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

篇1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2

吉尔伯特认为,社会分配基础就是指将社会福利分配给社会定的人口或群体时不同原则之间的选择,即社会福利的分配对象,或称受益人。本文所研究的分配基础即老年福利机构的住养老人。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住养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年人出现“低龄化”和“高学历化”特征。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分别位居媒介接触率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照此推测,在床位数可供的前提下,将迎来更多“低龄”、自理能力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目前基本的物质生活照料或将无法满足城市未来住养老人的需求。

1.机构养老意愿最强的城市老年人特征

孙鹃娟等人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所作的研究《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因素分析》,以及焦亚波所作的一项针对2007年上海长风街道户籍老人的入户调查均显示,“低龄化”和“高学历化”是机构养老意愿最为强烈的城市老年人所具备的两大特征。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龄老人和高学历老人易于接受新观念,不把自己束缚在“养儿防老”的旧思想内;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龄老人和高学历老人的经济状况更好、所受社会保障更完善,使得自己能够从经济上独立,不依附于子女。城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现状和机构住养意愿的调查结果均表明,城市的养老机构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低龄老人。

2.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

老年人的媒介接触程度与其认知功能直接相关,而认知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85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近一半没有上过学,而60—64岁年龄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只有5.8%,同时,60—64岁年龄组老年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逾30%,是85岁以上老年人的近4倍。因此,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降低,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二、老年人媒介接触情况和分配内容建议

吉尔伯特将社会福利分配内容主要分为现金和实物(物品或服务)两种形式。本文为机构住养老年人提供的福利形式是实物类,即媒介产品以及获取信息的辅助服务。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和广播三类传统媒介是60—70周岁老年人接触率最高的媒介。媒介需求种类也较多,不仅覆盖图书、期刊、光盘等传统载体媒介,还包括网络等新媒体。老年人的关注内容也很广泛,从了解国内外新闻时事、业余学习充电,到时尚流行趋势和休闲娱乐,不一而足。可见媒介种类的配置不仅应全面,同时也要兼顾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老年人乐于使用这项精神服务,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1.60—70周岁老年人媒介接触现状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调查数据,60—70周岁老年人每周平均接触2.21种媒介。TGI指数即目标群体指数(Target Group Index),表示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在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接触频率高于总调查人口平均值的媒介是电视和广播,最低的是互联网,但也有2.3%,且呈后来居上的态势。

作为受众需求度日益倍增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在2008年的60—70周岁老年人总体平均接触率为2.3%,这一比例接近总体平均值的10%,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如表2所示,老年人上网活动多样化,其中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和聊天交友居多,反映了老年人较强烈的求知需求和社会交往诉求。

如表3所示,老年人媒介需求倾向性指数均在90—100之间,老年人媒介使用目的性虽略低于平均水平,但仍近似总调查人口的媒介需求。这说明60—70周岁中国老年人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依然保持了较旺盛的兴趣,体现老年人渴望了解社会、获取新知的需求。

2.老年人媒介接触意愿与认知

2007年一项对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七项精神文化服务中,将近60%的老年人至少存在一项需求,其中存在“读书读报”这一媒介接触意愿的老人占到10.49%,仅次于“文体娱乐”需求,位于第二。

篇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入。“阿拉木图宣言”对健康的阐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它反映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它将影响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扩大包括多种因素:环境因素、社会能够提供的保健设施、个体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决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则是由社区医务人员主要承担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涵了医学、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众的卫生保健知识,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识的确知信深度,强调自觉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为和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促进每个人或集体努力做好本身应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公众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它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寻求能够达到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人们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做到维护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促使人们自觉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确行为,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让人们理解并认可接受各种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一种教育步骤。

2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标为:80岁老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根据国情,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要达到60%,城市要达到80%。然而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较之其它人群尤为令人忧虑。无牙颌、牙根面龋、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组织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问题。而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2]结果显示:乳牙龋均和患龋率为4.48%和76.55%;人群中6个区段均健康的人数很少,牙石检出率高达52%一94%。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44岁中年人龋齿率为88.1%,65~74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高。该段人群根龋患病率为63.6%,根龋龋均为2.74颗;城市低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东部地区最低;所患根龋中,龋、补构成比分别为98.1%和1.9%。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全国65岁~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为14.1%,城市低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区最低。 各地近几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也均显示出相似的结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状况与当地的宣传教育、预防保健措施、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8-11]。总体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组织变化的特征;与老化有关的主要组织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牙周与黏膜组织。由于中老年人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碍与残疾率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增高,所以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人数与缺失牙数均增高和增多。而当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时,就会影响到口腔功能,特别是咀嚼功能,影响口腔功能也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WHO对老年人的流行病调查报告指出,牙周疾病虽患病最多,但是重视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现在虽已认识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危害性,但对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与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却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响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与牙周疾病;心脑血管病与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与牙周疾病;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病[12]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已被医学界所证实,揭示了很多作用机制[13]-[16],但公众对此却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现状

