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绿色化学与生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化学教育尤其大学化学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医学类职业是与人类生死、健康休戚相关的事业,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药物,药物合成又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构建和谐,绿色化学是唯一出路。绿色化学不应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应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1]。作为大学化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出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代新人[2]。绿色化学成为医用基础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提高自身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物理、生物、材料及信息等科学结合的产物,是化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学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2.改革实验方式,避免实验污染物产生。
化学实验中总有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实验废弃物。笔者所在的安徽三联学院医用基础化学课程针对的是文理兼收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药物开发、合成的可能性很小,进行化学实验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取消了实验操作环节。对于个别必要的实验,借助网络,利用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计算机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演示,避免了化学污染物的产生。
3.针对职业需要,整合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结构,添加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选用了张法浩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该教材包含了无机、分析及有机化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专业的特点及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我院该课程总学时只有72节,比过去减少了二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3]。要更多地将医药营销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过程,摒弃那些不重要又晦涩难懂的知识,使医用基础化学真正成为理论的基石。现行教材内容与职业缺乏紧密联系,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删减和压缩了教材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子轨道理论等章节内容。将压缩的理论和实验课时用以补充绿色化学内容[4][5],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揭示、展现绿色化学与基础化学的紧密联系。对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常识性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发表见解、分组讨论或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原理,结合绿色化学,撰写科技小论文。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除了布置教材习题外,为让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传统化学学习中,在课程结束前,笔者布置学生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选题,通过探究和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解释、评价、调查、讨论、研究,写出科技小论文。从对连续三届学生提交的论文情况看,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绿色”这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兴趣浓厚、选题广泛、立意明确,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始终是决策者、行动者。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改革教学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五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改革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无论信息量还是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成绩的评定,考试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从2005级开始,课程成绩的评定项目包括:平时成绩20分,科技论文40分,理论考试40分。前两项是基本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占总分60%,比重超过了理论知识的考核,既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笔者经过几年尝试性地将绿色化学融入到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探索,逐渐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及时渗透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适当地加深和思维拓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成为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冉呜.绿色化学的提出与发展.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6).
[2]何树华,田开江.大学化学专业应加强绿色化学教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18,(5)
篇2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化学问题
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提炼出化学问题。
例如,新买的铝壶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氧气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自然而生。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疾病预防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选择学生身边常出现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敞开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和高速路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和了解化学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苦思冥想的教学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及氧化物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地区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关注以上与化学相关的焦点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身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就能理解知识,进而掌握知识。
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意识感、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保护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具体的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生本课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还能教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探究化学问题。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正是新教材所倡导和要求的,这样使学生受益匪浅,从而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参考文献:
篇3
前言
北京在申办2008 年奥运会过程中,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借鉴悉尼经验,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确定为2008 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无论是悉尼或北京的“绿色奥运”,其关注的都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久前,中央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并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全国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科学概括和行动指南,同时,也给学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为解决学校进程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弊病提供了途径和范例。
一、构建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1.体育生态系统的含义
