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四上半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篇2

1 引言

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又一教学创新。借助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员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而物流沙盘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企业物流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物流沙盘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正在广大高校和物流企业的教学和培训中被广泛采用。通过物流沙盘教育和培训出来的人才,既能掌握物流管理相关实用理论,又能掌握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主要技能。

2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MARSH(1987)提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在问卷中进一步提出影响教学效果的9个维度,即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知识宽度、考试/评分、作业/阅读材料和功课量/难度,并且在该问卷中涵盖了32项评价指标。HERBERT和MICHEAL(1993)给出了五个教学效果的评价维度,即教学技能、师生关系、结构、组织和作业量等。MARSH和DUNKIN(2001)综合多个有关教学质量的研究,指出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主要包括教学的组织、结构或清晰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技巧、表达或授课能力等几个维度。孟庆茂和刘红云(2003)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中也提出了多维指标的多层次分析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的多维指标。

3 物流沙盘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3.1 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如专业、年级等重要信息。第二部分为针对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几大指标而设的问题。

物流沙盘体验式教学效果调查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设定。因此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成为本份问卷的核心部分。经过访谈、文献参考等诸多方法的应用,提出影响物流沙盘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四大指标。分别为教学环境指标、沟通与流程管理指标、沙盘课程设置指标、沙盘学习的价值感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3.2 调查过程

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2份,回收率为90%,有效回收率为86%。

调查采用了李克特式五点量表来考察上表因素对大学生物流沙盘效果的影响程度。其分值越高,表示赞同程度越高。

经统计发现教学环境、沙盘课程设置、沙盘学习的价值感这三个指标的均值比较接近,均在3以上。但是沟通与流程管理这一指标均值只有2.6,明显低于其他值,说明在沟通与流程管理方面需要改进。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数据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分析即信度分析,是检验测量数据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其中信度是最主要指标,信度的高低用可靠性系数表示。本研究总体可靠性系数为09651,说明内部一致性非常好。由此表明数据是可以接受的,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3.3.2 简单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的检验值主要为显著性检验表中的显著性水平,如果显著性水平大于005,那么就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0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认为这两个因素相关。反之,亦然。

(1)性别与教学效果。

通过对性别与沙盘教学效果做简单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发现性别与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003,而显著性水平高达0.988,因此,可以说明,物流沙盘的教学在男女性别上毫无差异。

(2)年级与教学效果。

通过对年级与沙盘教学效果做简单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发现年级与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593,而显著性水平为0.02,小于0.05。因此,可以说明,物流沙盘的教学效果与年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物流沙盘教学效果与年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是因为各个年级对物流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身素质、对知识的需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年级进行有效区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

(3)是否参加过物流沙盘大赛与教学效果。

通过对是否参加过物流沙盘大赛与沙盘教学效果做简单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发现是否参加过物流沙盘大赛与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804,而显著性水平为0.00,小于0.05。因此物流沙盘的教学效果与年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且相关性较强。

分析其原因,参加过物流沙盘大赛的同学比没有参加过物流沙盘的同学的教学效果要好,说明参加物流大赛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物流沙盘教学效果。因此,应积极推动开展物流沙盘大赛。

(4)专业与教学效果。

通过对是否为物流管理专业与沙盘教学效果做简单相关关系分析,我们发现专业与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为0.236,而显著性水平为0.210,大于005。说明物流沙盘的教学效果与专业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因此物流沙盘教学不仅适应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其他经管类的学生中也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如财务管理等专业。

3.3.3 逐步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对物流沙盘教学效果没有相关性影响的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学校教学设施、物流沙盘学习兴趣、图书资料、课程设置四项进入了回归方程。

a Predictors:(Constant),学校教学设施;

b Predictors:(Constant),学校教学设施,学习兴趣;

c Predictors:(Constant),学校教学设施,学习兴趣,教学图书资料;

d Predictors:(Constant),学校教学设施,学习兴趣,课程难度;

e Dependent Variable:物流沙盘教学效果。

表2的第二列给出了逐步回归过程中,变量逐步增加的情况。“教学设施”先于“学习兴趣度”进入模型,说明其偏回归变差(对沙盘教学的影响)大于“学习兴趣度”。变量“课程设置”最后进入模型,说明这个变量对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小。各个自变量的p值都小于0.05,即通过回归系数的T检验,这四个自变量对信任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表3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影响物流沙盘教学效果的各因素从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教学设施,兴趣度、图书资料和课程难度。

4 提升物流沙盘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4.1 重构物流沙盘体验式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实践,将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和以系统化方法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综合起来研究,设计出“物流沙盘模拟”的教学模式。

