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铁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篇2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2006年4月正式由铁路部门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几年来,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全面指导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的局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签约率达75%,70%的毕业生在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和地方铁路就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工种,专业对口、行业对路,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多年来,学院在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手抓市场开发,推荐毕业生就业;一手抓订单,争取企业的前期用工计划,进行订单培养,做到“产销对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下,我院正是因为多年来的订单培养,使得2009届2370名毕业生中已有1836人具有了专业对口、行业对路的就业去向,就业签约率达77.5%,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铁、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西延公司、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目前已确定了2010届毕业生达一千多人的七个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订单培养计划。
1 依托行业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市场调节下,如何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为毕业生联系用工单位,推荐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如何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基本胜任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我院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和追求的就业工作目标。
2002年,仅有6名学生的“订单培养班” 拉开了我院订单培养模式促就业的序幕。中铁四局计划在我院订单培养6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培养期一年。(随着铁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当时我院已取消了该专业)怎么办?人数这么少,开还是不开?如何开班?怎样授课?着实令我们为难。但是学院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接下了这第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从教学计划的编排,授课教师的调整,教学进程的安排等教学的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成本按要求培训,企业非常满意。之后,在他们的牵线搭桥引荐下,相继与中铁一局、中铁六局、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朔黄铁路公司等进行多年的长期友好的订单合作。从最初6人编制的订单班到目前规整的40~50人编制的订单班;从6名毕业生订单就业到目前的三分之二毕业生订单就业;从毕业前半年预订到现在的毕业前一年半预订;从一家用人单位订单到目前的几十家单位预订;从铁路工程局单一专业的订单到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地方铁路公司、社会其它行业的多专业订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已成为我院的就业主渠道。2008届68%的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走上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2370人,已组建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15家单位的8个专业的订单班 33个,共计1485人,该部分学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正在进行订单培养。西安地铁、深圳地铁、西安铁路局等已相继开始预定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实现了企业、学院、毕业生“三赢”。
2 提升订单培养的内涵,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开辟了订单市场,如何良性的孕育和培养这一市场,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总结,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2.1 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为订单培养奠定基础:
经过几年与几十家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我们总结出:对学院来说,订单越早越好,最好是入学就开始;但对用人单位来说,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学业中期做订单,专业方向怎么定?课程如何设置?才能力保订单培养班的合理组建,确保培训质量。在争取企业订单上,将学院和企业具体情况兼顾考虑,并向用人单位建议,尽可能订单前移。目前,我们做到,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在第3学期后期和第4学期前期明确订单,订单培养一年半完成。这样以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考虑既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订单培养做好铺垫,我们将所开设专业归整,分四大类:强电类、弱电类、工程类、管理类、每大类各专业学生一年半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或相近,第1、2学期全部是基础课程,3、4学期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第5学期设专业课,第6学期实习、实训和预就业。当用人单位预定某一专业的学生时,可直接从对应大类的各专业学生中组成订单班。比如: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电技术都归强电类,当西安铁路局订单培养机车司机时,就可以从这一类的所有专业学生中选择,组成订单培养班,进行培养和就业。
2.2 优质的师资队伍为订单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
教学相长,名师出高徒。我院已建立了各专业订单培养教师人才数据库,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企业或设计院技术部门骨干作为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比如:神朔铁路公司机务段总工王飞宽,西安铁路局机务段技术科高工陈永林等都是我们机车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西安第一设计院设计室的高工耿杰,西安地铁公司运输处高工张东是我们交通运输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第二部分是我院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双师型”,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是聘请兄弟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主管技术的高级领导为客座教授,为订单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全面提升订单培养质量。
2.3 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订单培养计划:
目标的实现要有明确计划的引导。每个订单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否则,教学培养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就会有偏差,给企业的用人带来不利,给学校的教育培养质量带来不良反应,给学生的顺利上岗带来后患。例如:2003年,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机辆分公司首次在我校订单培养60名电力机车乘务员,培养期8个月,学院对此非常重视,调整机车教研室的得力干将从事教学,安排实训基地的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实训演练,应聘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也很优秀,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8个月的辛勤培养,结果由朔黄铁路公司来定夺,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公司组织人员出题、阅卷和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结果出人意料,很不理想,原因是题出的太“简单”,太实际和实用。这样,将会有23人因考核不合格而不予接收,对他们来说,面临毕业,不仅仅是失去这一次就业机会。怎么办?学院与朔黄铁路公司经过反复协商争取,23人继续培养,2个月后再次接受公司考核。此次订单培养的结果正是由于缺乏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培养,缺乏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企业要求掌握的,我们认为了解就行;企业认为只需了解的,我们却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求学生掌握,重心偏离,导致培养的结果脱轨。此事件也为我院后期的订单培养总结了教训,积累了经验。我们在制定培养大纲、培养计划中,由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依据企业要求,设备类型等共同参与制定,即便同一个专业,用人单位不同,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企业技术人员监管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就业“零过渡”,工作上手快,成为企业欢迎的“优质品”。就业后在高手如林的特大型企业神华集团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检修组第一名的贺强,接触网组第一名的孙历程,乘务组第一名的郑同江等都是经过学校培训的,公司鉴于他们的母校对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特发贺电致谢,感谢有我们为企业培养了这样多的好人才。
2.4 合理的选用教材,为订单培养的实施提供保障:
订单培养选用教材通常是经校企双方相互沟通交流,本着与企业实际相符或相近的原则,合理选用。比如:我们在给广州地铁公司做铁道运输专业的订单培养时,除部分教材的部分内容选用正常学生班所用教材外,大部分则是用广州地铁公司给我们电传的公司内部技术资料的内容作为培养教材。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对口、对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院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2.5 丰富的校企资源共享,为订单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院已于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签订合作协议,与西安地铁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将西安地铁作为我院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西安地铁的人才储备基地并挂牌,以我院牵头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也已完成。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院每年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为订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演练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订单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在学院完成,专业技能演练和部分实作在企业进行。校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例如:郑州铁路局的电力机车乘务员订单培养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郑州局的有关技术人员完成学生的理论教学,在学院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和机车的模拟驾驶操作,在郑州铁路局各机务段,由专门的机车司机师傅指导,带学生上车,随同司机师傅一起上班,完成机车驾驶的实操训练,学生到单位后,很快就能独立上岗。有的不到一年就考上了副司机,月收入达2000~3000元。
2.6 严谨的考核机制,是订单培养的试金石:
订单培养的结果如何?企业、学生和学院十分关注。随着订单的增加,考核、服务和评鉴工作也在逐步完善。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各系、企业人力资源部、用人单位的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考评组,对订单培养情况进行中期督查,终期考核,跟踪服务。通常情况下,理论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出题、阅卷;基本技能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在学院实训演练基地完成;专业技能考核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组织考核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技能证书。比如:铁路专业的技能考核,由西安铁路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作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取该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订单培养的学生,上述各项考核均合格,方能正式接收并上岗。
2.7 校企联合给予政策的支持,为订单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切实提高订单培养的质量,学院鼓励和选拔双师型教师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学任务,其课时津贴高于普遍班级代课教师课时津贴的40%;除此之外,还设培训质量奖,质量奖占课时津贴的20%。有的单位设立奖学金、支付专业培训费、给学生发放生活津贴,并主动要求和学校签订长期用人协议。
3 引进企业文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培养的学生是有着“准”目标的群体,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企业人精神,培养能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的能力,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并尝试这一些方法:
3.1 适时引入企业文化。
比如:我们在和神朔铁路公司作订单培养时,公司的期刊《神朔铁路》定期邮寄给学校,发放到培训学生手中,从期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动向等,同时,培训班学生也可以向公司期刊投稿并发表,这种校企文化的交融,给学生带来鼓舞和震撼,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尽快融入企业。
