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感人事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生感人事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生感人事迹

篇1

看着农民对健康的期盼,被提拔为院长的倾心于卫生院治疗条件的改善,他以开拓的睿智、务实的作风开创了县乡镇卫生院的一系列第一:外科手术全县第一,仅今年1至5月,为农民患者做外科手术182例;直接主刀的外科手术全县第一,仅今年1至5月主刀的外科手术就达132例(来源:文秘站 ),且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开展疑难手术全县第一,肠切除吻合、胆总管探查、胃穿孔修复、股骨切开复位、前列腺摘除、膀胱切开取石、子宫全切除等;医疗费收入全县第一,今年预计可突破110万元;农民患者住院费用全县最低,人均1219元……目前的卫生院已成为全县乡镇卫生院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好的卫生院。

为农民解除病痛却不能为老父尽孝

篇2

1 引言  

公民意识概念涵盖广泛,单从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来看,公民意识是建立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是一种能使公民认识其特有的身份地位、权利与义务的自我认识(张秀雄,2008)。公民意识的核心构成因素之一便是公民责任意识。公民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克服个人利益倾向的自我认识。公民不但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其他公益事业等,还有责任对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监督和支持,不断促进和完善国家权力的规范运行,使公共机关既不失职也不越权。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胡弘弘,2005)。

从上述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概念来看,两者都强调个体与其他个体、国家、社会的相互关系,而后者的概念中本身所蕴含的个体自由意识与集体责任观念的两难困境、公民责任意识与他人自由理念的矛盾交织等种种社会关系上的矛盾则更加凸显。既然,公民责任意识的建立如此依赖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那么对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尤为重要。

信任是影响个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标志。Sabel(1993)将信任定义为交往双方共同持有的,对于两人都不会利用对方之弱点的信心。我国学者杨中芳等(1999)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其所被托付的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而杨宜音(1999)则从“自己人”和“外人”的角度研究了人际信任,她给出的定义是:人际信任是个体对交往对方的合作性动机与行为、行为与角色规范之间出现因果连带的可靠性预期。虽然前人研究对于人际信任定义的角度不尽一致,但却有共同的部分。即认为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对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的信任,强调了个体与他人或其他团体的相互关系。这说明人际信任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欧阳文珍,2000)。

疏离感是另外一个衡量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徐夫真等,2009;王晓霞,2000)。Dean(1961)将疏离感定义为无标准感、无助感和社会隔离感。其中,无标准感是个体感觉自我价值系统与社会价值系统不一致,无助感是个体感觉不能做出选择的感觉,社会隔离感是个体感到从某个社会群体中被隔离。杨东等人(2002)认为,疏离感是个体与自身、周围的人、社会以及自然种种关系之间发生疏远,甚至感到被支配或控制,从而产生了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等多种消极情感。社会疏离感是指个体与社会集体的观念、价值观、文化习俗等社会精神文化之间的疏离的感觉:人际疏离感是指与他人之间产生的疏离的感觉:环境疏离感是个体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疏离的感觉。上述对于疏离感概念的解读同样揭示了此因素对于人际关系建立的影响。

高中阶段是个体习得并熟悉更多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高中生既希望同伴能带来生活的乐趣,同时又存在学业的竞争。这导致了高中生对他人出现了即信任又不敢完全信任的状态。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研究都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生人际信任的健康发展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必须给予关注的。另一方面,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正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这一“社会过渡”的特点使得青少年时期成为个体习得公民意识的“关键期”。在此“关键期”里进行行之有效的公民教育是提高公民意识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高中生是本研究进行调查研究的最佳对象。

综上可见。人际信任和公民责任意识都涉及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团体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可能存在积极的影响。此外,相关研究也发现,疏离感高的个体表现出一种直接的社会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能与所属的社会机构、环境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体验到无助感、无意义感、孤独感等消极的情绪体验(Slater,2003)。这似乎也暗示着高的疏离感水平有可能削弱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疏离感在一系列人际关系相关变量研究中还承担着中介变量的角色(邱剑,安芹,2012;邓敏等,2010;陈虎强,2012)。据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共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对疏离感在人际信任和公共责任意识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探索。

2 方法

2.1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同一所中学内对35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3%。其中,男生147人(46.5%),女生169人(53.5%);独生子女270人(85.4%),非独生子女46人(14.6%);重点班146人(46.2%),非重点班170人(53.8%)。

2.2测量工具

2.2.1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

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石向实,安庆云,2010)采用likert 5级计分,共17个项目,包括人品信任、行为一致性和能力信任三个维度。本研究中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28。

2.2.2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张进辅,黄希庭,2002)采用likert 7级计分,共52个项目,其中有6个项目为测谎题,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三个因素,各个因素又分别由几个维度构成。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 、社会孤立感和压迫拘束感: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不可控制感: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本研究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

2.2.3公民责任意识问卷

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本研究自编问卷,其条目来源于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师生个别访谈以及专家意见的结果。在对问卷条目进行确定的过程中,本研究在高中生的群体中进行了施测,并请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多次审查、修改。形成的公民责任意识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共26个项目,包括义务意识、团体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公益意识五个维度。本研究中公民责任意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2。

2.3数据的处理

采用SPSS 16.0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的相关分析

石向实(2010)的研究中对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三个维度与总分呈中高程度相关。但三个维度之间基本上呈中低程度相关,证实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是高中生人际信任的因素,同时维度间相互独立性较好,因此本研究分别考察了这三个维度和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的相关情况,结果见表1。其中,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人品信任与疏离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正相关。疏离感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负相关。

3.2人际信任、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的直接效应检验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来检验人际信任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和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分别以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和疏离感为自变量,公民责任意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预测作用都要强于疏离感。

3.3疏离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相关学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先检验疏离感对人品信任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中介效应。加入中介变量疏离感后,人品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01,p<0.001)、中介效应(β=0.100,p<0.01)及直接效应(β=0.294,p<0.01)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人品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24.93%。或者说,人品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其一是通过疏离感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公民责任意识,另外则是直接促进公民责任意识的发展。

能力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41,p<0.001)、间接效应(β=0.04,p<0.05)及直接效应(β=0.395,p<0.05)也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两个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9.37%。或者说,能力信任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共同实现。

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总体效应(β=0.403,p<0.001)、间接效应(β=0.04,p<0.05)及直接效应(β=0.362,p<0.05)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因此疏离感在两个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率为9.52%。或者说,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也是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共同实现。

4 讨论

本研究旨在以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疏离感对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数据证实了最初的研究假设:疏离感能够部分中介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和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的不同维度、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人品信任、行为一致性、能力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人品信任,顾名思义,即对他人人品的信任水平(石向实,安庆云,2010)。对他人的人品信任度高,则能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公民责任意识的必要前提;再者,对他人的能力信任度高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良好责任意识的重要前提:同样,对他人的行为一致性的信任程度高,则能更好的预测他人的行为,从而使公民能够在团体中更好地承担其责任;人品信任、行为一致性、能力信任与疏离感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人品信任、能力信任及行为一致性水平高的人的疏离感低,与他人的相处中将拥有更多的亲密感。此外,疏离感与公民责任意识呈显著性负相关。对社会文化观念以及人际情感交互等方面的不认同和隔离感,终将导致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此类疏离感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起反作用的。相反。较低的疏离感水平则有利于公民责任意识的建立和完善。