4.1.1 设计认知工具

认知工具包括记号笔,展示企业名称、标识等的展板,计算器,财务分析、运输能力预估等相关表格。

4.1.2 设计管理与帮助机制

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既是游戏规则的解释、维护和监管者,同时也是主要的帮助资源―提供对规则的帮助,提供对经营困难的诊断、建议、点评等帮助。

4.1.3 总结与强化环节设计

起初的战略、每一期的计划和总结、最后的小组报告和个人总结等环节,将使每一位学习者深刻体验经营中的每一步骤、环节的知识应用以及决策的成败、得失,强化知识意义的建构。

4.1.4 控制、u价与反馈机制设计

实验进行中的适时提醒、点评、评价,一年的经营期的总体评价和展望,学员感想座谈等环节,构成了物流沙盘练沙盘培训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促进着这一教学系统及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改进和优化。

4.2 设计四阶段学导式教学模式

物流沙盘模拟课程应用性极强,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的教课形式内容都不一样。调研结果也表明,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物流沙盘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把物流沙盘模拟课程分成以下四个阶段进行知识讲授、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

4.2.1 物流沙盘初级入门阶段

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对物流企业进行认知。若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对物流企业的整体经营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势必对其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指导性的影响。为此,将认知沙盘课程开设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结合学生的认识实习,开设16课时的物流沙盘课程。通过物流沙盘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物流沙盘模拟在经营中了解物流,在体验中认识物流,为日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认识基础。

4.2.2 物流沙盘专业进阶阶段

该阶段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巩固、兴趣开发与职业规划补充。在《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生产运作》等管理类课程的讲授中,配合课程的需要,进行相应物流沙盘软件操作的实验教学。由于有了前期的物流企业经营认识,此阶段学生理解相关课程的内容时应不至于感到枯燥。

4.2.3 物流沙盘综合提高阶段

在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物流沙盘模拟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和《物流沙盘》的实训课程学习,对企业的物流运营及解决方案进行系统讲解,这也是本课程的精华所在。这种分段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了细分,针对其不同需求,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4.2.4 物流沙盘实践应用阶段

第四阶段是在上面三个阶段顺利结束后,进入实验演练阶段。这一阶段对沙盘教学的要求更加高,也更加系统化。这一阶段的时间将非常长,因此非常适合大四上半学期的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工作或在实习的人。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功能慢慢淡化,而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这一阶段已经不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标,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志在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行找出解决方法。

通过这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在物流沙盘课程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减少因为知识积累方面不足,而在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参考文献

[1]David H.Jonassen.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J].Proceedings of IC-CE97,1997.

[2]B. Wilson,(Ed.).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M].New Jersey: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6.

篇3

完美主义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是一种对人们的行为影响深远的心理特征。吸引了许多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一系列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同抑郁、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怖、人格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身心障碍等心理问题都有显著的相关,并且是一些心理问题症状形成的重要风险因子。在心理基本健康的人群中,完美主义与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非常显著和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完美主义心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定量方法,从群体的角度探索完美主义与其它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惜的是,这种研究方法在产生量化的、普遍的和概括的结论的同时,忽略了完美主义及完美主义者的个体差异,对完美主义心理的表现特征、形成过程及发展机制缺乏细致、丰富的了解,因而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启发有限。

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完美主义心理是近年来此领域的1个新的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peirs-Neumetster对资质优异(gifted)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的研究,訾非对中国研究生人群的完美主义心理研究,訾非对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集中于完美主义心理较为普遍的资质优异人群,对于这些研究对象的完美主义心理进行了近距离的了解、观察和总结,为心理咨询及资优教育领域提供了有益启示。有一类与完美主义这个概念关系密切的人群,即学习心理学的大学生,长期以来并没有成为研究关注的对象。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有什么特点?学习心理学对这种倾向有没有影响?本研究以1所中国重点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究心理学专业的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以及学习心理学对这种特征的影响。

2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重点大学心理系四年级本科生。该系全部57名本科四年级学生(男生20人,女生37人)分别填写《中文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问卷》(FMPS),根据问卷总分选取男生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两位、女生分数最高和最低的4位,共12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他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如附表所示(在统计问卷结果时参考此前訾非对中国研究生的研究,计算问卷总分时忽略FMPS的条理组织度这个维度)。

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受访者的自我判断,即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完美主义者还是非完美主义者,并且在此之前没有告知受访者所填问卷的性质及得分。只有1位问卷高得分者(良)认为自己不是完美主义者。其他受访者的自我意象和问卷显示结果相同。在对受访者进行访谈时,尤其是心理学对于完美主义的影响时,研究者避免任何有导向性的提问方式,使受访者自主自由地表达。

3 结果

3.1 完美主义的典型特征 通过对访谈记录文本的分析,发现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完美主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自我认知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如下。

