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一德育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一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一德育工作计划

篇1

二、具体工作:

1、作为德育工作是我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争做行为规范示范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2、结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体育奥运”2008北京奥运召开以及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良好教育契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使校本德育和社会德育有机结合。

3、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建设“温馨教室”,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5、以“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懂得责任,恪守诚信”为本学期德育的主题,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及措施:

1、用班会、午自修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为学生自我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级开展以下活动:

(1)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并列好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篇2

基于班级学生的现状,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使用这种鼓励赏识教育方法,对七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学科优秀学生进行了表扬,激励他们学习。在表扬他们的同时,我并告诉其他同学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有进步的学生也会一如既往地奖励。激励措施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才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

首先,我要求自己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在各方面注意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消沉,乐观开朗;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去感染学生,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把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我想,对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与其说大道理,还不如自己以身师范,让学生感觉到你就是他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感染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创造优良学风、团结向上精神

首先,我抓紧语文学科学习标兵的建设,确保以点带面,形成良好学风,在课堂纪律、仪表风范、日常行为规范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其次,我充分发挥尖子生的光环作用,开展“学习一帮一”小组帮教帮学活动,让学习后进的学生尽快赶上来,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的学习局面。

篇3

我班共有54位学生,其中28个男生,26个女生,来自很多学区,并有11个借读生。由于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还是无明显转变,本学期针对这一问题去抓。

三、具体措施

1、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做

①针对班中的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谈话,直到行之有效。

②利用班会和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交流情况,统一思想。

③对一些要求上进的学生要充分教育,鼓励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④班级要有整体性、集体性、竞争性,争做“文明班级”。

2、学生的素质养成继续抓

①养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要从自身做起,坚持不懈。

②认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争做“校园之星”。

③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④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班级工作具体安排

2月份:利用班会课时间,把寒假生活转换到课堂上来,认真上课,对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尤其要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

3月份:对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小结,正常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通过行为表现,素质的提高来带动同学,共同提高班级面貌,促进教学。

篇4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年度计划与实施方案

二、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

1.加强班主任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1)坚持校、年段、个人三级德育考评,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优、评先制度,真正把班级考核和班主任工作业绩挂钩。

(2)建立德育论坛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优秀班主任带班育人经验的展示交流活动,定期召开德育专题研讨活动,聘请省内外优秀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指导活动等。

(3)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考察,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带班能力。

(4)积极组织班主任和年轻老师参加心理学C级培训和考试。

(5)鼓励班主任积极撰写论文,进行德育课题研究。

2. 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大力培养年轻班主任。

(1)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

(2)制定年轻班主任培养方案与考核评价机制。

初步目标:通过一年的培养,使年轻老师成为合格的班主任,人人做好管理上常规有序;通过两年的培养,让年轻老师能够独挡一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三年的培养,让部分年轻老师成为优秀班主任。

(3)创建年轻班主任培养校内学习资料手册

三、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和谐的教育合力,全面提升家长满意率。

(1)组织班主任开展经常性的家访工作,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家访(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以及学困生家庭)。

(2)做好家长来校来访接待工作,如实向家长反映其子女在校学习思想表现等情况。

(3)开好以学生品德为主要内容的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例会,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4)通过校讯通、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宣传学校工作,及时地发放家庭教育宣传资料、告家长书,邀请有家教经验的家长来校进行讲座。

(5)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例会,深化“家校共育”工作,促进学校、家庭、学生的和谐发展

(6)努力落实好行风评议、家长满意度调查、德育网络建设等工作

四、优化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和综合实践管理工作

1. 努力践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抓好学生行为规范强化训练,做到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严格管理。

2.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3.制定研学游、生涯教育等实施方案。

(1)开展高一、高三远足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在自然中放松心情,陶冶性情。通过远足,享受行走的乐趣,在繁忙的学业空隙劳逸结合。

(2)组织好高二学生赴浙江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大学的校园文化,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大学生活产生憧憬,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问向”平台,为高一、高二学生实施生涯规范提供更多机会。

