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篇1

封闭式的集散控制系统缺乏较好的兼容性和开发性,系统存在无法共享信息的局限。为增强集散控制系统的兼容性和开发性,在构建系统过程中必须采用标准化、网络化的网络协议,工业现场中线技术随之发展起来。由该技术构建的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工业现场中智能化仪器、控制器、执行机构设备之间保持信息通畅。整个控制系统按照总线方式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协议,以该协议方式进行现场所有支线工作的协调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维护资金,该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工作效率高的显著优势,用户的功能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工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分布式系统。该系统将工业现场作为中线,通过收集中线中的信号或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分散控制管理与集中控制管理进行了有效结合,将系统危险分散开来,实现控制分离。

3现场控制到企业自动化控制发展分析

以太网工业协议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协议,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控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中引入互联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和适用性。但目前,企业化基于以太网的自动化控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不稳定的网络信号,无法确保系统时刻保持在稳定的工作信号下。信息化工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太网不稳定问题。基于该技术下,系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转移,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都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最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控制,并提高控制效率。

篇2

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遥测、遥信、遥控以及遥调等功能实现的,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采集、通信传输以及信道编译码等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2.1远动控制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远动控制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有A/D技术和变送器技术等,其处理的信号多数为0~5V的TTL电平信号,而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多数采用大功率参数,为了实现采用远动控制技术处理电力系统中的信号,只有通过变送器将大功率参数转变为TTL电平信号,从而达到遥信信息的编码和遥测信息的采集任务。其中在电力系统中,其遥信信息需要经过采集遥信对象的状态,将采集到的描述遥信对象状态的二进制位编进具体的遥信码中这2个途径进行传送,然后再通过数字多路开关将电力系统各路的遥信状态输出到接口电路中,最后通过接口电路将遥信信息送入到CPU系统中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遥信信息编码。2.2信道编译码技术分析在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主要有编码、译码以及信息传输协议(规约)等。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想要实现采用远动控制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则必须通过通信信道传输到调控中心才能使用。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传送的信息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必须要对信息进行信道编译码,其中数字传输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在上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通过采用远动控制进行数字传输中,其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而通过信道编译码能够有效克服通道中的干扰,其中,信道编译码的方法主要采用线性分组码中的循环码进行编译码。2.3循环式数据传送规约远动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厂以及调度中心的数据通信应用中,首先需要在信道编译码前,预先设定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也就是通信信息传输协议(规约),以保证电力系统中数据通信的可行性。另外,在电力系统远动控制技术中,其数据传输主要是以帧结构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其中重要的遥测信息主要安排在A帧,次要遥测信息安排在B帧,一般遥测信息安排在C帧。通过采用帧格式进行包装后,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就能够有效按照规约进行传送,从而实现信道全部编译工作,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兼顾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自动化服务水平,我们追求的自动化技术应向着更优化、更具实效性、更加智能化、区域覆盖更广的方向前进。(2)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备稳定性,有效保障其安全运行,尽量减少大面积停电,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停电损失降到最低。(3)开拓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字化之路,使数据更加全面,数字更加精准,力求节省更多时间和人力。(4)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设备相继出现,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注重对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以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武装自身,投入更多精力到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中去,推进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进程。(5)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正是挑战电气自动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从整体化逐步转变为分布式、集约化的运营模式,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功耗的最小化、资金节约化。

篇3

一、引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结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和传感技术、微电子等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控制系统趋向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或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分析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方法,并能完成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系统安装与调试等[1]。上海电机学院定位为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了满足本校自动化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在分析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课程特点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开设,该课程内容既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中要大量运用的,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自动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运行中要长期应用的。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运用离散控制理论,设计符合要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和基础理论较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课密切相关等特点。在授课中,教师应把有关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合到该课程中,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形成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