体育生态系统是通过满足来自生态环境的各种需求,化解压力来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这个过程体现了体育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活动,这些活动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也有其主观性的一面。客观性的一面指体育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物质循环、能量、信息的交换关系,这三层关系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制约着体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制约着体育生态系统的能量及信息。主观性的一面是在对生态环境压力和各种来源需求的理解和认识中。通过主观性的努力和活动来谋求与生态环境之间获得动态平衡的过程。体育生态系统谋取动态平衡的主观性活动便是它的基本功能。体育生态系统要有效地完成它的功能,需要完成许多具体的活动,各类具体的活动构成了体育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
2.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中国体育学者有过一些研究和论著,2004年7月出版的翁锡全教授主编的《体育环境健康》一书中论述道:学校体育是一个体育—环境—人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如何使三者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明确体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主要指学校的社会环境)。二是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体育对人的功能作用分析。结合翁锡全教授书中对体育环境涵义的论述,学校体育环境所包含的环境要素也应该为学校体育的自然环境、学校体育的人工环境和学校体育的社会环境三方面。介于学校体育的特定范围,学校体育的环境因素只是体育环境的子环境系统,它所涉及的体育环境研究范围有体育环境的共性反映,也有学校体育环境特殊的个性面,研究学校体育的环境问题既要从生态学的自然科学角度也要从生态学的人文社会科学角度进行全面的把握,才能使学校体育生态系统得以和谐发展。
二、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与衡量
1.学校体育的自然环境。
环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总称”。自然环境是学校体育开展的环境基础,从体育正常“生产”的特点来分析,学校体育的自然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总运动面积、体育项目运动场地数量比例、生均运动面积)、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场地设施与校园的协调性、不同运动项目场地设施的合理分布)、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人体健康是否有损害(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环境)。
2.学校体育的人工环境
体育的人工环境主要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室外场地(场地地面质量、不同运动项目的场地地面质量、场地污染、场地噪音)、室内场地(场地布局、场地质量、场地污染、场地噪音、场地色彩环境、景观建筑和生态)、设备设施问题(质量问题、污染问题)。
3.学校体育的社会环境
学校体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还是在体育运动上,这种教育行为和锻炼行为的文化活动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同样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政治环境(学校对体育的方针和政策、学校体育的学科建设、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体育的经济环境(学校对体育的经济投入)、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评价、师资结构和课余体育的操作模式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成效、人才输送)。
三、利用绿色奥运理念来指导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1.加强师生们对生态意识的培养
学校领导、师生的生态意识和广泛参与是解决学校体育生态性危机的重要保证之一。通过绿色奥运理念对学校领导、师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树立体育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辩证认识。尤其要强化体育教育工作者生态理念的内化与培植。不断优化学校体育的自然、社会和规范生态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合理、完善的学校体育物质环境,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严格控制体育课堂教学规模,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确定班级规模,使规模与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到达平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运动场所,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把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2.加强学校体育手段的生态化
体育手段生态化是指采用符合教育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的绿色教育手段,以人为本,体现人性的体育措施和方法。学校体育手段的生态化首先表现是使用了生态型体育器材和产品,从而减少尘土、噪音,美化环境,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其次,人类要努力发展以保护人体健康运动、促进体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尽量降低运动损伤的各种体育技术、产品、手段和措施。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等。这些都是一种生态关系,如果生态关系失衡,就会使体育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建设学校体育人文生态
学校体育中多一些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张扬,克服体育无“人”现象和物化现象,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怀,切实地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趋向人性化、生态化。在学校体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情感体验,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正如胡小明教授所言,“体育不应该是一种把活人制造成某种产品的工具,而是以尊崇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身体运动教育。”因此,体育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个性化教育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以期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体育教育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丰富多彩的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生命存在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养成对具有无限多样形式的生命世界的尊重。同时也有助于使体育真正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的教育目的。
4.加强学校生态体育文化的建设
生态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因此,必须实施“体育—文化—生态”校园计划,突出学校生态体育的文化氛围,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与建设。首先,利用广播、电视、板报、警示牌等广泛宣传生态体育的知识和方法;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生态体育文化节、知识竞赛,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校园运动场的环境建设与维护;第三,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生态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周末、节假日通过班级、学院、工会、学校等组织师生开展郊游、踏青、登山、野外活动、远足、自行车、探险以及森林、沙滩、水中的各类生态型体育活动;第四,将“生态校园计划”和“生态社区计划”有机结合,使学校体育生态化的建设融入生态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确实使社会体育设施对学生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为社区服务,从而确保学校生态体育良好的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奥运在不断创造人类体育文明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画出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原始和谐到和谐危机,再到需要创造高度和谐的螺旋上升曲线,这便构成了体育生态学校的实践基础。学校体育生态系统反映出绿色奥运的整合态势、根本追求,是绿色奥运精神的结合点。学校体育生态系统的理论,是绿色奥运的最好体现和结晶,也是绿色奥运的方向和归宿。绿色奥运的兴起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恶化等当今人类面临的许多生存与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杰波,曾凡芝.绿色奥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j].体育: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2,(6).
[2]熊斗寅.解读绿色奥运[j].体育与科学,2002.
[3]项凤莲,项立敏.绿色奥运理念的内涵与延伸[j].浙江体育科学,2006,(4).