五、围绕各类专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1)组织高一新生参加军训活动,军训由会操比赛、军歌嘹亮颂祖国比赛、寝室内务比赛、军体运动会等系列活动组成。通过衔接教育,确保高一新生了解绍兴一中的校史,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严明学校组织纪律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的前提。

(2)办好校园运动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发挥体育特长。通过赛场上的拼搏、奋斗,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意识,促进学生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组织开展迎国庆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元旦文艺会演,积极参加市属学校元旦文艺会演和省文艺汇演。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4)开学典礼是新生到来以后第一次全校聚会,抓住开学典礼的契机,表彰优秀,提出希望,这对全校学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动员作用。

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校风、学风。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加强对学生早自修、午自修、晚自修的管理工作。

3.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4.进一步规范住校生日常管理工作

5.规范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和撤销工作

6.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穿着校服的意识

7.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七、做好爱心帮扶资助工作

1.组织开展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活动。(炉峰慈联天天向上、福彩牵手助圆大学梦、爱心人士结对大学生)

2.组织好“感恩心中奋进路上”助学仪式(8月底,绍兴一中-协办单位)。

篇5

2、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认真领会本班文明公约的内涵,并牢记本班文明公约条款。

3、要求学生牢记本人编写的“常规口诀”

准时到校不早退,病假事假及时请。

卫生值日不迟到,课桌周围保洁好。

头发长短正合适,仪表形象要端庄。

课堂听讲要专心,作业准时不扣分。

珍惜时间学问忙,双修纪律不能忘。

品德优秀学习棒,人前人后一个样。

4、利用学期初的班会课特别强调要树立“集体意识”、“服从意识”。

5、严格执行值日班干“今日我当家”制度。定期培训主要班干,教给工作方法。

二、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努力营造良好的集体舆论、集体核心、集体风气。班级管理,逐步使班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继续贯彻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细化班规的。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对班级管理行为不当的班级及时要求整改。对班级量化考核的内容进行调整,对作用不大的项目要取缔,正确引导班主任向规范化的班级管理方向转变。注重班级民主管理建设,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好班级干部的选举和述职,增强班集体的力量。

三、重视重点学生的转化工作。

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提供有效帮助的研究,使我们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在特殊学生群体上有所突破和形成有益的经验。要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给予关注和帮助、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方法,使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上有较大的转变和提高。

四、发现、确立并培养本班的特长生,努力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6

党在召开十七大时号召全国人民大力发展文化建设,随后各地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近些年来,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局面欣欣向荣,并且呈快速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同时,群众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主要的意义。群众文化工作是国家对人民工作以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开发和自我娱乐的社会性精神文化活动进行有专业组织和统筹安排的辅导工作。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更好地教导和培养当代公民。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通过积极的参与,可以得到文化艺术的不断熏陶,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最终实现提升全民素质的目的,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完成。现阶段,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平衡好其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2、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与作用

群众文化工作涉及人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少儿文化等。形象的说,群众走到哪里,哪里就要有文化活动,广大人民群众构成了群众文化的主体。通过开展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引导群众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包括文字艺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崇文字艺术为人民大众享有,反对阶级化,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宣传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字和艺术,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并且受到思想、道德和情操方面的陶冶。群众文化为了达到被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接受的目的,需要增强群众文化的娱乐消遣功能。人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得到休息娱乐的同时,获得精神放松和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比如可以遏止赌博行为的发生。

由于群众文化在开展过程中往往加入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群众文化可以更好的传播,并在货币周转和循环中产生经济效益。群众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交易,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即产生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属于一个大的效益总体和意义范畴。两者独立产生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具体地讲,群众文化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促使社会受到群众文化商品的影响,产生相应的效益;同时,群众文化的社会效益又反过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进步。

