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huā
bàn
huó
po
bié
zhì
ǒu
ěr
jiāo
ào
chí
tánɡ
dào
yìnɡ
qīnɡ
xiānɡ
wǔ
dǎo
chuī
fú
二、字音连线。
(6分)
伶俐
援
陶罐
懦弱
贷
遵循
nuòruò
zūnxún
línglì
yuán
táoguàn
dài
三、请在正确的读音上画“√”。
(6分)
挨挨(āi
ái)挤挤
花骨(gū
gǔ)朵儿
王朝(cháo
zhāo)
蚂(mà
mǎ)蚱
闲散(sǎn
sàn)
不禁(jīn
jìn)
四、词语大闯关
1.照样子仿写词语(6分)
源源不断:
、
、
无边无际:
、
、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邯郸(
)(
)
滥竽(
)(
)
画(
)添(
)
(
)(
)矛盾
杞人(
)(
)
没精(
)(
)
3.
在课外,你一定也看了不少寓言故事,举两个例子:(4分)
《
》
《
》
4.
读一读,用“\”划去不合适的词语。(6分)
(1)我沿着(
幽静
平静
)的小路,来到树林拉小提琴。
(2)妹妹(
突然
偶然
)停了下来,并放声大哭。
(3)疫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全家一起去武汉(
观赏
欣赏
)樱花。
五、精彩回放。
(每空一分,共20分)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绝句》(唐·杜甫)
2.清明时节雨纷纷,
。
,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
杜牧)
3.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唐·白居易)
4.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5.竹外桃花三两枝,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6.梅子黄时日日晴,
。《三衢道中》(宋·曾几)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曈曈日,
。《元日》(宋·王安石)
8.宋人有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因
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守株待兔》
9.一身
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尾巴,凑成了那样
的
的小燕子。《燕子》
10.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荷花》
六、连一连,将下列寓言故事与它相对应的寓意用直线连起来。
(12分)
《守株待兔》
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
相尊重,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鹿角和鹿腿》
物各有其长短,要辩证地看待,不能只贪图美丽的
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池子与河流》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不能用
静止的眼光看待事情。
《南辕北辙》
行动要与目标一致。
《刻舟求剑》
不能荒废年华,贪图享受,要乐于奉献,不懈地奋斗。
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表示动作或神态的语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4分)
(1)她
:“我终于跑完了八百米。”
(2)“英英,你怎么了?”妈妈
。
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
1.绿阴不减来时路。(
)
A.阴暗
B.树荫
C.不露在外面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
)。
A.送别诗
B.羁旅诗
C.题画诗
3.借问酒家何处有?(
)
A.向别人借东西
B.问借出去的东西
C.敬辞,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
4.
冀复得兔。(
)
A.河北的别称
B.姓
C.希望
5.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子》一文描写了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憩的情景。
B.“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中的“画家”指的是作者自己。
C.“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符”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
篇2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预习都是极为必要的。特别对于语文的学习,仅仅依靠在课堂中的45分钟来实现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它不仅可以减轻课堂学习负担,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以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课前的有效预习方法。
(一)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解决字词问题。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对其中的生字、生词、难词、难句进行标记。然后自己通过字典,解决刚刚出现的字词问题。对于自己翻阅字典,反复阅读还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做标记,以备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
(二)第二遍,慢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第二遍阅读课文时,首先给每一个段落进行标记,然后再慢慢阅读全文,这一遍要求出声读,读完后,可以结合课后的习题帮助同学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第三遍,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不仅仅要求读懂,更要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精读时,同学们需要带着三个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①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②全文可以分为哪几段?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让同学们先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也找到了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进行讲解时,会重点留心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学习老师的思考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课堂讲解方法多样化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通过语言,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因此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应该学好的科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讲授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爱上语文课,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热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培养起自己的文化素养。
(一)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个老师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应当学会营造课堂氛围,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直观、形象的知识学习。通过多媒体营造的氛围,让学生进行感性的学习,并且引入许多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老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从而引出埃及金字塔。在介绍埃及金字塔时,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探索埃及金字塔的视频或者相关电影,让同学们对埃及金字塔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开始正文的讲解。
(二)师生互动法,深化学生思想。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写作手法、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于文章思想的探究、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就文中的细节或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在师生的互动中,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以首先与同学们就幸福的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一个人谈谈自己认为幸福的事情。然后再引入我们的文章,让同学们每人一段,轮流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在最后小女孩的火柴熄灭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那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话再次开展互动,让同学们谈谈,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幸福?在同学们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话题进行引申,为什么人们喜欢给小孩子讲童话故事,那是宣扬一种美,给人们一种生活的希望,让人们去追求幸福。
通过师生关于课文细节或者思想感情的互动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课文中,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互动讨论,发现与我们生活贴切的东西,让同学们从中获得感悟,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课堂外的知识延伸
