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基与基础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4按发包方的计量要求,计算出满足发包方计量要求的计量项目的“综合”施工成本。在这个套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否则,很容易出错。要计算出这样的一个“综合”成本单价,有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根据各个工作内容的工程量及预算员自己编制的企业基础定额及人材机的市场信息价,计算出各工作内容的成本价,并得出各工作内容的总成本,如广州越秀南路连续墙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计算应该如下:
①导墙土方开挖外运总成本=185m3×导墙土方开挖外运企业成本价;②导墙土方挖填总成本=340m3×导墙土方挖填企业成本价;③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总成本=1137m2×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④导墙钢筋制安总成本=1.787t×导墙模板的制安与拆除企业成本价+1.787t×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1×钢材市场信息价;⑤导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135m3×导墙混凝土浇注企业成本价+135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1×混凝土市场信息价;⑥连续墙的成槽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的成槽不入岩成本价+108m3×连续墙的成槽入岩增加费成本;⑦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总成本=243.84t×墙身钢筋笼的制安成本价+243.84t×钢材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03×钢材市场信息价;⑧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总成本=(2032m3+101m3)×连续墙混凝土浇注成本价+(2032m3+101m3)×混凝土材料企业内部消耗系数1.1~1.15×混凝土市场信息价。
其次就是将给予计量的每个项目相关的全部工作内容的总成本汇总并摊销到该计量项目中,得出结算计量项目的“综合”成本单价。如广州越秀南路综合楼基坑支护中连续墙的“综合”成本单价就应该是将第一步骤中计算的各个工作内容总成本摊销到给予计量的连续墙工作量2032m3所得出的单价,具体计算如下:
连续墙“综合”成本单价=∑(①~⑧)/(2032m3)。
5向决策者提供计算准确的“综合”施工成本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决策者根据预算员提供的数据,结合经营的需要等,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自己企业的报价。因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完全靠预算员提供,这就要求预算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篇2
一.引言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国情的影响,房屋建筑施工的地点大多都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开战,这就造成了我国房屋施工地址条件复杂多变,很多时候就会遇见杂填土、泥炭土、软粘土、多年冻土、湿陷性黄土等多中性质特定的施工的房屋地基。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屋建造的增加,我过的城市规划规模越来越大,房屋实体高度不断增加、结构荷载日益增加,这就对房屋地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对地基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房屋地基,是房屋建筑本身的基础,其质量、稳定性都关系着房屋主体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对于房屋地基的处理,最重要的是根绝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当地施工的土体特点的实际属性,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人为提高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强度,减少地基下沉,从而保证房屋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我国地质复杂,软地基的存在为部分地区的房屋建造带来了困难,即软地基。软地基的特点是承载力弱,不能够靠自然承载力来保证房屋的稳定性,所以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就必须采用一些办法来对软地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和安全。
地基工程是房屋建造的关键,同样的地基工程也是施工技术中,难度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工期最长,投资也是最多的一部分工程,地基的安全决定房屋的安全,在安全意识加强的现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着地基安全和地基施工技术,这就要求我过的房屋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工程的要求和质量规范来进行施工,从根本上保证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软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地基的存在困扰着房屋建设工程,而软地基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软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样的地基在实际的演变的过程中是很少受到地址变动或者是地形变动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受到地震、重力等灾害的影响,也不会受到土壤化学作用的影响,是一种不良地基。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性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由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地基问题,在软地基上施工要采取科学的一些措施来改进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房屋建设的要求,防止地基下沉。
地基特点
我国疆土广阔,地形地质多样,在实际的房屋施工中有着很多的特点:
1.复杂性。我国房屋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溶岩地质等广泛分布。与此同时,我国由于受到地震带的影响,地震频发,这样对于地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么复杂的地质现状,为我国房屋基底工程的建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地基勘察的难度也十分巨大。
2.严重性。很大程度上讲,建设工程制药投入使用,之后的地基质量问题都是没办法来二次休整和弥补的,而地基问题带来的问题远远大于地基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一旦地基工程出现了问题,特别是质量问题,通常会引起地基不稳,建筑工程的整体都受到结构性破坏,这是房屋工程的致命毁灭性打击,也是重大的质量事故,会直接性危机住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地基承受着全部的重量,一旦局部出现问题,扩散的速度十分迅速,事故的放生大多是突发的,危害性和严重性都增加。
3.隐蔽性。房屋建筑本身的主体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工序衔接,房屋工程本身的施工特点是每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加强了工程安全监察的南多,因此也要加强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的强度。
4.多发性。近年来,受地基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房屋倒塌现象时有发生,损失十分严重,危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5.困难性。地基工程的特点是在地下,具有十分隐蔽的特点,事故处理时候施工操作难度大,而且地基基础承载的负荷高,采取的措施也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上层的结构性能,所以后期处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地基技术
总体来说,房屋建筑在选择施工的地基技术时候,就要综合的考虑,建筑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对地基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形式,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都要好好的考虑,最终经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分析后,再开始施工,采取最优的方案。
在房屋建筑工程过程中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部分需要部位的硬度和承受力,以此来增加房屋对地基不稳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对已经确认的地基施工方法也要继续进行需要的测试,为房屋地基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地基完成后,必须符合建筑地基变形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时时监控沉降问题,保证顺利施工。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换填垫层方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千层面的软地基和地面不均匀的地基。这样可以加速土层的排水,减少沉降,提高地基承载。
2、砂石桩法,这样的方法主要针对密集松散的砂石、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等地基的,此法能提高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对于液化地基作用大。
3、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4、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5、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在一些淤泥、淤泥质土和粉土等地基中使用。在这类地基中大粒块石多,植物根茎和有机质多因此要充分的检验地基的适应性。
6、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7、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这样的处理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成本较低,施工时间段,造价较为容易控制。
8、石灰桩法主要应用于一些处于饱和状态的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在地下水以上的土层,可以通过减少生石灰的使用量,增加混合料的含水量提高桩身的强度,最终达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的目的。
软地基技术
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六.结束语
房屋地基工程是房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房屋建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其质量,保证房屋的整体结构质量和房屋的使用过程安全性。在现代建筑房屋和地基施工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具体环境等实际情况,采用研究合理的地基施工方法和技术,改善地基与房屋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保证房屋安全,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宋国华房屋基础工程的时间探讨[期刊论文]民营科技2011(03).
[2]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11).