3.2 按照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在订单培养中,我们承诺: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培养宗旨,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用户、提出再小的用人要求,我们也想办法满足。比如:广州地铁订单培养班,要求学生要会简单的粤语,我们就请了一位广东人做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粤语进行训练,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多年来高质量的订单培养,良好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声誉,学院已经呈现“出口旺,进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国家2万亿元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入,铁路建设的大发展,将会为我们这类轨道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挑战,我们争取将“订单培养”做成“定向培养”,让更多的企业满意,让更多的学生称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西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N].三泰都市报,2008-11-20
[2] 唐爱华. 高职高专学生要围绕“四会”全面发展[J]. 甘肃农业 , 2006 (12)
篇3
一、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自筹资金,建设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训场所,引进生产性设备,利用学校“人才、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进行产品加工或者技术开发,且与学生实训相结合,实现双赢。
1.筑巢引凤型。学校虽然投资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性设备,但是缺乏高素质的技师,设备运行成本高。企业可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和实训。学院与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合作建设的铁路综合实训(培训)基地线路总长2000余米,使用全真实铁路线上在用设备器材进行教学化改造,其中通信信号基地是广铁集团在公司外与学校共建的惟一基地,可以满足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地铁各专业的学生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比武、考证需要。
2.技术服务型。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并且把实用性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生产力。我校不少专业课老师原来就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后转型到高校任教,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组建了多个攻关小组,力所能及的承担了企业一些简单的课题。
3.创业孵化型。我院是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高校,依托株洲职教大学城,成立了湖南微软IT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创客中心、“机器侠”机械创新中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做出了有益大胆的探索。
学校主导模式的优点是自主性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便于协调生产经营和实训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足是学校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企业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由高职院校有偿提供土地、厂房及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企业则是提供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在企业的主导之下开展生产,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任务。
1.订单培养型。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学生为前提,校企双方事先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到高职院校开办“订单”班,以企业名称命名,例如我院的机车车辆专业“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班”、运营管理专业“宁波地铁”班。
2.企业资助型。整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学校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客户培训,优先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校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此种模式下,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及实践师资的保障,产品还可以作为企业的订单产品,保证了销售渠道顺畅。但是,由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注重生产经营,可能影响学校教学实训的质量。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由高职院校负责提供教师与用地场所,而企业则负责投入资金、设备及技术等,双方共同签署协议,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合作完成生产与实训项目;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1.共同经营型。我院与中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是培养轨道交通未来人才的基地。与中国铁建、西南交通大学和肯尼亚铁路学校合作建设的肯尼亚国际铁道学院,是伴随“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培养东非铁路人才的基地。
2.优势互补型。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避免自身资金不足或者设备缺乏的短处,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合格的校内实训基地。而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建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培训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学院牵头组建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由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上海铁路局等路局,长沙地铁等20多家地铁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3.任务驱动型。比如将某个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作为案例,让学生开展设计与研发工作,如果教师发现有合格的设计方案,则将作品交给企业评定,一经采用,则支付给学生任务报酬。学校与与广铁集团合作探索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组建“互联网+”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校企共建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权责利明晰,可以充分获得各项资源保障,以满足生产实训的需要。学校的实训教学提高了效果,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对接。企业通过最直观的方式选拔到真正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这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合作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
[2]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
篇4
一、引言
同济大学在卓越人才培养规划中强调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育的传统特色,构建以“三大联盟与三线联动”为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以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与技术人才作为基本目标,该专业实践性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未来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学生们必须提前掌握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自觉形成最佳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输企业实习,让企业直接对未来所需人才进行引导,将使本专业培养出来的运输管理人才更容易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能够“适销对路”。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必备知识,实践环节则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更是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好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出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要求。
二、交通运输专业传统企业实习存在问题
交通运输专业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本专业的生产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一周在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另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传统的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
1.在企业实习时间短,对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少。在实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之前,企业实习仅占用两周的时间,且其中一周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接发列车实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能使学生对企业生产实践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对交通运输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快速,理论教学与实践需求脱节。近年来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大批新技术运用于轨道交通运输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企业实习能让学生了解与学习新技术的运用,满足企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联合培养不足。改革前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学生只去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一个部门实习,实习面窄,实习岗位过少,上海铁路局的其他部门未能有效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需结合交通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实践基地的建设,以此为依托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企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构建
(一)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卓越实习要以运输生产环境作为支撑,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是开展实习工作的保证。上海铁路局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由上海铁路局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专家组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心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选取了铁路编组站、高铁客运站、高铁客运段、调度所四个单位作为校企实习开展的对象。系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上海铁路局人事处共同确定了南翔编组站、虹桥高铁站、上海客运段、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作为实习基地。上海铁路局在每个实习单位都指派了实习组织领导、兼职教师、后勤保障人员。同时,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基地,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体系构成
根据本专业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习面广、点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突出技术问题,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企业专业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拓展。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实习的特点及主要专业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是一个有机体系,其中包括:
1.校内实训部分。校内实训包括列车接发实训、Railsys实训等综合型实训,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完成电话闭塞法、半自动闭塞法、自动站间闭塞法的实操学习,并学习利用Railsys运行图软件编制及管理运行图。校内实训为后续开展企业实习做好过渡准备。
2.企业实习部分。企业实习内容包括两大板块:铁路运输企业实习和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前者是主体,在总计六周的实习时间中占4~5周。
(1)铁路部分:对于铁路运输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对车流汇集、列车生成、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清晰了解,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交通运输专业所学专业课程知识系统集成,因此在铁路运输企业实习中设置了多个实习项目。
①铁路编组站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南翔编组站。学生主要了解编组站运输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输岗位职责,熟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关于编组站技术作业的有关规定,学生在跟班实习中需要系统了解编组站到、解、编、发各个生产环节的作业内容和流程等。
②铁路调度所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学生主要了解上海铁路局管辖范围、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生产组织系统及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对行调、货调、机调等调度员岗位跟班实习,了解调度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实习岗位的计划内容、编制办法。
③铁路货运中心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货运中心北郊站和杨浦站。学生主要了解货运调度室内车站调度员和货运调度员的岗位职责,铁路货运改革后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货运作业的流程,以及货运员的岗位职责。
④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实习地点为高铁列车。实习以跟车、跟班实习的形式开展,学生重点了解高铁动车内主要设备设施、高铁列车动车组营业规章、乘务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高铁列车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内容,完成高铁列车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⑤高铁车站客运服务实习,实习地点为上海铁路虹桥站。实习以参观结合形式开展,学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桥高铁站服务设施布局、客流到达及出发特点、站内中转、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过程中的流线组织,掌握高铁客运站客运组织内容、岗位设置及岗位责任。
