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内科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科护理论文

篇1

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护理技能不足、服务态度不良等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应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护理人员基本的业务能力与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定时开展沟通技能培训,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剖析,做到换位思考,充分为患者考虑。

2.2加强护患沟通

现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治疗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若治疗结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易怀疑护理人员或对其进行指责,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3公开收费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费用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首先说明大概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收费标准有明确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为其提供详细的治疗费用明细表。新仪器、新药品与新技术的使用可发挥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易导致其心态失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治疗中需要使用贵重药物,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给予明确、耐心的解释。

篇2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录入与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患者认可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详、药物应用错误、意外坠床和跌倒等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护士的沟通能力、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责任心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治疗性操作、礼仪服务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优良、充满专业技术性的工作。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康复出院和医院的信誉。近年来,随着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在诊疗活动中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给护理人员和医院带来经济及法律方面的风险。临床护理的质量与组织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管理能力在21世纪被誉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消化内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护理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篇3

1.2护理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环境护理的方式,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病房区域中的床单、器械等易污染接触面进行除菌、消毒,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杀菌处理,确保病室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清新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要降低噪音污染,确保病室的安静,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气囊,如果氧气过低会还会导致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及时对气囊进行放气和通气,频率为2h/次,将气囊压力保持在2.45kpa,根据患者的状况适当的调节氧气流量,将蒸馏水添加至湿化瓶,确保给氧量的准确性。第二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其心理需求给予满足,疏导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鼓励患者,为其建立治疗信心,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三组患者采取机械护理法,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鼻咽部位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清洁,防止分泌物误流入气道中引发窒息的危险,对于呼气末正压较高的患者要采取密闭的方式吸痰,吸痰动作要轻巧、准确,避免出现刺激性呛咳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雾化或吸入气体的温度应处于35~37°的范围,2h/次,使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2—24℃的适宜范围。

2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第一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最不理想,第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尚可,第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最优秀。说明不同护理方式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采取机械护理的效果最好,然后是心理护理,再来是环境护理。

篇4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2.2健康知识教育

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2.3运动指导护理

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2.4用药的护理

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3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有效: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无效: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

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9%,对照组为5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7.70,P<0.05)。

篇5

1.3疗效评定:使用VAS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10d、30d的疼痛程度,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调查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10d和护理后30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医院制度的讲解以及基本的生活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树立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医院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医护人员人性化护理的意识及理念;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整齐、安静及明亮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在各个床头张贴疾病的类型、治疗的原则等;并在病区范围内设置健康宣教栏以及便民区。(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内科患者多是迁延不愈的疾病,加之,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内科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大,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并鼓励患者重新树立起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护理的依从性。(3)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护理:内科疾病多需长期坚持服用,护理人员应及时提醒患者服药的时间,服药后,还应密切记录用药后患者有无出现不适;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讲解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患者漏服。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开展专家座谈会以及医患之间的交流会,积极采纳患者提出的合理性建议。

1.3效果评定

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具体包括:服务的态度、操作的技巧、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住院环境等,实行百分制:比较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之间,不满意:<60分;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时P<0.05。

2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中,研究组比较满意23例(58.97%)、满意14例(35.90%)、不满意2例(5.13%),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比较满意17例(43.59%)、满意13例(33.33%)、不满意9例(23.08%),满意度为76.92%;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篇7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常规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发生概率为30%,而经过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8例,满意度为76%,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患者48例,满意度高达96%;实验组患者中进行投诉的有10例,投诉率为20%,对照组中进行投诉的有1例,投诉率为2%。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来表示,应用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投诉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诉,投诉率是8.33%;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投诉,投诉率是0.0%;乙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投诉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

2.2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6.67%;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是0.00%;乙组患者在该次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36,P=0.0064<0.05)。

2.3比较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

该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资源参与了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其中,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6±1.0)分;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8.8±1.0)分,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766,P=0.001<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地表达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6]。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的乙组患者,在护理投诉率、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够提高责任组组长的责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对自己、对其他责任组员的护理效果、质量进行纠查,并且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开了护士会议,通过各责任组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时得到预防,达到安全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长将科室的各护理人员通过资历、职称、年龄等进行细化分组,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加强对病情严重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这个护理管理效率[7]。

综上所述,将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方式学科、合理地运用到医院消化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该科室的整体护理管理效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英栋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明晓丽,鲁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2,22(1):69-71.

[2]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6(9):270-271.

[4]孙梅花,陈华,彭华娜,等.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1(14):66-69.