篇3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同时,必须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土地基上的浅基础。当上述地基基础形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考虑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即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去。
建构筑物基础选型时,必须结合地质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天然地基,普通条形基础在建筑物总造价中占比例为15%~20%,因此有必要对基础优化。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利用天然地基,条形放大基础。老粘土夯实地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考虑挖深2.5m左右,采用三七灰土或三合土人工或机械夯实,每次虚填土厚度25cm左右,夯实至厚度为15cm,直至基础底面。对基础埋深过大的,采用块石灌浆放大基础,减少基础埋深。承载力在150KPa的天然地基,考虑采用换填土放大基础,一般换填土采用级配卵石放大基础。对回填区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实测其承载力,直接在其上部做单层建筑物没有问题。对于多层建筑根据持力层深度大于5m采用桩基础,3~5m以内超深基础采用块石灌浆比较经济。
1一般建筑地基建设及处理技术
(1)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当基地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2)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现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脚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结合该建筑地基的实际情况,地基较差,荷载较大,施工前为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或人工处理地基,但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而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者,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时,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理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
(3)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m,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的隐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期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如果处理不好,高屋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出现互质问题,沉降缝两侧墙开裂,造成渗漏。
2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与处理技术
(1)施工前应验槽,将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灰土。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免费论文,基础。灰土应拌和均匀,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厚度由槽(坑)壁预设标钎控制。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宙间墙下接缝,上下相邻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0.5m,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少于0.5m。免费论文,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使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入槽的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日内不得受水浸泡。灰土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土,否则要做临时巡盖,防止日晒雨淋。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使用。冬季施工时,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的土料,井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2)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基土质过硬或过软不符合设计要求,应本着使建筑物各部位沉降尽量趋于一致,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则进行地基处理。以砖井或土井的处理为例,砖井在沟槽中间,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沟槽底以下1m(或更多),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沟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则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砖井。若井在基础的转角处,除采用上述拆除回填办法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免费论文,基础。当井位于房屋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部分,并且在井上部分所损失的承压面积,可由其余基槽承担而不引起过多的沉降时,则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解决。免费论文,基础。当井位于墙的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的面积较大,且采用挑梁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老土上。免费论文,基础。落在老土上的基础总面积,应等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即A1+A2=A),然后在基础墙内再采用配筋或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免费论文,基础。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甚至还是软土时,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选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的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理。
(3)基础加固。用钻机在基础上成孔至要加固的土层,然后用高压灌浆设备将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灌入地层,通过劈裂、挤压作用,使土层与浆液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胶结,从而达到改善土体结构和性能的目的。利用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作为反力,通过一套液(油)压设备,把预制桩分节压入土中,上下节桩接驳用预埋角铁焊接。压桩由液压控制,当压力达设计荷载并基本满足计划桩长要求时则终桩,终桩时的单桩承载力可直接从压桩设备的仪表中反映出来。终桩后将压入桩的桩头钢筋与原基础钢筋焊接,并浇注砼承台与基础连为一体。在土建工程基础方案设计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浇带。
篇4
[中图分类号] TU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0-0074-0003
近年来,长短桩复合地基以高承载力、低造价和短工期的优点在岩土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讲,长短桩复合地基中长桩多为刚性桩,它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以减少基础沉降;而短桩则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的桩体,这样在提高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浅层的应力集中。目前在一些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形式,长短桩复合地基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该理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将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短桩桩长对刚性长桩-柔性短桩复合地基对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刚性长桩-柔性短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计算分析模型
由于刚性长桩-柔性短桩复合地基桩数较多且桩型不唯一,如严格按照实际的情形来模拟研究会比较复杂,因此,本文取一5×5的刚性长桩与柔性短桩相结合的复合地基模型进行分析,桩身、桩间土以及桩侧土单元采用8结点等参单元。长、短桩均为500mm×500mm的方桩,桩间距为2.5m,短桩桩长为10m,长桩桩长为 20m。本文在分析中,假设基底压力均匀分布,大小为100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桩体外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取为0.5m。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考虑到在满足一定的计算条件域范围内,计算域的侧边与下界的约束类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故本文在三个方向没有约束位移。同时为减少单元网格,考虑到模型的对称性,取模型的1/4进行研究,桩位布置为2、5、8号桩为柔性短桩,其余均为刚性长桩。模型网格剖分如图2所示。
二、有限元结果分析
桩体长度是衡量复合地基经济可行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的大小。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桩体越长,承载力越高,但其工程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表1为该模型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短桩桩长下的压缩层变形值,图3为短桩桩长与压缩层变形的关系曲线。
从表1、图3可以看出,在竖向荷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短桩桩长的增加,基础沉降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如短桩桩长从5m增加到20m,增加了15m,沉降从31.7mm增加到32.0mm,不减反而增了0.3mm,这说明增加短桩桩长对减小压缩层变形的效果并不明显。
从以上的应力图4、图5、图6可以得出,当短桩桩长从5m增加到20m时,随着短桩桩长的增加,长桩桩身应力分布基本保持不变,短桩桩身应力和桩间土应力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桩体与土之间的荷载分担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这是由柔性桩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柔性桩桩身传递应力的能力比较差。
三、结 语
本文基于刚性长桩-柔性短桩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优化设计的前提,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一5×5的群桩复合地基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短桩桩长的增加,沉降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单纯依靠增加短桩桩长来减小压缩层变形的做法不可取。
[参考文献]
[1]邓超.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
[2]张耀东. CM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应用[J].岩土工程,2002,(2).
[3]张忠苗. 刚性桩与柔性桩复合桩基的受力与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王经雨. 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的三维弹塑性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5]杨军龙. 长短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12).
[6]葛忻声. 长短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3,(8).
篇5
引言
多数情况下多层房屋惯用的基础形式、设计与施工方法,不能简单地搬用于高层建筑,而必须在认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和创造与高层建筑特性及要求相适应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
1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
基础是高楼正常使用和稳定与安全的根本。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需要保证建筑物具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要求基础和地基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更严、责任更重。由于它的高、重、大、深的特征,一旦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将导致远比一般多层房屋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轻则产生难以纠正的过大沉降、倾斜和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局部损坏或几乎永久地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重则导致整个建筑的倾覆或破坏,造成比一般多层房屋大许多倍的经济损失。例如,上海某宾馆,地基为深厚软土,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箱型基础。由于这种加固方法在软土中的设计理论尚不够成熟,对施工质量与加固效果还缺乏完善的检测手段,加之承包商施工管理不严,偷工减料,致使该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能允许的沉降与倾斜,裙房局部挤压损坏,不得不采取昂贵的地基加固措施。又如南美洲某大厦,设计时未查明地质情况,桩长不足,未达到坚硬土层,桩基承载力也不足,结果当结构施工到顶尚未装修时便开始倾斜,几天后,一夜之间整个大楼倾覆于地面。
很多高层建筑出问题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乃高层建筑安全之所系,设计、施工人员必须给予极度重视。此外,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工期在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中所占的比例,与上部结构形式和层数、基础结构形式、桩型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论文大全。除了钢结构和直接建造在基岩上的浅基础以及岩层埋藏很浅的桩基础以外,就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一般地质条件而言,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工程(包括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的费用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10-1/5,相应的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1/5-1/4,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合理与否对整个高层建筑工程总造价与总工期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可将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概括成两句话: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高层建筑正常使用与稳定安全的根本,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与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则是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和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科学。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迅速兴起的。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千百幢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各大中城市中迅速地兴起。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别极大、地震区覆盖面又很广,因而各地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多种多样。有采用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少数条形基础的,也有采用大直径嵌岩桩、中长混凝土预制桩和超长钢管桩的。建造在良好地基上采用筏(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已达52层170米(广东国际大厦)和67层190米以上(北京京城大厦);建造在深厚高压缩性软层土地基上的箱形基础高层建筑达到14层41.6米(上海陆家宅高层住宅)。
近30余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广大地域内各种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试验研究,都有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文大全。
近20年来在我国召开了多次有关高层建筑的国际会议。在全国性高层建筑学术会议上,基础工程总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也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与试验观测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成果的报导从未间断过,显示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
这些经验与成果已陆续反映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各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表明我国在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已逐步形成整套的理论与经验,并在今后将继续不断地发展。
3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进展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即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实际上是相互联系成静力平衡、变形连续协调、彼此不可分离的整体系统来承担荷载而发生变形的,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刚度均对自身及其他部分的工作性状产生影响,每一部分的工作性状都是自身及其他部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也是如此,它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及上部结构刚度和地基压缩性及均匀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性状(例如它的变形挠曲特征、基底反力和截面内力分布等)都与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相对刚度特征有关。
高层建筑基础的分析与设计不能不研究这个整体系统的共同作用性状并进行计算分析。共同作用分析就是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看成是一个彼此协调工作的整体,在连接点和接触点上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下求解整个系统的变形与内力。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它们在外荷作用下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和先进的设计目的。论文大全。
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相当复杂的,这意味着不但要建立能正确反映结构刚度影响的分析理论与有效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研究选用能合理反映土的变形特性的地基计算模型及其参数。而且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一个高维与无穷维的超静定问题,只有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值分析方法的迅、应变关系研究不断深入的当代,共同作用的分析研究才能得以开展受到重视。
4 结论
利用共同作用理论可根本上提高和改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取得比以往设计更大的经济效果。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基础的结构尺寸减小到最小程度。把上部结构与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箱形基础高度可大为减小;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有可能将箱基改为筏基。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得以加大桩距、减少桩数,合理布桩、减少基础差异沉降及内力,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1]咸大庆.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剖析[J]. 岩土工程界, 2004, (4) .
