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通与幼儿园和奶牛养殖基地沟通,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问幼儿:“你们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一定有很多收获,请说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时很多幼儿都举手发言,课堂不断。有的说奶牛的头上是两个弯弯的牛角,还有的说奶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
二、根据幼儿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组织一些脱离幼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当配角,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度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科学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从而有条不紊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氛围,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组织了一次带幼儿到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带领幼儿亲自体验购物的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钱币知识,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制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去超市购物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的一个区域。经过幼儿讨论,决定去超市的儿童食品区。而且,幼儿发现去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一条是从菜市场穿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决定走步行街;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统一穿着园服,并跟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5元零钱。在超市里,有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到手里,但是发现手里的钱不够,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很聪明的就想到了合买,并且商量好怎么共同分享。
三、鼓励师幼互动,增长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和幼儿成为好朋友,听取幼儿的想法,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热爱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比如带领幼儿到社区去参观,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居住的社区,知道美好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还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我带领幼儿与社区联合,积极捡拾地上的垃圾,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还给幼儿讲述了垃圾的简单分类,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报纸、包装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果皮、菜叶、药品、化妆品、煤渣、烟头等。通过这次社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提升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为幼儿真正融入社会做出铺垫。
四、开展活动反思,客观完整评价
当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要认真进行活动反思,这不仅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也为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首先,幼儿教师要对自身进行评价,比如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是否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等。只有幼儿教师不断的优化思维,才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得在一次实践活动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导致一名幼儿的园服被刮坏。在活动结束后,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也积极进行了整改,以后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其次,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给幼儿一定的激励。我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从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成为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使幼儿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最终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总之,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挖掘实践活动资源,采取师幼互动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保持活跃的思维,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2
一、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广泛利用所处地的社会环境和资源,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区域和单位,与他们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实践活动地点和内容的选择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新闻焦点和重大事件,让活动更加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还可以最大化地挖掘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孩子提供更大、更好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
社会实践活动要为幼儿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产生兴趣,有效地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关注的事物,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让他们与同伴、其他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只有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才能吸引他们去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活动才会生机勃勃,达到甚至突破预期效果。
三、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实施方案是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制订一个详实、周密的方案才能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在制订方案之前,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召开会议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商量制订出最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要求如下:①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某些方面取得发展。②有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对象。③有详尽的实施步骤。④有明确的任务分工。⑤有准确的经费预算。⑥有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四、开展活动前进行精心准备
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包括活动方案培训和物资准备两个方面。开展活动前,首先需要召集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家长详细地说明整个活动的步骤,强调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所有执行者了解清楚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要加强对幼儿、老师及家长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物资准备包括道具服装、食物、劳动工具等。
