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路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授课之前,教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际有效的教学计划,使所授课内容符合学生、学校的具体实际。区别于理论课程,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前准备需包括:(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2)整理各项目中对应的理论基础知识;(3)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法;(4)准备实训工具器材;(5)教师进行项目操作训练。如可设计双联开关控制的日光灯电路,帮助学生掌握双联开关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师要整理好日光灯电路的原理、确定安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往届学生的实训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指导的要点。
二、 讲解环节
电工技能实训课中,讲解依然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讲解的内容包括:(1)阐明实训的目的、目标;(2)分析实训的理论依据;(3)落实实训的材料、仪器仪表等;(4)明确实训步骤;(5)强调操作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为了使电工技能实训课中的讲解能更好地配合技能实训的开展,更有效发挥其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发掘电工技能实训课的特点,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场面,采用更为形象的动画播放形式,使教学内容生动易为学生接受。如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时, X62W万能铣床、Z3050钻床、T68镗床、15/3T桥式起重机等利用Flas制作来实现生动、直观地讲解。可将电工实训的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等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能有效克服受场地、视线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提高教学效果。
2、对比式教学。如在讲解“电动机的控制”这一章节时,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可指出主电路、控制电路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从而在主电路讲解的基础上去分析控制电路,实现对比教学的效果。而完成正转电路后,电动机反转的控制,在强调两者的差别后,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学会了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接触器采用同类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在讲解行程开关的结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让学生明白,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行程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似方法,通过对比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通过进行对比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理解较复杂控制电路,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
3、分阶段教学。电工技能训练课不同于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验,过多的讲解不但学生接受效果差,同时也很难讲透彻。我们可以把整个训练项目,分成几个阶段(或操作步骤),然后分步讲解,分步训练。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使教师的讲解轻松、明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训室布置课桌,实现讲练交叉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解决了因设备不足等因素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
三、示范环节
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用具体规范的操作动作、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在实训中要学习的规范动作、操作要领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鲜明的表象,以便于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并从“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在示范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动作一定要熟练、准确、规范。
教师示范完成后,还可根据情况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并通过观察他们的模仿经过,从中得到了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模仿学习情况,掌握的程度,对学生模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程序和姿势,教师可马上进行纠正,并做强调,避免其他学生操作训练中出现类似情况。学生正确操作后可通过表扬、肯定,为学生后续的训练增加信心,也为其他学生提供榜样。
四、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是培养学生电工技能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为原则,开展操作训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小组合作法。根据设立的实训小组,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如在万用表使用训练中,先给每个小组一个测量任务,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之后,老师给出几个测量任务,进行分组比赛。教师会在每组中选一位学生给全班同学演示。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学生之间为了赢得比赛,组内同学技能互相督促训练,又能及时讨论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2、分步实训法。明确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步骤,分步落实训练。如在电烙铁钎焊实训中,把训练过程分为:a烙铁的处理;b用印制电路板练习三步操作法;c用导线练习焊接;d拆焊练习;e简单成品电气产品装配练习。还可再进一步细化成更小的步骤,便于学生领会。每步一个要求,教师巡回指导。做完一步,教师评价指导后,再进行第二步训练,教师检查后,再进行第三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项技能,便于学生接受。
3、学生互查法。如配电板的安装训练中,学生个人装接完成后,两两交换工位,甚至可以多人交换,检查其安装、布线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纠正过来。设置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排查,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纸上练习法。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习”法。所谓“纸上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并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考核环节
定期的考核能有效检查教学情况,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训练,电工技能实训采用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1、阶段考核。中职学生中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即使在实操课程中也懒于动手操作,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考核。通过“单元考试”环节的硬性要求,使这部分学生不得不动手完成规定的要求,从而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2、分项目竞赛。利用中职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这一特点,定期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
3、期末总结性考试。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模式可以采用维修电工等级考模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教师根据本学期各模块学习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明确给出范围,使学生对本学期模块的理论知识重点更为明确,采用笔试的方式;实操考试,主要考核三表使用、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电动机控制电路等,考题可有针对性的准备3—5份,每份对应一个主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全面巩固。
六、总结环节
实训操作环节后,师生一起进行实训评价,实训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总结报告,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
在电工技能实训课中,通过开展上述六个环节的技能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专业技能,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好锻炼和提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篇2
怎样才能上好彩电实训课?一直以来,我曾为这件事去努力探讨与尝试。我在十多年的彩电实训教学中,我认为,彩电的实训必须经过以下三个环节,才能更快、更易地教会学生掌握彩电维修技术。其一、是做好动手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其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其三、是写好实训总结。
1动手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好、不到位,在后面教师设故障实训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天了,只是盲目地去乱测、乱焊,到处碰壁,非但不能把机子修好,反而在无意中增设了故障,问题越来越多,这样会导致越修越乱,损坏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达不到实训维修的目的。那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应该包含哪些呢?
