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德育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德育毕业论文

篇1

2008年,教育部对廊坊师范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结束后,针对其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本院进一步加强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对教育系08届、09届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够反映出自评估以来本院本科毕业生论文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廊坊师范学院教育系2008届74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2009届75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3.0软件对获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且,选取了部分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征询其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和论文质量的意见,以及今后指导毕业论文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

按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把毕业生的研究领域分为: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另外一些少数的研究领域,则统一归类为“其他”。通过对两届毕业生论文研究领域的比较,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1 研究领域比较宽泛。2008届与2009届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了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农村教育、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史研究、大学生就业七个方面内容及一些其他领域,在“其他”中,这两届毕业论文涉及面也是相当丰富,比如有:学业成就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现状与对策分析,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小学(初中)课外阅读现状研究等。

2 某些领域研究相对集中。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于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这两个研究领域。2008届毕业生有24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2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32.4%和27.0%,合计达到了59.4%;2009届毕业生有10人的毕业论文研究领域是教师教育,有31人选取了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在本届毕业论文总量中分别占13.3%和41.3%,合计达到了54.6%。由此可见,师范类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关注点之一是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尤其是与师范类毕业生密切相关的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二是课程与教学,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学科教学问题研究。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三种方法。

大多数毕业生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文献法,可见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从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比较来看,访谈调查法的运用要多于问卷调查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毕业生在问卷的编制和运用上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能力欠缺。但2009届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法的人数比2008届多出了13人,表明毕业生在逐渐掌握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在访谈调查法上,2009届毕业生比2008届毕业生多出了16人,说明毕业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运用继续保持着相对的强势,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上述观点。在研究方法选用的总的次数比例中,我们看到2008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达到63.2%,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36.7%,文献法占了明显的优势。2009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采用文献法的缩减到51.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合计达到48.6%,这表明毕业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呈现出注重实证研究趋势。

(三)毕业论文的成绩

本院将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通过两届毕业论文成绩的比较(见表1),可以看到两届毕业生的论文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2009届略呈偏态,优良率稍高一些。具体来讲,两届的“优秀”均为8人,所占比例大体相当,2009届的“良”要比2008届多出3人,高出3.5%,相应的在“及格”档上,比2008届少了3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可能“优秀”论文的评定标准和要求相对其他档次毕业论文要高,再加上每年优秀毕业论文的名额所限,所以导致两届“优秀”的人数和比例大体相当。第二,2009届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有所提高,所以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良”毕业论文的比例,减少了“及格”毕业论文。

三、分析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1 培养了毕业生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要有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因此,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毕业生注重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去分析并力图解决教育实践面临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毕业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指导教师注重对毕业生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培养了毕业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诚信意识,杜绝了学术腐败和剽窃。

2 提升了指导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使教师反思问题根源和探寻解决对策。比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多开设有助于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spss统计与分析,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并且,教师为了有效指导毕业论文,需要不断加深自身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把握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性问题,注重搜集和整理教育文献资料,增强自身科研能力。此外,在论文的开题和答辩中,教师之间通过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专业素养水平。

3 加强了毕业论文的规范科学管理。本院实行的是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与院系两级督导相结合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一稿、二稿、三稿、定稿答辩,指导教师全程负责,不厌其烦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论文。同时,院系领导加强对论文各阶段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尤其是答辩期间,院系领导直接参与并督导答辩小组,保证了论文成绩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后论文入库阶段,指导教师负责整理自己指导的毕业论文档案袋,教学秘书负责查收全系论文档案,系主任、院长逐级签收。这套科学、规范的论文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和质量。

篇2

9月,我怀揣着对大学的遐想带着河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保定,没有父母的陪伴,独身一人拿着行李报了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大学,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么陌生……来到宿舍,七个陌生又充满激情的面孔,大家来自河北省的各个城市,每个人都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很快大家熟悉起来,就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大一