五、按照步骤有序地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将方案变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活动过程中,从总指挥到各个班组每一位老师的具体管理,都必须步调一致,不能出现有任何班组脱节现象。园长扮演的角色是总指挥、总导演,老师们既是导游、导师,又是参与者、合作者,两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师德修养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六、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幼儿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围绕着既定的活动目标而展开。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等,都需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活动总结要分析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理论依据,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的重点是幼儿、家长、社会、教师的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以及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幼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能够充分挖掘孩子的天性,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乐趣,能够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社会基本规则,获得情感体验,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篇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35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积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社会,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情,深入挖掘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特性,选择贴近幼儿实际能力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我根据实际幼儿园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 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通与幼儿园和奶牛养殖基地沟通,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问幼儿:“你们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一定有很多收获,请说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时很多幼儿都举手发言,课堂不断。有的说奶牛的头上是两个弯弯的牛角,还有的说奶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
二、 根据幼儿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组织一些脱离幼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当配角,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度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科学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从而有条不紊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氛围,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组织了一次带幼儿到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带领幼儿亲自体验购物的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钱币知识,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制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去超市购物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的一个区域。经过幼儿讨论,决定去超市的儿童食品区。而且,幼儿发现去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一条是从菜市场穿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决定走步行街;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统一穿着园服,并跟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5元零钱。在超市里,有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到手里,但是发现手里的钱不够,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很聪明的就想到了合买,并且商量好怎么共同分享。
三、 鼓励师幼互动,增长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和幼儿成为好朋友,听取幼儿的想法,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热爱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樱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比如带领幼儿到社区去参观,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居住的社区,知道美好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还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我带领幼儿与社区联合,积极捡拾地上的垃圾,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还给幼儿讲述了垃圾的简单分类,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报纸、包装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果皮、菜叶、药品、化妆品、煤渣、烟头等。通过这次社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提升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为幼儿真正融入社会做出铺垫。
篇4
一、树立生活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目标应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学习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幼儿园教学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理念,唤醒教师的多种角色意识,把幼儿当成共同生活的“孩子”、“伙伴”、“朋友”、“弟妹”,甚至把幼儿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和师长,这样幼儿园教学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化的实质。
二、捕捉课程资源,选择生活教材
以生活为基础,教材作为储备的学习库存。以生活为线索和导火线,选择适合的教材改装、设计融入生活中。在这里,生活就是课程,课程设置的主人应是幼儿和教师,课程是班本化的。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变教学为生活
既是生活,就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工作”,有游戏,有玩,有吃喝拉撒睡,有娱乐休息……一切活动没有课的模式,只有轻松和谐,只有生活中的自然。也就是说,师生在生活中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把一些发展目标自然地融入生活中,这样的情境下幼儿更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获得一些有益的关键经验。
四、结合教学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的斟酌。活动目标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
2.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的告知。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做相关的准备。
3.活动准备的保证。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
(1)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要补充自己的知识量,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触类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和启发孩子向未知领域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教师要学会了解、分析幼儿,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挖掘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并将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转换成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井然有序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一个隐性的教学条件,良好的个人素质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促使他们学习用善良、宽容、真诚、平等、友爱等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人相处。
(2)幼儿的准备:包括幼儿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幼儿必须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粗浅的了解,才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具有外出活动的经验,比如外出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同时幼儿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其主要内容是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双方一起制订和调整活动方案,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4.活动过程的开展。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
五、走出活动情境,进行客观活动评价
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即“活动反思”。
1.对教师本身的反思:(1)活动内容反思: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教学态度反思:活动中投入多少热情,准备是否得当,是否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3)活动过程反思:流程是否合理,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4)教学情境反思: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是否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篇5
众多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通过塑造环境更好地塑造人。
