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术鉴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鉴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鉴赏论文

篇1

一、以美引善

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始,宗旨就是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美术鉴赏课不仅仅将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宽,还能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对于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谓是功不可没。但一些学校及家长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它是插入到文化中的一门休闲课程。这种认识阻碍了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发展。

2、学生文化课负担过重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高中学生由于过重的文化课负担,而使学习美术鉴赏课上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必然会使素质教育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多数学校目前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即便有兴趣学习美术鉴赏课,但也是有心无力,导致了美术鉴赏课具有较低的教学效率。

3、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依然采用学生听、教师讲的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能认真学习美术课程。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只传授单纯的知识,对于学生情感意志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重视,使这门课程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教学模式与高中美术教学目标不适应,一些教师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只能传授有限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只能粗略的了解美术鉴赏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由于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具有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的对策

为了真正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以便对学生的内在修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习环境进行创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都有着不同的欣赏角度,并且在不同的层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学生才能勇于表达自身的观点。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应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对相应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这节欣赏课时,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之间还可展开辩论,进行作品的交流,发表对美术鉴赏标准的不同看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作品的魅力才能切实感受。

2、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尊重,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对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上欣赏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时,将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展示给学生,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基本情况进行适当介绍,让学生对作品所诠释的思想感情进行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并给出补充和评价。

3、延伸课堂知识,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应与当地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现结合,进行适度的延伸。将教学场地设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间作坊或者是美术馆,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例如,在上当地艺术作品欣赏课时,事先要在做好和当地艺术作坊的沟通工作,之后在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带领学生点评和欣赏真实的美术作品。这样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不单单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对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篇3

误区二,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讨论,有些甚至钻牛角尖,更谈不上集体智慧的挖掘,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WwW.133229.Com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热闹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对本学科的美术语言的学习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只是一句空话。

误区三,认为教师讲的越少越好,让学生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

高中美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并认为教师指出学生的感受有误,有灌输之嫌,如果对作品做出解释,就是“一言堂”。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还可能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性”的学习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而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要走出这些误区,第一必须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次的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在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又要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与学生“学”的如何。过去课堂上“你讲我听”式的教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现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逐步地转变,真正地完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第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通过个方面的学习形式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兴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学会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将美术课定性为人文学科,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虽然有些学生反映像语文课,但这又有何妨呢!

第三、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甚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贯彻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景象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对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喜欢野性都没有,也就没有开设这门功课的必要。

篇4

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专业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课堂成为几个学生的表演舞台,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性,参与其中。例如学习《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玉器,笔者用绒布口袋装了三种不同材质的玉石,然后提出问题“感受三种玉器,找出最光滑最润的”,好多学生都在踊跃举手,经过观察,发现前排有个女生,显得怯生生的,就及时请她上来,她满脸通红的摸了半天非常紧张。此时暗示同学们给与掌声鼓励,促进她拿出了最好的玉石。此后了解到这位女生其实很难鼓起勇气才举手,如果没喊她,下次就更不敢了。因此用启发、鼓励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也很重要。

当然教师还要有驾驭和引领课堂的能力。《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应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推行小组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同一幅作品进行鉴赏,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专业点评,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全场的适度控制,要正确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把课堂变成菜市场。例如学习《天上人间—壁画》时,了解了拓印画的简单制作过程,当堂便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张黑白拓印画,感受一下拓印过程,几分钟后就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合作而成的拓印作品,虽然很粗糙,但艺术作品制作成功的感觉却油然而生。

篇5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必要的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包括了对美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与理解,也包括了对主题、题材等美术作品意蕴的认识与理解。在农村的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各项软硬条件不如城市中学,例如在鉴赏课中没有条件组织学生去图书馆进行参观,但是如果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教学辅助工具,依然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思想认识方面也逐渐的走向成熟。但是处在这种花季的年龄,还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并且难免会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话语,让周围的人忍俊不禁。