11 能够看懂每一种彩色电视机的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是整台电视机的组成的依据,每台成品彩电是根据电路原理图配装元件而成的。因而,想掌握彩电维修技术,会看原理图是关键。要想真正读懂电路原理图,得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整机方框图。整机方框,其实是彩电的框架结构,利用这个框架结构去分析工作原理,明确原理图中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及其单元电路所包含的元器件等。(2)理清各种信号流程。我们知道,彩电能够接收电视节目,其实是电视机接收发射台发射的电视信号,因而,信号的有无直接影响图像的显示或光栅的形成。如果电视信号在彩电中不够畅通或者在某些部位被除断开了,那么信号走不到终点,最终表现出故障现象来——不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节目。所以,信号流程的流向,是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彩电里面,有多种信号,其一是电视伴音信号流程。伴音信号起源于高频头接收发射台的全电视信号,然后加到中放电路进行放大,到予视放电路将其分开为第二伴音信号,最后加到伴音电路将其放大,由扬声器还原声音。其二,是图像信号流程。电与伴音信号一样,都要通过公共通道电路,所不同的是,在视频检波、予视放分离后,经过亮度信号处理电路放大,最后经过矩阵电路(末级视放)放大处理,由彩色显像管显示彩色的图像。其三,色度信号流程。也是先经过公共通道放大分离。然后由色度解码电路分离基色差信号或者是三基色信号,与图像信号一起加到了矩阵电路进行着色处理,由彩色显像管还原彩色。其四,是行场扫描信号。这两种信号是形成光栅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它们的前级电路(振荡电路)一般在集成块里面形成,场的信号部分经过场激励、场输出,到场偏转线圈。行的信号部分经过行激励、行输出,再到行偏转线圈等,这些都是彩电里面主要信号处理电路。(3)理清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彩电里各电路正常工作时,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路。它相当于一个人每天都需要“粮食”一样,没有了它,彩电就不能进入正常工作,就会表现出各种的故障现象来。一般彩电的供电电路是由两个地方提供给整机:①由整机的核心能源供电——开关电源。这部分电路主要形成110-145v的主电源,25V左右的场电源(有的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5到12V的低压,180V的矩阵电压(有的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等,这些电压提供给行扫描、微处理、中放、伴音、矩阵等电路。②是由行输出变压器供电。它又被称为“电视机中的变电站”,显像管各电极所需的电压基本上由它来提拱的。如:二万多伏的阳极高压,八千多伏的聚焦电压、6.8V的灯丝电压、180V的矩阵电压等,都是由行输出变压器提供。因而,作为维修人员,必须掌握供电的系统的流程,才能确保彩电各部分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4)理顺系统控制电路。系统控制电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PU”电路,或称“电脑芯片”电路。它在彩电里相当于人的大脑,指挥着彩电各部分电路的工作,是核心电路,因而,我们一定要理顺其控制原理及控制的方法,才能保证电视机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首先要懂得CPU正常工作的条件,CPU要正常工作:①+5V的电压要供到CPU;②复位电压要正常;③晶体振荡电路正常起振;④板面控制键不能出现短路漏电;⑤采用I2C控制总线的时钟线、数据线不能短路与开路。在这五个条件里,缺一不可,缺乏其中一个, 都会使CPU电路失控,使彩电不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其次,要理顺各个被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彩电要正常工作,首先受CPU的控制,CPU不能控制电路或控制不正常,可想而知,彩电就会处在“瘫痪”或混乱状态 。那么,彩电里CPU电路是如何去控制电路的?先由人触发按键(摇控手柄),发出一个相应的指令信号,经过接收头接收处理,再经过CPU电路识别后输出一个相应的控制信号(其实是一个控制电压),然后送到接口电路或译码电路进行转换,最后把转变后的电压去控制被控制电路按照原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工作。总的来说,要求学生弄懂彩电的各种工作原理,为动手操作铺平道路。
12 将原理图上的元件符号与印刷电路板上元件相对照
这是由图纸向实际电路转换的关键环节,原理图与实际电路板上元件的分布相差很大,原理图上的元件一个接一个,比较顺直,很容易看懂;然而印刷电路板上元件与元件之间有些连接得很近,有些则相差甚远,远的距离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按照图纸上面元件与元件之间相隔很近,但是到了实际电路却大不一样了,有可能会一个(元件)在东,另一个(元件)在西了,因而刚学习看图与电路板对照找元件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很困难。一般的方法是先找到核心元器件,如;高压包、开关管、输出管、高频头、集成块等的位置,再根据图纸上的元件与电路板上铜泊的连接,最终会找到图纸上的相应元器件来。
13 教会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及各种检修方法
我们都知道。要修好一台彩电,不是依靠维修者的肉眼找元件的(故障点),而是通过仪器、仪表的度数、信号的波形……,维修人员根据测量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判断故障的部位,有效地找到故障点。所以,作为一名维修工作者(家用电器方面),必需的仪器、仪表一定要会使用,这也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同样各种维修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也不能忽略,它也是衡量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之一,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可根据彩电的故障现象,选取恰当的维修方法,运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根据仪器、仪表上的数据反映,综合分析,最终找到故障点,很快就把彩电修好。相反,如果选择的方法不对,盲目乱拆乱焊或根本不懂得维修方法,这样的维修人员,他的技术水平有多高,我们就可想而知了。因而熟练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各种维修方法的选择,作为维修技术人员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2动手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体现,是理论的必然结果。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维修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只有理论知识,没有操作经验,往往是夸夸其谈的,不管用;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是获得真知的途径。对于彩电的操作实践,应该怎样进行呢?依我看,也要遵守由易到难的步骤。第一,教会学生测量彩电正常工作时各部分电路的关键点的电压 值、电阻值、信号的形波值、CPU的控制方法、途径等。这样做目的在于今后教师设故障维修时,可作为正常工作的条件依据,通过对比测量,就很容易找到故障点,避免了乱测乱拆乱接的不良习惯。第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彩电里埋设各种故障,让学生去检修。这个阶段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是掌握技术的最关键点。教师所设的故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比较系统的安排的,是根据原理图上电路特点来搞“破坏”的。一般破坏的地方有:①对信号系统开路或对地短路。这样是模仿了信号受阻,使得信号到不了目的地,最终表现出故障现象来。例如:在公共通道上设图像中放信号到不了后级,就会出现“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的故障现象。②设各部分电路供电系统方面的故障。供电系统是能源所在,等于彩电的“粮食”,如果某部分供电出现了问题,或者一部分电路得不到正常的电压,那么这些电路就处在瘫痪状态,电视机就不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最终表现出相应的故障来。例如:高频头的供电12V或5V的电压加不到,高频头就不能正常工作,最终表现为“有光栅无图像无伴音”来;再如:灯丝的限流电阻开路了,显像管灯丝得不到电压,就会出现“无光栅无图像有伴音”的故障来。如果你懂得这样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电压就很快找到故障点。③设系统控制电路方面的故障。CPU系统控制电路是彩电正常工作时的“指挥者”。如果指挥系统出了问题,彩电就会“瘫痪”。如:不能选台、不能调台、不能控制声音大小、不能调色度、亮度、对比度甚至不能开机……等,一系列控制方面的问题。例如:破坏CPU正常工作时任意一个工作条件:晶振开路或短路、+5V的供电加不到集成电路、复位电压不正常、或者按键短路或漏电等,都会使微处理电路不能工作。④设光栅方面的故障。电视机的显像管是还原图像的地方,也是发光的主要部件,如果显像管不能正常发光,那么,就会影响到图像的重现,因而,教师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设故障给学生去检修。可以设行振荡信号加不到行激励级或行管损坏等使高压不能够形成,最终不能形成光栅也就无法还原图像了。⑤在彩色解码电路设故障。这一部分是显示色彩的,当这部分电路出现问提时,会表现为“黑白图像正常无彩色”等一系列的故障来。⑥在伴音方面也适当设些故障。如:图像正常,无伴音;图像正常,伴音轻或有蜂音等故障;这些都要求教师精心的设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特点,设不同故障、不同的电路部位,让学生在检修中得到收获,得到快乐。第三、学生检修故障的过程。教师设好故障后,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学到的原理知识、判断引起故障的大致原因,选取恰当的维修方法、维修技能找出故障的部位,清除故障点,这样就可以把机子修好了。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最终达到了实训维修的目的。
3写好实训总结
写实训总结是为了提高,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们都知道,同是一种故障现象,出现的电路不相同,故障点也就不相同,故障的元件更加不相同。这样,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去总结,只是凭现有的经验或感觉去检修,往往要走很多弯路。因而,通过好好地总结、归纳、分类,把它当作资料,为今后的维修积累了自己的一份经验。
经过上面几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后,复杂多变,内容繁多的彩电实训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电视机维修实训》主编:牛金生.
[2] 《遥控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及维修》主编:叶航伟.
篇3
一、开展跟踪调查,反思教学状况
从2006年起,我校先后到东莞诺基亚、深圳新美亚、佛山普立华等10多家大型电子就业基地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从业动态,加快职教改革。从调研中发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较差,如有的学生仪表仪器不会用,在测量时不会选择档位;有的不会判别元器件,读不懂电路图,更不会维修。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如下:(1)课程分散,内容重复。(2)时段分散,效率不高。(3)器材短缺,学练脱节。(4)考评脱节,激励不足。
为此,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以电话机装配为突破口,优化内容,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整合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
整合专业课程和优化教学内容是实训成功的前提。课程改革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现代电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整合课程,优化内容。
通过优化教材内容,把“手机原理与维修” “电话机原理与维修”和“SMT实训教程”等课程整合,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实验”和“电子制作”等课程整合,减少重复部分,提高学习效率,力求学以致用,为电话机装配做好基本知识技能准备。
