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团队建设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团队建设方案

篇1

一、 活动时间2018年5月下旬周末(预期:2018.5.26或2018.5.27),视天气变化为准。

二、 活动地点XX瀑布群

三、活动人员全体人员共计90 人。

四、活动方案(一)行程安排:(详细)

上午: 组织大家游山

中午:组织大家聚餐

下午:组织大家做游戏

(二)组织单位:XX小组。

 

整体活动协调人:张三

 

五、活动预算本次活动费用经事前申请,事后在预算范围内凭票据实报实销。

(一)城市间交通费(租车费):   50 座空调车,     元/辆*   2  辆,预计费用   3000  元;

(二)景区门票:    120  元/人,预计费用  10800    元;

(三)保险费:  2   元/人,预计费用   180   元;

(四)矿泉水费:按照每人2瓶核算,2元/瓶*     90  人*2瓶=   360   元,预计费用   400   元。

(五)餐费:按照每人40元标准核算,40元/人*     90  人=   3600   元,预计费用   3600   元。

 

费用明细:

序号

项目

预算(元)

备注

1

城市间交通费

3000

 

2

景区门票

10800

 

3

保险费

180

意外伤害险

4

矿泉水费

360

 

5

餐费

3600

 

合计

篇2

团队精神是什么?集合大家的脑力共同创造一项智能财产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将远远高于个人智慧和个人的创造力。这种神奇的东西源自于潜在的人类心智潜能它被情感丰富而被技术束缚。一群人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创造力将产生巨大的力量。结合的创造力由于这一群人的互动关系彼此激荡而更加复杂。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之下领导变成人际互动的“交响乐指挥”辅助并疏导各种微妙的人际沟通。沟通顺畅能使思想在团队中充分交流传达并形成最佳效果,这就是“团队精神”。

团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团队精神”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推崇。比如现在就流行一种团队应聘的新方式。就是在企业招聘过程中,以一个组合、一个团队来接受企业的招聘,承担一个项目。利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工作。

二、高效团队的要素及特征

团队是由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构成的。

(一)团队的内部结构团队规模。

根据社会公平理论,每个人都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贡献和收入的平衡问题。团队成员的各种能力。包括:技能因素、个人成为团队成员的条件。团队角色。团队由许多角色构成:队长、评论员、执行人、外联负责人、协调人、出主意者、督察。这些角色各司其职,在自己的位置上为团队的工作负责。

(二)团队的外部环境

包括组织结构与权利机制。它们是:组织战略;正式规范;组织文化;组织中人员的甄选、绩效评估和奖励体系;组织的环境。

(三)高效团队的特征

有效的领导和工作开放的沟通。取长补短和相互信任与尊重。团队成员是相互依赖和互动的,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共同目标。团本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成功与否。高效的工作程序。团队有责任和义务,并根据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对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控制。持续地学习。

三、高效团队的建设策略

首先是尊重。一切的前提是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个尊重不是来自“人人生而平等”的一般概述,而是来自于坚信“只要是个人,就有比你自己强的地方,就有用”。这个尊重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出来、感觉得到的,比如说,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而最大、最可贵、最有效的尊重就是信任!这体现为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授权和委任。

其次是沟通。把情况了解上来,把影响施加下去。好的沟通就像一个灵敏有效的神经系统,又像是机件运行的剂。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聊天、娱乐、文字记录等。聊天也是工作。因为,那不是乱聊的,尤其在时机和话题的选择上。目的是拉近距离,融洽气氛,了解情况,施加影响。

第三是服务。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尽可能地把自己是领导、有权发号施令的念头压下去,把监督、控制等字眼压下去。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体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组织者的任务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不要担心会被抢了风头,不要吝啬在上级面前肯定团队成员的成绩,更不要邀功于己,诿过于人。要让团队成员放手工作,“错了,责任是我的,对了,功劳是你们的”这句话,不但要说,更要做。这里讲的服务,既是工作上的,也是生活上的,都很重要,都要尽可能细致、周到。服务做好了,管理基本上也就到家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不等于迁就,应该有原则。

篇3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行政村设置,每一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二、制度和管理

(一)管理体制

团队实行分管院长直管和科长具体负责的管理制度,行政上接受分管院长领导,业务上通过公共卫生科长兼顾安排。

(二)医院、公共卫生科一体化管理制度

(1) 医院对团队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业务培训、考核赏罚、信息化和后勤保障等,并进行检查。

(2)公共卫生科团队的耗材由医库房同一调度。

(3)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提供便捷、连续、优良的服务。

(三)业务培训制度

(1) 公共卫生科定期组织队长和队员的培训

(2)团队队长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团队内开展日常业务讨论,共同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重点、难点题目;并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训公卫知识,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职责和任务

(一)团队职责

1、主动做好乡村的沟通调和工作,组织本团队成员认真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2、定期开展团队的工作总结并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高效有序地展开工作。

3、督促促团队成员严格执行服务规范,防止差错事故发生。安排团队成员轮番参加各项培训,改善工作态度和方法。 4、对团队工作中出现履行职责不到位、下达的任务不完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而酿成的医疗责任事故、重大传染病爆发、疫苗接种差错事故、群众负面影响等负主要责任,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工作任务

(1) 公共卫生服务

1、应急防控

①做好传染病人和接触者的流调、居家隔离等工作,展开疫点处理和漏报调查等。

②展开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搜集、报告、分析、参与调查和处理。传染病相干信息登记和报告正确率、及时率和处置率达100%。

③展开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包括避灾防震、煤气中毒防范、家庭自救等应急知识的演示、教育工作。

2、预防接种

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做好预约登记,扩大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

3、慢性病防治

①及时为居民建立真实的电子健康档案。

②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动态管理,定期跟踪随访,随访结果及时录进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并保存纸质的签名随访记录。

③每年展开辖区居民家庭保健活动。

④按规定对老年人和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①每月在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次以上,重点做好卫生应急,重大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食品中毒等防治知识的宣传。

②在医院宣传栏制作防病知识专刊。

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④深入特定场所进行传染病、职业卫生、心理健康、亚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5、康复管理 配备展开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兼职技术职员,进行康复期病人随访和康复服务。

6、妇幼保健管理

①新婚随访每两月1次。

②催促早孕妇女建立《围产期保健卡》,产后访视2次以上。

③每两年协助展开1次妇女病普查,妇科肿瘤随访率90%。

④每季度展开1次生殖保健知识讲座。

⑤展开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新生儿访视3次以上。

⑥展开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指导与咨询。

⑦建立育龄期、更年期妇女、0-6岁高危儿童健康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与健康体检率均达100%

四、绩效和考评

1、团队在完成任务的条件下,其绩效由医院统一考核,奖励分配应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医院要适当加大团队考核分值权重,体现勤劳多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奉献多得的分配原则,团队中表现突出者可高于医院分配人均水平的10%-20%发放,医院在考评和分配中要充分听取队长的意见。

