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

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

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

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⑴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υ=C/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以mA+nBpC+qD而言,用A、B浓度的减少或C、D浓度的增加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必然存在如下关系:

VA:VB:VC:VD=m:n:c:d。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就叫做该化学反应的限度。

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

③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变:当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发生变化,反应限度也发生变化。

⑶外界条件对反应限度的影响

①外界条件改变,V正>V逆,化学反应限度向着正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②外界条件改变,V逆>V正,化学反应限度向着逆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3、反应条件的控制

⑴从控制反应速率的角度:有利的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不利的反应,减慢反应速率;

⑵从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角度: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不利的化学反应。

练习题: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答案:A

2.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

①扩大容器的体积②使用催化剂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④升高温度⑤缩小体积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④

答案:D

3.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

xA2?+yB22C(气),2s后反应速率如下:

υA2=0.5mol/(L?s)=1.5mol/(L?s)υc=1mol/(L?s)

则x和y的值分别为()。

A.2和3B.3和2C.3和1D.1和3

答案:D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3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

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

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4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篇2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篇3

一、完成由初中思维向高中思维的过渡

(一)给学生适应的空间。在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时,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而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就会采取自己所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比如,在初中时听从教师的进度进行学习,教师会做好准备,而他们只需要接受教师“投喂”的知识就可以。而在高中学习中,教师上课时只会讲精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查漏补缺等自主性学习。如果开始教师和学生不能配合好,就会对学生造成打击,对化学学习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之初,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节奏中,给予他们适应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

(二)迅速进入高中学习模式。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整个高中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为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要养成自主习惯,在每一章学习前,对章节所学习内容做一定了解,不仅仅是预习,还要将力所能及的知识全部吸收,再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氧化剂,而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当中充当还原剂呢?对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自学的话,则是不会发现的,在课堂上直接听课也不会留下太深印象,没有从根本上吸收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提出问题并尽力找出答案,无法解答的再在课堂上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减少学习中的漏洞。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高中的学习模式当中,才能进行高效教学。

(三)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在高中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像初中教师一样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板书也是一字不差地供学生誊抄。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让教师在讲课时无法将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板书更是仅有一些重要的公式推导过程,所以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一节课下来可能寥寥无几。化学知识点细碎繁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将所有知识点都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记录教师所讲的重难点,还要将做题时涉及的知识点积累起来,这样不仅方便在日常学习中随时进行巩固,而且有利于在考前复习时,逐一回顾,查缺补漏。

二、高一化学教学重在基础

(一)课堂教学以基础为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所考察的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化学反应,而是逐渐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是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便是考察书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它的本质,也是最基本的四种反应类型。所以,这种考验学生能力的题,其实考察的还是学生是否对化学的本质有深入了解。因而,教师不能忽视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教授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本质、原理及组成等知识,扎实基础。此外,由于高一化学苏教版的内容很广泛,因此教师不应任意拓展知识,使得本末倒置,加重学生负担。

三、书本与实验相结合

(一)实验可以切身感受化学。在新课标的学习要求下,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考大题中,实验题分数占比重很大,苏教版教材中的实验也很多。教师应当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实验机会,并要求他们对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化学原理等进行总结。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其实在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没有切身体会时,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书本上的实验现象,钠在与水反应时发光发热,在水面移动等现象,单凭想象,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激烈反应的,更不用说钠与酸更加激烈的反应现象。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如此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也会加深。

(二)书本与实验相辅相成。化学的学习,既离不开书本中的化学原理解析,又离不开试验中真实的化学反应现象。在初中化学中提及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是否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悖?通过金属钠和水的实验,再通过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对金属和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有了深度认识。为此,教师要将教材的学习和实验紧紧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其实验能力提升。

在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于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推断能力,将教材广泛细密的特点发挥出来,为学生对化学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化学学习的良好开端就决定了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成功的可能性。高一化学在学生教育阶段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只是掌握了化学最基本的知识,略懂一二甚至还没有深入到化学的王国中。此外,有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得要领,对化学抱持反感的态度,经过中考之后的长假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也遗忘的差不多。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一化学课程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切实打好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为高二课程的进展和高三课程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众所周知,高楼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地基基础。同样,高一化学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的牢固掌握,因此,在教师开始高一化学课程学习之前需要对学生化学基础底子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初中化学掌握的基本情况。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测验?毫无疑问,高中学习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迫,教师课时安排紧张,但是,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循规蹈矩的教师,绝不是按章办事的教师,故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加强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通过默写的方式考察学生基础原理的掌握、通过小纸条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认知和态度。总之,教师应该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依据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补充,以此打好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学生扎实掌握初中所学知识才能高效进行高一化学的学习。比如,教材中有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化学知识中常用化学的使用以及使用方法,高中化学实验所用实验仪器基本初中就有介绍,尤其加热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此外天平的使用初中亦有介绍。高中化学很多内容是和氧气相关联,那么回顾一下氧气的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备是极为必要的。因为高中化学讲解的更微观,所以也有必要回顾一下初中化学中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点,比如原子分子的关系,原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等。