篇9

(2)使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病情危重的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床适量运动;

(3)给予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严重发热或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

(4)保持病房环境良好,每天要进行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15~30min,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消毒;

(5)呼吸困难患者给予辅助呼吸,护士在辅助呼吸操作时操作一定要规范;

(6)呼吸衰竭患者如出现谵妄、烦躁或兴奋等情绪时应谨慎使用镇静剂类药物;

(7)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预防呼吸内科疾病的各种手段,适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主观诉求并尽量去解决,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及时进行排忧解难。

1.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安全文化护理方法,将安全文化融合到呼吸内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1)明确服务标准,感悟工作责任。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新护士在入院工作前要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了解护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提高积极护理的意识形态,护理部管理人员应签署相关的护理责任书,合理组织,公平评判,持续改进,实现所制定的护理目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如《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应急预案》等,使护士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同时针对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定期组织学习,并进行情景模拟,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沟通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以医学理论为指导,逐渐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同时拥有高度的护理责任感,只有这样在面对护理问题时才能沉着、有效的进行处理。组织新护士分批的进行规范培训,定期进行素质考核,可以指定奖罚制度,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护士的个人绩效,大大增强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

(2)洞察一切护理风险,倡导预防为主,风险最小的理念。护理风险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老年患者的反应较迟钝,因此有时无法通过患者自身的叙述来了解的患者的病症状况,这就要求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参与危重患者、老年患者、新患者的查房,识别每位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能力,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疾病的发作规律,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并根据异常及时的进行判断及给予相应的处理。主要安全文化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登记每一位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对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夜间一定要有家属进行陪护,使用护栏;患者在外出活动或其他需求需要下床一定要专人进行陪护和搀扶,有防滑措施及警示标识;长期卧床的患者及处于强迫的患者应该使用气垫床并建立翻身卡,可以协助翻身并进行定时翻身;对于压疮高危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出现皮肤破损情况要先进行评估再进行处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宣传,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对咳痰、乏力及咯血的患者及时准备吸痰用物: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严格遵守交接班原则,仔细进行病房巡视,全面观察病情,并将安全防范体现在护理文书上。

(3)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内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随机对病房进行护理检查,了解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展,发现护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和纠正。每周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检查整改效果。每月开展讨论会,对于护理工作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解决,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33%,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9.05%,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10

2课堂应用

将授课班级分组,每组选用一部智能手机,由组长来保管,上课统一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并且关闭QQ、微信等一切应用软件,放在“手机休息区”,教师统一指导和安排利用智能手机辅助以下教学环节。

2.1便捷记录重点难点

内科护理的信息量大、课堂任务重,有些疾病又复杂难懂。而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记笔记和答疑时间较长,导致教学时间紧张。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瞬间记录,可以大大节省记笔记的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对比性表格、总结性知识点和练习题等知识量比较大的内容。同时,课下将照片上传至群空间资料共享区,学生下载后保存在手机内,长期积累就形成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笔记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翻看,复习所学内容。同时对有疑问、难理解的内容使用智能手机的录像功能将其记录下来,课下反复听、研究探索,直到弄明白为止,增强了学习效果。而因病假、事假缺勤的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录像和图片自主学习。

2.2建立远程临床课堂

中职内科护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临床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内科护理与临床联系紧密,但由于医院任务重、学生多等原因不便安排频繁的见习和实践,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利用手机QQ的视频通话功能在课堂上连线临床带教教师,建立第二课堂,间接实现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比如在讲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时,临床带教教师通过QQ视频通话功能让学生参观神经内科病房、观看护士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过程,讲解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等,使学生对脑血管疾病和相关护理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护患沟通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间接实现了学校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

2.3记录角色扮演瞬间

近年来护理界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备受重视,而角色扮演法被广泛应用于护理教学对学生人文关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中。但是由于学生羞涩、不够重视、表演欲望差等原因导致效果不佳。以我校模拟病房为拍摄场地,利用智能手机的录像功能把学生的角色扮演上升到“影视表演”的高度,并且课后对录像进行编辑,如添加字幕、旁白等,之后上传到QQ空间供大家学习和观赏,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例如在学习癫痫疾病患者的护理时,由教师当导演,安排一位学生扮演患者,表演癫痫发作过程,其他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医师等不同角色,模拟临床情景实施抢救、治疗和护理等。期间安排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表演过程,结束后大家一起回看录像并进行总结归纳,将精彩录像经过编辑后上传至QQ空间的视频共享区,供大家分享和学习。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之间互相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和竞争意识。

