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酒店客房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酒店客房实训总结

篇1

酒店客房实训课在学生眼里枯燥、乏味且辛苦,不如餐饮课和茶艺课有趣、有吸引力。为了提高酒店客房实训课的实效性,教师可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教学。可通过给学生制定各练习主题实训表,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练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进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具体地说,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实现目标的一种管理办法。所以,“课堂教?W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课堂没有目标,这节课必然没有多大成效。因此,课堂组织者应该通过目标对学生进行管理。当教师确定了项目教学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一个个主题及每节课的任务目标,最后根据各主题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为了让课堂练习更有效,教师不仅需设定每节课的操作任务目标、质量目标,还要设置时间目标,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置操作时间最佳目标和最低目标。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选“小组NO.1”和“班级明日之星”,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二、高职酒店客房实训教学技能训练三部曲

(1)模仿练习。教师事先针对每个练习任务的特点设计实训表,让学生明确练习的项目、内容、步骤及考核标准。比如,练习前,教师需向学生展示中式铺床开单实训表和考核标准评价表(表略)。表格上直观的流程和要领,不仅便于学生快速模仿练习进而掌握技能,而且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减少了主观性。

(2)大量重复训练。学生重复训练的目的是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问题,要想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平,必须投入足够长的时间,做足够多的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初始练习时要“知其然”,以模仿为主,保证能熟练使用该技能;提升水平时要“知其所以然”,应用最少的动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篇2

2.客房服务的实训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具有良好的技术条件

我校的模拟客房拥有中式标准床30张,模拟客房一间,是一个很好的仿真教学环境,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客房服务员的身份来上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为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1.职业教育关于项目课程的定义

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2.职业教育关于项目教学的定义

项目教学是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其主要内容来自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中建构课程内容。内容应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如购材料,具体加工材料),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3.生本教育理论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性,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其目的是“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体现”。

三、《客房服务》项目教材开发的过程

(一)制定教材的课程标准

1.确定酒店行业对客房服务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在制定客房服务员的工作任务前,我们根据平时教学所收集到的资料,以及通过了解学生在春、秋交易会实习中所接触到的客房服务岗位工作内容,制定了客房服务工作岗位,并详细分析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在作了总结后,我们知道酒店行业对客房服务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如下表(见表1)。

2.分析客房服务员具体工作任务

根据酒店行业对客房服务员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本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和行业专家的建议,我们总结归纳了客房服务员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行为,具体如下表(见表2)。

3. 制定《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标准

根据对客房服务员职业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酒店客房服务的特点,我们确定了《客房服务》项目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客房服务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酒店客房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的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胜任酒店客房服务与客房部基层管理工作,达到中级客房服务员的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根据这一目标确定课程标准。

(二)编写《客房服务》项目课程教材

1.《客房服务》教材编写总体思路

本课程从“客房服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客房服务员一天的工作程序为“项目”,并以“项目”为主线,将中级客房服务员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酒店客房部门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均明确了任务,即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在这三个项目中,采用了递进式关系,每个工作任务都有内在必要联系,所以,我们将《客房服务》项目课程三个工作项目用两个学期来完成学习,时间跨度比较大,为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能够经常保持作为一名客房服务员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2.《客房服务》项目教材目录

该项目课程的教材目录完全打破了专业知识的纵向完整体系,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客房服务》项目课程的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将完成各个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专业教师应该及时了解酒店行业对客房服务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及时修改教材,将酒店行业新的技术、知识、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不断更新学生技能的目的。

(三)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为了使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论证教材的可行性,笔者自2008年到2010年,用四个学期的时间对所教班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0801、0802、0902班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验。在实验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预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考核、现场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教材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客房服务》项目课程的教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将完成各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分步进行编写。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酒店行业新的技术、知识、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不断更新学生技能的目的。

篇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从建立之初就是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全国星评委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4680家星级饭店,“高星级”从业人员2010年缺口超过30%,星级酒店每年需补充各级管理人员20%左右。但由于想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高考成绩居于下游,对于很多综合类高职院校来说录取率一直不高,这就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吃不饱、干不好,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建设历程,最终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法符合规律、拥有较强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的“小专业”,本文从下面三大方面论述一下建设思路和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历十几年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全国有很多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示范性院校所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成为标准,但是作为“小专业”,我们在建设酒店管理专业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宽泛”变为“狭窄”

培养目标的准确与否是人才培养的能否成功的基石,由于酒店行业的就业群体非常庞大,岗位分布也十分复杂,加之“小专业”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确立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思路,选择与合作企业一起培养特定的酒店人才,由原来的尽量适应各种星级、各种岗位需求,转变为在紧密的“校企合作”培养的基础上较为“狭窄”的培养目标,近几年逐渐建立起了“豪华五星级方向”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两个培养方向,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与各大国际邮轮公司继续实践酒店管理专业“分方向”发展。

2.核心课程体系与“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体现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和不同企业的企业特色

核心课程体系体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职业共性,也是酒店管理“小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紧扣酒店行业的餐饮和住宿两大主体业务,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体系,以酒店服务基础素质、酒店服务基础技能、酒店督导管理基本能力三个层次的课程,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这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对固定的部分;除此之外,为了突出“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和合作企业一起,通过详细的调研、研讨和协商,共同开发了“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即豪华五星级酒店方向课程体系和国际邮轮乘务方向课程体系,这部分课程主要由合作企业承担教学和培训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和实习实训资源不足的缺陷,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3.建设并实施基于“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培养模式基础上的“校企一体、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在“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与企业一起,创新实践“校企一体、淡校旺企、逐级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职业精神、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职业道德提升促进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达到酒店行业对于管理人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用任务驱动教学,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采取双元授课、双元指导、双元监控、双元评估、双元地点、双元身份的共育模式,达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直接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最终形成系列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定向培养”的“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师资建设相适应,核心课程体系与校内师资同步建设

“小专业”的瓶颈之一就是师资力量,为此,针对方案中的三大课程体系我们采取了三种措施,其一,公共课程师资学院统筹解决;其二,“分方向”校企合作课程师资企业为主解决;其三,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重点建设;下面重点介绍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师资建设的内容。

