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我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基础课学习现状,我们对会计、模具、酒店管理三个专业8个班439人做了一次关于学习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基础评价、学习目标和动力来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习惯、学习气氛与学习环境及对教育教学改进的建议等6个方面共30个问题。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每个问题由学生进行多项选择。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9份,由各班学习委员组织填写好后上交,回收问卷为439份,有效卷率为100%。其中,女生占70%,男生占30%。调查结果显示:
1. 对基础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其中,9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60%以上的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只有2%的学生很感兴趣,其余31%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如表1和表2。
表1 学生学习能力自信心
表2 学生对各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大部分学生对基础课认识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如表3。
表3 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目的
从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目的来看:42%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化课可以提高文化水平;25%的学生认识到文化课在将来工作中的需要;6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证必须的,也有益于将来就业;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基础课程是学校的要求,自己无可奈何,这部分比例达到了94%;只有7%的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目的。这说明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还不够明确,需要老师加以适当地引导,不管出于哪种动机,大部分学生仍会认真对待文化课。
3. 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佳。除了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外,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表4和表5。
表4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表5 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情况
表4和表5说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欠佳,只有一半的学生集中听课,有高达72%的学生不回答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欠缺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意识和预习的习惯,基本不预习和偶尔预习的学生占了近80%,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提问,大部分学生课后没有进行复习和巩固,甚至一部分学生考前也不复习;遇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不提问或者放弃。以上调查虽然还不能完全覆盖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状况的所有方面,但可以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
二、反思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状况令人堪忧。不管何种类型的教育,都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社会因素。
(1)社会岗位职位的发展使得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在中职教育究竟是服务于人,还是服务于社会职业岗位的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人们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模糊了中等职对文化基础课的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更高一级的教育,但是社会的岗位发展速度却大大低于教育层次的提升速度。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一致,使培养对象所能从事的工作岗位重复,导致社会从业人员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原有中职生的岗位逐渐被大学生所代替。
(2)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导致了对文化基础课的忽视。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这使人们错误地将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划上了等号,将目光都盯在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上,并把能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会技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由于用人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应聘者的内在素质做出准确判断,因而招聘时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其他内在综合素质的考察。
(3)其他社会因素导致了生源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基础课学习。生源素质下降是基础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国家为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办学门槛不断降低,造成了中职学校的恶性竞争。为了抢夺生源,每所学校的招生都是零门槛自愿就读。这样就难以保证生源的素质。同时,初中阶段基础教育随之也降低了要求,最终只会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另外,来自互联网及社会各类媒体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和嗜好,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2.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坏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一个人生存、生活的基本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对其子女有着极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现状的重要原因,从而影响到教学。在存在问题的学生中去深究原因,大部分根源来自家长。家庭成员的观念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父母亲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化基础课的认识。加之,如今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宝贝,溺爱、顺从和一味地迁就,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3. 学校教育因素。
(1)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下降。社会对初中教育的评价,主要以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为主。为了追求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学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有希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身上。有的学校甚至连编排座位等日常班级管理,都是按成绩编排。初中阶段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忽视使中职生源的基本素养大打折扣,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几乎是一句空话。
(2)职业学校为迁就学生基础而降低要求。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不牢,学校也逐步降低了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了基础课程,为专业技能课“让步”,期望能用好的专业技能弥补文化基础课程的缺陷。
(3)学校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一部分基础课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教育理念较落后。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知识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最直接因素,直接导致了基础课教学的失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重视“教书”而忽略“育人”: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也不了解学生的需求,更不会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和教师感情上的淡漠导致教师不能客观、准确地去评价学生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并逐渐转变为无所谓的态度。
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导致培养的学生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职业核心技能缺失。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许多毕业生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改变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现状,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毕业生才能更受市场和企业的欢迎。因此,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关系到学生的潜能开发与终身发展,也是我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邵良忠.当前中专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1,(7).