本研究对人际信任进行分维度分析的初衷源于行为一致性这个概念是对对方行为、人品、能力的观测,可能较少涉及人际关系的内容。但结果显示行为一致性对公民责任意识和疏离感都存在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因素除了观测还存在判断和预期的成分。对他人行为的有效预测,增强了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

表2的结果不仅表明了人际信任的所有水平、疏离感都对公民责任意识有预测的作用,还说明了前者的预测作用要显著地强于后者。首先,在杨宜音(2008)的研究中,其根据公私冲突,人我关系矛盾来分析中国公民的公民意识类型。该研究探讨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市场的关系。本文中对于公民责任意识的研究同样从其关系性角度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证明,人际信任在中国人人际关系行为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朱彩霞,2010)。据此可以发现,人际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的关系可能是较为紧密的。此推论与本研究的结果是吻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其公民责任意识越强。因为人际信任本身就是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之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杨中芳,彭泗清,1999),而这与公民责任意识概念中的某些部分是重叠的(胡弘弘,2005)。前者强调的是个体对双方关系的保障感,而后者强调的是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对国家利益的主动维护。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涉及了个体与个体之外个人或团体的关系,不同之处是前者是一种保 障感,后者是一种责任感。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只有个体具有较高的人际间的保障感,才能更好地履行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

其次,疏离感同样涉及处理与他人或团体的关系,只不过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不能有效处理社会关系后的孤独感(杨东等,2002)。但其对公民责任意识的预测是相反的,也就是说疏离感水平越高,公民责任意识越低。疏离感是一个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的概念,长期的疏离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汤毅晖等,2004)。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也必然影响其公民素质。使其很难形成良好的公民责任意识。

另外,本研究结果中人际信任和疏离感对公民责任意识的影响均显著,但是人际信任的预测作用强于疏离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选取的测量工具和所选择的群体类型与以往研究均有所差别,这也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这部分的结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

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疏离感是人际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问的中介变量,疏离感对人际信任与公民责任意识产生了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当个体对其他个体或团体怀有较高水平的信任感的时候,其更有可能培养更多的积极情绪。因为这种高的人际信任水平带来的保障感,会导致其心态更加积极。同时,个体还会积极地回避可能使这种积极心态受影响的因素,会积极地回避生活中可能给自己带来孤独感、回避感的行为或事件,尽最大可能保持这种积极心态,受到这种积极心态的影响,一方面个体会更容易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结合,甚至将集体利益等同于或高于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个体会认为自己对国家的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并愿意为国家做任何事。所以。在国家或集体利益受到威胁时,这种积极心态就会促使个体更多的担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篇3

12月14日上午9点,梁益建身着白大褂走进了市三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此时,已经有好几家媒体记者等在那里。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12月5日启动网络投票,从那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记者前来采访,毕竟,他是今年四川唯一一个入选者。

“我只是一个小医生,我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手术室里给病人做手术。”梁益建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言语中充满真诚。因此他留给记者采访的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10:30,他将做一台难度较高的脊柱矫形手术。

虽然自我定位为“小医生”,但梁益建做出的却是大成就:他所接受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大一部分是屡次被国内医院所拒绝的,他不仅让他们重获新生,而且在专业领域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受尽挫折的病人,辛酸故事在此戛然而止

梁益建的手机里存着一组照片:一个漂亮的女孩穿着婚纱,阳光投射在她脸上,她面露灿烂幸福的笑容。

女孩叫李湘宁(化名),25岁,两年前,她还是一个身高仅有138厘米的“驼背”,两年她来到市三医院求治,梁益建成功为她实施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她现在身高160厘米,很多人不相信她曾经是个身体几乎折叠的‘驼背’!”李湘宁目前还没结婚,但她用拍摄婚纱照的方式昭示了对全新生活的态度。

比李湘宁病情严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双流县一个叫黄波的31岁小伙,他的脊柱呈正侧位360度畸形,梁益建解释,“就像龙盘柱!疾病导致他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再不手术,命都难保。”黄波经过一年半的手术和康复训练,已经出院,不过他经常被梁益建请回医院,为“天线宝宝”们做呼吸训练示范。

黄波出院后已经恋爱结婚,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我和正常人一样,要感谢梁爸爸。”他叫梁益建为“梁爸爸”,因为是梁益建给他带来新生。

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有507名脊柱畸形患者在市三医院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些病人,无一例外地奔走过国内多家医院,然而因为手术风险太高屡屡被拒,每一个病人,都能书写一段辛酸故事,他们的故事,在梁益建这里戛然而止,剧情反转走向幸福。

他们大多数人来自贫穷家庭,因而面对高额医疗费,梁益建使出浑身解数帮助他们寻找资助,他的帮助,让曾经受尽磨难挫折的病人内心充满感动。

梁益建说:“我的努力,是让他们身体正常、心理正常,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那么多人默默地帮助了他们!”从目前来看,梁益建的病人们都做到了这些。

他创下一个专业高峰,让同行难以翻越

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这也是病人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医院仍被拒绝的原因。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

在病房内,来自湖北的21岁女孩小欣(化名)对记者说,她被多家医院拒绝后,抱着一种悲凉的心情等待死亡的降临,在来到市三医院时,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压迫已经彻底让她瘫痪了,“当我从网上查到梁益建老师的时候,我仿佛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小欣如今正在做脊柱的牵引,她已经恢复了行动能力,再过一段时间,她就可以接受手术,不久的将来,她将以直立的姿态重新迎接生活。

而梁益建正式终结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说”的人,从2008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1000例。“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去年2月,他发表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在国内,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多例数,唯有市三医院骨科专家梁益建,因此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他把爱心做成一件平常事,连续坚持了8年多

梁益建看起来身体很单薄,尽管天气较冷,他依然穿得很少,他说:“我每天坚持锻炼,我必须身体好!”

