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耳机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耳机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耳机调查报告

篇1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范围根据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实施计划要求,我省随机抽取中等经济发展水平漯河市(地级市)、西华县调查。在抽取的市、县内采用多阶段分层、不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根据漯河市和西华县统计局颁布的1999年各街道(乡、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排序,分成三层,漯河市和西华县分别按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乡、镇)各一个。漯河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各抽取12个整群,中等的街道抽取16个整群(125名儿童为一整群);西华县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乡(镇)各抽取6个整群,中等的抽取8个整群(250名儿童为一整群)。据此,漯河市抽取40个整群,西华县抽取20个整群,总样本量为10000人。抽取样本时采取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

1.2调查对象被抽中地区在调查时点以前出生的0~6岁儿童为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性别不限,但要注意男女比例。

1.3调查内容和方法

1.3.1调查内容(1)掌握被调查地区各类0~6岁残疾儿童的数字、致残原因;(2)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儿童发生率;(3)残疾儿童目前康复状况及今后康复服务需求。

1.3.2调查方法市、县调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编制调查底册,以集中调查为主,入户调查为辅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残疾儿童筛查表》,分别对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进行筛查。对于筛查可疑者进一步做专科检查,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进行最终诊断。为了保证调查质量,除对参加抽样调查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级分批培训外,并对调查各个阶段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后,随机抽取5%的筛选阴性户进行复查,由非原调查人员重新入户筛查。两次调查的符合率不低于95%。市、县调查资料按5%抽查验收,要求《残疾儿童筛查表》、《残疾儿童诊断表》填写项目总差错率小于2%;五种残疾筛查率不应小于10%;五种残疾误诊率和漏诊率小于10%。

1.4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听力:行为测听及听力计诊断;视力:视觉功能的测量评估;智力: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盖塞尔量表;肢体:整体功能评价;精神: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使用的残疾人定义和残疾标准。

2结果

2.1调查人数本次调查0~6岁儿童10044名,其中漯河市4999名,男童2701名、女童2298名;西华县5045名,男童3056名、女童1989名。各年龄组调查人数见表1。

表1河南省0~6岁儿童年龄、性别构成

2.2筛查及现患情况

2.2.1筛查阳性率及现患率本次共调查0~6岁儿童10044人,筛查出可疑残疾儿童301人,筛查阳性率为3.00%;确诊残疾儿童183人,残疾现患率为1.822%。表2显示了0~6岁残疾儿童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2.2.2五类残疾现患率0~6岁儿童五类残疾筛查阳性率、现患率见表3。

注:*含综合残疾,调查总儿童数10044人(漯河市4999人,西华县5045人)2.2.3综合残疾现患情况本次调查共确诊综合残疾儿童34人,综合残疾现患率为0.34%。表4显示了综合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及构成情况。

2.3五类残疾构成及残疾严重程度

2.3.1五类残疾构成本次调查共确诊残疾儿童183例,儿童残疾217例次(含综合残疾),听力残疾26例,占儿童残疾的11.98%,视力残疾10例,占儿童残疾的4.61%,智力残疾110例,占儿童残疾的50.69%,肢体残疾57例,占儿童残疾的26.27%,精神残疾14例,占儿童残疾的6.45%。0~6岁残疾儿童五类残疾构成见表5。

2.3.2单一残疾和综合残疾构成本次调查共确诊残疾儿童183例,其中单一残疾儿童149例,占81.42%,综合残疾儿童34例,占18.58%。0~6岁残疾儿童单一残疾和综合残疾构成见表6。

2.3.3五类残疾儿童残疾严重程度构成本次调查确诊的儿童残疾217人次中,极重度(包括一级聋、一级盲、一级智力残疾、一级肢体残疾)3人次,占1.38%;重度(包括二级聋、二级盲、二级智力残疾、二级肢体残疾、重度精神残疾)37人次,占17.05%;中度(包括一级重听、一级低视力、三级智力残疾、三级肢体残疾、中度精神残疾)52人次,占23.96%;轻度(包括二级重听、二级低视力、四级智力残疾、四级肢体残疾、轻度精神残疾)125人次,占57.60%。表7显示了0~6岁五类残疾儿童严重程度构成情况。

2.4.1地区分布本次调查10044名0~6岁儿童,确诊残疾儿童183名,其中漯河市94人,占残疾儿童的51.37%,现患率为1.88%;西华县89人,占残疾儿童的48.63%,现患率为1.76%。0~6岁残疾儿童分布情况见表8。

2.4.2性别分布本次调查确诊的183名残疾儿童中,男性109人,占59.56%,现患率为1.89%;女性74人,占40.44%,现患率为1.73%。0~6岁残疾儿童性别分布情况见表9。

2.4.3年龄分布在本次调查的183名残疾儿童中,0岁11人,现患率为0.93%,占6.01%;1岁19人,现患率为1.14%,占10.38%;2岁20人,现患率为1.34%,占10.93%;3岁19人,现患率为1.38%,占10.38%;4岁、5岁、6岁分别为39人、41人和34人,现患率为2.87%、2.58%、2.49%,占21.31%、22.40%和18.58%。0~6岁残疾儿童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0。

2.4.43~6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分布本次调查3~6岁残疾儿童133名,其中76名接受了学前教育,3~6岁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为57.14%。其中3岁、4岁、5岁和6岁分别为13人、19人、24人、20人,接受学前教育率分别为68.42%、48.72%、58.54%和58.82。3~6岁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状况见表11。

2.5五类残疾致残原因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五类残疾儿童前五位致残原因见表12。

2.6五类残疾儿童康复现状与需求本次调查确诊残疾儿童183人,儿童残疾217人次(含综合残疾)。其中得到康复的146人次,占67.28%,其康复形式现状见图1;没有得到康复的71人次,占32.72%。在康复需求调查中,发现所有残疾儿童都有康复需求,其康复形式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医院治疗、特殊机构和普通机构的需求与现状之间差异最大,见图1。

本次调查还对听力、视力、肢体残疾儿童康复器具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其中有康复器具的15人,占16.13%;没有康复器具的78人,占83.87%。所有听力、视力、肢体残疾儿童都有康复器具需求,其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见图2。

2.70~6岁残疾儿童一般危险因素分析

2.7.1残疾儿童一般危险因素将0~6岁儿童按是否残疾与居住地、性别、民族、是否接受学前教育、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以及儿童抚养状况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3可见,儿童年龄、是否接受学前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儿童抚养状况都对儿童残疾有影响。

2.7.2综合残疾一般危险因素0~6岁儿童按是否综合残疾与居住地、性别、民族、是否接受学习教育、父母是否近亲婚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以及儿童抚养状况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4。

表14可见,居住地、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年龄、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和儿童抚养状况等都对儿童综合残疾有影响。

注:*P<0.05,**P<0.01;[1]职业:0=不在业,1=专业技术人员,2=机关干部,3=办事人员,4=商业人员,5=服务人员,6=农林牧渔,7=工人,8=军人,9=其他;[2]文化程度:1=大学大专,2=高中中专,3=初中,4=小学,5=文盲/半文盲;[3]婚姻状况:1=初婚,2=再婚,3=丧偶,4=离婚,5=其他;[4]家庭年人均收入:1=<1000元,2=1000元~,3=3000元~,4=5000元~,5=7000元~,6=9000元~;[5]抚养状况:1=父和母,2=父或母,3=祖父母,4=其他亲属,5=国家集体,6=其他

