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肿瘤学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肿瘤学教学论文

篇1

2.客观实际导致师资力量匮乏

在我国,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受到办学规模以及影响力等条件的制约,从事物流的教育者对于物流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缺乏物流实践经验。

3.传统观念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往往更重视课堂理论的灌输,单纯地强调学生记忆公式与概念,甚至考试也都是以笔试背记成绩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改进中职物流教学的措施

1.进一步改进课程设置

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学校自身情况来确定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到深、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顺序,并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

2.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物流专业是一个全方位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真正到企业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从而具备把科学的、大量的专业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能力。

3.进一步灵活教学方法

在这里,结合工作经历,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换位教学法。在每堂课后留出少部分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到讲台上来当一次“小教员”,就今天所讲的,最让他感兴趣的观点给大家讲一讲。

(2)案例教学法。结合物流本身的知识特点,大量收集正反面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思考,再由教师进行进一步总结。

篇2

1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肿瘤的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各种新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应用,使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部分治愈。近年来问世的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已与肿瘤学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而现行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大纲,并未做到与时俱进。田野等通过调查后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计划没有单独设置肿瘤学课程,与肿瘤学相关的内容被分散在各种临床学科之中。

以前医学生的肿瘤知识多来源于多学科的教育,学到的知识零散、陈旧,不能反映肿瘤防治的整体性,不能满足于临床工作的要求。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和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学已成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涉及面极广的独立学科。因此,笔者认为,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与统一规化的系统教材是开展肿瘤学教学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有了这2点就有了教学的方向和教学的内容。肿瘤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生以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广大肿瘤科医生。教学大纲应既涵盖肿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反映时代特色、立足肿瘤学发展前沿。学习的重点应该包括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肿瘤诊断学、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另外,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予了必要的讲授,尽量将临床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并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理念及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性认识。

在课程设置时,应纳入一些学科研究进展,使老师能及时传授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组织制订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邀请有关肿瘤学的专家参加编写,制定较权威、规范的肿瘤学教材,以适应培养多层次肿瘤学人才。

2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肿瘤学的教学可以说良莠不齐。除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不完善外、教学机构的设置和师资队伍也都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缺乏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机构,不管是学校基础部,还是各附属医院,大都未设置肿瘤学教研室,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的肿瘤学教学师资队伍。这样,就没有人专门研究具有肿瘤学的特色教学,更不能做到对肿瘤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等的系统教育和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和系统的教学。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肿瘤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由于我国医疗教学体系不够健全,肿瘤学教师资源匮乏,高素质的肿瘤学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明确职责范围,纠正部分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把带教工作与教师晋升职称和岗位聘任的考核相结合,其次采取教学改革措施,加强肿瘤学教研室的建设工作,经常性地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活动,建立肿瘤教学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开展教学讲座和学术讲座,加强学术风气建设,优化教学软环境。只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有专设的教学机构的组织和引导,肿瘤学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能初见成效。

3临床肿瘤学教学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技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常见或高发肿瘤典型病例,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其诊断要点及综合治疗原则、规范化个体化方案;再对该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其治疗方法及预后。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里,如何合理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是关系到医学生能否应用已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临床疾病的关键。以往的实习安排大多重视内科、外科,而忽视了肿瘤科的临床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在经过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必须增加安排2个月左右的肿瘤专科的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理解如何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为一个合格的肿瘤专业医学生,不但要求对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多种治疗手段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模式。其定义为: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做出治疗决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在获得这些证据后对其进行充分评价,然后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可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为合理、有效的诊治规范,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教学中,还要强调循证医学是肿瘤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制定的基石。只有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才能提高诊疗水平。教会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来指导肿瘤的诊治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以上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应用循证分析法来指导临床决策的习惯,从而为他们在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是建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某种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多学科相互合作,综合考虑而制定。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各肿瘤学科和医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应在临床教学中反复予以强调。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明确目前针对肿瘤治疗既有规范化原则,又有个体化方法。高年级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医学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整合自己所学的肿瘤学知识结构。

增设肿瘤心理学课程

广义的综合治疗理应包括康复及护理内容,这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颇为关注的事项,也是社会进步、医学发展的体现。以往的医疗多采用生物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强调只有治病才能救人;其实不然,肿瘤即使消除,患者可能致残,心理可能发生障碍,甚至自杀身亡。因此,医生必须注意到患者的社会性。医护工作的重点应从人患的“病”为中心转到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工作任务己不仅仅是使肿瘤局部得到控制,而是要照顾到患者的全身。调治生理的同时还要兼顾心理,有躯体治疗还要有精神治疗,使患者恢复社会活动能力。

这种高标准的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承担。例如,乳腺癌患者承受患癌及失去双重精神上的打击,患者焦虑、忧郁、耻辱、恐惧甚至失望的心理急需疏导和治疗。外形重建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这一综合治疗的要求,就其难度来着,往往高于乳腺癌的切除术。掌握并分析患者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以针对性的语言及适当方法作用于患者的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提高全身机体状况的效果。

篇3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可以在导学案中加入如下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使得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你能够说出你遇到过那些图形呢?下面我们就来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

1、你所学过或者熟悉的几何图形有那些?

2、在生活中你都接触过那些几何图形?