篇4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那种“唯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倡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过分析、批判、综合、创新等思维过程,深入了解化学科技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例如,对公众关心的“白色污染”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调研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引入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和探讨,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了解化学的实际应用过程和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中,形成理性批判与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融入人文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绿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价值观念。绿色化学教育不只关注化学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重视其应用价值和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思,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科学理念、思想方法、实用性和社会经济价值等,深入理解科学的“双刃剑”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化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能够以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对于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要把绿色化学思想和知识融合于课堂内外各教学环节之中。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第一,可以在化学史的介绍中渗透。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讲放射性元素时,对居里夫妇的精神表示钦佩,对居里夫人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尊敬,但同时又要对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灾难的人提出批评。还可以介绍环境问题,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探索发生的原因,指出传统化学及工业是产生公害的原因,提出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观念。这样的化学史话很多,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从中教育学生学习化学是要为人类造福。相信他们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心中也会慢慢积累起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第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的一些化学实验每次排放的污染物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对环境也有不良的影响,并且对学生会产生一种反面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对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使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实际操作中保持言行的一致性,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行为模式和榜样,学生就会在现在和将来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模式,自然地形成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其次,教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做到实验药品的减量化、循环或回收再利用,选择污染少、装置简单、产物易分离、安全性高的实验方法,在无法避免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例如:不论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还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会留有固体混合物,回收处理较麻烦。而改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不仅操作更简单,且方便回收二氧化锰。甚至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既得到氧气,同时也得到氢气,无废弃物产生。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从感性上去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及用化学手段治理这些污染的局限性,使他们的思想从如何治理污染转移到如何从源头制止污染,以至于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进而学习绿色化学,实现绿色化学教育的目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调查、文献调查、探究性学习、环保知识竞赛、写小论文比赛等。
3.班会、校会、板报、校园广播中宣传
宣传也是树立绿色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搞好校园宣传工作,必将有利于绿色意识的强化。
4.化学教材的绿色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绿色化学是新的化学领域,必须在教材中有良好的体现,才能服务于教学。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搞好绿色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提。教材编写的大纲和内容体系应以化学原理知识为基础,以绿色化学为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前沿性、前瞻性、创造性、发展性。
5.通过试题形式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篇5
高等军事院校是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培训有实战作战能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承担一般高等教育任务和遵循其一般性原则的同时,还必须依据部队实际需求和发展不断调整其发展的方向和策略。面向21世纪,西方国家重新强调理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一个普通家庭里可以找到化学品在百种以上。这种规模已超过百年前的一个标准化学实验室所拥有的化学品。在部队中,我们所使用的各种各样高科技的武器、装备都离不开化学的身影,可以说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了安全地使用我们身边的化学品,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让化学教学走向社会和生活,使学生对化学在现代科技文明所扮演的角色有正确认知,不畏惧化学、不排斥化学,增进学生对化学的正确认知。而如何使化学教育能更好的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使化学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这是每个化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科学理论,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新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因此,我们以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地位为中心“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力求使教育教学活动与当代人类生活现实贴得更近。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中,坚持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感受化学,用化学知识重新认识与体味生活,在科学知识学习与科学素质建构中,塑造科学世界观。例如:介绍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臭氧层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型材料如钛系化合物作为精细化工产品,前景诱人。四氯化钛TiCl4在军事上,尤其是在海洋战争中作为人造烟雾剂;在农业上,用TiCl4形成的浓雾复盖地面,减少夜间地面热量的散失,保护蔬菜和农作物不受严寒、霜冻的危害。如通常用氯气作自来水消毒剂,而国外已从氯消毒的自来水中鉴定出微量的多种致癌或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物质,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理想的广谱性安全、稳定性强、高效杀菌消毒剂ClO。有关磷酸盐,被作为减少环境污染而推广使用的无磷洗涤品;过多的食用蔗糖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国外正流行的无糖食品等。通过这些信息,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二、开展生活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化学的魅力,逐步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生活与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开展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意识,并对科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思考。例如:①食盐或食品中碘的简易检测: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不过人体摄入过多的碘也是有害的,不可盲目“补碘”;②香烟中部分有害物质的检测,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向人们发出警告:吸烟对健康有害,它会使你患上癌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其它疾病;③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化学方法;④真假白酒的鉴别;⑤传统电池、油漆中铅的测定:现代社会中,铅对身体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发达国家,废旧电池被列为危险有毒废物,必须单独投放和回收处理。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再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展望未来,激励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
