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二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会考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三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

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

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

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

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

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

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

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

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

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

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

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

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

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篇2

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如何对自已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经过一年的化学新课程教学,下面谈谈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后。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 精彩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通过本节学习你知道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同固体物之间的溶解能力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知道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内容。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

篇3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中学化学教师是怎样看待化学实验的呢?结果显示,多数教师把实验的教学功能主要定位在以下几方面:(1)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2)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3)促进学生认知规律并加深对规律的理解;(4)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数据的收集、处理能力;(5)简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技巧。从中可以发现,在实际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缺少实验反思。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呢?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究竟有何作用呢?本文将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对化学实验进行反思的具体教学策略。

二、化学实验反思的具体教学策略

1.结合实例,让学生明晰实验反思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1)对实验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而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又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核心。但一些可溶性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却无明显现象。所以,证明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是这个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如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反思与评价呢?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不停地动脑思考:要做什么,要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充分地表现出来。若常常经历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定会有质的飞跃!

(2)对实验装置的反思与评价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新授课上,教师展示了这样一个课堂情景:在实验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时,有两个实验都用到了小气球:一个是红磷燃烧的锥形瓶口橡皮塞上的玻璃管上端系了一个小气球;另一个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锥形瓶口橡皮塞上的玻璃管上端也系了一个小气球。在称量总质量时,教师故意卖关子说:“后者必须要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而前者却不必考虑。”装置完全相同、分析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学生对此充满了疑惑!这时就有学生在下面脱口而出:“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教师趁势抓住该契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此时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反思与争论,最终发现:前者的装置是在冷却之后再称量的,而此时的气球已经瘪了,不再受空气浮力的影响!而后者在称量时,气球始终是鼓着的,所以一定受到空气浮力的影响!于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积极的思维倾向。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学生的质疑习惯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具有思维价值的质疑也就会砰然而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会在质疑反思中得到提高!

(3)对实验操作过程的反思与评价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实验课上,学生进入了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实践环节:

探究活动:分析实验的成与败

生:有的同学收集满了一瓶气体显得很开心,有的同学由于没能收集满而很着急或很沮丧……

师:你们收集到气体了吗?有没有收集满?

学生七嘴八舌。

师:说一说,为什么没收集满?可能原因?

生:分析原因:可能反应装置的容器太小了;可能所加的药品太少了;装置气密性可能不好,有漏气的地方;直角导管伸的位置可能不对……

师:归纳总结,你认为制取气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归纳小结:要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不能漏气;一般要选择锥形瓶或大试管或广口瓶等容量大的容器作为反应容器较为理想;药品要加得充足一些;加入稀盐酸后橡皮塞要尽力拧紧,不能漏气等等。

可见,带着问题、疑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也就理解得更清晰、学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总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指导学生按规定将实验做完,还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中抓住机会启发、调动学生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一连串的思维活动中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意义。同时,把握实验技能技巧,准确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反思的方式与手段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常常可用“自我发问”的策略,让自己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例如,我对现学的内容是否记住并理解了?我能向他人清楚地描述这一问题了吗?等等,在学习中应多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和质疑的态度寻找更有价值的问题。

(2)互相评价和他人评价反思

为了提高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反思能力,可用“出声思维”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路讲出来与小组同学或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互相启发。也可借助他人的提问或质疑来对自身进行反思与评价。

综上所述,当学生学会应用反思策略后,反思策略就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问的能力明显提高,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不少想法在受到反思策略的影响之后,在猜想、设计实验和实验验证这些重要环节上,较以往的表现都会有所突破,其中一定不乏创新之举。尽管有的想法可能不尽完美,但却一定会很有创意、富有个性!

另外,在反思之后,学生可以采用写反思日记的形式使反思结果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以日记的形式总结、记录自己在反思过程中的感受、收获和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反思过程更具体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对自己的反思日记进行总结整理,概括提炼出解决某一类问题应注意或遵循的规律、方法,使反思结果转化成能够为以后学习所利用的资源!