3、自学课本116-118的内容,思考你所遇到的实物中都能够对应哪些几何图形?并尝试完成课后120-121的练习。

通过这样的学案设计,将课本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学数学,逐渐认识到中学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学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中学数学问题,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合理的导学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三案六环节”体现出了“先学后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先教后学,学生在听取了教师的讲解之后才进行学习和练习。这种传统的模式直接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这样还会削弱教师讲解的效果。“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吸收并借鉴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为各种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有层次、分阶段的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但能主动学习,解决问题,还能根据自学的情况主动地提出疑问,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案”的编制需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了“先学后教”,这样使得教学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图形的旋转》的导学案中分解出如下的几个中学数学问题:(1)旋转的有关概念;(2)旋转的性质;(3)图形的旋转。在导学案中可以先将这几个问题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相关的知识,然后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究:(1)利用图形的旋转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2)探索生活中的旋转。教师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先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也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去寻求帮助进而解决,课堂的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

篇4

2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肿瘤治疗方法的基础目前,人类对肿瘤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态学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肿瘤多因素致癌理论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肿瘤的病理学发展到分子水平,肿瘤的诊治从而展示出良好的前景,这要求我们必须将教学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通过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分化与凋亡、基因表达失控等知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肿瘤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动态及方向。

3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恶性肿瘤四大治疗手段分别为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但由于3/4左右的肿瘤病人在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单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治愈肿瘤。目前世界治疗肿瘤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我们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依照不同病例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癌瘤时,大多先切除原发病灶,再辅以化疗,这不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时又可避免错过那些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手术切除的机会。

4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肿瘤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佳方法,考虑到病人的个体化差异,既要体现规范,又要体现出类似于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理念。由于我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专科医生大多从自身专业出发,过分强调专科治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治疗手段的合理使用。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故应在临床教学中予以强调。同时,现代的肿瘤治疗正朝着循证医学方向发展。遵循循证医学也要求为病人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调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能为病人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5积极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由于医学界积极探索对肿瘤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发展。现今外科手术强调延长生命、治愈肿瘤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直肠癌近年由于消化道吻合器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许多原来需作肠造口(人工)的直肠癌病人免去了人工的苦恼,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分子靶向治疗: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精确定位、精确放疗使正常组织保护得更好,肿瘤剂量得以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目前肿瘤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作为医学生,应该对其治疗进展、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1PBL教学法PBL

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推行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法以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肿瘤从病因方面与基础及临床多学科有广泛交叉:许多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很多肿瘤可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害,伴随的临床症状相当复杂;还有的肿瘤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要求医生对免疫学有深度掌握。临床肿瘤学的这些特点更适合应用PBL教学法。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对常见的九大恶性肿瘤讲述过程中运用,即通过初步提出问题,准备讨论提纲;根据问题预习讨论提纲,分学习小组;课堂启发讲授;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共同性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教学单元任务。这一过程不应是对一个案例进行简单探讨的过程,而是在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创设的一种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的安全的环境。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医学教学中往往不会直接让学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尝试。而在PBL模式下,问题的设计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控制讨论和教师的指导,经历一个尝试-失败-接受反馈-再尝试的过程,从而被激发起思考及探索欲望,获得不同于课堂讲授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的模式,能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深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授示教加多媒体课件法适用于既有理论

又有实践的内容,理论强的内容以讲授为主;操作性内容以模型示教及课件演示为主。讲解时,有些采用边讲解示教、边演示课件的方法,有些采用先讲授、示教,再课件演示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内容丰富、表达力强,是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最好形式。如解释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一些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其内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肿瘤细胞的分裂、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靶点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应是从学生本身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讲授过程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应用、分析、综合,而非仅限于听课和记忆。利用讨论、个案研究、设定引起其兴趣的问题并鼓励从专业角度去解决等方式,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以批判的态度思考,对别人的思想提出有探索性的质疑,而教师则可以尝试检验其推理或质疑的质量,给予其鼓励。学生能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技巧、态度、习惯,比掌握单纯的知识更为重要。

3加强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肿瘤临床工作能力医学生临床见习与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课时进行临床见习,使学生直观地学瘤疾病知识,深刻地掌握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年的临床实习中,如何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关系到学生能否将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肿瘤疾病的关键。常规的安排忽略肿瘤科的临床实习,尤其是放疗科的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不利于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处理肿瘤疾病。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具体实习安排:在经过普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安排1-2个月左右的化疗科和放疗科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在1-2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种能力。

3.1肿瘤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学生进入肿瘤科实习后,我们用类似导师制的临床教学模式,对每批进入我科的实习生均固定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肿瘤临床思维能力。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指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断疾病并提出治疗方案的理性思维过程。

实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作出疾病的判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要求其对此提供推断的依据,这种真实的任务往往会比模拟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而导师在此过程中,不只是评判其对错,还需要评价学生的推断过程,使其掌握问题的实质而非单纯的结果。通过这种能力的培训,树立起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3.2医患沟通能力在科室实习、见习期间,还应该加强对实习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的培养,医患交流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对临床学习的效果及毕业后顺利进入医生角色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肿瘤患者一般情况之下都要面对生理及心理的双重痛苦,需要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心。因此,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和生理上的病痛,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使实习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

3.3肿瘤的综合治疗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针对乳腺癌的患者,把肿瘤学基本原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乳腺癌综合治疗原则、无瘤原则、肿瘤三级预防、临终关怀等。同时培养实习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理解病人保乳及再造术中与美学和整形学的关系。另外还可通过乳腺癌基本理论和手术方式的变化说明循证医学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开放性思维能力。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