如果身体不够好,动不动就是站立10小时的手术,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因此梁益建每天在凌晨零点后打太极,除了健身,还养心,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能让他在手术台上从容面应对各种难题。他一部分是为自己锻炼,一部分是在为病人而锻炼。

2008年,梁益建从泸沽湖边将第一个叫伍才立的重度脊柱畸形带回成都并治好他后,源源不断的同类病人找到他,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经济穷困与身体痛苦的双重折磨中寻找治愈希望。从那时起,生为医生的梁益建同时做起了慈善者,他时常去为病人募集治疗经费、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向医院争取费用的减免、也常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补贴部分病人的生活费。

他对记者说:“他们是有希望站起来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就会失去最后那一线希望。”

记者从2008年便开始采访梁益建,病人的故事、手术的高难以及梁益建为病人四处筹资的事都构成非常好的报道元素,因而不断有新闻被报道出来,除了本报外,从中央媒体到省内媒体都在跟进。

然而新闻做到后来,那些类似的事情已经被梁益建做成了一件平常事,即便媒体少有报道,但他却将爱心坚持下来,一做就是8年多,他付出的爱,深深扎根在病人心里,难怪病人都将他叫做“梁爸爸”。

“付出爱心,目的不是让人关注,我只是希望,让病人能得到力量,看到希望,并让他们懂得感恩,让爱心从他们身上得到传递。”梁益建说。

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二)

“感动中国”,是一年一度的中国“精神收成”。梁益建,一个成都医生,一个成都好人,入选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医者仁心,大爱情怀,在全国传递温暖、弘扬道德。而在前几天,歌手赵雷在湖南卫视《歌手》节目演唱一曲《成都》,曾打动无数国人,至今余波荡漾。2017年成都的春天,正从温暖和“感动”中徐徐向我们走来。

身为一名医生,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医患紧张关系并未得到根本缓解的当下,一边是对医生群体、职业道德的疏离和质疑,另一边却是对高尚医德的呼唤和热盼。这样的矛盾,凸显现实与内心的挣扎,折射舆论场的多元与分裂,但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美好情感、高尚德行、和谐族群的脚步。

梁益建为什么感动中国?一位深入采访过梁益建的记者这样写道:他像一束光,用责任和担当照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人前行之路;他像一捧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的心灵;他更像一团火,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眠的善意和奉献的热情。在央视网上,则如是“点评”梁益建的“感动”事迹: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为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短短一百来个字,浓缩了一位医者几十年的职业人生,是对其持业敬业、医者仁心的道德礼赞。

生活在沪沽湖畔的伍才林,患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曲近120°。2005年,梁益建与其偶遇,当即说服其接受救治,并将其接往成都。13个小时的手术后,这个不到1.3米、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小伙子能够平躺了,而且康复后身高达到1.78米。如今的伍才林已改名“伍才立”,微信名叫做“自由自在”。

重庆璧山的肖强,脊柱向右侧弯达190°,世界罕见。从2013年到2015年,梁益建为其施行三次手术。如今的他,已迎来了女儿的诞生。

河北沧州的于建红,患40年脊柱侧弯。2016年,他最终找到梁益建。从短信咨询、手机发送检测数据,到收治入院、手术,如今像正常人一般上下楼梯、聊天。奇迹,就发生在一周之内。

在同行的眼中,梁益建是一位“勇士”。因为脊柱侧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风险最大的”,而梁益建收治的病人,则大多为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这些手术难到什么程度?用梁益建自己的话来说,“就像在川藏线的悬崖边开车”。用“工匠精神”形容梁益建的职业操守、职业水准再合适不过。看门诊,他有个规矩:一上午只看20个号,平均看一个号大约10分钟。“对病人不能轻易打发”,就是这个规矩的来由。每日在病区查房的随身医疗器械,就是各种规格的扳手、螺母、螺帽。每一次对患者身体的调整、矫正,差不多就要耗时30分钟时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面对每一个患者,梁益建以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医疗流程的精细把控,对病人永不缺乏的伟大的同情心,成为患者生命曲线、精神曲线努力向上的“矫正天使”。梁益建有一个有300余名成员的“梁益建脊柱侧弯咨询群”,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与群里病友交流常常到凌晨;为了锻炼病人的肺活量,他自己掏腰包请音乐老师来医院教病人唱歌;为了纾解常年卧床患者的孤独,他掏钱为他们办迎新春联欢会;更有甚者,他还帮病人筹措手术费。从自己捐钱、找朋友帮助筹款,到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合作,带动了超过2000万元社会投入帮助脊柱畸形患者。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名脊柱侧弯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会的捐助比例达95%以上。

如果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仪书,那么,在中国晋代《物理论·论医》则用中国人的言说方式、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活画出何谓“医者”:“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在这部中国语境的“医者”字典中,“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而“医者”,则必须是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梁益建,就是这一“医者”诠释的活标本。

一个成都医生,一个成都好人。其背后,是他的团队,其脚下,是他生于斯、工作于斯、成就于斯的成都土壤。梁益建是成都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城市精神的最佳诠释。正如叶芝所言:“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以梁益建为标杆的成都人,正写就一个个精彩的成都故事,凝聚其中的理想、信念、道德、立场和境界,源起于成都城市精神的沃土之中。这是成都的“软实力”,是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精神打底,必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篇4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腰间一阵颤动,是呼机。女孩匆匆的摘下它,在黑暗中摸索着按到了键子,即看到了绿色的光芒:"林先生请你七点钟到老地方见面。"读着这句话,女孩的泪水又一次涌出来,滑过嘴角。咸咸涩涩的。想着电话那边的他,女孩又再一次尝试着走出困境,但是是再一次的徒劳与绝望。女孩跌坐在地上,把自己缩成一团,眼睛盯着呼机的屏幕。

不知过了多久,女孩睡着了,又不知过了多久,呼机再一次在女孩的手中颤动了:"林先生问你在哪里,请速回电话。"女孩再一次的流下眼泪,我想告诉你我在哪里,但是我办不到啊。渐渐的女孩平静了下来,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女孩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呼机第三次震动:"去了你家,看到你留下的字条,请火速回家。"女孩的心又开始躁动。呼机第四震动:"我听到广播,知道你那里发生了什么,相信你此时正拿着呼机读我的话,我们很快会见面的。"似乎有一缕曙光在女孩的眼前闪过。女孩期待呼机第五次的震动 ,此时的呼机成了他生命唯一的寄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呼机象一个疲惫的孩子一样睡着了。终于第五次的震动来了:"我去找你,车不通,想尽各种办法,还是无功而返。我相信你不会出问题的,你是一个聪明又好运的女孩。我等待你的归来!"第六次,第七次。。。。女孩在男孩一次又一次的传呼 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恐惧与绝望的时刻,不知不觉已经两天两夜了。

篇5

那是前年某日的半夜,陈桂福感到心口极度不适,他自认为大限将至,却不愿叨扰儿女,先自服两粒保心丸,随后洗净身体,穿戴整洁后躺到床上,安静地等待最后一刻的到来。直到天亮后,他才给大儿子打去电话:“国安,我昨晚感到很不舒服……”

送到医院后,陈桂福被确诊为心梗,随后马上进行了支架手术。等手术完成后,医生才发觉误把陈桂福的年龄看成了76岁,实则他已96岁高龄。主刀医生连连感慨:“早弄清是96岁,我绝对不敢做的。”“这样的手术,这样的年纪,空前绝后了!”