参考文献:

篇4

本次比赛的课题中涉及很多实验,教师们也精心设计了许多实验。特别令人满意的是许多教师都能利用实验来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参与的实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比如,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的第1课时,教师设计的方案遵循“现象性质用途,从实验现象得出性质,又由性质得出用途”的原则,于是教师上课时,主要是考虑如何有效地传递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逐个演示实验,先演示二氧化碳能使蜡烛火焰熄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由此性质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的用途。然后教师再演示下一个实验,学生再得出另一个性质和用途。演示完实验,也就学完本节课的知识了。最后写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教师的逐一演示、分析、归纳,学生学到的知识条理清晰,整个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知识体系也完整。但这一堂课最大的缺陷是忽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生仅仅是听、观察、回答,没有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知识往往是惰性的,很难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应用。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多些研究、了解,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多替学生着想,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的机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学生信息反馈二:“这一堂课眼睛特别累!老师整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让人眼花缭乱,节奏太快,记不了笔记,课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反思二:多媒体教学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而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等同于新课程改革。

本次比赛中教师们大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有的课件很实用,以其生动、直观等特点,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但也有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不用多媒体不足以体现新颖,过分地抬高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认为凡是公开课必言多媒体,不少优质课比赛也都以此为首要条件,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甚至有的完全以课件代替教师课堂教学,连实验也用课件代替了,盲目崇拜多媒体、依赖多媒体,抛弃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

我们知道,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弥补硬件的缺乏,模拟危险性较大的实验,让化学课堂环保化、高效化。但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生动、直观、节奏适度,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本次比赛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板书,有的板书只有标题几个字,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甚至个别的教师全程不板书,上课就是读课件、讲课件,节奏又快,学生眼睛很累,很难做笔记,课后脑海里一片空白。

多媒体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等同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地域特点使用多媒体,把课件用在刀刃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使用课件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而不是借此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显示制作者的课件制作水平。因此,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确定能否用课件,该用在哪个环节上。(2)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3)制作课件要简单明了。总之,我们要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利与弊,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学生信息反馈三:“这一堂课老师发音吐字不清楚,语调怪怪的,尽管我们很认真听还是没听明白。”

反思三: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地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比赛,展现出不少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专业基本功上的缺欠与不足,尤其表现在语言欠准确、不规范,没有很好地运用化学学科术语,提问词不达意,学生不知从何回答。有的教师发音吐字不清楚,地方口音较严重;有的教师上课语调平平,没有激情,使人昏昏欲睡;有的教师语调高亢,气势凌人,让人感觉不舒服。

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语言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代表了教师的形象,直接决定了讲课的效果。没有成功的教学语言,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地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能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信息反馈四:“这一堂课我们害怕极了!老师把我们问得哑口无言,感到很失败。我们不喜欢这位老师。”

反思四:设计课堂提问,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做到难易适度。

这次比赛中有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非常完整,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少数教师只考虑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了解与关心不够,提出的问题企图一步到位,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法作答,为了得到答案,教师干脆走到学生身边,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并急躁地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感到害怕,结果什么也答不出来。

设计课堂提问,首先要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不提偏题怪题。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提问题的难度。再次,要善于“随机应变”。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神色漠然”,那么教师就应立即作些提示,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毫不费力”,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以增加难度来促使学生加以思考。最后,要注意信息的反馈,以提高今后提问的质量。另外,教师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问题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别把学生“吓倒”了。

学生信息反馈五:“这一堂课我们觉得知识很零乱,教师没有总结,学什么不太清楚。”

反思五: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之完整化、系统化。

篇5

(3)初中化学中有的实验效果不理想且在课堂上需消耗较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故此教师会放弃某些演示实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为落实新课改进行积极的探索。

1.痛定思痛――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中学化学实验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相互合作、协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态度。所以在经历了沉重的教训后,化学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平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在做好做足实验的同时还要改进实验、创新实验。

2.真抓实干――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不是简单地感知,被动地接受,而需学生自己积极、能动地在行为上、心理上构造,通过连续不断的建构得以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之内才能让成功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旅程,以保证学生不会因为过多失败而放弃努力,失去发现的机会。学生只有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才能发现和已知知识联系的新结论,构建新知识。因此,设计、演示实验不能超出学生认知能力,应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否则一旦断链,将前功尽弃。

