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供销社改革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现在问题出现的原因清楚了,上海市供销社经历了从集体所有制单位到政府机关、全民所有制单位,然后重新成为集体所有制单位,几经撤并重新从全民所有制变更回集体所有制。由于供销合作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了一定政府职能,其组织机构先后多次与国有商业合并,资产性质也几经改变,当初的社员群体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原因都导致今天对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归属的认识变得模糊不清。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出资主体国家身份不再适合,而新的出资主体又缺位,造成了上海供销社出资主体是自身的奇怪现象。那么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上能否找到供销社的出资主体呢?
答案是不能。无论是《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还是《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乃至《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都只是明确了供销社对其集体财产的所有权,而供销社本身属于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只是模糊地表述为“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社集体财产(包括所属企事业财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至于理事会代表谁在行使财产权,仍然未予以明确。有关法规文件中,对于社有资产有明确的规定:社有资产,是指供销合作社控制并拥有的各种形式的资产,供销合作社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供销合作社所有的其他权益。但是对于社有资本缺乏明确的规定。
那么供销社没有出资主体或者是出资主体模糊的现状是否到了必须要明确的地步呢?这是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使然,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供销合作社作为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社有资产只有实现从物质形态的、无限责任的向价值形态的、有限责任的转变,才能具备市场要素应有的特质,在市场经济中无障碍流动,来完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使命。供销社要改革发展,产权需要明晰,就如同农村改革是在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基础上的联产承包制,国企的改革是在明确了国企全民所有基础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供销社的产权是系统全面改革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非独上海,事实上总社、其他省级社乃至各级联社本部财产的集体性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举办资产的国有性之间存在着法理上的矛盾。
供销社出资主体不明已经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法人财产的运营,客观上要求将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具体化,对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作一整套制度性安排,明确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如何分配风险和收益等问题。这就要建立一种由所有者、最高决策机构、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成三者间一定的制衡关系。由于出资主体缺位,造成供销社无法形成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决策机构,对企业资产运营(对外投资、企业并购等多方面)产生限制;由于所有权人缺位,供销社产生的经营收益无法象国有企业一样形成完善的收益收缴机制,供销社及所属企业形成的收益无法象国有资产一样向所有权人分配。由于所有权人缺位,缺乏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供销社通^资本市场直接间接融资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所有权人缺位,无法保证供销社财产不受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侵占。由于所有人缺位,供销社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不尽完善,而只能参照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执行。
供销社出资主体不明给供销社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随着国家财政扶持政策的变化,新网工程补贴等财政补贴逐步转为政府投资方式实现。国家财政资金的股权投入法理上只能作为国有资产而无法作为集体资产,而且财政资金的投入、投后管理与退出还存在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所有权性质不明,存在师出无名的顾虑,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历史债务解决等需要各级财政配合和投入的工作推进缓慢。供销合作社进入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严峻的现实挑战,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尽快确立供销社的出资主体,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
二、从供销社资产的形成来看,产权所有人可以确定为国家(各级政府)以及作为辖区范围内的农民整体
从供销社财产的来源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一个是社员股金。社员股金是建国也是建社初期供销合作社资金的主要来源,入股者主要是农民,初期虽然每个农民入股金额不多,但入股面大,股金总额占供销合作社资金比重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在社有资产构成当中,社员股金所占比重非常少,从上海供销系统来看,市社、区县社的社员股金已经清退完毕。二是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主要是各级政府为帮助供销社发展无偿划拨国有土地以及给予各种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如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一直享受国家专营政策,如拥有农资、棉花、日杂、烟花爆竹、农副产品收购专营权等;现阶段,如“新网工程”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社专项资金等。三是经营积累,它在资产构成中占有绝大部分,情况也比较复杂。既有农民社员原始股金所成的积累,也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收益和各级政府的扶持,还有广大职工的长期劳动积累。四是上级社的投入和支持、接收捐赠和资助Y金等。
根据国有资产界定的有关文件规定,凡是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业单位创办的或者所属的事业单位,其占有使用的资产全部属于国有资产;非国家机关及非国有企业单化创办的事业单化,凡是由国家投入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家对集体企业的投资及其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国家所有。那么是否就可以简单地把供销社的财产所有权人认定为国有呢?显然这又和国家对供销合作事业长期以来的支持的初衷不相吻合。解决的思路是可以借鉴目前国家在土地所有权制度中实行的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二元制思路。
供销社的财产来源为国家(各级政府)投入以及辖区范围内的农民集体劳动积累。如果将各级政府投入视同各级政府代表辖区范围内农民集体的投入,那么供销社财产的所有权人就可以界定为辖区内农民集体,这种所有权可以称之为农有国资,由各级政府代表辖区内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这样既解决了政府投入和历史积累的归属问题,又不与供销社集体所有的属性冲突。
三、农有国资由政府授权各级供销社管理,落实供销社出资主体
如果供销社的财产所有权可以界定为辖区范围内全体农民所有,而由政府部门代表辖区内农民集体行使所有权。那么各级政府部门就有责任落实财产所有权代表并负担起监管责任。如果可以从法理上明确供销社财产所有权,那么总社作为政府部门,完全可以担负起代表国家行使对农有国资的监管责任,而不需要另行设置类似国资委的行政部门。各地的省级供销社、区县供销社如果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属性,也完全可以由各级政府授权代行所有权。至于类似上海市供销社这类已经进行企业化改造的单位,则可以由当地政府授权国资委代为管理。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明确了供销社财产所有权为农资国有之后,完全可以参照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考核方式,从而提高供销社资产的管理水平。
明确了供销社财产所有权为农资国有之后,有助于供销社系统完成从计划经济管理理念到市场经济管理理念的转变。从管资产发展为管资本,其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本投入产出的运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牢固树立向市场要资源、向市场要规模、向市场要效益的观念,这对于供销合作社彻底摒弃计划经济的影响,实现思想转轨、体制机制和经营转型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的所属企业大多是按行政区建立的,不适应横向经济联合发展的需要。明确了供销社财产所有权为农资国有之后,打通了全国、各省市间社有企业间投融资的限制,明确了供销社财产所有权为农资国有之后,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改革经营体制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多种流通方式,也为社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乃至引入社会资本清除了法理上的障碍。明确了供销社财产所有权为农资国有之后,可以完成社有资产从封闭运行到社有资本参与和支配社会资本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供销合作社出资主体不明确,无法发挥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作为市场要素的功能,资产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缺乏法律保障。随着出资主体的明确,通过工商注册登记等方式取得合法地位,可以平等地与社会资本相融合,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推动了社有资本新的实现形式。
篇2
系统改制后,区社遵照上级社的指示精神,根据自身职能和实际,对供销社系统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即:以为农服务统揽全局,坚持一个宗旨,夯实两个基础,搭建三个平台,构建四大网络,从思想教育入手,换活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供销社的工作全面融入到构建和谐平安的大局之中,在服务“三农”,创建“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和促进自身建设发展等方面,广开门路,独僻溪径,寻找发展机遇。
