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忠诚教育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忠诚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忠诚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政府的关心给予我工作的热情。我只所以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从事所热爱的工作,开心地生活,主要是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特别好,它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发展意识,使我们安居乐业。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奖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教育环境,使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也感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篇2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来自人民,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杜绝公安机关中存在着的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的四难现象。

二、严格自律,清正廉洁。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请登陆政法秘书网)根本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要自觉抵制和克服拜金主义、亨乐主义、极端主义的腐蚀影响,抵制住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自觉地做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要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纪律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人民警察廉洁自律的规定,做一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这次讲忠诚、铸警魂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民警做到“四个忠于”,增强民警“五种意识”,校正民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做到敬业勤业、乐业精业,进一步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履行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责任。因此,我们每位民警应该立足岗位实际,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这是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最好诠释,要以公安队伍中李坤阳、鲜大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尽职尽责,为打造平安营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行政执法中,如何管理、如何服务,在刑事执法中,打击什么、保护什么,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不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就会混淆是非,工作处于无所适从的状况,从而就谈不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拿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对于群众的报案、求助等问题的推让、部门间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来说,一部分就是因为我们的民警对法律、业务不熟的原因造成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检讨我们过去工作的过程,也是探讨我们以后怎样工作的过程。我们要正视过去工作中不足的地方,正视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中不满意的地方,认真分析群众对我们的不满意是因为我们的失职、执法不公、服务态度不端正,还是我们的工作思路陈旧等等因素。要从思想认识的深处剖析自己。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章制度,我们要结合实际对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服务态度,新的精神面貌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职责。

篇3

有幸参加了20xx暑期远程教师培训,由衷感谢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本次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感觉这次培训比以往的培训都好,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次培训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一周的培训,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培训是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也不再是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协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等多元角色。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通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我们的课堂变革与学校变革,都与社会变革血脉相连。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篇4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通过观看一些教学实录,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学习和使用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我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可以自主的分配时间。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很难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参加业务学习,而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从人才培养上讲,远程教育资源因为在教学、管理、学习方式等教学环节上与一般教学不同,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网络技能以及较强的信息构建能力,也就是说现代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互动教学产生最佳效果。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类型资源的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得到老师的全面解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远程教学自身的优点为原本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远程教学也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篇5

一、幼儿教师拥有的教育观念

我的幼儿教育观概括为:童心+爱心+信心+耐心+责任心,五心齐用,才能搞好幼儿教育,才能对得起孩子们天真灿烂的微笑,以及他们一声声稚嫩甜美的“老师”的呼唤。

1.幼儿教师需要拥有一颗童心

一颗童心,可以使我们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容易与他们交流,因此也更容易了解他们。把自己当成孩子,用孩子们的语言教育他们,他们才会听懂,才会明白。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富有感彩,而且还要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样孩子们会津津有味的听着,而且为了听清楚故事,还会自觉的安静下来,如果其中有说话的小朋友,打扰了听讲,其他小朋友还会维持秩序。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注意倾听他们的提问,要及时解决问题,还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不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幼儿教师需要拥有一颗爱心

幼儿教育还应当是充满爱的教育,要拥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不论是听话的孩子,还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他们都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不虐待每个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有多动的特点,有的孩子有安静的特点,有的孩子有打人的特点,有的孩子有反应慢的特点,有的孩子有机灵的特点等等,每一种特点的孩子都会做出一些让幼儿教师难堪的事来,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拥有一颗爱心,从幼儿的心理和身理多方面来替幼儿考虑,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爱心,要看到他们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在孩子的学习困难时,我们拿出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他们就能在我们的关心下健康的成长。

3.幼儿教师需要拥有一颗信心

要说信心,就是教师要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尤其是幼儿教育,刚来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比如幼儿哭闹、生病了怎么办,自己讲的他们不明白怎么办。慢慢的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一些管理幼儿的方法,不是只有顺从他们,疼爱他们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要恩威并施。该睡觉就必须睡,该玩就玩,这也是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家为什么很难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原因在于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爸妈的疼爱和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习惯,当长辈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很难改掉了。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种种缺点,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孩子。

