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软件工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软件工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软件工程

篇1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13-2

一、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Barry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IEEE在软件工程术语汇编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FritzBauer在NATO会议上给出的定义: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paradigm)、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我认为,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数学等多学科的课程,它涵盖了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等多方面,它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软件工程的原则

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软件工程的原则有以下四项软件工程师基本原则:

1.选取适宜开发范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他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须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宜的开发范型予以控制,以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

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重视开发过程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仅当软件过程得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这一软件工程框架告诉我们,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可用性、正确性和合算性;实施一个软件工程要选取适宜的开发范型,要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要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要实行开发过程的有效管理;软件工程活动主要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等活动,每一活动可根据特定的软件工程,采用合适的开发范型、设计方法、支持过程以及过程管理。根据软件工程这一框架,软件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范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过程、软件工具、软件开发环境、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及软件经济学等。

三、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软件工程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概念:

1.可修改性(modifiablity)

容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它支持软件的调试与维护,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2.有效性(efficiency)

软件系统能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各种计算机软件无不将系统的时/空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很多场合,在追求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方面会发生矛盾,这时不得不牺牲时间效率换取空间有效性或牺牲空间效率换取时间有效性。时/空折衷是经常出现的。有经验的软件设计人员会巧妙地利用折衷概念,在具体的物理环境中实现用户的需求和自己的设计。

3.可靠性(reliability)

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对于实时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因为软件要实时地控制一个物理过程,如宇宙飞船的导航、核电站的运行,等等。如果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软件开发、编码和测试过程中,必须将可靠性放在重要地位。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或重用。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

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便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和其他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由于软件是逻辑产品,只要用户需要,它可以无限期的使用下去,因此软件维护是不可避免的。软件维护费用在软件开发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有利于软件的可维护性。

6.可重用性(reusebility)

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定义为一个软部件。软部件可以在多种场合应用的程度称为部件的可重用性。可重用的软部件有的可以不加修改直接使用,有的需要修改后再用。可重用软部件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注解,应具有正确的编码和较低的时/空开销。各种可重用软部件还可以按照某种规则存放在软部件库中,供软件工程师选用。可重用性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有助于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费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软件工程的可重用性还应该包括:应用项目的重用,规格说明(也称为规约)的重用,设计的重用,概念和方法的重用,等等。一般来说,重用的层次越高,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

7.可适应性(adaptability)

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适应性强的软件应采用广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码,在广为流行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采用标准的术语和格式书写文档。适应性强的软件较容易推广使用。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

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程度。为了获得比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环境支撑。对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低级(物理)特征部分,如编译系统的目标代码生成,应相对独立、集中。这样,与处理机无关的部分就可以移植到其他系统上使用。可移植性支持软件的课重用性和课适应性。

9.可追踪性(tracebility)

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逆向追踪的能力。软件可追踪性依赖于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文档和程序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降低系统的复杂性会提高软件的可追踪性。软件在测试或维护过程中或程序在执行期间出现问题时,应记录程序事件或有关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指令现场,以便分析、追踪产生问题的因果关系。

四、学习软件工程的必要性

软件工程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学科,对于软件及系统的开发更是不可不知,它告诉我们如何进行系统开发,一个系统的开发,最关键的是这个系统是用来做什么,也就是要进行需求分析,对于不同的用户,同一个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而软件工程恰好告诉了我们如何进行需求分析。而开发一个系统,最主要的是系统和程序的设计,这些设计直接关系到这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就要依靠软件工程了,它告诉我们怎样进行系统和程序的设计。学习软件工程使我们掌握了软件开发的方法,大大提高开发出来的软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篇3

软件工程管理引起业界的广泛注意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对“软件危机”的认识。当时美国国防部曾立题专门研究软件项目成败的原因,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而并不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进而得出一个结论,即管理是影响软件研发项目全局的因素,而技术只影响局部。尽管如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软件工程管理不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世界著名IT系统项目论证与决策权威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全球80%-90%的信息化项目没有达到预定目标,80%的项目超出预算,40%的项目失败或最终放弃。而中国的数字比这个还要大的多,只有小于25%的项目达到了需求和技术目标,10%满足了即定的工作目标。这些现象和数字表现出来的软件产品质量不高、生产率过低、资金大量浪费、进度无法保证的局面就是“软件危机”。而软件工程管理的失控就将造成软件危机。对于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信息化建设,“软件危机”就意味着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由此可见,软件工程管理的意义至关重要。

新背景下的再探索

随着中国信息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和更多的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如何保证软件建设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并已初步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走“软件工程化”道路,遵循系统工程的思想,对软件开发全过程通过可定义、可量化的工程实践方法进行控制管理。然而由于软件工程管理和其它工程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故而在软件工程管理的实施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例如,软件是知识产品,建设进度和质量都难以度量,生产效率也难以保证;同时,软件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是超乎想象的。例如,宇宙飞船的软件系统源程序代码多达2000万行,如果按过去的生产效率一个人一年只能写1万行代码的话,那么需要2000人年的工作量,这是非常惊人的。正因为软件如此复杂和难以度量,软件工程管理的发展还很不成熟。

针对这种状况,国内一些先锋软件企业已经开始深度探索解决软件工程管理问题的途径。其中,北京万维易化系统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专门从事“软件工程管理”的企业之一,通过多年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对软件工程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为软件工程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经。

在万维易化认看来,传统的软件工程管理内容过于单一,主要只是聚焦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但随着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软件承建方单方面的开发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全部需要。因此万维易化提出了全新的“软件工程管理(SEM)”概念,将软件工程管理细分为软件开发管理、软件工程监理、软件集成应用等三大组成部分。对于信息化建设项目中通常包括的建设方、监理方和承建方而言,分别需要对软件集成应用、软件工程监理和软件开发过程实现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功。

