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整体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整体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整体护理论文

篇1

1.2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病情沉重的患者心理状态经常会发生变化。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神情萎顿、自我否定、愤世嫉俗的现象。患者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会对临床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使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缺乏依从。另外还要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组织建设是否有保障,是否缺少关爱,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我院可以借助医院内部的心理专家,通过心理知识讲座的方式提高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以便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的开展。利用交接班、给患者做治疗的机会强化患者的心理建设,使患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积极对抗疾病,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有实施计划的康复护理。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

1.3护理人员要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

安全感是患者至关重要的需要,也是患者最为缺乏的。他新到一个环境要很快适应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护士正确的引导,耐心的讲解。护理人员要树立安全护理思维,尽量帮助患者缓解身体上的痛苦、消除内心的困惑。护士必须做到使患者敢于敞开心屝向你倾诉他的难以启齿之言,要让患者感到护士就是他的知音。护理人员不能随便在背后议论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保守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将患者的切身利益置于护理工作的首要位置。护理人员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时,必须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优质的护理环境、使患者享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使住院患者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1.4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

医院要对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改革,实施交接班模式。护理人员在换班时,要将每个患者的详细状况巨细无遗地传递给接班的同时,使护理工作能够保持连贯。这样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对他们非常重视和关爱,充满有安全感。做好交接班工作,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和关注着他们。

篇2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篇3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Ⅰ度6例,唇红部裂开;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开;Ⅱ度、Ⅲ度患者同时伴发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础麻醉+局部麻醉;手术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较自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患儿亲密接触、抚摸、拥抱、引逗患儿,给予其情感满足,消除陌生及恐惧感,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唇裂患儿心理、社会行为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及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与家长交流、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伴发腭裂的患儿的语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标大多正常,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以正常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术前护理

2.2.1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等,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规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应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术前健康教育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属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其最佳手术时机为单侧3个月~6个月,双侧唇裂6个月~12个月。唇裂患儿喂养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窒息或梗死,母亲应有耐心。患儿吃奶时宜取半坐位,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会吞入大量空气,应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冲洗口腔。术前2d~3d指导家属停止母乳喂养,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为术后喂养作准备,因术后初期吸吮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2.2.3监测体温,注意保暖

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术前使体温不低于36℃,否则影响患儿血液pH值,不利手术;体温不升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调房内。

2.2.4术前准备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鼻;术前1d或当日给适量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术后患儿饥饿哭闹引起伤口出血、裂开等。

2.3术后护理

2.3.1回病房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起双肩约15°,使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随时吸出口、鼻腔内血性渗出物和痰液,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口唇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双肘,关节制动,以免输液针头脱落及用手搔抓伤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饥饿引起哭闹致创口张力增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嘱家长不要刺激患儿,避免其大声哭闹或嬉笑;看护好患儿,防止跌跤、坠床碰撞创口,引起伤口出血、裂开。

2.3.3伤口处理

患儿术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有血痂伤口先用3%双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无血痂伤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减少上唇张力,有的患儿需戴唇弓减张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线1周后去除,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压伤,如有应予以调整。为减少患儿啼哭,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伤口裂开或产生明显瘢痕。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儿术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态,可用大小合适的橡皮管支撑患侧鼻孔,凡士林纱条及橡皮管应于术后24h取出,以免导致伤口感染。术后5d~7d分次拆除缝线,红唇内侧及黏膜的缝线不必勉强拆除,可令其自行脱落。拆线后因伤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长要看护好患儿,避免摔倒碰撞使手术伤口裂开。

2.4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后,协助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勿过烫,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口腔清洁差,每次进食后喂患儿几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儿术后1月内勿吸吮,仍采用汤匙喂食。嘱要让其伤口痂皮自然脱落,切忌搔抓,术后3个月复诊。合并腭裂患儿,指导家长待患儿1.5岁~2岁时手术较为合适,因年龄小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年龄过大影响矫形效果,妨碍语音功能恢复等。患儿年龄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会出现新的畸形,需二期手术治疗,鼻部畸形在14岁后基本稳定,此时手术治疗矫正,可获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创口愈合情况,唇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儿心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护理模式也从单纯的重视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发展为全面重视病人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体护理。护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护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够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

