星级补助60万元,三星级补助40万元。对于晋级的区级园区,区财政给予奖补,其中:由三星级晋升为四星级的补差20万元,从四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40万元,从三星级晋升为五星级的补差60万元。降到三星级以下的,取消命名并摘牌。
(五)评定数量。区级星级园区评定实施期限为5年,第一年原则上评定数量为3个,其中三星级1个、四星级1个、五星级1个,以后每年根据申报情况确定评定和晋级数量。
(六)评分模式。对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每年1月底前进行星级考核,实行考核总分制,入围分数为85分(含),其中三星级园区考核总分需达到85分(含)以上,四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0分(含)以上,五星级园区考核总分达到95分(含)以上。若当年对区级园区的考核分值均低于85分,则当年星级园区评定空缺;若只有1个园区达到入围标准,则评定1个;若入围园区个数超过当年评定个数,则从高分取到低分。同时鼓励各乡镇发展粮油产业,对区级粮油产业园年度考核总分酌情加3—5分。
四、工作要求
篇2
现代农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是农业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1-4]。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强化组织领导,优化配套服务,组织各区县规划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已全面启动,园区建设正加速推进。
1 铜仁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1.1 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铜仁市第1个农业科技园区于1995年建于碧江区清水塘村,于2001年9月被贵州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9年改建成铜仁民族风情园。2011年铜仁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都要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以上,其中,碧江区和平蔬菜产业园区、江口县闵孝蔬果产业园区、松桃县正大茶叶产业园区已被省扶贫办列为省级扶贫产业园区,其余7个县的7个示范园区已通过市级评审,全市农业产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开始启动建设的农业园区共32个,园区总面积4.59万hm2,有企业1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就业人数6.58万人,农民就业5.3万人,总投资规模达73.32亿元,投资规模最大是碧江区灯塔循环工业园区投入30亿元。截至2011年底,固定资产达13.44亿元,总产值31亿元,占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的60%。
1.2 园区建设方式、管理和运行情况
全市园区建设主体以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和培育本土企业为主,采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运行模式。现有5种园区模式:一是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二是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三是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四是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五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配套建设以种养结合、立体种植、保鲜加工、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为主。园区用地以租赁为主,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主要是政府部门配套建设,产业发展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省、部级项目作为补充。外来企业享受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布局在各区县的工业园区,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企业多数布局在生产基地。
1.3 园区建设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推动情况
通过园区建设,特别是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一是促进了铜仁市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2012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46.18万hm2,占同期农作物总面积81.03万hm2的57.0%,经济作物比重超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蔬菜面积达10.58万hm2,占22.9%,茶园总面积达6.90万hm2,占14.9%,成为农民新的增长点。二是促进了铜仁市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发展。碧江区和平乡的蔬菜产业园、思南塘头的果蔬产业园、印江县食用菌产业园等标准化种植水平处于全市前列。
1.4 园区规划情况
铜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农业结构调整要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建成引领铜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园、旅游观光园、体验休闲园、科普教育园。全市共规划各类农业产业园区53个,园区总占地面积3.51万hm2,其中,国家级企业2家、省级企业25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就业人数37 114人,其中,农民32 810人。总投资54.47亿元,2012年底固定资产总值11.13亿元,总产值37.09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园区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园区以水利、交通、电力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导致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村公路建设滞后,特别是产业园区道路建设未纳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电网改造覆盖面不大,难以满足农产品加工用电生产需要,龙头企业不能享受农业用电的优惠电价,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2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全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偏少,尤其缺乏大型的、带动型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业生产效益还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缺乏有效地联结,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除铁骑集团、信邦药业、和泰茶业等几个较大企业外,绝大多数农业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紧密,产、供、销联系机制不畅,带动能力较弱。
2.3 园区运行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科技人才力量支撑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运用水平还不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还需加快,农业品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人才短缺问题较突出,园区在引智入园、引智创业、成果转化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有力的措施,科技对农业园区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3 对策
2013年是贵州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省政府提出要在全省建设100个省级示范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当其时,也是铜仁市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把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举全市之力推进农业园区发展上水平,走出一条“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
3.1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地内水、电、路、讯建设,提升基地的承载力;充分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保障、信息畅通,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加大对土地改良实施的投入,提升园区耕地质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低)灌、温湿调控设施及计算机监控等的应用,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设施化、精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3.2 培育园区企业集团,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企业,使之成为园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产前、产中、产后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和扶持,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有力补充,以“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提高产业合作水平,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一个企业振兴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建立一片基地、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群众的农业发展格局。
3.3 以特色产业引导,实现差异化发展
坚持特色产业与现展理念、消费需求相对接,突出好生态茶、蔬果、中药村、核桃和油茶五大支柱产业,配套铜仁珍珠花生等特色产业,鼓励群众发展规模种养业,壮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特色规模效应。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积极推广畜—沼—菜(果)等绿色生态模式,打造特色农业的“生态效应”。依托特色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提升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4 注重科技和人才,促进园区生产高端化
园区作为农业高新技术的聚散地,科技与经营管理人才是影响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围绕园区发展,筛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走标准化发展之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促进园区生产高端化。
3.5 建立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集中投入
优化投融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进园,以股份、独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园区投融资体制。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科技开发,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同时,凝聚各涉农部门力量,将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科技等涉农相关部门的资金向园区集中,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
3.6 以政策扶持为重点,实现农业园区发展新突破
以纲领性文件作为农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保障,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土地流转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财政扶持意见》文件,制定农业产业园区的《农业产业园区人才政策》《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税收政策》《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政策》《农业产业园区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配套政策》等相关政策,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供长效的保障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支点,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积极培育土地银行、土地合作社,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力;成立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及数据库,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重视财政投入对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作用,建议贵州省出台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园区建设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支出优先向农业产业园区的倾斜政策,将各类支农资源进行捆绑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5]。
4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段忠贤.现代农业园区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J].上海企业,2010(10):80-81.