(2)地铁部分。地铁运营企业实习则主要依托上海地铁调度所OCC以参观、模拟、实训形式开展,学生将系统了解地铁生产组织系统架构、各调度工种的主要作业内容,重点关注地铁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预案要点及地铁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及流程。
(三)实习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保障体系。每次企业实习前学院教务主管领导都亲自做实习动员,院办领导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领导部署实习计划并安排带班教师,带班教师都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按时参加。上海铁路局和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均成立了专门的实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实习工作,各一线实习单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具体与实习带队老师对接,双方畅通联络、紧密协作。应该说整个实习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运输实习的首要原则,每个实习单位在同学到来的第一天都组织了安全教育培训,不仅有规章学习还要进行安全防护能力训练、这为确保现场实习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运输管理工程系为了保障实习有序,精细编制了教师值班表,确保每日都有教师在现场。学院安排了接送车辆,保障每日在铁路现场交接班后规定窗口时间准确到达,以减小对铁路现场工作的影响。铁路局则安排了站内短驳车辆,安全快速地将学生送达站内各实习岗位。至今,交通运输专业已有3届同学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参加了企业实习,实习全程未发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学经过现场观摩、实践、听讲较好地完成实纲任务并全部通过实习答辩,实习内容逐年拓展、深化,实习组织工作获得了参与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的特色和实施效果
运输管理工程系将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抓,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及其教学条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设,为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1.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围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特出技术问题,设计了车站―列车―运行调度的三层次的实习体系,突出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共性问题,并安排了学生进行高铁随车调查、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的研究分析,让学生通过现场实习、调研,分析总结相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生产实习内容组织创新,实习对毕业设计选题支撑效果凸显。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卓越”实习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实习内容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铁路实习项目关联紧密。首先,实习让学生系统地观摩了铁路运输设备的全貌,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速列车装备和集各类先进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调度指挥中心让同学增强了专业自豪感。第二,先编组站和货运站,后调度所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对铁路既有线车流汇集、列车生成、到按图行车的整个行车组织过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串连起来,为来年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高铁列车乘务实习和高铁车站实习安排紧凑让学生系统了解高铁客运“站、车”服务之间的接口关系,对旅客出行全程服务质量的影响要素有了亲身体会。第四,铁路调度所与地铁调度所OCC实习紧凑安排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对比了铁路和地铁行车环境、调度信息系统和调度职责的差异,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论文选题乃至毕业择业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撑。
3.形成了双导师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了专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实行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双轨制,聘任了一批企业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精心设计了企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与教学指导书,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铁路局兼职导师结合实习进度组织了多次分专题讲席,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推动本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后的企业实习,为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系统了解铁路运输专业现场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择业观,提升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毕业后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就业的人数。
5.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以工程实践为驱动的企业实习计划得到了上海铁路局企业高管和同行业专家的支持,同济大学的卓越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逐步打开思维、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用人单位上海铁路局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了肯定。
五、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的企业实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理论教学上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使各个课程间更加协调,也为实践环节打下良好基础。实践环节不断增加企业实习的单位和内容,力求符合交通运输专业本行业生产工作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企业实习工作扎实开展,继往开来,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企业实习工作还将谋求更大的创新,为交通运输卓越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5
1专业课程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个方面:院校分散,缺乏专业课程的交流沟通;企业地方特色强,教学难以标准化;校企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合作途径;专业课程偏于理论,而缺乏有效实训策略。
1.1院校间缺乏必要的专业交流沟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办的,专业师资条件不足,很多学校甚至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在代上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的授课一直都是针对于该城市的城轨企业需求埋头单干,依靠现有的资源辅以互联网的一些专业知识补充,闭门造车,自学成才,甚至现学现卖。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教师缺少了同行间的交流沟通,而且国家也缺少对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专门培训,导致教师在城轨运营管理这类相对新颖并且更新迅速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难以得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结果就是课程教学方式上严重滞后,学生得不到适应职业岗位的有效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难以达到现在我们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2教学难以标准化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地方特色强,各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营设备,相互间不兼容,因而也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流程。而各地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都是针对当地的轨交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应用式教学,所以就导致了在这一个城市所学习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在另一个城市的地铁公司不能完全融合运用,甚至有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错误的操作行为。
因此,也就导致了各地的有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能“各自为政”,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对比甚至比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1.3课程缺乏实训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设备》、《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安全管理》等。一方面,由于目前该专业发展尚不成熟,缺少实训设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目前开发出的实训项目,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车站控制室实训设备(IBP盘实训设备)、轨道沙盘实训设备、信号道岔实训设备等,在教学上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模型结构讲解、动作演示,或是依靠教师的想象设计一些模拟操作,而且设备少,学生多、课时短、并没有实际锻炼能力的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由于很多学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训课时量少,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案设计策略,导致实训课就沦为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一遍设备而已。
1.4校企间难以有效合作
目前轨交企业与院校间联系不紧密,难以进行有效合作来促进专业教学。
第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当地学校往往只能迎合当地企业需求,进行单向式交流,完成毕业生的输送。
第二,目前绝大多数的轨道交通工作者甚至专家都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工作,所以企业难以对学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提出有效建议。课程设置设计上企业参与较少,有时仅仅依靠企业员工到学校来给学生上几节公开课,必然导致了合作效果不佳,毕业生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
第三,城轨运营所对应的工作都是窗口岗位(站务员),直接面对乘客,而且出于大型交通运输设备的安全考虑,轨交企业难以安排学生进入现场进行一线实践操作,城轨运营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行地铁简单服务的层面,学生实习难以利用到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现场实习。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的困境,如何突破以传统的系统理论为主的课堂,与轨交企业、与兄弟院校沟通之后,建立一套有效地实践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技能,这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几种方法。
2.1学生地铁现场拍摄照片
如在《设备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在课堂之外,可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地铁车站中,有针对性地寻找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备,对其样式与使用情况进行照片拍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照片放映进行讲解,对于存在的疑问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然后进一步结合案例深入学习相关设备。此种方法在于课堂之前有了学生主动的初步问题探究,学生带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与问题进入课堂,教师的教学避免了机械的被动地学习,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课堂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2乘客事务模拟演练,视频制作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一般包括自1台动售票机TVM、4-6台自动检票机AG、1台半自动售票机BOM、1台车站计算机SC。如在《票务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可以?⒀?生的操作放于课后,让学生分组,分配给其任务,针对课堂中所讲的地铁车站乘客事务案例(如超程超时、票卡无效、退票等),利用AFC实训设备让学生分批次进行作业流程编排演练,将演练过程进行摄影,然后制作视频上传于网络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的视频进行评价打分,并进一步深入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式的探究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3引进城轨企业的设备与规章
学校联系企业购入与企业实际使用一致的设备,例如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行车调度系统等,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引入城轨企业对站务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试题库、考核办法,在实践教学中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此就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差距。
2.4现代化教学
