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体育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篇1

关键词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14-02

1 前言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和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教研能力能力和体育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只有体育类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成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课程。所以,体育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才逐渐成为了各个国家体育教育与改革的共通趋势。最近几年,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研究已逐步成为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从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为出发点,寻找作为学校基础的校本研修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意义,证明校本研修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寻找当前各个学校校本研修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校本研修对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以校本研究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

关键词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论文十余篇,同时阅读了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与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与分析,为理论研究寻找坚实的基础。

2.2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校本教育研修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的校本研修,是以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并提升专业化发展为直接目标,以学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体育课堂的实践教学做为研究的前提,以授课的体育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落实与执行,进行验证、总结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通过体育校本研修,来有意识地培养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立足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境,进行因地制宜地创新与提升教师教、学、研的能力。在体育校本研修中,教师做为参与者加入研究之中,从而保证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研修能力的发展。所以说,体育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最直接、最适切的实践方式。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和研究专业化的一种类型,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也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从广义解析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近相同的,都是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研究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还是会有一定区别:“教师的专业化”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体育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体育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而本文本的研究,是对于体育教师的科学的专业化的发展,所以选择了狭义的解释方式,也就是说,强调了体育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发展。

3.2 体育教师的校本研修与体育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师的校本研修与体育教育的专业发展,二者相互之间既互相融合又相互关联促进。体育教师的校本研修为体育教育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问题的认识水平,促进对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有效地认识问题解决的路径;同时,在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中,能强化体育教师对自己周围其他科目教师授课的借鉴吸收,仔细观察认真总结总结,结合自己的专业取长补短,进而可以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专业化。而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又制约着体育教育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发,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另外,学校在整体实际的校本研修活动中,由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体育教师会出现只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观察与反思,其他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专业化的体育教学研究难以深入。需要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研修能力的发展,来促进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教研科研能力。由此可以推断,当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提高完成时。其科研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完善与提高,以及文化素养和整体的全面提升,也会促进学校的整体校本研修水平和视野。

3.3 基于校本研修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是一个建立以学校自身为基础,一学校当前教研实施情况实际为基础的一个教师对当前教学实际存在问题和教师们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教师们自身和他身的一个研讨实验的过程。这种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主要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这种研究模式既能够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又提炼和总结了活动经验教训,探索了教育的规律,基于这些考虑,本研究属于基于校本研修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情况。

3.3.1 校本研修对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影响

(1)校本研修对于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意识产生了影响。由于大多数体育专业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不很均衡,相对缺少些教育理论性的知识和理论,所以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意识不强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及对自己教学的不自信等问题。而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通过研修能使体育教师获得有效参与学校发展和教学研究的实践,所以会加强体育教师对学校整体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作为校本研修其中的一个活动主体,体育教师能够从中体会到参与活动的成就快乐和满足感,从而会影响转变其教学观念。

(2)校本研修对于体育教师自身知识建构的影响与改变。校本研修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不是新鲜事物,单是原本总认为与自身相距甚远,甚至是没什么关系。通过观念转变,体育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学习更多的关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相关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并且在参与校本研修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需要经常翻阅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教育理论性专业知识,这样就会变成主动性去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体育教师能够意识到教育学理论性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其教育科研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变原有陈旧的知识结构。

(3)校本研修对于体育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进行体育科研已经不在是一些体育专家的特权,众多的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校本研修,其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能力与撰写体育方面论文。

3.3.2 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是体育教师意识与能力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其次,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合作。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中教学大环境的营造。在学校层面来观察,体育方面的教学研究在当前学校的大环境中,还没有能够成为一个非常整体先进的教研局势。

3.3.3 体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的研究

(1)“名家讲坛”式教研。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正确把握体育类课改的本质和研究方向,学校可以开设“名家讲坛”式的教研,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化的指导。邀请在课改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名家、专家、名师来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开展类似于互动式的学习培训,让专家与普通一线教师之间,直接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解答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问题。

(2)“课题研究”式教研。在校本教学研修中,还可以采取类似于课题研讨的方式,以部分体育和其他专业的教师骨干为核心,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与界限,以研究相似问题为依据,分别组成不同的课题研究小组,各组定点定期的进行理论学习,举行课题研究观摩课。这样就会使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3)“发现并解决问题”式教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这些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一定会影响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因此,我们要围绕着实际存在的需求,激励广大的体育教师,把自己在实际实践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作为被研究对象,同时还要借助课程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并且要协同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来攻克解决难题。

4 结语

校本研修加强了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其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助于体育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改变其固有的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但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合作意识不强。学校对校本教研较重视,但其中的教研往往集中于与教学无关的方面。因此,结合体育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力与认知水平,积极探讨与开展“专家论坛”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和“问题解决”式教研,引导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调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学苑出版社,1989.553.