注:*P<0.05,**P<0.01;[1]职业:0=不在业,1=专业技术人员,2=机关干部,3=办事人员,4=商业人员,5=服务人员,6=农林牧渔,7=工人,8=军人,9=其他;[2]文化程度:1=大学大专,2=高中中专,3=初中,4=小学,5=文盲/半文盲;[3]婚姻状况:1=初婚,2=再婚,3=丧偶,4=离婚,5=其他;[4]家庭年人均收入:1=<1000元,2=1000元~,3=3000元~,4=5000元~,5=7000元~,6=9000元~;[5]抚养状况:1=父和母,2=父或母,3=祖父母,4=其他亲属,5=国家集体,6=其他3讨论

本次调查获得了我省2001年0~6岁儿童听力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现患率及致残原因,目前康复现状与今后康复需求,调查结果和国内资料符合。通过本次调查所得各项资料,为制定残疾儿童工作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

调查10044名0~6岁儿童中,经专业诊断方法的确诊,确诊残疾儿童183人,0~6岁儿童的残疾现患率为1.822%。听力残疾现患率为0.26%、视力残疾现患率为0.10%、智力残疾现患率为1.10%、肢体现患率为0.57%、精神残疾现患率为0.08%、综合残疾现患率为0.34%;在五类残疾中,智力残疾所占比例最高,其他依次顺位为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

从0~6岁残疾儿童分布看,有城乡和性别差异,城市残疾儿童现患率为1.88%,农村残疾儿童现患率为1.76%,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残疾儿童现患率为1.89%,女性残疾儿童现患率为1.73%,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儿童残疾现患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0岁组最低,4岁组最高。

智力残疾现患率最高,其致残原因依次是产时窒息、不详、早产、伴发精神病和宫内窒息。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同属高危儿童。产时窒息时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由于严重缺氧、缺血、酸中毒、最后导致肾、脑、心、肺、多脏器不可逆器官损伤[1],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734例新生儿窒息和2266例非窒息儿在3岁半至5岁半时随访,智能异常者在重度窒息中占4.1%,轻度窒息占2.6%,而非窒息占1.7%[2]。但从有产伤、窒息史的智力低下小儿,经过前瞻性研究分析,其中许多并非是智力低下的直接原因,而可能是胎儿原有脑疾患的结果[3]。早产儿中约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另有8%虽能存活但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4]。智力残疾病因复杂,原因不明的智力残疾仍占相应比重,本次调查病因不详占20%,同1985~1990年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学调查病因不明占21.9%相接近,这是因为许多轻型智力低下常无临床异常所见,找不到生物医学原因之故[5]。

肢体残疾致残原因依次为先天性骨关节病、不详、脑瘫、小儿截肢。先天性骨关节病中,不少是先天遗传性,有待进一步检查。脑瘫不仅影响儿童运动功能,并同时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听力、视力障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近年国内外对脑瘫的病因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已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一致认为胚胎早期阶段的发育异常,很可能就是导致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易有围生期缺氧缺血等事件的重要原因[6]。重视对受孕前后与孕妇相关的遗传、环境、疾病因素探讨,为今后早期干预提供途径。

听力残疾致残原因主要是孕期感染药物和后天耳毒性药物。临床常见是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该类药物无论全身或局部以任何方式应用或接触,均有可能经血循环、脑脊液或窗膜等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内耳,损害内耳可蒂器内、外毛细胞的能量产生及利用,引起细胞膜上Na+-K+-ATP酶功能障碍,造成毛细胞损伤。同时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造成药物在内耳液和内耳组织中蓄积,使内耳感觉细胞中毒变性而致耳毒性聋。孕妇应用后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听觉系统[5~7]。要注意妊娠期用药,尤其是妊娠早期正是受精卵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时期,必须严格遵守孕妇用药原则[8]。

视力残疾主要是虹膜、脉络膜缺损、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均为先天疾病所致。精神残疾发现婴儿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各7例。我国陶国泰(1982)首次报道4例[9],我省在调查中发现该病尚属首次。婴儿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其原因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所致[10]。

儿童残疾现患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这可能与某些残疾随着儿童年龄增大后才逐渐被发现有关,也可能与年龄增大暴露易损伤的风险增多或目前使用的筛查、诊断量表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够敏感有关。调查发现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农村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情况与城市残疾儿童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调查中对0~6岁残疾儿童和综合残疾儿童一般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调查显示居住地、儿童年龄、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接受学前教育、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儿童抚养状况都对儿童残疾有影响。

综上所述,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提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社会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将党和国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作为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各级卫生部门和残疾人组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加大执法力度,有效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三是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研究制定有关残疾儿童生存和康复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康复服务行为;四是大力开展早期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各级相关部门和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强婚前保健、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高危儿的随访和加强产科危重症、儿科高危儿的抢救监护等多项工作;在全省各级妇幼保健部门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在重点人群中,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和早期干预;五是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利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整合康复资源,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最大可能挖掘残疾儿童的潜在能力,补偿其身心缺陷,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最终形成社会关注、措施到位、保障有力的工作局面,降低残疾儿童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467.

2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

3左启华,雷贞武,张致祥,等.全国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学研究.中国优生优育,1991,2:56-57.

4冯国银.妇幼保健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9.

5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95,282.

6杨宝峰.药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制.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6.

篇2

【Key words】 deformity;children;investigation

为了解我国残疾儿童的现状,掌握残疾儿童的发生率、致残原因、康复现状与需求,为制定残疾儿童的相关政策以及为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服务提供依据,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卫生部、公安部、残联和国家统计局于2001年组织了中国0~6岁残疾儿童抽详调查。对我省漯河市、西华县进行了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等五类残疾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根据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实施计划要求,我省随机抽取中等水平漯河市(地级市)、西华县调查。在抽取的市、县内采用多阶段分层、不等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根据漯河市和西华县统计局颁布的1999年各街道(乡、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排序,分成三层,漯河市和西华县分别按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乡、镇)各一个。漯河市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街道各抽取12个整群,中等的街道抽取16个整群(125名儿童为一整群);西华县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乡(镇)各抽取6个整群,中等的抽取8个整群(250名儿童为一整群)。据此,漯河市抽取40个整群,西华县抽取20个整群,总样本量为10000人。抽取样本时采取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

1.2 调查对象 被抽中地区在调查时点以前出生的0~6岁儿童为本次调查对象,男女性别不限,但要注意男女比例。

1.3 调查和方法

1.3.1 调查内容 (1)掌握被调查地区各类0~6岁残疾儿童的数字、致残原因;(2)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儿童发生率;(3)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及今后康复服务需求。

1.3.2 调查方法 市、县调查流程基本一致,首先编制调查底册,以集中调查为主,入户调查为辅进行现场调查。填写《残疾儿童筛查表》,分别对听力、视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进行筛查。对于筛查可疑者进一步做专科检查,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进行最终诊断。为了保证调查质量,除对参加抽样调查的各类人员进行分级分批培训外,并对调查各个阶段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现场调查后,随机抽取5%的筛选阴性户进行复查,由非原调查人员重新入户筛查。两次调查的符合率不低于95%。市、县调查资料按5%抽查验收,要求《残疾儿童筛查表》、《残疾儿童诊断表》填写项目总差错率小于2%;五种残疾筛查率不应小于10%;五种残疾误诊率和漏诊率小于10%。

1.4 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 使用国家标定的相应诊断标准。听力:行为测听及听力计诊断;视力:视觉功能的测量评估;智力: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盖塞尔量表;肢体:整体功能评价;精神: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使用的残疾人定义和残疾标准。

2 结果

2.1 调查人数 本次调查0~6岁儿童10044名,其中漯河市4999名,男童2701名、女童2298名;西华县5045名,男童3056名、女童1989名。各年龄组调查人数见表1。 表1 河南省0~6岁儿童年龄、性别构成

