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园教师礼仪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教师礼仪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园教师礼仪

篇1

1、衣服不允许过大或过小。

2、不允许衣扣不到位。

3、不允许不穿衬裙。

4、不允许内衣外观。

5、不允许随意搭配。

6、不允许乱配鞋袜。

(二)、日常服装五忌

1、忌露 2、忌透 3、忌紧 4、忌异 5、忌乱

(三)、服装的配色艺术三色原则

1、西服、衬衫、领带、皮鞋、手帕、袜子等不超过三个色系。

2、小三色:手表带、腰带、皮鞋颜色要力争一致,至少是一个色系的。

【服饰的色彩哲学】 黑色:神秘 白色:纯洁 黄色:炽热 大红:活力 粉红:柔和、温馨

紫色:高贵 橙色:快乐 褐色:谦和 绿色:生命 浅兰:自信 深蓝:自信

灰色是中间色,象征中立、和气

【具体要求】

1、头发前不挡眼后不披肩,过肩长发应束起或盘起,发型不夸张,不理过短的头发,不染夸张彩发(如:红、蓝、金黄等)。

2、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3、面部牙齿洁白,口腔无异味;保持眼部整洁,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4、妆容日常生活化妆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相配,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5、着装柔和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吊带背心、超短裙等过于暴露或透明的服饰。

6、鞋子带班时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7、佩饰带班时不佩带戒指、耳环和耳钉及太夸张复杂的胸饰,所戴佩饰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幼教行为举止 原则:自然规范、亲切优雅

【具体要求】

1、脸部真诚微笑,神态自然,给人亲切、和蔼、可信之感,不故意掩盖笑容,忌面色阴沉、横眉立目。

2、眼神亲切有神,转动幅度适宜,合理分配目光,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可长时间凝视一名幼儿。

3、守时按时上下班,参加各类会议及活动不迟到、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动作轻缓,面对幼儿坐姿端正,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

5、站姿身体挺直,挺胸收腹,抬头沉肩,双腿靠拢,双目平视,双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6、走姿上身正直不动,双肩平稳,重心前倾,速度适中,步幅恰当,轻手轻脚,忌连蹦带跳或步履过缓,不可多人并排而行。

7、蹲身体直立,双膝靠近,臀部向下,脚掌支撑,不可在行走中突然下蹲。

8、手势准确适度、自然大方,忌拘谨僵硬、当众搔头、抓痒,带班时不双手交叉抱臂或双手后背。

教师良好的举止将给每位经过您身边的人们带去优雅和气度。

1、体态(站姿、走姿、坐姿、交谈姿式手势):姿态端正、大方、自然、规范。

⑴体态挺拔,站立自然,挺胸收腹,头微上仰,两手自然下垂,面带微笑;

⑵走姿稳健轻快,头正胸挺,双肩放平,两臂自然摆动,双目平视,不左顾右盼,随时问候家长、同事和幼儿;

⑶手势自然、适度,曲线柔美,动作缓慢,力度适中,左右摆动不宜过宽;

⑷交谈姿态以站姿为主(忌双手抱胸前、靠墙、歪斜、双手插在口袋里),自然亲切,对幼儿可采取对坐、蹲下、搂抱,尽量与交谈方保持相应的高度。

2、良好行为

⑴办公保持安静、集中精力、抓紧时间、认真书写、分析思考;讨论问题应轻言轻语。

⑵接待家长起身迎送、微笑问候、点头示意;询问了解、提供帮助、反映问题。

⑶带班教学

坐姿面对幼儿端坐,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或左手搭右手放膝盖上。(忌:坐幼儿桌子,翘二朗腿,腿伸得很长妨碍行走)

指示行动指示幼儿时用语言加手势提示,或牵着手引领指示,不拉扯身体和衣服,不随便用手指点。

班务行动轻声缓步,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休息。幼儿午睡时不聊天、不打电话。

(忌:始终握着茶杯、入园离园时坐着接待幼儿,扔书本)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予评价、鼓励欣赏。

⑷日常办公

遵守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病)请假,带班不离岗,不因私随意换班。

升旗仪式立正、表情庄重、不说话、行注目礼。

(忌:身体歪斜、双手插在口袋里、手背后或抱胸、交头接耳、嬉笑逗闹等)

对待工作积极完成,忌消极怠工、拖拉推诿、等靠依赖、胡乱应付等。

学习开会准时到会、专心聆听、认真做笔记、真诚交流、手机静音、适时鼓掌。

(忌:讲闲话、发短信、乱丢纸张、拍桌摔物、随意进出、结束时椅不还原等)

使用物品轻拿轻放,节约水电,按需用电,及时关水,忌损坏浪费。

环境卫生有序停放车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扔垃圾、不随便张贴等。

生活用餐文明用餐,离开时主动清理桌面、座椅归位。

(忌:挑选食物,乱扔剩饭菜,高声谈论)

⑸接待领导佳宾或来访者

接待领导佳宾,在大门予以热情的欢迎,主动握手问好,在客人的前侧引导进入接待室,请坐,沏茶。

介绍贵宾,按介绍的先后顺序尊者居后,男先女后、主先客后,如果双方都有很多人,要先从主方职位高者开始。

客人临走,相送至园门外,(客先伸手)握手再见,并表示对其到访的感谢和再次的欢迎。

值班人员对来访者主动问好,询问来访原因,提供帮助和联系,礼貌的请来访者登记。

幼教文明语言 原则:主动热情、文明礼貌

【具体要求】

1、接待来宾:

主动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吗?

被动受问哦,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清楚,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2、打电话:

打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说事。如:喂,您好!我是X班的XX老师,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是这样的

接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询问。如:喂,您好!临海市机关幼儿园X班XX老师,请问你找谁?有什么事么?

放电话等对方放下电话,然后再挂机。

3、对待幼儿:

无意过失耐心安慰,不指责埋怨幼儿。如:伤着没有?下次小心。

组织活动语速适中,指令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如:请吃好点心的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到旁边。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于评价、鼓励欣赏。如:你真爱动脑筋,真棒!

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增强自信,不讽刺挖苦。如:你肯定能行,试试看吧!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有意过失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解决。如: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相信你是好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

日常生活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体现母爱。不讲粗话、脏话,不训斥幼儿,忌大呼小叫。如:有点不舒服是吗?让我看看裤子有没有湿了。

4、对待家长:

家长反映问题态度冷静,让家长把话说完,认真委婉。如:谢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请您放心,我们再商量商量,尽量帮你解决。

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稳定家长情绪,分别与家长谈话。如:别着急,孩子在园发生事情,责任在我,您有什么意见和我们说。

孩子发生事故如实说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对不起,今天麻烦您多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与我们联系。

家长晚接孩子主动热情,耐心接待。如:没关系,请您今后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

家长馈赠物品礼貌回绝。如:您的心意我们领了,照顾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别这么客气。

找个别家长谈话态度平和,讲究艺术。如: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

与家长联系体贴关心、礼貌客气。如:您好!我是*老师,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带他去医院?谢谢!给您添麻烦了。

全园推广使用普通话。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1、上课语言: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细则:使用普通话,用词规范;语气柔和,委婉中听,忌大声呼叫;咬字准确,吐音清晰;语调婉转、平稳,抑扬顿挫,语速适中。

2、生活语言: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体现母爱。

细则:不讲粗话,脏话,忌训斥幼儿;忌大呼小叫,不要离听者太近;时刻面带微笑,保持恰当的目光。

3、文明用语:

⑴接待来宾请使用(忌:不理不睬、冷漠、无应答):

主动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吗?被动受问哦,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清楚,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⑵对同事:

上班时进幼儿园见到园里的工作人员,均应问你好早上好或点头致意。

称呼在幼儿面前对同事不直呼其名,用幼儿角度的称呼:X老师、X麽麽,忌用生活中的称呼小X、老X(言谈间不涉及他人隐私)

提出意见我对这件事有看法,因为

提出建议我想,能不能这样,,供参考。

⑶对小朋友和家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问候语你好!小朋友好!宝宝好!早上好!等。

请求语请、请稍等、打扰您了、麻烦你帮我等。

感谢语谢谢、非常感谢等。

抱歉语抱歉、对不起、很遗憾、请原谅等。

道别语再见、明天见、待会儿见等。

宽容语没关系、不客气、应该的等。

⑷打电话:

打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说事。如:喂,您好!我是中心幼儿园X班的XX老师,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是这样的

接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询问。如:喂,您好!佳佳幼儿园X班XX老师,请问你找谁?或您好!我是XX有什么事吗?

