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优秀学生辅导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 学会做笔记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三种学习能力
1. 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2.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篇2
核心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搞好核心课程建设对于加强专业教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依据河南农业大学“2012核心课程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核心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团队建设、核心课程网站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成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按照学院核心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和网上共享,对学生参考用书、例程源码、实训内容、考试模拟题库等教学资料进行统一和网上共享。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网站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下载课程拓展知识、各章节的自测题、软件大赛试题库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电子邮箱和网络论坛等联系方式,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互动。借助新的信息流通渠道进行课程教学,也是课程开放性探索特点的一个体现。核心课程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该课程多位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力量。统一的教材与授课内容进度和宽广的网络平台也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事实确实如此,从课程学习过程选的优秀学生在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3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
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①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分享;②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曾经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界人士这样说过:教育从来就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实施让受教者自我提升却切实可行。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其为课程学习付出的努力,认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提高和点滴进步,让其获得信心以进行后续更加艰难的学习。上台展示演讲是肯定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参与演讲,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激发主人翁意识,锻炼自我展示能力。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展示演讲,学生可以获得认同感、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在每次Java程序设计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以后,授课教师会随堂布置相应内容的上机实践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准备好相应的练习内容,以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教师会在实验课的最后20分钟,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小结,挑选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展示和讲解代码的机会,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进步。另外,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及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激励,便于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师科研课题项目和软件大赛等活动选拔人才。
4软件大赛引导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在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时,强调让优秀学生通过参与全国性的软件大赛进行锻炼和提高水平,充分发挥软件大赛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例如,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试题范围和难度均高于本科教学标准,对参赛者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院在组织实施软件大赛时,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全面动员、重点培养、初级筛选、初赛前辅导、决赛前集训几个环节。由于学院的重视、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地组织以及学生的辛勤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课程教学实施树立了榜样,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Java程序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动员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穿插介绍参赛样题,让有意参赛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既学习好相应课程,又拓宽知识面。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于连续3次上台展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单独谈话、赠送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初赛前3个月,学院开展全院范围的软件大赛选手初级筛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学院资助参赛报名费资格。初赛报名工作结束后,软件大赛指导小组为每名参赛学生指定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初赛督促辅导。初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的选手会获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在参加决赛前,指导小组会集中所有选手进行集训,邀请前几届参加决赛并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介绍决赛经验,总结考点要点,模拟决赛场景,切实提高水平,确保选手从容冷静地参加决赛。如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从社会、行业发展中汲取新内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以软件大赛为引导,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与行业同步,促进开放式教学探索的有效实施。
5校企联合实训
实训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将一个学期内所学到的Java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5]。实训时间设置在课程学习所在学期的最后2周内进行。在实训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实习任务将与企业项目实训联合,实训教师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培训师共同担任。实训教师精心制订严密、合理、可行的实战训练课程,选择需要较强动手能力且开发规模适合学生的项目。实训按照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各开发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到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实训也是体现课程开放式教学探索,与企业、就业、社会环境等融合的一种措施。
6系统大作业训练