大家都知道,语文的学习,在于积累;文化素养的提高,在于对知识的提炼、浓缩,并需要时间的沉淀。将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那是沧海一粟,甚是微小。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授课后,还要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外的知识延伸,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习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一)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延伸。
比如,在同学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一文后,可以让同学们对全书进行阅读,摘录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并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如此,既及时地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
(二)与课文同题材知识的延伸。
比如在学习诗词后,可以让同学们尝试自己去品读《唐诗三百首》,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一些经典的诗,品味其中的佳句,还有诗人用字的精妙之处。在积累古诗词的过程中,寻找古人之乐,思古人所想,从而为初中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并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经典名著阅读。
阅读经典,是人类永远需要的。通过阅读这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不仅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价值,更可以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小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基本认识时期,开阔的眼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帮助同学们进行筛选,让同学们从不朽的文学作品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从文化的积淀中,逐步成长。■
篇3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面,原来他们得了病,老师把他们的病介绍给了我们班的几位专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诊治的。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专家诊断:一整天应包括上午和下午,下午不等于一整天,只要把“下午”去掉,你这病就痊愈了。
随着专家的话,电脑打去了“下午”,病人立即喜笑颜开。
乙拿着诊卡来到“肥胖症”专家前,这时电脑出示病句: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专家诊断:前面已经有“金色的沙滩上了”,后面再写“沙滩上”就重复了,应该毫不留情把它去掉。
专家“咔嚓”一声,电脑使句子变为“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拾贝壳。”乙欣喜而归。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专家诊病:关联词“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所以”,丙连声道谢而归。
丁来到“残缺不全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我们美丽的校园”。
专家诊治:这句话只有“谁”而没有“怎么样”或“干什么”,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怎么样”,如“真大啊!”“真安静!”等等。
电脑出示句子“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大啊”和“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安静!”接受了诊治,丁快乐地唱起了歌。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
(学生欢欣雀跃)
(一)词语家族
点击鼠标,电脑出示“词语家族”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大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词语家族,见到了许多有病的词语宝宝,同学们快动脑筋医治他们。
电脑出示词语:克苦青香兴高彩烈痛若灵机一动坚难枪先舞稻
(学生答教师改,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二)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篇4
篇5
2.积累有关“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
3.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结构方法;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学写排比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片段,互相交流。
2.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教师小结:
(1)在以后阅读中应注意这种写法,便于理清文章结构。
(2)在以后写作中善于运用这种写法。先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最后想想怎样有条理地把这几个方面写具体。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招牌图片。
2.学生互相交流,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并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招牌。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去认识它,成为识字小达人。如果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一定可以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作业
到街道、商店、游乐场等地方去识记汉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1)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选段,说说蔡伦造纸的步骤。
(2)以“剪纸”为例,指导口头介绍制作的过程。
(3)小组内介绍,组内互评。
(4)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开展小组间的相互评价。
(5)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手工活动,按照上述方法自己练习介绍,再进行小组交流。
2.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两段话。
学生独立阅读试着分析这两段话的特点。(都是先总后分的段式;都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仿写句子。
4.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5.选择典型的段落,由小作者读给全班同学听,互相评议。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字词语。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四字词语的含义。
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
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
③花中君子:梅兰竹菊(中国文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2.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词语对对碰。比如,一人说“文房四宝”,另一人就要对“笔墨纸砚”。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平时阅读和学习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教学反思]
今天我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反思。
1.启发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篇6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学习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已经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教材所列词语须加强识记,务求人人过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一)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二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二)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四、习作。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本年段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兼顾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4、勤动笔,能修改。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篇7
一、联系生活,展示情景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很多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描述和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设计情景,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了解生活。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情绪化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实行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先设计一个情景,引导学生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秋雨是什么样子的,秋天的雨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受和文章联系起来,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容易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情景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习惯,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运用多媒体演示情景