2.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我校使用的是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话机原理与维修》第2版。由于原书有八章,内容繁多,有许多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为此,删繁就简,只选学与实际用途有关的章节,并以拨号电路、通话电路、振铃电路等三章为重点,使学用结合更加紧密。
3.重组环节,把握要点。
电话机实训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组装和维修的实践技能,所以实训过程没有按照原教材的十五个环节进行,而是以技能为核心,重组实训环节,把握要点,放弃烦琐的理论分析和多余的测试内容,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精力主攻“振铃、拨号、通话”三大电路功能,以集中强化的手段形成技能。
4.调整顺序,循序渐进。
电话机的实训过程是先装振铃电路,再装拨号电路,最后装通话电路。这三个电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而教材却不是这样编排,不利于学生实训。为此,笔者对教材的学习次序进行了调整,学生更易掌握,学习兴趣更浓,教学效果更好。
三、优选实训项目,树立职业意识
合适的项目和充足的器材是实训成功的保证。电话机组装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产品,电子技术专业选取这个项目进行实训教学,实现了专业对接产业;它将基本焊接技能训练、电子装配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使课程与岗位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意识。
1.优选项目,确保质量。
电话机组装实训认真优选项目,最后选定质量较好的LM-898电话机组装件。该机设计合理,线路板质量可靠,振铃芯片采用与LS2411功能相同的DBL5001,拨号芯片采用HM9102C,这两块芯片教材都有对应的内容,整机电路与教材的HA838(6)P/T电话机的整机电路基本相同,学生在实训或作业中有书可查,有章可索,确保教材与技能点对接,有利于实训质量的提高。
2.备足材料,确保效果。
备足材料是装配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在订购器材元件时,除给每人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训材料配件外,还订购了二十套用于教师制作项目的演示电路和小组长的前期实训套件。对于二十七种易损易丢失元件,各有十个备件,以便学生丢失或烧坏元件时补充,同时备好万用表、电烙铁等相关器材;备足装配时使用的工具与材料,确保一体化实训的成功实施。
3.树立意识,养成习惯。
为提高电话机装配的成功率,在元件发放时,要求每位学生签名认领,增强责任和节约意识。提示学生核对元件数量及型号与图纸是否一致;注意电解电容的极性,受话器、驻极体送话器等元件焊接前先用万用表检测是否完好。小组长监督实训过程,从元件测试到焊接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工艺习惯,使学生逐步树立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和工作习惯。
四、整合实训时段,强化实训技能
整合实训时段是实训成功的核心,也是强化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把过去分散的实训时段整合起来,先培养骨干,再集中四天时间,按基本流程装配电话机整机,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实训技能。
1.小组装配,培养骨干。
实训前一周,安排九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用四个晚上时间辅导,进行振铃电路、拨号电路、通话电路和整机装配制作。师生一起按实训阶段同步装配,先制作五个示范电路,并拍摄相应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源。每个制作都记录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每次制作后进行小结,师生共同编写“安装步骤与注意事项”,全班发放,人手一份。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骨干,为全班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2.合理安排,目标明确。
在电话机整机装配中,安排连续四天时间,每天实训时间分为上午、下午两段,每段都有明确目标,课外作业与实训内容紧密结合,在培养实训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每段实训先由学生简述该模块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由教师示范,布置实训安排,再进行相应实训项目,最后教师小结实训情况(见下表)。
3.按步实训,强化技能。
每段实训前教师先用投影展示示范电路作品供学生参考,讲清元器件识别和安装焊接事项,明确制作流程,分组按步实训,教师巡回指导,注重技能形成。关注一些因工艺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要领,力求减少各种故障或烧坏芯片的情况。学生常会出现装好电路而原理不求甚解的情况,这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原理入手理解安装过程,初步具备分析故障的能力。
4.重视评价,总结提高。
评价激励是实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提高是实训的必要过程。学生完成装配后试机,教师作好记录,学生进行自评。整机制作完成后,召开班级小结会,每组学生自我评价,介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成功感受,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及时表扬鼓励。通过评价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优化整合实训,教学效果显著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实训结果表明,利用四天时间集中实训,学生没有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能够集中精力完成电话机组装。同时,由于要求明确,计划周到,操作流程清晰,电路资料完善,工具元件准备充分,整个实训过程顺利,学生感觉良好,学习兴趣浓厚。
2.整合实训成功率高。
由于整合课时使实训时段连续,时间充分,精力集中,元器件不会丢失。任课教师全程协助管理,课堂纪律良好,所以装配成功率很高。这次实训共发放套件62套,收回产品62件,58件检验合格,成功率达93.5%。
3.理论联系实践效果好。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技能升华到理论高度,是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完成每个电路实训的同时,通过阶段小结、教师指导、课外作业等形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经过整合实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毕业生上岗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据统计,2010届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被珠三角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录用从事修理员、技术员等岗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6%。毕业生技术能力较强,敬业精神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得到企业人事、技术主管的一致好评。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优化整合实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表明集中实训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技能教学的主动要素,提升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令奇,胡广成.电话机原理与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
篇4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职业能力;实训板
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课程内实验实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重新调整教与学的目标。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过多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的实训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职业与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训板开发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兼具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汽车电路原理的渗透的任务,在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上,有的高职院校注重打基础,与汽车电路联系过少;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品牌,实验台涉及电路功能只针对个别品牌车辆。在新形势下,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要满足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能够与时俱进,又能够节约成本。
1.1调研
要对企业、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可以获得企业对实训项目内容的建议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可以了解学生对现有实训条件的满意度和对实训内容的需求;可以了解任课教师(包括本课程任课教师和后续课程)对实训操作的建议与意见。调研可通过企业专家座谈、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教研讨论的形式进行。
1.2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项目设计要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联系实际车辆中电工电子电路的应用。实训项目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实训电路要在实现汽车应用电路功能的基础上,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汽车玻璃升降器控制电路中应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继电器、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等知识内容。实训项目还要留有一定的升级空间,也就是要给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与实训项目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设计,也是实训内容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指导书的功能不仅仅是简单指导学生实训的步骤,实训过程和任务安排要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电路图的识读、表格和曲线的分析与绘制、统筹安排时间等。
1.3实训板制作
实训电路要先经过软件调试,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参数;然后再在面包板或简易电路板上做硬件调试,检验电路功能的同时还要检验实训操作的可行性,比如电路元件要实现即插即拔,易于更换;合并掉多余的电源;保险丝便于拆卸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要制线路板了。由于技术问题,这部分任务可由专业制板人员完成。基本电路元件的焊接,可以让参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还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的热情,因为学生会从他们使用实训板的角度来提出更好的修改和创新的意见。
1.4实训板试用与反馈
实训板开发制作完成后,应该在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用,然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考验实训板可操作性的同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实训板的不足之处。
2开发成果
