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配件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配件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配件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李先生精神为动力,以邓董理论和冯总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公司的“务实”方针,以经销为龙头,以品质保证为基本依托,以开发商、设计院为突破口,以商业信誉为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致力于推进天津建筑市场,推进我公司品牌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全市建筑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抓好培训——着眼司本,突出骨干,整体提高。

篇2

一是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强化爱我中华,爱我洛宁意识。引导干部职工克服消极颓废、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转化到工作、学习中去,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围绕打造诚信医院,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坚决制止和杜绝各种不利于医院集体利益的违纪行为,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持续开展健康宣传,发挥我院的专业特长,在日常工作中把正确的健康知识,保健理念,卫生常识带给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作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三是倡导礼仪规范,树立文明形象。

在生活礼仪方面,要做到讲究卫生、体态端庄、穿着得体、相互礼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在社会礼仪方面,要做到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就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在职业礼仪方面,要注重窗口单位仪态规范、服饰规范、语言规范建设,严格执行职业规范,切实做到服务热情,文明办公。

三、实施步骤

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根据爱卫[]5号《关于开展创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的通知》要求和标准,制定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召开协调会议,按照创建文明县城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分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劲造势,在全院营造起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县城活动。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组织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和制定的实施方案,结合创建文明县城的进展情况,按照时间要求,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进行。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现场调度、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对各责任科室落实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第三阶段:迎接检查。组织各责任科室开展全方位、大容量、高密度的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活动,为迎接检查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同时,认真对照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规范整理有关文字、图片和图像等档案资料,迎接上级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文明县城,是我县加快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对顺利实现创建目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是我县健康教育的重点单位,各责任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文明县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篇3

二、培训时间、人员和内容

上半年,计划安排2次培训。一是安排综合监督科、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员参加市“双随机办”组织的“省双随机监管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二是组织一次综合监督科和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参加的“省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信息平台”和执法终端操作技能培训。

篇4

篇5

该班共有来自各基层和机关单位80名生产、管理精英参加了培训学习,其中川东分公司24人,川西分公司24人,公司机关13人,建安公司11人,特服司5人,管道焊接技术中心3人。学员有科级干部12人,占总人数的15%;中队级干部23人,占总人数的28.8%;技术干部13人,占总人数的16.3%;施工员17人,占总人数的21.3%。

二.培训班的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该班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培训班进行指导、动员和讲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兵在开学典礼上做了动员和要求,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杨胜金对培训班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周剑琴进行了安全专题讲座,公司副总经理吴立斌进行了焊接专题讲座,公司总经理周勇在结业典礼上做了重要指示。

公司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并以川油建生运发(2006)3号文专门发文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安排组织好培训人员,对学习的目的、内容、形式以及对学员的要求、具体培训时间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公司生产运行部和管道焊接技术中心组织了教学组、后勤组和班委会,确保了培训的正常运行。

2.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次培训班公司专门安排了12名有专业技术、管理专长和丰富经验的干部执教。学习了机械化施工的施工组织、机械的配置、测量放线、扫线、挖沟、布管、组焊、下沟回填及地貌恢复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既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又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既以机械化施工为主题又进行了安全、质量、焊接专题讲座,既有集中上课又有经验交流、座谈。

3.老师准备充分,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高

上课的各位老师大都牺牲了休息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备课,把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深化,上课认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启发性好,讲解生动、清晰易懂,得到了学员的好评。

4.学员学习积极性高

本次培训班纪律严明,参加培训的每个学员都统一着装、佩戴学员证上课,并且都按培训班安排的座位入座。没有无故迟到和早退现象,自觉遵守请假制度。学员上课认真听讲,并认真做笔记。讨论会上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气氛活跃,课后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分析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为今年的机械化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取得的成绩与效果