幼儿唇裂修复术,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生长代谢旺盛,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儿,唇裂整复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动,可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渐靠拢,为后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幼儿期进行唇裂修复,可减少喂养困难,并减少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面临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患者成为一个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唇裂的护理也要重视护理的连续性、程序性和综合性,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全方位,不间断而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护理方法,以不同治疗阶段的医院内护理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综合院外咨询和健康教育使患儿获得全面的治疗与康复。

篇4

1.3社会环境的恒动性影响人的整体性人类组成社会环境,创造和改造着社会环境的每一部分,同时社会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即人的整体性同时受到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社会的进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少好处。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与衣着日趋丰盛,可供人们自由选择;居住环境日益舒适,更有利于健康;加上人们对自身与疾病知识的日益重视,使他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养生,如何防病与治病。然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如人口的加速增长、工业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导致了一些新的身心疾病的产生及慢性病的增多,加上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产生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等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的整体性。

2整体恒动观思想下的中医护理思考

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整体恒动观是其核心理论体系的一个特征。在现代护理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医、药、护三者已一统于庞大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呈现出医中有护、药中有护、医护合一的明显特征[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及昂贵医疗费用等问题的出现,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面临的焦点和难点[4]。中医护理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等顺应医疗卫生的改革和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整体恒动观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更加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和人体内外环境恒动统一的观念,且因疾病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演变过程,同受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因此,我们在护理病人时,只有遵循整体恒动观的基本思想,正确应用整体恒动的思维去观察病情,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信息,方能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也只有将整体恒动观思想融入到中医护理工作中,以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疾病的变化,探索人们持续变化的健康需求导向,施以合乎规律、科学、有序的护理行为,才能创造出精湛的护理服务。

3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实践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整体恒动观思想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添加了新时代的血脉。传统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将赋予中医护理新的活力,以更好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

3.1开拓辨证施护现代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而不再是单纯的“证”,并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从疾病到健康的全过程护理。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发病,机体一直在与其进行着争斗,加上疾病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地、动态地研究、认识和解决人体对疾病问题的反应。为了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将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临床施护的过程中,应结合专科护理特点,制订出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为护理提供更好的实践指南。同时结合中医学辨证求因的原则,遵循“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因制宜”等原则给予饮食、用药、情志、起居、对症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不同的中医护理指导。在临床路径和循证护理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中医护理也紧随步伐,关于各病种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和中医循证护理如雨后春笋。张海燕[5]将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芦金萍等[6]将循证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实践中,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患儿的治愈率。

3.2创新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来源于民间,融于医疗之中,简便易行、直观安全。靠简单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开展护理工作,既方便又安全。一些技术,如艾灸、拔火罐、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药熏洗、中药足浴等,深受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欢迎,这是正是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所在。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与科学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需要继承,更需要勇于创新,一些新的中医治疗技术,例如中药离子导入术、针灸的电针与水针、穴位埋线等,都是融合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创新技术,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轻护士工作量。赵保礼等[7]研究发现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具有费用少、见效快、无创伤、无痛苦、疗程短等优势,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为中医护理服务,创新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便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3提高中医护理信息化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医护理也不甘落后,将自身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了一系列中医护理软件及光盘,给中医护理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开辟了中医护理研究得新领域。例如,张广清等[8]研制了中医整体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系统包括入院患者评估表、住院患者评估表、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单、出院患者评估及指导等6个模块,并根据专科特点按病种分类,编制了标准中医护理计划;叶美玲等[9]制作了中医护理动画情景多媒体影音光盘及周凤等[10]研发了中医标准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词典等。这些中医护理软件及光盘,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规范了中医护理工作程序及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4健全中医护理管理体系化中医护理在指导理论、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治疗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与内容。全面统筹,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医护理管理体系是中医整体恒动观指导下的内涵,也是施行中医整体恒动护理的一项统揽全局的关键内容。中医护理应跟踪国内外护理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取长补短,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使其自身的研究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相适应,与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以“整体恒动”的护理观,以“辨证施护”的思维方式,形成中国独有的中医护理学科,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模式。

