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目前,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然而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进行简单的教学总结,没有将教研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导致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有效的指导教学是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研重心要下移,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好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
一、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被传统教育理念所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受众而成为客体,教学中主要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影响学生培养独自学习的能力;二是教学过程中错误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套用书本上的固定模式,统一问题的答案,固定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不能因材施教,未曾分析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接受程度不同的同学学、统一授课,影响学生天赋发挥。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途径
(一)依托教研网络,开展年级协作教研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我们创新了教研工作模式,采取统筹协调、年级主导、学校承办的方法,把年级协作教研办成了教研重心下移的一大亮点,实现了年级协作教研制度化。我们依据布局调整和学校办学水平,将学校按年级划分成教研年级,充分发挥校长、基层教研员、骨干教师作用,每个教研年级每学年由年级牵头,突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互动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年级教研交流,多层面开展教研交流。在教研方式上力求突出“三个转变”,即:文本研究为行动教研,单向活动为交互活动,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全校上下,以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各年级、各片组织有序、过程扎实,大力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盘活了年级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年级的教研工作也按计划有序开展,主要是依据《课堂观察》设计观察量表,大力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课”等听课、观课、议课活动,涌现出了一些初中数学教研示范校。一系列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充分说明年级教研、教研活动已经走上正轨,这将对全校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以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逐层打造高效教研团队
通过对各级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组员进行表彰,让其体会成功感;当出研究成果时对整个团队进行奖励,重视集体荣誉。让数学教师意识到每个人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让每个人都融入到教研团队当中,形成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位教师在体现个人自我价值。学校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激励体制,这是构建高效教研团队的环境基础,此外,还可以在年级内相互开放教室,利用年级内的教研资源对教师展开听、评课技术指导,进行多方合作和交流,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教研氛围,聘请年级内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组内结对,展开反思性教研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指导力。由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起总结成功经验,向年级开放,形成学习共同体,成果共享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强化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
教学视导是我们教师发展中心多年来开展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每年,每学期我们采取定期和随机、定向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反馈、教学反思情况,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每次调研我们组成由各年级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联合视导组,开展联合视导工作,通过观课、议课,访谈、问卷、交流等方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校本研修、评价改革,创优课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视导及时发现各年级的工作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视导总结会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视导尽量做到不丢盲点,指导不留死角。每次视导结束后安排专人撰写视导调研报告下发全校各年级,供学习借鉴,同时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培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学期初我们制定下发《关于在全校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的通知》,“有效教学”研究课第一阶段活动在各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展开。第二阶段活动由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学科专家组根据评课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打分、当堂亮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讲课结束后,专家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与做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课例,是对“有效教学”的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研培一体”增强年级教研的群体规模效益
年级教研工作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全体,但这些对象之间在观念和基础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年级教研追求的就是他们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基于此,教研活动的视角重点就应该更为关注薄弱学校与薄弱环节上,将教研与培训灵活地结合起来,着力培优扶弱,发挥出年级教研的群体效益。制定年级教研活动计划,目的在于让教师在群体教研活动环境中得到提高。根据群体动力理论,教师个人的研究活动行为受到年级教研的群体研究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自觉地与同行、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助,查缺补漏,优势互补。合理的活动计划,能发挥出群体优势,让问题在活动中解决,让数学教师群体在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从年级全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层级教研的计划,通过年级教研团队收集汇总各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项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中解决,让各参研教师在行动中得到专业发展。
总之,要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强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力争使我校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能够更为广泛、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帮助更多的一线教师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二、具体措施:
(1)本期数学教研组工作主题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本学期继续实施“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这五个分支组成的数学教研组的主题。
(2)抓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在执行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备好大纲、教材、教具、学具,更要备好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要精心选择例题作业;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教研组每学期两次检查组内教师的备课笔记、学生作业、课堂笔记和辅优补差记录。
(3)关注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认真贯彻 “关注细节,生成智慧”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实“教师工作的重点在课堂,学校质量的源头在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真正把走向建立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从口号变成行动。
(4)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课堂改革
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围绕数学组的区级立项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践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并逐步完成课题的阶段性结题工作。
a. 在 “课堂教学中,影响师生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 分析报告下,指导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矫正。
b. 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主要方法策略及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评价原则或标准”。
(5).抓起始,抓薄弱,抓毕业;提高整体质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至关重要,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初三备课组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中考试题的研究,努力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优良率和及格率,以确保毕业考和升学考中取得较好成绩。(6).注重课后辅优,让竞赛成绩成为一面招牌
各备课组落实好辅优计划,针对性要强,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辅优,即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一些数学尖子,在今年的全省数学两次数学竞赛中争取获奖并有突破性,初一和初二的培优班要切实地完成资料的整理以及优生的针对性补差工作,辅导老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基础、从学习态度上补起,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附:初中数学教研组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行事历
时 间主 要 工 作备 注
第一周 2.6---2.12开学工作
第二周 2.13---2.19计划制订 各年级数学优生辅导启动
第三 周 2.20---2.26 数学组全体会议通过教研组计划
数学竞赛辅导老师座谈会
第四 周 2.27---3.5初三数学竞赛选拔赛
第五 周 3.6-----3.12月考 数学小组课题组成员会议
3.12省数初中学竞赛第一试
第六周 3.13------3.19小组公开课(孙维均 鲍剑峰 朱贵春)
数学组全体会议
第七周 3.20------3.26小组公开课(熊水林 经 敏 顾小兵 赵长华)
上交:区教学论文评比
第八周 3.27------4.2 4.2省数初中学竞赛第二试
第九周 4.3-------4.9各年级数学优生测试
篇3
3、充分利用每周四的开放日,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争取各备课组开设两堂组内公开课,向学校推出一堂校级公开课,由项富菊老师执教。
4、初一、初二年级要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考试,备课组教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级的教学,献技献策,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初三年级要切实做好4月7日全国数学竞赛的辅导工作,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
篇4
在与新教材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对数学实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笔者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数学实验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一、在联系生活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案例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师:学校政教处老师发现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他想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但是,标语中有些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填,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如可能是10吨、1.3立方米、20车、可供10位灾民吃3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步骤二:实验操作,验证猜测
师:我们有了不同的猜测结果,这些猜测是否可信呢?(不一定,要验证)
建议大家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要求:
①先设计估算步骤,再根据步骤操作;
②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③填写估算报告,并作好汇报准备.
④合理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开展活动)
小组1的实验报告:,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可供10位灾民吃多久
实验工具米粒、天平、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2、
数出200粒米2、称出它的质量是4克3、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质量:4÷200=0.02克4、13亿粒米的总质量:0.02×1.3×
=2.6×克=26000千克5、一般地,若1位灾民每天吃0.5千克,则10位灾民每天吃5千克,26000÷5=5800天,约16年
估算结果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
学生评价:这小组的方案很好,它让我切身体会到“13亿粒米真多,它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但我提个建议,数200粒米,太麻烦,其实只要数20粒米,称一称多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师:称“200粒米”和称“20粒米”,哪个好?为什么?
小组1:我认为还是数“200粒米”称好,因为这样比较精确一些.
师:那么称“2000粒米”不是更精确吗?
小组1:但数“2000粒米”太多了.数“200粒米”,我们每人只要数“50粒米”,比较方便.
师:看来实验时,我们既要尽可能精确一些,又要尽可能方便一些.
小组2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用多大的箱子来装
实验工具米粒、1立方厘米的容器、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1、用1立方厘米的容器来装米2、数出这么多米是40粒3、13亿粒米的总体积:1.3×÷40=3.25×
立方厘米=32.5立方米4、要用边长为3.3米的正方体箱子来装,而我班最高女同学的身高是1.65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他身高的两倍
估算结果用一个大箱子来装,它的边长是我班最高的女同学身高2倍
学生评价:小组2的实验方案真神奇,他仅只用了1立方厘米的容器和计算器就估算出结果了.
小组3、小组4分别作了实验汇报……
师:这些估算方案可以怎样分类?
生: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估算质量;小组2的方案是估算体积的.
师: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是估算质量的,但估算出来的数据不一样,怎么办?
生:算出三个重量的平均数,是29.5吨.
师:好,我们把结果29.5吨在学校的橱窗里公布,这可真帮了学校一个大忙.
生:好!(微笑)
师:那么29.5吨究竟有多重呢?让学生上来试一试25千克米的重量.
师:29.5吨有这样的几袋?
生1:1180袋.
生2:约1200袋.
师:这些米用车来装,假如每车能装1.25吨,要用几辆车了来运?
