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训报告万能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报告万能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训报告万能总结

篇1

(一)CRM的概念

CRM即客户关系管理,它由美国公司Gartner Group于1997年提出,其含义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提高企业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满足客户的需要。它要求企业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其次,CRM还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该软件为实现CRM核心理念提供数据支撑,其将企业的管理活动与各种信息技术如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等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企业销售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以及营销决策提供支持。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二)CRM实训教学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企业的核心已经从产品向顾客慢慢过渡,顾客成为企业关注的核心。顾客让渡价值等于顾客总价值减去顾客总成本,为了实现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竭力做到减少顾客总成本。而CRM系统就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能够对市场活动进行规划、评估,对整个活动进行360度的透视,能够对各种销售活动进行追踪。系统用户可不受地域限制,随时访问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获得客户信息,拥有对市场活动、销售活动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提供成本、利润、生产率、风险率等信息,并对客户、产品、职能部门、地理区域等进行多维分析。上面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客户展开的。对于企业而言,使用CRM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

近年,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一是看重学历的高低;二是偏好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三是关注专业匹配度,尤其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所修科目的应用性。因此,针对经济管理类,尤其是市场营销类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实训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使用CRM软件的企业的工作环境。

二、CRM实验课程的任务和教学框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CRM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具体应用流程,并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将观念定位在“客户价值”上面。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方法,熟练操作企业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进而依次掌握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并分析利用这些市场线索,为下一阶段营销人员对这些项目的开发做出准备。

该课程的教学框架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工作主要有三大部分的学习:客户获取、客户保有以及客户价值提升。三者的关系是逻辑递进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三者的工作也分别在企业的市场部门、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流转。具体如图2.1所示:

三、CRM实验课程的4+1教学模块

本文以用友CRM软件为例,说明该实训课程的教学安排。用友CRM软件采用Java开发,支持跨平台的应用。用友CRM软件的功能包括基础管理、客户管理、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客户自助和系统管理这7个方面。

4+1模块指的是四大教学模块加上作为管理者必备的分析技能模块的学习。

(一)基础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根据实际的教学课时数以及教学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实验: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客户信息管理与分配和联系人信息管理与分配。

这一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以系统管理员、销售员和系统经理的不同身份查看CRM模块和KEY模块的所有功能结构。以系统管理员设置个性桌面,增减部门、机构、角色和人员、设置权限等操作;以市场人员和销售员身份对线索和客户的信息查看和一般操作。

(二)市场部模块

根据实际教学时数与教学要求,在这一模块中,用友CRM软件设计的教学实验有:线索管理与转化、会议营销活动管理、现场活动管理、网站营销活动管理和竞争管理。

该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市场中的目标客户群体。针对获取客户的信息(线索),利用市场手段将潜在客户运作转化成机会客户,最终发展成为现实客户。而这一过程中,主要由采用用友CRM软件的企业的市场部门完成。教学过程中,会议营销活动管理这一实验是该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模块,将该模块讲解并使学生熟练操作,决定着现场活动管理和网站营销活动管理这两个实验的顺利学习。基本上,上述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都是相同的。

(三)营销部模块

用友CRM软件在这一模块的教学实验分别有:销售计划与分析、销售机会管理、销售预期、报价管理和订单管理五个实验。

该模块中,销售机会管理和订单管理是重点和难点。销售机会管理与接下来的销售预期和报价管理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基本相同,都需要对“项目销售”阶段进行升迁操作,才能完整掌握整个项目推进工作训练。订单管理操作过程需要对订单项目进行升迁操作。可以说,营销模块需要学生掌握作为一名营销人员如何对自己的销售项目一步步推进,最终成功拿到订单,并针对订单进行后台跟进工作,这一过程中,运用到CRM软件来对这些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存档。以便于公司掌握客户合作的具体而重要的信息。

(四)服务部模块

这一模块需要学习的实验有服务请求管理、服务计划去管理、服务队列管理以及服务工单管理。服务部门的意义在于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将交易客户提升成为对公司业绩用贡献的忠诚客户,即价值客户。

这一模块的教学重点在服务请求管理实验上,后面的三个实验是与这一实验一脉相承的。学习好了该实验,后三个实验的操作将会非常顺利。学习内容主要以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主管和普通作息的身份对服务计划、队列、请求和工单进行增删,修改和分配等操作。

(五)其他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有两个实验,客户调查实验和万能报表分析实验。客户调查实验的操作重点在于对客户进行调查问卷的增删和修改等操作。目的是收集有用的市场信息。万能报表分析实验主要以CEO 身份,了解管理驾驶舱、员工分析、产品分析、竞争分析、计划分析;以admin 身份,了解客户分析、市场活动分析、销售分析、服务分析、自定义分析。目的在于对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从而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

四、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使用三阶段模式教学效果比较良好。

(一)阶段一——学生探索阶段

该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任务,给出目标。然后,对实验大概操作进行介绍。最后,让学生自行操作。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一方面会积极性解决,另一方面,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会深刻的掌握这些知识。