1.班级物质环境:为幼儿创设自我宣泄和相互交流的物质空间
班级活动室是师生和幼儿之间交往,发生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区域空间合理分配:我们根据每班幼儿人数,合理设置活动区数量,以每个区域4~5人为标准,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交往行为。
私密空间每班都有:每个班级在设置区域游戏时,都充分考虑个体幼儿的特殊需要开设心情角,使幼儿能够有个相对秘密的空间向朋友倾诉或自我宣泄。
室外空间相互共享:我们打破早操各班分开的模式,以小圆圈舞的方式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跳舞,增加幼儿间融洽、和谐的氛围,扩大幼儿的交往圈。在每周二、周三上午10:00-10:50开展全园混龄游戏,丰富幼儿的交往层面,发挥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混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班级精神环境:为幼儿创设关爱、支持、理解、接纳的精神空间
班级精神环境对每个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幼儿良好社会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的理解与接纳胜过直接干预: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感需要,特别是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幼儿偶尔犯错,要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留给幼儿自我发展和自我调整的空间。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自由而不放纵、指导而不支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逐渐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
教师的身体语言胜过一句口头表扬:对幼儿的积极行为要及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如点头、微笑、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进行反馈和强化。
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由于大部分幼儿的情感迁移能力比较差,对他人的思想感情、个体需要还不能察觉。因此,教师应经常组织幼儿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或老师提出请求或提供帮助,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吸引幼儿,使他们得到成功交往的体验;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集体教学:为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学习途径
“集体教学可以集中、明确和定量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获得社会认知、技能和社会性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把集体教学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1.集体教学的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过去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忽视了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许多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现实生活,造成幼儿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说教多。现在,我们教师认识到社会性教育与认知教育相比更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认识到幼儿的社会性,就是生活中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因此教师经常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情作为集体教学内容。
2.集体教学的目标要整合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且具体可操作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讨论,我们改变了过去重视社会认知、轻情感体验的模式。如“我是中国娃”的主题目标经过讨论和修改,把幼儿喜欢的英雄纳入到学习目标中,与对国旗的认识和升国旗时的行为要求加以联系,对祖国的认识也是通过孩子自己讲述旅游中的故事、收集照片、特产等来感受。
3.集体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幼儿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情景剧表演、录像回放、越剧表演、设置疑问等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再现生活中的场景,组织幼儿讨论是非,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相互关爱之情,并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游戏中进行实践练习。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还组织参观访问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参与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其良好情感和品质的形成。
三、社会实践: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不是“告知”就能形成的,也不是简单地靠环境的“熏染”就能形成,它是主体选择、接纳和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创设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在丰富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中积极主动地体验、动手、思考、观察、交往、表现,主动地发展社会性。并积极利用家庭资源,指导家长创设机会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幼儿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多渠道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节日活动:我的节日我做主
“六一”节,我们改变了过去一贯做法,把送孩子礼物变成了“我的礼物我做主”活动。中大班孩子到超市亲自为自己、为父母购物。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教师特意创设的超市中购物。因为活动的真实性,所有孩子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主动商量、大胆求教,学着大人的样子自觉排队,回到班级还一起交流购物的经验,观赏所买的物品,分享快乐情绪。
2.户外拓展:挑战自我,互帮互助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重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团队合作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6月,我园大班孩子都要开展露营和野外拓展训练。(如登鹿胎山、看珍稀动物)拓展活动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潜力,看到了孩子独立、大胆、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
3.上街宣传:关心社会,从小做起
篇6
二、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用,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培养
1.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安全意识形成的必要途径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调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三方的有利资源,互相整合将内容和形式达到最有利幼儿发展的程度,使幼儿能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体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安全意识形成的重要载体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以主体身份置身于社会活动环境中,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各种活动,目标就是发展幼儿社会性,主要内容为增强幼儿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它是一种以幼儿主动参与体验为主的教育活动。
三、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具体策略
1.凝聚幼儿园、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一股发展合力
(1)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明显增多,幼儿园要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具有引导开展活动的主动性。活动开始之前,幼儿园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用来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园在制订目标时,要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态度、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要明确;活动准备是幼儿园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在这一环节幼儿园要考虑细致,从物质准备、知识储备、集体意识等方面做工作;活动内容要考虑时间的合理分配,动静结合、环环相扣。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记活动的本质,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参与程度,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促成活动圆满进行。