篇2
搭配一:《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
此搭配是将难度最大和最小的两科进行搭配,难度中和时间也容易协调,只要足够用心准备充足,那么,一年通过两科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搭配二:《财务管理》+《经济法》
此搭配是将最简单的两科进行搭配,这样报考可以通过学习先搞定两科来树立信心,但是要注意既然选择把最难的一科放在第二年就要在第一年一鼓作气争取一次通过。不能第一年抱着侥幸心理留下遗憾。
搭配三:《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
此搭配是将最难的两科进行报考搭配,如果你会计基础知识比较好,同时时间可以保证学习,也可以报考这两门,让自己的学习有紧迫感又不至于学不完,同时也给第二年的学习留下了很多空间减少很多压力。如果第一年两科顺利通过,那第二年学习最简单的一科会省很多力,如果第一年有一科未通过那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第二年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无论你是零基础还是会计专业考生,既然选择报名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就要踏踏实实学习,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学习一次拿证。切勿急于求成,渐进式的学习才是一年内拿证的秘诀。怎样才能循环渐进呢?我们参考20xx年的考试时间,把学习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12月):第一阶段首先要梳理学习思路,明确各章重点,这里建议大家参加课程学习,如果没时间可以课,因为第一轮的梳理学习思路很重要,会计知识专业性较强,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是很生涩难懂的;
第二阶段(12月~4月):这一阶段我们围绕着教材大纲,逐节攻破,因为一轮的学习,你对中级知识已经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这时再把框架内容完善我们记得才会更牢固,就如同建造楼房一样,所以需要的时间要更多一些;
第三阶段(4月~6月):第三阶段是习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和考试靠拢,考试还是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我们要通过日常的习题练习来了解解析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篇3
化学基本概念是指中职化学教学大纲里规定的最一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通常用词来表示,是中职化学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前提,还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化学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十分重要。
一、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所有正常的成人而言,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7±2个组块。而根据个人的经验和认知,使记忆材料中孤立的事物组合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化”。这是记忆活动中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转换记忆单元,使人脑中较小的记忆材料结合成较大的记忆单元,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庞杂的化学知识进行组块化,再通过联想和扩充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增加大脑的记忆量,更能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电解质概念时,让学生抓住“或”、“化合物”两个关键字词来记忆电解质的概念,就容易把握实质。“化合物”表明只有化合物才可能是电解质,由此可知单质和混合物都不在电解质之列;“或”则表示对化合物而言,无论其熔融态还是水溶液,只要两种状态下有一个满足条件能够导电,该化合物即属于电解质。
化学基本概念的语言描述是概念本质的抽象概括,任何一个成熟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锤炼的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找准并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适当的分析论证、比较对照、综合推理,就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顺利完成概念的教学。抓关键词法就是中职化学基本概念学习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组块化记忆策略,普遍适合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比记忆策略
中职化学有不少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电解池与原电池、电离与电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加成反应、硝酸的酯化和硝化反应等。为了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就要加强不同概念之间的对比分析,弄清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使输入的信息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从而让记忆变得容易起来。例如,认识原子核涉及三个概念:元素、核素和同位素,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是难点,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易混淆。在学习完原子结构表示方法后,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尝试着用原子结构表示方法画出,引出氢的三种原子表示法,再通过层层设疑形式,理清这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具体的实例出发设置驱动性的问题,这样做能够牵制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和动机。再借助韦恩图,对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以对比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三、直观记忆策略
在中职化学基本概念中,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化学键、同素异形体等,对刚刚进入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比较难,常常只是机械地记住他们的定义,难以理解,时间一久概念就模糊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概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幻灯、视听工具、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记忆。例如,“电子云”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根据氢原子瞬间照相图制成一系列幻灯片,在课堂上将幻灯片逐渐重叠放映出来,就不难让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再如,在学习“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将其文字叙述形式变形为数学表达式,如“物质的量浓度”这一定义的文字叙述形式为: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物质的量。此时,我们可以用“n ”表示“溶质物质的量”,用“V”表示“溶液的体积”,“C ”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此按照定义,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为:C= n/v。通过这一直观的表达式,学生就不难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了,记住也更容易。
基于化学概念抽象性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因为只有用鲜明的感性材料,才能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形成深刻的概念。其中,实验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即可由实验现象引入概念;或者由旧概念不能说明的问题引入新概念;亦或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作为感性材料引入新概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浓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直观、形象的知识总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应当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讲得生动、形象、有趣味,增强学生的感知,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恰当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便于学生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篇4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起到动员、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不同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中职学生,一方面受到就业的困扰,一方面受到学习成绩的压力与竞争。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何,有怎么样的发展特点,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诸如此类问题,对于当代中职学生必定有其发展特点。所以,对这一阶段的特殊群体进行系统的学习动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论基础
人类一个古老问题是企图了解自己与别人的行为起因。他们时常向自己发问:有机体为什么会活动?今天,心理学家都一致同意将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都结于它具有某种动机。因此,就这一意义上来说,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动机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唤醒功能;二是,指向功能[1]。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有些需要是生而具有的,但人类绝大部分的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关于动机有几种学说包括:本能说,驱力说,强化说,成就动机论和马斯洛的雷要层次论。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取某市3所中职学校(市技术学院、区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级化工和中级化工,共6个班的241人作为调查对象。被试人数分布见表1。
2.2 测查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此问卷依据德怀克分类模式,结合中学生化学学习实际,参考有关研究资料编制而成。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7题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成绩目标动机;8-14题为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掌握目标动机。对每一因素进行五点评定,采用五点计分,在完全符合(5)到完全不符合(1)中做出唯一选择,分数越高表明这一动机因素被学生认为对化学学习越重要。
