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发言稿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共同探究的课堂,兴趣盎然的课堂。
第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高效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能使学生获得积极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以前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来回穿插,了解各个小组存在的问题,随时答疑解惑,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篇2
一、 前言
随着“地球村”的不断形成,我国与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人才不能缺少的成功条件之一。如果说高中的英语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学府而学,那么,进入高校之后的英语学习就是为了日后迈进社会做准备了。谁都知道,在课上百分之百的集中极力要强过课后自己低头苦学,所以,课堂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大学这种倡导自由式学习的场所。但是,不得不说,我国目前的英语学习模式有个怪现象,那就是“哑巴英语”、“chiness english”(中国式英语)层出不穷。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只能说是高中英语的翻版,纯粹的为了学而学,甚至有的高校在课堂上讲解着初中、高中的知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怎样加强课堂有效性,使得高校学生学到适合自己的英语技能,才是关键。
二、 目前高校英语课堂的现状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府,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怠慢、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再努力学习。另外,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于社会的具体认识,往往是认为自己手上的毕业证书足够应付未来的就业压力,对待英语更是没有学习目标。
(二) 英语学习普遍化的同时,降低了学习质量。随着大学、高职等院校不断的扩招,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了英语课,但除去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外汉语等和英语自身有直接性联系的学科之外,其余学科的英语教学就处在一个相对较为模糊的地带,即对待英语教学态度含糊,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英语的大班制教学。
(三) 缺少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因为英语国家四级、六级考试的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生将英语看的很重要,但假设没有了这个考试,高校的英语学习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结果一定让人痛心。仍是以考试为学习目的,高校的英语课堂由压力组成,而不是由兴趣组成,英语课堂上气氛沉闷,没有生气。
(四) 缺乏口语、听力训练,过于重视“笔头”。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材涉猎面较宽,但教师普遍把重点放在单词记忆与课后习题身上,忽略了“说”的环节。学生缺乏口语、听力训练,以至于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极差。
三、 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 各个层面转变现有观念,从“心”做起。高校英语课堂的组成者有三方面,分别是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层。
1、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理想中的高校课堂是师生平等,轻松和谐,英语课堂自然也不例外。想要学生更加自信认真的对待英语,教师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即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这个观念的驱使下去授课,教学氛围会有所提升。
2、学生要了解英语的重要程度。高校学生的判断力、自我意识、独立自主意识都比较强。因为是刚刚甩掉了高考这个巨大的枷锁,学生普遍比较兴奋,但是上了大学不等于说可以不学习。所以,只要教师、校领导多多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可以了解英语的重要性。
3、领导层加强英语重视程度。在规章制度上给予英语课更多的课时节数,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和社会的交流机会,另外,组织领导班子不定时不定期的检查英语课的授课质量,对教师实施评估制。
(二) 转变学习模式。英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才是教师和校领导层。而高校的英语学习模式和高中不同,教师不能手把手的教授,其中更多的知识内涵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不过还好,高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而且可利用时间较多,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1、单词战略不能忘。对于英语来说,单词就是其骨骼,无论是学习英语句子、阅读还是作文,都必须得通过单词这一大关。所以,即使到了大专院校,对待单词也一样不能马虎。课堂上无需像高中教师那样每天听写,但需要教师不定时不定期的抽查。对于难记的单词,教师要切记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教学。比如:四级考试的常用单词transparent,中文意思是透明的、易识破的、明显的、清楚地,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trans(穿过)+parent(父母)即父母之间没什么可以隐瞒的,这样transparent就可以牢固的记住了。
2、加强听
力练习。走向社会,英语的存在大多数就是靠听和说完成的,听力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需要被教师提上日程。最简单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末尾,放一小段英文原版电影片段,或者是一首歌。所挑选的最好是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流行电影、电视剧、歌曲。比如,在课上放映最近热播的美剧《gossip girl》片段,然后相应的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同学来回答,或者播放lady gaga等著名流行歌手的歌曲,让学生们重复这里的歌词。
3、加强口语训练。语言学习的一大关键就是张口说,英语也需要学生们大声的朗读出来。最基础的就是让学生自行朗读《大学英语》教材上的课文,无需去管语音语调,只要张嘴大声读出来就行。另外,要多多利用大学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外面,随心所欲的用英语畅所欲言。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办英语角,尽可能的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本着“人本”思想,尽量给学生一个无压力、有乐趣的英语课堂。其实,教师只要用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到有问必答,在授课的时候多注意一下语音语调,学生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听的。
四、 结束语
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在工作中的竞争实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见一个全新的高校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庆莉,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探究[j]
[2]张秋霞,多元结合提升英语课堂有效性[j]
篇3
一、课堂引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一节数学课的引入显得非常重要,如何通过独特新颖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下面介绍主要两种课堂引入方法:
1.趣例引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没有开始之前,就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所教的东西感兴趣。”一个有趣的例子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听取教师所教的东西,很快使学生进入到课堂中。如,在学习“方差”这一节内容时,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射击手同时射击,每人射击六次,其中一个选手射击的环数依次为4、6、8、10、6、4,另外一位选手射击的环数依次为6、8、4、10、6、4,两人射击的环数都是38环,那教师问:“谁的成绩更优秀呢?”这样使得学生原有的知识根本无法解答,之前的认知结构失去平衡,使得学生想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这时教师引入方差的概念,告诉学生学习方差之后就能够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希望得到答案的欲望下投入到新的课堂中,从而水到
渠成。
2.故事引入
由于职高的学生对生动性形象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相对厌恶,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平时多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在下次将新课前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在20世纪70年代时,在举办的一次广交会上,某外国商人动机不纯,想刁难我国住房的安排,他对我国招待人员说将这个宾馆24层楼全部包下,当时宾馆招待人员不敢怠慢,于是请教总理,就请教华罗庚先生,想个法子教训一下这个外商。于是华罗庚先生对外商说:最底层每一晚0.8元,往上加倍,就这样支付费用。外商心想如此便宜,爽快地答应了。几天之后,当外商结账时,才发现上当了。原来这位商人需要付:S24=■=13421772
元,当时外商就傻眼了。教师可以向学生问:“那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得来的吗?”于是,引进等比数列这个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等比数列的好奇心,最终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
二、活动教学
课前新颖的引入是有必要的,但是课中的教学也相当重要。若课堂中没有新颖的方法,即使课前引入再新颖,也徒劳无功,学生在课堂中还是会走神,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活动教学。
1.动手操作,分组讨论
由于职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性较强,在课堂中进行动手