篇6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技艺型、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更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所需之间的“零距离”。而随着北京地铁的飞速发展,与地铁相关的企业对地铁车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大增。为了向企业输送大量的优质人才,我院除了大力发展地铁车辆专业意外,还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完成地铁车辆专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能实现毕业学生很快上手企业里面的工作的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人才利用的效率,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们就业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还有大力,深入的实施顶岗实习工作。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来谈一下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在地铁车辆专业的重要性
1. 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顶岗实习就是安排高职生在校期间走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顶岗,顾名思义,是在生产一线的某个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因为企业不是学校, 学生不可能在不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习阶段就能达到一线工人师傅的技能、知识等要求。特别是地铁专业,不可能刚毕业的学生到工厂就会地铁车辆的检修工艺。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才有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的需要。
2. 地铁车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我院学生通过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对地铁车辆有了一个理论上的认识,但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院与地铁公司积极联系,达成了我院地铁车辆专业定期到地铁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协议。
通过调查发现,经过顶岗实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此顶岗实习弥补了学校实践实训的不足,在工作岗位上学到了在校内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90%以上的同学对目前工作岗位表示满意,工作顺心,认为自身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整个地铁车辆的构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车门、转向架、车钩、车体、司机室、制动系统等地铁车辆的关键设备都有了一种具象化的认识。不在像以前课本中学习到抽象化的地铁车辆。除此之外,还学到了如何检修这些设备,以及使用相关检修车辆设备所需的工具使用,同时也了解了公司环境和管理制度,为以后能更好的融入公司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地铁公司所管辖的地铁车辆是采用内藏式车门。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车门内部的机械结构,而且对零部件的名称,整个车门的工作原理,车门检修所要注意的地方,电气连接,内外紧急解锁装置的调整都了然与胸。
而对于工作后所要干的工作――检修工作也有了详细了解,一车门为例。内藏门主要由门叶、车门导轨、传动组件、门机械锁闭机构、紧急解锁机构、气动控制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由于内藏门的结构,它具有以下常见故障。
(1)门控器、驱动电机、行程开关等电子设备发生故障。
(2)车门开关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如车门无法正常关闭;关闭时比较费力。)
(3)车门其他相关机械结构故障(如锁钩机械故障,齿轮机械故障等)
检修过程中,主要是地铁车门上部机械结构和电气连接的检查、客室车门运行过程的检查这两部分。在地铁车门上部机械结构主要是检查各机械结构工作状态,机械结构位置,有没有磨损的情况等等;电气类检查主要是测试驱动电气是否正常工作,门控器(EDCU)是否正常工作,各个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各个指示灯的工作状态等等;客室车门运行过程主要检车,开关门是否费力,导槽是否有物体妨碍开关门,车门是否开门到位等等情况。
而没有经过顶岗实习的学生,他们对车门的构造了解比较抽象化,没有具体的认识,零部件名称对不上相应的零部件等问题,对车门检修等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由此可见,对于地铁车辆专业这么一门非常注重实习的专业,顶岗实习是多么的重要。
三、顶岗实习暴漏的问题和相应对策
1. 暴漏的问题
1.1心里反差较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从事过工厂体力劳动,对工厂机器轰鸣声,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加之加班加点,时间难熬,因此,厌倦情绪油然而生,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制情绪等。
1.2 吃苦精神较差。工厂、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还时不时上夜班,一个星期下来,也只能休息半天到一天,学生们体力消耗同学校相比要多出很多倍,工作辛苦是同学们不愿顶岗实习的又一问题。
1.3 适应能力较差。从学校到工厂或到公司,从课堂到车间或者跑市场,这里面有一个观念转变问题,转变观念就要去适应公司工厂的要求,因为这是工作,是生活,不是在学校。而有的同学正是缺乏这种观念的切换,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尽快适应工厂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
2. 对策思考
篇7
校企合作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校企合作虽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效果不尽理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从理论上讲,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素质的员工。对学校而言,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适用性,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必需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应该看到,校企合作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对企业都是有利的。目前的状况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虽有所合作,但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上取得了某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合规律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
2010年4月,我校与哈尔滨地铁公司成功签署了订单式培养方案,我校负责为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培养地铁供电维护专业的学生,由我校负责招生,招收哈尔滨市区应届高中毕业生,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意向: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了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宗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供电教研室全体和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充分体现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哈尔滨地铁运营公司供电部门主要负责地铁供电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营与维护。我校负责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地铁主要从事两个岗位群的工作:接触网工和配电值班员。哈尔滨地铁公司的接触网干线部分采用刚性接触网,车辆段地上部分采用柔性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采用直流供电,中压母线电压35kv,降压到后整流成直流1500v供给接触网;降压变电所从中压母线35kv降压成0.4kv后供给所内机电设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我校供电教研室和哈尔滨地铁供电部门多次沟通,积极合作,针对岗位需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每门专业课程大纲的制定中也按企业要求和生产实际,做了十分准确的定位,非常有针对性的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既满足了企业需求也提高了学生能力,使得学生来到工作岗位后在最短时间内能够适应岗位需要。
2012年3月,在哈尔滨地铁公司的安排下,本班学生到南京地铁公司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理念,学生管理、专业知识由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由企业负责,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不仅提高了技能,还切身体会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对其以后的工作大侠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十分愉快而成功的校企合作,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二、企业方面
篇8
一、现状分析
《变压器与整流柜》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以下简称为“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该专业其他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学好本门课程,不管是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就业,都非常重要。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课程内容设计领域广泛、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生源素质整体下降,学生基础不牢,对上理论课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方法不当。在这种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成了一纸空谈。鉴于此,笔者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现状及自身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程内容改革
我校城轨交通供电专业的学生,都是围绕“培养合格的地铁运、维、检人才”这一宗旨而进行的订单式培养,经过多次的企业调研发现,很多对于学生来说太难懂、不好掌握的知识,在现场用处不大,或者基本用不上。为了更好地与就业市场接轨,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了优化和整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删减了变压器空载、负载运行方程式的推导过程,转而通过空载和短路试验使学生理解典型运行参数,进而加深对铁损耗、铜损耗的理解;删除了标幺值计算和不对称运行分析,只需理解概念;删减了暂态过程分析,只需了解暂态的概念和表现方式;简化了连接组别内容,重点加强了现场需要的同名端判别方法的教学;增加了整流变压器的24脉波整流及延边三角形移相内容;增加了地铁干式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事故与故障检测,地铁典型整流柜技术要求、日常检修与故障处理等,使知识更完整,更连贯,更适合就业需求。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尝试了现今备受推崇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室、实验场所等,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内容按照模块划分,每个模块都和实践相结合,而且包括解决实际问题会用到的必备的基本知识,表1为改革后的课程设置。
三、教学方法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教材”的教学,形式单一,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大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尝试各种新教法,从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兴趣。
1. 任务驱动法。以模块1为例,知识目标是掌握油浸式、干式变压器的结构,掌握分接开关调压作用,理解铁芯一点接地原因。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快速找出各部件位置,为变压器的检修打下基础。这里采用任务驱动法。
(1)创设情境,引起注意。为创设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环境,教学场所选在有变压器实物的变配电实训室(一台油浸式变压器,两台干式变压器)。该实训室仿照地铁变电所高压室建立,有相同的设备和布局。
(2)提出目标任务:制作小型油浸式和干式变压器模型。
(3)合理分组,分析与分解任务。分组以“好、中、差”结合为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每组约七八个人,选举一人为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分工并在实施过程中记录每个组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4)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可下发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使其更快进入任务。表2为模块1的任务单。
(5)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材料制作变压器模型。
(6)检查与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大,教师要勤于检查,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时,先由各组学生自己总结、交流经验,并进行互评;再由教师对目标任务进行评分。
任务的完成出乎笔者意料之外: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瓶盖叠在一起做绝缘套管,高压侧数量多,用大瓶盖;低压侧数量少,用小瓶盖;直观地表现了高低压绝缘的不同。用插片做硅钢片来组成铁芯,有效表现了硅钢片的叠装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是对照教材示意图讲解,学生看不到实物,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精神不集中。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的“有荣誉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自己动手可使知识点记忆更牢固。
2. 角色互换法。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给学生以新鲜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前期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互感、自感、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鉴于此,在模块2的“变压器工作原理及运行分析”中,让学生充当老师进行讲解。由于课时关系,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单独确定自己的授课方式。
(1)确定方案。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授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帮助,给学生提供图书资料、试验器材等。正式实施前,方案要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对其进行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并提出建议,修改后,确定最终方案。
(2)正式授课。每组选派一个代表讲述基本原理。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代表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指派本组其他成员代为回答。