2.3 施测
2013年1月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34份。
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的一般特点
中职学生化学学业学习动机的评定等级(即各因素的平均分)见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中职阶段学生的成绩动机高于掌握动机。中职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相对成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但就业压力很大,渴望成功的动机水平很强。
3.2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见表3:
看出中级化工到高级化工中,成绩目标动机依次增高,而掌握目标动机以中级化工较高。这主要是中级化工刚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学校,自身的优越感较强,并且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设置兴趣较浓,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内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到了高级化工中,竞争日趋加剧,加上平时考试失败的经历,原来的那种优越感和新鲜感逐渐淡化或丧失,意志处于麻木状态,从而缺乏了掌握目标动机或动力,而成绩目标动机和外部动力增强。这一研究发现,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高级化工中学生的内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使他们的内在动力能充分、持久地得到发展。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并且家庭教育主要是智育,父母只要求子女成绩搞上去,其他的任何条件都可以满足,包括不用干家务或提供名牌的服装,甚至金钱的刺激等。另一方面,近年来,“知识经济”概念在各种媒体上的宣传,以及下岗现象的产生,以上这些外部条件的刺激,都促使高级化工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研究还表明,成绩目标动机的年龄主效应差异显著,高级化工学生的外部动机较中级化工学生都要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高级化工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成绩对他们的影响比其他任何时候大。
3.3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见表4:
可以看出中职学生无论是成绩目标动机还是掌握目标动机,男生都高于女生。这与男女性别的社会角色有关。尽管现代社会努力朝男女平等的方向发展,但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对两性往往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本身对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男女学生在内部动机方面的差异也提醒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对男女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是否无意识地流露不同的要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性别在各种能力上各有优势,总体上并不存在谁强谁弱。因此克服性别能力差异上的自卑感,对女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将有积极意义。特别是面临众多男生在学习上的竞争,表现出自信心不强,甚至缺乏进一步努力赶超的动力,这种现象往往导致恶性循环,成绩每况愈下,其原因往往出于学习动机本身。这一研究分析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别要注重对女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以激发女生的内部动机,克服自卑情绪,增强学习信心[2]。
4 结论与讨论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中职阶段,适度的对中职学生施压,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同时要加强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
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要领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1)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2)树立成功的榜样。3)要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4)加强对女生的成就动机的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成就动机的培养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改变女生不如男生的观念。
篇5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因素,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自己的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会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明确学习目的,设立学习目标
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高科技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青少年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才能在社会中立有一席之地。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
2.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处于被动状态。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目标时不仅要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如果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会可望而不可即,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相反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即使实现了目标,作用也不大。因此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二、引领学生感悟化学的魅力
1.用化学家的人格来感染学生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通过引入化学或化学史学故事,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同时走进化学家的人文世界,了解他们信仰科学、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科学而献身的无私品格等。比如:讲述炸药之父──诺贝尔,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元素铀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等化学家的故事,这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从中受到教育,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2.用新奇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
中职学生依然处于对一切新奇事物都充满兴趣的年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带有“魔术”色彩的趣味实验,对学生非常富有吸引力。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教学中如能巧妙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还能通过实验获取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生活的理论运用能力等各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选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新颖多样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想培养渴望学习的学生,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发挥创新意识,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新颖奇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根据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新颖丰富,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把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需求,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篇6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以三个人一组为好,进行合作性学习。(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比较合适)
2.按教材知识前后的顺序,整理上半学期的英语、数学(物理)练习卷和考试卷。(或者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去买一两本合适提高学科能力的辅导材料)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
5.无论在订正试卷习题,还是在做辅导材料时,遇到困难,三人小组一起分析,或者到图书馆去找参考书,可以去找老师,也可以进行挑战性竞赛,看谁先解决问题。
6.把错题订正完成以后,就把错题订正的全过程背出来,进行接替方法的积累。
7.到办学质量比较好的社会业余学校去读英语口语训练班,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能力,和英语学习素质。
8.对于新初三的学生,可以在暑期中参加一些竞赛辅导班,为新学年的各类竞赛打好基础。(也可以超前读一些新初三的课本,提前了解初三的学习内容)9.每周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
10.每天晚上,听音乐,上网浏览,看书读报,和同学聊天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11.每周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下午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
3.晚上两个小时是发展兴趣的时间。
4.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执行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有始有终。
b计划:督促型语文、数学为弱项此类计划具有督促性,适合尚须家长督促、老师帮助的学生。b计划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兴趣及学习自制力的培养和家长、老师的帮助。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时间安排: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家长督促: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篇7