[2]田德武.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J].大众科技, 2006, (5) .
[3]徐海航.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与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
[4]田允寿,吴义梅.工程事故实例剖析[J]. 工业建筑, 1993, (7) .
篇6
1.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为某大型铝厂厂房建设,厂区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厂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厂区内拟建建筑物主要包括工业车间及其配套设施,最大单体荷重150000kN,原设计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1.2 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貌单元上属于低山丘陵区,该区表层主要被耕土覆盖,局部地段灰岩出露;其它地段埋深约1-6m以浅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坡积地层,以粉质黏土、黏土为主;以下为奥陶系中统灰岩。从地质条件来看,本场地岩溶发育一般,多溶蚀沟槽、石芽,分布较多被粉质黏土充填的小溶洞、溶穴。地层岩性及特征见表1:
表1 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地层 岩性 埋深(m) 特征描述 承载力(kPa)
1 粉质黏土 1-6 褐红色,可塑-硬塑。见短条带状高岭土,见大块漂石。 200-250
2 强风化灰岩 2-10 以大块孤石或灰岩石芽为主,组成极不规律,局部以碎石夹粉质黏土为主。岩芯呈碎块、短柱状,长度约8-15cm,裂隙较发育。 400
3 中-弱风化灰岩 - 厚层状构造,结构部分或未破坏,局部含有被粉质黏土充填的溶穴。 1000-2000
1.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大于30米),可不考虑对基础设计施工的影响。
2、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本场地岩溶发育一般,未发现大的空洞式溶洞,但场地内基岩面埋藏深度和强风化灰岩、小溶穴、溶洞分布极不均匀,这对于有效控制拟建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极为不利,需要选择合理的地基基础型式和地基处理方案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在灰岩地区基础方案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但本场地基岩面起伏太大,局部出露,局部埋深达10米,且基岩面呈石牙状分布,极不规律,桩端持力层不好控制,若采用钻孔灌注桩,需每桩设置勘探孔进行勘察验证,经济、工期等因素上不尽合理,而且浅层地基土局部夹有大块孤石,个别直径大于5米,施工成孔有一定困难。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黄土、杂填土等地基,特别是处理非均匀回填地基,具有地基加固明显,施工工期短,节省工程投资等诸多优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密实性、均匀性、承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高。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期、经济等因素,对大面积填方区、覆盖层厚度较大非填方区均可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
本工程场地面积较大,且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50m,存在较大面积的填方及挖方区,且本场地完整基岩面起伏较大,灰岩破碎带分布不均,对于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不好控制。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建筑物荷载特征及各建筑物设计标高,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为原则,最终建议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强夯法不仅施工效果好、而且可以就近取材,保持场地本身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大幅度节约投资,还大大缩短了工期,为工业项目的投产运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社会及经济效益
1)本工程所建议的强夯法地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经检测,处理后的地基土均匀性、承载力等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竣工后经过3年多的使用,业主反映良好,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观察,沉降及变形量均满足规范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本工程若采用钻孔灌注桩,保守估计工期在8个月左右,而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周期较短,实际完成地基处理只用4个月,大大缩短了工期,施工完成后,从现场反馈回的信息表明,工期,质量等都得到了保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本工程建议采用的强夯法地基处理,工程投入较小,保守估算,与钻孔灌注桩比较,节约成本在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灰岩边坡场地不能盲目的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而提供没有针对性的地基基础方案,而应该根据不同工程、不同场地地层条件,精勘细测、科学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本工程针对灰岩山区边坡场地的具体场地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依据有关规范和已有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案,既可达到所需承载力要求,又能保持场地本身的土石方挖填平衡,可显著的节约投资和缩短工期,该方案在类似的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及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篇7
市政管网工程常常需要穿越各类障碍物,如道路、河流、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对此我们常使用地下顶管的方式以避免大开挖,
地下顶管工程由工作井、接收井、管道顶进三部分组成。工作井和接收井主要有以钢筋砼为主体的沉井、以水泥搅拌桩内插H型钢为结构的SMW工法井、钢板桩或拉森钢板桩井等,但对于深度比较大的顶管工程,常采用沉井,因为它结构稳定坚固。
2009年12月28日,随着挖掘机有力地挖下第一铲土,昆山市第二饮用水源(长江引水)工程顺利开工了,总投资19.8亿元,是昆山市历史上单项投资额最大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顶管工程约20KM,,工作井主要为沉井。目前顶管工程已结束。沉井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一:沉井制作
1.井壁裂缝
原因分析:
1)沉井垫木设置不当或布置不均匀或间距过大,导致沉井早期受力不均,产生弯曲应力。
2)沉井垫木未对称拔除,导致井壁内部产生拉应力而出现裂纹。毕业论文,流砂。
3)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强度不满足拔除垫木条件而出现裂纹。
4)沉井支设在软弱不均匀土层上或其它不良地基,混凝土浇筑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
5)沉井井壁与内隔墙荷载相差太大,沉降不均,产生了较大的附加弯矩和剪应力造成裂缝,而洞口处截面削弱,强度较低,内力相对集中,所以洞口附近易出现裂纹。
预防措施:
1)刃脚处垫木设置应当合适,使地基受力均匀。垫木间距应计算求得,跨中与支点的拉应力应当相等。
2)沉井垫木应分区、分组、对称、同步拔除,模板拆除时沉井井壁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3)遇到软弱不均匀土层应做砂垫层或采取其它措施保证受力均匀,荷载应在承载力范围之内。
4)沉井井壁与内隔墙支模应使地基受力基本均匀,沉井洞口四周要布置加强筋。
处理措施:
1)较细的表面裂缝可通过涂抹几遍环氧胶泥或人工抹水泥砂浆的方法来修补。
2)大于0.5mm的裂缝应根据可灌程度采取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的方法修补,或者采用灌浆和表面封闭相结合的方法。
3)如果裂缝很大,可能影响沉井结构带来安全隐患,则应该采取其它结构增强措施,或者直接返工。
2.井身歪斜
原因分析:
1)沉井一次下沉的高度太大,重心太高,容易产生倾斜。
2)沉井地基软弱或不均匀,制作前未处理地基,沉井下沉时产生了不均匀沉降。
3)沉井制作时刃脚与井壁不垂直,致使刃脚失去正确的导向功能。
预防措施:
1)沉井一次下沉高度控制在12米以内,以保持重心稳定。
2)沉井制作前先平整场地,遇到不良土质及时处理。毕业论文,流砂。
3)严格控制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保证井壁光滑垂直,各环节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
处理措施:
1)对刃脚高的地方多挖土以加快下沉,刃脚低的地方少挖或不挖土以减缓下沉速度,等井壁垂直后均匀挖土。毕业论文,流砂。
二:沉井下沉
1.下沉太慢
原因分析:
1)井壁表面过于粗糙,井壁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太大。
2)沉井自重不够,不能很好地克服井壁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刃脚的迎面阻力。
3)下沉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致使下沉受阻。
4)正常下沉中因故停止时间过长,侧压力加大致使沉井无法正常下沉。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支模和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沉井井壁光滑度。
2)严格按图施工,井的实际尺寸,配筋,混凝土的用量当与设计图纸相符,严禁偷工减料。
3)对于下沉系数不大的沉井,应连续开挖、连续下沉,中间间歇时间不应过长。
4)在井壁上预埋射水管,下沉缓慢时向管水以减少井壁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
5)向井壁周围空隙中填充触变泥浆,并采取防止泥浆流失的措施,以减小井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
处理措施:
1)采用高压水枪向井壁四周射水以帮助下沉。
2)如条件允许,适当降水,减小沉井自身浮力,借以加重下沉。
3)检查刃脚四周,看是否有坚硬物在刃脚下,若有,则及时清除。
4)在沉井顶部安放大型铁块或其它重物,加大沉井下沉重力。
2.下沉太快
原因分析:
1)长时间抽水使得井壁与土层间摩擦力减弱,沉井下沉速度加快。
2)遇到软弱土层,地基承载力很弱,使沉井下沉速度大于挖土速度。毕业论文,流砂。
3)沉井外部土体出现液化,削弱沉井与土体的摩擦力。毕业论文,流砂。
预防措施:
1)停止降水,加大沉井自身浮力,以减缓沉井下沉速度。
2)改变挖土方式,刃脚一米范围内不要挖土,以加大土体对刃脚的阻力。
3)向井壁和土体空隙处填充粗糙材料或将空隙处夯实,以加大下沉阻力。
处理措施:
1)立刻用坚硬粗糙物填充井壁与土体之间的空隙,并马上夯实。
2)若井外侧出现土体液化,及时用沙填充夯实。
3)向井内回填干土,加大沉井下沉阻力。
3.下沉遇流砂
原因分析:
1)井内挖土过深,井壁外侧土从刃脚下方涌入井内。
2)井内排水后,外侧水压差加大,外侧土在水压作用下进入井内。
3)挖土深度超过地下水位0.5米以上。
预防措施:
1)采用排水法下沉,水头宜控制在1.5-2米。
2)避免掏挖刃脚处土方,防止外面流砂涌入井内。
3)穿越流砂层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快穿越速度,必要时在井体上部加荷载下沉。
处理措施:
1)遇到流砂时,向刃脚处填充石子,削弱水压力同时增加土压力。