本次培训全体学员参加了结业考试,总计平均成绩为87.17分,最高分98分, 最低分72分; 90分以上有34人,占参考人数的42.5 %;80~90分有36人,占参考人数的45%。通过这次培训、交流,评选出了公司近几年来机械化施工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班组和优秀项目施工组织奖:优秀项目施工组织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机械化施工优秀作业队4个;机械化施工优秀班组6个;评选出了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员,优秀教师6名;优秀学员32名。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由于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无法组织学员进行现场观摩。建议以后应结合工程施工现场开办相应的培训班,创造现场交流的机会。

2.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培训班人数多,互动教学较少。

篇6

引言: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也反映了电力对国民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制造、生产运行等方面品质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如何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进一步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配电网检修现状

(一)指导思想。

供电局检修计划的编制一般是在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所确立的有关电网的年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局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参数编制而成,它分为月调度检修计划和日调度检修计划。检修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主要有:

1、保证整个系统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运行;

2、保证整个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合,保证结线的可靠性、灵活性,便于消除事故,缩小事故范围,避免事故扩大;

3、尽可能保持对重要用户的安全可靠供电;

4、负荷不超过系统内设备允许值;

5、使系统内各处供电电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6、使地区系统在最经济的方式下运行。

在上述编制原则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地区输、配电设备在停电检修方面的计划性,明确设备停电的管理分工、审批程序,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精神,保证安全,多供少损,制定地区停电检修管理规定,建立起设备停电检修的正常秩序和减少临时停电的次数,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二)考虑的因素。

检修计划编制人员在安排设备检修计划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避免重复停电:(1)上、下级电网统一检修,下级电网的检修工作配合上级电网的检修安排;(2)具有同一逻辑间隔的设备同时检修。

2、尽量减少停电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1)尽量将检修工作安排在负荷低谷区,以减少停电负荷;(2)尽量减少停电时间。

3、错开互斥设备的检修时间,避免出现电气孤岛。

4、电网安全校验:进行设备/线路的潮流越限校验和节点电压越限校验。

5、地理位置约束:考虑检修人员检修路线的合理性,尽量沿地理位置安排检修顺序。

6、检修资源约束:考虑检修人员和检修设备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三)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受多方面的影响,对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对检修计划优化的问题考虑的并不是很全面。目前,供电局的检修计划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检修程序,依靠检修人员的经验人工编制而成。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检修计划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人员因素的影响。检修计划编制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经验、对工作的责任心及事业心直接关系到计划编制的优劣,人员因素对计划编制有重要的影响,是导致后续相关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

2、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由于是人工编制计划,对设备停电的频率及停电时间的控制不是很精确,导致重复停电;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存在线路功率、母线电压越限等问题。

3、检修及运行经济性得不到保证 。由于是人工编制计划,没有系统的优化过程,因此制定的计划只能说是可行计划,而不是优化计划,经济性无法保证。

4、工作量安排不合理 。人工编制计划可行未必合适,导致检修工作量安排不适当,造成检修人员工作有时交叉重复,增大了工作中出错的概率;有时若干天没有工作任务,浪费了人力资源和检修时间,大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5、检修工作量大,检修效率低。由于是人工编制检修计划,不仅要考虑目前电网运行方式和设备运行现状,还要充分考虑倒闸操作后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以及自动化、保护、通讯的配合使用的合理性,这就造成检修计划编制人员工作量很大,工作效率低下。

二、检修计划优化的模型和算法

讨论检修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合适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并通过对多种算法的研究,提出最适合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算法,最后通过编程实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运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停电,减少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停电损失,以达到系统和社会双赢的效果。

(一)配电网检修计划的优化模型。

用数学语言描述,配电网检修计划问题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问题。优化的目标既可以包括经济优化目标又可以包括管理优化目标,而所包含的约束不仅有系统安全运行约束、检修管理约束,还涉及到检修项目之间的协调约束等。

综合起来,检修计划的优化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各个检修项目的开工时间,尽量减少检修工人的往返时间和费用;

2、尽量避免将检修工作安排在非工作时间,以降低检修费用;

3、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量尽量避免将检修项目拖延到下一个检修时段;