(二)阶段二——教师引导阶段

当教师与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交流后,会将一些共性的问题总结出来,特别拿出来与全体同学分享,即总结问题。然后,再次要求学生们进行再操作。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和操作的学习,另一方面,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能动性。

(三)阶段三——学以致用阶段

该阶段属于实训课的举一反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可以自行添加试验信息,进行CRM的灵活运用。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考核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作为有过CRM实训教学的教师,总结经验,认为将考核方式分为课堂学习状况和实训报告很有必要。课堂学习部分应该包括出席情况,课堂学习积极性等内容;实训报告内容中要求图文并茂,将自己操作完成的实验截图放入报告中,并加以说明。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CRM软件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邵兵家.客户关系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篇3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篇4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的,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

赖大仁教授曾经讲到的《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站在社会科学的角度剖析了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谈了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的原因:

1、社会实用主义风气的影响;

2、应试教育的导向;

3、工具论观念的影响。

以及面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警醒。

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上我的观点如下:

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择与推动;

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

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得与创新;

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

5、三级课程:学生的开放与转型等。

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可以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又如在《对中国教育的批判与反思》这一本书中谈到,从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当对下的小学教育进行解读。指出:中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书为主,育人为辅;甚至是只教书,不育人。作者强调,育人比教书重要一百倍,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品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接着引用孔子、老子、荀子、苏格拉底、洛克、蒙田、爱因斯坦等人的名言,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经过此次的自我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到一次新的补充。

1、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小学六年,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计划,一般借助《考试大纲》构成阅读教学的框架。

2、每篇课文的设计要集中解决一两个突出的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否则会造成浪费与欣赏的审美疲劳。而每一堂课又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为宜,让学生一课堂下来有所得。

3、对文本的处理,强调教师要独立解读文本以形成对文本的独到认识。同时要充分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并注意引导,以提升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能力,甚至有的时候要肯定学生的精神,引导他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的特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选择其最显著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剖析。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工训学生自我总结范文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使我更加了解了划线、錾削、锯切、锉削、钻孔、铰孔、攻丝、套扣、刮削、研磨等加工过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钳工过程中的不足,认识到了在加工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为了加工出精确的工件,首先要准确的划出所要求的尺寸。划线之前要把工件表面清理干净,除去飞边和氧化皮。然后灾工件表面均匀涂色,使划线更加清楚。划线一定要仔细,如果不仔细就会给后来的加工带来误差。凸凹配合工件的凸凹边和燕尾配合的燕尾边要对称,要精准,这样才能保持配合件正反都能配合。

根据所需工件剩下的宽度来判断一下是否用锉削或錾削之后再锉削,或者先用锯切之后再锉削。如果剩余量很小可以直接用锉刀锉削,选用中等齿锉刀,右手心抵着锉刀木柄的端头,大拇指放在锉刀木柄的上面,其余四指放在下面,配合大拇指捏住锉刀木柄。左手掌部压在锉刀的另一端,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扣住锉刀尖端。

手握锤左手握錾子,錾子后刀面与工件表面成5~8,起錾时后角要稍大点。錾削时每次錾削的厚度约为0.5~2毫米,当錾削大平面时,先用窄錾开槽,然后用扁錾錾平。

如果所需工件剩余的宽度较大应先用锯割。安装时锯齿尖向前,锯条安装在锯弓上不要过紧或过松。起锯时锯条要垂直于工作表面,并以左手拇指靠稳锯条,使锯条正确的锯在所需的位置上。起锯角度约为10左右。锯条前推时起切削作用应给以适当的压力,返回时不切削,应将锯稍微抬起或锯条从工件上轻轻划过以减少磨损。快锯断时,用力要轻以免弄伤手臂。锯削速度应根据工件材料及其硬度而定,锯削硬材料时应低些,锯削软材料时可高些,通常每分钟往复40~60次。

钻孔前,工件要划线定心。在工件孔的位置划出孔直径圆和检查圆,并在孔直径圆上和中心冲出小坑。钻孔时,先对准样冲眼试钻一浅坑,如有偏位,可用样冲重新冲孔纠正,也可用錾子錾几条槽来加以校正,钻孔时进给速度要均匀,快要钻通时,进给量要减小,钻韧性材料须加切削液。钻深孔时,钻头要经常退出,以利于排屑和冷却。

在做60燕尾角时要用万能角度尺,划线时要准确,保证角度正确,一定要注意两边对称。在做圆角时要用圆规,把线划清楚之后用锉刀修正。

篇5

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真真确确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软件、程序能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更便捷的切入主题。这次我们学习的是数据路的原理及应用的各方面知识,由老师带着我们不断操作。accesssxx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能把数据库信息与wep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共享。同实,access概念清晰,简单易学、实用是适合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使用的首选。我觉得学习了这个,对我参加工作后制表、创建查询、数据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信息并进行分析。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之中,因为要操作的东西很多,有时错一步,后面的结果就无法显示,而自己的计算机又太差,根本检查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错!这时候,老师都会耐心的过来帮助我,我很感谢窦老师也很感谢学校能安排这么优秀的窦老师来教我们!只是,我们太顽皮,有很多东西老师讲了我们也没能记住,我想在此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下学期我们一定认认真真的好好学!