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以及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函数是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学习“椭圆定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根细绳,采用透明胶将细绳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然后,围绕着笔尖进行移动,这样一来,一个椭圆就形成了。另外,学生可以采用一支笔表示直线,书面或者桌面表示一个平面,通过这种方式,线面、面面的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而这些工具都是随手可得,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以及资源。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4人一组,共同讨论以及学习,从而得出椭圆的定义。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也增加了课堂的活力。
2.巧用提问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职高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学习的动力,没有好奇心,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巧用提问技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教学中。例如,“等比数列”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一张纸的厚度为0.1 mm,将这张纸对叠34次,其厚度有多厚呢?会不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在课堂中提出这一疑问,学生就会好奇,将纸对叠34次,怎么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呢,于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想知道能否超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总而言之,职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抓住职高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创新以及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篇4
1.1 多媒体教学主要特点
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集成性、操作的可控性和实时性。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身;操作者可灵活控制各种媒体信息,根据实际需求参与到媒体的加工创作处理过程中,随时操作控制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信息,实现实时演示的目标和效果。通过网络还可以及时、便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交流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2 多媒体课堂教学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课堂的广泛使用,教师会在工作之余通过观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课堂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教学的重点还是要以讲授为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切不可本末倒置。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对策实施
2.1 形成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
2.1.1 科学构建教学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必须贯通教学设计思想,真正从教学规律和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适时有效地加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潜能。克服盲从性,了解课堂特点,灵活合理地享受网络资源,让课件服务于教学。针对实际需要,选择题材,做到内容精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版式规范,文字简洁,且配图得当、色彩鲜明,声音协调,画面清新。体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2.1.2 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理论及生产过程,通过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但不可过分依赖或实施全盘化多媒体教学。
2.1.3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遵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互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教学节奏,加深记忆等优势和功能,转变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合理融合传统教学方式,使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2 最小化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负荷
2.2.1 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主要认知负荷。研究认为是处理被给信息所需要的心智能量的水平。学生认知负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认知资源具有有限性。学生在接收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文字、声音、图像等素材的同时还要对所学内容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选择和分辨,这就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认知资源;多媒体界面设计如果不合理、不清晰或者学生对多媒体不适应都会增加学生的外部认知负荷;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信息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所呈现出的信息多元性及复杂性容易使学生远离学习的初衷,学生注意力分散,想象力受限,无形中又增加了其内部认知负荷;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控学生学习的动态,也会增加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2.2 降低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策略。教师应从环境、任务特征、个体特征等大方向着手,降低其关联负荷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即从降低外在和内在负荷入手,采取措施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减小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可采用仿真模拟、演示说明、时空变换、资源共享等方式,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降低其内部负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并用;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对情境的设置,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受发表个人观点,帮助学生理解为目的从而达到揭示事物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多媒体教学中,增强师生间的互动,降低学生的关联认知负荷。
2.3 完善制度与评价体系
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避免其缺点,应考虑建立以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为核心,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和各教学院系部及教研室等基层单位相互配合的监控机构。让拥有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组成的督导队伍,深入到课堂,共同参与指导教学工作,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其优越性必然使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3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3.1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化、整合
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媒体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起“辅助”的作用;再有使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撑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学习内容和教师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起到了“整合”的作用。
3.2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利用
建设具有平台共享和互操作性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需要使用国家颁布的网络教育标准。为了使资源建设在质量、共享、跨平台等方面得到保证,避免重复建设,对各类学习资源应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的教学资源相关标准为指导。
3.3 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
3.3.1 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模式并存,使学习者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构建知识,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真实地模拟实验现象,及时得到教师和相关专家的在线辅导,教学过程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知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借助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PC机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电子课件,通过互联网,实现把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各个教学课堂。