为全面检验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个人知识面的拓展、编程实践操作熟练程度、系统开发总体性把握、应用互联网络媒介获得知识等,在课程授课和联合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要提交一个Java实现的完整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大作业。大作业的得分折合计入平时成绩。系统大作业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上机实验任务,平时的上机实验任务短小明确,着重突出某个具体知识点,而系统大作业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连接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课下自学和课程关联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了课程联合实训的基础,学生有能力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管理系统类项目进行设计和编码并撰写大作业报告。独立完成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自行选择项目的基本原则包括:①要求所选项目覆盖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键知识点,如GUI设计、多线程、数据库连接等,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要求有一定的工作量,代码在500行以上。
7灵活考核形式设定
课程期末成绩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一种评定,良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导向作用[6]。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上机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台展示演讲情况、上机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是学生上机考试的成绩。期末上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在考试系统中抽取题库中试题,完成作答并正常提交试卷。其中,对于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卷得出成绩,主观程序设计题则由改卷教师统一判卷给定成绩。校企联合实训环节的课程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提交作品的等级单独给出,同一个实训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等级相同,强调的是小组内成员的团队协作。整个考核体系不遵循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分数”方式,考核指标多样化,强调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如果想顺利地通过考核,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得自己平时多动手、多实践,提升自主学习与上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篇3
一、 设立辅导员助理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助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载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让辅导员助理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方针政策等方面,也便于学生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内涵,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建立较好的沟通平台。
设置辅导员助理岗位在辅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是给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和展示能力的舞台,辅导员助理一般由优秀学生党员、高年级学生干部或研究生来担任,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较高的能力来帮助新生更快地了解大学、适应大学,同时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引导新生,避免走弯路。由于年龄相仿,语言情感相通,思想道德相容,辅导员助理与新生之间更易沟通,更易引起共鸣,他们生活在一起,能及时了解新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新生信息,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二、坚持选拔原则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
设立辅导员助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就要求辅导员助理要有肩负起学生教育、管理、引导、服务重任的责任意识,在选拔时要综合其个人素质、道德品质、学习效果、表达能力、组织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确保其在学生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辅导员助理可以采取公开招聘、个人自荐与辅导员推荐相结合等方式,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优秀学干中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选拔,选拔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最好是党员或预备党员,以更好地配合、协调党团组织工作;群众基础好,在学生中具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学习成绩优秀,能正确处理自身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起到对新生良好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纪律意识强,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自控能力;能力水平高,善于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有一定管理经验,责任心强,乐于为师生服务。
三、完善培养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辅导员助理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同时还有自身的学业,这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协调好其担任的工作和自身学习的关系,既要做好助理工作,也要在自己班级中有所作为,在学生工作部门及辅导员的教育培养下,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助理培养机制,深化岗前培训,在辅导员助理中推行“全员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让辅导员助理树立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思路,明确自己的定位,培养全局观念和思想高度;做好岗中培训,对辅导员助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日常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定期交流工作思路和经验,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辅导员要定期对助理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定期交流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要求他们完善自身的同时,加强配合、协调,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要协助辅导员向学生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做好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要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指导,生活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让新生迅速了解并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坚持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成为辅导员的有效抓手,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
四、制定表彰考评体系是稳定学生工作的保证
辅导员助理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补充,他们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原则,在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辅导员助理不同于普通学生干部,他们付出的努力更多,担负的工作更重,投入的时间更长,取得的效果更好。因此,对于辅导员助理应该给予单独的考核表彰。可以通过开展年终或学期述职考核的方式,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对辅导员助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要及时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对于表现突出,工作业绩出色的辅导员助理可以给予推荐工作等更大的表彰。
总之,辅导员助理机制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特色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助理队伍是弥补我国高校现今教师辅导员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的一项有益措施,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建立、完善、深化学生辅导员助理选拔与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存宏.浅论辅导员助理工作的理念.科教文汇,2010(7).
[2]施孔芳.高校学生辅导员助理工作探讨.现代经济,2008(8).
[3]夏利波.高职院校辅导员助理工作初探.企业技术开发,2009(5).
