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高级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高级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高级研修总结

篇1

结合骨干班培训工作和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骨干班培训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积极完善培训实施过程

(一)集中分散,齐头并进,强化理论学习。

在一学期里,组织学员们学习了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对新课标的解读、现代语文教学理念、新教材适应性研究,结合本市、本班教学现状,组办了《新课程培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小语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的检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走在行知路上》、《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等专题讲座。

从理论学习中,学员们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最新动态,接触了课程标准的各种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员们更明白了当今教育创新学习实践迫在眉睫,正如学员张小芳在总结中所说的:“初入骨干班时,我正好接手新的年级,使用的是新教材,遵循的是新课标,缺少的确实新理论。而骨干班的学习正好为我补上了这一课。”确实,来自一线的老师们渴望得到理论的提高,他们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缺少理论的指导,还感到非常迷茫,因此,我在广泛听取学员们的意见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了理论学习。

在学习了当今教育最先进理论以及发展态势之后,我们在认真学习理论和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学员们进行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听了这些大量理论知识与生动活泼的实践课例相结合的讲座后,学员们获益匪浅。学员们在总结中写到:“蒋老师大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课例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讲座,让学员们感叹前辈及上课教师钻研的精神与刻苦的同时,更知道了在实践中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学习到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的许多知识和经验,明白了关于创新学习的各种理念以及实施方法;讲座为学员们头疼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实践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范例。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范例似的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大量科研信息和撰写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在这之后的每场学员的“教育案例”展示交流中,她都会就学员们的交流精心进行点评。为学员们成长为新世纪需要的科研型骨干教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严格要求,力求实效,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们坚持每次活动有专题,有落实。结合专题研讨,提供了大量的观摩课例,共计活动25次,观摩研讨课、实践课共计16节次。其中赴南京观摩名、特教师的示范课10节。每次活动我们坚持主题鲜明,安排紧凑,追求实效。先观摩两节课,然后围绕活动主题结合研讨课进行评议,下午,又进行专题讲座。这些活动和课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专题研究,深受学员们的欢迎。学员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理可依,有例可仿。学员们认真听课,作笔记,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评课,既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又有源于教学实际的深切体会。每次听课之后,学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自己所赞赏的、所质疑的教学行为提出来共同斟酌,在你来我往的交流和讨论中,学员们的教学认识、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学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人均有发言记载。在无形中强化学员们掌握先进教育理论知识,指导了学员们课堂实践。学员们在研讨中逐步提高了理论水平、评课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另外,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小语教师,还应有乐于献身教育事业,敢于展示自我,善于展示自我的自信和风采,我们培养出来的骨干教师也应该具备这一点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往这个方向发展。并开展了“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人”为主题的师德专题演讲活动,人人上台展示,研讨与评比结合。先由各位学员分组演讲,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演讲,每位学员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急富感染力,在全班演讲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两位选手参加所有培训班的演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班选手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正如学员罗锁花在总结中所说:“骨干班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它不断给你压力,鞭策你前行,促使你不断超越自我。虽然我们有时感到蒋老师工作太认真了,有些怨言,但回过头一想,就觉得正是由于蒋老师工作认真,我们才克服了惰性,才学有所得。拿研讨中的发言来说吧,蒋老师制定的高压政策要求人人发言。几次活动开展下来,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信心,找到了与大家交流沟通的乐趣。”

(三)分析案例,重在随堂,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

自九月中旬起,我们对各位学员进行了随堂听课,实行面对面的培训,针对学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着力提升学员课堂教学水平。在听课中,各位学员认真对待,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涌现出许多好课。从这些课中,我们发现每个学员都努力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学以致用,把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行为,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落实“双基”,并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条件允许,都使用了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课件制作精美,使用恰当,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开发区中心校的夏玲红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因陋就简,充分运用简笔画、图画、头饰、贴画……同样以助教学,产生较好的效果。如陵口中心校的束东华执教的《小镇的早晨》。这充分说明本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有较强的教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模拟考试,学以致用,夯实学员学业管理

针对当前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专门按试卷的容量、效度、结构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模拟考试,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安排相互之间的交流,彼此借鉴,资源共享,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提高和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能力。同时要求每人每学期完成了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学期总结;完成了“个人档案”、“课题实验方案、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六认真修改意见”、听了专家报告、学员的课之后的思考练习……作业。学员的这些作业不仅按时完成,而且质量高。这一切,体现了本届骨干班的学员们有现代自我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我,追求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员学习收获

从平时的座谈、交流、交谈中,了解到学员经过这一学期的培训,主要有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收获。

(一)观念得到了更新。

不少学员谈到,这学期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对课改的重要性,对课标的内涵,对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学员表示,以后,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课改,使教学面貌发生一个大的变化。

(二)理论水平有了提高。

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接触了有关语文专业、课程改革等新理念,接受了语文教学的最新思想和观点,了解到语文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对语文教育多了一些理性认识,逐渐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从而减少了平常教学中的盲目性和困惑感。

(三)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通过听取讲座,通过研讨交流,学员们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如何搞好教学设计,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设计。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成为这次培训过程中的热门话题,通过学习、研讨,大家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对下一步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视野得到了开阔了。

大家特别感到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视野都有了明显的拓展,对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课标中许多新知识、新理念令人大开眼界,思维比以前活跃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学员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从而对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认识,进而拟定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计划。有的发誓要尽快成长为科研型的教师,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学科带头人。有的急于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实践自己的所学、所想。有的不仅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还对本学校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表示回去以后要为推动本校的课改贡献力量。有的学员说:“参加培训的最大收获是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有的学员说:“我学习我终于找到了今后的航道。”

三、深刻反思学期培训工作

总的说来,这学期培训的效果是好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主要的体会是: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培训任务责任的重大。只要这样,才会全力以赴,才会真正把培训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才可能真正把培训任务完成好。

(二)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实、做好。

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软件的诸多方面,而作为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设计好,使培训方案和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员来自各学校,基础不一样,对他们的情况和需求事前不可能了解得很细,语文新课程改革本身也在不断改革、发展、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和内容有时也有必要做一些微调,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从而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三)把各项具体工作做好、做细。

篇2

1、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培训的许多内容,我们在工作中经历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思想经受了一次痛苦的历练,因为我真的思考了!当我们反思自己时,是需要勇气的。用学到的理念反观自己的教育行为,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憾!联想起自己以前经历的一些小事,平静的培训学习竟让我的内心泛起波澜:在培训过程中,我边学习、边思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教师的讲授,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三、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1、工作中力求创新