一个星期的实训课很快结束了,我发现我对计算机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玩游戏、娱乐和简单的应用。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了解到,要真真正正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还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儿,但真正掌握后,它带个我们的将是无穷的便捷与科技,我喜欢高端便捷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做计算机这个万能机器人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我会努力加油的!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让我的思想、技能又上了一个台阶!感谢!加油!

2017年实验心得体会

经过这次的xx实验,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比如回转机构实验,是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振动的,就必须回顾课本的知识,知道实验时将要AAA什么物理量,写报告时怎么处理这些物理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做电桥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电路图,仪器面板的布置及各键的功能,瞎着接线,结果显示不到数据,等到显示到了又不正确,最后只好找同学帮忙。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电桥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返回旋动,AAA回程误差。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比如在做回转机构实验中,经老师检查,我们的时域图波形不太合要求,我首先是改变振动的加速度,发现不行,再改变采样频率及采样点数,发现有所改善,然后不断提高逼近,最后解决问题,兴奋异常。在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在报告中的公式,电路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对一些测试硬件、软件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在电桥实验中,我知道应变片是怎么样的,面板是怎么接电桥的;在回转机构及悬臂梁实验中,我知道压电xx是如此微小的,怎样通过放大、接口电路进行微机分析,滤波、窗函数的选择,及怎样使用LabView采样和分析,另外,用文档形式写报告,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可以说,做这次的xx实验,我们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跟以往那些充满条条框框的实验是不同的。

本人认为,在做这次的xx实验中,学习LabView和xx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因为LabView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它能够对各种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实在是太神奇了;而xx则是xx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我觉得LabView和xx对xx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这次的xx实验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也有了质的飞跃。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实验,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2017年实验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一个学期就到了尾声,进入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试阶段。

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之前,就早早的听各种任课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说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多做单片机实验。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在实验室做了7次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强化理论知识。

现在,单片机课程已经结束,即将开始考试了,需要来好好的反思和回顾总结下了。

第一次是借点亮LED灯来熟悉keil软件的使用和试验箱上器材。第一次实验体现了一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虽然之前做过许多种实验。但依旧发现自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已懂的东西没耐心听下去,容易开小差;在听老师讲解软件使用时,思路容易停滞,然后就跟不上老师的步骤了,结果需要别人再次指导;对软件的功能没有太大的热情去研究探索,把一个个图标点开,进去看看。所以第一次试验相对失败。鉴于此,我自己在宿舍下载了软件,然后去熟悉它的各个功能,使自己熟练掌握。

在做实验中,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准备不充分吧。一开始,由于没有课前准备的意识,每每都是到了实验室才开始编程,完成作业,导致每次时间都有些仓促。后来在老师的批评下,认识到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提前把任务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私下把程序编好。于是我便在上机之前把程序编好,拷到U盘,这样上机时只需调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会节约出时间和同学讨论,换种思路,换种方法,把问题给吃透。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是作为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素质。

三是我的依赖性很大,刚开始编程序时喜欢套用书上的语句,却对语句的理解不够。于是当程序出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修改,眼前的程序都是一块一块的被拼凑整合起来的,没法知道哪里错了。但是编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错误。于是便只能狠下决心,坚持自己编写,即使套用时,也把每条语句弄懂。这也能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次实验是调出电脑里的程序,让它在试验箱上实现其功,让我们去体会别人编程的技巧和程序逻辑美感。看了之后,不得不说我目前的水平简直太小儿科了。还有连线也是个问题,对试验箱内部结构功能的不懂,以至于不知道如何连线让程序实现其功能。这让我意识到单片机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两者是一个整体。所以必须把硬件方面加强。

篇6

一、以任务为导向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以“任务”为导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制订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半导体器件这一章知识时,我们共同讨论制订了以完成“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为基本任务,在放大电路的学习时我们制订了以完成“分立元件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为学习任务等。这样将学习内容完整地分到了各学习任务中。学生只要一步一步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也就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学习。从前两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利用这种任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统考成绩均位居学校前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制订任务时是不一样的,如2005级学生在学习时要求制作一个手机万能充电器,而2006级的学生则要求制作一个多功能电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应事先准备好完成任务的样机,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学生则根据师生共同制订的学习任务,将各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具体的分工,要求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利用“学案”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研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是实训,又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编写“学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情况,以激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总结和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先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或利用网络资源、图书室的专业书刊进行知识的补充,课堂上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差,学生一进校就面临这样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一提到课前利用“学案”进行自学时总感到学习压力大,缺乏学习信心。这时我一般采用第一、二节课让学生到实训室,了解实训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看一看前几届学生的学习成果,即学生的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让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是很有趣的,能帮助他们解决平时所遇到的问题。如我会让学生到PLC实训室,到各大超市商场门前看一下常用到的流动字幕的制作过程,电梯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将单片机实验箱电路中的音乐编程器组装起来,自己试编一段曲谱,听一听效果等,这样让学生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再结合目前就业前景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引导。