3、群众文化工作与两个效益的关系

3.1群众文化工作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群众文化工作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是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全民性和公益性。国家通过各种文化传播途径群众文化,保证全国人民,从农村到城市,平等的享有参与权力。同时,国家开展的全民参与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各个社区的生活文化广场,每天晚上都有附近居民自发或者参与到跳广场舞的队伍中,他们不仅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得到了休闲放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3.2群众文化工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国各地政府非常重视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为这些企业提供很好的投资环境,促使全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群众文化工作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出来,并得到经济改革等的支持,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对文化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文化产品。通过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的调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增强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对平衡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两个效益的建议

目前,如何协调好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所以,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保证全面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要深化改革,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加群众文化发展的经费,促使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寻求再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也不断增强,但是现有现有文化产业发展没有跟上物质生产的发展。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文化产业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市场经济规律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物,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为了平衡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两者有机结合,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工作的公益性,具有有一下几点建议:

(1)推动文化产业内部的改革。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并对其内部进行改革,可以重新激起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达到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平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模式在不断创新,大部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公益性。而且,这些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发展经验,往往出现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无法发挥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所以,需要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控制,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既保证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又增强了这些企业的公益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改革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并对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可以实现两个效益的平衡发展。

(2)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存在“大锅饭”的经营机制,缺乏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可以向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群,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化的经济发展促使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对文化产业的优胜劣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兼顾公益性,并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比如,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同相关企业联合,获得他们的赞助,通过文化活动期间的广告宣传,既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需要我们转变思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兴建群众文化建设,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班级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思想活跃、个性要强的特点,强调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深化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开展。班级文化作为德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之下,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生生之间融洽相待,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集体荣誉。首先,班级文化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元素,是感染并熏陶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重要因子。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抵制低俗的社会不良思想,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习、生活;其次,班级文化是学生自觉行为规范,创造德育工作新环境的重要基础。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学生为本”的班级制度,能够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再次,初中生个性鲜明、自尊心强,健康的心理及个性,依托于班级文化的渗透。德育工作是细雨润物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心理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得到有效培养、得到持续促进。多元化的班级文化要素,为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多自主空间;为健康心理的培养,提供了更多融洽和谐的生生关系、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因此,班级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以班级文化为导向下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坚持“以生为本”,突出班级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导向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应突出“以生为本”,契合班级文化中的文化要素。班级文化中的“精神”、“物质”及“制度”,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本要素。首先,班级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拼搏、自信、励志等精神要素,强化德育教育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初中的学习及生活,强化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班级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班级环境、学习氛围等,都是文化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舒心的、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文明修养的品行;班级张贴的励志名言、班规等,都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正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沐浴在“风清气正”、“书香四溢”的学习环境之中,享受班级文化引导下德育教育所带来的洁净心灵;再次,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完善的班级制度、纪律。在“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之下,班级规章制度、纪律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体现,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规划中,学生行为的评价、尺度的把握,都以学生自我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个性、心理健康为核心,让学生在共同遵循的规章制度之下,有规矩、有集体,也有自我全面发展的行为约束。

(二)坚持“德育生活化”,突出和谐班级文化氛围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力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无数实践证明,核心班级文化氛围中的文化气息,能够带给学生健康、舒适的学习感受;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让文化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而言,坚持“德育生活化”更能让学生接受,并将“文化”+“生活”的德育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生活化,有助于为学生创设更加贴近实际的德育情境,强化班级文化要素的渗透与融入。例如,通过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强烈的班级荣誉感;通过“德育在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为父母做家务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情感交流,强化孩子与父母更加正面、直接的情感交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因此,以班级文化为导向,通过积极向上的、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优化与提高初中德育工作。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德育教育,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能够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体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元素,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渗透、促进等作用。依托班级文化,开展德育工作,关键在于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和谐班级文化的大氛围之中,坚持“德育生活化”,让“生活”、“文化”成为德育工作的两面,一面正面教育与引导;一面积极创造,拉近学生与德育之间的距离。