教学工作中,钻研大纲,领会课改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法、学法,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工作中,把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耐心细致,讲究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有乐观、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我约束的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及荣誉感;平时鼓励学生增加自信,学习讲求方式方法,追求效率,勇于拼搏;以诚对待学生,以爱教育学生,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使教育有效,公平、公正才能使教育有度。

2、工作中体现人性化

篇3

证书放发等级,指的是教师依据一定培训标准、完成相应培训内容、达到相应等级后所获得证书级别。给参与培训班学习且具备专业培训水平的教师发放相应的校本培训等级证书,既可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等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念,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广泛参与校本教师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当前校本教师培训实际情况并本着操作性、应用性、普适性等原则,校本教师培训等级证书应当分为普训级、提高级和研修级等三种。

普训级培训。普训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年轻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主要规律与原则、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师德品质修养、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在学习提高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年轻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体会坚持撰写教学日志、教育心得等文章,为以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奠定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表达基础。参与了一定阶段的普训级培训,并且经过书面、口头、教学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确认达到普训级培训标准要求的教师,可获得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并可以申请进入提高级校本培训。

提高级培训。提高级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中青年教师,培训的重点是培养他们教育创新精神和创新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教育改革与实验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生管理经验与技巧等。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应当要求中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体会积极撰写教改实验、管理育人、教学研究等文章在校内广泛开展交流或公开发表,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类型的课题研究活动,以强化其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参与了一定阶段的提高级培训,并且经过书面、口头、教育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确认达到提高级培训标准要求的。可获得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并可以申请进入研修级校本培训。

研修级培训。研修级培训对象主要是壮年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提高他们对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概括的能力与行为。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与观念、国内特级教师、教育名师的教育历程研究、学生典型个案研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系统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等。在辅导带领年轻教师的同时,应当积极主持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经历与教育探索,撰写并公开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参与了一定阶段的研修培训,并月。经过书面、口头、教育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综合检测,达到了研修级培训标准要求的,可获得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

上述三种培训等级确立主要体现出普遍性、一般性原则,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也可以酌情提前进入高一级的培训级别。随着校本教师培训工作蓬勃有序地开展,其培训证书应当是全国通用有效的。

二、证书发放权限

培训证书的发放,直接关系到校本教师培训的效果质量和发展导向,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习欲望,因此,应当根据适度从严、分级发放、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特点,对校本教师培训证书的三种类型发放权限应当具体如下。

普训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教师所在学校。普训级培训证书的发放依据: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培训综合测试达到学校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教学工作、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等。普训级校本培训证书是一次性的,终身有效。

提高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级培训证书发放的依据是: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培训综合测试达到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学校出具的其培训后教育工作质量提高的相关证明。提高级培训证书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级校本培训证书有效期为10年,10年期间可以享受其应得的权益;10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请培训测试,合格后即可换发新证书,继续享受其权益,不合格,享受权益取消,重新申请参加提高级校本培训。

研修级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发放。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的发放权在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研修级培训证书发放的依据是:一是培训时间,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地参加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二是培训成绩,即综合培训测试达到了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合格标准;三是培训效果,即学校、县区出具的其培训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证明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章。研修级证书实行动态管理。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5年期间可享受其应得的权益;5年到期后,可重新申请培训测试,合格后即可换发新证书,继续享受其权益,不合格,享受权益取消,重新参加研修级校本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证书分三级发放,不仅体现出校本教师培训立足基层、培训基层、服务基层的培训理念,而且也充分表达出校本培训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特别是提高级和研修级校本培训证书实施动态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教师始终处于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态状,促使校本教师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三、证书作用效力

影响校本教师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具体作用和效力。如果校本培训的等级证书的作用足以影响教师的工资提升、职称评定、选聘任用,其效力足以说明其培训态度、学习质量、专业水平,毫无疑问,每一所学校都会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每一位教师都会积极参加培训工作。

目前,一个必要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办法,就是将校本教师培训证书与教师的学历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一样,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一项硬性资格。具备了相应等级的培训证书,方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没有相应的等级培训证书,不得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具体办法如下:参与普训级校本培训,获得普训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参与提高级校本培训,获得提高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中级专业职称;参与研修级校本培训,获得研修级培训证书,方有资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篇4

在我区教育发展取得较大成果的新形势下,加强我区名特优教师队伍,特别是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教师品牌意义尤其重大。一个地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能更好地引领、激励广大教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发挥好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能更好地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培养也是提高和扩大我区教育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的需要。

《南京市溧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区要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五名”(我区现已有省特级教师五人,另已调走两人,其中正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两人)。由于评选省特级教师的条件之一必须是市“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们对全区具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情况,特别是教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情况和原因

(一)学段和学科分布不均衡

全区现有27名市“学科带头人”,按学段、单位分,普高9人,中专校6人,初中3人,小学4人,幼教2人,特教1人,教研、培训机构2人;按学科分,小学语文5人,小学数学2人,幼教2人,中学语文4人(初中1人,高中3人),中学数学1人,中学英语1人,中学物理2人,中学化学2人,中学历史2人,中学生物1人,职教专业类4人,德育1人:按职务、岗位分,校级领导和教研员11人,教师16人。从中可看出初中、幼教比较薄弱。各仅有两名市“学科带头人”,政治、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没有市“学科带头人”。

(二)知名度、影响力还不够大

在27名带头人中,不上课和不上本专业、学科课的有7人,上本学科课的有20人。27名中只有8人受过省或市综合表彰,被评为省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7名中近三年开过省或市讲座、公开课达三次及以上的只有9人,达到一次的也只有11人。从这三个方面看,较多的人在本专业、本学科领域影响力还不够大、知名度还不够高。

(三)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27名带头人中,2009年以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只有14人,其中有些刊物的知名度还不够大。27名中尽管有17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集体规划课题或市“个人课题”的研究,但是担任省级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3人,市级集体规划课题主持人的仅有6人,因此,27名市学科带头人的教科研成果还不够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任务繁重,年龄偏大。27人中,因在领导岗位和年龄偏大不上课的有6人,在普高和中专校担任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有13人。因此大多数市“学科带头人”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在本专业上进一步发展自我。

二是难度较大,不愿进取。我们知道,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选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有较突出的教科研成果,还要在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等。因此很多市“学科带头人”都有畏难情绪。再说27名市“学科带头人”现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其中有不少人都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够强。

三是重视不够,举措不实。尽管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未出台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培养规划和计划,更无具体的培养举措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成长更多的是靠他们自身的个人奋斗。