[2] 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2-16.
篇3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中心任务已经变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农业园区已成为展示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窗口,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显示出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推手,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商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商州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紧紧围绕“抓转变、建园区、强科技、促增收”的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强化园区规划、机制创新、项目组装配套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1]。
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点
2.1 健全组织,强化领导是保证
为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商州区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农业、财政、林业、交通、水务、国土、扶贫、金融、电力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商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做到了领导、机构、规划、资金、技术、措施、责任、考核“八到位”,形成了常委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包抓、部门具体负责的园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2.2 创新理念,合理规划是前提
现代农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产业、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必须大手笔、高起点,超前谋划,科学规划。一是坚持科学定位。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确保园区发展走生态化、合作化、循环化、公司化发展之路。二是坚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既考虑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又充分尊重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依托资源、生态、区位优势,突出精品打造,避免遍地开花无特色。三是坚持创新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渐进式发展的思路,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分期连续实施,各类配套同步,实现共赢发展。如:以陕西省(大荆)现代农业园区、商州佳骞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商洛宏邦公司绿缘生态农业休闲园和商洛聚丰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该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陕西省(大荆)现代农业园区,在2012年全省现代农业园区陕南片观摩时,被省农业厅副厅长文引学誉为“陕南第一园”,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全市农业类项目第1名,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3 加大投入,政策扶持是保障
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前沿性、领先性示范区域。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落实好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才能为园区营造宽松的建设经营环境。因此,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商州区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及细则》,制定了《商州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商州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对“发展设施蔬菜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大户,日光大棚补贴6万元/hm2、日光温室补贴30万元/hm2;流转面积在6.67 hm2以上、流转年限在10年以上者给予1 500元/hm2的流转费补贴”。6.67 hm2以上的产业基地,由政府出资从外地聘请1名专业技术员,对基地的产业布局、新品种引进、茬口安排及栽培管理等环节全程指导,并对产业基地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配套。区财政每年设立1 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业园区建设。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向园区建设倾斜;对于投资农业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在项目争取、贷款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为农业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4 打造示范亮点,科技带动是支撑
按照“突出特色、循环互动、集中成园”的产业发展模式,紧紧围绕“果、菜、畜、药”四大主导产业,按照“扩张总量、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示范带动”的思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业性科研院校作为技术依托,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园区的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使园区的各类经营要素和技术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处于“最新”领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如:陕西省大荆现代农业园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科技支撑、高速度建设,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商洛乃至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园;面向西安、商洛的生态休闲科技观光园;彰显‘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特色游乐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样板工程”。商州佳骞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技教育示范农业为一体。园区建成后,将充分显现“畜―沼―菜―果―游”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整体效应;商州绿缘生态农业示范园,按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规划设计,已建成育苗温室、生态餐厅、设施蔬菜、农田体验、适时采摘、休闲垂钓、莲池观赏、健身广场8个功能区;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集产业发展、科普示范、休闲观光、生态餐饮、乡情体验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商洛聚丰公司冷链物流园,采用“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开展经营,建设农产品种养、收购、冷冻冷藏、加工包装、检验检测、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该园区的建设,对商州区现代农业发展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将起到积极的支撑和保障。
2.5 创新机制,促进发展是关键
坚持以业主(企业)自建为主体,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引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合作共建、联动发展”的园区运行新路子[2]。由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农产品生产订单,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并由合作经济组织负责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农民及金融机构的互惠共赢;积极引导园区业主和农民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为抓手,积极引导流通企业、超市、酒店、学校与产业基地直接对接,降低种植、运输、营销等费用,提高园区效益。在全区率先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组建了镇办农村土地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制定了土地流转规范程序,采取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园区建设的任务重,资金投入大,融资困难,引进的企业、业主资金异常紧张,而项目资金到位较慢,制约了发展。
3.2 受掣于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商州区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农业县区,灾后重建资金短缺,投入大,种子、种苗供应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进速度。
3.3 少数园区机制不顺
少数园区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即使成立了机构,但机制不顺、运作不到位、责权利不明确,未发挥相应的职责,使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处在放任自流的“游离”状态。
3.4 少数园区重建轻管
少数农业园区是虎头蛇尾,形成了“轰轰烈烈搞发展,发展过后无人管”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效益的发挥。
3.5 机制创新不够
部分农业园区发展主体不明确,没有引进企业、业主带动和支撑,“死”在机制不活,管理缺乏创新,加之市场信息滞后,产品销售不畅,园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4 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管理机构,使农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和职能职责制度化,实行园区效益与报酬挂钩,优化园区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园区综合经济效益[3]。同时,各相关部门都应把园区建设作为提升传统农业的载体,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源动力,关注园区的谋划、建设和发展等环节,为打造具有商州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4.2 建立多元的投资机制
政府应增加预算内农业投资,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从中明确投资农业园区的资金比重。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建立政府投资农业园区领导小组会商决策机制,将投资重点放在农业园区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安排上。采取土地折价、林权入股,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或保证一定租金,部分参与分红,使园区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
4.3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明确和创新园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及运作机制,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格局,形成政府推动为主、部门配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园区建设机制[4]。一是积极探索可靠的技术依托机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的合作,通过农业技术、科技成果参资入股等方式,鼓励农技人员、科研机构直接到园区创办领办科技型龙头企业、试验基地。充分利用示范园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农业高技术人才。二是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根据园区的产业示范定位,引进“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主打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品牌,创建绿色农业园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在产品终端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产品深加工、精包装、耐贮快运等领域的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并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带动周边农民,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优势拳头产品产业化程度[5]。三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园区桥梁纽带作用,推广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种子种苗,带动周边基地发展;开辟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良性增值循环运行,逐步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能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
4.4 培养园区的建设人才
充分利用多种畅通“管道”,引进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强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园区多样化人才[6]。
4.5 强化园区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现代农业园区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区、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须齐抓共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农业项目的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整体推进[7-8]。二是市委、市政府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对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任务不好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9]。
5 参考文献
[1] 杜成忠.奋力推进海南州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N].青海日报,2012-06-25(7).
