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胶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炼胶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炼胶实训总结

篇1

一名小学校长,他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他只有通过在第一线的工作实践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还要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我们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很多,如果我们的知识有限是绝对没有办法来管理好一所学校的;还要是一位好的疼爱孩子的家长,小学是小朋友,小孩子成长的摇篮,我们需要的是满怀爱心的校长;任何人都离不开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任何国家也离不开周边国家的相互支持与帮助,当然,我们学校也离不开兄弟校的支持、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二)我的收获

篇2

2011年9月,在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尝试进行“先学后教,分层训练,反馈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课堂上变以往的网格式座位形式为分组对面而坐,方便组内互动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年以来,作为老师,我从中受益匪浅;同时,孩子们的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作为这一模式的受益者,我想就它在我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浅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模式实行前的准备工作:

在实行这一模式之前,必须先作好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观察,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再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按A+B+C的搭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一组为宜,A组的同学担任该组小组长。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方便开展组内合作探究活动。

二、教学基本环节及时间安排:

1.学生自学:旨在展示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独立自学课本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规定自学时间及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期间进行巡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间7分钟左右)

2.教师讲解:教师用精确、通俗的语言讲解重点、难点以及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时间13分钟左右)

3.学生分层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准备好不同梯度的2—3组练习让学生进行训练。练习要分别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时间15分钟左右)

4.反馈:学生反馈练习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并从反馈中发现本节课学习中还存在的普遍性知识缺陷,进一步强化解决。(时间7分钟左右)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对知识规律和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时间3分钟左右)

三、有关这一模式的体会和看法:

(一)先学后教,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分层训练,反馈总结”模式的重头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先学”的内容往往集中于听﹑说部分。我们主要借助于自主跟读课本配套录音来实现;如果是知识类的内容,根据班级学生自学能力欠佳的现实,我除了有目的的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的知识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学资料和方法。这一做法遵循了“洋思”的优化导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当然,我们的学生自觉性也比较低。为此,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辅助手段来确保这一环节的充分落实。例如,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些练习来检测学生是否认真执行了“先学”的任务。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通过加操行分和定期通报表扬的方式加以鼓励。必要的时候,还会以手机信息的形式反馈给家长。这些做法极大地推动了那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同学积极加入到自主“先学”的行列中来。其实,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督促,孩子们从原先的“要我学”渐渐过渡到了“我要学”,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二)分层训练,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分层教学是我校英语科组自2006年以来一直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本地区学生的特点,我校英语科组已经整理出了一套务实高效的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训练”就是指在课堂操练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兼顾到高﹑中﹑低三个学生层次,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探究形式,让中上水平的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带动后面的学困生,从而实现小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

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我会根据课型和着眼点不同,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练习,达到各自的能力目标。在分层训练中,我在兼顾各个层面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优势。我会尽量让A、C组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一对一的个别辅导。C组学生在这种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A组学生在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相互交流中,知识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分层训练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教学方法的起点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淡化形式,注重实际,具有保尖、促中、帮困的作用,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尤其适合我们这种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低下的学校。

其实,分层训练只是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其它环节也要采取相应的分层辅助手段。 如:分层确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分层设计教学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分层布置作业,有的放矢,减轻学生负担;分层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赞同,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反馈总结,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重﹑难点

“反馈”是指在学生分层训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指派代表,提出本组内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能够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鼓励各小组的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总结”是指教师在下课前的3-5分钟对本堂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我认为,教师的精讲点拨是每堂课的把关环节。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语言现象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当堂所学内容。但是,教师的讲解切忌简单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高效。

但是,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反馈总结”是最难掌控时间的一个环节。孩子们经常会因为某个问题各执己见,争执不下而占用了老师原计划用来总结的时间,从而导致拖堂。不过,作为一名老师,看到孩子们如此热烈地参与课堂讨论,的确是一种很美妙的享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总结”方式,使这一环节达到更好效果。

目前,“先学后教,分层训练,反馈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全面展开。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都受益匪浅。学生比原来更自觉主动地学习了,上课也更认真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更积极了。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切天赋和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我相信:随着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一定会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在的能力,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学生自身发展终身奠基。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更有信心在这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上走好、走稳,让我的英语课堂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3