2)改用深井降水或喷射井点降水,避免井内流淤,深井降水应布置在井外。
3)采用不排水法下沉,保持井内水位,阻止外侧流砂涌入井内。毕业论文,流砂。
4.邻近建筑物倾斜或出现裂缝
原因分析:
1)沉井距离建筑物太近,未采取加固或隔离措施。
2)降水下沉时建筑物基础下土体因水份流失而结构发生变化,使建筑基础遭到破化。
3)下沉过程中刃脚处掏空太多,外侧大量土方或流砂进入井内,外侧土体出现空洞,建筑物出现裂缝或倾斜。
预防措施:
1)在沉井和建筑物之间打灌注桩或搅拌桩或压密注浆,以加固土体并隔离沉井与建筑物。
2)在沉井和建筑物之间设回灌井,以减少土体水份流失。
3)遇到粉砂层采用井点降水,控制水头差,避免出现流砂。
4)避免掏空刃脚处土方,尽量切土下沉,防止外侧土体结构破化。
5)向井壁外侧空隙处及时灌沙,并加水密实,使土体不被扰动。
处理措施:
及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尽量不要停止沉井下沉。
如因外面流砂涌入井内,则改排水下沉为不排水下沉。
参考文献: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篇8
一、引言
一般建筑物的建设需要经历建筑地基勘察,地基土持力层的选择、基础形式的设计、工程的施工、后期使用观测几个阶段。理论上分析,只要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的各种规范并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承载力计算与地基变形计算[1],所建成的建筑物就是安全可行,符合预期设计要求的。然而由于众多因素,在建造过程中或使用期间发生事故的建筑物为数不少,其中以建筑物的倾斜为最多。
二、建筑物倾斜的表现形式
建筑物倾斜是指建筑物在外力或地基土不均匀沉降时发生歪斜的现象,一般有局部倾斜与整体倾斜两种表现形式。局部倾斜是指建筑物局部沉降量较大发生倾斜,此时会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产生拉张应力,一般会使建筑物中产生裂缝,根据裂缝的形式与方向可以判断建筑物的内部的应力轨迹。如下图所示[2]。
整体倾斜的表现一般比较明显,通过肉眼一般会比较清晰的观察到。论文大全。比如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整体倾倒事故、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中国的虎丘塔的倾斜等,其外在表现为向某一个方向的倾斜。另外,倾斜不明显的,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或粗略的通过室内的放置在原本水平物体表面上的圆形物体的滚动进行定性判断。
建筑物在倾斜时有时会发生转动,此时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中会产生剪应力,墙体出现羽状的裂缝。
三、建筑物倾斜的原因探讨
1、地基土的特性
1.1、地基非均质。按照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勘察孔的设置为每隔30m布置一个,当每两个勘察孔之间区段有不明地质情况时应当设置补勘孔进行补勘。然而,现实中一些尺度小于30m的坚硬与软弱结构面、塘、沟谷有时不能被勘察到,从而使基础坐落在其上,当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时,很容易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或破坏。
1.2、黄土地基局部湿陷、软土地基地基土不均匀、冻土地基有热源、地基土局部有可液化土层以及膨胀土地基局部膨胀或收缩等特殊地基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当勘察不全面或地基处理不当的时候,也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
2、结构设计不合理
2.1、荷载偏心。荷载偏心是造成建筑物倾斜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一些大型厂房内部有吊车,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如果没有按照偏心荷载进行计算,或者计算不当,亦或后期使用时给予结构太大的偏心荷载情况下,建筑物可能发生倾斜。
2.2、结构不对称。在现在的结构设计中,人们往往为了美学要求而将建筑物设计成非对称结构,从而导致地基中荷载分布极度不均匀,在基础形式设计不当,或后期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另外对于装有电梯、设有大型烟囱的建筑物也属于结构不对称之列。论文大全。
2.3、结构有外在偏心作用。对于一些季风性比较强的地区,较高层建筑物或长度比较长的建筑物都容易受到偏心风荷载的作用,可能导致基础发生倾斜。另外,如果相邻建筑物的对地基的作用过大,也会使已建的建筑物发生倾斜。
3、基础与地基土以及结构的不匹配。
基础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地基土中的结构,它是上部结构与地基的联系部分。如果基础的形式未能与上层结构及地基土的性质相适应,就会导致建筑物建成后不能满足预期要求,可能发生倾斜等事故。
4、工程施工的错误或偷工减料。
工程的施工由施工方完成,工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向设计方、勘察方进行沟通,并接受监理方的监督与审查。如果施工方在遇到问题时不及时与设计方或勘察方进行沟通,独自解决,就容易形成错误的方案,导致工程事故。如果监理方与施工方串通,为了谋取利益,对工程建设进行偷工减料,更给工程的安全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四、建筑物倾斜的预防措施
想要预防建筑物发生倾斜,使建筑物能够按照预期设计进行工作,就需从导致其倾斜的原因入手,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使结构尽量美学对称,使荷载分布尽可能均匀,并给结构设计沉降缝、圈梁等防止不均匀沉降对结构造成破坏的结构。
勘察方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建筑地基勘察,认真查阅工程地区资料,对一些有疑议地段进行补勘,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科学、准确、详实的地质资料。
设计方根据勘察方提交的资料并结合本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基础形式。论文大全。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特殊土的影响以及相邻荷载,偏心荷载等的影响。
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当施工工程中遇到问题时,施工方应该及时与设计方或勘察方取得联系,进行商议,确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监理方应恪尽职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如此,可保证工程在非偶然情况下出现工程问题。严防建筑物发生倾斜事故。然而,在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建筑物发生倾斜的事故时而有之。一般当建筑物的沉降量过大而未进行纠偏、加固措施时往往会酿成事故,所以当观测到建筑物发生微小的倾斜量时就应对其进行纠偏、加固措施,此时不仅经济而且工程量小,且安全性较大。
五、建筑物倾斜的常用纠偏方法
1、迫降法:
迫降法就是采取某种措施迫使沉降量较小的一侧下降,消除或减少与另一侧的沉降差,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1.1、浸水纠偏法:该法适用于低含水量而湿陷性有较强的黄土地基,是利用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的特性,针对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倾斜的情况,给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按计算水量浸水,使浸水侧下沉,达到纠偏的目的[3]。
1.2、掏土纠偏法:该法适用于软土或砂土地基,是在沉降量小的一侧挖土,使该侧沉降量加大,从而达到与沉降量大的一层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4],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加固就是应用了此法。
1.3、降水纠偏法:降水纠偏法是适用于地下水位距离基础底部较近的建筑物纠偏。是在沉降量较小的一侧挖抽水井进行降水。降水纠偏法是根据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降低了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加速了抽水一侧地基的固结沉降所致。
2、顶升、抬升法:
顶升纠偏是在沉降量大的一侧用千斤顶等器具顶升墙体或基础,使其升高,再采取地基加固措施使顶升部分稳定,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纠偏就是采用此法,在其基础下设置了70多个支承于深16m基岩上的混凝土墩,使用了388只500KN的千斤顶,逐渐将倾斜的筒仓纠正;抬升法是在沉降量较大的一侧具有膨胀作用或挤密作用的浆液,对沉降量较大的一侧起到抬升的作用[5]。
3、综合纠偏:
综合纠偏其实是迫降法与顶升、抬升法的组合。主要方法有浸水加压法与顶桩陶土法[5]。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物的纠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建筑物的纠偏首先因该明确建筑物区域的具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然后采取合适的纠偏措施。纠偏时要先进行纠偏量的计算,确定浸水量、降水量、掏土量、加压量等,然后要对纠偏的安全性进行反复论证,在纠偏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工作,防止发生工程事故或安全事故,最后对纠偏的建筑物一定要进行加固处理和后期的使用的沉降观测,看是否达到纠偏目的。
六、结语
建筑物的倾斜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而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建筑物结构的设计没有艺术上的特殊要求时,应该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尽量使结构简单,荷载均匀。
建筑物的建设期间内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四大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严防建筑物的倾斜,当建筑物有倾斜的趋势时,及时进行纠偏与地基加固,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任文杰,等。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31)。
[3] 王珊。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其工程实倒实用手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 刘亚连,梁志松。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和纠偏措施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3)。
篇9
引言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作用时,以化学溶蚀为主,水的机械作用冲蚀、潜蚀等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的总称,也可叫做喀斯特。因为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做喀斯特地貌。目前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在岩溶地区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在进行工程勘察时遇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虽然工程技术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是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繁杂多样,地质勘察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岩溶地基的类型
