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岗位技术能手事迹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建立旅游行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旨在引导旅游行业广大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弘扬敬业、爱岗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职业技能,开拓进取、争创一流成绩,为旅游业做贡献。
(四)贯彻落实“科教兴旅”战略,大力宣传旅游行业优秀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在全行业形成重视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气氛,使“优秀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进一步提高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荣誉感,引导旅游行业广大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走岗位成才之路。
二、评选条件
凡旅游业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热爱祖国、热爱旅游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推荐全国旅游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一)技艺高超、精湛,操作娴熟,在全行业有较高声誉和影响。
(二)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参与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显著;在开发推广、应用新技艺和先进服务操作方法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全行业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本岗位(工种)高难度的技术操作问题,总结制定先进操作方法和服务程序,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在全行业被公认并有较大影响。
(四)热心传授技艺,在技术培训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全行业有较高知名度。
(五)在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获得前十名,在国家级二类(省、行业级)技能比赛获得前五名。
三、申报、推荐、评审程序
(一)申报工作。申报旅游行业技术能手,由申报人或申报人所在单位向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报。
(二)推荐工作。按照旅游行业管理体系,逐级评选、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向国家旅游局推荐。
推荐应附以下材料:
1.旅游行业技术能手申报表;
2.申报人先进事迹材料;
3.申报人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成果证明材料。
(三)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荐旅游行业技术能手,要征求同级劳动部门的意见。
(四)评审工作。各地推荐的旅游行业技术能手人选,经全国旅游行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报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核批准。
四、评审组织
国家旅游局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行业著名劳动模范、高级技师组成全国旅游行业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技术成果、职业道德和现实表现进行综合评审,确定行业技术能手候选人,报国家旅游局局长办公会审批。
五、奖励、表彰
(一)全国旅游行业技术能手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奖励、表彰三十名。国家旅游局主持表彰大会,向全国旅游行业技术能手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其中前三名授予“中国旅游马踏云雀大奖”,每人颁发奖金五千元,以资鼓励。
(二)优先向劳动部推荐,申报中华技能大奖或全国技术能手。
(三)全国旅游行业技术能手符合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国家旅游局颁发技师、高级技师证书,所在单位优先予以聘任。
(四)通过行业报刊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报道行业技术能手的事迹。
(五)组织行业技术能手进行技术表演和技术交流活动。
(六)优先推荐行业技术能手出国培训及参加国际间的技术表演和技术比赛活动。
六、奖励经费
经费来源:
1.国家旅游局拨款;
2.旅游企、事业单位赞助;
篇2
第二章申报分配名额
第三条申报名额分配原则
1.申报名额分配,根据各地市向省局报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报表的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传输中心、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的数量确定。
2.各市地广播电视局报送的先进个人奖名额:省电台2人、省电视台3人、省中波管理中心2人、省微波总站、省广联传输中心、广联信息网络公司、省广电服务中心各1人。
3.各地市广播电视局报送的先进台(站、中心)名额:局属台(站、中心)经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例会评比推荐2个。
**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中心)奖申报名额分配表(表一)
第三章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中心)奖的评定
第四条申报范围
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中心)奖的申报范围为:向省局报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季报的单位,以及其他的县级以上的广播电视播控中心、广播电视发射中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微波总站等。
第五条申报条件
1.本年度内无人为停播、错播事故;无重大人身安全事故;无重大损坏设备,器材事故。
2.本年度内,本单位及单位内的职工未发生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或其它违章违纪行为。
3.认真执行国家广电总局及省局、市局对维护管理的各项要求,开展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成绩突出,在地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竞赛评比为先进台(站、中心)。
4.如实填写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中心)奖申报表。
第六条评分规定
6.1综合印象得分(0~20分):认真贯彻执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总方针,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在台站规范化管理方面成绩突出。
1、台风、台貌好,全台领导和职工有较强的凝聚力,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大成绩;(0~5分)
2、积极贯彻广电总局及省局对维护工作的要求,各项措施效果明显,在保证和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上有突出的业绩;(0~5分)
3、根据总局关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实现台(站)规范化管理上取得成效;(0~5分)
4、各评委认为该单位在某一方面工作有特色,应给予加分。(0~5分)
6.2安全播出得分(0~20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得力,连续多年无责任事故及重大技术事故,台内外停播率低。