生:24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地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工具、操作并收集数据,从而实现估算,验证猜测.引导学生从(1180袋,14辆车,送到灾区可供一人吃59000天,相当于160年)多角度对大数“13亿粒米有多大”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步骤四:交流体会,点明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估算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每个人节约一粒,全国就会省那么多米.
……………
师: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师:谁能给我们这节课取个课题?
生1:以小估大.
生2:从估算13亿粒米有多少的实验中学习以小估大的方法.
师:我们就取名“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
设计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乘方》中出现一个棋盘上的学问问题: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同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一百万有多大》中又出现:估计100万粒大米(绿豆的质量)鉴于以上问题,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
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掐头去尾烧中段”,略去了数学概念的形成的过程,长期以往,抑制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概念教学应恢复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例,产生疑问,动手实验,体验感悟,归纳出概念,体会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本段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形成概率的概念.
案例2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今天,赖老师和黄老师都想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大家能否替我们想个办法,来决定谁去看电影?(学生纷纷献计献策),若采取掷硬币的方法(甲同学的建议),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那么赖老师去,如果反面朝上,那么黄老师去,大家想一想:掷硬币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在学生简单的理性思考后,确定实验方法)
步骤二:游戏试验,收集数据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
要求:①一人负责掷硬币(以举手的姿势抛硬币);
②一人负责记录数据;
③借助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反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并填在下面的表格上.
实验者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频率
汇总各组实验数据汇报:
组别123456…
正面朝上的次数981011129…
正面朝上的频率0.450.40.50.550.60.45…
反面朝上的次数1112109811…
反面朝上的频率0.550.60.50.450.40.55…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观察所作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将所得的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数据,看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仍成立?
【设计说明】学生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实现三个不同范围的合作互动.首先,在与同桌合作过程中,达到小范围的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建立随机观念;然后,在累计全班的试验结果的过程中,实现互动的范围扩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差不多稳定在图中的虚线(频率为0.5)处;最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从中渗透收集数据的一种方式(网上邻居),概率中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借助表格和统计图来分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品质.
步骤三:验证猜测,形成概念
以下是几位数学家所做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统计,它符合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试验者所抛次数正面朝上的次数正面朝上的频率
棣莫弗204810610.518
蒲丰404020480.506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
议一议:
通过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历史上数学家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就比较稳定,趋向于0.5,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小,用p(正面朝上)来表示,
p(正面朝上)=,
也称为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设计说明】利用生活中的概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概念。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方法等等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传统的定理教学,多数先由教师直接给出定理,接着是让学生分析出定理的题设、结论,然后写出已知、求证,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和完成证明,这样的数学活动只是单纯地依赖模访与记忆,不能展现学生丰富的思维.这样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定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片段的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三个环节:
观察实验,猜测条件动手操作,确信条件思考归纳,验证定理
案例3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观察猜想—实验交流—发现规律—验证定理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观察实验
教师活动:将一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夹在书中并露出30°的角,这样露出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如何使得你们(同桌)所露的三角形全等呢?
学生活动:与同伴合作,通过操作使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使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保证它们的哪些元素对应相等?
(演示课件:调整露出的两个三角板的位置,使它们恰好全等)
学生活动:观察并猜测构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这三对元素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置“三角板上的全等问题”这一情境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它们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直观感受并加以简单的分析讨论,容易想到利用三角板所提供的角、刻度寻求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加强直观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初步建立对
“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感悟.然而这里设计的情境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情形(有一个角是30°),如何推及到一般,还需要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验证.
步骤二:实验操作,确认猜想
教师活动:由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猜测到满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这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它们就一定全等”.但这仅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如何推及一般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只要所给的边角是具有一般性),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师活动:现在来研究如下情形:abc是任意三角形,如果画,使
∠a=∠a′,,,那么abc与全等吗?
试一试:课本第135页,图5-20中,abc是任意三角形,请你画,使∠a=∠a′,,
,将其剪下来,放到课本中,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实验操作:画出,将其剪下来并与abc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般性研究”的必要性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具有“一般性”的实验,增加学生的现实感受.这样,在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两次实验后,使他们确认猜想.)
步骤三:思考归纳,验证定理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再现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理性分析
已知abc是任意三角形
①画∠a=∠a′;在∠a’的两边上分别取,;连结b'c′;
②移动,观察abc与是否完全重合(全等).