2.2 筛查及现患情况

2.2.1 筛查阳性率及现患率 本次共调查0~6岁儿童10044人,筛查出可疑残疾儿童301人,筛查阳性率为3.00%;确诊残疾儿童183人,残疾现患率为1.822%。表2显示了0~6岁残疾儿童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2.2.2 五类残疾现患率 0~6岁儿童五类残疾筛查阳性率、现患率见表3。

表2 河南省0~6岁儿童残疾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表3 河南省0~6岁儿童五类残疾筛查阳性及现患情况

注:*含综合残疾,调查总儿童数10044人(漯河市4999人,西华县5045人)

2.2.3 综合残疾现患情况 本次调查共确诊综合残疾儿童34人,综合残疾现患率为0.34%。表4显示了综合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及构成情况。

表4 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综合残疾现患率及构成

2.3 五类残疾构成及残疾严重程度

2.3.1 五类残疾构成 本次调查共确诊残疾儿童183例,儿童残疾217例次(含综合残疾),听力残疾26例,占儿童残疾的11.98%,视力残疾10例,占儿童残疾的4.61%,智力残疾110例,占儿童残疾的50.69%,肢体残疾57例,占儿童残疾的26.27%,精神残疾14例,占儿童残疾的6.45%。0~6岁残疾儿童五类残疾构成见表5。

表5 河南省0~6岁残疾儿童五类残疾构成

篇3

一季度,我省工业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为-0.0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较四季度实际景气度呈现小幅回落。约84%的受访企业认为一季度我省宏观经济环境较好或一般,这一比例相比上季度回落了3个百分点。一季度,影响我省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产品订货不多、产品销售价格不景气、销售量不足以及资金流动不够等方面。此外,设备利用率景气度近三年来首次跌入微弱不景气区间。

二季度,预计我省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将较一季度略有提升,景气值或将突破景气临界点进入微弱景气区间。受访企业中,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或一般的比重为85%。其中,14%的受访企业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约71%的受访企业认为一般。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方面,预计二季度景气值有望回升至微弱景气区间。一季度影响我省工业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产品订货不足问题将有望有所缓解。

影响我省二季度工业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增长持续不景气。此外,流动资金状况偏紧、产成品资金占用情况较多、产品产量景气度小幅回落、设备利用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将对于我省工业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利影响。据省信息中心介绍,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受工资上涨压力,用工成本高,企业用工难,一线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对于不少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企业为了发展用工需求仍在增加;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存在劳动力供给在减少。目前企业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水平,管理注重人性化来留住老员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用工需求。同时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多渠道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信息互动和政策宣传,搭建平台。

篇4

一、调查概况

1.研究对象

中职学校2014级学生,调查问卷发放220份,收回220份,有效问卷208份。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06人。涉及的专业有学前教育、财经商贸、数控技术、电器工程、信息技术、机械加工等七个系部。

2.研究方法

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和男女生比例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不记名。

3.研究工具

结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参照心理测评的相应资料,采用课题团队自制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有大约12%的学生热爱学习;认为自己是优秀、自信的学生占8%;认为自己是幸福快乐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积极乐观的学生只占到28%,而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学生却占到了57%,超过半数;认为有钱即可走遍天下的,和遇事容易激动、不计后果的学生占比相近,都是15%左右;对老师、家长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和“我”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坏孩子的学生比例相同,都是5.3% ;感觉自己非常孤独,和依靠手机网络游戏填补内心空虚的学生占比非常相似,都是9%左右。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职二年级学生都拥有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强烈愿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缺乏心理调适能力,遇事不能理性进行分析和处理,部分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转向虚拟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同时还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以及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的必要性。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对问题“平时遇到压力、有心事的时候最想和谁说”,学生中选择找家长的占18.7%,选择找老师的占3%,选择找同学的占42%,选择上网或者到社会上寻求安慰占6%,选择无人可说闷在心里的占20%,选择找心理医生的占0%,选择用其他方式的约占17%。

由此可见,中职二年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扰,缺乏有效地寻求帮助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体现出中职学校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

对问题“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对所学专业的印象”,学生选择喜欢的占47%,不到一半;选择厌倦的占10%;选择没感觉的占到了43%。对问题“在校一年,你最大的收获”,学生选择交到朋友的占37.5%;选择知识增长的占34%,选择成长的占7.6%,选择其他的约占16%。

由此得出,经过一年的学习,很多学生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职业方向。学生在个人成长上更重视社会交往和知识的获取,关注内心成长的学生占比很小,需要提请教育层面的关注。

三、调查的结论

一是中职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有着其非常强烈的渴望成功与进步的愿望,特别希望被认可、被正确的引导。从调查问卷可见,学生依然强烈希望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学校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挑战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学校教学和社团的平台,以及定期开设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组织活动拓展学生们的社交圈和心理认知的健康视野。

篇5

Key words: yangzhou; Industry; Sentiment survey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扬州市统计部门对全市5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运行态势,但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持谨慎乐观态度,两大景气指数均小幅回落。其中,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3.36,比一季度回落6.81点,仍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信心和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49,比一季度回落6.70点,处于相对景气区间。而企业劳动力指数、库存指数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变化幅度不大,运行相对稳定,分别为110.02、107.13和85.57。

表1 企业景气相关指数对比表

一、企业家对宏观经济走势依然看好

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同比回升明显,在调查的5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对二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表示“乐观”和“一般”的占89.3%,其中表示“乐观”的占29.9%,比一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9.4%,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表示“不乐观”的占10.7%,比一季度上升3.2个百分点。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49点,总体较一季度回落6.70点,但同比去年同期上升6.3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已有明显提高。这表明,企业家对总体经济状况依旧看好,宏观经济走势依然良好。

在调查的33个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处于景气区间,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4个行业处于非常景气区间,汽车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3个行业处于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处于不景气区间。

二、企业景气指数稍有回落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偏紧、市场需求减弱和企业生产成本刚性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生产增速比上年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8%。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34.0%,较一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54.8%,较一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认为“不佳”的占11.2%,较一季度上升2.5个百分点。

在调查的33个行业中,有29个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处于景气区间,其中: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9个行业处于非常景气区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8个行业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处于相对景气区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处于微弱景气区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4个行业处于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4个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则处于不景气区间。

三、企业生产增速及产品订货预期下降

据问卷调查显示,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的企业占27.2%,比一季度下降8.6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企业占57.2%,比一季度上升1.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预计下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46.0%、34.6%、32.4%。

从产品订货量来看,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与一季度相比“持平”的占70.1%,比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减少”的占19.9%,比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增加”的占10.0%,比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订货量比一季度“增加”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40.0%、27.3%、22.2%。

从产品出口订货量看,本季度与一季度相比“上升”和“持平”的企业共占46.9%,比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订货量与一季度相比“持平”和“上升”的企业占同行业比重分别为64.0%、43.2%、32.5%。

四、企业生产能力状况稳中趋升

从产能发挥情况来看,企业生产能力状况总体优于一季度,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产能发挥基本稳定。19.4%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增加”,比一季度上升5.2个百分点;70.0%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不变”,比一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14.4%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生产能力与一季度相比“下降”,比一季度下降6.3个百分点。调查显示:“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16.8%,“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比66.4%,两者合计占比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影响企业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4.3%,比一季度上升5.9个百分点;二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占比20.4%,比一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三是产成品存货充足,占比12.2%,比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

五、企业盈利好转但融资困难加大

从二季度企业盈利状况来看,“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0%,“正常水平”的企业占70.0%,两者合计比一季度上升2.2个百分点,盈利状况总体好于一季度。