现有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教材种类繁多,就涉及的内容而言,有的偏重于理论分析,有的以单片机为基础,介绍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应用软件开发[2]。受课时限制,学生很难全面掌握主要内容,制约了其提高自身应用该课程知识,完成系统的设计分析与安装调试能力。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由于缺乏面向工程实际经验,不能从问题本身分析,难以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这不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1.理论教学改革。(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以计算机在控制系统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为主,突出实践性。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建立在一整套完整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确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理论知识和深度,处理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关系。教师可以尝试选择一两个完整的应用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对实际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有感性认识,例如,一种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学生学完第一章对这个系统进行定性分析,使学生对温度控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学完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理论内容后,学生能够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学完控制算法和控制方法后,学生能够利用常用的控制算法或改进控制算法,实现对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并能借助于Matlab仿真工具进行建模与仿真;学生在学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实现所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整个过程中,借助于一些应用实例逐步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系统,提高自己的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2)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易于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设计出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或从已有问题中提出新问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奇心。教师应事先精心研究和设计在授课过程时何时提问,提什么问题。要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灵活运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把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工业生产现场的视频材料作为教学录像,使学生对计算机监控系统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学生感受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采用Matlab等仿真软件设计一些算法、进行系统建模,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计算机控制规律如PID数字控制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引入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可以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仿真模型以图形化的方式向同学演示,从而增加教学信息量。学生可以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调试与结果分析,总结不同的控制规律对控制结果的影响。(4)鼓励学生探究式或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对课程有一定兴趣、带着了解问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之后的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保证这种学习持续有效的进行。例如,在讲授PID控制算法及改进的PID控制算法问题后,以作业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论文,进行理论推导及分析,对知识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讨论。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学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理解一个控制系统该如何建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安排了8个课时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仿真实验和实物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实验内容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4]。验证性实验主要有“A/D转换”、“数字PID控制算法的研究”等。通过此类实验让学生验证实验结果、理解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主要有“直流电机转速计算机控制”等,通过此类实验学生结合实验要求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综合性实验主要有“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等,通过此类实验,学生可运用掌握的综合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的一种复合型实验[5]。

实验类型的改革。增大了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6]。学生设计并实现简单的控制系统,通过系统搭建和整体调试以提高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增开了1.5周的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可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要求学生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实际工程设计、维护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多种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对原有的卷面考试和测验的考核方法及考核内容进行了完善,以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评价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比例为2∶2∶6。把课外作业、研究报告作为平时考核内容,增加实验成绩,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四、结束语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理论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良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也在不断地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陆锋,陈桂,林健.自动化特色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58-59,67.

[2]张向锋,刘军,丁斗章.《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8月15-17日.

[3]陈桂,陆锋,宋丽蓉.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52-54.

篇4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与专业课密切相关,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气、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等综合知识,在同类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和毕业设计前后衔接,共同完成本专业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任务,培养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熟悉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典型应用方式;控制系统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与通道;常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常用应用程序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技能,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结合其他课程内容和毕业论文设计,可具备一定的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单纯的继承型、守业型人才,而是能够独立思考、善于进取、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开拓型人才。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知识点讲授、课堂讨论、演示辅导、工程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选择实用性、趣味性、有典型特色的教学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1.在本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由此决定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授,有关计算方法讲授的目的是期望通过计算所得的结果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基本概念或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而必知其用”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为这门课程是前面几门课程的综合,它把前面的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等几门课程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程中各章节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应当明确课程各部分内容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3.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并且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后面由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这种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探究型教学。在教材的每章结尾或正文叙述中提出了一些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有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给予启发说明,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利用小型的课程设计作业,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系统。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有益的尝试。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目前,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已全面引入各专业的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课程中部分章节采用CAI课件授课,数字控制器的设计部分要求的理论性较强,采用传统的黑板教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开发了相关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幻灯录像等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互相弥补,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使教学过程更生动鲜明,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课程了重点和难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讲课效率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师生互动以及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感性掌握,为此,要注重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四、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篇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篇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机械工业领域的变革,同时给相关生产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水平和技术。随着各种技术之间相融合的发展,以计算机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为核心的机电控制领域将给工业及科研等领域带来更多的实际应用。

1 计算机技术与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形成与技术的发展

忽略数字信号的量化效应,可以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看成采样控制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将其中连续的环节离散化,则整个系统又可看成由不同的离散系统构成。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将采样理论、差分方程、变换理论、状态空间理论和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理论综合应用到控制技术中,使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发展。对于结构复杂、时变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则融入了鲁棒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多种新型理论,逐步形成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个新方向。

