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体育课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体育课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体育课教案

篇1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垫子类运动项目。在投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需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对体育器材的识别。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的垫子上运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低,胆量大、小两极分化大,前滚翻运动中极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天长日久就会变形,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变形有可能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还有在搬运垫子的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发生伤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障碍的消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验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验锻炼。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篇2

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各项运动的活动过程中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以集体为主,学生的体质有所差异,体育教学中稍有考虑不周,容易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1]。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是指在体育教学的有限时空内,出现的各类体育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学是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场所,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发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比例最高。

2高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不但给体育教师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巨大压力,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重视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促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安全开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是引起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学生对体育安全意识淡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我安全意识,不重视体育教师强调的上课注意事项;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够,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体育基础差,运动技能差,身体素质弱或对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有的学生具有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缺乏经验、麻痹大意、急躁、忽视运动技能“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或在体育练习中因畏惧、害羞而产生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有的学生上课组织纪律混乱或违反体育活动的规定,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有的学生隐瞒自身存在的特殊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学校和体育教师不知学生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安排相同的体育运动量,这类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2体育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疏忽大意,对学生的练习的动作要领指导不够细心,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事故;部分体育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体育教学的设计环节方面,考虑不周,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容易造成体育安全事故;教师所选教学内容任意超出教学大纲要求,运动技能难度加大,容易引发体育伤害事故。

2.3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体育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方案;部分学校由于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或不重视体育等原因,学校的体育场馆条件差,体育器材设施缺乏,或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维修更新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少对安全教育的宣传,生命安全意识不强。

3确保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课堂管理

3.1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性别和技能水平选择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所选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大纲范围内,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不能以“学生喜欢”为由任意选择教学内容,应精心策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习的练习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制,例如,当学生不适应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练习内容做必要的调整,避免发生不合理的学生身体对抗,避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3.2认真布置运动场地,检查器材设备的安全情况

准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提前,为了确保学生的上课安全,体育教师布置、检查场地器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准备环节。体育上课前,体育教师需要检查上课活动的场地,包括检查运动场或场馆内的地面是否平坦、有无障碍,确保学生不要在凹凸不平或湿滑的地面上进行运动练习。体育教师要认真检查上课使用的器材,例如,体操、攀爬类器械安装后,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使用前做好最后的检查,确保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学校的场地器材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场地器械,做到及时更换故障器械。体育教师要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运动场地的安全守则,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违反场地器材使用守则的行为。

3.3体育教师合理的课堂

控制合理的体育课堂控制是与体育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控制是影响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喧闹的体育课堂不仅妨碍学生体育机能的学习,并且容易引发体育安全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始终监管体育课堂的秩序及安全问题,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体育教师的站位要尽量使所有的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体育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学生个性,健全体育的课堂管理制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旦发现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如喧闹、吵架等其他不恰当的行为),体育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行为的发生。

3.4加强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

体育教师应贯彻“安全第一”的教学理念,将安全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体育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增加学校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救护知识、基本的体育安全技能、学生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损伤、救护知识,使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和帮助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救自护技能。

3.5体育教师熟悉学生的健康档案,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教师备课前,需要查阅学校建立的学生健康档案,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需要关注班级异体质或患有特殊疾病的学生,要如实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对这类学生要区别对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项目,可采取减少体育课的密度和减轻负荷量的锻炼手段或将这类学生安排到体育保健班,把由于身体原因造成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3.6教师及时地现场救护课堂现场救护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的课堂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要掌握一般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需要定期接受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体育伤害事故,体育教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要及时对体育伤害事故发生过程进行书面记录。

4结语

体育课堂中的安全问题及课堂管理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去思考和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把“防范意识”和“严格课堂安全要求”放在首位,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体育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节体育课,教学管理上要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把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损害程度,确保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韩新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顾健.高职院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89-91.