[2] 钱林芳,顾敏华,李辉,等.对海盐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新农村,2013(3):8-10.
[3] 杨献中,陆鸿英,叶飞华.湖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337-339.
[4] 彭汉艮.以园区建设为抓手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句容市后白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2(7):44-46.
[5] 苏武峥,李苗,赵鑫,等.新形势下新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调查与建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79-3180,3182.
[6] 陈小忠,徐攀峰,戚小飞,等.杭州市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5):337-339,341.
篇4
现代农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引导传统农业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转变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技术措施[1]。2012年,东营市被整建制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载体,现就东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行探讨,对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发展思路,东营市整合各类资源,将各级各类支农资金优先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山东省位居前列。目前,东营市已建或在建现代农业综合类园区、产业类园区、精品类园区共计174个和家庭农牧场1批,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67万hm2。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投资10亿元的大地乳业种养加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总投资20亿元的泰国正大集团东营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1.33万hm2海水养殖已全部开发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东营市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了牛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广饶新潍高路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批“建设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主导产业突出、科技水平先进、管理运行机制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2]。
2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园区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生产设施装备水平较低,新品种、新技术储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相称。二是部分园区规模小而分散,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撑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园区功能还比较单一,部分园区是以单项产业园为主,且大部分园区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四是园区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特征还比较明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3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发展工厂化作物栽培类、一体化养殖种植类、水产养殖类、畜禽养殖类等设施农业,大力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田间道路通畅、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推广耕地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推进水产、畜禽规模化养殖园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园区。配套生态休闲观光设施,建设生态园区,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吸引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设旱涝保收农业园区,在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方面做出示范。
3.2突出科技兴园
优先支持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适应性驯化和良种繁育,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实行统购统供,对农业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建立完善生产记录等基地准出制度,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大力发展信息化设施农业,推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发展钢结构大棚、遮阳防虫、喷滴灌等各类农业设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3]。采取多种方式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团体进行有效合作,鼓励农业技术、科技成果参资入股,进区创办科研机构、试验基地和研发中心等。
3.3注重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着力增强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结合当地实际,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优质品牌农产品,筑牢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育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着力发展现代营销。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组织,推广现代农业营销模式,积极开展包装、冷藏、储运等业务,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与大型超市、居民社区、团体企业、宾馆饭店等直接对接,建立直供区、专销点,畅通产销渠道,稳定产销关系。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配送、物流配送等新型营销方式。
(下转第278页)
(上接第275页)
3.4创新体制机制
根据园区规划建设进度和园区管理工作需要,研究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园区特点和实际的管理体制。注重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方式股份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类支农项目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争取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依托项目调整园区结构,膨胀园区规模,推动园区发展[4-7]。
4参考文献
[1] 黄修杰,史亮亮,黄丽芸,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47-249.
[2] 尹剑德.湖南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信息,2009(12):33-36.
[3] 徐森富,黄冲平,刘伟明.台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413-418.
[4] 曾军丽,程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17033-17035.
篇5
1 主要做法
1.1 “四个突出”强化规划引领
突出专业性。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突出融合性。做到小城镇规划、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多规融合”,农业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突出整体性。坚持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分层推进核心示范区、特色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发展。
1.2 “四大渠道”破解资金用地难题。搭建投资平台,成立投资公司作为农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开台,通过政府资金的投放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坚持农民主体,明确农民投资的主体地位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新建建设。打破承包经营权界限,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集中,有效推动园区产业的统一规划和快速发展。
1.3 “三条途径”积极助农增收。创新龙头带动模式。优先选择产业附加值高、产销能力强、分红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突出带动性,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助农增收作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共建共管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参与共建园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和农户利益双赢。创新拆迁模式,坚持“地块选择最好位置、规划选择最优团队、房屋实现最大增值”原则,保障安置农民财产增值,让老百姓算得过账、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变被动强制拆迁为主动申请拆迁。
2 主要启示
2.1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坚持创新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突破发展制约因素的必由之路。冕宁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统筹规划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园区营运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等七项机制,不断破解各种制约瓶颈,激发园区活力,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2.2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保障农民利益
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农民利益优先原则,在农业招商引资过程中引入诚信保证金,规避农地利用风险和农民租金拖欠风险。推行土地租金入股、劳务承包等六种模式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创新拆迁安置模式,确保农民财产增值。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核心示范区“做给农民看”、功能辐射区“带领农民干”、产业带动区“帮着农民赚”,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2.3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突出产业特色
产业的特色优势是农业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开始就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链招商,成功吸引培养了一批带动性强、实力雄厚的种养龙头企业,中药材深加工及全球交易中心项目落地,积极打造集种养、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2.4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坚持科学管理
县上专门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强化对园区建设的主导,研究制定《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鼓励各类农业科技人员以承包、入股、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直接参加园区建设,已与四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3 建议
3.1 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规划
坚持“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园区发展规划,构建以镇为核心、新农村综合体为骨干、新村聚居点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持的镇村园结合新形态。注重园区功能分区规划,推进农业基地布局新标准、生态化,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区、销售区宜布局中在小城镇附近,既作为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区,又作为农业园区的配套功能区。新村布局应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构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生活社区”一体化发展体系。
3.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要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精心包装招商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二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推进涉农补贴增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鼓励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举办资金互助社,拓展服务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和实施,制定财政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转交给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办法。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营销。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建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配送、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四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3.3 深化园区综合配套改革
一要推M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园区为依托,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培育发展中介服务机构,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探索建立经济手段调节宅基地分配使用、自愿有偿规范退出办法,推进农村房屋产权转让试点。二要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项目和资金融合力度,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农业园区投融资业务。三要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媛,郑红维,赵邦宏,刘晓东.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张茜,耿晓,马正英.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5,(4):64-65.