化学研究的是生命的基础、生活的质量和如何不断改善生活。专业化学知识意味着广阔的前途,可以籍此进入广阔的天地;化学已成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展望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关注现代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增强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如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乙醇为动力燃料,并用纤维素作为一种新的原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电极活性物质”作为电池燃料,成为微生物电池,展示出美好的前景。又如,在密闭的宇宙飞船里,宇航员排出的尿用微生物中的芽孢杆菌来处理,生产出氨气,以氨作电极活性物质,就得到了微生物电池,这样既处理了尿,又得到了电能。另外称为水合甲烷的物质大量沉积在大陆架的边缘,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藏在海底。2005年12月15日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报道,俄罗斯科学家从天然金刚石(钻石的初级品)的成分――碳元素,和头发的组成中碳元素也占很大比重这一共同点出发,将人的头发经过物理化学处理后合成出美丽的人工钻石。这些都是化学创造的奇迹,化学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从生活和社会中选取素材,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使学生感悟化学、探究化学,用化学创造生活,用化学改变世界。
参考文献
篇6
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人发起的一系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行动”,向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等各方面渗透,“绿色酒店”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绿色酒店”的观念传入中国。 “green hotel”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类似,即指能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并且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一种对社会与环境负责的态度,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酒店自身创造经济利益的酒店。简而言之,就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晶。
2.“绿色酒店”建设中室内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绿色酒店”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现代社会是十分珍贵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传统的酒店设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认识。对于酒店的客人来说,他们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客房内进行的,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客人入住的质量,关系到客人的安全、健康、入住的舒适度等。设计师创造的环境应该把保障客人安全和健康作为“绿色酒店”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
3.目前我国酒店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资源生态环境和自身发展的思考以及“绿色酒店”设计的提出,人们对舒适度的理解也在不断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最舒适的生活方式就是与大自然的结合。但目前我国的酒店室内设计和施工已经引发了很多健康、环境与生态问题。
第一,在酒店室内设计中普遍存在着追求奢华的倾向,过分耗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与“绿色酒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违背的;
第二,现代酒店的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使用中还会不断地挥发出来。这些挥发出来的物质污染了室内空气,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第三,现代酒店室内设计是具有 “时效性”的,室内装饰材料也处于不断更新换代中,大部分被拆除的建筑装饰材料被丢弃成为垃圾,变成环境污染源;
第四,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的堆砌,忽视室内设计的内涵。追求人性化生活环境的人们开始对以往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所以以人性化为前提的“绿色酒店”设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
4.“绿色酒店”的室内设计应用研究
4.1“绿色酒店”的室内空间布局
设计师赋予室内空间生命和灵魂,使酒店环境更加个性化、更加舒适。如房间坐北朝南,在设计中,可以降低朝南的窗台,并适度抬高朝北的窗台,依照空气动力学的特性来设计室内空间,创造南北通风格局,使室内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增强室内空间的通透感,真正做到冬暖夏凉,而不再依赖空调。除此之外,还有尽可能在套间的北端或西北端设置卫生间等等。[2]
4.2 绿色装饰材料应用
与环境亲和的建筑装饰材料一般易于维护管理,而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不会散发有害物质。建筑装饰材料应当仔细选择并恰当运用,才能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选用建筑装饰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如客房的装饰就要挑选最“健康”的材料,因为客房必须要有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而酒店仓库等房间更多是考虑有限成本的因素,对室内空气没有很高的质量要求。
(2)选用无需再加工的建筑装饰材料。
(3)购买的建筑装饰材料最好是本地出产。
(4)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最好是由再生原料制成的,并且可循环使用。建材产品由再生原料制成,不仅能减少制造业里的能量消耗以及固态垃圾,还有利于节省自然资源。
(5)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材料要避免使用。
4.3“绿色酒店”体现人居关怀
室内设计要想真正体现“绿色酒店”的内涵,就必须要实现“设计以人为本,绿色以人为本”这个目标,“绿色酒店”设计的探讨若是脱离了人的概念,而只是重视空间布局划分,是毫无实际意义可言的,只有引入生态的概念,密切联系与人的关系,确立“绿色酒店”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减少使用、循环使用以及重复使用,才能将一个绿色的室内空间真正创造出来。如:日本东京比埃克斯设计事务所推出的“无化学”酒店,它针对的是人们畏惧化工产品的心理。 过去,一些化学合成物在酒店建筑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体健康。比如,有些建筑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致癌作用,还有的地毯和窗帘之类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燃烧时也对人体有害。[3]
4.4绿色家具的引用
所谓的绿色家具,指的是不含或者含有非常少量的有害物质的家具。 在酒店客房中,家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价格、款式以及做工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但是不够重视材质,而材质却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 选用“绿色家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将室内甲醛等有害溶剂的释放量降到最少。 用自然材质制作的家具是首要的选择,包括原木家具、竹家具以及藤家具等等。纸家具的面世不仅体现了人们爱惜自然资源的意识,还符合了环保要求,不仅要有承载力,还要具有防火、防水和防霉的功效,这种绿色环保家具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极小。
4.5 自然要素的引用
自然景观的引入或再现,能够有助于创造一个宜人的酒店空间,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客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引入自然景观,利用仿生原理使内外空间得以流通。引入自然景观,即设计师把如瀑布、山石、花草、树木等的自然要素融入室内设计,这种理念在现代酒店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人与自然要素必须要达成一种和谐感。人需要亲近大自然,包括阳光、绿色植物、空气、水等自然要素,而不是只需要家庭、亲人以及一些社会活动。因此,自然要素的引用在“绿色酒店”的建设中中意义重大。[4]
结语
室内设计师一直在追求设计可以回归自然,现在绿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酒店”在室内设计领域更是大行其道。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绿色酒店”还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新课题,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在室内设计领域引入绿色理念,对于酒店业在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转向可循环使用型而不是消费型是有益的。因此,研究“绿色酒店”建设的室内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罗芙,邹涛等译.生态建筑设计指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篇7
二、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动手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而且用实验教学导入也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更好的了解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迅速进入课题的探究与学习的状态。而在教学中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充满好奇,所以这种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也是教师与学生可以互动的最好方法。这样也可以引发和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教师在叙述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之前,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将以呈现。例如,氮气的循环:(1)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固定成氨(固氮作用)(N2+3H2=3NH2);(2)氨被植物吸收合成有机氮并进入食物链;(3)有机氮被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4)氨被氧化成硝酸(4NH3+5O2=(催化剂)=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5)硝酸又被还原成氮,返回大气(脱氧作用)。(5NH4NO3=Δ=2HNO3+4N2+9H2O)也就是生物(有机物)—>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生物(有机物)。而在生活中能提供能量进行氮固定的途径有(1)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氮固定为氨;(2)高能固氮:高空放电瞬间产生的高能,使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或氧结合,产生氨或硝酸,由雨水带至地表。这样的举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会让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法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也处处存在化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化学,这是学习化学的根本之源。从生活中寻找化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力,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丰富知识。例1:如我们很常见的一个常态,绿色植物为什么会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会有净化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空调吸热反应的具体应用,可以利用它来降低空气的温度,在炎炎夏日,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都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学生会更于接受,课堂效果也会更加活跃。例2:农家肥是有化学元素硝酸稀土所构成。而在化学与能源中,氢是最好的证明,它燃烧时发热量大,燃烧产物只有水,(2H2+O2=2H2O)无其他产物,无污染。
