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教师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教师自我总结

篇1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平时虚心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学生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运用感受、观察、表现及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尽可能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和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篇2

我从走出校园成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已经十年之久。从我走上那圣神讲台那一刻起,就决心把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美术教育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感触良多。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我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专业性非常强,中职美术课程专业特性更为突出。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专业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美术课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呢?

首先,作为一名中职美术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后盾,扎实的专业技巧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做基础。这是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最为基本的条件。这样学生才会信服老师,跟着老师的步伐,听从老师的安排。课堂教学便很容易的开展起来。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勤思勤练”对于中职美术老师来说就是勤思考勤练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而不是循规蹈矩的教书匠,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精心设计每篇教案,珍惜每节课。“教然后知不足”,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情况,发现优势和不足,课后及时进行总结,整合,不断改进,弥补不足发扬优势。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限时间内的课堂效率,是我们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勤思考就好比勤照镜子,不知自己的不足,最终只能碌碌无为。保持勤思考勤练习的习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博学多闻”是对中职美术教师知识面的要求。美术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教书中除了美术及美术相关知识外,往往还涵盖了诸如宗教、文学、建筑、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仅靠教材提供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但要把教材专研透彻,还需要教师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并且把他们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性,充实课堂教学知识,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档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持之以恒”有恒心,有毅力。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成功都是科学家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小到教具的选择与制作,大到教学改革的试验,日积月累的沉淀下来,也许是几年或者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和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一事无成。

其次,一名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对所有学生,教师一定要做到平等,公正。人对艺术的感知是不同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思想文化素质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学生的天资也不一样,对于那些接受知识和反应速度慢的同学,老师不要过于心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给他们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去作画家,正确的人生态度更为重要。对于后进学生,积极引导绝不放弃。真正关心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名中职美术教师即使拥有很强的专业水平,他对学生缺乏爱心,责任感差,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或者思想道德有问题,他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第三,中职美术教师还要掌握系统的教学教法,懂得教育心理学。懂得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这是基本的要求。作为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并且把它们合理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与时代同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内容要新颖又吸引力。教材上的内容部一定能让学生完全感兴趣。教师可以灵活的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学习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组织教学。更多的了解学生是解决教学中“教”很多问题的关键。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篇3

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而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还体现在学生是否养成了观察、记忆、想象、分析和创造的能力。其间,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则直接说明了一节课的好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之美,让他们沉浸在对美的鉴赏和感悟之中,这样必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吸引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则会个性化十足。如,学生在下课十分钟身心比较放松,一上课时还不能马上集中精力。这时教师可利用一个小的游戏来进行“铺垫”,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活动三——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教学前,首先,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最后,在学生对所要制作面具的特征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新课学习。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并且与社会、人文、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将美术学科知识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揭示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环境、美术与科学等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综合的实践活动,如,设计学校海报,布置艺术节、运动会与音乐会的会场,以及美化教室等,使“综合·探索”活动落到实处,把美术教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教学的层面,这样能够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

篇4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这门学科在小学开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为什么美术教学如此滞后呢?使作为副科的美术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无论是“五育”并举的传统教育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对于美术的教育始终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被重视。本人自从教以来,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1.学校重视不够

每所学校都按照规定开足开全各门课,但在具体操作中,农村小学很少是上足美术课的,在广大师生的认识里,美术课就是机动课。特别是在期末阶段,为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美术课。

2.师资力量不完善

农村学校,大多数老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队伍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有些教师连美术的门类都无法区分。甚至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在观念里区分不清什么是美术,实际上是在曲解美术,又怎么谈得上是美术教育。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教学类型单一,导致学生的重视不够、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对美术评价标准不清楚,处于自我探索与认知的状态,难免会出现走向误区或发展上的缓慢。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以应付作业而草草了事,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形成美的渴望与追求。

4.家长支持力度不够

家长对学生的支持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大多数学生的家长不愿拿钱去购买学习用具,就是有一些学生想买,而乡镇上也没有。在美术课上最常见的就是一个本子,或一支笔,或一盒水彩笔,其他作画工具就微乎其微。当学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和绘画欲望时,手头没有实施的工具。久而久之,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彻底抹杀了。

二、浅谈教学方法

美术这门学科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炫耀知识,而是与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人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关系的学科。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我总结了几点方法:

1.注重类似游戏过程的绘画教学

对于小学的绘画课来说,必须把喜爱放在第一位。而画得好与不好是次要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去感受潜藏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培养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爱与感觉。让学生感受造型美术的乐趣、喜悦才是小学绘画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就不能以似与不似、抽象与具体为标准去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创作的愉悦过程,要是能通过绘画释放心情、消除忧愁、调解情趣,那么,美术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2.改革旧式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某些课题在农村无法开展,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就会上出不一样的特色课来。我们可以弄些泥巴来,让学生制作自己熟悉的牛、羊、鸭子、碗、杯、长城,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泥,何乐不为呢?

3.创造性的工艺制作课的教学

篇5

以往的美术课堂是老师讲学生练,老师总结学生评,这样容易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培根曾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堂上我总是尽可能地想尽办法调计教学情景,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分小组团坐,组长为代表前坐,中心为活动区,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换,适当时候扮演弱者向学生求助,这样就把自己的位置由台上转到了台下,把学生由台下请到了台上,让学生当主角我当配角。能让学生说的我尽量不说,把课堂讲授变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懂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公开的提出来,再由学生商议解决,到最后我再进行点评或总结。课堂上我只起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融课堂争论、讨论等形式于一体,最大限度的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我总是尽可能的多想办法,让学习方式多样化。把歌曲、舞蹈、乐器演奏、演讲、诗歌等形式引入课堂。尽管美术不同于音乐,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用夸张的手势加强语言说教的效果。让诗歌和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手绘线条的表达方法》这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手绘线条来诠释诗歌,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向青天”“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等。虽然学生的线条还很稚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而且让他们觉得这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结合山区特点,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校本课程我费了一番心机,结合本地特点,我把树叶装饰画、根雕、卵石画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

1.树叶装饰画,对树叶进行“选美”,挑选出一组树叶,选取花片叶或局部肌理进行创造想象,尽可能见仁见智、迂想妙得。同一片树叶根据外形、色彩、肌理可以作为某动物的局部,也可作为某风景的一角。既可作为独立的装饰小品置于墙面、案头,也可用作贺卡、书签等。总之,要打破时空的局限和思维的框框,追求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百花争艳。

2.根雕。山区是艺术的滋长地,那些山荆根、柿树根等盘根错节的不知名的树根,就更成了根雕的上品。可以说,根雕艺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想象的空间。

3.卵石画。每学期我都抽出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溪边、小河中采集各式各样的鹅卵石,然后启发学生根据石块的不同形状进行创意绘画。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收效甚好。

四、搞好学习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

1.在课堂上搞好作业自我评价

(1)逐一评价。即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美术欣赏知识,从构图、色彩、思想内容、审美价值等方而分别评价。教师可根据作业的要求,适当制定些评价标准,让学生参照。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小组范围内讲述,也可以对照标准给自己的作业打分。

(2)对比评价。对比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操作,教师可选择一张学生作业作为参考,并指出优缺所在,请学生与其比较,给自己的作业一个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或全班学生进行互评,相互提出在自我评价中遗漏的优缺点,最后老师给与总体的综合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2.设计美术学科课堂激励卡

学生在上课时如果在某一项表现特别突出,老师就在激励卡的对应项目内划分,最后签上老师的名字和日期。学期结束时,它将作为学生是否表现优秀,课堂学习是否积极的重要依据。课堂激励卡的运用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反映。学生为了得到老师亲笔签名的激励卡,上课争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3.运用好美术学期评价表

篇6

关于“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理论与策略,已经受到了各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学生在交往中互动、互惠的模式逐渐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尤其在美术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课堂中鲜见互动。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枯燥乏味,未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美术互动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性”的学习培养,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观察世界能力,塑造人文精神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不少美术教师意识到该问题,将“互动”这一环节纳入了教学过程。但一些互动环节显得程式化,甚至无法促成教学,形同虚设。那么,何为“师生有效互动”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在师生的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而如何衡量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师生之间互动频率的高低。而是在这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程度以及认知态度的改观与否。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我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1 教师导动——推陈出新 激趣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铺垫、引导等工作。我在课前对美术课题或内容做些改动,如:“给青花瓷瓶”设计纹样、“我给小动物设计房子”;或找一件T恤,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花纹并画出来。这些题目都属于设计课,但相比以往单纯地学习纹样设计,画房屋造型等有趣多了。还有手工课上“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通过游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变化莫测的实验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逐渐转化为有趣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或生硬的学科术语,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强调课程内容的同时,努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师生互动——形象传递 感知体验

