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生物研修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生物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生物研修总结

篇1

(一)不需要染色的

1.制备细胞膜(课本40页)

(1)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步骤:取片滴取红细胞稀释液盖片观察滴水引水观察

2.观察叶绿体(课本47页)

(1)材料:新鲜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2)步骤:取片滴水放叶片盖片观察

3.质壁分离及复原(课本62页)

(1)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2)步骤:制片观察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

(二)需要染色的

1.脂肪的检测(课本19页)

(1)材料:花生

(2)步骤:子叶切片制片(染色,洗色)观察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本26页)

(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步骤:制片(取片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涂抹烘干)

水解(水浴加热盐酸和涂片)

冲洗涂片(蒸馏水缓水流冲洗涂片10 s)

染色(用吡啰红和甲基绿染色5 min)

观察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本115页)

(1)材料:洋葱根尖

(2)步骤: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3~5 min)

漂洗(清水漂洗10 min)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制片(需压片)

观察

三、在实验全过程中必须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

1.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篇2

1.假设该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依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可得到:

亲本基因型频率 AA(30%) Aa(60%) aa(10%)

亲本所产生配子比率 A(30%) A(30%)、a(30%) a(10%)

在上述条件下该种群中A配子的比率为60%,a配子的比率为40%,在雌雄群体中也是这个比率,产生子一代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应为:

子一代中基因型及频率AA=36%,Aa=24%+24%=48%,aa=16%,由此可以计算出子一代中的基因频率A=36%+48%×■=60%,a=48%×■+16%=40%。

2.在该种群中亲本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如果没有基因的突变,若自由,则存在以下九种方式:

(1)AA(30%)■AA(9%);

(2)aa(10%)■aa(1%);

(3)Aa(60%)■AA(9%),Aa(18%),aa(9%);

(4)AA(,30%)×aa(,10%)Aa(3%);

(5)AA(,30%)×aa(,10%)Aa(3%);

(6)AA(,30%)×Aa(,60%)AA(9%),Aa(9%);

(7)AA(,30%)×Aa(,60%)AA(9%),Aa(9%);

(8)aa(,10%)×Aa(,60%)Aa(3%),aa(3%);

(9)aa(,10%)×Aa(,60%)Aa(3%),aa(3%);

子一代基因型及频率为:

AA=9%+9%+9%+9%=36%;

Aa=18%+3%+3%+9%+9%+3%+3%=48%;

aa=1%+9%+3%+3%=16%;

基因频率的计算同一。

在实际教学中,本应按教材设计学生在充分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受精作用特点的前提下,用第一种方法就可作出计算,但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时把重点放在“自由”上,用了比较繁琐的第二种方法,但比较直观,教师也应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郝建邦.“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一点改进.生物学教学,2010(06).

篇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到知识的现代进展,但教材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

我的高中生物研修日志

这几年我参与的远程教育培训,从网上比较系统地聆听专家讲座,在论坛上与各位同仁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身处其中感觉到受益匪浅,现将培训情况与自己的收获简单总结如下:

每天我都会在网上查看各位同仁在论坛上发表的问题,拜读优秀文章,往往使我受益匪浅。还有各位专家的讲座,形式灵活多样。我相信,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激发了每一位参培学员的激情,我们辛苦,但我们享受着,我们收获着,我们充实着,我觉得物有所值,意犹未尽。

篇4

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等;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对教师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结合教材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改背景下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对课程标准有关本学段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有精准的把握。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除了准确解读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标准,心中始终还要存有高考这个目标,尤其在高三阶段,为了把学生顺利送入理想高校,每一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也应该成为一个必须要认真研读的不是“课程标准”的“标准”。

(二)深入研读两种教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载体。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准确解读课标和考试大纲,深入研读高中教材,把教材读懂读透,这是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把教材读懂读透了,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仅仅研读高中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读相关的大学教材。

1.高中教材的研读

深入研读高中教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须抓住教材的关节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1)研读的必要性。一线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读透教材的缘故。例如关于“胞吞胞吐是否属于跨膜运输”的争议,其实在教材中是有隐约表述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在介绍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之后,有这样一段过渡文字:“载体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可是大部分细胞能够摄入和排出特定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紧接着开始介绍胞吞和胞吐的内容。由此过渡句不难作出如下判断:胞吞胞吐确实属于跨膜运输。由此可见,用心研读高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抓住关节点研读教材。既然研读高中教材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心去研读呢?笔者以为,高中教材研读应抓住以下关节点。

第一,结合课程标准,从总体上准确把握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的基本内容、学习意义和教学建议。如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在课标的“实施建议”中对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四点要求:①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③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④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教师只有准确理解这些要求,才能恰当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一些赛课中出现的不顾内容特点滥用探究性教学的做法,大多是没有正确领会课标要求所致。