一是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网工程建设,借助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按照“四统一”(即:统一营业执照、统一商品配送、统一店堂标识、统一经营管理的原则),在各乡镇村创办了一批日用品和农资示范店。示范店以小型购物超市的面目出现在农村消费者面前,它的特点是:店堂宽敞明亮、货架整齐划一、商品明码标价、货物琳?满目、质量优良可靠、价格实惠合理。同时,我们还抽调资金、组织师资对这些示范店店长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了他们的经营品位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全区系统经营网店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示范店的营销额比以前增长了几倍,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抓各类专业社和协会的创建。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拓宽农民致富路是我们在系统改制后,主抓的重要课题。我们2001年以来,在成功创办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先后创办了板栗专业合作社、仁村柑桔合作社、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绿泉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协会、区农资协会、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和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分会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为助农增收创造了便利条件,为供销社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
三、经营状况
(一)基层供销社
企业改制后,我们全区系统重组为3个中心供销社。其中:中心供销社辖、、、等四个乡镇的经营业务,中心供销社辖、、等3个乡镇的经营业务,中心供销社辖、、等3个乡镇的经营业务,中心社组建后,积极从置换身份的职工中返聘企业管理人员及营销员。特别是中心供销社,职工返聘率达90%,经营网点挂靠供销社近100%,被市就业局、区人民政府列为再就业示范基地。中心供销社从企业改制中广泛吸取经验和教训,更新了经营观念,创新了经营模式。把服务对象、经营目标等重点放在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上。
首先是狠抓农资经营不放松。在近几年来邮政、农技站及个体商贩猛列冲击农资市场的情况下,供销社充分利用与农民兄弟几十年来的鱼水关系,发挥自己的传统经营特长,狠抓农资网络的建设,抢占了农资商品经营这块阵地,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其次是打破旧的经营传统格局,广泛吸纳加盟连锁店,壮大供销社实力。目前,全区系统的日用消费品、农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加盟店已达60余家,触角遍布全区每一个乡村角落。
再就是积极寻求经销业务,改纯零售业为批零经营。象中心社的酒类;中心社的摩托车、家用电器;中心社的床上用品等都占有很大的市场,营销额占总销售额的30%以上。
(二)专业合作社
供销社改制前,由职工自愿筹集股金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改制后,把主要精力和财力全部注入到专业社。通过几年的精心运作,专业社拥有年出栏牲猪1000头以上的大型工厂化养殖基地9个,年出栏牲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场65个,年出栏牲猪50头以上的入社户570户,带动小型养殖农户2180多户;拥有固定资产874万元,安排下岗失业人员69人,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2400多人,年销售牲猪660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8256万元,为入社社员增收500多万元。其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03年以来,专业社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等。
在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示范引导下,全区系统先后在、、、、等地创办了柑桔、板栗、山羊、牲猪等种养殖专业社和协会,为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拉动农村经济,助农增收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经验教训
一是改制模式整齐划一,没有给基层社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留下活动的空间。比如说基层社与基层社之间,由于人员结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不同,他们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生存基础也就各有特色。在它们之间,有的需不需要改、或者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改,都有探讨的必要。事实证明,对那些经济条件好、底子硬、职工队伍强壮的中等社,只要从管理体制、经济成份等方面进行革新就可以了。比方说:从经济结构上可以把供销社的资本部份转让给职工参股,使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管理体制上可以按《公司法》的规定由供销社集体控股,然后从股本较多的职工或具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人才中推选管理层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状况透明度,这样就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篇3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中央、省委和市委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部署。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恢复经营网点、健全网络体系、夯实基层组织为重点,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将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实现“五个突破”。
全市供销社系统按照“试点先行、带动全面”的思路,在全市选择16个乡镇作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坚持“缺什么就发展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改革思路目标,细化综合改革举措,突出经营性与公益紧密结合,着力新建庄稼医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全面恢复经营网点,夯实基层组织。围绕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组建专业化的农机、农技服务队伍,率先走出一条供销社(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三位一体”的供销社改革发展之路,实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
围绕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调整农业结构要求,全力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供应和调剂,保证农业生产需要。以县(市、区)供销社农资企业为龙头,整合农资网络资源,通过联合合作、加盟等形式,建立区域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在乡、镇建立农资配送站、村级建农资放心店,大力发展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农资商品经营和开展农业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防治等技术服务。大力推行“产销对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销售终端”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参股入股等方式,加强专业性、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完善冷链设施、物流设施,组织全市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直接进入大市场,实现基地农产品与大中型市场、与老百姓餐桌的无缝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促进基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重点加快安岳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简阳市空港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设。
着力推进社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密切城乡联系、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资产运营、资本运作、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整合政策资源,推行股份制改革,加快社有企业发展步伐,增强社有企业竞争能力。重点做实做强做大供合农产品公司、鸿泰再生资源公司以及各县(市、区)供销社的直属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技术带动、经营引领等办法,吸引经营好、带动农户多、讲诚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家庭农场加盟供销社,实现企业和供销社“双赢”,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实力。
篇4
二、 改革发展情况
(一) 企业改革情况
“十二五”以来,除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因职工反对改制和
日杂公司因土地被市政府收回无法改制而维系集体经营现状外,同吉棉麻土产有限公司于2004年由棉麻土产果品公司解散后重组的股份制企业;宏源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是1999年由区法院对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实施破产清算后重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该企业多年来,一直是靠提供《营业执照》收取管理费生存。
(二) 发展情况