自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计算机首先被用来自动检测化工生产过程的过程参量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同时也研究了计算机的开环控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用于过程控制的计算机,实现了直接数字控制。后经集中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分层式控制系统控制,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控制等。伴随着计算机处理器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最终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并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1.2 机械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里,有大量的物理量需要按某种变化规律进行控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工业生产多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最初采用基地式仪表控制压力温度等在一恒定范围内,初步有了对工业生产的机械控制实践。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直接实现了工业生产中各参量和过程的数字控制。计算机的微型化使控制技术更加智能化,同时将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且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生产领域。目前主要形成并应用的机电控制技术主要有PID控制,PID是经典控制理论的代表,它吸收了智能控制思想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形成了自适应PID和非线性PID等更利于控制的变种PID控制器。另外还有模糊控制(FLC)、变结构控制等,均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地拓宽。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的简介和生产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系统集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总称,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对各生产领域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操作。它主要应用领域有数控机床,通过相应的数控技术,在工业操作上结构、功能、操作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采用多CPU和多主线的体系结构,丰富了数控功能,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柔性制造系统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系统在机电控制工业的应用,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在工业上,它可以随机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更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等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钢铁工业中,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实现,无论是大容量电机还是小容量电机现均可使同步电机或者异步电机实现可逆滑调速。也使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化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解决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量开关控制的问题,逐渐取代了耗能多、故障率高的继电器控制系统。随着PLC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可采集存储数据,还可对控制系统进行监控。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工厂网络自动化的发展,PLC可实现通信及联网功能,更有助于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的监控。如今,PL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力、汽车、轻工、环保以及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

2.2 计算机在机械和电子控制产业的应用实例

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的有机结合,不断使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应用到的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的生产,更多技术是切身关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下面举几个具体实例来介绍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PLC实现了机械手移动工件的控制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机器人的应用正迅速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从制造领域转向非制造领域,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随之出现。随着机器人的生产和大量应用,很多领域,许多单一、重复的机械工作由机器人(也称机械手)来完成。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进行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 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结合应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业方面,机械作业过程中驾驶室内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以此来改善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又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Virtual Display Terminal),它代表了当代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可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农业作业过程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实现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PLC在自动售货机中的应用。自动售货机通过顾客选择商品开关,投入的硬币值由PLC驱动数码管显示,经过光传感器识别,通过判断,进行下一步操作,经过PLC的系统控制和信号输出完成售卖过程。计算机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在自动售货机中的这项应用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使PLC的应用更加广泛。

交通信号灯系统也是微机软件应用到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实例。通过主要应用PLC技术控制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动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信号灯的变灯动作来控制时间,这项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出行。

电脑横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机械编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现在的电脑横机是一种涉及到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电脑横机的编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最初的横机是手动横机,只能胜任比较简单的编织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脑横机中,通过电脑的自动控制,设计人员可对编织花型进行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数字直接控制机械的退圈、垫沙、脱圈、弯沙等相应的机械编织动作,由计算机指令控制系统完成整个设计的编织,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总结

在机械生产领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形成是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变革。通过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与控制技术[M].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

[2]马增强等,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1998.

[3]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篇7

【论文类型】 应用基础

:49000多字的硕士论文

篇8

我国入世以后汽车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最快的国家(2007年末统计超过2300万辆)。这也就强烈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汽车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过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从宏观角度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汽车出厂前的性能测试、汽车出厂后的监控及汽车检测三大方面。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1.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性能测试方面的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先进、成熟的测试技术,是成功开发性能优良、经济实用的汽车性能测试系统的基本原则。在汽车性能的测试方面,最常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

1.1PLC控制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控制系统:PLC是重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开关量控制。起初主要用于替代继电器控制,目前已发展到具有模拟控制功能,因而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展,形成了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模型。

1.2面向对象控制系统

面向对象的控制系统是利用典型基础控制产品,针对特定应用对象进行系统设计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的重点是系统结构、专用系统或部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这种系统由于其针对性强,因而能够做到系统紧凑、价格低廉,并能实现EIC(电控、仪控、计算机)一体化。

1.3DCS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ofsystem),DCS是当今汽车过程工业自动化的主控系统,特点是控制分散、操作显示集中、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强的功能。

1.4模块化控制系统

近年来控制模块和模块化控制系统得到发展。模块化控制系统是以模块为基础,组成高度可配置的、分布式采集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当I/O出现故障时,只需要调换故障的模块,而不需替换整个系统。模块化控制系统的持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组织灵活、可扩展性较好、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监控方面的应用

从上世纪末9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交通运输部门,并逐渐形成一个崭新的工程领域,即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