第二,研究每一个课时的所有内容,包括导语、栏目、图表、文本、实验等,并特别注意研究导语和过渡句、过渡段,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教材在“问题探讨”中展示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来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为本节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打下了基础;“本节聚焦”以3个问题呈现本节的核心热荩提示本节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对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提供指导;“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则通过“资料分析”呈现,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这就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编者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了知识的层次演进、环环相扣,而且注意到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要求。关于过渡句、段的作用,我们在“研读的必要性”中已有所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研究课外作业和试题。对于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试题,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会做”即可,而应从编者的视角去分析和评价这些习题的真正价值,弄清其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例如生物教材中每章后面的“自我检测”中都有“画概念图”的要求,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画概念图的方法,而且是希望学生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以利于学生及时梳理所学过的知识,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检验、促进并反思自己在精读教材时对教材的理解,实现对教材更深入、精准的把握。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教材中出现了“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句子,这是否意味着不同代谢状况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会不一样呢?教材没有进一步解说,但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却有“随着细胞类型的不同和细胞生长阶段的不同,核孔数目有较大的差异”这样的描述,显然,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描述更精准,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考虑到目前的高中教材有多个版本,各有优劣,教师在深入研读所使用的材之前,应对其他版本的教材有个基本的认识,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各个版本教材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适当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图形、表格、案例等教学资源,为自己深入浅出教学“添砖加瓦”,便于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教材内容。

2.大学教材相关内容的研读

研读相关内容的大学教材,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帮助学生加深对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进行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从落实新课标的能力立意考虑,教师很有必要研读相关学科的大学理论教材,从中汲取更为丰厚、专业的学养,以利于自己有的放矢地对高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可补充的内容就有不少,包括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四个层次、蛋白质的变性、溶酶体的发生、生物膜的发生与转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核孔复合体、细胞周期长短测定方法、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光呼吸、奢侈蛋白和持家蛋白、干细胞的类型等。

新课程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有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方能应对。高中教材是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重点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因为部分内容的描述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理解上的诸多困难。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关于静息电位的描述,只有这么一句:“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至于静息电位为什么是“内负”,教材中没有相应说明,致使学生很难看懂该章节后面的练习题中出现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图形,并因此多有误判。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在大学教材中选取相应内容做出补充,比如在杨秀平主编的大学教材《动物生理学》第2版第28页就有相关的论述。

(2)衔接高考应试需要。近年来,不少高考题的素材来自大学教材,这提示中学教师要适当选用大学教材的有关内容来拓展教学。以遗传变异类知识为例,近几年部分高考题已经涉及单体、缺体和平衡致死系等现象,如果教师授课时曾经补充过相关知识,就能有效减轻考生对题目的陌生感,进而提高答题信心和答题效率。

二、从优秀教师身上传承专业精神,从同事的教学案例中发展专业技能

(一)从优秀教师身上获得专业引领

我校每个学科教研组中都有不少优秀教师,他们教学水平高,教学风格各异,都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可挖掘的“优质资源”。

优秀教师的精神品质是特别需要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的。优秀教师善于学习与创新,对教学有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而且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他们持续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

优秀教师的课堂应当成为青年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理想殿堂。优秀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研究透彻,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选择最恰当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对于遗传定律的教学,优秀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减数分裂”切入,先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规律,再过渡到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子一代自交或测交的后代类型;还可以从分析典型现象切入,再过渡到非典型现象;等等。

(二)主动开放自己的课堂,请求名师或同事诊断、引领

青年教师可以主动邀请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听自己的课,或者请求同事协助拍摄自己的课堂录像、请求同组教师评课,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包括内容教学不当、讲台站位不当、没有关注到教室的某些角落等,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多听课,善于从同龄人的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听优质课,更要研究同辈人的家常课,而且要善于从同事家常的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旁观者清,青年教师在观摩同辈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别人课堂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优点、反思不足,进而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不足、以后如何改正。对于课堂中的有些问题,青年教师由于自己知识、能力、见识和经验的不足未必会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语言嗦、思维混乱、口头禅过多等,这时教研组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便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三、从互联网和专业期刊中获取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盘活互联网资源,为我所用

互联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对于生物学科来说,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生物备课大师、高中生物组卷网等网站中都有丰富的课件、微课、教学案例和各种备课资源,K12教育论坛中的“生物教学论坛”还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很多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得到化解。但是,互联网上的有些内容缺乏科学性,需要认真甄别,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关于“B细胞增殖分化是否需要淋巴因子”,网络上就出现了与教材提法相反的观点,我们不能盲目选择信或不信,而应结合专业书籍认真研究、甄别,此外,还可以设法从本学科权威专家的解读中去求证观点的真伪,便于自己去伪存真。