篇6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实际意义。2009年8月,陈仓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大棚蔬菜10000亩、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日光食用菌600亩,食用菌大棚300亩;建设现代化育苗中心1处;建成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8个 、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6个、千头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3个、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1个、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个。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
近年来,陈仓区认真贯彻落实《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和园区规划建设要求,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示范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和配套基础设施等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园区先后投入资金2.49亿元,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工程和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等硬件建设。建成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1座,蔬菜食用菌日光温室709座3156亩,蔬菜大棚2800多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700多亩。建成千头奶牛场3座,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村(场)5个,千头标准化养猪场10座,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81户。园区存栏大家畜、奶牛、生猪、羊、家禽分别达到0.71万头、0.18万头、12.75万头、0.35万头和53万只。种植优质粮面积达到8万亩,总产达到2.17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精细蔬菜、设施养殖和优质专用粮三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年来,园区引进陕西鸿盛、陕西大明等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2户,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向基地推广16个。2010年全区(未包括高新4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2万亩。同时,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销售,带动了周原、慕仪两镇运输、农民就业等。目前,园区内约有1.2万农民直接或简接从事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优质粮生产销售。2010年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3元,较2008年的4505元增长2008元,增幅达44.6%。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
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尚需加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格局还没有建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二是人才、资金、土地制约明显。园区建设进展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园区大多数农户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意识,设施蔬菜、种养业科技人才匮乏。四是农业产业化亟需加强。园区产业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基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示范窗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传播农业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和有效途径,加快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良性发展,应抓紧从以下几方面破题。
1、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园区发展。建立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自筹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通过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社会融资、招商引资等有效途径,吸引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相关部门要及时捕捉信息,积极研究、吃透政策。充分发掘园区潜力,认真调研论证,加大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以优势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抓产业招商、用好外力。依托现有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定位,用足用活现有优惠政策,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开展招商,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示范园区投资建设。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推广等各种服务,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农民会员围绕市场需求增加投入,提高农民专业化程度,推动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园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等措施,积极扶持和培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业主做强做优,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紧抓国家投资水利项目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大冯家山水库高抽泵站更新改造建设力度,完善恢复园区水利灌溉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园区缺水的制约问题。要加大对园区设施、农产品的保险承保力度,发挥农业保险在补偿受灾损失、帮助恢复生产生活方面的“稳定器”作用,减少自然灾害对园区发展带来的损害,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篇7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100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力争到2017年将园区建成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成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集为主的边远贫困山区,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州;开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个,其中:蔬菜类园区3个、精品水果类园区6个、特色畜禽类园区3个、茶叶类园区2个、休闲观光类园区2个、中药材类园区2个、杂稻制种类园区1个、油茶类园区1个。笔者按照国家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结合黔东南州情实际、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抓好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同仁商榷。
一、狠抓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保证。要将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用工业园区理念来抓农业园区建设,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等工作,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狠抓规划编制
规划是龙头,是指导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编制园区建设规划,要围绕主导产业,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确保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上水平,并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一是突出主导产业。立足农业结构调整方向,选准2—3个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高的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合理安排配套产业,实现产业互促互动;二是突出规模生产。园区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并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通过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三是突出功能配套。农业园区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复合体,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合理规划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建设内容,使园区的功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需要;四是突出综合效益。要提高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园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种养大户要实行产加销联动,保证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利润,带动园区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狠抓基础建设
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设施和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提高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园区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积极配套市场流通设施,提升园区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
四、狠抓主体培育
建立健全园区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园区经营主体培育,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现代经营主体的作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和投资建设,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做大园区蛋糕。
五、狠抓资金投入
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财政资金投入很是有限,主要依靠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为主。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对于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支持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业园区建设见成效。
六、狠抓社会化服务
要完善园区配套产业体系,推进园区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疫病防控、产品营销行装化服务,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最终实现园区建设与减贫脱贫“双赢”。
参考文献
[1]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29-330.