学生在学习绘画语言,理解审美法则时,用简单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学生自我的体验感知是任何东西无可代替的。体验、感知是把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激发创作热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以传授、临摹为主。为此,教学中我总是力求打破单—的信息传递,让学生与教师非常愉快、自由平等地对话, 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例如:在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谈到明暗层次的深浅变化,我形象地将它定义为明暗“节奏”的变化。那么,怎么能用简单明了而又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搞清楚这个问题呢?既然说到“节奏”,我就借用了音乐,先让学生听听音乐。我播放了一段节奏变化丰富的乐曲,并让学生仔细听,并提出问题请他们辨别出曲中节奏的强弱。由音乐中的“节奏”引申到“素描”明暗层次的轻重深浅。除了素描“五大调”的主调外,丰富的明暗层次该如何表现?让学生仔细思考,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回答。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让他们尝试根据听到的不同强弱的曲调排出深浅不同的明暗线,学生在感受中体验,有效降低了技能训练的难度。

篇7

美术绘画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富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并且主动发展,使课堂教学素质化得到真正体现。

经过多年来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确定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活动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育人的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创造,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成效。

一 创设情境

教师是创设兴趣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活动单设计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很快了解,产生探究美术的欲望,明确美术学习的目标。

儿童在绘画的时候,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就要帮学生消除这种心理,帮助其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在创新教学中,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价值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极大地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对学生的想象力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里。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有进行新的尝试的创新欲望。

其次,教师要以表扬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得以增强,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就避免了过分地自我批判。尤其对高年级学生,随着写实期开始和进行,对自己艺术表现的自我批评也增强了。一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便于过分地自我批判而疏远于艺术表现,从而抑制了自己潜在才能的发展。这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启发诱导,从不同的方面启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大胆地表现。

二 探究释疑

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每个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伙伴们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相机点拨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示,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 自我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呢?要在课堂教改和技能训练中来体现,培养学生用线条、色彩、图像表现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比如,我在上《中国结》这一课时,我先介绍中国结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融的深刻意义。通过学习几种由简到繁的结形,并提高较广泛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分析研究能力。

在上《远古的呼唤》时,我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记录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动作以及居住场景、装饰品、建筑等。学生在课堂作业时,脑海里使用了大量素材,可以尽情发挥和创作。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来表演一些剧情,让他们体验一下自己的劳动创造。在这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着美术活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篇8

一、依据个性,培养意识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对外的表现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不同的学生,情感个性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美的评价自然也是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经历之下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就会有不同的欣赏观点。正如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是重要的,但对于艺术作品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拥有了独特的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去欣赏美,最终在美术作品中创造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表述的不同感受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看作品,而不是事先告知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标准。对于作品先概述什么,再从哪一角度赏析等等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的审美逐步发展。例如,在欣赏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时,我先让学生看画,试着和同座讨论作品;在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教师要向他们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信息,学生看画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面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表现的?色彩和笔触上与你之前欣赏的作品一样吗?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在哪里?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画面的色彩上鲜活,简练;有的感受到的是光线塑造非常强烈;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新的点彩画法。由此来看,依据学生的个性,启发了同学们对美术作品赏析的多元性,挖掘出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学生体验,积极参与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美术课堂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体验课堂乐趣,这样才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沉闷。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美术课要有一个目的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中乐于亲自动手,敢于尝试。要让学生知道只有亲自去接触新的美术材料,尝试新的绘画手法,才能掌握新工具材料的性能,学会新的美术技能技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许多的制作课,对于这样的课程,为了方便教学,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参考书本中的某一个范例进行加工塑造,完成新的作品;又或者不断强调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应该先怎么绘制平面图?如何剪贴?事实上,这些都不应该作统一规定。相反的,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触摸和探索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在讲授《像什么呢》这一课时,随手撕出一块卡纸后,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们自由地上台进行添画,再要求组员帮忙讨论,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来,这个随手撕出的长方形可以添画成一只鳄鱼的大嘴巴;原来这个还可以添画成房子的屋顶;原来火车的车厢也是这么撕出来的。在作品制作方面,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想,特别是泥塑制作和彩色卡纸制作课程,需要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等,这样的方式下同学们的创作思想更加宽泛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授《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时,这样的方法就很是适用:课堂中我让学生们准备了瓦楞纸,卡纸,彩色纸等多种制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房子的哪一部分适合哪一种材料,都适用的情况之下哪种更好呢?用什么方法去粘贴能够更牢靠等等。而我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总结,协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自信表现,激发创造