篇3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n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篇4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表2、表3)。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表4)。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2]。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表5)。表5中的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篇5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篇6

由于学校在安排总课表时,都是优先考虑其他课程的安排,总喜欢把体育课拿来“填空” 极易造成以下现象:

一是上午人少,下午人多,造成下午上课的质量下滑。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要做示范动作及重复多次的领操练习容易产生疲劳。

二是星期一、二、三人少,星期四、五,特别是星期五下午人多,造成后期体育课质量严重下滑。这是重复性疲劳造成的。最近美国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重复性工作者如教师、打字员、钢琴家、装卸工等,容易出现早期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疲劳或情绪低落。

三是学校的特殊原因。在每星期二及星期四下午安排班会学习课,学校教务处为了保持体育课每天四课时的教学时间,因此在星期二及星期四将体育课安排在早上第一至四节课。早上上课时,部分学生起的晚,经常在第一节课下课后才吃早饭(教师要求学生早上上体育课前必须吃饭,强调多次仍无效果),由于上体育课,有的学生就把第一节后吃早餐的习惯也省了,老师在加量的时候学生极易产生低血糖,晕倒,呕吐现象,且这种现象经常发生;老师不加量又达不到锻炼效果,造成两难现象;有时学生刚吃完早餐就上体育课,造成呼吸肌痉挛及呕吐、阑尾疼痛等现象;而且一上午连上四节体育课,体育教师也极易疲劳。第一、二节课学生上体育课时,由于体育课是通过身体反复练习,来掌握体育的技能、技术与知识,起到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的效果,两节课下来,汗流浃背,甚至衣服可以拧出汗水来,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肌肉内的磷酸肌酸逐渐降低,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由于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导致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就会下降。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造成大脑供氧供血不足,导致第三、四节课极易疲倦睡觉,严重影响了三、四节其他课程的质量。

四是场地有限,器材不多。学校现在场地有限,器材不多,人多时在场地器材使用上发生冲突,十几个班一起在大操场上,练习时间少,造成技能掌握不纯熟,身体素质下降。试想一个班50人,十几个班有约近千人,除去在室内上课的约一百多人、篮球排球规定场地的约二百人,足球课五十人占据整个学校操场标准的400米跑道以内,其余五六百人在此外的室外场地上上课,试想这五、六百人在运动区域真正活动起来谈何容易!

学校又实行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将两班合在一起,男女生分开上的形式。二年级及以上体育课实行选修上的形式,因此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年级体育课课程特点。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实行两班合在一起,男女生分开上的形式。如果不认真排课只是填空,极易造成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形成了男生过多女生过少,或男生过少女生过多的现象,造成老师一人带80多名学生另一人只带几人的现象。

二年级及以上体育课课程特点。由于二年级及以上体育课实行选修上的形式,而且中专班及三年级高职在当年的体育课中只上课到四月份,而且机械和电气系在四月以后几乎都是实习,因此四月以后教师几乎一人只带10几个人,造成师资资源浪费。

二、体育课活动的生理特点

在工作重压之下,教师所体验到的是身心疲惫、能量被掏空的感觉,更有甚者,还会感觉职业枯竭,工作麻木,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据调查,从行业来看,白领、教师、医生以及媒体从业者的患重复性疲劳症比较高。它具有阶段性、周期性的倦怠,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对工作实行“拖”字诀,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客观原因就是重复的工作内容。

体育课一般从周一上到周五,同一课程要上九次即18节课,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周而复始地上课、写教案、值班。重复的工作在内容上缺乏新意,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已取得的成绩已不再兴奋。刚开学老师们的脸色很红润,但一学期下来,不是发黄就是苍白。教师这个职业除睡觉外,一睁眼想的就是教学,就是学生。老师们在忙碌的教学过程中患上了“职业病”。

一般老师在上午的时候精力充沛,下午的时候略显疲劳,在周一、周二、周三的时候精力充沛,在周四周五时就产生了疲劳,在周四周五人数多的情况下更是不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往往教学示范做的少教学讲解也少,造成了体育课质量下滑。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科学安排的对策

其实安排体育课程表大有学问。在器材不多、场地有限、男女比例不当的情况下, 如何合理地安排体育课课表,以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空,成为当前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安排体育课时作以下考虑:

第一,在排课程表的时候应优先安排体育课。

第二,上午第一、二节课不安排体育课,以免影响体育的锻炼效果及三、四节课的课程质量。

第三,各系安排比例要适当。例如:生物系或农林系搭配电气系或机械系,信息系搭配动物系。

第四,一天的班级数目安排比例要适当。例如:上午与下午班级比例大约为10:9。

第五,一周的班级数目安排比例要适当。例如:星期一、二、三、四、五的比例大约为10:10:10:9:9。

第六,学校选修课12个教师担任7个选修课的任务,安排如下:足球:1个老师;篮球2个老师;排球2个老师;乒乓球2个老师,健美操1个老师;交谊舞:2个老师;太极拳:2个老师。