篇8

随着21世纪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新课改下的初中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所说: “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因此,通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教学的实践之中,是时展的召唤,是改进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

1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并且通过不断积累与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等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成熟。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等方面具有符合时展需要的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房、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教学设施在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师生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可交互式的动态教学平台。借助该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自动自发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很多新鲜、新奇的想法和问题,可以很快的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搜寻,可以很明显地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室相比,90%以上的学生喜欢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可见,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因此,语文教学中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该媒介平台将单向、发散方式的传统教学信息传播方式转变成为了人机交互式。师生可凭借该媒介信息量大、搜索速度快等特点,充分扩充学习资源,提升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该媒介平台也被师生称之为“良师益友”。

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多为教师引导教学,引导学生为自我为中心,采取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后进行组间或班级内部心得体会探讨。该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方式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的核心重点为学生,教师一般是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从机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寻求合作、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者、研究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的误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是我们达成共识的一个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教师错误的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或因缺乏教学经验、走教学极端等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未能很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例子。

一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完全放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由于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浩如烟海、纷繁复杂,作为没有太多经验的初中生,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到信息搜索、筛选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二如,教师按照原有教学理念(满堂灌),采取新型灌输方式,总体格局还是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对于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来说,首先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因此,刘永良等指出:“任何媒体的选用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信息和阅读、写作图式,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为学生个别化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探求创造条件,而不能把‘电教’变成‘电灌’。

在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应以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展开,因而,在该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初次接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应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因此,教师要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走弯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姚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10-14.

篇9

1984年4月,财政部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对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这是一个全面规范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规章,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在1996年,财政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规范》分六章共一百零一条,分别围绕: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出台一方面为各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要求和示范,使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努力方向,以此推动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另一方面,为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提供政策依据和考核标准,督促各单位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迅猛,《规范》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经了17年,当时的强调的仅仅是会计电算化的背景。而在此期间,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如银行、证券、税务和不少大中型企业等)已建立了MIS系统或ERP系统,基本实现了资金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多单位的业务和相关信息(包括财务信息)都由信息系统进行处理。信息系统不仅使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电子化,而且使企、事业单位内部原有的纸性原始单据,如领料单、生产单、调拨单、入库单、销售单等全部成为存储在信息系统内的电子信息。使用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企业,甚至连来自或发送给客户、供应商、分销商、银行、税务机关等的各种外部单据,如采购订单、客户订单、发货单、发票、支票、收款凭证等等都成为在网上传送和系统中存储的电子资料。

因此,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内容已经有一些不同,譬如一张采购订单,原始的流程一般是采购部门提供单据,由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分管领导再进行签字确认,然后交由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经过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再开始相应的支付资金等工作,这一工作流程的时间有可能是一天或者是几天,因为要集合几个人的签字后才能进行操作。但在信息化体系下,这一流程已经改变为信息流的方式:由采购部门提交采购订单后,相关领导进行电子签名来进行确认,由系统自动进行传送到各个相关的领导,时间已经压缩为几分钟。但在这一流程中,会计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已经开始变化:其一是要审核信息系统里面的采购信息是否合规;其二是要跟踪采购单据的流转状况;其三是要审核领导的电子签名是否合规;其四是防范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问题等等。这些流程和内容已经与之前的会计操作规范有很大变化。

另外,会计工作要求的是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因此《规范》是用来保障会计工作规范和秩序的关键手段,但在现实中,有国内和国外诸多的信息系统,而不同厂家生产的信息系统对会计工作的流程和内容都不相同,这一方面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也有必要对《规范》进行调整。

三、信息化环境下改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考与建议

(一)人员素质要求

信息化环境下,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只具备会计知识,也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进行较为熟练的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另外,信息系统比传统会计手段相比,其信息的数量和覆盖都将成倍的增加,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信息技术,还要懂一定的业务知识。目前一些国外的公司,财务总监往往也是企业资本运做的主管,也需要对企业业务有非常深的了解。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记账算账,提供各种会计信息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资金管理、决策分析、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中都发挥作用。会计人员从事后核算转变到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核算。