一些学者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将文化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张占一认为,“所谓知识文化,指的事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个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这种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我们称之为‘交际文化’”。(张占一 1983)比如中国人的姓名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看到 Jim Green 这个词时总想称呼 Mr.Jim,就会产生误解,因为美国人的姓名顺序与中国人的恰好相反。
三、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知识的习得
目前,教师们能够充分地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缺乏对目的语国家和外国文化系统全面与客观的融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那些文化知识是非常局限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对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开发了一些将文化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
1. 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英语词汇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文化内涵是任何词典都无法穷尽的。汉语和英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比如“早饭”一词在这两种语言中,不仅表达形式和发音不同,而且其文化所指也不尽相同。目前的外语教学而言,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掘,教师通常呈现给学生的都是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很少能将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另外学生在学习生词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导致所学的词汇形成僵化的语言符号,不能在真实的实际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因此,在加强对词汇本意,寓意和语法的全面介绍外,教师还要将词汇置于真实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练习,使其学到的词汇知识转化成词汇的使用能力。比如讲解breakfast这个词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词汇(牛奶、面包、煎蛋、咖啡等)同时呈现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国早餐片段,对词语进行文化对比,让学习者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早餐习惯。这样的词汇教学方法不仅比传统的词典内容介绍生动有趣,同时又达到了渗透文化教学的目的。
2. 语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语篇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但在中学阶段,我国并没有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来对所学篇章进行系统的文化导入。所以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前和课后的学习任务时应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篇章内容上,进行相关文化的导入和讨论学习。例如在学习Unit15 Book I中的美国饮食文化习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关本族文化中饮食习惯问题进行热身,然后再介绍美国的生活风格,使得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西方的生活习惯,美国的生活节奏比较快,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吃饭的时间也相对较少,然后导入呈现在篇章中出现的一些快餐食物,进而帮助学习者理解。
3. 文化讲座
讲座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文化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文化包含的内容,不同文化的价值、习俗和等。但是文化讲座提供给学习者的大都是间接经验,所以我们在设计文化讲座时,应该简明扼要,同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吸引学习者并在听讲座期间刺激他们思考问题;而且还要辅之多媒体使讲座更加生动有趣,并及时回答学习者的问题以避免学习者产生误解,进而强化讲授内容。
4. 角色表演
篇8
一、利用教师自身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授课的魅力、技巧以及授课感染力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对化学产生兴趣,然后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才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采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运用灵活自如的教学手段以及营造轻松和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有机合成,教师把从反应物顺推生成物的过程,称作“顺藤摸瓜”;而由生成物倒推出反应物的过程,称作“摸瓜掀藤”。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又有趣。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要使用赞赏性的语言,比如多对学生说“你很好”“你真棒”“你进步非常大”“继续努力”“你一定行的”。这样做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中职生所学的课程多,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依靠“加班加点”,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传授化学知识,势必使得知识枯燥无味,无法活跃课堂气氛,更无法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遵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置悬念,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比如在讲解有机物蛋白质、糖类知识时,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相关的实物样品。待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发问:“这些物质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如何进行消化,有哪些性质呢?”教师一旦发问,而学生又发现用已学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便将激活学习热情,兴趣应运而生,自然也就产生了学习动机。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主要区别在于化学教学要进行化学实验。作为初等化学,中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其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职化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适时地引入实验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较为直观的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分析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但是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强。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教师就应该在化学教学中抓住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形象、鲜明的化学实验现象,来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正“催化剂”。例如在做“钠与水的反应”这一实验过程中,首先要从煤油当中提取适量的钠,然后要用过滤纸把煤油吸干,再用刀将其切开,呈现出银白色的剖面,最后将其放入水中,迅速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直至完全消失;在实验的最后阶段,将准备好的酚酞试剂滴入水中,水立即变成了红色。在这一实验中发生的种种化学现象,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好奇心高涨。此时教师可针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小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呢?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也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所在。
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史和化学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最能引起中职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发现和探究的欲望。教师的教学内容如果富有趣味性、贴合实际,就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贴近现实生活,多引入一些化学史和化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如教师在讲解铝及其化合物时,采用故事教学法,引入拿破仑三世举行的宫廷宴会,宾客们都使用豪华的金、银餐具,唯有拿破仑三世使用图案精美的当时罕见的铝制品,宾客们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又如在讲解小苏打的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胃酸过多的病人用小苏打治疗。通过引用这些简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而易见,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因而教师若想成功突破重难点,除了选用记忆法和练习法这些常规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外,还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利用击鼓法传递纸条的化学游戏来拼写化学方程式,教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六、小结总之,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和能力范围等方面入手,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现课堂中学生的乐学,让学生在优越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探索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大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职化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篇9