目前,全部社有企业总体运转基本正常。就发展而言,各企业始终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想办法,添措施,坚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实现了传统业务有恢复,创新业务有举措。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争”。同吉公司立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传统业务经营,先后有效的开展了农副产品收购、日用消费品、旅店等业务的经营,特别是日杂公司的烟花爆竹业务通过不懈的努力,经营得有声有色,且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二是积极“挤”。为最大程度赢得市场份额,宏源农资有限公司积极想办法,坚持以社区综合服务社为平台,积极开展农资配送业务,目前尽管处于雏形,但为下步大力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三是坚持“创”。日杂公司在确保传统经营业务的同时,创新思路,坚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积极利用闲置的固定资产改建冷冻库,使建设项目落地企业开了先河。农产公司在传统经营业务全面停滞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区综合服务社。四是勇于“扩”。同吉公司在千方百计不断增加传统经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想办法拓展经营范围,努力扩大经营项目,筹资数十万元组织农机收割小分队,深入田间开展水稻收割服务,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深受党政和农民的好评。
(三) 体会
从社有企业改革的情况看,总体情况是好的,达到了改革促发展的目的,一是实现了减人、减债、减负担的目标,甩掉了历史包袱;二是形成了新企业、新体制、新机制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的诟病。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现实状况
目前,虽然社有企业实现了正常运行,但仍然举步维
艰,经不起风浪,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营环境极不宽松,经营业务少之又少,甚至个别企业是零经营,日杂公司仅烟花爆竹一项业务;同吉公司农副产品(蜂糖)经营零利润,日用消费品、旅店业务一直亏损经营;农产品开发公司业务零经营。二是“啃房族”严重。同吉公司、农产品开发公司基本都是靠收取房屋租金维系职工生存,以吃老本维系企业运转。三是企业职工普遍老化,思想观念陈旧,责任心、使命意识不强,精神萎靡,悲观厌事突出。
2、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无法破解发展难题;二是政策支持乏力,缺乏发展支撑;三是人才奇缺,制约发展后劲。
篇5
为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涪陵区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到2020年,该区供销系统组织体系更加紧密完善,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社有企业管理、联合社机关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一是深化基层组织改革,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把基层供销社真正建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政府购买服务的承载体、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工程的载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体。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要通过引领创办、资金注入、项目扶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产供销服务等形式,与农民、产销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共同组建合作社或联合社,提高该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以土地流转、以销定产、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庄稼医院、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销对接、品牌营销等为主要内容,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四大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引入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流通渠道和网点。搭建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对接“供销e家”电子商务全国平台,以“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支持重庆供销合作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该区落地运营,切实发挥金融助农惠农作用。
三是创新联合社治理,强化为农服务功能。理顺供销合作社治理结构,优化该区供销社运行机制,更好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为农服务职责。完善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建立基层社对区供销社机关的工作评价机制,完善区供销社机关对基层社的工作考核机制,突出为农服务、经济发展、资产经营等方面的业绩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指导社有企业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和股权多元化。
四是强化政策支持。财政支持政策:该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资产保护政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法违规平调、侵占供销合作社财产,不得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单位的隶属关系。税收优惠政策:对改制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股权转让涉及的所得税等税费,按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办理。土地房屋政策: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用地经规划部门调整为出让用地的,由当事企业将土地交还政府收回后,产生的土地出让价款,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全额安排给供销合作社企业用于“三农”发展。
篇6
(一)全力构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网络体系
1.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主渠道优势和政府农资储备功能。加快市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升级,大力建设镇、村两级放心农资店,形成市、镇、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完善市级化肥农药储备制度,制订我市农资供应应急预案,市农资供应应急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总社。供销合作社要对现有农用成品油供应网点进行整合和规范升级,形成我市农用成品油便民供应和应急储备新体系。
2.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镇、村超市为终端的连锁经营网络。建成镇、村两级连锁经营网点300家,实现所有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推进连锁超市进校园工程,完善城市社区超市便利店布局。加快新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年底全面形成配送能力,全市连锁网点商品配送率提升到85%以上,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消费。
3.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农产品专业市场。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纪人的产销衔接,为农民进入市场搭建平台、打开通道。积极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培育品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市场。积极构建我市新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创造条件设立农产品展示展销机构,发展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强化农产品信息服务,最大限度促进农民增收。
4.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整顿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市场秩序。推进符合环保和循环经济要求的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友好型社会建设。
5.加快发展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配合安监等部门做好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连锁配送,推进烟花爆竹零售标准店建设,构建设施齐全、统一采购、统一储存、统一布设网点、统一配送、连锁化经营的网络体系。
(二)着力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立足我市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等优势。多种形式领办、协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好”示范社建设,积极发展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合作经济联合会等各类行业协会;广泛吸纳各类涉农单位,组建区域性的合作经济联合会,条件成熟时,组建市级合作经济联合会。
(三)着力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连接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网络。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在开展好农资、日用品、农产品供应和收购的基础上,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拓展文体娱乐、中介服务、邮政、科技咨询等服务,努力搭建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扎实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
为农服务的前沿和基础。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要求,基层社扎根基层、贴近农民。优化布局、创新机制、壮大实力,努力把基层社打造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区域内合作经济的联合体。基层社改制后的留存资产,由市供销合作总社代行所有权和管理权。
三、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一)明确供销合作社职能