3.3.2 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公共服务。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先进性,将硬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网络、管理维护等众多方面要素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为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公共服务支撑。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资源条件的作用,设计形成现代高校多媒体教学一体化环境体系。
3.3.3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双语教学软件。我国是以汉族居多数人口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和先进的知识大都使用汉语传播。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新科技、新知识的兴趣和途径。从双语师资、汉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效果。我们提出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在汉族地区实施的教学实验中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进而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信息化途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软件,为民族地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增加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荣曼生.普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篇5
小学数学教学拥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目前还比较“稚嫩”,如果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高度科学性、规范性的数学语言,则小学生在知识接受方面便存在很大障碍。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需要更加具有艺术性,避免因为表述问题导致学生误解,进而产生不正确的教学引导。另外,语言幽默固然重要,但是需要严格把握分寸,不能够因为过度的幽默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总体而言,充满魅力的语言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道重要保障。在本文中,笔者紧扣“建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主题,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语言魅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这一命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小学数学课堂语言的要求
(一)幽默生动
此处所指的语言幽默生动是以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础的,因而是一种富有教学智慧的幽默生动。这种语言的幽默生动能够很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数学语言的高度科学性、规范性而言,以幽默生动为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显然更加符合小学生低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更加能够相对准确地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第一,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论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还是在诸多的心理学实验中,均显示富有幽默感的人更加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也更加容易让他人接受至少是不排斥的自己的观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善于使用富有幽默感的充分睿智的教学语言,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除小学生心理对于老师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也更加有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第二,生动的教学语言更加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年龄段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数学知识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教师以抽象性、概括性的语言去急性讲解,则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难去了解。所以,生动性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必需特征之一。提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生动程度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以小学生日常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经历的事情为素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小学生爱玩的游戏、比赛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性。例如,拔河比赛需要一个班级出动6个学生直接拔河和1个学生负责监督,问一场拔河比赛需要几个学生参与。这种问题方式比直接问“(6+1)×2=?”显得更加地生动,也利于学生思维的调动。再如,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这样结束课程:“同学们,这一节课你们和老师一共消灭了5个敌人(难题),如果还有同学没有将敌人消灭干净,提出来,我们一起将它们消灭。”这样的方式比“同学们,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更加生动,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简练准确
第一,简练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之下教师应该尽量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某些数学知识方面的论述,应该最大程度地进行简化处理,因为语言结构越是复杂、语言中含有的成分越多,学生在接受和理解方面的难度便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不如高年级学生那样熟练,所以,相对于语言成分结构复杂、语句较长的一个复杂长句,小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成分较少、原句较短的多个短句。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讲解某些重要的数学知识时,一定要尽量将语言结构简化,或者从中找出几个重点词语进行概述,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二,准确的教学语言是保证教学正确性的关键。数学课堂非常讲究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语言的准确性便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则会将某些“例外情况”包括进来,或者说表面上看起来正确,但是仔细推敲便会出现逻辑错误的硬伤。此处所强调的教学语言准确性主要是指在综合考虑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于数学知识进行符合数学科学内在逻辑规律的一种表述。因为语言是信息承载的主体之一,因为一旦学生在某些数学知识方面出现认知偏差,就会通过他的语言表现出来,此时,教师则应该利用准确的数学表述去纠正这种偏差,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严谨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语言魅力的其他建议
(一)合理使用肢体语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2)注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有时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3)动作:课堂教学中若没有手势,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讲台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二)不吝惜赞赏之词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指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执教低年级时,尤其需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时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赞美。除此之外,教学评价应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机智,更应该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学生需要真诚的评价,所以评价的语言要以朴实为主,毋需华丽。
(三)多样化的艺术提问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一个认知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提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全神贯注的融入课堂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提问,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再加之引导性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充满魅力的语言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道重要保障。无论是何种教学思想均需要在课堂上利用语言去表达,同时语言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最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加应该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进行数学知识的传递、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需要生动幽默、简练准确,更需要合理使用肢体语言、不吝惜赞赏之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热情,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探究。
参考文献:
[1]匡银军.激趣·导思·引探——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三要求”[J].小学教学研究,2011,(8):116-118.