篇2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及体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自我训练和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

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体育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一句话,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当然,新的课程改革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但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一个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必须将其突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二、年轻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紧跟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归回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教学思想,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或者说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年轻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年轻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关键还是靠自己,关键是要实现“个人专业的自主发展”。 首先,年轻体育教师要强化自主学习和研修。每位刚工作的体育教师,其本体性知识差别不大,条件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则各不相同。因此,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法等方面的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是课改的一项重要的策略和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自主研修课程理论,不断转换角色,努力实施新课程。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

其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学校是体育教师发挥才智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体育教师要在学校体育教师群体中、在体育教师团队里,借助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资源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一是,体育教师要在体育组研究教学。可采用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中增进专业对话和协作。也可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活动,加强教师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指导,增加课余闲暇时间沟通的机会,从而共享教学教研成果。

第三,努力创造学习机会。创造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经验,增进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与运用的理解。加强学校、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与交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可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建立与校外专家、教师团队的合作关系,立足学校搞研究,借助外力求发展,提高自身专题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准确性。

第五、通过网络平台研修。参与网络学习与讨论,为自身研修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和学习平台。经常浏览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网”、或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远程教育研修网等专业层次较高的网站,学习相关文章、收集专业资料;参与网上论坛、博客等新媒体交流活动,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年轻体育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教育改革为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与新机遇。对于新时期体育教师来说,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是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把握时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实践和研修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机遇,新课改中的教师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作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作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因此,作为自己应该:1、要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说,教师不要作课程产品的被动用户,而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年轻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3、年轻教师要注重体育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年轻体育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生物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五、结束语:

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年轻体育教师自身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适应素质教育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研究团队成为新课程的主体践行者。既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在课程实验、课程开发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徐世贵著 2003年11月第1版。

篇3

2、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3、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两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

4、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xx年中小学体育研修计划书(二)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亘古不变的重心,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最基本的目标。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能忽视育人的宗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跟上现代化教育教学形式的需要。通过这次专家培训,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特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掊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促进新建学校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时效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总的目标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着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促进自我展示与自我实践,自我监控与调整能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个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具体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舒适、轻松的体育课堂环境。

2)继承优良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教学风格。

3)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着作

4)积极参与各教育教学类学术活动,做好笔记及完成其相应要求和功课。

有健全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有大胆的勇于尝试和创新之心,能多学多看多尝试,凡事多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成为一个善良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第一年:在合格教师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认真上好每节课,力争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

第二年:多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多观摩名师的课程,多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年:在两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课堂,向骨干教师靠拢。

四、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的目标,我将在这三年里做到以下几点:

篇4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南通市观河中学的张烨。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谈谈我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草根教师,虽然我的成长有些曲折,但总体说来还是非常幸运的。

1996年从南师大毕业分配到观河中学。看到对角线才能画出50米跑道的泥地操场、严重匮乏体育器材室,我蒙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将如何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那时,我们观音山归通州市管辖,上级组织的活动都由八一中学作为代表参加,赛课、运动会等等通通都跟我们搭不上边。学校又没有专职的、科班出生的体育教师,那时的我没有师傅的引领、指导,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生活在观中——那一方小天地中,像一只"井中之蛙".直到2001年,观音山划归崇川区管辖,我才有了参加各类活动的机会,这让我看到了"井"外的天空是多么地美好!

2010年,区教体局推进名师培养工程,我有幸作为培养对象,踏上了由"被迫"到"自动"、痛并快乐着的专业成长快车道。

回顾这四年的经历,我深切体会到:

一、目标——专业成长的自我觉醒

在教体局的安排和倪胜勇导师的建议下,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将"南通市骨干教师"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成为推动我前进的强大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这正如"跳蚤效应"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吸引他们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唤醒生命成长的自我觉醒。

二、学习——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古人云:"读书使人进步".为了使自己能跟上"名师培养共同体"成员的步伐,我放弃了喜爱的广场舞、手工编织等爱好,将业余时间都利用到学习上,正所谓"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

1.阅读——促我自新

有人说:"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介武夫而已。"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也折射出部分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的不足,正是这种偏颇的看法成为制约我们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与导师——倪胜勇的第一次见面会上,他便教导我:"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发展,要想成为‘有为’之人,‘阅读’是最好的途径。"

我敷衍了一段时间,收效甚微,便没有了动力。王丽琴博士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新路"讲座,让我感触颇深,有一种想飞起来的冲动!是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我们去挤,总会有的,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那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于是,我开始克服人性的弱点——懒。工作之余专注于阅读,由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不论什么书籍都读,到后来的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这为我积攒了教育教学理论,让我的体育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现在,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常态,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节假日适当延长。

2.研修——促我提升

区教体局安排各级各类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唤起我的提升意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只有恪守教师专业伦理,勇于探索,才能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在"国培"学习、名师成长论坛和主题性研讨等研修学习中,我坚持做好笔记,反复琢磨专家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学习——反思——实践——总结——提升。

