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返岗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返岗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返岗研修总结

篇1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篇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必须紧密结合基层教育的实际,坚持按需施教,精心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各学科的任务,帮助广大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为发挥“种子”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度重视国培教育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重要意义,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大前提。通过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和《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以及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等,联系实际开展讨论,细心领悟、深刻理解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必要性。必须认识到“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下,人的学习形式不再是一段性的,而是伴随终身的”。实施“国培计划”,是为贯彻中央文件精神而启动的关乎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是以实际行动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一批“种子”教师,以点带面,发挥国家级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真正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举措。充分认识“国培计划”的重要性必须与强化国培质量意识高度结合,始终把“为学员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基础教育发展服务”作为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培训院校要精心组织,具体分工,各部门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大家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切实在提高“国培计划”质量上下功夫。

二、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办公室应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抽调研修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调研队伍,深入基层学校、幼儿园调研摸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的方式,同时辅之以个别走访的形式进行。一般来说,经过十多年新课程改革的洗礼,绝大部分基层学校的教师们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间接经验。但是由于他们处在相对闭塞的农村,和外界接触少,普遍对先进教育理念,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实施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如对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理解不深;课堂教学模式呆板,形式化普遍;知识能力结构不尽合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薄弱等。因此,培训的着力点应该是帮助参训教师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吸收新理念、新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应根据调研情况,采用四段培训模式,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第二阶段,影子实训;第三阶段,反思展示;第四阶段,返岗实践研修。专题研究确定“国培计划”培训不同学科应开设的课程,按照需求导向的原则,精选课程的基本内容,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尽可能满足学员基本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渭南师范学院“国培项目”紧张而又充实的反思展示阶段,每位学员的展示汇报课都闪耀着新课改的光芒,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改新思想。

三、精心凝练培训主题,创新培训形式

培训的主题与形式和培训质量息息相关。为把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放在可靠的基础上,必须确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总思路,精心凝练培训主题,注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主线,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抓手,着力提升学员的专业素质,在打造高水平的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

传统的培训形式不仅教师反感,而且效果不好。实践证明,专题报告(开设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影子实训(让学员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观摩学习)、实践反思(汇报讲课、反思总结)等新的形式学员比较满意。在整个培训中以同课异构、专题研讨、集中辅导和自主学习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内请外聘,示范引领,将院校内的集中研修与走出校门与一线教师优质示范课的观摩、试教相结合,引领学员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促进研修成果的生成,为学员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案例依据。

从实际运作的情况看,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也有校外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实录评析,更有学员微型课的展示、案列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说课磨课以及基于问题的行动研修等。如在影子实训阶段,影子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质疑;真诚地倾听每位孩子的发言;微笑地面对每位学生;主动“蹲”下来与孩子们一道探究知识……这无不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特有的课堂语言魅力和流利的普通话,流畅的粉笔字,流水般的教学过程,以及课堂上的教育机智一次次地激起了学员内心感应,也使大家感受颇深。

四、积极组建优秀培训团队

积极组建优秀培训团队,促进了“国培计划”质量真正得以提高。依托优势学科,积极组建优秀培训团队,这既是实现国培目标的原动力,更是提高国培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为此,在选拔任课教师人选上,必须“打破传统封闭的院系教研组织机构,组建不同功能性质的教师团队”,积极落实“双导师”责任制,为参训学员配备高校专家和一线指导教师。完善首席专家负责制,优先遴选教育部和省“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重点推荐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确保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例不少于50%,省域外专家比例不少于30%。

实践证明,优秀的培训教师,让学员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与技能,更是职业操守和职业自豪感。所以,选拔德艺双馨型的教师,事关重大。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的目标和规范,他们之间相互协作、沟通组成正式群体”。这个团队目标一致,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积极向上,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共同分享的团队。实践证明,群策群力,确立共同愿景是提升培训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篇3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篇4

农村学校的教师难得外出学习、培训,“国培”是一次绝好的自我学习、提升机会。出发前,我在想,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国培,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培训指标,要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要向教育专家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向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技巧;要向环境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因此,我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

二、学习时间

在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跟岗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学习时间具有“两黑”特点,一是早上起床时天黑;二是学习结束时天黑。

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阶段,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学习,学习时间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8:00(或18:30)。跟岗学习阶段,跟岗的学校离我们居住的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较远,早上到校,上班高峰期堵车严重,需1-2小时才能到达,必须6点钟起床,6点半出发。下午5点半放学,下班高峰期,返校时天已黑。因此,国培学习的学习时间特点是一日两头黑。

三、学习方式

跟岗学习阶段,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跟岗学员在校区内可以自由听课,不局限于指导教师的课,给了我们学习上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因此我们跟岗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一是“跨学科”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共听了数学、语文、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生物7个学科教师的课。二是“跨学段”听课,我不仅听了初中学段教师的课,同时还听了高中学段教师的课。三是“跨学校”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为了学习更多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育智慧,不仅在跟岗学校听课,同时跨校区到别的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如到“花溪区实验第二学校”、“贵阳市七中”、“贵阳市十九中”、“贵阳市二十八中”等学校听课学习。

四、学习收获

集中研修、跟岗学习、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的国培学习,本人收获有六个方面:

1、“热情”。本人跟岗学习的学校是贵阳市十四中,他们对跟岗学员十分热情,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

(1)领导层面:10月9号下午,我们分配到十四中的22位学员在化学学院秦院长、顾老师的带领下于下午2点钟一同到达十四中校门口,十四中校长阎校长与学校部分中层干部组织学生在校门口佩戴夹道欢迎,迎接我们到综合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介绍我们跟岗学员与指导教师一一对接。随即举行了“2013年师大国培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研修置换十四中开班典礼”。在开班典礼上,阎校长作了一个多小时热情洋溢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十四中的基本情况,使我们跟岗学员对十四中有了一个全面的、详细的了解,阎校长还向我们学员表态,我们学员在学校可以进行推门听课,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任何教师都会热情接待,同时,从进入十四中起,就将我们跟岗学员当做十四中的一员,我们跟岗学员十分感动,感到了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温暖,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了迎接我们国培跟岗学员,后勤处早已作了安排,专门为我们跟岗学员腾出一间他们的教师娱乐室作为我们学习、休息的活动场所,并及时给我们准备了饮用水以及垃圾桶、扫把等生活用具,同时考虑到我们跟岗学员听课期间的娱乐问题,后勤处还给我们联系了象棋、乒乓球、篮球的借还程序。教科处吴主任及时给我们发了听课记录、教师联系方式、课程表等,对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非常到位,并吩咐有什么困难及时与他联系,尽量想法解决。他诚恳的的话语、态度使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2)教师层面:我们跟岗学员到了十四中后,十四中的教师见到我们都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没有因为我们是外来学员而冷落我们。我们的指导老师,与我们学员对接后,与我们向老朋友一样交流,无话不谈。我们每天听完课后都要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沟通。

(3)学生层面:学生见到我们跟岗学员,都热情地叫“老师好”。我们到班上听课时,学生主动要求给我们拿凳子,给我们介绍班上学生情况和教师情况,积极给我们推荐上课教师。如,有一天我们几位学员在七(2)班听了一节数学课后,原计划下一节课到另一个班听语文课,学生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挽留我们不要离开,继续听下一节课,并且说:“下一节课是英语课,是位女老师,年轻,漂亮,课上得非常棒,不听,您会后悔的哟”。我们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不得不改变原计划。以上三个层面都反映了十四中师生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2、“敬业精神”。在十四中跟岗学习阶段,体验到了十四中领导、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十四中的敬业精神反映在三个层面。