在数学学习的时候我们用尺子给长度一个载体,让学生可以通过尺子具体地看到长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用实物联想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学会运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详细、具体的了解。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广泛的知识。在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实物演示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客观地了解,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和想法。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因为地域关系很多学生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对那的景色也不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是短视频,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体会到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感情。任何学科的学习有了载体就有了学习的依据,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有效,所以在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资源,让情景教学变得详细、具体。
三、角色扮演,融入情景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文章都是作者在当时的情景下的感受,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主人公,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角色的体验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想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文章了。例如,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大家的表演展示出马良的经历,然后根据亲身的体验学生一定就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而且在小学三年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需要得到重视和培养,角色扮演这一方式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不仅深化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四、朗读情景,渲染情感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看中考试中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朗读就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项教学内容。在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或是给学生播放一些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在朗读或是听别人朗读的过程中都可以让学生思维跳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学习也可以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针对考试而学习,还要学会掌握其他的技能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成绩。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增加知识储备、锻炼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学生制定灵活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情景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芳.让课堂活起来: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8).
篇8
(一)具体目标, 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三、调查结果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篇9
教师应在新程课越来越深化的大背景下,积极不断地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积累所需的知识层次,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要积极加强自身素质教育修养,要深化研究教材有关内容,深刻理解教学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组织和创设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潜力。
一、创设积极且有效的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高三年级语文教学创设中要多运用多样化、现代化教育方式和理念,比如心理学、数学推理论及语言传播学等有关的理念与方法来解析高三年级语文出现的问题,创设中找到问题、剖析中解析问题、定估中实践问题结果,在实践证明的基础上改进、发展、创新出一种新的理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高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讲解,大部分都停留在书本基础内容的解析,教师通常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忽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有很大的出入。最根本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创设教学目标时没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创设应重点把学生放为中心,鼓励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性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深化的环境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的特点,制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进一步创设科学性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加强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对高三年级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解析,剖析教程基础教材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来明确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真正地理解语文的中心思想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和学习交流,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创设更加合理、科学。
3.课堂教学理念、方式要多样化
在课堂上教学的理念、方式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性的特点,制定出差异化的方案,积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来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二、积极培养和营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氛围
在学习中最好的导师是兴趣,它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源泉。正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何为兴趣呢?兴趣就是指学习语文时很乐意做的事。大量的心理实验表明,兴趣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成就感是诱发兴趣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没有成就感而言,这样很可能打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对语文学习厌恶了。反过来,如果能使其有所成就则能使其兴趣增加。兴趣增加了,就会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效率自然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而成就感如何产生呢?它基于学生的进步思想,想要取得进步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多组织和实践自主学习的活动,比如开展语文知识大演讲活动等等,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要根据每一个学生身上差异性的特点,制定最佳教学方式,使其学习能感到成就感,积极去学习语文知识。
三、落实、实现目标并有效利用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高中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我们要充分保证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积极去探索、研究和创新出一些新的课程必要的课程资源,来充分地保障课堂教学能顺利实施。教师处于课程资源的中心地位,这也是由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和积累既有特征决定的。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积极地创新理念,深化探究性教学,开发、创新新的语文教学资源。
篇10
陈老师,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改以前长期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名称,对这种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必然性如何认识?