1、在保证安全播出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长抓不懈,成绩显著;(0~5分)
2、连续三年无责任事故:+3分;其它情况酌情加1~2分;
3、连续三年无重大技术事故:+3分;其它情况可酌情加1~2分;
4、连续三年台内停播率<15”/百小时,加5分,其它情况酌情加1~4分;
5、连续三年台外停播率<2’/百小时,加4分,其它情况酌情加1~3分:
6.3运行质量得分(0~20分):设备维护水平高,重视仪器的配置,设备入级率高。
1、已配置必要的测试仪器,可以测试各项要求上报的技术指标;(0~5分)
2、认真执行设备检修测试制度,设备稳定可靠,故障率低;(0~5分)
3、在设备及系统的运行中,有较完善的备份措施,有效降低停播率;(0~5分)
4、设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同类设备较高等级,视甲级率、乙级率或合格率等给与加分:
设备入乙级率或系统合格率:100%,+5分;≥95%,+4;≥90%,+3分;≥85%,+2分;≥80%,+1分;
6.4技术革新改造得分:(0~20分):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改造,在节能增效、提高播出质量及实现数字化、播出及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成绩显著。
1、有计划地对老设备、老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系统在运行质量、可靠性、增效节能等方面有较大改善。(0~10分);
2、努力实现播出及管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0~5分)
3、台内进行的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获国家级奖:5分;获省部级奖:+4分;获其它级别奖,可加1~2分:
6.5队伍建设得分(0~l5分):注意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在台站建设、设备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改造、挽救事故、排除故障、减少停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6艰苦台站分(0~5分):为体现评比向一线倾斜的原则,对远离城市的高山台站在评分上给予加分(5分):对坐落在城市郊区的台(站)也给予适当加分(2分)。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申报表
7.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申报表:见表二
7.2填报要求
各申报单位材料包括:
①:申报表;
②:台站背景材料:300字以内;
③:主要事迹材料:4000字以内;
以上材料装订成一套完整的申报材料。
2、申报材料应于规定时间内报送,迟报扣分,寄出晚于一定时间,将不予评审;
3、申报材料填报说明:
①:申报表字迹要工整;
②:台站背景材料和主要事迹材料按字数要求撰写,用楷体4号字、B5纸打印。
③:单位曾获各类奖可在事迹材料后附上证书复印件。
④:申报材料不符合以上要求,评委可给予适当扣分。
第八条评分表(表三)
第四章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奖的评定
第九条申报范围
申报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奖的个人,应符合第四条规定范围的台(站、中心)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
第十条申报条件
1、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三年以上。
2、三年内无政治事故;无人为停播、错播事故;无重大人身安全事故;无重大损坏设备,器材事故。
3、本年度内,未发现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或其它违纪行为。
4、应在市级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并竞赛评比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或在技术维护工作成绩显著的个人。
5、填写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奖申报表。
第十一条评分规定
11.1综合印象分(0~10分):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和管理岗位,工作勤勤恳恳,敬岗爱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11.2参与管理分(0~10分):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上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参与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对台(站)规范化管理和安全播出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11.3安全播出分(0~25分):工作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认真遵守和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在安全播出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1、在挽救事故和缩短停播时间方面有突出表现;
2、连续三年无责任事故:
3、连续三年无重大技术事故:
4、所负责检修的设备,故障率低、停播率低、运行指标高;
5、在保证和完成全年重大播出工作上有突出的业绩;
6、在保证安全播出方面组织得力、措施得力,成绩显著;
11.4业务能力分(0~20分):努力钻研技术,虚心学习,善于学习,业务能力强,是台(站)的技术骨干,在排除设备故障,提高设备运行指标,指导和培养年轻同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0~15分)
如曾获国家级、部级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称号:+5分;获省级技术能手称号:+2分;获市级技术能手称号:+1分。
11.5技术革新分(0~20分):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和改造,在节能增效、提高播出质量及实现数字化、播出及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成绩显著。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和本人参与的程度评分。
1、项目难易程度分:0~5分;
2、项目主要技术负责入、主设计:+10分;
3、项目主要成员:+5分;
4、获国家级、部级、省级奖:+5分;获其它级别奖,可加1~2分;
11.6艰苦台(站)分(0~10分):为体现评比向第一线倾斜的原则,对工作在远离城市的高山台(站)的同志在评分上给予加分(10分);对工作在城市郊区台(站)的同志也给予适当加分(5分)。
11.7评委加分(0~5分);各评委认为该申报人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应给予加分。(0~5分)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申报表
12.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申报表:见表四。
12.2填报要求
1、各候选人申报材料包括:
①:申报表:
②:所在台(站)和个人背景材料;500字以内;
③:个人总结:2000字以内;
④:单位推荐材料:1000字以内;
以上4份材料装订成一套完整的申报材料。
2、评审材料迟报扣分,材料寄出晚于一定时间,将不予评审;
3、申报材料填报说明:
①:申报表字迹要工整。
②:个人总结、台(站)背景材料和单位推荐材料按字数要求撰写,用楷体4号字、B5纸打印,总页数不超过5页。
③:申报人曾获各类奖可在事迹材料后附上获奖证书复印件。
篇3
最喜欢的一本书:《你是最好的自己》
最喜欢做的事情:旅游
事迹简介:
王继敏身为一名女吊车司机,20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女工"及"三八红旗手"等殊荣。
2014年3月上旬,她参加了红沿河核电1号机组首台次大修,每天靠自己的耐心、细心以及出色的装吊技术进行工作。日吊装量突破500吨!这是公司检修日吊车作业量的最高记录。当她完成任务交接班的时候,腿肿得老粗,半天迈不开一步!