例如在讲解选择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我先在试管里放上较多石灰石与少量稀盐酸,当学生看到有气泡并且证明是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问:“如何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呢?”学生回答在试管口上加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简易发生装置。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发现石灰石有剩余时,我问:“如果还要制些二氧化碳,怎么办?”学生回答:“再加些稀盐酸。”紧接着我问:“如何加?会不会带来麻烦呢?”这样就引导学生对装置进行改进:添加一个长颈漏斗即可。当把少量稀盐酸加入后,反应剧烈进行时,我设问:“要是加一个类似水龙头一样的阀门控制稀盐酸的流速是不是可以控制该实验的反应速度呢?”这样在已有的认知下,学生想到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当替换成分液漏斗后,学生又发现滴下去的盐酸会一直反应到结束,无法使反应终止。我因势利导接着问:“根据实验,我们发现只要使石灰石与稀盐酸相分离,反应是否可以停止了呢?关键在于如何使这两者分离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这时我适当引导,最后得出一系列随制随停的装置。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有了较浓厚兴趣,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产生了动力。

2.2不断探索,提高实验教学的成功率。

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是进行化学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有些演示实验照本宣科则可能花费较多时间而且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甚至失败,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课堂中出现冷场,教学环节脱节。为此,我们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修改。

例如沪教版60页观察与思考: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常用两只50ml的小烧杯存放滴有酚酞和浓氨水,然后用500ml的大烧杯罩住。此实验缺点是:在通常情况下,需较长时间实验才会出现明显现象。为此可进行如下改进。

(1)将50ml的小烧杯改成25ml的小烧杯,且垫高两小烧杯。氨气运动的空间被压缩,很快就能进入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片刻就能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2)将50ml的小烧杯改成25ml的小烧杯,同时对盛有浓氨水的小烧杯进行热水浴,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我通过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对初中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实验现象出现快且清晰,方便了学生观察,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冷场,提高了教学效率。

2.3整合资源,提高实验的普及性。

对于某些不利于环保的演示实验,可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改为小型甚至微型实验,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在节约药品的同时又增强了实验效果。

例如沪教版60页观察与思考: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该实验可进行如下改进。

取一根小试管放有一张滴有酚酞试剂滤纸条,然后在试管口塞上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观察现象。很快,试管内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右往左逐渐变红。因考虑到环保问题,此处可把浓氨水换成白醋,将滤纸条上的酚酞试剂改用紫色石蕊试剂也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通过改进后,优点有:满足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需要,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目的;减少药品损耗,降低了实验污染,有利于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激发学生寻找实验替代品的灵感;节省了购买仪器的经费。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师才能够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6

一名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具有整体性的化学教育思想,在培养学生化学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然后,逐步的改善自己的化学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的基本思路、方法以及规律逐步掌握,进而强化自己的化学交流能力、应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意识。这样学生就会喜欢学习化学,自动提升化学素养。

二、化学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之前,初中化学教师受升学的压力,在学生的教育中将主要的精力都放置在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上,学生的化学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化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教育需要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实施开发性的教育策略,让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上不再是死记硬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当今社会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么,在学生学习到有害气体会危害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知学习的主要内容:SO2。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其主要的来源在于火力发电厂中排出的废气。基于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SO2所具有的其他危害,或者除SO2之外还有那些物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通过问题,学生就会不断的思考,不仅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还拓展了课外化学知识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面对一些问题就会主动的运用化学知识去思考,使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