2.1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可归纳为:首先,精确定位:车载监控终端全天候24小时连续不断的接收GPS卫星信号,从而为系统提供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定位精度可达10米。其次,记忆功能:车载监控终端具有存储车辆位置/模拟量/异常信息的功能,而且可存储长达两个月的车辆位置/模拟量信息。第三,控制功能:车载监控终端接收到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后,对车辆执行控制动作。第四,通信功能: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车载监控终端可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最后,防劫报警职能:在车辆遭受抢劫时,驾驶员触动一个隐蔽报警按钮,即可在自保的同时等待援助。

2.2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可以归纳为:首先,数据预处理:通信服务器从Internet上接收到车辆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初始的验证、校验、数据日志处理。并将待处理的信息分发给有处理能力的监控终端。其次,数据跟踪: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三,跟踪监控功能:服务器端可以实现对多终端的跟踪监控,系统实现采用TCP/IP协议,采用此协议是因为该协议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第四,报警功能:终端设备报警分为预报警,实际报警,以及报警解除三级报警状态,这主要为了避免误报警情况发生,当服务器端收到终端设备预报警信息,则弹出报警对话框,并且在预报警车号列表框中列出发出预报警信息的车号,双击其车号可以使系统定位到该车上,预报警情况不会使系统自动定位该车号的终端。

3.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检测方面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检测方面的应用,我们需要从汽车管理检测和汽车故障检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3.1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管理检测方面的应用

其实也就是常说的“多站点汽车检测动态管理网络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多个汽车检测站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与检测结果的自动判断,实现车辆二级维护备案,并实现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息的自动化传输,该系统还可以对汽车维修企业的二级维护车辆的一次检验合格率进行监控,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所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其相应的检测站,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车辆技术管理及信息传递的自动化,满通部4号令的要求。该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星型网络结构,网络各工作站点通过集线器相互连接构成检测系统局域网络,完成数据通信和信息传输;通过调制解调器能方便地与电话网连接,加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实现局域网与局域的远程通信,从而构成广域网。其车辆检测、办理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签章实行封闭式自动检测和流水作业办公。

3.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故障检测方面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汽车故障检测维修行业已具相当规模。大部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均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汽车维修企业也应用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检测自动化和管理科学化。

3.2.1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为汽车故障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完善汽车行业整体信息化之后,维修企业就可以通过一个公共的专家数据库查询需要的维修技巧并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同行共享;一个维修企业的配件储存是有限的,但如果将每个维修企业甚至供应商的配件仓储量、型号和规格等登入信息网,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配件短缺但一时难以购置的问题;为车主提供周到迅速的服务,应是每个维修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车辆检测不合格需要进厂维修时,维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该车辆的原始检测数据和汽车性能曲线,极大地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篇9

1.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性能测试方面的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先进、成熟的测试技术,是成功开发性能优良、经济实用的汽车性能测试系统的基本原则。在汽车性能的测试方面,最常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

1.1 PLC控制系统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控制系统:PLC是重要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开关量控制。起初主要用于替代继电器控制,目前已发展到具有模拟控制功能,因而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展,形成了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模型。

1.2 面向对象控制系统

面向对象的控制系统是利用典型基础控制产品,针对特定应用对象进行系统设计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的重点是系统结构、专用系统或部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这种系统由于其针对性强,因而能够做到系统紧凑、价格低廉,并能实现EIC(电控、仪控、计算机)一体化。

1.3 DCS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of system),DCS是当今汽车过程工业自动化的主控系统,特点是控制分散、操作显示集中、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强的功能。

1.4 模块化控制系统

近年来控制模块和模块化控制系统得到发展。模块化控制系统是以模块为基础,组成高度可配置的、分布式采集控制系统,这种系统当I/O出现故障时,只需要调换故障的模块,而不需替换整个系统。模块化控制系统的持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组织灵活、可扩展性较好、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监控方面的应用

从上世纪末9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交通运输部门,并逐渐形成一个崭新的工程领域,即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 Portation System)。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

2.1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车载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可归纳为:首先,精确定位:车载监控终端全天候24小时连续不断的接收GPS卫星信号,从而为系统提供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定位精度可达10米。其次,记忆功能:车载监控终端具有存储车辆位置/模拟量/异常信息的功能,而且可存储长达两个月的车辆位置/模拟量信息。第三,控制功能:车载监控终端接收到监控中心的控制命令后,对车辆执行控制动作。第四,通信功能:在GSM网络覆盖范围内,车载监控终端可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最后,防劫报警职能:在车辆遭受抢劫时,驾驶员触动一个隐蔽报警按钮,即可在自保的同时等待援助。