她常说:"用心才能保安全。"她坚持"一慢二看三确认"的工作步骤,凭借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过硬的技术,做到了工作至今连续28年无安全事故。
记得一次大修时,她的女儿正发着高烧肺炎住院,为了工作她把孩子托付给母亲,一心扑在大修现场。以精湛的技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荣获技术能手称号。非典那年,她在福州一干就是一百多天,十岁的孩子扔家里那么长时间,然而,没待上两天又开始下个大修的外出检修了。她是个不合格的家长,但却是最美的工人。
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经常向其她女吊车司机传授技术,她所在集体多次荣获公司先进女职工集体。
经常外出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她刚到不惑之年就长出了缕缕白发,但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收获了更多知识;拥有了更充实的人生;绽放了傲然的美丽。
王淑丽事迹
王淑丽,46岁,大专文化,工程师,热工检修部专责工程师,1993年7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
最喜欢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最喜欢做的事情:听音乐
事迹材料:
2008年,清河上大压小工程, 王淑丽作为热工专业技术骨干,被选拔参加600MW超临界机组DCS整体调试工作。600MW机组投产后,及时消除运行机组安全隐患,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生产现场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以高度责任心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每位同志。她曾先后荣获公司最佳员工、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及中电国际劳动模范等称号。
毛彦芳事迹
毛彦芳,42岁,大学文化,经济师,锅炉检修部总务员,1995年8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最喜欢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最喜欢做的事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旅行
事迹简介:
毛彦芳自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一直在锅炉检修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二十余载。作为总务员她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秉着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和热情,将足迹留在她工作过的每一寸土地。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并严格按照党员的职责和标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作为女工委员,她能调动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亲自参与并带领本单位女工积极参加公司党委和工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在2015年的健身操、登山比赛以及毽球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为一名管理者,在本职工作之余,她能为领导分难解忧,大力支持党群和工会工作,积极撰写并组织职工撰写宣传报导,组织女员工为现场大小修做后勤保障服务。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美有很多种,然而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灵之美,以及对工作对家庭的一种无私奉献的辛劳之美。
刘红梅事迹
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事不让心乱,无事不让心空。
最喜欢的一本书:《巴黎圣母院》
最喜欢做的事情: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事迹材料:
刘红梅在高压试验专业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做出了让人称道的业绩。尤其在2009年辽宁省总工会主办、中电投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办"辽宁省电气试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她所代表的集体获得团体第一名。
高压试验专业是一项技术性强且有高危作业风险的专业,多年来,面对稳内拓外各种高压设备与技术的推陈出新,身为班组的技术骨干,作为一名女同志,她和男同志一样摸爬滚打在工作现场,这些年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随着新机组陆续投产,相应的试验设备的更新,她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奔忙在现场中,熟悉设备状况,对新的试验仪器进行调试,对班内员工进行培训,展示着独挡一面的能力。
2009年对刘红梅来说是一次考验,正是孩子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可她没有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外出检修工作,在6月末公司承揽的华能丹东电厂的大修工作,她毫无怨言的参加的此次大修,圆满完成各项试验,并一直坚守到工期结束。正因为有许多多像刘红梅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的女工,使得我们的集体更具凝聚力,向心力。
刘秀丽事迹
刘秀丽,35岁,大学文化,助理工程师,电气检修部继电班技术员, 2005年7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最喜欢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最喜欢做的事情:运动
事迹简介:
刘秀丽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继电检修工作。她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孜孜以求,勤于动手,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平凡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工作精神和热情。
工作中,她严谨认真,勇于奉献。无论是休息日还是晚上或是深夜,只要是班里有缺陷,她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在时钟改造工作中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她白天在现场耐心、细致地工作,一丝不苟;晚上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图纸,校核回路,对在白天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她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工作,保证调试质量,高效地带领工作组完成了时钟改造工作。
生活中,她更是带给大家温暖。哪个员工有困难,她会第一个主动帮助。哪个员工有烦恼,她更会主动与其沟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专业技术班组的负责人,她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赞誉,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更是以此为起点,不断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电力事业中。
张晓丽事迹
张晓丽,48岁,大专文化,工程师,电气检修部内线班技术员,1989年8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奋斗者,终无悔!
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
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家务
事迹材料:
张晓丽立足本职,认真学习技术业务,精检细查,工作认真负责,刻苦学习,各项工作处理的有条不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内线班负责公司通讯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调度交换系统、宽带交换网络系统、会议电话系统、通讯电源系统等所有二十多台通信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及全公司的光缆敷设熔接调试工作。为继电保护、电量采集、RTU、OMS提供重要的光纤通道。
作为班组技术员,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一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遇到不能处理的障碍,及时请教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及时恢复正常通信。熟练掌握着交换机的局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操作;sdh设备的性能以及光纤的熔接技术;电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维护;多次参加全公司的光缆敷设熔接调试工作;在多次大型割接中,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5年,在检修维护过程中,她参加现场通讯线路抢修工作,利用双休日配合外线班对公司办公电话的迁移,加班加点保证办公和生产电话的正常使用;参加完成全厂近1万米光缆的敷设及熔接调试工作;参加清新线继电保护、清虎丙线继电保护改造,和全班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配合清河区网通公司线路改造,保证电力系统通讯畅通无阻。
崔海波事迹
崔海波, 43岁,大专学历,制粉检修部保温班叉车司机, 1994年8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人不论做错几次,只要不失再来一次的勇气,必然大有可为。
最喜欢的一本书:《感动心灵》
最喜欢做的事情:与家人,朋友闲暇时小聚。
事迹材料:
天空的美丽在于它能让鸟儿展翅翱翔,大地的美丽因为它哺育着生命,一名女员工之所以美丽因为她能触动你的心灵,让你从心里感动。曾经我一直以为"美"离我们有点远,一身肥大的工作服,轰鸣的检修场地,然而在和她接触的几年里我才发现,原来"美"就在我身边,她就是制粉检修部保温班的叉车司机崔海波。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崔海波身上总是有用不完的执着和热情。由于工作认真、积极,爱岗敬业,获得了2014年度"巾帼标兵"的荣誉称号。无闻、坚韧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展现一线女工的最美风采。
路军事迹
路军,46岁,技师,汽机检修部起重班吊车司机, 1986年10月参加工作。
最喜欢的一句话: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就没有雨天。
最喜欢的一本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最喜欢做的事情:跳舞
事迹简介:
篇4
“一个人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并不取决你是白领还是蓝领。只要你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你就能挺起脊粱,受到别人的尊重!”