篇8
二、主要亮点做法
(一)立足特色,合理规划
理塘县立足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根据现有的水源、地势、土壤类型、产业基础、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濯桑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濯桑、甲洼、藏坝3个乡镇,总面积达12.3万亩,核心示范区9万亩;九龙县立足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牦牛、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建设高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九龙精致山地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打造3.63万亩花椒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泸定县立足自然条件优势,打造杵坭片区水果、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覆盖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发展食用菌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园区发展特色产业7000亩。
(二)壮大产业,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优势农业,着力构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理塘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紧扣绕“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主题,重点打造牦牛、果蔬产业,实现了群众能增收、企业能赚钱、产品有市场、质量有保障、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一轴三区六基地”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四川省首批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泸定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区域内果蔬产业及加工等基础优势,以食用菌、特色水果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农业主产区、农产品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园区,园区综合产值达2.14亿元,带动人均增收6300元;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万元。
(三)培育主体,示范引领
理塘县采取入股、出租、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牧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按照“经营主体+服务平台+服务主体”模式,探索建立了“五统一”(即统耕统种、统测统配、统采统供、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的生产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即经营机制、生产标准、溯源体系、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的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2019年共为2家龙头企业5个专合社和3个乡5个村31户农户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代销”的社会化服务6689亩;泸定县杵坭水果、食用菌园区培育新经营主体240个,从业人员1314人,参加各类培训1300 人次,培训覆盖率达98.9%,园区产业利用网络技术的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喷灌、滴灌、土壤检测、温度计等技术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面积6900亩,推广率达到98.5%。
(四)发展科技,提质增效
理塘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院)县合作协议,科学制定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休耕轮作、技术规范、种养循环、植保防治、疫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生态农业标准,占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制高点。园区龙头企业还注重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积极应用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出新产品。科技创新团队研发试种各类蔬菜新品种达20多个,牦牛肉奶新产品30多个,绒毛制品10多个,改变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模式,解决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加工制约瓶颈。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经营主体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普及率较高。泸定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和州农科所、畜科所等科研机构,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发展4个,其中有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仙桃人工种植基地、贡嘎雪桃种植基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泸定县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解决科技推广难题。建有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站,村有驻村农技员,农技社会化科技服务覆盖率每年增长5%以上。大力推广羊肚菌、仙桃、特色水果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达到1323人。
(五)打造品牌,拓宽销路
理塘县以“圣洁甘孜”农产品品牌为落脚点,通过电子商务双创孵化中心、康藏阳光公司、鹏飞牦牛肉食品公司现有外销渠道,加大高端农产品及旅游资源联合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理塘农产品、旅游产品知名度,借助“农奢会”公众号,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产品远销北京、香港、台湾和珠三角地区,保障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九龙县着力打造“中国花椒之乡”,发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品质优势。开展茶博会,唱响茶叶品牌,打造出藏区生态茶叶品牌“臧雪”“臧红”、“纸醉”、“金迷”等。泸定县已培育“泸定红樱桃”“泸定幸福仙桃”“贡日夏藏香猪”“泸定有机羊肚菌”“雪森美好核桃油”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9个,泸定红樱桃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申报泸定仙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入驻园区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入驻园区的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仅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每年生产了大量的萝卜,但主要只对萝卜进行了清洗及冷藏保存,未生产诸如泡菜、萝卜干等储存时间更长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内生动力不足。理塘县园区内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因其主要由五粮液集团援建,其产品也主要销售到该集团,基本对外销量不多,渠道相对单一,一旦五粮液集团不再购买,该基地将无法立足于市场。
四、对策及建议
篇9
代化
建
设现
代
农业示
范园
区
的意
义
郑
东朝
现
农
业
园
代
区
是探
中索
特国
色农
业
现
代
化道
的重路
要
载
体,
是
加
转
快变农业
发
展方
式
、升提
农业发
展质
的有量
效
径
,途
展是示
和
推
广现
代农业
发
模展式
、
展
现农
业
展发
成果
重要的平
台
,
是
进
促
农业增
效
、农
民增
广
、
育
教
部门
科技实
验示
范
的
场所
和
基
地
各
种,先
进适
科
技用成
果
遍普
得到运
,
农
民用素
质明
显
高并
提起
了示
范到
辐射作
用,
带
动
了
面上农
业
科技
成果
推的广
,粮
食复
种
指
数
、
学科
种田
平
水大大提
高,
民丰农
产
增收
社会,
经济
和生、态
效
协
调
发益。
展四、有
利于
推
动
农业
度
适规
模
经
营。
提
的有
效收抓
手。
快
现代
加
农业
范
园
区建示设
意
义
重
。大
一
、
有
利于
根从
上解
决
农投业入
问
题
高产
业
经化
营水
平
现
代
农业示
园范区
设建明
了确业
农建
设
方和向设建重
点,有
于促进利业农投新
人机制
的
建
,
立推
动农了业发
展
基金
、
农村
合
基作金
、
业承农
款包、
动积
劳工累等
制度
的
建
健
全
土立
地流
转机
制,发展
适
度
规
经模
,
提
高规营
模益
,
效
园
是区建
的一设
项重
要内
容各
。地从
实
际
出发
尊,重群
众意愿
,
推
“
双行
田
”
制开,发
名特
优
品
产探索,以
业企的
行为建
立应
适
场市经济
的经
营
机制
,
进
机
行
制新
创初,
步改
变
地
土零星
、散
分
、
建
立
和完善
,
逐
步形成
了
以家
财国
、政
贷信
入
为投
导向
农
民和,
乡
镇()村
集
经
济
投
入
为
主体
体有
,关农业
项
目
资金
外、商
企
业
、及
体投个人
为
补充
的
农
投业
人机制
。二、有
利推
动于传
统农
业
现向代
业农的
转
变兼
业
的传统农
的业经
格局营
促
,专进
业
生化
产企、
业管化
理、
贸
农
工
体一
农业
的产
化业
格
局
形
成的。
五、有利
于
农业
社会
化服
体务系
建设
园
建
成后
,区农业基
设
施础大
大
改
,善
抗
灾能
力
显增
著
强,
业农机
械化程
度
明
提显
高
,
上加
轻
栽型
技培
术的
广应
用推,
从
本
根上
减轻
了
农
业
动强劳
,
度
告别
传了
统农
业
中
各地在
区园设建中
,把
加强
县镇、
村、三级农
业合
服
务
综
系建体设
,提
高农
综
合业服务
功能
,
作
为园区
建
为设民办
实事,
求实
效
、
增
实
力基的
工
础来
抓
作
;园区所
在
形地
以成县为依
托
、乡
镇为
带
纽
村
、基为础
的全
方
、位多
能
功
服体
务
系园;区
所各
乡在镇农
“
三
腰弯一肩
”的挑工
操手作,提高
了
生产
力,
速加了传
统
农业
现
向
农代业的
迈
进
。三、
利有于
现代
农
业科
技的
运用。
促进
站技
农、机站
、
水
利站
成
为农
业综
合
服务
的
农
科
教相
结合新
建的
园区办成
各
级了
政党领
导
的丰
骨干
;
园
区在所村创建
农的综合服业务实体是
为
农服务
最为
直接
有力
的基
组层织
,通
过
产示范
方
样
、
田板
,
成为
各级
业
农科
研、推际
出发,既
减
要
轻负担,又
解要
决题
问,
老
养保
可
险纳人以农
场
统
筹
医,
疗
险保也可
以
点试
推广
,住
房
制
度逐
步走
向商
品
化
逐
步;
统一
务服
,
解
决
了一
家一
户
分散
、兼
经业营
建
立社
性会的
失业
保险
机
制
,
励
鼓外在
就业
加,
强对
业
失
工职进行
训
培以,便重
新
业就
,大
引力
新进
项目
根从本
上
解决
问题。
一
37
—
农
业代
化现
怎粹
构建
和
诸劳芳
劳
关
系动
最
是基
本的社
经会
济关
系,
构
建
和谐劳
动
关
是
保系障
和
改善民
生、
护
社维
会
安定
和谐
的础
。基当前
和后
一
个
今期
,
时
我
国仍
处于
劳关动系
矛盾的
发
多
期
各
和种利
益
关系的调
整
期
构,建
和
劳
动谐
关
的任系务十
分
艰巨。
党十的八
大报
告确明提出
,要个
时
期要,根
据
我
国
劳动
系关工作
新形
势
,
以实
现劳
动
合
同
制度
全
覆
盖为重
点
快加
善完
职工
益权保
障
机
制,
一进步完
善劳动合
同
配
法套法
和
规政
,策依
健法全
完
善
劳
务派遣制度
、劳
用
动
工案
备
制度
企
业和裁员
机
制;
以进
企业推
工
资集
协
商体、
建
立
工资
正
增常
全
劳
动健
准标体系
和
劳关
动
协系
调机制
,
加
强
劳动保
监障察和
议
调解争仲
裁
,
对构
建
和
劳谐
关
系提
动
了出
新的要求。
构建
和
谐劳
关动
要系重
点
抓住
以
下几
个节
:环
第一,
健
劳全
动标准
体
系。要
快制加定
长
制机为重点
加
快
善完利
益
共
机制享
,不
断
扩集大
体协
商
覆
盖
范围,
积极稳
妥进
推行
性业、区
域性
协
商,
促
企
进业在
劳动
生
产率
提
高的
同时
同
步增加
职
工
工资
;以健
政
全府、
工
会和
企业组
织
协
调
劳动
关
系
三
方
制
为机
新
的动标劳准
,
进
一步
健
全利
于
维有
劳护
动
点重加快
完
善
社会
协商机
,
进制
步一加
强三
方机
制制
度化、
规
范
建设化
,善完三
方
制机
权者的益动劳准体标系。同时,
要落实好现
行
的
各
劳项
动标
准,重
是
要
加点
劳
动定
强
职能额,
充
发分挥
三方
机共
制研究
解同
决劳
动
关领系域
重
大题问的独
特作
用
,
深入开展
和
谐劳
动
关
系
创
活建动。
标
准管理
,
督促企
业严
格落
实家国
规
定的
工
制
时
和特
殊工
度管
时
理定
规
,依法安
劳动排
者
息休休假
,
促
进
企
改业
劳动善
条
件,加
强
人文关
,加强
企怀业民
主管
理
建设,
保
障职
工
的
情
权知、参
权与
、表
权达和监
督
权。
第二,
健
全
劳
动关
协
调系
制
机今。
后一
第三
,加
劳强保动
监察障。
要
完
善和落
实
动
保劳障监
执察