1.企业产品具有代表性。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具有代表性,生胶品种多达8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青岛赛轮有限公司,拥有国家轮胎信息化技术、配方工艺、轮胎结构、轮胎检测等专业研究所。是我国轮胎示范生产基地,其中有12条自动炼胶生产线、年产子午线轮胎1000万条,压延、挤出、成型设备都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性设备,能充分展示我国橡胶企业的形象。

2.企业可以提供较为适宜的岗位和必要的生活条件。无锡二橡胶每学期可以为我们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提供35~40个工作岗位,并且学生可以与工人同工同酬、同考核、同培训、同管理、同吃同住,同时企业为学生购买工伤保险等,为学生接触社会打下基础,企业为学生可以配备班主任和企业专业教师,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食宿。青岛赛轮有限公司可以为我们提供40~50个工作岗位,学生同样可以与工人享受相同的管理、相同的报酬、相同的考核、培训,吃住可以免费,企业为学生购买保险,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比例高,而且每年向国内输出外技术,对于学生的锻炼与培养有很大帮助,且师资资源丰富。

3.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除工学交替以外,企业可以为教师企业锻炼提供技术岗位、安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我系专业教师的企业锻炼、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企业教师参与编写项目化教材、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可以将企业案例直接写入教材,同时部分研究课题带到学校成为学生的毕业课题、企业老师也指导学生的毕业课题,企业同时为教师的横向课题提供资金和原材料保障,校企双方合作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

4.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同专业企业相对集中。我们厂中校合作之初就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肯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多次来校商谈合作具体细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大力协助,专门安排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合作管理和专业课程的授课,使工学结合做到实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一地区生产不同产品、管理机制不同、企业文化有别,可以让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需要,提高职业素养。

二、建立良好的合作育人机制

1.校企合作建立运行与保障机制。校企双方协商成立了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企业总经理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长、系主任、教务处长等,使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校企共同制订了“一地多点、四段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段融合”工学交替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起半年时间安排到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工人同吃同住(上半年一个班级、下半年一个班级交替进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训练和操作,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方法,熟悉行业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技术管理、生产调度,学生同时可以轮流直接参与企业的现场管理,掌握企业生产工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师资中心企业和其他五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学以能力为目标,以企业产品作为引导,实施任务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校企合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在企业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考核、共同从事产品生产、同岗同酬、共同培训”,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不同类型职工接触的机会,为适应企业奠定基础。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有很大提高。其核心就是学生不但可以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同时能够学习企业从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到车间主任的全程管理,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学生于不同层次的工人、管理人员打交道,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

3.人才培养的创新点。遵守人才培养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行工学交替、工学结合,让学生在职业岗位教育的环境中、在真实的工程环境里接受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各种职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其次工学交替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最好途径,职业意识是对职业的了解、认同与承诺,以及主动学习职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和伦理对自己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己在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对自身和职业都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的养成。其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利于对各种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是专门的职业技能以外的一种隐性的、可迁移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计划监控能力、创新能力等,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很快提高。最后,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场智慧。职场智慧是指学生和工作相关的情绪智力,主要包括:在职场中对他人情绪和观点的感知和理解,对自我情绪的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个人职业成就起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将学生与企业各个层面的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质量控制密切结合的模式,学生第一个月先跟班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培养基本管理意识,第二个月作为班长助理,协助班长分配工作任务,同时自己参与基本工作,思考管理的合理性,第二个月基本熟悉班组长的管理规范、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安排和基层工人配置情况,第三个月开始学习工段长的生产调度、工作任务安排、产品质量考核、计件考核、工人工作情况分析,本工段材料消耗、运行情况等,第四个月全面熟悉工段长的各项工作,能够自觉做工段长的助手、起到辅助作用,同学可以轮流对工段长的工作提出看法,并与工段长进行必要的交流,取得现场管理经验;第五个月开始注意收集车间主任工作的内容,并逐渐熟悉车间主任管理内容和生产调度情况,学生轮流学习生产调度的各项工作,第六个月作为车间主任助理负责车间的生产与运行情况,部分学生轮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要条件是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产品应具有代表性,同时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要好,为此企业还要做好牺牲部分利益的准备;再则,企业要牺牲部分利益,提供教学场所、实训岗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同时选派任课教师、校内班主任,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产品生产融为一体,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校中厂”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和江苏省实训基地的优势,建立校中厂――徐州聚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便利,目前学生可以直接以工业用橡胶制品、塑料注射挤出制品、塑料中空制品、塑料包装膜以及密封件和橡胶小杂件等作为项目,进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同时部分同学还承担班组长、工段长、生产调度、质量检验员、车间主任助理等工作,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还使学生懂得企业管理规范,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这种模式是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整合学生的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发挥三种技能的综合作用。实践告诉我们,知识不仅是教会的,更多的是学生学会用会的,能力不是讲出的,更多的是学生练出来的。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支撑学生职业能力的知识主要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车间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互动,工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将明确知识的学习和默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语言教学的方式与意会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从而恢复知识赖以存在的现实背景和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与具体场景相联系的,可以灵活运用的、生动的知识,使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体验相结合,真正成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组成部分。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二年级起就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真刀真枪”的职业训练,得到了真实的体验,从而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质,能很快胜任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亲自动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运用水平,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可以亲手制造合格产品,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有成就感。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运行