三、化学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教育不应该成为学生升学考试的一个阶梯,而应该成为启发学生思想的武器。应试教育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但是,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下,学生化学学习上的主动和创新才是根本。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还需要培养学生在化学中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化学能力。目前,初中化学教育已经逐步的重视了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掌握自主进行实验的步骤,而教师一定要对这一素质教育的精神予以贯彻和执行,让学生在走进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来获得一定的化学知识。例如,化学H2的燃烧性的讲解中,纯净的H2是可以燃烧并发出轻微响声的,但不纯净的H2就会发出爆炸声。这一实验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么,教师一定要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在实验前向学生强调,并先操作给学生看。实验中,先将装有H2的瓶子打开,在瓶口处点燃H2,指导学生此时注意对发生的反应和声音观察与分辨,然后,再将瓶中混有空气的H2同样在瓶口处点燃,继续的观察和分辨。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这个实验是没有什么危险性的,因此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但是注意事项要牢记。通过这一实验操作的进行,学生不仅对H2有了深刻的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手段和趋势。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将瞬间的改变进行定格分析,还能使化学中枯燥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概念变得生活而鲜活,激发着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自主学习,尽快的提升化学成绩。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不足的弥补,是不能替代教师教学的。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那些需要在课堂演示的化学实验,在讲解上绝对不能采取花哨的动画代替,要知道,无论任何时候,实验都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化学教育的职能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就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的改变思想和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化学的学习和化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化学,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不仅容易提高化学成绩,更能使其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在新课标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以及化学教育职能的实现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205

篇7

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但是对教师来说,实际上是变难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突出教学组织的主体性,要摆正师生关系,大力提倡教学民主。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决策。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而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创设一个既宽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考者。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度中解脱出来,故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化学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有效地开展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备学生 备学生即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落在最后。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需要备学生的生活,挖掘利用好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家中生活环境,如在讲沼气这部分内容时,我了解到在班里一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家里就用沼气,于是上课时我让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沼气的制取及应用,全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课堂教学环节,新课引入的方法一般分为复习引入、问题引入、讲故事引入、利用实验引入、利用生活现象引入等几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如在讲结晶时,我给学生说一个谜语“生在大海,走在岸边,太阳一晒,身体全白。”精彩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到深化,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学习《溶解度》一节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为溶解度的学习打基础。在归纳小结时进行讨论:通过本节学习你知道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谁大呢?学生讨论的结果:“是不好比,没加热前肯定是氯化钠要大的多,可是一加热又不一样了”。再问:“如何比较不同固体物之间的溶解能力才比较科学?”这时同学急于想知道下文,有的会继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的开始预习下面的内容。

四、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8

习题课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化学教师要能深刻认识影响化学课堂习题教学效率的因素,并及时解决,以便充分发挥课堂习题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 影响化学课堂习题教学效率的因素

第一,通常在授课时,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把历年中考原题搬进课堂做习题,以增强学生对中考题的感知,但未能真正理解中考题的全局设计思想,反而影响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对课堂习题教学作用的认识不足,轻视解题思路和过程的分析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作用,轻视通过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与培养的作用。

第三,对课堂习题缺少分析,为做题而做题,不进行解题后的总结和归纳,不进行变式训练,缺乏解题后的反思。

第四,课堂习题讲评中,教师一味地讲,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讲解过多,会让学生的思维落入教师既定的预设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不到体现,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发现,教与学未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部分教师课堂上讲解的习题不精练,贪多求全。老师在习题讲评时“按部就班”,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说答案,以便更多地讲题、做题,缺乏对习题课的整体设计,课堂平铺直叙,犹如一潭死水。教师讲得很累,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第六,对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公开指责,甚至大发雷霆,教师、学生的情绪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二 化学课堂习题教学的具体优化措施

1.课堂习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目标定位,然后设计、选择题目,注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可行性。同时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克服学生学习惰性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选题尽量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难度过大的题目应当避免。

2.课堂习题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思路或跟踪教师的思路

课堂习题教学中更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侧重点拨、启迪诱导、少讲精讲,做到画龙点睛。要充分相信学生,注意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去剖析问题,运用设疑、讨论、启发、诱导等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表现、印证、体会和消化。

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为了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钙可吸收CO2)。一个月后,他们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的铜丝生锈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

A B C D

(1)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铜与_______________等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写出D中广口瓶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生锈时产生铜绿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Cu2(OH)2CO3。

(4)铜与铁相比,_______更易生锈,由此可推出铁的化学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

