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牧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现代牧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牧业论文

篇1

2.1项目建后管理

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将产权移交项目乡镇、村或用水合作组织,搞活经营权,由产权所有者负责工程管理,制定工程管护制度、用水制度、水费计收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建、管、用相结合的工程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维护力度,明确专管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并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理主体落实后,水务局、农牧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使工程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效益。

2.2项目维护方案

项目建成后,管理单位要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管理者要真正负起责任,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移动设备、管道不用时,要入库保管。

3现代农业项目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隆化县是典型的山区县,降雨量分布不均,由此引发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因此,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后,一是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可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11.33hm2。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矛盾将得到初步缓解。灌溉面积萎缩和灌溉效益衰竭的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二是水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节约用水效果显著。通过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内可新增节水能力130.8万m3,井灌区水利用系数可从现在的0.6提高到0.79以上。三是有效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社会稳定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等目标。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 效益计算(以2012年现代农业项目为例)。工程完成后,新增管灌面积385.33万hm2,平均可增产玉米150kg/667m2,按1.8元/kg计算,增收156万元。新增喷灌面积1026hm2,平均增产玉米150kg/667m2,按1.8元/kg计算,可增收416万元,年增收总效益为572万元。

3.2.2 年费用。年折旧费:按综合折旧费率4.5%计算,为79万元;年运行费:按总投资的2%计算,为35万元;管理费:包括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等,根据项目区的需要,取总投资的2.5%计算,为44万元。由此,年费用为158万元。

3.2.3 效益费用比。R=(B-C)×t/k=(572-158)×15/1752=3.52(B—年总效益;C—年总费用;T—经济计算期,按15年计算;K—总投资);投资还本年限(静态)T=k/(B-C)=1752/(572-158)=4.2年。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的增加粮食单产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效益费用比为3.52,还本年限4.2年,经济效益尚可,项目可行。

篇2

经过实践检验,应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规划先行要做好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一条便捷之道便是"尊重常识,尊重历史经验教训"。在软件项目管理中,有许多的原则和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预先做好统一的中长期规划是系统成功的必要条件。规划的主要内容包含:根据经营思路,分析业务要求,实事求是确定工作目标。计划细分,明确实施步骤,确定分期目标。抓好配套工作,理清业务流程、在资金预算、人力安排上确保规划能够顺利进行。切合实际的规划可以避免系统建设上的失效和反复,并可以对象目的持续建设提供保障。

2前期准备(1)前期工作至关重要,建议请监理公司予以监督。监理公司不但可以项目管理专家身份协助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工作方式、进度质量和专业技术,更为有效的是用户方和开发方之间协调沟通的重要渠道,有些不方便直接说的话可请监理方提出。(2)选择开发商。资本雄厚、技术成熟十分重要,最好选择本地开发商。异地开发商可以在招标阶段有很好地承诺,但验收后,到运行维护阶段,便会有很大困难,只能在网上和他们的技术人员交流。(3)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这个过程并不过分困难,价格、主要工作甚至细则都在招标过程中确定了;合同较为关键,建议使用规范文本,并尽量分期付款,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好处。(4)分析需求。用户往往无法明确提出需求,对希望建立的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含糊概念和原则性的要求,需求分析的重任往往落在开发商的肩上;而开发商往往难以真正领会用户的想法,或是向较为简单的程序解决方式引导,必须多方把关,尤其要发挥监理公司的作用。

3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保证项目建设的时间、质量的关键步骤。包括:(1)规则确立。项目开始前,必须明确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问题,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分工、决策机制和授权、沟通方式、例会及纪要、文档交接、档案管理方式等。(2)阶段划分。阶段性成功对于项目非常重要,使工作团队有张有弛。(3)问题解决机制。问题出现怎么办?如何确认?如何解决?应在此阶段定义。

4开发过程(1)规则建立开发的规则主要是指开发公司在编码和实施中对源程序的撰写规则和标注要求。研究成果不单独归属开发方时都应当对此予以重视,这项根本规则的确立使程序可读,在后续的维护甚至调改、续写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2)需求细化①业务细化:业务环节必须环环相扣,细节很重要;涉及各部门间衔接部分,设计要尤为明确。②管理模式建立、用户权限:岗位设计、岗位管理、用户设计和权限分配。(3)详细设计。所有的用户需求细节、技术框架的搭建都在此体现,专业性较强,建议用户、监理方都要审核确认。(4)编码。这个阶段主要靠开发公司的内部控制,如果合同中确定成果归用户方所有且用户方有意在后续维护中掌握主动,可派员定期了解编码情况。(5)开发方内部测试调改。开发方需提交测试脚本、规范的开发公司有专门的测试部门,完成内部测试后,主要是准确性、黑箱和压力测试,要出具书面测试报告。(6)用户测试。以功能、业务流程测试为主,需要搭建模拟环境,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测试;也可选择一、两个试点,运行实际业务测试。