大一的生活是激情快乐的。

大一是对以后没有过多的想法和压力的。上了大学才发现每周的课程相对于中学时简直太少了。充足闲暇的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娱乐玩耍的机会。我们尽情享受着高考以前从未有过的充裕的时间,宽松的环境。当时还在河大本部,宿舍内都有电视,那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各自的床上看电视。有时候因为看中央三还是河北四争得热火朝天。现在说起来,成了我们室友相互间的乐趣。本部粗壮的树木、茂密的植被也成了大一时永恒的记忆。有时到上课的地方要走很远的路,一群同学嬉闹着一起走过校园绿荫下的小路,这种情景以后怕是毕业以后在也不会有了。还记得曾经有一天上午要上西方美术史的课,结果那天整个宿舍的人似乎都中了瞌睡虫,早上竟然没有一个人醒。结果接到了老师的电话,顿时我们睡意全无。慌忙起床向九教奔去……

大一最激情是事情就算是看世界杯了,夏天正是德国世界杯,男生宿舍楼那阵子真是疯狂无比,我们一同见证了澳大利亚队在零比二落后的情况下最后连扳三球淘汰日本队的爽快,领略了黄健翔狂风怒吼般的解说门事件。大一火热的夏天随着世界杯的热情热血澎湃。

本部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年,在大一暑假前夕,我们搬到了河大新区,大二的生活随着新的环境继续上演……

大二

大二的生活是稳步向前的。

基本熟悉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以后,我们迎来了大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外出写生。地点:邢台市路洛镇贺家坪村。这是一段大学独特的记忆,一起吃一个锅里熬出来的土豆炖粉条,一起爬山、摘柿子、挖红薯。虽然有一些不太道德的行为,但是我们一同拥有了快乐而美妙的时光。

下学期的时候由于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每人都陆续买了电脑,这样除了平时上课,电脑成了大家主要的娱乐工具。从那时开始,音乐、电影、电脑游戏开始充斥在大学的课余时光中。电脑渐渐成了大学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

大三

大三是彷徨徘徊的。

已经是学校的“老生”了。学习生活依然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始凭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尝试做一些相关的活儿。但思想和行动上相对于以前貌似渐渐懒惰起来,经常很久不出门,经常每天是从中午开始。经常哥们几个举杯小酌,在混沌的状态中也会想偶然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到了大三下学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莫名的郁闷,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开始试着计划自己的人生。上课开始比以前更专注的听,作业开始更认真的做。

有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地,它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你指缝中悄悄滑过,譬如时间,譬如青春,你只能斜靠着墙壁,呆呆地看着它一分一分地流逝过去。四季的雨还是在飘,雪还是在飞,花开花谢,依旧在轮回。

当我又一次走过通往教室那条熟悉的路的时候,看着大一大二的同学上体育课学习我们早已学过的太极拳,似乎也看到以前曾经的影子。看着道路两旁的树木又一次变得枝繁叶茂,突然发现树木比以前高大茂密了许多,突然间觉得时间过的如此迅速,都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享受大学生活,时间却早已把我们带到了大四……

大四

大四是忙乱复杂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大四的生活开始了,我们去了北京考察,除了参观名声古迹和博物馆让我对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赞叹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感受到了现实中北京上班族的压力、紧张和焦虑。从北京回来后,开始更多的关注关于工作就业之类的信息。内心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以前专业技能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恶补式的复习巩固。时间依然飞速的流逝,感觉一下子就到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里,课程虽然很少,但每个人的忙碌程度却感觉是四年中最繁忙的。每个人都开始四处奔波,每个人开始找公司单位实习,很多同学都去了别的城市上班实习,宿舍里也失去了以往的热闹,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在一起最后的日子,每个人的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当我们又一次返校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开始回望过去,说一说大学中每个人身上曾经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每个人还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我们还幻想着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能从新上一遍大学的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但我们都知道,时间不会倒流,大学只有一次,这些终究会成为过去,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段记忆是不能忘记的,也不会忘记的。当我们把毕业论文毕业 设计最后完成的时候,大学生活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我们又一次举杯小酌,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在醉生梦死之间我们才发现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冲动,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信念、理想、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篇3