岩溶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溶岩的表面常常会出现石芽、溶沟,并且表现的参差不齐,在底下的溶洞又常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岩溶的覆盖土层又受到溶水动力的变化而产生开裂、沉陷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的方面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对岩溶地基的类型加以区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按照碳酸盐岩出露条件和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可将岩溶地基分为以下三种:
1.1埋藏型的地基
在碳酸盐岩之上覆盖着的厚度大小不一的非可溶性岩,当其厚度和强度能够支撑起建筑物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对于下部所发生的岩溶情况可不加以考虑。
1.2型的地基
型主要指的是由于地表只有较少的植被和土层覆盖,碳酸盐岩大部分在地表的情况。按照具体的情况细分,它又可以分为石芽地基和溶洞地基。
石芽地基:它所形成的的原因是由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碳酸盐岩,在节理、裂隙溶蚀的扩展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石芽主要分布在山岭的斜坡上、岩溶洼地的边坡上和河流谷坡,石芽的表面表现的非常陡,而且溶沟和溶槽的深度有超过10米的,且与下部的溶洞裂隙相互连在一起。这就大大的导致了地基的不稳定,加重了施工的困难。
溶洞地基:它主要是由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来决定的,而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又主要是由岩石的性质、顶板厚度洞内充填情况以及溶洞形态和大小等决定的。
1.3覆盖型的地基
根据碳酸盐岩所覆盖的泥土,如风成黄土、残坡积红粘土等的厚度大小,可分为深、浅两种覆盖型。这种类型的存在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塌陷、不均匀沉降等,要稳定地基需从建筑荷载和土洞的共同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2岩溶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在进行岩溶地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本身岩溶发育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用随着桩基础,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面对这些麻烦时,不少的方法和经验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总结下得以形成。比如,对于弹性体内存在的孔洞,受双向均匀应力场作用所形成的应力集中现象,有的学者采取用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进行对溶洞的分析。有的学者和专家通过对覆盖型岩溶区的桩基础进行分析,找出适合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最佳方式。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对于我国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上,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合理的勘察方法。
3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的方法
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非常的复杂,在进行勘查工作时,已经不能单凭槽探、坑探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只有在详细的了解岩溶地区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的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地质的勘察。那么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3.1采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用来探测识别目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一种技术,主要运用电磁辐射的理论,将远距离的目标物辐射成电磁波信息,经过探测器的接受,传到地面的接收站,最后由接收站加工成具体的图像或数据资料。这个过程综合应用了现代物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和地学规律的相关原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大范围的将岩溶地貌形态显现出来,而且遥感图像能够从宏观上具体真实的将地表特征和地表的现象的关系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对岩溶层组划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特别的适用。
3.2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节省成本费用以及加快勘察工作的进度。它主要是对岩溶场地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地质解释,因为人工的或天然的物具具有一定的“透视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简称为“物探”技术,适用于地面、地下的测量和地下与地面之间的洞穴的测量。
3.3采用静力触探技术
静力触探技术的应用,可以精确的确定软土、粘性土以及砂类土的承载力,特别适用于对覆盖型岩溶工程的勘察。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这种技术主要是用来查明第四系的覆盖层中的隐蔽土洞的有无、规模、位置和疏松裂隙带的分布、范围。静力触探技术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物探技术,在探明隐蔽土洞和扰动土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地质进行有效的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岩溶地区的喀斯特发育状况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它的不确定性及隐蔽性加重了技术勘察上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时,我们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情况,在现实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结合相应的地质勘察技术,详细的了解和地岩溶的相关变化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会出现,这些问题有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的,用现有的技术也无法加以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况时,只有不断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更新以及寻找出新的技术方法,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Springer期刊数据库共找到 10 条
[1] 李东,肖涛.新形势下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A].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2] 林济南.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探讨[A]. 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3] 蔡少峰,朱光喜,韩永琦.瞬变电磁测深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A]. 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4] 张举贤.浅谈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对物探的配合[A]. 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 2006
[5]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篇10
一、引言
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整治内河航道,可以采取建设护岸的方法,而能否保证护岸的工程质量,一方面与护岸本身的砌筑量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本文详细探讨了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的方法。论文大全,软基处理。
二、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软土地基位于沿海、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在湖泊附近,一些非常厚的比较软的覆盖层在地表下埋藏,这就是软土地基。尽管这些覆盖层的形成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常情况下,这些覆盖层里面包含以下成分:软粘土、淤泥、淤泥质土以及粉砂夹淤等等。这些成分不适合做天然地基。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1)在淤泥中细颗粒是非常多的,并且存在许多有机物腐植质,这些物质在干燥时非常硬。
(2)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的颜色是深灰色或暗绿色的,发出刺激性的气味。
(3)软土地基具有非常大的含水量和孔隙和较小的容量。通常情况下,天然含水量大约在40%到70%左右。
(4)软土地基具有非常低的淤泥强度,具有非常小的承载力,并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敏度。必须最好防止软土地基的扰动,从而防止由于软土地基的结构的破坏而导致其强度的降低。
(5)软土地基具有非常大的压缩性,在一些地方,淤泥的含水量能够达到百分之六十,从而具有非常大的基础沉降量。
(6)软土地基具有非常小的渗透性,变结实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具有缓慢的沉降过程。所以,在软土地基的淤泥层上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施工,会破坏软土地基的基础,出现非常严重的沉降量或者是沉降差,导致建筑物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出现不稳定甚至倒塌的现象,所以,如果要在软土地基的淤泥层上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三、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的方法
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的方法非常多,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3.1 垫层法
3.1.1 垫层法的介绍
根据航道护岸的具体状况,通常情况下,垫层法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如果建筑物的基底底部的持力层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软粘土、淤泥等软弱土层,并且厚度小于或者等于二米,那么,能够全部挖出软粘土、淤泥等软弱土层,将建筑物的基底建设在硬土层之上。但是,如果建筑物的基底底部的持力层的软土层的厚度比较大,那么,全部挖出软粘土、淤泥等软弱土层是不切合实际的,就应该使用垫层法进行解决。例如,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许多重力式护岸,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垫层法进行软基的处理,依据省钱方便的原则,合理选择垫层材料,一般来说,都是使用碎石垫层或者是块石垫层。