[4]赵姝.高校辅导员助理岗位发展的现状及意义.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5]陈颂坚.论析新时期高校选拔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的现实意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篇4
尖子生体现了一所学校或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水平,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奥赛班、实验班。作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争取早日成为全国示范高中的东营胜利一中,应该有更多的优秀学生早日脱颖而出,冲出山东,走向全国。为此,我组织本备课组的老师,反复查阅、研究历次国内各级重大化学奥赛资料,认真分析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总结了我校以往在参赛中的得与失,制定了更适合新课标下的我校辅导计划和措施。
在兼顾高考和竞赛两个重担的前提下,顽强拼搏,连续多轮(3年一轮)取得了可喜的奥赛成绩。
一、选苗
选苗是基础,没有好苗子,绝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奥赛的择优标准不断提高,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竞赛内容和质量的提高,对参赛者的要求也就更高更全。高一新生入学后,我们根据宁少勿滥。严格把关的原则,采用了摸底、观察、测评的三步法,优中择优,选出化学奥赛课外小组成员。每班不多于四人,且中途可流动进出,原是多出少进。摸底,就是把高一新生入学化学成绩排队,入学综合成绩排队,初中奥赛获奖成绩排队,然后综合比较。排出人选名单。观察,就是入学后的几个月时间内,通过课堂提问,个别谈话,了解数学、物理、语文、外语等任课老师的反映,观察入选学生的天赋,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测评,就是在期中考试前后。通过小组测试、个别测试和期中考试,综合考虑之后,确定兴趣、思维品质、主观能动性皆优的学生为奥赛小组成员,以保证小组的整体素质。与数学、物理、生物、外语等老师协商,科学确定学生的发展优势,避免重复参加竞赛小组,确保精力集中投放到化学学科,对个别酷爱化学、化学成绩好、有拼劲和闯劲,综合素质虽低的学生也要特别关照,尽力促使学生能多元化成功。
二、激励
激励相当于加油、发动。汽车无油发动不起来。有油不发动也开不出去。我们从两个方面激励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想是永远的动力。兴趣是一种带有感彩的认知倾向,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动机。只要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充分发挥其潜能,我们运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列举化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及历届一中化学奥赛获奖者的成绩和中国在国际奥赛中获得金牌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日里,还要注重情感投资,热爱学生,关心其学习和生活;并做到认真备课、讲课,不断提高授课艺术和实验能力,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其严谨求实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斗志,培养他们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伟大理想。
三、辅导
这是化学奥赛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一环,也是能否让优秀学生尽早脱颖而出极其重要的一步。根据奥赛的发展动态和优秀学生的成才规律。我们对课外小组采取了定员、定时、定地点、有组织、有计划的辅导,还采取了“三个结合,一个引导,两个强化”的辅导训练方法。定员、定时、定地点辅导要分阶段进行,老师们要分工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了知识新,精力旺盛的优势。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重点以中学课本中无机知识为主,重点辅导:摩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理论,第二阶段,重点辅导烃、烃的衍生物,适当补充大学有机知识。这两个阶段,主要以高考题进行训练、检测,大约在高一结束或高二开始时完成。第三阶段,根据初赛大纲要求,选择与中学联系紧密的大学知识进行辅导,对中学知识拓宽、加深,以山东省往年竞赛题和全国初赛题考察辅导结果,然后,参加山东省的初赛,争取全国初赛资格。第四阶段,即高三时,尉有资格的同学依初赛大纲系统辅导,精选全国和各省奥赛题进行训练。此阶段难度大,特别是有关大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有条件的话,应请大学教授讲学。或将学生送出去培训。其实,在近两届的辅导中,还充分发挥了学生、家长的能动性,利用寒暑假让年轻老师带领有志化学奥赛的同学,到清北学堂等地听大学教授的课。分阶段辅导的好处是不浪费学生精力,因为奥赛毕竟是少数尖子生的培养选拔,对大多数人只是培养兴趣和解题能力,将来备战高考。高考化学高分得者多出自奥赛成员。
篇5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在理解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广义上讲求根据学生的素质和自身条件赋予相对应的素质知识储备。而面向全体学生则指在狭义上指的是由教师统一规定目标和学习任务等,统一开展集团教学活动,而在广义上来讲面向全体学生指的是教育本身面向所有有受教育权利的所有人,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角度来讲,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是所有人都要接受的教育,而针对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指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全面发展,全面负责,从而落实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
针对部分学校因为考虑到升学率等问题而挑选优秀学生开设尖子班,在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上给予特殊照顾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基础,而且也使学生中的中差学生心理上受到了不良影响,从公平的角度需要学校在教学中能够一视同仁并且根据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可以在教学中将所学内容设计出多种题型,让好中差学生能够有各自施展的机会,在习题训练及考试中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制定多种考试模式,使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够倾其所学,尽情发挥,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二)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龙头作用
每个班级都有几名成绩各方面优秀的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优秀学生的进步和保持,另一方面要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可以结合班上同学的不同性格和学习习惯进行分组,由优秀学生带动学习,并结合组的特征由优秀学生发表自己的一些学习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其他同学一同进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从而培养兴趣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进而对学生群体产生积极影响。
(三)耐心细致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本着因材施教的思想,除了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观察差生的课堂表现外还要注重其生活上的细节,从而能够和差生拉近距离的同时使差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改正错误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改掉自身的问题,进而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找回学习的自尊,实现差生差生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的实施步骤
(一)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针对兼顾所有学生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使课程内容分层次,从而兼顾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在知识上的理解能力,在练习和试题方面也通过层次的划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多种分层次训练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上各有所得。