三角形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确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相对位置就确定了,即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确定了
归纳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两个三角形中,按顺序是边、角、边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可以简单写成“边角边”或“sas”.)
篇5
1、教学目标: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高效课堂,稳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教研目标:
(1)配合学校及教务处、教研室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论文,组织老师上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学期继续加大力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形成较完整的备课教案。同一个备课组同一层次的班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各年级具体目标如下:
七年级:以构建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起始年级的英语学习习惯,平时注重口语的训练,切实做到轻负优质。
八年级:加强阅读教学,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到乐趣,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力求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缺补漏,着力加强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着重对复习课型和中考命题方向和命题的基本原则、方法、思路的探讨研究,为实现11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
三、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体英语教师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即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辅导”等主要环节,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特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打造“常态课堂、高效课堂”。教研组各教师认真学习常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计划上一次组内公开课,要求集体备课,及时评课,找出不足,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从而来实现高效课堂。
4、加强集体备课仍是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各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时间固定,要有活动记录。每次活动要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主题,做到活动有充实内容,每次集体备课都由指定老师作话题发言,指出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改进,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方案。备课组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检测、统一作业及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做出统一的评价,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调整改进,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培优补差等多种形式缩小平行班间的差距,争取整体取得较好的成绩。
5、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务处和教研室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能够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6、组织好英语课外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协助教务处做好期中、期末命题双向分析和补缺、补差同学的成绩跟踪,加强考试命题分析的研讨和落实。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和命题进行调整。建立备课组内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自我诊断、自我调解、自主发展的目的。在英语教师中提倡精选习题、精编习题、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英语补缺补差工作。加强九年级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组织九年级英语教师及全组成员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连云港市中考说明》,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凝神聚力,争取九年级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功。扎扎实实做好
一、
二、三轮复习,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篇6
特级教师梁艳云对变式教学的研究源于1991年,那一年,她在广西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即现在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所带的毕业班中考成绩特别突出,校长请来教研员帮“把脉”,朦胧中的她始知自己“撞”上了变式教学,这为她接下来进行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明确了思路。2002年,涂爱玲调入该校,二人开始进行变式教学的“主线设计”“课例研究”。2006年,匡金嫦大学毕业分配到该校,加入变式教学研究小组;2009年,韦丽云调入该校,加入变式教学研究小组;再后来,李娜、张楠、马琳、王荣陆续加入。一个老中青搭配、结构优化的变式教学研究团队正式形成。2013年,梁艳云特级教师工作坊(简称梁艳云工作坊)正式成立。
在进行团队建设和团队教研的过程中,梁艳云工作坊探索出一整套可操作的实践研究路径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同时固化了课型模式。其团队磨课经验可圈可点:每课经四轮备课,从上课教师独自“裸备(独立钻研教材)”“对比备(借助参考资料)”,到团队成员“集体备”,经三备方能进课堂上第一次课,接下来是进行团队“3+2+1”式评课(全体参与,各说出3个优点、2个不足、1条建议)即“课后备课”,再上第二次课,然后是全体反思、提升。每一次备课、上课、评课对团队教师专业技能都是一次精心的锤炼。除了团队内部磨课,她们还与本校教研组其他教师、“国培班”骨干教师等同课异构,在“异构―交流―研讨―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扎实提升队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
多年来,梁艳云工作坊的坊员们共立项了两个桂林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并已顺利结题;2014年,梁艳云和涂爱玲合著的变式教学专著《中学数学变式教学问题设计与课例研究》出版;2015―2016年,该团队编著的六册学生用书《数学变式大课堂》及两册校本课程《赢在变式》问世;2016年,应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唐剑岚教授之邀,该团队录制了变式教学的两个专辑《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代数策略探秘》和《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几何策略探秘》,在网络上共享。此外,该团队成员还先后发表了40多篇有关变式教学的研究论文,有60多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等奖。2016年,梁艳云工作坊获评广西第三批特级教师工作坊一等奖。
(编 者)
篇7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数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一)作为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担负着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教研发展方向的重任,因此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数学教研计划。由于今年初中部教学班级增多,教学任务加重,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初一,两位老师都是新聘任的,需尽快熟悉教学。在数学教学与教研中,我们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杜郎口”和“洋思”教学改革,将每周的周一下午第一节做为固定的数学教研时间,在教研活动中,对各年级本周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进行把关,并对各种公开课和教研活动进行___教研和通告,努力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切实做到了使数学教学工作不拖学校工作的后腿,有效的杜绝了教学事故的出现。__年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由于初一数学课本及教学内容变化较大,两位教师都是新聘任教师,因此我们将初一的教学内容作为本学期数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对两位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追踪听课和指导,听评课___余节,使两位教师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初一的一、二两个班数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四两个班成绩仍需加强,其他各年级的数学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作为初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担负着明年中考的重任以及学校的期望。由于,这___届学生仍然是新接的班,对学生情况不熟悉。学期初,我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逐步了解、认识、熟悉了全班学生,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细心挑选班干部,大胆鼓励他们在班上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可能快的成熟,有力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班干部逐渐成熟的时候,在班级内实行了议会制管理,对班级内的事物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使教学尽力向师生都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并进行每月一次选举,使得责任心强的同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篇8