放电话等对方放下电话,然后再挂机。

3、日常交流中的忌要

把礼貌十字习惯性用于日常口语中,注意不同环境下的音量与语气,对家长体现尊重,对同事体现友爱,对幼儿体现母爱。

(1)当家长提出要求或意见时

用语:我们一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您的要求我们明白,请您放心、我们会转达你的建议,谢谢你的帮助。

忌语:那怎么可能、你想得太多了、这是不允许的。

(2)当幼儿生病需要服药和照顾时

用语:您放心,我们会按时给孩子服药,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您联系、药我们已经按时给孩子吃了,据观察孩子病情有所好转,请回家再接着服药。

忌语:知道了、他的药真多、他怎么老是吃药啊。

(3)当家长打电话或亲自来为生病幼儿请假时

用语:谢谢您通知我们、病情怎么样、您别着急、孩子病情稍好些,可把药带到幼儿园,我们会帮您照顾的。

忌语:知道啦、好的、没事的。

(4)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用语:别着急,我来帮助你、你能行,再试试、有不会的,请老师或同学帮忙、不错,有进步了、挺好的、加油。

忌语:人家都会,就你不会、你做不完就别XX、你就吃行,什么都不行。

(5)当幼儿无意出现过失时

用语:伤着没有?下次要注意、不要紧,老师帮你、勇敢点,自己站起来、有大小便要跟老师说。(幼儿园园长联盟,数万园长的共同选择)

忌语:你怎么那么傻、你自己给擦了、真讨厌、你怎么回事。

(6)当幼儿出现打闹等不良行为时

用语:怎么回事?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找老师、别人打你,你高兴吗?这样影响多不好、相信你们是知错认错的好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

忌语:你们两个到外面去吵、看你们吵到什么时候、现在你们打吧,让大家来看看谁赢。

(7)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事故主动向家长报告

用语:真对不起,今天、你别着急,是、麻烦你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您尽管与我们联系。(次日未来园,主动打电话询问)幼儿园园长联盟园长的好帮手

忌语:指责孩子,推诿责任。

(8)放学时家长晚接孩子

用语:没关系,不着急、请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准时来接孩子,孩子会更觉得家庭的温暖、帮助家长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玩得很自在,晚点接没关系。

忌语:明天早点接了、你怎么老是那么晚、我终于可以下班了。

(9)找个别家长谈话

用语: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反映一下XX小朋友近期情况、在方面要希望您给予配合(态度平和,说话和气、委婉)

忌语:XX一点不聪明、太吵了、在班上属于中下等、真让人心烦,小朋友也讨厌他。

(10)家长送孩子随意及走进教室

用语:家长请留步,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请您放心、孩子们正在用餐,请您留步。

忌语:家长不要进来!走来走去不卫生、让他自己放书包得了。

(11)家长送幼儿来园上交家庭作业

用语:做得真棒、宝宝的作业真有创意、做得很认真、你的手真巧、谢谢家长的配合、你的XX真是个好老师、又有进步啦、真漂亮、老师知道你做得很认真、老师知道你尽力了、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下次听清要求会做得更好。

忌语:这是你自己做的吗?怎么做成这样啊?唉呀,做错了、实在难看、老师不是说了吗。

(12)当幼儿出现情绪不佳或不舒服时

用语:别哭,告诉老师怎么了、让老师来帮助你、宝宝怎么了?那里不舒服?让老师看看,跟老师说说悄悄话(蹲下、抚摸、拥抱)、你是个听话的宝宝、老师看到你比昨天进步了、老师知道你是个XX孩子、老师小时候

篇2

2、手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不涂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3、面部牙齿洁白,口腔无异味;保持眼部整洁,不戴墨镜和有色眼镜。

4、妆容日常生活化妆自然大方淡雅,与肤色相配,杜绝浓妆,不使用气味过浓的化妆品。

5、着装柔和大方、便于活动。不穿吊带背心、超短裙等过于暴露或透明的服饰。

6、鞋子带班时不穿拖鞋、赤脚,当班时间穿平底鞋。

7、佩饰带班时不佩带戒指、耳环和耳钉及太夸张复杂的胸饰,所戴佩饰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文明语言主动热情、文明礼貌

1、接待来宾:

主动询问您好,请问您找谁?请问您有什么事吗?需要帮忙吗?

被动受问哦,抱歉,这个我还不太清楚,我可以帮您问一下。

2、打电话:

打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说事。如:喂,您好!我是X班的XX老师,您是某某的妈妈吗,是这样的

接电话先问好,然后做自我介绍,接下来再询问。如:喂,您好!北京市蓝天幼儿园X班XX老师,请问您找谁?有什么事么?

放电话等对方放下电话,然后再挂机。

3、对待幼儿:

无意过失耐心安慰,不指责埋怨幼儿。如:伤着没有?下次小心。

组织活动语速适中,指令简洁明了,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如:请吃好点心的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搬到旁边。

师幼互动热情温和、积极应答、仔细观察、不断提示、给于评价、鼓励欣赏。如:您真爱动脑筋,真棒!

遇到困难鼓励幼儿增强自信,不讽刺挖苦。如:您肯定能行,试试看吧!别着急,我来帮助您。

有意过失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解决。如:有事好好说,不能动手。相信您是好孩子,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

日常生活亲切关爱,体贴入微,力求体现母爱。不讲粗话、脏话,不训斥幼儿,忌大呼小叫。如:有点不舒服是吗?让我看看裤子有没有湿了。

4、对待家长:

家长反映问题态度冷静,让家长把话说完,认真委婉。如:谢谢!让我们再了解一下。请您放心,我们再商量商量,尽量帮您解决。

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稳定家长情绪,分别与家长谈话。如:别着急,孩子在园发生事情,责任在我,您有什么意见和我们说。

孩子发生事故如实说清,表示歉意。如:真是对不起,今天麻烦您多观察孩子,有什么不舒服时,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与我们联系。

家长晚接孩子主动热情,耐心接待。如:没关系,请您今后商量好谁接,免得孩子着急。

家长馈赠物品礼貌回绝。如:您的心意我们领了,照顾孩子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别这么客气。

找个别家长谈话态度平和,讲究艺术。如:对不起,耽误您一会儿时间。

与家长联系体贴关心、礼貌客气。如:您好!我是幼儿园园长.联盟的老师,今天**不舒服,您看是不是带他去医院?谢谢!给您添麻烦了。

行为举止自然规范、亲切优雅

1、脸部真诚微笑,神态自然,给人亲切、和蔼、可信之感,不故意掩盖笑容,忌面色阴沉、横眉立目。

2、眼神亲切有神,转动幅度适宜,合理分配目光,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不可长时间凝视一名幼儿。