4、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申报检修时间的调整。涉及到的约束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功潮流约束:在n-1情况下,保证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行;(2)节点电压约束:节点电压应在其规定的偏差范围内;(3)互斥检修约束:避免形成电气孤岛;(4)检修资源约束:检修工作量应在人力、物力所能满足的范围内。

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国内外专家从不同的侧面建立了适合配电网检修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实用的、程序化的电网检修计划制定方法。该方法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原理,首先定义了一个检修迫切性指标,通过该指标的计算可以对影响检修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然后按照检修迫切性指标对所有检修项目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某一时段内要安排的检修项目。

(二)配电网检修计划模型求解算法。

针对所建立的模型的具体特点,采用免疫禁忌混合算法对主问题进行求解,采用改进的待恢复树切割算法对子问题进行求解。针对基本待恢复切割算法需要对联络开关进行全排列,以穷举的方式获取最优解的不足,通过应用优先选择备用容量较大的联络开关启发规则以及在恢复树切割过程中引入网损比较环节,在保证解的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恢复树的切割次数,提高了计算速度。

针对模型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该算法以遗传算法为主优化算法获取最优的联络开关组合,以启发式算法为辅助算法获取对应于某种联络开关组合下的分段开关组合,避免了简单遗传算法在求解过程中产生大量不可行解的弊端。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三、检修计划优化系统的开发

配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采用公共信息模型对配电网进行建模,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自动维护配电网的拓扑关系。在检修专工制定检修计划时,通过对设备检修方式的模拟,系统将根据模拟后的网络结构进行潮流计算,对网络进行动态着色,并突出显示越限设备,以辅助检修专工进行相应调整。现场运行结果表明, 配电网检修计划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分析了我国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配电设备缺陷管理过程,归纳出缺陷管理数据流。在此基础上,应用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设备检修系统ER(实体联系)模型、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量化了检修排序问题应考虑的因素首先提出了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提出了采用Grefenstette编码方法编码保证求解检修问题的遗传操作在可行解空间进行,编制了配电变压器热点温度和绝缘寿命损失的计算程序,以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显示配电变压器寿命损失和剩余寿命的统计结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技术为贵阳市北供电局息烽分局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了配电设备检修管理系统。结合实际电力调度计划工作中检修计划的制定原则和需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适合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加权系数法,使用V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编制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已在辽阳县小北河变电所运行。

结束语:配电网设备检修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合理、实用的检修计划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能够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益。本文分析了检修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总结了目前已有的配电网检修优化模型及其解算方法,为在供电局所属配电网内实施检修计划优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篇7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篇8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

1、安全教育

(1)全面深刻认识安全化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严格学习执行各设备操作规程;

   (3)严格学习执行剧毒及有害药品管理制度;

   (4)正确学习使用消防器材;

   (5)严格控制用电设施,确保用电安全。

2、专业技能业务培训

水质检测各专业知识培训。经过短暂的学习培训,现四人基本掌握手工项目常规化验。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培训的效果。

四月,分组时行跟踪学习。认识并了解各种化验仪器的使用范围及化验项目的种类、分类。抄写化验员安全操作规程笔记。对日检11项进行集中式培训,项目流程、试剂的选用、量的配比等操作的熟知。

五月,认识水质分析的基础知识。学习人员调换跟组,对计量专业术语和计量单位的熟知,学习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法及要求,学习43项项目内容。

六月,继续调组进行相关项目的跟进学习。实际操作化验项目流程,对比数据的准确性。对化验药品的安全操作及管理制度进行学习。

下半年工作计划

根据上半年学习情况,化验室专业知识及工作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尚很欠缺,希望公司领导可以考虑人员去往专业培训机构,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同时可以考取相关上岗证。以便及时完成化验室工作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全年目标作务。

并在下半年视黄河净水厂情况,随时跟进。参予化验设备调试及厂家培训。10月-11月,视棚户区配水厂情况,参予化验设备调试及厂家培训,及时开展化验工作。

篇9

一、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融入管理的精神

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形势任务的需要,以企业中心工作总体取向引领培训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把班组长培训作为现场培训的重点,深入开展班站长大培训活动,扩大培训范围,保证培训效果。以职工岗中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和深化现场培训。注重发挥优秀职工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举办专题讲座,对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增强业务能力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培训班,培养员工感恩企业的情怀,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办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两个重点——干部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