3.1.2垫层法的具体施工方法
垫层法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大约在0.5米到1.2米左右的垫层。进行垫层法施工时,必须保持摊铺均匀,并且保证不要出现非常大的集中载荷作用。
使用碎石垫层一方面能够加深建筑物基础的填埋深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建筑物的荷载通过碎石垫层在软土地基上均匀地扩散,使软土层所受的附加应力大大减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地基内部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剪切破坏的问题,避免深层滑动问题的出现。而且,由于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的基础底部与碎石垫层之间存在非常大的摩擦力,从而使抵抗水平滑动的稳定性得到大大的增强。
通常情况下,沉降量是正比于地基的附加应力的,而紧靠底域的部分,存在非常大的附加应力,也就产生了非常大的沉降量,使用碎石垫层替换持力层的部分软土之后,就能够使基础的沉降量得到大大减少,同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调整。在设计时,应该将碎石垫层作为基础的一部分,碎石垫层的宽度应为护岸基础的宽度与垫层的厚度的二倍之和,通常情况下,碎石垫层的厚度保持在0.3米到0.5m的范围之间,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夯实碎石垫层。
通常情况下,块石垫层的材料的主骨料是使用锥形块石做的,填隙料是碎石、砂、石屑等,形成嵌锁结构,嵌锁结构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通过填隙碾压增加。块石垫层的这种结构形式在盛产石料地区、施工缺水和土基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论文大全,软基处理。应该合理选择块石垫层的材料,保证这些材料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粉尘而导致环境的污染,也不会造成水污染问题;在垫层法施工的过程中,只有在进行振动碾压时,可以出现噪音,对于其它的任何一个工序都是人工作业,不会出现噪音,能满足城市建设环保的要求。
2.2 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
2.2.1试桩要求
深层搅拌水泥桩对于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的处理是非常适用的。对于具有侵蚀性的泥炭土或者是地下水进行处理时,必须首先通过试验确定深层搅拌水泥桩的适用性。尤其是在进行冬季施工时,必须重视处理效果受到较低的温度的影响。在进行深层搅拌桩的施工时,通过使用搅拌头,搅拌水泥浆和软土,每个标段必须要有大于或者等于五根的试桩,并且应该在试桩完成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始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论文大全,软基处理。可以在七天之后完成试桩检验,通过开挖取出,或者也可以在半个月之后取芯,从而能够对于水泥搅拌桩的搅拌均匀程度和水泥土强度进行检验。
2.2 施工步骤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步骤分为下面的九个主要步骤:
(1)桩位放样斗钻机就位
(2)钻机的检验和调整
(3)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
(4)将高压注浆泵打开
(5)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
(6)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米,对下钻进行重复搅拌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
(7)反循环提钻至地表
(8)结束成桩
(9)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论文大全,软基处理。
项目经理部应该安排特定的人员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应该对全部的施工机械进行编号,并且设计出各种职位的铭牌,并且将它们悬挂在钻机明显的地方,例如,应该设计出钻机长、现场负责人、现场技术员、水泥搅拌桩桩长等的铭牌,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各自的职责,防止各个岗位人员对工作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的现象的发生,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人。论文大全,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必须使用水对整个管道进行清洗,同时,对于管道中是否出现堵塞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查,一直等到排空水之后,才可以进行水泥搅拌桩开钻工作。论文大全,软基处理。为了使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符合相关的标准,应该悬挂一吊锤在主机上,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各个方向的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原始记录主要包含下面的内容:浆深度、停浆标高;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钻机转速;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浆液流量、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复搅深度。
3结束语
为了整治内河航道,必须做好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本文详细探讨了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的方法,并且应用在了具体的工程实践当中。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天平.土工格栅加固航道护岸软基的实验研究和应用[J].水运工程,2006,(11)
[2]刘燕燕,凌天清,黄中文.土工格栅加筋碎石桩―砂砾垫层加固系统应用[J].路基工程,2006,(04)
[3]丁爱军.浅谈内河航道护岸的软基处理[J].江苏交通,2003,(02)
[4]史云霞,陈一梅.国内外内河航道护岸型式及发展趋势[J].水道港口,2007,(04).
[5]何雪松.航道护岸工程堆土边坡稳定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
篇11
一、前言
房建地基处理,实践性强,社会性广,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采取合理的房建地基技术,能够切实保障土质软弱的地基不变形,保障房屋不因水流作用而下陷,保障房屋不因地震等自然灾害而轻易失稳,对房屋地基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二、我国房建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地基处理技术按处理时间分类,包括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按地基处理深度分类,包括分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按处理方式分类,包括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在50年代自前苏联引进,与我国房建工程特点不断融合,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地基处理技术新体系,许多处理技术措施已得到较为成熟的发展,部分创新技术在世界领域遥遥领先。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研究开发出了深层搅料、塑料排水版法、石灰桩等方法,并在实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建筑废料和建筑垃圾,并不是直接处理后扔掉,采取废物利用,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废钢渣被利用开发成钢渣桩复合地基,而城市建筑垃圾则被利用开发成碴土桩复合地基,不但坚固,更能节约成本。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节省工程时间和工程成本,促进城市建设。
第二,创新了各种更符合社会发展和建筑要求的处理技术。比如托换技术,大刚度的柔性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钻孔压浆成桩法,这些新技术层出不穷。再比如,大直径灌注桩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软土、黄土等地基建设中,少污染低成本,适合我国的土质,更夯实了地基。地基处理技术,因此不但有利于房建工程的质量保证,更有利于项目预算的降低。
三、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
1.预压法
该法适用于软黏土、粉土、杂填土、泥炭土地基,基本方式为预先对地基施加一定静荷载,压密地基土,然后卸除荷载。目的在于排除土体中的孔隙水,土体慢慢固结,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减少建成后的沉降量。该方法使用机具十分简单,可以直接就地取材,而且工期短,造价低。地基土层的渗透特性、厚度以及预压荷载的大小等因素,可按照地基固结理论对其计算预计,然后决定出预压所需的时间。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严密监测地面沉降以及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灵活控制预压。
2.换土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处理。基本方式为挖除浅层软土,用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进行分层夯实。目的在于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部分沉降,有效消除湿陷性和胀缩性,改善土的可液化性能。在寒冷地区,可采用砂垫层,有效防止地基土的冻胀。在膨胀土地基中,则可用来消除其胀缩作用。
3.振冲法
振冲法,也叫振动水冲法,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卵石、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基本方式是利用起重机将振冲器吊起,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把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过清孔之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之后,就可以提升振动器,循环操作直到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目的在于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同时减少建成后的沉降量,此加固方法快速而经济,非常有效。
4.强夯法
基本方式是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冲力以击实浅层土,通过质量8到10kg的重锤从10到20m的高度自由下落所产生巨大的夯实能,对土体产生很大冲击力,夯实土体。目的在于提高土体强度,同时降低压缩性。适用于砂性土、非饱和黏性土及杂填土地基,对于非饱和的黏性土地基,可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该法可用在陆上施工和水下夯实,操作简单,工期短,成本低,加固效果好。但施工噪声大,震动大,不利于周边现有建筑物,因此不适合房屋密集区。
5.桩基础处理法