法
制
,度健
全违法行
预为
警防控
机
,制
建立
劳
保动障监
察
执法
与刑事
司
联
法
动多
部等门
综
合
治理机
制
畅,举通
报
平高的产粮
田和
菜蔬
基
地,
走
出一
了条
建以
中办
不
了
办
、好
不的事,增
强
集了体
统的功
,
加能
快
先了进适
用技
术
现实
生
向力产的
转。
化
促保
,
建、造
保、
相
结
合基
本农
的保田
护新路
。子
七
、有
于农
村利
精神文
明
建
园设
的
建区
成
六
、有利
于
基农本
田保
护
范示
园
区建
在都
本
基农田
保护
区,
高标
的农准田
设
施使基
农
田保本护
进区一
步
“
硬化
”,
正落
实
真到实处
,
得
有到效
护
。保
同
,时通过园
建区
设,
对原
有
田边的地角
水
、塘
荒滩进行
平整
、改
造
、
复垦
,
加
了耕增地面
积
把
。高低
平
、不形地
复杂、并荒
芜低的
改善了周
边村
庄
的
道路
通交
条件
,
优
环化境
,提
高
了
农民的环
境
保护意
识
同时
,
。为平
整
地
土,
迁
搬深
埋、
坟
墓推,
动了农
村
的
风
移易俗
建设。
园还区可
引以导农
正
确民
消
费
,积把累
入投土
地,投
入
再生
产。
洼田
、
低
产
进田行
改
造
建,
成上规模
、
上水
一
篇10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②农业基础薄弱。xx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2870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1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围绕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按照资金集中、产业集聚和经营集约的要求,以高新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通过行政推动、企业主导和农民参与的形式,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传统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有利于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实行典型引路,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集成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提升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发挥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吸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到园区创业发展,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机制。
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今年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个,使全省各级各类农业园区数量达到2000个以上;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从今年起,力争全市每年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若干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后创建了四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三化同步”和“再造一个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功能集成的原则,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高效、循环生态、示范带动”的基本要求,在现有农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组织体系和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畜牧产业、蔬菜产业和水果产业,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力争早日把我县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按照规模适度、产业集中、种养结合、组织完备、服务完善、体系健全、产出率高的要求,从今年起,力争每年创建1-2个省级、2-3个市级、命名8-1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到“十二五”末,全县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每镇建立县级以上(含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使全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形成试验、示范、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基地,带动农村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业发展。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
1、规模较大,集中连片,配套完善。园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省级园区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市级园区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县级园区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园区规划布局合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2、主业突出,产业聚集,体系完整。省、市级园区重点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县级园区重点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聚集度高,形成相对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体系。
3、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生产。省、市级园区配套大中型养殖场建设,大家畜存栏不少于500头,猪、羊存栏不少于5000头(只),家禽存栏不少于2万只。县级园区配套中小型养殖场建设,猪、羊存栏不少于1500头(只)或肉鸡年出栏不少于20万只,家禽存栏不少于1万只。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和有机肥生产。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大力发展“菜(果)-畜-沼”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
4、龙头带动,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园区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格局,园区经营运行规范。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战略,努力打造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力强的知名品牌。
5、装备较好,起点较高,示范引领。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装备等设施农业技术,农田机械化综合水平较高。大力推广生态创新技术和集成技术,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园区显著位置设立明显标示牌,表明运行规程、规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6、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运行高效。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用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发休闲旅游功能,配套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
四、现代农业园区的验收认定与运行管理
(一)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命名认定
按照园区建设标准,由园区所在镇提出书面申请,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园区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意见,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后,予以命名,建设完成后认定并授牌。具体申报认定程序如下:
1、现代农业园区所在镇政府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并向县园区办提出审批申请;
2、县园区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上报的规划方案进行初审,通过专家评议、质询论证后予以批复。园区建设规模达到规划内容60%以上的,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命名为“县现代农业园区”;
3、已命名的园区按照各自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设;
4、县园区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园区年度建设计划进行指导督查;
5、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全面完成并达到标准后,由县园区办组织评审验收后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正式认定为“县现代农业园区”并授牌。
(二)省、市现代农业园区申报
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在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园区建设规模达到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的,由各镇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向县园区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园区办审核并报县园区领导小组同意后,统一组织上报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三)运行管理
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园区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园区继续保留称号,对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管理,按照上级相关文件执行。
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在全面落实中、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县级命名授牌的“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园区奖励50万元;对认定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按照省、市要求,县财政每个园区分别配套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扶持配套资金用于园区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补贴,实用技术培训、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补助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园区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争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的建设,由各个区域站具体负责区域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政府企业双推动的经营模式。三是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服务团,形成“产、学、研”联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推广队伍,进驻园区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四是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果-畜-沼”、“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沼气使用效率和安全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内“渠、井、路”三网配套建设,巩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职能部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安排在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合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