(二)信息安全要单独进行规范

信息安全在目前的财务工作中已经非常重要,其道理非常简单,信息系统是单位很多人员都可以进行操作的系统,所以一旦信息安全做的不够好,那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财务信息的安全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譬如单位在信息系统里都有分级管控及帐户和密码,但帐户和密码的管理有的单位却并没有管理好,如果有人私下用别人的号码进入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篡改,给财务工作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会计工作交接

信息化环境下除了传统会计资料、名章、实物资产等工作对象的交接外,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和系统职责的切换、更替和转移,包括职责权限、文件存储方式、系统控制要点、操作日志转接等。建议增加流程及数据库完整接程序及规范,对于各操作岗位的账户、密码和权限应单独交接并明确限制过渡期限,即对交接人员交接前后的账户权限等进行过渡期约束,避免新的密码权限生效之前,有人利用时间差进行越权操作或非法使用。依靠技术手段和操作日志制度来完整记录操作过程,对交接全过程进行监督。

篇10

外国人来中国留学,攻读学位、学习语言、进行文化交流等,是我国长期以来发展高等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拓展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的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多留学生在进入中国高校学习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扰,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少困难。如何确保高校留学生管理质量,提升高校留学生管理水平,成为摆在各高校留学生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一、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霍夫斯坦特对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简单地说,文化差异就是地区不同,各地区的人们因为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异同而产生的差异。世界文化多种多样,每一种文化都与植根于其历史、地理、气候、宗教、语言、价值观等而糅合而成的独特文化。

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所接受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使外国留学生在观点、认知、思维方式等方面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造成部分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学习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甚至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产生文化冲突与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沟通失效,使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二、文化差异在高校留学生管理中所导致的冲突

1.语言文化的冲突。留学生到中国高校学习,首先遇到的是语言沟通交流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进入一个陌生之地快速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的最佳途径。但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在进入中国时,对汉语知之甚少或者压根就不了解,再加上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英语表达能力通常也不好,这就直接导致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时无法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矛盾和冲突随之产生。而且,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进行汉语培训,作为汉语初学者,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他们在使用汉语交际学习时,往往会产生理解的偏差和误解,造成与管理者的交流沟通失败。

由于语言不通,加之文化背景不同,留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恐外症,主要表现为当进入新的环境后,由于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甚至肤色不同,开始不知所措导致的恐惧感。[1]这种恐惧感主要表现为,因为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比如,中国主流讲究含蓄的表达方式,而很多留学生所在国家的表达方式是直接式的,这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碰撞就容易在留学生和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和认识,都建立于自身的文化基础之上,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亦是如此,这就导致语言文化冲突成为高校留学生管理的一大问题。

2.价值观的冲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相对应的价值观,它是某一文化群体判断各种事物的标准。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推崇集体的作用,忽视个人;西方与之相反,推崇个人的作用,将个人置于集体之上。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之大。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进入中国高校学习后,习惯于按照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来看待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这就必然产生价值冲突和矛盾。比如,在学习中,中国学生循规蹈矩,因为传统的价值观要求他们“中庸”,而受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的留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推崇自由和独立,[2]致使一部分留学生自由散漫,无视学校规章制度,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还有些留学生甚至公然挑衅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与管理者发生冲突。

3.宗教风俗习惯的冲突。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造成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部分。体现着不同文化的特质,大部分留学生会信仰宗教,对此,管理人员在进行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尊重他们的,了解不同宗教的禁忌,以避免敌视情绪的产生。[3]

4.制度理解偏差的冲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及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生活,因此,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可以说每一个招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的法规制度。但在具体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并没有能够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方面,因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异,留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甚至发生误解,造成具体管理工作中因沟通理解偏差而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留学生管理制度宣传不到位,尽管很多高校在留学生入学初期提供了各种语言版本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尽到解释答疑的义务,对一些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地方没有做出说明,这就造成具体管理工作的不顺利。此外,一些管理人员存在一些心态,将留学生当外宾,对其管理非常松散,对一些违反规范制度的留学生不处理或者从轻处理,导致制度规范形同虚设,没有权威性。