依据上述实训板开发思路,确定并制作了10个实训板,并编写相对应的实训指导书。
篇5
1、做好实训项目分析,明确实训项目的内容
首先要对实训项目进行分析。组织高级维修电工实训的目的之一是学生要参加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且要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证书。所以根据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要求,将此次实训定为三个项目,即单相调压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钻床与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PLC设计。
其次是明确实训项目的内容。项目之一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具体内容是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布线设计;电路板的制作和元件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之二钻床与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具体内容是熟悉各元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钻床与铣床的控制线路工作原理;了解各元件在模拟电路板上的位置;掌握操作与故障排除方法。项目之三PLC设计的具体内容是熟悉基本指令和硬件系统连接;Y—D控制电路、双速控制电路和自耦降压电路的改造。
2、合理安排实训时间与实训进程
三个实训项目总的时间是三周,总的实训课时为84学时。各个项目的实训课时均为28学时。实训进程用表格的形式绘制,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适时了解每天实训的进程。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实施实训过程
针对三种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相应的实训目的与要求。
3.1在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3.1.1集中讲解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首先集中讲解本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要领,如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焊接技术、布线设计技巧等,让学生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心中有数。
3.1.2分组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在实训过程中既有分工又互相协助,共同完成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1.3才艺展示
在实训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焊接技术好,焊点不仅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表面整齐、美观,焊接质量高。有的学生在布线设计方面表现出色,元件布局合理规范,排列整齐。由此指导老师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各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来展示其才艺,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
3.1.4经验交流
在完成了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后,指导老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并研究改进的方法。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和学生认真努力下,能按质按量地完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2在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操作与故障排除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3.2.1示范式
对钻床和铣床电气控制电路的操作练习采用示范式教学方法。先由指导老师把整个完整的操作步骤操作示范一遍,讲解操作要点和难点。例如从钻床的主轴电动机的起动、摇臂升降电动机的上升和下降、液压泵电动机可逆控制、冷却泵电动机的起动等,边实际操作边讲解,让学生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记忆深刻。
3.2.2阶梯式
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再把整个完整的操作步骤进行分解,学生分步地多次、反复的单独进行练习,然后再合成为完整的操作步骤。通过先分再合、从简单到复杂如此阶梯式的练习后,学生能够很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
3.2.3引导式
对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按照电路原理图,从元件图形符号的含义到主电路的接线方式和控制电路的接线方式分析,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阅读电路原理图方法,熟悉钻床和铣床线路模拟板的电器的位置和布线规律,再结合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电器的动作情况。通过这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训项目。
3.3在PLC设计项目实训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3.3.1点拨式
PLC设计项目首先要根据具体控制电路设计PLC梯形图,在实训开始指导老师只简单介绍,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能编写出有新意的程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时指导老师要适时点拨学生,指出其存在的缺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的改进,最终完成梯形图的设计。
3.3.2竞赛式
在PLC梯形图设计好后,要进行计算机与PLC之间的通讯和实现PLC的硬件连接与运行。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接线和操作做得更快更好,无形中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效率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实训总结
通过三周的实训,学生在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实训过程中,通过对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过程,学会了阅读电路原理图,熟悉了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测试,进一步掌握了焊接技术和电路组装技能,并能熟练查阅相关元件手册;学会使用电子仪器调试电路的方法并能处理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大大提高;在钻床和铣床线路的操作与故障分析项目实训过程中,以工厂实际设备的电气控制为例,学生熟悉了工厂电气控制的特点和电路实现方法,基本具备了分析故障原因和查找故障出现位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通过PLC设计,学生掌握了正确设计PLC梯形图的方法,熟悉了PLC的硬件连接与运行特点,更加了解了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由学校负责组织的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试,考试结果令人满意。
5、实训体会
篇6
技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同时,操作技术也是他们学习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入手。下面就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职业课程设置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它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对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本身由实训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这本教材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导游,引导学生明确
实训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做导游,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技能的第一步,即弄清楚本节实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必然收获无几,只有明确了实训目的,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企业电气控制的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机械,要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控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作学生的导游。比如,在学习绪论时,为了提高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可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讲清参观目的,把本学期所要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告诉学生,对每一个元器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完成它,即带着问题参观。同时,参观时要分组进行,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去参观,因为技校生自控能力差,达不到教学效果。每小组以6~8人为宜,轮流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适当时候教师模拟操纵机器以作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时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每次实训都要求学生必须通电,以便于发现电路故障现象,教师及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才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笔者在讲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时,先复习点动控制电路,然后问学生:“当按钮按下去时,电机转动,如果我有急事,需要很长时间走开,但电机又不能停时,怎么办?如何满足我的控制需要?”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列举现实生活中刮大风,我要把门关上,怎么办?锁门!同样,我可不可以把电路也“锁”住呢?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一步一步引入课题。等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又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训有关的知识点。
做工程师,精心设计课题和