篇5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呢?通俗地讲,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参与到以人为主体的护理活动中,使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1.1 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 建立花园式的住院部:在病房大楼周围建造了喷泉、亭台供患者散步、锻炼。建立宾馆式的病房、开放式的护士站,便于护患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病房内设有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电话、沙发、浴室等,解除患者的不便,根据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可摆上自带的鲜花或其他植物。设立病房便民角,备有针线包、老花镜、纸、信封、笔等,供患者随时取用。

1.2 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实行首问负责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流程,为新入院患者送上第1瓶水、落实第1碗饭、协助第1次检查、指导第1次用药、做好第1次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床位医师及护士、病区环境、同室病友,为出院患者办好出院结账手续,联系交通工具,护送患者上车等。

2 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服务

我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制定了“五心服务”:接待患者热心、护理工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听取意见虚心、整体护理专心。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满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专科业务、操作技能水平及语言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1 推行心理护理 制定心理护理路径,培养专门的心理管理人才,启用专职心理管理护士,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面对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疾病的康复。

2.2 加强健康教育 为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院各病区均制定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除由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外,各位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为患者提供及时、适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2.3 延伸护理服务 笔者目前的护理服务已不仅是局限在医院内的患者,而早已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至家庭、社区至整个社会。我院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护理服务,如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街道、居委会挂钩进行定期社区服务,为大型企业的职工义诊等。

3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

篇6

1.1焦虑和紧张:

1.1.1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1.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

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2.2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怀疑和不信任

1.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2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护理措施: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3.1.1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3.2.1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3.4.1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4.3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4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4.1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篇7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常规手术100例,手术种类有:剖宫产22例,宫外孕20例,不孕症40例,子宫全切18例。

2护理

2.1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时,护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自己,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饮水的时间,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促进睡眠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穿棉质衣裤和棉袜,不涂口红,不戴金器和义齿;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如手术中怕痛,怕有后遗症,怕切除女性器官会引起性方面的障碍等,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2.2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2,3]

2.2.1营造手术舒适的环境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呈墨绿色,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病人安全、平稳。

2.2.2麻醉配合时的舒适护理患者入室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沟通,协助麻醉师摆好,在椎管内置管时,穿刺针较粗,穿刺时后背有酸胀感,这都是正常的,嘱咐病人不要乱动,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做好手术中的护理摆放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平卧时,手臂不可外展过度,测量血压的手可用中单包在身旁;截石位时,托腿架要调节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关节下垫软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2.2.4做好生理舒适的护理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呕吐,嘱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病人的面部;静脉输液时,要力求一针见血,并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时的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让进入体内的液体与体温接近,减少温度过冷对机体的刺激;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插导尿管给患者造成的尿胀、尿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插管时动作轻柔,并遵守无菌操作。

2.2.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4]多数病人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我们可以轻轻用手抚病人的头部,病人会感到安慰,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住,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如果病人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不好和恶性的,我们要注意不让病人知道病情,以免焦虑和恐慌。

2.2.6手术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怕引起病人的紧张。

2.2.7手术结束后搬运病人时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推车要靠床平稳,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导管脱出,四人平稳地将病人抬至推车上,将干净的盖被盖在病人身上,防止着凉,在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

2.3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后访视,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沟通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鼓励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询问伤口是否疼痛,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篇8