3、守时按时上下班,参加各类会议及活动不迟到、早退。

4、坐姿入座起座左入左出,动作轻缓,面对幼儿坐姿端正,双腿并拢,上身正直,双手自然摆放。

5、站姿身体挺直,挺胸收腹,抬头沉肩,双腿靠拢,双目平视,双手自然垂放,或交握在腹前。

6、走姿上身正直不动,双肩平稳,重心前倾,速度适中,步幅恰当,轻手轻脚,忌连蹦带跳或步履过缓,不可多人并排而行。

7、蹲身体直立,双膝靠近,臀部向下,脚掌支撑,不可在行走中突然下蹲。

8、手势准确适度、自然大方,忌拘谨僵硬、当众搔头、抓痒,带班时不双手交叉抱臂或双手后背。

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细则二一、 总体要求

依法遵守园内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热爱幼教事业,坚持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语言规范文明,为人师表,发扬奉献精神。

二、 教育教学

每位教师要认真上好自己所授课目,完成本学期教育教学任务,每天的教学笔记中要写好当天课程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作业认真批改,并要按作业好、差批填得星数。要克服幼儿小学化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业务素质,认真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每天都要有教育教学笔记。

如没有填写教育教学笔记扣5分。

三、 安全制度

各班班主任要时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上班期间教师不准聚集聊天,做到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有老师在,要确保幼儿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对幼儿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课间要按分工,坚守岗位,做到眼快、腿快,遇到事要及时处理,并与家长及时沟通。

小事故1次扣1分,2次扣2分,依次类推,遇事不及时处理,与家长沟通不得力双倍处罚。

四、 岗位责任制度

园内老师要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随便缺勤擅离职守,不迟到,不早退,因病、因事要请假,无特殊情况不予请假。

迟到、早退1次扣2分,病、事假每月累计超过2天以上的,每缺勤日扣40分,无故缺勤一天,扣60分。

按送学生缺一趟车扣20分,中午值班缺一次扣30分。

五、 教师职责

对本班工作要认真负责,不散漫,不准在教室内看杂志,做私人事情,更不允许教师在教师睡觉。对幼儿要有耐心、细心,态度和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要管理好室内教具、玩具、教师用书。

课间经常提醒幼儿大小便,帮助幼儿整理好衣服,衣服尿湿要及时更换,确保幼儿不穿湿衣服回家,放学后幼儿要衣服整齐,书包背好,手脸清洁离园,做到细心周到,不漏掉一个幼儿。

下午放学前10分钟进行评、贴星,并填写好当日本班好、差生名单。

如果没有填写好奖、评记录的扣5分。体罚幼儿1次扣2分,家长反应1次扣5分。

衣服不整齐,手、脸不清洁1人次扣1分。

尿裤子1人次扣1分,待家长有反应事件双倍处罚。

街内幼儿漏掉1人次扣1分,远路幼儿1人次扣5分。

六、 卫生制度

各班教师要确保室内卫生,每天打扫厕所冲洗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幼儿毛巾、水杯每天清洗,关好电源,室外卫生由不跟车老师排班打扫,同时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教育,不乱扔垃圾,不带零食如愿。

卫生打扫不净1次扣2分;不关电源1次扣5分。

注:每1分按照1元计算,月底从活动工资中扣除。

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细则三礼者、敬人也,这是教师礼仪的首要原则,也是教师礼仪的灵魂所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教师的个人形象在这里已不仅仅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的反映。在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做文明教师,开礼仪之风,建文明校园、创素质之美。让我们用优美规范的礼仪行为,礼迎天下、礼行天下!

一、教师礼仪规范基本要求1、关心幼儿,平等相处;2、尊重家长,谦和有礼;3、关心同志,真诚坦率;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举止大方,仪表端庄;6、说话和气,语言文明;7、不化浓妆,不留指甲;8、讲究卫生,保持整洁。

二、教师礼仪规范细则(一)行为篇您的良好举止将给每位经过您身边的人们带去优雅和气度。

1、进出校门时,主动向值勤教师和学生问候。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摆放。

2、时刻保持大方的走姿、坐姿和站姿。挺胸、收腹,行走时不耸肩驼背,不东张西望,坐、立时双膝并拢。在孩子面前不抱胳膊,不翘腿。

3、进入他人办公室或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未经别人允许不翻动别人的东西;4、做好办公室的整洁卫生和物品摆放工作。负责卫生值日工作的老师,按要求自觉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老师把门、窗、电器关闭。

5、有来宾,办公室老师应起立热情打招呼;有家长来访时,要微笑接待。

6、遵守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病)请假,带班不离岗。

7、升旗仪式时立正、表情庄重,不说话、行注目礼。

8、学习开会要求准时到会、专心聆听、认真做笔记、真诚交流、手机静音。

9、尽量不打扰集体教育活动,不背后议论其他教职工,不散布是是非非的事情,不闲聊谈笑。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的环境。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0、使用物品轻拿轻放,节约水电,按需用电,及时关水。

11、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幼儿园内随手捡拾地面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内。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

(二)语言篇您的一口普通话,将为自己和幼儿园树立高素养的形象。

1、上课、游戏、与人交谈时,必须讲普通话。

2、充分尊重孩子,爱护孩子,一言一行,堪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首先做好。不用教师忌语。学生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回应学生的问候。

3、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幼儿面对面谈话,做到心与心沟通,谈话时认真倾听。教师自己如有缺点,也应向学生当面道歉。

4、在客人和家长面前不直呼同事姓名,不议论同事长短,不随意谈论幼儿园内部事务;对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打招呼,家长有事询问要认真回答,禁止说我搞不清楚,我不知道,不晓得。

5、家园之间产生误会要主动耐心做出解释,尽可能的消除误会;坦率、正直、自信,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

6、尊重家长,举止文雅,语言规范,给家长以亲切和信任感。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对家长应用商量的口吻,多给他们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多给家长一些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

7、注重家访礼仪。选好时机,预约前往;举止稳重,温文尔雅;用语合理,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

(三)仪表篇您的服饰就是您职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1、幼儿园内,穿正装或休闲装,微笑、素面、或淡妆,忌浓妆艳抹(浓妆、浓指甲油)。

2、不穿低腰、低胸、吊带、背心等太露的服装,不穿透明服装,夏天不穿超短裙、超短裤。

篇3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篇4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5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幼儿时期,儿童或缺乏一定的教育,在日后的礼仪行为中就会出现严重失范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丢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者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不喜欢的菜夹给别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上窜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为了摆脱,儿童“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P者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开展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一、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奖励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幼儿园,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在从家到幼儿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脱离低级趣味走向学会约束自己的过程,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做法的原因,让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关心伙伴、尊敬师长等基本礼仪是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他人等礼貌用语,以及在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并且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

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儿童在做游戏的时候,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融入社会道德观念在内,让儿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例如,在《礼貌歌》里就体现了这一主题:“老师您好敬个礼,老师听了笑眯眯;同学你好真心意,花儿听了笑嘻嘻;谢谢你,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真神奇,温馨校园真美丽,老师恩情记心里,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要做好孩子,礼貌待人要牢记,要牢记!”儿童在唱礼貌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学习到礼貌用语,初步理解礼貌用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和谐,并将这些礼貌用语带入生活,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是儿童玩的尽兴,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了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来体味其中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以及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也许幼儿读不懂这些三言诗中的内涵,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系幼儿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礼仪的种子,让学生有约束自己行为的意识。

篇6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在幼儿园教育事业中开展礼仪教育,使每个孩子了解礼仪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礼仪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将孩子培养成具有文明礼仪习惯及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1]然而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事业中,礼仪教育的融入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幼儿园甚至很少开展礼仪教育,这些都是当前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