篇5

学习效果观察见表1。

讨论

肿瘤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找出结合当前实际的最好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医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懂得其病理生理机制,了解恶性肿瘤的三级防治知识,熟悉各种常见肿瘤的临床特点,才能比较好的诊断所收治的病人是否为肿瘤病人以及肿瘤的类型,对继续在本科收治还是转科治疗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本组实验研究发现创新教学实验组的考核结果要显著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1)。PBL的以问题带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授课期间的精力相对集中,记忆效果加强。CBL的教学方法使用具体案例为导向,通过讨论的方式,显著激发了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结合文献检索进行探索新知识的自觉性,可以把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笔者根据我校本科临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吸取上述两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科室带教条件的实际,通过NCCN指南中文版部分打印稿为切入点,糅合PBL和CBL方法灵活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长足意义上的提升。

篇6

外语教学很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的能力。近年来,我国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使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提高外语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除了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交际的有效性。当然这就不完全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了,更是要考虑该语言形式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传统互赖性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习惯于运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而英美文化,则更强调个性的独立与张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直截了当。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化上的共性较易掌握,对于差异或者个性,往往缺乏了解,易于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在教学中作者发现学生运用语言时常以“中文思维+英语表达形式”来套用所学词汇和表达句子。这时就会出现不得体的句子,在交际中产生失误或尴尬局面。所以在英语学习时,当学生的文化背景与英美文化背景发生碰撞时,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文化障碍给语言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这种文化差异也影响着外语教学。如果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必定会影响对外的交流。

下面列举在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实例,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一)致谢:在中国,亲戚、朋友当中一般不说“谢谢”,你要是这样讲,对方会觉得被当作外人,少了亲切感。而在英美国家,“Thank you”几乎整天挂在嘴边。

(二)谦虚:中国人以“谦虚”为自豪,美国人以“坦率”为荣。中美两国人对称赞有着不同反应。当有人称赞你或你的家人时,中国人通常会说:“哪里,哪里,不行的,还差得远呢”等等。相反,英美国家人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说:“Thank you”表示感谢并会十分骄傲地夸耀自己孩子的成绩优秀等。

(三)就餐时:交谈是西方餐桌上的重要活动之一,西方的就餐是绝对安静的行为。菜是一道一道地上,每道菜之间,留有余地供大家安静地与邻座的人交谈。一些就餐时的闹声都应尽量避免。

(四)打招呼:在中国,熟人或朋友见面通常会问候:“到哪儿去?”“吃了吗?”等。我们对对方的答话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但若要译成英语,就会变成期待对方给予答复的真正问题,就不再是打招呼或寒暄了。英语中,“Where are you going?”只能在特定场合使用,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干涉别人的隐私。

从以上这些文化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蕴涵的文化知识,那么有时就会出现交际失误甚至是错误。所以,重要的是要把对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克服文化障碍,促进教学。

一、加强文化教学

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课堂上,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词语文化、对比文化差异等教学方法。

(一)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教育类的文章时,可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的教育体制,开放教育的提出、开放课堂的出现、开放大学的普及以及目前英国的继续教育情况等。学习西方节日的时候,要介绍西方重大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包括其来历、耶酥诞生、圣诞老人等);感恩节(其起源、感恩节的食物等)。学习经济金融类文章时,可介绍世界银行以及各大知名银行,以及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

(二)语言练习。英语的学习离不开练习。对于学过的有关情景交际的对话,教师可以先就学习过的话题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再创设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使用学习过的内容进行练习。话题可以结合课本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交际练习,有些学生原本觉得生疏的内容就会变得熟悉;有些模糊的概念就会变得清晰,在日后的学习和交际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英语去思维和表达。

此外,语言教学也应该合着时代的节拍,展示给学生鲜活的语言与文化。引用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观点:“应该教活的、使用中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一些流行语、酷英语、俚语等,既有助于教学,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比文化差异。这是一种适用且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文化差异方面的课文时,可对比英汉两民族打招呼的差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发出和接受邀请的不同方式;对比不同的餐桌礼仪;对比中西方称谓关系的区别;对比不同场合下的握手礼仪等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各个国家有各自的文化、风俗习惯。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多学习一些西方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英美文化,了解西方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其次,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从文化思维模式的视角从宏观上给学生加以指导。在教材中课后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练习中,这种常见的基本技能训练,体现了不同思维模式下语言基础结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不可忽视。第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扩大视野,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力。

三、综合应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

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教具,播放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影片、电视节目。如:电视英语教学节目《走遍美国》,尤其是电影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生活化、场景化。这不仅使教学更形象生动,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还可利用外籍教师,举办一些介绍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

著名语言学家叶蜚声曾指出:“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一门语言正是了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一个窗口。”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学习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为此,下面试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范围谈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照与抚慰的一些办法,为促进在农村中学的学科教学中面对农村留守学生的这个教学主体的教学改革抛砖引玉。