1.1 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无论建设规划,经费投入还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推进,即使在目前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骨干专业建设等工程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中对于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建设非常重视,而对于网络课程,媒体课件等软件重视不够,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
1.2 中职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
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需要专业人才开发资源,对成果进行评价,对政策进行研究。而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推广力度不够。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人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规划,管理,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1.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普遍存在着盲目,随意的问题。建设层次不高,标准不明确,无疑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扩大职业学校建设资金的来源。
2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不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为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过不断发展实践,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和市场信息化的要求相差较大,因此,基于信息化的背景,结合中职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改革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
2.1 构建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因此,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构建基于专业为主的教学方式,适应市场发展,为社会服务。基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层次进行准确定位,确定为市场培养初级的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为学生学习营造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2.2 构建科学的中职教学课程体系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实际上对职业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是生产活动规律。基于此,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中职教育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改革力度,使得专业课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
2.3 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对中职教师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职教育师资在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实践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已经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受到了影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教师不但专业课理论基础扎实,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利用政策引导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中职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应用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定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4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加快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应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使用,构建校园网,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按照教学实际,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程,使得教学效率提高。
2.5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10
机械制图是一门技术类的基础学科,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工科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机械制图学科有重要的教学意义,从事该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多研究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多掌握机械制图学科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机械制图学科的教学意义和难点
机械制图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机械各部分零件的大小、形状,机械运转的工作原理等,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机械零件的结构图案,学会绘制机械图纸的基本技巧。其难点就是学生进入中职学习后,由于教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刚迈进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难以接受,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而出现了厌学情绪,有些同学由于自我支配时间较多而过度放松;更有些同学就是为了通过学科考试而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主要方式包括:黑板板书展示、零件彩图展示或者机械模型展示等,而这些教学方式只能简单的呈现出机械的结构、大小,工作原理,所以,教师在讲解中难度很大,根本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因此,机械制图学科教学方式急需改革。现阶段,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对于机械制图学科,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较多而且作用明显。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业受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主导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如果有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往往学生连提问题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没有任何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而且还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却完全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课件形式多样,视觉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板书,而且绘制复杂机械结构难度太大,会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技术却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的展现出各个零件的结构及其组合体,让学生看到机械的立体形状,这对学生理解机械结构有极大的帮助,不仅节约了教师黑板画图的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采取提问、回答的方式来和学生形成互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都是被动的,只有教师真正的提问时,学生们才会主动的思考问题。而多媒体课件却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
三、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CAD软件就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计算机制图软件,这个软件功能强大,制图方便,国内常用的CAD软件包括:浩辰iCAD、中望CAD、北航CAXA、新洲Solid3000、清软英泰TiGEMS、金银花MDA2000V2、浙大大天GS-CAD等产品,其种类很多,功能各有优势,已经成为工程制图中不可缺少的软件之一。下面,我介绍一下CAD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有利于学生对零件图的掌握
零件图的画法内容较多,涉及死记硬背的知识更多,枯燥的知识是最难以掌握的,所以,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而CAD软件是另一种制图手段,如果我们先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然后再利用CAD软件制图,制图手段上的变化会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两种不同制度手段也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加强,许多死板的知识变得灵活,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2.有利于学生对组合体的理解
CAD软件可以把组合体进行三维显像,可以展现出组合体的各个面和其内部结构,这让学生可以看清组合体的全貌,了解到组合体内部所包含的零件和各个零件间的连接关系,这便于学生理解组合体,从而掌握组合体的内部结构,对学生以后制图帮助很大。
3.有利于学生观看复杂的装配图
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很复杂,对于缺少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掌握,许多零件的连接关系难以用语言来解释,而CAD软件却可以显示装配体的内部结构,其动画课件更可以演示出零件间的连接关系和运动关系,这对学生掌握装配体的工作原理来说作用明显,学生的思路会很清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花健.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机械制图课堂教学[J].职业.2007(06)
[2]李力.《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中动画的技术研究[D]. 长安大学2012
[3]张美元.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浅谈[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篇11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wit, strain skills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或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针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报有科学态度,对学生怀有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1.