4.幼儿教师需要拥有一颗耐心

所谓耐心,就是当你屡次教育孩子,他们都不知悔改时,继续想尽办法,说服教育或者变换方式教育。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孩子们就是在这个圈圈里不断的进步,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心急,本来就很小的年龄,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只要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下来,就会有质的飞跃。而在学习上,更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学习差异、年龄特点以及所处的关键期,因材施教,不要把大人的接受能力应用在幼儿身上。对待他们更应当耐心,多等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幼儿教师需要拥有一颗责任心

最后就是责任心了,教育是项良心活,教多教少在老师,怎样教,教什么也在老师,真正懂得幼儿教育的老师,会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吸引孩子,并在其中懂得一些道理,掌握一些知识。幼儿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快乐中学习,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而不懂得幼儿教育的老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许会差一些,但必须要有一颗责任心,对幼儿负责,对教育负责。不止关心幼儿的身体,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尊重幼儿特点因材施教

注意幼儿特点因材施教。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基础的教育,每个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幼儿具有各异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 到不同的家庭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亦不同。 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幼儿特点, 进行“因材施教”,不能把幼儿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般情况下需要面对一个班级近30多名幼儿,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差异,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

1.寻找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

最近发展区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它为目标。“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 。区域活动是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组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这个活动中,利用幼儿间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必需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教育。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幼儿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成绩时要及时鼓励、表扬,当他受到挫折时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自信心。我们老师,只有了解了孩子,知道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使幼儿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篇6

一、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念指导行动,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行为。虽然某些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忽视个性,强求划一,讲师道尊严,不讲平等尊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追求把学生管教的唯唯诺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不是充当学生的指导者,而是包办代替、强制命令,把成人的意志加强给学生,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知识需求,不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等等,都带有这样的落后印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动的有机体。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整体,深刻和灵活。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沟通和合作,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体育教师要做到体育技能与人文素养全面提高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和提高体质的锻炼方法。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知识日新月异,所以就体育教育本身来说,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教育领域是需要不断的发展的,就新课程标准来说,教师专业素质,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是不够的,也行不通,是要淘汰的,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素质上提高,而且要往人文素养方面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专业素质,因为这本身就提出很多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同的内容,而且增加了许多健康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要有新专业定位。传统的体育教师的培养,都是线性的,专业性很强,必须承认目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底子还是不够的。其次,当今的孩子信息量,信息源是很广泛的,他们是真正的“多媒体”,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发展、情感价值、视野方面高加开阔,真正地体现了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那么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方面就需要补充、吸收,否则就跟不上现在孩子们自主发挥的要求。如果学生问及许多当今赛事的问题,教师如果以不清楚作答,那么就会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再次,当今时代是提示多元化、综合化的时代,教师除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面上掌握必要的知识外,在人文科学层面上需要学习。我们小学体育教师本身要逐渐拓宽研究领域,加强跨科学研究能力。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要想门门精通,也不现实,但任何一门学问也不只是孤立的,需要其它学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从深层次讲,各门学科都息息相关。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变被动模仿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7

可以说,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激活了长久以来语文课堂相对沉闷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确实是一个大胆的举措。而这种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面对选修课,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舍得当,详略相宜,做到教学内容个性化

新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成为困扰语文教学内容的难题之一,如果用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模块教学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科学有效地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去除枝蔓,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学习视野有所开阔,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注重实效,突破难点,追求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选修课程有多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辅助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注重不同课型、不同学情的因素,在方法的选择上各有侧重。有些课型可以侧重学生的爱好,如,《小说阅读》《人物传记》等,有些可以侧重语文的涵养,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的则可以侧重于树立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先秦诸子选读》。

三、关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避免教学误区

1.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封闭的语文知识专题课

在一个封闭的课程空间里,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在缺失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也就失去了客观诉求。

2.不要把选修课上成专题内容的学术课

选修课要有拓展和探究,但应“适当”,要讲究拓展的价值,重视探究的质量。不顾学生的实际,一味求“深”求“难”,这样做也同样无法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篇8