5实施过程(1)数据采集。保证系统成功的艰苦的、重要的过程,如果是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则需要明确数据格式、类型、项目以及对应的关系;如果是首次建立系统,就需要安排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具体要依照系统规模,专业工作小组做这件事。(2)用户建设和管理模式成型。这是用户方要切实把握的部分,建设的核心是权责分明,权力与义务对等,简洁实用的统计查询会大大提高本项工作效率。(3)培训。首次培训的作用只是和系统见个面,用户方信息化工作部门要有心理准备,在半年左右的时间不断解决问题。(4)试运行。前6个月最辛苦,问题多,权限必须放得较大,以允许各类数据、情况进入系统追踪范围。待运行平稳后,必须将权限重新清理,按照标准重新核定。但在此阶段,用户要注意明确自身要求,控制详细设计书以外的额外要求,防止需求膨胀,阻碍系统接收。这样做表面上维护了用户利益,实际上往往拖垮了开发公司,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6组织配套。按照系统建设的原则,按照系统确定的业务流程和用户体系,如果与企业现行组织机构不相符合,应在此时进行调整。同时,系统正式运行后,系统管理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不断清理缺陷数据,保证系统顺畅运行的工作必不可少,所以用户方的信息化工作部门要装备好专门力量。

7验收。试运行结束即为可开始准备验收工作的标志。(1)条件准备。合同确定条件齐备、确认,包括文档准备、源程序交付等。(2)专家组邀请。专家组成员为单数,应包含业务专家、IT专家,内部及外部人员。对专家们提出的不足要有照单全收的气量,毕竟专家们要提出问题再主流肯定的。

篇3

一、题目名称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财务管理目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界定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及财务管理实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并未取得共识,大部分学者赞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而实务界则更为偏爱利润最大化。这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在于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再比如说我们界定财务管理目标的目的是什么?财务管理目标和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回答。因而笔者认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还是价值最大化的争论上,而应当先对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然后再对财务管理目标作出合理的界定。

三、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情况大量出现,多元化经营在理论和实践上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分散经营风险。同时,企业集团化的组织形式,由于其在内部形成多元法人主体结构,分散了财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企业集团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

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无论是集团总部本身还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成员公司,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财目标,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则是为了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因此,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实现出资人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而目前我国众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财权多层次分割的过度分散与失控、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利益互不兼容的多级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竞争力低下等等问题。这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实际,从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财务集中管理的具体操作思路和解决方案、必需的基本主客观条件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选择并定位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高集团整体利益以及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类网站的相关文章等等。

2、案例举证方法

五、论文提纲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1.分析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①分析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

②分析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

③分析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 。

④分析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 。

⑤分析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现状。

2.探讨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①财务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

②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③财务管理是其他各种管理都无法取代的。

④论述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的功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1.论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① 什么是财务管理目标

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点

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④管理决策因素

⑤外部环境因素

(三)比较几种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2.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4.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劣。

(四)财务目标选择的标准

1.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因素

①经济体制

②经济发达程度

③企业经营机制

④资本市场

2.财务管理目标优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①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研究

②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六、主要结论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市场竞争为导向,力求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所有者(股东)财富和职工人均收入最大化。首先,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经常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由企业来组成,企业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来组成,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基本生产目的就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企业财务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使组成企业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都富起来。其次,它符合统一性特征。它直接明确企业的目标由企业所有者(股东)目标、经营者目标和职工的目标来组成,主张三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使各自的目标统一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下。第三,它符合货币性特征,均可用货币量化,便于分解。第四,它符合明晰性特征,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没有疑义。第五,它符合可控性特征,如果将所有者(股东)财富量化,可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来表示,所有者财富和人均收入指标都是财务管理可控的指标。综上述,将它作为我国企 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不仅如此,如果把它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还可以有效地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解决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统一问题。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存在的隐性收入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总之,财务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体现的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割和价值分配关系。从理论概念的角度来考虑,作为目标,必须服从于本质。财务就一般本质来讲,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并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财务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目标,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趋向与最终选择。

七、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8226;r.爱默瑞,约翰&8226;d.芬尼特.公司财务管理(上、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3 林景新.《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m. 广东经济出版社,9月.

4宋献中,熊楚熊,《公司理财》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5谢剑平.《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本土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庆成.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j .财务与会计导刊,,(10).

7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12).

篇4

1.东辽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东辽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畜牧业的产量连年增长,其中禽类增长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长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鸡是禽类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鸡总产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长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猪的总产量从2001年465932头增长到2011年755737头,增长了61.7%;牛的总产量从2001年341164头增长到了2011年598642头,增长了57%;羊的总产量从2001年41991头增长到2011年57359头,仅增长了0.73%。

2009年东辽县,全县畜牧产品肉总产量就已经突破10万吨,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产片肉总产量是142882.92吨,比上年增长了22923.82吨,猪肉产量是34078.3吨,牛肉产量是51781.39吨,禽肉产量是55950.88吨,其中肉鸡产量是40883.61吨,蛋鸡产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种畜禽的产肉量和产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跟东辽县加大对畜牧业扶持力度有这莫大的关系。

2011年东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303384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是17508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业总产值的3.58倍,农业总产值是115811万元,是2001年农渔业总产值的2.85倍;林业总产值是7121万元;渔业总产值是1691万元。在2001年的时候,东辽县畜牧业给人均带来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业带给的人均收入增长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养殖户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长东辽县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2.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和良种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粮食产量由年产不足1000万吨上升到2500万吨水平,这和国家大力支持吉林省农业也不开,但是吉林省在农业方面对畜牧业的投入资金和给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

