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前端工程师试用期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前端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前端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篇1

Keywords: pipeline integrated basement roof turns the soil depth drop boar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管线综合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建筑总平面方案;地区冻土深度;市政管线接

入点位置及标高;机房布置情况、管径或管线断面尺寸、重力自流管线的坡

度等。

方案阶段管线综合的主要工作内容:

1)根据甲方提供的市政管线的接口位置及标高的情况,与各个专业配合合理确定水、暖、电各个专业机房的位置。

2)根据建筑内部的平面布置及机房位置对项目进行管线方案综合,主要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室外管线的干线位置,化粪池、室外消火栓、强、弱电检查井的位置。

通过管线综合发现建筑总平面方案中建筑物的位置、地下室范围及覆土深度、地下车库出入口的位置等与室外管线之间的矛盾,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下面例举两个工程实例,说明管线综合在工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北京三十五中学迁址建设项目

北京三十五中学新校址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地区,西直门内大街和赵登禹路交口的东南角。用地北邻西直门内大街,西邻赵登禹路,南侧为前公用胡同。用地面积约4.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用地红线内中部为保留鲁迅故居,南部为保留、修缮四合院,学生教室、宿舍及体育场围绕鲁迅故居布置。

本项目用地紧张并且有大面积凸出建筑的地下室,且地下室顶板覆土深度仅为0.7m,北京地区冻土深度0.7m,综合考虑冻土深度、管径、管线坡度及管线交叉时所需要空间等因素,地下室顶板覆土深度不能满足管线敷设的要求。

通过管线平面综合发现以下两点问题并采取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1)1#楼与3#楼之间管线过于密集,平面位置不足。

由于给水、排水、热力、电力、电信的机房均布置在1#楼最南侧教室的地下室内及3#楼地下室的北部侧,从而与市政相连接的管线及两个楼之间相联系的管线均在3#楼 地下室外墙与1#楼地下室外墙之间(约13m)通过,给水9根,排水2根,电力2根,弱电1根,热力4根,共18根管线,管线数量过多,通道平面空间不足。

解决方法:由于电力管线是从用地东侧接入,且电力的2根管线所占平面空间较大,与各专业商量后决定将电力机房放到1#楼最南侧教室地下室的北侧,由市政接来的电力管线从该教室北侧进入,避免了从1#楼与3#楼之间的通道通过,解决了问题。

2)根据建筑总平面方案及建筑内部布置情况2#楼东侧需要布置1根污水及2根给水管线,建筑方案中此处为地下室顶板覆土,且覆土深度0.7m不能满足室外管线的敷设要求,经过与建筑、结构专业商量,在地下室顶板留出3m宽范围降低板顶标高,降低后覆土深度为1.7m,满足了污水及给水管线敷设。

图示

2.马驹桥物流镇生活配套区居住区项目

该小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物流基地,小区总用地面积约10.5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小区由回迁安置房及商品房组成,回迁安置房位于小区的西侧,商品房位于小区的东侧,回迁安置房区与商品房区被一条6m宽的机动车道隔开。

小区内住宅建筑为地上14~16层,地下一层。回迁楼区内在23#楼与24#楼之间设置一个地库,商品房区内设置7个相互连通的地库。

通过初步管线综合发现问题:

1)商品房区有大面积一层地下车库,且相互连通,车库战时功能均为人防,由于管线不能在人防区域穿越,故由机房供给各个楼的给水、电力、弱电、热力管线均走在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内。

经过仔细的研究,与各专业商讨,综合考虑管线综合的各种因素,最终确定地

车库顶板覆土深度为2.8m,满足各专业室外管线敷设要求。

2)回迁房区与商品房区各专业机房共用,回迁房与商品房之间的通道作为两个区之间管线联系的主要通道,通道宽度约为14~20米。根据建筑总平面方案、机房布置、市政管线接入点位置及标高等情况进行了初步管线综合,综合后发现通道内共需要布置给水9根, 排水3根,热力2根,电力、弱电各1根,共16根管线,由于管线太多,通道宽度明显不足。

经与各专业及甲方商量认为在保证建筑面积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采用综合管沟的方式最为合理。将给水(除了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管线、热力管线布置在综合管沟内,其他管线依次排开,解决了通道宽度不足的问题。

图示

结束语:方案阶段进行的管线综合在工程中的作用实际日益突出,如果在项目的方案阶段缺乏对室外管线设计的综合考虑,室外管线与建筑方案布局之间则可能存在矛盾,也就给后续的设计及施工埋下了隐患。管线综合在项目初期阶段进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