万维易化认为,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客观、有效的管理工具。软件工程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开发过程复杂多变,显现度很低。以软件工程监理为例,传统的软件工程监理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建筑行业的监理模式,在建筑项目中,监理方在施工现场随时可以对工程的进行、质量进行现场监理,而软件工程建设项目根本就没有什么施工现场可以考察,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软件质量、合同执行情况也难以掌控。这就造成软件工程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操作性”差、“能见度”低。因此,无论是软件工程监理、还是软件开发、集成应用管理,一个好的管理工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软件工程建设过程营造一个“建设现场”,将软件工程建设的过程实现“可视化”。为此,万维易化提出了平台化的解决方案,主张通过搭建一个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将软件开发的代码、费用、人员、文档、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控制等情况都纳入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建设各方的实时沟通,对软件建设的过程进行可视化、可控制的协调管理。

成功的实践

篇4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才从军用转为民用,当时编写程序的工作不但没有被重视,反而受到歧视。那时候,计算机硬件价格是很高的,这就要求编程人员在处理器能力和存储器空间都很有限的情况下,编写的程序不仅要体积小,而且要保证更快的执行速度。程序中要用到许许多多种类的技巧。此时进行软件的开发,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开发人员的智慧和能力。

进入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在更广的领域得到了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软件的复杂程度,要开发能够满足更多需求的系统,传统的开发方法不能满足用户在质量、效率等方面对软件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软件危机”。

面对这一危机,1968年NATO会议上首次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提出把软件开发从“艺术”和“个体行为”向“工程”和“群体协同工作”转化。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运用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按照预算和进度,开发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这样,一个新的学科(软件工程)就产生了。

2 软件工程的框架

软件工程的框架可用目标、过程和原则三个词语来总结。

2.1 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其中,正确性是指最终开发出的软件要符合预期的功能。可用性是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都能达到用户要求的程度。要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的开发过程中,都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软件工程过程:主要是指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的内容包含了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这其中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在这几方面中,需求活动主要是进行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从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需求定义,也可以把它叫做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通常情况下是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实现活动要完成的是把设计结果转换成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而确认活动在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都有所涉及,进行了确认之后,要保证软件最后能够符合用户要求。维护活动主要是指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扩充和完善等。除了以上这些具体解释的主要过程之外,还包括管理过程、支持过程等。

2.3 软件工程的原则:在开发软件时,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方面一定要遵守的一些相关原则。

3 软件工程管理

管理学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运用同样也在软件工程要研究的范围内。在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上,我们不再使用原来的个人作坊式开发方式,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相关理论,再通过对软件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更好地运用工程化系统开发方法。在进行软件的开发前,我们要提前制定好软件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然后我们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这些相关的计划,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软件管理方法来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等。对软件项目的有效管理,能够更好的把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当企业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软件开发能力时,说明它的软件生产水平就越高,同时表明它的开发风险相对不大。软件项目管理是关系着软件开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软件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中,我们可以看出软件项目管理同样也有一些与其他项目管理要遵守的一些不一样的原则,例如:大规模的项目要拆分成几个小项目,以此达到降低项目的管理风险的目的,而且还要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目标;根据各个项目的特征,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法等。

4 软件工程中软件构件的作用

软件构件的概念共生于软件复用。软件复用的概念在1968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提出,McIlroy还提出了软件构件、构件工厂等概念,以后相继制定了一整套软件复用的指导性标准,其中包含了利用标准构件实现软件复用的基本思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标准软件零部件的构想,从一开始就受到众人的青睐,然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这一构想的认识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软件构件主要指可复用的程序代码片段,通常我们叫他代码件。这段时间内在软件开发中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源程序代码、子程序库和类库,改善软件生产的效率。这一时期的代码件包括子程序、程序包、类、模板等形态。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关的技术人员都认为软件构件应当包括分析件、设计件、代码件、测试件等多种类型。因为软件复用具有多样性,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产品复用和过程复用。这样就会相应地产生更多的新概念,如设计模式、框架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等。实际上,我们在研究软件构件基本属性时,主要考虑的还是代码件的相关内容,如果没有明确的标注,研究的都是软件构件的代码件。

在软件技术中,构件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好的研究构建技术,对于软件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是研究构建技术也不是很简单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从构建技术的研究情况来看,即使我们对它的基本概念上,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认识,但是还并不是完全一致,依旧有歧义。这样就不容易在各个具体的领域中运用构建技术。领域业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领域软件复用需求的增加。由于现在的构件技术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同时没能很好的重视对它的研究,所以它还不能满足某些需求。实际上,这就在构件技术的研究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现在构件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领域应用的需求,加大对领域构件技术的研究。

5 软件信息工程监理

关于软件工程,其最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软件开发质量。其主要要求是改变之前的软件开发模式,将其不断细分和分解,因为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复杂度较高的软件生产进行可度量、可控的设置。从另一方面来讲,认真、严格的控制各个生产阶段,能够有效地预防某些问题和风险,避免在之后的开发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麻烦,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开发的风险,同时还能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进行信息工程监理,我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方法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就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运用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按照预算和进度,开发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进行软件工程最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改善软件开发质量。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的信息工程监理的模型,以软件工程理论为基础,以信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为主线,全面的控制并监督企业信息工程的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维护等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冯玉林.软件工程方法工具和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3]张立等,基于Client/Server模式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1999

篇5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学士

专业:工业电器自动化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39000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呼机:66881122-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1993.9--1997.7 工业电器自动化专业

主修课程:自控原理,电力拖动,电子技术,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计算机硬件及接口电路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

另:其他培训情况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培训,培训科目:Windows NT Technology,Windows NT Enterprise,Networking with TCP/IP on Windows NT,ⅡS4.0 WindowsNT

*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阅读和翻译能力较强,曾多次为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计算机书籍,并获出版。