出院后,儿女们轮流陪护老父亲,晚上就睡在那张小床上。不料才过了一周,陈桂福就“抱怨”说:“你们晚上睡觉老打呼噜,影响我休息了。”儿女心知老父是怕麻烦他们,才故意这么说的,但看他身体已有起色,也都不再勉强陪护。

养生有道,慈父自有孝子女

陈桂福的儿子们大都住得很近,平时有空经常会来看望他,女儿更是贴心贴肺,每天下午一两点,她们便陆续赶来,一面陪老父聊天,一面熬中药用来给他泡脚。

除此之外,陈桂福本人也十分注重养生。

他从电视上学到使用冷水的好处,从八十多岁起,他开始用冷水擦洗身体,皮肤瘙痒也因此缓解不少。他每天必吃两样水果,并喝荷叶烧茶,据说有通便的功效。他听说拍打穴位有奇效,于是用废报纸卷了八个筒子,自己留一个,七个儿女各送一个。

抄书之余,陈桂福每天都收看新闻,有时还会收听“半导体”,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他记忆力惊人,能够条理清晰地给你讲述最近发生的“马航客机”事故。

把抄书当作一种“功”

儿子陈国瑜翻出了几大本装订好的册子,打开册子,一阵墨香扑鼻而来,然后是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小楷字体映入眼帘。这些豇豆粒大的小楷,在旁人看来极损目力,而对年过九旬的陈桂福来说,却是最好的养生秘方。

从1992年开始,陈桂福就迷上了抄书,从《千家诗》、《西厢记》抄到《水浒传》、《西游记》,从七十多岁抄到九十多岁,从上个世纪抄到这个世纪,陈桂福常常在写字台旁坐上一天,不停地在米黄色的宣纸上书写小楷。

一天之中,陈桂福有四五个小时都在不停地写。抄得兴奋的时候,他就进入一种禅定的状态,对周遭的一切充耳不闻,心中所念所感皆在笔端。如此枯坐一日,旁人简直要寂寞死了,他反而容光焕发。

“阿爸的抄书是一种‘功’,是他几十年人生的沉淀。”陈国瑜对老父的嗜好有着深刻的见地。诚然,抄书抄到六根清净、杂念全无的时候,人生境界必然大不相同。

去年,陈桂福第二次抄写《红楼梦》,他计划抄完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送给远在新加坡的曾孙女,而这个小小的愿望差一点落空。

夏天的时候,陈桂福又一次感到死神的降临,预感自己等不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完稿的那天了,他遂停止抄书,把笔墨纸砚都收了起来。这一次,他甚至交代好后事: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

篇6

长江网最早发现这一宝贵线索。2009年10月下旬该网记者就采访了陈玉蓉母子、家人、邻居和主治医生,拍摄了陈玉蓉走破的鞋子,找到很多有意义的老照片。在取得大量素材后,编辑抓紧制作,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道“暴走妈妈”,在网上形成轰动效应。

此后,长江网对这一主题一直实行全程跟踪播报。在持续6天的实时滚动报道中,播发了大量的稿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一感人故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率先与长江网取得了联系,11月3日作了直播。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掀起波波热潮。长江网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迅速、即时、海量的信息优势,多角度全方位滚动播报陈玉蓉感人事迹,不仅打了头阵,更是成了其他媒体的“资料库”。

独家原创新闻多

在“暴走妈妈”专题报道中,长江网独家、原创新闻多。该专题报道阶段。本埠各媒体发稿160多条,其中长江网独家报道104条――视频9条、文字新闻42条、摄影照片53幅。

陈玉蓉暴走前后对比的照片、谌家矶村办捐款的报道和照片、陈玉蓉母子在ICU并排躺着的照片、陈玉蓉苏醒后给儿子写下鼓励的话相关报道和照片、陈玉蓉出院等这些给人印象颇深、有关节点意义的图片和消息,都是长江网最早贡献的。11月3日,长江网记者整天坚守在医院。以图文形式滚动传送了手术的全部流程,满足了受众第一时间了解手术讯息的需求,充分彰显了网络媒体及时灵活快捷的优势和互动性强、形式丰富的特色。长江网及时、丰富、有特色的报道被百度、新华网、搜狐、新浪等近百家媒体转载。

网上温情互动

篇7

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and preven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12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in operation roo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umanistic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dence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number of surface colonies, number of hand surface colony and number of airborne colonies in operating room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as 4.61% than 9.8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hor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s (6.8±2.1)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s (11.6±2.3) 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1.2±2.5) and (16.8±2.5) 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Humanistic nursing; Clinical significance

手?g室感染是医源性感染发生的高发科室, 术后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严重者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关系密切, 因此严格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对手术室人员管理, 控制手术室感染率, 对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有重要作用。而这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素质, 还需具备综合的服务护理理念, 展开优质护理服务[1]。本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对降低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及预防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意义, 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手术室行外科手术的9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手术要求, 均采用常规手术方式, 排除腹腔镜手术及急诊手术。其中, 头颈手术10例, 胸部手术26例, 五官科手术98例, 四肢手术276例, 腹部手术502例。将9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56例。观察组男248例, 女208例,

年龄19~73岁, 平均年龄(48.6±10.3)岁;对照组男233例, 女223例, 年龄18~76岁, 平均年龄(50.2±11.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 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1. 2. 2 观察组 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具体如下。

1. 2. 2. 1 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前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康复治疗等, 明确向患者阐明术后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术后感染的危害性, 降低因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感染;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 提升其免疫能力, 并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术前运动锻炼, 以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

1. 2. 2. 2 术前无菌准备 术前清洁皮肤、备皮是手术的重要前提, 备皮情况的好坏对于切口愈合速度及是否发生感染有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采用抗菌皂液进行沐浴, 严格对其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及剔除毛发, 注意尽量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对于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 做好清洁灌肠, 并于术前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手术前应认真洗手, 双手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应使用含抗菌药物洗剂对手部彻底清洁[2]。

1. 2. 2. 3 术中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室器械要求能够耐高温及耐湿, 手术辅料应严格湿压灭菌, 确保手术范围内的所有器械及敷料均为无菌状态;手术接台间隙应保持自然通风10 min, 稀释空气中细菌指数, 严格遵循手术室灭菌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尽量缩短手术直接暴露时间, 提高术中无菌操作质量[3]。

1. 2. 2. 4 手术室人员培训 对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学习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灭菌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敏感性。

1. 3 观察指标 统计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手术室感染各指标情况, 包括物体表面菌落数、手表面菌落数、手术室空气菌落数。