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多种情志变化,从而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病情加重,并引起并发症。护士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适的解释,如告知此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必要时介绍同种疾病治愈出院的病例,以此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畅的接受治疗。对于伤肢肿胀,经过反复的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或对骨牵引治疗疑心重重,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应详细说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牵引的重要性,告知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病情观察

骨折的患者由于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此时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以减轻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度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肿胀明显,可用中药外洗,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或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都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皮肤护理

骨折的患者,患肢制动而长期卧床,局部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定时检查受压部位,观察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每2h按摩受压部位1次,并擦红花酒精或用红外线照射,每次5~10min,在骶尾部或足跟部垫气圈或气垫。

4饮食护理

骨折的患者,由于失血耗气,中焦运化处于滞化状态,故应禁食生冷辛辣之品,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瘀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应给予续筋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物,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促进骨折愈合。

5预防并发症

篇9

1.1 西医护理 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护理操作技术更为科学、规范、实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系统化整体护理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虑人类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但西医护理,大多采用对症护理,即见效快,疗程短,但难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损伤;西医护理在康复、强身、健体等方面也应充实和发展。

1.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1.2.1 中医护理的原则 (1)扶正邪:护理的目标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2)标本缓急:急则护标,缓则护本。(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视临症表现施护症候相同,护理方法一样,症候不同,护理方法不同。(4)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为主,强调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这些理论与方法正是整体护理要纳入的重要内容。

1.2.2 中医护理的特点 (1)整体观:中医理论以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对待人体和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体现脏腑之间,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尤其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论,表明人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一个整体。外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因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情绪变化都与健康有关。所以,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病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2)辨证施护: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方法,确定实施护理原则与方法。总之,中医护理在饮食、运动、睡眠、心理护理等健康养生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大量的中医护理经验和方法,一直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之中,虽然也出版了许多中医护理书籍,但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如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3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其特点是:它从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观、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医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以人为中心的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1];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转贴于

2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的可行性

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手术室行骨科大手术患者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14~69岁,平均46.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6例,中学25例,小学20例,文盲5例。患者均神志清醒、无精神障碍,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股骨干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5例,肱骨干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5例。伤情评定:ISS≤15分者44例,ISS≥16分者52例,平均ISS42分。其中伴颅脑损伤12例,伴胸部损伤5例,伴腹部损伤8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访问开展术前访问开展健康教育,使即将行手术患者了解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案。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患者行手术前一天进行探访,阅读病历并接触患者,向患者解释有关手术和手术后问题,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详细介绍麻醉后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具有科学评判的态度,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2]。交谈中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和面部表情,真正掌握患者的心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术中配合默契。

1.2.2术中舒适护理实施通过术前访问巡回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较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亲切话语与患者交谈,同时附带适当的肢体语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室温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舒适。根据患者实施手术类型,帮助患者调整适当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患者的生理不适,或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在进行做各项操作时,提前给予患者说明,操作轻柔,让患者了解操作目的减轻焦虑。若发现患者口唇发干,可用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术中麻醉后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注意遮盖患者,并予以保暖,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术中要求护士技术娴熟,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配合手术准确到位,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术毕,若是清醒患者,告知手术成功,使患者明确病情,然后将其送回病房,安置后同病房护士交接,并告诉家属注意、保温、输液等。1.2.3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外骨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术中止血带的应用、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于24~48h拔除,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引流过少而患者主诉疼痛时,考虑引流不畅,须及时查找原因。引流液过多时,应及时更换负压引流袋以保证引流效果。引流管长度应适宜并妥善固定,负压引流袋应低于伤口位置。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肢,定时更换,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因此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10次/h,术后24h开始,局部按摩,30min/次,2次/d。建议患者多做深呼吸或咳嗽动作,每小时深呼吸5次或醒来时深呼吸10次。