四、总结
总之,兴趣是学习之师。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而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导入,为新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会更加完善自己对于教学导入的方法,导其动脑,导其动口,导其动眼,导其动手,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扩散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心理。另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在兴趣中强化。对于教师的职业也会发挥到极致,学生也会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作者:张传志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篇8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资源不足。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都存在资源不足的现状。比如,相对于教学需求来说,配备的实验室数量存在严重不足;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短缺,工作量大;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实验准备时间不充分;实验制度管理不科学、不配套;实验仪器落后且缺乏补充维护;实验药品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资源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要增设大量的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原有的实验仪器配备标准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需求。
2.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看重的是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讲授的内容较深,学生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知识更新慢,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提升自己,也缺乏培训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上课时还是沿用的旧知识体系,对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思考与交流活动等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这些内容不重要,有时甚至忽略不讲;淡化了化学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也用多媒体来做,看起来像做了实验,其实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相当于流水作业式的形式。比如做演示实验前,教师先写出了实验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活动转变为验证活动。有些教师虽做了实验,但是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只追求一种答案,忽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3.学生不重视化学实验。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化学实验教学功能比较窄,很多人没有深入了解化学的机会。新课标纠正了这一不足,但是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增加化学实验,这让学生误认为化学实验不重要。并且,由于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实验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另外,个别化学实验存在着腐蚀、污染、爆炸等安全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导致一些学生惧怕实验,忽略实验。
4.滥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给化学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化学实验具体操作过程。如有教师在讲氨气的喷泉实验时,利用电脑做成了动画,演示的效果比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观看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多媒体课件点击的速度比较快,如同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学生通过看演示不能获取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1.注重探究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的是演示实验教学法。通俗的说,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看实验过程,然后再用实验结果来验证新知识。演示实验教学强调了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点拨作用。所以,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清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比如,讲授“硝酸”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用稀硝酸钠与铜的反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常温下,稀硝酸钠与铜反应后生成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一氧化氮,此气体具有污染性,性质不稳定,很容易就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但是,通过教材中的实验不足以观察到一氧化氮的生成与氧化物,也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该实验,研究怎么样能观察到一氧化氮的生产及氧化过程,并能避免污染环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注重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光彩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现行教材比较注重学生自身的经验,花大量笔墨描写出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思想。化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皆化学,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家庭小实验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是联系化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什么方法测定雨水的PH;用什么方法可以漂白发黄的报纸;用熟苹果能催熟青香蕉吗等。家庭小实验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普及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普及绿色化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化学学科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渗透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实验。在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药品量大或者操作过程不熟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物。而且有的实验比如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排出的气体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实验时尽可能处理好有害气体,减少其排放。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与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废气,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阻止这些废气扩散到空气中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而且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4.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实验耗时长、污染大,很难在教室内完成,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多媒体课件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可以用“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实验课件,让学生看到具体的气体颜色变化,加深学生的认识。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钻研新课标,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新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参与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9