1. 4 医院手术室感染标准 根据卫计委(原卫生部)医院2011年感染协调控制组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切口感染需经切口分泌物细菌学检查进行确认[4]。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医院手术室感染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4.61%低于对照组9.87%, 术后恢复时间(6.8±2.1)d及住院时间(11.6±2.3)d短于对照组[(11.2±2.5)、(16.8±2.5)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手术室各项感染指标比较 观察组物体表面菌落数(2.00±0.02)cfu/m3、手表面菌落数(1.01±0.10)cfu/m3、手术室空气菌落数(82.50±29.14)cfu/m3均低于对照组[(4.11±0.07)、(8.13±1.04)、(273.50±87.40)cfu/m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不同于普通病房, 其作为集中手术的治疗场所, 对室内无菌环境的要求较高,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继而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造成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很多, 包括手术的创面过大、暴露时间过长, 手术医师的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不合格以及麻醉引发的感染等[5]。针对这一系列高危因素, 本研究采用人性化的手术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积极做好备皮、肠道准备、药物准备等, 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 减少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对手术的影响[6-8]。术中配合好手术医生做好无菌操作, 严格依据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执行。术后及时清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 确保患者身体洁净, 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 使患者放松心态并积极配合恢复治疗。恢复过程中定期进行切口消毒及更换辅料, 观察切口恢复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6]。另外, 还需加强手术室的卫生管理, 确保手术室的严格通风消毒, 手术中使用的各类器械及物品严格消毒后再保存, 一次性物料使用时应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及有效性, 使用后需进行消毒后才能外运[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4.61%低于对照组9.87%, 术后恢复时间(6.8±2.1)d及住院时间(11.6±2.3)d

篇9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144-04

1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感染管理临床上称之为感控,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医学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纳入教育体系[1],医学生整个大学五年没有这方面课程进行专门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不完备,在实验教学中出现有处理医疗废物时未戴手套、从垃圾桶中用手直接取物、处理医疗废物后没按要求采取手卫生措施等、时有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现象。

1)医学生对感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并缺乏安全保护意

识:在实验教学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实验课不穿工作衣,水杯等生活用品任意放在实验台上。

2)实验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感控需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陈旧,实验室洗手设施不标准(不是感应式水龙头),未配备毁形器、干手纸、醇类手消毒剂等,垃圾袋薄、颜色单一等。

3)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不乐观,存在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状况:对于损伤性医疗废物,如载玻片等,有的没按要求放入锐器盒中,而是和其他医疗废物混放;有的在使用一次性塑料手套、乳胶手套、纱布等物品后自行焚烧处理,燃烧后仍有燃烧不完全的带血纱布、塑料等物品,达不到无害化要求。

4)在现有的实验室规则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中,具有本专业特点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构建

构建思路 河南大学医学院2013、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在不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不减少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内容与医院感染管理教育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改”和“学改”两个重点[2],树立感控理念、培养感控意识、养成感控习惯。把突破点放在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的健全和加强师生安全防护上,以点带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配套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到每个实验课程中。

构建内容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基本原则是在学院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的领导下,成立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即由实验教师、实验室专职人员、各班级学习委员及课代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实验室专职教师为组长,实验教师、学生代表为监督员。管理小组的职责: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指导、监督手卫生执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时贮存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负责组织对医疗废物流失、扩散和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第一责任人。

2)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河南大学实验室污染物处理管理办法》的同时,根据医学院基本情况及人体寄生虫学自身特点,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有关文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做到有制度、有目标、有要求,并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因医疗废物管理引起的意外事故及t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的应急方案。

3)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收集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及实验结束后,按照感染性、药物性、病理性、损伤性和化学性医疗废物的分类原则[3],在印制有各类标志的红色、黄色、黑色垃圾袋及锐器盒中分类收集,并由专人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4)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贮存地点。医疗废物贮存地点,设施、设备完善,墙上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盛装医疗废弃物的每个包装袋、容器、锐器盒等,表面也附有警示标识和标签,标明废弃物名称、产生单位、类别、日期、签名。

5)强调手卫生规范,提高消毒隔离与防护意识。处理或接触医疗废弃物时,按要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帽子,避免裸手直接接触,操作后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及卫生手消毒;严格区分医疗废物的种类,掌握操作规范。如在处理一些化学制剂时防止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的损害;坚决禁止用手直接从垃圾袋中去取东西,不管是医疗垃圾还是生活垃圾,也不管是戴手套还是不戴手套,要养成职业保护习惯;在接触感染性废弃物时,注意保护皮肤、黏膜,避免皮肤针刺、锐器伤或被其他废弃物损伤;使学生掌握一旦皮肤被废弃物刺伤,不能简单地使用创可贴,应立即挤出少量血,用盐水反复冲洗,再用碘伏消毒,损伤严重以及特殊情况下(比如接触到HIV、HBV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按规定上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6)实验室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实验室两边实验边台为清洁区,学生的书包等一类物品可方便存放,解决了书包随身带或放置实验台的问题;学生用显微观察实验台设为半清洁区,动物实验、采血、粪便检查用实验台为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每次实验后进行湿式清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对于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台面或地面,则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

构建方法

1)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建立实验教师与医学生共享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微信平台,并利用该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并已成为临床上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志性名词[4]。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这种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以手卫生为主课题,把人体寄生虫学部分实验课程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视频、实验报告等部分与手卫生进行有机结合。

如实验五血涂片的制作与染色技术,以视频纠错的方式,首先提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然后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和手卫生规范。以往的实验教学血涂片操作视频,由于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整个实验操作视频不合乎感控规范的比比皆是。课前,将该视频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手卫生五个时刻等内容以影像、醒目图片、部分临床医院的宣传板报照片、学习资料等形式发在微信平台上,并附有手卫生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学生带着好奇先了解实验操作,再了解手卫生措施,师生互动,讨论或争论,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课堂上,分组协作进行标准技术操作。课后,网络或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制出精美的手卫生与实验教学PPT。有的学生用手机自拍出符合手卫生规范的血片制作与染色技术影像,总结出诙谐而又形象地涵盖了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大时刻的“内外夹攻(弓)大力(立)丸(腕),两前三后记心间;每步揉搓15秒,致病细菌全玩完”口诀。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学生的实验理论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其他外延能力(包括医学论文检索、PPT制作等)都有了一次升华。

2)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感控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把感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不同的圈,确定圈名、圈长、圈员、辅导教师,每次活动时间为30 min。有的圈名为“感控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处理;有的圈名为“手卫生圈”,主题为实验教学与手卫生;有的圈名为“安全防护圈”,主题为实验教学安全防护和锐器伤。

如感控圈,首先发放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处方、宣传资料等纸质材料,做好有关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平台加强对学生掌握有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消毒隔离以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的概念,认识预防医院感染、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掌握医疗废物分类、贮存、运送的操作程序。

其次,圈长召集,全体圈员参加,在实验课后打扫卫生、消毒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处理实验用医疗废物时,围绕主题结合病案进行讨论,对本实验室的医疗废物处理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就问题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议。

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记录并查询有关资料,写出圈活动报告。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验设计,并参与了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各圈通过微信把圈内的活动情况向全体学生展示,通过比较与竞赛,在提高乐趣的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的感控知识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结果