2011年,东辽县畜牧业的繁殖能力是仔猪年413760头、仔牛79353。但在选购牲畜幼仔的时候,很难购买到提抗力强,产肉量高的幼仔,目前东辽县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户农民的养殖,所以没有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

2.2疫情防治无体系

在冬春和秋冬两个季节交替的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也是牲畜幼仔销售的好季节,但由于无合理的防疫体系,在收购和出卖的时候,使病毒进入养殖区域,致使疫情爆发;另一个疫情防治关键就是畜禽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不够规范,是导致疫情爆发的重要原因。

3.东辽县畜牧业发展对策

3.1国家应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的投入,是提高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提高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资金投入。我国农牧业基础设施非常简陋,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提高农牧业收入水平。

从东辽县几家规模化养殖场来看,每家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也就30多万元,而贷款利息高达9-11%,对于一家规模化的养殖场来说这点钱,和场子的实有资产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但为什么用养殖场作为资产去银行抵押,而贷不到钱呢?原因是多数银行受“家有万贯,带毛的(资产)不算”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养殖户在银行当中贷不到钱。

3.2合理运用“以草以饲兴牧”这一理念

“以草以饲”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养殖理念,用小草来代替现有喂养畜禽的粮食,这样以来能节约大量粮食,也能降低养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种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秆,在农村是废弃物,垂手可得,取之不尽。东辽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总产量每年在84万吨左右,年农作物秸秆126万吨,荒山草坡11万亩,每年草量可达30万吨,这种前提下东辽县更适合运用”以草以饲”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饲”并没有推广开,因为养殖户受原有的思维影响,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饲料,不能正常生长导致出栏期延后,所以东辽县应加大对“以草以饲”这一理念的宣传,挨家挨户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和讲解,从而为农户带来更大利益。

3.3建设沼气池使资源循环利用

沼气池在南方的农村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气池貌似还不太流行,农户还不太了解沼气给农业、畜牧业带来的利益,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沼气池给农户带来的利益是长远的。

建立一个8m3地下水压沼气池需要投资3000元左右,农户修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生产350-450m3的沼气,可以满足3-5口之家农户的炊事用能,每个农户每年实用沼气可节约生活用能开支600元左右,所生产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化肥,用于农业生产每年可节省农药、化肥开支500元左右,而且农户平时饲养的畜禽的粪便也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没有沼气池,畜禽的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4.结论

畜牧业在东辽县的今后发展中有这重要的地位,因为东辽县主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以农业为主,而畜牧业恰恰是带动东辽县农业发展的关键。由于东辽县的地理位置因素,导致东辽县幅员内,自然资源不够丰富,旅游、矿产都不能和其他地区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带动东辽县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这片土地资源,发展畜牧业,随之带动其他附属产业的大力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2001年——2011年东辽县统计局.统计年鉴.

[2]2001年——2011年东辽县畜牧管理局工作报告.

[3]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4]2001年——2011年东辽县牧业管理局 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5]张守莉.吉林省发展精品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4.

[6]刘丽红.吉林省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6.

篇5

新疆农学会副理事长向本春对农学会50年来在精心组织学术交流,努力为新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广泛调研,努力做好谏言献策、咨询服务工作;大力开展科普与技术咨询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会上,各专业学会也纷纷发来贺信。

新疆农学会理事长陈彤代表新疆农学会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新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工作报告。他表示,新疆农学会将保持和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疆“三农”实际,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重点,致力于促进新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开展国家间、地区间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学会改革,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学术交流、强化桥梁纽带、当好参谋助手,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篇6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发展,化隆县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实现温饱的需要;另一方面,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并增强了消费优质产品和追求生活质量的能力,引起了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根据这两种特征表现,我县按照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围绕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在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尚未制定比较系统的结构调整规划,所以其目标与措施尚需进一步明确,便于指导今后工作。 

 

1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目标 

 

畜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市场规律变化,就必须在结构上突出质量,把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生产的结构灵魂,增加高品质畜产品的生产,增加能够满足多样化、优质化消费需求的畜产品供给能力。因此,要在产品层次、上市层次、贸易层次上进行结构优化。一方面要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动物产品安全,提高动物检疫标准,逐步建立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运行机制。根据农业部、省农牧厅关于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意见,我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标是“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总体上要抓好奶牛、肉牛羊、细毛羊、绒山羊、生猪和肉鸡等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肉牛生产,积极发展奶牛业,加快发展乳品加工;保持羊的适度发展规模,加快肉用羊品种改良,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生产,稳定山羊数量,改进羊绒品质;加强生猪品种改良,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加快发展优质肉鸡生产。同时,本地区优质牦牛、肉兔以及特种养殖也是今后市场消费的增长点,要加以扶持培育和开发,形成地方特色经济。 

 

2实现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目标的措施 

 

2.1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畜牧业保障体系包括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安全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2.1.1良种繁育体系。加大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逐步形成一套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稳定合理的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兴办畜禽繁育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畜禽经营行为,加快推行种畜禽品种标准和质量标准,开展种畜禽测定工作,提高种畜禽质量。 