(二)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结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并且将重点放在方法的引导而不是直接传授,从学生的不同反应结合因材施教原则给予辅导,而针对差生的不积极不参与的消极表现给予建议和鼓励,在树立起自信的角度帮助其培养学习的兴趣,从学习中寻找乐趣,进而改善差生的学习态度,以完成其自身的各项学习任务。
四、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
(一)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该名教师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不抵触教学,也因此只有先具备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完善和改变自己的缺点。而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之下学生才会在自己成绩差,没自信的情况下与老师达成很好的沟通,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通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完成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结合,进而保证教学活动中的公正平等无歧视,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修正和改良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取教师的建议,而差生能够找回自信,进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由于新生事物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得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意外的方面,而对学习兴趣缺缺。因此学校中出现了很多的学习差、习惯不好的学生,而在做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想法和其具备的条件,借此引导和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进而摆脱成绩差的状态。
(三)发挥提高自身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结合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程安排和练习中开发自身对学术的创造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练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受限的层次中尽情发挥并产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愿望,而教师进行这样引导的同时需要与学生产生足够的了解,进而使课堂和练习的设定更为符合各个阶段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锻炼。教师的做法往往能够深刻的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发挥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才能够真正的与学生拉近距离,成功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带动。
结束语
篇6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学生明白:①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没有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②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与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篇7
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仿,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并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育人”的宗旨,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互助共享为归宿,充分发挥初高中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心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同伴引领―同伴助力―同伴共进”,营造“爱国、民主、公正、文明、自由、平等、诚信、友善、和谐”的校园发展环境。
二、开展同伴教育的专题开发
学校为初高中半寄宿制完全中学,是初高中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初中班18个,高中班12个,这就使学校具备了初高中年级自然衔接的条件。学校自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以来,共开发了如下5个同伴专题活动。
1.“学习引领”专题活动
这源于金字塔理论的启发,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因此,学校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起始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法指导需求,以及毕业年级的考前指导需求,在每学期初会开展“学习引领”专题活动,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学习”,营造“比学习、助学习、乐学习”的学习求知氛围。
“学习引领”专题的榜样标准有:学习成绩优异,单科学习成绩出众,学习方法有风格,学习成绩稳定等。因此,每个年级的学习明星、学习标兵、单科学习成绩优胜者、学习进步者会成为同伴榜样的主要力量。
已开展的学习专题的同伴活动有:(1)新生入学适应辅导、规划初高中生活,9~10月开始,选拔高三年级前20名学习明星与初三年级前30名学习标兵,分别面向高一年级与初一年级,包括目标设立、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等内容,可采用年级会、平行班会、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形式。(2)学科学法辅导,9~10月开始,选拔初三年级物理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和高一年级化学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分别辅导初二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对物理与化学的入门与学法进行指导,主要形式有年级会、平行班会、课余互助。(3)考前学习心理辅导,4~5月进行,选拔高一年级中考年级排名前30名的学生与优秀大学校友(文科3人和理科3人),分别对初三年级与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考前学习准备和心理调节的辅导,主要形式包括年级讲座、课余互助、网络互动等。
2.“道德培养”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塑造”。通过“三中道德榜样”评选活动,学校每学期会在初高中所有年级共30班中,让每班选出10个班级榜样,在此基础上选出年级的10个榜样――三中榜样。榜样的产生来自学生开放性的、民主性的选举。榜样名称的确定源于被评选个人的独特能力、品质或情操。学校会将所有的令三中人感到骄傲的榜样做成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同伴榜样氛围。采取的活动形式有班会评选、年级会评选。
3.“心理互动”专题活动
心理相容是以群体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的,对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作用,是群体共同活动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学校提倡全校范围内的心理相容,在各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互助志愿者,形成心理社团,参与全校的师生心理活动,服务大家,陪伴大家。这是“心理互动”专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分享”。
心理同伴榜样的素质要求包括:(1)性格方面:自信开朗,大方热情,真诚谦虚,积极主动,尊重包容,公平正义。(2)能力方面:具有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辅导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尊重他人个性,集体责任感和团体意识较强,拥有积极正向的班级发展观,优化人际关系意识较强。(4)人际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较好,深受师生的喜爱和拥护,善于向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能主动帮助他人,爱戴父母,家庭关系良好。