积极推进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制定企业党员培训规划,实施针对性强、内容品牌化、形式多元化的党员干部教育。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把高校学科优势与企业培训需求有效对接,开发出内容丰富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工程。把各级领导干部抓学习型党组建设作为述职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效能考察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按梯次进行分类建立科学的人才库。进行摸底调查分析,把人才配置到合理状态。要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制定人才分类使用办法,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开展“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冠名操作法”等评比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争当创新能手和岗位标兵。应建立技术人才战略储备机制,满足当前和今后的人才多元化需求。

三、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整合企业内部教育资源

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建设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注重效益的技能培训基地。抓好现有培训场地建设,完善培训基地功能。对基层单位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增添培训设备。充分发挥综合电教室的功能作用,让员工队伍真正体会到基地建设对企业培训的推动作用。健全基地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度,明确责任,促进培训基地规范运行。

四、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完善和建立满足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匹配。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建立满足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细化职工培训,用学历教育、高管培训、岗位培训三大模块构建“大培训”格局,为员工提供发展和进步的机会。从实际出发,开展软课题研究,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修订适合企业的培训制度,健全长效的学习型企业机制,延伸激励机制。

五、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培训队伍自身建设

篇10

拱棚一般南北走向,也可东西走向。棚长50~60 m,每棚之间相隔1.0~1.5 m。拱棚宽度5.5 m,棚口高度1.8~1.9 m,棚脊高度2.2 m,棚肩高1.1 m,主架钢管间隔1.0 m。钢管架设结束后拱脊用竹竿连接加固,竹竿头用布条包住,以防扎破棚膜。在拱棚钢架1.1 m高位置安装棚膜镶嵌槽,长度根据棚长确定,以便于放风。拱棚两端各5根拱管用竹竿斜绑加固,在棚口树2根竹竿,在竹竿上部打孔,孔中穿入铁丝与钢管连接,2根竹竿间距1.8 m左右。主架钢管搭建完成后,制作二层膜棚架。在主架下部间隔3.0 m相对插入2根竹条,竹条顶部相互捆绑连接,待盖上二层棚膜后将竹条与钢架拱脊连接竹竿捆绑固定。钢架棚膜用0.06 mm厚无滴膜覆盖,棚膜镶嵌槽处将棚膜镶入槽内,用卡簧固定,然后将棚膜下部埋入土中。二层棚膜用0.04 mm厚无滴膜覆盖竹条棚架上,下部隔段用土块压住即可。

2 栽培技术

2.1 选好品种

西瓜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为抢早上市,多选用‘早佳’、‘申抗988’等中早熟品种。辣椒选用青皮辣椒,如‘砀山301’等品种。花椰菜选用早熟、耐热、生长势强、收获期集中的品种,如‘松花70’‘松花75’等。

2.2 合理布局

在拱棚内定植2行西瓜,瓜苗距棚边0.8 m,株距33 cm。拱棚中间位置套种2行辣椒,辣椒行距50 cm,株距33 cm。西瓜、辣椒收获完毕后,栽植8行花椰菜,行距55~60 cm,株距40~45 cm,边行花椰菜离棚边70 cm左右[1]。为防止西瓜重茬,第2年要实行换位栽植和品种更换。如第1年选用‘早佳’,第2年可更换为‘申抗988’;第1年瓜苗距棚边0.8 m处定植,第2年瓜苗可距棚边1.2 m定植。若西瓜纯作,瓜收后种植辣椒或其他作物。