篇4

高绩效的团队建设拥有明确的目标,主要有四点:

①团队成员能够描述,并且献身于这个目标。

②目标十分明确,具有挑战性,符合SMART原则。

③实现目标的策略非常明确。

④面对目标,个人角色十分明确,或团队建设目标已分解成个人目标。

2.赋能授权——E(Empowerment)

赋能授权指团队已从集权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团队成员感觉个人拥有了某种能力,整个群体也拥有了某些能力。赋能授权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团队在组织中地位提升,自我决定权也在提高,支配权很大。

②团队成员已经感觉到拥有了某些方面的支配权。

比如说麦当劳,过去员工没有权利给顾客超过两包以上的番茄酱,而要请示主管,而近些年来麦当劳已经改变这种方式,员工可以自己做主了。

赋能授权给员工的时候,同时需要注意:

将合理的规则、程序和限制同时交给他。

成员有渠道获得必要的技能和资源,能知道该怎样在指定的范围内做事。

在政策和做法上能够支持团队的目标。

成员互相尊重,并且愿意帮助别人。

3.关系和沟通—R(Re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在关系和沟通方面,高绩效的团队表现出的特征是:

①成员肯公开而且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是负面的想法。

②成员会表示温情、了解与接受别人,相互间的关系更融洽。

③成员会积极主动地聆听别人的意见。

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会受到重视。

4.弹性——F(Flexible)

团队成员能够自我调节,满足变化的需求,这就表现出一种弹性和灵活性。团队成员需要执行不同的决策和功能,当某一个角色不在的时候要求有人主动去补位,分担团队领导的责任和发展的责任。

5.最佳的生产力——O(Optimal productivity)

团队有了很好的生产力,产出很高,产品品质也已经达到了卓越,团队决策的效果也会很好,显然具有了明确问题的解决程序。这样的团队做任何一件事情或处理任何危机都有科学的程序。

6.认可和赞美——R(Recognition)

篇5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学团队建设”被作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3]。高等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有3年。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被评为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作者深深的认识到,团队建设离不开多年的专业积累、良好的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深厚的专业文化内涵。本文就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本团队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

1 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是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药用植物专业调整为中药学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属首创专业,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药用植物专业。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外延有所扩大,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弥补了原“药用植物专业”的局限性,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药用植物与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而且还能从事中药制药研究、中药药理与应用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团队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制订了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领域中从事中药制药高级技术与生产管理型人才;培养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用药的药师型人才;培养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中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团队建设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负责制订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制订团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各课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各课组长负责制订本组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规划,本组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及讨论等日常工作;团队成员个人完成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2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4-5]。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专业交叉明显,老中青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上体现了传帮代。

团队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人才立足,师资第一”的建设理念,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从2004年开始,团队接收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教师,团队鼓励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团队接收毕业生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外校毕业生比例高达85%以上;再者,团队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不同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促使年轻教师在校级教改课题立项,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团队中的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准。团队新近教师,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授课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授课。多年来,团队一直探索双语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外语培训与继续教育上。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到国内相关研究机构、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

通过上述措施,使团队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重,体现农业院校团队建设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及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农业院校“中药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3-7]。

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首创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最初药用植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随着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农业院校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创办50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在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团队及时掌握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使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此外,传统的中药学高等教育以四年学制本科为主,专业教学计划侧重于活性物质化学分离,加工炮制,制剂分析及配伍应用,对中药采收,种植(养殖)非常欠缺。团队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开设的先决条件,在前期基础课程中,融入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农业院校课程强化中药种植(养殖)的重要性,在课程后期继而开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育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农业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团队一直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同时,增设一些服务于专业课,且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药用植物学、药用菌物学、药用动物学)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继而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这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融合,团队的课程体系能够给予本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选修课程辅助专业课程设置,团队尝试开设“中药养生与食疗”、“中药药膳”、“药用植物高产理论”、“中药安全生产”等选修课程,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中药种植(养殖)、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利用,将新近的研究成果补充道选修课、讲座课。最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3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中药学》省级精品课,《中药鉴定学》省级优秀课,《中药制剂分析》校级优秀课。

4 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复合型人才。首先,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及基础课理论教学,强化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技能打好基础。其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技能培训,团队担任的重要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理学等,通过改进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技能,最终采取过筛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再者,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实习、中药鉴定与中药学实习、中药炮制学实习、中药药剂学实习及中药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等,不断强化学生识别药材、加工药材、中药制药与开发等能力。本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生能够熟练掌握近300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特征和功效,学生头脑中对重点的药材形成了从资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鉴别、功效、药理作用到制剂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最后,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复习、巩固和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团队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多年来,“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农业院校开展药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维伟,王亚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66-167.

[5] 李晓菁,刘小丹,李卫东.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1,27(4):10-13.

篇6

一、教学团队概述

教学团队是从团队的概念引申而来的一个新概念,其自身有着服务于教学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

1.教学团队的概念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教育部“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指出,教学团队应“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2]

2.教学团队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教学团队的主要目标是以推进教学改革为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3]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各高校的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还处于建设初期。针对教学团队的组建宗旨和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教学团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于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规划。教学团队与专业建设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而言教学团队建设要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所以教学团队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以免造成投入分散、建设重复,从而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突出实践能力。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与之对应的课程内容构成了专业培养方案。由于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均是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与后续实践环节的衔接,因此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和从实践中来、服务实践的团队建设特色。

(3)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作为新兴专业的教学团队,更应该着力探寻新知识与新见解。学习内容主要是指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的积累。通过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个体价值得到了体现,团队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4]

二、能力素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针对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笔者提出以成员能力素养为着力点研究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依据能力素养重要性次序依次进行团队成员能力素养的强化训练,解决教学团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同特点的教学团队,能力素养的侧重有所不同,以工程造价教学团队为例,笔者认为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健康体魄”、“组织协调能力”、“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自律能力”六个方面。教学团队成员能力素养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教学团队成员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

结合工程造价教学团队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对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

首先,利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A(相对于总目标A,各准则相对重要性比较),如式(1)所示,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其次,采用方根法近似计算排序权重:0.0388

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构造判断矩阵B1~B6(相对于准则B1~B6,各方案相对重要性比较)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最后,计算层次C总排序权重:,如表1所示,计算各能力素养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整体一致性比例:0.045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对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而言,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依次为C4>C1>C3>C6>C5>C2,即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健康体魄>基础知识技能>自我学习/自律能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知识技能在众多能力素养中处于突出地位的研究结论是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四、教学团队能力素养提升措施

对照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采取措施,从专业知识技能、敬业精神、基础知识技能和自我学习/自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提升。

1.提升专业与技能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工程造价团队建设最重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必须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促使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

(1)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为工程服务的能力。

(2)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科研鼓励政策,积极申报与承揽纵向课题,提升理论水平。