一、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通过入学考试对高一新生的入学考试,了解学生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还加强了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英语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英语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英语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英语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英语活动的形式。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英语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英语教学,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 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四、开展合作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教师扮演好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及时地给与学生指导、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英语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英语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小品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英语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英语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五、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①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②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③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④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等。⑤每周一至周五傍晚进行15分钟的黄金背诵,每单元做一份周报或双语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英语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搜集材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搜集资料并不仅仅指搜集有关本科目教材的资料,也要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料,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寓教育于教育之中”。如在讲到第一模块的一个词组中: be divided into…“把、、、分成” 这个词组时书上写了一句话“The school year is divided into semesters.”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but life is not divided into semesters. (人生是不分学期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又翻译了一遍。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到句子的美,又能在欣赏句子的同时,既学到知识,又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也许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们有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师生之间,让学生之间,让自己与自己之间形成一种和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始终要坚信:“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奇迹”。请你相信自己,你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你也一定会创造奇迹。

七、充分用足多媒体,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篇9

1.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尤其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严父慈母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在学生犯错误时,尽量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老师,才能使学生觉得亲切,和学生产生默契,建立起真诚的感情。学生也会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孔子最推崇“乐之”,他强调的就是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以及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参与。如:教学《行道树》时,我让学生课前每人画一张水墨画――行道树,在上课时首先让每个小组推荐出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供全班欣赏,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阅读兴趣都来了。

3.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指出其中不足,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可信赖的“向导”。他们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枯燥的“苦役”,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从而提高兴趣,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育不能拘泥于书本和教室,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课前备资料、备问题

我从教初一就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查找有关的资料,如讲《苏州园林》让学生查找拙政园、留丁园、狮子林等重要园林的游览图,下载名胜景点,增强对各种园林特点的直观认识。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理清说明顺序。上《理想》可让学生收集一两句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收集一个有关实现理想的伟人事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提高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谓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之术,这样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读、写、说能力

对于“读”,我在班上设立图书柜,要求同学们每人定期交出两本课外读物,只要是健康的书、报刊或杂志等都可以,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到了初三,许多同学读了较多书,学生乐于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将其中优秀词句等摘录下来。

对于“写”,要求学生写周记和课堂作文。教师评改后,选出佳作贴在班级的“展示自我”栏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10

2012年秋季,仙游一中复办了中断十五年的初中部。我服从学校安排,来到七年级担任历史科教学。在这一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既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艰辛,也体会到初中历史教学的乐趣,真可谓酸甜苦乐,皆有感触。本人认为,初中历史教学有别于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感性分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当然,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亦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我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担任初中历史教学的。所以,当20多年后我重返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时,因为有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淀,我便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驾驭初中历史课堂。在此,本人想谈谈构建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应注意和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 思想性原则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本人来讲,可以为他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而对于整个国家民族来讲,这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了。初中历史教材中富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岳家军、戚家军战无不胜的纪律意识,学习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学习郑成功的爱国情怀,等等。

二、 人文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人文思维的理性的人。在这方面,历史教师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是开展探究课活动。比如,我们可以结合七年上册探究课一"破解彩陶之谜",向学生们展示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状况,了解那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二是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开封禹王台大禹治水石刻画",从中感受大禹率领民众,夜以继日,不畏劳苦,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内容。楷体字内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好宋体字的内容。如讲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楷体字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孔子这一公平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不管什么人,只要肯下苦功都是可以成才的。又如讲到司马迁与《史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楷体字内容中总结出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几个原因:家庭熏陶、博览群书、注重实践、忍辱负重。另外,教材中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也富含人文性,教师应充分予以利用。

三、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既可以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又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学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有这么几个做法:一是举行课前三分钟历史小故事比赛,每次一位,让学生自己报名后事先认真准备,老师点评后,由全班学生投票,优秀讲演者在期中期末考时酌情给予奖励分。二是举行专题的历史故事会。我在介绍完三国鼎立的历史后,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国故事会"。首先老师简要地绘声绘色地复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精心准备,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最后全班集体朗读老师自己创作的诗歌"说三国,道三国,三国故事人人说,三国故事人人爱,三国故事传四方,三国故事永流芳",全班学生兴趣盎然。三是结合学校科技周活动,举行了"历史谜语有奖竞猜活动"。教师事先采集了初中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历史谜语,用小布条张贴悬挂在科学楼内,答对的同学老师奖励一个小礼品。