一、自主学习模式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以理由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设计相关理由,通过理由作为导向,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以理由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学生预习自学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理由的探究学习;呈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进而引导学生提出理由和相互交流。通过对理由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引导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理由解决的多种策略与策略,为理由的最终结论提供决策依据。这种学习模式强调理由和自主,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由老师教授为中心的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而是由教师介绍有关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教给学生基本设计知识与策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自行设计研究课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自主完成课题的研究。以理由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理由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以理由为导向的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是一种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程序

以理由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一般程序为: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自主学习解决理由评估及结论[2]。提出理由是铺垫,自学讨论是重点,归纳总结是升华。通过设计过程对理由的探究,引导学生在解决方案中经历的深思过程及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与沉淀。以二年级办公空间设计课题为例,阐述此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到了二年级,需要对室内功能、流线、环境、材质、工艺等众多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由于设计思维方式、环境因素的限制和设计的复杂性等,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设计,不能很好地把以前学习内容和知识运用到设计中。艺术设计教学表现为连续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过程。在艺术设计课程中以理由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立以理由为设计导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理由为设计内容的线索,自主学习为学习能力的体现。

第一阶段:发现理由

设计任务书仅提供原始平面图、立面图、设计目标与成果要求,其他自定。这与学生之前课程设计中所有功能要求都给定、依据限定条件进行的设计不同,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对现有室内环境进行自主研究,提出个性化的具体设计指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理由,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一种理由情境设计。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快从被动转换成主动的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把精力用到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系列目标理由深思:当前办公空间类型有哪些?人们希望能在什么空间里工作?什么样的办公空间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未来的办公空间需要提供哪些新的功能空间?等等诸多理由,在此阶段创设理由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和自主学习探究欲望,自主扩充课题研究内容与外延。

教师不给学生直接而具体的设计内容,只提供有关学习的理由情境,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和确定理由,围绕理由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解决理由,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

第二阶段:分析理由

设计的准备阶段以3~5人小组为单位,课题小组成员根据理由,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并在教师的引

导下进行理由的分析阶段:办公类型的确立;功能的划分;空间置入体的空间形态;空间置入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何通过合理的流线提高办公效率;造型与材质等理由。

第三阶段: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各自确定的理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图书馆文献资料查询;互联网信息整理;办公空间现场调研;调研沟通及交流信息等多渠道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各种资料的汇集,往往会出现相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需要学生自主判断。随着对理由的不断探讨和分析,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动力逐步加大。

第四阶段:解决理由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采用个人和小组形式进行口头汇报论证,如与文献及资料相关的理由采用个人汇报,而调研及相关信息则以小组形式汇报。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是一个分工协作和知识互补的合作过程,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口头表述、论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得以锻炼和加强,另外相关资料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第五阶段:评估及结论

阶段成果要求学生制作PPT进行汇报。汇报要求简明扼要地阐明基本观点及相关论据,以及探索的基本思路、途径、遇到的困难与解决的策略等。对各组汇报存在的理由或内容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和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由该小组同学负责解答。对该组报告不足之处,其他组同学可给予补充,加以改善。学生汇报后,教师适时总结,指出成功与共性不足之处,正确引导对理由进行深层次探讨。学生从中学会关注现实社会的真实理由,这既是一个专业实践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社会知识积累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理由,积极创设研究理由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理由促使学生自我设疑,通过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进行深思。理由是激发思维的线索,使学生产生困惑并要求解决理由的强烈愿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理由为契机,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理由,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三、结语

本文探讨以理由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内容。提出以理由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一般程序为: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自主学习解决理由评估及结论。以理由为导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强调教和学两方面的相互作用,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重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理由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篇4

毕业论文在外语专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无法取代。毕业论文的开展不能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我们于2009年至今不定期的对日语专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专家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关于“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关的调研和访谈,同时结合我校日语专业的生源情况,将我校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毕业后可在BPO行业、商贸企业、涉日IT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从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明确看出,我校日语专业培养的是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二、合理定位毕业论文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毕业论文的工作,必须有与之对应课程对毕业论文进行支撑,而且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前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综合运用的过程,前期的课程也是毕业论文有力的支撑。我们根据CDIO教育理念设计了包含毕业论文在内的以“项目”为引导,注重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专业课程能力培养体系(图1)。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的教育改革理念,是“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CDIO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次突破,它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开展实践教学,CDIO教育理念对日语教学,尤其是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毕业论文工作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打破传统的全新教学思路和模式。