2.2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归纳

监控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职能可以归纳为:首先,数据预处理:通信服务器从Internet上接收到车辆的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初始的验证、校验、数据日志处理。并将待处理的信息分发给有处理能力的监控终端。其次,数据跟踪: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三,跟踪监控功能:服务器端可以实现对多终端的跟踪监控,系统实现采用TCP/IP协议,采用此协议是因为该协议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第四,报警功能:终端设备报警分为预报警,实际报警,以及报警解除三级报警状态,这主要为了避免误报警情况发生,当服务器端收到终端设备预报警信息,则弹出报警对话框,并且在预报警车号列表框中列出发出预报警信息的车号,双击其车号可以使系统定位到该车上,预报警情况不会使系统自动定位该车号的终端。

3.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检测方面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检测方面的应用,我们需要从汽车管理检测和汽车故障检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3.1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管理检测方面的应用

其实也就是常说的“多站点汽车检测动态管理网络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对多个汽车检测站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与检测结果的自动判断,实现车辆二级维护备案,并实现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息的自动化传输,该系统还可以对汽车维修企业的二级维护车辆的一次检验合格率进行监控,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所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其相应的检测站,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车辆技术管理及信息传递的自动化,满通部4号令的要求。该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星型网络结构,网络各工作站点通过集线器相互连接构成检测系统局域网络,完成数据通信和信息传输;通过调制解调器能方便地与电话网连接,加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实现局域网与局域的远程通信,从而构成广域网。其车辆检测、办理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签章实行封闭式自动检测和流水作业办公。

3.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汽车故障检测方面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汽车故障检测维修行业已具相当规模。大部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均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汽车维修企业也应用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检测自动化和管理科学化。

3.2.1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为汽车故障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完善汽车行业整体信息化之后,维修企业就可以通过一个公共的专家数据库查询需要的维修技巧并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同行共享;一个维修企业的配件储存是有限的,但如果将每个维修企业甚至供应商的配件仓储量、型号和规格等登入信息网,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配件短缺但一时难以购置的问题;为车主提供周到迅速的服务,应是每个维修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车辆检测不合格需要进厂维修时,维修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该车辆的原始检测数据和汽车性能曲线,极大地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3.2.2 计算机远程故障控制系统对汽车行业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已经从完全依靠检查者的感觉和实践经验进行诊断的阶段,发展到了利用专门设备进行综合检测诊断阶段。计算机远程故障控制系统为传统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首先,它增加了用于远程诊断的诊断服务器,并预期能与该技术领域力量较强的大型汽车维修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建立的故障分析诊断中心互联,同时与相关专家建立一种协作关系,共同为系统提供高效、快捷的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其次,形成了丰富的诊断数据库和诊断知识库,提高了诊断智能,并通过多手段、多专家协同对故障进行会诊,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同时克服了地域障碍,使用户在行驶过程中也可以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

参考文献

篇10

考核课程

报名时间

报名方式

考核时间

实施单位

报名联系电话

通信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2018年3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06室,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240号)

2018年5月上旬

电子科技大学

自考办

028-83202390

uestcedu.com/

电子技术(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及应用(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网络(本)

所有实验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所有实验

工业工程(本)

所有实验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中上旬

工业工程(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及应用(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网络(本)

毕业设计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

毕业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专)

所有实践课程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中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建筑工程(本)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所有技术法考试

工程造价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物流管理(本)

所有实践课程

工程造价管理(专)

所有实践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2018年3月下旬

建筑工程(本)

毕业论文

文化产业(本)

毕业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上、中旬

到学校自考办(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5408房间)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交通大学自考办

028-87600449

物流管理(本)

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本)

毕业论文

英语(专)

英语(本)

听力 、 口语

口译与听力

2018年3月1日至3月29日

网上报考

2018年4月21日

西华师大自考办

内江师院自考办

四川大学自考办

西科大自考办

sc.51100.net

028-82009200

国际贸易(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四川大学

自考办

51100.net

028-85412537

联系人:邱老师

法律(本)

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本)

毕业论文

英语(本)

毕业论文

新闻学(本)

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本)

毕业论文

对外汉语(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本)

毕业论文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本)

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专)

实践课程

2018年6月

电话报名

2018年7月

护理学(专)