■陈: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可以追溯到1995年人教社在武夷山召开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思想,比如说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语文是人类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会议提出了把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提议。但是,当时国家教委没有通过。原因有二:一、当时其他学科都称教学大纲,如果语文学科叫课程标准,语文学科与其他各门学科就不一致了。二、尽管在武夷山会议上在教学大纲修订稿上增加了不少操作性的成分;即教与学双方的操作性,但总体而言,这些操作性的成分还不够具体,也不够系统,因此,还达不到名副其实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最后仍然称为教学大纲。
严格意义的课程标准,应从学的角度出发。尽管这样做是非常难的。现在,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和上海都将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目前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还不是严格意义伪课程标准。比如,在总体的表述上,有时从教的角度出发,有时从学的角度出发;在表述语言上,也不完整,体现在表述上经常地陷入困境。但毕竟走出了这重要的一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语文课程标准还要努力从教法研究的思路上逐步转变到学法的研究上来。
方:您是怎样看待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的?
■陈:我认为比教学大纲表述有进步。应当承认,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但又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严格地说,二者非处于同一层面上。广义地说,人文相对的是自然;狭义地说,人文相对的是科学。可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谁都明白这里所说的“人文性”大体上的指向。它比“思想性”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光彩。这是目前大家(包括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都比较能够接受的表述。
方:这次课程标准的颁行是建国以来第8次课程改革的产物。与前7次相比,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国家课程标准是学科教材编写、组织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各门学科、对各个不同学段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教学过程,应当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有具体的阐述,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义务教育的课程应当有三方面的体现。一是普及性。正如布鲁纳所说,要让普通的学校教给普通的学生。二是基础性。三是发展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课程功能。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双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双基”的基础之上。基础教育若不注重“双基”,是一种失误,最终会受到惩罚。前7次的课程改革的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又不能以“双基”作为唯一目标,还要以“双基”为基点,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正确的价值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名言所说:“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它表述得非常准确。最重要的不等于所有的,必须通过一个过程才能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正如对“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再教”这句话的理解一样。要达到不需要再教,要经过一个教的过程才能达到。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学习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情感),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第二,是课程结构。要努力突破学科本位、学科过多的框架,要努力做到均衡、综合、选择。我认为语文学科要与其他学科杂交。语文学科在发展中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正像其他学科发展也离不开语文学科一样。教学本身是一个生态过程。
第三,是课程内容。岚清同志一再强调,课程要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要注意到:(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的社会实际,联系当代科学实际。比如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电脑和网络。(2)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兴趣。(3)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内容(材料)。
第四,是课程实施。改变过去过分地或者说单纯地接受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让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发现”。
第五,是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不强调甄别和选拔,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与课程的改善。
第六,是课程的管理。提倡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就语文学习而言,更重要的应该是:(1)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这是母语学习的特点。因为任何一个学生到学校来学语文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带到课堂来的有他的生活与经验。我们尤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体验。(2)语文课程建构最有价值的是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往往比结论更宝贵。要倡导学生与读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3)语文学习应是开放的。语文学习中的大量问题既有精确的也有非精确的,既有清晰的又有模糊的。学生就是在对这些精确与非精确、清晰与模糊的问题的学习中不断求得发展。因此,该精确的不能模糊,该模糊的地方不谈精确。这是语文学习的又一特点。
方:如何正确看待语文课程标准?
■陈:语文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不同于
哲学,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学科或历史学科,它是很有其特殊性的。因此,相对而言,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比较难写。这也是我们看待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态度。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既要看到其继承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发展的一面。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另起炉灶。
方: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怎样的?
■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是:(一)四个学段(1—2、3—4、5—6、7—9年级);(二)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教学过程的三个维度(知识与基础、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方:五个板块体现出哪些新的理念与教育思想?