核心课程师资方面以自建为主,在本专业建设之初,我们只有三名校内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很多专业课程需要外聘教师完成,教学质量难以控制,课程建设也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坚持引进人才建立校内专职教师队伍;在这个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就是按课程引进、按兴趣引导,即主要引进核心课程体系中所需的师资,在引进后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兴趣点确定主攻方向,例如,有教师喜欢化妆、注意形体,就积极引导她注意礼仪和形体训练等酒店服务基本素质类的课程,再如,有教师在上学时参加过酒店客房部的实习并对此有很多心得,工作后有在酒店客房部打工的职业经历,喜欢研究客房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就积极引导他教授客房服务技能和客房管理方面的课程。经过十年左右的引进、训练、适应和磨合,济南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形成了一支年轻化、职称比例较合理、全员拥有初步职业经验和中高级酒店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完全可以胜任核心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并且多名教师已经开始在酒店管理专业内多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拓展出了多门酒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比如,酒吧管理、调酒服务、茶艺服务、康乐服务等。

三、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与核心课程体系相适应,积极建设拓展课程和分方向课程实训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的相对滞后,是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一个“小专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建设速度缓慢,近几年刚刚完成了从“有限训练”到“综合实训”的转变,在这一方面有如下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其一、先“训练”后“实训”

我们在专业建设之初,首先建立的是基本训练条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也就是首先建立了中餐摆台训练室、西式做床训练室,为学生提供有限的训练空间,至于其他训练和实训,主要依靠虚拟课堂和实习单位来完成。随着招生人数的稳定、师资力量的增加、实习单位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多次普惠性院校建设资金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按照核心课程体系的需要建立起了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体系,它由八个实训室和一个校中厂组成,基本可以支撑百人规模以内的训练、实训和现场管理情景化教学需求,初步达到建设目标,并且具有了针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人员开展社会培训的能力。

篇4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相关工作的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上岗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为了更好地向酒店输送合格的前厅和客房部员工,我们的教学应该从酒店的岗位需求出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前厅和客房工作的基本素质。

1 服务需求的变化对《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酒店作为客人高消费的场所,同时也是接触高新技术产品的前沿地,因此酒店业日益感受到来自客人与高科技的双重压力。摆在酒店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使酒店前厅与客房产品与服务更加适应宾客的需求以及科技的发展。现在酒店业已经开始设计未来酒店的产品与服务,例如美国休斯顿大学希尔顿酒店和餐饮管理学院针对酒店业的发展设计了“21世纪的酒店客房”,在这个酒店里,客房拥有无钥匙门锁系统,以指纹或视网膜鉴定客人身份,无需客人携带钥匙,既方便了客人的同时,也加强了客房的安全;虚拟现实的窗户,提供由客人选择的窗外风景,使客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欣赏到最喜欢的画面……酒店通过这些高科技的客房产品,不断地提供客人优质舒适的产品和服务。新世纪酒店的设计主角更趋向是客人设计而不是酒店,这是未来酒店前台与客房产品对服务需求的主要特点之一。

酒店向客人提供高效、准确、无误的服务,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客人对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当他们踏入酒店的那一刻起,准确高效的服务是他们最先所期待的。高效,指的是酒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们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准确无误,指的是酒店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服务的质量。因此,服务人员被要求给客人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服务,例如,前厅接待处的服务人员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时,不能让客人的等候时间超过三分钟,接待处要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要准确无误地帮助客人办理入住手续,记录客人的详细个人资料、分配房间以及制作钥匙等细致的工作。客房的服务人员也被要求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清洁房间、整理内务等工作。这就对酒店服务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和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所以我们的教育也应该重点放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是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主,而且这些理论知识体系是沿用本科的教材,理论偏多偏深。学生通过书本掌握的只是理论知识,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要求。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而言,相对本科学生我们的知识掌握不够,相对中专的学生我们的专业技能又不强,这势必会使我们的教育陷于尴尬的境地。

2.2 学生无法在学校课堂上亲身感受实际的工作情景

简单的课堂无法比拟实际的酒店工作环境,客人的各种需求无法在课堂上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学生。目前大多数学校给学生上课的教学场地一般都是在学校的教室中进行,任课教师通常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时而结合录像播放给学生讲授酒店管理的知识。然而,根据学生从酒店实习结束回来的反馈意见,我们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得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有很大的落差。

3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结合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在我们的教学中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与尝试:

3.1 根据就业的岗位需求,精选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前厅与客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前厅和客房的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其中前厅部分的讲授以“前厅预订、前厅接待、礼宾服务、问讯服务、结账服务和投诉处理”为主线,我们侧重于基本程序和步骤地教授,使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在实训教室中进行操作。客房部门的讲授以“客房清理和客房服务”为主线,也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对于没有重点讲授的部分,建议学生进行课外自学,这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但这样还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根据需求,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调整为1:2,这样就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针对实训部分,我们制定专门的《实训大纲》与《实训教案》。其中详细说明实训的目标,实训内容与要求,实训考核和实训总结。

3.3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除了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堂讲授法以外,为了加强教学的效果,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应用在课堂上:

3.3.1 案例分析法

即酒店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背景,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再由学生根据背景材料进行问题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执行任务能力。如已预定客房的客人到酒店入住,却被告之无房提供给他,客人生气地进行投诉。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思考,分析可能采用的角决办法,今后怎样防范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对策等;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归纳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同时启发学生去联想、对比和创新,能否提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和良策。

3.3.2 角色扮演法

即在专题教学中,根据选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获得对酒店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例如:在前台接待中,让学生模拟前台的接待员,接待已预定客人和未预订客人,熟悉接待程序。同时还设定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在酒店客满的情况下,接待员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同时这种方式的参与性强,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3 情景化教学法

即依据现场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或多个与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问题相关的情景,其中包含对学习问题的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处理这类情景事件,从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技巧。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法,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方法和手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要创造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般的实现方法和步骤,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想方设法解决情景中发生的情况及问题。

3.4 采取切实有效地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传统的考试以理论内容为主,期末一张卷纸就考核了学生一个学期的所学。部分同学甚至期末突击一段时间就能取得高分,这样的短期记忆不能持续太长时间。这种单纯的考试的方式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所以我们采取分段考试的方式。根据教学单元,即“前厅预订,前厅接待,客房清理,客房服务”,分阶段地考核学生。例如,“前厅预订”讲授完毕,我们就针对这一部分进行考试,采取面试和实践操作的形式。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抽签来选择回答问题,实践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操作。这样就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住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讲授中,针对实践教学过程,我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改革,使教学更加合理、科学、实用,使学生以后真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贺昌文.《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科技文汇》,2008.08.