二、全面把握教学结构,合理划分侧重点

教师在为学生打好化学学习基础的同时也应该为学生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尤其是高一课程与高二课程乃至总复习知识点的联系。高一化学教师应该首先对高中整个化学教材结构进行全面把握,将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高一化学内容与考点进行整合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侧重点的划分。高一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但是,教师在学生课时安排上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对知识点进行侧重点的划分,对于高考考查的重点应该多安排几个课时而对于非重点则可以有所选择,当然,侧重点的分析并不是表明教师只加强高考考察内容的学习而忽略非考查内容的掌握,侧重点划分的目的是加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接触的时候并不容易理解,这时候任课教师可以进展的慢一些,多讲几遍。在以后关于离子方程式的配平中一些配平技巧就要求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解得比较透彻。另外高中化学要求学生有归纳精神,学习某一种金属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一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要求学生能够联想到某一类金属皆具备类似的性质。此外,物质的量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又是考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教师实验演练和学生实验验证相结合

理科知识与实际运用是紧密结合的,故此其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结合理科理论知识的特点需要教师进行实验的演练。在高一化学实验操作中,某些实验由于实验室条件受限和实验内容的原因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点的求证和探索,因此,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演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简单实验教师则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在动手实际操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此外,走进实验室是学生摆脱枯燥理论学习的一种有效改善学习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间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前面说到的一些仪器的使用,教师可以把仪器带到课堂与学生一起探讨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原因。而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由学生到实验室完成,例如粗盐的提纯验纯蒸馏和萃取;复杂的实验可由任课教师演示完成,例如浓硫酸和铜的反应、氨水的喷泉实验等。

篇5

1.预防盲目拓展知识内容。高一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2.加强师生互动和同学的参与意识。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惧怕不已。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并作出结论,等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篇6

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中的化学教材对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要求并不高,内容少,无抽象的知识而且比较容易记忆和理解,主要是事物表象层面上的学习。刚上高一的学生潜意识里觉得高中的化学和初中的一样,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当真正接触了高中化学后,他们觉得和之前自己所预料的情况不一样,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内化使知识在自己脑海中生成而使其能活学活用。而且高一化学教材的要求是学生要学会从本质去分析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学会对比和类推的方法找出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分析、总结。再加上教学进度快,深度、广度、难度都有所增加,这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作业完成不了,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这必然就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求把握准度不够

高中教学的循环体制,使得部分刚带完高三的老师又重新回到高一任教,在这个阶段老师常常会忽略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不了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把握不住知识难度的递进性。认为课本上的内容不适应高考的要求,因而刻意的去追求知识的讲授要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往往使得化学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灌”,一节课下来,知识点多、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在调查和教学实践中发现,没有带过高三的老师去高一任教,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些。

三、初、高中教材梯度变化大

多数高中化学老师对新课程的初中化学教材不熟悉,不知道相关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所要求的层次和难度,不知道作为高中化学学习所必需的知识预备中还有哪些漏洞,对初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能力要求上、思维力度上、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断层。相当多的老师往往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和印象,去推测初中化学哪些内容学生已经学习,哪些内容没有到位,许多教师开学后只能简单地凭想象进行初期复习,因而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认为高一化学难学、老师认为高一新生难教的双难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就是初高中化学教学在衔接上存在问题。

初中新教材对化学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对于一些定律和原理都没有较为具体的论证,直观性强,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都与日常生活很贴近,比较形象,一般都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整体教材难度、深度和广度都不大,相当一部分与高中学习常用到的知识被删减,比如说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差量法计算等等。相比之下,高中化学教材更加注重的是抽象思维,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的的理解、反应原理的条件以及如何将他们以实践相联系。例如高一中所学到的《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要求“认识”氧气能更许多物质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而在高中描述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与化合价变化有关的反应,化合价不是具体形象存在的事物,需要抽象的思维理解。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做的首先就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究、探求知识的源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面对九门文化课如此重大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学习化学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要有新颖之处,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或其他科技、文体活动的动机和兴趣转移到化学的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对化学学习的需要。例如,在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时候可以创设以下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大家想必都知道IPHONE,那么有谁告诉我IPHONE里面的芯片是由什么构成的?越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就越感兴趣。举与生活相联系的例子还能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从本质看问题的能力。

其次,老师在对高一化学教学前,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急于讲授新知识,开快车。应该先指导学生对初三的化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深化和提高。化学课的核心就是实验,所以尽可能使用“直观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让学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概括出抽象的概念,逐渐改变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习惯。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吴惠中.新课程理念下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教育,2011,(01):3;