■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四个学段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划分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目标和功能,也有各自的侧重,但是它们又是互相沟通的;五个板块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层次;三个维度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是围绕三个维度来展开的。
具体而言:
一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注意到了写字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生识字糊涂始”;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对孩子认识生活、发展智力、早期阅读开发有重要意义。学生特别要先认识许许多多名词,正如孔子强调:“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张志公先生也说: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学大多成功,因为教学的目标(识字)比较明确。三年级以后的语文教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比如:“不能委屈孩子”和“委曲求全”。何时用委屈?何时用委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其症结是对大问题的讨论过多,对最基础的字与词的教学有所忽视。此外,我认为到一定程度还要十分重视成语的学习,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典故,一个成语就是一种文化、一个故事,一种人生哲理。可以说当代中学生文化底蕴怎么样,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他的字、词、成语掌握多少来衡量。如果一个中学生在一段长篇讲话中竟没有出现一个成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现在小学识字基本完成300字,而上海希望学生能在三年级前完成,这就为语文学习特别是早期阅读开发奠定了基础。
写字问题,社会上批评得最多的有“每况愈下”之说。分析50多年的写字教学,最大的失误是缺乏行楷过渡,即小学低年级的楷书,到高年级、初中的行书缺乏过渡。既无教师又无教材,更无教时。目前,上海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编写了行楷基本训练教材,又设置了等级考。写字也是一种文化,我们不敢有过高要求,但要达到课程标准的端正、规范、清楚的要求。
二是关于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策略。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阅读练习做得过多,书读得过少,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由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资源很丰富的一门学科。新标准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强调随文讲解。课程标准没有突出分析这个环节(有意地避开了“分析”这个词语),是为了从根本上改革比较长时间形成的弊病,提倡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还非常强调背诵。黎锦熙先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学语文只有背诵相当数量的篇目,才能形成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有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当然,这些背诵篇目是否科学,有待实践检验,但毕竟提出来了,这是一个进步。
此外,阅读不能仅仅限于教材的篇目,还应当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所以有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阅读总量要求达到4印万字以上。还有网络化阅读中的收集、整理、筛选、组合等能力的要求。
三是习作与写作。这次特别提出写作要注意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是社会语言学的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时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写作教学的总体把握当中要减少命题作文。写作上还要注意开创二个新栏目网络习作。
四是口语交际。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要普及社会语言学的思路:话是谁说的(身份),说给谁听的(对象),什么时候说(背景),为什么要这样说(目的)。口语交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心态的教育,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这直接关系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语势。这也是一种语言美,或者说在说话训练中要做到“得体”语言美的最重要的表现。
课程标准提到要认真耐心听别人说话。听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比较薄弱。听,不是听觉(纯生理现象),是听知(认知心理现象)。听的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品评力的培养。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五是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中最有新意的是设置综合性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文能力和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1)关于搜索信息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搜集能力);(2)分析问题策划活动能力;(3)组织能力;(4)表现能力;(5)研究能力。
篇11
2.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梳理、总结对寓言故事的体会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学会写通知;
3.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
1.提问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指名说)
2.从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3.今天,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小小故事会”。参赛要求有以下几点:
(1)故事内容以寓言故事为主,尽量做到不照着稿子念读。
(2)讲故事时,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
(3)讲完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收获。
4.先在小组内讲,然后派代表上台参加终极对决。
5.学生评选“故事大王”,教师颁奖。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①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②无忧无虑无边无际
(2)学生读词语,说说两组词语的特点。(①叠词:AABC式②无……无……)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2.句子练习。(课件出示两个例句)
(1)学生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注意句中加点的部分写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明确加点的部分是带有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例句,读出人物的语气,可以适当加上动作、表情。
(4)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读好人物的语气。
(5)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6)全班交流,评一评谁补充得好。
三、学写通知
1.读样例,了解通知的写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通知,完成填空,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参加人:④事情:⑤通知人:⑥通知时间:
(2)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通知属于应用文,应用文有严格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间写上“通知”二字;第二行起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内容;右下方分两行写署名和日期。
2.学写通知。
(1)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利用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艳植舞最静霜扁集
2.互相交流找到这些字的特点。(横画或竖画较多)
3.互相交流书写这样的字应注意什么?(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艳”“最”。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师生评议。
2.讲述成语所包含的故事,简单理解,把握寓意。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成语,交流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分享故事的寓意。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篇12
现象一:繁杂的朗读――教学内容不求简约,错过了“语文味”
有些教师不能深度解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不能准确把握文本“语文味” 的“点”(即情感、形象、条理、语言等),不能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导致不能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错过了“语文味”。
【案例】《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流程
①学生听课文配乐录音。
②分组再听课文录音,看视频,欣赏南沙群岛的美景。
③相机朗读描写景色美的句子。
④男、女生分别朗读。
⑤比赛读。
⑥演化成诗的形式读。
案例中,一个教学流程下来,朗读教学满满当当,却让人不明白这些朗读到底是为了什么?这部分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哪?教师到底该“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因为,让学生体会南沙群岛的景美、人美,绝对不是教师把几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分别演示,在学生的平淡朗读中就能实现的。
现象二:精细的设计――教学过程不求简洁,淡化了“语文味”
有些教师不能适度解读文本,不能合适地设计教学过程,更谈不上正确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文“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导致不能深入浅出地教学,淡化了“语文味”。
【案例】《狼和鹿》教学过程
①从课题入手,从课文中获知:谁是“功臣”,谁是“祸首”?谁具有决定森林存亡的权利?