(2)家长。家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身从事的工作和业务层面提供协调可用资源,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班有从事警察、电力、消防等职业的家长,他们也是利用自身资源,帮助班级联系组织了与促进安全意识相关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社会经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3)社。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是制约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园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着手,本着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的目的联系了一部分单位作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合作伙伴”。这些活动都是因地制宜,依托社会资源开展起来的,促进了幼儿安全意识的提高。
2.开展灵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安全意识养成
(1)“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实践活动。我们利用社会环境资源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联系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带领幼儿到现场去参与活动。针对孩子人数多的情况我们也邀请相关单位带着设备到幼儿园和孩子们互动交流,让孩子们不出园就可以参与活动。
(2)采用积极互动交流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我是小小交警”活动中,我们在欣赏交通安全标志时,交警讲解员一边带领幼儿欣赏图片一边指着下面的汉字注释为幼儿讲解内容。在学习交警指挥操后,交警叔叔主动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教教大家。孩子们都积极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尝试参与。在指挥中心大屏幕前,孩子们赞叹可以看到这么多的路口动态,交警讲解员也顺势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采用一答一问的形式来活跃气氛。
综上所述,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幼儿初步养成必要的安全意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当前幼儿安全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要包含: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活动准备,活动流程,人员安排等内容,用来指导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制定一份详尽的应急预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预案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概况(活动项目、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等)、应急机构、应急小组职责、安全工作保障措施等,确保幼儿安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挖掘与运用幼儿园周边的社会资源,选定合适的场地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林州市地处太行山麓、红旗渠畔,有着南太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人文精神等,但是在选择实践活动的地点和内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场地的安全性,在场地的选择上要本着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安全性。再好的活动,如果发生了不安全的事,都称不上好活动,安全否定一切,因此安全性原则非常重要。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场地首先要考虑活动地点的安全性,所以像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消防大队等这样的场所应该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场地,让幼儿掌握了更多自救与求救的知识和技能;而河流周边、有污染的环境等场地则不要选择。第二,教育性。皮亚杰曾经说过: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的。即便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还要考虑教育性,比如与园本课程滑翔伞相关的滑翔俱乐部、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旗渠纪念馆等。“小鬼当家”超市购物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超市物品归类摆放的特征,学会了认读标价,尝试了按所持钱额有限制地购物活动,体验了“选择”与“舍取”转换的过程、初步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道理。第三,多元化。我们将实践活动逐渐发展到多元化的综合实践。不仅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如《寻找春天》的登山活动、秋天走进农田收花生,还走进特校让孩子们关爱特殊儿童、重阳节走进敬老院开展的慰问活动等。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现在幼儿园每个年龄段都会有多个班级,如果带全部幼儿出去不仅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更不能保障幼儿的安全;如果单独一个班级出去,假设一个年龄段有6个班的话,每月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每个月教师就用出去6次,会增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负担,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以年龄段来组织每月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不需要每次全班幼儿参与,每次活动的开展每班限定10―15名幼儿,每学期全班幼儿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班教师一名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另外两名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展别的活动,人数的限定更有助于活动更好的开展和安全的保障。
四、家长义工的参与
既然每个班只有一名教师参与活动,那么老师要指导活动的开展,如何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安全呢?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每次活动每班可以从自愿报名的家长中选择3―5名家长,以义工的身份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义工参与到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家长认识活动的价值、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协助老师组织幼儿、确保幼儿安全。
五、活动前的安全教育
孩子们走出幼儿园,他们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再加上自制力较差,人员又多不利于教师的组织,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比如4月份的走进图书馆活动,教师在活动之前就要在班级开展关于图书馆的教育活动,知道图书馆的功用,更要了解这个社会场所对入内人员的要求,其中包括爱惜图书、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不可大声喧哗等,等活动开展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这些规则,教师只需要在某个孩子做不到的时候稍加提示即可。幼儿还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篇8
一、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的渗透,为幼儿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以“玩中做,做中学”的生活实践理论为依据,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原有经验基础,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的渗透,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
1.开展主题活动《春暖田间——马兰头》。根据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兴趣及需要,主题活动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野外寻找马兰头》、科学活动《认识马兰头》、语言类活动《儿歌——马兰头》、音乐创作活动《马兰头》、美术活动《制作马兰头》等一系列活动。其中,社会实践活动《野外寻找马兰头》,旨在通过感知、寻找、比较,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野菜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活动《制作马兰头》,则侧重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绘画、剪贴等技能。
2.开展主题活动《好吃的蚕豆》。立夏,农村有吃蚕豆的习俗,因此开展了《好吃的蚕豆》这一主题。科学活动《美丽的蚕豆花》和《认识蚕豆》,教师注重以幼儿实地观察为主。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剥一剥等形式,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认识蚕豆花、蚕豆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长环境。美术活动《制作蚕豆玩具》,教师让幼儿借助牙签等辅助材料,将蚕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造型。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锻炼手部肌肉,发展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开展主题活动《田园乐》。秋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为了丰富幼儿对秋天丰收的感受,教师围绕《种菜》和《水稻》两个内容生成了主题活动《田园乐》。根据孩子们喜欢的蔬菜,设计了科学活动《种植萝卜》,让每个孩子参与种植,学习正确地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喷壶等,并初步学会种植、管理萝卜的方法。科学活动《起米》,旨在让幼儿了解米的生产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如积木、瓶子等),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压、碾、滚等)起米,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幼儿在体验到劳动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的思想意识。