篇5

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既具有良好英语技能,又具有旅游业专业知识的人才。而现实情况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匮乏,这就需要职业学校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教师需深入理解“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将“工作过程系统化”引入课堂教学,要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旅游英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些工作任务与课堂知识的学习融合起来,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旅游服务知识和管理理念,又具有良好英语运用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设计教学,第一步就是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各单元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按照一整套旅游活动顺序,包括旅客接待、旅游时浮⒙糜瓮局小⒙糜谓崾,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突出实际旅游工作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场景,旅游业是一个以语言沟通为主的行业,因此,教学中要将英语的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重中之重,重点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把英语口语对话练习融入到每一个实际场景中,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实训模拟场景,掌握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具备用英语解决旅游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奠定扎实基础,胜任国内外旅游业工作。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行业的调查和行业分析,根据相关岗位需求和具体工作流程,以旅游服务中的各环节为主线,将旅游知识的培养和英语口语沟通技能的训练设定为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确定以下典型工作任务:

1. 旅客接待

前台接待:负责接听前台热线电话及转接,回答旅客对旅游的咨询,并做好电话留言和登记。接待来访顾客,填写来访登记表,介绍旅游产品。

车站、机场接待:与顾客电话沟通航班和车次号,到达指定地点迎接旅客,确认顾客身份,致欢迎词。

2. 旅游准备

登记入住: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预定酒店客房、会议室、宴会厅等。帮客户办理入住手续,掌握带领旅游团在酒店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的相关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熟悉酒店不同房间类型及服务和设施的英文词汇。

行程安排:安排旅游行程和路线,并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行程,掌握行程安排的相关词汇和常用表达,用英文向游客介绍行程安排。

3. 旅游途中

景点介绍:能够用英文向游客介绍沿途城市风光,景点的历史、规模、布局、特征等,对游客的询问进行解答。

饭店就餐:熟悉电话预定饭店的用语及常用表达,掌握当地特色菜品的英文名称及介绍,设计点菜、就餐过程中的情景对话。

4. 旅游结束

处理投诉:熟练应对游客对不同情况的投诉,登记游客的投诉问题及建议,掌握回应投诉的技巧和英文表达,设计处理投诉的情景对话。

欢送游客:办理酒店退房手续,为游客预定车票和机票,送游客离开,致欢送词。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典型任务设计教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体现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教师根据该行业的职业特色,将企业的服务实践通过任务训练和情景模拟,真实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衔接,最终掌握职业技能。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也要注意由浅入深,围绕项目、任务和案例,根据学生学情和班级结构设计适宜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下面以旅游准备中的“登记入住”为例,教学环节共分为五个环节(40分钟)。

1.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组,提前收集关于酒店类型、房间类型、酒店服务及设施的英文词汇。

2.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几张不同酒店的照片,用一些词语介绍酒店星级及主要特色,如five-star, luxury,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located in downtown等,然后向学生提问:If you travel with your parents, which hotel will you choose and why? 该环节帮助学生巩固关于酒店的相关词汇和表达。

3. 观看视频

教师提前录制一段在酒店前台办理登记入住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查找出视频中不恰当的手势及动作,并找出不符合礼貌规范的用语。教师将正确的关于登记入住的常用表达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识记,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I’d like to check in, please. Do you have a reservation? Yes, I made reservations last week. Is breakfast included? On which floor is the fitness center/spa/bar/restaurant?

4. 情景模拟

将情景设置在酒店大堂前台接待处,分组进行登记入住和介绍酒店的练习。选取四个小组和四间酒店,分别是康帝酒店,凯宾斯基酒店,喜来登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组内成员分别包括导游和不同酒店的接待人员,其余同学扮演旅游团成员。导游任务:向酒店工作人员询问酒店客房、设施及服务情况,提出房间及设施设备的要求,最后向旅游团成员介绍酒店总体情况,回答旅游团问题。酒店接待任务:向导游介绍酒店特色,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旅游团任务:向导游咨询酒店服务和设施情况,评价导游的表现。

5. 总结评价

总结各组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总结课堂上的重点句型和短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在旅游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教师要坚持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到行业一线去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岗位对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按照岗位特点划分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进行职业体验,在完成每一个特定岗位工作任务中,提高英语口语技能。

参考文献:

[1] 夏美莲. 基于工作过程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J].长沙铁道学报,2010.

篇6

一、积极参与,深入企业

具体工作中,我深入酒店一线实践锻炼,从客房部基层操作工作做起,全面了解了酒店经营管理状况、运作方式;学习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行业标准等基本情况;实践酒店的真实工作环境、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熟悉酒店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吸收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二、边学习、边思考、边提高

1.

中职教育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下企业实践,像酒店工作人员一样上班下班,从事酒店员工相同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熟悉酒店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重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中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确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从而实现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新提高。

2.