一、开展数学校本教研的意义
(一)数学校本教研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数学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解决学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还要解决适应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和带有方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选择作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直接与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那些问题。数学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务实求新。
(二)数学校本教研有利于教研组建设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研组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推动数学教研组建设。
(三)数学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是重要的保证,建设教师队伍、培养青年教师也是数学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有业务专长、教学特色、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值得努力探索和认真总结的。
二、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
(一)开展“说”的活动
1.说课程标准
胸中有“标”,教学不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献,内容翔实,内涵丰富。仅靠个人的研读,未必能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校通过开展说课标活动,使教研组内人人研课标、个个说课标,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标的理解。
2.说教材内容
首先在大范围内即就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说教材。课标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编排体系也有较大的改变。
其次,在小范围内即就每个学段、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说教材,这也是一个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控制难度与要求,哪些内容需要作适当拓展,哪些内容在教学前必须补充预备性知识(或知识的产生背景),哪些内容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知识发生的逻辑关系,等等。
3.说课堂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有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又依据教学内容而确立,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地说教法、议教法、评教法,使大家认识到:教材有教材的内在规律,学生有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选择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
(二)实施集体备课,教师交流备课体会
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
1.要定内容
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让各年级组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们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他人从未研究过或是目前教材中的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等。当然,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最好能兼顾数学学科中的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
2.要定主题
数学“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形式之一,既然是教学研讨,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题。只有主题明确,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才能在“ 集体备课”活动中学会主题式的思考。
3.要定时间
只有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必将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要在教师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切不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由于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内开展这一活动,而且这样的活动有主题、见实效,所以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均能畅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要定形式
有了主题、内容和时间,还要有一定的形式为之服务。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线性式”集体备课研讨形式;第二种是“循环式”集体备课研讨形式。“线性式”集体备课的流程为:某位教师根据“主题”要求独立备一节课或一小章节的内容主备教师进行说课( 说理念、说思路) ,教研(年级) 组内的教师们畅谈各自的意见和想法主备教师修改教案并上一节研究课组内教师再次集中学理论,并联系实际进行评课。
(三)教师撰写教学日记
撰写教学日记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体现自己的教学理性、主动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以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的一种研究性活动。教师每上一节课,都会涉及课前备课、课上实践、课后反馈等诸多环节,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感想有待进一步去总结。然而,不少教师虽很重视课前的备课,却忽视了课后的工作,使很多好的经验滑掉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溜走了,这就限制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反思,“科教兴国,科研兴校”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就是研究者”已经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常规而不是口号。由于初中数学课堂更侧重于在教学中师生的活动生成性,因此如果没有样本教研的伴随和引领,课堂教学将寸步难行!而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许多农村边远初中的校本教研工作进展缓慢。
一、加强学习,重新认识校本研究的实质与意义,是提高初中数学校本教研实效的原动力
加强学习,是教师自我更新的一个过程,是保持自身素质能够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认知能力、监控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知识就是力量,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知识来源于书本上的理论,书本理论是教师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没有理论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就像是没有动机的跑车,再漂亮的外表也只是“摆设”;没有理论为基础的校本教研又恰似一帮盲人在摸象,得出的结果只能是“一堵墙、一条蛇、一根柱子……”。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去比较、反思,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实践中,思想认识决定着改革的成败,认识程度的深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倡导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在于确立以学校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学校应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校本教研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校本教研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第一,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研究和实践相统一,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发展活动,而且也是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过程。第二,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特征。第三,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或疑难的问题,以及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新问题和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二、专业引领,作为校本教研的“火车头”,是提高初中数学校本教研实效的催化剂