工作经历

*1998年5月---至今 XX公司

网络系统工程师

Cisco、IBM网络产品的技术支持

网络系统方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和规划,解答用户的疑问,根 据用户需求提出最佳解决方案;Cisco、IBM网络产品的现场调试和系统维护

客户技术培训,及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LAN,WAN,TCP/IP,ATM等,以及Cisco、IBM 网络设备调试过程;讲解IBM AIX基本系统管理及高级系统管理、Netview、

NFS、HACMP等

曾经参与的项目

设计,安装,调试“吉林97工程”--吉林省电信综合管理系统ATM网络及主机系统,长沙卷烟厂,锦州合作银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系统;设计云南省邮电办公信息集成系统,济南广电ATM宽带综合业务网、陕西有线电视宽带网。

*1996年9月---1998年3月 XX公司

系统管理员/工程师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的系统管理

熟练掌握UNIX(SUN Solari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并参与组建了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包括网络设计,安装系统,联调,维护,网络编程)

CHINAGBN 金桥网六城市网络站点的建设

参与各站点Internet网络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及其与卫星主干网的连接,对主干卫星网、X.25分组交换、Frame Relay、ISDN和DDN及其相关设备有所了解

CHINAGBN Internet网络中心Web系统管理员

个人简介

篇6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软件可靠性和质量保证的确切的定量概念刚刚出现不久,软件质量保证技术(审查、复审和测试)还没有坚持不懈地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这些都导致软件产品发生质量新问题。

(4)软件经常是不可维护的。很多程序中的错误是非常难改正垢,实际上不可能使这些程序适应新的硬件环境,也不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原有程序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可重用的软件”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做到的、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人们仍然在重复开发类似的或基本类似的软件。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计算机软件不仅仅是程序,还应该有一整套文档资料。这些文档资料应该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且应该是“最新式的”(即和程序代码完全一致的)。软件开发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这些文档资料作为“里程碑”,来管理和评价软件开发工程的进展状况;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它们作为通信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准确地交流信息;对于软件维护人员而言,这些文档资料更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缺乏必要的文档资料或者文档资料不合格,必然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带来许多严重的困难和新问题。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微电子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硬件成本逐年下降,然而软件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软件成本随着通货膨胀以及软件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而持续上升。美国在1985年软件成本大约已占计算机系统总成本的90。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向。软件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使人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提供的巨大潜力。

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有人经统计发现,在不成功的软件项目中有一半左右是由于计划不周造成的,可见把建立完善的计划作为第一条基本原理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提出来的。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漫长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许多性质各异的工作。这条基本原理意味着,应该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进行管理。Boehm认为,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六类计划,它们是项目概要计划,里程碑计划,项目控制计划,产品控制计划,验证计划,运行维护计划。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各尽其职地管理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绝不能受客户或上级人员的影响而擅自背离预定计划。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当时已经熟悉到,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之后再进行。这样说至少有两个理由:第一,大部分错误是在编码之前造成的,例如,根据Boehm等人的统计,设计错误占软件错误的63,编码仅占37;第二,错误发现和改正得越晚,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

因此,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以便尽早发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需求,因为改变一项需求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改变需求又是难免的,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地改变用户需求是一种客观需要,显然不能硬性禁止客户提出改变需求的要求,而只能依靠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也就是说,当改变需求时,为了保持软件各个配置成分的一致性,必须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其中主要是实行基准配置管理。所谓基准配置又称基线配置,它们是经过阶段评审后的软件配置成分(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或程序代码)。

基准配置管理也称为变动控制:一切有关修改软件的建议,非凡是涉及到对基准配置的修改建议,都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绝对不能谁想修改软件(包括尚在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就随意进行修改。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从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开始,人们一直把主要精力用于探究各种新的程序设计技术。60年代末提出的结构程序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先进的程序设计技术。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出各种结构分析(SA)和结构设计(SD)技术。实践表明,采用先进的技术既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又可提高软件维护的效率。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理产品,它是看不峥摸不着的逻辑产品。

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可见性差,难以准确度量,从而使得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比一般产品的开发过程更难于评价和管理。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见性,更好地进行管理,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开发组织的责任和产品标准,从而使得所得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这条基本原理的含义是,软件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的素质应该好,而人数则不宜过多。

篇7

在流程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是目当前项目的特点是什么,产品经常出什么样的哪些问题,需要做什么怎样的调整,现有测试团队能不能做这样的能否做作出调整,研发团队是不是会不会能接收接受?

首先谈谈项目特点,按照项目特点,大致可以一般来说分成两类,:

一种是长期进行的项目,这种项目有基本的框架,有核心的技术,应用比较稳定,这种项目要注重测试用例的积累与复用,同时也适合做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的积累;

另一种是变更频度更高,灵活,规模不大的项目,如果做自动化测试则会出现二次开发的时间大于手工测试的时间,而且项目结束后测试用例在长期中也没有任何复用,在自动化测试人员普遍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所以反而更适做功能测试。

虽然这两者可能在长远的目标上并不一致,但是引入测试管理平台,从测试需求,、测试设计,、缺陷管理等方面入手则是测试团队必备的技能。一个好的测试流程必需要有好的系统平台的支撑,如果你把测试流程设计的得很完美,跟如同小学语文教科书一样,但执行这样的流程在起来现有的资源的情况下是未免不现实,倒并非说详细的流程是洪水猛兽,只是对于一家软件公司来说,资源的限制仍然是瓶颈所在的。,那流程也就没有意义,一般来说一个执行的得好的测试流程必然会有好的平台,就像我以前所在国内的几家很有声名的软件公司,其测试平台要不是么是采购的,就要么是自己开发的,但最主要是要适合自己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流程平台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里也给大家建议一些好的测试平台,比如MercuryInteractive的TestDirector,、IBM的TestManager,、Silk的一些缺陷管理平台,这些平台大多都能充分满足测试团队的要求其实都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免费的开源工具也是可用的。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还是更建议大家读者使用那些不仅仅只是满足缺陷管理的工具,而是要应该选择能集成测试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用例,、缺陷管理的工具,最好也能满足自动化的集成的,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就不多说了,免得有打广告之嫌J,而商业软件,如MI或IBM的产品在这些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项目特点决定流程的长期目标,但对于不同产品类型的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往往会不一样同。,比如说在金蝶的EAS-BossBOSS,、或是在金山做的游戏软件,、亦或还是在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作为测试管理者,就要具体的问题都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EAS-Boss这样大型的软件产品,团队的规模比较大,核心技术比较稳定。但对于这样的这样的产品有以下一些特点:

由于产品比较大,手工测试时重复的工作量特别大;

引擎与产品框架比较稳定;

编译与的流程比较固化;

由于团队的规模比较大,接口特别多,集成测试风险特别高;。

这样种产品的测试,主要是把大量的重复频度比较高的功能测试转化为自动化测试角本脚本,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核心引擎与稳定的产品部分,尽可能使用测试框架形成单元测试集,;同时由于编译与固化,适合做每日编译,,自动化的执行单元测试集与自动化的测试角本。在做这种测试流程时,同时还要注意引入强大的分析统计工具,比如代码覆盖与评审工具,内存检查与性能函数分析工具,出错表统计模块,达到,、测试执行与评估自动化、一体化。由于进行每日集成,接口的问题可以尽早的暴露出来,避免了后期集成的风险,。

这一点每日集成对于大型项目非常重要。同时,由于测试的自动化,大部分的自动化测试角本在空闲的时间运行,测试组可以在进入手工测试时得到比较稳定的版本,及大极大的提升了团队开发与测试的执行效率,。但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缺陷点是整个团队对研发,、测试体系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其本上不亚于有时甚至难过做一个大型的项目。这样的测试流程在,在中小团队比较难以实现比较困难,而关键就在于无法降低的成本比较高。下图就是一个稳定项目的测试流程图。

游戏软件产品的测试流程又有不同。当你去带领这个测试团队一个游戏团队时,可能游戏核心引擎应该是比较相对稳定的,而游戏内部的故事情节可能会不断的变化,。这时你可把一些更加稳定的程序做成比较稳定的自动化回归测试,同时加强对不断变化的游戏情节的功能测试,同时注意这些功能是不是否会影响到其它相关的模块。同时在因此,游戏测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比较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服务器的稳定性,网络流量,与安全是游戏最至关重要的,(往往有很多游戏不是不好玩,而是太不稳定);

游戏由于有及时的即时更新,会经常在同时修改缺陷的时候,还在同一模块下增加新功能;

好的网络游戏开发,其的功能必然会是迎合玩家的需求(游戏性分析)。;

对于游戏软件产品来说,这些需要特别注意重点控制的点关键,要求测试团队必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性能测试,代码的融合、相关性影响面的判断、版本的变更与控制,还有游戏性的分析与测试。性能测试主要加强以下几点,则需要注意在并发下服务器的稳定性监控,、网络流量与游戏客户端在大场面下的表现。;而版本控制在游戏软件的过程中,其意义更多——则会避免已经改了的问题重复出现,或是改了更新上去问题还是存在,如何高效的合并代码,、合成游戏资源、图片与角本脚本还是一个比较难度很高的事情,尤其涉及到多个部门。;而游戏性测试主要是避免那种些与游戏风格相背的情况,或是开发团队累死累活拼命完成得功能性任务做出的功能没有可延续性。

性能测试与版本控制,在大多数软件的测试流程中都会涉及,但是在不同的软件产品/项目中都有其特点。一般属于通用软件测试流程的部分,但而游戏性测试则需要对游戏感觉很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并由真正懂懂得的玩家的人来担任,。某些时候,他甚至可以不是一个很好的软件测试人员,但他一定是一个真正懂游戏的人,这里有一些扯远,但这里,本文稍后一节,将我会在后面会强调人的因素也决定了流程的实施。

下图是游戏迭代开发模型图

如果你去做电子商务,或是做门户,这些项目的适时性,高性能,复杂的功能会给你更高的技术要求,更高强的时间性效率挑战,对测试的设计,、执行,、与性能测试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出去的功能又撤下来修改,或是性能达不到要求仍需要又要调优。许多一些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认为测试的时间不够,就只要测试执行,而忽略了其他几个环节就可以了,不做细致的分析与设计,为后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其实,一个充分测试过的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可以减轻客服,、市场,、等各方面很多的压力。产品在用户和研发之间,反复,几次不如晚一些上提供给用户。从另外一方面看,这还需要测试主管能顶住某些压力。时间紧迫当然这不是理由,如何在流程上保证测试的需求分析,、用例的设计与研发在开发时同步进行是最重要的,这时你要加强早期的测试介入,明确卡住需求确认这一部分,。这样,在研发进入开发阶段时,测试团队也能进入测试设计,。当研发开发完成时,你测试团队事实上已经其本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测试设计,并准备进入测试执行,。不要在开发提交后再去想如何测测试,抱怨之声也就不绝于耳了。这样才可能测试好一个时间比较紧的项目不管在用于测试的时间上,还是测试的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要求。