语文有着天然的作为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特性,对学生的精神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都是深广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等以前比较忽略的方面。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特点,具体在农村中学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基于中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和评价方式上对他们进行关照与抚慰。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在任何时刻,活的生物都面临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危险,同时在任何时刻,它又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1]农村留守学生很多心理问题是来自周围危险环境所带来的恐惧压力,所以他们必须以一些非正常的行为来试图满足在这种恐惧压力下进行自我解脱,而审美能有效代替这种需要满足的抚慰,正如教育家指出,“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2]语文有着汉语言特有的优雅、美丽和其中蕴含的精神、思想的美好。语文的有其自足的审美内容和审美逻辑,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本质上来讲就是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留守学生的心灵在审美的温情氤氲中,他们首先在感性上就有轻松愉悦的放松,紧绷的思想也缓缓舒展开来,他们自然进入到美好的想象和自由的超脱的境界,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他同样紧紧地被束缚在他的生活现实之中,但他以思想的翱翔超越了生活。他摆摊了现实的束缚,通过心灵的想象力合创造力找到了回归存在的道路。”[3]并且,留守学生在外部感受艺术化,感官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感觉、感性慢慢的就会突破狭窄的维持生存的功利性,情感逐渐理性化,不断积淀理性的东西,情感也会随之升华,情操也会变得高尚,这对于留守学生在现实中的孤单的生活状态和周遭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的心灵净化和分辨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而且,最终让留守学生得到理性的启蒙,当他们步入“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走向自由地过程”[4]时,他们就能够学会发现问题、懂得思考和解决问题。如鉴赏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浑厚壮阔的画面意境和慷慨豁达的情感抒发的感性审美,到对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理性探究的教学过程。再比如解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从朴实从容的文字和对亲情的感怀思念的感性审美,到对生命的坚韧恒久的理性探究的教学过程。

针对有些留守学生情感冷漠、内向自卑,不应套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因为“任何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孤立的,而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万能的、到处都可以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没有的。”[5]所以,结合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合作、互动、动态、综合为特点的教学方式。首先,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他们组成不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各种角色(如小组长、联络员、书记员等)必须轮流担任,小组之间有激烈的竞争也须有热烈的交流。教师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通过小组活动,或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或开展知识问答竞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比赛,合力收集各种材料,共同制订活动计划,探讨获胜的办法,学写活动总结;或在作文过后,提倡互相修改,互相评阅作文,多让他们的作文进行展示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让他们在网上进行表达和交流,在网上互相评改作文。这样,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同时逐渐地解脱他们思想的束缚,解冻他们心灵的河床。其次,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为课堂教学方式和途径来对留守学生进行关注与抚慰。留守学生思想比较自闭,渴望倾诉表达但又怯于倾诉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之水如果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倾泻疏导,必将会漫无目的地以非正常的渠道漫溢,甚至会造出决堤溃坝的严重后果。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外壳和通道,而对话主要又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对话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冲破个体发展的局限,在客观上为个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完整地塑造了自我。”[5]对话过程在是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追求一种介入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个体不断展示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并在以互相关联、自主、独立、富有意义的基础上双方的满足和创造达成各自的完善。在对话的过程中,生生、师生彼此的心灵世界是相互敞开的、接纳、融合,课堂上大家都被真诚、信任、理解、希望的氛围温暖着。教师所需用做的是在一定的语文话题和主题下创设一切可能的机会,信任留守学生、尊重留守学生在对话课堂上的行动和话语,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促成他们感受过去与现在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已经对于真理的表达,感悟对生命的种种解释,逐步确立对世界、社会、生活、人生的积极的认识。

农村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枯燥无趣的学习过程加重了这种情绪,且脱离生活的教学途径更让很多留守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针对留守学生这种情况,在教学途径上应采取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的办法,张扬实践课程观,拉近知识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知道,知识是与主观的、情境的、负载价值的意义建构的载体。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就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首先,要对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书本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效沟通,本着促进留守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引导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拓展留守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从封闭的语文课堂中走出来,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他们发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真切体验语文化生活的乐趣,把语文中的美感和智慧通过真实的丰富的生活真正内化到留守学生的灵魂里去。总之,教师要想尽办法把生活中有的、留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同语文建立有机的联系,让语文和生活互相丰富、深化、让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都有味、有趣,以此达到对留守学生的关照与抚慰,。

对农村留守学生,应该淡化以试卷为形式的终结性评价,特别重视以具体表现过程为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反对伤及他们自尊心和打压他们上进心的消极性评价,推崇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能让他们自强不息的积极性评价。在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对他们应侧重建立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立体的、具体的激励性评价。首先,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他们哪怕是微小的亮点,比如,表达时一个词用得较恰当;能坚持做读书笔记;对话时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记录别人的观点;能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等等,教师都应该关注到,记录好,及时将这些关注和赞赏反馈给他们,让他们有源源不绝的追求进步的动力。其次,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让他们自评,使他们懂得欣赏自己,自己鞭策自己,从自己身上获取成长的力量;让他们互评,使他们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感受来自集体善意的欣赏的温暖,并取长补短,坚定地追求自身的完善;还可以利用校讯通的家校联系这个平台,及时发送给他们家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积极表现,让他们的家长参与这种赞赏性激励性的评价。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农村留守学的观照与抚慰应该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一种共识,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加强理论探索,切实开辟出一条基于留守学生已成为农村学校的学生主体的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道路,推动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的全局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12.

[2]孙常炜.先生全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907.

篇8

一、中学语文课堂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师生双方消极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指“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教师产生以偏概全的主观评价,所以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对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但却忽视了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评价某位作者,学生可能对这位作者有很深厚的感情,评价就并非客观,而是很多情感的不自觉流露。所以,没有对学生思想的完整了解,就轻易给学生下评断,便会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兴趣。

2.在授课中,教师未察言观色、注意神情信息的反馈。很多学生听课的神色茫然不解,答问吞吞吐吐,含混不清,这说明他们可能注意了,但未听懂。还有的学生心不在焉,甚至恹恹欲睡,答问迟迟不语,或者答非所问,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分散。