(1)领导层面,十四中阎校长是一位女校长,看上去50 多岁,精明、干练,在管理上,不仅抓学校干部管理、教师管理,且对学校大小事务都亲自过问、直接安排,一抓到底。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以校为家。学校规定下午6点钟学生离校,6点半拉匝关灯,7点钟关校门。一天,6点半阎校长正准备离校时,在监控室里检查发现,教学楼一至五楼的教室里还逗留有学生,有的在学习,有的聊天,有的在打闹,均无教师在场。她看到后,立即召集中层干部逐层清理学生,并记录了逗留学生的班级、人数,共68人。第二天在教职工大会上,严厉通报此事,并对教职工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安全教育,她说:假如没有发现,7点钟校门关闭、全校拉匝关灯,教室一片漆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处于性萌动期,学生在教室内出了问题,谁负责?谁负得起责?借此事对全校教职工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责任课,进一步敲响了安全警钟。这个事例体现了领导层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体现了领导层的敬业精神。

(2)教师层面,上课之前、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师坐班室里,我们跟岗学员看到的景象是教师忙忙碌碌,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上网查资料,有的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没有见到老师聊天、网上玩游戏、斗地主、看电视剧等现象,十四中的老师课间总是来去匆匆。

(3)工作人员层面。十四中的门卫人员也非常敬业,严格把好大门关。有一天,早上我在贵阳市七中听课,中午直接乘车到十四中,刚好中午1点,我进十四中大门,门卫人员要我出示证件,我忘记带了证件。我说,我是国培跟岗学员,教科处吴主任说如果忘记带证件,在门卫处签字就可以进去。门卫人员说,你在门卫处等等。于是我就在门卫处坐着等,一直等到1点40分我的同事到校拿出证件才进入校园。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十四中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员认真学习。

3、“新课改理念”。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听了多个学科、多位老师的多节课堂教学,他们虽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教学智慧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组织、引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4\“课堂情景导入技巧”.课堂教学,情景导入至关重要。一节课的课堂导入,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式,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观摩的一节课“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们会“猜拳”吗?你们会玩“剪刀、石头、布”吗?你们会玩“一只青蛙两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的游戏吗?现在你们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自由选择游戏,时间为5分钟。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游戏。5分钟到后学生停止游戏。教师提问一位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

师问:你在游戏中是胜多还是负多?

生答:有胜有负,胜略多于负。

师问:怎样才能获胜?秘诀是什么?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生答:在这个游戏中,不仅要手快、眼快、口快、耳灵,还要脑筋反应快,要分析对方的心理活动,猜对方出什么,然后自己相应出手才能获胜,稍微配合不好就会输。

师问:在游戏中,你那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生答:眼、口、手、耳、脑。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的体验和他相同吗?

生答:相同。

教师:在这些游戏中,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体验到的,要眼、口、手、耳、脑多个器官同时配合、协调才能获胜。这些器官的协调、配合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我们各个器官的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体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导入技巧。这种情景创设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好好学习,认真体会。

5、“推门听课”。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到多个学校听课学习,这些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有的学校,如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实验一中,学校作出明文规定,上课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他人听课,谁拒绝,领导找谁的麻烦。并明确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普通教师每学期推门听课的最低课时数,由教务处专人负责查堂记录。推门听课作为学期考核、学年考核、评先选优、进级、晋职、外出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邰校长说,2012年,她听课368节,一年内平均每天一节课。

篇5

 

受学科背景单一、工作任务繁杂、高考升学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校长们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善的,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等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占有,因此上不到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来阐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行为、揭示教育规律。这次校长高端研修的首要目标就是充实校长们的理论体系,引导校长们拿起教育理论这件利器来运营自己的学校,来改进自己的学校,来提升自己的学校,来促进自己在校长岗位的专业成长。迄今为止已听取领导、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50次以上,网络学习超100学时,尤其是教育界泰斗级的大师陶西平、顾明远、林崇德的报告令我们回味无穷,受益匪浅且将终生铭记。大家都清楚明白: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是低效或无效的实践,是不可能产生高收益的实践。校长的高端研修就是要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理论运用问题。通过学习研修,校长们普遍感受到了头脑被洗礼的喜悦,普遍察觉到了理论的强大支撑力量,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充实。

 

二、找到了追赶目标

 

一类是要追赶的学校目标,一类是要追赶的校长目标。本次高端研修的两个模块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是“影子校长”实践,先后深入到北京的10多所相关中学去当“影子校长”,全方位、零距离、多角度解剖北京市的名校,北京市高中学校的组织变革、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给我们这些“影子校长”以极大的视觉、听觉冲击和内心震撼,高中学校校长们深厚的理论功底、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学校改进行动的效果凸显给我们这些“影子校长”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湖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激发了弥补差距的动力,找到了自己应该追赶的学校目标和校长目标。二是学校考察交流,先后深入到北京、上海、江苏、湖南近30所学校考察学习,人大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十一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北京牛栏山中学、北京大峪中学、北京昌平一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建平中学、苏州中学、苏州十中、扬州中学、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长沙长郡中学、衡阳市一中、澧县一中等名校深厚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办学传统、卓越的办学成就给每位校长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且深刻的教育示范课,使校长们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萌生了克服短板的强烈冲动,找到了自己学校及本人应该追赶的学校目标和校长目标。差距是最好的追赶催化剂,发现差距且真心认识差距是产生追赶动力的源泉,知“耻”可能后勇,明“耻”才能进步。校长们找到了追赶目标,这应该是首届高中校长高端研修班的最大收获吧!

 

三、学到了道法术措

 

高端研修班就是让校长们坐下来、静下来、慢下来,思考教育、思考学校、思考自己的管理行为,明白教育的道理、原理(道),找到教育的规律和法则(法),掌握管理学校、改进学校、提升学校的技术技能技巧(术),不断推出促进学校发展进步的举措(措)。不论是专家的指点还是名校长的实践经验分享,不论是影子校长还是理论研修,不论是论坛沙龙还是岗位实践,都是为了学到学校教育的道法术措。学习道法术措是慢功夫、是农业、是需要等待的,校长工作的本质之一就是慢下来踱方步去领悟,让学校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让学校运行在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让自己的学校朝着“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生态化”的目标迈进。

 

四、强化了研究意识

 

高端研修班倡导校长们写论文、编著作、做课题,目的就是增强校长们的研究意识,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在解决中提质。研修期间,校长们撰写了各类论文百余篇,或交流、或发表、或评奖,显示了较强的学术功底;编写了《重塑课堂——超越分数的教学案例与评析》等专著,且入选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系书目,展示了较强的学术价值;“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的行动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集团化办学的制度扩散研究”等10多个实践研究课题已进入终期研究阶段,有望获得研究成果。高端研修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研修,校长们的研究意识大大增强,研究氛围日益浓厚,研究能力逐步提升,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湖南高中校长争了光,为湖南高中教育争得了荣誉。

 

五、提升了实践能力

 