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下企业实践,收集了酒店客房部的工作流程、岗位操作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记录,并且拍摄了许多服务现场的照片。一方面,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更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实际、生动的素材,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还可充分应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经验的获得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习中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任务去学,深入生产一线。我了解和实践了客房先进的设施设备,凡在专业教学资料中讲解的设施设备,在这里基本上都能看到,而且在工作中还亲手操作了。经过这次锻炼,专业课程中将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非常自信的跟学生介绍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并且马上把实践操作的经验写入校本教材。

另外,我还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企业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需要和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得出了要能够使我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动手能力很重要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因此,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给企业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校

可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

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79-03

一、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的地位及整体设计思路

(一)课程的地位。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针对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技能训练而设计开设的、以实践为主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运用现代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研究酒店各营业部门的一线运营规律及管理实务,强调管理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以使学生形成酒店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能力。

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探讨。该校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其前导课程主要有酒店餐饮管理技术、酒店前厅管理技术、酒店客房管理技术、宴会设计技术、酒吧,与酒水管理技术等;同步课程主要有西餐服务技术、酒店英语、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后续课程是为期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紧紧围绕着高星级酒店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体系和工作流程展开,即基于酒店实际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整合课程内容,通过与“北海香格里拉大饭店”、“北海银滩一号大酒店”等2家五星级酒店联合开发课程,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企业顶岗实习融为一体,采用“工学交替”,部分课程内容把课堂搬到酒店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将管理项目贯穿于课程全过程,采用模拟酒店业务部门的团队教学方式,校企联合共同探索出基于工作工程的、能力本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

二、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的特色

(一)“项目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演”的全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本的章节为依据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听课做笔记。这一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章节间的知识在实际的岗位工作过程中显得零散而联系不足,同时学生的技能训练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

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基于高星级酒店实际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演”的全新教学模式。其中,“项目驱动”指的是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依据酒店的实际工作过程,把课程内容分成酒店工作计划制订、服务流程管理、员工沟通管理、顾客投诉处理等若干个子项目;“教师引导”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再是以知识传授或操作示范为主导,而是引导,角色是教练、导演,学生才是队员、演员,除必要的操作示范外,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挥最佳的竞技状态,主动地去上场比赛、扮演角色;“学生主演”指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场上的主体演员,通过模拟角色扮演或真实的角色进入来训练管理技能,教师以“项目”为剧本,是编剧和导演的角色,把课堂内容设计好,把学生扮演的角色安排好,控制场上局面,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由地发挥。

(二)重视职业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酒店督导的角色,就应重视职业氛围的营造。一是把课程尽量安排在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室,如西餐厅实训室、中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酒吧与酒水实训室等,加强职业感应;二是上课时要求学生着酒店管理职业装,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三是把校外实训安排在高星级酒店的业务部门来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酒店前厅、客房、中餐、西餐、酒吧等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管理的技巧。

(三)校企合作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北海职学院通过与“北海香格里拉大饭店”、“北海银滩一号大酒店”等2家五星级酒店合作,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联合设计“酒店督导排班技巧”、“顾客投诉处理流程”、“员工绩效考核及管理”等课程内容,依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从事的首要岗位,确立5个酒店督导教学情境:前厅部领班、宴会厅领班、中餐厅领班、西餐厅领班、客房部领班等,学生也相应地被分成5个部门,上课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引进企业行家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课程实训指导。

三、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

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侧重于管理技能的培养及训练,使学生能掌握高星级酒店的基本营运标准和一线具体管理实务,能够较熟练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进行基层管理工作。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一共18周,每周4课时,共72个课时。其中,1-12周课程安排在校内进行,13-16周是为期1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训,安排在酒店进行,17-18周为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现场考核,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

(一)校内课程内容设计。1-12周,安排48个课时的校内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上,通过分析高星级酒店的真实、典型的工作过程,依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从事频率最高的5个首要岗位(前厅接待员、宴会厅服务员、中餐厅服务员、西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以5个教学情境来组织、安排教学,设立5个管理项目,每个管理项目又分为4个任务,具体见表1、表2。

(二)校外课程安排。北海职业学院通过与“北海香格里拉大饭店”、“北海银滩一号大酒店”等2家五星级酒店合作,按课程教学的学生分组,分别将学生分配到酒店的前厅部、宴会厅、中餐厅、西餐厅、客房部,进行为期1个月的校外企业顶岗实训,采用“师徒制”,即1个主管带2~3个学生进行工作培训及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训练岗位服务技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跟学、体会酒店督导管理技能。

(三)课程考核。用8个课时进行课程现场考核,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采用综合实训项目考核,主题为“酒店督导典型1日管理总结演练”,让学生事先设计部门的酒店督导管理场景,通过“情境模拟演练+小组长总结”的方式来展现,“教师评分+小组互评”的方法来综合打分。

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公式为:课程成绩=课堂训练成绩×30%+企业实训成绩×40%+综合实训项目演练×30%。其中,课堂训练成绩主要是5个管理项目的练习得分,由教师打分,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各个管理项目的应用;企业实训成绩由酒店部门主管打分,即“师徒制”中师父对徒弟的表现打分,占的权重最高(40%),主要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属于课程的市场检验环节:综合实训项目演练由学生小组和教师共同打分,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综合理解及应用。

三、课程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及教学项目的选取。酒店督导管理技术课程强调的是管理技术的实践与应用,教学内容的选取很关键,而市面上的教材基本上是以传统的章节布局为主,以管理学教材的内容加一些酒店管理的案例编成教材,缺乏真正的酒店督导管理技术的行业应用,更少见以项目来组织内容的教材,即使有,也只是换个说法,把字眼“章”换成“项目”,把“节”换成“任务”,换汤不换药,内容其实是理论为主的章节内容,缺乏行业实践指导。

北海职业学院的处理方法是与高星级酒店合作,采用其比较成熟的行业培训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再结合传统教材,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管理项目,自编成教材。

(二)企业顶岗实训的管理。学生的企业顶岗实训,最大的难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跟踪管理及指导。如果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跟进不足,学生将成“放羊式”状态,学生会偷懒,做得累了也容易抱怨。企业顶岗虽然采用“师徒制”,但现实中酒店主管的工作是极其繁忙的,要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真正花在指导学生上的时间很少,学生能不能学到管理技术,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主动和自觉。因此,必须每天安排校内教师到酒店进行现场走动管理,加强过程监控,督查和指导学生完成工作。

篇8

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加强市场调研,明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中(图1),突出对学生职业特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