调查研究[17-18]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卫生行为错误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传统知识层面上,内容不全面,对龋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碍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时,口腔疾病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其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给全身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还没有正确认识。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不但影响其口腔健康,还直接影响其慢性病的治疗,影响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对牙齿脱落、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无法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时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共同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讲授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确立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

4加大对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区口腔健康的发展趋势

研究证实了[19-23]:广泛而深入的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人群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增进中老年人群对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改变观念 调整服务目标 在注重口腔常见病治疗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口腔预防的作用。治疗的得益人群相对我国的13亿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费工利微;但得益于预防的人群却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认知行为的改变可以对他们的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而言,却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教育应通过社区的口腔医务人员实施深入于个人、家庭、和社会各个阶层;而社区的口腔医务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建立“大卫生”的新观念。从“以病人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为“群体为中心”。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多来源于媒体的广告宣传,从健康教育讲座中获得知识的极少。由于媒体宣传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模糊。维护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针对性强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统科学地向老年人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尤其应做好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关知识,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症状,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卫生行为。在社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讨社会在进步,进行教育的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1)改进方式强化社区行动,进入社区,建立口腔健康小组;

2)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诊时的个别交谈;小型专题讨论会;利用教育媒介如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进行讲授;举办讲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让听者亲自练习加深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技能。

3)目标细化确保适宜措施针对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

4)联合团队的伙伴之力,建立档案、加强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阶段性评估工作效果与成效,适时调整工作计划与进度。

5 总结

社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中老年人是社区保健的重点人群,从中老年人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区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杨汴生,何健,钟娅,张丁.65岁~74岁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07-609.

[4] 余哲,韩宁,范勇斌,邵东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5] 松,吴敏节,姜婷,吕亚林,方超,张伟.北京市城区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状况的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7):392-395.

[6] 范卫华,欧,章锦才,等.2005年广东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无牙颌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郑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口腔医学,2007,27:162-163.

[8] 刘忠民,高文荣,单楚.延吉市社区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状况的调查研究.吉林医学[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灿,卢友光,冯岩,苏柏华,林挺,赵爱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2004,38(1)83-85.

[10] 廖旭辉,林焕彩,卢展民,等.广东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陈宁, 王一均, 陆平成.江苏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张颖,陶薇,等.辽宁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义齿修复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576-579.

[13] 刘萍.糖尿病与牙周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90,20(8):35.

[14] 张代杰,赵先芝,杨学馨.糖尿病与牙周病临床相互关系得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0):571-574.

[15] 范丽凤,陆菊明,晋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变及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涛.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间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3,30(2):135-137.

[17]刘艺敏,朱炎,严浩军,刘洋,张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张惠琴, 郑磊.社区口腔门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篇4

一把可以随意调整角度的勺子,让父母更有饮食自理的尊严感;卫生间、走廊、床边的一只扶手,可以减少每年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4000多万次跌倒;一部具备卫星定位、云平台支持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让子女随时关注父母的动态,并提供专业健康管理服务……

所谓老年用品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符合其特殊生理特点的产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特殊生活便利的工业生产业态。这个概念于1997年由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涵盖了因老年人特殊需要而产生的多个领域,主要可分为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康复器材等类别。

根据赛迪顾问2015年初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4)》,近年来,虽然以生活用品与保健食品为主的老年用品业传统结构正在悄然变化,交通工具、康复保健等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比例正加快上升,老年用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远未满足现有的老年消费需求。

该研究也显示,国内市场每年提供的老年产品不足需求的10%。目前老年人中有78.91%仍急需老年用品,27.44%急需老年食品,8.72%急需老年服装,27.54%急需老年助听、助看、助行、助浴用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艾滋病病例报告来源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按终审时间2005年~2013年、现住址为江西省的所有年龄≥50岁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