(二)用好专业期刊

专业期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效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师益友。以生物学科为例,适合中学教师阅读的专业期刊有《课程・教材・教法》《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这些期刊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兼顾教育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倡导学术争鸣与创新实践,注重新课程资源开发与考试评价研究,全方位展示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为指导一线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相对性,生物教师犯科学性错误的可能性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大得多,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一点科学性错误,就会被“一票否决”。如何正确看待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性问题呢?一线的生物教师们心里没底。《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刊载的胡继飞教授《关于生物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了三个观点:1.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层次性;2.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情境性;3.生物教学不能滥用科学性原则。这篇文章教会了生物教师如何处理此类问题,把握好生物教学科学的“度”。

四、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学生中采集优质的课程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高中生知识面广,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看问题的角度通常异于教师,他们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教师思考、学习、进步,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超越了教师。当“师不必贤于弟子”时,教师要学会挖掘学生中的优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例如,生物教师解答遗传概率问题时大多采用分解相乘法或者配子相乘法,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繁琐,部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讨论基因频率,再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子代的概率,整个运算过程简洁而清晰。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事件中生发出新的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在应对自己未曾经历的学生问题或者难以给出解决策略的教学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展课堂探究,也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研究,或者自己在课后亲自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再给出答案或者解决策略。教师记录下以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从中汲取到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因此升华出新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篇5

一、精心研读,明确目标

进入复习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全国高考卷,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等省市的高考试题,找出其共性与差异性,在因循人教版版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现行教材,在考纲的核心目标中把握测试的重点,及时掌握新版《考试说明》中有关考点的增减情况,这些往往是当年高考的必考点,比如:2010年《江苏高考说明》增加的“典型题示例”中涉及到的“在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结果的判断在当年高考的第26题的第(5)题中就有很明确的考查。而其他新增的考点与实验考查的命题方向在试卷中都有很大的体现。近三年的命题范围虽有所调整,但幅度不大,在考试的情境设置上也是与时俱进,与当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生物科学领域的新成果密切相关。教师要联系“课改”、“教改”、“考改”精神,通过纵横比较,把握命题规律和趋势,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立足学情,周密计划,有序实施

教师应采取检测、谈心等形式,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力求在学法指导,习题选取,教学难度、深度与宽度上统筹兼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快乐、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智力资源和品质因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三复习一般采取三轮复习法或三阶段复习法。

第一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对选、必修知识进行梳理并构建知识网络,即章节复习。此阶段,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立足考纲、夯实基础,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师生都要耐心地“蹲下身来”,以本为本,抓住主干,一起构建知识有机网络,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挖掘其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基本技能。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前置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那些比较抽象、缺乏感性认识、较为深奥的知识点,要运用科学方法深挖其来源,广泛探究其应用,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和提高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不留任何疑点。因此,此阶段要以选择题练习为主,以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细化、分类,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握生物科技研究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目的、有计划地组题,举一反三地训练。同时要适当提高试题的难度和深度,对学生的答题思想、方法循序渐进地予以影响和熏陶。但此时的试题整体难度要降低,旨在使学生树立信心。

第二学期上半学期进行第二轮复习,任务是专题复习、综合训练。此阶段要对高中阶段生物各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习题的选取上要研究历年高考组卷特点,对考点和知识点有机重组,抓重点,精心编写专题,在教学上要放眼全套教材,深挖情境,以点带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从全卷的、全局的角度出发找到考题的设置技巧,以精致的知识主干带动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熟练驾驭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此轮复习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五月初。

五月初至考前的第三轮复习,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重点工作是综合运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能力来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将专题复习和高考模拟测试交替进行,特别在后期要加强学生答题技巧、方法指导,所以每次测试均要为学生创造高考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此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开发潜在的考查元素,另一方面要科学地整合双基知识,合成运用,研修临场技巧,进行限时训练,通过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选取小而精的专题予以强化,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科学表述的能力,增强防错能力,提高得分率。

此阶段是高考前的冲刺,因此,测试的密度不宜过大,可以每三天做一套模拟练习,间隔插入纠错、拔高专题。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要举一反三地练习。通过讲评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情境分析与整合能力、全局与个案评估能力和自信心,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合理分配训练时间。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卷中实验技能的考查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不仅有对教材实验的原型考查、变式考查,而且设置实验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活学活用,并进一步考查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提高和研究所需的实验思想、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更立足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育。

探究实验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命题走向多瞄准当年或近期生物、化学或医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分数在14分左右,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背景材料所迷惑,甚至害怕,以致难以下笔,致使此类题失分率较高。仔细分析此类题的解题切入点,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材实验的延伸与拓展,答题要点应从教材基本实验入手,紧扣材料,用教材的原理直接答题;另一个是就题论题,这类题的命题基础多是科研前沿成果,答题的切入点多为原材料中的观点或对其观点进行开放性探讨,答案往往可能与教材的原理相悖或有一定的冲突,这类题要作出准确答案很难。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立足教材和考纲中的实验,时刻关注科技前沿,不断捕捉有用信息,自主开发命题材料,并针对不同的实验情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论的培养,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达到有备而战,在考场上能沉着应对,心中有底,笔下有神。