如图1所示,鱼骨图的两侧分别代表大一学年的导引项目(一级项目)和大四学年的压顶石项目(一级项目)。主鱼骨上面的三个鱼刺分别代表三个学年的二级项目。其中六个二级项目均设置在实践学期。每个二级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由对应鱼刺上的若干个三级项目(具体课程)支撑。在一体化的项目体系中,三级项目支撑二级项目,二级项目支撑一级项目。也就是说,前期的导引项目和二级项目都支撑着大四学年的商务日语综合实训项目和毕业论文。可见,毕业论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学生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去完成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综合检验的毕业成果。

三、能力培养

毕业论文从开题到答辩整个过程的跨度为8个月,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检验和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过程。我们通过对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企业的问卷调查、当面访谈,以及结合毕业论文在教学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综合考虑,最终比较客观地确定了毕业论文各个阶段、各个任务重点培养的能力指标。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了解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的能力、行业知识及企业文化的能力,良好的日语读解和书写能力,确定主次与重点的能力,较高的日语表达、说明能力、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能力,书面的交流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与习惯等。即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体化设计。

四、总体设计

我系每一年度的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为本年度的10月中旬,结束为次年的6月上旬,历经8个月的时间。从启动时期的选题,到论文答辩、存档等工作由负责教学工作的系主任为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工作由教研室负责教学的主任负责,下设若干论文指导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秘书和组员组成,做到责任到人。并围绕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校外实习、教学检查、评阅、答辩和存档等环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论文质量,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非常详细、明确的教学实施方案,规定了每个阶段的任务,提交的材料、文档提交的时间,同时各种文档和模板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先从制度和文档等方面,确保了思路明确、标准统一,同时也不让教师分心,确保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上。

五、论文选题

1.选题方式

我们利用“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按照“双选制”进行选题。要求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能够指导的论文方向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研究方法、具体要求等信息提前录入系统。然后统一将系统开放给学生,学生登陆系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完成初步“双选”工作。根据“双选”结果,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题目,完成选题工作。整个过程教师都按照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日程进行指导,并且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选题方向

我们要求教师和学生在选题过程中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规定在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文化方向的基础上,主要以IT行业、旅游行业、会展行业、酒店行业、日本社会、日本经济、企业管理、商务礼仪和日语教育等应用性强、和教学联系比较紧密的选题为主。选题结合教学、科研等实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同时要求学生的论文题目和内容不能和近三年的选题和内容相同,题目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宽泛,坚持一人一题的选题原则,以保持较高的更新率。大力提倡并鼓励真实性选题。

六、结语

笔者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到企业实习、进行留学准备等各种原因,不够重视毕业论文的现象,甚至也发现个别没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不够重视的现象。无论毕业论文的设计多么理想,作为实施者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篇5

一、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论文,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论文。第四种形式是直接拿来型论文,就是学生直接使用本专业以往毕业学生的合格论文,这种形式如果不是同一教师辅导,很难发现。(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口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另外,由于开放教育学生一般都是在职学习,学生不愿意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论文设计,还有就是学生对论文设计不重视,认为只要课程学习通过就可以毕业,而忽视了毕业论文的设计环节。(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很多指导教师以完成任务获得报酬作为论文指导的出发点,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

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如果不加以重视,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还将影响开放教育的质量,影响开放教育的社会声誉和生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问题。

二、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论文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再有通过要求学生几次提交论文稿消除了学生和购买论文的现象;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网上比对。同时由于同一教师对某一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辅导,学生也无法利用开放教育往届毕业论文拿来作弊。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三、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

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

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2]梁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8-30.