二、解决对策

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本人要从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来增强专业发展的责任感,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来增强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要从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提升人生幸福度的高度来增强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外,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及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取得较大成效。

(一)加强领导,制订规划

各级领导首先要提高对培养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组织,明确分工,加强领导;制定各级优秀青年教师、各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培养规划和计划,制定梯队推进培养方案;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座谈、检查督促、总结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对策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设立专项资金为培养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继续举办区第四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我区已成功举办了三期名师高级研修班和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有实践操作;既要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又要提升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并聘请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授课,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

精选人员参加市第五、六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南京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已举办过四、五期。这其中,我区也有一部分人先后参加过培训,他们都感到收获颇丰。我们更应利用好这个平台,精选人员参加研修,并在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成立我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室”,开展项目研修。要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5名特级教师(其中两名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室,组织本学科部分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组成专门的研修团队,开展专题、项目研修,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有总结地开展活动,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成长引领,来激励教师团队不断发展自己。

与省市名师、专家结对帮扶。针对部分市“学科带头人”的具体情况,聘请相应的专家、名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市“学科带头人”克服、解决自身的短板(如知名度不够高,教科研成果不够丰硕等),在同行中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三)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与省市人教处、教研室、教科研院所、师资培训处、电教馆、师范院校、出版社、教育杂志社等部门、单位主动加强联系,在综合荣誉、培训考察、专著出版、、讲座、公开课及其录像、人物宣传、基本功或技能大赛、中高考出卷、阅卷、担任中高职称评委、编辑修订教材、大纲、考纲等方面提供平台、帮助和支持,扩大我区市“学科带头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四)加强考核,表彰激励

继续做好我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工作。我区已出台了《南京市溧水区“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师德修养、专业引领、专业发展、工作实绩”四个方面对“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这项工作今后还需继续坚持下去,并加大对农村“名特优”教师进行综合考核的奖励幅度(如农村的是城里的两倍),更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作用,引导、促进“名特优”教师在专业上主动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

设立教育发展贡献奖和教学教科研成果奖。设立重要奖项(如奖等),制定相应办法,对在省或国家、国际教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学术评比以及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名特优”教师,对在举办的国家和国际各类大赛中获得重大奖项的学生的指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取得较突出业绩的“名特优”教师,给予重大表彰和奖励。引导、激励教师不断发展,不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待遇,提升地位

篇5

本学期,学校研修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市教师“千人赛课”为抓手,以抓教研组建设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落实创建优秀学科组,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师教育,立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开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基本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 “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xx.9-20xx.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 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 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

>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 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篇6

认真贯彻落实研修工作“三大原则”,即坚持整体性发展原则,我校教师人数较多,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校发展不够协调,本期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将由教科室牵头,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研修活动,最终实现学科均衡发展,教师整体协同提高,学科教学独具特色;坚持研修一体化原则,以教研组研修、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四课”(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活动、课型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案例分析为手段,以小课题研究、问题反思和总结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实现校本研修的高效务实目的;坚持以教育科研为指导的原则,把握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引导教师改革教育工作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科研资源,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科研工作中,严格做到“三细”(细心、细致、细节)、“三严”(严谨、严肃、严格)、“三实”(踏实、务实、落实)的教学管理策略。

本期研修工作立足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师资队伍建设工作;②课标研读工作;③师德、师能提高工作;④强化网络研修;⑤州市级课题实验工作;⑥教师个体小

课题研究;⑦探索五种课堂教学模式(早、晚自习课教学模式、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⑧研修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主、自觉研修氛围;⑨教研组建设。

通过开展以上九项工作,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三、具体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①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自培自修,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继教培训,力争人人达标。

②组织开展好“四课”活动。“四课”活动在我校长期坚持,形成惯例,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期将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杜绝评课流于形式,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做法;听课节次严格落实,记录详备,严禁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听课学习任务,由教科室负责登记,并纳入继续教育灵活学时审登,凡听课节次不足或集中听课者将予以经济处理并在期终研修考核中予以扣分。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在9月底完成。

③加强学校教学骨干队伍培养力度。为确保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继续采取“分类培养、典型示范、骨干先行、整体带动”的思路,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确立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分层研修,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期终将评出优秀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管理将初步出台管理办法,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也将纳入相应管理。

④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政教处做好全校班主任培训工作。强化班主任教育理念更新,抓好案例分析,做好班级德育小课题研究,探索优秀班集体建设模式。

⑤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2008.9-2011.8)启动,对教师的成长规划进行分类,切实落实各层教师的学期成长计划。

2、继续加强课改实验工作

按照课改的总体精神和思路,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建立既具有学校自身特点,又与国家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体系,取得最大化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深化课改,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进一步强化新的教学质量观、师生观、评价观,在行动上要实现“三变五让”(三变: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五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

①继续加强课改工作。各年级组、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这一核心,结合学科研修活动,开展好新课程研修工作,强化教师新教育理念的建立,强化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教

学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并把教学反思形成制度,纳入教学常规检查,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基本方针。

②利用“四课”活动,深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研讨形式为主,把课改理论转化为课改实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些示范性强,操作性强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教学圆桌(圆圈)会议的形式把评课引向深入。

③研读新课标。各学科教师,尤其是初三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标,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力争做到“不走样,常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要弄清学生基础,明白教学要点,提升优质课堂教学比例。落实未认真准备的课不上、未细致思考的问题不提、未认真研究的题不做,尽一切可能减少课堂废语言、废环节。未备课却上课的视为教学事故,并与个人年度、学期考核挂钩。

④引导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记录好教师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纳入学期个人研修考核。

⑤盘活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资源,用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骨干教师要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教师,并初步实施各级骨干教师工作学期考核制。

⑥课型研究工作要由教研组长落实,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研讨出五种课型的基本程式,并在教师的实践中加以完善。可能的话在期终评出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

3、配合教务处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要确保我校的毕业班质量明年再上新台阶,完成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和质量目标。重点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备课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利用集体智慧,做到“胸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现状、差异有数),手中有法”。上课要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堂要体现学生主体,实现能力目标,达到思维训练。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实行“走课”,推门听课、学科考点教学指导。

4、强化教育科研工作

①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任务:抓好州市级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及时总结,形成课题成果,确保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小课题研究讲求实效;非课题化工作要积极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把工作课题化落到实处。

②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研究,由教科室牵头,认真审阅教师上报的小课题,并筛选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课题立项。以教研组为阵地,学科教师为主研人员,以行动研究和叙事性研究为手段,把研究成果尽快梳理出来,力争今年有课题结题。