四、以生为本,抓实关键点,大胆预测,加强备考策略性

1.抓住知识主干,构建多维体系。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生物新陈代谢、遗传与育种、生物工程与科技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于这些内容的复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点、连线、成面、系统整合,做好分类归纳,力求多层次、全方位把握要点,不留知识死角,切实构建多维知识体系,加强针对性练习和变式练习,题目的难度要先采取低坡度、小容量,进而高坡度、大容量。先期重在见题型、找方法,后期重在做题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开拓性,二者缺一不可。在时间分配上,要有“螺丝钉精神”,使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

2.关注科技前沿,发掘高考热土。

我们要加强生命科学、生物科技、健康、能源、资源、人口、环境、医药学等的关注,密切注视最新科技的发展和与应用,以及世界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的涉及人类生命安全、生物安全问题,这些经常是高考的命题取材热土,以应对以此为情景与有关考点设置生物试题。

3.解剖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脉搏。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近几年本地区或同教材省份的高考题,让学生归纳命题的主旨,找出命题的特点、变化的方向、改革的幅度与倾向,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并找出相应的对应练习,鼓励学生自行命题、组卷,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疑义通过试卷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和学生一起把握高考命题脉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的体现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立足“双基”过关,强化专题训练,渐进式提升复习质量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地做好单元过关检测,可以采取周检测、单元过关和月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复习与巩固,及时修正策略;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中,要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过关考试,此过程可以结合高考模拟、仿真训练进行,力争使学生在多专题、大密度、多梯度、大容量的训练中,习惯高考式的考试。并认真做好试卷的批改、研究、讲评工作,认真总结,“解剖麻雀”,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六、平心静气,用信心与微笑正视高考

考场如战场,胜利往往青睐有坚定的信心和正确的成才观的人。高考不仅考查知识素养,而且考查生理、心理的素养。所以,在高三这一学年中,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在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要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高考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高考前的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诸如:焦虑、紧张、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甚至惊慌不知所措;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让学生知道:以上现象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同的人所发生的时间与强度不同,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成就的欲望较为强烈而使心理压力加大,这部分学生要尤为注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正确审视高考的选拨功能教育的阶段性,要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高考其实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总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它们是成长道路上的火焰山,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就一定会成就人生的精彩与美丽。要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师友、家长和我们一路同行,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就靓丽的彩虹,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才能浇开人生绚烂的幸福之花。让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地进行复习,让他们满怀豪情,用信心与勇气、智慧与微笑迎接高考,在激情的六月放飞希望、成就梦想。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我们全方位密切联系新课标、新教材、考试说明和高考,在不断的研究中找规律,立足学情,以生为本,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方略,“授之以渔”,在复习备考中落实“新课标”,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打赢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参考文献:

篇6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学校兴,青年强则学校强。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十四中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在完善原有师徒传帮带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化、标准化、项目化,以夯实教师的基本素质。

“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以“崇德、尚美、问学、健体”的校训为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学高、身正、教得法”为目标,培训对象为未完成高中一个教学循环的青年教师、中学二级教师及见习教师。培养方式以校本培训为主,还包括校长讲堂、专家讲座、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技能培训、反思座谈、自主研修、外出学访、总结汇报、读书交流等多种方式。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历史、文化、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理论,重大教育事件,教案书写、说课、硬笔书法、简笔画等技能,教科研知识,班主任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师德规范等。由特聘专家、选聘教师、学校行政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科组组长、名师、具有特长的教师等担任培训讲师。

学校与专业教育机构共同开展“塑造十四中未来”教师培训项目,通过系统培训,引导教师提高人生境界,开阔教育视野,唤醒职业激情。一期培训项目选拔了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共15人,本着开放、多元、选择的原则,进行任务式层级培训。在学员选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设立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师多元文化视野培训、卓越领导力培训、非智力因素教育培训、教学质量把关与控制方案培训、教学团队协作与激励培训等。学校教科研中心在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研讨、交流和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培训项目的影响和辐射范围。培训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工作实际写出学习心得,在教师博客(http://.cn/tj14zx)上进行研讨、交流。学校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姜健在接受“卓越领导力培训”后发表感言:“卓越的领导力来自什么?在我看来,卓越的领导力就来自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应具有对待事业的奉献之心、责任之心和对待同事的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在工作中要做到以诚待人、以德正人、以情感人、以才服人。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己要明了,对人要明察,对事要清晰。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灵魂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课程结束后,学校将启动二级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将以点带面进行二级培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教师发展与学校未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塑造十四中未来”教师培训方案》,学校将在3到5年的时间内对150名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共同体