生物质能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蕴藏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1]。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格式。本文参考国内相关学者对我国生物质能政策及其问题的研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生物质能的利用情况1.1 生物质能分类按来源,生物质能可分为五类:(1)林业资源,是指森林生长和林业生产过程提供的生物质能源;(2)农业资源,是指农业作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农业加工业的废弃物;(3)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镇居民生活、商业和服务业的各种排水组成。论文格式。工业有机废水主要是酿酒、制糖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机物;(4)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是由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商业、服务业垃圾和少量建筑业垃圾等固体废物构成。(5)畜禽粪便,是畜禽排泄物的总称,它是其他形态生物质的转化形式[2]。
1.2 生物质能在我国利用情况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丰富,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畜禽粪便、能源作物、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7]。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t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t标准煤[3]。
但是,我国生物质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每年有2 亿t秸秆露地燃烧,25 亿t畜禽粪便污染环境,2 亿多万t林地废弃物白白遗弃,1 亿多hm2土地被抛荒,如能利用现有资源的一半,生物质产业年产值就可达2万亿元,这将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出一个新的途径[4]。
2我国生物质能政策 由于生物质能在我国的巨大产量和重要意义,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其发展,表1汇总了2005年至2008国家颁布的涉及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法规。
篇10
【摘 要】:在现今日
>>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生活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过程中“美”的体现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 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研究及探索 试论新课改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浅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的体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丽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现今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越来越重视化工生产的“绿色”。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如何才能从平常的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去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日常教学中逐步地传达给学生“绿色化学”的概念。 【关键词】:绿色化学 创新化学 绿色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分类号】G633.8 【正文】:
一、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什么是绿色化学?现阶段,教育的主体,也就是学生和教师,对“绿色化学”的认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份调查问卷来找到答案。问卷的重点在于考察师生对于“绿色化学”内容的认识程度。比如,现阶段“绿色化学”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有哪些,“绿色化学”与以往化学的不同之处,“绿色化学”在现实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从现阶段工业生产、生活以及教学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绿色化学”虽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绿色化学”并没有真正得到强有力的推广。这就使得无法及时地在化工生产当中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从而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工业生产当中,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但是,要想“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必须依靠教育,从根本上来改变社会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以来,不管是上一级的教育部门,或者是地方学校,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对“绿色化学”的重视。 那到底什么是“绿色化学”呢?如何实施“绿色化学教学”呢? “绿色化学”,简单来讲,就是在生产生活当中,要减少或尽量不适用有毒物质,要做到不产生有污染物质或对污染物能够重复再利用。传统化学工业已经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研究并实施绿色化学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绿色化学教学”是利用高中的学生正是出于可塑期,在这个阶段将绿色化学知识不知不觉中融入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从根本上接受“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措施 教师本身对“绿色化学教学”要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认识,要确立起化学教师特有的科学发展观。 1、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前沿研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意义,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绿色化学”的观念。 例1,遇到一些关于尾气处理的题目,可以多花几分钟介绍尾气处理的意义。 例2,SO2的性质这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SO2的相关资料,认识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总结现有的防治SO2的措施等等。氮氧化物的性质这一节也是类似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两节课,学生对危害大气的气体及其防治有了根本的认识。 2、教师应关注社会上关于化学污染问题的宝岛,及时传达给学生相关信息。如匈牙利铝厂废液泄露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问题;东京的地铁“沙林”事件;二垩英事件,酸雨事件以及上世纪中著名的公害事件等。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到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共鸣。 3、勇于创新。对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这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实施的地方。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Cl2,SO2,NO,NO2等有毒气体,有气体参与或生产的密闭体系是最不好把握的。经过经年的实验发现,点滴袋和注射器是最方便,最环保的仪器。密封性能非常好,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和体积。 1)Cu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中,传统使用试管进行反应,产物NO,NO2均为有毒的空气污染物,且由于NO易与O2反应,不易观察到NO的颜色。 在Cu与浓HNO3的实验中,可以采用把铜片装入点滴袋中,再用注射器注入浓HNO3溶液。 Cu + 4HNO3(浓) === Cu(NO)2 + 2NO2 + 2H2O 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产物NO2的颜色为红棕色。再往点滴袋中注入水,可以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变成无色。 在Cu与稀HNO3的实验中,同样把铜片装入点滴袋中,再用注射器注入稀HNO3溶液。 3Cu + 8HNO3(稀) === 3Cu(NO)2 + 2NO + 4H2O 可以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产生,反应后再通过注射器注入O2,可以观察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从而检验NO气体的性质。 反应结束后,通过注射器把产物注入碱液中进行吸收即可。 点滴袋+注射器这套装置可以方便地进行Cu与浓、稀HNO3溶液的反应,并进行产物(NO,NO2)的性质检验。而且由于点滴袋体积比较大,也可以防止由于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使注射器活塞脱落的现象。 2)Cl2的性质实验。Cl2和金属Na,Fe,Cu等的反应在集气瓶中进行。反应剧烈,现象明显,但是在反应的同时会有大量的气体逸出。可以采用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合,金属放置在硬质玻璃管中(如下图)。用注射器注入Cl2,不但可以控制Cl2?的用量,还能在一种金属反应结束后更换另一种金属,非常环保。
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实验的仪器或步骤进行改进,进行“绿色化学”教学,可以防止有毒气体的泄露,同时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乐于探究,乐于钻研。 4、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一些实验容易产生有毒物质,比如用苯萃取水中的溴,苯酚的性质实验等,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现成的实验课件来替代。这样既可以节省药品,也可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不慎进入到环境中。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电子课件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特别是有关于“绿色化学”的教学,容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没有办法包含那么大容量的教学任务。而用电子课件来教学,条理清晰,学生可以通过课件的内容很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或者,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等。也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在这个开放性的课堂里,教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学生立刻通过网络找到答案,再与教师交流。如此往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应用现代手段扩展知识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化学科学情感态度教育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关于“绿色化学”的活动,如:回收废电池,参加“地球一小时”和“无冷气日”活动,尽量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塑料袋,积极回收各种可回收废弃物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把所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起来,并将这些活动内容、心得以及对“绿色化学”、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体会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的积极性,并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化学”的意义所在。