③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育叙事研究(积极参加校本研究网科研平台)和读书活动,参加读书活动的征文交流活动。

④加强特长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师竞教竞技(千人赛课决赛)活动中予以有力指导,力争在今年取得好成绩。

5、强化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在春季培训的基础上,本期将把培训工作范围扩大,做到培训的指向性更明确。严格落实参加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网上培训,实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学时与学分。不仅仅人人要会利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上课,而且要会制作课件,会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要求每位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电子教学设计(课件、单元检测、模拟训练等)。凡未在e21教育网(省校本研究网)注册的年轻教师要以实名注册,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网络研修,每期完成10学时的网络研修形式的学习。全员达到市仪供站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把培训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学期考核奖惩。

6、凡参加08年秋季涉外研修活动的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每次活动必须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继教中心安排的所有研修活动都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范学时登记。

7、不断创新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组织开展网上教研和教育观念网上辩论赛等活动。抓好“四优”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8、本期校本研修工作的几点要求:

①完善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尤其是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

②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要以负责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完成个人规划表的填写。

③学科教研组建设不能淡化,而应得到强化。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备课组的伙伴合作—教师的实践反思”三个层面评价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依据《市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导意见》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工作要形成单列计划,计划中要明确本期工作要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教研组的研修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重点解决本学科的1—2个问题,集中力量抓好组内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上课、课后反思和小课题研究,并体现学科建设特点和学科建设理念。

④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明确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备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习方式、作业设计;二是规范集体备课的运作程序: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讨论稿——集体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组员作为教学执行书——填写课后小结。三是加强集体备课的考评。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在开学初集中学习课标,规划好本期本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依据年级学生学科学情,找到学科质量提升的切入点。

⑤小课题研究的申报与管理将实行教科室与教研组共同负责制,结果纳入教研组考核。

总之,08年秋教科室工作将以务实、高效为工作指针,全力以赴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小渡船民中品牌铸造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科研工作行事历

九月:01.校本研修工作会(教研组长)。

02.课标学习研读。

03.审批并确定立项小课题研究日程。

04.落实开展本期集体备课工作。

05.制定“四课”计划。

06.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07.安排落实研修活动。

08.年青教师推评后备骨干教师的遴选启动工作。

09.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

10.新调入教师见面课(汇报课)。

11.千人赛课组队准备参加市决赛。>12.推普周系列活动。

13.市教育工作会议。

十月:01.开展课改交流课和研究课活动。

02.立项课题实施研究。

03.举办“我与课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

04.集体备课月检查考评。

05.安排落实参加市千人赛课活动。

06.读书活动检查。

07.10月上旬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实验汇赛活动。

十一月:01.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

02.安排落实市研修活动。

03.课题研究交流。

04.初三复习课型、讲评课型研讨活动。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06.学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01.课堂研讨交流活动。

02.初

一、初二课型模研讨交流活动。

03.立项课题的结题筹备工作。

04.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叙事论文验收。

05.集体备课月考评。

一月:01.“四课”活动总结评奖。

02.立项课题结题、评奖工作。

03.校本研修、自主研修考核。

篇7

典型案例:郑州市道德课堂课题。《道德课堂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在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的主持下,在课题研究启动阶段,课题组召开了“郑州市道德课堂课题推进会”,组织全市中小学申报子课题:各县(市、区)教育局须申报1项,作为本区域的统领性课题,局属各中小学须申报1项,作为本学校的统领性课题。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召开了“道德课堂建设工作汇报会”,各县(市、区)教学副局长、市内各学区负责人分别就本单位、本学区道德课堂建设推进情况进行汇报。在课题研究推进阶段,课题组与《中国教师报》联合开展道德课堂实践操作手册研究,并在《郑州教育科研》和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开辟专栏,及时总结、宣传和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案例评析:从课题背景的角度说,十多年课程改革,郑州市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生成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成果——道德课堂。道德课堂要求学科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这样的学科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才是合“道”的教学,才是符合规律和遵循规律的教学。从课题设计的角度说,围绕全市总课题,各县区设单位统领性课题,各学校、学科设核心课题,上下贯通、区域联动,为打造郑州高效道德课堂导航;构建教研、科研、校本教研“三研一体化”研究模式,为郑州道德课堂的持续推进奠基。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聚焦式研究,更有利于追求教育与教学之间、共性与个性之间、阶段与长远之间互相激活、共生共长的效果。

增强造血功能,聚焦名师团队

余映潮把教师成长环境分为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两个方面。赵焕亭老师关于“老师的专业化研究和写作能力存在欠缺,找不到领跑全国的语文名师”的调查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语文学科学术累进与发展,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学派”的活跃与繁荣。以地域为梳理标识,当代语文教育研究学派有:福建学派、浙江学派、江苏学派、上海学派、山东学派、湖南学派、北京学派。从目前公开的文字看,还没有正式提出“河南学派”的报道。其实,河南并不缺少语文教育研究的大家。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祥芹先生,继承“三老”语文教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了“一语双文”论。但是,曾祥芹先生周围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化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团队。河南新乡铁路第一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法”一度在全国产生影响,但姚竹青始终是独立作战,后继乏人。笔者认为,真正的名师生于课堂,长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大于课堂。河南名师只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研究体系和研究团队,只有在全国语文基础教育研究的百花园中真正形成影响,才能树起“河南学派”的招牌。

篇8

2011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快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县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资金短缺的形势下,我县教师培训工作迎难而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国培计划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通过实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紧缺学科培训、实验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国培计划”项目,给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生机,通过一年的国培工作,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尤其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管理到位,特色凸显。现就我县在国培工作中一些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1.为确保我县“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县教育和科技局出台了《麻江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将国培项目培训列为县教育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同时下发了《麻江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合理选送,协作沟通好,培训有实效

1.合理选送,力求有效。参培教师先由各乡镇进行推选,然后由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进行审核,遴选在校本研修中发挥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选定8所初级中学和8所中心小学作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校,并选出优秀教师担任各学科实习生指导教师。

2.妥善安排,解决参培教师的后顾之忧。培训期间,县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多次到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置换教师生活上的困难,使其能够安心学习。

3.信息反馈及时,协作沟通好。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办公室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互通有无,随时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进展情况,双方及时反馈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正因有了顺畅的协作沟通,培训工作得以圆满结束,送培教师全部合格。