4、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园区建设规模。学习高陵经验,2013年6月底之前,组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切实解决农业园区建设的瓶颈问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引导园区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资本化运作。同时强化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指导服务,让承包者流转放心,让流转者投入放心,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5、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支持园区建设。一是土地政策。扶持和保障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用地,对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休闲观光等农业项目用地,凡不破坏耕作条件的,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对高效农业建设中的办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二是财政政策。国、省、市、县的农业投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优先安排在园区实施。三是金融政策。对于进入农业园区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四是税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三农”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进入园区的企业发展。五是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为园区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园区工作的,在工资待遇、晋升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六、保障措施
篇12
(一)探索了适应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土地零散、环境不一、地貌多样、资源分散一直是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我市客观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约束和资源约束,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确立了适应山区特点的“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路子,探索了“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这一路子和模式,既适合山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土地、资金、技术等农业资源集中度低的特点,又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构建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三者统一。这一路子是多年来我市农业工作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市农业发展思路、理念的大转变,是农业增长方式的大转变,是抓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大转变。
(二)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面貌的逐步改善。农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基础设施改善。通过几年的发展,各类农业园区通过对田、林、路、渠、库等的综合治理,把一大批农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良”的标准化农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村建设、观光旅游相结合,促进了城乡环境面貌大改观。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观光景区”的建设理念,各地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区。部分县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aaa级景区打造,园区建设有效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现代化的园区必须有多元化的投入相配套。全市各地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千方百计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土地整理、农综开发、以工代赈、扶贫、新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国家项目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园区,激励了企业投入,带动了农户投入,形成了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导向,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变了过去因投入分散造成的有投入,投入不大,有效果,效果不好的状况。核心示范区按照亩平投入不低于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入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启动建设的3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5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8亿元。
(四)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园区的成败关键在于先进科技的武装程度,在于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发育水平。各地把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寻求科技对生产和产业的支撑,园区联合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发、推广。目前全市大多数农业园区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试验、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配套、组装、集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川农大、省自然科学研究院、中茶所等分别在猕猴桃、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园区建立了专家大院、科研所。已建的31个园区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50多项。先进农业科技在园区的推广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从而使园区逐步成为现代科技的孵化器、建设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培育现代农民的主阵地。
(五)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园区的生命力,取决于能否按照市场的要求,运用管理工业的先进理念,实现企业化运作。各地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园区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模式,构筑市场化运行机制。全市园区基本形成了“集中流转,多元经营,股份合作,风险保障”的生产经营机制,形成了“大园区+小业主,大基地+小庭园”的园区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各地不断创新“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苍溪县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联办园区机制。利州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站),建立土地流转基金,有效保障农户和经营业主双方利益。各县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和企业(业主)共同出资建立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降低农民发展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全市各级财政和龙头企业已筹集产业发展风险调节基金3100余万元。
(六)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样板工程。农业示范园区是一扇窗口,把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经营观念、管理方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展示在人们面前,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实样板,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苍溪三井、白桥,利州大石,元坝平乐、紫云,朝天羊木、平溪,剑阁木马、剑门关,旺苍木门、南阳,青川板桥、三锅等园区分别带动了猕猴桃、茶叶、烟叶、食用菌、蔬菜等优势特色产
业的发展壮大。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上,我点评苍溪县三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指出,该园区可以用“一大、二高、三好”六个字概括。一是大气魄、大面积、大规模;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三是示范效果好、推动力好,领导称好,群众叫好。三井园区有三点值得其它园区学习,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把产业、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境打造统筹规划、统一建设;二是强力整合,大力投入,利用园区建设平台,整合所有资源和项目,以整合的理念,解决了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问题;三是不断创新机制,特别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循环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每个县区都有这样的好典型,元坝昭化、平乐园区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旅游业,大力推动农产品入超市;利州大石园区充分利用城市近郊区的优势,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科技示范普及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景区,形成了“服务城市,致富农户”的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全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14万亩,茶叶产业基地26万亩,核桃产业基地50万亩,烟叶产业基地 9万亩,青川黑木耳产业基地3000万棒(袋),油橄榄产业基地1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总之,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推进,给生产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亮点,促进了全市农村大发展、农业大提升和农民大增收。能够形成这样好的局面,得益于: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持续推进;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三是整合资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四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五是强化督查督办,逗硬考核。
在总结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既要看到园区在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也要看到有的园区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特别是个别县区谋划迟、启动晚、推进慢、上半年等、下半年赶等问题;二是既要看到企业化经营对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园区运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责权利关系、投资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有待进一步明晰,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三是既要看到园区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的效果,也要看到个别园区目标定位不明确,优势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经济效益还不高等现实。全市园区建设不是一年、二年,一蹴而就能够完成的,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不断提升、巩固完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的互促互动。
二、加快进度,提升质量,全面完成今年园区建设目标任务