2.4三维人体解剖软件

内科护理与解剖学密切相关,弄清楚疾病的解剖定位是学习内科护理的基础。传统的板书、教材、挂图和模型相结合只能展示二维平面结构,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用来显示和疾病的关系无立体感,学生常感觉抽象且难以理解。应用智能手机下载三维人体解剖软件弥补了这点不足。其主要特点是利用三维技术重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互动式解剖模型。此软件一共包含了13名男性和女性的3D人体解剖结构,自带了超过3500个身体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和标注。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对要观察的结构进行旋转、放大和平移等操作,从任意角度、任何解剖面观察人体结构,对影响观察的覆盖解剖部位可以实施透视操作。此外,解剖部位名称都是英文标注,提高了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安装后,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个三维解剖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疾病发生的解剖机理。

3课后拓展

3.1促进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受教师上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留给学生辅导、答疑等的互动交流时间并不多,而利用智能手机QQ交流平台,就弥补了这个不足。通过QQ群聊界面,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QQ发送作业和学习要求,学生也可以在QQ群里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之间在QQ群里集体讨论交流,教师对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和答疑。以聊天的方式来讨论重点、难点、疑点,减轻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重复答疑的负担,同时使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无形中增强了学习效果,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也可以建立学生与教师谈心的单聊界面,对一些后进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关注,可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

3.2方便家长督学

目前,中专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都十分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但是学校每年只开一次或两次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会因为忙而缺席),家长了解的信息较为有限且没有实效性。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按班级建立学生家长QQ交流群,将一些好的教学素材、学生活动、优秀作业等及时上传至家长QQ群空间进行展示,对学生近期常出现的问题在QQ群里及时交流,对于问题突出的学生建立与其家长的单聊界面,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动态,有的放矢地指导督促学生学习。同时,家长对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反馈,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3.3方便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智能手机免费注册乐调查-问卷调查软件平台,分4步便捷实现问卷调查以反馈教学。(1)设计调查:乐调查提供调查问卷模板,也可以自行设计问卷。(2)调查:把设计好的问卷提交,会自动形成一个链接,将链接复制后可以通过QQ、短信等方式给学生,学生打开链接界面就可以作答。(3)分析数据:学生作答完毕提交后,系统自动统计调查问卷。(4)导出结果:经过统计的调查结果可以选择以Excel、PPT等形式导出,这期间教师还可以随时查看问卷调查的进度。

篇11

1.2.1分析黄玉春等关于《护理巡视记录表的设计及应用》、黄安桃等《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孙爱玲等《分级护理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专家们对护理巡视单的意义、巡视内容、巡视记录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在如何根据神经内科特点开展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巡视,提高护理巡视记录效率、效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尚缺少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的阐述。

1.2.2目前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护理巡视工作各家医院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医院侧重患者刚入院时的入院评估记录,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皮肤、跌倒的安全评估及交接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但对巡视记录没有明确要求;也有一些医院围绕患者临床护理有关的翻身叩背、皮肤、口腔、会阴、发热、疼痛、管道、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等内容,及健康教育有关的入院宣教、饮食、、活动、术前、术后、用药、出院指导等内容制定成分级护理执行单24h使用,要求护士签字执行,旨在通过护理活动结合病情观察,以体现护理巡视。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巡视起到强化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变化快、有合并症的患者,巡视的要求及记录没有明确,也没有考虑到昼夜因素、持续巡视结果等必要项目的影响。

2探索

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对神经内科护理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根据每位患者入院的评估结果开展护理巡视工作,在巡视中运用更多的病情观察技能,将病情观察与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巡视时观察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做好记录及交接工作。各班次人员须根据前一班次患者的总体情况,安排确定本班巡视重点,动态调整实施每位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护理人员进行神经内科疾病观察要点的培训,利用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设计出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昼夜两种巡视记录单。

2.1白天的护理巡视记录护理巡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白天集中更多的治疗护理任务,护士如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不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观察,而且可对本班次的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起到督导作用。安排白天巡视工作时需注意①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在执行护理操作(如交接班、发药治疗、口腔护理、输液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巡视工作实施病情观察,如发药时可观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输液时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健康教育时了解情绪状态等。②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实施规范的巡视,如患者输液时需加强巡视次数,有的患者输液时容易睡觉,经常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量、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③简化记录,利于操作,我们将输液、翻身卡、吸氧卡整合于一张护理记录单,加强皮肤、病情及不适主诉的巡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日期、药名数据,制作电子输液巡视卡,每床1份(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责任护士按照要求填写护理巡视卡,卧位栏:用“√”示落实,如氧流量、滴速需具体注明;皮肤完好用“√”表示,如破损需注明部位、面积;巡视病情栏:针对神经专科内容,无特殊时用“√”示落实,有特殊时须注明;患者主诉则需注明有无,有需写清具体内容等;填写时7:00~19:00之间用蓝笔,19:00~7:00之间用红笔;停止用氧时,只需在氧流量栏注明停止及具体时间即可;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填写。护理巡视卡每日收回,按床号顺序装订并保存至患者出院后1周。