三、管理精细,服务周到,实习生安心顶岗。

1.县国培项目领导小组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做好对接,共同重视研修顶岗培训工作。对置换到我县实习的大学生,为了保证到我县以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县教育和科技局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安排好相应的工作任务;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教学工作;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的食宿问题,考虑好安全问题,给顶岗教师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2.指导针对性强,实习生进步快。各学校给顶岗实习生派遣帮带教师,亲自展开教学实践。同时安排担当实习班主任,了解学生、锻炼他们管理课堂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相进步。

3.片区互动有特色,参与师生获双赢。2010年12月,在我县谷硐中学开展了“片区互动”教研活动,活动由离岗培训教师、顶岗实习生,未参加培训教师、专家等开展上公开课、示范课、评课及专家点评方式进行。此次活动特邀专家:贵州省教育厅教科所杨主任,贵师大吕教授和贵师大段教授作现场指导。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和切磋,汇集了智慧,达成了教学上的共识,使师生双赢。

4.注重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县国培办成立了考核组,对“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目学校及个人进行了过程性检查与考核。共收集教师离岗研修个人总结或培训心得50余篇,跟岗研修报告48份,并建立了培训档案。

四、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即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实践、离岗教师到高等学校高级研修,达到了双方共赢。

1、提高了实习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工作协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离岗研修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3、48位教师作为“种子教师”,承担了二级培训任务,并在各自的岗位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特别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全体教师,使本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4、置换脱产研修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

5、拓宽了高校培养师范生的渠道,切实解决了实习难的问题。

五、培训工作展望

通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多年来教师的工学矛盾,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和“火种”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证明,置换脱产研修效果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是一条有利于教师、师范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篇9

一、在区校规划的指引下,建立健全一整套学校自培模式,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开展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管理

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划分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并把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做到大事有策略目标,具体工作有层次、有人管。

2.确定校本研修教育的工作目标

学校结合发展规划,明确了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把教师校本研修培训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平台,实施强师兴校战略。班子成员亲自深入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并在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成。

3.制订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措施,保证工作的实施

学校制订了校本研修工作规划,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相关规定》《学分考核》《骨干评定及考核》《学校考核方案》等。

二、以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为平台,创建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培训途径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本着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特色,以重个性化培训、重专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为基础,以管理途径和培训内容、方式的创新为重点,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为载体。

1.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师德研讨、交流培训。学校以教师中的典型案例为具体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教育,制订了《师德规范细则》《爱心承诺守则》,签订《师德规范责任状》等,同时还结合《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举办讲座,派送青年教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几年来有300余人次的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帮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学校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工作,与教师的已有基础结合,与学以致用结合。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开展四次讲座。

我校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与课堂教学实际结合,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性培训。因薄弱方面是培训重点,我校研究并确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连环跟进式”校本研究培训模式。教师的能力在反复的“连环跟进式”研究培训中得到提高。

三、完善基础,形成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特点

第一,在校本研修各项培训工作中,学校注意开发自己的培训模式以适应学校教师成长的需要。在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归纳出了“连环跟进式”校本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培训活动。模式的建立凸显了学校的培训特点,为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二,学校涌现出了许多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成长典型。有一位青年教师,刻苦钻研课程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课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成效,写了大量的反思总结,在区里多次上公开课,被聘为特聘高级教师。有10余位教师在学校作了经验介绍。学校一名老教师经过多年的勤奋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学校已为她筹备出版作文教学特色专集。

四、校本研修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

学校把开发人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潜能作为校本研修管理的核心。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首先细化管理,使“管有特色、训有成效、研有成果”,追求管而有情、管而有序、管促发展,提升管理的层次和品位。通^目标激励、典型激励、案例引导、自律反思、团队促个体、梯次推进等多元管理策略,营造目标明确、和谐竞争的工作氛围。

教师年龄段和地域的原因,使我校教师习惯于“实干+奉献”的老套工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快科研兴校的步伐,学校从校本教学研究入手,完成教师向“科研实践型”教学的转变。

学校采取了“连环跟进式”校本研修培训模式,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校和教研组的两级研究活动,完善了“引―探―抛―试”的教学研究模式。通过“教研―上课―诊评―反思―再上课―再反思―再诊评”这一行动研究策略,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出了同一节课的群体设计思路,真正体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目的,让教师在享受研究乐趣、享受研究资源中逐步爱上校本研修活动。

篇10

一、问卷调查与统计情况

课题组针对高校人事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师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11年6月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典型高校展开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三校人事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其中,人事主管部门发放问卷11份,回收11份,有效10份,教师发放问卷80份,回收53份,其中有效问卷41份。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在教师问卷“传统教师研修方式是否需要创新”一题中,98%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创新,其中,认为“需要,必要而且紧迫”的占63.4%,认为“需要,必要但不紧迫”的占37.6%,只有1人认为“不需要”;在人事主管部门问卷中,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本校的教师研修方式需要创新。可见,本课题的研究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海南省高校教师研修方式创新途径

高校教师研修方式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从问卷调查来看(多选题),26人次认为在于“研修的内容与过程”,占63.4%;13人次认为在于“研修的考核与评估”,占31.7%;10人次认为在于“研修的组织与管理”,占24.4%。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海南实际,本文将对这几个方面的创新途径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修内容与过程方面的创新

1.关注专业前沿知识

在调查中,许多高校教师表示,希望在研修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本专业知识,并且希望关注和讨论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研修是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补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科研能力的一个良好机会。学习空洞的粗浅的知识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极大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相反,专业前沿的知识能够引起研修教师的求知欲,在研修过程的讨论与习得之中,也能加快传播和发展。

获取本专业的前沿知识,需要培训方具备足够的实力并且乐意分享,组织方应力求能够联系到这样的培训方。此外,还需要参与的教师们能够真正关注前沿知识的发展,为它的成熟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断催生新的知识,推动本专业科研的发展。

2.专家领衔,大师指引

高校教师是国家科研的主体力量之一,科学成果不可能一蹴即就,也不会凭空出世,年轻的高校教师们在学术上需要前辈的指引和教导,而年老的学者们也需要适合的接班人传承自己的思想和学术成果。研修项目由专家领衔,往往事半功倍,不仅能加速年轻高校教师们的成长,也为高校之间的学术传承共享架起一座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能走形式主义,专家必须是真材实料的专家,拥有传承学术和提携晚辈的情怀,愿意真正领衔和担当责任,并不是挂名虚职而已,参与研修的教师也必须是立志于本领域发展的有志青年,能够珍惜和传播发展这些专家的学术思想和成果。

3.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高校教师研修主要是授与受、教与学的过程,但由于参与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能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是研修的理想状态。为达到这一效果,可设置多种形式的互动,拉近授者与受者的距离,创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积极鼓励研修人员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和学术自由的氛围。