本届高中校长高端研修设计了两次重要活动,一是到参加研修的校长所在学校进行岗位实践指导;二是撰写岗位实践研究报告,引领校长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自己的校长岗位上亮实招、出实效、出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组织专家学者和优秀的高中校长深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望城区一中、长沙县一中、浏阳市一中、浏阳市田家炳中学、长沙南雅中学、衡阳市一中、永州市一中、邵阳市隆回一中、宁乡县十三中、澧县一中等学校,对校长的办学方略和举措进行实地指导,校长们获益良多。指导校长们撰写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和岗位实践研究论文,引导校长们在岗位上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在岗位上成长,40多篇岗位实践研究论文即将汇编成册,成为岗位实践能力提升的成果奉献给大家。

 

六、涌现了优秀校长

 

来自三湘四水的40位校长都是各地高中学校的优秀校长代表,有的理论修养好,有的实践能力强,有的理论、实践兼修;有的使学校发生了改变,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将学校带向优秀,赢得了赞誉,特别是涌现了黄月初、夏育华、毛善新、李素洁、魏建军、邓玉明、曾广清、陈嵩、胡群武等坚持研修、在研修班影响力大、贡献突出的校长群体,他们将成为湖南高中的“种子校长”,怀惴着高端研修的成果,带动一批湖南高中校长共同谱写湖南高中教育的新篇章。这就是高端研修的功效,湖南“教育家型”校长将从他们中开始产生。

 

为了使湖南省“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工作顺利推进且产生更大成效,结合参加研修的校长们及本人的研修实际,特向湖南省教育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应按照教育家、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目标对整个高端研修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对办班目的、办班地址、研修的承办单位遴选、校长的研修行为管理、研修成果呈现方式、研修的考核评价、校长返岗后的后续管理及研修成果运用等均要有明晰的设计和套路。

 

二是加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框架构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研发、课程编排、课程实施等一系列课程设计和行为实现研修的目标,上多少理论课、多少实践课、影子校长当多长、教育考察弄多久、聘请哪些专家来授课、网络研修如何进行等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因素均要进行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好了,研修就成功了一半或是基本成功了。

 

三是严格学员管理。学员的出勤要求、学习要求、作风要求、成果要求都要有制度约束和标准约束,对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坚决纠正。校长是学校的引路人,对校长高端研修班的学员管理要做到严格、严肃、严明。

 

四是严格考核管理。对研修班学员、研修实施单位(高校)、研修组织单位(省厅)均要进行严格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使高端研修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的轨道前行。内部评价不了的事情可以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硬了、实了,研修的效果才能保证。

 

五是巩固研修成果。首届高端研修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巩固研修成果,一是成立第一批湖南省高中名校长工作室(工作室首席校长从40位学员中遴选产生),且将地域相近、研修志趣相投的校长们继续汇聚起来,以名校长工作室为龙头,带动更多校长继续从事校长工作研修;二是发展一批名校长工作室基地学校,让名校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辐射到更多学校,带动更多学校获得新的发展;三是鼓励校长运用研修成果,将自己的学校带向卓越,让湖南省有更多学校在全国有影响力,让湖南省有更多校长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有话语权,真正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型的高中校长。

 

篇6

新任园长;园长培训;对策

自《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以来,幼儿园园长专业化问题成为幼教领域讨论的热点。该标准对制订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全面推进《标准》的落实,认真审视新任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西安市2015年连续两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进行调查,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园长参加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平台,对2015年7月参训的西安市某区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102名园长和2015年12月参训的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62名园长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实际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97.5%。在接受调查的园长中,男女园长比例是1:16;在任职年限上,1-2年的占参训人数的59%;3-4年的占参训人数的23%;有近20%的在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时是拟任园长。大专及以下学历园长占总数的35.7%;本科学历园长占总数的62.2%;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总数的4%;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具有幼儿园二级职称的园长占总数的8%;具有幼儿园一级园长的占31.6%;具有幼儿园高级园长的占12.2%;无职称的占47.9%。所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占72.4%,19.3%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学前教育专业;8.2%的园长所学专业是非师范类。说明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水平中等,近半数园长没有评定职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是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五项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业导向及《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体系》根据项目分析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园园长基本情况、培训评价、培训需求调查等内容。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局限,研究者还访谈了10位参训园长。最终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作为国家指令性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新任或拟任园长必备的“持证上岗”培训项目。根据本次调查的西安市两期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降次排序为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83.9%)、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82.3%)、研修方式方法(72.6%)、培训课程体系建设(70.9%)。说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研修方式方法、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善。

(一)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1.新园长处于角色冲突阶段

新任园长在任职初期,必然要面临从普通教师到管理者的角色冲突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学习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即通过观念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等提高角色技能[1]。”因此,以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式进行的角色学习是帮助新任园长解决角色冲突、缓解职业困惑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任职资格培训在目标设置上,仍以满足园长们短期内“持证上岗”需求为主,忽视了这一阶段园长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即最大限度的降低角色冲突,实现角色转换。

2.新园长职业认同感较低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管理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或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或研究领域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不稳定、不安全感觉。在一项关于新任园长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中,80%的新任园长承认自己在成为园长后,面临了更多困难;64.7%的新任园长认为园长的实际工作与任职前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42.4%的新任园长认为自己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并不理想;63.5%的新任园长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认为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以上调查显示,新任园长整体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3.新园长缺少教育管理经验

在调查担任园长方式问题上,48.9%是通过授权方式担任;28.5%通过竞聘方式产生;民主选举产生仅占6%;其他方式产生占16%。说明多数园长不是通过民主方式产生,75%的新园长在任园长职位以前没有担任过副园长、保教主任等领导职务,也没有教育管理学习的相关经历,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任园长职业困惑,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其管理能力往往力不从心。这也暴露出目前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资格准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陕西省规定:“对所有新任和拟任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采用“学前教育科学模块、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科学模块、文化学模块”综合的培训模式。”[2]目前,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园长都对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的热情颇高。但是,在培训师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师资队伍缺乏管理

师资队伍是培训的核心,建设一支合格的培训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教育部公布“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库以来,一些“国培计划”、“省市”优秀专家成为培训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与此同时,培训师资队伍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方面,优秀专家为了完成不同层次项目的讲授任务,疲于应对而无暇顾及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差异,造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没有邀请到优秀专家的培训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培训计划,只能降低标准聘请一般的培训教师,在培训中临时更换培训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统筹培训专家资源,进一步规范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培训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

2.培训模式缺乏融合

目前,任职资格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与研讨、返岗实践研修、汇报交流三类培训模式。在一项“根据需求程度选择培训形式”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按照降次依次排序为幼儿园现场观摩(3.35)、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3.28)、专家讲座课程进修学习(2.92)、返岗实践研修(3.09)。这说明,类似“幼儿园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返岗实践研修”一类的实践培训模式,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把学习放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中,使新任园长形成较为积极的职业形象认知,成为更受参训园长们欢迎的培训形式。但是,任何培训模式都不能称之为最好的培训模式,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既有优势,又有其局限性,上述各种模式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支撑。