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就是在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教研员和学校的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进行的校本教研活动。农村初中数学校本教研在这一方面接触较多的是县进修学校的数学教研员和本校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合称教研人员)。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面对的一些具体问题成为教研人员和教师共同研究的对象,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专业引领工作是否到位、效果是否显著,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教研人员对初中数学的新理论、新动向要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毕竟教研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要比单纯的数学老师多得多,每逢教研人员到外地培训学习回来后,学校就应当要求他们及时梳理本次学习的内容,通过讲座或集体教研的形式向数学老师传达,并进行总结和提升,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至于专家学者能到农村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引领的,应该说是少之又少,学校应当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指导,或进行学术专题报告,或随堂听课,或举行座谈会,为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经送宝,然后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积极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使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2.教研人员对初中数学课堂要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
许多农村初中学校因多年没有增加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的流动较少,让人有种“一潭死水”的感觉,虽经过多轮的课改洗礼,然而要让他们形成崭新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教研人员要深入课堂听课,现场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数学老师(包括教研组长)进入初一年级数学课堂听课,老师在讲到“直线、射线、线段”一节的概念时,提出“按下开关的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就是一条射线”,有一位学生马上质疑:“假设光线被障碍物挡住了呢?就是光线不被障碍物挡住,光线也不可能照到无限远的地方啊!”还有一次,初二数学老师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由同学分组讨论,要求同学认真观察公式中左右两边的特征,用一句精确的语言描述这个公式,其中有一小组讨论后得出: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只要满足有一对相同的数和一对相反的数,其结果是等于相同的数的平方减去相反的数的平方。针对以上两节的课后教研活动,其实光线只要在光束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光可以传到无限远,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也给学生作了解释,但学生还没学过光学,对这个问题也是难以理解的;而学生在对平方差公式的描述中,虽然语言表达不准确,但可以看出这一小组学生有非凡的洞察力,我们只要把结论改为“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如果在两个不同的二项式中找到一对相同的数和一对相反的数,相同的一对数中取其中一个数叫第一数,相反的一对数中取其中一个数叫第二数,那么它们的积等于第一数的平方减去第二数的平方。”这个结论的描述是有点繁,但较“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相比学生却更容易理解,在对处理形如(-2+3x)(-3x-2)一类的问题中,学生就能轻易地判断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并一步得出答案。在此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大胆地试用这种方法讲解,效果确实很好。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指出:第一个课堂问题,虽然学生暂时难以理解,但体现了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学科渗透;第二个课堂问题,是数学课堂资源的再生资源,老师们要好好地利用。他强调,数学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就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当然,要真正提升初中数学校本教研的水平,还离不开同伴合作以及不断反思,但对于农村初中学校来说,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专业引领,同时校本教研中的同伴合作和反思等,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参考文献
篇10
(2)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
(4)组织公开课、说课和片段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
(5)各备课组长在优化过程、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七年级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八年级抓好“平几”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九年级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围绕目标,教研组有计划,有内容积极展开工作。
二、组风建设: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七年级备课组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黄金林老师虽是转行带数学,但他爱思考,课堂学习效率高,精力集中;八年级年级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袁金华老师带双班,本学期批改作业每班超过一百次,严松梅老师积极参加区优质课竞赛获奖;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陈贤富老师从城区带回一些好的经验,包教研组领导徐之云积极出谋划策。老教师廖老师,何老师老当益壮。初中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篇11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初一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他们新能结对,集体备课,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初一的教师对“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全体教师讨论激烈并都能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初二年级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初中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三、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王育才主任,符强,陈元圣老师每人都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加强随堂听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篇12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 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篇13
活动之前,“265工程”初中数学第1,2,3小组的全体学员均提交了一份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其中不乏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整体反映了“265工程”学员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展示课的教学设计由“265工程”初中数学第1,2,3小组的三位实践指导教师天津市教研室刘金英、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顾洪敏、天津一中袁爽老师共同研究完成,展示课由袁爽老师承担,整堂课下来,重点突出、清晰流畅、自然和谐,充分展示了实践导师的智慧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