篇11
二、作业设计情趣化
在作业的设计上,应该改变传统作业的那种机械呆板索然无味的格调,使作业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尤其是在布置的作业的时候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于一体的作业,,适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自然喜欢。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练习形式时引入开放式练习题,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开展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竞赛,小组间开展做化学接力赛题,趣味性化学游戏练习,化学小论文演讲,启发思维的探究性练习,联系生产、生活的研究性练习、家庭小实验设计展示。让学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
当今的素质教育、个性教育都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学过程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要视学生的个性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任何一个班上学生的基础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同学生接受能力、学习情绪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作业的设计和要求也就应因人而异。我们在作业的数量上要在满足在多数学生的情况下,不宜过多,作业难度是一般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就行。对于少数学习有困难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另外布置适量的作业。要做到让优等生能“吃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吃得了”,这样才是最佳。
三、作业答案灵活化
传统的作业,只注重问题的结论,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有试题的答案都是标准化,唯一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题目,不要用统一性代替多样性,不要用刻板固定的标准答案枢定学生的思维,不要用模糊含混的选择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不要用简单武断的结论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列如开放探索型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两瓶无色的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很多,请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这是一道多学科的策略开放题,利用两种物质的不同组成,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将它们区分开即可。
四、作业评价温馨化
作业结果的评定和反馈,对学生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作业反馈,看中的是结果,反馈给学生的是冷冰冰的“√”和“Ⅹ”。学生得到的不是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力,而是自尊的伤害和学习积极性的消损。理想的作业评价,应该给学生以温暖的激励,温馨的鼓舞,温情的期待。要让学生获得进去的信念和勇气。任何一次作业都是学生经过辛勤劳动的结果,无论优劣,老师都要及时批改,并作出公正的鼓励性的评定。对优秀作业的肯定和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出他们不足并给予鼓励,将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起他们对本学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例如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审题不求细、只求快,粗枝大叶,马虎草率,结果对题意似懂非懂,解题时思路不清,走了弯路,甚至错漏迭出,答非所问。对这样的作业,我的批语是:“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清题意才能解好题。”、“再审题意,寻找捷径”。 对于中等偏下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在他们的作业上批上:“后进不可怕,就怕无信心”、“不怕基础低,就怕不努力”、等批语。对于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不重视作业,以敷衍、应付的态度完成作业。对于这些学生的作业,我写的批语是:“马虎不改,难有作为”、“化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学习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五、作业内容生活化
作业不是为了让学生累积一些毫无意思的知识,作业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家庭小实验,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个家庭小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作业形式,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同进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生活实际问题解答:“在养鱼缸里经常放一些水草,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本题的设计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认识CO2在自然界的作用,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体会、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万物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篇12
一、研究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2、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4、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5、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5、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篇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学化学教学中所包含的教学实验虽然与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实验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实验中的认识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化学教育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的积累,轻能力的培养等现象。受高考的影响,中学化学教育仍普遍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为主,而传统的常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于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采用微型化的实验仪器装置和使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这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便于携带等优点,且兼具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功能。
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意义
1.1 传统的常规实验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
(1)常规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我国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形式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量的80%以上,一般都是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记结论。极少有同学会主动动手做实验,出现的现象通常是一人做、大家看。长久下来,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懒动手,害怕动手的坏习惯,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了。
(2)常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大多是按照课本或实验册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试验,程序化过于严重,只是单纯的验证所学知识点,并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创新。就算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常常是教师做过演示实验之后,学生进行模仿、重复,或是教师进行有关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拿着写有详细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实验手册进行实验,做实验也只是流于形式,完全体现不了实验教学的功能。