,同时测试设计的很好,不仅可以节约测试执行的时间,也可以在反复提交的过程中,由于用例执行的一致性,保证了测试在多次的执行中的质量,;。同时也有的标准,一是缺陷的情况,二是用例的执行与覆盖。同时由于研发给的测试时间比较紧,所以有两件事情就必需作做好,:一是明确产品提交测试时间,并在研发延迟时给自己争取时间;二是在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时间及时的做出反应,不要到最后在研发不了解项目质量的情况下建议研发延迟项目。为了达到上面的要求你必需要一个很好的测试平台,把设计,测试用例管理,执行与用例的联动,缺陷管理与报表统计打通,尽可能的利用平台解决事务性工作,降低流程执行的成本,。也就是说,既让测试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去测试,同时又能够让研发管理人员随时获取正在进行测试的进度与质量,。当这些工作做到透明化时以后,就算让研发延迟,研发部门也会接收接受,。下图是这一阶段的大致流程

篇8

软件工程学科的出现直接原因是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指的是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概括来说,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

第一,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需求;

第二,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软件产品。

实际上,软件产生不久,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需求这个矛盾就开始暴露出来,并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美国IBM公司于1963年~1966年开发的IBM360系列机的操作系统。该项目的负责人Fred Brooks(F•D•希罗克斯)在总结时无比沉痛地说: “……正像一只逃亡的野兽落到泥潭中做垂死挣扎,越是挣扎,陷得越深,最后无法逃脱灭顶的灾难……程序设计工作正像这样一个泥潭……一批批程序员被迫在泥潭中拼命挣扎……谁也没有料到问题竟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IBM360操作系统的历史教训已成为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典型事例被记入历史史册。

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此软件生产进入软件工程时代。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这个词,同时讨论了如何摆脱“软件危机”。在那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个概念,从此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学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旨在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及时交付、不超过预算和无故障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的主要对象是大型软件。它的最终目的是摆脱手工生产软件的状况,逐步实现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自动化。

自从软件工程概念提出以来,历经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虽然“软件危机”没得到彻底解决,但在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在软件开发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软件开发组织不能很好地定义和管理其软件过程,从而使一些好的开发方法和技术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没有很好定义和管理软件过程的软件开发中,开发组织不可能在好的软件方法和工具中获益。

软件工程的内容三段论

这里的三段论是指从内容这个角度看软件工程的三段理论。软件工程是为克服软件危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它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人们研究和借鉴了工程学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并形成了软件工程学。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既然软件工程是“工程”,那么我们从工程的角度看一下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客户的需求启动了一个软件项目,为此我们需要先规划这个项目,即完成项目计划,然后根据这个项目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实施的依据是需求,这个需求类似工程项目的图纸,开发人员按照这个图纸生产软件,即设计和编码,在开发生产线上将开发过程的半成品通过配置管理存储和管理,然后进行必要的集成和测试,直到最后提交给客户。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项目跟踪管理。软件工程活动是“生产一个最终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开发类活动、管理类活动和过程类活动,这里将它定义为“软件工程的三段论”或者“软件工程的三线索”,即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开发、软件过程改进。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如图2)。它们类似于相互支撑的三角形的三个边,相互依赖,必不可少。

其中: 开发过程是软件人员生产软件的过程,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相当于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管理过程是项目管理者规划软件开发、控制软件开发的过程,相当于生产线上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是伴随开发过程进行的过程;

过程改进相当于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管理和改进。如果没有好的工艺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它包括对开发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定义和改进。

为了保证软件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的有效性,应该保证这些过程的高质量和过程的持续改进。而软件开发过程中脑力活动的“不可见性”大大增加了过程管理上的困难。因此软件工程管理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千方百计地使这些过程变为“可见的”以及事后可以检查的记录。只有从一开始就在开发过程中严格贯彻质量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否则,开发工作一旦进行到后期,无论怎样通过测试和修补漏洞,都会无济于事。

韩万江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及软件测试等。著有《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

软件工程的未来发展

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是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即便在软件工程的领域内,研究热点也在不断转移。

以往软件工程一直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做到标准化,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相应标准的出台,软件人员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实际上可以将许多软件工作分成许多部件去构造,很有可能今后的软件队伍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专门从事评估,另一部分专门从事集成,集成的对象就是软构件。

软构件的开发与运用已悄悄开始。在一些公共领域,例如软件的用户界面,通用软构件的使用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对于各种专业领域来说,领域构件的开发和使用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一工作的进行意味着各行各业对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形态加以归纳整理,然后以最新的软件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全面铺开,将是一件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各领域专家和软件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旦软件生产的“构件-集成”格局成为现实,各种应用领域里的构件的设计与生产将开辟出一个十分广阔的新天地,产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软构件的使用可以渗透到符合软构件标准规范的所有系统中,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开始研制和使用软件工具,用以辅助进行软件项目管理与技术生产,人们还将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有机地集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能够连续支持软件开发与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以期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解决软件危机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结合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便成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基于程序变换、自动生成和可重用软件等软件新技术研究也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把程序设计自动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软件工业化生产体系,形成了强大的软件生产能力。软件标准化与可重用性也得到了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在避免重复劳动、缓解软件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导致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从而使得软件工程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崇拜软件工程。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软件工程,不管是否存在一个万能的框架系统,我们的应用系统仍然要做,各种各样的软件还是要开发。说到底,软件系统是因为有需求才存在的。有了应用领域软件存在才有了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和创新,而我们还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不能说,只要解决软件工程问题就能推进软件产业。

(作者原文中有大量实例,限于篇幅,本文进行了删减。读者可以登录.cn查看原文,或参考作者所撰写的《软件工程案例教程》、《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

链接一:软件开发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程序设计阶段,基本是个体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这个时期,一个程序是为一个特定的目的编制的,软件的通用性很有限,其开发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为软件设计是在某个人的头脑中完成的一个隐藏的过程,而且,除了源代码往往没有软件说明书等文档,因此这个时期尚无软件的概念,基本上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软件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规模很小、采用简单的工具(基本上采用低级语言),硬件的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