[2]来峰.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的弊端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1):102-103.
篇6
随着“地球村”的不断形成,我国与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人才不能缺少的成功条件之一。如果说高中的英语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学府而学,那么,进入高校之后的英语学习就是为了日后迈进社会做准备了。谁都知道,在课上百分之百的集中极力要强过课后自己低头苦学,所以,课堂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大学这种倡导自由式学习的场所。但是,不得不说,我国目前的英语学习模式有个怪现象,那就是“哑巴英语”、“Chiness English”(中国式英语)层出不穷。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只能说是高中英语的翻版,纯粹的为了学而学,甚至有的高校在课堂上讲解着初中、高中的知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怎样加强课堂有效性,使得高校学生学到适合自己的英语技能,才是关键。
二、 目前高校英语课堂的现状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学府,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怠慢、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再努力学习。另外,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对于社会的具体认识,往往是认为自己手上的毕业证书足够应付未来的就业压力,对待英语更是没有学习目标。
(二) 英语学习普遍化的同时,降低了学习质量。随着大学、高职等院校不断的扩招,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了英语课,但除去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外汉语等和英语自身有直接性联系的学科之外,其余学科的英语教学就处在一个相对较为模糊的地带,即对待英语教学态度含糊,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英语的大班制教学。
(三) 缺少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死板沉闷。因为英语国家四级、六级考试的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生将英语看的很重要,但假设没有了这个考试,高校的英语学习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结果一定让人痛心。仍是以考试为学习目的,高校的英语课堂由压力组成,而不是由兴趣组成,英语课堂上气氛沉闷,没有生气。
(四) 缺乏口语、听力训练,过于重视“笔头”。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这句话显然不适用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大学英语》教材涉猎面较宽,但教师普遍把重点放在单词记忆与课后习题身上,忽略了“说”的环节。学生缺乏口语、听力训练,以至于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极差。
三、 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一) 各个层面转变现有观念,从“心”做起。高校英语课堂的组成者有三方面,分别是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层。
1、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理想中的高校课堂是师生平等,轻松和谐,英语课堂自然也不例外。想要学生更加自信认真的对待英语,教师首先就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即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这个观念的驱使下去授课,教学氛围会有所提升。
2、学生要了解英语的重要程度。高校学生的判断力、自我意识、独立自主意识都比较强。因为是刚刚甩掉了高考这个巨大的枷锁,学生普遍比较兴奋,但是上了大学不等于说可以不学习。所以,只要教师、校领导多多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可以了解英语的重要性。 "
3、领导层加强英语重视程度。在规章制度上给予英语课更多的课时节数,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和社会的交流机会,另外,组织领导班子不定时不定期的检查英语课的授课质量,对教师实施评估制。
(二) 转变学习模式。英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才是教师和校领导层。而高校的英语学习模式和高中不同,教师不能手把手的教授,其中更多的知识内涵需要学生自己去领会。不过还好,高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而且可利用时间较多,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1、单词战略不能忘。对于英语来说,单词就是其骨骼,无论是学习英语句子、阅读还是作文,都必须得通过单词这一大关。所以,即使到了大专院校,对待单词也一样不能马虎。课堂上无需像高中教师那样每天听写,但需要教师不定时不定期的抽查。对于难记的单词,教师要切记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教学。比如:四级考试的常用单词transparent,中文意思是透明的、易识破的、明显的、清楚地,教师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trans(穿过)+parent(父母)即父母之间没什么可以隐瞒的,这样transparent就可以牢固的记住了。
2、加强听力练习。走向社会,英语的存在大多数就是靠听和说完成的,听力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需要被教师提上日程。最简单的,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末尾,放一小段英文原版电影片段,或者是一首歌。所挑选的最好是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流行电影、电视剧、歌曲。比如,在课上放映最近热播的美剧《Gossip Girl》片段,然后相应的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同学来回答,或者播放Lady gaga等著名流行歌手的歌曲,让学生们重复这里的歌词。
3、加强口语训练。语言学习的一大关键就是张口说,英语也需要学生们大声的朗读出来。最基础的就是让学生自行朗读《大学英语》教材上的课文,无需去管语音语调,只要张嘴大声读出来就行。另外,要多多利用大学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外面,随心所欲的用英语畅所欲言。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办英语角,尽可能的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
篇7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也是中职学生对口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门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C语言中概念、规则繁多,语法限制不太严格,语句使用灵活,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对学习C语言没兴趣,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动力。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更好的达成这一目标。现就探究教学法在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巧设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巧设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所要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成为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够高度集中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讲循环语句时,可以巧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如小球弹跳次数问题、猴子吃桃问题、猜数字问题、判断素数问题等;或者设计与学生有密切关联的问题,如:一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单词量,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记单词计划,第一天记一个单词,第二天记两个单词,以此类推,测算一个月后单词量有多大?因为问题和学生有密切关联,故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只有当感性输入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结构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到达最大化。当一个全新的经验,和一个人的认知结构毫无关联时,是不被感兴趣和同化的。因此创设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只有“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究。
⑵要设计好问题的梯度。问题设置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中常常要设计问题组,问题组要起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指向新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既要避免问题梯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零碎。
2 创造氛围,主动探究实践