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要教好一门课,需要把握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然后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其特点是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修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哪些电器元器件,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元器件。例如,讲解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讲解刀开关、接触器、按钮和熔断器,再接着讲解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之后就是安装与检修技能训练等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练习,每次上课都准备两个实训课题:一个基本练习题,一个机动练习题。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和机动练习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机动题则是一些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示范,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在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时,对于已经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电动机连续工作?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加以持续通电的机会。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并联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克服点动控制,但是控制线路又能停车吗?所以,必须再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是否满足了要求,让学生去思考并动手安装电路,直到问题解决好了为止。
经过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对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做主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主持人,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态,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生实训时,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对实训课题统一,但具体线路安装布局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为这种思维碰撞推波助澜。
以笔者上的一节课《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我给学生提出课题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7倍,电流很大,特别是大容量的电动机,启动电流大的问题更突出。容易使电机绕组发热,损坏绕组。在传输电路上产生较大的压降,严重时会影响同电网其他用户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其他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欠压保护,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允许电动机直接启动。这时我们要考虑降压启动,今天我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我给出主电路,由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结合自习,自主探究规律,学习效果比平时要好得多。
设计安装好以后,笔者告诉学生如果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通电,再奖励5分(学生有平时分数),学生进行通电试车时,要求每个人记下自己设计的电路优缺点。然后,进行实训讨论。笔者作为“主持人”,让学生广开言路,每个人都发表观点。最后,叫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经统计,学生探究后,本节课共给出了很多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方案。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课题,整个实训气氛非常活跃。
做导师,总结延伸,
提升操练,升华实训效果
实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也是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实训的得与失,可加深学生对实训结果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亲自操作模拟。
比如,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教师就应该亲自操作模拟。在给他们讲接线方法和工艺时,任凭你讲到嗓子冒烟,学生就是不理会。然后,等我把电路接好,通电时也不仔细观察,最终导致实训失败。学生的想法是只要把电路接出来就好了,管它工艺怎样。电路很快接好了。但故障也跟着来了。有时,检查学生接的电路,线都是随意拉的,等你总结时,学生还说:“老师,我是失误……”。有时,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会说:“老师,我知道的,等下次就改……”。当然,如果哪个学生做得好,就要给他以鼓励,表扬。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接错一根线,等我把故障分析给学生听时,学生大呼错得冤枉,却也承认没有理清电器元件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实训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及时点评他们的得与失,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开阔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使实训操作的效果得到升华。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促进、组织、指导着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尚艳华.电力拖动(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7
2.1课程的教学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以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手工烙铁焊接、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和安装、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项目作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项目必须紧扣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结果要求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电工仪器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导向理论学习,完成项目实训后再通过实训结果学习理论知识。
2.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次课程必须将讲授、练习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知识。
2.3授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多走动,多巡查,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必要时,还应选择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2.4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视频、Flas、PPT教学课件、实物展台、仿真软件、电工实验开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强调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验证理论知识项目,因此,必须对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以及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结合专业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行业的发展建设为对象,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的教学实施、顶岗见习、实习,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项目开发+顶岗见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项目案例、企业文化、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新技术等引进教学中。
3.2实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时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应由验证型实验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转换,实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3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电工学课程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欧姆定律知识,老师画出电路图,通过电工实验板搭建电路,让学生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然后让学生比较计算,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欧姆定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3.4学生单人单组实训,独立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避免偷懒和抄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学习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电工技能;既为参加技能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又能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班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6职业资格认证,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在原有的职业资格鉴定站的基础上,优化基地培训能力,依照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认证要求以及考试的实际需求完善实训基地的各类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进一步优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7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先进设备、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的优势,在各类电工电子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五年来,有将近师生300人次参与到各类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
4创新课程考核
4.1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加现场操作
4.2成绩评定说明:①学生考试前撰写出作品的设计报告和设计日志,采用全班公开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报告进行答疑,通过答疑的学生向任教师课提交现场操作考试的作品中所需的素材,以备现场操作考试使用。②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周内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根据作品设计报告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制作步骤独立完成期末作品制作考核。笔试加现场操作的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只有笔试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通过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相互提高的过程。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事实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篇8