第二阶段是60年代~70年代,为软件设计阶段,小组合作生产方式。在这一时期软件开始作为一种产品被广泛使用,出现了“软件作坊”。这个阶段大多采用高级语言开发工具,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硬件的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而且硬件的价格降低。人们开始使用产品软件(可购买),从而建立了软件的概念。程序员数量猛增,但是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破,软件开发的方法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的个体化软件开发方式,软件需求日趋复杂,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成本令人吃惊得高,开发人员的开发技术不适应规模大、结构复杂的软件开发,失败的项目越来越多。

第三个阶段是从70年代至今,为软件工程时代,是工程化的生产方式。这个阶段的硬件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第三、四代程序设计语言出现。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等工具方法都得到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仍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软件的数量急剧膨胀,同时,软件开发人员发现软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导致了软件危机。

篇9

通过对传统软件工程的借鉴,可以把现代软件工程的方法分为主要的五部分,其分别是: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维护。实际上,人们通过传统软件工程中比较有价值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学习和采纳,进而加入到对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构建中,所以不论是现代软件工程还是传统软件工程,很多时候在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有着较为相似的地方。对于现代软件工程来说,其最重要的优点彻底地打破传统软件工程的在部分方面的约束,使得多数软件的发展摆脱了传统软件工程的限制,促进了各个领域范围内软件的发展(巩敏,某部系列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控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7)。并且,现代软件工程能够把传统软件工程的方法以及原理等作为大规模开发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不断地优化系统,使得现代软件工程更加全面和系统。在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五部分中,其中在分析阶段,现代软件工程面对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些事物,而不是虚拟的,所以通过对真实存在的事物的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能够反映出事物的作用等。此外,在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设计阶段中,现代软件工程需要注重那些能够反映出具体的事物。对于现代软件工程较为突出的特点,便是现代软件工程能够进行修改,这不仅使得现代软件工程更加的规范系统,还使得现代软件工程更加安全可靠。

三、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软件开发行业为了能够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不被淘汰,因此进行了较大的改变。通过使用传统的软件工程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发展对软件开发行业的要求,必须要对软件进行创新,利用新型软件技术对软件开发行业带来的影响力,来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其次,由于国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比国外的很多国家来说能力较差,所以很多软件工程项目的进展需要转移到国外进行。比如,将根据功能等方面将软件工程分为几大部分,然后将各个部分分配给较多国家的软件外包公司来完成,这样的方式,有效的表明了我国软件工程信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四、现代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制定不合理的软件项目目标

在进行制定软件项目目标时,管理者没有更多的切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缺乏大局意识,在计算机项目管理中使用了错误的方式,进而未能提前制定好适合软件发展情况的项目目标,导致软件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开发成本、工作进程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偏差。

(二)设计的软件的质量不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际上,现代软件工程所用到的技术已经到达了国际较为先进的水平,因而产生的软件在质量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在对软件进行开发的时候,主要项目的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在制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不仅导致了软件项目的开发成本逐渐增加,还使得软件的质量一定程度的降低。

(三)设计的软件功能实现和操作方式不够人性化

很多软件是依据用户的需求来设计的,在进行现代软件工程的时候,如果没有按照用户的要求以及实效切合实际的来对软件进行测试,就会使得软件工程的生产结果供大于求,对软件开发行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邓学飞,现代软件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五、现代软件工程应用于软件开发中策略

(一)以切合实际情况为主,在现代软件开发中使用最合适的现代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体系结构是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此软件体系结构对于现代软件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软件体系结构的侧重点仍然在然间的分层法结构上,所以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大多数仍然是从数据库中寻找到的。虽然我国现代软件工程作为新兴的软件工程,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软件工程,但是我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仍然较为传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创新。较为传统的数据库在更新数据方面较慢,并且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仅仅只是在处理数据以及保证数据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现代科技坏境,将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现代软件开发技术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得现代软件工程的储存数据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对软件开发的操作进行了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调整,有利于现代软件开发中对软件开发的应用。

(二)创新软件工程理念,把新型的软件工程理念加入到现代软件工程中

篇10

二、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软件工程课堂教学当中,部分院校采用纯理论课堂讲授的授课形式,另一部分院校则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方法学,即传统的软件工程学。对于面向对象方法学来说,很多新的知识方法还涉及不足,特别是软件模型化,构建技术,UML统一建模语言等等一些当下社会流行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同时,实践环节较少,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也是软件工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可供该课程选用的合适的实验项目甚少,所以学生通过实验课程所达到的效果与教学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软件工程是一门计算机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性学科。涉及软件生命从萌芽、成型、成熟、生命结束的各个周期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学习者似乎能听懂,可听完后大部分学生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真正需要动手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晦涩。与实际的应用需要相脱节,学生对很多知识理论,只停留在概念阶段,难以消化,更无法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中究竟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具体又该如何操作。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仍存在很多不足。这一方面与课程理论研究性较强有关,另一面也与教师本身长期在院校从事较单一的教学工作,缺少工程项目经验,脱离实际的生产及软件开发场景,难以将理论与现实情境很好的结合传授给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也集中体现出了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理论及运用理论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不能将软件工程的理论充分运用到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导致设计开发的软件和撰写的文档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错误百出。

三、改革思路

(1)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新兴软件方法不足等问题。结合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改善软件工程教学现状,研究传统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占的课时比例及应当讲授的内容,增加研究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及讲授的方式、内容和课时量。(2)研究并解决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性不足,学生学习停留于理论阶段的问题。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增强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与一些软件开发的实训课程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现实认识。(3)研究并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课程停留于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运用,学生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根据教学计划,教师请教并邀请相关企业的软件资深从业人员,与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交流活动。以企业中实际可行的软件项目为案例,为学生讲解软件知识,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如何有效的融入实践当中。并加深学生对课程、对当今计算机领域流行的专业知识及未来从业方向,对计算机专业从业现状的认识,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4)研究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缺少理论支撑,不能合理规范化完成设计的问题。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相结合,在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中,重视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以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过程,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力求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达到模块化、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