开拓农村服务市场;组织协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供销合作社为业务主管部门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指导;加强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管,市供销合作总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能。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全面组织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做好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二)切实保护合法权益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占、平调供销合作社的财产,尊重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现实,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和登记颁证工作,登记收费从优收取。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采取出让、租赁方式进行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供销合作社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为农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新一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要求,本着合理必需的原则核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总社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
(三)设立为农服务专项资金
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从年起。也可用于帮助供销系统人员培训、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等方面。
(四)支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支持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经营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三农”建设的物流配送中心、改造的镇村日用消费品网点、农贸市场、农用成品油供应网点等,市各相关部门要从资源利用、建设用地、工商登记、税收征管、经营许可、资金安排、建设立项、项目申报等方面。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优惠,具体由市政府实行个案审批,对供销合作社建设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为农服务载体,市有关部门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五)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篇7
一、教学目标设计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职英语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与未来的职业相关的活动中实际应用英语完成业务的能力。通常在训练学生词汇、语法、听力理解、口头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翻译各具体能力以达到现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标准的过程中,学生的听和读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学生的输出性技能,即说和写的能力的训练应该提到与其重要性相适应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设计
在本设计中,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教材大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并紧扣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B级的要求编写,既有文本、图片,又有磁带或光盘等音频和视频材料,因而能够适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需要并发挥基础资源的作用。Cunningsworth指出,教材最好应该看成是实现设定于学习者需求中的目的和目标的一种资源。作为范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标本。因而,无论英语课程如何改革,教材不应当完全抛弃,但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
2.教材的加工产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改写。根据每个单元或任务的需要,可以将课文改写成对话、故事、演讲等多种文体,最大限度地服务课堂教学效果。
3.与教材中的话题相关的资料
如新标准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1的第一单元话题为Education,Text A是比尔・盖茨谈对教育的看法,Text B是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那么与比尔・盖茨及苏格拉底有关的任何以教育为题材的内容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教学内容。
4.教学辅助资料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资料、工具书、参考书等都可以作为课前辅助内容。鉴于教师在信息上有优势,这些内容在课前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共享给学生,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熟悉教材内容,避免课堂教学时间大量用于单词和语法的讲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在本设计中,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服务于一个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做中学”。总体上看,最适合本设计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Project-Oriented Approach)和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
1.项目教学法的使用
一般认为,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学“必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单元活动;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包括一种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设计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成长”。项目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本设计中,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体现在用一个大的贯穿项目来组织一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下设多个子项目来组织各个单元的教学。具体思路如下:
(1)工科学科的贯穿项目通常是某种工业产品的生产或组装。相应的,语言学科的贯穿项目也可以是某种语言文化产品的制作。因此笔者认为,公共英语课程的贯穿项目可以定为拍摄一部系列剧,每个子项目即每个单元拍摄其中一集。
(2)在贯穿项目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导演,学生在各个子项目中的主要角色是编剧和演员,次要的角色可以是摄影师,或道具、服装、舞台布置人员等。
(3)系列剧的剧本以教材中的20篇课文为基础,导演确定总体思路,然后和编剧讨论确定每一集的情节,并由编剧对相应课文进行改编,形成以对白或独白为主的舞台剧本。每一集可以让学生组织成一个或多个剧组,按照不同的创意和思路创作出不同的剧本,定稿后由剧组确定演员表演(每一集中学生轮流担任,确保每人都有机会参与)。
(4)多媒体教室就是拍摄现场,以讲台为舞台,活动桌椅的教室效果更好,表演者与观众距离更近。采用简易道具控制成本。
(5)一台DV是必要的教具。学生表演的视频既是可见的教学成果,又是评价和考核学生表现的重要依据。
2.任务教学法的使用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Jane Willis认为,任务教学法有三个步骤:任务前准备、任务实施和语言聚焦。有意义、目的明确的任务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有动力,更有积极性,效果也更容易检测。在本设计中,任务教学法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各个子项目中的具体任务上。每一单元,或者每一集至少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1)第一个任务是理解教材内容。学生首先要占有学习资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和工具书,以自学为主,在教师的帮助下,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为改编课好准备。
(2)第二个任务是改写课文形成剧本。由于课文内容有限,需要增加大量内容,因此,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提取出有意义的易于表演的故事情节,充实到剧本中。剧本以对白和独白为主要内容。
(3)第三个任务是表演。把剧本内容搬上舞台,在全班同学面前阐释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这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剧本,并反复记忆、练习,以进行连续的演出。
(4)此外还需要准备建议的道具、道具,布置舞台等。
3.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使用举例
如新标准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1)》,涉及教育、友谊、礼物、电影、环保、兼职、健康、名人、节日和动物10个大的话题。我们可以一个年轻的主人公求学,并在求学的过程中发生与以上话题相关的种种经历为主线创作系列剧的剧本,其拍摄即为贯穿项目。教师、学生分别在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其中每个话题的故事作为一集,每一集的拍摄即为一个子项目。比如第一单元涉及比尔・盖茨和苏格拉底,因此可以在剧本中安排主人公跨越时空分别去跟比尔・盖茨和苏格拉底学习,并发生一系列故事。这个过程主要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想执行。
具体到一个子项目,也就是每一集的拍摄,则遵循任务教学法的思路。以第一集为例,每一集的拍摄大致都有以下几个步骤:
(1)吃透课文。教师与学生共享所有教辅资料,并解答学生的疑问,课前吃透课文内容。
(2)创作剧本。通过网络占有大量与比尔・盖茨和苏格拉底有关的典故和资料,改写成对白,充实剧本,使系列剧的每一集能够达到30分钟左右的长度。在每个学生创作的多份剧本中,选出一份或2―3份,或者把几份综合到一起供剧组使用。
(3)表演拍摄。选出3个主要演员分别扮演主人公:比尔・盖茨和苏格拉底。如果有多份出色的剧本,则组织2―3个剧组进行表演,并一一拍摄录像。
(4)评价反思。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观看表演的视频,讨论本集中每个人的表现,包括语言技能和表演。反思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个子项目当中作出改进。
四、考核评价方法设计
学生的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由阶段项目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建议比例为前者80%,后者20%。项目考核成绩由学生在每个子项目中的表现评出,直接依据是剧本和视频录像。这样考核方法,能够避免一考定终身的诸多弊端,可以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期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篇8
1课程现状