2.1.2动物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和兽药残留监测系统,继续组织实施好动物保护工程。增加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专项经费,落实防治预案,强化对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防疫检疫监督,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建立完善的动物卫生质量体系,开展畜禽产品安全监督和检测,将畜禽产品安全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禽产品卫生安全。 

2.1.3饲料生产体系。在继续抓好农副产品利用的同时,促进专用饲料生产,培育和发展饲料工业,填补我县无饲料加工企业的空白,提高饲料加工的整体效益,确保饲料质量与安全。 

2.1.4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网络,实行畜牧业信息制度。尽快实现省地县畜牧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播系统,加强对畜牧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和掌握,引导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实现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对接精准化,防止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 

2.2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畜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要充分利用科技增收计划等,推广一批重大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普及。加强对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采取短期培训、岗位培训、绿色证书达标培训相结合,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养殖技术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 

2.3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快草地生态建设步伐,有利于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地区稳定和民族团结,要把草地建设作为治理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要坚持草地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加大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和围栏封育的力度,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进一步防止草地生态恶化,全面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强市场建设,搞活畜产品流通 

篇7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也越来越感兴趣。我校地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猛和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校自身发展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断涌现。论文大全。培养应用性人才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文将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尝试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动物医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动物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要了解本学科前沿学术动态。为此,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然要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不仅是地方高校创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1,2]。多年来,老套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继续深入,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缓解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通常包括生产劳动、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专业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受旧有思想的束缚,对书面成绩的高低也相当看重,这就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高分“人才”,可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现如今动物疫病发病情况日趋复杂多样化、发病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不断发展的畜牧业贸易,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我国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动物医学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纵观我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十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但总的框架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实践教学模式简单,实验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不能反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真实现状,导致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②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课程之间往往缺乏关联性,以独立进行实验为主,简单孤立,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缺乏形态和机能、局部与整体、正常和异常有机统一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③学生缺少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绝大部分实验课属重复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即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创新性的设计实验;④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融入产、学、研相结合的真正内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一直是动物医学教育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习教学模式是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2.1产学研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种机遇,需要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产学研合作为高等农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谋求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符合时展的规律,是高等农业专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它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势,所以产学研合作在当前越来越被人们关注。[3]

2.2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或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科研生产环境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的特点。

2.3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建特色的有效途径。论文大全。通过产学研结合将创建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也能够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是集生产、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园区,园区应该包括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区,畜产品配套加工区,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动物示范医院,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的资源高效利用,为建成比较完备的多功能的畜牧业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做出示范,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与疫病防控等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与相关的企业集团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规划,同时可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企业集团或公司共同建设基地。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

3.2.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改变以往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名存实亡,经济状况不佳甚至倒闭、缺乏科研等现状,我们本着“在建设中谋发展、在调整中促提高”的原则,近年来,学院相继对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实地考察,与企业单位联合、结合科研项目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也是学生与企业合作、参与科研,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当为产、学、研结合紧密且在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实习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与学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计划。

3.2.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设立金陵科技学院动物医院、宠物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设置兽医门诊、临床化验室和临床综合研究室,在动物医院开设现场实验课,而且每年还可接受动物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0余人,能基本满足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和对外科技服务的需要。论文大全。

3.2.3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或半企业化管理,为独立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保证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验等任务的完成。基地要有强实的领导班子,较强的师资队伍,管理人员要有具体标准和数量限制,对师资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有明确的要求,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可以选派部分技术骨干人员参与指导;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种实验实习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技能规范,要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等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让学校和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实践证明,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而且也是学校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本着“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近几年来,学院与实习基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做到“两受益、两促进”,即学校和基地双向受益;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促进基地的巩固与发展。

4.结束语

深化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共赢的事业,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加强的问题。学院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学习实践基地,为动物医学专业全体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促进学校和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大庄,阎海霞.面向21世纪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5,23(1):10-12.

[2] 梁海虹.我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创新特征[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3):74-76.

篇8

一、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1. 浙江省的概况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域面积为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2011年末全省总人口数478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79 万人,占总人口的68%。2012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比上年增收1482元,增长了10.2%。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2012年全国总计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89453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9%,2012 年浙江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的增长率分别为6.3%、5.6%、0.5%、4.5%,在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种植业已居绝对主导地位,林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占居相对主导地位,种植业和林业成为支撑浙江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数据来源于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选取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RJI)、农林牧渔业总产值(ZCO)、农业产值(NYO)、林业产值(LYO)、牧业产值(MYO)、渔业产值(YYO)6个变量。对以上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RJI、LNZ?CO、LNNYO、LNLYO、LNMYO、LNYYO 表示。本论文使用Eviews6.0版进行计量分析。