2.重组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层化能力标准,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并引入先进的课程内容,形成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职业特定能力课程模块、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拟和跨行业能力模块。核心职业技能模块教学也就是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见表1)。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践

1.开展心理素质的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当今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开展相应的心理素质培训,培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信心。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开设一些心理教育课程,学生也可以在课余组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讲授有关酒店的情况,使学生在还没有步入酒店的时候,就能对工作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提高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从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的角度引导学生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从学生未来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角度强化学生对提高自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学意识,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新老生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取长补短。最后,要把自学能

力的培养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应用、验证并不断总结修正,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和策略。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3.采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学院“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间深度合作。例如从2007级学生开始,每年推行一个“双证融通”试点班,尝试“2+1”、“1+0.5+1+0.5”、“1.5+0.5+0.5+0.5”等各具特色的“工学交替”教学安排,提炼不同教学形式的特色与经验,积累典型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成果,并不断进行推广和实践。各种不同形式“工学结合“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克服学校教育脱离酒店企业生产实际的单纯式学历教育。实践证明,通过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理念、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专业文化特色明显体现,同时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058-02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它所对应的酒店部门――客房部,是饭店的一线经营部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要求严格。因此,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除传授酒店客房基础知识和理论外,还要加大实训操作的训练力度,培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以达到高星级酒店的用人要求。因此,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一些重点示范性职校中,项目教学也在逐渐扩散。它是以工作项目来带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项目教学法需要将整个课程体系分解为具体的单元,设计出相呼应的项目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转化技能。项目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运用到实际中,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内容设计理念及步骤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其目的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客服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自行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有明确具体的成果展示并由师生共同评价。课程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项目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项目计划和内容;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实施项目计划;以能力本位为依据,进行项目考核评估总结。项目内容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专业岗位(群)分析。项目教学法中的课程项目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因此专业岗位分析是确定课程实施项目的前提和基础。一般会由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与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客房部的岗位群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最终向学校提供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项目分析开发。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分析表,由学校专家和授课教师召开项目分析开发会,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项目计划和内容。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岗位需求,分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开发适合学情的项目内容。

(三)研讨确认。研讨确认的目的是论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般由行业和企业专家完成。他们将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对学校专家开发的课程项目从行业的角度进行论证,论证各项目内容的行业价值、实施可行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

(四)决策计划。以能力本位为依据,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估总结后确认。这一过程由学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完成。学校专家主要对项目内容中的学习领域作出决策;而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则对项目内容是否符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进行决策计划。

三、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设计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设计相关情况详见表1。

四、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客房基础知识、客房卫生清洁、公共区域卫生清洁、客房对客服务接待等内容,以实践操作部分为主要内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客房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岗位任务,使学生能够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以掌握并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性,达到岗位资格要求。以下以夜床服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详见表2。

总之,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既丰富了课程的学习方法,也是对客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邱鸣.中国旅游教育与教学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3]JD弗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12)

[6]钱福培,欧立雄.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9)

[7]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一、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的管理现状

应对新时期人才的新需求,不少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各种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为学生走向实习基地前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在旅游酒店管理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实训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实训室是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很多职业院校学校投入了建设资金,建立起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操作流程,实训室的财产管理制度欠缺,实训室的阶段性营业制度不完善,实训室管理人员奖罚评估制度不完备等。除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之外,大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总之,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室管理制度。

(二)实训室设施设备不齐全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技能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利用好校内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目前,大多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设施设备等不健全,不是中餐实训室少水杯,就是客房实训室少了毛巾等,或者是设施设备过于落后,跟新时代酒店行业所要求的标准相差太远,导致某些教学项目无法展开,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实训室建设滞后于酒店市场的发展

随着酒店的迅猛发展,大部分酒店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纷纷进行了改革调整,这个改革,不只是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上。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室采用的还是80、90年代的老设备,授予学生的也是针对这些老设备的老一套服务方式与技能。因此站在企业前沿,改革更新实训室设施设备,推动实训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功能。

(四)实训教师配置不合理

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而在现实中,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对专业实训老师的选择未免欠谨慎,对实训指导环节重视力度不够。虽然也有一些教师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缺乏规范的专业训练,操作技能不扎实。另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实训室管理员与实训指导老师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除了实训室管理、实训指导,还需参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甚至还要担任兼职辅导员,过多的工作量导致他们对实训室管理力不从心。

(五)实训室日常维护不力,使用率过低

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于实训室是重建设轻维护,导致设施设备故障,同时,维修效率不高,导致实训室空置。而由于各种原因,原本应该对外营业的实训室,如客房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等,却没有顺利对外营业,使用率过低,影响实训室的功能发挥。

二、模拟酒店管理实训室管理建议

针对实训室管理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实训室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建设,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强化职业角色,提高实践能力。

(一)增强建设与维护实训室的意识

校内实训室充当的是“校中厂”的角色,是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个平台,专业的发展与实训室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学校从上到下都应该认识到实训室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靠实训室管理员一个人的力量。学校领导牵头,给以政策支持维护,老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在实训过程之中要注意维护实训室设施设备安全,减少破坏。办公室要组织宣传,通过在实训室贴标语、惩罚破坏实训室行为等手段,来提醒每一个人。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的实训一般采取分散实训,如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实训独立性比较明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该把分散实训变为模块式集中实训,即将同一个专业的全部实训内容,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其整合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大型实训模块,在实训时,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集中操作训练。同时,要紧密结合酒店发展的能力需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

(三)实训教师配置要合理化

实训指导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在配置实训教师时应该着重考虑其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过硬的技能、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而且,实训教师能够不断地用本专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酒店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酒店行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流程在不断更新,所以,形成专业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机制,使专业教师分时段进入酒店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确保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实训室的开放力度

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基地,本应该与企业运营模式相结合,这样,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当真正角色去学习,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实训室的功能,提高使用率,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大部分实训室只是专供教学活动所用,体现不了其他功能与价值。

(五)将实训室与考证培训有效结合

如今,国家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制度。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了技能的重要性,讲究“持证上岗”。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初衷是培养面向酒店服务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更应该积极响应该制度。专业教师团队应争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项目,让校内实训室也参与到技能认定项目上来。