(二)研修效果考核与评估方面的创新

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于考核,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为提高研修考核与评估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考核与评估要及时、重实效

训而不评是培训的大忌,这一点,近年来已为人力资源管理界所共知。做好培训的监督、跟踪和反馈极为重要,培训后的考核与评估一定要及时,高校教师研修的评估与考核也是如此。

及时的考核需要在做研修计划时,就将考核方案列入计划,列出考核时间表;在研修过程中,注意跟踪记录,不偏不倚,有根有据;研修结束之时,便可以按照计划,依据记录,参照考核方案做出考核,继而评估得到结果。考核关系到每一个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做到公开公平。最后,要将考核评估结果反馈回组织方和培训方,以完善下一次研修。为了获得更好的实效,考核与评估还可以延伸到教师回到各自岗位以后的绩效跟踪与反馈。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注重如实记录,不偏不倚,及时总结。

2.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

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难以适合不同学科和专业,不切实际,容易滋生参与者的反感情绪,无法为组织单位提供有效信息,自然地,也就影响到高校教师研修效果的提升和高校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这一点,很多高校和研修参与者都有认识,但是实际中采纳单一考核方式的依然居多,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管理部门树立实事求是的管理思想和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选用的考试方式,应考虑各个单位、各次培训的实际,灵活多样,可选择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书面测试、口头汇报、操作演示、提交研究报告或学结、制定行动计划、目标管理、绩效反馈、团队评估、级别评定等。

考核关系切身利益,公平性是衡量各种考核方式优劣的基本标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设立以后,如何保证其公平性,如何实现不同方式之下的公平换算,是管理者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然而不管如何设置,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效。

3.考核与评估要与激励挂钩

研修考核与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本单位员工提升,继而是服务于本单位的发展,作用巨大而深远。然而从调查来看,海南不少高校人事部门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和重视这一点。

要使研修考核与评估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设法使之不要成为大家反感的“苦果”,而应该成为大家乐于接受的“良药”,较好的实现方式就是将考核评估与激励结合起来。激励有外在与内在激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激励之别,各有作用,只有主要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带来最大的激励效用。而人的主要需求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正如马斯洛所言,需求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管理者应深入了解被激励对象的主要需要,这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查而得。一般而言,对参加研修的教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作用要大于单纯的物质激励。

(三)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创新

1.创新培训形式

传统培训形式拘泥于课堂讲授,虽部分安排有案例分析或者情景模拟,但仍以讲授为主。在调查中,高校教师们提出,这种方式下,学员的自主性难以发挥,他们希望培训形式能有突破。近年来,参与式培训作为一种新兴的培训形式迎合了实践的需要也受到了学界的推荐。高中义等人(2005)提出参与式培训是高校教师培训的新选择。

参与式培训是每个参训人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形式。在参与式培训中,老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是平等的,大家的参与机会也是平等的,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见解、经验和困惑,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参训人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参与式培训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会议、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参观访问、工作轮换、事务处理训练等都可以采用。

在实施参与式培训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培训的后续督导和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之一是建立一支良好的督导员团队并且管理好这支团队,制定切实的行动计划,同时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回到各自的校园后继续配合本次培训的后续跟踪,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到组织方,以完善下一次培训工作。此外,对每次的后续督导应做总结,以指导下一次督导工作。

总而言之,参与式培训的成功需要真正的敞开心扉和各方的积极配合。

2.培训过程人性化管理

高校教师研修是高校的一项日常管理事务,也是高校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如近年来管理界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一样,在教师的研修上,同样也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切实关注参与教师的个体需求,注重培训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融激励于研修中,提高教师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问卷中教师们提出的建议,高校教师研修的人性化管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通过补偿等手段实现教师个体经济损失最小化。对于研修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生活相对清贫,补偿其因研修造成的经济损失能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研修的热情,当然这需要资金投入来保障。(2)关注并尽可能满足个体需求。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落足点,个体需求各异,尽可能满足个体需求力求研修效用最大化。在组织研修之初,调查本次参与者的预期需求,归纳出大家的共性需求和突出的、合理的个人需求,纳入组织管理的考虑范围;在研修过程中,搭建学员与导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平台,让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在互动中得以满足。(3)给予教师一定的参与权力,高校教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对自我意识的表达尤为关注,研修中给予教师参与的权力,可有效增强研修的效用。如:研修培训方式、考核评估方法征集教师们的意见;安排导师们与研修教师们互动,依据教师们的合理建议作出适当调整;研修结束后,征集教师们对本次研修的各种建议与意见等。

3.资金保障要有力度

许多高校教师研修原本有着很好的计划,但往往由于资金不足、不到位或者不重视而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海南的各大高校也不例外,接受调查的高校人事部门管理人员表示,资金保障不到位,即使有想法也实现不了。加之部分高校教师因为研修而影响自身的经济收入,这让原本不宽裕的高校教师们更加不愿意参与研修。

资金支持是高校教师研修计划达到预计效果的最基本保障。提高资金支持的力度,需要各高校树立尊师重教以及将教师研修看做是一种投资而非成本的意识。设立一项基金或者资金制度,使其专门服务于教师研修并且有力地持续为之,将会大力促进高校教师研修工作的发展。当然,资金支持并不意味着资金的无序使用。研修作为高校的一项日常管理事务应该遵循预算――结算制度,如何使用较少的资金得到较好的满意度是高校研修组织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4.建立规范的研修制度

高校教师研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和保持教师们普遍而持久的积极性,建立规范和强有力的制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完善研修制度、设计合理的方案,以制度引领高校教师研修工作的发展,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制定、绩效管理、绩效提升、晋升管理等工作的重要支撑。制度保障了公平与发展,必须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无法切实执行的制度会沦为可寻之租,变成公平与发展的绊脚石。具备执行力的制度一定是规范而且切合实际的,可以与时俱进的。所以,各高校在建立教师研修制度之时,必须切合实际,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灵活,而一旦建立以后,必须切实执行。

5.心态开放,博采众长

海南岛自古远离大陆,风俗文化独具一格,尽管如今信息无边界,但实际的地理距离还是让海南各大高校与内地高校之间,不管是在高校的管理经验上,还是在教师互通有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沟通不畅。海南高校教育发展的历史也比较短,但是这并不影响海南高校成为后起之秀,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保持一份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面向广阔的祖国腹地学习经验、吸取教训,积极参与到其他高校的改革发展之中,是海南各高校的教师研修工作、以及其它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捷径。如今,海南的教师研修工作正在这样做,今后,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行动,这是时势所需、创新所需,途径之一是在岛外广泛地建立海南高校教师的研修基地,向各个专业领域的强校、名校学习。

三、结语

海南高校教育起步晚、起点低,远离大陆的地理位置多少给高校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然而,这一切外在条件都不足以成为海南高校教师资源管理与发展事业裹足不前的理由。事实上,海南高校也没有为此停止前进的步伐。本次调查中,三个典型高校都表示正在思考并尝试教师研修方面的创新,并且愿意为此作出改革的努力。

抓住后发优势,敞开海纳百川的心怀,鼓起改革创新的勇气,相信海南高校教师研修方式创新可以进入全国前列,并以此助推海南各大高校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义,高珊.参与式培训:高校教师培训的新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5(13):146-148.