2.3 培育壮苗

2.3.1 西瓜育苗 西瓜一般在“冬至”10 d后进行育苗,苗龄30~35 d。生产上多采用“3棚5膜”电热温床育苗法,即双层大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5层保温,寒潮来时还要在小拱棚上加盖毛毡,使夜间温度不低于15 ℃。在做好的苗床上面布设电热线(1 m2功率80~100 W),上面排放育苗穴盘。每穴播1粒种子,盖1.0 cm 厚干基质,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在苗床上方40~50 cm高度悬挂加热管,随后搭好小拱棚,关好棚口。出苗期白天土壤温度控制在30 ℃,夜间18 ℃。30%种子出苗时,要破膜将瓜苗勾出。齐苗后白天温度降至25 ℃,夜间15 ℃。真叶展开1~2片,温度逐步提高到白天32 ℃,夜间16 ℃。真叶达到2.5片时夜温逐步降到12 ℃。出苗后至1片真叶,要控制浇水,1~3片真叶时,视基质干湿程度进行浇水,要求少量多次,以防徒长。在苗期结合防病,进行叶面追肥2~3次[2]。移栽前5~7 d须进行炼苗。

2.3.2 辣椒育苗 辣椒育苗可与西瓜同时进行,苗床要求与西瓜育苗基本相同。播种前要向装有基质的穴盘中浇透水,播种时将种子放入穴盘中央,覆1.0 cm 厚基质,并加盖1层塑料膜。当辣椒苗拱土时揭开塑料膜,防止烧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晚12 ℃以上。如果出现叶片变黄等脱肥现象,可结合病害防治进行叶面补肥。移苗前7~10 d炼苗,当辣椒苗7~9片真叶的即可移栽。

2.3.3 花椰菜育苗 在定植前40 d采用平地育苗,一般在8月份,667 m2大田需苗床16~20 m2。播种前整平地面,做成宽1.3 m、长10.0~15.0 m的育苗畦。播种前1 d下午或当天上午浇足底墒水,1 m2播种1 g,播后盖细土,厚度以盖没种子为宜。播种后及时加盖遮阳网,以利降温保湿,提早出苗。齐苗后及时间苗,拔除杂草,搞好病虫害防治。

2.4 整地移栽

整地前667 m2施优质生物有机肥80 kg和45%(m氮∶m磷∶m钾=15∶15∶15,后同)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土壤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0.2 kg加水拌麦麸或玉米糁3 kg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旋耕,整平地面[3]。沿栽瓜位置和两行辣椒中间位置各铺设1条滴灌带,覆盖地膜,等待打穴移栽。在移栽前7 d封住棚口,提高棚内空气和土壤温度。

2.4.1 西瓜移栽 一般在春节过后选晴天9:00—16:00或气温10 ℃以上时定植。定植前贴滴灌带一侧打穴,每棚栽2行,株距33 cm,667 m2定植750株左右。定植后封穴,随即覆盖2层小拱棚。

2.4.2 辣椒移栽 西瓜移栽后移栽辣椒,每棚栽2行,株距33 cm,667m2定植750株左右。定植前沿着滴管带两侧25 cm处打穴,定植后用泥土压实定植穴周围的地膜,并随即覆盖2层小拱棚。

2.4.3 花椰菜移栽 清理大棚后施肥整地,方法同西瓜移栽前。花椰菜每棚栽植8行,行距55~60 cm,株距40~45 cm,边行花椰菜离棚边约70 cm,667 m2定植2 400株。在每2行花椰菜苗中间位置各铺设1条滴灌带,栽后浇足定根水。

2.5 田间管理

2.5.1 西瓜管理 西瓜定植后7 d内一般不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不低于15 ℃。当子蔓生长至坐果节位时,加大通风换气,降温促坐果,一般定植后前1个月紧盖小棚膜,略开大棚口,适时通风排热排湿。瓜蔓长至8节左右,以瓜蔓头不受冷害为准,常开大棚口,略开小拱棚中间两侧以加强通风,延长通风时间。开花结果至幼瓜鸡蛋大时,棚温控制在30 ℃,昼夜温差10~15 ℃[4]。随着气温升高,瓜蔓伸长后,可撤去小拱棚,中后期将钢架下层棚膜收起并捆绑在棚脊位置。当幼瓜长至碗口大时,667 m2滴灌冲施50%大量元素水溶肥(m氮∶m磷∶m钾=16∶6∶28+TE)5 kg,间隔7~8 d再冲施1次,瓜成熟前需进行控水。在第1茬西瓜采收后第2天就要冲施肥料,促进子蔓生长。一般采用双蔓整枝法,整枝、打顶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当主蔓13~15节位上开雌花当天或开花后1~2 d,用0.5%氯吡脲可溶液剂500~600倍液,对准瓜胎基部喷雾,当幼瓜长到鸡蛋大时及时疏果。西瓜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

