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习生发言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们的悉心教育下,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青年。三年来,我迫切渴望自己能学业有成。因为我明白,在学校里就要学好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夯实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校学习期间获得了许多奖项,如xxx
篇2
一、研究生招生背景分析
作为研究生招生生源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在本科阶段,故而在重点高校攻读学士学位并在本科阶段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且具有明确的科研意向的本科生是较为优质的生源,同时也是招生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
通过对影响生源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相对主观的招生政策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影响着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优劣。客观因素中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的气候;经济欠发达、繁荣程度不高;计算机专业衍生的第三产业不完善;城市化程度较低,计算机行业就业机会较少。优势表现在:学院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具有健全的先进的培养机制、硬件设施设备齐全;学校专业种类齐全,本科生的生源较好并且基数较大,有利于和各个专业结合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帮助高级人才转型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学术底蕴深厚和学风优良的优势,将本校优质本科生作为潜在生源进行宣传和适当引导。同时吸引本省乃至东北的优秀生源,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招生政策和恰到好处的宣传方案来增加我院的吸引力。
二、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划方案
通过对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因素的分析,我们制定研究生招生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本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优秀本科生为主,辐射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985工程”、“211工程”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为主要招收目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提高在x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提升我院研究生就业质量等环节,达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为此我们制定如下具体方案。硕士研究生方面:在每年的暑假针对全国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组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测试,选拔出一部分优质生源作为我院研究生的优质后备;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开始前期,针对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开设讲座进行宣传,使得具有推免资格的同学对本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办学底蕴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配合奖学金政策等增加吸引力;在考研报考前期,针对具有考研意向的应届本科生开设讲座,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报考策略,适当引导报考意向。博士研究生方面:针对在读硕士研究生制定本硕博连读和硕博连读政策以及政策激励和奖学金奖励等方案来吸引优质生源。
在积极制定招生方案和政策的同时,积极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加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高水平前沿领域知识的学习机会。同时以打造名校和名牌专业为目的,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以提高社会期望值,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社会威望以吸收潜在的优质生源。
三、研究生招生方案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招生工作实践效果也是检验方案正确性和研究生管理工作执行力的重要标准。自2013年以来,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通过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科目,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引进激励政策和新生奖学金制度等一系列手段,使我院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有了可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3年至2016年,我们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随着夏令营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校内外学生中的影响逐步深入,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校内外报名的学生逐年增多。活动过程中,夏令营组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包括开营仪式、营员专业技能考核、校院情况介绍、学科专业介绍、专家讲座、导师见面会、校史馆参观、优秀营员表彰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中学院组委会组织专家组出题、考试、评卷,根据笔试成绩和专业素质能力测评,评选出优秀营员,颁发优秀营员证书,对于优秀营员在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考研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我院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肯定。通过历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开展,充分向校内外学生们展示了我院的光辉历史,卓越成就和雄厚师资力量,许多具有保研资格的学生经过沟通了解,选定了自己仰慕的老师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指导教师。四年来参加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的学生逐年增加,营员地域分布也由东北地区辐射至全国各"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对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
在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之前,我院通过研究生入学初试的学生数量经常达不到学院计划录取数,需要进行校内外调剂,有些考生是由非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理工科其它专业考生调剂过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弱,直接影响到导师科研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往大处着眼甚至影响到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和学院整体的学术水平。自从学院采取系列措施以来,我院研究生初试上线人数已由不足变为每年有相当大的剩余(见图1)。
2014年开始教育部改革推免生政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拟推免的高等院校,面对激烈竞争,在学校整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我院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三年来推免生人数不降反升(见图1)。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见图2)。
学院还采取了其它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如加强研究生的复试环节的考核,实行单科淘汰制度。总体来说,学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方案和有效的执行,实现了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明显提高,并且具有上升趋势。
四、研究生招生工作展望。
就目前的生源质量情况来看,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源数量,保证生源质量,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通过校友、微信平台、学院网站等多种途径对学院专业设置、导师情况和招生工作进行深入的宣传介绍。加大力度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扩大宣传范围,以本校为基础、辐射东北乃至全国,吸引越来越多的“985”和“211”高校的优秀生源,建立起多层面体系化的招生模式。
篇3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
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
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
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
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
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篇4
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1.1第一步: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龋。
1.2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2.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1.2.2关于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1.3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3.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
1.3.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1.3.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四步分析法”的应用
“四步分析法”可以在实验课上讲授,也可以在实验(理论)专题复习课中讲授。在具体的实验分析或解题过程中,既可顺次运用,亦可综合运用,具体问题,灵活分析。
例1 实验一中,在显微镜视野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相细胞,试分析其原因。
篇5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学校是育人的摇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行者。教学事业要想取得佳绩离不开师生的广泛合作,要想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付出的努力有很多,比如说缓和师生关系、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丰富自身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的教学中的位置等。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施行,各地各级学校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案,以便于使得自身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贴合新课改后的相关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作为学生们在校园生活中最为亲近的人群,对于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负有直接性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将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开展下去,以便于在赢得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好教学工作。在笔者看来,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们在校期间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那么,为了更好地开展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付出努力呢?