化工设计是指对化工技术的过程设计和优化,也就是设计一系列的单元操作或设备,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和连接,最终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高效转化。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物理化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和工程制图等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课程,可以视为是对全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系统综合运用。因此,化工设计课程学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化工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学科建设方面经验欠缺,师资力量薄弱,将化工设计课程设置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教师和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计划和重视。导致最近几年该专业大四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往往感觉雾里看花、无从下手,大部分是靠“依葫芦画瓢”草草完成设计项目,而没有融入自己的设计灵感,没有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毕业后无法较快的适应工作。为解决此问题,务必要增强化工设计课程的专业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培育应用型化工设计人才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各化工类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变化,化工设计课程总学时数被压缩,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32学时的短学时化工设计课程。同时,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还存在着工程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在短学时,薄基础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就亟需任课教师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
2课程改革思路
2.1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化工设计课程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学方法机械单调,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跟进,甚至会打击学生的求知积极性[2]。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此才能把教材上的理论原理知识表达得清晰透彻、通俗易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数据、图片、动画等,并适时配以实际工程案例,把教材上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和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借助板书教学,现场推导一些重要的公式,绘制典型的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加深对重点板块的理解和掌握。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一些易混淆的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剖析、理解和运用。也可以对关键章节布置课程小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数据信息、组织撰写报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适当尝试中英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外语氛围,引导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国际化视野。通过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体系,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空间,丰富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3]。
2.2重视计算机应用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4]。对化工设计而言,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物性数据估算、制图、制表、编制设计文件和预算、汇报设计方案,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如此大大减少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化工厂项目的设计效率。目前,相关的计算机化工设计软件主要包括数据计算软件(Matlab、Excel等)、绘图设计软件(AutoCAD、PDS、PDMS等)、工艺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AspenPlus、ProcessⅡ等)。其中数据计算主要是对测试数据的处理、物料和能量衡算、工程概算等;常绘图纸包括流程图、设备装配图、设备布置图、车间厂房布置图、配管布置图等,而流程模拟则包括优化工艺流程和估算物性数据等。当前,计算机在我校大学生中的普及率相当高,而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工设计课程学习的学生却微乎其微。一方面是由于任课教师受制于学时太少,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重视计算机软件及使用;另一方面,学校课程规划不完善,没有把化工设计课程放在核心课程的位置上加以重视[5]。为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化工设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应充分保证本课程的充裕学时,以便安排学习重要的化工设计软件;另一方面也要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化工行业对口设计软件学习方面的选修课,为学生日后熟练使用软件进行设计积累一定的基础。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化工设计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通常情况下,学校要选择一些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化工企业、公司、设计院等作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化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掌握化工生产基本模式,也会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程问题上来,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很好的辅助和加强。各类化工设计实践比赛的优秀设计样本同时也是优质的教学材料,将获奖成果与化工设计教学内容融合交叉,有利于实现工程实践与教材中设计原理知识的衔接,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项设计的能力。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实际情况错综复杂,需要综合考察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因此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专业实践训练[6]。由于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打牢基础设计能力,因此是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
2.4丰富成绩考核形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标准性的试题进行,单一枯燥,极大阻碍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新形势下,高校不但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形式,才能真正反映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水平,避免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错误导向。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考核时,尤其要突出实践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估和考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外,也可采取布置学生课堂分组汇报、设计性大作业和绘图随堂练习等其它途径,以便考核更加全面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
2.5注重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既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中化工类学生指导教师大多安排学生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实验室基础研究性工作,与化工厂设计内容相去甚远[5]。因此,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培养。针对此,化工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需由学校相关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必要时,可专门从化工设计院、企业等单位聘请有一线项目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技术总监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真正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3结语
为满足新形势下化工工业的需求,要求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夯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通过加强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科学合理的优化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多元化考核成绩、重视毕业设计和实践训练环节,来改善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将来参加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灵,吴集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J].高教论坛,2004(1):59-61.
[2]刘辉,叶红齐.化工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J].高教论坛,2008(3):62-64.
[3]陈蔚萍.“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7):297-298.
[4]万学达.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设计,2007,17(2):43-47.