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与教师不断的配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中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实践和发展。只有在二者之间的互动中,课堂教学才能展示其美术鉴赏课的生命力,并且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得到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实践和发展。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欣赏齐白石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教材上的图片比较小,不能很好的表现出齐白石老先生作品的惟妙惟俏,脆撇开课文,借助多媒体技术,用事先准备好在网上搜集的高清晰图片给学生展示,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由于初中生在心理上已经渐渐趋于成熟,所以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很爱面子,并且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方面都比较胆怯和害怕,担心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一时不符合大众而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是不断的鼓励学生起来发表感受,并且先让语言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发言,这样可以起带头作用,不管他们说的对还是错,我都会多少给予一点鼓励,这样胆子比较小的学生也会受到鼓舞,纷纷站起来表达看法。学生的的表达虽然很片面,但是他们的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的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他的作品知道白石画虾已入化境,能够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高超的技艺表现出其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齐白石画艺的成熟。这样,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农村初中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在很多地方不如城里的学校,但是只要教师善于采取正确的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是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学校。

在上课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每个美术教师所要面临的问题。而我的经验是采取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是只有让学生能与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欣赏作品上面。

我给学生列出所要欣赏的作品不只是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从互联网中找多举世闻名的大家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大家的作品,更好的领略到艺术的美,由此提高人文情趣。

例如我让学生欣赏毕加索《格尔尼卡》,他们对这幅画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点也不理解,在他们的眼睛里这只是一幅极度扭曲的画,根本不知道画家所要表达什么。我为了让他们了解画的含义,先播放了关于二战前夕西班牙内战的纪录片,学生在视频中看到很多人恐惧与强烈的反战情绪,所以毕加索的作品内涵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毕加索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如此扭曲,原来是用抽象的图形来表达对法西斯的抗议。这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课。而给学生欣赏罗贯中先生的油画《父亲》的时候,学生首先看到的是一双苍老、朴素、目光虽然呆滞却充满坚忍性格的眼睛,然后我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特别是自己的父亲在田间劳作的模样,让学生将其画中的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概况与自己身边的现实处境稍微对比的时候,他们脑海中的那种触景生情是无法用言语能够表达出来的。学生的审美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在心灵上与画家的作品产生共鸣,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三、教师自身需要不断的涉猎于各领域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给学生上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识面有一定的拓展,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学习。

篇6

一、《新课程标准》对“鉴赏”的解读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①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何不同?

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②

由此可见,“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③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例子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⑤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鉴赏可以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以生动的形象及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打动人心,使学生为之奋发,与之共鸣,起到以艺术形式来教育人的目的。例如鉴赏近代画家徐悲鸿《愚公移山》油画作品时,作者把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用油画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上那些健壮的劳动者正不知疲倦地劳动。把这则寓言故事和画面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无论前方多么艰辛,只要能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就终将会成功。再如鉴赏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那大气磅礴、巍峨高大的山石,耸立在画面中,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下边楼观微微在树林中显现,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驴队正匆匆赶路,右上方一飞瀑直泻而下,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能听到水声和驴蹄声。这样的好山好水之所以感人,必定是作者充满对自然的激情而表现出的,并能够赋予自然一种新的意境。在我们欣赏这幅佳作时,不禁为作者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也不由为祖国大好河山自豪,令人肃然起敬。所以,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典型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认识,引导他们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主、客观统一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应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⑥使鉴赏对作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情境实际上是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背景,它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⑦在鉴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不同,会出现一些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鉴赏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鉴赏没有客观性,实际上只要能联系作品的文化情境,就能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只有联系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从而能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当然在对某一作品实际鉴赏时,我们不但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自我感受、认知水平等是否与所鉴赏作品的特点相符合,而且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自我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可以说一个具有相应鉴赏水平的人,能体验和感知到各种媒介的审美情感。从中我们看到,鉴赏美术作品时能联系文化情境,进而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是减少主观感受并使鉴赏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重要条件。