3.教师未及时评价或评价不当。教师生硬、尖锐的话语,以及居高临下、蛮横无理、唇枪舌剑、冷嘲热讽、漫不经心、泛泛而谈的说话方式,不假思索地就事论事,导致出错的学生心灵受挫而排斥老师。或忽视对学生的口头赞扬,学生在答好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好主意时,教师不能及时用赞扬的口气给予肯定,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关心他,只知道考虑成绩或找错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失去信心。如“该同学不该……”,“本文不能……”,这样一味无表扬,甚至无技巧批评的表达方式会拉大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二、中学语文课堂师生交流的有效措施

和谐融洽的师生交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并不复杂: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三是与时俱进,对症下药。

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乐学的动力。由于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者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实现师生交流的和谐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而且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的师生交流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义却显而易见。我认为要处理好师生交流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位

1.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同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绝不是对之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2.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如果适时让学生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3.展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会深刻地影响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

(二)转变

1.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因为过于注重预设和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倦怠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师生都无法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1)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过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客体间相互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2.互动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学习内容(特别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情感的严重缺失,抑制了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培养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三)方向

1.如何调节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改能否成功,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是否得法,而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设法调节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倘若教师有意,学生无心,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说,能否调节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教师授课成败的关键一环。

开始上课的一两分钟,由于教师刚进教室、取笔翻书、课间嬉闹余兴等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果此时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宣布上什么课,叫学生将课本翻至某页,结果往往是讲课进行了好一阵,有的学生尚未打开课本,有的甚至连课本也未取出来,或者桌上放的是上一节用的课本。注意到这一现象后,教师首先就应设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走下去察看,或提问复习上节课的某问题,或出些只需三五分钟即可答完的练习题,或讲一个简短而又与讲课有关联的故事、典故、笑话之类的开场白,或让课代表领读平时要求识记的内容,或让课代表领读《每日一则》(由班主任布置,任课老师协助落实),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校更是把“狠抓课前三分钟”作为教学常规的重要工作。他们要求:预备铃一响,学生必须迅速归位,教师必须到达教室门口,等待上课。这样,利用课前三分钟,学生会于无意识中积累、掌握许多识记的内容,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当堂在黑板上批改)加强演练,同时还能调整课前的学生情绪。

2.如何学会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授课中,倘若学生听课的神色茫然不解,答问吞吞吐吐,含混不清,这说明他们可能注意了,但未听懂。这时,教师如果不采取措施补救,而只是为赶进度照旧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倘若学生听课的神色心不在焉,甚至恹恹欲睡,答问迟迟不语,或者答非所问,这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分散。这时教师应该适当地转换话题或停止授课,设法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可能使课堂“起死回生”,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行之有效,便可取之用之。

参考文献:

[1]柏岳.中国教育现状沉思录[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2]傅春道.情境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钱吉扬.师生交流的最佳时机[J].考试周刊,2009,(14).

[4]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5]武孟强.语文课堂要呈现六种交流态势[J].语文天地,2009,(01).

[6]张竞红.从学生反馈谈师生“单向交流”引发的教学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篇9

二、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的探索

虽然在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面临诸多的问题,国内也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及带教要求,我院还是在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实践。

(一)开展多学科的临床讨论,并请轮转医师一并参与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模式,是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固定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的临床讨论会[2]。通过MDT,各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针对某肿瘤一并探讨,发表各自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我院定期举办各科肿瘤的MDT,如肺癌的病例讨论会联合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相关专家均会对展示病历提出见解,给轮转医师一个很好的综合学习平台。带教老师可针对所带教的临床医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切实提升轮转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MDT为来肿瘤科轮转的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有助于轮转医师开拓视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应用。MDT在国外的大型医院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英国癌症诊治指南规定,所有确诊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必须经过相关MDT会诊[2]。

(二)利用床边教学培养轮转医师的临床思维轮转期间,带教老师应选择诊断明确、症状典型的代表性病例作为临床教学的主要病例。引导轮转医师从肿瘤学的思维进行病史采集,规范体格检查,发现并记录阳性体征;引导轮转医师注意肿瘤病例的血液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引导轮转医师对所学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帮助轮转医师建立肿瘤学临床思维。在带教过程中,可定期选择一些疑难病例进行病例讨论。让轮转医师积极发表见解及看法,对轮转医师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讨论,可使轮转医师从带教老师及其他临床医师的发言和讨论中真正学到有益的思维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轮转医师肿瘤学的临床分析思考能力。

(三)鼓励实践,切实加强轮转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轮转医师按照培训计划,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相关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在肿瘤科轮转的临床医师来说,轮转结束后应达到肿瘤专业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要求掌握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解决部分肿瘤科的疑难病例。带教时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鼓励轮转医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其解决问题。提高轮转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定期让轮转医师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老师之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临床带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渔”,给轮转医师原则性、方向性上的引导和指点。鼓励轮转医师实际动手,在轮转医生从事临床操作时“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错误的手法,确保轮转医生经过临床轮转后,能够达到肿瘤专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综合疾病,会并发各系统的并发症,因此,胸穿、腹穿、腰穿等基本操作是肿瘤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只有放手让轮转医师操作,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才能切实加强轮转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加强循证医学思维培训对于从事恶性肿瘤治疗的医生来说,如何选择最适当的检查手段、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必需面对的问题,合理科学的临床决策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节约患者及社会支出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科学决策的前提,取决于循证医学的证据。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要求医生“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准确、公正并自觉地运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做出相对正确的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强调的是个人经验与最佳临床证据的有机结合。肿瘤学的NCCN指南平均每1~2个月就要更新一次,每年全球肿瘤学ASCO会议以及中国肿瘤学CSCO会议就有大量新的临床结果发表;以前曾经是临床一类的证据在知识的不断更新中很有可能会降为二类证据,而以前是二、三类的证据也有可能最后逐渐上升为一类证据[3]。因此,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肿瘤治疗的方案更新速度之快,远非书本知识所能企及。在进行肿瘤临床带教的同时,应该加强循证医学思维培训,让轮转医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学会从快速涌现的医学成果中吸收有用的、正确的以及最新的临床证据,学会用循证医学思维去评估各种临床问题。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学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对于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具有诸多价值和重要意义。来自五大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营造了学校内的国际化氛围,能让在校师生明显地感受到国际化的环境和办学特色。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学生提供了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留学生这一特殊对象使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推进了各个部门应对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建设。越来越多的以招收留学生为目的的教育宣传、国际教育展、国际交流、跨文化交流活动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另外,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学校周边的一系列产业链,使高校所在地区更加繁荣,从而也改善了学校自身周边的外部环境。但与此同时,留学生教育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如何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根本上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成为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留学生教育中的交际障碍