系统收集医院感染管理与医学实验教学等相关资料,设计若干套测试卷。测试内容以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常识、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消毒隔离与安全防护等14个小项展开。第一次实验时随机取其中一套测试卷进行摸底测试,以了解医学生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次实验结束时,随机发放另一套测试卷为结业测试,以考核效果。为确保真实性,学生当场填写测试卷。

1)摸底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04份。

2)结业测试:2013级、2014级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计发放并收回有效测试卷210份。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测试结果表明,看似简单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摸底测试结果极不乐观,医学生除对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传染性疾病鞑ネ揪丁⒁皆焊腥径ㄒ宓扔薪细叩娜现外,其他知识的知晓正确率均低于50%,而对重要的手卫生规范有极低的认知,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五个关键时刻正确率为零。结业测试显示,手卫生知晓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医疗废物知识达到96%以上,消毒隔离等安全防护知识也达到70%以上,除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外,都与摸底测试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实验教学中医疗废物的成分、性质和数量发生巨大变化,而与临床医疗单位相比,医学院校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相对薄弱,医学生感控知识相对贫乏,实验教学中存在医疗相关感染重大隐患。因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有机地把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感控理论、基本技术、安全防护及意外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处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并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医疗废物已迫在眉睫。

医学实验教学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实验室方面是规章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医学生方面是知识不完备,主要表现在医学生手卫生意识淡薄、手卫生依从性低、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常识。基于此,笔者建立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结合感控的模式,用混合型的实验教学新策略,树立师生安全第一、医疗相关感染零容忍的实验室感控文化,建立感控精细化管理方法,并使之常态化。结果显示,该模式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微信为平台的翻转课堂实践,师生间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学生完成从课前的“信息传递”到课堂上的“吸收内化”[5-6],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良性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医学生手卫生观念有了巨大的提高,手卫生操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笔者认为通过预习、讨论、实践、查证、思考、总结,在不增加课时、不减少专业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微信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最方便、最有效的移动互联平台。

值得注意的两点:1)引导、培养了学生应用微信做有意义的事的潜意识,不少学生表示,现在他们一上微信,首先想到的是看老师发没发感控消息,看同学们的热烈讨论;2)在师生的互动中并非仅限于手卫生培训内容,这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在实验教学中摸索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同一圈内师生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围绕主题,立足实验教学与感控,找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取得较好的成效。比如对于锐器伤处理,学生自己总结出符合感控要求的“挤、冲、消、查、报”五字诀,记忆深刻。品管圈还属于初创阶段,范围还比较小,还不成熟,仍有继续探索与实践的巨大空间。

5 结语

鉴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感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繁多,单单通过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根本不可能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而且存在能不能持续下去的问题,可能出现课完政息、知识忘却的情况。笔者认为,整个医学实验教学的各个学科都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医院感染管理作为日常性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之中。这就需要在学院的层面上设计,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学科间协调合作、集体联动,将感控文化建设纳入学科文化建设之中,以医学院感控宣传周、医学生感控知识技能大赛等形式,调动全体医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建立起全学院实验教学与医院感染管理相结合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艳娥.加强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2-1403.

[2]王国英,张军,等.人体寄生虫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11):2-4.

[3]周延萍.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15.

篇10

谁说没有战争没有硝烟,谁说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没有感人事迹,如果你认为这些是对的。我就给你讲一个感人的故事。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蔓延开来。一场没有消炎的战争打响了。这是生命与病魔的对抗。在充满巨大的生命危险的病区里,那些可亲可敬的白衣战士面对疾病,前赴后继,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千百个病人的健康,谱写出了一曲曲生命之歌。可敬的郑练贤,叶欣,王晶,丁秀兰,李晓红都为生命和病魔斗争中牺牲了,为了千百个病人健康而牺牲!每一位?被他们救治的病人都伤心不已,泪流成河。一位被丁秀兰救治过的老爷爷说:“丁大夫真是个好医生,我在救治的过程中接触过她,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人。丁秀兰去世后,她的同事和近百名患者站在医院大门前,久久地凝视着丁秀兰的办公室,每个人都流露出掩盖不住的悲伤,有几个早已大声哭泣。

这一个故事,深深地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有的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生活,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冰淇淋小子

篇11

(二)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准确性不太高。分类就是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按照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有的是按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来进行分类,有的是按形成时间来进行分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分类的不准确不利于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及相关查阅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其进行整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也极易造成干部人事档案分类的不合理与不准确等现象。

(三)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太高。在实践工作当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薄弱,对于管理系统的了解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使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部分企业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了对电子管理系统的使用,但是它仅在对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记录工作中发挥作用,却很难对工作原件进行相应的收录工作等,使用效率较低,所以,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很难充分展现管理系统自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干部人事档案保管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效率。

二、加强企业档案整理工作的对策

(一)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为避免档案的改动与丢失问题,用人单位应当积极构建档案工作管理机制,确保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档案材料转入、接受等的记录工作。首先,在借阅档案时,应该由两人以上持单位开具的证明向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借阅申请,之后由相关领导对其进行相应的审批工作;其次,为了提高对档案的使用效率及管理效果,企业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对档案相关工作的协调沟通工作;最后,对于档案的转入和转出,一定要确保其密封性,盖密封章,另外,在各级审查单位审核完成以后,需要再次盖密封盖章。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此次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工作中,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同时,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领导进行明确安排,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其岗位的重要性,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改版升级,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性及高效性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国档案管理改革部门必须要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摒弃传统纸质化管理模式,积极应用计算机管理设备与网络信息技术;其次,企业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干部人事管理电子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最后,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建设工作,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提升人事干部人事档案阅读软件质量,增强我国人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效果。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自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市医院住院的患有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炎性肝癌的784例患者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归纳总结所有78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乙型肝炎的临床分型的构成比,并观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与乙型肝炎发病率的关系。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84例患者,男411例(52.4%),女373例(47.6%),年龄6月~84岁;病程1月~40年,平均17.4年。

2.2 年龄组分布 各年龄段的构成比见表1。

表1 784例患者中各年龄段的构成比(例,%)

年龄段(岁)例数(例)构成比(%)0~10476.011~20789.921~3011414.531~4015720.041~5018423.551~6010513.4>6011915.22.3 居住区分布 城市患者245例,占31.3%,农村患者539例,占68.7%。

2.4 职业构成比 职业构成比见表2。

2.5 乙型肝炎的分型

2.5.1 按病变程度划分 轻度患者287例,占36.6%;中度患者219例,占27.9%;重度肝炎患者167例,占21.3%;重型患者111例,占14.2%。

2.5.2 按急慢性划分 急性乙型肝炎297例,占37.9%,慢性乙型肝炎463例,占59.1%,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共24例,仅占3.1%。

2.5.3 按有无黄疸划分 伴有黄疸的乙型肝炎患者有253例,占32.3%;不伴有黄疸的患者有531例,占67.7%。

2.6 既往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有37例,占4.7%;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为689例,占95.3%。