3.网研——促我起航

加入区名师培养共同体后,我虽然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但一直没能突破写作的瓶颈。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学体"QQ群,这样有了和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的机会。在群中,得知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的存在,在群内老师的帮助下,我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在参加学体"草根争鸣"论坛活动中,我找到写作的素材;通过撰写博文,我达到练笔的目的,从而也提高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近四年,我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已发表12篇文章。

篇5

同时,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化的平台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可以与知识管理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如我们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帮助教师们有效地整理教学中的经验、教学心得、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经验,进而实现有效传播,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共享和交流。

二、搭建教交流平台,增加共享契机

博客,与传统的反思手段(如心得笔记)有着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它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交流与共享,如博客的创设人所言:博客就是一个“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专业精神”的平台。当博客进入教师的世界,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对业务问题思考的自由度与深度。目前,各地小学体育教学研修活动开展得良莠不齐,尽管部分学校按部就班地开展了一些教研、科研活动,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思考的时间,个性的不同,主张的差异等众多因素,导致教研活动很难顺利进行。博客则由于它具有无比的开放性,从而可以让教师以“无比充裕”的时间得以思考,可以让教师自由寻找可“支配”的资源,可以让教师的主张得以“无所顾忌”的张扬,可以让教师找到“数不胜数”的共鸣……

某次体育教学研讨,“如何看待‘放羊式教学’?”由于资源的限制,教师在研讨过程中,表现得“人浮于事”。事后,我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博客中。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意料,很多人都认真地总结自己的见解,不仅从“放羊式”的源头进行探讨,还细致入微地分析教学实质和教学策略。

三、构建远程会诊系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现代交通缩短了人们的距离,网络技术则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从而让地球变得很小,让人们变得很近。目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讨已然兴起,一线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内外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又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博客的开启,不仅让教师有了被“会诊”的可能,还可让教师实现“诊断别人”的可能。

篇6

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从来都不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就能做到的事件,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使自己的为师素质得到快速的提升,必须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艰苦磨砺和长期不懈的点滴积累才能够实现。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性和对一些体育名教师的成功经验的总结来看,“读书—用书—写书”不失为一名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读书

读书对任何一个想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人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有不少的体育专业毕业人士认为,经过了系统的专业教育,足够自己在基层的教学岗位上运用了,还要再去花那些时间读书,根本就没必要。事实上,基于两个不争的现实,我们就有继续认真读书的必要,一是当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新的思想、新的学说、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把读书学习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不渝,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步伐;二是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学校专业学习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和今后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的要求,更何况还有一些新的运动会不断地充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来,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工作本身始终要面对一群活生生的人,而这些人受成长速度、教育程度、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行为等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教育课题,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用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论、新方法去加以面对和解决,这显然离不开新的知识,而读书就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有调查表明,中国人平均每年读书不足一本,当然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会高于这个比例,但是对体育教师这个以教授身体运动的特殊人群来说,不愿多读书的习俗一定会影响整个队伍建设而理所当然地低于同行们,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因此,重视、学习、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任何一个想成为专业排头兵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二、用书

“学以致用”可以说是一句警示语或者说是劝世文、劝学文,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毅力和智慧。说到底,读是为了用,为了实践,而主动地将新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样不是每个教书人都会自觉地去做的。因为体育课教学和其它知识课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身体能够动起来,动起来的方法、内容和手段有很多种,从知识结构上,每一节课即不同的运动从内容、性质到方法和手段之间,它们完全没有必然的逻辑上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完全没有逻辑约束,而缺乏约束就使得一些不愿下功夫的教者容易养成懒惰、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不良意识和习俗,但是对于一个一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者的青年来说,就必须自觉地将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地将新思想、新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教学实践,用于指导实践,并切实能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做到多思、多想、多问、多尝试,这样不但使知识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自觉,而且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消化,以至真正从这些新知识中得到受益和启迪。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体育教学也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因为学生的学习所处的环境因素要比之其它学科类教学更复杂、多变,因此,应用知识的思辨性要求更高,这一方面给教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要求教者不但要从教学对象的身体上、心理上、而且从人格塑造和智力开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更需要应用者勇敢地去接受各种挑战,特别是勇敢地去尝试他人没有尝试过的理论、方法、手段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最终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的先锋。

篇7

二、工作站目标

1、带一支团队。招纳一批有理想、想成长的青年体育教师,通过建设工作站,推进工作站发展过程中,使工作站成员有内在凝聚力,同时在个人发展意识上有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课题研究上能出成果,从而实现工作站成员的专业素养攀升,以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2、抓一个课题。课题是推动工作站建设的有力抓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发展中的问题,确定了一项《柔力球小学校本教材的实践与开发》课题,此为研究方向,带领本工作站成员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3、做一次展示。引领工作站成员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活动,以研讨会、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区域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工作站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