(3)综合点评。学生根据表3给每个“老师”打分,再由教师做综合点评,两项成绩之和即为最终成绩。
为了能成为合格的小老师,学生积极备战,图书馆、网络、师哥师姐都成了他们求助的目标。为了成为知识渊博、不被学生考倒的老师,他们甚至查阅了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表现也很让人满意。有的组板书合理、规范,书写工整;有的组制作了精美的PPT,甚至穿插了动画视频;还有一组别出心裁,利用实验室里的小型变压器,开发了演示实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3. 张贴版教学法。地铁采用的是24脉波整流,利用的是基本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在模块5的教学中使用了张贴版教学法。这一方法是在张贴版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纸片,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1)开题。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将题目写在纸片上,可采用特殊形状与学生的纸片区别开来,并粘贴在黑板顶端。
(2)收集意见。将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及整流变压器的理解,将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粘贴。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铺垫,学生有一定的整流概念,但各种整流电路的区别和具体作用不是很清楚,这就造成学生意见杂、乱、多,如单相桥、三相桥、半波、全波。
(3)加工整理。教师将板上所有信息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分类,将同类观点放一起,并按照观点的主次分位置粘贴。出现新问题时,可再次粘贴卡片。
(4)得出结论。多次加工整理后,教师总结最后结果,并由学生记录。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主持人的作用,所有工作由学生完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4. 其他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采用了其他教学方法,如模块2的运行分析。通过做实验让学生测量参数,接法正确、美观、用时短的额外加分。模块4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现场环境等。
四、考核方式改革
有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课程考核成绩=学生自评(1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60%);教师评价=出勤5%+学习态度15%+形成性考核25%+书面材料15%。形成性考核包括在小组担任的职务、承担工作的难度、完成情况等;书面材料包括准备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形成思路等。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教师评价给出小组整体成绩,由组内成员按照每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参与积极度等成比例分配。决定权交给学生,既避免教师“一言堂”考察的片面性,又有效避免部分边缘学生“浑水摸鱼”。其他模块,如多媒体创设情境法中,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则采用另外评价方式:课程考核成绩=出勤(5%)+课堂表现(20%)+课堂提问(35%)+开放型作业(40%)。此种评价打破了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强弱环节,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因为学习过程分值加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可以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改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很多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主动学习新知识,求知欲很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对教材建设、课堂组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进,龙瑜.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0,(3).
篇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将高等教育分作三类,包括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如教师、工程师、医师等“师化”人才;职业性技能型高等院校,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其中第二类高校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获批成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设立在自动化类下的特设专业,学院自2013年正式成立,已经接近500人,本文将重点论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学校特色与专业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的具体措施,进而达到专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3年末,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目前我国已获批运营、开建、筹划地铁的城市共有28个线网规划,2020年将建成轨交运营线路177条,运营总里程6100公里;到2050年规划建成290条城市轨交线路,运营总里程达11740公里。至2020年,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增至1000公里。每建设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左右管理及技术人员。据分析,至2020年,地铁要新增4至5万名员工,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一线技术管理岗位人员。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包括两类,即设备安装、调试、测试和设备操作维护人员,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约占95%,其中从事操作维护工作的约占85%、行政管理占10%左右,而脱离该行业的约占5%。
二、应用型人才的定义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随着社会分工细化而出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分工,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人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以及科学技术成为单独的行业。在科学技术行业中,人才一般又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类。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其任务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源动力;其次,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是理论知识的横向应用,而不再是理论内容的纵向挖掘或研究;最后,他们应具备将理论或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且能够从实践应用中总结提炼共性技术问题。
三、信号专业特点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是两种主要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五种技术系统(见下页表1),主要涉及电子电路、继电器控制、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通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集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大主要学科,是典型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行业体系。
四、人才培养措施
1.树立应用型培养理念。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既包括学校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也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应用型。建设应用型专业的首要任务在于围绕应用型培养目标,改变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一是改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或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利用政策指挥棒引导教师改变理念。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新进教师大多为从“校园”到“校园”,在应用型如何实践方面必然缺少切身的感悟,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
2.构建“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校企联合是众多高职、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合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首先,探索校企之间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包括实验条件、实训条件等,如学校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进行实训培养,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师、实验环境进行优秀员工的能力、学历提升教育等。其次,探索校企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机制,包括优秀企业员工聘任专业课教师;优秀教师到企业协助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双方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等。
3.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平台+模块”的发展策略,建立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平台,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模块。通识课模块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设计类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遴选控制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中的核心课程组成。设置国铁和城轨两大培养方向,国铁和城轨两个课程群模块。其次,采取“小课程、短课时”课时设置模式,缩短讲解时间,预留课时增加到实验或实践环节。构建“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提升认知能力―实训强化应用能力”的“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交互式提高。
4.搭建应用型实验、实训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是基础,更是必要条件。实验条件直接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何种课程,课程如何设置实验实训内容,都由实验室硬件条件决定。因此,在实验条件设计上以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为目标,改变“观摩式”实验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5.加强建设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安全苛求系统,从业人员一般均需经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从教育角度而言,实验室或实训室锻炼了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要真正提高他们的一线生产能力,在走进工作岗位之前,仍然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培养。综合实训基地主要是以轨道交通实物实训实施,构建一个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综合性实训考核基地,满足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信号与通信、车辆维修、供电系统维修等多专业的实训演练、教学指导、实做考核以及技能鉴定等工作,并且可以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五、结语
为办好本专业,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办学模式,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建设新时期,轨道交通相关专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46-02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能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具有较强英语交际本领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远大,从而对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从业者的英语口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把在课堂中学习的英语口语在实际的交际场所(如问询业务、票务工作、安检、紧急情况处理、失物招领、景点介绍等)中使用,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性和实践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课堂上只靠老师单纯地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将话题带到具体的情景中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职业岗位,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口语能力,因此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一、角色扮演的含义及分类