1.2.4术后疼痛干预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护理过程中要运用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等评价疼痛程度,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加强疼痛知识的学习,掌握镇痛药物的基本药理常用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方面的知识,正确使用镇痛泵等止痛辅助工具,以便在疼痛治疗中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受心理影响很大,所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可增强患者耐受力。巡视患者时耐心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有的放矢地给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重视环境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而减轻疼痛。有效运用分散或转移注意力给予心理放松疗法。

2结果

术后1~2d后,回访患者,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了解患者后镇痛情况,局部刺激,术后不适等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给予术后康复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问卷调查表。

术后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满意问卷调查表。满意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患者对手术认知程度、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与服务态度等等综合评定。满意度达87.9%。患者主诉疼痛在行对应疼痛处理方法和心理放松疗法后,情况盖上明显。对于患者主诉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采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1次/d,持续7d,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按医嘱给予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12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腿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情况转缓8例。2例浅静脉充盈,2例出现Homan征阳性。

3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4]。现代临床护理体现为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骨科大手术患者行整体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可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研究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尤其是疼痛知识的学习[5],通过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果,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2]石艳,王清波,王燕.护理与护理法问题的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78.

篇1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均来自我院妇科,年龄45~69岁,平均53岁。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2护理评估及诊断

对外阴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段进行评估。拟定的护理诊断如下。

2.1角色紊乱确诊初期,一个健康的人对自己成为患者感到突然,针对其否认行为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使患者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

2.2焦虑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术前患者由于环境、角色、情绪处于调整状态,加之对手术的信息不了解,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3]。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3恐惧由于躯体疾病导致患者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

2.4知识缺乏20例患者都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低、医学知识缺乏,对手术感到羞愧和恐惧,害怕失去女性特征及性生活能力,心理压力很大。

3护理措施及目标

针对患者的护理诊断,采取了以下整体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措施及目标

3.1.1心理干预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外,还采用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支持、疏导、保证等心理护理方法,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医务人员不回避性生活问题,给患者讲解外阴切除只是部分性感带丧失。通过与配偶的交谈对他所顾虑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要求其配偶积极照顾患者,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使其明白患者不仅是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性的需要对健康也十分重要。护士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方面知识,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为将来达到性生活和谐共同努力。

3.1.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进行外阴及阴道冲洗,及时清除肿瘤表面破溃处的分泌物;术前1周进低渣饮食,术前3日进无渣饮食;术前晚保证睡眠;手术前夜及当日晨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区皮肤准备(上至脐水平,下至膝关节),防止皮肤刮伤。参加术前讨论,熟悉该手术的操作规程和要求,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1.3术前训练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因术后外阴及双侧腹股沟创面大,患者约1周时间不能下床,需训练患者习惯床上用便盆进行大小便。

3.1.4情感交流传统的手术室护士身处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很少与患者接触,加上因无菌技术的需要,戴上口罩、帽子,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无形之下增加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开展整体护理后,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交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工作人员的陌生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中护理措施及目标创造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一般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均有一种陌生而恐惧的感觉,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看到一个优雅、整洁、温馨的环境,通过感知能改善自身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生命力的发挥,并对手术成功增添了信心[4]。规定由术前访视的护士接患者,以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

3.3术后护理措施及目标

3.3.1一般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创面有无渗血,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

3.3.2伤口护理腹股沟伤口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感染坏死,致使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在50%以上。术后当日双侧腹股沟切口分别用1kg砂袋压迫12h,以防出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5%碘伏清洗伤口,每日用热辐射烤灯距创面30cm照射5min,以保持创面干燥及促进伤口愈合。会阴伤口呈环形,内放2根橡皮引流条,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无菌敷料干燥。局部组织红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为预防阴道粘连,阴道内放置碘仿纱条,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及时清除分泌物,尤其是尿管周围,臀部垫清洁中单,有污染及时更换。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

3.3.3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平卧1周,卧床2周,故应做预防压疮护理,协助患者两腿屈曲,用软枕放在膝部下,以减轻伤口张力,防止活动时过度牵拉引起出血,根据病情及年龄,必要时用气垫床。经过上述的护理,2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压疮。