篇9
伴随着技工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技工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比例再三调整,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一再压缩。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然而,学生对数学课程仍然不感兴趣,除对口升学的班级外,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只开设一年,而且周课时只有4节、3节或2节,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数学课程。学生的基础现状,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各专业对数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时数的局限织在一起,使数学课程从教材编写和使用到教学过程的实施显得矛盾重重。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数学基础太差。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使得基础稍好的学生都涌向普通高中,导致大量“差生”进了技工学校。据统计,技工学校约30~40%的学生基本计算都不会,如把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基本公式不记得,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更谈不上什么数学逻辑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码能力。
(2)教材有问题。尽管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但是整个课程内容及知识目标基本上还是与普高相当,职教特色不是很强。
(3)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为技工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太差,再怎么努力都是徒然,把数学教学当作一种任务来应付,仍然简单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本来在初中对数学学习就没有兴趣的学生,进入技工学校以后对数学学习更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设想
(一)关于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①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②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定位与我国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基本相适应,只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这个基础,编写教材时应及时地补上;至于提高技能和培养能力,我们认为只要上数学课就有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会合理地把握一个“度”,不能要求过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这些学生还得有一个比较缓慢的养成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心理准备。
(二)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这是技工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部2009版中职数学新大纲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只是关于某个内容放在哪个模块存在争议,相对学生基础和教学时数,新大纲基础模块内容太多。
基础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社会人”服务,体现普通公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因此“概率”初步应该纳人基础模块中来,等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考虑到学生基础,基础模块还要注意衔接性。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现在的技工学生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相当欠缺,因此基础模块应该对学生所学专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复习,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知识。
职业模块应该主要为未来“职业人”服务,体现中等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编写职业模块时应该强调实用化,按照专业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的原则选取教材内容,不要求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让学生明白没有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学不好专业知识,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关于数学教师
首先,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比普通中学数学教师更加强烈的课程开发愿望、意识和思想。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必须针对自己所教的对象和专业,按照职教的培养理念,开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其次,由于技工数学教材分成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由专职数学教师教授,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章节顺序,以适应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模块最好由相关专业教师教授,因为专业教师熟悉专业课程,易于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所举事例更加专业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篇10
公务卡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务卡的简称,是指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并且可以兼顾个人消费的信用卡。公务卡消费的范围主要包括印刷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招待费、零星的办公用品采购支出等。公务卡既有正常信用卡授信消费的共同属性,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属性,是财务管理规范与银行卡结算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其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单位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支付,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公务卡具体的实施流程是,工作人员公务消费时,在POS机上刷公务卡,取得刷卡的银联小票以及消费的发票向单位财务部门申请报销,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将领导审批的报销金额汇入该工作人员的公务卡,用来向刷卡行还款。
一、高校推行公务卡的意义
高校推行公务卡制度,一方面符合国家实行公务卡制度的要求,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高校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推行公务卡,有助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效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再者,作为一种不用现金的现代化结算工具,推行公务卡,提高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不仅严格控制了公务消费中现金支付的行为,监控了每一笔公务消费的时间、地点、项目和金额,让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还减少了现金流量和现金风险,对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推行公务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是政府公共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早推行公务卡的预算单位,在这几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务卡在高校的开展,有必要总结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真正践行公务卡改革的实际意义。
第一,高校开展公务卡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积极地推行公务卡政策。高校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传统的现金消费理念,使得公务卡形同虚设,有些教职工的公务卡甚至变成休眠卡。
第二,公务卡是贷记卡即信用卡性质,持卡人必须在规定的免息期限内还清公务消费。目前各个银行的免息期约为20—50天,正常来说,发卡行的免息期可以满足持卡人的报销时间,但是超过50天而不能报销的情况也的确存在。如果超过发卡行的还款期限,不仅持卡人要被收取利息,而且会造成个人信用受损,留下不良记录。这样广大教职工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主观上不接受公务卡。
第三,公务卡的刷卡环境有待改善,尚未健全的刷卡环境直接影响着公务卡的推广。目前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刷卡网络系统建设受到制约,而且很多高校坐落在中小城市,公务卡的刷卡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加之安装POS机,银行要根据刷卡额收取一定手续费,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谋求利润的最大化,也限制使用刷卡结账。高校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需要公务支出的方面非常广泛,学生事务等涉及很多的零星支出,存在消费无法刷卡的现象。这些都制约着公务卡的顺利推行。
第四,公务卡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和浪费现象。公务卡属于技术手段预防腐败,公务支出能够透明化,通过刷卡小票可以查询相应的消费情况,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传统现金消费中利用虚假发票或者虚开发票的腐败行为。但也应看到:一方面,公务卡结算主要的监控范围是高校预算内资金的支出,而高校的资金来源还包括专户管理的自有资金和基建账户资金等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的存在,为腐败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非市场化竞争的政府采购等垄断行为,导致公务活动不计成本,造成一定的浪费;加之利益的驱使,使公务卡的结算依然存在“人工操作”的机会,譬如,持卡人可能与商家达成“共识”,打印与实际消费不同的POS小票和发票,进行虚假报销,收受回扣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影响了高校公务卡推行的成效。
第五,目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包括16项内容,高校公务消费支出基本支出还包括项目支出,囊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这样现金消费依然存在很大的应用空间,制约了公务卡推行的效果。目前高校公务消费支出是公务卡结算和现金结算并行,高校教职工难免会不自觉地按照惯例采用现金结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务卡的推行。
三、高校公务卡改革的对策
首先,高校要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公务卡宣传和制度落实,提高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可程度。学校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财政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操作细则,做好培训工作,加强与学校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员以及具体负责经费的经办人员的配合,在日常的报销过程中,宣传公务卡的优点,并且引导广大教职工充分理解公务卡的管理要求,提升教职工对公务卡的认识,积极适应新的支付方式,掌握公务卡消费的操作流程和规则,自觉配合学校财务部门做好公务卡消费的报销工作,促进公务卡的顺利推广。
其次,不断完善公务卡的应用环境。银行要加大POS机的投放,协调制定对受理公务卡的商户给予适当优惠的刷卡手续费率,促进银行与商家的合作,鼓励商家安装POS机,提高刷卡交易的积极性。
再次,加强和完善高校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将目前的自有资金账户、基建基金账户全部并入预算内资金管理系统,从而增强公务卡监控范围的完整性。针对拿回扣、利益输送等腐败现象,笔者认为需要加强高校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民主监督和约束,对于公务消费中发生的违规违法交易,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和真正的问责。建议将公务卡推行的有关内容纳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中,高度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高校领导、院校负责人等要高度重视公务卡制度改革,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且将公务卡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预算管理综合考评的指标体系。高校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内部各个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完善的公务卡监督机制。
最后,加强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建设,加强对教职工公务消费的监督约束,对公务消费过程中的不合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使得强制结算真正落实,引导广大教职工从“强制”转换到“自觉”应用公务卡结算。一方面,加强学校现金管理制度,缩小现金结算范围,科学核定现金提取的范围和额度,超范围和额度的支出,必须采用公务卡进行结算,特殊情况,必须报经学校财务部门审批;另一方面,高校财务部门要严格把关,根据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刷卡信息,确认无误后才能予以报销。另外,要逐步建立公务卡消费的公示制度,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
公务卡在高校的推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务卡制度的贯彻落实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不断针对新问题、新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认真落实执行,以充分发挥公务卡在高校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依群.对高校推进公务卡结算改革的思考[J].经济师,2013(1).