1.2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时间分布 2005年~2013年累计报告老年艾滋病1842例,其中HIV和AIDS病例均为921例,累计死亡726例。老年艾滋病例的构成比由2005年的7.02%上升至2013年的40.92%。见表1。

2.2地区分布 自2010年,江西省所有设区市报告老年艾滋病例。其中构成比超过10%的为南昌市546例(占29.64%)、宜春市303例(占16.45%)、上饶市271例(占14.71%)和鹰潭市230例(占12.49%)。

2.3人群分布 报告的1842例病例中,男性1444例,女性398例;年龄50~103岁,中位数为62岁,其中50~54岁355例(占19.27%)、55~59岁361例(19.60%)、60~64岁342例(占18.57%)、65岁及以上784例(占42.56%);已婚有配偶者1130例(占61.35%)、离异或丧偶为659例(占35.78%)、未婚者33例、其余为不详20例;小学及文盲1040例(占56.52%)、初中文化为587例(占31.87%)、高中或中专为159例(占8.63%)、大专及以上47例、其余为不详3例;职业分布中排前3位的为农民891例(占48.37%)、离退休人员422例(占22.91%)、家政家务及待业239例(占12.98%)。

2.4传播途径 老年男性病例以非婚异性传播为主1315例(占91.07%),其次为配偶及固定性伴传播69例(占4.78%),而后为同性传播为40例(占2.77%);而女性病例以配偶及固定性伴传播215例(占54.02%)和非婚异性传播144例(占44.47%)为主。

2.5样本来源 1842例病例中,医疗机构发现的老年病例1309例(占71.06%)、咨询检测296例(占16.07%)、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140例(占7.60%)、娱乐场所体检2例、无偿献血人群体检7例、出入境体检5例、强制戒毒/劳教/羁押人员13例、专题调查21例、其它49例。

3 讨论

我国老年艾滋病例报告主要特点表现为:①病例人数快速上升;②局部地区增长惊人;③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④老年病例多文化水平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当进行商业性性活动时,较之年轻人更易成为HIV感染的脆弱人群[1]。

江西省自2007年以后,老年艾滋病病例急剧上升,可能与几方面的原因有关。①江西省近年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各级医疗机构的HIV检测网络,加大加强了HIV的检测能力,老年艾滋病例大多数在医疗机构被检出;②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信息渠道少、行为改变难度大、不易接受干预的特点;③老年人性观念和生活的转变。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老年人仍处于性活跃年龄[2],并且江西省为劳动输出省份,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老年人留守家中,生活空虚无聊,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再者由于社会对老年人的性需求的偏见,致使老年人不愿或无机会通过正常交往、婚姻途径满足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到时老年人处于长期性压抑状态,逐步形成极度饥渴的性心理;④低档商业未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江西省老年男性艾滋病病例的传播途径绝大部分为异性传播,其中非婚异性(主要为商业和临时性伴)传播占91.07%,远高于山东省的37.89%[3]。我国多组性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性病发病率较高,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仍然比较普遍[4],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商业,一些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性病感染率高达67.33%,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对性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缺乏了解[5],大规模的暗人群,使不安全在各地广泛存在。低档暗低廉的价格,使老年人商业可获得性更高,感染性病的风险更大。

针对江西省老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建议:①开展专题调查,针对发病重点县区,进一步了解江西省老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生活状况、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②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医疗机构等主动提供检测等方式扩大HIV抗体检测覆盖面,提高HIV抗体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对主动自愿咨询检测的老年人群或检测发现的老年感染者进行溯源调查,以此发现更多的感染者,加强随访干预,预防二代艾滋病传播;③针对中老年人群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将老年人纳入艾滋病干预的重点人群,以更有效方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使其树立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④加强对老年艾滋病病例的关怀、治疗和管理、促进性伴的自愿咨询检测,防止感染的进一步蔓延;⑤针对路边店、出租屋等低档场所的行为,一方面依靠公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将其列为干预的重点对象,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⑥各级政府和组织应该多关注老年人生活需求,组织和引导健康有益的老年生活,减少或者消除老年人的高危,从而控制艾滋病在老年人群中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梁飞立,何艳英.我国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5-6.

[2]张娜,康殿民,王国永,等.2002~2010年山东省老年艾滋病病例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2):1076-1077.