2.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林

牧渔业各产业产值的平稳性检验本论文采用ADF 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 和SC 信息准则,选取Eviews6.0 默认的最大滞后阶数6。ADF 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LNRTI 在显著性水平d=1%、d=2%、d=3%的条件下,ADF的检验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说明LNRJI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以后,ΔLNRJI在显著性水平d=1%、d=2%、d=3%的条件下,ADF 的检验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说明ΔLNRJI 是不平稳的。经过二阶差分以后,Δ2LNRJI在显著性水平d=1%、d=2%、d=3%的条件下,ADF的检验统计量都小于临界值,说明Δ2LNRJI 是平稳的,因此LNRJI 是I(2)序列。关于其他变量的序列可以以此类推。表1的结果显示,序列LNRJI、LNZCO、LNNYO、LNLYO、LN?MYO、LNYYO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3.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林牧渔业各产业产值的协整检验

本论文采用Johansen 协整检验来确定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所有变量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其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存在协整方程,根据表3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其协整方程为:LNRJI=- 0.01LNNYO + 0.24LNLYO +0.68LNMYO+0.14LNYYO+0.01协整方程表明,NYO、LYO、MYO 和YYO 对RJI 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24、0.68 和0.14。这表明牧业产值对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系数为0.68,是四大产业中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程度最大的一个因素。其次是林业,林业产值对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也相对较高,系数为0.24,渔业产值对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14。而另一方面,农业(种植业)对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01,农业(种植业)产值增加1%,反而会使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减少0.01%。

4.格兰杰因果检验

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必须保证序列是平稳的,我们知道序列LN?RJI、LNZCO、LNNYO、LNLYO、LNMYO、LNYYO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必须对序列进行二次一阶差分,并把处理后的序列记为LNRJI1、LNZCO1、LNNYO1、LNLYO1、LNMYO1、LNYYO1。]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选择滞后3期,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检验结果表明,LNLYO1、LNYYO1是LNRJI1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存在从LNLYO1、LNYYO1 到LNRJI1的单向因果关系;LNRJI1 是LNZCO1、LNMYO1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存在从LNRJI1 到LNZCO1、LNMYO1 的单向因果关系;LNNYO1 和LNRJI1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单向因果关系。

5.方差分解

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析LNNYO、LNLYO、LN?MYO、LNYYO对LNRJI变化的贡献度。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一期预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方差全部是由自身扰动所引起的,随着预测期的推移,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测方差中由非农民人均纯收入变量扰动所引起的部分增加,长期而言,农民人均纯收入受种植业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小,受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后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林业和渔业的发展动向。

三、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大力发展林业,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1)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改革,使林业的体制机制不断地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2)激活林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根据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建立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森林旅游6大主导产业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1)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2)加快畜牧良种体系建设。

(3)建立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机制。

(4)建立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5)全面提升畜牧产业的发展档次。

参考文献

[1] 余家凤,易发云.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149-151.

篇9

1.2实验室设备陈旧,配置不合理

(1)仪器设备陈旧。

仪器是实验室的重要实物资源,其档次、数量、先进程度体现了实验室的硬件支撑能力,是实验室建设的最主要评价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实验仪器更新换代很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实验室早期购买的设备诸如胶体磨、乳脂仪、黏度仪、杀菌锅等设备已使用近20年,老化严重,已不适合现阶段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要求。

(2)试剂和耗材的管理不够合理。

专科生毕业实习的时间约为4个月,在毕业课题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向实验室申请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和耗材。而一些特殊的、急需的、量小的试剂和耗材,从计划、申请、审批、订购到邮送,程序繁琐,效率很低,影响毕业实习课题的按时完成。

1.3实验室管理水平欠缺

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种新模式,其建设参与方多,成分复杂,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要求高。管理主要问题是责任主体难明确、管理文档和技术资料不完全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导致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

2以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为载体指导毕业实习的改进措施

2.1充分整合资源,提高开放实验室的综合效能

8年来,学校和河南省内著名食品企业合作,购置了一批进口先进科研设备,相继建设了双剑食品添加剂、思念速冻食品、三色鸽焙烤食品、花花牛乳品、尚正肉品、启程烘焙食品等6个校企合作联盟食品加工开放实验室,开设了肉品类、乳品类、面制品类、速冻食品、蛋品类、农产品、特产品和功能食品等8类食品的毕业实习实验研究项目。例如,功能食品的“植物蛋白与纤维营养价值分析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食品分离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的开设,为学生毕业实习研究中有效利用先进科研精密仪器设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先在学校和企业老师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了解采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进一步独立完成毕业课题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产品科研开发能力。

2.2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质量

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不同于传统的校内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需要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企业描准市场要求,根据生产、科研的实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科研材料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生产实用性和技术超前性;同时,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又必须具有校内实验室的理论系统性、体系完整性和教育公益性。这些性质,决定了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后,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课题筛选、项目论证、实验设计与研究、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毕业实习各环节训练,具有时间紧、任务重、动用知识量繁巨和压力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更广泛、更实际、更复杂的问题,学生使用仪器时会出现更多实际问题,使用的试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大量增加,这对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责任意识、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提高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质量,一方面定期选派实验教师赴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大型食品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进行专业学习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完善绩效工作量评定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以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完善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措施,以制度保证其有效运行

实验室其建设参与方多,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要求高。由于毕业实习学生人数多、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实验项目复杂,责任重大。实验室面向毕业实习开放,将会涉及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为此,制订了校企合作联盟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人员守则、仪器管理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重点。要监督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在毕业实习实施阶段,为了给实习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坚持公用、常规仪器设备全天开放,贵重及关键仪器设备,指派专人管理,实行严格的使用登记备案制度,保证综合使用效能。