②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是怎么对待狼的?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③人们纷纷杀掉鹿的天敌,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可为什么鹿又纷纷死去呢?再读课文,找找原因。
④写话:在凯巴伯森林里,到底谁是“功臣”,谁是“祸首”?如果你是当地的一名居民,有什么感悟?请写下自己的话语。
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浮于文本表面,几乎不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教师只是在支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寻找每个问题的答案。并且,以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冷静地分析、评价这样一个“残酷的教训”,显得太过理性。
现象三:热闹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求简便,违逆了“语文味”
有些教师不能广度解读文本,不知道用什么教学媒介散发文本的“语文味”, 甚至不知道运用悦耳的嗓音、有趣的教学语言、美观的板书,增添课堂的“语文味”,导致滥用多媒体,违逆了“语文味”。
【案例】《赶海》教学步骤
①看图片,听《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并创设情境。
②看“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视频,感受赶海的乐趣。
③看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欣赏夕阳西下的大海美景。
④再次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美轮美奂的画面,播放动听的音乐。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挤掉学生的读书时间;学生的思维空间渐趋狭窄;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浅尝辄止……
综上所述,当今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涌现出种种缺失“语文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大走综合路线,与人文攀得太近,和多媒体贴得太亲。笔者认为,造成“语文味”缺失的原因,除与教师自身素质(即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关外,还与外在环境有关。
首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教学思想在课改大讨论中就遭到专家、学者们的指责、批判,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绝对化,而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性。如此强劲的舆论导向确实让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到迷惘:语文课究竟要不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凸显了工具性的语文课堂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文性的湮灭?这甚至导致很多教师对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望而生畏”起来。
篇13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
(6分)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女佣
________(yōng
yòng)追悼
________(dào
diào)嚼饭________(jiáo
jué)
怒号
________(hào
háo)
敷药________(fū
fú)
绷带________(bēng
běng)
三更
________(gēng
gèng)淌血
________(xiě
xuè)
逝世________(shí
shì)
2.
(6分)读拼音,写词语。
时光轻轻悄悄地在我们身边nuó
yí________片我们还没来得及整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要与小学生活告别了。fā
fèn
tú
qiáng________、bǎi
liàn
chéng
gāng________、jiān
chī
bú
xiè________是老师yǔ
zhòng
xīn
cháng________的教诲,手捧shū
jí________、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____是同学们的学习场景,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的课间游戏更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些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将永远珍藏。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bǐ
shǒu
wēng
wēng
jiā
qín
shuǐ
bè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àng
qiàng
xié
dài
gān
gà
chu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7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天门山是一座大山。
________
②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感到长江奔腾的气势。________
③《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后两句话是写西施。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
(9分)课外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
(19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
.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
《登鹳雀楼》
C
.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
设问句
B
.
反问句
C
.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
风景旧曾谙
C
.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1)默写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_______。
(3)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水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诗人告诉我们_______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1、
2-1、
3-1、
4-1、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7-4、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