认为企业流动资金情况表现为“资金紧张”的占31.2%,比一季度上升2.8点;认为“资金基本正常” 的占66.2%,比一季度下降2.7点。

认为本季度企业应收账款情况“高于正常水平”的占13.1%,比一季度上升1.0个百分点;认为“处于正常水平” 的占82.0%,比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

在调查的企业中,除了有16.3%的企业认为本季度企业“无融资需求”外,认为融资“容易”的企业仅占5.9%,认为“一般” 的占60.6%;认为“困难”的占17.2%,比一季度上升3.9个百分点,融资困难状况有所加剧。

六、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仍较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本季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时,有15.5%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基本无问题”,其他企业则不同程度地面临成本上升、订单不足、资金紧张和用工短缺等问题。其中,54.3%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比重较一季度继续上升0.9个百分点。此外,对“资金紧张”和“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认同度也较高,占比分别为36.7%和36.0%。详见下表:

表2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篇6

物流园区调研基本情况

1 物流园区地理分布

与第一次调查相比较,本次调查收集到的物流园区的总量由2006年的207个增加到47.5个(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总量规模比较大,按照地理区域分别为:东部沿海经济区97个、南部沿海经济区96个、北部沿海经济区67个、西南经济区56个、东北经济区48个、黄河中游经济区47个、长江中游经济区43个、西北经济区21个。如图1所示。

2 物流园区建设状态

在收集到的475个物流园区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122个,占25.7%;在建的物流园区219个,占46.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34个,占28.2%。

与2006年相比,目前运营、在建状态的物流园区比例有较大提高,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比例有较大减少(如图2所示)。表明近两年已完成规划的物流园区建设进程迅速加快,同时,物流园区规划热开始降温,逐步趋向理性。

3 物流园区基本类型

在调查的475个物流园区中,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数量最多,占75%;然后依次是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8%,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占3%,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占2%,其他选项占2%。

4 物流园区开发方式

调查表明,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最多,有289个,占60.8%;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115个,占24.2%;企业自主开发的物流园区71个,占15%。

5 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

调查显示,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其次是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出资建设的物流园区。另外,部分物流园区由外资投资建设。例如,普洛斯已基本完成在中国沿海的战略布局,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重庆、成都、苏州、大连、杭州、深圳、南京、天津、武汉等地建立了近30个物流园。

6 物流园区总投资规模

调查中收集到225个物流园区总投资规模的数据,其中,总投资在1亿元以下的有16个,占7.1%;总投资在1~10亿元的物流园区有121个,占53.8%;总投资在10~20亿元的物流园区有39个,占17.3%;总投资在20~30亿元的物流园区26个,占11.6%;总投资在30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有23个,占10-2%。如图3所不。

7 物流园区占地规模

调查中有302个物流园区有占地规模的数据,其中,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的有164个,占54.3%;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在1~2平方公里的45个,占15%;占地面积在2-3平方公里的20个,占6.6%;占地面积在3~5平方公里的20个,占6.6%;占地面积在5~10平方公里的34个,占11.2%;占地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19个,占613%。如图4所示。

调查显示,52%的物流园区认为目前园区的土地面积适合园区发展;48%认为目前园区的土地面积不适合园区发展。在不适合园区发展的原因中,主要包括对业务需求估计不足以及后期土地储备不足等问题。

8 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和实体的主要类型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和实体中,物流公司和商贸企业数量较多,且相对持平;生产企业、快递公司、银行服务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的数量占比相对较少;部分海港型物流园区中货代公司数量较大。

9 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

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首先是库房/货场租金,其次是办公楼租金、配套设施租金/管理费和物业管理费,然后是所属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费、设备租金、土地升值后出租或出售、税收优惠以及国家拨款获得的收益等。

10 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首先是规划不充分、征地困难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其次是没有优惠政策、战略定位不明确、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以及审批困难,再次是招商不力、地理位置不理想、功能单一、通关不便等。

11 物流园区内的典型设施、设备

调查显示,具有信息系统及相关设施的物流园区占84%;典型设施、设备中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系统;立体仓库、集装箱、条码或射频识别设备、冷库、GPS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入驻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依次为互联网网络接入、行业公共信息、车货配载、定位跟踪服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类服务、EDI报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以及物流软件租用服务。

12 物流园区的相关政策

调查显示,使企业获益最大的优惠政策首先是用地政策优惠、税收返还支持以及融资优惠,其次是简化行政监管和审批手续、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加大信贷、放宽行业准入、公平竞争以及用电优惠。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数量增加很快、地域差别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政府主导作用大等特点。

物流园区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1 政府参与规范化管理

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属性,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制定区域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宏观整合企业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实现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集聚效应。例如,上海市政府加强对物流园区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物流园区集约化效应的发挥。

2 缺乏统一规划影响区域合理布局

调查显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市(州)级和区县级各级政府积极参与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在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物流园区中,通过省级政府审批的占32%;地市级政府审批的占59%;区县级政府审批的占9%。地市、区县级政府审批建设的园区数量占比较高,这个现象值得关注。

由于省级以下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方面关注相对弱一些,容易偏重地方发展,所以很有可能会造成同一地区或小区域范围内有

多个园区存在,同时各地政府也会出台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建设投资,可能导致过度竞争。

调研中也反映,从全国供应链物流的宏观角度看,我国物流园区的布局与规划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在节点的设置、资源的配置、公铁空运输资源的联络与调配、重点战略物资与应急物资的储备等多个方面没有形成整体规划,造成区域物流园区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难以较好地适应国家整体物流布局的需要和满足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衔接不畅、配置不平衡。

3 战略定位不明确导致发展不理想

调查显示,规划不充分和战略定位不明确两项因素是很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部分物流园区规划时,园区的建设地点和功能定位等重大内容仅凭几个宏观的货运总量、年货运周转量、几条道路或道路规划、甚至几个人的主观判断而确定,对于市场需求和客户分析缺乏研究和考虑,因此难以得到客户、企业和市场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物流园区在经营上仍然采用“招商”和“售楼”的经营思路,缺乏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与能力,不能进入本区域的制造业、分销业、零售业整体供应链的需求中去。这也是造成部分物流园区设立已久,但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4 土地问题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瓶颈

征地困难已经成为困扰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政策是园区最希望得到的优惠政策,这一现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此外,随着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土地相关的各种成本均有明显提升,导致物流园区的经营成本不断增高。我国部分一线城市(上海、深圳等)物流用地的地价已达60~100万元/亩,大大超过物流业能承受的10~30万元/亩。

5 资金短缺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

物流园区是一个高投入、长期回报的行业,呈现出前期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限长的特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困难之一,物流企业希望在贷款、贴息等方面得到扶持。

6 服务意识受到重视

物流企业是物流园区的活动主体,物流企业的入驻是衡量一个园区运营状态好坏的重要指标。而交通便利性、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园区品牌、交易条件、优惠条件、租金水平等多种因素都将对企业入驻物流园区产生影响。

一些园区招商定位于高端客户,通过转变经营和服务模式,对园区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拓展新业务(如控货融资等),建立服务标准,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比之下,部分物流园区服务内容单一,仅限于库房货场出租和物流设备租赁,导致物流园区招商不力。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园区具有信息系统及相关设施,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成为物流园区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

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全国性的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与布局研究,使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国家物流节点城市规划相衔接,解决我国社会物流系统中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尤其要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

2.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遴选规范化经营、服务水平高的重点物流园区,建立国家级枢纽型物流园区建设机制,在土地、投融资以及税收等关键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实现示范引导作用。