第一,教师需要更好地认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职责,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特别是提升自身在具体进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我们广大师生已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适应了很多年,一时间让我们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善自身以往所坚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形势下学生们学习的需求,这一点也是我们自身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我们要尽快地熟知新课改下教师地教育教学职责,对教师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扮演地角色要熟知,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尽可能多地便利。此外,长期在应试教育地背景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们已经习惯了理论教学的模式,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将一些实验的过程,向学生们按部就班地传授,但是自身在实验过程地掌控和具体操作上也已经不熟悉和熟练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们在生物课程上操作实验的能力,我们首先要确保自身在实验操作方面做到熟知,熟练的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少犯错误,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也只有确保我们的教师在具备好的专业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助力学生们在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拥有更好地课堂表现。
篇6
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关变量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实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能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笔者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应有的目的以外,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并让学生学会去分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
如何对实验进行分析呢?笔者从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结出从以下的分析方法。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实验目的”的分析。实验目的,是我们整个实验操作的核心,材料的选取、实验步骤的设计等都是围绕着实验目的展开的。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进行:(1)对比实验就只能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比如5℃、15℃、25℃、35℃、45℃、55℃等,不能设置成其他因素(像PH)的影响;(2)既然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那么对实验操作对象酶及催化的底物的选取也要注意,可以选择淀粉酶催化水解淀粉,但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水解过氧化氢。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温度,但是过氧化氢本身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分解速率加快,这样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就无法得出过氧化氢的分解到底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还是因为温度的升高;(3)要探究的是对“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而酶活性的提高或降低我们是无法用肉眼去观察的,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就必须要找出能代表“酶活性”的现象。根据第2点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实验采用的是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结合“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知识点,我们就可以用碘液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或者变成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活性”的高低。
实验分析的第二点,就是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及实验试剂”进行分析。实验材料是实验过程中直接操作的对象,如果材料选取错误,那对实验的结果肯定会造成影响的。例如,在“菲林试剂检测还原糖”这一实验中,材料选取的对错可能是造成实验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选取的材料必须是含有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而不能是像富含蔗糖的甘蔗之类的(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其次,不是所有含有还原性糖的材料都合适,比如像韭菜汁、西瓜汁之类颜色较深的材料就不能选用,因为实验最后的结果“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而韭菜汁、西瓜汁这些液体的本身的颜色就会掩盖最后的实验现象“砖红色沉淀”,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而使得整个实验失败。所以在这个实验当中,应该选用“含有还原性糖而且颜色较浅”的实验材料,比如梨子汁、苹果汁等。
“实验试剂”的分析,相对要复杂一点,因为一个实验对试剂的浓度与纯度、所需试剂的量及实验过程中试剂的添加顺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试剂的浓度与纯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专家学者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所以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书本多提供的浓度进行配置,否则将会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如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取下的口腔上皮细胞应该放在0.9%的NaCl溶液中。因为0.9%的NaCl溶液的浓度与细胞中液体的浓度相当,如果NaCl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口腔上皮细胞失水皱缩甚至死亡;如果NaCl溶液浓度过低,又会使得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吸水过多而涨破。关于试剂的纯度则比较简单,主要注意一点:在配置溶液时,要求用蒸馏水的就只能用蒸馏水。比如在配置不同PH的溶液时,如果用自来水,则可能因为自来水中的一些离子的存在而导致配置成的溶液PH有所偏差。
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10ml无水乙醇是适中的,若无水乙醇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无水乙醇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距烧杯底不能超过1cm,否则容易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试剂的添加顺序有时也会成为影响实验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用菲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必须是先等量混合均匀后才能加入待测溶液中;而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则只能先加NaOH溶液1ml,摇匀了然后才能加CuSO4溶液4滴。
第三点,则是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操作方法错误
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中,有些学生在换上高倍物镜镜头后仍然使用粗准焦螺旋而导致物镜镜头与玻片相撞,压碎玻片甚至损坏镜头。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该“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而有些同学则是直接在盖玻片上进行按压,这样就很容易把盖玻片压碎,甚至可能将手划伤。
2.操作不严格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一个眼睛睁着一个眼睛闭着;检测脂肪时所选用的切片不够薄;在用“引流法”添加液体时,吸速过快,而导致细胞流失;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等等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篇7