一、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孩子缺乏与礼仪的认识与了解

当前,多数幼儿园的孩子对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的了解,这与幼儿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关系。此外,由于现阶段很多的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中的多数家庭环境较好,但由于与社会的接触面较狭窄,从而使得很多孩子对礼仪的认知程度肤浅,没有真正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了一些并不好的交际与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缺乏系统的利益教育

现如今,幼儿礼仪行为不够规范以及礼仪知识教育的欠缺,引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并针对这些问题举办了相应的礼仪教育活动,然而这些活动的举办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良性的带动作用。[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园教育管理人员举办的礼仪教育活动针对性较弱,并且这些礼仪教育活动并没有与幼儿的个行特征与生活状况有效结合,从而导致礼仪教育的性质多以传统的灌输教育为主,最终导致礼仪教育与幼儿的发展脱节。

(三)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缺乏教育方面的合作

现如今,虽然大多数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礼仪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并且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的教育内容,同时还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然而开展礼仪教育并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每一位家长都应当与校方积极配合,承担起合作教育的义务与责任。[3]正是由于很多家长没有意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使得自己在家庭中暴露的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导致幼儿园的礼仪教育课程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应对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为孩子营造有益的礼仪学习环境

环境因素是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古代佳话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并且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前期给孩子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将班级中的学习氛围与礼仪学习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起孩子的美好品德。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专门设置一块用于礼仪教育的区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文明宝贝”、“礼仪之星”等礼仪教育活动,通过奖励的方式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孩子进行肯定。[4]此外,教师还应当将礼仪环境与班级教育的隐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开通过绘画、照片等形式渗透礼仪知识教育,从而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特点构建系统、长远的学习体系

由于在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而长期性的过程,学习礼仪并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有所成就,因而幼儿园教育人员与管理者应当针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特点专门制定出一个长远的学习方案与教育体系,从而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幼儿个体差异及对礼仪礼仪知识学习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利于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的教材,并且在日常教育中通过玩游戏、唱儿歌以及讲故事等方式构建具有儿童特色的礼仪学习体系,从而将礼仪教育有效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

(三)与幼儿家长展开有效沟通,使其积极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开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教育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由于家庭是孩子活动与成长的主要环境,因而幼儿园教育与管理者应当与孩子家长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其意识到礼仪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自觉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使孩子能够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进行礼仪知识的学习,最终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素质。[5]为此,幼儿园教育者与管理人员应当对家长进行礼仪知识宣教,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参与到礼仪教育活动中去,使孩子在这种良性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时刻受到来自家长与校园两个方面的礼仪熏陶。例如,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礼仪问卷调查、家教讲座以及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礼仪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礼仪社会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人们有效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强,但也是如此使得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幼儿时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幼儿园教师与管理人员应当从学习环境、家庭教育以及礼仪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共同着手,从而使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符合孩子的发展特性,最终促进每个幼儿园孩子都能在学习参与中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利.浅析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J].赤子(上中旬),2014,22:175.

[2]傅媛蕾.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0,35:176-178.

篇7

“底线”原是指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到宏观层面的范畴,凡事一旦超出“底线”这一最低限度,其性质和特征就要发生质的变化。幼儿园教师的伦理底线作为道德与不道德的临界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从幼儿园教师道德意识的层面,即从“知、情、意”的角度来说,是教师对师幼关系以及处理这对关系中所涉及的伦理行为的知觉,是教师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资格”的反思而言的,它既包含了对一定伦理行为的前提预警,是人之为人、人之为专业人士的最后的边界。

二是从幼儿园教师道德行为或道德实践的角度,即从“行”的角度来说,是针对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的具体的伦理行为而言。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师肩负的责任是多样的,他们要同时面对幼儿、面对同事和雇主、面对社区,此时的伦理底线指的是在处理这几对关系时有一个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师最低的行为规范要求。

(二)伦理底线的提出依据

伦理底线的提出和规范的内涵是分不开的。幼儿园教师的伦理底线与国家地方颁布的行为规范、师德规范等等也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就词源来说,“规”是尺规,“范”是模具。这两者分别是对物、料的约束器具,合用为“规范”,引申、拓展成为对思维和行为的约束力量。《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就是用来规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虽然目前还找不到针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有成文的底线规定,但是可以从“规范”的行文中衍生出来。伦理规范作为“规范”庞大的家族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其概念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是从肯定性的“应当”方面进行规范:它规定了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和每一个成员应该做什么。二是从否定性的“不”方面进行规范。用肯定性语言来表达的这部分规范在专业伦理中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一种对幼儿园教师合乎伦理行为的期待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而用否定倾向的语言来表达教师行为中的“不能”“不该”“不行”等等,这是针对幼儿园教师最低的伦理要求和规范,这就是伦理底线。伦理底线的延展离不开“规范”这个重要的前提。

(三)伦理底线的特征

1. 伦理底线的一般性

伦理底线的一般性主要体现为它的普遍性和基本性。幼儿园教师伦理底线的普遍性主要是指它是普遍地适用于所有幼儿园教师,它同等地要求所有教师,不允许有任何“主体的例外”,不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够无所不为、为所欲为;不管是谁,都要受同样的一些伦理规范的约束。这还意味着当制定幼儿园教师相关师德规范时,应当从一种普遍的、一视同仁的观点引申出伦理的原则规范;意味着的确存在着具有某种针对教师群体的客观普遍性的伦理原则规范。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的伦理底线是指为了维护幼儿园教师声誉、促进幼儿发展和成长,教师中的所有成员不论何种身份地位都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低要求的行为规范。

2. 伦理底线的专业性

在职业领域,各个行业的性质、工作对象等具有非常大的差异,不同职业内部的职业道德都有特殊的行业特征,故而其伦理底线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甚至于某些特殊的行业其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要高于做人的底线,就拿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来说,由于其专业性,我们不可能把“不偷盗”等当成幼儿园教师的伦理底线。原因是在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向幼教专业人员提升的过程中,基于学前教育的相关专业理论对专业领域的特性和规律,即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的揭示,对幼儿园教师的最低伦理要求也会有新的认识,因而幼儿园教师这个专业领域的伦理底线也必然带有专业的特征,这就是所谓伦理底线的“专业性”。

二、幼儿园教师为何要守住伦理底线

伦理底线作为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它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如果一个社会上的人们不断地挑战规范、不断地逾越底线、不断地将下限践踏至最低,那么这座最后的堤防必然会崩溃,届时,人类社会的真善美皆会被 “恶的蔓延”所取代。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弱小敏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幼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决定是否让“恶的蔓延”出现在这个社会上,是否让真善美持续地环绕在幼儿身边。因此,让幼儿园教师守住“为人”和“为师”的伦理底线有重大的意义。

(一)守住生――“为人”的底线

“为师”首先应该“为人”,这是必要的前提。幼儿园教师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存在物,理所应当守住把自己与禽兽区分开来的一条最后分界线。在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意识中,伦理底线是一条基本的、绝对的道德律令,除非社会出现严重的病态和变态,每个人都不可能也不应该越过这一底线,幼儿园教师群体也不例外,因而伦理底线成了文化和文明中的一种严厉的禁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内化这样一种文化意识:人有人生活的基本样态、标准和价值。底线伦理由于关涉的不是高级层次的规范,而是最低层次的规范,任何人,无论种族、文化、道德差异如何,都不能拒斥这些伦理规范。教师的素质、身份地位在当今社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赋予这个群体一些特权。人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些事^对不能做。“为人师表”的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前提下,毫无疑问应该先独善其身,做到守住“为人”的底线。