1、生化实验2、病理实验3、药理实验4、临床实习5、生理实验

2017年12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至6月

人力资源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2018年3月下旬

汉语言文学(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

网上报考

2018年3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crjy.sicnu.edu.cn

028-84760759

数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物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本)

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本)

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本)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

环境影响与评价

有机化学(二)

信器分析(一)

2018年3月9日

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四川师范大学自考办

028-84760802

应用化学(专)

微生物学

无机化学(二)

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工业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

2018年3月11日上午

2018年3月11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下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2018年3月10日上午

物业管理(本)

物业管理与实务(实践)

2018年3月10日上午

028-84760255

学前教育(专)

幼儿教师实习指导(实践)

028-84760713

学前教育(本)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实践)

教育管理(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30日之前

网上查询细则,材料邮寄学校自考办报名

2018年3月

成都师范学院自考办

028-66054321

cdnu.edu.cn

会计(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

网上报名

Swufe-online.com

2018年3月24日

西南财经大学自考办

028-87352955

联系人:尹晓瑾

金融(本)

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本)

毕业论文

财税(本)

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本)

毕业论文

经济学(本)

毕业论文

营养食品与健康(本)

1、所有实验

2、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5日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报名,四川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汇北校区食堂4楼408办公室

2018年3月中下旬

四川理工学院自考办

0813-5505572

联系人:张老师

电子商务(专)

1、课程考核

2、课程设计

2017年12月

到学校自考办

1、2018年3月第1周

2、2018年3月上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考办

028-87077790

联系人:梁老师

小学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7年12月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

西华师范大学自考办

0817-2314317

13219131715姚老师

体育教育(本)

毕业论文

2018年1月4日至10日(法定假日除外)

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成都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处306室)

2018年3月14日报到,3月15日考核

成都体育学院自考办

028-85050130

数字媒体艺术(本)

所有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2017年12月4日至2018年1月15日

信函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南科技大学自考办

0816-6089268

zk.swust.net.cn/

信息管理与服务(本)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

电子信息技术(本)

建筑经济管理(本)

物流管理(专)

实践课程

2018年3月12日

到学校成教院

2018年3月26日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028-85094025

秘书学(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4月初

成都学院

自考办

028-84612006

联系人:李老师

乡(镇)村管理(专)

所有实践

2017年12月

信函、电话或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第2周

四川农业大学自考办

0835-2885763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第2周

汽车服务工程(本)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践)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实践)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8日

到学校自考办

2018年3月下旬

西华大学

自考办

028-87721841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

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

自动控制原理(一)(实践)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实践)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本)

毕业设计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网上查询细则(网址:jjy.pzhu.cn)邮箱报名(邮箱:1277155636@qq.com)、现场报名

2018年3月1日

攀枝花学院

自考办

0812-3372897

信息技术教育(本)

数据库Visual Foxpro及学校应用(实践)

Photoshop图形处理(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实践)

毕业论文

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30日

2017年12月2日至12月20日(论文)

到学校自考办(绵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一楼410房间)

2018年1月10日报到及开始实践性环节考核

2018年1月6日论文答辩

篇11

硬件部分是由平均值测量电路,正负峰值检测电路,干扰脉冲检测电路,频率检测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LED显示及打印输出等部分组成。

本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以上电压值并显示和打印,同时当中线对地电压峰值超过5V能自动报警。

其次对设计调试冲出现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把实验数据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对于部分模拟电路采用了另外的先进方法,并对其原理加以论述。

第一章 概述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大量采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近年来已经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和智能仪器等各种设备已经大量进入各个领域,然后热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很高的代价才认识到供电设备的供电威胁着信息设备,特别是电网供电对信息设备的影响。

工业电网的供电质量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现场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的波动范围较大,波形不好以至频繁的停点;另一方面用电系统要求供电波形稳定性能好,而这些都设计到电网供电质量的检测。

:18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流程图

300元

篇12

AGV以轮式移动为特征,较之步行、爬行或其它非轮式的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AGV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

一、AGV导航系统的系统总体设计

本论文设计了磁带引导AGV,完成寻迹、蔽障、PWM调速、人工控制等功能,为大量生产工业型AGV提供较好的研究基础。系统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本论文主要对AGV的硬件系统进行设计,重点研究磁引导AGV的磁寻迹感器模块软硬件模块、速度反馈模块的设计。