“认真把事做对,用心把事做好!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精一行。”
1987年3月,周慧初中毕业后进入上饶地区邮电局。3年后,他被调到传真机房负责机械维护。在这个岗位上,他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英文版的操作说明,如同天书般让他满头雾水。 事迹材料网
“一定要把它搞懂!”周慧暗暗下定决心。他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无线电培训班,借阅、购买了大堆专业书籍,还买来一大堆电子零器件,关在房里拆装制图,练习焊接。很快,他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传真机、计算机的原理和维修,而且还学会了修理空调、冰箱、音响、摩托车等,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电路板焊接绝活,成了上饶通信界家喻户晓的“点金手”、“家电通”。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单位曾两次计划安排他去新加坡、荷兰参加高级培训。然而,由于学历太低,他最终都“名落孙山”。一时的挫折,更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他在心里立下誓言:我一定要证明,只要刻苦学习,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初中毕业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从此,他一有空就骑着车跑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大专院校,找来高中课本和“大块头”专业书籍,一口一口地硬啃。为掌握英语知识,他随身揣本《英汉词典》,有空就掏出来反复背诵,在公司里追着大学生请教,遇到生僻的单词还抄下来贴在餐桌上、床头边,连吃饭睡觉嘴里也都是念念有词。在他家的书橱里,摆满了机械、电气等相关报刊和工具书,至今他精读过的各类专业书籍已有1000多册,写的读书笔记有近百万字。 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1998年9月,周慧被选送到芬兰学习诺基亚数字交换机的维护和管理。他无暇观赏异国的旖旎风光,教室、宿舍、图书馆里时时可见他刻苦攻读的身影。对这位能够说一口流利英语、熟练掌握专业教材的中国小伙,外国专家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OK!”。结业归来,别人带家电、特产,他却带回了一大包的技术资料。
周慧常说:“认真把事做对,用心把事做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22年来,他笔记记了厚厚几大本,里面详细记录着他与“洋设备”磨合的实践与心得,使用的电脑里也分门别类存储着各式专业资料,真正成了公司和同事们心目中的“数据库”、“活辞典”。
他带领的设备维护中心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网络优化中心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也涌现出了全国移动网络技术大比武二等奖获得者、江西移动华为设备技术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省移动劳模、技术能手等一批先进技术人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移动员工,创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选择。
周慧总是跟他的团队讲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日落黄昏之际,一头狮子在沉思,明天太阳升起,我要加速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一头羚羊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加速奔跑以便能逃脱掉狮子的追捕。他说,这个“挑战自我”的哲理故事让他终身受用。国家把价值十几亿的通信设备交给我们,我没有理由不投入自己全部的才智,让它发挥出最大效益!
篇5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某某以工区打造“一区一品”创新工程为契机,发动职工制订“跨岗位学习计划”,牵头成立“青工学习小组”,亲自对炮采、综采两种不同工艺进行授课,分批次组织生产骨干和职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职工。近5年来,在他的传、帮、带下,有12名班组职工成为区队的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班里已累计输出26名素质精干的职工在山西、贵州、新疆等异地创业。
篇6
一、工作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该同志对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工作条件特殊,工作量巨大,要求电工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尤其海石湾煤矿是刚刚建成的新矿井,所有投入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是新生产的,技术含量较高,对维护电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很高。他带领机电队全体电工参加了6111、6121、6212、6213等多个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安装,回收,调试等任务,圆满高效的完成各项安装任务,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井下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他经常知难而上,加班延点,有时候一连几天都在矿上,想家人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忘记了照顾父母、孩子,忘记了多陪一会儿妻子。由于他的业务水平突出,所以他不但负责井下的电气设备维修,还担负着海矿上工业广场“五大运转”这个重要机电环节的维修与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是井下电器故障刚刚处理完,又跑到山上处理电气故障。而且在其它连队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需要他帮助时,他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受到了其他连队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要向实践学,象他人学习,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面对新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高的要求。而机电队的电气设备种类最多,技术含量最高,谢勇深深感到他身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技校毕业生,文化水平远远适应不了新技术的要求。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工作之余该同志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与本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他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vb编程语言、cad制图等多种专业知识,而且还报考了大专班。为自己的工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决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
三、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创新“五小”成果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工作讲求实效是谢勇同志的一贯作风。俗话说:失之毫厘,缪之千里。在技术上一线之差就可能造成几万、十几万、乃至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他始终在安全的前提下,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在不断的技术学习过程中,他结合公司打造“两型三化”的要求,不断总结创新,做到学以致用,改造和设计了很多矿井中不合理或不安全的设备。