为了整合教师资源,应对二年级中专班和三年级高职班以及机械和电气系的学生进行限制项目选修或限制时间在星期四及星期五上课的原则。例如:二年级中专班及三年级高职班以及机械和电气系的学生只能选上由2个老师带的课,或者只安排在星期四和星期五上体育课。这样到每年的四月,学生全集中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或者所有2个老师带的课程全部整合一个班,就能极大的节约教师资源。

四、结语

科学地安排体育课程表,对提高学生的锻炼身体积极性,增强体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领导

要重视体育课程表的安排,把它提高一个档次。这是由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张细谦, 李名扬. 浅析体育课程的性质[J]. 体育师友, 2000(02).

[2]赵子建, 许瑞勋. 体育课程研究若干理论问题思考[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3]王华倬.从历史经验看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4(01).

[4]李金梅,路志峻.我国体育课程与文化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04(02).

[5]王华倬. 论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J]. 中国体育科技, 2004(05).

篇7

一、加强备课训练,挖掘学生主体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进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要积极贯彻课前准备环节理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资源吸收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利用自身固有英语语言学习优势。在初中英语教学新形势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主体,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既定教学准备环节中发现更多的课堂问题,并能够做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备课内容来烘托课堂互动环节,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汲取英语知识点,获得充分锻炼。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七年级上册Unit 2《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内容准备。首先,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来看,主要以“介绍他人,确认任务”为主,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我从本单元的单词内容出发,进行了“介绍他人,确认任务”内容主体的搭建,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熟练把握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有限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间内汲取更多的课堂知识点。通过课堂准备环节,我给学生们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take turns to talk about your family;(2)cover the name and answer the “name”。让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逐步进入英语高效课堂主线,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并且能够通过这些问题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渲染生动的英语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充分提升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英语课堂教学氛围下手,著重渲染高效、生动和趣味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获得汲取知识点的途径。对于英语这一语言学科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开拓语言情境氛围,使得学生们能够从语言情境中体验出英语语言文化的精髓,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也在学习国外文化。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对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性格特征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秉持“因材施教、灵活应变”的原则。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师生对话、电影听说训练等项目,让学生们始终处于与教师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在电影听说项目的训练下,学生们能够有效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与限制,实现英语能力的综合性提高。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八年级下册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ome?》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贯彻课堂教学氛围趣味化渲染理念,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出探究英语知识的欲望。我以“rainstorm”为主题设置了一场主题交流探讨会,让学生们运用自身掌握的英语单词、语法知识进行互动与交流,探讨倘若在学校中遇到“rainstorm”,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怎样寻求帮助等等,使得学生们置身于形象、生动的情境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语言交流元素的滋生与锻炼。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情感体验,我从各种电影素材中筛选出了与“rainstorm”相关的桥段,让学生们观看这些英文电影片段,获得感性元素的提炼与内化。

三、以评价促提升,采取多元评价措施

在教学新时期中,教师们要想充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能够灵活结合评价体系,通过有效践行评价措施来帮助学生们获得英语学习自信心和更多的学习动力。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当前教学阶段中切合初中生英语学习思维的有效评价方案,它不再采用传统的单一化评价元素,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展特性以及动态发展的过程,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英语课堂中所获得的一点一滴进步,并且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版八年级上册Unit 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结合了多元评价体系进行课堂改革,评价体系元素主要设置为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情况;(2)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二元发展变化情况;(3)学生学习兴趣变化,通过这三项元素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让他们在知晓自身英语能力发展的同时明确目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大环境下逐渐提升自身竞争力。

篇8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篇9

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中稍有一点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当前,小学体育为了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降低教材的难度,取消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大的体育项目。所以,学校内部的单杠和跳山羊等体育器械都成了摆设,既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 

一、加强小课学体育训练中堂安全防护的措施 

1.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 

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教师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前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将教学过程中的财产问题和生命问题当成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而对于体育训练和体育设备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认识的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安全事故,导致防范意识较差。所以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所以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途径。 