二、磁寻迹传感模块设计

磁寻迹传感器是AGV能否完成磁带寻迹功能的关键,为了检测到弱磁磁场的存在,要选用灵敏度更高的传感器。本设计采用磁阻传感器,可以测量到弱磁磁场的存在。由于磁阻传感器输出为模拟量输出,需要通过响应的A/D转换电路将信号输入单片机。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磁寻迹传感器硬件实现电路

三、速度反馈模块设计

本论文AGV采用双轮差速驱动方式,当电机负载增加时,电机的运行速度下降,一般额定转速降落达3%~10%,为了使两电机同速,必须要有反馈换环节对电机的速度进行反馈。只有组成了闭环系统,AGV的运动与速度才可控。码盘接口硬件电路如图3所示。两编码器的A和B两相信号经过74LS14施密特整形,分别接到单片机的P2.3和P2.2 以及INT0和INT1上。单片机对INT1和INT0的中断次数计数来测量通道B的脉冲数,读取P1.2的电平状态来判断电机的转动方向。以上升沿触发为例,当B路信号的上升沿引起中断时,单片机判断P2.2或P2.3信号的电平高低。若其为低,则电机正传;为高,则电机反转。电机的速度即为一个采样周期中N值的变化量。电机的转速为,式中,C为标度变化系数,可根据转速的量纲来选择,N为一个采样周期中的计数值,它的符号反应电机的转动方向。硬件实现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光电编码器实现电路图

四、总结

本系统采用PWM调速及双轮差速控制,使车辆依照车载传感器确定的位置信息,沿着规定的行驶路线和停靠位置,自动行驶,完成规定的操作。论文对关键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设计,经验证该系统设计可靠合理,能实现系统设计的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 温钢云,黄道平. 计算机控制技术[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篇13

一、氧化铝生产技术

我国铝土矿资源绝大多数为一水硬铝石,由于我国铝土矿资源的这一显著特点,国内氧化铝生产大多采用混联法,此外,还有拜耳法和烧结法。

(一)氧化铝生产技术

1、拜耳法强化溶出技术,包括管道化溶出、单管预热—高压釜溶出、管道一停留罐溶出、混联法中的拜耳法不平衡溶出、新型高压隔膜泵;

2、一水硬铝石选矿一拜耳法生产氧化铝技术,该技术将选矿技术和拜耳法有机结合,有效地利用了我国大量的中低品位铝土矿,降低了氧化铝的生产成本;

3、矿石均化和多碎少磨技术,包括矿山块矿石及进厂碎矿石均化,多碎少磨提高了磨矿效率,降低了磨矿成本;

4、烧结法熟料烧成强化技术,包括高品位铝土矿强化烧结技术、铝土矿浮选精矿强化烧结技术、生料浆配料、非饱和配方、石灰配料和高浓度碳酸化分解,生料加煤排硫、窑体改造及操作改进、单枪喂料;

5、烧结法熟料溶出技术,包括低苛性分子比溶出、高碳酸钠浓度二段磨溶出、低碳酸钠浓度一段磨溶出;

6、氧化铝闪速焙烧技术,包括美国闪速焙烧炉、丹麦气体悬浮燃烧炉;

7、粗液脱硅技术,包括高压釜间接加热连续脱硅、管道化间接加热连续脱硅、深度脱硅;

8、分解技术,包括连续碳酸化分解、4400m3大型平底分解槽、245m2立盘过滤机、51m2水平盘式过滤机、270m2大型板式换热器、27m2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

9、赤泥分离技术,包括絮凝沉降分离、Φ42m×6m大型钢索扭矩沉降槽、 100m2辊子卸料真空转鼓过滤机、385m2单筒凯利叶滤机;

10、蒸发技术,包括降膜蒸发器,高效闪蒸器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耗高

由于混联法既有完整的拜耳法系统,又有完整的烧结法系统,流程异常复杂。接踵而来的是能耗很高,就是处理铝硅比约为10的优质矿石,能耗仍高达38GJ/t 氧化铝,是国外一般拜耳法的3倍多。很显然,随着矿石品位下降,经济的拜耳法比例减少,昂贵的烧结法比例增加,能耗还要增加。

2、产品质量不高,多为中间状氧化铝

目前国内冶金级氧化铝产品多为中间状氧化铝,产品粒度较细,产品的磨损指数较大,要很好满足现代电解铝工业大型预焙槽的要求,还要加快砂状氧化铝的开发。

3、原料质量差、铝土矿A/S低

我国铝土矿资源与国外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相比,原料质量差,铝土矿A/S低,需要高温高压溶出,这给氧化铝生产带来了困难。