从总体规划来看,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__-20__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__-20__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2013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今年到20__年,是我市园区建设持续发展时期,是完成50个万亩园区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六强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即强化规划引导,提升园区生命力;强化产业基础,提升园区竞争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化农民主体,提升园区带动力,强化统筹结合,提升园区集聚力),得到市政府马华市长高度认可,要求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不折不扣的落实,希望各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参考执行。关于园区建设,今天我主要强调五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实施上要加快进度。今年,市上提出了新建园区扩规模,已建园区增效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的工作目标。目前,离年终仅2个月时间,各地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抢时间,抢进度,又好又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争今年新建的10个园区早见成效,已建园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全面完成园区建设目标任务。已实施的项目,要加快工程进度,严格工程质量,保证资金投入;个别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要继续坚持项目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要继续坚持督查督办制度,坚持县区已经形成的周例会、周通报好的做法。
二是在特色产业上要做大做强。特色是构筑差异性竞争的必备条件,是广元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元七绝”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分析广元农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遴选的一批具有广元独特优势的农产品,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各地一定要在明确园区定位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多园一业、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特别注重与“广元七绝”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专业化的规模优势,区域化的特色优势。
三是在设施装备上要提升水平。先进设施装备是园区先进性特征之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进一步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工程,采取工程、农艺等多种措施,加大园区耕地地力培育。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提高生产设施化、精准化生产,集中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点,加快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拓宽补贴范围,加大主导产业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提高园区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的设施装备水平。
四是在科技运用上要加大力度。要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展试验示范,总结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设施农业技术、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新型种植模式等,着力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要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开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农业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决策咨询,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深入推进农科教合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技术,加强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培训,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五是在机制创新上要力争突破。突出加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户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继续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推广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增添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活力。
三、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做好20__年园区建设规划
20__年以来,全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统筹规划的原则,组织大学、院所编制完成了《广元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已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市园区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评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践证明,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以规划统领园区建设,可以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解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低水平和随意性,是我市用工业化理念、现代农业理念抓农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我市自然农业向工程农业转变的标志,对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要早谋划,早确定。尽快确定20__年新建园区。市园区办要加大园区选址、产业的指导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慎重
篇13
2005年,武功县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以建设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标志,截止目前,武功县现代农业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果也比较显著。实践证明凡是建成农业示范园区或农业产业化聚集的地方,产业发展的状态比较稳定,发展态势比较强劲,效益明显提高;凡是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农业园区,各类生产要素越是加快聚集,配套服务体系越是完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广速度越快,产业竞争力越强。可以说,农业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机制创新、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农业发展新载体。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功县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通过几年的运行实践,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县上虽然成立了武功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委会,也设立了办公室,但是目前只是忙于大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无暇顾及指导其他园区建设,各乡镇村组和企业大户各自为政、自行随意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要求、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园区建设功能和产业类型,达不到高点起步、高标建设、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要求;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因资金问题无法上马,特别是需要配套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因无投资渠道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三是配套服务滞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对园区的服务跟不上,建设环境欠佳,导致园区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四是园区建设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企业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五是园区企业运行机制不活,经营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有些园区在产业项目选择上不够准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导致高投低产,经营困难,效益不高;六是部分园区建设科技含量不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程度低,园区内部缺乏科技与管理人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没有很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
1.2 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对策加以解决。加紧制定武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远发展规划,完善各项配套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制定武功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长远规划,统筹协调,策划包装一批具有武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武功农业向着更高更快目标迈进,就成为当务之急。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引导解决产业规模偏小、偏散的现状,大力发展专业镇村,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县建成一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建武功镇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示范园区、苏坊镇特色观赏植物苗木繁育示范园区、武功县苏绘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武功县馨绣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抓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每年争取申报省级无公害基地6个以上,面积3万亩以上,规划实施苏坊镇特色观赏植物苗木繁育示范园区、武功县苏绘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武功县馨绣手工布艺产业示范园区等5个以上规模示范园区建设。
多方联动筹措发展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的是现代化的农业装备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点,没有现代化元素的农业园区不成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因此继续围绕优质猕猴桃、优质核桃苗木繁育、手工布艺、优质良种、优质面粉、设施蔬菜、清水莲菜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招商,首先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次鼓励群众投资承包,进行园区建设,再次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也可通过抢抓机遇,包装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立项投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