课堂探究活动需要创造和谐的探究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积极探索,大胆地发表意见。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探究氛围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尽管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取得探究的实效,学生的探究发现就不能是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教师应是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当学生打不开思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当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教师要及时纠正;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完善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补充。这样探究活动才能保持良性状态。
其次,教师引导要方法得当,火候把握到位。引导不要太具体,应该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联想、发挥。
如在前面的计算学生一个月记忆的单词量的问题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得出这是一个求1到30各数和的过程(sum=1+2+……+30)。显然在计算这个式子时每次加法都是在前面数和的基础上加上后一个数。按此规律写出具有共性的算式:sum=前面数累加和+i。如果运用已学顺序语句知识,只能将1到30逐个相加,书写较繁琐。由此引出循环语句,利用循环语句控制整个求和过程。进而教师将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一般形式以及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另外,再补充一些有关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循环语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出问题的四个组成部分:(1)初始化部分:总单词量sum=0,从第一天开始计算,故天数i=1;(2)控制部分:累计到30天,故天数i
3 举一反三,深入探究发现
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各种策略。举一反三就是对经典问题不断变换,将教学的知识点渗透到不断变换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能力和方法,并学以致用。如在前面的问题中,通过对一个多项式求和问题的变换,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解决循环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前面的多项式求和问题可变换为:求S=1+3+5+7+…+99的和;求S=1-3+5-7+…-99的值等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上机练习法,教师先将课程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再介绍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单调,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枯燥抽象,提不起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导致后果就是,学生只学会了基本的知识,而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探究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提出探究问题,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再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利用相似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小组协作,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以后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笔者实践证明,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济法课程
当前教育改革正围绕一下三点进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移动学习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即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围绕现代的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对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贡献。《经济法》课程在我校是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原理和规范,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一般的经济纠纷。同时,本课程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经济生活,因此,该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高效运用各种资源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重点不在形式,而在理念,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了微视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何时学、怎么学、甚至学到什么程度;二是学生的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不一样,翻转课堂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允许老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准重难点,由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
翻阅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和《经济法》课程特点,提出一个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如下:课前给学生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寻找答案;课上首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知识点精讲,接着进行拓展训练,在这过程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1、学习资料包准备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在课前积极有效的学习,需采用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教育云平台,主要包括课堂控制系统和互动教学系统。这些系统有在线作业、测试反馈、互动讨论和名师答疑等功能。学生不论是在学校、家里还是在公交车上,可以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并且打通了课上与课下,衔接了课内与课外,进而使教师与学生共成长,成绩与能力双提升。目前网络平台主要采用知好乐教育云平台供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提问和交流。同时,结合运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任务供学生交流学习。
2、课前自主学习
每次上课前,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任务单。而为了保证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有效和实施,教师可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进行。其一,教师解读教学大纲,把教学目标任务化,教学任务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以提问的方式明确新的学习任务,学习要点,然后为学习和巩固知识而设计练习题和综合应用题甚至是项目。如,在讲授《经济法》合同法这章时,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1)合同订立的形式和方式有哪些?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2)什么是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及其适用情形?(3)合同担保的方式及其效力?(4)15种有名合同有哪些及其效力?同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包,如相应的微视频、PPT或教材等数字材料,以便不同学习类型和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使用;其二,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单,或团队合作寻找答案,或自己阅读各种文字资料和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探究,或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解决疑难,同时,记录下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难点,上课时教师再重点讲解。
3、课中活动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解决问题并深化问题,提升课堂效率,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此经济法的课堂活动分为三部分进行实施:课堂上首先是学生进行展示,检测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疑惑点进行知识要点精讲,接着进行拓展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其中,小组规模控制在5-8人以内,根据训练的难易度进行分工,合作,交流和探究,最后要求每一组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并接受其他各组师生的质疑,增强其团队意识,促进知识内化,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4、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的目的主要是测量学生和其他领导老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经济法教学效果评价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一,观察本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相关证件考试过关率,与上届学生的成绩和过关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二,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询问,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询问和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有提升。其三,问卷调查翻转课堂实施的细节问题。问卷内容包括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有趣点和难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的分组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作业量情况、课堂交流情况和对翻转课堂的喜好程度等。一般该调查在期末收集数据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5、总结反思