(3)以教改论文、科技论文等为手段,将基础理论方法融合于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知识中,在扩展知识面、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让青年教师到实践中去,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计量与计价工作。以横向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提升自己的计量计价技能。与此同时,将实践成果形成教学用题库等教学资源以及为编著高水平的教材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5]

(5)以指导学生专业竞赛为突破口,提高自身计量计价软件操作水平。

2.坚持不懈地培育敬业精神

通过层次C总排序计算表可以看出,对于ωB3(教学研究)和ωB5(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言,敬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教学团队内部要准确设定岗位目标,大力强化职业责任,不断优化职业作风,全面提高职业技能,每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3.强化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通过团队学习来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主学习、主动工作、真诚奉献,最终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的团队。学习型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的群体,各成员之间共享教育信息与学习成果。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团队的学习力,体现团队的生命价值,增强团队的创新能力。

(1)通过目标的设立,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前提。建设学习型团队就是要通过倡导、鼓励、奖惩等方式,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自愿、自主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同伴互助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关键。只有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限制、激励、帮助和监督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事学习活动,保障全程学习的顺利实施。

(3)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讲学、指导。专家引领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有效方式。经常邀请一些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座,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专业知识为教师们开拓视野,指引学习研究的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把骨干教师派出去考察,拓宽各种渠道,搭建学习平台,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走出去,触摸名校脉搏,感悟名校内涵,更新观念,从而带动团队的内涵发展。

(4)加强研究工作。加强研究是提高学习型团队生命力的发动机,因而团队负责人要积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一是专题研究,深化学习。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活动,增强学习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突出重点,又保障质量,使教师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6]二是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强化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学习、以课题促进学习。

4.教学团队结构优化

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优化实质上是团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根据上述分析,优化思路应该是根据个人能力素养对教学团队总目标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完善,形成合理梯队(见表2)。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8-140.

[3]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8):31-33.

[4]龚彦,吴诚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独立学院学习型团队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27-29.

篇7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英语师资团队建设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是一个互动、整合与实践的过程,用多媒体以及信息网络来辅助教学,符合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更应全面提升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语言应用服务机制。但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使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高职院校如何抓住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如何做好教师间团队分工?如何做好英语教学信息的获取、传递、利用?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欠缺,教师在重视程度上尚且不足。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使原本就复杂的语言学习更加枯燥无味,这与信息化教学的宗旨和目的是相互背离的,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建设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团队对于提高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更新教学理念,加大信息化设备投入,在有效范围内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大力弘扬教育信息化,使其不可避免的渗透到了高职教育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这为高职英语教学信息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平台,很多院校纷纷建立局域网和多媒体、微信互动平台,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全面又个性的教学服务体系,也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当前,各类院校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英语教师教学团队,但各个教学团队间的联系和互动不够密切,团队之间交流较少,教学经验分享不足,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人力的浪费、智力的浪费、教育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建立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口方向、个人学习特点,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够密切各院校之间联系,密切师生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出教学方案以及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率。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应当具备的特点

(一)沟通协作

信息化的一个要义就是密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促进教师与教师间交流、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深化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进而推动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课堂师生互动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内、外部英语教师加强协作,从而培养教师之间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备课,提高备课质量;通过相互学习,改进每个英语教师各自的教学方法;通过合作教学,提高课堂内容质量,进一步促进英语课堂效率提高。

(二)科学创新

首先是科学精神,教师团队的科学精神更多的是指治学严谨的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师团队建设后,教师获取的教务信息较多,容易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甄别能力,选择最适合现阶段英语教学任务的信息作为备课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治学严谨的态度,因此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需要具备的第一个精神就是科学精神,要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是创新精神,即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团队信息化之后教师能够了解其他院校的英语教学相关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的方式反思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方案,进而更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持续实践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本科类院校,高职院校有更加针对企业实用的特点,因此其英语教学就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即教学内容需要针对学生专业对口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化团队优势善于捕捉这类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服务性特征。

在保证实践性的基础上还需要稳定持续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团队建设的稳定持m性包括两个内涵。①团队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信息化团队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且其效果展现也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信息化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保证信息化建设持续进行。②实践性特征的稳定持续性。高职院校的特点需要不断为企业提供可以信赖的服务型人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需要有针对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利用信息化团队资源开放的特征,开辟更广阔的英语教学资源平台,推进企业服务型人才培养。

四、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相应的信息技术水平

对高职英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进行英语教师信息化团队建设的基础工作,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是建成信息化团队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存在问题,能够通过交互式英语教学完成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但是在信息化团队建设需求下,教师就显得力不从心,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阻碍了教师团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对于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极为必要。主要培训内容有基础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主要办公软件,尤其是PPT的使用技术,以及其他的视频、音频编辑软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英语教师自主制作课件能力,课件是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依靠信息技术而完成的课程主要内容的集合,是信息化时代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还需要对英语教师进行其他移动设备使用技术培训,主要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旨在加强英语教师对相关聊天软件的使用效率,例如QQ、微信等,通过这些软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总结、教务讨论等工作,也是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更加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

英语教学只局限于课本是无法达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因此在建设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同时应当扩大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实现院校之间、教师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主要有教学课件共享、教学音视频共享、教学英语文本共享等三大信息模块。利用信息化团队优势,做到最高效率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借鉴工作,能够有效规避其他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且可以通过教学经验借鉴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建立更广阔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同时应当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方案,对英语教学信息资源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主要可分为三个模块,即课前备课资源、课中授课资源、课后练习复习资源。并完善用户登陆系统,方便教师、学生调取、使用各类英语教学、学习用资源。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外界交流

信息化团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必须是建立在和外界的密切交流之上。首先是校际交流,各院校的英语教师应当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通过互相借鉴、学习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而信息化团队建设能够缩短校际距离,使教师间交流变得极为便捷,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化团队这一特点,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其次是校企交流,信息化教学团队不能固步自封,应当不断获取外界实时信息,尤其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对口企业的供职信息,根据供职指标,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更加针对对口企业需要,为学生未来考虑。条件较为优越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多媒体的基础上引进双向播控技术,实现校企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最后是国际间交流合作。扩大信息化团队的优势,通过广泛获取国际间交流合作信息,积极参与国际间教学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对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补充和改进,进而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升自身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团队建设除了要注意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之外,还应做好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归根到底还是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素养,信息技术只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手段。目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工具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快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才能使信息化教学团队发挥出最大优势。

(五)将面授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篇8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因此,做好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从团队概念引申而来,自身有着服务教学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课程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

(一)教学团队的目标和作用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1]。课程教学团队着重系列课程建设,而专业教学团队着重专业建设,其作用不仅是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2],更重要的是增强专业办学能力,提升专业教学科研实力。

(二)专业教学团队的特征

高绩效的教学团队一般规模较小,成员控制在12人以内为宜[3]。对于课程教学团队,据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申报指南显示,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3],而根据经验,专业教学团队一般10人左右。