2.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安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教师在树立安全的教学意识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教学的气氛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由于学生情绪不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产生。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现状和课程的安排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教育,以便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其次,在学校开学时,应该对学生在假期中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否有伤病的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的记录,为学校医务处提供良好的存档,确保在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据可循,及时的进行处理。 

4.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丰富体育器材的品种,并且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设施进行充分的掌握,结合学校相关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的措施,并且进行有效的落实。在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老化和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更换,提升体育器材的质量。同时,还要对负责体育器材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重视的程度,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具有对安全隐患判断的意识,以便提高整体的体育器材安全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课程中由于疏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课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由于活动不当将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还应该保障其它同学的安全性,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10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安排

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要丰富要注重基础,突出精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把体育舞蹈的简单舞种(如慢三步舞、中四步舞等)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如下(见表1):

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特点

首先,由于体育舞蹈是由两大类十种舞组成的,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恰当合理地选择教材和运用教法,因人施教。教材内容一般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动作速度由慢到快,先学习单动作再进行组合动作练习。先个人练习再进行两个人的配合练习。较复杂的动作先分解教学再完整练习。

其次,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自身表现和主导作用的发挥,这对学生获得体育舞蹈美的直观感受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应重视体育舞蹈舞姿的训练。舞姿是体现舞蹈美的最重要因素,因为舞姿是反映舞蹈者气质和舞蹈修养的外在表现,它直接给人以美感,所以重视体育舞蹈舞姿的训练,掌握正确的舞姿是学习好体育舞蹈的前提。

第四,应重视基本舞步的教学。掌握正确的基本舞步是跳好体育舞蹈的核心。因为各种体育舞蹈都是由不同的基本舞步构成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基本舞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基本舞步的基础上,能较快的掌握更复杂的舞步。

第五,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乐伴奏。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所选配的音乐在性质、节奏、速度等方面与所学习的舞种要和谐一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激发其动作的表现力。无论单个舞步、组合舞步或综合舞步练习在初配音乐时,教师可同时辅以节拍口令。

第六,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相互观摩、评议及编舞等组织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讲解、示范、观察、分析、纠正错误及编排简单舞步组合的能力。

4 结论

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并且作为一种有机性刺激手段,能使舞蹈者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感情,使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使学生得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休闲之余的有益活动,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同学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体育舞蹈具有同学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医疗功能、交往功能。在高校健身运动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生们需要它,高校也需要它。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时代的新内容,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丰富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完善人自身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们学院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愉悦身心、激感、促进人际交往、强身健体、提高学生欣赏美、展现美的能力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春红,李杰,吴海池.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探讨[J].科学大众,2011,02.

[2] 王琛.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探析[J].新西部,2011,05.

篇11

一、教师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促进者

在小学科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提出了“三维素养标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师应该从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得到协调统一。

二、教师是引领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小学科学课程的前身小学自然,与原课程相比,新课程将小学科学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也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培养有了高度的重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探索等能力的重视。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积极倡导课程改革,成为科学教学新理念的推行者。

三、教师是科学课程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在新课程科学教学的大纲中,对每个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最基本的内容方法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践和实验,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优势与劣势,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积极调整课程模式与教学内容。

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

科学的内容博大精深,而课堂的时间和资源有限,科学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已有的状况对潜在的课程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我们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载体,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应该转换角色,积极对科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课程的效率。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更多的课程责任,丰富课堂内容,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及课程理念,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12

一、导学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对学案练习题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在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明白对这一课的知识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具有导向性和调控性。对于在预习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学生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认真的听讲,促进学生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更好的进行掌握。学案的知识网络较为全面,总结概括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还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总之,导学案教学方式可以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效率低

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相对较少,学案的习题又多,很多学生只注重对习题的完成,由于地理课上理论知识较多,所以许多学生都翻着课本抄答案,有时题目甚至都没读完,直接去课本上找答案,以填满空为目的。对于那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学案习题的练习,预习效果差,效率低,根本达不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学习的目的。因此,虽然学生对学案上的内容都进行了填充,但是对学生实际的帮助并不大。

2.缺少思考

通过对学生做学案情况的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就把学案放置在一旁,对在做学案时那些自己不会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复习。大多学生都认为学案上的知识点很重要,都会对学案进行很好的保存,在考试之前进行复习,但是多数学生对学案上的错题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思考,导致不知道哪些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哪些问题是自己已经掌握的,而且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分不清楚,所以在进行学案练习的时候,由于学生缺少思考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3.忽略做课堂笔记