(二) 守住职业――“为师”的底线

“为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因而其伦理底线应该高于“为人”,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正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专业的教师应该展现专业的伦理素养,应该在幼儿面前展现起码的担当之责、敬畏之心、公正之意、宽容之怀,这不仅关涉教师主体的尊严,而且关涉整个教育行业的声誉。尤其重要的是,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教师能否守住“为师”的底线,关涉幼儿是否受到良好的榜样示范。这几年幼教界被媒体曝出“虐童”事件,让业界蒙羞,让“人之初”的幼儿受害。这些事例说明,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些人“为人”的底线也没有守住,更遑论守住“为师”的底线了。看来,底线意识和行为对教师来说是基本的专业伦理素养,应该具有获得的优先性。

三、幼儿园教师如何恪守伦理底线

幼儿园教师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3~6岁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处于关键期,他们的心智和行为都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学前教育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弱小的,所以幼儿园教师遵守伦理规范,自觉恪守底线就越显重要。幼儿园教师坚守伦理底线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守住优先底线

师幼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幼儿的利益具有道义上的优先性。呵护幼儿、助其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应当”的,是肯定性的规范;而不能损害幼儿的利益是否定性的规范,是最低要求,是最后的“临界点”,这是幼儿园教师需要遵守的专业伦理底线。若不能够守住这一底线,就说明不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资格。伦理底线从否定性的角度规定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利益在道义上的优先性。某幼儿园教师体罚幼儿受到园长批评,该教师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家长关照的,幼儿调皮,要求老师严厉管教。这辩解显然是不成立的。虽然家长也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家长的利益及其诉求也是幼儿园要重视的,但与幼儿的利益相比较,维护幼儿的利益更具有优先性。再者,家长是在教育方面一般是非专业人士,关于如何管教幼儿若被家长牵着鼻子走,说明教师也不专业;最重要的原因,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伤害幼儿,这是无条件的,只要对幼儿构成伤害,任何辩解都是错的。

(二) 树立底线意识

恪守伦理底线需要教师树立底线意识。幼儿园教师要时刻牢记保教中哪些伦理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哪些行为是不能有、不应当有的,特别是要铭记的是,无论如何,不能伤害幼儿。对保教过程的各个环节有伤害幼儿的可能保持足够的预警,并在反思和评价保教行为时把是否守住底线作为优先项目。幼儿园教师是否有底线意识,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能否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体罚幼儿等逾越底线的行为往往发生在情绪不良的状态下,而幼儿园教师恰恰又是易绪不良的群体。相关研究也表明,幼教群体“职业倦怠症”高发,职业压力、家庭生活压力大,是极易导致情绪失调、生不良情绪体验和抱怨的。这种不良情绪一旦把幼儿作为发泄的对象,底线就往往守不住了。情绪是需要靠理智来调控的, 这里的“理智”,就是“底线意识”。

二是教师能否克服自己的“自然人性”。保教中重视一些幼儿、忽略一些幼儿;对有些幼儿宠爱有加,对有些幼儿爱理不理,这可能与幼儿的长相有关,也可能与幼儿是否乖巧有关,也可能与幼儿的家庭背景有关。而这些“有关”都与教师的“自然人性”有关。长相好的,乖巧的,家庭背景好的,人人都爱得起来,而丑的、不听话的、穷的就有可能成为“逾底线”的对象。教师是专业人员,不能仅仅从自然人性出发,需要从专业人性出发。而要从专业人性出发,起点就是“底线意识”。

三是教师在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发生时能否把幼儿安全置于首位。呵护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教师的天职,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要把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优先于自己的地位, 这是教师伦理底线要求的特殊方面,是守住底线的崇高。“范跑跑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曾广泛讨论了灾难面前教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是的,教师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很重要,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幼儿园幼儿更为稚嫩,更需要呵护。当然,这种突发事件中的呵护也非常需要智慧,但那是守住底线后的事情。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47-04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依恋的生物意义在于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和安全感,社会意义在于奠定儿童日后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当家长把新入园幼儿送到幼儿园并离开之后,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而产生入园不适应问题。幼儿入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不仅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让家长感到担心和焦虑,而且给幼儿教师带来许多困扰。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创设“陌生情境法”测量幼儿的依恋行为,将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焦虑一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一回避型不安全依恋。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焦虑一反抗型和焦虑一回避型依恋则是不良、消极的依恋。由于母亲是幼儿主要的照料和抚养者,母亲的照看态度对儿童依恋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在面对亲子分离时,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是不同的。幼儿在入园初期表现的入园分离焦虑反映了幼儿与母亲不同的依恋类型特点。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新入园幼儿在与母亲分离和相聚时以及母亲离开后自由活动时的表现情况,根据幼儿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稳定入园情绪,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入园适应表现及分析

(一)安全型依恋的幼儿

案例一:找妈妈的聪聪

聪聪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妈妈带领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他对幼儿园的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看到班上有许多玩具就迫不及待地玩起来,嘴里还兴奋地说着话。聪聪妈妈在老师示意后离开了。聪聪玩了一会儿发现妈妈不在,带着哭腔问老师“我妈妈呢?”听到老师说“妈妈去上班了,老师带聪聪去外面玩游戏哦”,他虽然不太情愿,但很快转移情绪投入到户外活动中去。下午离园时间,聪聪一直朝门口张望,问老师:“我妈妈来了吗?”看到妈妈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赶快跑过去抱着妈妈,告诉妈妈自己“上幼儿园没哭”。

聪聪是属于安全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的行为特征来看,情绪稳定、有自信心、与人友善、乐于探索,比较遵守规则。初入园时,他们对陌生环境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并能进行积极地探索。与母亲分离后表示伤感,但并没有出现强烈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能寻求其亲近和安慰,主动引发交往。这类幼儿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虽然会在入园分离时哭闹或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有情绪反应,但经过教师稍作安慰就能缓解,焦虑反应强度较低,入园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安全型依恋幼儿的母亲在情感上往往给予孩子恰当、足够的关注,在态度上给予肯定、接纳和鼓励,在行为上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这类幼儿把母亲看作是探索的“安全基地”,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友好游戏,能遵守规则,较少出现反常的行为问题。当他们面对陌生人时,也能与其友好相处,表现出自信、独立、适应性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焦虑-反抗型依恋的幼儿

案例二:矛盾的凡凡

凡凡是家里的“小公主”,由于父母亲工作较忙,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上幼儿园对她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她会找各种借口不上幼儿园,总是由妈妈抱着来幼儿园。凡凡一到教室就生怕妈妈离开,警惕性特别强,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不肯松手。老师将凡凡从妈妈手里抱走后,凡凡会大声哭闹,不能安心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凡凡胆小,在园闷闷不乐,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当遇到进餐等困难时会哭泣。等到下午妈妈来接时,凡凡就会冲进妈妈怀里要求抱抱,可妈妈刚把她抱起来,她却又挣扎着要下来,抗拒妈妈的安慰和接触。

凡凡属于焦虑―反抗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行为特征来看,情绪不稳定,排斥与接纳并存,依附性强,缺乏自信。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困惑和谨慎,过分依附母亲,怯于探索环境。他们对母亲的离开表现出极大的伤感和焦虑;与母亲团聚时,又表现出寻求亲近与拒绝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愤怒。一般来说,焦虑一反抗型幼儿的母亲看护不连贯、不规律,常常错误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视自己的心情而定,对孩子有时很亲近,有时又很冷漠,导致孩子的情感出现混乱和矛盾。幼儿对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了他们寻求安全的需要,在这种需要得到适当满足之前,幼儿难以进行自我环境的探索和社会环境的开拓,并且容易形成攻击、多疑、孤僻、畏缩的性格,表现出对幼儿园新环境的严重不适应,难以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三)焦虑-回避型依恋的幼儿