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去创造美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美术课堂正是完成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力求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有力条件,足够的给予学生们思想上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展现才华。在教学中我欣赏学生们各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与众不同之处更是对其赞赏有加,鼓励学生的勇敢创新。正如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领域则与之相反,美术作品的多样性,正是美术作者思想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评判者视觉角度广泛化的体现。太多的要求反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如今的美术课堂,更多的是需要与众不同、极具个性与活力的作品。所以学生作品中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有着内在的含义,反应的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还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作业展评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评析学生《天外来客》的作品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在展排上粘贴自己的作品,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他画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这样一个天外形象?你能给这个天外生物起个名字吗?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他人的创作方法。在总结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作品找到了更多的表现方法。教师点评时,则要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表现自己的作品,同时乐于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我一直觉得,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用一份真诚的心去引导学生展现艺术表现的热情,在此基础上也要给学生们多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展现学生的艺术个性。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课前我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生活里琐碎的快乐场面,想一想哪一个场面最能体现快乐。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下课时热闹的操场能体现快乐的学校生活;有的说春季出游是快乐的;秋天帮助农民伯伯收获果实是快乐的……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向学生讲解构图方面的知识,便于他们更好的表现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作业内容丰富了,表现形式多样化了,且较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快乐生活。

“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美术课堂中,鼓励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是代表赞美,高兴;“术”则代表技艺和方法,我想所谓美术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是高兴的,赞美式的技艺和方法。从而,美术教学需要用鼓励教学的方法,鼓励孩子们不断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篇9

一、唤醒审美意识,激发审美兴趣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就中学美术教学而言,我们在传授固有的书本知识基础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把生活中的东西扩大化、创新化,把自己的情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美的能力,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描绘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师是美的创造者,我们要用心去感悟、去表现,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引导学生感知什么是美,在艺术活动中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充满愉快幻想的艺术教学中,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如在《我们的调色板》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应提示学生知道哪些色彩,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它放在哪里最美,要求学生积极发现美,并学会表达美、学会审美和热爱生活中美好事物。如在《泼墨荷花》这一课教学中,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不同作品家的作品等。课中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泼墨荷花》有什么特征?不同的作品家用的何种画法技巧?为进一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时的进行总结:①指出画《泼墨荷花》最著名的画家――张大千。②张大千的生平、与之相关有趣的故事。③指出《泼墨荷花》在中国国画史的地位。④还可以重点介绍代表人物张大千的《泼墨荷花》与其他各家画法的联系和区别。接下来教师还要在事先准备好的纸(挂在黑板上)上进行示范。边示范边就如何蘸墨、用笔、调色,以及笔头水分的控制等,进行简要讲解。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的示范上,学生可边看边拿毛笔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一定很完整地画完一幅画,可以只是对画中的组成部分,如荷叶的画法、花瓣的画法,单独示范即可。教师还要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没有兴趣完成课堂作业?”“想不想画得比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画好!”等等。教师肯定、温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欲也会得到很好的调动。教通过这些教学过程的相互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二、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作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三、心理安全,自由的情感

课堂上教师多用赞许的目光去鼓励孩子,多用竞争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尽量改变以前对学生作品的“画得像”、“画得不像”的评价语言。因为学生中只有极少数模仿得较逼真,并且这样的评价标准引导下的孩子也只能是模仿而不敢突破常规,从而妨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培养,打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摸索出一种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评价学生们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绘画基础的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只有在这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感状态下,才能大胆而又自由地表现。凡是学生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凡学生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获取知识。好的实验情景能给美术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进行实验活动要紧扣教学内容;实验活动要很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引起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研究;实验活动要是“开放型”的,可以在正确答案的基础上延续扩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验的答案必须由学生和情景相互作用而得出。不能简单说教,要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认知,这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过程看,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我们美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开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充分优化美术课堂,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性茂.寻找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语境[M].中国美术教育,2006