3.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促进物流园区规范发展。

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在物流园区规划、审批和项目用地上加强管理,对于占用土地而又迟迟不开工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物流园区项目。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综合考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减少环境污染等指标,建立社会化的物流园区科学评价体系。

4.制定相关政策,着力解决现实问题。

建议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在土地、税收、投融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着力解决物流园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1)建立适应物流园区发展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在物流园区土地资源使用和管理上要与一般的工业用地有所区别,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物流园区土地相关政策,例如:将物流用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来对待,在用地上优先考虑,并适当采取优惠地价;建立物流园区专用短期限土地使用政策,可以采用缩短使用年限的方式降低地价,或者采用阶梯使用年限的方式设置阶梯地价;适当降低运营成本,如,建设多层库房的可减少城市建设费的数额;在保证消防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单体库房面积的限制等。

(2)针对不同类型物流园区的实际经营状况,执行相应的税收政策

采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制定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营业税抵扣政策,避免重复纳税现象。根据物流园区的实际经营状况,对物流园区适当降低土地使用税。对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落实好《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文件,鼓励物流企业投资物流设施建设。

设立园区辅助税收征管政策。研究物流园区对入园物流企业所使用的小规模运输业主的统一管理与运输业发票的代开、代征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并在有条件的物流园区进行试点。

(3)设立专项基金,改善投融资环境

篇7

篇8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成人形象地读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对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阅读有关的,都可以算阅读。阅读不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益处的。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不少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养成阅读行为习惯,发展其阅读能力。但在观察、分析后,发现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阅读图画书状况不容乐观。教师要么对阅读存在认识偏差,把阅读简单化为“识字”,要么认为阅读就是看图说话,把图画书变成了教学挂图。

2.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一般,他们对画面中有趣的图案感兴趣,但还不能较细致地观察到图书画面上情节,需在老师指导下才观察画面主要人物或动物的变化。

3.家长对于孩子早期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还是认识不足。

二、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通过以分级阅读为载体,促进小、中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从而了解幼儿阅读水平现状及教师、家长对幼儿阅读指导方法与策略的现状,让教师意识到,在关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阅读的方法,了解阅读的意义,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从中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研究对象

铅山县幼儿园小、中班236名幼儿及其家长(其中小班106名、中班130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法:问卷调查幼儿的阅读兴趣及稳定性,幼儿阅读的动机、态度、知识经验及习惯,阅读能力、技巧和策略,教师的指导策略,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阅读教育基本情况。

2.访谈法:了解幼儿阅读书籍及指导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3.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整理幼儿阅读行为案例为第一手资料,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1.5%。

被调查幼儿基本情况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以及结果统计分析,大致显现了铅山县幼儿园幼儿阅读发展水平及教育现状,包括幼儿阅读的稳定性、幼儿阅读知识经验及习惯、教师的指导策略和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阅读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 大部分幼儿阅读的稳定性一般,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幼儿阅读稳定性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每次阅读时间一般能持续5―10分钟,但特别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幼儿在看书时,如有其它幼儿请他一起玩其他游戏时,他们要么立即放下书,选择游戏;要么举棋不定,无心看书,这两个选项分别占39%和39.8%。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一般。

(二)从幼儿阅读的知识经验及习惯上看,总体状况基本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幼儿拿到一本书,对书的认识

幼儿看书的方式

从以上图示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拿到一本书后,一般都能正确的说出封面、封底,并能通过封面区分不同;还有一部分幼儿能说出页码。幼儿最喜欢的看书方式呈“与同伴一起边看边讲(48.3%)――独立看,不讲(24.6%)――与同伴一起看,不讲(23.7%)――独自边看边讲(3.4%)”的方式递减。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是童话、故事、儿歌类,比率为77.1%,而其他种类的书籍占的比率则很低。通过对教师的个别访谈和对阅读区的观察发现,图书角里投放的童话、故事、儿歌类的数量较多,而其他类的图书数量较少。由此可见,为孩子投放的图书读物要有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孩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大部分幼儿看完书后都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把书放回原位,或是主动将书放回原位;但是基本上都不会将书进行归类摆放。这也提示教师,今后要加强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图书归类的培养。大部分幼儿基本每天都会有固定时间进行阅读,不过几乎都没有借书和购书经历。

(三)从教师的指导策略上看,整体状况较好,幼儿每天阅读的时间,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时间的保障;教师能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并及时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和解决幼儿阅读时遇到困难。

教师每次为幼儿准备最多的阅读书籍种类

幼儿每天阅读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时间和固定的时间保障;组织幼儿阅读最主要的形式是区域活动(阅读区),占了99.6%的比率;教师每次为幼儿准备的最多的阅读书籍的种类还是以童话、故事、儿歌类为主,占了85.6%的比率,综合类是14.4%,智力类和制作类为0,由此可见,整个图书的投放还是比较单一,今后为孩子选购图书读物要注意图书的多样性,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到认知制作,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情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让人欣慰的是,幼儿阅读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幼儿在阅读时,教师一般都会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或是及时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和解决幼儿阅读时遇到困难。

教师指导孩子阅读采用方法的顺序

从以上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主要采用方法的顺序是看、听、说、读,(66.9%),有17.4%的教师选择的是听、看、读、说,还有15.7%的教师采用的是看、说、听、读的顺序。她们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视、听、讲、做相结合法(83.5%),其次是游戏练习法(16.5%)。

(四)从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阅读教育基本情况上看,整体情况较好,家中孩子的主要抚养者是母亲;家长每天工作之余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陪孩子游戏、看书”,不过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父母学历的总体情况良好,不过高学历的家长偏少,成“中专――本科――大专――硕士及以上”逐渐递减的趋势。家中孩子的主要抚养者为母亲,占的比率高达70.3%,父亲和祖父辈的比率分别为17.8%和15.3%,由此可见母亲在家庭里仍然扮演着和孩子在一起游戏、活动的主要角色,同时也说明母亲在陪伴孩子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坚持性与支持性。

从家中的阅读环境来看,正在考虑为孩子布置一个相对舒适阅读空间的家长还是占大多数,占了37.7%,而且让人庆幸的是,“已经为孩子布置了一个阅读角”的家庭比率比较大,占了28%;“为孩子专门准备了一间书房”也有15.7%的家庭,只有18.6%的家庭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阅读空间。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已经初步开始认识到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了。并且家长每天工作之余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陪孩子游戏、看书”,占到了65.3%的比率,可见,当今家庭普遍对孩子都比较关注。

在调查中还发现,家长对书籍的喜好、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喜好、选择。家长喜爱的书籍类型与孩子爱的书籍类型基本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父母的地位、影响是不可代替的。因此,家长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以此来施与孩子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多角度地选择有益孩子成长的图书。

数据结果显示,“有时会陪孩子阅读的家长”和“只要孩子阅读就会去陪孩子一起阅读的家长”,分别占到了44%和43.6%的比率,这说明当孩子有阅读动机或愿望时,大多数家长会不同程度地允许或支持孩子的看书行为。在调查中发现,这和家长的学历成正相关,学历高的家长,往往会尽量满足孩子阅读的要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教师的早期阅读教育培训

教师在关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为没有喜欢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成人,也就绝不会有成功的儿童阅读者。因此,要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首先要对基层的教师进行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培训。

(二)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由被动看书变为主动看书

1.家园共育,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到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环境的创设包括阅读角的创设和阅读氛围的营造等。

(1)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独立、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地方,放置一张书桌或软垫,铺一块地毯,放上一些舒适、美观的靠垫,开辟一个阅读角。幼儿可以惬意地选择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以自己喜欢的姿势美美地享受,这样幼儿就有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能较好地专注于书,不受其它事物干扰。