另外,在鉴赏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总结自己的鉴赏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鉴赏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鉴赏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裁判角色,对与错只有裁判说了算,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自主鉴赏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变主体为客体,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自己鉴赏、评价某些作品,直接参与自主性的鉴赏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另外,今天的教育已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渔”,找到适合于他的“鱼”,即学会学习,找到一种方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发展情景下,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寻找相关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思考做出判断与评价,然后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在这一系列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这一活动逐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自主性鉴赏、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基本要求。所以,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一些问题。⑧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高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我们要立足于科学鉴赏,充分、准确地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和学生欣赏水平、年龄等各种情况,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地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美术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5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苏•列•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欣赏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美术欣赏教学参考用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7]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1.

[8]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篇7

去年,我和在座的各位一同参加了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作为当代有作为的艺术家,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我们的艺术家要用眼睛去观察,用笔去书写、记录,给历史、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我们的作品,无论水平高低,应是对生动的社会现实的记录,它的价值就在这里。百年以后,我们在研究这些作品时,就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能够对当时所处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体悟。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贡献。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同样都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记录,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为什么要“三贴近”?为什么要进行“走转改”?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的体验生活,反映鲜活的内容,这些鲜活的内容正是人民群众平凡的生活的凝练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吸收营养,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眼进行剖析、提升,来反映社会。我们这个论坛、包括杭州发展基地,就是要给各位艺术家搭建一个平台,给大家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开放的氛围,让大家的思想和意识无限奔驰,给大家一个广阔的空间,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社会、为人类留下宝贵的财富。正常的文艺批评是允许的,正常的文艺批评是激发我们改进和创作的基础,激发着我们如何深入生活,反映最鲜活的生活当中的精华,是帮助我们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就是要吸引大家的参与,大家的参与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对我们艺术工作者来说,责任感和担当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基地,能够有一大批传世佳作,若干年以后,我们这里创作出的作品应该是对国家、对杭州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希望我们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好这个基地,成就艺术创作生涯中辉煌的一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凸显。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文化蓬勃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大众层面来看,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丰富而巨大的成就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被历代文人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原本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因为拥有了“天堂硅谷”“动漫之都”等文化名片而享誉全国。杭州在文化建设上出奇制胜,成为国内众多城市学习效仿的对象。一踏进这座城市,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对文化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衣食住行,无处不在。我想,这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如果用我们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可能会更加深刻。

篇8

一、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

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当今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我国学校美育所强调的价值取向,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

美术教育,本身属于人文形态的范畴,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是美术课程人文性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性的内容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美术的教学和实践, 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二)在美术课堂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人文教育。

(三)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新的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特色,从课本外观上看,精美的印刷及版式首先就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渴望,这种设计本身就具有了人文的价值——在满足了学生潜在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从结构上看,采取单元组课、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环递进的方式构成课本结构。这就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主动性的发挥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具体的课题中,都有明显的标识。 “学习提示”、“作业要求”、“活动建议”,“相关链接”以及“学业评估”等栏目的设计均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理解与尊重。新版的教材无论从设计样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对文化情境创设、涵养人文精神的追求。

二、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美术鉴赏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术鉴赏课,应该引导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生成、发展人文精神,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达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标呢?

(一)教师要做适应性调整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铸就自身的人文精神、丰富的精神世界、全面平衡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及时的转变教师角色。

1、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根本,也是美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前提,美术教师只有在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要以发展的全面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高素质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转变角色

师生角色要有新的定位,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一种启迪思想,组织和促进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里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明辨和讨论探索与他们学习相关的问题,并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避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因而教师应开放自己的心态,努力摈弃权威习惯,以模拟接受学生的观点作为开始,把教师和学生变成一个整体,共同进行有成效的学习、讨论、探索、交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与教学的前提。