案例三:“省心”的佳佳

佳佳是一位让家长和老师很“省心”的孩子。与班上那些哭闹的孩子相比,她显得很“平静”。入园后,老师拉着她的手,提醒她跟妈妈说再见,似乎妈妈的离开对她没产生任何影响。佳佳自理能力较强,进餐、午睡都能自己完成,但不关注老师组织的游戏和提供的玩具。在与同伴交往时比较主动,但是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动手抢,根本不管同伴的反应。当妈妈来园接她时,她也不理会,继续玩自己玩具,有时会对着妈妈笑笑。佳佳的妈妈骄傲地认为孩子“不粘人”。

佳佳属于焦虑-回避型依恋幼儿,这类幼儿从外在的行为特征来看比较独立,情绪活动水平低,缺乏对爱的反应。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能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游戏,但显得不专注、浅显、缺乏情感投入。他们能够接受陌生人(如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在母亲离开时未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与母亲团聚时也不力图去接近。(也称之为“无依恋”幼儿。)表面上来看,他们能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虽然他们能够接受陌生人的关注并能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游戏,但是关注和探索的程度并不如安全型依恋幼儿。焦虑一回避型幼儿的母亲对孩子的情绪与行为表现不敏感、反应迟缓,倾向于拒绝,有时缺乏耐心。由于发出的需求信号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对母亲的情感也变得冷漠。有研究指出,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比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以后的幼儿园环境中表现出更多敌对的、愤怒的、侵犯的行为。

二、家园合作,促进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入园适应

(一)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确保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

1 提高母亲照看的质量是关键

母亲照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依恋的安全性。因此,要使儿童获得安全型依恋,母亲应该做好两方面努力:

第一,及时满足孩子各种合理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安排孩子的生活。包括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满足孩子进食的需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食;满足幼儿的各种心理需求,增加与孩子身体接触的机会,如拥抱、抚摸、亲吻;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关心,经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多对孩子微笑,以温柔愉快的声音与孩子交谈,用信任支持的眼神与孩子交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触觉、视觉、听觉的刺激。

第二,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做出合适、积极的回应,温柔细致地照顾幼儿。当幼儿发出各种社会信号时,母亲应正确理解并给予及时反应。母亲要经常关心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如当孩子哭时,能根据哭声判断出,孩子是肚子饿了还是尿布湿了,亦或是因为寂寞需要有人陪伴,从而采取恰当的行动给予回应。

2 父亲的作用不可或缺

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中国家庭模式和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的影响,父亲往往缺乏教育子女的认识,把教育年幼子女的责任全推给母亲;或是以应充当“严父”或扮演“黑脸”的角色去教训子女,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对父亲敬畏有余、亲爱不足。其实,幼儿不仅会依恋母亲,也会天然地依恋父亲,与父亲建立安全依恋的年幼儿童在同伴互动中较少表现出焦虑和退缩行为,能较好地调节学校的压力,这表明儿童对父亲的依恋和他们在学校的社会情绪能力具有一致性。研究发现,形成双亲依恋的孩子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亲的安全依恋甚至可以补偿与母亲的不安全依恋关系的负面影响。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不安全依恋者,其子女为不安全型依恋风格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见,父亲应当多与孩子互动,发挥父亲的作用,呈现男性特色,扮演孩子的玩伴,开展独特的亲子方式,积极培养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如,带孩子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教孩子踢皮球、打篮球、打雪仗、爬山远足、捉迷藏、摔跤等运动和游戏,满足幼儿对探索外部世界的需要。

3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氛围在个体成长的历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温暖、和睦、互助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而冷漠、疏远、拒绝的家庭氛围则易使幼儿形成不安全依恋。父母应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爱与关怀。目前祖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婴幼儿的看护中,这种非母亲看护的出现意味着母亲和幼儿的相处时间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会削弱母亲对幼儿的熟知程度以及幼儿对母亲可得性的自信程度,进而导致亲子依恋的安全性降低。为此,母亲在不得已与幼儿分离时应持谨慎态度,尽量在情感上进行一定的关照和补偿。同时,母亲要为孩子慎重选择替代看护人(祖辈、保姆),如果替代看护人的基本的生活习惯、教养信念等方面与父母能保持一致,将有利于幼儿良好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师幼间信任的建立,逐渐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按照鲍尔比的幼儿分离焦虑三阶段论(即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教师应逐步成为幼儿的替代依恋对象。由于儿童在学校和教师、同学一起度过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师生关系会成为儿童建立同伴关系的模式,而且良好的师生依恋关系能够对安全性低的亲子关系起到补偿作用。

1 允许家长陪同入园

对婴儿依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幼儿在妈妈在场时能与陌生人一起玩。这说明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见到陌生的人(教师)时,通常也不会产生分离焦虑。因此,可以让幼儿在家长陪同下提前适应幼儿园环境,使他们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探索和认知外部事物,逐步建立依恋关系。另外,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更容易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从而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具体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幼儿早晨入园时,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并与家长主动交谈,让孩子了解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离园前家长来接孩子时,家长不要急于立即带孩子回家,可先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玩一会儿。

2 表现出对幼儿的关爱

依恋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幼儿可以建立多重的依恋,依恋对象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祖父母,甚至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教师是幼儿入园后的“重要他人”和“权威人物”,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感是否能转移到教师身上,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照料态度和方式。对孩子来说,当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觉察到有一位或多位被称作“老师”的成人,关注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对自己温柔友好,就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并会逐渐把老师作为自己新的依恋对象。

因此,教师应关注幼儿需求,做出积极的回应。由于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教师可多与幼儿通过身体接触进行互动,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幼儿,和幼儿说几句悄悄话等,都可让他们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当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时,幼儿就会喜欢上幼儿园,从而顺利地实现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

3 营造幼儿熟悉的氛围

为营造一个幼儿熟悉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墙面开辟专栏,粘贴幼儿的全家福照片,缓解幼儿焦虑的情绪。在区域布置时,教师可以模拟家庭布置,如布置娃娃家时,允许幼儿带自己的玩具来幼儿园;请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一起看电视、听故事、玩玩具;还可以设置母子对话的情景,一起说说悄悄话,让幼儿有在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馨。此外,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兴趣等进行分组活动,使之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朋友。

教师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户外活动,让幼儿自由玩耍,如玩沙、玩水、滑滑梯、做游戏等。此外,让幼儿学习一些他们容易接受的儿歌、故事、舞蹈,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缓解幼儿想家的情绪,让幼儿在自由、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逐渐感受在幼儿园里的乐趣。

(三)家园共同努力,帮助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教师与家长双方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教育方式与措施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做好幼儿入园之前的各种物质和心理准备;根据幼儿在适应过程中的不同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篇9

幼儿园礼仪教育就是指教师为了能够让幼儿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教育训练活动,保证幼儿在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幼儿礼仪教学相关措施分析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礼仪文化也不例外。[1]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幼儿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强化自我的认识力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手段来强化幼儿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采取单一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掌握时代要求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养成满足现代文明礼仪要求的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教师要发挥自我榜样作用

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们很容易对周边人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学习习惯。[2]教师要能够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与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要对自我仪表和行为举止进行重视,保证穿着大方简洁;还要能够与幼儿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礼貌或者文明语言,对于他们所犯的各种错误需要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儿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三)使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保证幼儿礼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合作制度,从而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出更多的引导效果。[3]具体来分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或者礼仪小报等不同方式来保证家长与其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并叙述自己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方法,从而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需要能够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借鉴和交流,幼儿教师也需要对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或者教学难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或者指导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家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合作交流中心,举办各种礼仪教育讲座,并向家长们传授有效乐礼仪教育方法。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家园联谊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引导幼儿在家庭礼仪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状况来完成,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