(2)有研究表明,成人的阅读行动的模式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很大。空闲时间经常浏览报刊杂志的父母更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的确,幼儿的一些行为及一些知识的获得与完善,常是通过模仿实现的。所以,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必须每天坚持在家读书报,以此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其次,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使孩子感受到看书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对书产生好感,激发阅读愿望。

2.选购合适的图书,进行合理的投放

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这就决定了幼儿的读物以画面为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应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背景不过分复杂的一页单幅图书,比如: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小熊宝宝绘本》系列等。

中班幼儿的读物,可选故事内容具有启发性的图书。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的动物故事,特别受中班幼儿欢迎。画面的要求是生动活泼,主客体分明,背景不过分复杂。比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小兔汤姆成长故事》系列等。

大班幼儿则喜欢较长的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他们已具备探究心理,爱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可选一些知识类故事,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系列,《庆子绘本》系列,《神奇的校车》系列等等。

要想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关键之一是还得适时适量地更换图书,给孩子的读书增添新的内容,在更换时,可以结合原有的图书补充供给,以便孩子能够迁移学习内容,培养预期阅读能力,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条理。并且阅读材料要分类存放,孩子可一目了然地进行选择,培养幼儿物归原处、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3.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走一走、看一看

要想让孩子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成人还应时常和孩子去图书馆、书店走一走。在书的海洋中,让他们抚摸那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籍,翻阅那精美生动的画面,感受那如痴如醉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时常沉浸于这种书香氛围,不但有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更好地扩大孩子的知识面,陶冶身心。多带孩子上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资料丰富,阅读的气氛浓,孩子看到更多的人在一起安静读书的场面,更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教会孩子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让孩子知道喜欢的书籍和所需的资料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还可以满足孩子日益扩大的阅读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桂芹.幼儿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篇9

Key words: city; dioxin; survey

中图分类号:X324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引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通过空气、水和迁徒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对当地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被生物体摄入后不易分解,易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并通过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特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与其他有机物一样,进入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分配、吸附、挥发、生物蓄积、氧化、水解、光解和生物转化等。但因其自身具有的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和毒性特性,又区别于一般的有机污染物, 主要表现为:在自然环境中极难降解;被生物体摄入后不易分解,易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并通过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在全球范围内长距离迁移,无论沙漠、海洋,还是极地都可检测出POPS的存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将构成重大威胁。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目的与背景

二f英类POPS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首批受控的十二种POPS之一,非故意产生的二f英类POPS的削减和控制涉及我国的钢铁、有色金属、垃圾焚烧、水泥、造纸、化工等众多国民经济产业。

目前全国对POPS的认识还停留在较初级的阶段:一些久已停止生产、使用的产品和设备去向不明;一些企业、行业还不知道其有POPS排放;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人员还不清楚对POPS的管理要求,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监管手段。开展全国性的二f英类POPS调查,将有利于改变问题,对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POPS污染控制对策、履行POPS公约以及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摸清青铜峡市辖区内二f英类POPS污染状况,是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二f英类POPS调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制定预防污染防治措施的要求。

3 本次调查内容

3.1、调查对象

按照二恶英类POPS排放源调查范围表,根据《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f英类POPS调查指南》,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筛定的调查名录,青铜峡市确定了4个类别7家企业做为本次调查对象,见表1:

表 1青铜峡市二f英类POPS排放源名录

3.2调查结果见表2

表2二f英类POPS排放源统计(按排放源类别统计)

由表2得:青铜峡市二f英类POPS排放源为:制浆造纸、水泥生产、热浸镀锌钢生产、聚氯乙烯生产,所占比例见图1。(制浆造纸企业数量2个,占企业总数的28.6%;装置数量2个,占总装置数的22.2%,二f英估算排放量为782.544mg TEQ,占总排放量的70.97%。水泥生产企业数量3个,占企业总数的42.8%;装置数量5个,占总装置数的55.6%;二f英估算总排放量为119.0706mg TEQ,占总排放量的10.79%。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数量1个,占企业总数的14.3%;装置数量1个,占总装置数的11.1%;二f英估算总排放量为199.763mg TEQ,占总排放量的18.12%。热浸镀锌钢生产企业数量1个,占企业总数的14.3%;装置数量1个,占总装置数的11.1%;二f英估算排放量为1.368mg TEQ,占总排放量的0.12%)。(所占比例见图2、图3)

图1排放源数量比例图

图2 排放源装置数量比例图

图3不同排放源二f英排放量比例图

由上述三个图示可知:青铜峡市辖区内造纸企业废水排放量大,

4 二f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产生机理(部分行业)

1.制浆造纸:含氯漂白工段中产生;调点为造纸原料的种类及其产量。

2、水泥生产:国外常常使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如焚烧一些热值高的废油、废轮胎等替代部分燃料,这些废弃物焚烧不彻底导致了二f英的产生。我国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还很少;调点为水泥窑类型、除尘设施、是否计划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

3、聚氯乙烯生产:产生机理还不很清楚,调点为生产工艺、产量、废渣的处理处置。

4、镀锌钢生产:镀锌钢生产中二f英类产生释放机制研究很少;调点为生产工艺类型、废气处理措施。

5 调查结论

由表2及图1、图2、图3得:青铜峡市二f英类POPS排放源为:制浆造纸、水泥生产、热浸镀锌钢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四个类别7家企业。

各行业二f英类POPS排放量的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制浆造纸>聚氯乙烯生产>水泥生产>热浸镀锌钢生产。

从辖区二恶英类POPS排放源分布和行业特点分析,二f英类POPS重点管理区域为:青铜峡镇;二f英类POPS排放源的重点管理源为:制浆造纸、水泥生产、聚氯乙烯生产三个行业;造纸企业废水排放量大,二f英类POPS产生量大;同时聚氯乙烯企业虽然只有一家,但生产量大,其二f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不容忽视。

篇10

作者简介:廖文伟(1979-),男,香港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和经济社会学研究。

注释:

①所有受访者名字均为化名,考试及入学年份等讯息删除。

②香港树仁大学于2006年正式升格为香港第一所私立大学,于2006年前获得的大专学历,可通过修读一年兼读制的衔接课程,获得本地学士学位。而珠海学院于2003年开始允许开办部分学士学位课程。

③以前俗称科技学院,社会中仍有不少人采用俗称,为尊重受访者的原话,后文仍采用科技学院的俗称。一、调查对象:香港教育竞争的失败者香港长期沿用英式精英教育体制,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学生须经过会考及高考两次淘汰,才能争取到读大学的资格。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本年共有83 059名考生参与香港中学会考,争夺24 000个中六学位,平均升学率是289%。而这批成功升读中六的考生,还须再于两年后参加高级程度会考,争夺每年14 500个资助大学学位(资料来源:香港教育局)。换言之,在八万多的考生中,最后只有不足18%的学生能够升读大学,而高达82%学生则成为教育竞争的失败者。然而,考试竞争的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他们从此与大学教育无缘。在这批教育竞争的失败者中,部分学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成功获得学位,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此过程做全面分析。

二、调查报告架构本调查报告于2010年11月期间以深入访谈的方试通过访问13名不同途径获得学位的香港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内容分为五大部分:第一,探讨他们获取学位的不同途径,包括副学士课程、私立大专课程、文凭及高级文凭课程、公开大学、自资学位课程、海外升学或在职进修等。第二,了解学生选择升学起点的原因。第三,分析学生在升读过程中不同的竞争情况。第四,描述学生对正规学位教育与另外途径升学间异同的意见。第五,讨论学生的学习历程及对其日后升学及职业轨迹的影响。