桩基础处理法,比较古老,在桩型创新和施工工艺进步方面,其发展进步突飞猛进。桩基础形式很多,适用性和实用性大不相同,是地基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土桩及灰土桩,广泛应用于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基本方式是在基础底面形成若干个桩孔,再填入土或灰土,并进行分层夯实,实现地基承载力、水稳性的提高。此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到15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基。可用来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但是对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是含水量超过25%的地基土,则不宜采用此法。
(二)砂桩属于散体桩复合地基,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粉土、黏性土、杂填土等地基,又称挤密砂桩或砂桩挤密法。基本方式是通过振动、冲击或水冲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然后把砂挤入土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砂柱体的加固地基。砂桩法。对于饱和黏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是否采用,如果工程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话,可用此法。此法还可用于可液化的地基处理。
(三)水泥粉煤灰桩是高黏结强度桩,由水泥、粉煤灰、高黏结强度桩、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同桩间土、褥垫层一道组成复合地基,适用于砂土、粉土、杂填土、黏土、淤泥质土等地基,可应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筏基。对淤泥质土,则需要按照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来确定其适用性。此方法适用性比较广,承载力提高幅度比较大,施工操作简便,工期短。
(四)混凝土桩,即用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在内的混凝土制成的桩,桩的截面有方形、矩形、圆形和环形等,其中方形截面桩和环形截面桩最常用。混凝土桩应用面广,施工便捷,可操作性较强,桩体强度较高,耐久性良好,造价成本低,适用很多地基土处理,广泛用于水利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也可用在边坡及基坑支护的抗滑或隔水工程。
另外,除了以上五种地基处理技术方法,还有其它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及电渗法,基本方式是排水固结处理地基。挤孔内夯扩桩法、密砂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爆破挤密法、深层搅拌法,该类方法都是利用振动、挤压,减小被压地基土体孔隙比,提高强度。加筋土法、树根桩法、锚固法,此类方法都是通过改善土体的工程性质,实现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和沉降的减少,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四、房建地基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常见处理问题
地基处理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但实践工作中仍然存在若干亟需改善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足
房建工程前,施工企业应详细勘察房建施工场所的地理环境,全面了解其土质、水文、地貌、地形等各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一一备案,同时寻求对措,预测潜在风险,提出预防策略。实践工程中,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许多施工企业并没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面临突况,不得不停工考察,浪费工程时间,加大项目成本。
(二)降水防预工作不到位
降水是房建工程施工企业应重视的问题,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时间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实践工程中,降水预防工作通常被忽视,防预措施没有或者不到位,一旦发生大量降水,将对房建工程造成极大破坏。另外,降雨的数据分析不够准确,将对地下水水位变化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对地基的潜在威胁。
(三)全面性勘察的缺失
房建项目施工中,应随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地基问题,这些变化和因素短期内不会对宏观施工环境造成重大改变,但会最后累积成大变化,成为大问题。但在实践工程中,施工企业过于注重工程的工期及经费,轻视全面性勘查的意义,构成工程项目的潜在威胁。
(四)地基障碍物的调查力度不够
在房建地基的建设中,有时会遇到电力及通讯中使用的各种管道,这就是地基障碍物。施工企业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布置,及时采取措施,绘制草图,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否则,可能导致其他部门的干预和居民的反感,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
2.解决策略
(一)施工前,应当仔细勘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水文及土质等环境因素,并将资料整理做好备案,留作备用。还应全面勘察周围的建筑物和施工条件,为处理技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应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降雨情况,对降雨季节和降雨量进行准确的参数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针对性的水层漏水预防工作。还应充分考虑降雨时对地下水位可能造成的影响,杜绝地基坍塌发生,杜绝不必要的损失。
(三)全面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重视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建立统筹规划的分析方法,全面管理施工的各个方面,不可过分注重工期而忽略工程质量。
(四)房建施工前,应详细勘察地基障碍物,减少对施工过程所造成的干扰。还应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严格审核,实现全面监督。
五、结束语
对房建地基进行处理中,应对施工现场合理分析,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妥善处理。应当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房建地基处理工作,从大环境着手,重视细节,确保稳定夯实的地基,从根基上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做好铺垫,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工程任务和要求。
参考文献:
篇12
1.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1],按其原理和作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1.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预压荷载作用下使软粘土地基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土体发生固结 ,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达到减少地基施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1.2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密实法、爆破挤密法和土桩、灰土桩等多种方法;采用一定措施,通过振动和挤密使深层土密实,使地基土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1.3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有换填垫层法、振冲置换法、高压喷射浆法、深层搅拌法、褥垫法等多种方法;采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入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与未被加固部分的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1.4加筋法
加筋法有加筋土法、锚固法、树根桩法、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法、钢筋砼桩复合地基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土层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维持建筑物稳定。
以上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可参考殷宗泽、龚晓南主编的《地基处理工程实例》[2]一书。
2.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在地基处理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3]。可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2.1地质条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可参看规范。
2.2设计施工条件
设计时应考虑工期及用料情况:工期不宜安排得太紧;时间充分,施工时地基稳定性好,遗留问题少。工程用料要求就地取材。施工时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2.3场地环境条件
要考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新填土会挤压原有道路、房屋,产生侧向位移或附加沉降;用砂桩、砂井时,施工有噪声,靠近居民点会扰民;采用降低水位法时,要考虑引起周围地基的下沉和对周围居民用水的影响故应预先调查或做隔水墙,并考虑施工后注水复原的问题;采用填土堆载时要有大量的土料运进运出工地,会影响交通和环境卫生;打石灰桩、灌注药物或采用电渗排水时,会污染周围地下水,应慎重对待。
2.4结构物条件
要考虑结构物的等级、结构体系、断面形状、位置、埋深、使用要求和建筑材料等因素对所选择加固方法的影响,特别是有地下结构物(地下室、涵洞、地铁等),或者结构物高低不同、沉降不均时,应当特别注意。
3.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方法。
3.1。 添掺外加剂方面[4]
以前的地基处理方法大多从机械设备着手,从而建立某种工法,而从材料入手提高地基处理质量和效果的较少。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土壤混合后,特别是与高含水量和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固化土的强度,减少地基变形。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用高性能土壤固化剂作地基处理特别是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很有效,比普通水泥加固效果好的多,此项技术在国外应用已相当普遍已有很成熟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3.2 综合应用水平方面
重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真空预压法与高压喷射注浆法结合可使真空预压应用于水平渗透性较大的土层,而高压喷射注浆法与灌浆相结合使纠偏加固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5]。
单用动力固结法(俗称强夯法)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时却极易产生“橡皮土”现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岩土工程界将强夯法和排水固结法结合起来,开创了“动力排水固结法”这项新技术[6]。