学校以说课、做课、评课为载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走质量为本的教学之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实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统一。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 “教学研究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课”“家常课”“青年教师说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科组内教师群体智慧,教师们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展示教学过程,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强化效率意识,倡导教学反思。校领导深入各学科组、备课组,加强对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引领,顺应教改要求,做好教学会诊,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规律,以反思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教育教学上层次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如,语文组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行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并以“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反思会的形式,在全区教研活动中作了汇报总结。结合新的教学环境的改变,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等内容纳入学科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研究作为优秀学科组评选活动和学科基本功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逐步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意识,达到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的作用。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建设了一支专家引领,典型示范,特级教师和督导组指导,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参与的教科研队伍。学校开展德育、体卫艺和各学科课题研究,教师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撰写论文,在全国、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相继编写了素质教育丛书《园丁心声》二集、《师德感悟》二集、《班主任师德感悟》《班会方案选编》等。

学校创新和完善了多年来坚持的以高考教学反思活动为载体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结合高考试题及考试结果、毕业班复习安排及非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等三个方面,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点,使经验得到提炼、升华。每年推选出2到3个经典反思案例,在全校教科研年会上进行交流,教师间互相汲取好的教学经验、方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每年的高考反思、交流研讨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并在全区毕业班推动会上作典型发言。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严谨治校”,并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沟通与合作机制。成立了学校、年级、班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专题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与延伸。

学校开展以“向45分钟要效率”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师论坛、跨区“同课异构”联合教研、外出学访交流等活动。在课堂教学变革中,学校组建好三个团队,即教学校长挂帅的管理团队、学科组组长挂帅的教学团队、信息中心挂帅的服务团队。发挥好“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的三种功能,即:形成组内研讨、群策群力的研究氛围,实现研究课的功能;达到做课教师直接受益、参与教师间接受益的效果,实现种子课的功能;使每节课凝聚教师群体的智慧,成为精品,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实现示范课的功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德育团队建设,即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以德促智不动摇;一手抓教学团队建设,即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纪律。坚持三个创新,思路上的创新是理性回归,即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工作上的创新是抓好落实,即管理指标分解落实到“人”,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点”;态度上的创新是永不放弃,即对目标永不言败,对学生永不抛弃。

发展共同体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十四中加强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通过各项制度的确立,形成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态势。

成立了由校领导、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师指导小组,制定了中、高考评估方案,增值评价方案,建立教师、班主任、年级组、备课组、考勤等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实施专业管理。整合初、高中德育处,实现初、高中一体化管理;成立教科研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体卫艺中心、生活管理中心、民族教育管理部。

实施精细化管理,成立年级管理部(以下简称“级部”),进一步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级部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不同于原先的年级组,级部的管理宽度和力度更大。管理宽度包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所辖区域的环境与文化管理等,级部聘任和办公经费管理等人权与财权的赋予使管理的力度得以强化。级部的成立使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管理趋于扁平化,让各种管理信息不衰减,变得更直接和有效,从而实现级部的精细化管理。级部主任致力于建设三支队伍:班主任队伍——加强全员德育,以德促智;备课组组长队伍——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纪律;学生干部队伍——加强自主管理,强化养成教育。

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影响下,十四中教师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统一起来,工作之中追求“三种感觉”:工作之前有冲动感——想做事,工作之中有愉悦感——爱做事,工作之后有成就感——做成事;同时,把握发展契机,拓宽发展路径,积极参与评选和展示活动,以优异的业绩构建发展共同体。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实施了“星级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星级教师管理、评价、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获得的各项荣誉进行评价和认定工作。为了使各个层面的教师都获得发展的机会,体现全员发展的理念,学校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评价方式,建立不同的实施方案,分别从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课程建设、学生竞赛、社团活动、论文获奖、课题结题等方面评价教师。星级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学部门重大课题研究、学访交流、教师培训、年级组聘任等管理措施挂钩,与人事部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岗位设置、学术称号等管理措施挂钩,评星结果在校园网上实时公布,每学期进行阶段总结,每学年进行表彰。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展示十四中教师风采,以竞赛课的新突破引领常态课的教学变革。竞赛评比中,每一位参赛教师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学科团队在支撑。以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为例,由校领导策划,初、高中主管领导领衔,学科组组长做参谋,全体教师参与,信息技术部全力配合的团队,通过合作,不断为参赛教师实力的提升出谋划策。学校为参赛教师们购置了“激光翻页笔”,这样,教师们就可以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思想交流。在全国首届和谐杯“七说”说课比赛中,因为有了学校信息中心常态的培训,有了专家的悉心指导,有了教师之间无保留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十四中参赛教师们设计使用的课件不仅具有本校标志性的模板、统一规范的格式等共性特征,而且具有主题鲜明、学科特色明显、辅助功能显著等个性特点,因此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学校还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打造教师共同发展的优秀团队。评选出的学科带头人,必须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行为表率;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成绩领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成果显著。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共同进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四中这片沃土上,不仅每位教师在不断地成长,各个学科组也日益显出勃勃生机。市级“十五”立功先进集体数学组是由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组成的,平均年龄30岁,是十四中学科组的优秀代表。他们组织开展的数学小论文活动已坚持十余年,近年来,教师们依据学生实际,创立的“宏观把握、微观激活”复习策略,在提高课堂效率及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语文组是一支由13名教师组成的积极进取、和谐友爱的团队。他们坚持开展的“语文周”活动在全市语文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多年来,语文组教师奋发拼搏,薪火相传,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特色鲜明,在2012年高考中实现了语文学科全区第一的梦想,被评为“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英语组以科研引领教学,自2007年开始,承担国家级课题“英语报刊阅读与任务型教学”研究,多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生物组教学、科研并重,他们承担的天津市“十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获青年资金资助并已顺利结题,教师们在教学科研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个性风采——十四中优秀教师撷英