3.3.4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患者因手术切除大量组织,易致切口瘢痕或挛缩引起阴道口狭窄。因此,术后7~10天后尽可能行功能锻炼,如双腿合拢、分开、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每日2次,每次10~20min左右,动作轻、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根据年龄及病情不同指导患者行外阴肌肉锻炼(即屏气收缩尿道、直肠和阴道括约肌,然后放松)。通过上述积极有效的治疗,出院后我们对以上20例患者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后,双下肢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者认为手术后的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4例患者因为狭窄的阴道口,恢复早期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但经过对症处理后,感到基本满意。1例患者因丧偶,对性生活无法评估。

4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如期康复出院,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彭素蓉.52例外阴癌临床分析.江苏医药,1998,24(11):860.

篇12

肾病综合征患儿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外,科学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这些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和学习,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逐渐变得冷漠、孤独、恐惧,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些患儿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使他们懂得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身体会很快康复,并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下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2.1恐惧和悲观心理

本组肾病综合征患儿多数为学龄期儿童,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由于生病住进了医院这个具有特殊环境的地方,尤其是每天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和痛苦而陌生的病友,一些胆小的患儿特别害怕打针吃药,见到医护人员就感到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会死亡,表现出急躁不安、胆怯、悲观、郁郁寡欢,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患儿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像慈母一样去关心和安慰他们,向他们说明本病是不可怕的,只要配合治疗是能够治愈的,使他们逐渐熟悉和习惯新的环境。对于胆怯的患儿给他们介绍一些痊愈病友的治疗好转经过,消除其恐惧心理。对心理承受压力较低的患儿,就患儿的某些异常检查结果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向家长解释时应注意回避患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1]。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共同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们,从而不再感到恐惧和悲观,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了解造成患儿恐惧的心理因素,就可以施用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轻患儿对医疗和疾病的恐惧。

2.2饮食习惯的改变

儿童时期对很多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健康的孩子不必严格控制,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饮食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正确的饮食会加重病情。患病初期身体高度水肿,大量蛋白从尿中排出,体内发生蛋白质不足现象,故应从饮食中给以补充,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因此要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如肉、蛋、鱼、豆制品等,食盐量每日不能超过2g[2]。有一些偏食或平时饮食习惯偏咸的患儿难以接受,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下特别任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向患儿和家长耐心解释,说明过量盐饮食的危害,如果继续大量食用有盐饮食会影响对疾病的治疗,病情难以好转,应等水肿消退后,再逐渐进有盐食物,同时鼓励患儿食用高蛋白饮食,让患儿知道蛋白质是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非常重要的。要配合家长想尽一切办法调节食物的色香味和种类,尽量适合患儿的口味,增进患儿的食欲,使治疗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2.3自卑和孤独心理

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需长期服用,但长期服用会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满月面,水牛背等,由于体形出现了变化,加之其他同龄人的嘲笑,特别是一些爱美的女孩子会远离人群,产生自卑和孤独心理,情绪低落,任何不当的语言和语气都可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对患儿产生消极影响,不愿接受激素治疗,然而,激素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中途停药,治疗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使病情不断反复。医护人员如果遇到自卑心理较强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冷漠,语言亲切,要明确地告诉患儿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用药过程中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要看到经过治疗自己的病在一步一步地好转,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随着病情的好转,停药后,激素副作用引发的不良体征会慢慢消除,和健康儿童一样。从心理上解除患儿的自卑感和孤独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治疗方案。

2.4担心影响学习

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学龄期儿童,长期反复住院治疗,不能正常上学,非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今后学业和发展前程,这种担心加重了患儿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抑郁、沉默、焦虑、烦躁、发脾气,不安心住院治疗,产生急于出院的想法。为了避免和减轻患儿的忧虑,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观察分析,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和要求,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和疏导,用细心的护理关爱影响他们的情绪,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与家长配合组织患儿学习,也可请老师和同学到医院为患儿补习功课、辅导作业,这样可以满足患儿学习的需要,使患儿安心住院治疗,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5恢复期心理指导