一、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是电工实训课程的实施大纲,是课程实施过程的总体指导,所有任务都要按照这一整体要求来设计,我校电工实训课程的组织主要有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任务提出。任务提出主要是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需要制作的电路所具备的功能。对任务制作的基本步骤、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出要求。
第二环节:任务分析。任务分析环节首先将任务进行分解,即将课程具体任务细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分解为几个不同的简单的小任务,具体地说就是将一个复杂的整体电路分解为几个不同功能的模块。然后根据各个模块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对整个任务进行整体分析,分析任务最终现象,实现的相关要素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进行理论分析及调试方法的学习。
第三环节:任务制作。任务制作环节主要在实验室进行任务制作与调试,这一部分主要以学员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伴随过程性实训考核。任务完成后,根据每个任务的具体特点,要求学员利用开放式实验室完成任务电路的改进或者进行创新性研究,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从制订计划到功能实现,全部由学员完成,教员只在学员有需要时进行启发或答疑。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主体环节设计完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每一个任务科目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任务一:简单直流电路的连接与测量。这一任务含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及物理量的测量、简单电路的组装及调试两个实训科目。这两个科目重点培养学员仪器仪表的熟练使用以及直流电路基本参数测量方法的掌握。由于学员大多对仪器仪表的使用不熟练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较慢,可主要采用趣味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员的引导,能够调动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即小组一起进行学习讨论。
任务二:复杂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这一任务主要由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原理的验证及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验证三个验证性实验组成。这一部分主要在进一步培养学员仪器仪表的使用、直流电路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培养学员分析复杂电路能力。这一部分,学员有上一任务做铺垫,有一定的基础。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形式展开。自主学习式教学。主要是用于实训课,包括“教员引导、分组实践、适时集中、共享交流、实训提高”几个环节。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员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员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篇9
(2)我们设计了一个分立元件构成的对讲门铃电路,它采用三级放大,第一级采用固定分压式偏压电路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第二级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第三级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这个课题是从学生对语言通话的好奇和关注度入手,印刷电路板由老师设计,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级安装和焊接,在“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侧重对器件的介绍。安装完成后,首先是让电路要能够”传声“,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然后老师再进行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分级讲解,晶体三极管的作用,性能和特征,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负反馈的作用,功率放大电路的特征。在知识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极管的特征,理论分析及电路的定性计算方法,在此通过示波器对电路波形进行测量,让学生真是的看到什么是”放大“。然后当把上偏置电阻去掉后,在无偏置的工作状态下,三极管又如何工作?在调试的过程和老师的演示中都能够充分展的展现出静态工作点设置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过去学生很难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什么是交流电路?什么是直流电路?什么是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等等问题在”做“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做“能够懂其理、悟其性。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设计,让学生收获了一个电子对讲门铃,是他从学习电子技术的困惑中走出来,可能自己的产品不是那么完美,但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十分羡慕,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教学上的收获。其实这样的教学实例很多,我们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都通过”先做后学“的电子实训模式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课改。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实试,其结果十分满意。
二、教学实训课题的设计
这是课改最难的一道题,面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都是一章一章连续进行的过程,而先做产品就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所以在本次课改中,没有学到的元件怎样处理需要老师认真地取舍,对于新器件,可以粗讲也可作为黑匣子来用,会用就行,以后再讲,或者留为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去学习,但是一个产品必须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为教学服务,还要有用,有用才有趣。“做“的产品又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有趣。有趣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教科书上有很多例子,但都是为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缺少一个“趣”,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变成了“读死书”,形成了三难“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不会难,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更难”。要做到有趣,就必须跟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找例子。模拟电路中,“有源功放的制作”非常适合于功率放大器的学习;“无线话筒”和“无线遥控”能够同振荡电路配合进行教学;“晶闸管技术应用”在电压调节和触摸开关中都能够很好进行结合;“声光控楼梯开关”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课题;“D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在家用分级切换开关”很实用;“4017计数器”是一个万能电路,可以组成彩灯控制器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和开发;“555”“4093”在数字电路中都是多用途的电路,能够展开学生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创新”的成果和喜悦,但是作为课题的设计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难度不能太高,调试过程不能太难,否则电路设计中的缺陷和元件的离散性都会造成“产品”的不成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兴趣,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二是“有用”,每个实做的课题都能够是一个电子产品,而不是一个电子垃圾。我们现在有的实训教材是为练习而实训,“做”变成了一个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兴趣,做的是一个“图”,做完后又成为了一个电子垃圾,所以“做”要为用服务,使学生通过“用”来产生兴趣。其三是“实用“,有用和实用并不矛盾,实用是有用的升级,是配合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后设计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使知识的综合,技能的提升。把电子一体化教学在“有趣”、“有用”、“实用”的课题中得以融合,这就是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课应达到的最大目标,这样的教学是通过“做”去掌握电路的原理,了解电子元件的性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反过来,电路理论知识在“做”中得到提高,一种电路多种功能,一个功能又可以由多个电路来完成,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敢于去创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篇10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篇11
前言微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促进了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变革。微电子技术是以半导体工艺为设计载体,通过器件电路或者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硬件电路的连接,再利用专业的开发和设计仿真软件进行工艺仿真、电路仿真和版图设计,最终完成半导体工艺流程、电路硬件集成。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带入到工作环境的实景,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设计辅助软件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实训内容的合理安排,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实现本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
1现阶段微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分析
微电子技术具有抽象、层次化、流程复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微电子技术的特点,在器件模型、硬件描述语言、配套软硬件、实验内容及课程内容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