篇11

1 软件工程开发应用特点

1.1 目标明确性。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具体需求,这使软件工程设计一开始具有明解的目标。软件工程的任务就是在产品或者工程在生产或者实施之前,提供出相应的产品以及工程的全面的需求的标准。在软件工程中这一特点则表现为“需求分析”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通过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广泛交流,不断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一致的需求说明。因此,开发的软件的成败将由需求分析的好坏来决定。

1.2 完整性。在客户/服务器系统应用中,数据及数据处理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软件开发中对这一点的逻辑要求是最严密的。例如,在一个事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对多个表进行修改。如果在中间发生错误时,应该放弃整个处理而不是其中的一个过程,返回到开始的状态以保证操作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数据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得到保证。

1.3 应用软件的开发应该是规范的,使得应用软件开发工作能够很容易地被别人接手和修改。由于开发出的软件是依照一定规则的对象组合,所以相当于符合标准,而只要是群体开发软件,标准又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其实在应用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之间起到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1.4 易维护性。因为使用了对象的继承性,对祖先对象的修改直接影响到其继承对象,使得软件程序的维护性得到一定程序的提高,但相同的语法和逻辑规定又使得多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和维护性得到保证,不会因为各自特有的思想和作风而受到限制,也为相互的提高弥补提供了可能性。

1.5 创新性。创新是技术进步的灵魂。随科技和工程技术实践不断创新。开发出的产品在不断满足人类日益进步的需求中,在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员就应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和客户交流,在得到用户的反馈后,再改进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客户的需求为止,这样才能得到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2 软件工程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整个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软件工程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首先需要分析计算模型和软件开发本身的变化和趋势,由此才能推断出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计算能力变化趋势:CPU的运算能力按摩尔定律两年出三代的速度快速提升;但提升单颗CPU晶片的计算能力已经越来越困难(受到物理性质的限制);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传输技术,编码技术,差分传输。以及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云计算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相连的服务器集群在服务器端,提供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基于上述计算能力的变化,从软件开发模式而言,我们注意到以下六个相关的趋势:大量中间件技术被采用;开源软件成为发展趋势;为了使分布在互联网上系统能够互相协作,异构的分布的软件系统将需要用统一的、标准的协议互相通信,形成逻辑上更大的系统。那么基于XML数据交换语言的SOA成为一个热点;B/S结构的软件系统主要在服务器端,系统非常容易升级,这使得软件交付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以年月为单位,到以周天为单位);B/S结构的软件系统主要在服务器端,系统非常容易升级,这使得软件交付和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从以年月为单位,到以周天为单位);需求工程,渐成热点;迭代/敏捷,渐成标准;持续集成,蓄势待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的开发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人员的积极参与合作。用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开发管理人员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给社会各个领域所带来的变革、腾飞。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7.

[2]郑人杰.using software engineering[M].No.2.Beijing:QING-

HUA UNIVERSITY,1996.

[3][美]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4]温雅丽.面向对象技术在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4).

[5]潘春光,陈英武,汪浩.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控制与决策,2007(05).

[6]尹锋.软件工程系统论研究初探[J].航空计算技术,2006(03).

篇12

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涉及程序涉及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设计模式等等,是研究并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在目前的社会中,软件在各个方面都被广泛的应用,如办公套件、操作系统以及游戏。其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银行、工农业、政府、企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有了这种软件工程的加入,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更高,同时也加强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软件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也能够根据所负责的工作不同进行划分为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和程序员等。软件工程在学界中并没有专一的概念,比较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定义为:软件工程是针对软件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出现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对软件进行一系列研究的方法。软件工程的目标在于研发质量较高的软件产品,使软件在功能、可靠、使用、效率、维护、移植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标准。软件工程的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软件并不是指实际产品,它是指逻辑上存在的产品,费用的使用也主要是在研制过程中,软件的问题并不存在像实物中一些用坏或者损坏情况,而是存在过时问题;其次,软件的功能体现是靠用户的使用和软硬件的运行状态,而且其功能的复杂性也高于一般产品;最后,软件设计在功能和实现上有很大的多样性,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就是推动软件工程发展的关键。

2软件需求分析具体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为确定软件需求目标、进行分析并整合、规格的相关说明规定、以及最终评审。确定软件需求目标在涵义上是指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开发工程师在进行工作中,找出目标软件工程所需的要求,从而讲述出能够达到要求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来说,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用户界面、资源使用、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等。(1)功能是指将软件的功能开发;(2)性能则在于软件技术性能标准;(3)环境是指如硬件和软件方面在软件系统运行时的要求,另外还包括对使用此软件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4)可靠性是通过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对实际环境的要求,并满足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显露出所有存在的问题,估计运行后会产生的后果,提出更高的可靠性;(5)安全性是指安全保密,在进行开发时特别针对安全性能严格要求,保证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拥有强大的安全性能;(6)用户界面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7)资源使用是要保证用户能够接受在软件的使用中的资源需求;(8)大致提出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和各个阶段的费用,合理控制成本消耗和进度。另外,分析系统的功能,检测在开发之后的性能,有利于及时对系统做出改正。在这些问题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之后,要将结果与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核对,并且得到认可。