2.4校企紧密配合,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

毕业实习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实验教师、企业实验教师与学生本人之间沟通、理解、协调和配合是否密切。对于专业和企业指导教师来说,要主动与实验中心联系,确定合理的实习实施计划;对于专业和企业实验教师来说,要及时发现问题,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合理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本人要有科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实习阶段,要及时构建交流平台,实现学生、实验教师和指导教师之间良好的互动平衡,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有效解决毕业实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3以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为载体指导毕业实习的成果

3.1极大地激发了毕业实习学生科研实验的兴趣

建设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是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活动、研发活动以及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实验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最有创造潜质,最可能形成他们思维或者影响他们思维的关键阶段给他们提供条件,不仅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融会贯通,尝试着从事研究。学生可根据学习过程思考与探索,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确立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实践的兴趣。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生毕业实习主要有课程考试和研究论文2种考核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一种方式参加毕业考核。对2001—2012年食品加工类毕业实习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2001—2005年参加课程考试考核占66%,研究论文考核占34%。2005年以后参加研究论文考核的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参加课程考试考核占42%,研究论文考核占58%。其主要原因是2005年以后校、系和企业加大了校企合作联盟食品加工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力度,开放性实验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加大,实现了兴趣驱动的目的。在毕业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参加食品类各级专业比赛和竞赛,48人次获省级奖励,9人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3.2为学生就业开拓出一条新路

这种就业导向的研究实习模式,能够激发各方的潜力和热情。企业通过实习研究项目不断考察学生,塑造学生,培养符合自己企业标准的员工。学生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在毕业实习中得到提高,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学校通过毕业实习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不仅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促进毕业实习的顺利完成,还能够为学生就业开拓出一条新路,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近8年来,近500学生以实习项目研究论文作为毕业考核形式,其中95%的学生在论文答辩以前已被省内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录用,毕业后很快成为企业科研开发骨干。

3.3促进了食品加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建设校企合作联盟开放性实验室,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活动、研发活动和先进技术引入课堂,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把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作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开放工作与专科毕业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方式更加灵活,进而使实验室资源包括各个专项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等均能得到更好的利用。2005—2012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科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使用了肉品研究系统设备、乳品研究系统设备、焙烤研究系统设备、食品质构仪、气-质谱联用仪等教学科研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单机使用时数达400h以上。实践证明,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作用。

篇10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断涌现。论文大全。培养应用性人才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文将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尝试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动物医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动物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要了解本学科前沿学术动态。为此,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然要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不仅是地方高校创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1,2]。多年来,老套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继续深入,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缓解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通常包括生产劳动、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专业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受旧有思想的束缚,对书面成绩的高低也相当看重,这就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高分“人才”,可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现如今动物疫病发病情况日趋复杂多样化、发病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不断发展的畜牧业贸易,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我国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动物医学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纵观我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十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但总的框架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实践教学模式简单,实验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不能反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真实现状,导致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②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课程之间往往缺乏关联性,以独立进行实验为主,简单孤立,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缺乏形态和机能、局部与整体、正常和异常有机统一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③学生缺少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绝大部分实验课属重复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即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创新性的设计实验;④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融入产、学、研相结合的真正内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一直是动物医学教育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习教学模式是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2.1产学研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种机遇,需要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产学研合作为高等农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谋求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符合时展的规律,是高等农业专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它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势,所以产学研合作在当前越来越被人们关注。[3]

2.2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或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科研生产环境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的特点。

2.3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建特色的有效途径。论文大全。通过产学研结合将创建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也能够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是集生产、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园区,园区应该包括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区,畜产品配套加工区,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动物示范医院,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的资源高效利用,为建成比较完备的多功能的畜牧业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做出示范,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与疫病防控等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与相关的企业集团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规划,同时可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企业集团或公司共同建设基地。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

3.2.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改变以往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名存实亡,经济状况不佳甚至倒闭、缺乏科研等现状,我们本着“在建设中谋发展、在调整中促提高”的原则,近年来,学院相继对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实地考察,与企业单位联合、结合科研项目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也是学生与企业合作、参与科研,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当为产、学、研结合紧密且在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实习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与学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计划。

3.2.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设立金陵科技学院动物医院、宠物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设置兽医门诊、临床化验室和临床综合研究室,在动物医院开设现场实验课,而且每年还可接受动物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0余人,能基本满足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和对外科技服务的需要。论文大全。

3.2.3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或半企业化管理,为独立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保证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验等任务的完成。基地要有强实的领导班子,较强的师资队伍,管理人员要有具体标准和数量限制,对师资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有明确的要求,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可以选派部分技术骨干人员参与指导;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种实验实习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技能规范,要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等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让学校和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篇11

兽医防疫是保障畜禽健康和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一项系统性、连续性和规范性工作[1],近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陆续发生与流行,给兽医防疫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兽医防疫工作存在养殖观念落后,防疫制度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2],为了更好的提高兽医防疫效果,论文对目前兽医防疫的形式与成效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兽医防疫体系提供参考,为畜禽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1 目前的兽医防疫状况