2.2夜间的护理巡视记录夜间护理占全天护理工作的1/2,工作任务独立性强,加之值班人力资源少(以年轻护理人员居多)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夜间护理巡视工作是提升夜间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巡视时需注意①考虑夜间工作特点如夜间环境、光线、患者睡眠情况、夜间睡姿,安全护栏使用,如厕情况(神经内科患者如厕时容易发生意外),防盗安全等问题。②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巡视观察结果,有计划地安排夜间巡视工作,做好轻症患者重点情况及重点人群的巡视工作。一般来说新入院的、特殊治疗的、轻微不适主诉的老年人、无法安静睡眠的、病情变化的、有治疗护理任务的、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等,是夜间病情观察的重点人群。③根据神经内科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白天的巡视结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等级护理数据,将夜间病情观察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为表格(电脑根据病员数量调整打印页数)正反面使用(反面时间不同01:00~07:00,其余各项相同)。夜间使用时根据填表说明及具体情况(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观察病情巡视:“√”以示落实,19:00~7:00之间用红笔填写;有其他情况:①表示病情变化;②晚间护理;③翻身护理;④晨间护理;⑤治疗;标入序号即可,两点之间需注明具体时间的,执行体温单时间记录规范;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变化动态调整增加巡视次数。

3应用实施

神经内科护理巡视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病情观察,如运用基础护理技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出入量、意识情况;了解掌握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与量)、头痛(缺氧及窒息情况)等症状;观察血管通路[留置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管道等]、胃管、尿管、脑室引流管等管道情况;观察患者皮肤、、用药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观察神经专科情况如肌力、肢体功能状态、感觉障碍、活动步态、进食、吞咽功能、口角歪斜、语言表达能力等;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主诉对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应重视运用根据主诉内容实施观察技能。但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会有语言表达障碍,在日常活动中应更加细致入微地通过患者的神态、情绪状态、自理活动能力情况,及通过日常护理接触建立熟悉的沟通方式实施专科观察。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是观察的重点人群,而对这些特殊的有合并症的患者则需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观察。另患者因疾病原因会出现心理情绪状态异常,易引起意外事件如跳楼、走失、跌倒、病情加重等安全情况,应加强护理重点监护。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于护理巡视单,特殊的、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可用红笔记录。

篇12

②加强心理护理:患者患病以后心理比较脆弱,入院治疗使患者心理方面承受很大压力,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住院期间遇到的问题帮助解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对疾病知识有所认知,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措施:针对护理人员进行深层次培训,将护理人员分成小组,每组设立组长,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护理人员责任心,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

1.2观察指标: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状态、心理状况、社会生活评分,满分设定100分,同时进行SAS和SDS评分测定。

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41.28±12.85)、(39.52±12.56),SDS评分分别(43.28±12.74)、(34.52±11.56)。试验组进行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42.03±12.74)、(33.96±12.42),SDS评分分别(44.03±12.95)、(33.78±11.22)。两组患经过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13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实施基础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施基础护理管理后,患者呼吸道阻塞、肺不张、过度通气、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管理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2.2实施基础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基础护理管理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3.1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不足[4]。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病情严重,对基础护理要求较高,但院方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不足,片面认为患者家属护理的责任较多,院方未在日常护理中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监管工作执行不到位,引发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护理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相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呼吸内科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肺不张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因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影响了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因对抢救技术不熟练,导致救治时间延误。因缺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和鼓励,导致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3)医院管理不到位。医院缺少对护理流程的具体管理规定,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相应规范,护理操作往往不到位。因缺乏责任制度,导致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难以保证护理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多注重治疗,则忽视了对用药效果的观察[5]。加之绩效考勤制度缺少人性化,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4)患者因素。呼吸内科危重患者年龄较大,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由于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意识较差,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部分患者因病情恶化,易出现消极不安情绪,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在治疗中仪器的干扰、环境的嘈杂均会使患者产生抵抗情绪。患者病情和每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别,也对治疗和护理工作产生影响。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出现皮肤破损和压疮,部分患者由于无力会出现摔倒和坠床的情况。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