2 实验过程设计
2.1 对照班教学过程
在对照班采用常规验证性实验教学法,即教师在讲解渗透装置和渗透原理的前提下,给出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条件下及清水处理后,应该得到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然后播放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演示视频,并根据视频,在黑板上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内容。演示完成后,开始学生试验操作,教师在实验室中观察学生操作过程,适时进行指导,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质壁分离和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的情况以及液泡体积和颜色等的变化。学生实验完成之后,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得出课本实验结论。
2.2 实验班教学过程
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由于教师已对渗透装置和渗透原理进行了讲解,并且演示了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条件下质壁分离及清水复原实验,使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蔗糖溶液的浓度改变或者改用其他溶液可以吗?结果怎么样呢?本实验选用什么样的蔗糖溶液浓度?针对这些问题,实验班学生自主分组并设计了实验。
A组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B组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C组使用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D组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蔗糖溶液,E组使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演示实验步骤和要求来操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质壁分离和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的情况以及液泡体积和颜色等的变化。
3 学生实验结果及结论比较
3.1 对照班结果
对照班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过程,完成了整个实验的小组,所用时间为40 min左右,其中有几组获得了较好的显微照片,也有学生因不熟悉实验步骤而未完成实验,无实验结果。但课后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思路不清,表达不够准确,只能复述实验过程,不能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2 实验班班结果
实验班实验小组中有少许组未完成实验,各组均完成本小组对应蔗糖浓度实验,并将小组最佳显微照片汇总教师操作平台,由教师整理后投影出来,供全班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班实验结果见表1。
四个小组分别选出了较成功的显微照片。
展示实验显微图片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组织其他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当地指导。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① 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② 使用的溶液不同,实验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③ 液泡的体积、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实验班学生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就不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就由于过度失水而死亡;用30%的硝酸钾时,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在细胞开始失水的过程中,被选择吸收到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又吸水,所以发生的是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液泡内的色素不能通过原生质层。
4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4.1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势
生物学科中的许多定律和原理都是通过生物学实验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实验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对比性实验研究表明,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在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以及提高生物课程学习效率等方面是可行且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技能方面,驾驭教材和课堂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思考也更具有前瞻性。
4.2 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篇8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由取材不正确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下简称“实验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烂根,则观察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龋。
二、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一)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二)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三)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实验三对试剂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蒸馏水中混入杂质阳离子,或用自来水代替,则漂洗时,不仅洗去了浮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而且也会把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在对比实验中,含杂质阳离子的蒸馏水也会变蓝。
三、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实验三中根经亚甲基蓝染色后,若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在后面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也将变蓝。
(二)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三)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篇9
因此,认真贯彻教改精神,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专业理解和创新,鼓励同学关心学科动态、广泛阅读、自主学习,通过报告、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锻炼同学合作、思考、表达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教学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课程学习过程有欢乐也有艰辛,同学的各种能力不同程度得到培养与发展。
篇10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四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到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实验三对试剂的纯度有蒋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蒸馏水中混入杂质阳离子,或用自来水代替,则漂洗时,不仅洗去了浮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而且也会把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色阳离了交换下来;在对比实验中,含杂质阳离子的蒸馏水也会变蓝。
3.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在实验三中,经过亚甲基蓝色染色后,若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在后面的对比实验中,蒸馏水也将变蓝。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果有一定的影响。
篇11
招生的第二天,天不随人愿,我所招生人数没有超过第一天,就招了3人,而且是第一天所招的学生家长介绍而来的,让我头疼的是还想要优惠,经过激烈的口战,最终还是每人优惠了20元.这时候才知道这些人有多么的难缠了.也使我更加成熟了.