幼儿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体系进行确立,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幼儿的总体道德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礼仪和师生礼仪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交往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心理品质。[4]幼儿教师还要把各个阶段性的礼仪教学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礼仪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分为幼儿园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公告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幼儿教师还要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升华,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二、幼儿礼仪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一项工作。幼儿需要把这些不同的知识都转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若只是把这种礼仪培养当做一种知识来进行,通过说教的方式来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这必然导致礼仪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互动性、过程性以及体验性特点受到忽视,导致幼儿对各种礼仪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认知的水平。

礼仪属于一种约定俗称的表现,也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标准,教师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时,若不能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来开展,必然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5]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尽可能降低自我要求,保证相关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礼仪教学方法。

结语:幼儿园礼仪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引导幼儿形成健康有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傅媛蕾.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价值工程,2010,35:176-178.

[2]郑晓燕. 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3:153.

篇10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

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传统礼仪文化。具体来说,幼儿园应该借助于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来切实加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程度,让幼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与此同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并不是纯粹地采取传统的礼仪规范来对幼儿进行管理和教育,而是说要在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幼儿掌握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的礼仪文化,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符合现在文明礼仪规范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一般来说,幼儿都具备非常强的模仿性,他们非常容易模仿周围的人的语言、行为和动作。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都具备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良好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保证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以及动作演示的过程中,都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各个方面,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应处处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仪表举止,对于穿着必须做到简洁大方,坚决不能够穿奇装异服,避免幼儿受到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在和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既温和又严肃的语言,对于全班的所有幼儿都必须做到平等对待,如果发现幼儿犯了错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也不应该用粗暴的语言和动作来惩罚幼儿。

三、整合家园共育的教育观念,构建家校合作制度

幼儿园必须整合家园共育的教育观念,构建家园合作制度,才能够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切实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园地”宣传栏、礼仪小报等方式来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联系,家长们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叙述他们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以及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教育方法,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也能够针对家长们所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升幼儿园和家长们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加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与此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构建家园合作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礼仪教育讲座,来向家长们传授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策略。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借助举办家园联谊活动来帮助家长了解他们的儿女在幼儿园中的具体的表现情况,从而引导家长在家庭礼仪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礼仪教育,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方式探索。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重视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使幼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申涛.幼儿礼仪教育促进品格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3]王颖.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篇11

1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创设情境环境,从幼儿、老师、家长各方面入手制定礼仪目标,采取了把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策略。

1.1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入园时。入园时,我们组建一个大班晨检礼仪队,每天早晨提前到园,身披礼仪绶带,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位幼儿的到来,为的是让幼儿能更好的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口号是“用微笑迎接你,宝贝”。人们常说,微笑是有效的通行证,是人际交往的剂。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都能给幼儿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令幼儿舒心,让家长放心。通过礼仪晨检队,幼儿能从中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我们的礼仪教育也在这些不经意的问候和微笑中得以实施。时间长了,家长和小朋友都能主动的相互问好,幼儿能自觉的向老师行问候,班与班之间的幼儿也能愉快的互致问候。

1.2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进餐过程中。每次进餐前,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很重要。保育员对桌面进行消毒,以确保桌面的干净;进餐时以不挑食不偏食、不撒饭、进餐姿势好、饮食习惯好的幼儿为表扬对象,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或者对于幼儿进餐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鼓励,以增进幼儿继续进步的愿望,要求幼儿专心吃饭,不说笑不打闹,细嚼慢咽,保持地面、桌面、碗内干净整洁。餐后,正确使用餐巾擦嘴,体验文明进餐的良好感觉,培养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

1.3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文明礼貌知识、体验礼仪的魅力。例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头,又能人人参与时,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在这里幼儿学习应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必定用到一些礼仪词汇和肢体语言,区域活动虽然只是一个模拟的社交氛围,但幼儿却能在这个虚拟的氛围中体验到它的真实存在,成为幼儿学习和实践社交礼仪的中介,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应有的文明礼仪行为,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1.4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在幼儿园里,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向其他小朋友借剪刀、胶水等用具,老师就此引导幼儿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果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要说“对不起”,使礼仪教育从操作的过程得到认识和体验;在社会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式教育,可引导幼儿学习日常生活礼仪,在《大家一起玩》中,让幼儿表演和小伙伴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抢玩具、不说脏话;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过生日》故事中,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引导幼儿学习体验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仪:进门先敲门,客人来了说你好、请进,向客人双手递物、接物,要走时相互说再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幼儿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知识,并渐渐形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

1.5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节日活动中。抓住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的行为。结合相关节日开展节日礼仪系列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节可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件事(捶背、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月”教师节给老师说一声祝福;重阳节做一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春节”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在春节期间学习做客、用餐等礼仪,让每个节日都能让幼儿收获做人的道理。

2 将体验式礼仪教育渗透在环境布置中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所以我们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和谐优美和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努力让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文明礼仪知识。

在幼儿园里,我们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实践着礼仪教育。例如,为了能更好的学习礼仪教育,教师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请讲普通话”,在楼道里随处可见到有礼仪内容的版画作品,介绍的基本礼仪用语的图文板“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等。

在幼儿园各个班级中,我们开设“每周礼仪小星星”、“每周礼仪小故事”等栏目,形成浓浓的班级日常礼仪小氛围。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开设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内容:有故事、儿歌,有图画,也有幼儿自己对礼仪进行诠释的作品。另外,在活动室内定期投放礼仪方面的书籍、图书,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等等,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感受角色榜样的引领。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指导研究”(编号:JGYB201413);新疆双语教育研究项目“家庭本位的绘本阅读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研究”(编号:SY20143020)的科研成果。

2010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教师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终身学习作为其基本理念,专业知识的建构、终身学习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阅读。主动长期地进行阅读活动、吸纳新知,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为切实了解新疆农村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笔者对新疆伊宁县某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一、阅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新疆沙湾县某幼儿园的两位教师进行观察和访谈,总结出该园教师的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时间和数量较少,且缺乏规划。阅读作为教师学习、研究和反思的前提与基础,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各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根据肖艳的研究,“课堂教学受学生喜爱程度与教师的阅读时间呈正相关,阅读时间占到闲暇时间的1/2-1/3、读书时习惯做笔记和批注的教师比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低于这一水平的教师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都比较少

研究者:您每(天)星期大概花多长时间看书?

徐老师:我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和地点,也没有计划,想起来了就看一下,平时工作忙,业余时间没想过要看书。

杜老师:我可能在周六、周日闲的时候看下书,工作日基本不会看书,甚至一年也看不完一两本。

从阅读时间来看,两位教师没有固定阅读时间,工作日基本不看书;从阅读量来看,一年两本以下。曹力峥研究发现,“世界上读书数量最多的是犹太人,每年人均读书64本,世界上读书时间最长的是印度人,大量阅读者平均一周不低于10.7个小时。”由此可见,在我国,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阅读数量和时间不但远低于犹太人,甚至远低于邻国印度的普通民众。

2.阅读面狭窄,不重视专业书籍的阅读。《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知识既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据专家测量,一个人才的知识建构,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不足20%,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却在80%以上。”因此,要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阅读。首先仅“幼儿发展知识”这个类别就要求教师阅读幼儿身心发展、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和有关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法律法规等类别的书籍。但调查结果却显示专业阅读未受重视。

研究者:您一般会选择什么书看呢?