篇11

二、文献综述与概念模型

现有研究者认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乃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行业客观需要和学生能力培养等不相匹配,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学者们分别从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关于教学场地的选择

余美珠、李应春(2011)等认为,应通过模拟实验室的应用,让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掌握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王小娟(2008)和赵豫西、练建华(2012)等学者则认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对实践的要求十分高,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场地的授课平台不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酒店的工作氛围、不能很好地体验酒店服务工作的性质与辛苦程度,抽象的学习也无法让学生对酒店运作加以系统了解。因此,将该门课程的授课场地由学校内的教室或实训室转移到酒店内部,实现完全实景教学,将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理论,并将理论切实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选取

王飞(2013)、邓峰(2014)、杨问芝(2010)、沈蓓芬(2015)、徐秀平(2015)等认为,应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将本门课程分为若干项目模块、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模块,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演练,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总结。张丹丹(2012)认为,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应在课程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利用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酒店管理中的问题。此外,还可利用角色扮演及情景化教学法,增加课堂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移与构建。李光宇(2011)重点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三)关于教学师资配备

王小娟(2008)认为,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一般没有太多的行业工作背景,导致授课知识与酒店的实际所需脱节;另一部分教师之前虽有过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课堂上能够引用各种具体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但离开企业一段时间后,其实践经验不再适应当前酒店业发展现状。因此,怎样加强《前厅客房管理与服务》课程教学中师资力量,是提升教学效果、培养优质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而选派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到现场任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赵豫西(2012)也认为,组建一支由企业家和中青年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让其担任前厅客房课程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综上可知,当前学者们对于《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集中在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部分学者关注到教学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对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而本文认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与教学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割裂出某一点来单独谈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基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涵括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师资的构建三个方面(见图1)。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前厅客房课程教学构想与实施

国际上现有的典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澳大利亚模式和日本模式,这几种模式中都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的建设,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一)能力思维下的教学场地选择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等为国际公认的成功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院校,这些院校均注重教学基地的情景化,即学校与酒店的有机融合,部分院校甚至以店为校,让学生能全方位感受酒店文化氛围,在实践中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与管理经验相联系。鉴于我国旅游酒店管理相关院校当前的现实情况,比较难做到店校合一,因此,利用学生实习期的相关酒店资源进行课程教学显得颇为重要。此外,前厅和客房相关管理与操作知识教学对实物的依赖性较强,并非通过教师抽象地讲解学生就能掌握,而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安排在酒店实习期进行,能更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前厅及客房的工作规则及管理知识,更快速有效地让学生实现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概念技能与操作技能的融合。

此外,实习酒店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场地,也是教学中重要的素材来源,酒店文化极大地影响着实习学生的能力培养。所以,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的酒店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和课程教学实施场所,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能力目标下的教学组织形式

能力本位下的课程教学组织,通常是指课程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与课程评价等都应围绕着学生的能力培养来进行。为更好实现《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能力教学目标,先要了解该门课程教学的具体能力要求(见表1)。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辅助素材的准备,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的设计。从我国现有的酒店实习方式来看,学生通常在酒店进行定岗式顶岗实习,即学生进入酒店后会被固定在某一岗位上工作直至实习结束。定岗式顶岗实习方式决定了学生只会对酒店某一固定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与所需技能比较熟悉,对其他工作岗位知识知之甚少。此外,高校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通常被安排在低端工作岗位,很少能接触酒店管理性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基于以上现实,教师在对《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侧重“管理”相关的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的教学,而对于前厅和客房操作技能的学习,则可通过同伴协助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方式上,应以学生为主导,采取情景教学、角色扮演为主的项目导向方式,教师在整个课堂中仅起组织、引导作用。在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选择上,除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更应突出对学生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的考核。

2、课程实施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能力教学实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是前厅与客房部的操作技能培养,该部分的教学主要采取小组任务式情景教学模式。即先将前厅常见的操作性工作分为客房预定、入住登记、离店结账、礼宾服务、应求服务5个任务模块,将客房部的常见操作性工作分为客房清扫、客房设施设备管理、客房安全管理3个任务模块,再将这8个任务模块分配给相应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他们通过情景剧、场景再现等方式,将岗位相关操作知识传授给其他没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的同学。在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中,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情景剧设计等进行指导,并对各岗位的接待流程知识及重点环节进行总结完善与提醒。其次是人际技能的培养,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总结3个以上酒店实习期间的人际沟通事例,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事例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出酒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过程中正确的对客沟通与上下级员工间沟通的技巧。最后是对学生概念技能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极少有进入管理层学习的机会,所以更需要发挥授课教师在学生概念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授课教师一般要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酒店客房价格制定、控制及调整的方法,掌握酒店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的方式,授课教师还可适当邀请学生实习酒店中富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给学生讲解酒店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3、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主要是教师通过邮件、QQ讨论群、微信群等方式,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答疑解惑支持和必要的课程知识支持。由于酒店授课环境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学业学习,而在工作之余,学生不一定有心力对前厅客房服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每周可选择一个近期发生的前厅与客房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在约定的网络交流群中与学生进行探讨,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对该论题发表观点,周末时授课教师再对该论题进行点评、总结。同时,教师可把授课内容和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分享到网络交流群中,以方便满足学生再次学习需要。

4、课程评价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方式是一种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评价,考评的因子包含了对学生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评价,评价方法主要为3600评价法。其中,学生的技术技能分数由其岗位主管、授课教师、同班学生共同给出,主要考核学生对岗位流程的熟悉情况、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情况;人际技能分数主要由学生所在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共同给出,主要考核其对客沟通技巧、跟上下级和同级间关系的处理能力;概念技能分由授课教师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在情景剧、课堂讨论、每周议题中的表现和最后考核卷的成绩来给定等级。通过这种全方位课程等级评定方式,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拓宽其未来的职业上升空间。