此期患儿的症状基本消失,部分患儿和家长以为疾病彻底治愈,可以尽情地玩耍,饮食不受约束,不再注意周围的环境,精神上完全放松,甚至把维持量的激素也忘记服用。然而恢复期患儿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是由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和停用激素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恢复期和出院指导,讲清有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激素减量原则,懂得一般消毒方法及卫生知识,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定期进行尿液复查[3]。

3结果

对于产生不同心理问题的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所有患儿都能很好地克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乐观向上的心理,缩短了疗程,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4讨论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患儿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患儿的疾病康复是医护人员心理护理工作的最好成果[4],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让患儿在最佳的心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儿身心尽快恢复健康,和健康儿童一样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晔华,阚积荣.2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卫生,2005,37(5):370-371.

篇13

伴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市政道路管理中展示出巨大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在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养护和维修措施,旨在不断提高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的水平及保证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转。

1沥青混泥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裂缝

现阶段我国道路运输中超载超限问题日益突出,道路在车辆荷载长期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层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程度,底面有可能开裂,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展到表面形成横缝 纵缝 网裂和龟裂等各种形式的裂缝。

1.2 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因在车行荷载长期作用下而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一般都在1.5cm以上。车辙是塑性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形,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使行车的平稳舒适度降低,较深车辙则可能会因其滞留较多积水而使汽车飘滑而发生较大的交通事故。车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造成路面稳定性差,强度不足;基层材料强度不够,不能提供较大的承载力;面层施工压实度不足;车辆严重超载超限。车辙一般可分为V形车辙和W形车辙,其中V形车辙影响路面范围较大,路面两侧没有隆起现象;W形车辙两侧路面有明显隆起现象。

1.3 沉陷

基层局部压实度不够,养护时间不足,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道路就可能出现沉陷病害。一般可分为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大面积沉降。其中均匀沉降是道路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具体表现,这种沉降不会引起路面破损。而局部沉降则是因局部路基养护不足,强度不够造成的,此种沉降会造成更多次生危害的出现。

1.4 翻浆

翻浆是指路面发生弹簧、裂纹、松散、鼓包、冒泥浆等不同程度的破坏。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翻浆现象的出现:1)基层材料继配不当,细料过多。2)低温季节施作的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下,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泥浆。3)低温地区冬季施工,基层水份凝聚成冰,春天解冻时翻浆。

2 沥青混泥土路面的养护对策

2.1 裂缝维护

沥青路面裂缝出现后,在高温季节可自行闭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处理。如在高温时仍不能闭合的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裂缝维修方法可分为冷补灌缝和热补灌缝两类。热补灌缝:将裂缝处打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沥青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喷抹到缝中,其后施作一层2~5cm后的粗砂加以保护,最后将矿料压实。冷补灌缝:冷补灌缝需要采用橡胶处理的冷补乳化沥青裂缝密封剂(灌缝剂)。施工时无须加热,无须专业灌缝机械,在清除裂缝内部及周围杂物后即可直接用灌缝壶将灌缝剂灌注进裂缝内,此法简单易行,可考虑多采用以减少维修费用

2.2 车辙修复

路面出现车辙后,为防止路面积水对其产生的进一步破坏,应对车辙进行修补,修补材料宜采用与原路面材料相同的材料若车辙深度较浅,一般在8mm以下,并对行车只能产生小幅度摆动的情况,可先清洗车辙及周边,对路面进行烘烤和添加新料后压实 若车辙深度较深,一般在8~30mm,并对行车可能产生较大幅度摆动的情况下,应对车辙面积稍大范围内的路面进行垂直挖槽,挖槽深度不小于原坑槽最大的深度。挖槽时应尽量减少对下层材料的振动,挖好坑槽后用再生修补技术进行热处理修补