4、建一个网页。开创工作博客,及时共享工作站成员之间学科学习资源,交流工作站研究成果,传播学科先进理念、先进教学方法,使博客成为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5、出一项成果。工作站成员在一年内,至少要形成一项成果,可以是论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专题报告等。

三、工作站的创建设想

㈠ 培养教师方面

1、招聘工作站成员

本工作站将依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下发"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方案的通知》,工作站成员必须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乐于奉献与勇于探究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骨干教师或单位推荐的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

2、工作站成员成长目标

对体育教学有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有独特看法,不仅能独立上出高质量的课,也具备指导他人上好课的能力,享有学科发言权。并能参与课题研究。

3、工作站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⑴ 制订规划。本工作站结合成员的自我特点,为成员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⑵ 读书自学。工作站成员要积极参与系统学习体育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等读书活动,要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站博客上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⑶ 专题研究。工作站成员要积极参加工作站确定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

⑷ 参加培训。再有机会,条件成熟的基础上,站长带领成员参加一定级别的培训或承担一定级别的学科培训。

㈡课题研究方面

本工作站以站长的特色专长为基础,以解决站长校学科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工作站全体成员的智慧为依托,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以带动本地区教学水平为根本目标。本年度工作站研究课题是《柔力球小学校本教材的实践与开发》。

四、工作站机构

1、工作站介绍

工作站站长:郭**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

工作站特聘专家:陈**,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陕西省教育专家,正高级教师;焦**,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旬阳县体育教研员,一级教师。

2、工作站成员主要分工:

活动召集人: 敖**

课堂教学管理:李**

课题研究管理:郭**

博客管理:朱**

五、工作站活动安排

2015年6-7月:课题组成员校针对学生学习柔力球情况进行一次反思总结。

篇8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就是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与健康课。重视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和运动技术技能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现代的健康观不再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

第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基础。在新的体育教学中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服务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力。一个学生只有对某体育项目感兴趣自身才能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把体育当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多学少学点竞技体育项目并不是很重要,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专长才是最重要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培养品德,开发智力,磨练意志调节情绪,塑造个性还能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很多的运动项目,导致学生样样都要学,样样学不好。这样难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可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多项运动项目,这样容易形成学生的运动专长,运动专长一旦形成,学生自身就有成就感,进而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就提高。

第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体质的发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潜力、有个性的人,在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被关注的对象。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关心一些在体育上有天赋的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指全班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的、和谐发展、终身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放羊式”教学,而是说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是说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第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个人收益。每个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选择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除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爱好、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外,还得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评价方法。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体质弱、技术差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不能经常要他们示范错误动作,要在必要的时候降低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找到自信。对于运动能力不一样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如运动强度安排不当,能力强的就感觉不饱,弱的学生就吃不消。只有结合运动技能分组教学,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才都有收获。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中,少数学校领导对实施新课标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队伍中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少数体育老师自己在思想上没有重视,更谈不上对新课程标准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学习研究。

2.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国家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有本可依,知道上课教什么,新课程标准下,多数老师不知道怎么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握不准,有的老师为应付改革要求,教学过于形式,出现“放羊式”教学 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3.运动技能教学的误区。有人认为新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教学可有可无、应该废除。不应该在上体育课时进行运动技能教学,而只要学生能玩的开心就算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成功的体育课。学生一节课学多少技术、技能不重要。

4.选择怎样的方法进行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十分之多,因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否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自实施到现在已有几年,可仍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现象。

5.体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目前,关于二者关系仍存在一种是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的太多。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没有教师的主导地位,真正成了放羊式教学。

6.相对忽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受“竞技运动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还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运动成绩为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而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对新课程标准理念只是一般了解,有一些甚至了解很少。

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教育对策

第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教学。首先,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现在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而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所以没有必要选择太多的竞技体育项目。体育课不仅要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要能改善学生心理和适应能力。其次,我们体育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行为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堂锻炼。对于体育教师本身应积极响应改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多考虑那些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不是说照搬竞技体育哪套,也不是说我们上体育课就不教那些内容,毕竟竞技项目还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项目有重要关系。对于一些不利于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项目只作为了解,而对于一些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教师应对动作技术进行细致处理,这样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的教学内容。

第二,重视学生自创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基本技术技能,还要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更好的发展。如:一些枯燥的项目就适合用“游戏教学法”;而一些集体项目就可以采用“小集体教学法”。此外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对初学者就不应采用“比赛教学法”,对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就不用“循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不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关系上也得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应平等交往,共同发展。