这样的习题是以教材中的铁生锈进行衍生的,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觉得做这道题很“亲切”,于是教师提醒他们自己认真读题、审题、做题,暂时不要去讨论和交流,等绝大多数学生举手示意做完后,就先让一些学生谈自己的解题思路,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并允许其他学生及时反驳质疑,发表意见,尽管有些学生的想法可能有错误,但仍让他们大胆地说或争论,给足时间让学生暴露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一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思考、表达、交流和争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3.课堂习题注重“讲练评”有机结合,做好归纳和小结,进行变式训练

从教学方式来看,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还要有学生的“练”,以及练后师生共同“评”,“讲、练、评”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分析试题时,要告诫学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要引导学生回顾所涉及的课本上的知识点,并把有关知识点连成线,再由线到面、由面到片,使学生把握整体知识网络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试着自己归纳各类题的审题及解题方法。对于典型试题要“借题发挥”,将原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逐步形成对该知识题型的不同变换形式的常规解题思路。典型试题还要进行及时的变式训练,围绕重点、难点或疑点从不同角度构造新问题,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在新情境中的变通能力,促成迁移,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摆脱题海,有效地实现减负。比如有如下题目: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

(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

性比铁 将金属R投入 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 (填“正确”或“错误”)

(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该题难度不大,但往往缺乏总结,此题的设计思想就是考查学生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题目中的资源,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总结本题中的两种比较方法,进行相关考点的变式和拓展训练,把握习题的梯度,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习题课不仅是复习、检查和巩固学生已学习知识的措施,而且是使学生通过练习进行独立学习、获得知识的教学手段。这与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这种新课程下的教学思想相适应。化学习题课不是单纯地为了中考,更主要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正确掌握知识体系的整体网络及内在规律,并以此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初中化学习题课任务重、作业多,因此习题课不能只是讲授正确的解题方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应该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讲解来促成质的飞越,即将目标转移到训练思维为主的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巧妙利用、适时引导,推动化学习题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让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开放。

参考文献

[1]董德伟、袁莎莎.浅谈甘孜州藏区初中化学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

[2]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1)

篇9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复习零散的化学知识,笔者将有关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为知识条块,使其薄有纲、厚有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学案,共享学习成果、贡献学习困惑。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关注全体、重视指导,倡导民主、鼓励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学素养,笔者引导学生以化学原理为核心、以实验操作为手段去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题技巧,笔者安排学生适当演练实验习题,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笔者还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征反应。

另外,制作的PPT课件、编写的学案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笔者的教学经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设计鉴别典型酸、碱、盐的实验方案。

②学会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实验废液处理等基本操作。

③初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的方法。

④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①编印本节课使用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练习)。

②准备有关的实验用品,摆放在实验台上。

③调试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1

[引言]酒驾猛于虎,那么如何检查司机酒驾呢?人们想到了重铬酸钾的特征反应: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据此,研究人员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司机进行酒精含量检测(适时投影图1)。

超市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利用氧化亚铁(FeO)的特征反应:黑色的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红色的Fe2O3。在日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超市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黑色FeO,一旦密封包装破损FeO立刻变为红色Fe2O3,理货员能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消费纠纷。

可见,化学上的特征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析出沉淀、放出气体、溶液变色等),来鉴别一些常见的酸、碱、盐。

[板书课题]物质的鉴别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复习有关物质鉴别的知识和技能。

(二)复习铺垫

[讲述]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好的学案,主动展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展示]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1题(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记不清溶液、沉淀的颜色,写错化学式、离子符号等)

(2)常见离子的检验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2题(常见离子的检验)。

检验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O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CO32-用________和__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酚酞试液检验H+、不知道活泼金属也能检验H+、不知道铜盐溶液也能检验OH-等)。

(3)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3题(胶头滴管的使用):

一般用_____指和_____指夹住滴管的颈部,用_____指和____指轻捏胶头;滴液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______滴入容器内,一定不能将滴管末端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练习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吸水后滴加到试管里);教师巡视、纠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胶头滴管和试管来做2个鉴别物质的实验。