篇12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运用能力
教师不能只关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有意识地避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结合中职教学的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时刻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奠定基础,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例如,在《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方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避开真实设备与材料的不足,构建模拟的小车制作环境,展开系统总体设计,以及硬件电路搭建与软件设计。结合信息技术的硬件与软件设计环境,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将设计制作成实物,从而强化其动手能力与理论应用能力。
促进师生互动,鼓励自主参与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借助口述与板书的形式来展示所要传授的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触发了教育方法的不断革新,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方便与丰富,知识呈现变得容易。如课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开设讨论组,或者以创设留言板、网页的形式,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也可以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询问,教师将课上收集的问题统一回答与讲解。
例如,《机电一体化检测系统》一节的相关知识比较复杂,为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可采用专题探究的教学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系统的学习与分析。关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力、扭矩、流体压强等方面的检测存在多种检测方法、检测流程与检测曲线,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结合实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可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实施远程授课,或者教师和学生实时进行网上沟通,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拓宽时空范围,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把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集中起来,变微观、抽象与远程的知识为鲜活、生动、可感受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知识,从而节约了教学准备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篇13
一、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含义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高中政治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有效性的整体判断,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有效、深入和健康发展的活动。
二、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教育管理学》指出:“就学校来说,教师无考核评价,长期‘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职责不明,功过不清,好差不分,奖罚不严,势必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必须探讨教师的科学院管理,建立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
2、意义:在理论上,能为学校的督导评估提出新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实践上能使学校改变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状况,将极大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够为教师的奖惩、晋级、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这将为学校的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解决了一大难题。
三、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原则是进行绩效评价活动客观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对高中政治教学绩效评价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
1、党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党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这门学科重要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首先应坚持党性原则,即紧紧围绕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这个根本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在政治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在进行评价是也应该以此为关键点使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目的。
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即评价内容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公平的;评价内容是公开的,评价对象在评价开始前就知晓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
3、激励性原则:评价工作中必须着眼于激励教师团结协作、积极向上、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学校的共同发展。
4、反馈性原则:反馈是双向的,一方面学校对捆绑式评价的团队提出指导意见和设想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团队可以提供评价信息,便于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5、个体差异性原则:政治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风格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同时,个性特征分化也很明显,在评价时我们要充分注重教师的个体性和创造性,进行客观分类评价。
四、高中政治教学绩效评价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的含义,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说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评判。定性评价以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价则以反映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为依据。
2、效果与效率相结合:我们在评价教师时,一是要看效果,即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牢固,能力的提高是否明显等。二是要看效率,类似生产中的投入产出比。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某学科知识能力的增长,不应以加重学生负担、牺牲其它学科时间为代价,应该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其教学的质与量,高效率不是靠时间里泡,功夫里磨,题海里战,拼出来的质量。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教育评价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及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指对结果的评价。所以,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即教和学相统一的全部活动过程及所产生的各方面的结果。
当然对于不同的实际需求,评价的某种功能与作用会受到偏重。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标准,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教师和学生努力的方向,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对教学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与缺点,所以,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五、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各个评价指标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能够反映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指标整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具有导向的作用。评价指标的重点,往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绩效的科学评价应该是对高中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策执行,学生成绩,教学过程,以及投入和环境的评价的综合。
总之,一般情况下,只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评价方法是科学的、评价原则是客观的、评价过程是公平的,那么评价结果就是合理的。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绩效评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编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8
[2]《新型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王淑玉
[3]《教学过程和评价改革》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
[4]《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7
[5]《学校管理学》王洪亮等主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5.8
[6]《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及方法探析》金军;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7]《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研究综述》邱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