[2] 杨丽华.浅谈高校公务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7).
篇11
现今,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已然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向比较,从早期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十几所院校,到如今,国内400余所大学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量的巨大转变。但只有个别高校成立了独立的工业设计院系,并依据地区优势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而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丝毫没有质的飞跃。横向分析,西方诸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会根据现有的需求,设立专业、规模较小的学校(比如韩国的产业振兴院,法国的各种文化专业学校),直接回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担负起教学与研究的功能。欧盟在其艺术教育与人才培训的相关计划中指出,重点不在创造一种共同的教育体系,也不拘泥于传统上学生到学校这个场所获取知识的模式。而我国现有工业设计专业与人才培养发展现状与西方横向比较,仍然处于落后水平。究其根本,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工业水平相对滞后,制造业虽大而不强,长期处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状态。部分企业依靠“贴牌代工(OEM)”生存,一些民营企业急功近利,长期依靠抄袭模仿国外产品维系生命。二是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严重制约了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工业设计的发展依靠传统专业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而改革的探索依然在尝试阶段。第三,我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使得中国社会由农耕经济直接跨入到了工业经济,国人对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缺乏根本的认识,特别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差距非一日之寒。传统设计教育长期脱离实践、纸上谈兵,青年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实际设计经验,以致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成为教学重点,造成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差,培养出的设计人员不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当大学教育成为大众教育,脱离象牙塔回归到生产实践中时,传统学院式的设计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工业设计专业顺应时代要求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靠拢,教学实践的改革也成为必然。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针对现在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既是国家政策要求,更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已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我院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指导思想,突出“人格+能力”的培养模式,工业设计教育探索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现状的对比研究,特别是工业设计教育与十年前相比的不同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以学校现有资源基础,整合大学校院艺术及设计相关系人才养成环境,加强与产业生产、市场销售之间合作与互动机制,整合重量级师资资源、实践型设计人才及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结合教学资源,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开设与设计相关科系毕业生“职前训练课程”,并结合职业规划、经管专业、艺术专业等相关实务课程,完成文化创意产业“学校培训机制”。
三、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改革实践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针下,工业设计专业应注重学生基础理论课培养的同时,积极探讨在不同的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如包装设计、家具设计、材料及模型制作等课程中,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制作出完整的作品,而不只是将设计作品停留在效果图阶段。实施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教学效果也十分好。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其他工业设计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我们加大了学生对实习实训的重视。从大一到大四分年级进行不同的就业前景分析,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针对每个年级开设的不同课程进行模拟演练,将工作中的流程带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专业知识的运用。通过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设计经验,增加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由实践带来的支撑和引导,代替大量虚设的、概念性的、空想性的题目,改变教学重点。改造学生自我封闭、主观臆断,缺乏市场意识、人因意识、工程意识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将动脑与动手能力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模式的研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我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推广至工业设计领域其他课程的改革中,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下,在我专业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实践课程已开设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特色配合可发展的其他资源,结合学科优势,加速提升设计、教学能量的蓄积与发挥,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十年前,我们聚焦在产品创新上,而现在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制作产品,而在于设计出好的全方位用户体验,服务和生态系统。和十年前比工业设计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年轻的设计师们要多才多艺,善于合作,有同理心,能够向前看。有很多新的因素影响着设计过程,比如说商业模式,生产能力,原材料采购,文化契合度,情感连接等等。一个设计师如果不能认识到设计包括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是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现在除了传统技巧包括绘画,形式的建立和CAD工具应用,我们还教学生去提问,从而得到答案。学生通过设计产品雏形,测试,改进原型,经历很多失败去发展思维能力,创造出好的作品。当然,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学生在成为独立设计师的过程中,他要理解自己将来的角色是大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团队里面有社会研究人员,工程师,市场人员等。他要学会交流,倾听反馈,寻找机会。跨专业合作是我们项目的核心元素。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形成面向实际设计应用教学体系
依据设计发展现状,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总体上来说,设计不分家,设计艺术不分家,文艺不分家。课程综合机械、艺术、材料、力学等基础性学科,捆绑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和业务素养。
2.教学方法的呈现
除去常规的理论教学方式,课程可以主要以案例分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课程效果采用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共同评价的评价方法。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业设计的教育重点是在“软件建设”上,学生做实验、搞研究并不主张用精密的快速成型设备,而是需要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式的加工作坊中去进行手工操作,通过“揣摩形态、感受真实、反复试验”来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感觉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与用有效结合,加大产学研结合,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整合师资资源、实践型设计人才交流及校际教学资源,统筹产学合作教学之交流管道,发展、整合及推广产学结合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市场实际项目,加强跨领域人才培育,注重应用型人才输出。
四、结语
面对这么大的变化,今天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中最大的挑战是,在四年中,要传授多少重要的核心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强大的思考能力,跨专业能力,和设计技能的要求。但也许设计教育最大的变化来自对设计本身的全新认识:设计可以最终被大众理解并以更社会化的,合作的,透明的方式重塑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技术还是哲学的角度看,都需要敏捷地应对这些变化。设计教育也要意识到,当世界非常需要设计时,它绝对是一种很重要的参与性活动,随时准备着发挥它的伟大作用。我们要从基础和变化两方面看工业设计教育,除了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随着未来技术,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增多,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视觉认识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应用才能,发挥天赋。
作者:杨雪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示范性综合改革小城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在5年内,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适度超前、生态优美的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并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和配套保障政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特色产业基础初步建立逐步健全;小城镇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滨江宜居商贸城市综合体基本建成的目标。
三、政策措施
(一)土地利用方面
1、优先保证镇建设用地指标供应。适当增加示范镇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指标,在符合规划、项目落实、节约集放情况下,县国土部门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优先保障,按批次报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在规模限制上适当予以放宽。
2、加强示范镇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鼓励镇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转让指标,转让资金全额返还镇。
3、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除宅基地外,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县国土资源局要开展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业务,通过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二)城镇建设方面