篇6

第一阶段:从申报团队课题至开题报告完成。指导小组讨论拟定团队课题,经批准后,拟定总任务书、子课题任务书,通过双向选择组建学生团队,下达任务并提示方案设计;分工指导各成员、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总开题报告和子课题开题报告。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将通过课题宣讲与个别指导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使学生明确团队毕业设计的宗旨、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从团队毕业设计一开始就树立责任观念与协作态度,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好个人承担的子课题,确保团队总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设计提示。指导小组需对方案进行提示,涉及多种方案时进行比较和评价。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不同的是,即使分工确定以后,总方案与子课题方案的设计均要求全体成员参加并进行讨论,令学生深刻感受总任务的要求与子课题的责任,领会课题意义与设计意图,提升认识水平、训练思维方法。三是拟定进度计划与协作制度。指导小组应指导团队制定总课题进度计划和子课题进度计划,规划成员间协同设计的策略,避免被动和推诿,保证设计过程的效率,形成积极配合、扎实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从开题报告完成后至子课题任务完成。这是毕业设计工作的主体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将完成子课题设计任务,接受中期检查,并完成外文资料翻译等工作。在这个阶段,指导小组将给予团队全面指导和督促,在指导方法与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与设计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都明确以后,指导教师需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二是资料文献查阅与软硬件工具的使用。三是方案实施的指导与进度控制。四是协同设计组织与条件支持。除了早期建立的协同设计基本计划与策略,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人格塑造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同其他科研工作一样,必然经历很多艰辛,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小组应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有利于活跃思想,克服难关,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阶段:总课题系统整合、测试完善,总、子课题成果验收,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答辩。撰写团队总报告、子课题设计报告;答辩环节也包括总课题答辩和子课题答辩,编写答辩PPT文档。这是毕业设计最后环节,指导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指导工作:一是对已经完成的部分给予评价,对任务的系统整合、测试与完善提出宏观与微观要求,对课题验收做出必要说明。二是对论文撰写做详细要求,使其明确论文应达到科技报告的一般要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图表规范。对答辩及PPT进行说明并进行预答辩。三是课题总结,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团队及个人完成的工作,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认识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对于独立课题毕业设计,团队毕业设计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但其有效的实施需要良好的机制来保证,因此构建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立有效、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制度建设,并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流程得以固化,形成稳定状态,融入本科生整体培养模式。

首先,重视和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到答辩的全过程需要教师团队悉心指导,密切配合,通常比独立课题毕业设计付出更多心血,因此激励和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属首要。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方面应予倾斜;在团队毕业设计的场地安排,经费、工具发放方面应得到优先保障;应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项目。

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毕业设计。因团队毕业设计学生的任务量增加,承载的责任与训练强度增大,应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适当调整,在团队总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个人成绩评定细则适当放宽;或将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同时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原属该项目的应提高设计要求,做深化设计或全面改进,否则不予批准立项或作为团队毕业设计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变希望学生参与为学生希望参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的广泛和持久开展。

最后,完善团队毕业设计制度,并以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即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建设的推手和得力工具。通常高校都建设有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实现对毕业设计全面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团队毕业设计应在这一系统环境下得到全面支持,其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可以使团队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权限职责分明,人员交互高效;第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使团队毕业设计所有环节的实施制度化、常规化,使广大师生熟悉、适应整套体系,便于将日常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与团队毕业设计结合考虑,这不仅有利于团队毕业设计的选题、团队的组建,也有利于指导教师团队素养的提高;第三,有利于与其他教学环节形成有机整体,使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生培养整体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促进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应注意的问题

篇7

(二)就业指导权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权就是学生有权从学校获得就业的指导,这种就业的指导,学校应该安排一些专业的就业顾问或者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再就业指导中,要积极结合各专业和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还应该对当前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三)就业推荐权

高职毕业生享有就业推荐权,包括如实推荐、公正推荐、择优推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只能凭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取胜。高职院校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积极向用人单位进行优秀学生的推荐,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就业选择权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选择权,毕业生只要符合就业的条件,就有自主择业的权利,在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时,任何的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和侵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权,这种干涉就是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给毕业生。

(五)待遇公平权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有待遇公平权,很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会遇到用人单位待遇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如女生再就业过程中就会越到这种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待遇的公平是毕业生再就业过程中最需要维护的权益。这就应该要求用人单位保持公平,在用人过程中尽量做到开放、公正。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法制环境