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由生产和传播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并以学科

和院校为单元划分矩阵式工作结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学者总是处在学科维与院校维交叉的基层组织之中,并且主宰学者工作生活的力量是学科而不是所在院校[3]。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系列)课程建设的主导方向,而应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这是课程教学团队不具备的特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与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以免造成投入分散、建设重复,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新近设立的本科专业,各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还处于建设初期。针对教学团队的组建目标和工程造价专业特点,教学团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实践能力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由于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内容设置均是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注重与后续实践环节的衔接,因此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以及从实践中来、服务实践的团队建设特色。

2.坚持学习型团队建设导向

作为新兴专业教学团队,更应着力探寻新知识与新见解。学习内容主要指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科研的积累。通过整合学习、工作方法,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力,体现个体价值,使团队绩效大幅提高[4]。

二、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能力素养指标体系

针对教学团队的内涵,以能力素养为着力点研究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依据能力素养重要性次序依次强化训练团队成员能力素养,解决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层次分析法分析模型,将教学团队的组建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作为目标层,根据教学团队的定义,划分为“学术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六个子目标。子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能力素养的提升。不同特点的教学团队,能力素养侧重有所不同。根据教学团队的内涵设定工程造价专业能力素养指标,构成方案层C(图1)。

(二)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1.指标设置与教学团队内涵的一致性

教学团队内涵是能力素养指标体系设置的依据。为了从精神意志层面发挥成员主动潜能,完成团队总目标,设置“敬业精神”指标;为了突出教学团队作用,结合团队工作内容,设置“教学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指标;根据教学团队“服从于专业建设规划的整体部署、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的特征,设置“协调能力”指标;根据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设置“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指标。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以教学团队内涵为依据设置的能力素养指标符合教学团队的目标、作用、特征和组建原则要求,在本质上与教学团队内涵一致。

2.子目标与能力素养对应关系的合理性

依据各项子目标的任务构成,将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准则层B进行任务分解,得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分解”(图2)。

经分析,各项任务能够通过与之对应的能力素养提升来实现。例如,“科研和社会服务”子目标的任务“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提升科研能力、团队学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实现;“社会服务的提供”和“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可以通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学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来实现。将上述能力素养合并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分别与子目标“科研和社会服务”建立对应关系。以

此类推,建立能力素养指标与子目标的对应关系。子目标层即“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准则层B,能力素养指标即“能力素养指标体系”(图1)方案层C,于是,B与C之间通过目标分解的具体任务建立了对应关系。

回顾构建过程,目标分解符合教学团队定队建设的实际情况,任务贴近教学科研工作实际,能力素养能够支撑相应任务的完成。因此,子目标与能力素养的对应关系合理。

经上述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指标体系”符合教学团队内涵和逻辑关系,具有科学性,可以作为研究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措施的分析模型。

三、教学团队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

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图1所示的能力素养对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

(一)层次单排序

利用1-9比例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A(相对于总目标A,各准则相对重要性比较),如式1所示,进行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工程造价教学团队而言,能力素养的重要性依次为C4>C1>C3>C6>C5>C2,即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敬业精神>教研能力>团队学习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在众多能力素养中处于突出地位的研究结论是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四、教学团队能力素养提升措施

对照能力素养重要性排序,从专业与技能素质、敬业精神、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素养提升。

(一)提升专业与技能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工程造价团队建设最重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

一是,鼓励教师青年教师到985高校、211高校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为工程服务的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科研鼓励政策,积极申报与承揽纵向课题,提升理论水平。

三是,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实践,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计量与计价工作。以横向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提升自身计量计价技能。与此同时,将实践成果形成教学题库或编著高水平教材[5]。

四是,以指导学生专业竞赛为突破口,提高自身计量计价软件操作水平。

(二)坚持不懈地培育敬业精神

通过层次C总排序计算表(表1)可以看出,对于ωB5和ωB3,即“教学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敬业精神尤为重要。

敬业精神就是在职业活动领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学团队内部要准确设定岗位目标,强化职业责任,不断优化职业作风,全面提高职业技能,使每位成员都要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三)强化自我学习与自律能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通过团队学习传播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自主学习、主动工作、真诚奉献,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团队组织。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的群体,各成员之间共享教育信息,共享学习成果。组建学习型团队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团队的学习力,体现团队价值,增强团队创新力。

1.通过目标的设立,鼓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前提。建设学习型团队就是要通过倡导、鼓励、奖惩等方式,促使每一位教师自觉、自愿、自主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实现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2.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

同伴互助是建设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关键。只有建立有效的“同伴互助”全员学习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限制、激励、帮助和监督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事学习活动,保障全程学习的顺利实施。

3.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和讲学

专家引领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有效方式。经常邀请一些教育学家、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来校讲座,借助他们的专业眼光、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指引学习研究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可定期将骨干教师派出去考察,拓宽渠道,搭建学习平台,触摸名校脉搏,感悟名校内涵,更新观念,从而带动团队内涵发展。

4.加强研究工作

加强研究是提高学习型团队生命力的“发动机”,因此,团队负责人要积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

(1)专题研究,深化学习。结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活动,增强学习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既突出重点,又保障质量,使教师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6]。

(2)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强化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学习,以课题促进学习。

五、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于专业办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了基于能力素养提升的建设思路,并按照量化分析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按照工程造价教学团队的组建原则,打造满足实践性和学习型特点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8-140.

[3]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龚彦,吴诚敏.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独立学院学习型团队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27-29.

[5]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等.教师素质提升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21-23.

[6]曾勇,隋旺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4):24-26.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based on ability and quality promotion

HAO Peng, LI Jinhua, REN Zhitao

篇9

Key words:teaching team;quality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biology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88-03

0 引言

在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教学团队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是为了适应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思想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学队伍整体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及工程素质,完善教学条件、完善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范教学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整体建设。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是2011年安徽建筑大学评选出的教学团队,2015年成长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具有不同年龄和职称层次的教师队伍组成,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在教学方面,教学团队已打造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职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成员都具有受专业教育的背景,大多数团队成员是从全国著名高校的农林科、理工科等各专业科室中选的,都精通生物学和水污染理论与控制,并且对于专业教学都各有特长。他们中间以博士、硕士为主,拥有系统的业务知识,组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1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理念

1.1 教学团队建设形式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要解决构建一支什么形式的团队。按师资力量、相关的课程规模及近期建设目标等因素,可以把团队分为狭义的教学团队和广义的教学团队[2]。其中狭义教学团队又可分为针对单一课程教学而组建的教学团队和基于专业课及相关专业课组建的课程群教学团队。单一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围绕某一课程开展教学课程,课程群教学团队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侧重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课程间的配合。广义的教学团队则是围绕若干较为核心的单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组建由单一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构建起来的较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而形成的大团队。广义的教学团队小则至少是本科教学中某个年级的课程教学团队,大到可以是包括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课程体系团队。