篇6

3. 主食加入蔬菜一起烹调 为了方便老年人咀嚼,尽量挑选质地比较软的蔬菜,像西红柿、丝瓜、冬瓜、南瓜、茄子及叶菜类的嫩叶等,切成小丁块或是刨成细丝后再烹调。如果老人平常以稀饭或汤面作为主食,那每次可以加进一二种蔬菜一起煮,以确保每天至少吃到3份(共半斤)蔬菜。

4.每天吃2份水果 水果是老年人常会忽略摄取的食物。从每年公布的营养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每天都吃的水果不足2份。一些质地软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水蜜桃、木瓜、芒果等都很适合老年人食用,可以切成薄片或以汤匙刮成水果泥后进食。如果要打成果汁,必须注意控制份量,打汁时可以多加些水稀释。

5. 补充维生素B族 无论生病、服药或手术,都会造成维生素B族大量流失,因此对于患病的老年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未精制的谷类及坚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所以,在为老年人准备三餐时,不妨加一些糙米、胚芽米或小麦胚芽等和白米一起煮成稀饭,或者将少量坚果放进果汁机里打碎成粉,加到燕麦里一起煮成燕麦粥。

6. 限制油脂摄取量 老年人摄取油脂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肥肉、动物油脂(猪油、牛油),而且也要少用油炸的方式烹调食物。另外,甜点糕饼类的油脂含量也很高,尽量少吃这一类零食。

7. 少加盐、味精、酱油,善用其他调味方法 味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吃东西常觉得索然无味,喜欢多加盐或酱油,这样很容易吃进过量的钠,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其实,味道并不只有“咸”味一种,善用酸味或某些食物特有的香气,也可使人增加食欲。一些具有强烈风味的蔬菜如香菜、香菇、洋葱,可用来炒蛋或是煮汤、煮粥。而利用白醋、水果醋、柠檬汁或是菠萝等各种果酸味,也可以变化食品的味道。再者,一些中药材也是可随手运用的调味品,如气味浓厚的当归、肉桂、五香、八角或者香甜的枸杞、红枣等,它们丰富的味道也有助引起老年人的食欲。

8. 少吃辛辣食物 虽然辛辣食物能挑起食欲,老年人如果吃多了,容易“耗阴”,造成体内水分、电解质不平衡,出现口干舌燥、火气大、睡不好等症状,所以少吃为宜。

篇7

近期,光大银行推出了系统化的养老金融服务。

其中包括为老龄人群定制的“颐享阳光卡”,将多重养老需求涵盖在这张金融借记卡中。

据介绍,颐享阳光卡所面向的是55岁以上的老年客户,除了基本的借记卡功能外,颐享阳光卡还特别推出颐享阳光四大专属增值服务,涵盖了财富、便捷、出行、健康等,一卡全面覆盖养老人群需求。

其中财富服务是指:持卡人可分享光大首家的养老指数、颐享阳光养老理财计划,以及为老年人特别推荐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养老基金定投精选池。

便捷服务包括,颐享阳光卡将作为55岁以上老年客户的身份标识,持卡客户在光大银行网点可优先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同时光大还将逐步建设颐享服务专柜,让老年客户享有专属优先的金融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光大银行还将提供上门服务,在取得老人的当面授权下,可由被授权人代为办理部分银行业务。作为增值权益,这张颐享卡强调的是健康与出行便利,持卡人可获得电子健康档案,个人日常咨询,定期关爱短信等服务,颐享阳光卡月日均100万元以上的客户还可获赠2次预约医疗挂号服务。此外,持卡人可获得光大银行赠送保额10万元的1年期意外伤害保险,年内成功申领颐享阳光卡的客户还可获赠2次机场贵宾服务。

可以说,颐享阳光卡与一般的贵宾客户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在增值权益设置上更加贴近老年客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光大银行还推出了一款颐享阳光理财产品,专门为具有养老需求的人群设计。这款产品由光大银行自主管理,产品以境内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核心,采取护本策略。这款产品的存续期为15年,到期后还可根据需要展期,便于中老年人为养老进行规化,长期投资。产品采用收益率形式发行,每月公布上月实际收益率和下月预期收益率;当投资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可通过业绩报酬回补进行弥补。投资者可根据每月现金需求,通过每月分红或定期定额赎回部分产品份额,满足日常养老需求。