三、调查内容1.升读大学的另外途径

(1)副学士学位

副学士是参考美国社区学院开办的副学士学位而引入香港的。中七毕业的学生,可升读为期两年的副学士学位,根据修读成绩再报考本地资助学位课程。而中五毕业的学生,则须先修读为期一年的副学士先修班,再修读副学士课程。自2000年开始,不同大学纷纷开办副学士课程,令副学士毕业生逐年递增,其中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此途径获得升读大学的机会,其中包括RSY①:

“我当年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经过一番选择,最后报读城市大学的工商管理副学士课程。很幸运,两年后我根据副学士的成绩,获港大社会科学院取录,修读公共行政管理学位课程。”(RSY)

(2)私立大专课程

有数所学校于香港提供自负盈亏的私立大专课程,供中七毕业生报读,其中最著名的有香港树仁大学及珠海学院②。不少毕业生通过学分豁免制度,衔接修读本地认可的学位课程,最终获得学士学位。如:

“我参加高考,成绩一般,之后报读树仁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毕业后我工作数年后,报读公开大学的衔接课程,获豁免80学分,得以一年时间获取本地学士学位。之后再根据此学位报读中文大学的社会学兼读硕士课程,两年后获硕士学位。”(LGX)

(3)文凭及高级文凭课程

香港所有大学、教育学院、专上教育学院③及职业训练局均有开办文凭课程及高级文凭课程,供中五及中七毕业生报读。它为两年全日制,完成课程后,学生可选择继续攻读高级文凭课程或就业;而高级文凭课程同样为两年制,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继续升读本地资助的学位课程。如:

“我当年参加高考,中文科不合格所以未能升读大学,于是报读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的高级文凭课程。2000年毕业后我全职工作,之后报读理工大学兼读制的建筑工程学士学位课程,经过四年的努力毕业了。2007年我获取攻读港大兼读制的建筑项目管理硕士课程,之后获硕士学位。”(DWB)

(4)海外升学

海外升学历来都是香港学生获得学位的重要途径,与以往中五或中七毕业生直接考海外升学的路径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先于本地修读高级文凭或大专课程,再衔接海外大学学位课程,从而缩短修读时间及节省留学费用。如:

“我高考后入读树仁大学社会学系,读了两年后,感到应尽快获取学士学位对我将来会有莫大帮助,因此通过澳洲教育中心,报读澳洲麦哥利大学的社会科学学士课程。由于我曾于树仁学习两年,因此能获24个学分豁免,只须再修读68个学分便能毕业,最后我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我再于澳洲获得翻译及公共传播两个硕士学位。”(OLH)

(5)自资学位(Top-Up Degree)课程

除了本地资助的学位课程外,不同大学均提供自资的衔接课程供学生报读。自资学位课程较本地资助学位课程学费高,部分学校的课程质量参差不起,认受性成疑。因此,报读获本地认可的自资课程是最为关键的。如:

篇11

《儿科学》是农村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及儿科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在校期间教好学好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儿科学教学质量,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我们对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10农村医学班两个班及部分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以便调整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训内容教学思路,使我校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的与工作实际需求接轨。

调查对象:实习回校即将毕业的农村医学专业10农村医学班(2)、(3)两个班级115名学生和各医院的部分儿科医生20名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验实训中的安排是否合理,了解临床实际需求与教学的差距,以便及时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使农村医学专业专业的教学更能符合当前临床需要。通过调研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提高我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应对能力。

调查方法及结果:

1学生调查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11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附表1、2、3.

篇12

从指数构成看,预期景气指数为7.88,比一季度高2.01,显著超过临界值5;即期景气指数为3.32,比一季度增加50%。

就外部经济而言,经济学家们总体上改变了危机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的悲观预期。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将在今年或明年触底。

调查显示,70%的经济学家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将“逐步缓解”,比一季度激增近50个百分点。仅25%的经济学家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将“延续目前状况”或“继续恶化”(图2)。

但是,世界经济触底后恐难立即显著回升,经济增长轨迹可能呈U型。约半数(49%)的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将在2011年方能复苏,四成弱(39%)的经济学家预期世界经济2010年复苏(图3)。

尽管半数以上的经济学家仍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但困难程度已有所缓解。

36%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运行“正常”,比一季度激增27个百分点;53%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偏冷”,比一季度低15个百分点;而认为“过冷”的则从一季度的22%大幅降至7%(图4)。

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与上述整体判断一致。调查显示,八成(82%)经济学家预期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高于7%,其中43%预期达到或超过8%;平均预测值为7.7%,与一季度持平。考虑到经济学家信心继续增强,可以认为经济学家整体上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7%的可能性比一季度有所增加。

对于2010年GDP增长率,81%的经济学家预期达到或超过8%,平均预测值为8.4%,高于2009年增长率。

经济学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几个方面也作出了判断:

――投资增长成为稳定内需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1月-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3.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8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增长态势,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由“正常”转为“过快”。调查显示,68%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比一季度激增58个百分点;32%认为“正常”,比一季度骤降46个百分点(图5)。

从结构上看,目前投资增长更多是由政府投资和贷款增长带动的,如今年1月至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6.2%和34.4%,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高44.0个和16.8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民间投资情况则不太理想,调查显示,42%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民间投资“仍未启动”,51%认为“已经启动,但增长缓慢”,只有7%认为“已经启动,而且增速将逐渐加快”(图6)。

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1月-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0%。调查显示,57%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正常”,同时65%认为未来六个月消费需求会“持平”。

――就业压力趋于缓解。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压力严重,但与经济学家总体信心走强相一致,经济学家认为就业形势将趋向缓和。调查显示,33%的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下半年城镇就业形势会“好转”,比一季度高18个百分点;22%认为会“恶化”,比一季度低25个百分点;还有45%认为“不变”(图7)。

――通胀和通缩可能性均不大。

2009年1月-6月累计,CPI同比下降1.1%,其中6月同比下降1.7%。

经济学家判断全年物价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轨迹,只有36%的经济学家预期2009年CPI同比负增长。平均预测值为0.5%,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与此同时,尽管年初以来货币供应量及信贷规模快速增长,近八成(78%)经济学家预期2010年CPI同比增长低于或等于3%,平均预测值为2.4%,表明多数经济学家不认为目前的信贷扩张在未来两年内会引发通货膨胀。

与物价持续走低不同,随着货币信贷快速增长,资产价格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中上证综指目前已经超过3300点,与年初相比涨幅近80%。

55%的经济学家认为三季度国内股市价格将会“上升”,38%认为会“稳定(或小幅波动)”,认为会“下降”的仅占7%(图8)。同时,43%认为国务院出台的国有股转持对股市形成“利好”,比认为“利空”的高40个百分点,另有54%认为“中性”。

――房价高位趋涨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地产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下调后,2009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后,开始持续回升。2009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93%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平均房价水平“过高”或“较高”,比一季度高5个百分点。此外,47%的经济学家预期下半年房价比上半年将“上升”,仅15%的经济学家认为将“下降”(图9)。

篇13

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口算能力的形成。“基本口算”一般是指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俗称“四表”),对基本口算的教学目标是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笔者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以及调研中常常发现,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很不平衡。有的学生在学前就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加减法计算练习,会进行1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计算,同时也还有不少学生20以内加减法基本不会计算。这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年级新入 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口算能力到底是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我们的计算教学?入学之前的加减法口算学习对入学后的数学学习有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样的问题与思考,我们进行了一年级新人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 调查的方法