畜牧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的畜牧兽医防疫制度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防疫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由于基层防疫工作量大,农村散养户大量存在,基层养殖户对畜禽防疫工作不够理解,没有认识到畜禽防疫的重要性,从业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待遇有待提高,基层防疫工作需要各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防疫推广难度很大[3]。基层兽医防疫机构的设备老化或缺乏必要设备,基础设施不健全,实验室设备陈旧,缺少必要设备,一些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低温保存和运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没有好的配套设施,疫苗免疫效果难以保证。兽医防疫各个监管环节需要加强,农民自由交易过程的法制观念不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意识缺少,有的甚至违规将病死畜禽低价流入市场,成为疾病传染源,严重威胁畜产品安全和养殖业健康发展。养殖观念落后,散养动物多,分布广,成为疾病防控难的主要原因,防疫宣传力度不够,农户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2 提高基层兽医防疫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和建议

2.1 农村养殖观念转变

提高基层兽医防疫工作首先要转变基层农村养殖观念,农村养殖分散,规模养殖小,农村零星和小规模养殖占多数,养殖专业知识匮乏,缺乏疾病防控意识,一些农民禽类养殖不是以经济收入为目的,而是几只到几十只的散养状况长期存在,以放养为主,养殖动态变化快,养殖户的饲养数量很难掌握,加大了疾病防控的难度。很难实施集中定点免疫和大规模免疫。散养户对畜禽免疫往往不够支持,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养的少,没有免疫必要,导致漏免和少免现象频出。需加强养殖户对畜禽防疫的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免疫阻力。

2.2 加强种源管理,提高防疫质量

加强种源管理可以提高防疫质量,提高防疫的科学性。同时可以减少预防反应处理不急时产生的畜禽死亡,减少养殖户对防疫的恐慌。一些畜禽疾病主要是引种不安全,引种时将带病动物引入,有些动物疾病在动物体内潜伏而不发病,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发病和流行,成为疾病重要传播来源,引种时要严格隔离检疫,不从疫区引进动物,新引进动物要隔离观察一周以上,证明健康方可合群。有条件的饲养场要建立动物健康档案,逐步淘汰有病畜禽,种畜要健康不带毒,防止疾病垂直传播[3]。控制好国内畜禽交易场所,加强相关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动物疾病筛查,更好的了解畜禽整体免疫水平,建立全面疫病防控体系。

2.3 畜禽统一防疫成效显著

开展畜禽统一防疫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统一组织,统一疫苗供应,统一防疫,要把畜禽防疫工作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形成专门的防疫队伍,建立县、乡、村防疫网络,对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防疫工作重要性的基层宣传工作,加强动物监管,建立长效机制[4]。加强农村自宰动物的管理,确保动物防疫顺利进行。

3 科学兽医防疫探讨

提倡科学兽医防疫,首先要促进养殖方式转变,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加快资源整合,取代传统养殖,为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动物防疫意识,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免费宣传教育工作,县和乡政府要加大科技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发放相关宣传材料,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自觉接受动物防疫,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兽医防疫推广难的问题,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基层动物防疫站要加强人员和设施配备,淘汰老旧设备,保障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各防疫站的疫苗和药剂器械等物资及时到位。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免疫预防与检查扑杀相结合。在春、秋动物疫病高发季节要加强动物免疫,对散养户要分户做好免疫工作,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定期对饲养动物做流行病学普查工作,利用先进的动物疫病检测试剂盒做好动物疫病普查,一些地区高发病更要加强免疫监测。加强对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这样有助于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兽医的职业地位,加大兽医防疫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4 结语

兽医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部分,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相信随着我国规模化、现代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养殖户防疫意识的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兽医防疫将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全面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推动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峰.加强基层兽医防疫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兽医学杂志,2014,(7):83.

篇12

本文以为,对畜牧业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治理,可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个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完善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加工处理――废弃物再利用――资源”这样一条新型循环流动的环形农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养殖业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己经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也严重威胁周围的生态环境。而沼气工程将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促进了能量高效转化和物质高效循环,形成了“养殖业一沼气一有机肥料一高效种植业――粮食――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通过利用粪便、秸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推进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向增施有机肥转变,推进农民生活用能从主要依靠秸秆、薪柴向高品位的沼气能源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显著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对生物排泄物的处理,经厂内集污池沉淀后就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粪便直接外售,甚至也有个别少数采取直接排出场区外,或入河等不合理方式,这些均不符合畜禽养殖相关的规范要求。此种处理方式显然又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形成污染”这样一条老路子,如此吃老本的做法,显然会导致我市、我省、乃至我国整体环境的恶化。