兴业打造“安愉人生”金融方案

兴业银行也为老年客户群体打造了专属金融方案,名为“安愉人生”。

在“安愉人生”综合金融方案中,集合了产品定制、健康管理、法律顾问、财产保障四项服务为一体。

其中,产品定制服务是指兴业银行为“安愉人生”客户精选产品组合,产品更加符合老年客户稳健的投资心态和理财需求。在功能设计上以安全、适用为原则。为此,兴业精心设计了专属存折,为老年客户在业务咨询、办理等环节提供人性化、便利的专属服务。

健康管理是“安愉人生”套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增值服务,“安愉人生”客户可获得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方案。包括为老年客户精选的身体健康体检套餐;提供专家挂号预约、全程导医、就医全程陪护以及住院/手术安排等综合医疗增值服务;为老年客户免费寄送健康类书籍,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客户的自我保健意识等。

此外,兴业银行与国内知名法律专业机构合作,可为“安愉人生”客户提供专属法律顾问服务,包括24小时律师电话咨询热线,协助提供法律文书拟定、修改,推荐本地专业律师法律事务,以及各类法律文档下载、定期发送法律知识期刊等服务。

兴业的套餐中还含有保障服务,由于老年人在进行投保时受到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套餐中主要为家庭财产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

“信福年华”逆按揭以房养老

其实,早在两年前,中信银行就推出了国内首张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专属借记卡“信福年华”卡。

与其他银行的老年借记卡卡相比,中信的“信福年华”卡内最富有特色的功能是其“逆按揭”贷款功能,这是一种以住房为抵押,向借款人分期发放用于养老用途的贷款。一般来说,贷款金额根据担保物价值和养老人养老合理需要的资金确定,计划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并且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在贷款的期限上,根据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

除此之外,信福年华卡内的功能主要围绕理财服务、健康服务和便利服务来设计。

篇8

虐待老年人犯罪通常是指故意或过失造成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或精神方面痛苦的行为,包括有意导致或过失导致危及老年人健康的情况。施害者常常是老年人信任的家人、亲属或看护者,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情形包括身体、性、心理、情感、财产和物质虐待;遗弃;忽视;以及严重缺少尊严和尊重。

尽管老年人受到虐待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老人们由于担心无人照料、家丑不可外扬等因素,害怕向家人、朋友或行政部门报告虐待情况。还有的老年人囿于有限的活动空间、不清晰的精神状态和语言表达能力,难以主动向外界报告。所以,虐待老年人的犯罪行为往往很难通过当事人主动报告的方式发现。这就需要更好的借助外界力量,积极发现虐待老年人犯罪的蛛丝马迹,更好的保护老年人权益。

二、虐待老年人犯罪日趋严重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尽管人均生活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人均寿命世界领先,但仍然存在大量老年人受虐待的情况。

2012年初日本兵库县警方从某个出租仓库中发现一具被灌注在水泥铁皮桶内的老年女性尸体。据尸检鉴定,该女尸颈骨有折断痕迹,怀疑是被人掐死的。但尸体上没有可以辨明身份的其他物品,后来警方通过齿形鉴定等手段确认,被害人是66岁的尼崎市民大江和子。很快,警方将侦查目标对准大江和子二女儿裕美的前夫川村博之。川村现年41岁,曾涉嫌殴打和监禁裕美的姐姐香爱而遭逮捕。警方调查显示,川村与裕美离婚后,2011年6月以来,一直与大江和子、香爱以及两个孩子住在一个单间公寓内。据川村等人供述,9月11日,大江在家里死亡,16日,川村与香爱、裕美姐妹、邻居角田美代子和角田正则一起把大江遗体运到仓库,装进铁皮桶中灌进水泥。经进一步调查,警方以涉嫌遗弃尸体为由逮捕了香爱和裕美姐妹以及川村的邻居角田美代子和角田正则。据警方查证,川村经常虐待大江母女三人,把打骂当成家常便饭,经常不给吃喝。[2]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1年12月6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度,日本全国65岁以上人口遭受虐待案件总计1.68万起,比上一年度增加1073起。这些案件中,日本老年人遭受暴力手段实施的身体虐待比例最高,达63.4%;其次是谩骂、侮辱等精神虐待,占39%;放弃赡养和剥夺财产这两种经济虐待所占比例分别占25%。其中,绝大多数的虐待老年人的事件发生在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家庭中,受虐老人中女性居多,且多有老年痴呆症等认知障碍。