[2] 王正东.了解学困原因,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67:173;

篇7

1.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创作。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尽管教材是按物质分类思想编排的,但作为每一种物质来说教材还是按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来描述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在学习完本节后,教师还要对每种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梳理各知识点。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2.强化学生实验能力。高一化学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认为有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不如拿来上新课或复习。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学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只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篇8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对此,苏教版高中化学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第一负责人王祖浩教授在高中化学课改的培训中专门指出,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二、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

纵观高一化学必修模块,其学习内容几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学内容,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

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胶体”,仅限于让学生知道会判断胶体、溶液、浊液和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从丁达尔效应、过滤等角度认识这三种分散系的不同,对于胶体的其它性质如电泳、布朗运动、聚沉等教材都以科学视野的方式出现,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而且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凄凄惨惨。

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篇9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高一化学课程作为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开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化学教师来说,也是奠定高中化学在学生心中地位的关键点,是教师在学生心中建立形象的第一步。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高一化学开始阶段花时间,花心思去做好高一化学的衔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做铺垫。

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其更强调学生做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记住化学现象和结论。但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能做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在弄明白化学“是什么”的前提下,掌握化学原理,弄明白“为什么”,并运用公式计算“是多少”。从思维上来说,初中化学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思维,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基本化学现象,进一步地进行抽象概括,建立化学模型,理解化学规律和原理。基于各种不同的要求,笔者将结合历年教学经验,从教学模式、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三方面来提出做好高一化学衔接的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改变教学模式,做到新旧融合

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的安排,必修一化学前面大部分是对初中知识的再现和巩固,也就是一开始要上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对于刚刚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对高中化学课程会充满了好奇,却发现要上复习课,情绪上难免有些失落。如果教师依旧是采取列表归纳,概括总结式的复习,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将新知识和旧内容进行融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激发学习热情,使复习课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学习。教师在课前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参考各地的中考或者高考中涉及初中知识的实验题目,挑选学生易错题目,汇编成一套题。在第一节课就给学生练习,让他们相互讨论,有不懂地方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过程使他们认识到初中实验在高考中一样有涉及,一样要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初中的知识从高中的角度去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知识在高考的应用,教会学生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考点。这样既可以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以结合新的高中学习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增加学习兴趣。

二、完善知识结构,向高中延展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由于学生的思维复杂度还不够高,课程要求上对许多知识进行了简化,这就导致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存在这种局限性,知识结构上往往是有缺陷的,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教师需要及时地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引入高中的化学课程要求并且用高中的知识来打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局限,从初中知识延展到高中知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初中课本中只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作为例子,指出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的铜,就是还原反应。学生容易误以为氧的得失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应明确地指出这种表达的局限性,并通过分析(Mg+2HCl)=MgCl2+H2和Fe+CuSO4=FeSO4+Cu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有氧的得失,而关键在于有化学价的变化。接着继续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导致化学价的变化。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从初中知识延伸到高中上来,也能认识到初中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化学成绩

在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去迎接高中的学习生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知识强调记忆,而高中更侧重逻辑思维。初中阶段的讲一题,学一题,会一题的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合高中的学习要求了,教师要逐步让学生掌握用化学原理去解题,达到讲一题,学一理,会一片的效果,学会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去理解知识点,慢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时,有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课本例题:

配制500mL 0.1mol/L NaOH 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在课本中也有明确的解题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无需过多地讲解解题过程,而应该引导学生从这道题中思考物质的量的本质是什么,物质的量对化学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同时通过这道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三者的关系。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这道题的解法,而是掌握了这道题对应的考点。只有这样去学习一道题,才能把知识迁移到其他题目中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面对相同考点的不同考题也能游刃有余,提高化学成绩。

总的来说,高一的衔接教学是高中阶段的“第一课”。教师用心讲好“这一课”,即使是“炒旧饭”的复习,也能让复习课“炒出不一样的味道”,让衔接教学大放异彩,让学生以扎实的基础,以饱满的热情,以充分的自信进入高中化学的真正学习。

参考文献

篇10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深入、透彻的研究高中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进行教学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确高中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有序的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作为高一的化学教师,只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那些内容、分别是什么难度。而要掌握这一点,就必须研究初中的化学教材和教学要求。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

(二)复习与补习相结合

高一化学教师不要急于开展高中教材的教学,对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可以先开展几堂初中化学的复习课,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强化化学学习中的基本知识点,拉平学生的基础差异,并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新老师,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按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认知过程,进而让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

通过复习和补习,可达到补缺补漏,又可对知识起到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为高一化学的学习做好良好的知识储备。