随着《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颁布实施,要求养殖厂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 84-92 )的要求。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经过生物发酵后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或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保定市在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已走在了全省前列,坐落于保定市的省级龙头企业保定市远方农牧有限公司,已成功通过沼气工程,走出了一条治理、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经实地调查,该沼气工程于2011年7月开始建设,于2012年7月投入使用。该公司在厂内育肥舍北侧空地上建设沼气工程,利用猪场粪便和养殖废水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液再经过有氧反应。工程可帮助解决环境污染的元凶――生物排泄物及衍生品,可消耗猪粪24t/d(TS 含量20%),养殖废水39.3t/d,可产沼气1728m3/d(630720m3/a)。具体来说,该工程的实现了农业发展的循环模式,循环模式中实现了物料平衡:干物质量:24t/dxTS2O%=4.8t/d,物料全天输入总量为4.8t(鲜粪直接投入厌氧池,预处理阶段基本不考虑)。厌氧阶段消耗量为2.64t,该部分TS消耗是生物质能转化、沼气产生的主体。厌氧阶段TS的输出量为2.16t,经过固液分离后,有40%(0.864t/d)进入固态有机肥料,其余部分进入沼液池中。物料(TS)平衡计算见表1。

沼渣含水率为70%,每天沼渣干物质产量为0.864t/d,沼渣产量为2.88t/d。

沼液的含水率约97%,每天沼液干物质产量为1.296,沼液产量为43.2t/d。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生态平衡失调,土壤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农产品质量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力。而沼气工程的衍生品不仅能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过试验发现:沼液第一年免费为附近村民提供,用于种植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发现使用了沼液灌溉后,比之前使用普通化肥,所产农作物不仅产量提高而且口感极好,经过几个月的试验后,已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与好评。

调研发现,通过对畜牧业废弃物的再处理,可解决循环模式的关键问题,即“废弃物利用――高效种殖业――粮食――畜牧业”。目前不可再生资源稀缺程度日益加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我们需要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沼气处理工程,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农业经济在不同环节和不同侧面的和谐发展。

在我国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潜力明显,前景可观,对于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近期看,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加强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重点发展“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加快养殖业废弃物综合治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晔.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农业改造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4.

篇13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和实施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首先了解了不同专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满足不同学科的发展需要。动科及动物生产专业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在于深入学习各种环境因子对家畜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科学的理念设计家畜小环境(包括畜牧场和畜舍)的技术、畜舍环境的控制原理及技术、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及养殖环境质量评价,为创造良好适宜的家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动医专业的要求是在理解各种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及健康机制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中有害物质对家畜的危害性,掌握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环境致病机理、环境预防和防疫消毒的基本技术;而动物营养专业的要求则在于更好的理解外环境因素对家畜生理、营养和生产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动物环境营养的理论,掌握家畜环境管理的一般技术,通过营养调控实现畜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顺应时代需求,扩展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畜禽养殖业模式的转变,对《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是主要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产生于反刍动物肠道及粪便贮存系统。畜牧业规模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另一环境问题就是畜禽粪便产生的污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畜产公害。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治理废弃物方面也提出了重要指示,即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因此,畜牧场及畜禽舍生产工艺设计,畜舍保温、防暑、通风、光照等内环境的控制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养殖场环境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利用及畜牧场质量评价等基本内容的教学才是该门课程的归宿。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本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调整了课程体系。我们在保留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基础上,又为动物科学、动物生产、动物营养、动物医学专业开设了《畜牧场规划设计》、《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等专业基础拓展课程。尤其是今年为我院举办的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授的《畜禽舍CAD制图技术》得到学员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不仅制作了大量有关教学挂图,还积极购置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仪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片和幻灯片其特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优点,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将适合不同气候条件的畜舍结构、畜舍环境控制技术、环境管理措施和不同类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畜牧场废弃物处理技术体系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但丰富了教学仪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增强了学生对教材中难点和抽象理论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业与传统种植业严重脱轨,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畜禽亚健康状况以及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严重威胁到城市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畜牧生产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和保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畜牧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于控制日趋严重的畜禽污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行这些法规和标准,在畜牧养殖专业上设定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畜禽场环境评价体系能够将畜禽场的大小控制在适度规模的范围内,而且也能够避免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进行畜禽生产场的开工建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畜禽场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在实践中的体现形式,是本课程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污染、防患于未然、符合现代畜牧生产的重要手段。

实验课由原来理论课的附属部分(18学时)形成了独立的课时为32学时为期1周的《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内容上,原来只讲述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畜舍采光系数、噪声、照度等气象因素的测定原理及其方法,结果只是学会了仪器的使用,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评价方法掌握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适应不了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现在我们不仅增加了水质分析内容,而且通过对现场的测定和畜牧场环境的综合评定,突出了《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今后的生产实践做出科学的环境评价,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畜牧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考核方面,增加了30%的实验课成绩,改变过去单一以实验报告为主的方式,建立了出勤和环境评定报告的撰写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科研、实践能力关系极为密切。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正确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且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的老师们在教学、科研、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不仅获得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同年获得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教改项目。主编了《家畜环境卫生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和蒙语版《家畜环境卫生学》,编写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政策》、《畜牧场环境监测及评定技术》、《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设计》和《畜禽舍CAD制图技术》的教学大纲,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级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参编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畜牧场规划设计》和《家畜环境卫生学》。主编了21世纪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牧场设计》。积极参加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提高了老师们的学术水平。在今年的畜牧兽医学术年会上本课题组的2名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提名奖,为本课程的完善和体系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将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内容通过校园网络向学生公布,便于指导学生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接受学校监督。经常更新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

作者:娜仁花 红蕾 史彬林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