鉴于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属于狭义的教学团队,但因“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骨干课程,应该按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切入”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从大处着眼”就是根据课程所涉专业的教育目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把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等多门存在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课程,整合成系列课程进行一揽子建设,组建课程群教学团队;“从小处切入”就是要将单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好,为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1.2 教学团队建设方式思考

建设教学团队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探索[3]。水处理生物学与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应当审定相关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其次需要监督目标的落实,以确保其各层级之间相互配合与协作;最后以此为依托重点开展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教师梯队的构建和培养。

从小的细节入手,每一个单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都要落到实处[4]。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单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要在充实内涵的基础上注重外延衔接。内涵建设指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规划,充分发挥教师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外延衔接指在明确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群之间关系基础上,与其它课程的教学积极主动去联系,融洽共存,进而实现团队层面上的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内涵

2.1 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拓展教学团队成长平台

课程建设要着眼于全局,根据专业教育目标和整套课程体系规划去设计主体教学方案,贯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课程与课程之间进一步整合,在专业理论中融入更多应用型案例,确保单科教学与整个课程体系相协调[5]。比如在制定《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该课程与前导课程《生物化学》及后续课程《水质工程学》的联系,加强应用实例的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教学 “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师生现场操作”的思路进行课堂讲学,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注重趣味性、工程性和创新性。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尤其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实施原则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实验报告、重在知道,学到东西比实验结果重要得多。教学中除注重实验引导外,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开发实验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学团队成员要积极申报和建设各级精品课程、MOOC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完善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和网上答疑渠道,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力争获得标志性教学成果。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近3年来取得相关教学工作积累和经验:主持完成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项,目前在研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发表相关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2.2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团队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着“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思想,按照“内培外引,优化结构,打造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通过在职学历教育、访学交流、新技术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实践锻炼和坚持开展“传、帮、带”活动、教学竞赛活动、师德师风教育等方式,大力加强师资培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充分优化,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建成一支师德好、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为课程教学融入新鲜血液。

2.3 重视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要重视科研工作,教师学术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水平得以进步的基础是需要教学与科研间的互动。将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科研项目有关的学习资料,积极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系统的研发,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论文报告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教学团队成员有几个科研方向,诸如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处理生物生态学、水处理藻类学等,鼓励教师结合书本知识把科研新知识及时传授出来,让学生领略科技发展的魅力,鼓励学生发奋学习。良好的教学科研互动,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受到学生的钦佩和爱戴气氛中增强了自信心和工作动力。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近几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生物学研究工作,具有相关研究工作积累和经验:主持完成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微缺氧悬浮污泥层单级脱氮污水处理设备”、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实用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均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目前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在研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活性污泥法除磷过程中胞内储存物质的红外光谱解析与应用”、“sphingomonas sp. SJ-1对三苯甲烷类染料降解脱色的机制研究”;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铝合金聚氨酯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防潮、防霉、防水机理”;1 项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氯的活性炭吸附及其机理”。2008-2015年教学团队成员多人参加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功能提升及污泥处理技术与示范”等的科研工作,主要承担与水处理生物学有关部分的工作。教学团队成员近3年发表相关领域的科学论文30余篇,SCI、EI检索10篇。

3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特殊性――实验教学改革

3.1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实验教学建设是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学生素质培养和锻炼的角度出发,应该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功能等各方面对相关体系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集体协作的优越性,而且在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实验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改革,以达到探索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内容的目标[6-8]。

综合型实验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实验过程包含数个实验关键点的实验教学模式。综合水处理生物学实验内容、方法、手段,培养全面思考以及解决水处理生物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掌握水处理生物学综合知识,以达到培养综合运用水处理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目的。设计型实验教学,即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教师提供的可选择题目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路线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以达到实验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

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教学不仅反映了教学形式的多变性,而且体现了实验教学的内在本质。在筛选及判定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和理解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在进行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多方位考虑问题的大局意识,而且通过水处理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过程中的设备和仪器调试和操作,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均得到提高。

3.2 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设置综合型实验。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选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2个指标作为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是自来水厂2个重要的出水卫生学指标,熟练掌握这2个实验对今后从事水务工作的同学来讲是必不可少的。该实验将若干个微生物基础实验串联在一起,几乎运用到了微生物实验所有的基础操作技能,同学们之间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既增长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团队协作精神。

设置设计型实验。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由于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理论工作,所以有关污水生物处理机理研究是其未来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在综合型实验基础上,诸如“设计一个从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分离降解某种污染物的细菌纯种的实验方案”题目,要求学生学会从特定实验材料中分离降解某种污染物的细菌。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准备药品和仪器,并完成实验。在这期间,教师只负责实验的指导和检查。通过此类实验,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应用文献的能力,最终达到驾驭文献的目的,由此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水处理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4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倡导团队中的成员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深入同学中间,去了解同学生活、理解同学的喜怒哀乐,为同学们排解学习疑难,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引导学生健康愉快学习生活。

倡导团队成员博学多才。大学教育不能够仅是讲授书本知识,需要把与书本知识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人人知道“大肠杆菌”,在讲授大肠杆菌相关内容时,适时穿插一些水处理之外的内容,如大多数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一般不致病,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心理;生物知识对水处理很重要,其实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酸奶、奶酪、酒、食品添加剂(味精、酱油等)、豆腐乳、臭豆腐等均与微生物有关。借助好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长期的,每一位成员都以团队建设为己任,都在为团队争光;每一位成员都在用人格的正能量督促自己、影响学生,教与学相长,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峰,华春,陈全战,等.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27(2):68-69,73.

[2]汪红.外语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理念和构建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29-32.

[3]刘凤春,陈希有,王林,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5-8,56.

[4]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5):108-111.

[5]Bing G. Study o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cours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15: 4224-4227.