(三)从学法上引导学生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即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素质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对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如何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好地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发挥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在学法的引导上多做文章。由于初中化学属于义务的素质水平教育,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意义呢?有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其已有的有关知识实质性地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新知识。激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新知识的渴望,并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高一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引导,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步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法上来,对学生进行如何联想、归纳、总结等学法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篇11

三是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还未走出初中学习的模式。不少学生仍在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课程,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矛盾,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使初中的教学能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初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在初中必须过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有出现而高中不再出现;高中教师基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不再出现但有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二是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如O2和CO2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取O2和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三是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等。

在课标删减或降低难度的知识点中,很多在高中的学习中马上要用到,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在离子反应中的运用,建议对于类似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在相应的章节做适当的拓展,特别是初中有出现但没作要求但高中有要求并没再出现的;高一教师在开学初可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利用一些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化。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关键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建构。化学又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学会“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采用“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推论,而后再用实验进行论证。

二要学会用联想、类化的学习方法。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让学生联想熟知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指出“物质的量”与它们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巧妙地引用这样的联想和类化,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学会用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化学知识太细、太零散、太零乱极易混淆。如在学习高一《钠的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类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和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2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我们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除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因此,高中老师要注意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打好基础。

二、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在知识的衔接方面,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与义务教育衔接,即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又有发展性和创造性,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由于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高中化学老师一般对初三教材内容不熟悉,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脱节,知识出现断层。

因此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高中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生具备了怎样的化学基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掌握,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学生一知半解,理解错误。

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加深、完善,要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性质,典型两性氧化物性质,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常用方法,溶解度概念及计算,等等。还要注意总结初高中教学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但在高考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高一化学老师在正式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先用一部分时间复习初中知识。

复习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针对学生这些掌握不牢,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和初高中内容连接上的盲点做重点介绍,如溶解度的计算,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基础概念,等等,而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则可以一带而过。复习时要坚决杜绝“炒剩饭”式的教学。

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那学生就会昏昏欲睡。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复习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题目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大量的翻阅工作,查阅当年的中考题、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和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初中考点,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精编出一份试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和讨论可让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自然就认识到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情况,再组织几套复习题,覆盖初中所有重要考点,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对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

这样做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让其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一系列的习题可使学生明白化学“难题”如何去审题,如何去思维,既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原理去解答各种问题,不能停留在讲一道题记一道题的学习模式上,而是学一道题会解一片题,并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调整好学习态度和方法,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初步学会从本质上理解每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每个问题。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

、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作用。

篇13

一、深入课程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法开展的学生实验活动,或者是相关演示实验内容,组织学生利用实验校本课程来分组开展相关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全面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实验方法与技能,即有助于化学实验课程目标的实现,也能够为学生在笔试解答实验试题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应在课本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探究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也对学生自由学习、发挥的空间做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与实验探究中的乐趣。

例如,在化学1教材中就涉及了氨气喷泉实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加深其对氨气易溶于水,以及氨水呈碱性的性质等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CO2等其他气体来替代烧杯中的气体?以及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溶液来代替烧杯中的水?”等问题。让学生整合喷泉实验的原理来进行实验设计与验证,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对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开发出更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内容与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一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信心,也能够引导其充分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也使其真正意识到化学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例如,化学1的教材中涉及了“碳酸氢钠作为焙制糕点运用的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那么其发酵原理是什么?制出的糕点口感、味道怎样?等内容,对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可以向会制作糕点的父母询问,或者是向学校食堂的糕点师、街头的糕点店铺去请教,然后,再在父母、糕点师傅的帮助下动手试一试,通过实际制作来探究其中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以及怎样的比例、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其糕点才能够有更好的口感,且更加美观。又如,“牙膏成分的测定”“怎样才能够让切开的苹果保持原有的色泽”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实验校本课程来开展相关实验。这样在优化学生化学知识结构、锻炼其实践动手、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信心。

三、拓展课堂学习内容

高一学生还未划分文理科,对此,在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选修中的实验活动,以此为对化学学习拥有浓厚兴趣学生后期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这类内容的穿插应注重与必修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需要让学生对其中的实验原理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只要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总结出其结论即可,而相关实验活动的详细解释,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是讲解选修课程过程中再为学生进行详细解答,进而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其能够运用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学习、探究化学知识。

例如,在化学2教材中的“拓宽视野”这一部分内容,就涉及了锌锰干电池组成,以及电池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认识特点与需求,组织其通过切割干电池来对其构成做出详细观察,并运用相应物质来进行实验设计与模拟,制作出模拟的干电池。在此过程中,若可以更换电极、电解质,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绿空气海水,以及氢氧燃料等模拟电池。但要注意的是,在观察实验结束后应做好电池的回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也能够让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实验习惯,不断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