二十七号,小王庄交了一个报名费.我们还去了常楼,遇见了一个龙凤胎姐弟,家里比较贫困,爸爸进了监狱,家里妈妈、奶奶和七八岁的姐弟俩.而且常楼的生源比较多,而且家长也比较愿意让孩子来上学.也有家长说太贵了想要优惠,我们就说:"不能优惠,只有组队去,才可能优惠,而且也就优惠的十快八快,家里也不差这几快钱,只要是为了孩子,不管投资多少都是应该的.我们争的钱不是都为了孩子吗?"家长也就不再什么了.
在这几天中,学校也热闹起来了,镇上交过钱的几个人,天天来学校学习,很热闹。今天小学生放假,我们又在韩堂发了一遍传单。而这几天的天气一直不是很好,天天下雨,使我们的招生计划更加困难,在这风雨中,我们没有休息,还是坚持着到村中招生,而且中午不能回来,在外露宿街头,这就是我们成功招生的秘诀。
在这招生期间,我们不畏风雨﹑不惧烈日,每天中午吃这馒头和“鸡翅”﹑“鸭翅”与“鱼块”,我们简称为辣条。在六月三十号那天,下了好大的雨,在韩堂,我们碰到了一个学生,她没带伞,我们等了一会雨下的小了,就把她送回家,刚走又下大了,当我到她家常楼时,衣服全都湿透了,到她家之后,没有休息,直接让她带着我们去找她的同学了。最终敲定了五六个人。在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一号那天,在她和她的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又把常楼转了一圈,把生源记了下来。
在七月二号那天,我们有一次来到了刘洼,在中午11:00左右时,下起了暴风雨,而在这里也没一个避雨的地方,打着伞避雨,由于下得太大,最后衣服全都湿了,但我们没回学校,而是等都雨停之后,又开始了我们的招生大计。但是刘洼的生源不算多,而且家长不想让上。我们的队就去了常楼,等到了天黑了,我们唱着“水手”回家了。
在招生期间,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有欢乐﹑有悲伤。哭过﹑笑过,还想过放弃,当我看到孩子时,就有了强大的动力,让我前进,自己的信念使我坚持。在这期间还做了件错事,由于我们招生太晚了,忙着回家,从刘洼骑车回家,都是下坡路,而且车子也有点坏了,一不小心把一位同志从车上摔下来了。把他给摔伤了,我应该做检讨。是我工作中的失误,我以后会更加小心谨慎的,禁止类似的事发生。
我们在招生期间不仅看到了不同的人,还看到了一些小动物。又可爱的小狗刚出生的小猪,肉兔和长毛兔,使我们的视野扩大了,我们的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越来越强了。
教课期:在教课期间要积极参与数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让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评课,与数学教师们共同探讨数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各级学科赛课、说课、论文评选活动,我精心教学,努力做好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学体系,做到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本作业。面向全体,努力做好因材施教,培优转差,启发诱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任班主任以来,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尊重家长、体谅家长,经常以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优秀表现,真诚地提出一些教育的建议。班级工作有方法、有特色,所教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事业是最永恒、最有朝气的事业。
不管是招生期,还是教课期,都受益匪浅。我们都是由不会到会﹑由浅到深,从不会说到流利的去说去讲解,从不敢上讲台到从容淡定上课,使我们不断的成长。
篇12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好课本中的实验,不会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析。结合2013年高考考纲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本文主要探讨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评价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掌握生物实验中的一般分析法,即从有无对照、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实验条件设置、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初步讨论。
1.分析实验有无对照
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以下几种: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
以相互对照为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要用热水、正常温度的水、冰水三个实验组来探究,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再如“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pH溶液之间的对照。
再比如分析实验有无空白对照:为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某同学做了下列实验方案:用一个合适的玻璃罩,将一株生长状态良好的绿色盆栽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罩住,密封不漏气。然后进行相关的操作检查有无淀粉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该实验方案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即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不能很好的说明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应设对照实验,其作法如下: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但是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相同生长状况的另一株植物替代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替代NaOH溶液,其他步骤与题目一样。
显然如果少了某一个实验组,实验结果就没有说服力,因此要评价一个实验设计是否合理,首先要看该实验有无对照,如有,再看对照设计的是否合理。另外还要考虑实验变量如何设置、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等量原则、是否排除了干扰变量等。
2.分析实验材料用具问题
2.1 生物材料的选择。
实验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使实验容易成功而且现象较明显。很多生物实验失败的原因,经常是因为选材不当,造成很难得到实验结论。因而在实验分析时,一定要考虑选材是否正确。
例1: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要选择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应该较浅,才易于观察。
例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准确地选取取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如应避免选择新采收的洋葱、取材时应剪取根尖2-3mm,过长会包括伸长区,无细胞分裂或在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困难等。
因此选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①所选材料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②所选材料应容易获得,尽可能选择无明显季节性、地域性的材料;③所选材料应价格便宜。