三、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与设定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是由高教出版社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从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知识面而言都是本专业所必须的,但也存在部分内容与市场行情相脱节的现象。有的教材对“四新”知识内容基本上未涉及,有的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来说难度过大,如放大电路的分析中的图解分析法、振荡电路等。为此,在教学中,我将这部分内容以选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只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类型或简单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任务教学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上学期与学生共同制订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任务,主要从以下九大任务进行教学与学习:1.直流电源类制作任务;2.可控硅控制类制作任务;3.功率放大器制作类任务;4.无线话筒制作类任务;5.收音机制作任务;6.集成电路运用制作类任务;7.NE555制作类任务;8.脉冲与数字电路制作类任务;9.简单PCB设计与制作类任务等。当然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和技能掌握较好外,还应对目前电子行业的发展有更新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恰当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充分利用好各教学任务阶段的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学案”,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四、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学习,在网上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或提出见解等,每个月务必完成《电子制作》《电子报》《电子世界》等专业期刊内容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要求学生进行书刊的学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当的材料要求学生学习,而近几年的专业书刊大多讲述知识与技能都较前沿,学生基本上看不懂,为此我将80年代~90年代的专业杂志中的部分内容勾划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利用上述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探索教学改革的开始,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想以此文得到更多的帮助,共同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篇7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种,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受教对象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行动导向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试验平台和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深化实施,使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优化与丰富。本文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硬件维修一体化课室为课程实验平台,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授课模式,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 教学设备要求。

(1)基础设备:一体化课室常备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用桌椅、多媒体设备、挂图等。

(2)拆装设备:拆装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工具箱(内含拆机常用工具)等。

(3)检修设备:计算机故障检修卡、万能表、故障检修相关测量仪器等。

(4)演示设备:CPU结构图、内存原理结构图、已拆的硬盘、计算机原理展示视频、计算机构造演示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授课方式采用顺序教学的方式,即依次从计算机原理、CPU构件、内存构件、硬盘构件、显卡构件、显示器的顺序进行教学,计算机的拆装检修授课也是以文字说明配图画介绍为主。这样的授课内容比较完整,但是缺乏实操性和衔接性,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原理构造思维,往往学完了整个课程,都不懂怎么拆机和装机,更谈不上计算机的故障检修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内容教学操作方式,不采用顺序教学,而选择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将学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操作工位,配备相应的试验平台和拆装检修设备,教师对计算机进行由外及内的演示拆装及检修,学生分小组带着相应的项目和任务同时进行演练。教师演示结束后,由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分组进行项目完成情况汇报,生成项目总结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考核。

3. 试验项目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项目操作,不同的实验内容应当设计不同的实验实施方法。以本课程内容为例,设计实验项目和情境(详见表1)。

4. 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设置与实施。

计算机硬件故障检修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的主要实训内容,主要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维修工位,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设置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后以团队研讨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并生成研究报告提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详见表2)

5.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即完成一个任务就得到一个成绩,完成所有任务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其中每个任务的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制”评价指标,即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的认定依据包括平时表现、技能考核(包括实验项目考核和课程设计考核)、研究报告和总结汇报。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德国,都已经有充分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充分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行动导向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国内高职院校教学中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符合国情的实施方式研究,笔者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为依托,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模式探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教师按课本讲授,学生无法接受的教学尴尬境况。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充分活跃了课堂授课的氛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融入了更多企业工作环境的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章韵,倪晓军.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篇8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型劳动者,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现代社会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以获得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学者甚至为以教师为主的正面教学举行了“葬礼”。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适应对社会急剧变化的劳动岗位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发生了碰撞,将它们融于教学,有效的为教学服务,还是完全摈弃传统方法,这是我们职教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化工分析是技校化工分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特点是理论和实验密切联系,目标是培养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考核的化工分析中级工,符合社会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劳动者,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用四步教学法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认为:掌握一种基本操作技能,一般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头脑中建立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通过模仿慢慢地达到学会―不断练习以至熟练。四步教学法是以示范、模仿为核心,以对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学法,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教学环节。以下是分析技能基础训练的一个案例:滴定分析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练习。

(一)引入

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视频展示了分析工作者工作情景,提问学生:

1.说一说视频中出现的仪器的名称?

2.为什么实验前要洗涤仪器,洗到什么程度才符合要求?

3.如何使用仪器?