海矿上工业广场的山上有个蓄水池,担负着整个上广场五大运转机房的用水。原有的水位计由于设计时间早,采用继电器控制线路,报警用的是电笛,工作很不可靠,报警声刺耳,经常是派工人去到山上看水位。由其是冬季下雪天,山路非常滑,职工手看水位的时候很危险,因此他用自己所学到的电子技术专长设计制作了电子水位报警器,由于采用全电子控制,可靠性能高,再也不用职工亲自上山看水位了,大大的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由于他平时上大班,工作很忙,几乎都要天天下井,所以他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设计制作,连续用七天晚上才制作调试成功,每天晚上都干到一两点钟,吵的妻子那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电子水位计刚做出来后,在调试时经常出现误报警的现象,使用时很不可靠,他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专业书籍,有问题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缺配件恳请朋友帮忙到兰州购买,经过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制作,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小改革还有很多,上广场副井绞车房的信号系统紊乱、压风机房的断水保护装置改造、绞车道声光指示装置等等,极大的杜绝了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性能,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
篇7
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全国煤炭行业高水平人才集中展示的窗口和新技术与新技能交流的最高平台,代表煤炭行业领域技能技艺的最高水平,“含金量”十足。XXX,仅有中专学历的他,十年磨一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靠着勤学苦练,在技能大赛上一路斩关夺隘,取得骄人的战绩,其背后写满付出与汗水、执着与坚守、青春与梦想。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矿山最美劳动者的赞歌。
XXX,XXX综采队电工。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矿山,爱岗敬业,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责任感,通过不间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从一名普通的电工逐步成长为公司井下电机设备维修的技术骨干,多次在公司职工技术大比武中名列前茅,在2019年9月山煤集团举办的技能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初到公司,XXX先后在选煤队、井下机运队、综采准备队等岗位历练过,由于表现突出,调到了综采队任电工,面对陌生的岗位,仅有参加过电工培训班经历的他,心里就暗下决心,不怕不会,只要勤学习观察,肯动脑动手,一定就能掌握,非干出样来不行。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坚持从基本功学习开始,认真刻苦学习各种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理论,不断充实知识,开阔视野,积极参加岗位维修实践,对工作中不明白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班上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下班后认真查阅资料琢磨,直至想通弄懂,在工作上他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了弄懂开关的技术原理,针对公司井下普遍使用300A、400A开关,他拆了装、装了拆,不厌其烦。久而久之,这两种型号开关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条螺丝的位置都清楚印在脑子里,闭上眼也能把它们拆开、装好。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脑子里形成一整张电气维修原理图,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把岗位工作做好,他还把自己掌管维护的机器设备电控原理图画出来,挂在墙上,熟记在脑海里,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判断处理。他还在处理故障后把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记在笔记本上,对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勤于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这样,厚积薄发,凭着勤奋好学、肯干钻研的精神,伴随着持续的勤学苦练,不断丰富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很快成为队里的技术能手,一些疑难问题在他手里总能迎刃而解。
篇8
一、各级领导关心重视,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优势迅速凸显
一是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高效运行机制。湖北传输局工会成立专班谋划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杨凯局长、工会叶红英主席多次听取关于工作室成立方案,制定工作室运行构架的汇报。工会与郑成林一道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工作室工作规范、职责、工作制度及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室相应管理制度。明确了创新工作室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员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为团队职责目标。近几年来,省总工会、省电信工会相关领导多次湖北传输局指导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并对工作室的运营模式进行指导。工作室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制度、以师带徒制度等,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研究讨论经常化。
二是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工作室团队有50来人,能手精英齐聚,朝气勃发,激情昂扬。加入该工作室人员都是来自无线、传输、电源、监控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都是在湖北传输局乃至湖北电信有着较大影响,专业上颇有建树的专业技术骨干。其中郑成林是中国电信集团技术能手、维护骨干、B级人才,肖艳美、陈青松是湖北省首席技师、于浩、付文杰、危楚清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B级人才等等。如今,郑成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逐步成长为广大技能人才提升岗位素质,解决生产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换的摇篮,成为践行湖北电信、湖北传输创新文化的示范平台。
三是予以足够的经费支持。湖北传输局每年都会进行创新成果评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员工岗位创新,鼓励工作室多出成果;对于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各专业带头人每年会给予专项奖励;工会还组织骨干人员参加疗休养。
二、立足企业难点、重点,扎实开展技术创新实践,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绩斐然
作为无线网优的专家,郑成林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始终围绕解决生产上的难点和重点发挥积极的作用。
针对当前EVDO网络优化中流量负荷预警时效性差和处理效率低的问题,通过5个月的不断摸索,开发出一套高效排查故障、快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软件工具——EVDO 网络流量预警监控分析系统,节省了运维优化成本,并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由网优工程师陈放研发的基站天线屏蔽罩在CDMA及类似原理的移动通信网中解决了高层导频污染、边界越区覆盖和基站邻区瘦身问题,彻底解决了业界疑难问题,成功获得国家专利;由工作室成员付文杰开发的FTTX数据自动分析系统,减少了人工数据统计工作量和差错,降低人工成本,提高 FTTX设备和资源的精确化维护管理水平,为光进铜退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今后 FTTH 的快速业务发展和提高客户感知。