三、正视文化差异,有效推进高校留学生管理策略

1.强化汉语培训,I造多元文化环境。针对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语言交流障碍问题,除了传统的进行课堂语言培训强化外,还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留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感受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魅力。比如,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结交语言伙伴,到中国家庭中体验生活,以加强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学校定期组织汉语角、汉语比赛等提升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留学生教育工作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拓展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在留学生中间开展中国文化展示活动,介绍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及中国的烹饪美食等,使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此外,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邀请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本土文化等,以双向交流的方式,推进各种文化的融合、碰撞和理解。

2.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差。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留学生管理者要清楚客观地认识到这种存在,以平等、包容的心态来认识和看待各种文化。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尊重各种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进行留学生管理工作中,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或民族的留学生,应该包容他们行为、思维、、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其信仰和隐私予以保护和尊重,尽量避免对其文化禁忌的冒犯和侵犯,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留学生管理氛围。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加强沟通。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任何管理都离不开制度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对我国高校留学生的管理亦是如此。因此,一方面,建立体现高校教育特色又符合实际情况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并在留学生报道初期,通过发放管理手册、开展座谈会、邀请相关管理人员、入境警官等为留学生全方位地讲解学校规章制度及我国的相关法律,特别是着重强调关系留学生学习、生活、住宿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留学生一开始就能够树立起规则意识,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4.增强服务意识,体现人文关怀。管理人员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有效进行留学生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管理本身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面。而管理的提升有待于服务意识的提升,管理者应树立起平等心态,对留学生的管理以尊重为主,而不是过度的宠或包容以致放任自流。当然,面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不畅,管理者应该增强耐心,多了解留学生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使沟通顺畅。而且,也应主动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一些思想或者心态存在问题的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尊严、价值和自由,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需要,塑造和谐、友爱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玉晶.浅谈如何加快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J].华章,2010,(18).

[2]高明.论.“文化冲突”与高校留学生管理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3]孙倩.浅论文化差异下的外国留学生管理[J].文教资料,2012,(12).

Based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MA Yi

篇11

个别学困生在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上还需要多去指导、关心。

二、班级奋斗目标:

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中,将努力使班级周周挂齐三面旗,使每一位老师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绝大多数同学在周五班会课的评比中,能成为分项小明星,及至全能小明星。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在小学阶段,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发挥特长,找到自信心,积极向上,努力成为班级中优秀的一分子,使他们能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班级成为有凝聚力、健康向上的集体。

三、具体管理措施:

1、思想品德方面

依据本班的每周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老爱幼,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同学遇到困难能伸手帮助,使用文明语言,不说脏话,捡到东西要主动交给老师或值周生,待人要诚实,举止要大方,学会和别人合作,从小养成诚信、诚实的良好品质。

2、学习、纪律、卫生方面

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设置了班级每周评比表,分为:完成作业、带齐学具、课前、课间、上课听讲、环境卫生、两操及路队的表现,每一项都有专门的小干部负责,每天利用放学前的几分钟进行小结,表现不好的要在评比表中扣去单项分,表现好的要加分,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周五进行总结,评出单项小明星及全能小明星,并在家校本上进行简单的自我小结,并适时奖励,更便于家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期末文明学生和三好学生的评比主要以此为依据

对于平时为班级做好事、作业书写认真、上课发言积极、考试成绩优秀、家长签字表现好的,随时发红花鼓励,二十朵红花换一颗金星,学期末的各项评比主要依据金星的多少,因此,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多得红花,多得金星。

3、培养小干部,让他们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安全教育

列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面对安全意识淡薄的中学生,要经常去说、去强调,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东西不玩,危险的动作不做,放学按时回家,让学生有安全观,并能相互提醒,养成良好的习惯。