4、统筹镇区规划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示范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镇区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线、滨江景观带、商贸街区、广场等地段和节点地区,可结合详细规划开展城市设计。
5、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普通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性住房,大力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镇进行成片综合开发,逐步开展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开发,加强镇区个人建房管理,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一律停止个人建房零星批建,提升滨江宜居城镇建设。
6、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充分利用铁路、和国道交通优势,加快推进渡口高速互通口等对外交通和镇规划区内道路路网的建设。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凡列入镇规划的防洪排涝、公交车站、教育、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体育商场馆、公园以及污水、垃圾转运站等排水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列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审批,实行特事特办,重点项目倾斜政策。
8、加强水电供应管理。镇规划区内的供水管网纳入城区自来水厂管理,并加快供水管网的延伸。电力线路维护和管理按城区标准实施。
9、加强园林绿化工作。镇规划区内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0平方米以上,建成2.5公顷公园一个。镇区和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县林业部门要协助镇制定绿色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重点抓好技术指导和提供苗木标准。
(三)财税方面
10、基础设施及环保项目享受税收优惠。对企业化的基础设施及环保项目的收税标准,有关部门要依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定范围、条件和标准予以优惠,如企业化投资福利院或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相关的规费应予以免征,企业化投资环保项目的,可进行相应的补助。
11、拨补部分服务业项目缴纳的税款,主要为新入驻镇的大型商贸企业,金融保险企业。
12、其它新增税收奖励。
13、土地出让金收益金额通道。
(四)管理服务方面
14、开辟快捷通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符合镇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项目,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快捷审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特事行办缩短审批时限,为项目生成、落地、建设等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出成效。
15、加强项目协调指导。县政府建立定期项目会审会议制度,研究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对镇项目立项、审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直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指派专人负责提供项目审查、咨询、指导等全面服务工作,县发改局负责组织推动和统筹协调,抓好重大项目的立项指导和实施,县建设规划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小城镇建设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配合选定启动区,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县财政局负责加大对镇的财政扶持力度。
(五)农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16、加大对资农资金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支农专项资金给镇,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7、加大教育、卫生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教育专项经费和卫生专项经费。上述专项资金额度由镇提出安排分配方案,由县财政按有关规定统一安排。
18、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镇卫生院提升为乙类卫生院,并进行选址修建。职业中专(含中高)、梅埔中学、中心小学、渡口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均应列入校安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由校安工程专项经费和镇政府共同筹措。
(六)筹融资方面
19、拓宽融资渠道。镇可探索组建政府主导的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和经营管理,实行综合项目开发,滚动发展。通过BOT、B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探索部分公用设施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拍卖公共设施、场所、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冠名权、有限期承担企业广告等形式,增加建设资金的来源。
20、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七)其它方面
21、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加强镇现有在编在岗人员的分配使用。
篇13
一、开设音乐公共课的作用
音乐是由旋律和节奏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它是人们抒发、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与人类生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开展音乐知识和音乐公共课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身心得到放松,这是其他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各种音乐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感人魅力,它通过独特的旋律来抒发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其次,音乐公共课教育可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习惯养成。加强音乐公共课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心理的健全。音乐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广泛开展音乐公共课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文化积淀,更能全面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
最后,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增强创新能力。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需要硬软实力都要具备的全能人才。既要有专业能力强的硬实力,也要有综合素质高的软实力,通俗来讲就是要做到既专又精。而音乐修养恰恰就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更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不但要积极加强音乐修养,更要学会利用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在判断、分析一些事物的时候有着独特的见解。
二、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教育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公共音乐教育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学生也不以为然。有些院校相对能好点,但也仅仅是将音乐公共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既然是选修课,可选可不选,及时选了课程到课率也非常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开设有音乐公共课程的院校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的定义也有误区。音乐公共课不同于音乐专业课,而且它的授课对象也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音乐公共课都是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科学生所开展的课程。在教学上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独自分析、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3.音乐活动开展少。一方面由于开展的音乐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对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能系统地学习公共音乐教育,没有音乐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学生畏惧参加音乐活动。这样一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音乐公共课的改革路径
1. 重视音乐课程开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开设的定义上要得到重视,应将音乐公共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普及音乐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分析鉴赏音乐作品能力,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了解音乐本身所赋予的创作思想,透过音乐学会联想各个时期的音乐背景。要通过音乐公共课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优化音乐教学手段。要针对音乐公共课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搞清音乐公共课的授课对象。音乐公共课的授课对象不同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对象,它的授课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群体,我们要针对非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学习掌握音乐知识的培养目标,要对音乐理论基础、中外经典作品欣赏等知识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音乐修养。其次,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能体现出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的教学模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在欣赏完音乐作品后,老师不要急于讲解,可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创新音乐活动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新音乐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充实课外活动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如可以通过开展歌手大赛、文艺晚会、音乐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在活动中进行实践锻炼,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在校园里的业余生活,又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广泛兴趣,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公共课教育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能培养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