3 讨论

本研究对我市自然人群的乙型肝炎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归纳了以下特点。

3.1 乙型肝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乙型肝炎在我国有极高的发病率,多见于青壮年。本次调查发现患者在30~50岁的有341例,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3.5%;10~20岁为78例,占9.9%;而在0~10岁只有47例,占6.0%。该结果与国内庞秀然[3]所报道的较一致。分析原因为我国乙型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晚有关,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条件落后,导致接种率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就予以了疫苗接种,极大地降低了少年儿童的发病率。另外所有病例中男411例,占52.4%,女373例,占47.6%,两者基本接近,表明乙型肝炎的患病率与性别无关,但是本研究中样本含量不多,还有待于进行大样本调查观察。

3.2 乙型肝炎患者居住区分布 本研究中来自县城的患者有245例,占31.3%,来自农村的患者有539例,占68.7%。农村地区的患者远高于县城患者,这可能与农村经济条件差,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人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乙型肝炎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疫苗接种率低等有关。

3.3 乙型肝炎发病率与职业因素的关系 农民的发病率最高,约占47.8%,其次为工人,占21.3%,而医护人员的患病率仅为4.1%,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工作性质有关。由于农民、工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而公务员和学生,特别是医护人员懂得乙型肝炎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优势有关。

3.4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 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诊断依据为患者病程、肝功能损害程度,病理检查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的程度及实验室检查等。我们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轻度患者占36.6%;重型患者占14.2%;急性乙型肝炎有297例,占37.9%,慢性乙型肝炎有463例,占59.1%, 二者为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类型。因此,对急性乙型肝炎应尽量争取早治疗,抑制其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从而降低病死率。

3.5 乙型肝炎发生率与是否接种过疫苗的关系 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有37例仅占4.7%;而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患者占95.3%,说明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是降低乙肝感染率、患病率及控制乙肝流行的有效措施[4]。

本研究为我们今后开展并拟定正确的乙肝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今后的乙肝防治工作中还要继续通过提高全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来提高免疫水平,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5]。

参 考 文 献

[1] 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中国公共卫生,1997,13(9):515.

[2] 郭秀婵,仪忠军.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疫苗.疾病监测,1999,14(4):150,151.

篇13

作者简介:李冬兰(1962~),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130910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预示着开放式、创新型的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期待的教师角色嬗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走向深入,教育国际化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发展正日益加速。微观层面而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涉及双语教学的关注。自从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相继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鼓励高等学校“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和能力平”。并在2008年至2010年共批准了403门课程作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国家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以外,更希望高校学生能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接触专业前沿技术与科学思想。从深层次的目标来说,让学生能够通过双语教学,增强自身的信心,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并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积极地预期。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化竞争环境,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核心人员为在学校第一线工作者的教师,其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同感以及教学方法的胜任具有关键作用。对于艺术专业来说,艺术人才的国际化非常迫切。艺术教师对国际化的态度、理念,国际化知识、经验、方法,直接影响艺术课程国际化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其胜任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艺术文化的沉淀以及文化交流的实现与否。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业务熟练,熟悉声乐等各类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通晓各国文化、良好的心理资本。专业知识是培养艺术人才之基石,而培养艺术人才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吸收和积累,良好的心理资是艺术人才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国际表达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图以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模型为基础,研究艺术专业中艺术专业教师的态度和途径。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征。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艺术学院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不高,双语基础尤其是英语比较薄弱。这与艺术学生的生源有关,有相当比例的艺术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在家长的劝服下进入艺术学习,或者即使有些学生对艺术专业有较强的兴趣,但本身对文化与专业课程兴趣不高,这样给双语教学带来了难度。二是因为艺术专业学生比较具有强调独立个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艺术学生专业上具有活跃、情感丰富等特征,这样也造成了相对其他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特征较为明显;三是因为艺术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多,个人空间要求较高,学习艺术知识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进行艺术创作的心情也十分迫切,针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僵硬的教条和说教很容易引起艺术专业学生的反感。而对于艺术学院的教师,特别是艺术专业教师来说,本身具有充实自我和表现自我的强烈价值取向,其也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使得双语教学的师生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矛盾。

二、胜任力理论的介绍

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正式提出胜任力概念后,1973年麦克里兰和斯宾塞两人进一步完善了“胜任力”\[1\]这一概念,并将其划分为基础性胜任力、辨别性胜任力以及转化性与发展胜任力。基础性胜任力指的是任职的基本条件,辨别性胜任力主要指任职的关键条件,转化性与发展胜任力指的是任职者独特的特征,即别人难以模仿与超越的特征。这也是独特胜任力的表现。其包含了成就者的动机、特质、价值观、认知等主观内容。一般而言胜任力具有综合性、可识别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担任双语教学队伍的师资层次较高。无论职称或者英语学习经历都较为丰富,这也成为了很多学校在选任艺术专业教师的硬性条件之一。艺术专业教师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留学背景,同时吸收了较多的西方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高校国际化拓展和扩张的背景下,未来国际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生除了拥有必备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通过双语学习,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带来自信、自我效能以及内在满足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因此,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指的是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个体所具备的、能够成功进行双语教学,聚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包含了双语教学老师效能的评价,这个评价落脚点应为对于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提升。具体而言,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力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艺术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能力应适应双语教学,其次对于双语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恰当使用,让双语课程具有感染力,达到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最后,艺术专业教师能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交流机会,通过双语教学给学生带来自信、自我效能,实现自我以及具有内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层面的满足。下面我们从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模型出发,分析双教师胜任力构建问题。

三、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模型运作机理

洛桑斯(Luthans,2004)\[2\]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应从传统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转变为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相对于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Van Marrewijk&Timmers,2003)\[3\]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Adler&Kwon,2002)\[4\],正向心理资本强调的是“你是谁”以及“你可以成为什么”(Luthans&Youssef,2004)\[5\]。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一种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其具体内涵为,对有挑战性的任务付出必要的努力并且有信心取得成功(自信);对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成功作出积极的预期(乐观);坚持目标,并且不断完善达成目标的路径(希望);当目标受阻时,能够迅速恢复继续奋斗(韧性)。概括而言,也就是包含了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这几个因素。自我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竞争优势资源,其重要性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发现的,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相信人来具有的积极品质与积极心态具有更大的、更潜在的建设性力量。而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可管理、可塑性强、可改变以及可开发的类状态特征(Luthans,et al,2007)\[6\]。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根据正向心理资本的评价,研究组织绩效问题、成员的培训等问题。这也是本文选取正向心理资本的出发点。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干预使得这些类状态即希望、乐观、信心以及韧性方面的特性发生改变。

卢桑斯在2007年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干预模型(PCL),强调可以通过一些发展性的方法提升正向心理资本,最后能对于组织产生积极地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图1根据卢桑斯,尤西斯,和阿沃