心理同伴榜样的工作职责有:负责收发学校(心理咨询室)相关的心理活动通知,并向全班同学通报;负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制作心理板报,粘贴心理宣传材料等;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协调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矛盾;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做班级与心理咨询室的联络员;主动营造关心互助、欣赏鼓励、包容接纳他人的和谐班级氛围;主动践行自信、乐观、自主、自制、坚韧、积极的心理品质;指导学生练习、体验情绪管理、心理减压的放松调节活动。可采取团体辅导、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活动形式。
4.“校园活动”专题活动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即共生效应。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自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典型。
“校园活动”专题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体验”。学校校园活动丰富多彩,除大型的校园常规活动艺术节、运动会、新年联欢、合唱节以外,学校有近30个学生社团,如围棋社、印染社、轮滑社、武术社、健美操社团、篮球社、文学社、手工社、摄影社、书法社、国画社、环保社、军迷社、天文社、跳绳社、插花社、茶艺社、礼仪社、演讲与主持社等。
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体验和展示的舞台,为他们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土壤。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助学者,一起研讨,一起体验,一起成长,在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每学期的社团活动都会涌现出众多的多才多艺的榜样,拿到县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种奖项。这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生榜样的自身成就,同时也可将他们的才能和成绩辐射到全校园。
5.“规划生涯”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规划”。在4~5月,学校会针对高中文理分科进行辅导,选拔高三年级文理科班优秀学生2~4人,面向高一年级针对文科与理科的选择进行建议,可采用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社团互助等形式。再如,9~10月,学校会进行生涯发展规划专题活动,选拔优秀校友对高中年级进行辅导,让其了解社会、大学与专业,规划人生;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高中,规划人生;选拔初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初一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初中,规划学生。可采取的活动形式包括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等。
三、开展同伴教育的组织模式
学校同伴教育的主要组织流程为榜样选拔―组织培训―参与活动―效果反馈,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级集会、平行班会、主题讲座、小组交流、社团互动、课余互助等,具体操作过程以“学习引领”专题活动之高三学长走进高一各班的平行班会为例来说明。
活动准备:首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20人组成同伴辅导团队,为高一每班分配5位同伴榜样。其次,对高三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确定个人任务及平行班会分班进入名单。再次,对高三学生发言使用的专题幻灯片进行指导和修改,印发高一年级学科学习方法交流指导小报。最后,通过年级会向班主任讲解活动程序和安排班级布置。
活动过程:首先,是30分钟的学长讲堂,由高三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分别从高中学习规划、心态调整、时间管理、学科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每人5~8分钟。其次,是25分钟的互动交流。高三学生要融入高一学生小组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答疑,而且高一学生可就个人需求进行积极提问,可参考分发的“高一学习方法指导小报”。最后,是5分钟的同伴助力,由班主任进行引导,让高一学生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感受。高三学生助力高一学生要有良好开端,并让高一学生祝福高三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成果,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升华。
活动总结:通过对高一年级的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或教师访谈,进行活动效果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升,形成效果评价。
篇8
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我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三等各两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我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对电脑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在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及硬件维护过程中,有独特的经验总结。顺利通过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资格高级操作员考试。
在个人爱好的带引下,入校我便参加了校书画协会,由干事到副会长,这是对我的付出与努力的肯定。我们根据理工校人文气氛不浓的状况,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被评选为重邮优秀学生社团。所组织的跨校联谊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受到师生首肯,个人被评为重邮西政两校现场书画大赛优秀领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181cm的身高和出众的球技,使我登上球场后,成为系篮球队主力小前锋,与队友一起挥汗,品味胜利。文武兼备,则是我大学生活的一重要感悟。此外,在担任班团支书和辅导员助理期间积极,为同学服务,表现出色,贡献卓越荣,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大学三年级,我以优异的成绩与表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加入这个先进的团体,是我人生的一次升华。在保先教育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带领身边同学,一起进步。曾获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在参加义务献血后,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假期中,我根据专业特长,在电脑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我的经验积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考取了机动车驾驶执照(C型)。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我,充满了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怀着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性格、勤奋的态度,等待着我的是机遇与挑战!抓住这个机会,为单位尽自己绵薄之力。
此致
篇9