归纳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所获和所得,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真正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注意事项,为以后的教学实践能不断完善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需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怎样确保学生能在课下主动积极学习?怎样高效的组织课堂活动?下面就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来阐述具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教学微视频的录制
教学视频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学微视频录制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课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它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下主动积极采用视频学习,教师要注重视频的艺术性、重难点的突出性、案例的明晰性、互动交流的策略性、时间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操控性。避免枯燥单调的讲授,对教学技术和艺术的运用提出了极大挑战。
2、学习支持系统的搭建
由于翻转课堂更注重自主学习以及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提供一个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多功能学习平台。即平台除了要有互动交流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功能。目前市场上有翼学院和知好乐等教育云平台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使用。
3、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
翻转课堂的目标从以前的结论观和维持观转变为现在的过程观和创新观,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但过程评价的最终成绩应是教师得分占60%,学生自己和团队的评价占40%,即过程性评价的最终得分是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的综合体。我们能通过知好乐等教育云平台设置相应的功能来实现学习评价机制的设置。
4、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高效、开放、个性、主动,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才能最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中的问答环节、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和讨论,需要教师课下精心的设计准备和认真细致的观察。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需要学校给予基础设施上的极大帮助,如每个班级最好不超过30人;并且教师要在课下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性格,同时教师自身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修养和高尚的教师情操及先进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翻转课堂注重过程性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它的交互讨论和探究能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知识,更快乐主动的学习,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改革创新。我国近几年在大力提倡应用型本科教育,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化、拓展能力的培养正好能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互应。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是制定符合应用型高校课程并具有实践指导性的实施方案。文中以经济法课程为例提出的方案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获得了相关人士的认可和学生的好评,但不足之处还需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对其分析和完善,为高校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作者:景魏娟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篇9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就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不仅缤纷的生活中存在数学、多彩的文学中也暗含有数学,而且在文学中,更能体会出数学的妙趣横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也是如此。以往的数学课大多开门见山,久而久之,让人觉得严肃沉闷、枯燥乏味。如果能够在数学课上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课堂就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特别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育。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地表态或者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压抑而是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害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认识理解问题时的缺陷。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应当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课.我们有时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有时采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探求新知识,而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可采用图形法,让一个个定理用图形来生动地展示,并把基本图形作各种变式,数型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例如在初等数学中的平面几何教学中,对于几何定理的教学笔者采用首先让学生从图形探求出定理,教师再文字叙述,然后,再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记图形,对应几何语言表述,这样通过数型结合,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记得牢固,对于复杂图形的解题也善于分解出基本图形和基本定理,化难为易效果较好。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有的时候,在一同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句话叫做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懂知识点,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有的学生学不好,不是不用功,而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很低。由于学生不会学而导致不愿学,教师要向他们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知识触类旁通。那怎么培养学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如何预习。一般在教师上课前都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达到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的目的。但检查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进行预习,只是稍微浏览了一下书本而已。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教师的课前指导不够,学生不明确该如何预习,应注意什么和如何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让学生预习时应对学生进行指导。
其次,要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让数学笔记在学习和复习中发挥作用。例如数学公式定理应该是理解后将其记在明显的位置,方便复习时及时查看;典型的例题的解法,所用到的思想方法,以及容易忽略的细节应该总结,并举一反三。