(二)用人文的方法引领学生鉴赏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上,通过巧妙启发、创设情境等手段,引起主体积极的体验、理解与感悟活动,这种方法因其处处以尊重人、发展人为价值取向,因此称之为人文的方法,它有别于科学领域强调理解性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正是因为它强调了体验,强调体验就意味着让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 lun wen wang.c om 论 文 网 在 线

(三)在引导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突出道德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核心,具体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就是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人的个性发展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先天的带有遗传性质的生理发展因素,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并由此把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理想模式;其次,在美术鉴赏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会因人文精神而生彩,人文精神更会因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获得了栖身之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探索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才能让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中高扬。

参考文献

1、刘东:《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追求》,《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 07期

篇9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新课改”的进程很快,高中美术课的教学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比如美术教师讲课的热情更加饱满、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但是,课堂上仍有很多学生对美术知识表现出漠然、困惑的表情,对美术教师的讲解没有反应,甚至是讨厌美术课,扰乱教师的讲课。我相信这样的现象很常见,这些学生脑海里只有高考,只为高考而奋斗,而不注重其他“小科”的学习。虽然学校和教师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的这种思想。教师有苦,认为美术课不好上,学生也有苦,认为美术课不重要,没有意义。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有哪些

针对上面的状况,我们高中美术教师有必要让美术鉴赏方法进入美术课堂中,让高中美术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具体的方法有:

(一)比较欣赏法

这一鉴赏方法要求高中生在美术课上从时空的维度去欣赏、比较美术作品,所谓“时空”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即古今和中外。此方法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通过相互间的对比,总结出不一样的特点和感受。它可以指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风格,从而让学生之间交换彼此的意见和感受。同时,比较欣赏法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那就是分析与综合的思想。

(二)四阶段分析法

这一教学方法最先由美国的费德门提出,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四阶段分析法顾名思义,有四个鉴赏阶段,包括理解、分析、描述、评价四个环节。对于高中生学习美术课而言,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内容,对学习美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理解,先让学生欣赏作品,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了高中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分析,是指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艺等特色,让学生善于发现美,对美提出自己的见解;描述,是指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美术作品后的第一感受,从而深入到总体感受中去,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评价,指的是综合前三个阶段,进行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得出最终的结论。我认为,这一方法是比较全面系统的,也容易在具体的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它比较注重基础,通过一点一滴,调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情趣,教会他们基本的鉴赏方法。

(三)八字教学法

对于高中美术教师而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比如,上海市某学校的一位美术教师就根据他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新出路—八字教学法。都有哪八个字呢?有讲述、理解、感悟和评价,并分别对应语文常用的四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及评论。这一方法使得高中美术课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融合在一起,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同时,八字教学法有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那就是“设问教学”,给学生先提出问题,在思考过后,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做出答案,使美术鉴赏教学更有意义。

(四)三层切入法

这一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主要从三个层次指导高中美术教学,有个人情感、个人审美、个人思维。个人情感层包含学生的美术情结和美术领悟;个人审美层包含学生知晓作品风格、美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能力;个人思维层包含学生个人信念和个人气质。这三个层面可以让学生养成在美术课积极思考的习惯,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牢记这一美术鉴赏方法,把握其中的要点,让学生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适用的方法当属四阶段分析法,因为它比较全面,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鉴赏方法。当然了,其他三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具体的教学当中,美术教师应该有所选择,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鉴赏方法,使自己和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总结

篇10

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姊妹,构成了人类文明殿堂的基石。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科学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美术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质的同时,不应排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美术教学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科学教育的渗透,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学习艺术家的优良科学品德,树立科学精神

世界著名的艺术巨匠均是人类的精英,他们传奇的经历、激进的思想、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往往对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以巨匠为榜样,激励自己积极上进。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艺术家的科学品德。