现今社会,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国际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基于我国教育政策及教育现状,高校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培养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关键。然而,在这个大学生活日趋社会化,大学生性格日趋个性化的时代,高校教师仅靠理论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积累已法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然而,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传播和校园活动举办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身份。因此,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不单单是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自身的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出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课题,我国教育领域发表的论文数不胜数,方法也千奇百怪。然而,在如今这个学生性格发生巨大转变的高校小社会,以往的培养方法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弱了。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高校大学生,重新建立起一套灵活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教师身份转变便是一个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好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边研究边实践,我们成功地验证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教师是学生的亲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学生的老师。
一、教师身份转变概述及其意义
身份转变是从一种身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身份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身份可能从此消失,也可能是暂时的消失,还有可能是兼容两种身份状态。高校教师身份转变的意思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或者培养学生时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教师身份不变,但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处于隐性,转变出来的新的身份处于显性状态,当教育或者培养结束之后,教师身份又重新呈现显性的一面。
(一)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部分的转变而不是总体的转变
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转变是富有针对性的转变,而不是总体上的转变。在教导学生上,一般来说,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让问题学生能够转换位置,引起与问题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这个身份转变常见于小学和中学。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层面上,教师身份的转变是一种主动的转变,教师通过转变教师身份培养学生干部,以此培养出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无论是问题学生引起的被动转变还是优秀学生引起的主动转变,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都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整体上教师依然是教师,教师需要维护自身权威。
(二)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理论上的转变而不是实质上的转变
教师身份转变是通过把本身的教师身份隐匿不谈,重新塑造一个身份进行学生工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目标群体来说,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另外一个身份的持有者。而教师身份处于隐形,另一身份处于显性。当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身份重新处于显性,另一身份消失不见。对于非目标群体来说,教师身份始终没有改变。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目标群体还是非目标群体,教师身份的转变都只是存在理论上的转变,而非实质上的转变。
(三)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暂时性的转变而不是永久性的转变
教师身份的转变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时限性的。高校教师可能因为问题学生转变身份,也可能因为培养学生转变身份,但是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转变身份,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都是暂时的,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需要通过另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身份转变的状态就可能终结。
高校教师转变身份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一种非常巧妙而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身份的转换容易形成共通和共鸣,能够让高校教师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做到,立足于学生干部培养需求,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同时,在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上,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干部打成一片,形成一种优质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转变高校教师身份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既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又是一种传承以往培养经验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了90后甚至00后的性格要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培养出全面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的高校,教师能够通过转变身份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当教师身份转变培养体系得到建设和进一步的推广,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将会更加高效,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也会更加全面。在这个本质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教师身份转变培训体系将会弥补我国培养体系的不足,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篇11
1、朋辈辅导的含义
朋辈,顾名思义,是指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和同辈间,相互信任,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其他形式的辅导相比,朋辈间沟通比较轻松,朋辈辅导能用同龄人间更易接受的思维方式为被辅导者剖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促进良好关系的深入发展[1]。因此,建立和健全朋辈辅导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了当前一些高校在学工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2、“90”后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个性强,追求创新,崇尚民主和自由,具有较强的反传统意识和叛逆精神,因此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不理想,实效性不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我们还没有一些针对“90”后特点而成形的教育方式,缺乏时代感和全面性,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方式跟不上代际发展,因此创新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朋辈辅导对改善现阶段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的实际教育意义