角色扮演的英文翻译为Role-play 或Acting,是美国教授Kelly在1995年提出的。角色扮演教学法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抛锚式教学”,属于情景教学法的一种,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英语课堂活动。通常以完成设定的任务为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来学习并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把语言知识和具体角色的心态、行为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角色扮演一般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模拟性角色扮演和创造性角色扮演。两者都是一种课堂活动,前者是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情景,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把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能够模拟的对话材料,学生通过活动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活动有一定的控制性。后者又称为自由性的角色扮演,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设计的课堂活动,活动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景都是创造的,活动内容与原文相关联,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延伸或发展。在此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话题内容,根据情景需要,结合社会职业岗位,对话题中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再创作,然后再对剧本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二、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角色扮演是促使我们扮演他人角色,从中得到领悟的一种良好的方法。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应用角色扮演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话题任务,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把所学内容呈现出来,其表现还能记入考核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强化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英语,却无法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角色扮演采用全英语展示,学生作为任务主体,必须开口完成角色任务,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强化。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提倡建立同学间、师生间伙伴般的平等学习关系。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表演者之间相互配合,学生就会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和谐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
第四,活跃了课堂气氛。角色扮演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单调模式,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会自己和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一般而言,课堂气氛越活跃,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英语,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轨道交通中的站厅服务、问询服务、售检票服务的英语教学。具体教学中可分为:话题选择、角色分配、角色扮演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步骤。首先,话题的选择要紧扣课本知识并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相关,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英语语言技能特别是听对说技能的掌握也有所提高。其次,角色任务分配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尽量让每个成员能胜任角色任务,全班学生可以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既要有语言能力强的,也要有语言水平欠佳的,这样就可以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语言水平欠佳的学生一起完成角色任务。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对时间分配要进行合理安排,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单组依次进行,否则,可按组号轮流进行。对学生表演后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评价一定要客观真实,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给予准确的判断与指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下面以城轨站厅服务为例,具体探讨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思路设计。学生模拟地铁的站务员值班情景,每个小组分别由一名学生担任地铁站务员,其他的小组成员扮演乘客。担任地铁站务员的学生必须了解站务员的岗位工作任务,比如解答乘客问询、组织乘客候车、进站验票、引导乘客出站、提醒乘客安检等,并能用英语阐述这些工作任务,扮演乘客的学生也要就不同的情景提出各种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如下:
1.教学准备:设计情景、布置任务以及知识准备。
(1)设计情景:一位乘客第一次来上海,他想知道怎样乘坐地铁去鲁班路;另一位乘客打算从市区乘2号线到浦东国际机场,他向地铁站务员询问线路和时间,这时又有一位乘客带着宠物进来了……
(2)布置任务:通过到学院的地铁实训室,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让学生对站务员的工作有直观的了解,由一位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扮演地铁站务员,其他学生扮演不同乘客,大家团队合作一起编写小剧本,自行设计各种表情和体态语。
(3)知识准备:在准备活动之前,教师将一些必要的语料提供给学生,这样在交际活动中学生不会因为词汇的匮乏而受到限制。比如地铁站务员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句型:(1)Swiped the ticket on the turnstile and pass through it. (2)You have to get off at …and take the train to…(3)You need to exit the station to transfer to Line 1.(4)The interval between trains is about 2 minutes and 44 seconds during rush hour.
2.课堂展示:角色表演。课堂展示是角色扮演的关键一步。在整个展示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就是引导者和观众,提醒表演者把握好时间,组织其他同学当好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认真倾听,做好笔记,以便相互学习,并为后面的评价总结做好准备。
3.评价总结。角色表演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之间能指出各自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模拟表演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师也要对表演的现场从专业角度、语言规范、肢体动作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找出表演中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查找原因,并养成反思、总结、改进和完善的良好习惯。
四、角色扮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角色扮演法在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衡量角色扮演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面。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英语语言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交流氛围,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成一种游戏,更多的给予学生表扬与肯定,并和学期期末评价的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积极性。
(二)设计的话题难易程度要适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教师设计的话题难易程度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如果难度太大,很多学生不能偃谓巧任务,就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角色任务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口语进行站厅及窗口服务。因此,角色任务内容应将英语口语与客运服务英语知识相融合,满足学生的职业需要。
(四)评价反馈要及时。对学生表演后的评价,要及时反馈并以表扬和鼓励引导为主,让学生能再次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感受说英语的乐趣,获得说英语的信心。对于表演中的错误,教师应采取恰当的纠错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否则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而失去对角色表演的兴趣,从而影响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燕.Role-play 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1(7-8)
[2]马守艳,万品刚.Role-play 在高职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10(10)
[3]高凡.角色扮演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朱杨琼.“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刘灵.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引进与咨询,2002(2)
[6]孔捷.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篇11
针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办学定位特点,依据实际教学情况,阐明了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特色与思路,论述了开展以提高工程能力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及可行性,提出了构建统一关联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及有效实施工程实践教育的诸多举措,并分析了今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实践证明,紧密围绕工程实际,着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地下工程;工程能力;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U9;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28-05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这一重要的天然资源,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当前中国地下工程领域的热点与亮点。截止2011年8月,全国已有3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或新建地铁。按照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地铁总里程将达6 100公里。前所未有的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针对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学型工科院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指导思想[1]。其中,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良好教学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其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在首都建设行业中已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为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首都城市建设,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正式设置了地下工程方向,在土木工程学科地下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特色与思路
鉴于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其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将服务于北京城市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尤其以一线施工企业居多,加之地下工程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地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吃苦耐劳和勤奋务实精神的培养,也要在知识结构上适当予以调整,包括增加工程一线所需的专业知识
教学,加强现场实际操作和施工技术与组织类课程的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训练等,力图使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尽管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专业方向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积累了众多有益的经验,但亦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之间彼此分散、缺乏关联、相互脱节等问题,未能有效形成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实践环节学时偏少,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深入培育造成了不利影响。正如文献2中指出:“对学生来讲,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各种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的。培养的途径也绝不是某一个教学过程所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在认真总结既有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对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作了调整,将地下工程施工(32学时)与地下建筑结构(32学时)两门主干专业课程独立单列(多数高校将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合并为一门课程—地下工程),突出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地位。着重对该专业方向大学4年期间的所有实习、科技活动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考虑,力图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密切衔接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以提高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途径
(一)基本思想
众所周知,与一般房屋建筑工程不同,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漫长、线路标段分散、施工工法众多、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大等特点,依照常规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某一个工地进行短期实习,难以实现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取到好的实习效果。但相对于道路桥梁工程而言,地铁建设项目地点却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口较密集区域,交通相对便利,非常有利于根据实际工程进展选择时机多次组织参观与实习。根据上述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借鉴不同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有益做法[3-8],遵循自身培养计划对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统筹考虑、系统训练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以“贯穿式工程实践教育”为主线的培养思路。所谓“贯穿式工程实践教育”,即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紧密围绕实际工程,将大学一年级末开始的专业认识实习、科技活动周,大学二、三年级相关课程设计,直至大四上学期的生产实习,以及下学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有机衔接,构建前后呼应、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为加强工程实践内容的连贯性,在地下建筑结构及地下工程施工等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中,均明确要求安排一定数量工程实践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教学环节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