(二)示范讲解

老师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在于滴定管的使用,带着引入问题讲解示范,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应用原理,可采用启发式、借用视频教学等手段,围绕着“做什么”“怎 么 做”“为什么做”等三方面展开教学。

(三)模仿练习

老师可分段示范讲解,学生分段模仿,从模仿到学会,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四)总结练习

老师对重点、难点反复讲解。点评或谈话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最后,学生要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的程度。

四步教学法是德国的传统教学法,与我们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多类似之处,但四步教学法更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培训质量,将“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两个操作与理论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学习的效果 ,采用四步教学法,在较短时间内,学生能达到基本掌握到完全熟练的程度。

三、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实训项目的应用

综合项目采用传统培训方法通常是:老师讲授某个练习项目的原理、测定方法、注意事项,并准备好仪器设备,配好试剂,学生按给定步骤做实验,最后填写实验报告。虽然通过培训,学生能掌握测定方法,强化技能操作,却不利于能力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作品)为目标以及为此而产生的学习活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下面是运用该教学法的一个案例:工业废水中微量酚的测定。

第一阶段 教师准备阶段

“职业能力不可能自动地产生于已经获得的知识,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批判地探索、解决和转化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能力发展是个体对自身经验进行背景确定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发展的积极活动。”

教师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1. 选择项目,考虑项目的可行性。2. 确定项目目标,此项目培养何种能力。3. 职业实践的相关性。4. 如何考核、考评。

第二阶段 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行动建构知识和能力,“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培育和对话”。

(一)项目工作的导入

教师针对项目提出下列问题:

1.何为废水、废气、废渣?

2.有哪些企业有“三废”排放,这些废弃物对环境有什么危害?国家对“三废”的检测方法和处理是怎样的?

3.关于环境保护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要求学生按4-6人为一组,根据以上引导文,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到企业相关部门考察了解,每人上交书面调查报告。各小组根据报告信息讨论,师生达成共识:确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酚的测定”为工作项目,并制定具体目标。

(二)小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含工作步骤、完成时间,项目分工及责任人并由小组成员讨论最后共同完成。

(三)工作计划的实施

学生实施的步骤包括了准备仪器药品、配制试剂、取水样、测定步骤、测定记录数据、处理及计算、讨论,以书面形式报告。

老师只是检查工作进展,协调学生,并给予必要的专业帮助。

第三阶段 教学评估

教师起到组织、评价、导师的作用。

所有组开讨论会评议,小组代表以书面形式展示本组的工作成果。按既定的评分标准,学生自评或互评主要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的回顾总结和反省,反省的过程也是能力获得和提升的过程。老师检查各组的报告根据完成的情况点评,评估主要从几个方面参照项目目标来衡量:

1. 各组工作过程的社会能力。

2. 目标实现度来评估。

本次“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实现了以学生为主导,以获得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目标,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更贴近生活和岗位,关注社会问题,摆脱狭小的思考方法。

四、教学总结

比较两种教学法,它们有如下特点:

(一)运用于难易不同的训练项目

基础性的单项项目内容简单,易掌握,综合项目复杂,难度大,因而,四步教学法运用于基础性单项项目训练单项能力效果显著,项目教学法则适用于综合性能力效果较好。

(二)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

四步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纳知识和技能,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虽然教学过程可插入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但始终是在教师的直接引导和掌控中,不利于自主能力和潜能的开发。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获得知识和能力,老师始终是答疑者、协调者或辅导者,项目教学法注重师生的互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两种教学法的互补,可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时间和空间不同

四步教学法训练的时间短见效快,不受太多场地的限制。项目教学法训练的周期长,场地不局限于小小的课堂,知识和工作岗位、社会密切联系。

(四)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

四步教学法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不高,对老师,只要胜任本专业教学就可以了,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此外,学生还要乐于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工作,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应对各自的挑战,完成任务。对老师,要求有跨学科备课的能力,要公平对待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发展。

(五)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实验涉及新的或较深理论时,还要用到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毕竟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四步教学法应用特点以及项目教学法开放跨学科设计的特点为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融合的空间。

五、结论

运用各种教学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 任何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组织开展一个教学项目,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以化工分析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法,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时可主要选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如:四步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练法等,在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时,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9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定位不明

培训是什么?在学校管理者看说,它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福利;在教师看来,它是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一种手段,更多时候它是一种义务。当某一个培训项目校方认为是福利而教师认为是义务的时候,就会发生无人愿意申报参加培训的情况。当前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定位是尴尬的,有的时候可能是被追捧的抢手货,有的时候可能是被强制清仓的添头,经常失控。

(二)培训投入不足

从投资的角度看,培训无疑是一个投资收益不确定、成本回收周期长的高风险产品。所以培训虽然被很多管理者当成解决问题的法宝,真正敢于投入、有计划中长期大笔投入的院校很少。当然,由于培训效果反应的滞后性,也有领导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青睐竞赛培训、围绕某一项目进行调研考察等短期回报的培训项目,这种倾向导致了院校整体培训投入不足。