现有立法不利于保护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就业政策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法律法规冲突导致监管左右为难,就业监管权限划分不清,劳动保障部门对高职大学生就业阶段遭遇的权益侵害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缺少强制措施。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高职毕业生的总体人数居高不下,当前社会很多的企业提倡精简和增效,导致就业率的下降,毕业生面临更多的竞争。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不均衡,很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并不与社会需求吻合,导致某一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可能面临集体的“毕业后失业”。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学校环境

学校的就业促进措施侧重方向出现偏颇,很多学校以当年毕业生签订多少就业协议为就业指标,忽略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保护等诸多问题。学校缺乏在学生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和法律意识培养,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导致高职院校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的队伍很难对毕业生法律权益进行保护。

(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自身环境

很多高职毕业生的社会经验缺乏、工作能力薄弱、对家长和学校的依赖性强,在和用人单位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另外,大部分毕业生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开设的法律基础课在学习、考试的过程中也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法律意识的培养不强。

三、保障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针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客观现象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在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法律权利的保障。

(一)让学生明确就业权益的内容和保障的原则,形成自我保护

高职毕业生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毕业生自我保护,让学生明确就业权益的内容和保障的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就应该让毕业生对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解,掌握相关的就业信息,正确明了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就业权益的内容和保障的原则,形成自我保护。如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平等权、自主择业权、信息获取权、就业指导权、劳动权益受保护权等等。毕业生的权利是就业的前提,而就业过程中的义务也是毕业生必须要做到的,让学生知道并掌握就业权益的内容,了解就业过程中每个阶段容易遭遇的法律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另外,毕业生应自觉遵循有关就业规范,如不顾单位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定期限不去就业单位报到,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等。毕业生在工作中还应该接受用人单位的制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的行为不违反就业规范,不侵犯用人单位和其他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毕业生遇到就业权益侵害时,毕业生要积极进行自我保护,寻求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法律相关部门或者学校进行权益的保护,法律相关部门或者学校在对学生就业权益侵害进行维权时,要以保护高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就业为前提和原则。

(二)构建与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形成就业主管部门的保护

要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就业主管部门的保护。就业主管部门要通过不同的监管,视不同的就业权益侵害个案规范相应的就业规范,来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对实现高职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有很重要的作用,体系内的服务人员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为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帮助。就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制定适应当前社会和毕业生的就业规范来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要对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抵制。如对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用人单位,要积极进行调解,对于调解无效的可以取消其录用毕业生的资格,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该对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个案,认真分析研究,做好所有涉及高职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政策甚至学校规章制度,就可以及早预防和排除这些高职受到侵害的问题。

(三)保障与落实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手段,形成学校的保护

保护毕业生就业权益不受侵害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除保证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外,还应该及时的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待遇、工作量等问题,由学校出面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抵制,来维护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对于一些就业协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学校要主动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更改就业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还可以规定学生的就业协议必须要通过学校的审核,方能作为编制就业计划的依据。如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招聘会时,就要形成保障和落实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手段,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主动出示相关的资质资料,在招聘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毕业生鉴定规范的就业协议,对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妥善保存,保障毕业生的权利和义务。

篇8

    Acknowledgements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aaa , my supervisor,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She has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er consistent an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Seco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Professor aaa, who led me in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I am also greatly indebted to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Professor dddd, Professor ssss, who have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two years.

    Last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for their loving considerations and great confidence in me all through these years. I also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

篇9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开题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

二、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篇10

(二)高校培养及社会用人存在的错位目前,由于缺乏合理的人才预测和规划,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及专业设置确定的依据并不充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例如,一些专业设置过多,招生规模大,而另一些专业设置较少,招生规模小,造成一些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另一些专业供不应求。内在原因是,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三方面——高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缺乏相互反馈、相互制约的过程。从国家来看,制定的高校招生计划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变动等情况考虑不够,加上招生计划本身的缺陷,致使确定的高校招生人数准确性不高。同时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招生到就业需要四至五年时间,招生时社会热的专业,到毕业时也许就不再是社会紧缺的专业,专业调整总是滞后于市场的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毕业生就业时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普遍偏高。比如不少单位片面强调专业对口,要有实践经验,综合素质高;政治上要求是党员、学生干部,技能上要求英语必须通过国家四、六级等。不论企业大小、岗位高低,能用大专生的非要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非要研究生,认为毕业生学历越高越好,出现了“大材小用”、盲目攀比的现象。依据某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就业相关问题调查问卷的统计,38.7%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37.5%的单位认为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过硬”,普遍认为大学生培养费用高,不愿投入时间和本钱去培养大学生。同时、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一些用人单位公开提出不要女生,使得许多女大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企业宁可要一些条件差的男生,也不要优秀的女生,一些艰苦的岗位就更谈不到接收女大学生,这些都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现实。