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主要围绕集成电路工艺、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器件等环节开展。硬件描述语言具有设计灵活、电路设计效率高的特点。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编程来实现所需的逻辑功能,与采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设计灵活性、设计周期短、成本低、便于实验验证的优势,在实训环节得到了广泛的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能够提供更高的逻辑密度、最丰富的特性和极高的性能,因此,数字集成电路的实训内容,主要围绕FPGA的内部结构以及资源分布做相应介绍。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实践特点,尤其是作为电子科学本科教学,对学生的电子设计思维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实训反馈。目前大多数高校微电子技术的授课课时数一般安排为48课时,其中实验课占10课时,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数比例约为1:3.8,且课程多安排在三年级。从课时安排来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容易让学生产生盲目应试的想法,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另外,微电子技术课程最好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学习其它多门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微电子技术课程开展教学和实训的时候,最好与学生的其它专业实习的时间错开,让学生能够更加专心对待,避免专业知识和概念的混乱。如果将微电子技术课程课实训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非常容易与毕业实习、求职环节发生冲突,导致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内容认知不足,仓促应付课程和实训内容,不利于对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培养,也会降低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微电子技术的实训环节对于本科生而言,会给学生产生软件编程的想法,不能真正将电路设计的理念深化,会造成实验内容的创新性不够,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期。
2微电子技术实践环节教学
本课题对现阶段微电子技术课程和实训环节做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需求,对未来的微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自动化设计软件是的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很多复杂计算工作。微电子技术软件通常在服务器或者多线程工作站运行,自动化程度很好,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界面。在高校中开展的微电子设计类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性课程,既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设计成分工协作的实验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对微电子技术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的掌握,微电子实训由32个课时组成,其中课内实验分配了16学时、微电子设计实训分配16学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1课内实验设计
微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内实验包含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其目的是掌握基本的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方式及技巧,并能够采用模拟器件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设计集成电路的能力,熟悉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结合以往的电子电路知识,完成基本器件的设计和调用。
课内实验设计以工艺器件仿真、电路设计仿真手段为主,利用准确的工艺和器件模型,准确模拟集成电路工艺的流程和半导体器件的电学特性。软件仿真已经成为新工艺、新器件、新电路设计的重要支撑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实验环节、调节参数、修改电路结构,弥补实验室硬件投入不足以及对多种实验室耗材的依赖,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另外微电子技术的课内实验也包含综合性实验环节,通过调用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一个适当规模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提高整体电路的综合性能指标,实现良好的信号控制和传输,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例如,半导体工艺演示实验可以快速呈现不同工艺流程和工艺环境对工艺结果的影响,能够设定不同的偏置条件来研究器件的能带、电场、载流子浓度分布、伏安特性等内部特征,避免恶劣繁杂的对物理过程的解析建模,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成熟工艺,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器件和电路设计。实际过程中,参照经典的器件结构和电路模块单元,开展新特性、新功能的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面向工程实践,对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个过程需要授课教師根据学生的已开设课程和知识结构来编写适宜的实验辅助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及和细致地指导。
2.2实训环节设计
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流程,能够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分层分级设计,根据硬件电路的额性能特点来构建规模化电路。在实训环节中,强调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利用微电子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完成一定规模电路的设计、仿真、版图设计、版图检查等环节。通过微电子技术实训环节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独立设计能力、系统分析能力、电路综合能力等,为将来进入研发设计类型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实训环节的考核,采用大作业或者设计报告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进行设计选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参考和综述,掌握课题的结构和流程设计,充分了解系统的模型,理解各模块对系统设计的影响。实训环节是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还可以引入实际工程系统的指标要求,锻炼学生的综合规划和设计能力。
3微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训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得失,发现微电子技术的教学该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微电子设计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对微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大幅提高,原先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抱有敬畏的心理,在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后,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自信。微电子技术课程、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的优秀率也大大提高,表明通过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改革,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课程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2)通过细致地设计实践环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报告内容的撰写也更加细致、全面。
3)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和实训,让学生勤于动脑,在多种手段和方法中,寻找最优的方案,优化设计过程。
篇12
在三课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设计颇为重要,既要涵盖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要满足电子技术实验条件要求,还要使工艺实习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具备完整的理论性、较强的目的性、真实性;所选的电路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难度、易于引发兴趣。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共40学时,20个实验题目;电子工艺实习可以将这20个题目中的一部分内容综合后,确定2~5个实训课题,每个年级任选2个来完成。
比如功率放大电路教学,以前的教学内容仅限于功放本身,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重点是放大电路增益和输出功率的计算。实验教学仅限于电路连线、输出功率测试,由于接线是插接式,输入信号是模拟电源,所以电路干扰、试音效果等没办法考核,只能以听得见音响为准。路,上升为由拾音、滤波、放大、输出四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电路系统,最终完成的是综合了一定实践应用技术的电子产品。三课一体教学特点是:(1)在完成电路设计、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实验验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维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2)引入了元器件兼容性、合理布线、屏蔽、接地、滤波、散热等防护措施的实训概念,这些概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体现在最终的实训结果———助听器的音质、可靠性上。(3)从单元电路放大倍数、输出功率测试到助听器的完成,电子技术实验效果在实训中用产品的音量、音质、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表现;以电子技术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能完成电路系统的调试、维修,还能进一步完善发现的新问题,比如:由图2,图3组成的助听器,由于LM386的放大倍数最大只能是200倍,当声源较小或拾音效果不好时,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会太小,学生利用学过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358组成一个前置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将拾音信号先经过电压放大,再经过功率放大,这样得到的输出声音就能足够大。这个电路理论课讲得很详细,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实训课上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灵活应用。(4)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单调的充电器的焊接,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合理、可行的多个课题。三课一体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电子产品设计特点、元器件筛选等实训常识;调试、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学生最终得到的不仅有用文字、数字和图表来描述的实验报告,还有要用技术标准来检验的助听器实物。
篇13