(三)培训管理不利

1.培训计划缺失。很多高职院校不做培训计划,因为“不知道上级单位会安排哪些培训任务”。培训计划应该是学院对全院教师培训时间、内容、对象、费用等的具体安排,应该既包括上级单位组织的要完成的培训任务,也包括本院教育教学要求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师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教师职业素养相关培训等多方面培训项目。

2.培训监控不利。没有计划的培训谈不上监控,列入培训计划的培训也没有实质监控。一些学历提升项目、下企业顶岗项目、上级单位摊派任务的培训项目,由于培训时间长或者培训内容枯燥,学员缺勤现象严重,学院最多打几个电话询问一下学员情况,没有很好地进行过程监控。

3.培训政策不明。很大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参加学院组织的培训,因为外出培训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减少课时量就是减少个人收入。一方面没有政策规定必须参加多少课时的培训,一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明确外出培训的补贴计算,面对基本无法预见效果的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的难度很大。

(四)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讲座培训、网络培训、观摩研讨、实践培训、考察学习等,而前三种形式实质还是专家讲座的填鸭式培训。讲座在培训中所占比例太大,学员对讲师的要求过高,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参与度过低会降低培训效率。

(五)效果评估草率

一般来说,学员结束一个培训项目后,学院会要求其提交学习心得或考察报告作为该项目培训成果性材料。对于下企业顶岗人员,可能会对顶岗前制定的预期目标进行简单考核,多为答辩形式。这种培训效果评估都是瞬间评估,过于草率,很难约束学员在培训过程中主动提高学习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改进建议

(一)统一认识,明确培训定位

关于培训,需要组织内上下一致达成共识的是:培训不是万能的,高质量培训是组织改进绩效的一种便捷途径,是个人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一种积累,是权利也是义务。培训不应是少数人群的特权,全体教师都应平等享受参加培训的机会;相比对绩优者给予培训机会的奖励(除晋升培训外),业绩较差的人群更需要进行培训提升。

(二)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

要改变高职院校培训机会少、培训项目单一、培训对象过于集中的现状,首先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当然,加大投入之前要进行整体规划,结合组织和个人培训需求,对各类培训项目多加甄别,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加以规范。首先是培训计划,学校要在学院发展战略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培训需求,可以先给定培训大范围,由教学单位组织个人申报计划,再统一审批拟定;次之是培训相关政策的明确,各类培训的申报、审批程序、补贴办法、报销程序都要有据可依;再次,是建立监督机制,发现无故缺勤或不配合教学的情况要按章严肃处理;最后,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对培训内容、学时、效果进行记录,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发挥培训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1.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对培训对象加以分类。刚上岗的年轻教师、校内专任实训教师、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中、青年没有企业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训;对文科类专业教师:鼓励参加相关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取证培训;对各专业骨干教师:选拔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国内访学、进行专业建设项目考察;对全体专、兼任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对有特殊培训需求的个人:个别申请个别处理。

2.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培训比重,丰富培训形式。强化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加教师培训的参与性,改变传统听报告、听讲座、听评课的被动“灌输式”培训,强化校内实训场所实践操作训练,延长下企业顶岗锻炼时间,增多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

(五)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篇10

一、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法“以 “任务”为主线,以“驱动”为形式,将“完成任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于通过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完成任务这一目标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实践性较强的工科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下面就以“模拟知了声电路”的教学为例,具体介绍“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教学中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如学习数据(电路图等)、测量仪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等)、电子组件和要完成的任务(模拟“知了”声电路的制作、检测和改进),教师指导学生设法完成电路制作和检测改进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振荡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其特点是先感性、后理性,先实践、后研究规律,再理论提升和归纳总结。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导入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把上一届学生做的模拟“知了”声电路在课上进行演示(电路发出连续不断的“知了”声音,发光二极管同时闪烁,增加了动态的美感)。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在座的各位也都可以做成此电路。学生看到上届的同学有能力完成电路制作,对自己也会充满信心。最后,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该电路主要是由多谐振荡器、音频振荡器和发光二极管构成,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多谐振荡器的有关知识。

第二步,布置总任务:模拟“知了”声电路制作实训。

(1)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元器件清单,从元器件袋中迅速并正确地找出该电路相应的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等。

(2)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是否正常,注意电容、发光二极管的极性、三极管的类型和管脚顺序。

(3)根据电路原理图将各元件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插到万能板上并焊接,并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4)检查电路、排除故障、试验制作效果,让学生体会成功制作好电路的快乐。

第三步,教师指导各组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步实际上是与第二步同步进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训练了技能,并增强了电路感性认识。

第四步,归纳、理论提升、分析电路工作原理。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一步,在这一步时,学生对电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又有了学习动机,理论教学将事半功倍。这部分的任务目标是以下两点:

(1)重点学习①音频振荡器、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检测方法。

(2)讲解模拟“知了”声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五步,测量相关参数,完成实验报告。这一步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相关数据、波形的采集,回顾整个探究过程,编写报告作为本课的最后任务和成果。