2.5.2 辣椒管理 辣椒定植后3 d内不通风,缓苗后棚室内温度超过30 ℃时开始放风,晚上关闭通风口。定植后随即滴灌定植水,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天气变化,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在门椒坐住后,开始肥水齐攻,667 m2追施尿素6~8 kg和硫酸钾2~3 kg,以后每收1次辣椒浇水1次,并每浇2次水施肥1次,施肥量同上。注意植株通风透光。要注意防止辣椒倒伏,综合防治病虫害。

篇11

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艺多学科发展、主要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本科大学。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学校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5月申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一、指导思想

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按照“育人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着眼于培养基层一线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目标,站在战略高度和国际视角,小范围、大幅度、多样性地开展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工程应用性教育与实际工程的适应性,努力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为着力点,以长春工程学院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验,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统筹规划学校教育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培养造就一批安心基层有作为、发展提高有基础、适应现场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能够探索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形成有效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基层一线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业考核模式;建立主动适应、自我约束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管理机制;探索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经验,形成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的鲜明特色,显著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同类高校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三、专业领域

1.专业领域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领域的确定是根据长春工程学院办学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以及办学优势与特色,结合学校传统专业优势,以长春工程学院特色专业为重点,结合校级试点专业,选择基础好、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积累丰富,特别是有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良好基础的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作为申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这5个专业不仅是吉林省特色专业,而且在东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具有长期依托行业办学的得天独厚条件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所选专业具有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2.生源与规模

实施“卓越计划”的每个试点专业学生规模在40人左右,组成途径主要是在招生时实行计划单列,招生宣传时明确试点教学组织要求与有关政策,录取后直接组建试点班级;也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从非试点班级中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批准转入试点班级。对参加试点班级学习,确属不适应者,或个人提出申请需要转入非试点班学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3.培养层次

培养层次主要面向本科层次学生。

四、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着力提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1.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1)优先引进具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特别要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科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2)制定教师到企业锻炼计划。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培训和轮训,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4年内达到每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

(3)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工科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具备至少2年的工程经历”的规定,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费和待遇等保证性政策,实施工程实践培训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职务聘任等环节的制度,调动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自觉丰富工程经历、提高工程能力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改造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5)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每年选拔和组织一批工程教育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到国外相关高校考察和培训,特别到我校与英国西苏格兰等开办的国际合作工程教育的国外高等学校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聘任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工程教育试点工作组成员。每个试点专业根据企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特长选择不少于5人的企业教师,主要参与工程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制定与修订;企业指导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并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2)邀请大型企业高管作为学校试点专业组织机构负责人和兼职教授。试点专业负责定期邀请相关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每学期讲座(报告)次数不少于3次。

(3)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保证与校内教师同酬,学校投入专项经费作为聘请兼职教授及学术交流活动经费。

五、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人才培养(4年制)模式采用“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3年为校内培养,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生产、设计、施工、运行等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聘请企业工程师现场讲授,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进行。

六、国际化培养

学校以国际视角、战略眼光思考和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开展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合作教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办学经验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提高工程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深化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内涵建设,拓宽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视野,努力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七、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构建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八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七个系统”即教学决策系统、教学指挥系统、教学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与诊断系统、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舆论宣传系统。这七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闭环体系。“八位一体”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教学总结和诊断评价、反馈调控”八个实施环节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并通过及时调节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质量管理体系。