2.3 沉陷的处理

对路面沉陷的修复时,若路面不均匀沉降不严重,且路基和基层较为稳定,则可在拉毛和清扫处理后,在原凹陷处洒粘层沥青直至与路面齐平。但如果是基层结构出现沉陷而导致路面沉降,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加固和修复,再对面层进行处理。对于路基下坑洞、沟槽等引起的局部沉降,应先用砂砾石、碎石或浆砌片石等将坑洞沟槽等填实,出现面积较大的暗流时,可采用桥涵跨越。

2.4 翻浆的处理

翻浆的处理方法有:1)测定翻浆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画出大致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处治挖除翻浆部分的轮廓线(正方形或长方形);2)用切割机开槽到稳定部分,坑壁要垂直,并将槽底、槽壁清理干净;3)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刷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新填补部分要略高于原路面(高出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填实压实与原路面相平后用平板振动夯进行振轻压实。维修期间应注意封闭交通,待强度达到要求后再放行车辆。

3 实例分析

某市道路结构多数是由一些沥青路面组成,通过路面性能预测,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坏,因此,需要采取修复和改善施工管理等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使用功能。

3.1 道路现状分析

根据对路面使用,本市道路面层破损主要有6种类型较为突出,即裂缝、坑槽、沉陷、波浪、车辙,浅析其基本原因:

(1)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针对性。对某些道路病害认识不足,习惯于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做法,在还未能够搞清病害、查明破损原因,定出针对性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某种指标,盲于补修,其结果是部分补修形成效果不佳。

(2)道路基础选用材料不良。为了单纯地侧重于增产节约,盲目地进行修补或以利用废料为目的使路基强度不一,而后继续形成龟裂。

(3)掘路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近几年该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在路面下需铺设煤气、供热、通信、电力、自来水等管线,这些工程都直接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夯填不到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沉陷。

(4)部分道路强度不足。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很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如一些街道由于路基稳定性不够,加之养护管理的不足,重载交通量比重大从而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3.2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对策

沥青路面就其使用功能来讲,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法、采用材料、施工条件的差异对道路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交通量的变化,往往路面会出现多种病害,所以应当进行研究,找出主要原因,再对养护决策进行优化排列,现对主要常见道路病害提出自己的看法:

(1)坑槽。油料老化或用油量偏低,矿料尘土影响黏结,压实密度不足,积水、石料质差、龟裂处理缓慢,导致面层松散,外部冲击形成坑洼,一般为单独,有少量成片连接。用路面铣刨机铣刨10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t~12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2)龟裂。车辆荷载重复作用,引起路面疲劳破坏,路面结构层石料不纯,含尘土大,沥青未黏结压实,路基不稳定,强度不均成型,一般缝较粗,纵横交错,呈老化状态,近似等量状态裂块,近似规则形状,似龟背,干燥时路面强度高。用W2000路面铣刨机铣刨15cm左右,路面废料清扫干净后均匀喷洒一层沥青结合油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 t~12 t压路机反复碾压成型。

修补路面一定要切割成型,切割深度要和路面结构一致(10cm左右),再用沥青灌缝机进行灌缝溜边,宽度5cm~20cm以保证新旧路面黏结。

(3)井框高差。路面上管井井盖高于或低于相邻路面,井框周围压实捣固不实,操作不严导致路面破坏下沉。对此类问题我们进行多年探索考察也试验多种方法认为,分层浇注水泥混凝土效果明显:如在2011年该市次干路改造工程中把井周围60cm范围内下挖致土路基层拆除旧井、支模、用C30早强水泥混凝土20cm一个浇注层依据路面施工结构分层浇注,经过观察井框周路面状况良好。

4 结束语

总之,水泥混凝土道路这种硬性材料对设计强度不足、超载很敏感,或者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而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破坏就会迅速发展,难以维护,因此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养护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