3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

有关分析软件需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支持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和功能表示方面。对于数据域分析机制方面来说,所有的方法中都包含数据流、数据特征以及数据结构,在一般情况下,数据流特征所描述的变换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数据内容的表示方法则为数据字典机制。对于功能表示方面来说,一般的表示方法是将数据进行加工或者变换。另外,接口定义和问题分解机制与抽象支持、逻辑视图、物理视图中也有相似机制的存在。对于快速原型方法的分析主要如下: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与快速原型方法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法中的开发为分阶段开发,并且在开发每个阶段之前都需要对项目进行研究,并从中获取严谨的定义,然而,实际上,只是依靠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不能建设一套完整的应用,在另一方面来说,提前对软件系统进行定义,若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的使用效率和开发价值。因此,快速原型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当前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快速原型方法能够在了解软件开发需求的前提下,以极快的速度制造出大概结构的过程,虽然不一定能够符合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需求,但是却能够将开发软件的系统及时的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根据软件的模型来进行更为准确的开发。使用快速原型方法,若是用户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有不满意的情况,也能够及时的对原型进行改进,从而获取新的目标系统,没有重新进行开发的必要;快速原型建造工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创建系统的时间,使得系统原型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创建成功,增强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率,提升软件存在的价值。由于建立原型目的有所差别,在快速原型法实现过程中存在探索型、实验型和进化型等三种不同的类型。探索型的目的是研究探索,明确木白哦系统的需求和特征需求;实验型是在实验目的下建立原型,在开发软件的前期建立原型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一般建立的背景为针对问题的方案;进化型目的是演示,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系统的适应性,从而生成演示型的系统开发模式。也就是说,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时,采用快速原型法能够提升使用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阶段,节省大量投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需求分析对软件工程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是作用于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合理的原型来帮助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软件需求分析能够提升效率,并且减少一些经济支出,降低投资为下一个软件的开发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13

1系统软件开发相关概述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在使用过程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计算机软件相关技术人员在对系统软件应用程序进行研究时要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而在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开始之前,首先要对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的相应模型进行良好的构建,根据软件开发的实际内容,对模型再进行综合的相关监测,并且要不断地修正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在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模型,进而有效地确保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1]。但是,在对系统软件进行开发时,生存期的模型会发不同形式的变化,并且这些生存期的模型都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演化类的模型,在对其进行应用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良好的优化,并且要对系统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充分调整,以此为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的管理带来更高的科学化,减缓甚至避免软件开发工作中失误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对系统软件进行开发时必须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准,避免因系统软件开发的程序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而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在对系统的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开发时,其工作周期较长,并且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的工作程序极其烦琐。因此,就会出现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不能与企业当前的实际需求进行匹配。作为计算机构建的基础,软件要求其自身能够有着独自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能够将页面成为主要的方式呈现,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2]。同时,软件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将其自身的工作专业技术充分展现,对系统软件开发积极创新,有效提高系统软件开发的实力和水平。

2软件工程相关技术探讨

2.1系统软件开发模型

就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来说,要求必须将其与传统的软件开发进行区别。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型、公共模型以及开发过程模型三个方面。在对软件模型进行实际开发时,对于软件的开发以及应用周期的相关分析是最根本的工作目标。另外,对于项目管理的模型来讲,其最终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对软件的不同管理制度以及开发的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介绍。从其根本的性质来说,组织公共模型是将项目管理模型、开发过程模型进行相互融合,并且要将其一同贯穿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更好地促进软件开发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另一方面,在对软件进行实际开发时,对于不同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工作材料的管理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同需求[3]。因此,在将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应用时,要以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科学控制,以此有效地实现软件开发的工作管理目标。

2.2现代软件开发工程工作方式

与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的工作方式相比,现代的软件工程开发的工作方式针对的对象与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相比更加具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的不足,能够更加具体的处理问题。另外,现代的软件工程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维护。并且在实际中,虽然现代的软件开发工程工作方式与传统的软件开发工程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类似现象[4],但是,其也存在自身的长处,并且现代软件开发的工作方式能够摒弃传统软件开发方式中的迁移性、单一性以及无序性,其能够对软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和调整,进而不断地满足更多大众的需求。

3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的应用

3.1局限性的适用分析

从软件结构系统的本身实质来讲,其自身就已经对于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决定。并且,针对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来说,软件结构系统的数据储存、共享以及相关保障等各个方面来说,能够对其进行一个良好的维修。但是,由于在对软件结构系统维修时会对软件的查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维修时要对软件结构系统的结构性语言进行仔细的查找和搜索。另一方面,软件结构系统与现代的管理系统相比有着极大的优势。但是,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本身有着极大的先进性,在对数据的操作以及储存方面,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对传统的软件工程进行相关问题处理时,容易出现不同的扩展性问题,最终会导致数据表述出现严重的模糊现象。

3.2科学的对软件模型畸形构建

由于软件工程技术工作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因此,软件工程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计算机系统设计以及开发进行实际工作时,必须要相应地建立起一个科学化的开发模型,进而更好的保证系统在进行开发时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同时,针对计算机的模型构建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软件程序的具体应用进行充分的解读和掌握,尤其是针对软件的研发工作的管理以及周期工作时间,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科学设计,而后再针对软件的模型开发进行实际具体工作[5]。在这一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软件的模型开发进行工作,保障工作质量,在进行实际模型开发工作时,要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管理,科学的对公共模型进行建立,以便于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进而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充分保证系统软件开发工作能够平稳运行。

3.3现代软件工程开发的概念

根据当前我国对于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计算机对于软件的应用已经逐步摆脱了原有局限性的不足,另外在不同的行业中已经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另外,通过对现代先进软件的应用,使用者能够对相关信息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进而充分促进各个行业内标准操作,高度实现软件操作程度广泛的普及。另一方面,若想要更加快速地对软件进行相关开发和应用,就要立足于实际,树立正确的合理的工程开发概念。其次,在当代的软件工程开发工作中,对于相关工程资料以及信息的管理并不是计算机软件所拥有的唯一工作功能,其还能够实现对影像资料进行充分的共享以及储存工作。

4结论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我国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于软件的局限性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弥补,对科学的对软件模型畸形构建、现代软件工程开发的概念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目前更要凭借这种局势,更好地对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研发,进而提高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融融.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40(12):91-92.

[2]薄学.软件工程技术在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7,18(19):49-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