几年来,在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下,湖北传输局员工积极参与岗位创新,共产生75项创新成果,12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三、桃李成溪,劳模创新工作室担当人才培养、员工素质提升重任
甘为园丁,善培新人。工作室不仅承担着技术创新的任务,同时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工作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大学生胡斌,从进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工作室就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确定了研究课题,并辅导他对课题的推进和系统工具的掌握。在工作室的熏陶下,他已成长为一名无线专家,针对网络资源忙闲不均的情况,他通过“资源调整”、“扇区分裂”等方式为企业节省采购开销近570万,在湖北省第五届全省职工技能大赛通信信息行业决赛上,他取得无线网络优化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湖北传输局的内训师队伍以创新工作室成员为主体,他们编写的《湖北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要求》,受到集团公司充分肯定和认可,并将该技术要求改编为《中国电信移动基站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规范》(V1.2版),作为全集团的防雷接地整治技术规范下达;他们编写的《电信传输维护宝典》为传输员工日常维护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不骄不躁、谦虚好学和倾囊相授,已经成为工作室每位成员的专业态度和行动指南。
篇9
确保广电网络的安全播出是首要的政治任务。今年以来,全体技术维护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认真做好安全播出工作,确保了全年特别是十七大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完善了《XXXX预案》、《XX管理制度》、《XXX岗位职责》、《XXXX制度》、《XXXX制度》、《XXXX报告制度》、《XXXXX制度》,完善了各项安全播出措施,做到了责任明确,奖惩严格。
二是做好重要保障期的安全工作。今年以来,在“两会”、“国庆”、“十七大”等重要保障期,XXXX加大了对机房和干线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成立了由XXXX主要领导挂帅的安全巡逻队伍,24小时值班,对辖区线路每小时巡查一次,对光接收机、放大器等重要设备派专人看守,确保了万无一失。
三是实行分片包干,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XX网划为三个片区,明确规定各片组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XX网按每1000户1人分片,包片人对部门负责,部门经理对中心负责。
二、强化管理,恪尽职守,确保网络运行质量
XXXX既担负着市至各县(市)干线的维护任务,又担负着对所属XX网、XX网用户的维修任务,既要搞好HFC网络的维护任务,还要完成好所属SDH网络的维修工作,技术维护工作复杂而又繁重。XXXX制定了各项维护工作标准,除要求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总局要求外,对故障的处理时限、干线巡查周期、重点设备的维护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搞好维护工作,近年来,先后投资数百万元,配备了维修车20辆、光缆熔接机两台、OTDR仪一台、场强仪30余台,同时对机房、SDH网络、HFC网络干线的重要设备都按要求进行了备份。另外,还完善了主前端、干线的日检、周检、月检、年检设备记录以及故障抢修报表、用户故障汇总表,做到了维护工作科学管理。通过努力,使各机房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保证了设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同类设备的较高等级。
三、思维超前,技术创新,提高网络科技含量
近年来,XXXX加大了对网络的科技投入、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有效地提升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故障率。通过科学规划、超前设计、技术改造,使XX广电干线网络形成了环网,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XX区、XX网也全部完成了改造,XX网实现了光缆到小区,农村做到了村村通光缆,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网络运营质量。同时,为配合城市建设,XXXX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将XX区主要街道主干光缆全部进入了统一的地埋管沟,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在前端机房,按照上级广电部门的要求,安装了安全播出预警系统,一旦遇到非法信号侵入,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及时切断信号,确保了安全播出。总之,通过几年的改造和建设,XXXX所属的广播电视网络性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网络优质、安全、高效运营。
篇10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争保荣誉。
东门支局有着员工12人,不同的年龄价层,不同的文化程度,如何使大家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区公司的有关规定,增强服务理念。为此,我支局是每月两次政治、业务学习和业务、安全生产分析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全支局的智慧和力量,在营业局的直接领导下,顺利的开展着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管理服务创新、劳动竞赛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宣传学习,使全支局员工提高了对一系列活动的认识,使活动深入人心,出现了人人参与,你争我赶的喜人局面,我支局在03-06年继续被认定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二、突出重点,围绕服务做好拓展业务的文章。
(一)、改善硬件、软件设施,提升服务档次。
支局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对支局营业厅进行了装修,敞开式的服务前台,使员工与用户的心更贴近了。大力推行便民服务措施:提供老花镜、针线、擦手巾,设置书写台和桌椅,设“老弱病残”优先服务台以及邮编查询系统等措施。
在软件建设上,对外形象规范化,统一着装。主动使用“十字服务用语”和站立式服务。重点服务个性化,对老弱病残、大宗用邮用户,实行特殊上门服务,只需拔打电话,服务就到家。服务监督社会化,配备社会监督公告牌,设置“意见薄”每星期收集一次用户提出的意见,定期缮发服务质量用户评价征询函,并将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我支局03-06年的用户满意率都达98%,聘请社会监督员进行不定期的监督视察,有错就纠,无错则勉。投诉处理及时化,营业员坚持“首问责任制”,对待用户的问题可以当场解决的,决不推诿,无法解决的马上报请主管领导协助解决。业务受理便捷化,实行“一台清”服务。资费政策透明化,粘贴有邮费资费表、包装材料价格表,做到童叟无斯。