在美国,据国家虐待老人研究中心调查,全美每年大约有100至2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受到虐待、剥削;在生病期间没有受到良好的照顾和保护。各类虐待老人的案例以发生在老人自己家中为主,而最可能成为施害者的通常是他们的成年子女、配偶和其他亲属。调查还发现,虐待老人中最常见的现象包括遗弃、把老人当成佣人、从心理、情绪和身体上虐待老人,并在财务和物质上控制老人等。在硅谷地区,华裔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10%,华裔老人受虐待的案例也与人口比例基本相同,其中以金钱控制老人的最为常见。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华裔老人被他们的成年子女或配偶虐待时,往往以“沉默”对应,认为“家丑不得外扬”,乃至受虐待的问题越演越烈,始终得不到解决。[3]

一项对美国护理院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36%的人目睹过至少一次对老年患者的身体虐待事件;10%的人至少曾对一位老年患者采取过一次身体虐待行为;40%的人承认在心理上虐待患者。

篇9

[3]裴云云,钟园园.进城老人与城市的艰难磨合[N].宁夏日报,2011-12-14.

[4]刘传福.老人进城,过得还好吗?[N].人民政协报,2012-10-29.

[5]林芳芳,肖丽萍.农村老人进城遭遇“水土不服”[N].三明日报,2011-07-27.

[6]杨汉坤.永安警长抛出“关注进城老人生态”的话题[N].珠江时报,2013-01-24.

[7]江立华,胡杰成.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地位的边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8]梁鸿.边缘化:老年人家庭地位日渐式微[J].社会,2000,(5):42-43.

[9]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2009,(15).

[10]李建慷.徘徊在城市边缘的进城老人[J].老同志之友,2012,(15):4-7.

[11]吴何女.试析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问题[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4.

[1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2).

[14]周林刚.论社会排斥[J].社会,2004,(3):58-60.

[15]新华网重庆频道.关于进城老人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EB/OL].http:///2012-05/16/c_11

1963791.htm.

[16]李立,张兆年,张春兰.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状况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31):185-186.

[17]姚兆余,王鑫.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J].社会工作,2010,(9):43-45.

[18]柏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J].唯实,2003,(12):90-93.

[19]邓万春.农村老年人进城养老:挑战及社会工作干预[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2):15-18.

篇10

分析老年旅游市场的前景,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这里主要从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和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老年旅游市场广阔,规模巨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中国老年协会和国家民政局公布,从1999年10月起,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大陆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客观上推进了老年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老年旅游者的行列中来,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年旅游市场。可见,老年人已构成了旅游人口中颇具规模的一支队伍,其市场前景是不容忽视的。

(二)老年人有强烈的旅游消费需求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的自我丰富、发展和肯定,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和娱乐活动。“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观念开始成为过去式,现在的老年人物质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也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现代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强烈的旅游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有条件出门旅游,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二、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老年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同时也应认识到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老年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片面的认为老年人消费水平低

尹贻梅博士分析,旅行社的产品项目满足不了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因为他们更青睐高品质、高价位的旅游线路。而一些收入状况中等的老年人,虽然受支付能力相对低一些,但他们占老年旅游市场的份额较大,同样不可忽视。上海市老年学会老年旅游专业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联合进行的一项“上海老年旅游意愿情况”调查发现,与一般人观念中认为的老年消费能力有限,往往会选择经济型、甚至廉价旅游产品不同,银发旅行族消费能力其实并不低。这项调查显示,在上海,54.64%的老人能承受1000元以上的旅游消费。这充分证明老年旅游消费水平并不低,老年人的旅游消费上升空间较大,反而是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较少。

(二)缺乏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缺少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旅游产品。目前,老年团其实跟普通团没有更大区别。有些旅行社只是给一些普通旅游产品冠以“夕阳红”三个字,事实上,老年旅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大同小异。旅游产品缺少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服务设施缺乏人性化,住宿饮食方面也相对粗放,老年旅游产品在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方面缺乏特色。同时,也缺少老年人欣赏的具有怀旧情结、探访旧友的旅游活动。此外,有些产品价格过高,时间安排恰逢黄金周,交通拥堵,给老年人出游带来很多不便。

(三)老年旅游产品忽视“安保”措施

老年人出游对安全、舒适等有较高的要求,对住宿、餐饮也有特殊要求。一旦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发生困难、险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老年人在旅游期间无随团医生陪伴。此外,旅游线路的内容介绍不够详尽,缺少提示性、介绍性和劝说性,缺少针对老年旅游者制作的旅游广告。老年旅游团的行程安排上节奏太快,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相适应,容易造成老年人劳累过度或者旧病复发。