在国内,朋辈辅导工作在近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朋辈辅导工作。一方面,由于朋辈之间生活环境相同,当身边同学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比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辅导群体,朋辈辅导更易被被辅导者接受,距离更近才有利于发挥最大的辅导作用。
尽管如此,朋辈辅导工作在国内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其现实作用有待高校的学生工作群体去认知,实践和总结。
二、由朋辈辅导衍生的班长制度对新生的实际教育意义
1、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教学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有效开展入学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尽快融入大学学习生活,也能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大学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对这些要由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们来说,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的第一堂课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可以有效地避免专业思想不巩固的问题,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起浓厚的专业学习兴趣,完善人才培养的起始环节,为今后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3]。
同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也是在给新生“立规矩”,入学教育搞的好,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业的各方面要求传达的到位,对于今后几年管理学生,培养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极好的铺路作用。
2、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1)组织工作不系统
入学教育应该是项系统性工作,因此它的开展必须依靠学校整体全盘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而事实上,各高校入学教育的组织与执行者仅依托于学生工作者、辅导员,加之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入学教育有骨无肉,缺乏系统性,效果差[4]。
(2)内容没有针对性
据了解,各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大多局限于学校规章制度和专业介绍,这种入学教育的初衷并不是向新生全面介绍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而是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的优势,即使教育内容能涉及到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方面,但由于入学教育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天,介绍的内容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育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3)形式单一
另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新生入学教育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据调查,目前各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众多环节都是采用讲座这种基本形式,这样的讲座,内容虽然丰富,但两三个小时的讲解很难让刚刚从中学生转变而来的大学生接受,学生很难坚持。
3、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之班长制度对改善入学教育现状的作用
班长制度是在高校教育的环境下逐渐成形的新兴辅导模式,据了解,很多高校都在采用班长制度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方式,它的成员均出自本校甚至本专业的在校高年级学生,是经过考察选的能力和素质都较高的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其本身就是新生的典范,容易引起新生的仰慕与信服,同时,作为过来人现身说法的引导更容易为新生接受。他们提供给新生的是进入大学后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新生尽快完成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5]。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验到班长的引入,对大学新生的引导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班长的实践和探索告诉我们由于在教育关系上主体都是平等的,因此对新生的引导、启发更深入具体;而班长身份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所以其榜样激励作用更有效;班长的引导能够使新生较平稳地渡过放任、对抗和不适宜时期,为其在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基础;班长的引导工作变纵向垂直管理为横向交流指引,有效的补充和辅助了入学教育,达到了延伸教育的时间,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了教育的幅度。
4、基于本文进行的调查问卷
根据发放的300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83.3%的新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安排班长;82.7%的新生感觉在遇到困难向班长求助时,班长能非常热情,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超过60%的新生认为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班长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很多被调查的新生在调查问卷上写了满满的对与新生班长工作的认可和建议,这让我们感觉到,班长制度着实颇有成效。
三、创新班长制度
1、现有班长制度的局限性
同样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的新生非常认可班长制度,但同样有60.7%的同学认为,在实际中,班长短期的辅导对于新生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这一转化过程没有非常明显的效用,就此我们也清楚的知道,班长的“寿命”仅仅存在于新生入学阶段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同时也远远不能满足新生对于这种形式的朋辈辅导的需求,因此班长制度若能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保持活跃状态,不仅能使被辅导者在各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帮助,同时几年的锻炼对于班长来说收获也一定是非常大的。
2、扩展班长的范围满足新生更多的需求
根据调查问卷中新生反馈的主观建议,同学们普遍希望班长能在以下三方面对新生发挥更大的作用:专业发展、社会需要以及就业方向。而就目前各高校班长的成员构成,以上三个方面的需求还很难满足,因此鉴于新生的实际需要,在今后工作开展中笔者有了新的想法,不论是班长的头衔,还是朋辈辅导的实际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扩展几个方面的优秀学生代表对新生进行纵向教育:选择优秀的大二学生,他们刚刚走过大一的生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获对新生进行针对性辅导;选择几名大四学生,可以针对个人的就业方向以及此方向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新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以便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选择工作后的校友,这些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让新生从开始就明白整个社会环境的需求……以上只是一种简单设想,具体可行性有待考证。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所调查的样本群体为我校部分学生,因此问卷的数据信息可能并不全面;另外笔者能力有限,行文中的不足还望多多包涵,对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群体会继续探索新渠道,深化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晓军,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 2013年 第2期.
[2]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3).113.