最后,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这是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的重要手段。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五、精讲例题,多做练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根据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和思维方法等特点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地追求例题数量,而是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的过程视具体情况而定。可由教师完整地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完全承包。教师应当腾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做练习题、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解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地强化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堂课作准备。
篇10
一、对生物实验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实验课程教学内涵被搁浅
1.实验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实验内容无法切实开展。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旧的教材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新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课程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非常多的实验内容,必须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关的实验课程。本着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实验探索精神的原则,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部分地区在高中二年级才开设实验课程,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教材内容的需要,实验教学课时不足问题已经成为实验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师实验课程教学理念陈旧,对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欠缺。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教师在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贡献少之又少。再加上新课程标准引入的更为新型的生物实验教学理念限制了教师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其相关问题分析能力较差。探究式实验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研究领域的能力缺乏,学生的各种创新与实践能力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实验课程教学陷入僵局。
二、大力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
1.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及生物学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生命科学的观念,加深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生物学规律的感悟。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任何忽略生物实验过程的教学都不可能达到建立起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将实验过程教学深入研究透彻,激发学生对探究式实验的兴趣,使其对理论知识下的某些经典实验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2.借助必要的实验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趣味性。以实验为载体是生物教学活动最为显著的特征,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魅力及学习生物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课堂演示实验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延伸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最切合实际的实验结论。最终让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三、深化教育改革思想,把握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未来
新课标实施以来已多有时日,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新时代的浪潮下愈演愈烈。教师作为生物教学的主导者,对生物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深挖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相关教育教学原则,并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到一定教育高度,以实验课程教材、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为依托,重视与研究实验课程教学,才能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到生命科学的科学含义,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才能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科学教育,2011,17(4).
[2]王紫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3]菊燕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初探[J].科教文汇,2009,3.
篇11
二、披文入情,吟咏诵读。刘勰说:“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教师若能以情感体验为抓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作者情感的契合点,学生就会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披文入情,对文本反复吟咏诵读是一条有效途径。短文章整体读,长文章逐段读。可以范读、领读、齐读、散读、默读;也可以读句读,读感情,读意境。这样,学生心里就有了能意会课文的喜悦,也就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如欧阳修的《秋声赋》一文,作者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感慨。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由自己夜间读书听见秋声的惊异感受入笔,从秋风初起到秋风越来越大,比喻对比,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秋声图。比喻、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情韵悠长。反复吟咏诵读,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于文言文之中。
篇12
数学是严谨而抽象的,想象力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同样适用于数学科目。当前中学只是规定了宏观方向的教学目标。但是通往终点的路上是比较漫长的。数学老师很少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的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陷入迷茫状态。而且,逻辑思维只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用实践应用。课本、黑板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新课改的需求。现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带来的便捷条件,不断的变换课堂形式,以帮助学生能够具体的认识到抽象的内容。同时,情境创建和情感教学也应该加大对初中课堂的投入比例。使课堂教学能够突破现状向高效前进。
一、现存在于初中数学科目课堂的问题
1、教学主体处于过渡期
新课改下,中学都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位置。其在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将主置逐渐由教师向着学生过渡。虽然,中学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但是以往的形式在国内的根基很深。要想改变当前所处的形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要想实现教学主体转变彻底完成,各中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教育理念、管理、教师、学生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数学老师没有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承上启下是初中数学的宏观方向的大目标。但这一目标过于泛范,而且过于模糊。在完成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之中,中学数学科目教师没有将这一目标微分化。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制定多个明确的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会使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产生迷茫现象。很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科目学习的自信心。归根究底,都是对于数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学习数学缺乏正确的方法。
3、理论与实践占比不均
现阶段,中学在传授数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占比不均[1]。这样导致学生掌握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将理论用到现实中的能力。长时间的不均衡的教育下,学生们就会像《三国演义》当中的马谡一样,只能纸上谈兵。对社会建设、创新等方面不能做出较为突出的贡献。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发展。