八、政策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和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试点单位成立由企业参与的工作组,具体组织专业试点工作。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拨专款给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必要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企业培养方案实施、教师培训和聘任、学生生均教学附加经费等开支。

3.学生待遇

学校将采取提高试点专业学生奖学金覆盖面及贫困生助学贷款覆盖面、优先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等措施吸引学生加入“卓越计划”教学改革试点班。

4.教学管理

(1)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级学生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等教学管理规章和办法,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试点工作目标,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推广试点经验。

(2)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评价检查。

(3)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期检查和最终验收标准,建立年度检查、中期评价、结束验收的实施质量保障机制。

(4)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奖励办法,对中期评价、后期验收取得成效的试点专业集体给予重点奖励,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

(5)制定配套的知识、能力、品德教育大纲和考核纲要,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要求。

5.毕业标准

学生学业标准包括两部分,既要达到试点专业全学程最低学业标准要求,又要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业标准。学生在学有余力时可以选修本专业更多的选修课或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全部课程,德、智、体合格,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和在企业学习的最低学分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学籍管理

学校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试点班级与普通班级之间采取动态管理方式,建立学生参加试点专业教育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适于改革试点的学生可申请转入普通班级继续学习。

7.教师评聘与考核

改革教师评聘、考核和培训制度。建立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设立“工程型”教师称号,给予相应的津贴补贴。建立试点专业教师年度考核和评职的优惠制度,确保和调动教师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九、结语

篇12

选择早熟、抗病虫性好、植株紧凑、叶片适中、抗倒伏性强、叶絮集中的理想品种,例如07-12,新陆早42,冀958等。

2 地块选择

选择平坦地段,边界正规,棉花种植均匀、良好的生产、种植集中,以便于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质量,便于机械收割。

3 播种模式

播种模式采用2膜12行(64cm+l2cm)×9.05cm配置,膜宽2m,机械式膜上精量点播,1管2行膜下滴灌,滴灌带1.8-2L/h,理论株数1.96万株/667m2。在播种之际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播种质量,及时解决播种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技术问题;现场示范深追底肥,发放配方施肥卡,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性;播前检查播种机质量和下种量,有效防止了因下种量小而返种现象的发生,圆满完成了播种任务。

4 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肥水管理。这一时期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植株需要大大部分时期吸收水分和养分,而削弱了它的增长,棉花叶片需要严格的温度、光、水、容易引起温和增长或过早老化。如果在开花之后,根的生理功能用水不足会导致植株过早衰老。只有通过调整,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形成更有效的棉花高产、优质。近期要保证棉株不受旱,根天气和棉株长势每10天左右滴一水,每亩35m3左右,根棉株长势可适当滴施N、P、K复合肥或棉花专用滴灌肥5-6kg/亩。二是,对偏旺的地块打顶后分两次重控,5-7天一次,每次8-10克/亩。三是,及时整枝。大行封行较重、郁闭的棉田可在7月底至8月上旬及时组织劳力打老叶、剪空枝、打群尖,确保通风透光,节省养分。四是切实加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做好棉花“三虫”综合防治工作。利用监测到的病虫发生动态情况,及时指导棉农中耕松土、点片用药、科学选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棉花专用杀虫剂;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保护天敌,达到以益治害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作物不同管理时期开了多次现场会,以达到多数农户的技术水平。

5 脱叶催熟

棉花落叶成熟技术在整机配套技术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管理的基础在于,它是棉花早期阶段与施用农药的综合作用,气候条件的影响和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势必关系到棉花产量和机械收获的好坏。

使用乙烯利对棉铃进行促熟,可使棉铃提早吐絮,提高霜前花产量,增加收益,使用时主要注意以下五点:

5.1 药效。乙烯利主要分为水剂和油剂,无论是哪种,喷洒之前要检查是否过期失效。最好倒入少量的药剂在水泥地面上,泡沫多的更证明有效。若瓶内有液体的沉积物产生,可用70-80度的温水加热振荡后再用,其不影响效果。