(3)常规实验的药品用量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三废的处理,而常规化学实验由于仪器设备的体积较大,所需试剂量较大,因此产生的废气废液的量较多。且三废的处理一直是常规化学实验的薄弱区。这样就不仅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学生长时间接受着这样的实验课程教育,它本身就在进行着环境的破坏,根本就不存在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1.2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化学实验还能够密切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有很多都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代用品,如:酒精灯可用青霉素药瓶做灯体,试管可用无色小药瓶代替,导管可用废圆珠笔芯、输液管代替;碳酸钙可用鸡蛋壳代替,剪下石棉网的一段,刮去油漆即可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等。微型实验仪器价廉,学生可人手一套,且安全性高。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基于微型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一改往常老师在做常规实验演示实验时,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完全掌握实验的主导性,通过手、眼、脑并用,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重新认识化学实验内容以及方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学者来说,首先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对物质的感性认识。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化的仪器中进行的,需要的药品非常少,仅为常规化学实验药品用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因此大大缩短了化学反应进行的时间,这样就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观察能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4)有利于人文教育。微型化学实验因其仪器精巧美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实验的一部分,它是严格按照绿色化学思想设计实施的,它并不是对常规化学实验的简单微缩,它在“三废”的处理,药品的回收利用方面做得很好,微型化学实验是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
2 开展中学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2.1 做好对国内外微型化学实验进展的宣传,加强认识
自1990年以来,微型化学实验一直是ICCE的热点话题。我国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开始于1988年,1989年我国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把微型化学实验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学院首先成立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经过努力,一些学校成功开发出了30多个部件的仪器实验小箱以及40多种初中微型实验箱,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出版了论文集《微型实验》和《师范教育研究文集》等。也有许多论文在《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化学通报》上发表。
2.2 加强对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不单单是指仪器的微型化,试剂的微量化,它更注重的是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进而获得更多的化学信息。用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化学实验,由于仪器与试剂用量的变化通常会引起试剂浓度,反应条件的变化,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照常规实验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实验,更要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
2.3 加强对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微型仪器的生产应有微型、新颖、美观、规范、标准、配套、实用性强等特点,且应同时具有组装灵活,封闭性好等优点,生产厂家应及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联系,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仪器的选用,组装方面多做研究,寻求最佳效果,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用合适物品代替某些仪器,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4 促进化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可以通过创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协作网,定期举办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创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专栏主页和网站等途径,加强各地研究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相关的网站的建立,能大大地帮助有志于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与应用的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更方便,更有效地查找相关资料。
3 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3.1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前,首先要先掌握该项化学实验所遵循的反应原理,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然后猜想,在什么样的化学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喷泉实验,该实验设计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喷泉实验是利用某种气体极易溶于某种溶剂,从而引起盛装该种气体的器皿内的压强骤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大气压的原理制成的,水可作为溶剂物质的首选,所以就可从极易溶于水的多种气体中选择一种相对容易制备且水溶性较大的气体,一般选择氨气。(2)若选择的气体为氨气时,可以利用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指示剂变色的特点做出彩色的喷泉。(3)设计时,可充分利用气体的体积(压强)因外界温度的改变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特点。
3.2 分子的性质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对探究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这一性质时,所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其溶液的颜色。然后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大小均匀的小烧杯中,另外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B烧杯放在大烧杯外面,然后观察现象。经过几分钟后发现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
此探究实验需要用到4个烧杯,不易开展学生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为将A、B、C三个小烧杯改为载玻片或是玻璃片,在载玻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相应的溶液,然后用小烧杯罩住A、B两载玻片,可以很快地发现A载玻片上的酚酞液滴变成红色,而B载玻片上的液滴不变色。这样设计的实验能够大大地节省实验试剂,并能缩短反应时间。
3.3 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对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的设计为: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按照质量比3:1混合,混合均匀后将其平铺于试管底部,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然后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用向下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铁丝等进行氧气的性质验证实验。
改进后的试验为:取一干燥洁净短试管放入大约1.0g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带有尖嘴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口处,木条复燃;从废旧的石棉网上剪下一条细长的铁丝,刮去表面油漆涂层,在火柴棍上缠上4~5圈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棍,烧到近铁丝时将其放在尖嘴管处,可观察到铁丝燃烧起来了,火星四射(做此实验时应尽量远离反应装置)。
4 结论
微型实验作为一种实验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但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仍存在困难之处。微型实验仪器本身精致小巧,操作灵活自由,较忽略操作的规范性且在搅拌、抽滤、分液、萃取、控温加热等操作上难度较大,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微型化学实验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有些实验现象转瞬即逝,不易观察,不适于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验水平相差较大,进行实验教学时不易组织管理。我们应该采取常规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常规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操作能力,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66-269.
[2] 王群立,崔景尧.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创新中学化学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7):155-156.
[3] 潘丽霞.在中学推行微型化学实验势在必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7):184-185.
[4] 李风海,苗深花.浅论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及开展[J].菏泽学院学报,2006(4):117-119.
[5] 姚如富,李艳婕,张骅骝,周泽尚,施巧月.绿色微型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5-129.
[6] 黎芳伦,蔡凌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学与微型实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111-112.
[7] 董春来.科学新课程中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J].新课程·综合刊,2006(10):35-36.
[8] 张彩文,张建夫,刘玲.中学化学微型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08.17: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