二、教师应采取何种方式创建效率高的课堂
1、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
如今,电子信息在世界各领域盛行[2]。电脑以及网络也给学生们创建了更加有利的学习条件。数学也不再只局限在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正确指引学生利用网络,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加强其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为学生利用网络完全自主学习腾出较大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寻找国外名校中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提升兴趣。
2、充分应用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的实用对象也可以是初中生[3]。教师要用真挚情感了解初中生内心所想。站在朋友的立场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亲人的角度与初中生沟通交流。让初中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重视。这样柔性的教学手段能够收获显著的成果。当学生真心的接纳数学教师的同时,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数学这一科目。只有接受、认同才能够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3、教师要多创建情境课堂
情境课堂同样适合数学教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身边道具设计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课堂。初中生刚刚深入了解数学,必然会对其内容的抽象、课堂的枯燥产生一定的厌学现象。这个时候,教师们开展情境教学,有效的将知识导入进去,肯定会在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4、适当使用分组教学
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分组教学。让数学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组合。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同龄人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弥补一个教师同时带几十个学生精力不够的缺陷。同时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能够帮助学生们增加学习的动力。间接的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学科已经做出了改变。针对改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中学数学正在从枯燥向充满趣味的课堂过渡。这其中不乏多媒体的运用。数学仍然是中学教学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是理性思维和实践应用的基础。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情感、情境等方式,将其引入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用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心的想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够创建中学数学科目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2-01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转移到内涵建设。各高职院校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课堂教学量评价方面有待完善。探求一种全面、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教学常规,每学期都对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人员评教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其一,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评教误差。在评价中,一方面,不同评价者对评价指标的理解、操作尺度有差异,对每个老师的了解程度不同,另一方面,老师有可能没有全面理解每一项评价指标的内涵,特别是新老师。其二,近因效应带来误差。每位老师都准确地知道何时被评教,潜意识中常常是在评教的当天或前几天,教学行为会改善,不能全面反映日常的教学状态。其三,居中效应带来误差。在评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种居中趋势。比如,评教者很可能避开较高或者较低的等级(或者分数),导致评价结果过于集中。其四,课程差异带来误差。课程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效果有较大差异,而且,评教者有可能对被评教的课程完全外行,也能影响评价的等级。
由于教育教学过程因素多、变化大,教学效果滞后,教育周期长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另外,评价时终结性评价比例过大,形成性评价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探求一种全面、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很有必要。
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基本出发点“教师的发展是目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核心”。为此,评价指标的建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指标要有正确的导向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有正确的导向性,是被评价者思想和行为的标准,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即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学过程要体现现代教学观念,“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即经过教育过程之后他们对三种能力的掌握。
2.评价指标要具备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评教这个活动,对老师的岗位能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多大贡献。课堂评教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课堂评教达到有效性,首先评价标准要符合教育目的;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再者,要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教的促进功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3.评价指标要兼顾个性和共性。教学评价面向的是所有老师和全体学生,评价指标要兼顾个性和共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动态的过程,既要有课堂教学效率,又要有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既要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又要看教学资源情况等。因而,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不同的角度,从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套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吸引多方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专家、教学管理行政人员、教师同行、学生,还应包括教师本人、行业代表。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着力于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分析视角要多元化。有效的评教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多角度分析。随堂听课是评教的关键部分。由学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校内专家以及同行组成的评教小组不定期亲临课堂,对教师教学过程、在课堂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能有效促进同行相互支持,也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资料查阅也是评教的一部分,如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案、课程标准等。
在学生评教时,问卷调查的主体是学生。问卷调查的设计既要包括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访谈,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访谈的形式来评估课程教学。
教师的自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教师本人的反思和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评可以包括:课程的设计思路,学习效果和达成目标的成果,能够说明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例证,对教学环境要求,今后的改进计划等内容。
行业专家的建议对教学评价也很重要,第三方的建议可能更为客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岗位的对接更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0(4):56.
[2]张建国,赵兴安.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9-63.
[3]张豪林,李敏,许丽遐. 高职院校教学评价问题研究[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8-61.
[4]王霆王,纪东.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0):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