篇10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设计并提供的“数字化教研中心平台”,借鉴北师大专家“基于校园网的互动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搭建了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以下简称数字化团队)建设的模型。

数字化团队建设由三个过程组成,即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数字化过程。

1.研究是教师的需要

密云县地处北京远郊。由于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农村学校的规模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减少,很多学校的科学课由一位教师兼任。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学校,每位教师也要兼1-2个年级的科学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在学校内部很难有共同研究的机会和氛围,只能单打独斗。即便是原县级中心组成员,每学期仅有的4次活动,也无法满足教师经常性的研究需要。

研究的过程恰恰是形成学习型团队的载体和抓手,数字化团队的应运而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在充分考虑县域内科学教师现状的基础上,团队首批成员吸纳了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中心组成员及具备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为方便交流和讨论,根据团队教师所在学校类别(城镇、平原、山区)和实际任课情况,我们将教师分为3-6共4个年级组(圈子)。每个年级组由6-7名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由市县级骨干分别担任各年级组的组长。每个组的成员结构比例大体一致,保障了各组教师的总体水平相当。

针对团队共同的研究课题和总体规划,组长负责起草本年级组的工作计划,与组员协商每人要完成的基本研究任务。科学教研员在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支持帮助下,负责协调各组的具体研究过程。

结合项目需要和科学课自身特点,我们基于探究学习的方式,先后将团队研究的课题定为“提高小学科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研究”。

2.学习是研究的必然

学习的过程是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的核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学习的方案和制度,包括学习的计划、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机制等,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项目启动初期,我们安排了较多的团队学习活动。由北师大的专家就数字化团队如何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展研究、学习和交流活动做系列培训,为我们的团队能真正成为学习型团队提供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北师大专家还深入课堂,针对具体的课例做细致的引领性指导。

个人的学习主要包括针对研究问题,教师自主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就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等。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学习型团队的重要标志。正如同志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作为形成学习型团队的过程性事件,必然将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始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逐渐成为团队成员的共同追求。

3.数字化是研究的轨迹

研究是教师的需要,学习是研究的必然,而数字化则是研究和学习的轨迹。利用平台将研究活动数字化的过程是区别于以往的团队研究的显著特点。数字化课题方案、数字化研究过程、数字化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基于平台的学习与交流……

正是源于研究过程的数字化,伴随着研究的推进,数字化平台上动态生成的圈子资源越来越丰富。与众多的资源库不同的是,圈子资源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位团队成员在奉献智慧的同时也能分享同伴的智慧。圈子资源不仅仅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课件,更包括这些优质资源的生成过程。圈子讨论、圈子博客、团队成员的个人空间等不同板块从不同侧面记录着团队的发展历程。

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数字化过程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每个过程都是结合团队成员的工作实际,根据研究需求与学习需求,将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团队工作与个人工作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工作共振,达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目的。

二、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的教研模式

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集体教研、协作备课、教研员参与为抓手,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师区域内跨校的交流、分享、反思和传承等活动,有效促进密云科学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和个人的自我超越,为提升全县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基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思想,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反思教育教学得失,传承教学资源和团队文化。这既是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现仅以“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课例研究为例,简介上述模式的运作过程。

2011年春天,正值北京市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这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刚好为“提高小学科学概念教学实效性”,研究范围定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结合市级活动具体要求,我们重新规划了数字化团队研究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研平台”,力争团队教师全员参与,打破年级界限,共同经历研究的全过程,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数字化。

1.实践

教师已有教学实践经验是具体课例研究工作的基础,经一系列研讨活动生成的优化教学设计是否真的优质也需教学实践的检验。

在“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起始阶段,团队成员纷纷将自己以往上课积累的相关资源上传到数字化平台该课下的“相关媒体素材”文件夹,作为共同研究的起点。

核心备课组教师充分借鉴团队成员提供的已有经验,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初始教学方案”文件夹下供团队成员讨论。

2.交流

针对本课的初始教学方案,团队教师结合有关概念形成的理论及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学习,就该方案的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实验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评价设计、是否可操作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讨和交流。

由于团队成员分属不同学校,且距离较远,除唯一的一次现场交流外,其余都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圈子讨论”板块进行。由于团队内教师各有所长,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成为教师间思想碰撞和交锋的过程,更是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

结合大家的意见,核心备课组教师先后将教学方案改写达10次之多。先后有多人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提供反馈意见供团队成员继续讨论。

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交流(线上异步)过程,由专人形成比较公认的教学方案,上传至“优化教学方案”文件夹供大家分享。

3.分享

对于“优化教学方案”文件夹中的资源(PPT、教学设计方案、前测数据等),每位教师都可以在个人空间的课程板块进行再设计。主要是结合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优化方案做个性化处理,并实际应用于教学(实践)。

4.反思

每位参与试讲的教师上课后,都要在圈子博客内撰写反思,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得与失,使研讨活动得以深入进行。

直接借鉴优化教学方案上课的教师则要将自己个性化部分的得与失与大家共享。

最终承担评优课任务的教师则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对本课的研究构成做更深入的反思,其撰写的《在前概念和科学概念间铺路搭桥——以“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为例》一文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3期发表。

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自己和同伴的反思既可以迁移到其他课的教学,也可以以后再上本课(实践)时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5.传承

在实践、分享、交流、反思等几个环节,都能在数字化平台上的相关板块留下印迹。数字化资源的有序保存、系统呈现和不断生成的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一节课从雏形到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也记录了教师个人和团队不断超越和创新的过程。

对于后来者而言,通过数字化而传承下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将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在教学实践中再走弯路,从而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针对“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一课的研究,我们只组织过一次较多人参加的现场常规活动,其余大量活动都依托于数字化平台和县教委视频广播系统进行,教师足不出户(校),即可全程经历选课,初步教学方案的确定,试讲,试讲时发现问题的解决,实际上课后的再反思、再实践等不断打磨的过程。这在没有进行数字化团队建设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三、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建设成效

数字化团队项目自启动以来,历经全面开花式的资源建设、重点课的打造、常规教研与数字化教研的整合、一节课的持续深化研究等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成效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数字化学习型科学教研团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和锻炼骨干教师无疑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研的工作,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一般是“面对面+电话+邮件”的方式,总体效率相对较低。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在扁平化的管理机制下,每位教师都有了充分的话语权,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篇11

“相长”理念源自《礼记・学记》的成语“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本文主要研究面向配电网规划方向的工程、教学与科研三方面相融、相长的综合团队建设课题。

一、综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行业电网规划现状与需求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电网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合理地电网规划及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国网公司到县级供电公司,对电网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投入资金逐年递增,特别是“三集五大”改革之后,县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运行更坚强、更优质、更精细的配电网。为此,各地县公司都以2010年为规划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水平年,2020年为远景展望年,编制了当地的“十二五”配电网规划,并着手开展每两年一轮的配电网滚动规划,但是因技术力量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规划,配电网规划的深度不够,含金量低,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部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大为降低,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整体规划相矛盾,特别是配电网内各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手拉手供电、同一个变电站不同出线之间的手拉手供电,以及按乡镇地域、高速路、铁路等分区供电项目未能统筹考虑。部分项目设计标准低,未预留足够的扩用回路,特别是变电站的出口处占用线路通道,严重影响日后的负荷增长需求,导致线路通道无法开辟,最终造成重复投资,费工、费力、费资金。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建设一支精干、高水平的电网规划团队来解决。

2.高校电网规划方向与教研脱离联系

目前,国内本科高校研究电网规划各类课题的学者及成果颇多,但严格来说与工程实际联系的程度不高,很多成果对地方尤其是县公司电网规划的指导意义不大,课堂教学上往往也仅限于理论层面。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力类专业,教学安排侧重于电网规划的步骤,并能结合旧例开展常规性的电网规划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然而却存在着因研究不够深入、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规划方案水准不高等弊端。严格来说,目前电网规划业内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不足现象严重,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全方位的团队。