利奥 (2007)整理

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透过发展这些特性,持续提高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最终提高我国高校的竞争能力。心理干预模型的研究虽然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却很少学者将其与双语教学教师的胜任力结合起来研究,教师的态度以及教学方式如何提升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缺乏探讨,而PCL模型中的发展性层面的设计与艺术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动机、以及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从胜任力理论出发,分析艺术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四、艺术专业教师对教学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之前提艺术专业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因此,如果老师缺乏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意愿,即使国家再重视、政策再配合,资源分配的再多也是枉然,因此,想法设法提升艺术专业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是课程领导的当务之急。要想提升双语教学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本,前提是让学生和老师对于双语课程具有认同感。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参与课程。一方面,学生能够对双语教学的目标产生认同,对双语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需求或积极的意志导向,提高学习的动机,认真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师对双语教学目标产生认同,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活动产生高度的热情和期盼心理,才能调整好对于双语教学的心态,积极的投入更多的精力,认真准备教学课件、钻研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的认同感更多的来源于艺术专业教师课程的设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艺术专业教师的认同感为核心。

认同与抵制是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自然而然可预测的两者共生反应。认同表示教师在心理上对新课程变革说持有的倾向程度,而后者关注教师的负面行为反应。那么这两者对于课程的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抵制情绪也可能让老师具有权力去规划发展课程或者使用新的教学法。认同感是指老师对新课程表现出来的正面的态度和行为意向。影响艺术专业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关注程度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艺术专业教师对双语课程的感受、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以及教师参与双语教学的程度、课程的环境都会影响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同感。

提升艺术专业教师的认同感应让双语教学的教师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地参与专业的发展与教学的改进。因为其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务之急,应想法设法提高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发展的意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增加对艺术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目前采取双语教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培训和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较少,(2009年数据显示受过正式培训比例为7.5%,海外留学、工作或访学经历13.2%)\[7\],对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很多教师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同时又因为学校课程的设置迫使专业老师参与双语教学,使得专业老师对于双语教学具有抵制和畏难情绪。对于艺术专业来说,进修的机会更少。对此情况,目前应加入与其他教师以及校外专家学者的互动和对话,相互切磋和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产生兼顾利于与实务,让教师能够从双语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参与的意愿。其次,国家和高校应增加投入,增强激励机制。高校普遍对于双语教学激励机制不够,学校一般对双语课酬为正常课酬的1.5倍,\[8\]这样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艺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由于双语教学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比非双语教学产生的工作强度大,资料取得困难等特点,建议各高校考虑加大双语教学投入。在课酬上予以倾斜,增加双语教学老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因为艺术专业教师为双语教学的关键人物,而让教师参与双语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就是让教师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任务,将消极被动的角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五、从一般讲授到探索教育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正向心理资本之途径大部分艺术专业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采用了原版的英文教材,但上课使用全英口语的大概比例为30%左右,很多使用PPT进行教学。而且在上课的方式上多采用一般的英文的阅读和作业的方式,教学中一般以讲授为主,透过老师单向将知识以口头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抽象符号学习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现在很多老师也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原因在于,思考中学习的抽象经验远不如学生自由在具体经验中学习收获更大。较少在双语教学中实行探索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

探索教育方式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Kolb(1984)\[9\]提出,学生如果从经验中学习,透过团体间的互动,在活动结束后,由老师进行引导导论,进行反思,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生活中产生类比,并应用于真实的世界,将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向心理资本的培养也是一种抽象的隐形知识。而隐形知识的获得透过经验学习将会更佳,根据Dale(1969)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Cone of Learning),将具体经验富裕抽象的理论意义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两者的具体关系如下:

图2Dale学习金字塔理论

从图中我们看到,戴尔(1969)将个体学习经验分为十层,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高层越抽象。此外,学习经验一般可以由两种方式获得,一种为直接方式,另一种为间接方式。从第5层到第10层属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所能学习到的内容,由上往下递增。从第1层到第4层属于主动地学习,从做中学习一般可以留下90%的记忆,强调学生自身经验,感受以及参与学习的重要性能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第1层与第2层属于探索教育方式,第9层到第10层主要为一般讲授方式。

一般讲授是老师单向将知识以口头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抽象的概念赋予清楚的定义和概念,由范例和课本联系为主进行知识的传达。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无法提供情境中的资讯(Brown et al.,1989)\[10\]。而探索式教育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并指出经验就是“干中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从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根据教师角色、教学目标的互动式教学。对于双语知识的获取最好能与情境相结合,情境的活动、环境和文化都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大学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双语教学教师整体教学设计一般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再经由图像、替代经验,最后进入文字的练习等符号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具体经验,上升到抽象符号,赋予现实意义的层面。

具体而言,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设立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不同方法(目标和行动计划设计);活动进行中,通过观察同组组员以及其他成员,在自己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体会(体会成功以及经验和楷模的形成);教师在看见学生遇到困境时,需要给予指导或者其他替代性活动,加强学生的信息,再去尝试原来的活动,产生情感的唤醒(说服和唤醒);通过希望和效能的提升方式,加入文化的介绍与融合,让学生理解西方的文化基础上,对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较为系统的掌握,在自己的思考下获得抽象知识,获得心理上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满足,能够提升乐观的正向心理资本。例如针对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视觉美感和信息传达功能时,必须根据一定的传达内容、目标、媒体和诉求对象,融入各种文化的背景和元素,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创作,达到自己内心的认同和满足;最后,通过看见他人成功,思考自己缺乏什么,从不断尝试中去寻找技巧,或者从他人失败、自己失败的经历中找到避免失败的风险,建立韧性。最后形成近端心理资本,即希望、乐观、信息与韧性,获取正向心理资本。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除以上因素以外,正向心理资本形成的情境因素——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生的人格对于心理资本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学生有高的学习动机肯定会影响学生正向心理资本获取的能力。老师会指引学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会刺激学生目标完成倾向,并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学生作为参与课程的主体,其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寻求挑战,面对挑战和坚持面对困难的程度,同时学生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到学生获取心理资本的成效。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展开对情境因素的研究,艺术专业教师的胜任特征对于学生正向心理资本的养成是一个综合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综合理论,希望未来的研究更多通过实证的研究范式,挖掘更多情境因素,为双语教学搭建一个综合的框架。

作者说明: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冲击与重构:高校国际化过程中艺术专业教师胜任力的评价与培养”,课题编号:2012JK134。[参考文献]

\[1\]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McClelland, David C.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28(1), Jan 1973, 1-14.

\[2\]Luthans,F., Luthans.K.& Luthans.B.(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Going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47,45-50.

\[3\]Van Marrewijk,M.,&Timmers,J.(2003).Human capital management:New possibilities in peopl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4(2),171-184.

\[4\]Adler,P.S.,&Kwon,S.(2002).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7,17-40.

\[5\]Luthans,F.,.& Youssef,C.M.(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ational Dynamics,33,321-349.

\[6\]Luthans,F.,.& Youssef,C.M.&Avolio .B.J.(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常俊跃,刘莉.“内容依托”教学模式及对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9,(1):81-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