(三)鉴别实验

首先要确定学生设计的鉴别方案是否可行。

(1)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4题(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桌上给你提供了石灰水、稀盐酸、BaCl2溶液、酚酞试液4种鉴别试剂,请你从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3个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用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在氢氧化钠干扰下检验CO32-是否存在;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差异,可以选用石灰水、稀盐酸、钡盐(或钙盐)溶液等作为鉴别试剂,但不能选用酚酞试液进行实验。

(2)不另加试剂鉴别几种溶液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5题(不另加试剂鉴别4种溶液)。

实验桌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请你不另加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才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利用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作为第Ⅲ步的鉴别试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等)。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解答无试剂鉴别实验题时,首先找出显示特殊颜色的待鉴溶液,然后利用该溶液作为下一步的鉴别试剂,这就使问题转变成了相对简单的有试剂鉴别题;对于待鉴溶液中没有特殊颜色的无试剂鉴别题,一般采用溶液两两混合法,只有每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才能完成鉴别任务。

[过渡]下面演练几道实验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

习题(题目逐一投影出来;主要以个别提问、交流讨论、适时点拨等方式进行;尤其注重分析“这个答案是如何思考得来的”,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①仅用石蕊试液就可以鉴别出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这4种溶液,则第2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②有4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Na2SO4 ③HCl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③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这3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试液 D.Fe(NO3)3溶液

④为了确定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溶液的酸碱性,黎明同学提出以下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B.取样,加入锌粒

C.取样,通入CO2气体

D.取样,滴加NaOH溶液

(五)结课板书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在小结的过程中,适时板书如下:

(这个板书总结了实验原理、归纳了知识要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体现了化学之美)

(六)整理桌面

要求学生洗涤仪器、整理桌面,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篇10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学生说笑话。天南的、地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与化学有关的、无关的。有的学生说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我说“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你就飘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飞机的感觉,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会飞向美国了。同学们想,如果在空中点火抽一支烟,什么结果?”,同学们吆喝“爆炸”,因为H2和O2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说那只有唱“伤心太平洋”的份了,学生哈哈大笑。学生要喜欢这课,肯定要先喜欢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很幽默,学生肯定喜欢与他交流。喜欢老师,就会主动接近老师,肯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受到我校演讲的林老师的启发,我就经常对学生说:“你敢不敢喊老师‘我爱你’,怕什么?你是老师的孩子。”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如:作为一名新的任课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所有学生,晚自习快下课时不看座次、不看花名册认识各位学生,“张三,你很聪明” ,“李四,第二节课你就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实在没有话说,就“认识你很高兴”,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知道老师很了解他们,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再如:老师检查目标作业时,有的学生自信地说“老师,你看”,有的则说“没问题!”,再看部分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只有不好意思得份了,老师则说“很多同学作业写得很好,老师都很鼓舞,一定尽心教好同学们,你不受鼓舞吗?下次作业你能主动给老师看看吗?”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而且还能说的同学们心服口服,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好强心、好奇心,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下课前留一些新颖、难度较大的小题目,告诉学生“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往往是当天就有许多学生在课间围着老师,“答案是几?”“我做的对不对?”,热情特别高。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篇11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真正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自己。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学生自身出发才是重点。要让学生热爱学习,将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在学习上消极地囫囵吞枣地接受。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已经越来越排斥原有的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他们同样也希望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并不难,它不仅仅是优秀学生的专利,通常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也就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逻辑加深。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属于正常现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知识点标注记号,通过探究以及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有所收获。因此,改变“满堂灌”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有所获,化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记住的东西,我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用编顺口溜、老歌新词等方法寻找记忆的窍门,如把难记的化合价变成歌诀: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锰常见,单质规定为零价,铜汞二价最常见。通过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把大家公认的好方法在全班进行推广。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各有所获。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可谓学习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如何让学生自己能够做好预习、乐于合作、主动交流、勤于反思、并会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呢?针对初中化学课的特点并结合我们学校变革课堂教学的实际,应采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课堂上,教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例如我在上“离子”这部分时,设计了这样的自主学习内容:

1、 叫离子,离子分为 和 。

2、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温馨提示:分析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