篇10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例如,让幼儿观察春夏秋冬的变化,可以拿来一盆植物,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看看植物在四季中是如何变化的。

    4.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 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 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例如,让儿童临摹一些一笔完成的小动物图形,其中包含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孩子多加练习都可以顺利完成。孩子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后,再稍微给孩子增加难度,这样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会让孩子容易达到,并且让他们懂得没有随便取得成功的道理。

    3. 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11

1.明确教学目标是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理清思路

作为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明确教学目标是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理清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做好铺垫。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美术教师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和作画步骤、正确的作画程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顺利完成画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作画方法和作画程序是力求避免学生作画的随意性和毫无目的性。不仅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作画程序、步骤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绘画技巧,因为所有绘画作品都是通过一定技巧来表现,是绘画作品的形式美。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表现,那么画出来的画不能体现出作品的形式美感。绘画技巧丰富多彩,如素描中立体空间的塑造、形体结构的塑造、明暗的塑造、不同质感物体的塑造、各种不同效果的表现,速写中不同线条的表现,色彩中不同笔触的表现等等,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多种技巧,虽然这些技巧的形式变换多样,但在作画的过程中,却不可因此迷惑,要根据所画的对象选用恰当的技巧和形式,同时也根据个人的性格、个人的感受而形成个人的风格,或粗犷洒脱、或严谨细腻,达到画面形象生动,艺术感强目的。

2.教学中具体对美术作品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行细致的解说

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各种美术鉴赏方法外,还要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对美术作品的各种形式美感进行细致的解说。而目前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十分有限,不可能深层次的鉴赏美术作品,但对于较为简单的素描图像、人物速写、色彩写生的审美是不可或缺的。上文提到的各种技巧形式表现最终的目的是要体现出绘画作品的形式美感,营造出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教师向学生讲解、演示各种绘画技巧时,不妨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么画,而这样画能使画面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绘画技巧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需要和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审美要求,积极主动的构造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以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极大提高。

3.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理解文化美术与技能美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一是观察方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正确的画准对象的形体特征、角度和动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用打比方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上下、左右采用直线、横线、斜线等来矫正形体比例,采用各种几何形体来概括对象的形体结构;其二是对比方法。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作画对象的形体比例、体貌特征、明暗、色彩等,都是要通过对比方法来准确表现;其三是作品比较鉴赏法。完成一幅作品后要通过对比、鉴赏方法,从中了解自己作品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如将作品和自己以前作品对比、和范画对比、和其他同学作品对比等等。通过这些对比,可以直观的感受自己作品存在的不足,更好的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总结,不断地调整,促使自己的提高和进步。教师要给予学生在课程中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学生感悟、理解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教育。在课堂上,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给予学生感悟、理解的机会。如在进行一些专题作品欣赏或随堂欣赏作品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机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自我感悟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组织学生通过一些专题作品欣赏或随堂欣赏作品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机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自我感悟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比较鉴赏、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因此,美术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理解文化美术与技能美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2

一、课前认知,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以教学“认识身边的小树”为例。小树无处不在,学生眼见若无,基本上没有仔细认真去了解过,观察过,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学生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被动学习,了无生趣,产生厌学情绪也在情理中。

我在教学“认识身边的小树”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小树的资料,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树的照片、绘画作品、视频,或者是语言描述文章等。经过课前收集,很多学生对小树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有的学生说,小树其实就像一个脆弱的小婴儿,需要呵护,暴风雨也许会折了他们的翅膀;有的学生说,小树虽小,却也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不然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有的生命比人类更长;还有学生说,前年去外婆家大家一起种了棵小桂圆树,今年已经长高了些,很有成就感,就等着再过几年吃桂圆……学生有了这样一些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拉近他们与事物之间的距离,找到创作的灵感,自然能在作品中反映出心中的那棵小树,美术作品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润物无声,培养真实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强硬灌输的情感绝不会得到广泛认同。教师应该展开思想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影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正确的情感态度。

1.情境中体验情感

情境法是激感的有效方式。但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在小学阶段是相对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图画、视频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在“认识身边的小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或校园中去认识几种身边的小树,鲜活的小树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2.适时引导情感走向