(二)可行性分析
近年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等多条线路已相继展开,目前在施线路数量达13条。预计到2015年,13条新线陆续建成,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猛增至561公里。包括国内其他众多城市在内,前所未有的轨道交通建设在强力拉动内需的同时,也造就了星罗棋布的地铁工地,这为贯穿式工程实践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地铁建设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良好契机尚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予以实现。这些得益于多年来对首都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卓越贡献,得益于业内深厚广泛的校友资源。学校一贯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与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市政集团、北京市政研究院、榆树庄构件厂等众多承担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军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均为学校地下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构筑了宽广而坚实的平台。
(三)主要举措
1.科技活动周衔接认识实习,明确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自土木工程专业2006级地下工程专业方向专业认识实习起,学校年年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市丰台区榆树庄构件厂,重点针对厂内地铁盾构隧道预制管片生产制作过程进行观摩教学,以此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第一站。通过实习,学生不仅熟悉了管片钢筋绑扎、模板架设、混凝土浇注、养护脱模等主要工艺流程,而且通过观摩细部防水构造,以及组装好的竖向盾构隧道管片等实物展示,初步对盾构隧道的衬砌构造与作用有了理解。安排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在建地铁工程项目,在几届认识实习活动中,先后组织参观了北京市政集团承建的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动物园站,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9号线东钓鱼台站、白石桥南站等工程,使学生对地下工程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等主要施工工法现场概况积累感性认识。例如,在白石桥南站明挖基坑开挖现场,学生不仅观摩挖掘机开挖过程,在一定程度熟悉了钢支撑的构造及作用,初步了解了明挖法基坑施工工艺顺序,这些均为以后土力学、地下建筑结构及地下工程施工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有益的基础。此外,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还积极推进地下工程施工学科及教学配套设施建设。2006年建立了施工技术仿真实验室,其中电动仿真盾构机模型及模拟盾构隧道施工的三维动画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体验并掌握典型施工方法与主要操作技能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 认识实习周结束后,随即布置科技活动周的训练任务,即根据地下工程认识实习接触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相关结构模型制作活动。学生自选题目,兴趣盎然地制作各种车站结构模型。这种活动不仅及时巩固了认识实习成果,切实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结构构造与力学概念,拓展思维空间,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确立定期回访工地机制,前后衔接主要实习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宜构成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三个相互衔接且逐步扩展深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地下工程方向贯穿式工程实践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确立工地定期回访机制的做法能够实现三种实习环节的前后衔接与递进接力。经过认识实习周和科技活动周的初步实训,已经调动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随后的二、三年级相关课程学习中,学生有必要定期回访、调研当初认识实习工地,针对该工程后续建设情况进一步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一般规模的地铁车站建设周期至少需要1~2年,而包括区间隧道在内的整个合同段项目建设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基本能够满足大学期间实习参观的要求。自2010年起,针对2007级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大三学生暑假社会实践环节,开创性地提出强化假期工程实践的口号,以实现暑期社会实践与下学期生产实习相结合的目标,即根据各自以往跟踪回访地铁工地的情况,自主联系实习工地,并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深入施工一线开展一定时间的暑期工程实践,为大四上学期即将进行的四周生产实习预热。当四周生产实习结束后,继续保持定期回访机制,直至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实习乃至毕业设计环节结束。这样从根本上实现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全周期贯穿式吻合。例如:2006年、2007级相当一部分学生坚持3年间对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及9号线白石桥南站等工地的定期回访,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牢固掌握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原理及各种施工工法,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
3.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立足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课堂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应用型本科教育侧重于应用,在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等主干课程教学中宜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例如: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安排课时上机操作理正、PKPM等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在巩固基本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为下一步的课程设计及相关毕业设计提供实用技能训练的机会。在地下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主动联系参观地铁9号线玉渊潭竖井内安装的LOVAT盾构机及后来的掘进过程,以加强学生对盾构机构造、性能及工作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根据办学定位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实用性,即立足于城市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方向,以工程案例为主线,将主要章节知识贯穿衔接,展示工程实例照片,播放典型施工工艺视频,
最大程度地实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为检验专业实习及理论课程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适应首都地铁建设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明确围绕地铁车站设计与施工领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所编写的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力求通过学生在专业实习及理论课程教学中接触过的工程实例来反映现行规范的具体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使其领悟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再从实践步步升华至理论的过程。例如: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地铁车站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进行结构设计,而毕业设计阶段选择地下结构设计课题组的学生则需要完成包括支护结构设计、车站主体结构主要构件结构设计在内的大量设计任务。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要求针对明挖法施工的普通地铁车站所涉及的灌注桩及冠梁施工、基坑开挖、钢支撑架设与拆除、主体结构施工、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基坑回填等工种工程,确定施工展开程序及分项工程施工顺序,划分流水段,选择施工工艺与方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制定技术组织措施,而毕业设计阶段选择地下工程施工课题组的学生除要完成包括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等多种工法在内的复杂地铁车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尤其要求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利用已有知识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探讨。所有的设计题目均紧密围绕实际在建工程,某些甚至就来源于学生们曾经实习过的工程。每位学生的工程背景不同,技术难点亦不同,可实现学生人手一题,有效防止成果雷同。这样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精选配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自身内部实现了良好的统一、协调,加之毕业设计期间形成的定期回访工地机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在毕业前获得合格工程师专业素质训练并取得相应成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4.实施的效果
地下工程专业方向自2006级实施“贯穿式工程实践教育”模式以来,在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市政集团、北京路桥集团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在建的地铁工程深入展开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最近两年毕业设计期间,2006级学生康惟依托在建的地铁10号线成寿寺站—宋家庄站区间隧道,编制了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并进行优化分析,为科学安排施工工序,缩短工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黄俊杰协助现场项目部编写了9号线白石桥南站监控量测施工专项方案,并绘制了全部测点布置图,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2007级学生蔡志勇依托在建的地铁14号线东风北桥车站,通过有限元计算和现场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深基坑倒撑设计与施工的优化方案,为节约成本、简化工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此外还负责编写了盾构穿越五环、盾构联络通道等多项施工方案,凭借丰硕的实践成果,其毕业设计最终获得2011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级优秀毕业设计。2011年7月19日 ,《科技日报》“教育观察”版 “本期关注”栏目报道了蔡志勇等同学的事迹,特别强调了他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就提前进入工程现场作为施工员实习对今后成才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已毕业的2006、2007级地下工程专业方向毕业生中,大多数学生凭借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签约大型施工企业。其他一些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亦纷纷表示大学阶段工程实践的强化训练令自己“受益匪浅”,为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5.问题与对策
以提高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要保证具备与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的实际在建工程项目。尽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固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且建立了定期回访工地机制,但毕竟每次接触工程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往往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的某些局部工艺或某种工法,很难认识地下工程施工全部细节过程。此外,因为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也难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全面接触多个不同工程施工内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回落,地铁建设工地数量规模的萎缩等问题都成为地下工程专业方向实践教学需要面对的难题。
为此,宜充分利用现代化摄影、摄像技术手段将各种可能接触到的施工工法的各个施工环节记录下来,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影音资料加工制作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课件,以展现工程全貌和施工全过程,从而把施工现场搬进课堂,或者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全面深入地认知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以增长见识、获取经验。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引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已有先例[9],且特意指出,如有可能,最后再选择适当的工地进行现场体验工程活动,对于那些现场看不到的前后工序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课件,确保各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结语
大规模的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召唤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目标的高等学校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以加强学生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开展贯穿式强化教育锻炼,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实现有效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增强个人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华,杨湘东,朱光.土建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35-38.