在鉴赏学习《走进具象艺术》一课之《蒙娜丽莎》时,我首先深入观察作品,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然后研究其善于运用光学与透视学的方法来描绘具体的场景和人物,用明暗转移法更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与凹凸感。除了作品之外,对于达·芬奇本人,学生一般也都略有耳闻,笔者然后根据学生对达·芬奇的初步了解,引导他们从多方面认识,提出问题1:“你除了知道达·芬奇是一位艺术巨匠、天才画家之外,还知道他在哪些领域有突出成就呢?”同学们非常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共同描绘达·芬奇:还是“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等,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提出问题2:“你认为达·芬奇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呢?”引导学生剖析达·芬奇除了先天聪颖之外,更多的是勤奋、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毅力与恒心、探索精神、造福人类的献身精神等。并深刻理解达·芬奇能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待科学,以科学家的思想方式审视艺术,并努力使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为人类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二、解读美术作品的科学内涵,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比如,在学习鉴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介绍几千年的中国建筑文化符号——斗拱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衬托出深远、雄浑的屋檐,体现出建筑雄强而壮丽的风姿,与古希腊的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建筑语言的功能与原理:斗拱在力学上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斗拱将梁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保证了建筑结构上的安全。

三、探究科学技术在美术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如果脱离科学技术的作用,美术只能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在不断揭开美术发展史的新篇章。

如远古时代只有石凿技术,所以产生的岩画壁画粗犷豪放;正因为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的产生,彩陶上面才留下漂亮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正因为冶炼技术的发明,人们才可以铸造出司母戊大鼎;19世纪的物理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新的色彩科学理论,有力推动了绘画色彩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印象派绘画应运而生;19世纪工业技术的高度发达,让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能屹立百年而无恙;榨油技术的产生使扬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颜料,达·芬奇才留下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家贝尔纳说:“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如果我们将艺术看成一种视角,科学是另一种视角,那么这两个领域提供的视界会使人类不断改变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让人类的思想和精神飞得更高更远吧!

参考文献:

篇11

美术鉴赏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之一,奠定了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如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专业性过强与教学没有侧重点等问题。在一些高中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过于专业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内容,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教师在对绘画作品中的构图进行分析时,经常在讲解颜色中会用到"环境色、光源色"等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以高中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经验来说,这些专业术语的应用不但不会让他们更了解美术作品本身,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相反的是,一些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担心学生可能会对讲授内容无法理解,忽视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分析以及评判的能力,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会过多的讲授与美术鉴赏作品无关的内容,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值得强调的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对包括抽象作品以及意象作品的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与流派作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会影响美术鉴赏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句话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发挥,必须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使得美术鉴赏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确定以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学习兴趣的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自身的教学任务,认真的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的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2.关注学生的多元化

高中学生作为整体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点,同时,每一个高中学生也有着自身所特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认真的面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自身所处的生活背景以及环境对美术作品鉴赏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所具有的这种多元化特点,在利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散发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3.充分发挥教学辅助技术的作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辅助技术的作用。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这一技术平台,丰富自身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进而拓展学生的美术作品鉴赏范围。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灵活应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课件的制作,进而增加课程的生动性。以《战争与和平》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加入战争场面的视频,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作品和战争两者之间的关系。

4.灵活应用体验式教学

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能够将学习内容和自身的体验进行有效的结合,便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必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灵活的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和画家之间建立开放与互动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该方法通过教师组织校外画家和学生两者之间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来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的体验。又如,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体验来寻找问题,在亲自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服装色彩原理与穿衣搭配的内容,来增加学生在色彩方面的原理知识,进而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5.加强课堂教学的动态控制

对于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来说,其本身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着诸多的情况,这就决定了应加强课堂教学的动态控制。在课程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境等方式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美的鉴赏欲望。在课堂进行中教师应力求对课堂节奏的掌握,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在美术鉴赏课结束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不但要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还应简明扼要。进而做到在学生对知识系统化与形象化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能力。

总之,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美术鉴赏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专红.对高中美术教学现状与出路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126.