二、充分开发与运用农村周边资源,为幼儿实践提供物质条件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立足本地,从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挖掘与开发社会资源,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此,幼儿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利用园内自身条件、社区、农村周边资源,有目的地选择和建立了“实践基地”,为幼儿的实践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1.开辟园内种植基地,为幼儿主动探究与实践服务。幼儿年龄小,活动范围窄,能直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园内创设一个自然教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实践的生态教育极为重要。在幼儿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从而为幼儿主动探究与实践服务。
篇9
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可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是隐藏的教师。墙饰作为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从感官上给幼儿带来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因素的刺激,从情感上带给幼儿愉悦感。幼儿园大环境的装饰代表的是整个幼儿园的园品意识,以及其创立品牌内在动力的外部展现性,当幼儿园确立了整体古味的主题以后,上至园长,下至普通的教师都为了这个目标,梳理着自己的思维,然后树立富有自己思维动态的环境创设古味的理念,形成了一幅“美在震泽”的图画。
2.古味游戏室的合理设置
古味游戏室是指为幼儿提供了开展关于震泽民间游戏、古建筑、特色小吃等资源的各种游戏场所,它对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古味游戏室的规划和设置上下功夫,要立足于“古味大环境”的营造,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落实幼儿了解家乡、喜爱家乡的活动目标。古味游戏室主要包括:震泽文化馆、震泽美食一条街、震泽丝市和古老的震泽等。
二、适宜的内容让幼儿的学习游刃有余
1.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理论上、观念上无论怎样坚定地认同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的关系之重要,并不能保证幼儿在课程学习中一定能确实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保证幼儿真正在生活中萌发智慧和情感。要使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不是让幼儿静坐以待,而是引导幼儿投入到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生活中去,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因此,我们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过滤、筛选”,这些内容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是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活动,形成主题网络。
2.学习的切口追随于幼儿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紧扣幼儿发展目标,利用我园古镇的地理优势。我们从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幼儿的生活活动、教育活动等一日各环节中生成了与震泽古镇文化有关课程。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与教育的内容互动,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适时地、自然地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某一种要素,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媒介和帮助,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去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三、探究的途径让幼儿的学习乐在其中
我们发现由于震泽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使其常常与参与、操作、表现、创造等活动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地域文化教育对幼儿而言,最好的教学形式就是要充分地解放孩子的手、眼、脑,让孩子“走进”古镇文化中去,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感知体验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在教育过程中多启发和引导幼儿动嘴、动手,动脑,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引发幼儿去想象和创造。
1.家长资源创新幼儿活动形式
家长资源介入幼儿教育是家园沟通和互动的一种创新的形式,体现了创造性的行为。在强而有力的园本管理中,我们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的学习、家园联系栏、家园小报等形式来真正提升家长的素养、转变家长的观念。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游戏来建构良好的生态互动关系,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篇10
幼儿阶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接受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开发智力启蒙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教育、完善人格的德质教育,这是幼儿园实施德育的核心。我们所需推进的德育,显然不能够仅仅是加强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德育,而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如何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全面推进德育是值得探讨的。
一、结合一日生活实施渗透式的德育教育
首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里氛围,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班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断,在区角活动时,有的幼儿先拿到了新提供的玩具,就霸着玩具不分给别人玩,这时,没拿到新玩具的幼儿便走过去,开始了争抢。出现上述情况,明显可以看出小朋友缺乏分享意识,孩子们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让着他们,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并把这种不好的品质带到了幼儿园。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区别对待,杜绝粗暴的言语和惩罚,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
其次,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我爱家乡”的活动中,师幼可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家乡的气氛和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把握节日等契机实施主题式的德育教育
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围绕这些节日主题,设计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活动,也是一条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仔细分析,在各个主题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将主题内容与各个节日,纪念日结合,使幼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如,大班主题《我的祖国》,可结合国庆节进行主题活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为中国加油》《中国,我为你自豪》等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亦可带领幼儿观看小学升国旗活动,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有强烈的育人观念,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将各个主题的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让德育贯穿于主题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从情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了孩子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家园社区共同体,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1、德育教育与亲子活动相结合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更换家园联系栏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当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在亲子活动中,设立劳动目标,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让品德教育走进幼儿的家庭中,让幼儿的各种品德认知和品德行为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2、德育教育与大自然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幼儿也初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能了解到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想要让幼儿认识深刻,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爱护小动物,不能随意践踏草坪”等,就需要走出幼儿园,走入大自然。