2.1调查对象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2007年和2008年秋季一年级新入学的所有儿童。调查时间分别为2007年和2008年的9月中旬。 (调查时间之所以安排在9月中旬,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9月上旬,刚入学儿童的各项学习常规尚没有初步形成,甚至有少数学生书写数字还不会;另一方面,此时尚没有正式学习加法和减法,不会影响所测内容的客观性)

2.2调查内容

20以内加减法。我们设计了四份口算测试卷,分别测试10以内加法(25题)、10以内减法(25题)、20以内进位加法(36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36题)。命题时依据随机原则安排题目呈现的顺序,同时考虑题目的典型性与分布率。其中,测试卷1(10以内加法)设计了大数加小数10题、小数加大数10题、两加数相等5题;测试卷2(10以内减法)设计了差比减数大lO题、差比减数小lO题、差和减数相等5题:测试卷3(20以内进位加法)设计了大数加小数16题、小数加大数16题、两加数相等4题;测试卷4(20以内退位减法)设计了差比减数大16题、差比减数小16题、差和减数相等4题。(测试题见附件)

2.3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试卷测试、观察、访谈等方式。对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新入学儿童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707份(其中2007年265份,2008年442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

经过两年的调查,我们对有效试卷采用SPSSll.5工具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3.2描述与分析

3.2.1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基本了解新入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的总体情况。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两年的调查结果中10以内加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75.10%和77.80%,正确率则高达97.64%和98.36%;10以内减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52.50%和52.30%,正确率高达93.64%和94.08%;20以内进位加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28.70%和34.20%,正确率达到85.97%和75.56%;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满分率仅为18.10%和13.80%,正确率为62.72%和36.58%。也就是说,在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尚未正式系统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就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了。有超过一半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减法,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只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从标准差的值来看,10以内减法的离散程度比10以内加法大(两年中减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3.66和3.67,加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1.95和1.21)。20以内退位减法的离散程度比20以内进位加法大(两年中退位减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13.04和14.40,进位加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7.55和11.36)。

3.2.2 10g以内加减法分类统计

从表2和表3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10以内加法口算,大数加小数(女115+2)与小数加大数(女112+5)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97.83%和96.88%,2008年分别为98.50%和97.75%),而两个加数相等(如3+3)的题目正确率则比较高(分别达到98.80%和99.00%)。

(2)10以内减法口算,差比减数大(如7-2=5)与差比减数小(如7―5=2)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93.40%和93.10%,2008年分别为93.80%和94.20%),而差与减数相等(如8-4=4)的正确率比较高(分别达到95.60%和94.40%)。

3.2.3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类统计

从表4和表5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大数加小数(如8+5)与小数加大数(如5+8)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86,12%和86.06%,2008年分别为75.13%和75.63%),而两个加数相等(如6+6)的题正确率比较高(分别达到88.00%和82.00%)。

(2)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差比减数大(如13-5-8)与差比减数小(如13-8-5)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64.31%和62.06%,2008年分别为36.38%和36.94%),而差与减数相等(如12-6=6)的正确率略高(分别为61.25%和35.50%)。

3.2.4正确率分布情况

从表6、表7以及图1-4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101),2内加减法的得分分布情况类似。前四个分数段(0-5,6-10,11-15,16-20)的人数比较少,而第五个分数段(21-25)的人数很多,这反映了新入学儿童大多数会

计算1O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得分分布情况略有不同。总体上,进位加法计算的前六个分数段(0-5,6-1011-15,16-20,21-25,26-30)的总人数2007年占总数的26.04%,2008年占总数的39.37%。而第七个分数段(31-36)的人数都超过了60%。退位减法的得分情况很不均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测试中,退位减法0-5分的学生占到了48.42%,比2007年的16.60%足足高了31.82个百分点,这表明2008年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几乎不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4结论与思考及建议

4.1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一年级新入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情况如下:

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强。由于儿童在学前的生活中经常见到10以内的数,学前儿童大多在家长和幼儿园里非正式地学习和接触过10以内加减法。具体有如下的几种状况:大多数儿童是依赖实物数数(包括扳手指头)来获得结果的,少数儿童能初步由逐一计数过渡到按群计数,极个别儿童已经通过多次口算而摆脱了实物依赖,能熟练算出得数。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弱,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弱。虽然从认数和数数的范围来看,入学前儿童似乎能数20以2内甚至1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的认数水平是表面的,很少有儿童能从数的位值原则和计数原理的角度来认数和计算。所以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与10以内加减法相比,明显较弱。

通过学生测试时的观察以及个别访谈我们也发现,新人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策略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策略:逐一数手指,按顺序口头数数,通过扳手指接下去数,用数的组成或分成算,通过凑十或分解推算,直接提取记忆结果等。 (刘颂著,《不同计算能力儿童早期加减法策略运用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新人学儿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策略的运用,反映了儿童对数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反映了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是其非正式的数学认知能力之一,对进入小学后的正式数学学习将产生重要影响。

4.2思考与建议

4.2.1对教学的建议

首先,重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学。6-7岁儿童的逻辑运算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并逐步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简单计算事实还未完全进入其长时记忆系统,其计算需要依赖于感知经验。(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儿童入学之前计算加减法,往往是依靠扳手指或借助其他实物数出得数等外部策略获得结果。因此,一年级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把认数与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教学时,可以在直观情境中先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含义,然后放手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归纳中逐步过渡到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来按群计算,并逐步摆脱手指和其他实物,再通过训练,达到看见或听见10以内加减法,都能很快直接说出得数,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其次,加强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口算加减法的方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逐一重新计数借数数加算或减算按数群运算(张天孝著,《小学数学教改实验》)。在教学基本口算时,要重视让学生逐步掌握按数群运算的方法。在教学初期为了达到算法指导下的正确计算,可不作计算速度的要求。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与10以内加减法不同的是,在计算过程中除了要用到数的组成以外,更重要的是计算方法问题。尽管课程改革以来,在计算教学中大力倡导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但是,在教学时也要重视“基本算法”。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凑十法”的基本原理;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时。要利用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算法。而且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不要求“一题多种算法”,以免互相干扰。

再次,科学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计算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计算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适当训练的。口算,“原先是一个思维问题,一旦掌握了计算法则,经反复练习,也就成了记忆问题”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基本口算作为一项基本功,在整个小学阶段要不断线地进行训练,应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提供训练材料,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口算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基本口算结构单一,数域范围小,有些教师容易忽视,或命题时随意性很大,易造成各题练习次数不合理,甚至出现易题多练、难题少练的现象。因此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训练的内容。针对学生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在开始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量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度;一段时间后,适当增加练习量,并提出速度要求:最后达到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和写出得数。使学生建立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简缩思维过程,并逐步提出口算自动化的要求。

另外,依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以及对一年级数学老师的调查了解,发现尽管不少新入学儿童会熟练地运用书面符号的形式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计算,但不少儿童尚没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本质,他们大多在运用实物、数数心算和书面符号程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因此,在正式教学相关运算时。老师仍然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和训练。

4.2.2对教材的建议

由调查发现,新入学儿童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比较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编写时。可以适当缩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把更多的篇幅用来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用了36个页码(P40-P75)近3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用了60个页码(P14-P31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近5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也用了28个页码(P22-P49)20余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用了50个页码(P4-P53)近4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时,尽可能缩短10以内加减法的课时或者给予弹性安排,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口算的练习量。增加训练的形式,以提高口算教学和训练的实效性。同时。由于“儿童掌握数群之间的逆反关系要难于掌握等量关系,所以学习减法难于加法”(金浩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概论》),建议教材编写时,减法练习题量可适当多于加法。

4.2.3对学前计算教育的建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