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无所不在,无处不在。而文化是有差异的。外国留学生在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后,如果在华学习阶段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交际障碍。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外国留学生事件看,可以说都与文化有关,或多或少是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而引起的。

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人一时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状态和人一时的精神、情感方面的失常现象。有学者甚至把这种“文化冲突”称之为“疾病”,常发生在突然离开自己熟悉的本族文化或社会环境而迁移到完全陌生的异族文化和社会的人员身上。决定人们经受文化冲突影响程度大小的因素,是其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和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Oberg教授曾经提出跨文化适应经历的四个阶段:蜜月阶段、危机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在文化冲突中,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教育、年龄、职业,但他们在文化适应以及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共同性。面对这种文化冲突,我们发现其规律,把握其特点,对于提高文化适应和融合有着特别的意义。

来华留学生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道德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和冲突。还有比较突出的是隐私权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为了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更好地做好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并认真深入地研究由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找到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 adaptation)中影响适应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以及分析文化融合过程中经历的过程,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完成他们的预期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在留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留学生行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留学生行政事务工作就像一个窗口,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是留学生们一直密切接触的人——从留学生入学前的接待咨询,到他们入学后的住宿、签证办理、体检、档案管理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在中国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一直到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就业信息反馈,这是一个看似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果负责留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能帮助留学生尽快解决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问题,而且能有效地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文化方面的铺垫。因此留学生事务工作必须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指导下适应新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这却是留学生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留学生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滞后

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学历和社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也各有差异。特别是教育体制的差异,对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虽然留学生从学校各方面都得到重视,但留学生管理体制建设的滞后,领导者和各部门普遍缺乏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没有成为每个职能部门的共同认知。严格来讲,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投入也严重不足。

2.对留学生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

一直以来,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更多地关注于为留学生提供周到、完善、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对他们在华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留学生来校后往往遇到诸如在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纪律约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甚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因此,管理人员与留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同时两者又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管理者传递的信息常常不为留学生所需要或理解,这使得原本出于好意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往往变得一厢情愿,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近年来,留学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韩日学生为主,到现在学生来自五大洲的多国别化,特别是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我院未来的国际项目也将以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学生为主要招收对象。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礼貌原则和禁忌文化。我们对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情况、传统文化以及知之甚少。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 在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跨文化对话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与服务,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来华学习、工作的外国人和出国留学、工作的中国人数量急剧增加,跨文化交际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相关人士和与中国交往的外国人士面临的大问题,亟需科学研究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3.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存在沟通障碍

语言对于留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语言大都使用汉语,很多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之前,老师们就用英语同他们进行交流和教学。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培训,虽然留学生们能够进行一些日常交流和沟通,但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教学进度,课堂上不能跟老师进行有效互动;加上身处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有“扎堆”现象,住宿都相对集中,平时跟中国学生、老师交往的机会不多,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得到运用。而且,有些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母语是非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国老师具有专项语言交际能力、与留学生教育要求相匹配的数量也不足,不可能全部实现母语教学。与此同时,日常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与留学生常常都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就给彼此的交流造成困难,有时甚至是误解。因此,语言水平问题造成了留学生语言交流的障碍,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如何以跨文化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对外国留学生有效实施科学管理,因势利导地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疏导和排除其消极的心理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中国度过富有成效而又有意义的留学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解决留学生教育中跨文化冲突的措施与建议

1.提高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队伍建设

要提高留学生管理工作实效,必须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抓起,从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留学生管理队伍。留学生行政管理人员面对的是特殊的群体——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风俗习惯、个人爱好都不相同。这虽然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促使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外语水平。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留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而且更多的是留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服务者的角色。这就要将跨文化管理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设置留学生辅助项目以帮助学生度过文化不适应期,从入学教育、日常生活、语言培训、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等方面处理留学生事务。从新生入学注册开始就为留学生提供各种方便,以便他们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加强语言培训,帮助留学生顺利摆脱语言沟通的障碍

语言上的困难是留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绝大部分语言生是零起点入学,没有语言基础。只有那些攻读学位课程、参加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入学时,需要通过语言测试。但是,口音、俗语和习惯用语、成语以及中国各地多种多样的文化都成为留学生理解和成功进行交际的障碍。通过语言课程学习,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侧重于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每个教学阶段,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中国学生进行言语交际,在中国社会生活中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能正确、得当地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这就要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以语言技能的掌握为重点,以成功进行言语交际为目标,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和教师的培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交际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