[3]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魏铜铃.“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王晓琼.董发广.唐鹏,浅议班长对大一新生的引导作用.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4-10.
篇12
1、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则成为被迫运转的机械记忆的机器。“小先生教学法”让学生成为主角,把学生推向讲台,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实质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原则。
在“小先生”教学中,还常常发现老师事先想不到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2、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小先生教学法就是在师生都比较疑惑的情况下展开的,但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尝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甜头,还锻炼了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当众表达等多项能力。摆脱了多年来对老师形成的依赖感,和等待老师“喂食”的惰性,树立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用成功换来的自信,也使老师重新审视了学生的能力。
3、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小先生教学法通过一段时间推行后,学生明显敢于发言,敢于从自身的实际来要求老师,课堂的民主气氛也越来越浓厚。有时觉得老师的建议不对他们的胃口,都敢于据理力争。学生这样做,实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课堂的针对性。在“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 “小先生教学法”的开展方式
1、开展以点带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小先生”的培训是关键。我给“小先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之后,“小先生”负责对本小组成员的补充辅导,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问。在课外,负责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进行强化辅导,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选拔优秀学生替代老师授课。一般来说,每个学期我都会选择二、三次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课让程度好的学生担任“小先生”来主讲。“小先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备课并授课,老师做幕后策划,负责总结和补充。
根据我的经验,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少数几名信息技术学科上的佼佼者。他们中有些很早就接触计算机,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有的对信息技术课有特别浓厚的学习兴趣,肯动脑、爱钻研,学习成绩突出,他们正是“小先生”的最佳人选。
2、开展以点带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科学的分组是保障。主要考虑几个原则:(1)学生知识水平的相对平衡的原则。采用固定式分组,实行交叉合作,组内异质,组际同质,每个小组均有优秀与相对落后学生。如此分组,便于小组内学生相互学习,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共同提高;便于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便于开展小组与小组的并列式团体学习竞赛。(2)组员之间的合作相对和诣的原则。性格特点、合作意识等不同情况进行考虑,同组同学相处应比较好,组员这间排斥的可能性较少。(3)男女学生相对平衡的原则。这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虑。多向的人际交往是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
3、开展以点带面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进行有效调控。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发起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先生”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首先教师依据课的要求,在必要时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由“小先生”组织组员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三、推行“小先生教学法”后一些感想
1、有效缓解了教学中教师辅导不及时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是因为有问题没法得到解决,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辅导,有些学生由于座位编排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后进生和后进生坐在一起)没人好问,问题越多,学习难度越大,学习兴趣越少。实行以点带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组长很好起“小先生”的作用,及时解决一些问题;况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年龄接近,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也相似,而这些问题如果交给学生自己去解答,往往能起到一些意外的收效。
2、实现了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先生”本身就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的优秀学生,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其组员。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3
我国的大学思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仍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虽然,最近几年大学创办是越来越多了,跟随而来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辅导员的数量却并没有增长。造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以上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老师及其缺乏。其二就是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不是足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思想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足的。再加上当今的高校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其三是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导致思想政治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时效性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存在局限,虽然高校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如果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没有敬业精神去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纵向、横向理解,这其实是变相的失去了教育的时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代表,为广大群众提供自由、公平的言论平台,广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传统媒体具有缺乏灵活性,范围狭窄的缺点。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是不能比拟的,所以将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能够大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处于思想不稳定阶段,个性比较张扬,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情感,公平公正,客观的评论时事政治,畅所欲言。下面就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1.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
大学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倡导学生广开言论,让他们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根据??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院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班级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规定每个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不仅要积极展开讨论,而且还要定时地做出总结,思想政治教育题材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情况而定,让大学生在这种有趣的环境下更加热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2.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
不论是课堂上,还是事实讨论中,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学生,在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时,辅导员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学校应制定新媒体规范使用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命安全。假使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弹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辅导员一定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且严厉监督,不要让学生由于好奇,而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另外辅导员应该及时找学生谈话,尽早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良思想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强调大学生安全用网,在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得以提高。
3.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对于办学教育而言,大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言而喻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是其他教育的师资力量,我国都还将有待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得培养出一支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并且善于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师资队伍。
4.发挥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