3.1.1 给自己设定很高的目标,对自己要求严苛具体表现为许多方面的事情都想做,而且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例如,在FMPS量表上得分较高的良指出;“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想做到最好,什么事情想争第一。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的,除了有时候觉得压力的确有些大以外,对自己要求高确实也使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3.1.2 要求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想象发展,否则就感到不完美在FMPS量表上得分最高的岩说:“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事情的发展和我预想中的不一样,做到中途我就不想做下去了。甚至想放弃。事情做完之后和预期的不一样的话,还会觉得很失败,不完美,是一种遗憾。”雷也表示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想象和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话,他就很不舒服。

3.1.3 对要做的事情在脑子里反复演练或者在做事时反复检查岩做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程序。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预想一些可能会产生的突发状况,想好各种应对措施。雷也陈述了类似的特点: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会在脑子想怎样做这件事情的整个程序,要把它演练好几遍。直到我觉得准备好了,可以着手去做了。我还会琢磨事情的细节。要处理好细节部分。细节很重要,我觉得细节做得好不好是反映一个事情做没做好的重要指标。另外,我还会自己在脑子想出几套紧急预案,万一事情出了点差错,我还有后备的方案。不至于太过慌乱甚至失败。这充分反映了完美主义者惧怕失败的想法。雁做事情的时候会反复地检查、重复地确认,以此来减少出错几率,表现出类似强迫型神经症的症状。

3.1.4 对整洁和秩序的需要 山喜欢收拾她的书桌,她说她喜欢看到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样子。看不下去桌子上杂乱的状态。彭则表示自己需要经常洗衣服,尤其是从拥挤的公共场合回到家时,她说:我不喜欢夏天去挤公共汽车。闻到别人身上的汗味我会很难受。别人还会蹭到我身上。回家后我就得立刻洗衣服,哪怕不脏,只是有点味儿,我也不能忍受。我洗衣服洗得很勤。而且其实洗的时候衣服都还不是特别脏。脱下来的衣服我会立刻就洗。不会留到明天。而且我洗衣服时一定要把衣服洗得很干净,比如洗白袜子时,我会用好多肥皂使劲搓,直到洗到和刚买时一样白。

3.1.5 在意别人的想法,惧怕否定试图以自己的努力来满足别人和社会的要求。雁喜欢把事情做得完美、没有缺点,不想让别人指出缺点。她希望别人都说她做得好。

而在非完美主义者组中,6位受访者中有两位(冉和嘉)倾向于把自己和完美主义者进行比较。觉得自己不符合完美主义的特征,没有完美主义者的苛刻、挑剔,于是认定自己不是完美主义者。问卷结果也显示了他们在FMPS上的得分较低,属于非完美主义者。还有3位非完美主义者(文、晶、方)认为如果把成就分为“上中下”三阶的话,自己要保持在“中”和“上”之间,不追求最好,但是不能比别人差。她们不会给自己定下特别高的目标,让自己很辛苦。她们认为差不多就好。但是不能太差。这样的想法让她们在发觉自己低于“中”的水平时立刻努力迎头赶上。当处于自己可以接受的区间的时候就

尽力做事情,做到自己满意就好。骅则认为,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应该顺其自然,自己能做到哪里是哪里,尽力了就好。另外,冉指出,在工作、个人发展方面,还是比较完美主义一些。而在生活方面、人际关系等方面,就随便一些,觉得自己不像完美主义者那么挑剔。

对两组受访者的访谈结果进行对照发现,完美主义和非完美主义的想法相差很大,尤其在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方面。非完美主义者并不是没有标准或标准很低,部分受访者是以中等为最低标准,即“我不追求最好,但是也不能比别人差。”另外,完美主义和非完美主义之间的界线也不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对有些事情并不特别追求完美,非完美主义者也不是对所有的事都随随便便。

3.2 学习心理学对完美主义心理的影响 在问卷测试中被归为完美主义的6位同学中有3位(雁、彭和良)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在学习心理学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自知力提高了。例如,彭指出:现在。我比以前更自知了,更能容忍缺点,在对自己苛刻时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太较真儿,对自己好一些。比如洗白袜子时,以前是非搓到白得不行为止,现在就不会那么认真。对好多事情现在看得淡一些了。其中有些是主动去改变的,觉得以前的那种方式实在是没有必要。有些是被动改变的,完美主义的目标有时候确实是过高,不得不放弃。可见,彭的完美主义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但是,她觉得自己的这些变化比较小,没有达到她心目中定义的“完美主义发生了变化”。彭在这里又落入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套路。完美主义使她认为,只有大变化才能称得上“完美主义发生了变化”。并且,这个“大变化”里“多大才是大”的标准也是通过完美主义的眼睛才能决定的。山和雷则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确消弱了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山在大三以前都认为完美主义是不好的,压抑自己的完美主义。她到大四的时候发现,其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情结是控制,对一个东西丧失了控制感就会使她非常难过。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自我分析和成长,山明白许多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以前的确是要求过高,现在变得比较有现实感了,也接纳了自己的完美主义。与山不同的是,在心理学的影响下,雷觉得自己更完美主义了。因为他发现了更多的可以要求自己完美的领域。例如心理学知识方面,心理咨询技能方面、心理修行中的一些观想、自省方面等等。