2.2 药剂的选择、使用、用量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选择、浓度、使用时间的控制等,在分析造成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时,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2.2.1 药品与试剂的用量。
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B液只能加3-4滴,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试剂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2.2.2 药品与试剂的浓度。
在实验中,药剂的浓度一般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确认的一个比较适宜的范围,应严格按要求操作。比如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之一,主要有如下用途: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
(2)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按1∶1的比例混合,能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别离开来。
(3)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以用来消毒杀菌。
(4)无水乙醇,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用于提取色素,且无毒,方便操作。
2.2.3 药剂使用的时间控制。
有的实验试剂对时间的把握有较高的要求,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最好控制在3~5min,至根酥软为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因为解离时间太长使细胞的结构破坏,影响制片的效果;太短则不易使细胞分离,观察时细胞容易重叠。
2.3 实验器材的选择。
实验中材料用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要求,联系命题者所提供的器材,准确判断和筛选实验所需的用具及材料,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和进行数据处理。如认真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是否正确、恒温水浴锅的使用是否规范等。
3.分析实验条件设置
要准确评价一个实验是否设计合理,还要看看实验条件设置如何,有没有致命性错误。如看看实验是否需要搅拌、加热;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条件是否合理等。例如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了5个不同的PH梯度,然后将各只试管放入70℃的恒温水浴锅中进行保温等。该步骤就有明显的错误,即应该把水浴温度由70℃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发挥活性最适宜的温度为37℃,温度偏高会使酶失去活性,影响实验效果。
4.分析实验步骤及操作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应作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4.1 实验顺序不合理:如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能先加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因为这样可能在改变溶液pH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4.2 忘做某个实验步骤:规定的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根尖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很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会和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影响染色。再比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的培养液计数前若没有振荡试管,计数的结果就可能偏大或偏小。
4.3 操作方法不当。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如果没有严格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去做,实验结果肯定是不够准确的。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如果用高温处理后冷却的过氧化氢酶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则不会看到大量气泡的产生。因为高温已经使过氧化氢酶失活了。再如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用前要先混合再滴加于待测溶液中才可以。
4.4 操作要求不严格。如解离、染色、加热时间不够,试管、玻片等的清洗不够干净等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5.分析实验结果
判断一个实验最终有没有达成预定的实验目标,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与否成了压轴要求。评价时要重点看看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是否准确、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对实验结论的表达是否到位或者出现错位等。
一看实验结果的验证目标是不是该实验的因变量:如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自变量为有无氧气,因变量应该是检测有无CO2的产生或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
二看验证方法是否得当:如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不可以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为无论蔗糖是否水解遇碘液都没有颜色变化。
三看对实验结论的表达是否准确:分析实验结论的描述,要注意前后之间有没有较强的逻辑性;有没有反映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和言简意赅等等。
总之,针对高中生物实验关于评价类试题的考察,我们在评价或修订实验方案时,先要弄清楚该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再对症下药。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推敲、研究高考考查的评价类试题,并演练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才能找到求解此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才能增强对生物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术的认知,从而大大提升应对高考实验内容的实战方法和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 苏相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延平.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年09期.
[3] 吴江洪.浅谈生物实验活动评价[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年09期.