由于学案的内容较为详细全面,知识网络清晰,造成学生过于依赖学案,甚至都不记课堂笔记,认为学案里面什么都有,由于学生对课堂笔记的忽略,导致分不清学习重点,而且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反而不利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导学案教学效率的措施

1.提高预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虽然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可以把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转化成具体的思考问题,在学案中加入一些难度适中的思考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学生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仔细的阅读才能够解答出来,避免学生一味抄课本的现象。比如,在黑子和耀斑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在课本中可以查到耀斑和黑子的频繁出现代表着太阳活动较强,那么学案中可以出现一道“在黑子活动较强还是较弱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会出现反常现象?”这样既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阅读,又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2.增强思考意识

对学案内容进行补充,在每一节课程结束之后,都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整理出来,并记录做错的原因以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记录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并对每一节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框架整理。比如,在对南北方水系、气候、土壤、农作物的学习上,由于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容易出现记混或记错的现象,所以就要求学生建构一个适于自己记忆的框架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提高做笔记的意识

由于学案的内容知识过于详尽,导致学生忽略对课堂笔记的记录,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复习的时候找不到重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把学案上的内容尽可能的精简,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记录笔记,并定期的检查课堂笔记,对于记录差的同学提出批评,记录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在班级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正确记录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语

通过对导学案教学进一步的改革,真正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发挥了导学案教学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13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mine safety;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6-02

0 引言

“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战略性调整以及“和谐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的确立[1],用人单位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如何切实有效贯彻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安全方向人才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目前,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上,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强调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然而,高校教育目标与特征已经说明“有效教学”根本上应从人才培养的方案做起,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3]。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推进工程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现代课程体系目标的确定与选择上,注重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同时注重协调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学科知识的认知实践价值和学生发展的本体价值三者的关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4]。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有效教学思维的课程体系结构,旨在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矿山安全方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 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1.1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核心思想 高等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积极倡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追求多元智力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1.2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科学性”原则 确定了总体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条件下,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合理调整其课程顺序、课时比例、授课形式。从矿山安全方向需求的知识重要度、知识间的相关度方面来科学调整和严格筛选进入课程体系中的新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4],突出应用特征与创新特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实用性”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要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国家总体战略发展考虑,根据社会对矿山安全方向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职业标准,强化行业特色,体现新课程体系的务实、创新特征。

1.4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发展性”原则 随着社会对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更新,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增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程,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摒弃与现代生产实践及社会需求脱节的旧课程,依据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走势,使课程体系始终处在动态建设之中,既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又具有发展性、前瞻性[4]。

2 矿业安全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课程体系构建所遵循的思想原则,力求优化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题组对矿山安全方向进行了课程体系构建。

2.1 矿山安全方向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2.1.1 矿山安全方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矿业安全生产需要,综合素质高,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具备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1.2 矿山安全方向专业特色 矿山安全方向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密切结合专业特色,真正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注重工程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零适应就业;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即一条主线(理论和实践教学)、二项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设计能力)、三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结构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结构按照“平台+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设置和选择内容秉承以学生为本、科学性、实用性、发展性的原则,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科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专题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通识教育平台是按教育部工程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由学校统一规划,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政”类课程、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及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并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模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模块课程设置见表1。

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是加深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技能的课程。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注重体现专业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如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及应用、事故分析与灾变处理、安全智能化仪表与传感器等课程。

选修模块包括学科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科任选课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可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公共选修课,面向理工经管类开设的文、史、哲、艺等文化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跨学科、跨学院选择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精神生活。

专题教育是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并使学生了解雷锋精神、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

自主创新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发挥个人特长,自主学习,包括参加教学及科研部门和教师举办的各种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学科学术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结合,包括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等。

矿山安全方向专业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科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专题教育、自主创新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的课程设置见表2。

3 结语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现代教育改革与创新精神,遵循课程构建思想与理念,并协调社会需求、学科知识认知及学生发展三者的价值关系,将它们辩证、有机地统一于课程体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构建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矿山安全方向课程教学体系,才能不断满足时代对新型矿山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构建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第十四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