三、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在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时有的放矢,开发“真正的”老年旅游产品

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慎重,这就要求我们在针对老年人作广告促销宣传时,尽量内容丰富详尽,并且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老年人受身体状况及经济能力的限制,旅游行程路线要短,内涵丰富。安排活动时强度要适当,以观光为主,辅以适量的体验性项目,不能开展刺激性强的项目。根据老年人的阅历、收入、健康状况、文化水平、兴趣等特征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生态疗养游、体育锻炼游、寻根谒祖游、游船观光游等。

(二)细分老年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市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出游比例高,消费潜力大;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老年人出游比例较低。城市经济比较发达,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出游比例高;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常被生产所困,出游比例较低。所以我们在开拓国内老年市场时,要进一步对老年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一方面重点开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老年旅游市场,积极为这部分老年人的出游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适当开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鼓励经济不发达地区老年人出游,并对这部分老年人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使整个老年旅游市场全面发展。

(三)注重旅游特色,突出“养生、养心”

在“上海老年旅游意愿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老年人最钟爱养生保健游,排在其后的依次是休闲度假游、文化鉴赏游和都市观光游。现在老年人出游,更推崇特色,讲究品位,而不仅是游山玩水。在旅游中养生、为了养生而旅游已成为老年旅游的一种时尚。旅行社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开发相应的“养生旅游产品”,可以收到不俗的效果。要求推出的旅游产品要有特色,不可和其他旅游群体的旅游产品混为一谈。如可推出“海滨疗养游”,和其他旅游团队不一样的是时间比教长,不是走马观花赶行程,要真正达到疗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成元,王红.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篇11

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公布的报告《世界人口图表》(2015版)中显示,2015年世界人口12%为60岁以上人口,2020年之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趋势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在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2016),“在以后的25年里,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将从2010年的12.4%(1.68亿)增长到2040年的28%(4.02亿)。相比之下,法国、瑞典和美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7%翻番至14%分别用了115年、85年和69年。在不远的将来,60岁的中国老年人有望比他们的父辈寿命更长。2013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260万,到2050年,该数字有望提高到4倍,达904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龄老年人群体。”

什么是养老社区?在国外文献中,最早界定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87),他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andGesellschaft)中研究社区的变迁,认为社区是由生活共同体、情感主义、传统主义等要素组成;社区人群是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具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

我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中认为,社区服务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福利性,以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服务价格和服务运营中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承受力,政府给予补贴或者购买服务,同时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性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地域性,社区是社会基本单元,人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区域,共同使用这个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多元性,社区养老服务是将本社区内全体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要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仅要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层次上经常关注老年人的需要。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社区养老服务在国外被称为“社区照顾”(CommunityCare),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英国提出,当时针对养老机构照顾高昂的成本、对老年人自由的约束、封闭管理等弊端,提出“去机构化”运动,通过社区照顾来协助老年人度过晚年生活,实现“就地养老”(AginginPlace)。外媒报道,社区照顾这种模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有人性化、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益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家里,由社区上门提供服务,或者在社区开设诸如老年服务中心、日托服务、健康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社区和家庭环境中。

国际社会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表率。82年联合国在第37届大会上,通过《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方面的服务,以便让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和他们所在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的生活,继续成为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有用的公民”。

英国政府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积极推进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先后颁布了《福利白皮书》(1989)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1993),让年老、神志不清的老年人或因疾病身体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在家里或“接近家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照顾。受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方式的影响,西方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注重发挥社区的优势,培养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服务人员,社区养老成为老年人首要的选择1。

国际养老社区面面观――日本

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据2005年的日本总务省国情调查报告,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日本总人口的21%,而日本的少儿人口比例却只占到了13.6%。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医疗-护理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为补充的老年服务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帮助老年人健康、愉悦地度过晚年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让家庭其他成员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工作。

篇12

1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在我国1994年2月召开的“中国老年保健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沦萍教授最先提出“健康老龄化”这一词,并且发表了“为使我国出现健康的老龄化而奋斗”的讲话。健康老龄化更关注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在延长人类的生物学年龄的同时,还应该延长人类的心理与社会年龄,使老年人在生命延长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2 社区老年护理