第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大力进行教材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以上术课为主,只是在下雨天才上理论课,内容也就是讲讲关于一些竞赛规则、技术战术等,缺少健身、健康方面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自身学习时候应重视“健康第一” 淡化“竞技体育”思想。要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转向传播有关健康知识、健身方法等方面;还必须增加有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四,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辨证关系经历了三次变革,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实质上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否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对的。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极端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是在教下进行的学,教是为了学而教。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是接受学习,但他们是教育信息的接受者,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学习,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是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中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改变单一、单调的 评价方法,构建新型的适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跑的多远、跳的多高、投的多远和是否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态度、情感交流、互助合作却关注很少。教师为学生考试而学,学生为考试而学。在评价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授课能力还包括课堂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最终的成绩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更好的教,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篇9

体育教师教育的异化,必须清楚学校体育异化的现象,因为教师如果能够在工作中很好的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则说明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我们才要探究原因,找到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异化现象,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

2.1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

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并非都是人们有意识的造成的,许多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造成了对某些理论或现象的认识偏差,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2.1.1对《标准》认识出现偏差

《标准》的内容与之前的《教学计划》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因此在解读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如对“健康第一”思想的错误认识,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将体育课上成了“活动课”、“游戏课”,偏离了《标准》的轨迹,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1.2对新的教育思想出现误解

在《标准》颁布前后,随着人们改革学校体育的呼声的提高,许多体育工作者引入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进行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吸引了大量基层体育教师的目光,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推广。但是,由于引进这些思想的都是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其对这些思想的认识远不是基层体育教师所能达到的,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如有些教师引用“快乐体育”思想,认为“快乐”就是“玩乐”,体育课成了实质上的“放羊课”;一些教师试图将生产劳动与体育课相结合,但是却机械的照搬生活中的情景,将体育课上成了“劳动课”;另有一些教师为了求新求异,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萝卜白菜进课堂”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是体育教师对教育思想的误解造成的。

2.1.3师生关系的异化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近些年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其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应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能压制某一方而强化另一方,但在实践中,由于我们主观认识以及教育制度的变化,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只追究教师的责任,学生越来越难管,教师越来越不愿意管。在体育教学中,其组织管理难度大幅增加,造成部分教师对学生听之任之,师生关系产生了“异化”。

2.1.4运动安全的极端化造成体育教学的异化

体育运动是身体的活动,伤病的出现是难免的,在教学中,教师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降低运动风险,但是并不能完全的消除风险,这是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造成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学校与家长的纠纷,无论体育教师是否做好了防范措施,都会牵扯其中,耗费大量精力。这就造成了学校、教师不敢进行稍有风险的教学活动,许多具有很好锻炼价值的项目被取消。造成体育课内容单一、枯燥,不能达到锻炼学生的价值,出现了异化。

2.1.5社会主流意识的“重文轻武”造成体育参与行为的异化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人们往往以文化课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不到重视,造成我国学生体质状况连续20年出现下降。近年来,虽然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国家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但由于评价制度的缺陷,人们仍然以文化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涉及到升学的体育考试时,进行突击,一旦考试结束,则立即停止锻炼,没有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反映到体育教师身上,社会地位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家长不理解等等情况的出现,均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造成了困扰,甚至造成部分体育教师的自暴自弃和转行。

2.2体育教师教育的异化现象

虽然学校体育的异化现象不完全是体育教师引起的,但是工作在学校体育工作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专业化发展,逐渐改变自身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的地位。这首先需要体育教师拥有相应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就是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化的组成部分。在目前的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异化现象的出现阻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造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困扰。

2.2.1教师教育思想的混乱引起体育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异化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教育将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链条,有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我国教师教育的研究较晚,特别在体育教师教育领域还存在诸多的争论,体育教师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致使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目标出现混乱。例如在职前教育阶段,虽然都是以教师专业化为理论依据,但是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单是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问题就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的争执,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再如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认识问题,我们的教师教育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教师,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什么方面,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虽然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在教师教育领域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一理论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研究领域的鱼龙混杂。一些学者没有真正的结合体育的特点,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简单的用“拿来主义”进行体育教师教育思想领域的改造,是无法真正的培养出优秀的体育教师的,也是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异化的根源。

2.2.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教师教育的异化

教师教育发展至今,教师的终身学习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提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加强职后培养等思想,丰富与发展了教师教育的思想。但是在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由于体育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师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实践出现了脱节,造成教师的培养与学校体育工作差距较大,不能培养熟悉学校体育工作的毕业生,职后培训工作吸引不了体育教师等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教育者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闭门造车式的进行教师教育工作,必然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情况。在职前教育阶段,学生应该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本该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后才能确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学校仅只是由部分专家的理论研究来确定。无疑,专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并不能取代实际的需求;在职后培养阶段,经常出现台上专家讲自己的,学员回去教自己的现象,这也是由于教师教育者在前期缺乏实际的调查,不清楚体育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什么造成的。这些异化现象的出现,都是理论没有联系实践的原因造成的。