5、以家校本为纽带,家校及时联系,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班主任应该做到嘴勤、手勤、腿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意识,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形成一个健康、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班级体。

四、各月安排

二月

1 开学报到,检查作业,分发书本,收旧利废

2、交流假期生活见闻

3、办好假期生活展板

4、做好小干部的分工及培养工作

三月

1、做好看护、特长班的各项工作

2、开展学雷锋、争做“小雷锋”的活动

3、继续进行安全教育

四月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扫墓活动

2、为春季田径运动会做准备

3、班级写字比赛

4、准备并展示“新疆文化月”的综合实践活动

5、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月

1、参加田径越野赛

2、班级成语竞赛

3、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4、欢庆节日做好展板

六月

1、做好期末复习的各项工作

2、评选文明中学生和三好学生

3、迎接期末考试,填写各类表册

4、做好放假前的各项工作

篇12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首先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政策尽可能的有所倾斜。抓好班主任的“班级事物分工”的落实、“素质评估手册的”科学使用、“班级量化考评”的自查自检工作。

4、努力培养学生干部。把班干部、团干部、志愿者推荐安排到各类岗位,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提供锻炼机会,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制定分年级的德育和习惯培养的目标。初一以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为重点;初二以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学会自律自重为重点;初三以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知识和必备技能报效祖国为重点。学生精神状态、纪律水平、习惯养成是衡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核心,一切工作安排都要以此为落脚点。

学生重要习惯:不花零钱不吃零食的习惯;入楼即静、入室即学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握笔,认真书写的习惯;良好的坐姿、站姿、回答问题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觉读书的习惯;积极预习复习的习惯;尊敬师长,宽容待人的习惯。

6、修订符合实际,具体可操作的师德考核办法,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同时把各班学生不良习惯考核列入相关教师的师德考核。

7、改进班级量化考评方案,突出德育处在整个管理中重要作用,让“日清周结”和简报更有实效性。

二月份

1、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完成上学期工作总结,收取班主任工作计划

2、重新明确《班级事务分工》

3、统计教师假期读书情况

4、观看XX感动中国颁奖晚会

5、更新梁村中学升旗仪式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工作计划与实施

7、布置班主任个别学生访谈,学困生、问题生档案及班级周记

8、检查学生服装、发型及个人卫生

9、召开各学科组教研会,按课改要求听一轮课

10、 完善卫生检查方案

三月份

1、习惯养成工作布置与检查

2、学校工作思路“四个强化”

3、规范两操

4、制定学生日常规、周常规、学期常规

5、进行文明美德教育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读书活动

7、“腹有诗书气自华”10首经典诗词诵读比赛

8、“写好中华文字,营造墨香校园”师生硬笔书法比赛

9、组织并参加县班主任素质大赛(10月25日)

10、 上报学生近视率

四月份

1、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

2、班级事务分工检查

3、班主任培训

4、问题生、学困生工作检查

5、中小学生篮球赛

6、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黑板报评比

7、班级特色检查

8、教师读书成果展示(论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演讲)

9、班级周记检查

10、 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

11、 校运动会

五月份

1、主题班会比赛

2、做时代青少年演讲比赛

3、强化教师培训和学习

4、阳光体育,教师体育活动比赛

5、少年宫兴趣小组展示

6、培养名师,系列评选活动

7、中考体育测试

8、母亲节活动

六月份

1、三好少年表彰会、推荐上报、做好总结

2、优秀生和特长生评选

3、德育博客汇总

4、期末考试

5、收主题班会记录及工作总结、师德师风演讲稿

6、教师成长档案检查

篇13

二、设计思路:

1、作为德育工作是我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争做行为规范示范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建设“温馨教室”,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以“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懂得责任,恪守诚信”为本学期德育的主题,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具体安排:

1、用班会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为学生自我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班级开展以下活动:

(1)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并列好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2)学生社会考察活动

(3)爱国主义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