3.注重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

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必须加入文化教学,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渗透,是比较好的方式。在留学生语言水平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直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安排与语言课相联系的文化课,以文化教学为主线,以语言教学为基础,文化课程中加强语言,语言课程中渗透文化。这样,留学生不仅提高了汉语水平,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社会情况有了更深刻而直接的了解。这样,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学生会更好地渡过文化适应的危机阶段,完成跨文化适应。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并重。在文化课程中,不仅要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 哲学,也要涉及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内容,这些不仅为专业学习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开辟了途径,也为其他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个窗口。如在讲授儒家文化时,联系当代传统文化的复兴及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讲授道家文化时,联系中国古代自然观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4.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逐步实现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

根据各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一般规律,我国各高校招收的海外来华留学生也要和中国学生一样遵守学习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从而完成学业。随着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教学与管理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不但反映了留学生教育的原貌,同时也是保证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各个留学生接收大国的一个共同做法是实行“无差别的管理模式”。国内高校也应该采取措施缩小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学习差异,尽量提供一体化的环境,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增加留学生的归宿感,拓宽交往面。

三、小结

总之,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沿袭传统的思路,即为留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设施,而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重点放在留学生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上。解决了文化适应问题,才可能彻底解决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Cheltenham Elementary School Kindergartners.We are All Alike…We Are All Different. N.Y.:Scholastic nc.,2009.

[2]Wolfson,N.Rules of Speaking[A].In J.C.Richards& 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gman,1999.

[3]mahor,i T.T&Lanigan,M.L.Relational Model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9(13):269-286.

篇11

1.来华留学生由于不能很好适应新环境,产生了一些困惑。很多留学生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对陌生的环境无法多适应,对个人家庭是否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顾虑,比如亲人突然病故等。留学生对于我国的文化以及语言等方面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很难一开始就对环境熟悉起来,空闲的时候往往无所事事。不同的国家在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上有不同的习惯,来华留学生从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中国同学或者老师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些烦恼,甚至会产生没有朋友、很孤独的感受。留学生初到学校进行学习,还会面临学习模式不一样、专业不适应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容易有畏难的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会想要换学校或者换专业,这对其学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些留学生身体上可能被查出有某种疾病,但是很多高校对这方面还缺乏引导,留学生一开始往往也不知道这些问题应该找谁倾诉或者寻求帮助,而疾病往往对于学生的身体、生活以及学习都会带来影响。

2.来华留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以及对交通安全不重视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一部分留学生对本地规章制度没有进行认真学习,一些法律问题也存在认知缺陷,监护人对其不能进行很好地监管,导致一些留学生放纵自己,打架斗殴、喝酒泡吧等,这些行为都会对留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困惑。一部分来华留学生与其他同学会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往往会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留学生由于与同学宗教信仰不同,可能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间段,对同住的同学及其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可能会积累矛盾。

(二)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困难

1.对职责的划分尚不明确。

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职能部门或者专业学院往往认为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该是国际学院的职责所在,他们对留学生进行事务处理时,往往不会将其与本国学生一起进行处理,这会在培养留学生的过程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与一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院认为本校留学生的招生事务以及住宿都是由国际学院统一安排,因此思想教育也属于他们工作的范畴,而不属于学院的工作范畴。还会有一些学院的老师认为,留学生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与我们存在较大差异,把他们当成一种负担,一些通知没有对其通知到位。除此之外,由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十分集中,需要将其安排在不同专业学院,无法专门为留学生成立专业学院。此外,留学生的人数不多,这就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因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就对其人数规模产生了新的要求。

2.师生配比缺少平衡。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会在国际学院配备管理人员来对留学生进行专门管理,这些工作人员管理的往往是留学生的招生、住宿以及一些日常工作,留学生在学校报到需要准备的一些材料,比如签证、体检、学籍、档案等也都是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但是由于工作十分琐碎,必然花费相关人员的精力,因此这些工作人员很少有精力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管理。曾经有学者认为,工作人员管理一个留学生的工作量与管理三个中国学生的工作量相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上的交流不方便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留学生有更大的耐心,现实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往往很多,精力有限,对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语言差异、环境陌生、习惯不相同等。这时候留学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而辅导员在新学期开始时往往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因此无法留出多余的时间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此之外,高校对留学生管理的人员有限,除非留学生人数大量增加,高校可能才会考虑增加工作人员,而目前实际的情况是,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基本是由国际学院进行处理,管理人员的配比不均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改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

要想使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整体生源质量得到提高,首先需要高校在留学生招生的时候,把关严格,拒绝浑水摸鱼,一些自主学习能力极差的留学生应该拒绝接收;其次,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提高,从而能使一些国外一流大学学生愿意到我国高校进行学习。留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得到提高,那么一些老师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就不会再认为留学生是一种负担,也会更加愿意与留学生进行交流。

(二)分工明确、目标清楚

国际学院、专业学院以及职能部门之间应该对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不要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培养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对不同的部门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果国际学院对留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包揽包办,那么对于留学生教育水平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校国际化的发展,这是一些高校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很多高校中的相关专业学院仍然会习惯上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也是留学生很难融入学校环境的原因,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学院还应该加强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等对待理念的培养。

篇12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属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所以在初中阶段中就要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曲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作为现阶段中最受人们喜爱的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对音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的影响,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1]。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材中更多的选择了比较经典的民歌民谣或是一些古典曲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的压抑,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出了抵触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音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主导工作,对音乐内容、风格、主题以及曲风等方面进行划分,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好音乐知识。

通过对现阶段初中音乐教材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其中所选择的音乐大多以政治性色彩民谣歌曲为主,如《走进西藏》等,由于这些歌曲存在着较强的政治色彩,所以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也给流行音乐的引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2]。