3、原子与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4、离子符号如何书写?写出氧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化学符号。

5、离子符号有什么意义? 以Mg2+ 与2Mg2+为例说明

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要求:(一)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供全班解决。

(二)展示点评:各小组选代表汇报你们小组的学习情况,同组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补充,评价。

最后达成共识,总结如下: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口诀:“质子电子辨分明, 等为原子不等离,质大为阳电大阴,要问元素为哪种,原子核内质子定。”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悟,理解知识,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互帮互学。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源泉。化学课上,让学生体验成功就是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究是给学生提高自我施展的机会,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老师就绝不过多参与。老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我在上“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放手让各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老师所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出谋划策,分工合作,时不时听到各小组有学生在争论,拿出实验仪器在那里组装,调换,精心设计。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听了其他组的设计方案的汇报、看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能评价出别人的方案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是在哪些方面不足,该怎样改进。在设计方案的改进完善过程中能从其他小组的设计中取长补短。最后确定一套最优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的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汇报设计方案时,时不时响起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作为老师的我看到这些很感动,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而欣慰。

四、追求高效课堂也要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一)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这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篇12

2巧妙设计问题形成概念的初步认识

适当的问题设置成为教学突破口,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对概念的建立铺好一步关键的台阶,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问题,为化学概念的出现作铺垫,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溶解度定义的出现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1、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3、相互转化方法。

3利用化学实验,验证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依托,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用实验来说明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直观形象的形成概念。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比如:很好的利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对于第二单元开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前面的实验观察学生已经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讨论交流。先有师生共同确定实验目的,提出猜想。接着演示红磷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内的变化(包括水的变化),给出实验结论。在一个实验完成后,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通过实验最终得出空气成分含量,同时为混合物的概念出现作出铺垫。再如“催化剂”、“溶液”、“溶解度”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初中化学上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比如,化合价、原子内部结构等,它们是无法用实验或其它方法验证的化学概念。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很兴奋,通过很多亲手实验后,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可突然接触到这些抽象的概念时,他们就很迷惑,产生失落感,最终造成成绩的下滑。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模型、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就会深刻,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学得扎实,理解深刻,易于记忆的。比如:化学反应实质概念的分析,我采用了分子结构模型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理解分子可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拓展分子原子体积大小不能比较的知识,改变学生错误认为分子体积大于原子的想法。

4协作学习、深入剖析

在教学中,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1)教师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去剖析这些关键的字词,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概念,逐步渗透,应用。例如“溶液”概念,作为重点知识,学生往往不能领悟精髓。关键点:溶质的种类、溶质溶剂的确定、均一性和稳定性成立的条件、混合物定义理解。(2)避免概念认识上的错误。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时,注意区分分子构成、原子构成和离子构成。先将物质进行宏观分类,再进一步理解元素,最终做到微观的理解。特别是关于离子,应该理解除了带电的原子外,带电的原子团也属于离子,并且铵根离子能形成盐类物质。(3)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认知的过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材进行剖析、研讨。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补充知识遗漏的或不够全面的地方,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依靠集体的力量使化学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正确。

5精选习题,巩固理解

篇13

一、科学地选择习题

习题的选择科学与否,和教师对习题功能的认识是否正确密不可分,取决于习题本身在内容、题型、难度,对学生有无针对性及习题的量等方面是否得当。

首先,学生喜欢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题目,应

具有很强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而不是大搞题海战术。

其次,选择习题也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有效地讲解习题

做习题时,教师切忌以我为主,应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练习,教师在巡视后,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有了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在习题的讲解上可以大有作为。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去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

度,学会科学的方法,而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考虑所谓的“课堂密度”,增加讲解的习题数量,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探究性习题的设计和讲解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式,而探究性习题也是近两年来中考试题的热点试题。

1.通过给出实验课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案例一:教师出示一包黑色粉末,让学生观察。并设疑:根据已学知识能不能确定该物质的组成?

(2)分析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讨论分析,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优化方案

2.通过引导学生做以下设想分析和实验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①假设1成立;②假设2成立。

讨论设计方案,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以验证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