三、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1. 任务的选择是关键

设计任务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该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比如说电子助记器、多路抢答器、触摸开关、拍手开关、数字钟,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第二该任务的难度要恰当,把握好“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原则”。

2. 任务的目的要清楚,紧扣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任务

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教师要调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欲望(如数字钟里再追加显示年月日、整点报时用不同的音乐、定时闹钟等)。要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淡化理论的系统性。

4.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点

对于新内容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适当演示,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思考、尝试、探索。

5. 要注重加强任务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

良好的总结和回顾能够使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及时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达到教学要求。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桥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将书本死板的理论变成动手操作的生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学习、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甚至创新的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改进教学模式,融合更多的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ull Coverag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Practic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WU Zuf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t this stage to explain the conduct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onfus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work practice introduced last full coverage of initiatives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effec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ll coverage in accordance with discipline to develop innovativ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can make create the overall atmosphere, enhance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lay professional basis, increase professionalism, etc., it plays a good booster effect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full coverage; innovation; education; competitiveness

1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①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这个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而创新教育的目标则通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②在美国,创新教育的模式是在低年级设置研讨班、设定核心课程、让本科生尽早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创新教育,软件工程权威专家李未院士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强化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③作为研究性大学,如何在创新教育上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将学生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能够为本行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做大贡献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的快速推进,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普遍共识。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入社会,同时企业又经常抱怨没有招聘到足够合适的员工。这种供需矛盾也带给高校很大的压力,如何培养专业基础厚、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在行业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面临具体问题时,能够有思路、有创新,并有效实施,成为衡量毕业生是否为合格人才的评价标准,如果某专业所有毕业生都能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能解决问题的状态,那无疑是非常理想的。

鉴于国家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以及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现有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全覆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方式出现,但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无法采用统一的方案进行解决。鉴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尝试实践了一种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的创新教育新模式。

2软件工程创新教育的困惑

工程具有社会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师所创造和建造的作品是为了造福人类、改进人民的生活,因而还具有道德制约性和全球性的意义。④从工程的特征来看,创新是实现工程的方式之一,因此创新教育对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而软件工程专业作为软件行业的支撑学科,在计算机开发的所有工程中作用重大,⑤在1998年秋,IEEE计算机学会教育活动委员会和ACM教育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审报告SE2004,报告科学、严谨地定义了软件工程学科的特征、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篇幅提到工程实践在软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软件工程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才导向。作为一个人才导向型的学科,尤其为了迎接网络时代超大规模软件工程的挑战,重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问题求解和工程管理能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变化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相关综合素质非常重要。⑥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教育并未找到万能钥匙式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有效的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心态上开始放松了学习上的要求,还没有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没有找到学习的目标,还在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

(2)自学能力差:中学阶段,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安排学习生活,没有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很容易放松对学业的要求,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并且容易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即使有长期计划,也没有真正地落在实处。

(3)缺乏勤奋精神,不善于管理时间: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勤奋好学的精神,网络游戏、社会交往等花费了他们的大量时间,因而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有规划但没有执行到位。

(4)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在开阔我国人民视野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不和谐状态。例如拜金主义、唯利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理念侵扰着当今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利于这些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遑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

正是具有上述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生两级分化严重,一定比例的学生创新意识差、工程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无论是教育部的工程认证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在强调学生培养的全覆盖问题。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高覆盖率、高质量地完成大学教育,而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尖子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针对创新教育的特点,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动手实践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够有所收获。因此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足功课:(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影响个体向榜样学习,去适应群体。(2)建设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从硬件上解决学习途径问题,使有成才欲望的同学有环境学习、有平台发展。(3)采取积极的措施带动学困生进行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及矫正。

针对上述目标,基于学生的现状,在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 荣誉和兴趣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逐步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联络业内知名企业成立俱乐部,志同道合者共同设立工作室,根据主流专业方向设立兴趣小组,各俱乐部、工作室、兴趣小组按照兴趣、方向开展学习探讨、项目研发、申报基金项目,并在中心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通过多年实践,涌现出一批高知名度的创新、创业成果。例如: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项目、四川省青年创新基金、发展势头良好的创业典型、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等。通过这批典型成果的宣传,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能够进入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

3.2 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创新训练环境

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参照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填写申报书、申报答辩、专家审批、公示、签订任务书、中期答辩、结题答辩,经过整个环节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行业调研、申报撰写、过程规范管理、沟通交流、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个基金的本意不只在提升学生水平,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创新、项目规范开发等能力。

成立企业虚拟班:建立让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通过企业宣讲、企业导师指导、讲座、相关知识补充、校内实训、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设立的系统培养过程。提升学生对行业、企业、专业的认识,提高实际工程的能力,明确未来职业规划,提前完成与企业的无缝连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还是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只是以前苦于没有接触企业、了解实际工程实践的途径而已。