3.培训课程设置缺少标准

目前,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参照《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及《陕西省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有关任职培训提出的专业要求设置的。西安市某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集中培训与研讨的课程安排情况。从培训内容涉及的领域看,主要包括教育领域、管理领域、领导领域课程共19个专题。由于缺少权威性的培训课程标准,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合。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1.园长资格制度不完善完整的园长资格制度应该包括园长资格考试制度、园长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园长专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园长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就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园长不是都在考取了园长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园长“无证上岗”或者明知需要考证而不去参加培训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

2.培训研究制度滞后

深入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园长培训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随着《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大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先后实施。但是,与园长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培训研究、培训课程的资源开发明显不足。笔者以“园长任职培训”为主题,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库,发现有关园长培训的研究论文不足20篇。尽管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可以为园长培训研究提供借鉴,但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没有很好解决之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本身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供园长培训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

3.实践实训基地缺少遴选办法

陕西省要求“园长培训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文化拓展课程不少于20%[2]。”这说明实践性课程已经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那么,实践实训基地的遴选工作必然对最终的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园长多数是新任或拟任园长,主要缺少的是实践管理经验,所选的实践实训基地要以能够提供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校管理现场诊断的优秀幼儿园为基本条件,使园长们能够在类似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启发。目前,陕西省只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还没有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的实践实训基地出台相关的遴选或管理办法,也没有明确已经授予实践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培训机构都是根据培训课程设置情况自行确定的,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三、建议与策略

基于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问题,对调查结果从新任园长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梳理出改进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新任园长专业发展方面

1.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1]”《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虽然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同,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应该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新任园长必须明确这三重基本的角色定位,在掌握园长职业的地位、性质及其职能基础上,完成角色转换。如果将所选样本的培训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领导力课程、管理课程、教育课程,对应非常、比较、基本、不四个层次,以4、3、2、1进行计分。根据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为“领导课程”(3.68)、“管理课程”(3.29)、“教育课程”(3.13)。根据平均分,三类课程的得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园长们认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2.明确专业自我

借鉴美国学者凯尔克特曼(Kelchtermans)1994年提出的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六个方面在内的教师专业自我概念[3],以明确幼儿园园长的专业自我,实现角色转换。园长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园长我是谁”的认识,即园长对自我在领导过程中形象的认识;自我尊重———园长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专业行为被接纳和自我价值被认可;工作动机———园长进行职业选择并长期坚守岗位的动力;工作满意度———园长对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园长对自身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园长对幼儿职业生涯工作境况和未来发展的期望。诚然,新任园长不可能仅仅通过短时间内的任职资格培训,完成上述的专业自我过程,但是,这提示我们,在帮助园长学习专业标准中模式化、程序化的专业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心理成长以及专业精神的发展,这对于新任园长明确专业自我,实现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教育管理课程

对于很多幼儿园园长来说,能够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证明了园长在担任教师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新任园长在教师阶段积累的专业能力仅适用于“教学领域”,而担任园长后急需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知识”却知之甚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强烈的知识重构意识,才能实现从“教学专业”向“管理专业”、“领导专业”的转换。针对这一现状,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开设一个无门槛的任职资格培训,让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幼儿园管理的教师提前学习部分教育管理课程,不是为拟任园长提供“上岗证”,而是让他们明白园长的岗位职责,帮助他们在“教育者”与“管理者”和“领导者”身份上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培训组织管理方面

1.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复合型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师资主要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兼职师资主要负责课程讲授。目前,培训师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方高校或教科所中对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二是熟悉国家教育政策及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行政官员;三是具备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幼儿园园长。最后,在培训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已经从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休,但仍然有能力从事培训服务的专家教授,他们以个人身份进入培训市场,作为培训师资的有益补充,为培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师资队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类别课程的讲授任务,又可以有计划地对培训专家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调控。

2.多元融合培训模式

目前,园长培训已经形成的几种相对固定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性。其中,安排专题讲座课程,可以使培训机构根据参训学员的共性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是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全员培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训形式;现场观摩则是以优质幼儿园为基地,为参训园长提供生动的管理实践教学;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可以就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工作坊是一种专业引领和专业分享平台,一般是以一名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为核心,引导参训园长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形式,立体化地实现了对新任园长的专业发展路径导引;在影子培训中,把参培园长放到真实的幼儿园管理场域中,通过细心观察专家园长的日常领导和管理行为,使新任园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办园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间接经验。因此,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工作坊、影子培训等实践模式融合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培训,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培训的针对为辅和实效性。

3.制定培训课程指导方案

任职资格培训的培训对象是幼儿园新任园长或拟任园长,培训目标是为帮助园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办园思想,培养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民办幼儿园急剧增长,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需求逐渐加大。尽快制定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指导方案以及课程标准,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力图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参训园长达到:形成正确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具备相应的幼儿园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幼儿园管理方法;具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相应的管理策略;具备反思教育与管理实践能力,认真总结办园思想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培训制度建设方面

1.出台规范性培训制度

《标准》的实施意见部分指出:“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要根据园长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完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模式和方法[4]”。目前,结合西安市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实际现状,应从培训课时、培训师资、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有关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规范性要求,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类培训体系,实现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园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园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形成新任园长资格培训的规范市场。

2.建立培训研究制度

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要做好训前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训后培训效果跟踪调查工作,与参训园长共同确定培训方案,在当下的培训格局中,应尽快成立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研究机构,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基础,就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阶段的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园长的培训需求,实现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化。

3.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库

尽快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共同遴选实训实践基地库。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文化单位作为文化拓展培训实践基地;培训机构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实训实践基地[5]。”基地遴选时要注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训基地。首先,所选企事业单位必须特色鲜明,在管理模式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所选学校在文化建设、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具有展示、借鉴和示范性。再次,所选园长自身参与过中小学、幼儿园园长返岗实践研修或影子培训等实践培训活动,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熟悉实践培训流程。最后,教育管理部门对所选实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地开展实训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表彰或批评。

作者:杨帆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洁,李爱华.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对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目标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8):31.

[2]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

篇7

我校始建于2019年11月,位于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东傍红色教育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西靠托格日尕孜乡片区工厂,北临315国道。学校占地面积约80586m2,建筑面积24388m2,学校因地制宜,取势而建。。学校总体规划和设计合理,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所辖3个乡镇,在校生2257名,目前我校共有51个教学班。建有音乐教室、微机室、书法室、心理室、舞蹈室、录播教室、图书阅览室、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功能实验室等24个专室。极大满足了师生的生活、学习需求。

二、校园文化

1、精神引领

我们办学以传承库尔班·吐鲁木精神为核心,秉承“创可持续发展学校、育可持续高攀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追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学校以“立德、求真、感恩、奋进”为校训,在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爱国、文明、诚信、仁爱”的校风,“厚德、严谨、博学、奉献”的教风,“励志、勤奋、求实、超越”的学风。同时也成为师生的精神引领。

2、环境文化建设

我们学校是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结合库尔班·吐鲁木精神,围绕“立德、求真、感恩、奋进”展开了我校的文化建设。一进校门四个教学楼引入眼帘,南教学楼“立德楼”,东教学“求真楼”,西楼“感恩楼”,西北方向“奋进楼”,正确的办学理念、浓郁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将办学理念内化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具体做法:如何实现办学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

1、促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借助国培项目组提供的教师专业理论研修平台等便利条件,建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探索出“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多次组织教师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课改经验,本学年,同联谊学校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校本课程、、同课异构等互动5余次。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重组及整合,明确这些模式的共同点:

第一,强化自学;

第二,强化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第三,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四,重视导学案的设计等。

第五,我们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进行了合理分组,组建四人小组。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导学”法,即学习目标、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精讲;练习巩固、补救达标。

在此基础上,数学课堂依照“变教为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最终达到简约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目的基础上,按照“语文双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单元为主题,按照单元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拓展阅读课等课型来教学。英语课堂教学以生成句型——练习句型——应用句型——形成语言为一条主线。我们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有它的变式。我们将来的努力方向就是达到模式学科化,实现学科个性化。

2、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搞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并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保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30分钟大课间进行学生阳光广播体操活动,特色突出,效果良好。

学校根据老师特长成立了8个社团,每周五下午16:30—17:20活动一小时,有素描、水彩画、书法、足球、篮球、舞蹈、合唱、音乐、象棋等,进一步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活动,2020年在于田县教育局组织的师生书法比赛中获得学生组二等奖。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办篮球赛、拔河比赛、演讲、诵读、讲故事手抄报等多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存在问题

办学经验的总结和资料的积累,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存在不足,教师流动性太大,专业性教师缺乏,尤其是语文教师,每周的教研活动老师投入性不够,因保密工作学校电脑不能用U盘和联网,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和积极性有所下降。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五、办学成效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教改、社团活动、自主化管理等特色工作得到于田县教育局的肯定。今年6月份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书记、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等来我校观摩。

虽然我校建校不到一年时间,但这十个月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性学校”、“于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正努力把我校创建为全国性的民族团结师范学校而不断努力。

篇8

农村教师;教师培训;培训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普九”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顺利进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显然已经不再是制约农村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相应的,如何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渐被提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日程上来,成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也从侧面愈加凸显了教师素质对于促进教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职培训作为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向前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农村教育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城市教育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我国现阶段基层教师有1700万人,而农村教师就占总数的3/4,如此庞大的农村教师群体,其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景[1]。因此,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培训对于推动我国未来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农村教师群体本身而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我国对教师入职门槛中学历方面要求的提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基本达标。但是,在此现象背后也应看到,多数农村教师取得最高学历的方式为函授、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等[2],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学历的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训练,教师的质量和素质是否得到相应提升值得商榷。而且,为了方便获得学历证书,教师大多倾向于选择文科性质的专业,与其实际教授的科目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必要的网络资源,图书馆中图书陈旧且不对教师开放,加上教师工作时间长、负担过重,使得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外,据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和愿望强烈。且不论其参加培训的最终目的如何,就长远来看,这部分教师最终会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力量。因而,从发展的角度看,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具有其必要性。

二、当前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国家级培训计划,并建立起相应的国家、省市、区县、校本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毋庸置疑,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训经费少、机会小,观念淡泊

自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大幅度削减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经费短缺成为当前制约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本身受其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教育经费筹措困难,县级财政收入无法保证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的正常支出。由于这样的物质条件的限制,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培训学校(院)被撤销,即使勉强维持的大部分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也因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和专职的高素质的培训师资团队,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这就使得农村教师培训转由各级师范院校承担。而各级师范院校不足以承担如此庞大的师资培训任务,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农村中小学大多注重升学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多以本地区学校的中、高考达线率作为“政绩”,因而县财政收入和教育资源多向农村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集中,而对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则重视不够,加上相关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对教师培训的正确认识,使得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培训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图书和网络等学习资源建设落后,在农村教师培训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下城乡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差距,加上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信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农村学校在教师招考方面陷入“走得出去,引不进来”、青黄不接的困境。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显性流失及隐性流失现象严重———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教师要么跳槽到其他行业,要么将农村学校作为“跳板”,通过县城学校招聘考试流入县城;留下来的那部分外流无望的教师基本上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从教,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因此,对于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而言,沉重的教学负担使其根本无法顾及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而对于那些混日子的教师而言,要么是消极参与、应付上级,要么是找人代替自己培训,致使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期望。

(二)培训过程形式化,教师参与度不高

培训机构作为教师培训任务的承担主体,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师培训重视程度的增加,各级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的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由先前的“专家上面讲、教师下面听”转变为专家讲座、工作坊的建立、影子实践学习(主要指参观、学习特色学校的教学方法与办学经验)与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但是,伴随着教师培训不断趋于常态化,教师培训机构逐渐将教师培训工作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培训过程中缺乏激情与创新,致使培训效果下降。具体而言,部分培训机构(这里主要指地方师范院校)虽然会在培训前期将《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以邮件的方式下发给农村教师,但对于《调查表》的回收并不重视。培训课程方案的制定也往往只是培训机构根据以往的培训经验而单方面决定,并没有参照《调查表》上相应的教师需求,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在培训过程中,虽然培训机构会邀请一些专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前来授课,但部分培训教师往往只是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正如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言,“我前几年在其他地方参加培训的时候就听他讲的这些内容,现在他讲的还是原来的东西”。尽管建立工作坊、影子实践、网络研修等可以作为有效补充,但由于培训师资专业和水平的限制,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匮乏,使得培训往往只是走走过场,这就导致很多培训“上面讲得热火朝天,下面听得东倒西歪”。培训过程的形式化,农村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效果,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很难得到真正提高,也使得农村教师对于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三)培训效果一般,缺乏考核机制

据调查,农村教师培训多以短期培训为主,而短期培训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主要集中在更新知识、了解教改信息等方面,培训效果远不如长期的明显。且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过程也趋于形式化,加上部分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放松,因而很难调动起农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培训效果不佳。而在培训结束返岗后,由于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有的教师基本上还是沿袭原来的教学方式,无所改变,有的教师虽然在短期时间内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工作态度和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在学校大环境以及周围其他教师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又逐渐回到原来的状态。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培训效果难以凸显,很难带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就部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并没有建立起对培训教师完善而又有效的考核机制,各学校的考核工作依据学校负责人的意见自主进行,所以有的学校对外出培训的教师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有的学校仅仅是让教师做一节汇报公开课,并根据汇报内容进行简单打分或者是直接写一份总结报告,仅此而已。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一般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于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机构而言,由于缺乏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特殊性考虑,加上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教师返岗实践后的跟踪指导,农村教师在返岗后不能很好地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相关理念和做法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三、改善农村教师培训的路径探讨

(一)加强县级培训学校(院)建设,健全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改善农村教师培训的根本保障。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视,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并逐步向农村教师倾斜。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而言,教师培训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机会较少方面。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本地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经费保障机制,从而有效保证农村教师的培训机会,改善农村教师培训。2002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基础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3]因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师培训提到工作日程上来,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其次,要切实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的建设,改善其办学条件,引进必要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农村教师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4]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建立健全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在经费使用上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在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中央、省、市、县共同分担的有效机制,并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培训名额直接下放给校长,保证小规模学校教师同中心校、县镇学校教师在参加培训上有同等的机会。