[2]周志军,孙建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措施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112-114.
[3]潘睿,李淑红,王志伟,等.强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509-513.
[4]何夕平,陈燕.土木工程三大实习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24-127.
[5]陈明政.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6-18.
[6]何淅浙,宋少民,杨湘东.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J].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6,6(8):341-344.
[7]沈良峰,高文华,万文,等.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27-129.
[8]齐伟军,李国柱,吴国祥.高校工科土建类本科专业跟踪式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158-159.
[9]邹中权,王齐仁,舒小娟,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08(5):135-138.
[10]贾晓云,宋玉香,朱永全.地下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探讨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92-94.
[1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Liang
(School of Civil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P. R. China)
篇12
陕铁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强化课内训练和专题实训,推行现场教学,拓展校外实习(施工实习、顶岗实习等),深化校企合作,服务铁路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培养大批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奠定人才基础。
2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保障措施
2.1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院采取自筹自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逐年投入资金购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建设。学院拥有12000mZ的实验实训大楼,340亩的测绘教学综合实训基地,具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实训基地,建有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近百个,为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基本覆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满足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
2.2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陕铁院与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延续了同根共生、分而不离、气脉相连、相存相依的紧密合作办学关系,一直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稳固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89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并且这些基地运行良好,同时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大多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企业。
2.3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学院《专业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专业教师必须到实训中心或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见习一年;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内必须有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
自2006年起,学院每年安排2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做到了下一次现场,做一个项目;服务一个企业,锻炼一批人才。另外,学院还邀请高职教育专家来院对全院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改革培训970人次。邀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开发专家来院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2期,共计培训356人次。
2.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学院全面推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同时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建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点和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点、渭南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拥有18个职业工种的鉴定资格及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资质。同时作为面向全省的开放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站所,为行业、地方累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562人次,为中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二十局、铁一院、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1251人次,为渭南地方培训1236人次。
3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近年来,学院逐步建立了基于工学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的,同时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1确定实践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学院围绕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种能力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各院系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践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组织老师编写单项技能实训教材、综合技能实训指导书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实践环节准备了实训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2创新和践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学院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突出了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3.2.1理论教学和实验(课内实训)教学融通合一。在实验(课内实训)教学层次上,以学院实训楼中的实验实训室与专业理论课教室合二为一以及新建并投入使用多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为标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课内实训)内容,通过边讲边做、边学边练,将学做合一落到了实处。
3.2.2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对接合一。在实训环节,根据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领域、岗位群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同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
3.2.3实习教学与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全面合一。①顶岗实习。学院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近3年,100%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在半年以上,其中80%以上顶岗实习在8个月以上,带薪顶岗实习学生占到毕业班学生的85%以上。学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的校企共管共育机制,实施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制度,指导教师做到跟踪到位、指导到位、作业文件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②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对铁路施工工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进行结合,同时安排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交替性授课,在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时,对实际的施工工期进行全面的考虑,进一步完成工地变课堂,教师变师傅,学生变员工,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得到综合性训练。③技术服务。学院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条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近三年学院承担了118项各类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其中22项属于企业横向课题。
3.3建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学院通过实践、改革、总结,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首先结合各专业的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训练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测试题库、综合技能测试方案等,同时采用国家考核和社会行业考核标准对国家统考、社会行业等进行考核。
其次是对评价考核方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口试、笔试、识别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增加相应的社会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质量评价的社会化。
再次是对实践训练结果的评价形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篇13
《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授课困难、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等诸多特点。因此,为了克服以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轨”的弊端,突出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我们在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的课程构建中,提出了融合专业综合素质、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际工作的学习情境,实施任务驱动的全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程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和独立的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以“准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的身份充当课程的主角,以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课程的指导,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模拟生产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项目任务的确定
学生情境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确定任务的原则必须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接触网工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中对技能所作的要求,开发融入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学习情境的课程结构,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实际岗位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结构模块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选定后,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通过岗位综合素质养成融入到工作任务内容中,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如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去收集资料?
(3)如何让学生把理论与项目中的实践联系起来?
3.制定任务工作计划
任务选定之后,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即在每个任务的学习情境中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按照“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的步骤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有小组制定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其次,教师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实施方案;最后,教师和学生分别写出教师工作页与学生工作页。
4.任务计划的实施
由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及专项实训室,提供项目实施中所用到的场地、工具、材料等设施,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接触网工岗位的要求的综合职业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专业技能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素质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任务的实施。
(1)案例教学法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3G实景课堂”等教学手段,把每个知识点与实际结合起来,如接触网各个零件运用于什么地方,和相关设备的联系等,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处理。
(2)现场教学及实物演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利用到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能提前感受到工作现场的氛围,加深学习印象;利用接触网训练场进行实际演练,将安全、团队等要求,融入到设备的安装、拆修、维护等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生产现场实习
任务实施过程中,结合到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真实感受生产实际中综合素质的要求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教师注意:
(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应有机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任务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5.项目总结与创新
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对任务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办法,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项目总结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接触网定位装置检调”任务评价时,教师根据现场方案的详细特点,指出任务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哪个环节中团队如何合作;在定位装置检调中,定位装置的测量与高空车梯作业的关键技能点是否符合职业规范要求,最后根据成本核算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性高的方案进行实施。
由于本课程采用了全新的任务式教学理念,将职业综合素养融入“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开发了“学习情境”、“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等教学资源;以“职业岗位”与“教学内容”接轨,以“工作任务”与“教学过程”接轨,以“职业资格”与“考核标准”接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经历了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职业道德和岗位意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综上,融入职业综合素质的任务式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