3.3 针对帮扶,带动学困生积极进取

带班教师责任制:建立教师全员育人的机制,每个行政班级配备一名带班教师。带班教师拥有专业素质、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所指导的班级开展专业指导、思想教育、榜样引导等工作,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了解学生的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指导。尤其在思想政治辅导员无法触及的领域,如专业学习、研发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训练档案:针对每个同学建立四年创新训练档案,并进行阶段性分析,针对空白、薄弱档案开展思想引导和工程训练安排。

工程训练班:在工程能力薄弱的群体中开展工具、平台、环境的专项训练,采用课题演示、当场实践、作业巩固的方式加强工程能力的提升训练。

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实习实训、讲座沙龙、个体咨询服务、实习应聘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行业、找到短板,并在创新训练中补充提高。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完整覆盖全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情况,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多种角度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 实践总结

篇12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篇13

一、现状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中职的学生普遍爱好动手操作,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明显的专业倾向。如果把整个学习过程结合就业单位的具体工程或实践,设计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思考、讨论,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随之上升。针对未来职业有明显倾向的中职供电专业的学生任务驱动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更深刻,并且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实现教学效果和就业需求的双赢。

二、任务设计与分析

“电力系统”这门课偏重于理论,但又是学生进入供电行业、从事运行和检修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转换开关是这门课必讲的一个知识点。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在学习转换开关这个变电常用的设备时,学习转换开关的重点目标是理解转换开关打在不同的档位,其触头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电路的通断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如果单纯讲理论,讲完后至于怎么用、用在哪儿,学生仍然比较茫然。利用现有的学校具备的变配电所实训室,把学生带到变电所,学生面对高压开关柜,看着柜子上的电压表电流表,转换开关,把此理论学习变成任务驱动,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十分必要。先让学生巡视变电所的高压柜,并记录高压柜上电压表的读数,并告知学生这项工作是变电所值班员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如图1中用到了3块电压表上会实现测量三相的线电压,分析测量三相供电系统中的三个线电压是否正常,巡视结束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实现三个线电压的测量,将会减少电压表占据面板的空间,节约造价,其接线图参考图2所示。

三、任务实施

情境设计:先给学生分组,变电所通电后,在老师的监护下学生分组巡视变压所,重点巡视变电所三相线电压,并观察是几块表显示的三个线电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思考出了什么故障教室可适当设置故障,通过读数让学生学会判断简单的故障,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三块电压表在高压柜面板上占据的空间。

任务要求:为节省开关柜面板的空间和造价,按照以下任务要求完成线电压的测量。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转换开关不同的档位,触头的通断状态是变化的,也是教师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是本次要完成的任务,给每组同学配发一个LW139A-16型的转换开关和一只万用表,万用表的使用学生以前课程已经熟练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学习目标的完成。

任务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LW139A-16转换开关有三个档位,分别标着AB、BC、CA,是专门用来测量三相系统中的三个线电压的,学生初次接触,并不知道其用途,先要求每组用万用表测量转换开关对应编号的触头通断,完成表1,表格中的接通或者不通的内容是由学生填写。填完后老师要对表1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每组推出一个完成最好的交老师评价,代表每组的成绩。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第二步:分析触头通断表,并结合图2说明转换开关在不同档位时候分别测量的是哪两相之间的线电压,每组在充分研究讨论后派代表陈述各组的劳动成果。

第三步:对比用三块电压表测量线电压和用一块的电压表加转换开关测量线电压的经济性。按市场最低价一块普通电压表是100元,一个LW139A-16转换开关20元可以买到。两种方案哪个造价更低?学生很快能算出,后者比前者少花180元。这一步的关键点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深入社会了解产品价格,对比两种方案并写出陈述报告,在班内发言。

第四步:带领学生观看实训室内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的1、2号电源进线柜。比较两种高压柜面板空间占据情况,由学生来陈述,学生根据实物一眼看出,三块电压表在高压柜上占据的空间大。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图2所示采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时的接线口诀:1-3、2-4、6-8通,3、5、7接相线,2、8接表(电压表)在当中。这也是学生最终要掌握的知识点。

各步的完成有条不紊,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不仅理解了转换开关不同的档位,触头的通断状态是变化的,而且通过测量触头的通断,在遇到其他型号的转换开关时也会测量通断情况,从而在实际接线中正确使用各类型的转换开关。

四、任务评价

任务驱动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通过几轮的教学实施验证,用一块电压表和一个转换开关测量三个线电压这个任务的设计符合工作实际情况,因为其经济性和节省空间的优越性,在供电局、地铁、铁路等变电站的功能要求比较多的高压柜开关柜面板上普遍采用这种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指导和及时评价,尤其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后要及时作出评价,给出正确的引导,使完成好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有错误的同学及时纠正,通过任务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走弯路是正常,教师要及时引导。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评价表,课堂上教师采取分组评价,在教师评价前由每组推选一个最优的成果,这样每组要经过讨论交流,也就完成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独立探索完成任务,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