2.2.3教师教育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体育教师质量下降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中师、高师体系向高等师范、综合性大学培养体系转变,中师逐渐离开了大家的视线。教师的来源由原来的封闭的师范体系向开放的体系转变,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进入教师体系中来。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是积极的进步,拓展了教师教育的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教育领域中来。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于教师入职阶段重视不够、研究较少,造成教师准入标准的缺失,许多并不符合教师标准的非师范专业学生进入到教育领域中来,无形中降低了教师的质量。体育作为特殊专业,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入职阶段,其考核项目却与其它专业基本相同,唯有说课阶段可以考察其专业知识、技能,但区区20分钟时间并不足以完整的考察其专业能力。例如体育教育专业,需要对常用的体育项目进行技术、理论的学习,但运动训练、民族传统等专业,仅只需要选修部分项目即可达到学分的要求,这些情况在入职阶段并不能有效地显现,无疑对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造成了影响。

2.2.4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造成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

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一些学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完全从“上学”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个人兴趣、能力与就业形势的影响,造成部分不喜欢体育、不喜欢教育行业的学生进入到职前教育阶段,这部分学生要么在毕业时转行,要么在工作岗位上“三心二意”,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校体育的工作。而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因为就业的问题,在不喜欢教师行业的情况下,进入教育行业成为体育教师,完全视教师为职业而不是专业,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度较低。一些真正喜欢教师行业、喜欢体育的体育生,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种种挫折。就业压力的增大,致使部分学生并不能如愿的进入教师行业,失去了成为体育教师的机会。而部分新任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了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体育工作失去信心,工作积极性降低、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也随之降低。这些虽与社会、教育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师教育中职业认同的教育缺失有关。

3、对策

3.1加强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合适的体育教师教育思想体系

培根提出“思想决定行为”,在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思想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目前我们的教育思想多是引用国外理论,体育教师教育更是根据教育学领域的思想变化而展开研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例,教育学领域虽然达成了某些共识,但在体育教师教育领域却出现了诸多的争论。曾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其核心是在“用”上,任何的思想要能够合理的运用,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教育思想的研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我们的思想体系。

3.2健全教师教育体制、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就一直处在变革之中,教育领域的变革势在必行。从教师教育领域来说,职前教育的变革已经开展,由高等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教师的体制已经建立,但是入职阶段的改革才刚刚开始,职后培训的改革也处在实验、摸索的阶段。因此,尽快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是现阶段教师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对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如何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完善体育教师的准入标准,建立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制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3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虽然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的认识还有出入,但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其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医生的专业在于“医学知识”,律师的专业在于“法律知识”,艺术教师的专业在于“艺术知识”,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应该在于“体育知识”。但是这里“体育知识”的含义并不仅仅指体育技术,诚然,一个不会打篮球的老师去教学生篮球是一种十分滑稽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技术、锻炼身体、完善精神的教学能力,也是能够防范危险、促进学生健康的知识能力。这一切的基础,是运动技术、体育理论、体育科学知识的集合体,更是通过教学实践得来的经验。

3.4强调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教育

文艺、科技、体育类人才,大多是由少年时的强烈兴趣引导走向成功之路[3]。周登嵩老师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兴趣对体育教师成才的影响。而进入21世纪以后,更多的学者用“职业认同”这一概念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在体育教师教育中,如果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失去了兴趣,其职业认同感也肯定会下降。因此在教师教育的各个阶段,应加强对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教育,让有兴趣的教师更有兴趣,让消沉的教师重新焕发活力,让没有兴趣的教师产生兴趣,这是体育教师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