(三)毕业生自身择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从某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针对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意问卷统计结果看(如图2,3),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分别存在不同的顾虑。虽然各高校加强了就业指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评价自我,不能以大局为重,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存在期望值过高,互相攀比,强求平衡;有的茫然无主,犹豫不决;有的稍遇挫折就灰心丧气;还有的毕业生不敢面对就业,坐等观望。这些都是毕业生自身原因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四)我国人事体制改革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打破“统包统分”的局面,实行大学生缴费上学,毕业时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自主择业。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策上逐步放宽,取消了就业流向等方面的限制,并将过去政府和高校的指挥调配的职能,转换为指导和服务,引导毕业生按照市场需求就业,逐步建立起以高校为主要场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然而,目前国家实施“自主择业”制度,是说对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也不包当干部。但包分配的“就业计划”和包当干部的“干部”关系以及户籍制度,仍然像“紧箍咒”一样地笼罩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面,毕业生不管是去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统统都要列入就业计划,办理干部管理关系和户籍关系。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工作的比例已经增大到50%以上[3],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对于“户口”“干部关系”越来越淡漠。国家实行自主择业政策,非国有单位的用人机制冲击着目前的人事制度,人事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就业市场还需进一步完善。人事部门的指标是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就业计划也就相对应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生应聘就业,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是非国有单位,随时聘人随时要求毕业生上班。但很多毕业生实际就业是在7月份毕业以后,而毕业生要按照规定在这期间找工作、签协议、定计划,甚至有些单位要求毕业生实习或马上上班,如果毕业生不能实习或上班,则可能失去工作机会,而这些都和学校的教学、教务规定发生很大的冲突。致使就业计划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协调,暴露了就业计划时间性限定的弊病。特别是现在就全国而言,就业市场开始的时间不一,早的在毕业前一年的十月份就开始,晚的要到四、五月份。学生为找一个较为理想的单位,有的前一年的十一月份就开始参加供需洽谈会,一直要到四、五月才能定下来;用人单位也在满天飞,今天参加这个市场,明天参加那个市场。就用人单位而言,确立用人的时间也不一,早的在上年底就确定,晚的要到五、六月,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被挂在那里,找也不是,不找又不放心,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调整专业结构,设置符合社会的需要高等院校要做到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需要,就必须密切注视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社会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及其用人趋势,从而确定高校自己的办学层次、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做好提前预测、提前设计和培养。高校要结合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自身办学的主动性,地方高校要适应当地经济建设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快专业自身的现代化,创新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在学科设置上要更加紧密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根据社会用人需求来开设专业、确定招生规模。高校要在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适时调专业设置和整学科结构,拓宽就业口径,培养出能力突出、适销对路、就业范围广的专业人才。社会人才需求量小,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专业,要及时地调整甚至停办,要尽快地转变根据自身条件、师资力量开设专业的办学观念,而是要根据就业需求情况来调整招生计划。

(二)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严格把好“出口关”学生质量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在保证毕业生质量的前提下,高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不断地提高办学质量是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根本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水平人才。要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在学生质量上狠下功夫,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既要注意加强学生理论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既有很强实践能力、又有很强实践能力及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锻炼自我的有益形式,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就业形势、就业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过组织开展《首届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面试实战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和相互协作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篇11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篇12