(三)氧化铝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1、加速铝土矿选矿工艺的产业化步伐

铝土矿选矿工艺研究通过“十五”科技攻关,已经完成了工业试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路线,“十一五”期间要加快该技术的产业化,并开展铝土矿的反浮选技术研究。

2、强化和革新现有生产方法

溶出是拜耳法的关键工序。我国现在已经有了3种强化溶出技术:管道化溶出;单管预热—高压釜溶出;停留罐溶出。

应该在总结生产实际效果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应用。

首先强化熟料烧结过程,如降低烧成温度,改变供料方式,改进窑体结构等,其次是提高溶液浓度,强化湿法各工序。采用各种添加剂,例如沉降絮凝剂、过滤助滤剂、分解添加剂、溶出添加剂等,可以显著强化生产过程,而且很容易被工业上采用。种子搅拌分解是氧化铝生产中贮存液量最多,时间最长的工序,它的强化必将显著提高工厂的生产能力。

3、加快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的攻关,提高我国氧化铝产品质量

我国氧化铝工业由于以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为主要生产原料,致使种分和碳分分解原液的氧化铝浓度高、苛性比值也较高,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技术难度较大。“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粒子成核控制技术、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产品粒度控制技术、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产品强度控制技术和添加剂强化分解技术等。通过科技攻关,形成一套适合我国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

4、加快氧化铝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加快石灰拜耳法、双流法新技术、间接加热连续脱硅、高效沉降槽、降膜蒸发技术等技术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

二、电解铝生产技术

目前铝全部采用熔盐电解方法生产,其生产设备从较早的单一侧插自焙槽,发展到拥有侧插自焙、上插自焙、预焙槽等各种槽型。

我国已完成了180kA、280kA和320kA的现代化预焙槽的工业试验和产业化。以节能增产和环保达标为中心的技术改进与改造,促进自焙槽生产技术向预焙槽转化,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已经成为大型预焙槽开发的先进国家。

(一)电解铝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绩

1、计算机控制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电解铝厂均采用了计算机控制。自适应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和智能模糊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吨铝节电在100kW·h左右。

2、电解槽结构的改进

电解槽结构的改进已先后完成了槽壳结构的改进、槽底保温结构的改进、阴极结构及材料的改进、阳极系统的改进和点下料系统的试验和应用。

3、采用添加剂

电解质中添加氟化镁、氟化铝和锂盐等物质可以改善电解质的某些物化性能,从而提高电解过程中电流效率(约2%左右)。降低电解成本。在电解质中加入添加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二)存在的技术问题

1、 铝电解槽寿命短

现在国际上的大型预焙铝电解寿命在7年以上,有的已达10年,而我国铝电解槽平均寿命仅4年左右。尽管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基本克服了电解槽早期破损问题,但槽寿命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2、整体机械化装备水平尚待提高

尽管我国在铝电解生产实践中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专用设备,如多功能联合机组、地爬打壳机、筒式下料器等,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机械化装备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国产多功能联合机组故障频繁,制造质量还不高,关键部件需要进一步开发,如扭拔机构,空压系统及电气控制部分。

(2)相配套的供料系统和槽上部下料系统跑、冒、漏现象严重,多功能机组受料问题需改进提高;对闸刀式下料和插板式下料装置应改造成点式下料。

(3)与工艺操作相配套的设备需研究开发,如出铝及清理抬包的机械化,与电子计算机控制相适应的打壳下料电磁阀的质量及工作性能提高等。

(4)保证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生产用的压缩空气水分较大,这是目前全国各大铝厂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设有气水分离器,但效果不理想,极易损坏各种电磁阀,造成一系列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

(5)与铝电解工艺操作相配套的其它设备需开发,如阳极更换设备,要求不仅能准确地拆卸和安装,而且在更换时能处理残极周围的结壳及掉入槽中的电解质块,现场卫生清理设备及电解槽一系列技术测试设备等。

3、自动控制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大部分铝电解厂采用了电解槽槽控技术,但整体的自动控制水平仍然不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控制电解槽生产过程的信息取样不完整,电解槽专家系统不完备,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配套的设备故障较多以及综合的动态研究不充分等。

(三)铝电解技术的发展

1、完善大型预焙槽技术

在现有开发成功的180kA、280kA和320kA大型预焙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使其各项技术指标进一步提高,达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