(三)能力视野下的师资队伍构建

优秀的师资是确保课程教学顺利实现的基石,具有丰富酒店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知识的授课教师,是《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高效实施的重要因子。然而,现行许多高校酒店专业教师很难做到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通常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但缺乏酒店管理实践经验。为弥补单个教师在综合知识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授课的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个的人,而应是一个团队,该团队是一个以授课教师为核心,涵括酒店的部门经理、学生实习期的岗位师傅团,乃至学生实习中的同伴的团队;另一方面,为了让授课教师能全面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更好地胜任教学任务,在获得实习酒店同意的前提下,可让授课教师随同学生一起进驻酒店相应岗位进行顶岗工作。

篇12

职业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如职业学校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较难,校企合作时间不稳定,校企之间难以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阻力重重,这些困难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抢抓常州提出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好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在现有151家校企合作单位的基础上,突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瓶颈,理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扩大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规模,各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订单导向、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两年的“国示范”项目建设,增强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了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于“订单导向,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技能高、知识宽、视野广”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基层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采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企业实践锻炼有机结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见图1)

一、“引领示范、资源共享、集约发展、协同创新”,打造人才培养“大航母”

常州旅游职教集团于2013年4月成立。通过校政企联动,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四位一体”,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引领,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大行为主体融入同一个体系。由学校牵头,融市内5所优质旅游类院校、18家品牌饭店、5家品牌旅行社和景区(点)及4个旅游机构加盟形成的常州旅游职教集团,是一个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为纽带,以自愿平等、互利互惠为原则的公益性旅游职业教育联合体。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托常州旅游职教集团与企业签署“多对多”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书,形成教师下企业、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勤工俭学、校企共建课程、技术服务、校企行互访等“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了集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毕业班学生实习管理暂行规定、工学结合管理办法、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推荐管理规定等7项管理制度。共建“龙控班”“富都班”“福记逸高班”等冠名班,为本专业实施“订单导向、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订单培养必须建立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了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需求,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了由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实习管理、实践教学、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就业等进行集中分析决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适合酒店行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集中集体智慧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确立教育教学内容。

二、“课证融通、能力递进、以赛促学”,校企共建“大课堂”

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明确了课程开发思路,构建、优化了课程体系,同时依据酒店行业岗位流程和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改革。通过定期对高星级饭店岗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进行调研,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工作岗位分析,依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标准,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见表1)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在课程设计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理念,在强调教学内容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适应性,既重视理论的传授,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结合“订单导向、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依据校企合作酒店的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结合人才需求规格与学生就业实际等具体情况,兼顾考虑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对学生就业的正面影响,根据国家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深入研究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与标准,在相关的理论课与技能课中有针对性地强化有关内容,努力使课程的设置与技能鉴定相互融会贯通。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根据能力模块对课程加以整合,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在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定期进行行业岗位调查与研讨,对前厅、客房、餐饮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其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三、“长效合作,校企共建,合力开发”,建成教学资源“大仓库”

为了提高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水平,丰富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积极与常州旅游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合作,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3本,出版教材5本;本校自主研发校本教材1本,出版教材4本;建设期内校企共建校级精品课程3门,与凤凰传媒公司合作开发精品课程6门。

为了提高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校企共同研发了《中国文化与中餐宴会台面设计》《酒店实用餐巾折花》两本出版教材,以指导酒店创新婚宴、寿宴、商务宴请的摆台设计,为酒店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产品做出了贡献,深得合作企业的赞许。

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精品课程、专业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酒店行业实践教学环境和育人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大胆探索,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岗位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课程、资源库同样适用于酒店内部的培训,酒店运用这些培训资源的反馈表明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培训资源很有实用价值,对于酒店日常培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促进作用。

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合作培养“大订单”

依据“订单导向,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了“冠名班”订单培养,成效显著。2013年9月,旅游管理系21303班与常州福记逸高酒店正式签约成为“福记逸高班”,2014年9月旅游管理系21404班与常州富都盛贸酒店签约成立“富都盛贸班”。两家酒店分别为订单班学生提供了“福记逸高专项奖学助学基金”及“富都盛贸专项奖学助学基金”。通过双导师制,学校分别聘请了两家酒店的四位部门经理为学校的“企业导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参与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订,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教学形式把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带入课堂,进行了企业文化及技术的培训,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校企双方引进企业标准,开展了一系列“订单班”知识技能训练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

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酒店的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技能高、知识宽、视野广”的高素质技能型酒店基层管理人才。

篇13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大会上曾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可见在现代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酒店管理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实践教学经过十几年时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酒店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探索出一套具有“时代特色”并被各大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前2~2.5年集中在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0.5~1年集中(或分散)在企业实习。但是,随着我国酒店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酒店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开设,在实施原有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①在学生方面,当下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时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他们或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这个专业只是混个文凭,将来不一定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所以不愿意好好实习;或思想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身为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到酒店来端茶递水、打扫卫生,侍候别人;或缺乏纪律性、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服从安排管理,不想上班也不打招呼就一走了之……②在学校方面,出现了许多高职院校出现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比例大大低于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等问题;③在企业方面,许多酒店不能正确认识实习学生的价值。只是单纯地把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让学生超负荷劳动,不给学生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只考虑酒店工作岗位的需要不安排学生轮岗实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常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失去兴趣,更有甚者还因此产生抵触心理,这离高职院校最初设计的实践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当前酒店行业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创新,力争以“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需求,实现三方“共赢”、“同发展”的目标。

一、校企双向流动型模式

校企双向流动型模式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最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酒店)间的一种松散型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校企双方人员与资源可以在合同(协议)允许的范围内互相流动、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些人会认为该模式与当下被许多高职院校所普遍采用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区别,不能作为一种创新。但是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所采用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企业”的单向简单流动,即学校单向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集中实践教学。而在此提到的校企双向流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人员的双向流动