四、 兼容性原则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实际上,政史地亦不分家。这些道理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不管是高中历史教学还是初中历史教学都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在这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里介绍几个做法。一是渗透成语典故。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我在上课过程中,经常渗透一些成语典故。如讲到"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时,介绍成语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讲到"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介绍成语典故"老马识途","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学完七年历史上册后,我还组织学生举行一场成语历史故事竞赛。既可以增强学习历史的趣味性,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学好语文积累了有益的素材。二是渗透歇后语知识。歇后语也是祖国语言文化的宝贵遗产,学好歇后语,对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大有裨益。如"孔子佩腰刀-不文不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周瑜)谋荆洲---陪了夫人又折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等等。

五、 条理性原则

由小学到初中,初中学生正经历着由小学到中学学习方式的转型。一方面,学习的科目极大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阅读的内容也急剧扩大。据我观察,许多刚上初中的同学,对于中学的学习方法是一头雾水一面茫然。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严重依赖老师到逐渐适应独立自主,逐渐做到自主学习。就历史老师来讲,可以通过课堂示范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思路让学生知晓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本人认为,历史老师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合理地取舍,在尊重历史教材编写思路的前提下,对历史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在此基础上认真设计好每一课的板书,用科学规范条理清楚的板书引导学生,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作为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如七年下册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教材编写比较乱,学生不易掌握。但通过条理性的板书设计,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一、金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二、北宋的灭亡(时间,标志);三、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四、宋金关系(宋金战争,宋金议和,金朝的汉化改革)。这样的板书设计,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篇11

高职生主要来源于普高分流后的学困生和行为习惯后进生,学生普遍具有厌学情绪,整体英语水平偏低,语言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纪律观念薄弱,对生活没有目标,不知该如何为将来作打算,不明白学习对将来的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不清楚学习英语的意义。在这种学生英语水平呈金字塔形式(即大部分构成塔基,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位于塔顶尖,而不是通常的中间大两头小)的大班额教学中,如何从基础英语教学做起,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2、教学模式和方式落后,与教学目标不符

受高考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发展至今一直沿用普高英语教学的常规模式。这种模式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是不相匹配的,基本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观。高职英语教育目前仍然是索然无味的课堂知识传授,英语课堂大都是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无从谈起。

3、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任务繁重

近年来的普高扩招使各校师资力量较为欠缺,师生比例关系不协调,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超标”。而我们泸县的学校基本上走的都是农村综合高中之路,即在同一所高中学校中普高和高职并存。在大多数教师的心目中都是普高教学第一,高职教学第二,高职依附于普高而生存。通常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学依赖普高教师,其教学活动只不过像普高教师在高职部打零工。所以我认为要发展高职英语还得拥有一批属于高中部自己的英语教师,我还期待学校和职教中心多组织类型多样的教研活动,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4、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传统教学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或升学。而在大力推行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今天,我们觉得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似乎也只有考试。表现为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评,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教师对学生的考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几乎都只看成绩,而这个考试成绩又一定会由相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为什么我们高职英语教学的标高不是按“新课标”来确定的,而是比较多的考虑高考或联考的要求呢?这恐怕与现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某些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因素有关。因为老师担心如果期末调研考试会考某些难度的题型,学生不会做怎么办?如果成绩拿不上来学生、家长和学校都会怀疑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的日子会非常不好过。为什么考试成绩拿不上来,老师的日子就不好过呢?为什么老师不能放开手脚进行新课改呢?考试真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吗?治标还得治本,我在这里也只能表达一下广大一线教师的呼吁和渴望。

5、普职教材相互干扰,教学标高不明确

普高教材和高职教材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课程内容所体现的学科思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普高教材和内容却大行其道。参照普高,高职英语同样以高考为准绳,过分强调打基础、提能力、有着鲜明的考试目的,却迷失了其专业针对性。鉴于高职教材版本繁多,教学内容随意,系统性不强,考试标准不明确的事实,教师为了夺取联考的胜利,不得已只有参照普高教材和教学模式,大量扩充知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加剧了两极分化。职教中心组的领导们更明确高考的动向,更能把握试题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着中心组成员能在教材内容的处理,考试范围及其难度上给予我们一线教师更多的点拨和指导,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中我有诸多的困惑,也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对学好英语信心不足,有一种畏难的心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要给他们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英语学习对专业技术人员日后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将较高的专注力、学习精力倾注到英语学习当中,为满足现代专业技术人才英语素质、英语能力的需求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会明确不管是出于自身学习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都必须学好英语。