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措施

(一)选择教育意义较强的音乐

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就要坚持从教育范围内上出发,在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进行赏析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实现思想上的改变。如学生在学习《我的中国心》的过程中,由于其节奏酣畅淋漓,对中华民族的眷念融入到了其中,所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曲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满足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生活与人生,实现教育的目标。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朋友》《栀子花开》等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明确友谊的本质。通过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意境,也可以实现正能量的传递,从而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与理解[3]。

(三)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就现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且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好教学资源,辅助音乐教学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流行音乐时也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接收信息,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上来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掌握好流行音乐中的技巧与韵律。

(四)做好运用工作

篇13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源于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学派。杜威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主观性,认为,教学过程是增长其经验的主要过程,学生要在疑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问题教学法即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学得新知、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认知冲突”与“学生主体”,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最重要动力,学生主体体现在思考、质疑、合作、探究过程当中的主动性;问题教学法是集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

二、问题教学法的一般实施步骤

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逐渐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创设情境-启发发现-提出假设-讨论探究-迁移应用-评价总结。

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问题产生的基础与前提,在课堂教学开篇导入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结构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通过预设的情境推动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所设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2 启发发现。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面对学生“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

3 提出假设。学生应获取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 小组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交流成果和见解以及心得体会,并对一些重要问题深入开展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5 迁移应用。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习题中加以应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迁移应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6 评价总结。学习效果检测必须置于实际的学习评价情境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归纳和小结。

三、问题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信息处理、配送等方面都是物流功能作业,物流现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在物流管理学科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具有教学资料获得的广泛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要介绍一些条条框框的书本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采用“问题教学法”,将问题情境引入“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第三方物流选择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切身体验和思考,使得学生逐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企业”这一课题的知识结构,设计出学生的学习目标。首先,知识目标: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产生的背景;第三方物流的形式和专业优势。其次,能力目标:能够结合物流的功能要素等知识对物流公司的服务项目进行识别;初步掌握筛选物流公司的步骤和影响要素。第三,素质目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收集物流业务开展所需的信息,树立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1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物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作为情景资料和信息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具有教学实施的可行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教材,结合行业素材给出相应的可获取学习资料的情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如在问题情境的设定中,可以介绍一家物流企业的有关资料。一是公司的简介:名称、规模、理念。二是公司的服务内容:物流项目、服务领域。三是公司的优势:如何招揽客户和吸引人才。如果你是该公司项目经理,如何完成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过程,等等。

2 启发学生从疑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倡导学生打破思维的旧框架,鼓励学生勤于质疑,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过程这一问题产生疑难,提出问题。如,第一,哪些活动属于第三方物流活动?第二,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物流?对生产企业有什么好处?第三,第三方物流的提供者可由谁充当?共有几种类型?主要提供哪些物流服务?第四,从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看物流外包,能给供需双方带来哪些好处?哪些是供方的需求,哪些是需方的需求?

3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根据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过程这一问题,去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教师提供有关的资料或者查找信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总结物流的有关现象和工作要求,达到对物流行业和具体工作的认知,如第三方物流的含义、特点、分类、优势和发展模式等。信息资料包括:一是定义:书本××页;产生背景:书本××页。二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步骤:书本××页。三是网络收集:如百度搜索、物流公司百强等,然后登陆这些公司的网站查看有关企业信息。学生通过对物流行业和具体工作的认知,了解相关概念和工作步骤,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 组织小组讨论。根据学习和工作任务,在教师的协助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分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而定。也可分为若干小组,如将每班分为5个小组,其中有一个小组可作为客户小组。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积极主动性,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要使本组能完成任务就必须彼此合作,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小组的实力,与其他小组进行竞争。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行合理规划。每个小组成员通过抽签分配其在小组中的角色,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任务,同绕学习工作任务,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通过探讨分析第三方物流引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各项条件,进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第一,公司需要结合生产、市场、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物流外包方面的判断,根据自身发展目标提出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标准要求。第二,罗列出比较符合公司要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表明自己的意图及相关需求,询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信息、服务项目等,缩小公司选择范围。第三,分别发给首选的一两家公司RFP,包括公司基本信息情况简介、公司组织形式与结构、客户信息与运输需求、具体项目的描述等相关信息。第四,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地考察,包括该公司的员工合作的成效、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等,做出公司的最优选择。

5 在练习中加以迁移应用。所谓“百看不如一练”。一个完整的学习进程,只有“学”这个环节是不够的,“学”的环节属于学会探路,求得明了的过程,紧接其后的环节“习”才是记忆、应用、创造的过程。为此,当学生已掌握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过程方法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触类旁通,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6 评价总结。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测试学习效果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的工具。问题教学法的学习效果检测必须置于实际的学习评价情境之中,以客户小组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实施方式包括教师设计一些调查问卷,让客户小组的成员真实填写,以调查客户的满意度。教师与各小组成员会谈并提问,或与客户会谈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不但评价标准对各个小组必须一致,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客观真实,做出评价时,要说明理由。

问题教学法的开放性使得我们不能采用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评价方式,需要综合应用书面考试、上机考试、现场考试、口头陈述等多种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这五个部分。能力提高可从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评价;知识获取可从信息收集分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评价;合作情况的评估可从任务分工、任务配合、任务完成情况三方面来评价;学习态度则从准备工作、参与情况、课堂学习、研究态度四个方面来评价;最终作品可从作品形式、书面报告、口头报告、作品价值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四、问题教学法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该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需要教具场地等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