即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集中实践教学与企业将员工送到学校进行培养、深造。因为学校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集中实践与现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内容相似,在此不多加论述。而另一方面的人员流动,企业将员工送到高校进行培养、深造则是为了满足酒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酒店行业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与酒店行业高速发展极不匹配的是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一线骨干员工理论文化素质较低的问题。他们大都从中职学校毕业后(或只有普通高中文凭),通过若干年基层的磨练成长为酒店的业务骨干。所以,无论从企业还是这些员工个人的角度,他们都希望有机会能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但他们同时又因为受工作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脱产学习。因此,如果校企双方能够采用“双向流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企业就可以将这些员工送往当地的合作院校,通过办夜校班或半脱产班的方式帮助员工提升理论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业务骨干在校学习的时间,指导在校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

2.资源的双向流动

在此资源的双向流动主要指教学设备的相互利用。在“学校企业”的流动中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设施设备完成实习学生的实践教学。在“企业学校”的流动中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设备实现员工的理论文化素质提升,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校企双方都可以实现不进行大规模的成本投入而实现各自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学校企业”的资源流动中,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即在校学生的实训课教学也可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弥补校内实训设备陈旧的问题。众所周知,学校因为资金问题,校内实训设备很难得到及时更新,但是如果通过“校企双向流动”这一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例如酒店客房、餐厅、厨房等)进行在校学生的实训课教学,这将大大节约学校的教学成本投入。

二、校企稳定型合作模式

校企稳定型合作模式对比于校企双向流动型模式,校企双方在合作程度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双方之间达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

1.人数比较稳定

在现行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学校在每次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的人数这一问题上,大多根据应参加实践的学生人数(一般是本专业应届学生人数)随机决定,而应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又难以做到每次都与上次一致。这种人数上的不稳定会给与学校连续合作的企业造成人员“断档”或“超编”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迫使企业不得不终止与学校的合作。因为如果该次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大大少于上次已经离开的学生人数,那么这些持续合作的企业在短期内将会有许多岗位因为临时缺员而无法正常运转;与之相反,如果该次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大大多于上一次离开的学生人数,那么企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调整出更多的岗位来接纳学生。因此,在校企稳定型合作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校企双方应该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保持前后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基本一致。

2.时间比较稳定、合理

虽然在现行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学校每年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都会严格依据教学计划进行,因而相对比较固定。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只考虑学校自身的教学需要,通常集中安排最后0.5~1年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却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淡旺季情况,这种“一面倒”的安排严重挫伤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企业在本应“减员”的淡季因为不得不按合同接纳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企业在旺季到来本应增加人手的时候,往往又因为不得不按合同结束实践教学,送走学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在“校企稳定”这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学校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要尽量依据合作企业的经营淡旺季,分段间隔进行,采用实训总量大,但单次实训时间短的方法。

这种新的“稳定型”模式同时可以为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带来利益,实现“共赢”。首先,在企业方面,因为这种新的改变,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临时”人力资源。淡季时学生在学校上课,旺季到来之前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这样企业就可以凭较低的人力储备进行正常经营运转,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次,在学生方面,按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半年才参加实践教学,即使他们在实践教学的学习中发现自己有不足之处,在短期内也没有机会回到学校进行再提升。而学生往往在工作后才能体会在校学习机会的可贵,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下却已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按这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就可以实现“在校学习企业实践在校学习企业实践”的循环,学生在实践有所体会之后会更加珍惜在校学时间,自发主动学习;最后在学校方面,这种课堂学习和实践间隔分段进行的方式符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防止学生因为长时间集中实践带来的疲劳感,因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

在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的之间的合作较之前两个模式更为紧密。在该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签立订单,分工协作,学生的教育在学校与企业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中进行。学生在校的学习费用在与“订单”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后,全额(或部分)由企业承担。学生在该模式下具有双重身份,受双重管理。一方面他们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身份是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根据他们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在企业接受培训,身份是企业的学徒。

在这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下,校企双方在签立订单之前应就培养人数、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学校按照“订单”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对“订单”企业的相关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学生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后必须进入该“订单”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在相应工作岗位进行充分的锻炼。“订单”企业将派相关管理者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者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填写考评报告。该报告将成为学生毕业后进入该企业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学生毕业后按合同要求,通过考核直接进入“订单”企业工作。

使用校企订单联合培养模式,首先,可以使学校的实践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完全按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注重产学全程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到就业的“零距离”;其次,因为“订单”企业负担了全部或部分的学习费用,这样就使一些素质好想上学但又因经济问题上不起学的学生圆了“上学梦”,使其对“订单”企业更有归属感;再次,因为“订单”企业与学生签订了相应的合同,具有约束性,学生毕业后要按合同到企业服务若干年。这部分由学校按企业要求与企业联合培养起来的学生将会成为企业的稳定型储备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校办企业阶梯型培养模式

校办企业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各模式中最为理想,但实现难度也是最大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下学校既是教育实体又是经济实体,它要求学校必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去经营一家(或多家)对外经营的企业(酒店),然后将其一方面用于对外经营,一方面用于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真正独立的,由学校自由掌控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该模式下的“阶梯性”体现在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理念上,即通过“学校模拟实验室练习校办企业实战训练高星级酒店实习就业”这一过程实践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这一理念,首先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学生在模拟餐厅、前厅、客房中,由教师带领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训练标准参照劳动部颁发的(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员中级技能考证标准,并通过考试取得相应技能证书;然后这些取得技能证书的学生进入学校生产实践基地――校办酒店进行实战训练,为住店客人服务。校办酒店应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尽可能多地掌握酒店基础岗位的操作技能;学生在完成校办企业实战训练后就可以进入高星级酒店进行毕业实习。因为有了之前两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在熟悉酒店文化和管理制度后即可熟练上岗,节约了酒店的培训成本。

该模式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学校对实践教学计划的完全掌控,杜绝了之前三种模式下企业因为考虑到培训成本和服务“断层”的等原因,极少安排学生轮岗实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经过这种阶梯式的技能训练后,在进入高星级酒店进行最后一阶段的实习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服务技能,能很快适应工作,通常在实习期满后他们就已经成长成为高星级酒店满意的技术骨干。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于国外院校,起步较慢,也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摸索、学习和总结。在此,本人根据近年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对一些新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观点,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