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 秦宝锋

她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践行着十四中“敬业博学、严谨创新”的教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她坚信的格言。

她严谨治学,兢兢业业,深入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在物理教学上,她不断积累经验,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市、区级奖。

作为备课组组长,她组织教师共同教研,使全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她体会到,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给自己充电。她说:“作为教师,在艰苦的工作中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今后,我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学生铺设辉煌的成功之路。”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洪国华

1998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15年来,她以“敬业、务本、奉献”为行动指南,在教学实践中夯实教学基本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之余,她时时充电,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2006年,参加高中新课程国家级研修并顺利通过考核;2007年,参加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培训,成绩优秀。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获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高中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初探》获市教育创新论文三等奖,《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获市中小学教研教改成果三等奖,《学而不读则罔,读而不写则殆》获全国二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姜 健

200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中学一级教师。

6年的班主任生涯,让他体验到身为人师的快乐。所带班被评为校、区、市级三好班集体,区级优秀团支部。他本人多次获得校、区级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河北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他注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007年,获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2010年,在天津市初中英语学科高效课堂研讨会上做市级公开课。先后被评为第十三、十四届区级学科带头人。2012年9月,被评为河北区首批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他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及天津市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孙春淼

民进会员,1991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天津市中小学“265工程”领衔指导教师,河北区新教师验收课评委。先后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个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她利用历史学科优势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德育、智育统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材的整合、教法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她所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随时引领学生与历史对话,感知历史上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文明与愚昧、正义与邪恶,正确引导学生思索人生、社会与自我,发挥历史教育的最大功能。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杨 菲

200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荣获三好班集体、文明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多次在优秀班主任事迹交流报告会上作典型发言。撰写的德育论文《拾撷班级文化建设点滴》获全国三等奖。参与编写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高中总复习》,以及人教版配套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学习测评》。

教学工作中,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所带班的化学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撰写的论文《乙醇》获全国一等奖,《“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教学设计》获全国二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杨 莉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外语研究学会会员。

她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奋进的航标,汲取拼搏进取的精神动力。在14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所带班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三好班集体、文明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

她敢于创新,实施了“整合管理步骤、融合学生兴趣、关注个体进步”三效合一教学法,在落实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她率先在全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的教学活动获河北区“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

河北区百名学科优秀教师 张 妍

200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她热爱教育事业,注重言传身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风貌,所带班获行为规范优胜班、诚信班、文明班,区、校级三好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她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带班屡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班会评比及小型多样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她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参加市、区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打造适合学生的高效课堂……

河北区名教师 刘秋蔚

河北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优秀班主任、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总工会“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她在教学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课题研究方面身先士卒,曾多次做市、区级教学公开课,在区首届“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比、市“双优课”评比、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和评比等教学研究、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受到同行和专家的好评。

2008年,学校为她创建了名师工作室。她常对青年教师们说:“‘师徒活动’能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节省成长时间,也有利于营造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河北区师德先进个人 安志红

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精神。作为年级组组长,她将营销管理中的法则应用于班和年级管理,出色完成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科组组长,她带领的团队参加全国、市、区级赛课活动,为学校赢得荣誉。

她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区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丛书的编写工作,承担中考教研展示课及专题讲座任务。

她是一位善于思考、不断进取的教师,教学中敏于观察、勤于反思、虚心学习,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进步。撰写的多篇教学体会发表于正式报刊上并获奖,参与的“开展班集体文化活动,促进班集体文化建设”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