依托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厂中校)和徐州聚力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校中厂),改革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搬进企业与工人同吃住,置身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训练和操作。融“教、学、做”于一体,以企业橡胶、塑料产品作为典型案例,将课程融入产品生产及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合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

1.实行教室与工厂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工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学生从原材料的选用、产品生产工艺、所用设备的选型、模具结构、工艺条件制订、生产调度、原材料、半成品消耗定额、生产过程消耗、产品质量控制全程学习,并可以亲自去做,学生把学习与学徒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把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车间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等一起共同来完成,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企业管理流程。

2.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真实产品生产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各种实习与实训,让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产品制造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一线与教学的零距离。

3.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企业产品作典型案例展开,老师发放任务单,学生进行材料选择与论证、方案选择、工艺方案的制订、设备选型等学生收集材料,并集中汇报,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听取汇报后,加以总结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

4.实行“1+0.5+1+0.5”工学交替四段融合的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二年级半年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和项目化课程,回来一年进行综合专业课程和职前综合训练,最后半年再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从第二学年开始就置身于生产实际当中,在工程实践中逐渐让他们知道今后要干什么,现在要学会什么。要学会哪些职业技能,要学哪些知识,要练就哪些本领。学生既有学习的目标,又有学习的积极性。每学一步都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得到应用,能直接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企业工学交替经历的学生能够很快融入企业,不仅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好评,为双向选择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因此本专业协议就业率名列省内前茅,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5.工学交替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能力。要求学生学习企业基层管理的各种经验,部分学生轮流做班长助理、工段长助理、生产调度助理和车间主任助理,增强学生就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校企双方还同时让学生从进企业的第一天开始,就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管理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的管理方法。如“6S”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学生的工作岗位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流程将学生分别分到炼胶车间的配料、炼胶工段、混炼胶检验工段,皮辊皮圈车间的挤出、成型、硫化、切割、打磨、检验工段,胶辊车间压延、成型、硫化、打磨、检验工段,汽车橡胶制品车间的挤出、成型、硫化、修剪、检验工段等,销售中心的包装、营销岗位等20多个工段,学生分布在车间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两周进行一次交流,第一个月主要进行操作技能学习,第二月部分同学担任班长助理,第三个月部分同学担任工段长助理或生产调度助理,第四个月担任车间主任助理,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第五个月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以便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创业阶段。

四、校企共同制订质量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在企业通过产品为载体进行学习,评价标准比在学校学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过程考核,企业评价考核等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工学交替所有材料的上交考核。每次考核的成绩:现场考核30%、业务报告30%、现场交流(答辩)30%。现场考核由厂方相应岗位人员和校内指导老师组成现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业务报告是学生对工学交替期间从事实践工作的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报告,是衡量学生工学交替业务水平的重要内容。考核合格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颁发结业证书,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要有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企业的热情参与,同时校企双方互聘互认,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艳,荆静,高丙云.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EB/OL].省略/2009-09-12

[2]邓志辉,赵居礼,王津.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3]鲁昕.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职教科学发展[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省略/,2010-05-23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