(二)积极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单靠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支持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从农村教师培训具体相关联的主体角度入手,协调各个主体的积极力量,共同推动农村教师培训的良性发展。农村教师培训具体关涉到培训机构、培训教师个人以及送培学校三个主体,因此,要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效果,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各级培训机构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理念并突出农村教师的特殊性[5],按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转变以往重复、低效的教师培训及其运作模式,走精准化和专业化之路。具体而言,培训机构在培训前期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科学规划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和课程方案设置,并加强执行力度;将教师返岗实践的后续跟踪指导纳入培训课程范围之内,并给予必要的专业支持;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一批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还要聘请一些熟悉教材、深入中小学课堂的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除此之外,对那些积极性不高、讲授内容陈旧的授课教师采取批评教育和强制退出的做法,以不断提升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提供人文的管理与服务以外,在培训方式上还要注重学员的感知和体验,实行参与式培训,并形成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避免流于形式;此外,针对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在培训内容方面应适当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变以往的“培训就是出去放松放松”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在培训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困惑,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在培训期间,除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外,能够在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的过程当中学习和总结他人的经验;在返岗实践后,在加强自我学习和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起必要的自信、积极的自我认同,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条件践行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而影响到其他教师。同时,农村教师要在更新自身原有的被动参训观念的基础上,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专业发展观,充分利用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和本校的网络和图书资源、把握学习机会,将自身的专业发展同学校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最后,送培学校在选派送培教师上,要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亲戚邻里优先”的传统做法,优先考虑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和工作积极性较高、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以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紧缺学科缺员与学校教师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窘境;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培训教师返岗后,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并逐步形成学科内二次培训的有效机制,以带动其他教师,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层要充分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和精神层面的激励,真正把培训过程中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次,要把教师的培训和职称晋升结合起来,并建立和加强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三)加大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当前的教师培训多以集中培训为主,而且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地点距离农村学校较远。虽然培训费用一般由学校及培训机构承担,但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使得多数农村教师面对仅有的培训机会望而却步。此外,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大多处于教师缺乏、结构失衡的状态,而送培学校在多数情况下会优先选择学校中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对培训的需求度较高,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进度,加上这些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以外,一般都会担任额外的行政工作,这就使得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陷入两难的境遇,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的机会,而校本培训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200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强调“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6],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符合我国农村学校偏僻、分散、培训经费较少、教师工作任务重的现实。因此,加大学校校本培训力度是改善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师任职学校三方联动机制,在充分考虑本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课程方案;培训内容要与农村教师的实际教学相符合,注重实用性;教育专家、外校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本校教研组、学科内的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灵活、合适的考核方式,例如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参与学校其他教师的听课与评课、撰写培训总结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农村教师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非单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能解决,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协调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建立起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为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明确教师培训工作的相关责任主体,加强经费保障和管理机制,并建立起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培训效果,推动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大发展。

作者:张文斌 周晔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慧芳.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5):50-53.

[2]郭正,赵彬.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现状及改善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2):65-67.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02-05-01].

篇9

课题项目: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2012年申报的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XJK012BZXX02)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毛设贤(1975―),男,湖南安化人,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益阳市名校长。

一、发现问题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前提

漫漫课改路,我们走在课改工作的攻坚阶段,走到了“深水区”,遇到的已不是浮在表面的显性问题而是较深层次的问题。为此结合我校课改实际,我们梳理出三个大问题,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设计的导学题,要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生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课堂,也就有合作的需求了,从而也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了。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生成的展示问题才有意义,这时的展示才能实现有效性,才会出现质疑、辩论,展示才有探究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知识化”,同时对展示的评价标准也很重要,它决定着展示的效度。

二、探究途径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基础

推进课堂改革,我们建立了融合先进教育理念、方法的基本范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何谓“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是最大的尺度”“学的高峰才是课的高峰”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序课―学课―结课”三大板块,主体部分是“三有维度”: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三种学习形式;有地位、成功、快乐三种学习状态;有效率、活力、幸福三种学习效果。此即“三三”含义。教师“关注生命成长,尊重个性特点,激扬课堂活力,打造高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权利,有学习的地位,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谓之幸福。也就称“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中,“板块”是结构,每堂课由三个板块构成。“活动”是方式,每堂课的学科部分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三个活动块组成,学生通过多元活动展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是载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习成果,这现代教育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施工图”,是教师导学的抓手,是学科教学活动化的载体。“导”是引领,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总结等予以引领、提升;“学”是主体,“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教”让位于“学”。

“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大体有、定体无”“有模式但不模式化”,像书法的“帖”一样,便于老师学习、模仿、借鉴。不同的学段、学科、课型体现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学段的同一学科,也会因其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老师们对模式的核心理念精确把握、在操作上应用自如后,可以不断寻求突破, 形成自己的风格,极具包容性和灵活性。

三、构建策略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途径

1在培训学习中明白“步法”

一是转变观念。构建了“县―镇―校”立体网络。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课改培训;利用教育局主办的《课改通讯》、网络、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等进行广覆盖、跨时空宣传培训;聆听学校课改动员大会上的《自主成长的教师才幸福》讲话,教师例会聆听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做课改演讲;组织教师自主系统地学习生本教育理论,达到读书明理、读书导行之目的。二是明了方法。教科室根据自己执教的两个一年级班级进行课改常规训练,后作《磨好常规训练,构建有效课堂》的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三是编写资料。编写《小组建设》《常规训练要求》等资料,发放到老师手中,人手一份。四是培训学生。对各班小组长、组员分别作《怎样做一个优秀学习小组长》《怎样做一个优秀组员》的讲座,对如何引领学习小组组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内展示、全班展示进行指导。师生在学习培训中转变观念,明白课改“步法”。

2在领跑垂范中树立标杆

其一,校长坚持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及时总结经验,鞭策后进,对实施课改不力的教师找其谈话,蹲点指导。其二,开展校长听课周活动。听课后,即时进行评课和情况反馈。其三,着力提升行政教学力,行政一班人带班上课,种好“三三”幸福课堂教学这块“试验田”。其四,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要求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课改情况,及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达到指导课改的目的。其五,示范展示。为了给其他年级的教师引路,开出“课改示范课”活动周,学校名师展示课改示范课,教师全员观摩,人人受益。其六,经验交流。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在教师例会上作课改经验交流。这为“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树立了引跑者和方向标。

3在重点研究中清除路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从不回避,不止步于问题,用研究解决问题。第一,立足原点,完善模式。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的序课只有讲故事,形式单一。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研讨,通过研讨,大家觉得形式上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作学习小组;内容上更为广泛,可以根据学科内容演讲、讲故事、情景表演、才艺展示、自学检查、名作欣赏等。第二,紧扣重点,优化模式。我们认识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效课堂的目标,这种课堂的指向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意系统的开发,培养学生生存、生活能力。但是怎样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呢?老师们在实践中不善操作,于是我们组织了专题讲座进行培训,并且出台了训练步骤、方法,自编资料,人手一份,每天进行督查,组织验评,重点突破。第三,建体组室,推广模式。一由中心校牵头,组建“梅城镇中心校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时开展活动:学习数学课标,研讨数学课例,探讨课改实践。二由夏永恒名师工作室组织省内外教师开展语文研讨活动,开发语文资源。三由五、六年级课改教师团队在教师例会上做课改经验介绍。四通过召开总结会,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对教师成功实践进行理论提升、总结推广。第四,研究课题,深化课改。学校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为龙头,细化为以学科开展学习幸福的微型课题研究。第五,抢占高地,提升模式。借安化县教育局课改办的领导来校视导课改的机会,请课改办专家进课堂听课,指导课改实践工作。邀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李倡平、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黄佑生等专家为学校课改把脉,使课改更具丰富性和实效性,让“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时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4在评比验收中坚定方向