[2]杨晓东,陈建成.当前国内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0(10):

132-133.

[3]孙冬梅,孙蕊林.构建高校教师三位一体化的培训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109-110.

[4]黄军伟,吴先琳.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校本运行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48-50.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海南省高校教师研修方式创新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影响调查研究》(项目编号:QJI11538)。

篇11

二是校本研修是通过学校自行策划与实施的,即“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而有效推进的。学校大力支持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做到成系列、分阶段、有层次。例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修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已卓见成效;在“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的研修活动中,以党总支和团委为核心,通过集中学习、观看视频材料、小组研讨等方式具体实施,并且积极通过心理课堂等渠道教育学生;学校政教处正与语文组、历史组联合开展国学教育活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唤起师生心中对圣贤哲思的温情与敬意。有诸如双语教学等学科问题,也在各教研组开展得如火如荼;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为阅读型校园等活动提供保障。

三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经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校本研修,教师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软件操作技术,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自身修养和责任意识”及各学科的研修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校形成了一种忠于、勤于、乐于教育事业的优良师风。近两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如国家、省、市、区骨干教师55人,各级优秀班主任21人等。学科知识研修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加油站”,让教师们自觉地走向了学科教学的最前沿,使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

1.“航天励志”特色,课题引领发展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学校6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燃起了师生心中的激情,开启了校本研修新的思路。学校物理组开展了“探索宇宙空间,继承航天梦想”的研修活动,并以校本课为载体让航天知识走进了课堂。在此活动的影响、推动下,学校先后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名校的航空航天专业。2016年5月,戚发轫院士在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第四次重返母校,为全校师生及老校友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主题报告,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再次勉励师生。

学校分别聘请资深航天科普作家、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原社长兼主编田如森教授,国家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专家、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声老师,莅临学校参观指导,为全校师生作专场报告,展示人类航天成果与航天人的科技素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学生们投身科技事业的热情。田教授还向学校馈赠了珍贵的航天种子,让航天育种项目走进了“金高生态园”,为学校的航天特色发展助力引航。学校抓住这样的机遇,申报了省级课题“航天励志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课题促研修,以研修谋发展。

2.以课堂改革促校本研修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基础,也是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全国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培训方式被各个学校广泛应用,但此时的校本研修便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提前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教师们通过不断地践行翻转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派教师到厦门等地学习关于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相关教学模式,并投资修建了标准化录播教室等。有的教师在欣赏了很多微课后,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可以用“抓狂”来形容。所以,在接下来的“翻转”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故应做好保障工作,加大对教师相关方面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调动学校校本研修及发展的动力。

三、校本研修的主要依托

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必须以大批的骨干教师为依托,带动全校教师共同研修。

篇12

通过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校本研修,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树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教学。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以学生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术未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经过培训,全部达到初级水平。已经达到初级水平,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已经达到高级水平的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拓宽学科知识领域,更新学科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的学科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力求成为创新型教师。

5、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立足校本,积极主动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师自主成长的培训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使教师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和世界,逐渐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三、集中培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教育实践活动、远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0个学时,具体内容和培训学时分配为:

1、师德教育:32学时,4学分,这是贯穿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看《师德启思录》,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及师德教育论坛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所学课程为:《教师礼仪》《探究教学论》《中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的读本》。

2、新课程培训:42学时,5.5学分。这是本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精心组织,使教师在进入新课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学时的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转入校本培训。所学课程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标解读及教材。

3、信息技术培训:60学时,7.5学分。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升我区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信息技术已达到高级水平的教师,可以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发挥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学课程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下册》。

4、学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培训:88学时,11学分。具体内容包括新知识、新理念在本学科教育技能训练中的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我区的教育教学实际,重点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把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所学课程为:

(一)小学教师用书:

语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语文》。

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参与培训教程》、《新课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丛学》(品德与生活)。

体育:《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音乐:《音乐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

美术:《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二)中学教师用书由市教育局和培训院校确定

5、地方课程:24学时,3学分。培训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据教师的需要另行选定。

四、培训时间安排

根据省市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已有90%参加了新课程通识性培训,1、2、7、8年级各学科教师已参加了课标、教材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区教师运用新理念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为确保我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拟定于:

1、*年4月23日开始举办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班,首先组织小学1~3年级全体教师分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培训。中学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始分批分专业的新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学教师的通识培训由区师训中心负责)

2、*年暑假对走入新课程的1~3年级、9年级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培训。并按照新课标、新教材逐年推进的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完成小学4~6年级教师的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3、定期组织教师到中小学听课、评课,开展课题研讨,加强学习反思,有效指导我区课程改革的实施。

4、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区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和评估管理办法,确立校本研修培训基地,并认真总结推广经验。

五、培训要求

1、树立先进培训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主体参与、开展实践反思、加强合作学习、体验成果分享,突出研训一体,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学习型团体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培训的过程成为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过程。

2、更新培训手段,变革培训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和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讲授与研讨交流、教学反思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推广专题讲座式、“菜单式”、“自助餐式”,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校本研修的学时数与集中培训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2:1以上,针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自修反思,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把学校建成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基地。积极探索以参与式为主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的师资、设施建设,整合培训资源。

根据省市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卫东区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训任务。多年的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新的培训任务中,师训中心将在先进培训方式的实践、新理念与中小学实际的联系、校本培训的实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训中心、局教研室、电教站的资源有必要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大量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教学。同时为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师训中心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者培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听课指导、学习反思、课题研讨、切实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圆满完成提供保障。

2、严格培训的管理、考核登记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要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考核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作业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要求的各门课程,以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灵活进行。学员学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经市教育局审核验收后发给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3、落实各项措施,保障培训经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分级负责,确保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学继续教育经费由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共同负担成本经费的机制。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解决办法》的规定,本区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的教师需交纳的培训费如下:

1)、中学教师参培院校由市教育局决定,其培训费用由所培训院校确定。

2)、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为,预交书费、证书费160元,培训费240元,(除政府补助外应交160元)(已参加通识性培训者交书费100元,培训费110元)

七、有关政策

1、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期间在原单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变,学员学习期间各单位要按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生活费和交通补助。

2、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费原则上由学员所在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书费、证书费等由学员个人负担。

篇13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是以校长为研修主体,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模式,提高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校领导能力,促进校长自身成长和所在学校发展的高端培训。该培训重在研修,通过研修激发校长参与培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校长的学习需求与培训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为校长提供教育教学领导理论与实践的指导。研修是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校长的科研素质决定研修效果的高低。期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决定培训学习过程的动机强弱,带着问题学习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探究问题的学习目标会引导研修学习的行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贯穿整个研修学习阶段。接受培训的校长能否用所学理论指导和解决校长办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是评价研修效果的重要指标。所以,在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既是高研培训的一个子目标,也是提高培训效果、落实培训总目标的关键。

一、何谓校长的科研素质

校长的科研素质是指校长所具备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科研行为、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其中,科研意识是先导,是指校长能否意识到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找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规律,遵循规律;科研思维是指需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而科学的思维不外乎整体性思维、具体性思维、联系性思维、连续性思维。有了这些抽象性的思维,就能站得高,看得远,具备很强的推理能力,并能及时发现和思考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研行为是指校长将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变为科研行动,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并亲自参与研究,或者申报课题,科研立项等行为,科研行为是提高校长科研素质的关键;科研方法是指校长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进行研究的手段,如行动研究的方法、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等;科研能力是科研素质的综合指标,是指校长是否具有文献检索和梳理概括、提出并界定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和科研反思的能力。科研管理的能力是指校长能否有效地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领导的能力。校长科研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校长自身的学习和科研水平,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所在学校的科研水平,制约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培养专家型校长,促使一线优秀校长向教育家转型,就是要求校长不能只停留在依靠经验和阅历的层面上办学。校长只有具备系统的教育理论、全面的科研素质,才能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出创新性教育研究成果;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在高级研修培训中提升校长科研素质的必要性

目前,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基本模式包括六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通识理论学习,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前沿的通识性知识,旨在开阔校长的视野,调整校长的知识结构,引导校长站在高端并从多角度看教育,树立大教育观;第二个模块是教育理论和培训主题理论的学习,旨在使校长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深化和系统掌握专题理论,如教学理论、德育理论和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等;第三个模块是素质拓展训练,旨在通过体能训练,挑战自我、开发身心潜能和增强学习群体的凝聚力;第四个模块是参观考察,旨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典型经验,汲取别人的精华,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五个模块是校际互访、交流学习,旨在深入学员所在学校,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第六个模块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每位学员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撰写论文,旨在推动校长将所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

上述模块中,除第六个模块是以校长的科研活动为主外,其他五个模块都是以学为主,极少涉及科研活动。尽管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都要求学员写学习日志,提交反思或学习阶段总结,但这些学习要求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在以往的高级研修培训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校长在前五个模块的学习中都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能很好地总结学习体会和感悟,但第六个模块往往成为校长学习中最困难的环节。到结业时,一些校长不是按照要求递交论文,而是递交一份学校的工作计划或总结报告;有的即便递交了论文,也只有学校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措施,没有研究的设计和研究过程,得出的结论也常常是总结性的或经验反思型的,很少有校长采用实证研究或实验研究的方法,用数据分析来验证观点,阐述论点。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论文为数不多,论文的质量也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校长们已经习惯了凭经验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高级研修培训忽略了对校长科研素质的提升。尽管我们在理论学习的模块中加进了研究方法的学习,但研究方法只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而且研究方法的使用属于操作技能,如果听过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加以运用,很难成为校长的科研手段。

如前所述,校长的科研素质是多方面的。如果校长的科研素质不高,必将影响到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学习之前如果没有预设学习的问题,不带着问题和困惑听课,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就很难吸收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激活已有的知识,使新旧知识得以整合,从而造成学过之后容易遗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不积极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难以在学习中借助专家的优势资源得到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校长在长达一年的培训中如果没有科研行为,不带着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不仅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最终也难以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所以,在高级研修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对于促进校长成长,增强培训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在校长高研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

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要从多个环节和层面人

手,不仅要强化校长的科研意识,训练校长的科研思维,激发校长的科研动机,引导校长的科研行为、操作科研方法,提升校长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还要促使校长以研促修,以研带修,真正做到研修一体化。如何在培训中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呢?

1.把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设计到整个培训模块中,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

在培训的开端,就要强化校长的科研意识,要求校长带着课题和科研的任务进行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问题带进课堂,在模块的反思总结中分小组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讨,形成研究型的学习合作体,在学习期间形成课题,申报课题,研究课题。

2.在校长素质拓展训练中增加科研思维的心智训练内容

科研思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把科研思维的心智训练模式化、程序化。如设置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模式:学习使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把模拟情境与校长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结合起来,训练校长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学习按科研的思路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中寻找规律。科学地解决问题。

3.激发校长的科研动机,确定研修学习的具体科研目标,引导校长的科研行为

科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创新过程,选题是科研的起始环节,也是最为艰难的环节。选好研究课题是科研的前提。校长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科研问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科研的路径去解决。只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那些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才有科研价值。如高中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走班制”对教学组织管理职能的挑战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如何把一些宏观的问题演化成校长们力所能及的具体科研问题呢?一是要进行实践的可行性思考和研究价值论证,看此问题是否有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二是要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梳理,看此问题是否前人已经研究过,形成了哪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存在哪些不足;三是要看自己或学校是否具有研究此问题的优势和条件。有些问题很有价值,但自己不具备研究的优势和条件,也难以完成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形成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尽可能小而具体,切合实际,不要空泛、太大,如“新课改下如何保证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就太大、太空,涉及的因素和变量太多了,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凭借一所学校的力量完成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后还要进一步界定和明确研究的问题,澄清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设计研究的具体目标、研究的步骤和实施途径,继而身体力行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修订方案。

4.实施导师制,把研究开题环节和研究方法操作环节提前至理论学习模块的初期

在导师的指导下,校长们按科研的范式形成初步的研究设计方案。初期的方案也许很不成熟,但可以促进校长们进入到科学研究的轨道中,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培训者要为校长提供科研的平台和一定的学术条件,如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前沿动态;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共享学术资源。校长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与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导师的指导工作必须伴随研修学习的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