篇10

课程目标和内容不仅指参训教师缺失的教育教学、学科教学和教研知识、方法、技能及能力的建构和提高,更要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农村骨干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优势和潜能。不同的课程定位产生不同的课程目标体系,进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综合相关研究表明,英法德美日各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定位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取得资格或学位,二是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前者偏重于理论性,而后者立足于实用性③。从陇南市“培训工程”的宗旨来看,应属于后者,那么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就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的,通过开展培训通开课程和专业课程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国家关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课程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趋向,为丰富和开辟校本课程拓宽思路,积极开发学校所在区域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设学校特色体育课。2.养成实施新课程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胜任力;3.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研读所任学科的课程标准,探讨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科教研能力;4.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通过分析上表可以看出: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取向”为主体,进行了系统、灵活、前沿、分层分类等特征,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在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比重的选择上以实践为主体,这是与参训学员的结构特点和需求相一致的,是对体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补偿培训;其次,培训课程内容共分三大模块,涵盖了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与变迁、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形势、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结果、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与变迁等5个专题讲座,另外还包括2大模块共8个课题的体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教学观摩与评价,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围绕体育教学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培训和学科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新趋向的引领;第三,专业课与学校综合培训课程方案紧密结合,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形成了分层、分类设计,既反映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重视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品格等内容,并在内容组织实施上体现实践的特点。同时,又紧密结合“培训工程”总课程方案内容,如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理念及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实践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学简笔画、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文化素质提升、专家引领等课程,以促进教师对课程作用的价值判断能力、将资源转换成课程的能力、系统化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有效组织与有效实施的能力和自我评价与自觉调适的能力。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是培训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训目标达成与否和内容习得的活动方式,它对培训效果和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时,既要关注他们是成人的学习特点,更要注重通过培训课程学习让他们体会到被关怀、被接纳、成就感、存在感、胜任感及自信心的提高等心理因素,从而激发和维持后续专业发展行为。通过交流和访谈得出:他们最喜欢体育课程培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最害怕纯理论的“一言堂”和培训者的强势灌输,他们认为在富有平等和谐交流的活动中,更能发挥激励、支持和释放个人优势、拓展和维持个人良好人际关系及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因此,统筹每位教师个人优势、所在学校及社区优势和培训单位自身及环境优势,进行有效培训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组织,为教师培训提供较为理想的活动方式,值得培训者潜心探究④。通过几年承担培训课程实践,结合“国培计划”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认为培训的有效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案例+研讨”式。该模式适合于通识理念或专业课程研讨类的专题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讲解导入呈现案例培训者和受培训者之间或受培训者相互之间运用新理念对案例进行研讨教师归纳总结。以上为一个循环,可以视其内容和研讨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循环。

(二)观摩+模仿+点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各种体育教学技能内容的培训。具体实施办法为,参训教师直接参与模仿练习体育教学技术,或教师观摩示范课(可以是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实践类示范课)培训者和受培训者共同点评示范课内容,学习示范课中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受培训者运用学到的理念和技术做示范课,其他受训者和培训者共同点评,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实施教学。

(三)“展示+自评+他评”模式。在培训后期,每个受训者必须进行一轮说课训练,或者提供一节自认为满意的“优质课”,向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展示,并在自评基础上接受培训者和其他受训者的点评,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建议进行改进和完善,再次展示,循环实施⑤。

(四)培训评价方式培训评价是一定时期培训任务完成与否的衡量标准。对以陇南为主体的体育教师来讲,培训评价也应分层、分类予以实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考核评价模块一:重视其体育教学基本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如体操教学中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武术基本动作、正确的田径运动技术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等。针对参训学员的特点,在培训技术与技能考核与评价层面,我们要求承担体育教学任务的参训教师必须“学会一操,练会一拳,熟练一项”,即至少学会一套最新的广播体操,学习掌握或规范一套武术小套路,如五步拳、少年拳等,熟练掌握某项运动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技能,包括场地规格、画法及规则要求等,因为大部分参训学员不是体育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动作均需进一步提高;没有承担具体体育教学工作的参训老师可以了解、欣赏和评价相关运动知识或教学比赛。考核评价模块二:应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对理论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通过撰写体育论文,单元或某一运动技术教法创新,具有特色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展示,培训心得体会,体育器材制作方法与经验交流等方式灵活进行,将学、练、评、反思融为一体,讲求应用性,重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针对部分非专业参训学员,可以就自己所代课程或熟练专业[注释]按要求完成相关培训考核与评价等。

篇11

1.1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

1.2自主学习对学生提高体育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体育课堂教学自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渠道。用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导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支持。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要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开阔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

1.3自主学习对学生个性化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的限制,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而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人爱好。正所谓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的需求为核心,在老师、家长、同学等指导和影响下,根据自我个性才能发展的特点,相对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达到个性的健康发展。现代学校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积极、创新、健康的生命个体。[2]

1.4自主学习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体育教学的对象,上课缺乏学习的气氛,学生也是在课堂上学习到体育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体育锻炼也缺乏兴趣。所以要改变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通过体育课中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获得参与和体验体育锻炼及其体育创新的浓厚兴趣。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慢慢地形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5自主学习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机。而自主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并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与满足,使学生爱上体育锻炼,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自我锻炼的价值,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3]

2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2.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传统的教学方式低效简单,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但缺乏必要的师生交流,也缺乏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无异议接受,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运动实践技能低下,让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学校也是习惯应试教育的模式,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对新的教学方式重视不够。实践证明,凡是学校领导重视的工作都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

2.2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无论中国的父母还是中国的学校都是围绕着高成绩的原则来构建他们各自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遵循的是注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与教导;它的弊端是,压制了学生作为独立主体的开阔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不会放大自己的学习思维,不会享受汲取广泛知识的机会和乐趣,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学习依赖性强。所以现在的部分教师还是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较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师对花时间、精力去接近、了解学生不以为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教师也没有体会学生的内心想法。还有一些教师觉得教学时间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4]

2.3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现在的教学还是多以过去的教学手段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少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训练。由于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而不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成绩,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积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