3.电网规划工教研相长,相得益彰

在现已明朗化的电网兴建的大背景下,以高校教师为主体建立一支工程、教学、科研并重的电网规划团队,意义非凡。首先,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展科研工作,课题致力于优化网络结构、解决规划难题等,易产出实用性强、效益明显的科研成果;其次,这些科研成果反哺于工程实际也必将大大提高电网规划水平,很大程度上将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与经济性;再者,团队结合地方电网规划开展教学工作,使得课程组织与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缩小学生的所学、所会知识与工程实际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综合团队建设目标

1.团队能力与素质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打造一支围绕电网规划而开展教学、科研、工程服务等工作,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教学能力出色、科研成果显著、工程质量优良的高水平团队。

2.团队结构目标

根据高校及行业的实际情况,一支稳定的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团队人员应为15人左右,其中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应为10人左右,来自企业规划专责的兼职教师3名,来自高校科研专家的特聘教授2~3人。学历与职称方面,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应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2~3人。

3.团队成果目标

(1)整合优化系列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专业。根据工程需求,紧密结合高校电力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推进电网规划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与优化系列课程内容,突出电网规划教学点的“厚基础、宽结构、强实践、重能力”特色,建设省级精品专业1门,优秀选修课3门,促进专业品牌构建。

(2)构建“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地电力系统每两年一次的电网滚动规划工程,并以此作为专业学习的“大作业”,探索“工程=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树立教学团队成员具有工程职业能力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团队基于地方电网规划工程开发科研课题,以专业带头人担当责任人,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专家在学术和教学中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团队成员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结合他们在电网规划工程的不同环节中担当的任务,进行专项学术探讨,年发表达5篇以上高水平论文,并有若干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立项,解决若干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网规划与电网建设相融合”,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电力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整合以配网实训中心为重点的实训资源,扩大综合性实训的内涵与范围。结合电网规划工程,建立校外电网规划实习基地,并规范化管理,通过工、教、研互动,为电力企业解决规划难题,建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课程设计实训与校外规划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培养打下基础。

(5)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整合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教学文件资料,团队成员合作编写一本电网规划相关的、充分体现电网规划最近科研成果与发展动态的高校教材《电力系统规划》,并开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设一套贴近工程实际、适应性强、成本低、学生欢迎的辅助讲义,编著一本指导工程实践的科技书《配电网规划实务》。

三、综合团队教学与研究方向设计

电网规划是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及电源发展规划对输配电系统的主要网架作出的发展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网规划”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网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其内容主要是:

(1)原始资料收集准备,包括用户用电需要、电压要求、供电可靠性要求、负荷分布、变电站站址、环境要求、上级电网规划等。

(2)确定可能的电网规划方案:根据资料进行主干线路规划,以最小路径、最少线路、给定负荷率、“N-1原则”校核或许可条件等来计算,进行规划布线。

(3)经济性评价:在论证各可行方案对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供电电压的要求及对未来发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经济性评价,计算各可行方案的经济效果指标。

(4)确定最佳电网规划方案。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总揽全局”的原则对上述步骤方法进行讲授,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训练,以达到教学与工程“零距离”的效果。

而作为教学水平与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催化剂――科研则应就规划工程中复杂、模糊或方法争议的、易被忽视的某些具体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结论并反哺于课堂教学和工程应用。基于现有的电网规划工程经验和研究基础,团队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某个或某几个方向开展研究:电力负荷预测的理论与方法选用,数据的处理技术;电网网架建模方法、网架抗灾变能力分析、网架重构优化;电网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以;多目标多阶段电网规划的数学描述、模型与求解;电网柔性化规划与智能化规划在工程中的实操;电网规划成效的技术、经济、社会评价体系。

四、综合团队组建运行的方法与途径

1.确定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无疑是电网规划工程、教学、科研综合团队的领军人物,也是团队组建运行的基础。学术带头人首先应具备“三高”,即师德境界高、教学能力高、学术水平高,确保其“领军性”;其次是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独创的见解和准确把握行业动态的能力,确保其“推动性”;再者是要求具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确保其“聚能性”。基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现状,常受制于学校经费、地理位置、名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在外界选聘到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故而应着眼于在校内挖潜,确定学术带头人。

2.组建结构合理的成员队伍

作为配电网规划工作专项的重要力量,综合团队成员的选定也尤其关键。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对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兼备、钻研精神与合作精神兼具的优秀人才的选拔,根据可选对象的专长、优势、潜能按多样性和互补性原则进行组建,对可选对象的职称、职务、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进行有效搭配,并适当考虑社会资源拥有量的因素,形成一支既有团队带头人(负责人)又有日常管理人员、既有教学骨干又有科研骨干与工程骨干的,结构合理、具备上升潜能的配电网规划工作团队。校外人员可以采取引进高职称高学位人才、聘请客座教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等主要方式进行补充。

3.实施良性的运作措施

(1)构建“科研引领、工程依托、教学促进的三位一体”的团队运作模式。

(2)定期召开团队专题研讨会,发挥团队优势,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

(3)组织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经验,提升团队整体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4)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培训、企业挂职、取证考试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实践教学能力。

(5)结合工程并深度融入工程,积极申报科研、教改课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综合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1.建章立制,重视、支持鼓励团队建设

学校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提高对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制订科学合理的有关综合团队建设与管理的配套政策,在资源、资金等方面支持甚至倾斜,鼓励综合团队在工程、教学与科研方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2.科学筹划,建立完善、动态的柔性考核机制与体系

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将会对团队运行、团队成员贡献进行合理、公正评价,也将是平衡团队成员利益和矛盾、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精神,并进而实现团队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有力措施。考核体系应完善、全面,针对综合团队的考核,宜以绩效考核为主,反映整体效率,即应注重教改成果、科研成果及其对学校的贡献大小。而针对团队成员的考核,则应公平公正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成员的工作态度、业绩、勤勉、水平等(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考察和客观评价,作为实施奖惩、利分配益和聘任晋升的有效依据。同时,由于综合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定位不同,因此考核体系应注重柔性考核,即对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要求应因人而宜,不能一个模式或一个标准、“一刀切”地进行考核。

3.搭建平台,加强综合团队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团队建设的精神目标和纽带,它将无形中凝聚团队成员的精神力量,激发团队成员进取的动力。作为团队负责人,应致力于搭建一套工程、教学与科研相融、相长的交流平台,如:建立团队网站,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工具,保证及时沟通交流与文件传输;组织团队活动,形成既和谐共处又良性竞争的氛围;开展主题讨论与听课交流,促进取长补短激发创新。作为高校管理者,则应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中充分考虑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与环境氛围,如:在办公楼设立团队专用的小会议室研讨室或学术报告厅(室),在校园内适当安排小茶亭、咖啡厅等,积极创造团队合作和活动的平台。