篇12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总之,美术鉴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重视美术鉴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自身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美术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导致他们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和生气。

其次,学校方面,美术鉴赏课安排的课时较少,此外,艺术课程虽有向必修课发展的趋势,走在普及路上,但美术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调味”课。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课时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两星期才安排一次美术课,由于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无法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整合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

最后,学生方面,学生多认为美术课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课上,根本不重视美术课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是无法得到学生重视的。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人们进行美术鉴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对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鉴赏者还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的拓展、延伸与提高。意即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审美感知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感受、联想、分析和评判,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多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高中美术教师应多渠道获得美术信息,多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传统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了解当代美术,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精于鉴赏和评论,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艺术视野。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研究美术教学,加强教学经验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不被重视,加上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些美术作品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和鉴赏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得到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当然教师还是主导,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当然,有时候学生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偏颇,但他们确实认真鉴赏了作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教师要在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尊重,以资鼓励,从而保持他们鉴赏作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学生之间交流美术鉴赏的感受、理解和心得体会等,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上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美术知识,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和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参观美术展览等,或者通过互联网开阔知识视野。

(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其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再造想象,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应以美术作品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作者情感和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等为出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情感,不要以教师的审美为唯一的审美标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观点。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鉴赏时,教师除了让学生鉴赏作品的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宫殿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飞翔,引导他们在自主鉴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无论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说出什么样的见解,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一步解读作品,得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以点带面,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应该富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美术作品鉴赏展开活动。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美术作品独特的、最本质的美和作品的动情点,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美术作品、对其进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渗透一些美术作品鉴赏的理论,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鉴赏美术作品,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到一定的理论层面,进而使他们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掌握鉴赏方法和规律,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独到的鉴赏结论,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并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日后能独立鉴赏作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鉴赏并重

美术常识与美术鉴赏联系紧密,因此,美术鉴赏教学应两者并举。美术常识是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理解美。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析,而轻视其对美术常识的掌握,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在鉴赏作品是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也难以在鉴赏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最终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没有美术常识基础的美术鉴赏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较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必然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

此外,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由于缺乏鉴赏经验和方法,往往不自觉地用现有经验来判断作品画的是什么,作品画得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等,而这种浅层次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只能使美术鉴赏活动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例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时,若仅让学生以“像不像”的审美标准去评析该作品,学生的鉴赏结论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常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认真感受和分析这幅作品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及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等。同样,以“美”和“不美”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也是比较肤浅的。因为“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美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一种美也可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人的生活经经验、文化素养或者情绪情感不同也会对同样的美产生不同感受,所以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并略带作者和观者的主观性。当然许多“美感”也可以通过在一般人看来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挪威画家蒙克《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自然带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从而产生特有的“美感”。所有的美术鉴赏活动,若不以美术基础知识为基础,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片面地以“像不像”“美不美”去评述作品,美术鉴赏只会停留在肤浅的感性层次,难以达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师应将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达到理论层面,从而在鉴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总结出美术鉴赏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3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二、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参考: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美术鉴赏

绘画

工艺

……

美术鉴赏

雕塑

设计

……

设计

绘画

……

(为高考报考专业做准备)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书法

篆刻

……

摄影摄像

……

(学校能开设的其他美术模块)

1. 课程开设既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高一年级选修音乐,高二选修美术课程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考虑部分学生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继续深入学习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学校教学条件,注意整合学校师资与教室的条件,尽可能多提供学习模块。

3.每个学校的师资与教学条件不同,开设的课程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必须遵守1+2或更多的模块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主权。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3)召开班长或美术课代表会议,组织指导学生根据学校设课和自身情况确定个人高中阶段的课程修习计划,并及时选定每学期课程。让学生自行填写学习自愿,由班长或美术课代表进行人数的协调与合理搭配,并将名单提交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1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美术鉴赏

模块:美术鉴赏

专题:

课程类型: 必 修

分:一学分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一、高二

评价方式:论文或研究报告、考察报告、作品分析、美术鉴赏水平测试等

课程内容简介:

1. 鉴赏基础:学习美术语言及鉴赏方法;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鉴赏学习活动:鉴赏中外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等途径检索与搜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象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3. 考察活动: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写出考察报告。

选择建议:

本模块是高中阶段美术必修课程,每一位同学都必须选择。通过鉴赏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能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习态度30﹪;学习效果(美术考察或美术鉴赏论文)70﹪。

咨询教师:

高中美术课程选课指导2

领域:艺术

科目:美术

系列:绘画雕塑

模块:雕塑

专题:

课程类型: 选 修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学时

开设学段:高二、高三

评价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课程内容简介:

雕塑学习内容主要了解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并选择泥、陶、石膏以及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通过雕塑的学习能掌握和运用雕塑的艺术语言和制作技巧,进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创作和学会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选择建议:

雕塑学习是提高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表达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对希望提高自己认识空间、表现空间能力的同学和有志于将来进入大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考试说明:学习态度30﹪;作品创作70﹪。

咨询教师:

比较项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术课标适用性

知识

价值

注意选取适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来构成知识体系,知识背景、知识内涵较丰富,重视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丰富的知识背景与知识内涵,重视宏观与微观的比较分析,知识要点展示明确,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能力

价值

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

情意

价值

学习导向明确,注重以多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欣赏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结构及呈现方式

结构

设计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和形式结合较好,图片设计适中,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

结构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创设灵活,图片的文字点评有详有略,符合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特点。

课题

设计

课题的呈现富有文彩,注重视觉美术语言的表述,又注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课题文字富有文彩,呈现的形式既突出主题,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动设计

活动栏目丰富,注重创设学生学习的多元情境,将活动设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与讨论、知识窗、名家论述,人物故事,学习活动,艺术实践,自我评价。

活动栏目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将活动设计融于实践情境中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与探究、小辞典、小资料、背景资料、练习题、扩展练习、推荐参考书目。

其他说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雕塑》、四本。教材开本小,文本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术鉴赏》、《绘画》、《篆刻》、《书法》、《工艺》、《电脑绘画电脑设计》六本。教材开本大,文本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教师普遍反映教科书内容容量大,教学内容组织困难,18学时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配套的教辅资源缺乏,现有的资料性教参很难满足教师教学设计参考的要求,而且还不齐全。以下试比较其中两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美术》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术新教材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并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内容,体现了课程选择性的特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建议根据课标内容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认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选取共性的课题或基本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原生态美术文化资源,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补充、合理重组。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习出现在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分层、分组、分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前课外主题

性阅读自学等多形式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较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课堂常规教学、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表现在教学设计文本粗略,忽略对课外作业情况的评价或分析,无课题板书,吝于图解、示范,不出示经典作品的题目、作者,无明确的作业练习要求,教学语言表述忽略美术术语的运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强教学设计;要把握教学重点,不要随意选取,偏离教材的主要内容,如美术语言、美术基本知识、美术创作方法和美术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此外,对于配套的教参辅助材料缺乏的情况,建议区内教学资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术课程。

四、研究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更注重阅读理解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听从;更注重主动学习和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更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归纳,而不是知识的片断;故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中,要更注意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归纳,注重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仍以传授式教学为主的状况;教师可根据模块特定的内容和目标而采用学习指导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法、实践法、比较法等,也可以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表现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如经验学习模式、比较发现模式、探究学习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等。

根据上述分析,对高中新课程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突出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2)认识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重视解读试验教科书,可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引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4)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的个人意见,又鼓励学生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进行独特的创作。

(5)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鼓励以岭南、广州地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作为案例研究的突破点。

五、改进和完善美术课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并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或评语相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建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参考以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的评价表:

《3D动画设计——梦幻汽车》作业要求暨评价表

作业要求(评价指标)

A

B

C

D

E

优点

不足

汽车造型富有创意:美观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车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复杂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质、灯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贴图适宜(20%)

20

18

16

14

12

动画关键祯设具有丰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场景设计生动而有趣(10%)

10

9

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