5.2 药性。乙烯利酸性反应,遇到碱性物质会较快地失去药效。因此,它严禁和碱性农药混合,也不能使用凹坑水或强的碱性水稀释,并且使用多少稀释多少。

5.3 时间。乙烯利(必须至少在摄氏20度的环境可以分解释放乙烯,干热,提高疗效。所以,一般在枯霜前的20天,超过45天大部分棉铃期,喷涂时的最高温度在摄氏20度以上,如喷雾12小时后在遇雨,次日重复一次喷洒。

5.4 浓度。一般棉田亩用100-150克原液加水60公斤左右,配成1500-2500PPm的药液喷施。对于严重贪青或急于腾茬的棉田,可将浓度加大到3000PPm。

5.5 喷施方法。晚熟或者二次种植的棉田,喷雾只有一次其影响是太大了,可以分为两种喷雾,即在棉铃中期到9月下旬喷雾棉花叶片部分,在十月初低的棉铃开放铃、喷涂的顶面上一遍。因为乙烯吸收后进行得很慢,所以试着喷在棉铃上

6 机械采收

6.1 机械采收前的准备

(1)清除田间杂草,木桩,树枝和石头及田间飘起来的塑料薄膜预防损坏采棉机工作部件。(2)滴灌棉田要处理好滴管管件,回收横向支管,副管,禁止回收滴管带;埋好压实滴管带头和接头管件,出水桩做好标记。(3)为机械安全行走创造有利的条件,设计好行车路线,平整好毛渠田埂,地头一定距离内的石头处理干净,并且观察低洼处是否陷车。(4)配套设施和物资准备,要保证清洁的水源和安全的电源,采摘机的安全存放,保证足够数量的运棉机车,具备安全清洁便于机车卸棉花的晒场,还要为机车人员提供便利的食宿条件。

6.2 采收

篇13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内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其核心思想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非学科架构的系统化。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在进行各个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架构时,从系统的高度考虑,一方面使整个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能达到培养机械维修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确保部分教学环节之间存在先修与后续的递进逻辑关系。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首先,课题组成员对辽宁金钢重型锻造有限公司、辽宁鼎丰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鞍山风机厂等十余家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所从事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骨干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能力复杂程度,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为行动领域;其次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再进行转换配置形成相应学习领域(课程);最后,以教师为主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背景下,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及教学组织设计。

3工作过程系统化《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的课程设计

3.1编排课程教学内容

《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课程以企业常见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形成轴类、套类、箱体类零件检测等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实验、实训条件,围绕检测用具、检测项目不同等尽可能多地将每个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学习任务。如对于轴类零件的检测学习任务,根据检测工具的不同,设计了用游标卡尺检测工件、用外径千分尺检测工件、用内外卡钳检测工件等子学习任务,并依此设置学习情境。课程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根据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排序,形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所需的理论知识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以过程性知识、重复性知识、经验性知识为主。学生在由易到难、能力递进的反复训练过程中,获得了“职业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为“毕业就上岗”做好准备。

3.2 转变课程实施方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注重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结构课程。《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课程均在机械设备维修专项实训室、机械测量实验室等场地完成,融“教、学、做”为一体,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由于课程学习情景的设计具有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师教学和指导的工作量逐步减小、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而教师逐渐成为咨询指导的角色。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手把手”达到“放开手”和“育巧手”的目的。

3.3重构课程学生评价体系

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将《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考核分为过程考核

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具有可展示成果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完成工作成果的质量,综合分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考核成绩占到总成绩比例的50%以上;考核主体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相结合;考核形式多样化,以开卷、闭卷、阶段性考核、小组讨论相结合。以此客观、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业水平,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中的引导、评价、反馈和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

4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极限配合与典型零件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期末理论考试中,教学班级的及格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3.2%和30.4%;在以赛代考的钳工实操竞赛中,前5名所占比例60%,前十名所占比例70%,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充分体现了“职业”与“教育”的双重特色,在今后的改革道路上,我们还需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发展步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课程标准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等一致性的问题上,积极寻求对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