支局员工在平时细致周到的服务中,赢得了用户的优秀评价。我们的服务追求的是“微笑、解释、忍耐”,前台服务难免碰到用户不能理解的时侯,经常有时用户一顿霹头盖脸的斥责,记不清多少次营业员在后台悄悄拭掉泪水,再以一张笑脸细心地向用户解释我们用邮的必要手续。一位用户在意见簿上留下表扬支局刘清云这样的一句话:“是你的和风细雨,化解了我的狂风暴雨,下次还来找您办业务”。支局牟礼波是得到老年用户最多好评的员工,平时最热心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帮写单据、主动上门服务,有领大、重、包刷的经常是帮忙扛到车上、老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心的小伙。多年来我们受到的用户口头表扬不计其数,书面表扬20多封,锦旗多面,几乎没有发生过有理申告现象。每年发放承诺服务卡100多张。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东门支局办理邮政的传统业务,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支局的发展,需要团结奋进的集体,我支局有着优秀的团队精神,本着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便捷服务,以方便取胜博取客源。每年6-8月份大宗招生信函收寄、9月的思乡月月饼收寄销售、年底的贺年封、片、卡的推广和销售活动,支局员工二话不说,停休加班是家常便饭。20xx、20xx年大宗招生函件每年都有100多万的收入,为全局函件业务完成立下汗马功劳,但在05、06年受整个私办学校免费上学这个大气候的影响,我东门招生函件收入急剧减少,我支局人员齐思广讷,在5月份积极走访各学校校长,提供名址,积极上门服务,并积极配合商函营销人员稳定老的大客户,挖掘新客户,往年不邮寄招生信函的也因我们优良的名址信息量和优质服务给打动,邮寄了不少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流失的份额。我支局力求在其它业务上拓展,开展了多说一句话的活动,挂号转化成特快、普包转化成快包,开展劳动竞赛,每月公榜一次,嘉奖先进,鞭策后进,使得我支局快慢转化率节节攀升,促进了业务的发展。大力征集客户资源,有价值的客户将得到嘉奖。为了在竞争中保持发展,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经营策略,一是定期走访老用户,二是积极发展新的大宗客户,三是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与市内80多家大宗户进行客户维系,不定期走访,针对普包业务连年下滑的趋势,我支局重点开发了电脑城和工业品市场和药材市场的大包用户,在6月份西药市场一次揽收100多件包裹,全支局连续奋战8小时,组织封装处理邮件,当天全部按频发车,保证用户的时限要求,同时创收了5000多元。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揽收了一万多封明信片,需要加贴3元挂号费,用户要求在一天内全部发出,这一万多张卡,要撕票、贴票、登单,支局长号召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大家齐心协力奋战 到12点,终于完成任务。其中有的员工当天患着重感冒、有的小孩锁在家里无人照看,有的推掉了饭局、约会。这几年来我支局员工加大力度上门服务,走出三尺柜台每年都到大宗院校收寄学生行李包裹6500多件,上门揽收包件40000多件,印刷品350多万件,商业信函300多万件,封、片、卡6万多张,为邮政储蓄劝储2848万元,销售思乡月月饼500多盒,正是有了这个有战斗力的、不顾个人得失的集体,才有了我们全支局每年都完成局下达任务的辉煌。03-06年共计完成业务收入780万,06年特快收入比05年增加63.2%、包件收入增加6.3%、快包转化率80%。因此我支局连续四年荣获玉林市邮政局“先进集体”称号。
(三)、加强岗位练兵,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
支局每月开展两次业务技能学习,互相学习和促进。支局现有中专以上文凭12人,还有员工继续学习深造,到各种函授和电大班进修学习,现获中级技能资格证书有9人次,3人次获初级技能证书。支局涌现出一批的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在每一次市举办的业务技能比赛中,我支局李庆、李英、刘清云等人都名列前矛,并代表市局参加全区女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集体二等奖的荣誉。我支局在一系列新系统切换上线、并网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在技术熟悉和熟练程度上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储蓄的两网互通工程,邮政的“一台清”和两网互通工程,代办电信业务等方面成绩卓越,确保切换上线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参加服务礼仪培训班,参加高级激励师的服务礼仪市场营销培训,我支局从而有两位员工走上专业营销的的队伍,继续在营销岗位上发光发热。
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19-02
2016 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 2016 年 5 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教育部将活动主题确定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热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对象,强化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报道,讲好职业教育“工匠”故事,让越来越多“匠心学生”、技术能手从幕后走到台前,是广大中职学校宣传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课题。因此,探讨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导向
人物通讯写作是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是一种以追求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积极的、向上的精神,其自身属性决定人物通讯写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以人为本的写作导向。
(一)正面宣传。坚持正面宣传是“工匠精神”主流意识对通讯文稿拟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中职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在写作实践中把握国家、地方、行业以及学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解读,坚持一贯以来办学形象塑造导向,坚持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宣传导向,讲好中职校园“工匠故事”,营造学校正面形象。在写作实践中主动将学校个体融入职业教育大环境中,坚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宣传导向,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典型学生推到台前,积极主动讲好“工匠故事”,对于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舆论环境和校园文化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工匠精神”不只是学生所要学习和追求的职业精神境界,更多的是职业学校所要弘扬和培养的教育精神。“以人为本”也即中职学校以师生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通讯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历程,在写作中注意挖掘一般个体到普遍整体的关系,将学生人物“工匠”磨炼之路呈现在师生的眼前,树标杆、立榜样,搭建一条可供复制和参考的学习路径,激励全体学生向榜样学习,奋发向上,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弘扬“工匠精神”的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策略探寻
坚持正面宣传和以人为本的写作导向为学生人物通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学校宣传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人物通讯员写作也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用“有心”找到典型人物,用细心采集素材,用精心创作故事。
(一)用“有心”找到学校典型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物通讯层出不穷,写作对象广,写作素材多。但与之相比,中职学校学生人物通讯的写作对象局限于学校学生,写作对象固定,写作素材有限,宣传工作者思维容易定性,学生人物不容易受到关注,也就无法发现典型人物。殊不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要“有心”就会寻找到有故事的人物。“有心”要全程跟随学生的学前、学中和学后。