2、强化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实现普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针对高职班生源素质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分流组班后及时对其英语基础知识进行摸底调研,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减少教学方式不适应造成的厌学心理。针对我校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我们初步规划了英语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即用前两个月的时间来强化复习初中内容,用后半期的时间来教学高职英语拓展模块的内容。这样就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现有的高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普高英语到高职英语的平稳过渡,以此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3、改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从分流组班后的摸底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高者100多分,低者连背出26个字母都吃力。面对素质迥异的生源群体,我们只能根据学生实际,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毕竟,教学优劣的评价标准不是老师“讲得多好”而是学生“学得多好”。课堂上,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注重发展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高职英语高考的指挥棒,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度,适时更新,调整教学结构和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如何分组讨论、分组练习对话、辩论、表演、演讲、模拟讲课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成一种浓郁的英语课堂气氛,做到既不压倒英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进而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

篇12

教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由此产生相应的教育评价。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新版《英语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运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对实施新教学评价的尝试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评价可以在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前提下,结合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总评、课堂及课外评价等方式进行。

1.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各类评价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每位学生在评价体验中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学习档案通常收集学生较好的作业及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用档案袋让学生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学习档案,如颜色、图案等,体现自己的个性,增加对档案的拥有感。学生本人是建立学习档案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学习档案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他们学到了什么和他们是如何学习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档案也为老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学生的学习档案由学生自己保管,自主安排其收入的真实内容,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时地为学生学习档案添加目的性的内容。学习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写作样本。包括自己满意的作业和能说明自己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的作业。

(2)朗读课文,对话表演或进行表演比赛的录音带。这样做不仅可以记录学生在口语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各种获奖证书等。

(4)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如朗读课文,朗诵诗歌,课文中的角色演出等。

(5)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

(6)参加各种课外英语活动的记录。如手抄报、贺卡、书法作品、照片及图片等。

对学习档案的评价方式采用等级制(优、良、及格),只要学生参与了,不论制作的平如何,迟交、补交都应被评为及格以上。还可设立“版面设计艺术奖”“实用性优秀奖”等。

2.学生间相互评价和小组评价方式。新课程中的英语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团结、合作和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每位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仅是参加者,而且是合作者。通过合作评价,每位学生可以从横向上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弱点,以便更有效地确定并利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

英语作业评价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很好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如阅读写作评价表: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对教学作出准确决策的必要手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从不同的方面、角度,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真正做到因材施“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与进步,建立自信,获得继续进步的动力。

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教师在评价语言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化评价注重师生情感沟通,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

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Great!Perfect! Wonderful!Keep trying!Try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Try your best,you are clever.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

I am sure you can!You can do it well,come on!

I am proud of you!This is the best I have seen today!

Hope you work harder!Much better than before.

You may work more carefully next time. Do you want to be the best? Then don't stop.

Well done! But try to make your handwriting nicer.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It's also important to be creative.

The harder you work,the sooner you will improve.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三、实施新的课堂评价中的体会与反思

通过对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我和学生都体验到了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自信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相互合作,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能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在“一帮一”活动中,好学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帮助,逐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在课外,学生们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能主动地尝试使用学过的英语。

新的评价策略的有效使用,也不时地改变我自己习惯的英语教学模式,让我从传统的单一英语知识传授过程中解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我只是一个普通倡导者;一个联系家长、老师、学生的桥梁;一个学生或家长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学生愿意接触、交流的知心朋友……但是,实施过程也告诫我:要科学地处理好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要处理好教学和评价的关系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许这才是教学艺术真正的内涵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玉锟.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篇13

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些特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简言之,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话语文本,是一个中介,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遵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将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课文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以控制在一个基准上,可能会出现“课堂非常热闹,效果却不理想”的局面。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遵循“紧扣文章中心”的基本原则。凡是被选入新课标下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章,立意深刻,中心明确。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抒发感情,一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精挑细选,并且结构严密。对文内的语言进行了修辞炼句,对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作出了独具匠心的安排,而这些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师生都应从作者的心理出发,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2遵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素质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正如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指出的那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出发点,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种“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只有使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会产生思想共鸣,才会获得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必要性和实用性

所谓语文知识,王荣生博士把它定义为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语文界普遍认同的是语法、修辞、逻辑、文章(文艺)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