比如,散游时,组织幼儿到社区公园进行除草,浇花等活动;在春游和秋游的时候,带幼儿到大自然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路上可以看到小鸡小狗,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懂得了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它就像一位仁慈无私的母亲,大家不能去伤害它,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教育幼儿从“节水节电”等最简单易行的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3、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应该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围绕德育中心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操作性强,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育性。如:组织幼儿到儿童公园开展了以节约中国为主题的环保时装秀活动,活动前与家长、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将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并巧妙制作成各种时装,有的用报纸和日历纸制作成背心,有的用塑料袋制作成裙子,孩子们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向社区群众宣传了“节约中国”的环保思想。
德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园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反思、探索、寻找多元渠道,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篇11
下沙春天幼儿园是一所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只有小班、中班、大班三个班和五个老师。这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是来下沙打工的民工的子女,都是跟着父母背井离乡来到杭州的孩子。他们有来自福建的,有来自安徽的......也有来自浙江本省的。这个幼儿园就象是中国的小缩影,齐聚了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也许是来自外省不吧,我发现有个别的孩子真的很内向,他们不会主动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喜欢自己一个人待者看别人玩耍,稚嫩的脸上充满了羡慕。我还发现有些小朋友很会讲脏话,这些脏话就象是一块污点玷污了他们的纯真。我相信这些与老师的教育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只能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民工大多没受过高等教育,讲脏话是很常见的事,他们的子女易受到他们的影响而讲脏话。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年7月1日,告别了春天幼儿园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来到了下沙规模最大最好的幼儿园——下沙中心实验幼儿园。说它规模最大最好真是不假,他有一幢三层楼的教学楼,有大草坪,有许多许多的玩具,这些都是春天幼儿园所不能比的。他就象是一座城堡,里面住的是美丽的小公主和英俊的小王子。这里的孩子们比春天幼儿园的孩子们多了一分成熟,他们的知识较丰富懂的也比较多。我想这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是有关的。这里的孩子可以学画画,可以随着钢琴的伴奏唱歌,可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午睡......这些都是春天幼儿园的孩子们不能体验的。
篇12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是他们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中,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于幼儿的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 如: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有的孩子扮演爸爸、有的孩子扮演妈妈、有的孩子扮演奶奶,每种角色都有他们相应的行为规则。再如表演游戏“公共汽车”,幼儿扮成年龄、身份不同的乘客,在有情景的社会性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行动,体验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实践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幼儿在反复的游戏中了解了乘车的规则与礼仪,并逐渐会把社会的规则要求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进而迁移到生活当中去。
三、 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 因此,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区角活动中,利用环境标志法,让孩子明白各种规则,如用玩具标志,每种玩具篮边都有与篮里玩具统一的图标,孩子们在整理玩具时不会放错。在阅读区,贴上安静图标,提示孩子们迅速安静。饮水机前设置等待线,告诉幼儿喝水时不拥挤,要排队等候。幼儿物品的摆放标志,告诉幼儿物品取放要归位。在午休区,看到小床边的鞋子置放标志,孩子们会自觉的将鞋子放在规定的地方。在幼儿生活学习的活动室、游戏场、走廊、楼梯等……根据需要,巧妙地设计图标、利用图标,这些无声地提醒,会让孩子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自觉遵守规则,同时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篇13
从幼儿阶段起就应培养幼儿良好思想道德品质,通过良好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营造立体化德育网络氛围,构建德、育合力的成长环境。在幼儿园进行多种活动,应重点创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同时应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为了让幼儿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幼儿园必须考虑物质环境的影响与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就能感受到幼儿园工作人员文明礼貌和互帮互助的热情,遇到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难都能热情地伸出援手。幼儿园教师带头经常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到边远山区及贫困地区支教,参加植树等环保性宣传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幼儿园举行大型活动时,应让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弟弟妹妹们搬小椅子、扶着他们上下楼梯;大班毕业前,让孩子们将自己看过的图书、玩过的玩具送给中班、小班的小朋友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与教师树立的良好榜样会直接感染幼儿,使他们主动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活动场所用各种品德行为规范标语和图画进行精心布置,将德育文化很好地融入其中。教育幼儿将平时废物及时入箱,爱护公共设施,与同伴互助互爱和谐友好相处,关心自然角里的小动物,等等。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标志使幼儿的道德规范渐渐趣味化和可操作化,从而实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习惯,遵循先进的道德规范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把幼儿德育渗透在游戏与学习中
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应注重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整个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应开展多项品德教育系列活动,创设一切有利于幼儿健康情感培养的文化体育游戏活动,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德育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德育光说不行动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必须注重加强品德教育实践性,德育不能是单纯的说教,千万不能把德育只当做一般知识传授。幼儿良好道德品质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转化过程,不用说教,需要引导,更要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因此幼儿园还要额外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此,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下,把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可以结合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谈话”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进餐时教育孩子爱惜粮食洗手时让孩子学习既把手洗干净又能节约用水的方法;游戏结束后,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日复一日地不断重复对形成幼儿良好道德行为很有帮助。应多利用游戏形式开展品德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幼儿园可以多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参与社会建设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丰富德育工作形式,促进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班级搏客、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决不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平时教育孩子们学会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经常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以德育统领各种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