1.“学前”的有心。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式是自主招生,为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学生生源,学校会派出专职招生工作人员负责招生宣讲、校园接待以及新生录取,他们基本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宣传员要有目的地了解即将入学新生的基本情况,以便为入学之后的新生开学报道做好构思。这种“有心”主要集中在哪些新生身上呢?中考成绩较好但是选择职业学校就读的、具有较为突出的个人特长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的学生等身上都有很多可供报道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蕴含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理念转变、党和国家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以及学校对学生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是较为典型的人物故事。
2.“学中”的有心。在学期间,中职学生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强化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谋求各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个人成长成才。“学中”的有心要把握好“成长成才”这个关键词,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人物,这些学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表现突出:一是技能操作水平高,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技能比赛获奖;二是勤奋学习,各方面表现突出,获得自治区政府奖学金;三是自强不息,励志成才,参加勤工助学或创业完成学业的学生;四是获得资助、重拾自信,顺利完成学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残疾学生;五是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异常优秀的学生。
3.“学后”的有心。中职学生毕业后,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继续深造学习。宣传报道优秀毕业生和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学校招生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隐性的经济效益。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收集毕业生的优秀事迹材料,重视跟踪继续升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典型学生的宣传报道。
(二)用“细心”采集典型人物素材。找到典型人物后,接着就是着手进行采访。采访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关键,采访的过程同时也是走进人物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过程,要深入到主题人物以及相关人物当中,全面地采集写作素材。采访过程要做到“细心”,不放过任何有关的一环,环环相扣,全面而深入地获取写作素材。
1.以主题人物为中心,细心引导。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 17-19 岁之间,他们接触社会不多,人际交往不广,表达能力不强,这就要求宣传员要做到两个“引导”。一是提纲引导。在采访前要M写一个采访提纲,要采访哪方面的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想要学生说什么话,细细地拟好提纲,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细心引导,按纲说话,控制好整个采访进程。二是层次引导。不要蜻蜓点水式的采访,采访的提问要步步深入,如采访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不要满足于其在筹备比赛中的刻苦训练,而要深入其在课堂中的表现、在课后的努力,全方面勾勒一个“工匠”形象。做到这两个“引导”,获取的素材将会更加丰满而深刻。
2.以相关人物为辅,细心补充。对学生人物的采访不要止步于对象本人,相关人物也要采访,班主任、任课教师、指导老师、同学等都是需要进行采访的,采访这些相关人物会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主体人物的形象,让语言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让写作素材更全面,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用“精心”创作人物故事。中职学校学生人物通讯不单要勾勒出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写出人物精神的内涵,将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挖掘出来,从而起到宣传典型、榜样示范、讴歌时代的传播主题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写作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五步“精心”策略进行拟写。
第一步,精心确定宣传主题。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类型确定宣传的主题和方向,如是技能水平成长型学生则将“工匠”精神确定为宣传的主题,沿着“工匠”是如何炼成的这一主题组织写作素材。
第二步,精心拟好标题。标题的拟写,要吸人眼球,有醒目性,最好以经过提炼的主标题+开门见山的副标题组成,主标题呼应宣传主题,副标题凝练全文内容,主标题用时代精神引领全文,副标题用人物线索贯穿全文,一正一副,一深一浅,高度凝练。
第三步,精心搭建写作框架。写作框架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支撑着整篇文稿的高度与深度,可以说是整篇文稿的“脚手架”,框架搭建不好,时代的宣传主题凸显不出,人物的形象也没有深度。因此,精心搭建写作框架体现在如何安排各部分写作的顺序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需要谨慎思考;体现在各部分的详略处理上,哪些部分应该详细些,哪些部分可以简略地写,需要恰当处理。
第四步,精心使用细节描写。细节的描写可以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的精神,可以让静止的纸面的文章,化成灵动的立体的情感,渗入读者的内心,增强人物形象的可视性和精神的感染力。细节描写是通讯文稿的血肉,要围绕主旨表达的需求,精心使用,以使文章有骨有肉,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第五步,精心升华结尾。结尾在写作中俗称“豹尾”,表现力要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政策要求,“工匠”型人才是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职业学校人物通讯只是一个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学生与国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校的有机和谐统一。所以,中职学校人物通讯要精神升华结尾,以榜样示范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起到寓意深远、引人深思的作用。
总而言之,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策略,讲好职业学校“工匠”故事,是每一位职业学校宣传员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中职学校人物通讯写作以“有心”找到典型人物、“细心”采集素材、“精心”创作故事的策略进行写作,将一个个典型的“工匠”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从而充分发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引导作用,进而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超F.让新闻人物跃然纸上――人物通讯写作之我见[J].中国地市报人,2013(4)
[2]郭桂萍.在新闻与广告之上舞蹈――公共关系新闻写作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3]徐正英.用平民视角写校园典型人物[J].高校与经济,2008(2)
篇12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篇13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