徐老师:我喜欢看小说、《故事会》、《读者》等,或者一些小朋友的图画书,有时也看教学参考书。

研究者:为什么不大看学前教育专业类的书籍时呢?

杜老师(微笑):因为专业书籍都比较枯燥,买一本书,看上二三十页就不想看了,除非是为了考试,才能把整本书都看完。

研究者:如果阅读专业书籍的话,通常会选择哪些内容呢?

徐老师:主要是平时能用上的,如关于区角设置、家园联系、舞蹈编排、玩教具制作、教学案例,等等。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在为数不多的阅读活动中,非专业书籍占的比例比较多。在专业书籍的阅读中,他们会选择跟自己具体工作有联系的内容,阅读动机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对幼儿发展知识、通识性知识等能提升理论素养的书籍阅读较少。

3.阅读媒介以数字阅读为主。纸张和电子屏幕,都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媒介,各有其优缺点。秦超、谢非在对两种阅读媒介选择结果的认知心理学分析中指出,对于内容简单、篇幅较短的材料,被调查者可以接受数字化的阅读,但随着难度和长度的增加,被调查者明显更倾向于使用纸质版来阅读。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电子版则因其阅读时注释修改不方便、不灵活,不能较好地支持认知任务的转移,无法减轻内在认知负荷。因此,6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电子版的阅读方式会阻碍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和吸收。

研究者:您通常进行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

徐老师:有需要时会上网查些简单实用的资料,如教学案例、教具制作等,或者看看手机微信里的文章,自己很少买书看。

杜老师:我最近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都记不起来了(笑)。

由此可见,这两位教师平时的阅读媒介主要是计算机和手机。手机移动阅读受阅读材料的长度和难度制约,虽然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存在屏幕小、不利于标注、阅读舒适性差和显示内容有限等问题,常被人们作为获取即时新闻、娱乐消遣和信息查询的工具,因不需要投入过多认知资源,大部分手机阅读属于一种浅阅读行为。如果要想通过手机阅读产生深度的学习行为,则较纸质阅读困难得多。两位教师通过计算机和手机进行阅读,主要是获得一些浅显、实用或娱乐的信息,在专业理论建构和积累所需要的深层次阅读上比较欠缺。

4.阅读兴趣薄弱,态度功利。陈平原说:“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抛开了考试、学位、著述的阅读更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是阅读的一种理想境界了。”但如今很多幼师的阅读却与兴趣无关。

笔者:您喜欢读书吗?

杜老师:不喜欢!

徐老师:平时忙啊,没有每天坚持读书的观念。

研究者:幼儿园发的专业书刊你们都看吗?

徐老师:不看!虽然是这个专业毕业,如果工作不需要,我们对这些也不太感兴趣,通常也不看。

杜老师:备课时,像教学参考书必须读,否则没办法备课;要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前要看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

两位教师直言不喜欢读书,她们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主要源于生活中比较实际的需要,如备课和考试。在当今社会,阅读只为修身养性固然不行,但若仅仅为了考试和备课这样的目的也未免可惜。笔者认为,阅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

二、原因分析

1.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没有阅读兴趣。两位教师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读书,没有坚持阅读学习的观念与习惯,也较少考虑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未把自己当成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进程的学习者,且不喜欢阅读,也是其阅读量少和幼儿园阅读氛围淡薄的主要原因。

2.工作、生活挤满生活,没有阅读时间。当问及:“你觉得哪些事情影响了你的阅读活动?”两位教师都认为,没有时间阅读是主要原因。因为上课、带班、家务占用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家长也难“伺候”,一天下来筋疲力尽,根本没有心情安静坐下来读书。农村幼儿园通常班额较大,师生比低,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回到家里还要承担家庭义务,可以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确很少,这也是农村幼儿教师阅读活动少的现实原因。

3.管理层不重视阅读,阅读氛围、环境不佳。管理者对阅读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园内教师的阅读活动。

研究者:幼儿园领导关心教师的阅读情况吗?

杜老师:不是很关心,园里有很多大的事情要管,没有时间管这些细小的事情。

在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管理者把“教师阅读”作为细小的琐事,态度上不重视,资金上投入少,未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据杜老师说,幼儿园的同事也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确实难以培养起阅读习惯。

三、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阅读活动动力的建议

1.引导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当今社会,没有“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所有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终身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必须把自己当成专业发展中的个体,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并努力权衡专业阅读与通识阅读的关系,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兼能修身养性,润泽人生。

2.解放教师时间,为阅读创造条件。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应该认识到阅读对教师个体发展和幼儿园整体发展的价值,并努力把教师从繁杂琐碎、耗时低效的评比、检查中解放出来,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从“事务型”到“学习型”的转变。管理新理念致力于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只有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广泛阅读才有可能,专业发展才能顺利实现。

3.建构学习共同体,加强阅读环境建设。首先,园长应努力去做学习型园长,以爱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带动大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努力把幼儿园教师群体打造成学习共同体;其次,应为幼儿园阅读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包括创设阅览室,并及时给图书室注入“新鲜活水”。

参考文献:

[1]肖艳.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湖北省部分小学教师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13.

[2]曹力峥.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4]曹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5]秦超,谢非.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调查研究[J].情报探索,2011,(10).

[6]陈平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J].阅读与作文,2006,(8).

[7]张晓辉.幼儿教师阅读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6).

篇1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园长的一言一行会影响教师的成长道路,因此,园长在业务上的能力,首先就是在教学工作上的表现。虽然园长的工作琐碎,但是我仍然坚持入班上课、听课,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学期的优秀课堂教学评比,都从我率先做起,我积极备课,和同事交流合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幼儿教学中去,真正地成为业务上的标兵,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同事们的称赞。

此外,在教学管理中,我愈发意识到:园长的办学理念,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掌握,对课程的研究能力,对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对家长工作的处理,等等,都应该是教师们学习的榜样。园长的引领会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的血脉,他们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科研实践、家长工作和同侪合作等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教师不可能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今天能胜任工作并不表示明天也一定能胜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每学期的开学会议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定期邀请专家来我园讲座,组织教师到姐妹园参观学习,每周进行优质课园内评选,从制度上引导教师们在专业上迅速成长。经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在县级以上的优质课评比和论文比赛中取得了佳绩。

二、管理上的“疏导者”

幼儿园的管理一直是管字当头,教师处于被动地接受管理的位置,长期的束缚使教师不会独立思考,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极大限制了教师主动性的发挥。我们应该意识到,不会思考、没有思想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合格教师,是无法成长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把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心从以领导为核心转向以教师为核心,把教育权交给教师,把幼儿活动和时间的安排权交给教师,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而且能极大地丰富幼儿园的资源。这样既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更实现了管理上由“监管者”到“疏导者”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要有被关爱、被认可、求发展的需要。管理者是这样,被管理者也是这样。因此,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去关爱每一位教师,有的教师爱提意见、爱表现自己,园长要教给她们提意见和处事的方式,重视她们的要求。她们往往以非工作上的成功作为心理上的补偿。园长要肯定她们的点滴进步与成绩,指出她们努力的方向,并不断督促她们学习、实践、进步。

一个幼儿园的管理是应该与人的素质相适应的。人的素质越差,管理制度越严,人的素质越好,管理制度越松。管理制度是根据人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能改变,园长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疏导者的角色。

三、生活上的“营造者”

幼儿园是一个整体,而作为主体的不是园长,而是每一名积极工作的教师,所以园长除了要搞好业务和管理之外,更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给老师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融洽的环境上,成为她们生活中的“管家”,解决她们生活中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