岩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也有所消弱,但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活中,是经过现实的打击而改变的。岩在大学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她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影响到了她的完美主义心理上了大学以后,经历了好多事,尤其是大四上半学期的保研的事,我发现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自己努力了好久,得到的可能还不如没有努力过的人多。而且有些东西是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我意识到世界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多也没什么用,有时候得到的结果还不如什么也不做。我变得越来越现实了,磨掉了锐气,甚至一部分的自信。以前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现在是顺着现实的情势去做。在一次团体心理辅导中,老师说。“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绝望也得活下去,人要有现实感。”我对这句话印象极其深刻。还有一件事也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我是嘉的好朋友。可是嘉却不告诉我他和女朋友分手的消息。我从别人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就去质问嘉为什么告诉我。嘉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你的眼中我们是完美的一对,可我们现在分手了。我不想伤害你。”

非完美主义者组中,冉和文认为自己在初中和高中已完成转变(由完美主义变成非完美主义),所以大学四年期间学习心理学对他们这方面心理没有什么影响。有两位受访者(骅和晶)表示学习心理学以后自己变得更加不完美主义了。方认为自己在完美主义方面也有变化,但主要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嘉则认为自己在学习心理学以后开始追求完美了。

骅指出,自己以前比现在要追求完美一点儿。后来通过读书,上大学,读心理系,变得不那么追求完美了。骅说:“读书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道理更多了。学习心理学以后使我知道了我的完美主义是怎么形成的。小时候我的潜意识里的认识是。不完美就得不到爱。现在我通过尝试,明白了自己就算不完美也是能得到爱的。我对人际关系、对别人有信心了。我主动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得东西,我的结论是――爱,我去爱别人,也得到别人的爱。因此也没有那么必要和迫切的需求去追求完美了,现在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晶在大一时经历了一段比较消沉的时期。她认为别人都很优秀。自己却那么不出众,于是产生了自卑和焦虑的情绪,并且一度心境低落。后来却发现,原来在别人眼中她也是个优秀的人,大家都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好。从此晶不再看轻自己。她发现人和人是不同的,人的价值可以表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成绩的好坏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她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悦纳”的思想对其影响很大,教会她接纳全部的自己。

方认为自己的变化是在完美主义的人际指向方面:我虽然不是完美主义者,但是在有些事上也对自己有要求的。当我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也希望别人像我一样。别人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就会抱怨。学习心理学后我用精神分析的防御机制的理论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我觉得自己是在投射,觉得自己能达到的别人也应该能达到。别人达不到的话,我就采用抱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能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人格心理学、关于自我成长的理论时,以及练习意象对话治疗技术的过程中,我更加自知了。我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就开始自然而然的改变了。现在我对别人更加得宽容了,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求自己,而不会去强求别人。消除了自己的一些消极情结和情绪,也改善了我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非完美主义的嘉觉得大学4年就要结束时,倒感觉有些趋向完美主义了。在这4年的学习中,嘉开始对道家、禅宗、佛教里的一些思想特别感兴趣,想要追求智慧、开悟、更高的境界。在学习意象对话心理学时,进行了很多自我分析,人格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和自我成长。他觉得在追求自我成长、自己整个人的人格发生变化时,比以前更加追求完美了。不过嘉的这种追求是不同于完美主义的,而是想获得更完善成熟的人格,在精神方面想得到更高的境界,是属于“积极的完美主义”,而非完美主义的通常含意一“消极完美主义”。

4 讨论

訾非的研究显示,完美主义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比较不容易发生改变。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这个结论,几个被归于完美主义者的受访者都指出,即使学习心理学,完美主义倾向只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消弱。例如,山认为自己的完美主义情况虽然比大三之前好一些了,但是在有些情境中还是会回到以前的状态。

也有几个受访者认为学习心理学对完美主义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方用精神分析的手段修正对别人要求比较高的完美主义指向,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骅也用心理动力学里面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童年和潜意识,找出自己的完

美主义形成的原因。他认识到即使不完美,父母也是会接受他的。意识到这些时,完美主义的想法自然就减轻了。访谈发现,每个人早期生活经历不同,影响他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完美主义表现也纷繁多样。4年大学本科学习中受访者接触了各种流派的心理学知识,各种宗教、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式,各取所需,来进行内心的探索和成长。受访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在心理学学习中大家可以经常的审视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及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去改变。因此,从心理学学习中的收获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