3.3.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已经将粉煤灰正式列为换填垫层法可采用的一种垫层材料。
渣土桩又称“孔内深层夯扩挤密桩”,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其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施工现场干净无污染。
地基处理技术还被用于防止有害物渗出液污染地下水以及防止其他已被污染区域地下水的流动造成污染扩散。近期出现的处理新技术是让被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含有将地下水中有害物变性、吸收及降解的铁屑或碳颗粒的活性截水墙PRB使地下水得到净化[7]。
4.结语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发展现场监测技术的研究。
(2)发展测试技术的研究
(3)促进地基处理理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4)完善工法的质量检验手段。
(5)发展地基处理新技术,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的研究。。
(6)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正确评价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7)研制新机械新材料,提高施工工艺,实现信息化施工的研究。
(8)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专业施工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地基与基础[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5):576
[2] 殷宗泽,龚晓南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1):14~17
[3] 陈莞尔 软弱地基加固方法的合理选择[J] 地基基础,2004
[4] 於春强,郑尔康 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篇13
一、概述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而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通过垫层与基础连接,并且使用双向刺入模式,无论桩端落在一般地层还是坚固硬土层,均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因此褥垫层在CFG桩复合地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CFG桩复合地基的工作原理
在复合地基中,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和桩间土都将产生变形,桩体的压缩模量远远大于土的压缩模量,桩在竖向荷载下产生的变形要小于土的变形,褥垫层能够起到协调这种变形的作用。桩体刺入褥垫层,构成褥垫层的颗粒状散体材料不断补充到桩间土表面上,基础通过挤压褥垫层和桩间土接触,使得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并使桩间土在桩体沉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能不断发挥其承载力作用。
随着荷载的增加,桩承担的荷载百分比PP/P逐渐增加,土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PS/P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桩和桩间土的荷载分担趋于一常值,见图1(图中PP为桩承受荷载,PS为桩间土承受荷载)。
图1 CFG桩和桩间土荷载分担比随荷载变化曲线
褥垫层的存在,不论桩端土层性质如何,从开始加载桩就存在一个负摩擦区,负摩擦作用对复合地基并非有害,其作用是阻止桩间土的变形,它对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减少复合土层的变形起着有益的作用。在这一负摩擦区深度为Z0的范围内,土的位移大于桩移,桩的轴力随深度增大;Z0处桩体和土的位移相等,该位置为桩体的中性点,也就是最大轴向应力位置;Z0深度以下,桩的位移大于土的位移,桩间土对桩体产生正摩擦阻力,而且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图2)。科技论文。
图2 桩土位移和状体轴力随深度变化对照图
三、褥垫层的作用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桩、同承担荷载
对于CFG桩复合地基来说,基础是通过厚度为H的褥垫层与桩及桩间土联系的。当褥垫层厚度H = 0 时,桩和桩间土的工作情况与桩基类似。在给定荷载下,桩承受较多的荷载,随着时间的增加,桩就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荷载逐渐向土体转移。对H = 0 时,当桩端落在坚硬密实土层上或岩石上时,桩的沉降很小,桩上荷载向桩间土转移的数量很小,桩间土的承载力很难发挥;对H = 0 时,当桩端落在一般土层上时,基础在承受外荷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基础和桩的沉降变形不断增加,桩间土分担的荷载不断增加,桩承担的荷载相应减小;对H > 0 时,即当基础和桩之间设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时,基础承受外荷载后,不论桩端落在何种土层上,桩和桩间土都要发生沉降变形,由于桩身变形模量远比桩周土的变形模量大,因而桩比土的变形小得多。此时,桩可以向上刺入褥垫层,伴随这一过程,垫层材料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上,以保证基础始终将一部分荷载传到桩间土上,即可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
2、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垂直荷载的分担
当褥垫层厚度H=0时,桩土应力比很大,在软土中,桩、土应力比甚至超过100,桩分担的荷载相当大;当褥垫层厚度很大时,桩土应力比接近于1,此时桩的荷载分担比很小。
桩土应力比n及桩土垂直荷载分担比可以通过试验测定也可通过理论方法计算确定。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一般在40 %~75 %之间。
3、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当褥垫层厚度H = 0 时,CFG桩对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与钢筋混凝土桩对承台或桩上基础的应力集中现象类似,需要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破坏。当H > 0 并大到一定数值时,基底压力分布形式与作用于天然地基的压力分布类似。桩对基础的反力与桩间土对应基础的反力之比随褥垫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褥垫层厚度大于10cm时,桩对基础底面产生的应力集中已经显著降低,当褥垫层厚度大于30cm时,桩对基础底面产生的应力集中已经很小。
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厚度越厚,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大,桩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小。科技论文。
CFG桩主要是用来传递垂直荷载的,亦可承担水平荷载,则CFG桩复合地基克服水平荷载机理如下:
当褥垫层厚度H =0时,基础受垂直荷载P 和水平荷载Q 作用,根据前文描述,此时桩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的荷载分担比δP很大,而土的荷载分担比δs很小(图3a)。
(a) - H = 0 (b)- H 较大
图3 桩、土剪应力
假设基础在无埋深的条件下,传到桩上的水平荷载为QP,传到桩间土上的水平荷载为QS,则有下式成立:
Q = QP + QS
又有: QS =μPs
式中: Ps - 桩间土分担的荷载/kN ;μ- 基础和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其值多在0. 25~0. 45 之间变化。
由于H = 0 时,Ps 很小,则QS 也很小,此时水平荷载Q 主要由桩来承担, QP 很大,如图3 所示,图中τP 为桩顶剪应力,τS 为桩间土剪应力。
当褥垫层厚度H>0 并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图3b) ,此时褥垫层底面处的剪应力处于一个均值,即τP≈τS ,其中τP = QP/AP 、τS = QS/AS ,桩顶及桩周土剪应力表面的剪力分别为:
QP = APτP 、QS =ASτP ,而Q = QP + QS, 则QP/Q≈AP/A=m
由此可见,桩承受的剪力QP 占水平总荷载的比例大体与面积置换率的m 相当,而CFG桩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通常为0.1左右,即水平荷载主要由桩间土承担。
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结果也表明,只要褥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未配筋的CFG桩体不会发生水平折断,水平荷载主要由桩间土承担,在复合地基中就不会失去工作能力。
四、影响褥垫层对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的调节作用的因素
1、褥垫层厚度的影响
褥垫层厚度过小时,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如群桩一般,不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当褥垫层厚度达到一定厚度时,桩土应力比变化不大,此时,增加褥垫层的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改善不明显,还增加了工程成本。当褥垫层模量过高,桩土应力比增大,桩体应力增加,桩间土应力减少,不利于桩间土强度的发挥。当褥垫层模量过低,桩间土应力增大,当桩间土进入塑性破坏阶段时,桩体的承载能力远远没有得以发挥。工程实践表明,褥垫层合理厚度为100~300mm,考虑施工时的不均匀性,褥垫层厚度取150~300mm,当桩经大,桩距大时宜取高值。
2、褥垫层刚度的影响
垫层模量也是影响桩土应力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在同一级荷载作用下,随着垫层模量的增大,桩体应力越大,桩土应力比增大,桩间土的应力减少,所以当垫层模量太大时复合地基就达不到减缓CFG桩桩顶应力集中的目的。在同一垫层模量条件下,随着荷载的增加,桩土应力比减少。综上,垫层刚度是影响CFG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又一因素,可以调节桩土荷载分担比,但是其条件能力是有限,当模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力比的变化趋于缓慢,褥垫层模量太高,不利于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发挥,而且还增加工程的造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如何选取垫层材料也是设计的关键所在,选择合理的垫层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复合地基桩土的承载能力,减少单位面积的桩体数量,降低地基处理成本。
五、结语
由于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把桩和基础断开,改变了过分依赖桩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统设计思想。总荷载是由桩间土先承担,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后,不足部分才由CFG桩承担,显然桩数量可以大大减少,再加上CFG桩不配筋,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科技论文。
褥垫层是CFG复合地基技术的关键,是复合地基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调节桩土应力比的主要设计手段。一般褥垫层厚度宜控制在150mm到300mm之间,垫层材料宜选用模量适中的中砂、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
参考文献:
[1]徐至钧.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