六、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建设既是电力行业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为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为配电网规划工程、教学与科研综合团队的建设打造“相融相长”的平台,促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12

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成员之间凭借着相互补充的技能,通过积极协同配合来实现集体绩效的目标并承担共同的责任。

高职体育教学团队是由体育专业教师或体育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的、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体育教学团队应具备如下特征:目标性、互补性、责任与合作性、实训性、(P122)创新性。

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保障措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快,学生人数增长幅度大,体育教师任务加重,教研教改、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学生身心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完成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教研任务。所以,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我院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

长期以来,体育教研室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虽然有固定的成员、教学活动内容,对体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的不断拓展,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科研工作的要求,相比之下,体育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相对较少,成员之间缺少实质性合作,从2008年10月,体育教研室进行了全面整改。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团队建设,表现在如下方面:

1.明确团队目标:教好一节体育课,开好一个运动会,带好一个运动队。

(1)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如何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这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用体育载体去塑造人格,这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力升华。(2)一年一次的学院运动会,是师生共同的体育节日,运动会的参与率、观赏率、项目种类、趣味性都逐年增加,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得到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好评。(3)参加上级体育比赛。不仅体现我院的体育教学水平,更代表我院师生的精神面貌人文修养。省大学生排球赛第一名;省大运会,男团第五,男女第六;市田径运动会男团第三,女团第三,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沈阳赛区第四名,这都是体育教学团队努力的成果。

2.成员团结协作:成绩的取得,是体育教学团队智慧的结晶。

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是由各选项课的主讲教师带领课程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完成的。运动会从方案设计,项目选定,开幕、闭幕式设计,裁判分工,组织协调,都凝聚体育教学团队每名成员的心血。每一个比赛任务,都会精心地制定方案,确定代表团成员,教练,工作人员,队员间的配合都蕴含着责任与协作。

3.成员优势互补:使教学团队能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10名体育教师,分别从事田径、体操、健美操、轮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教学,有的教师还进修了瑜伽、健美操、羽毛球、网球。多学科多专业使成员运动技能互补,为教学的全面开花创造了条件。

4.创新:是团队的生命力

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拓展训练引入课堂,使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运动会开幕式相结合。创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平台,也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四、对体育教学团队的改进措施

1.建立相关制度与政策

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其次,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

2.配置好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其中应有1名外部兼职教师,也要有1名教辅人员,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基础。体育教学团队的成员必须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能乐于奉献,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

3.明确团队任务及各成员分工

教学团队主要担负着三大任务: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责任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重要保证。共同目标是组建团队的基石,但实现目标需要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

4.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认识能力。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历,积极参与科研,按时参与职称评定。同时,为促进体育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是鼓励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和潜能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多做贡献,以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打造体育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团队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篇13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职学校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普遍重视不够。尽管有不少学校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教学团队的建设有一定的关联,比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科带头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等,但是总体来看,我们尚未发现有哪所中职学校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机制。

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做了些前期的探讨。

一、教学团队的涵义及其类型

所谓团队,是指一群有互补技能、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人。教学团队则是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业务组合。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情况来看,教学团队一般有以下这几种类型:专业建设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教学团队。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可以借鉴高职院的团队建设经验,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2008年的关于《开展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里面提到,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旨在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从文件的精神可以看出,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成中职学生的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变得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单兵作战”式的教育教学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只有以建立良好的教学团队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动。

(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资源是形成教学要素及实施教学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教学过程中各种硬件及软件,如教师、教材、教室、教学资料、网络、多媒体、实验室、实训场所等等。只有加强中职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把这些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有利因素,取长补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教学团队是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的,各成员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等都各有千秋。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知识的融合、思路的启迪,可以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系统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打造中职学校教学团队的思考

由于传统观念上的错位,很多人都认为中职学校是“不入流”的学校,高不成低不就,只有那些考大学无望的学生才会到中职学校就读,混日子。不得不承认,由于前述原因,中职学校目前面临的学生素质差已经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既然问题已经摆在那里,抱怨发牢骚都不能解决问题。想方设法去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才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流的学校,必需有一流的教学团队。这个结论在高职院校已经得到验证。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中职学校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呢?

(一)寻早机会,迎难而上,创造奇迹

中职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国家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作引导,也没有国家资金的扶持。但是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只是时间问题。

总所周知,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职学校经过整合后转变而来的,其前身很多都是中职学校或者技工学校。变身后的高职院在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上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没有变身的中职学校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尽管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中职学校也切不可悲观丧气。古人云:事在人为。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也说过:一切皆有可能。这些名言让我们对未来的教学团队建设充满了希望。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制造条件,迎难而上,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子,我们一样能够创造奇迹。设想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都是职业技能和职业技术的教育培养机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肯定存在共性之处。中高职院校的共性之处是什么呢?那就是:不管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都要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都要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高职院校的这种共性的地方就应该成为我们中职学校建设教学团队的最有利突破口。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和高职院校的交流,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就能尽快缩短教学团队建设的步伐。第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虽然目前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学团建设没有直接的政策扶持,但是国家在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建设上还是倾注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尤其是最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实施免学费政策的同时,国务院相关部门将选择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示范。根据计划,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期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0所办学定位准确、产教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从教职成[2017]7号文“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定办法》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对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学校,将拨给一笔数额巨大的专项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能力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专业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据此,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中职学校,也拥有了建设教学团队的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加快中职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建立教学团队的机制

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国家要“依法治国”,关键是“有法可依”。教学团队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中职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机制。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建立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教学团队机制至少包含一个实施方案和一个管理办法,从管理体系、资金、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构建教学团队制度保障。

(三)制定教学团队方案

以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笔者认为,组建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师资建设的目标。众所周知,在我国,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学校,都是坚持德育为先。德育教师的建设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建设务必先考虑师资建设的目标。其次、制定团队课程建设的目标。做好“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区级优质课各项工作。在此平台上,完成“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第三、教研教改目标。确定每年团队要发表教研教改文章的篇数,确定每年至少获得学校教改项目的次数。第四、科研目标。(1)争取四门德育课程中的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获得区级一级立项。(2)力争团队成员每年都有学术。(3)力争团队成员中高级讲师每年都能开展一次学术活动。(4)力争团队成员能够参加区内外举行的各种学术会议。第五、人才培养目标。团队成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尽可能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并总结经验教训。第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的指导。组建教学团队,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非常必要。

结合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组队方案,笔者认为,我们组建教学团队,应该要考虑这个团队是否具备以下这些优势:其所在的领域内不仅要有高师、名师,学科带头人,而且老中青的衔接也要比较好,职称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并且在这些组内业已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的团队精神。当然,如果时间、精力或者经费有限,我们也可以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优势明显的团队进行试点,然后以点及面,带动全校教学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