2.4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缺少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时,学习的能力就会低下,就会不愿上课,无求知上进的愿望,对老师、同学的帮助视而不见,对学习置之不理。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创造力和快乐,这样才会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造一种美好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的课程中,并在体育课程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2.5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没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现在的学生由于体育知识的局限性,学习的方法欠佳,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自己没有适合的方法,渐渐失去了体育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运动技能时死记硬背,慢慢地把学习技术动作当成了负担,有时学过技术动作后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也没课后复习,这样一来,就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学生的学习思维没有形成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思维过程

有的学生习惯了教师安排练习,而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有的体育教师也忽略掉了指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过程,导致学生没有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评价,这对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不利。

3体育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基本思路

3.1教师课前布置游戏,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游戏

上课的准备部分中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会提高,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3.2课中适当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课堂的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节上课气氛。教师还要不断地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自主学习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3课后布置复习,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后,课后就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了,所以教师在课后布置轻松,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慢慢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4提供探究机会,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心理学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再次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需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又是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从而保证学习热情长盛不衰,形成爱学习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学会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5]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4.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重视,学校和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制定教学计划,组成小群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和训练。

4.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和创新人才的关键,所以教师的素质很重要,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得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群策群力,不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

4.3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现代的教学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让学生来做主,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教与学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发现、修正、总结,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

4.4提倡自主学习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体育教师应让学生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学中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让学生学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中提倡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能力、身心不断相互调整,相互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体育合作中,通过相互的学习,启发、激励、帮助、成功等。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的同时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练习,不懂就问,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使他们在课后养成积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6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

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分析存在问题,善于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向成熟。体育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教会他们如何如实中肯地评价自己,让他们在肯定自己成功和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让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激励机制。

作者:苏建波 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飞.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J].研修博客,2010(5):20.

[2]彭泽猛.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J].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08(6):11.

篇12

  一、教学工作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设置一定的难度和困难情境,培养学生勇敢、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优良品质。教师们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活动难度适当,安全措施完善,学生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二、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一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及时纠正错误。

  三、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

  1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方法上比较单一。

  3、课堂上对于以下能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更加出色。

  体育老师工作总结2

  紧张的一学期已经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搞好德、智、体、美教育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从身体素质到技能的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了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了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了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了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二、取得成绩的经验

  1、领导重视,思想领先,认识统一,目标明确。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把它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学期初在行政会议上听取体育工作计划,并予以审议;学期结束听取总结汇报。对于学校举行和参加的重大体育活动,则在行政会议上予以协调安排,给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平时校长除了亲自挂帅以外。学期初协助教研组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帮助他们进行工作总结,平时则共同探讨,解决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还亲自督促全校“两操、一课”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我校领导坚持贯彻“体育是学校的脸面”的办学宗旨,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绝不允许占用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

  2、建立激励制度,搞活动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广播操评分考核以外,还对各班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和体锻达标率、优秀率作为评选文明班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老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无怪乎,在操场上,经常可以看见班主任老师的身影。同样也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认为体育并非主课,从而忽略了他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

  2、教师个人体育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技能技巧上。

  四、改进措施

  1、抓好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

  体育课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主课”。既然如此,就必须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2、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上好每堂体育课。学校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⑴抓教学进度和备课;⑵抓常规纪律;⑶抓安全教育;⑷抓运动密度;⑸抓锻炼实效;⑹抓听课评课。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4、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

  5、抓好各业余训练队伍的竞训工作,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四落实,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了每次训练有教案,有总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了很的提高。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体育老师工作总结3

  经过这段时间关于体育的远程教育培训,使我对整个初中体育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了解。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篇13

随着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体育与德育都成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民族地区,小学更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矿区类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我校是地处偏远矿区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职的体育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我充分发掘了教材的德育因素,强化了品德教育,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效果。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适时、合理地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矿区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在目前矿区小学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对学生从思想上灌输道德的方式方法欠缺,小学体育教学也忽视道德教育的环节,并且体育教学研修较少,体育教师多通过自身的摸索来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教学模式,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仅无法实现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也无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就体育教师而言,在长期闲散的环境开展教学,使得自身工作态度的散漫与对学生责任心的下降,这样的结果严重阻碍了矿区体育教学事业和德育教育的发展。针对诸多不良现象和状况,我们应该细致的分析德育教育在矿区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渗透,充分了解德育教育之于体育教育的形式、特点以及重要意义并及时的调整体育教师的心态,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

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贯彻健康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搞一些适度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2、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或室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二)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

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理论联系实际性理论联系实际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必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并且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生理、心理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体育课本身是对身体活动的实践。而实践又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能脱离体育活动,凌驾于体育活动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二)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体育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身体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层次性原则

体育活动的层次性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这中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区别不同地域,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承认并尊重差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注入学生之脑。

总之,把德育与矿区小学体育教育有机的联系起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的内容,改进学科教育渗透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