学校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施两项“达标工程”:一是常规训练验评。全校37个班参与课改常规训练验收评估,纳入每月优秀班级评比和目标管理考核。二是“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验评。行政领导、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参与“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达标考核,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实施两项“创优工程”:一是创优秀班级。在全校开展“常规训练”优秀(良好)班级创建活动,两次各评出18个优秀班级、19个良好班级。二是创优质课。在教师中开展“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优质(达标)课创建活动,评出12堂示范课、32堂优质课、34堂达标课。推动班级、教师个人之间均衡发展。实施“导向工程”,将“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水平作为评选感动学校年度人物、优秀教研组、优秀研课组、各级各类评优、职称评定等重要指标,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改。

5在建章立制中确保着陆

(1)健全模式推进管理网络。学校建立起了校长挂帅,教科室主任主抓,各位行政挂钩蹲点,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研课组长等齐抓共管的覆盖全校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管理网络,确保教学改革管理全校一盘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完善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学校出台了《梅城镇完小教研教改激励方案》《梅城镇完小研课制度》《梅城镇完小学习制度》《梅城镇完小课改验评制度》等系列制度,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制订跟课改匹配的评价体系。如评价课堂――有《梅城镇完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量化表》;评价常规――有《梅城镇完小课改常规训练综合评价量化表》;评价教研组――有《梅城镇完小教研组考核办法》;评价研课组――有《梅城镇完小研课组考核办法》;评价教师――有《梅城镇完小教师教研、教改量化评价办法》;评价学生――有《梅城镇完小学生综合素养、学习能力量化评价标准》。做好这些过程评价,自然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

(4)探索模式改革管理新路。学校组建了七大“共同体”:有以学科教研为主的共同体,如语文、数学、艺技等5个教研组;有以学科研课为主的共同体,如一年级语文、数学等19个研课组;有以教育研究为主的共同体,如学校5个大课题组、10个微型课题组;有以学习研讨为主的共同体,如班主任协会和科研教师协会;有以实践课改为主的共同体,如六年级课改组、五年级课改组等6个;有以标杆引领为主的共同体,如校级名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有以携手成长为主的共同体,如名师+骨干教师+潜力教师的成长共同体。着力探索共同体管理和成长的机制,做到一起参与,一起活动,一起考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均衡发展。

(5)在辐射引领中提升成果。学校充分发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校的职能,发挥安化县课改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一是迎进2013年省国培计划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来校进行影子教师跟踪研修,通过横向教学研讨,开展集体研课、微型课题研讨、课改研讨、英语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影子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教研平台。通过集体研课、同课异教、汇报课等活动,为影子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平台。通过观摩课改展示课,走进教室听随堂课,认真学模研讨课,积极参与上课改汇报课,为影子教师搭建学课改的平台。二是和安化县梅城镇栗林学校、双云完小的特岗教师结对,特岗教师走进我校跟班学习,返岗上汇报课,我校送教下乡。三是与课改办领导走进安化县梅城镇紫云完小、东华完小、望城完小、栗林学校交流课改经验。四是与安化县教育局督导室领导走进安化县清塘铺镇完小、高明乡完小交流课改经验。五是受安化县仙溪镇完小领导邀请交流课改经验。六是迎进娄底、桃江、羊角、长塘、大福、坪口等市、县、乡镇领导老师来校学习、交流,使学校课改成果得以提升。

四、总结归纳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加油站

1成效显著

(1)发展了全体学生。在践行“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状态发生重大变化,逐渐变为主动学、快乐学、高效学。同时,在“国家课程”向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拓展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培养了幸福教师。一大批教师在“乐德”课程、“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提升教育智慧,享受着更多教育的尊严和事业的幸福。

(3)催生了课改成果。《益阳晚报》以 “特色课改让百年名校历久弥新”为题全面推介我校开展“乐德课程”研究的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湖南教育》以“塑造课堂的‘生命力’”为题全面介绍并推介了我校的“三三”幸福课堂研究及成果。整理的《“乐德”课程,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幸福》成果推荐到省参评,获一等奖。

(4)提升了教学质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全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命题,全镇统一考试中,各年级、各学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5)引起了各方关注。“乐德”课程的课程体系和“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获得三湘四水教师的好评,受到安化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2经验推广

(1)行政推进和专业指导同等重视。以行政带头实践推动解决动力问题,以专业指导解决功力问题。

(2)掌握技术和学习理念同步开展。以课堂教学实践课改理念,以课改理念提升实践水平,构建“理论实践”科学认知路径。

篇1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有幸参加了xx师范大学承办的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研修班的学习。在培训学习期间中,我克服了旅途的劳累和身体的不适,遵守培训研修学习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聆听专家学者们的专题讲座及,同时还与各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虽然培训仅有短短的十天,可是感触良多,收获也不少。下头是我的粗浅体会。

 

一、开拓视野,充实自我

 

知识是要不断的更新的。异常是科学发展是很快的,知识更新很快,教材的知识总是具有滞后性,所以尽管教学多年,却总会在教学中发现知识不够用,迫切需要获取相关的新的专业知识。这次的学习,xx院安排的结合小学教学中各方块知识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拓展,以及在课堂内外的与教师们与同行的交流探讨,对原先模糊不清的变得明晰了,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而欣喜。例如,听了...教师的...课的拓展后,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变化等知识更加明了。听了...教师的细胞生物学的课后,对不一样类型的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更加清晰。...教师的关于种群的增长及调节的授课,再加上课堂的讨论,原先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共识。每个教师的授课,都有让我有所收获的的地方,很感激这些的教师的认真负责。

 

二、促进思考,发现不足

 

每个人每一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多,为什么别人能做得那么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而我就不能呢?邹寿元教师也是一线教师,相信在华附的教学任务也不轻,为什么能在教学之余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并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比如单单是50多篇的论文这一数字就让我们觉得怎样可能做到?肖小亮教师也是一线教师,很年轻,可是你看他从带学生做课外活动到做综合实践活动到做课题研究,并出书,所获得的那么多的各级的奖项等等丰硕的成果不得不令人佩服!也许,正如闫德明教师和肖小亮教师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比别人多一点。对,比别人多一点,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的行动,多一点的付出!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学的有心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得更好!