篇1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节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充足的教学资料裁剪成内容丰富的教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这门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可精要地介绍本学科的精彩之处,把学生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从此热爱学习通用技术。本人设计了一连串如“人类如何从石器时展到如今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呢?”“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是如何利用外在事物或发明新事物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呢?”“人们怎样发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风避雨,学会用火食用熟食的呢?”等等问题进行诱导,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这些目的都达到了,人们又如何发明各种时装、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一步步引导学生到技术与设计中来,一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辅以介绍靠设计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些经典案例,如耐克公司只搞设计,自己却不制作一双鞋子,但赚走了鞋子生产链中最大部分的利润;可口可乐公司凭借设计了一张可乐配方,称雄饮料市场上百年;肯德基凭借设计了一种快餐销售模式,令全球癫狂……他们都是靠技术设计而长久大幅赢利的典范。紧接着介绍国内其他省份开展这门课的现状,如浙江是国内率先把通用技术纳入高考的省份之一,教学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学生的紧迫感和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最后向学生介绍大到航天飞机、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发射,小到衣食住行,无不是设计与技术的成果。
二、贴近生活,选好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
通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既来自课程,更大程度上应来自学生生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的好习惯。
首先,应用视频,辅以提问,进行启发引导。在讲到新技术改变生活时,教师可先播放三段大地震后抢险救灾的视频。第一段视频的内容是灾民自发组织起来,用双手、铁锹等在废墟上疯狂地翻挖着寻找亲人,结果总是失望;第二段视频的内容是一群救援人员开来挖掘机等现代设备快速地搬开空心楼板等重物,但是效果仍不好;第三段视频的内容是几个专业救援人士带着生命探测仪在一堆废墟旁测试,只用几分钟就能确定废墟下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还能迅速确定准确位置,局部少量开挖就能找到伤者,快速高效。待学生看完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议论时,教师趁热打铁追加几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加以启发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用时不多,但效果明显。
其次,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用技术课的教师应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教具。在讲解“设计方案的制订”时,以同学设计制作闹钟为例介绍设计的基本过程。本人亲自设计、加工了三个木制桥梁,拿在课堂上当场做了承重技术试验,将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反应积极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最后,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将理论加以实践。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种节庆活动,进行一些如小板凳、相框、桥梁、航模等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
三、借用网络,加大信息容量,应对专业知识匮乏
通用技术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单凭教师“一嘴、一笔、一黑板”,是无法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全角视野。借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将图片升级为视频,把相对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加知识容量,课堂内容更直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讲授技术发展史时,可通过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容量,如通过回放已发射的“神十”升空的实况及相关“神十”技术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我国从无飞船单人飞船多人飞船太空行走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革新的过程。最后提出问题:下一步将探索空间实验室工程的研制开发,将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进空间实验室,让学生猜想,还需要哪些技术改进或升级?
四、立足实践,建立好成就感,建构多元知识体系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只有把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融入实践,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开环和闭环知识时,本人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大家非常熟悉的楼梯路声控灯、自动感应水龙头两个控制现象作为开环例子,以空调、抽水马桶的控制现象作为闭环例子,将两者图片进行分析对比,形象直观,学生很快弄清了二者的区别。另外,书上的小试验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具体的物件,当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件有创意的作品时,他们会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我校学生制作的小凳子、孔明锁、鸟巢模型等作品,不但会在本班本校同学中互相传阅,还会传到外校,甚至家长和亲属也会被学生的作品所触动。本人指导学生进行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台灯、小板凳、桥梁模型等物品的设计制作,当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不够用时,他们会通过请教老师、网络搜索等方式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哪怕是简单的物件的产生都会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伴随着努力与艰辛的过程,都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元知识体系已悄然建构。
五、走出课堂,分好层级梯度,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通用技术教学若局限于课堂,理论的灌输往往没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学的必须之举。例如,在进行“产品人性化设计”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绘制一份校园平面图,标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之处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平时生活在学校里,但甚少有人仔细观察过,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活动中去。又如,在进行台灯制作项目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难度不一的几种方案,最低层次的只要能用开关控制台灯的亮、灭就算合格;稍难一点,加入定时器、声光控等开关;再难点的要求亮度可调,灯光要射在特定区域内;最难的一级,学生自己找资料买零件,造出符合各种需求的个性化台灯。这样多级梯度分布任务虽然难度不同,但训练科目是一样的,参与的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获益。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亲自动手,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而发明创新,他们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门课。诚然,作为一门起步不久的课程,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尚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为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2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