一、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新世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是: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产品测试、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维护服务、电子电气设备施工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质检管理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电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电机与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训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且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一般实训课程为一周或两周,传统做法是老师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到工厂参观一些有关电机与控制的设备,这样实际上是把实训变成补充课堂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应针对不同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楼宇自动化、检测等专业所开课程的需要,去选择各专业较适合的课题,如有偏重于电机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有偏重于电机设备检测和维护使用的,也有偏重于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安全检查的等。教材可要强化和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的技能训练,不必强求验证性的实验,也不必受电机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制约,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我们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检测绝缘材料和仪表使用、安全用电与操作以及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的性能、规格、种类、使用及其拆装程序,还应娴熟地运用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配线和调试。操作工艺技能方面:应掌握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工艺和应用,还能控制电路的安全检查与故障检查,能熟练运用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电气元件以及选配。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要能大体上掌握常用电机控制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机线路装置的生产工艺、调试、安装和维修,并要独自调试和维修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在电机实训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电机实训教学中,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6个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手册和资料,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让各组学生自行设计控制电路,也可以特意设置电机故障,老师把关,之后各小组互换进行故障检查和安装,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成绩高低不均,在分小组时应有意搭配开,以高带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程度低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白天的实训内容还可在晚自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三、实训考核体系
电机实训考核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是检查学生在电机实训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检测。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考核:这一考核占30%,内容为:电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结合电机理论来分析解答。例如用实训中测量的一些数据来计算电机的一些参数,以控制电路故障排查去分析出故障点的具置,以给出的实训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来,等等。
技能考核:这一考核占60%,技能考核可和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实训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任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着重从准确性、正确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来即场评分,如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实训报告及出勤情况:这个占10%,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去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体会和总结。出勤情况则由组长负责,做细致记录和汇总。
四、实训安全问题
实训安全问题是实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行动上应多加督促。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才能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用电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决不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通电试验。在教师也应戴好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较好的材料上,尽量用一只手操作,避免两相触电。并且保证双人操作制度。当一个人操作时,一个人在电源开关侧,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断开电源。在检修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再检修。检修完毕后,确认设备无短路、断路等故障后,再给设备通电。通电时速度要快,防止产生电弧。对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外壳有电等故障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但实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预见几个方面工作应做好紧急救治工作。应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有损伤严重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治,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要慌张,应冷静,绝对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首先要想办法切断电源,如果有导线搭接在触电者身上时,附近又没有电源开关时,要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将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救治工作。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时,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向医院求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对暂时无法切断电源的,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决不允许用水浇注灭火。同时要及时通知消防部门。
五、可行性和效果
实训中,应早熟悉电机的各种技术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实训中所需要的数据、画出绕组的展开图,掌握电机的结构、电机的拆卸方法、线圈的绕制、电机的嵌线等电机制作工艺,但实训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获得技能高低的关键。若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训,不仅速度慢、故障点较多,而且若电机嵌线结束后再找故障点相当困难,如果故障点发生在嵌线问题上,还要拆掉重来,有不少学生就囚为这个问题,实训结束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课堂上的难点问题在实训中也没有解决,实训收获不大。如何提高实训质量呢?在实训中,对难点、易发生故障的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着重强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训实例分析
实训中采用的是6极、36槽、功率为1.5KW的小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单层、链式、短节矩绕组嵌线。嵌线时发生的故障,可以通过下而的嵌线方法、嵌线技巧加以避免。首先确定好每相绕组的组数,然后再进行绕线。根据一路反串规律,每相绕组的组数等于磁极个数。例如:我们学生实习的电动机2P=6,那么每相应有6个绕组。要求学生把绕好的三相绕组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方式摆放几次,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节距绕组的端部连线力一式的印象,从而减少嵌线过程中出错的机率。
实训中总结出一种快速嵌线方法。嵌线方法不仅关系到线圈嵌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且关系到嵌线的速度。根据实训的经验,对传统的嵌线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易懂、既能确保嵌线正确又能提高嵌线速度的嵌线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后而依次推。最后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上层边。
嵌线过程中,由于铜线被多次利用,短路、断路故障较多,若嵌线完毕后再查找故障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故障点也难以查到。因而我们采取在极相组的连线上套上绝缘管,同时,每槽嵌线完毕后,都要用兆欧表测试各种绝缘情况及短路情况。当绕组的绝缘被破坏后,若绕组中的导线与定子铁心、机座相碰就会造成接地故障、在同一线圈内可能会造成匝与匝之间的短路、在极相组间可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路和相间短路。对各短路故障根据相应的测试力一法采用兆欧表进行测试,若测得的电阻为零或很小,说明发生了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应立刻查找并排除;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大于0.5兆欧,说明绝缘符合要求。
(二)实训效果
实训改革后,既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电机维修中级或高级考核,这样才能在就业应聘时,优先被用人单位录用。我校电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电子、电工、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在用人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我院对用人单位企业的调查中,用人单位企业反映毕业生的突出长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我院学习期间,动手实践能力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院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全贴近实际的电机实训室,我们将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应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香普等,电机维修实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4.
[2]丁守成等,电机系统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0.
[3]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