 

三、激发信心和热情

 

小学教师能做研究?在此之前,总觉得是不可能的,聆听了专家们(如...教师)对教研的诠释,理解到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小学教学研究应属于应用型研究,应定位为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上所进行的研究。定位清晰之后,打消了我的怀疑,原先,中学教师也能做研究的。专家们又“手把手”地传授地做研究的基本方法。黄牧航教授的“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门化”以及李娘辉教师的“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为我们打开了做教研的一扇窗,接下来当我们尝试做课题研究时就可依样画葫芦了。我的信心和热情被激发出来,是的,要转变观念,不要只想当个教师匠,相信,当我们有了信念,坚持做教学的的有心人,我们也能够做教研,也能够把教师这一职业做得专业化。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是很容易变成庸散的懒惰的。正如此前的状态,每一天忙着日常的教学工作,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做试题,周而复始,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的思考,没有时间对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总结没有提炼。感激这次的培训机会,让我能重新回到母校,做回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我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取实践,促进师生不断提高。

 

2021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成为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供给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资料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资料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趣味、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我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头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经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进取评价学生。

 

经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必须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到达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能够自我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进取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

 

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代替。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我的主角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本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经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必须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到达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能够自我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进取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代替。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我的主角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本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经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明白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

 

2021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微课制作培训。此次培训学习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天,但对我来说却是一次难忘的自我提升的学习机会。

 

这次培训由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个部分组成。线上学习也叫网络研修,主要围绕师德建设、学科教学本事、教学科研本事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本事等课程。本文主要谈谈线下集中培训的心得体会。

 

这次集中培训从x月x日开始到x月x日结束,为期三天,主题是围绕着多媒体课件的理论与实操演练处理技巧,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技巧、方法与原则,微课制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演练。

 

经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了信息时代下新的教学要求,一些网络名词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慕课(MOOC)等闯入了我的视野,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应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必须提高多方面的知识和本事,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经过这次培训,我提升了对PPT的使用技能,了解用CamtasiaStudio(简称CS)制作微课的基本方法等。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促使我有满腔热情的动力去不断学习。

 

异常感激这次为我们培训的三位专家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来自xx市xx区的xx教师和...有限公司的xx教师的讲座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21世纪信息时代下的一线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教学要求;xx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xx教师主要给我们分享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途径,重点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心理成长,就要从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多方面的知识和本事对此刻教师的要求是必要的。

 

三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短,却收获满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经过这种学习方式,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十分珍惜这一次的培训机会,对自我专业成长更是一次质的提升。

 

培训返岗后在教学中我将进取尝试所学用于实践指导自我的课堂,学习借鉴先进的微课视频帮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自我也进取尝试制作微课并计划参加教师所推荐的各种微课教学比赛。

 

篇11

(一)企业项目管理的概念

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t,简称EPM)就是伴随目标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以企业等为对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企业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主导思想是“按项目进行管理”,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企业项目管理使企业的管理由面向职能,面向过程的管理转变为面向对象(项目)的管理。

企业项目管理是把任务当作项目,其目的是保证:组织的灵活性,管理责任的分散,对复杂问题集中攻关,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质量和接受的可能性,个人及组织的发展机会。

(二)培训项目管理的内涵

培训项目管理,就是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员工培训,以需求培训为目标,以满意培训为目的,根据需求立项,根据目标策划,根据要求执行,根据标准监督与控制培训过程,通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总结等系统运作和集成管理来实现培训目标,满足培训需求。

二、培训项目管理基本框架和效果评价体系

(一)培训项目管理体系

(二)构建培训项目管理工作流程

(三)培训需求调查

需求调查环节决定培训方向和目标,是培训效果是否令培训对象满意的关键。培训需求调查必须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发展战略出发,深入了解职工队伍现状,认真进行需求分析。需求调查要坚持客观性,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确保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培训项目设计

培训项目设计方案应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积极与送培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充分体现送培单位培训需求。方案形成如下:

(五)培训教师聘用及教材准备

培训教师是培训项目团队的重要成员,是培训质量和效果的保证。聘用必须坚持“按需选聘,专兼结合,内部为主,优者从先”的原则。

建立培训教师信息库,由教学主管负责建立内、外聘专兼职培训教师教学信息库,定期进行更新、维护。教材确定和选用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与培训目标相符合,坚持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原则。教材应于开班前三天准备就绪。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1.教学管理:教学主管向主办单位报送培训方案,最终确定培训方案。组织安排班主任,落实培训地点,安排食宿等相关事宜。落实培训教师。

2.综合管理:落实就餐、住宿标准及地点,落实教室;定制横幅、制作席签;订购教材、印制辅助教材;落实接站车辆、人员和接站(机)时间。

3.班主任工作:落实任课教师;做好学员报到准备工作;做好开班典礼准备工作;检查教学场所准备情况;向培训部部长汇报开班的准备情况。

4.公寓管理:组织安排学员的住宿和就餐地点;准备房间洗梳用具、就餐票据;保证公寓的卫生干净整洁。

5.学员报到前的准备:资料袋的准备,按学员人数准备好资料袋,将笔记本、文具、教材按学员数装入资料袋,摆放到教室每个座位上或报到过程中发放;做好接站准备。按学员火车、飞机到站时间,安排好接站车辆;通知公寓管理部、食堂、做好入住、开饭准备;报到标识的准备。在指定地点放置好报到班级的明示标志,上课地点明示标志,大门口贴好报到路线图;准备好报到表格一份,设计打印一份培训指南,按学员数放于报到台。

(七)质量评估与回访

质量评估与回访的目的就是对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效果做出全面的客观的判断。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反馈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质量评估:一是培训过程中的学员测评。主要是征询学员对培训实施、组织、管理、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使培训更能贴近学员实际。二是培训教学过程控制。主要采取专家听课方式对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督促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培训结束时的测评。主要是全面掌握培训成果,保持好的做法,寻找差距,分析和完善改进措施。

质量回访: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学员返岗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课堂回顾法、模拟训练法、绩效评估报告、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和座谈会等。

三、培训项目管理研究的实践和再认识

(一)培训项目管理的实践效果。通过项目管理,基层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2006年,长庆石油勘探局组织实施“万千”培训工程,即培训万名一线操作技能人才,培训千名经营管理和科技人才。培训中心按照培训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了《培训项目管理实施细则》,2006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122期,培训22730人,全员培训率达到72%以上;承担了中央企业石油钻井工和金属结构制作工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赛前强化训练,取得了4金7银、团体第1名和第3名的长庆油田历史最好成绩。

2001年以来,作为油田职工培训主体实施单位的培训中心,紧紧围绕“万千”培训工程和“技术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积极推进培训项目管理的实施,7年累计培训职工91804人次,全局目前涌现出了50名省部级以上技术状元,208名局级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成为长庆石油勘探局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先后取得了壳牌公司长庆HSE培训中心和英国爱德思长庆BTEC中心的办学资质,被中石油集团公司确定为重点扶持发展培训基地。

(二)培训项目管理的再认识

1.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对每个培训项目制定了一整套培训项目设计,成立相对稳定的培训教师团队,定点在一处便捷、舒适、学员满意的基地进行。每开一班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运行。

2.缩短与工作现场的距离。指导思想是“实现培训与生产零距离”。一是根据需求,上门办班,主要满足那些工作繁忙不能离开岗位的培训项目,解决工学矛盾,为学员开办工余学习班,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二是改革教材教法,教材跟着现场走,不断更新充实教材内容,大力推广多媒体课件,尽量使用声像、动画教材和模拟操作训练,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场感;三是注重案例教学,用事实说话,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思想、谈体会来加深印象,提高培训效果。

3.按需培训。坚持满足现场“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做优秀的培训服务提供者。如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等级取证培训、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强化训练,目的非常明确,针对性极强。

4.拓宽培训面。对于一些精品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组可酌情延伸培训内容,组织必要的参观学习和拓展训练,以加强培训效果。如由坦桑尼亚官员组成的天然气应用技术及政策研修培训班,培训中心在完成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后,还组织学员深入陕北气田参观学习;班站长培训还增加了以团队精神培养为主题的生存能力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