(一)从培养规格上看其必要性。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有机成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毕业论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写作和检索资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不做好这项工作就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从学员实际需要看其必要性。电大学员专科所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工作、学习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经历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员才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功用和特征,正确运用这一科研文体,反映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撰写学术论文,记录科研成果的意义主要就体现在知识积累和学术交流两个方面;从论文作者个人的角度来看,通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将学术成果公诸于世,研究者个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才能使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三)从提升电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从我们周围看,目前获取本科学历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就论文来看,与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这是树立电大质量意识的体现,是提升电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

二、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方面。如前所述,与其它高校相比,我们的要求过高过严,在教师层面也感觉过于苛刻,有抱怨情绪,给论文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层面,认识程度更是不够,在求易避难情绪驱使下,觉得好象是学校在为难他们,很不乐意。

(二)客观方面。就县级教学点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工作上来;二是一部分学员专科不是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修养方面欠缺较大,尽管本科理论阶段学了一些课程,但从专业素养方面来说,仍显不足;三是资料的搜集渠道不多,给资料的搜集带来诸多不便;四是指导教师难聘,特别是外聘教师,不好管理,对我们的教学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指导行为上不一致,把握不住要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在领导层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电大关于论文工作的有关精神,从培养目标层面和提升电大品牌的角度看待论文工作;积极与省、市电大主管教师沟通,寻求帮助与指导;利用网络查阅普通高校对论文工作的信息,借鉴有益的作法,移植在我们的论文工作中来,形成自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将这些思路和模式传达到教师中去,使大家形成共识,渗透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积极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向学员进行灌输。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即开展这项工作。在入学教育中,将三年的学习过程和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给学生讲清楚,使每个学员都知道要做毕业论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关注论文撰写工作,注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加强平时教学管理。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大量知识的储备和积淀。因此,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主要课程的面授辅导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员积极思考、研究,为日后论文的选题打底。引导学员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不迷信,不盲从,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做法和程序

1.发放任务书。对于作论文的班级,开学第一次面授课即进行集中辅导,同时将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时间安排,指导老师联系方式,指导老师简介等信息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使其明晰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按任务书的程序进行。

2.学员选定题目后,由指导老师将所指导学生的题目统一送指导小组进行审定,严把选题关。待论文提纲出来后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开会,集体审核以免出现雷同现象。

3.初稿完成后,召集指导教师会议,通报情况,解决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将论文正稿、指导记录表送学校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电子稿发往学校公用信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逐篇进行审阅,若出现不合格的,责令其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严格要求与关爱学生相结合

1.在集中辅导时,要求学员和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使指导教师和学员都知道各自面对的任务和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各个过程环环相扣,人人服从大局,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将论文要求的全文放在网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学校安排专人对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和指导,使整体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2.在执行标准时,无论是谁,坚决按论文标准执行,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底线不动摇。

3.对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和有抄袭现象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态度,认真修改或重写,不能与学生发生对抗情绪。

4.将论文写作情况及时在网上通报,对共性问题指导信息,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

5.对指导教师的职责、权利和报酬,指导之始就明确,报酬与效果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篇13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未规定高校是否需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因此鲜有高校把毕业论文写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索的科研能力。我校2009―2011三年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笔者仅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些经验:

1.课时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写作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写学期论文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与教师单独指导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课往往涉及如下内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写作技巧、专题写作、研究方法、论文格式、论文修改、常见错误评析、论文答辩及注意事项等。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但考虑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及学时的局限性等因素,任课教师需要自行选择与整理,总结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清晰地掌握论文写作要领。

3.教学方法

此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形式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教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之后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正。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优秀论文与问题论文供学生参考、借鉴,让学生从评论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实践又能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考核办法

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的平时任务完成为主,辅以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平时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活动、资料搜集、实验设计等,而期末考试可以以开卷形式进行或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写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各部分,如引言等。

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论文写作课只是为学生建构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两者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1.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完成质量

在论文写作课初步介绍完论文选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做到教学相长。

2.指导学生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避免学生思路闭塞以致题目陈旧、没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专业特点,很多学生选择了英语教学法,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限于文献研究,并不能真正与教学相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结合论文课上所讲的科研方法,设计试验,做调查分析等,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力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指导与监控,力求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最后一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规范的教学及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小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策略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2).

[2]吴俊.关于本科院校开设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