1970 年,美国的露丝・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区护理一词。社区护理是以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服务范围,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综合,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社区老年护理是指由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一般家庭及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连续、全面的服务[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老弱、残障)为优先服务的对象”,老年人群作为社区里的主要人群,如何在社区里提供适合老年人群需要的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服务,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促进健康老龄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经济、医疗、养老方面都给社会带来了一定影响,维持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国外社区护理起步早,发展的比较快,其中为老年人提供的社区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已经比较规范,许多国家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作为医院的分支机构,对老年人提供的护理服务已经很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社区护理起步早,投入大,社区护理发展较快,已经开设了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有的地区还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社区护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了达到健康老龄化,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措施如下: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制。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机构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社区老年护理的保障机制薄弱。然而社区中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大,需要社区的护士可以为他们开展多项社区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就医环境。改善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健身设施是解决老年护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同时加大并完善社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方便社区老年人的就医问题。王宁[4]的社区医疗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有50.0%的人不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其原因:32.8%认为社区医务人员素质低,28.4%认为社区医院机构检验仪器落后、水平低,18.7%认为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不全,还有13.7%认为药品价格不便宜。

3.3提高社区从业护士的素质和技能。社区护理是对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开展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健康指导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它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而这些主要依靠社区护士完成。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社区护理数量不足,以年轻人为主,学历低,大多是中专学历,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开展或内容较少,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所以提高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也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发展、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教育,培养更多的社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要求[5]。

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积极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已刻不容缓[6~8]。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事业,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其健康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全成,崔瑞宁.人口高速老龄化的理论应对--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36-41.

[2]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2012-09-09].http:///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3]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04:42-47.

[4]王宁.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研究[J].家庭护士,2007,5(11c):84-85.

[5]张苏,王婕.健康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2013, 08:21-29.

篇13

长沙的康乃馨国际老年生活示范城是长沙首个老年社区,填补了养老地产空白地带,但是由于受限于资金压力,开发商采取了“销售+持有运营”的运作方式。其二期10万平米疗养型精装公寓和养生型住宅已全面启动,在这一公寓中,有带租约销售的商务公寓,也可以直接采取租赁方式。“未来养老社区模式一定是多元的。”其负责人表示,老年社区房产可能会采取出租、卖产权和直接买断等方式进行。而上海亲和源采取的是只租不售的运营模式,会员制是该公司的一大运营特色。当然,收费并不低。据亲和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洁介绍,上海亲和源的收费主要分两块:年费和卡费。其中,A卡光卡费即高达89万元,而且需一次性缴纳。中明控股的养老概念更大,度假、休闲、疗养等皆在其内,是以五星级酒店来做度假疗养。其负责人表示,集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建有中明养生医院,老人可以刷医保卡。中明控股的特色就是精装修以及配套服务。把医院医疗、健康管理、酒店服务式服务的功能配套进来。医疗、物流、酒店整合成为他们的特色服务。

“适老房”难觅配套设施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养老地产仍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配套设施跟不上是一大软肋,也是世人诟病养老地产“概念多过内容”、“造噱头”的重要原因。目前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不仅硬件产品跟不上,软更是明显滞后。近日,零点调查公司公布了针对北京、上海两地3000名55—75岁市民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6.2%和66.7%的被调查者对现有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救条件、体育娱乐场所意见很大,半数以上对社区活动、空气、安全设施、环境安静度不满意,而居住高楼、周围老人少、和子女住以及居住面积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低。

另外,家居市场上所售的适老化产品种类匮乏,在适老家居产品方面尚未形成专业和全面的产业链,因此产品类型较为单一。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多地建材市场调查发现,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建材、家居产品较少,只有座便器扶手。折叠浴凳等少数产品,而销售人员对老年人适用建材的知识匮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营销意识。记者就“老年人应该选用什么样的产品”咨询了多家瓷砖、地板、卫浴产品的销售人员,东鹏瓷砖销售经理曹宏伟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都强调家中有老人这一点,当前市场上没有主打的适合老年人瓷砖产品,而我们推荐的产品都是适合大众、防滑性比较好的。”马可波罗瓷砖家居顾问张惠也表示:“没有这种专门适合老年人的瓷砖,顾客来选购时,我们只是挑选一些防滑性能相对较高的产品。”此外,在其他商家处均未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大多答非所问地向记者介绍产品采用的新技术、色泽匹配、性价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