学生的情感具有稳定性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适时引导学生情感的走向,从学生的言词用语、语气语调中预见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鼓励、补充或者纠正。再以“认识身边的小树”为例,收集资料后的交流中,我发现每个学生对小树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认为小树是很坚强的,屹立着接受阳光、风雨,而人类却不能做到;也有的认为小树为我们遮风挡雨,像一个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这是学生对小树品质的肯定。显然这样的想法包含了对小树的钦佩之情,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看法会让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加坚定。

3.鼓励学生换位体验

小学生能体验自己的情感,却相对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能理解别人的情感。根据他们的情感发展特征,我常常鼓励学生换位体验他人的情感,当然有些情况是无法真实换位的,只能用相似的场景替换。再如“认识身边的小树”,学生都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教师可以唤起他们的记忆,让他们对比自己从幼儿长成小学生的经历来体验小树成长的经历,体验成长的快乐和不易等情感。

三、手法多样,表达丰富的情感内容

美术在很多业余人士的眼中其实就是画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其表现事物的方式包括绘画、设计、雕塑等。

在“认识身边的小树”这节教研课上,学生基本都选择了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小树,然而他们的小树画得都大同小异,缺乏感染力。不得不说,特别是农村学校,美术课几乎长期都是使用单一纸笔绘画来完成作品,这种做法往往不能充分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及感情。

篇13

一、布置作业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

好的作业对于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我总结了美术作业布置应遵循以下三点要求。

1.教师要按照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内容应体现出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前、课后观察或学科实践活动作业。

2.课堂作业布置要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独立完成或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练习。

3.结合美术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外实践活动。如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的长期作业。例如10-11学年,我在七、八年级中实施了校园艺术节海报设计、以“纸”为主题的手抄报设计制作、新颖的课程表设计等系列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主题要多样化

以往的美术作业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规定好一个主题,所有学生都做同一个作业,几乎每课都这样,因此会有一些学生不感兴趣。

课改后的每课学习建议中都会提出1-2种美术作业主题,改变了传统美术作业的单一化,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更为多样化的美术作业主题来,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点较为自由地选择作业主题来完成,而且,他们做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也会更加认真。

例如,布置关于“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作业时,就可以围绕本课中色彩搭配知识,设计多个作业主题,可以为家人设计一套牙刷和口杯,或毛巾,或拖鞋,或手表,手机等;也可以为图书馆和游乐场各设计一把椅子;还可以为自己或朋友设计一款文具盒。学生就可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这些主题不但涉及到学生自己,还涉及到了生活用品,文具用品,公共设施等,可以说是与学生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作业布置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传统的美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中,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练的作业设计已经不适合了,而且学生对这种形式的作业也不感兴趣。我们美术教师应当尝试多元化作业布置法,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具体方法为。

绘画和制作形式作业:采用多种平面绘画表现形式和内容,如国画、油画、水粉、漫画等;多种材料和制作方式的雕塑、版画、海报等,表现手段可以是手绘、电脑制作、立体制作等。

表述形式作业:文字论述或口头表述对一件美术作品的欣赏或美术概念的理解,或者是美术设计的说明等。这种形式在美术欣赏部分中最常用,如请你结合课本和课堂所学比较同一题材的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江苏的工艺美术有哪些?举例三种并说说它们的特色。

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适当的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以及社会调查(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校服色彩、款式、面料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要面向全校师生)。

阅读作业: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小知识”和“小卡片”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我们在进行美术作业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整体水平,然后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在作业内容要求的难易程度上划分出三个层次,一类适用于美术能力较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对他们可适当提高作业要求,满足学生的挑战自我、表现自我的欲望;一类适用于水平一般的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较好地完成作业;另一类则是适用于班里动手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设置要求相对较低的作业内容层次,使他们觉得美术作业能做、会做,从而愿意去做。

例如,关于“笔墨画”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已学的中国画基本笔墨技法画一幅《牵牛花》,之后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能力,对体内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注重构图、笔墨技法的体现;针对大部分学生则是要求他们能基本掌握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而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其能针对画面某单个形象或局部进行绘画。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为积极地参与到作业练习中来,体会笔墨的特殊魅力。

综上所述,合理设计的美术作业练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美术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美术见解,最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