河北区师德先进个人 魏璟华

198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生物高级教师,河北区首届名教师, 河北区高考中心组成员,“百节创新教育优秀课”评委,青年教师学科基本功大赛评委,天津市教育学会会员。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多角度研究大纲、考纲,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精讲精练,少时高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她潜心科研,承担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子课题“学习指导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物必修模块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教学的研究”等。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并发表在学科核心期刊上。指导的青年教师在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质课评选中获教学设计三等奖……

河北区首席教师 罗晓培

198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区级学科带头人、区高中毕业班复习指导中心组成员。多次承担市、区级重要考试的命题工作,多年参加市教研室地理学科组组织的《地理总复习》和《高中地理质量监测》编写工作,多次在全市地理教师大会上介绍高三地理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她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她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即使高三期间也很少留作业,尽量做到“当堂学当堂练”。她带的毕业班曾接受过一次专业潜能测试,大多数学生的测试结果都是“地理是第一兴趣”,她觉得,“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

河北区十佳班主任 陶雪皎

陶雪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教师。从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她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共送走4届高三毕业班。2011年,她所带的高三(3)班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

她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自信”是她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节班会课的永恒主题。她对学生们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中,也会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自信,就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机遇,使很多原本不可能的为可能。”艺术节上,她为学生制作“班级徽章”,向全校展示班集体风采;运动会上,她为学生呐喊助威,被评为“最投入的班主任”。

河北区十佳班主任 王 丹

任教9年来,她始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篇7

一、学校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随意布置的作业多、套用现成的作业多、重复机械的作业多、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形式单一的作业多、缺乏趣味的作业多、功能单向的作业多,从而不利于质量提升、不利于学生发展、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失去童真。

2.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不批改、不及时、不灵活、不记录、不分析、不积累。

3.作业讲评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时效性(一拖再拖,情绪懈怠)、缺乏针对性(没有重点,平均用力)、缺乏过程性(提供答案,不求过程)、缺乏规律性(就题论题,缺少提炼)、缺乏拓展性(浅尝辄止,不作拓展)、缺乏鼓励性(批评责怪,冷漠无情)、缺乏后续性(讲完了事,没有跟进)。

二、备课改进措施

(一)改进备课常规,引领重视备作业设计

传统备课要求过于笼统、划一,重形式,轻思考,而且教师往往有一些思维定势,认为作业总要有的(不一定)、作业多做总比少做好(不一定)、作业总该教后做(不一定)、作业总该课外做(不一定)、作业就是做题目(不一定)、作业只有考试科目才需要(不一定)。

1.用新的备课格式进行备课,引导教师重视作业设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传统的备课格式不但备课项目多,而且每项要求高,不利于集中精力进行研究,不利于备好课,所以我们要求做好“减法”,强化精细化管理,意图强化备课管理中短板――教师作业布置重复多、机械多、费时多的问题,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着重备好三个项目:第一,教学目标。第二,教学流程与配套练习。第三,练后反思

2.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配套作业,布置的作业自己必须首先做过,题目确实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可以做的,答案也是清晰的,题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也可分为基础题、稍难题。

3.课内书面作业(练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4.作业设计要突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适量性。

课堂上的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练习。统一的练习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是以一般的学生能力为标准设计的练习,“一刀切”的练习往往难以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练习的目的。分层练习,使学生有选择练习难易程度的权力,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

便于课堂练习时间的安排。“一刀切”作业常常会出现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练习速度较快,耗费了课堂学习与练习的时间处于等待状态;部分学生因难度过大,而迟迟未能完成练习,这对于教师对练习的反馈难以进行。分层练习,使完成少的学生得以巩固基础,使完成练习多的学生得以提高,一举两得。

5.教学反思要针对“备作业设计”这一专题进行反思。

(二)改进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群体作业设计能力

1,传统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集体抄袭”“网络拼盘”“主讲人独白”……

2,改变以往集体备课的随意性,要求集体备课要聚焦问题,围绕作业设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研究作业的适切性(根据目标与学情布置)、合理性(难度和作业量适当)、层次性(针对学生差异有不同要求)、多样性(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三维性(发挥作业的多元功能)、趣味性(富有情趣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集体备课每周一次,一般在教研组活动日举行,由备课组长负责。主备人提前三天把备课设计的电子稿发给本组成员阅读、修改;活动日主备人说备课思路和说清作业设计思路,其他人评论作业设计及为设计更好完成作业的学习活动出谋划策,形成修正教学预案;本组教师实践并修正教案;主备人收集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正教案,并上传学校“生成性课程资源库”等待验收考核。

(三)改进作业批改,使之更加灵活有效

1.杜绝作业只布置不批改或不及时批改

2.要求全批全改,若老师工作量重,任教班级多,可灵活批改。

全批方式可督促全体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全面了解学情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但与此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工作量,而且采用全批方式,教师的作业评价往往只能以判断型评价为主,注重结果的正误断定,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学生由此得到的信息必然也是不全面的,并且评价的激励作用往往被忽视。为此,我们的作业批改经验是:

何时批改:当堂反馈为主,课后批改为辅

谁来批改:教师批改为主,学生批改为辅

批改多少:全收全批为主,抽样批改为辅

如何批改:符号评改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如何评价:等第评价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面批比直接批改作业虽耗时四倍以上,但在加强教学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功效方面是直接批改作业的百分之三百,采用面批的确是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好方法。但是有的时候实在来不及,我也会培养几个“小老师”,让他们一起来帮助我对学生面批。我先找出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面批,并让他们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和我讲一遍,如有不正确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及时纠正。过关之后,让他们帮助我一起对学生进行面批。一个曾经帮助我对其他学生进行面批的学生对我说过,他就是在给其他学生面批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他说有些题尽管他是会做的,但是却不能教别人,而在想尽办法去教会别人的过程中,他又学到了很多东西。

(四)有效组织作业讲评1.讲评的原则(1)启发性原则

讲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实质,明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免错力和解题能力。因此讲评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多思多议多总结,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2)及时性原则

作业应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刚做完作业后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以利于学生思路的及时开通、思维的及时开窍,促进思维的延伸,便于学生及时认识、改正错误并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

(3)针对性原则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来说是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通过作业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评应针对这一掌握情况,针对作业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进行,使讲评起到强化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的作用。

(4)灵活性原则

讲评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法上的灵活,由于习题的千变万化,作业中学生出现的解法和错误情况变化多端,这就要求教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讲评方法,切忌一成不变;二是程度上的灵活,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的差异和作业题难易程度的不同,每个学生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程度上也有大小多少之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评的程度上灵活处理,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切忌喋喋不休或浅尝辄止。

(5)鼓励性原则

讲评中教师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讲评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讲评的策略

(1)精心准备,优化讲评

讲评质量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精心准备,最主要的是批改纪录的准备。老师应有自己设计的作业批改记录表,表中设有作业题、解法(错解或优解)、解法分析、解法类型、学生水平等栏目,在每次作业批改中碰到典型解法总是记录在案,分章装订成《错解(优解)集》,通过本次的批改记录及上几届学生的《错解(优解)集》为接下去的作业讲评积累第一手材料。

(2)集思广益,开阔思路

作业讲评除了标本兼治,诊治作业错误外,也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和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般可采用以下讲评策略:

解题规律的讲评(作业讲评时,要以典型习题为例,引导学生归纳该题型的审题要点、解题思路、答题规范、生物思想、注意事项等,概括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思想,成为解题时的自觉行为)、一题多变的讲评(讲评要注意将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进行多角度变换,如变换题型、变换变量、变换情景、变数字为字母等,引导学生对变换后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条件下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一题多解的讲评(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一题多解的情况进行讲评,可用投影片把它们呈现出来点评了每种解法的特点,这不仅开阔了学生思路,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复习了一章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异题同法(解)的讲评(为了跨越“题海”,在讲评中教师要善于比较归类,要引导学生多想想这道习题在知识上属于哪一类,解题思路又属于哪一类,与前面的哪些习题有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注重异题同法(解),通过讲评一题,解决一类,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五)改进备课检查,引导研究备作业设计

1.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引导教师反思自己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备课,提高备课能力。

2.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

防止出现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

通过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不断发现教师学习活动设计中的新经验、新成果,然后,加以肯定和推广。

通过检查与课堂教学调研,对存在问题及时作出反馈,对备课能力较弱的教师要进行跟踪指导。

3.检查与评价展示相结合

把检查与评价展示评价相结合,不断挖掘优秀成果、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培养优秀教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举行“学生优秀作业展览”,共展出了四百余本作业。活动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了各学科各种类作业,当看到各班优秀作业展览台时,同学们都被震撼了:清晰娟秀的字迹,标准的书写格式,错题的规范订正……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班级和学校作业展览,书写规范、正确率高、获优次数多、订正认真的作业成为大家的榜样,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长久保持。

三、成果与反思

学校力求通过在备课过程中重视作业设计的教师研修活动,改进备课管理,改进作业设计管理,并通过2-3年的努力建优秀备课库、优秀作业设计库、解决备课管理与作业设计方面的教科研成果库。同时引领办公室文化:“这课的作业设计还不够清晰,我们要花些时间研究研究。”“新课的作业设计好了吗?”“今天的作业设计缺乏考虑,作业质量不如人意?”这样的讨论已成了办公室闲谈的常态。另外,逐渐建立一套制度:备课组长把关制度、作业检查制度、作业印发制度、作业精编制度、作业“五必”制度、作业考评制度、学科资源库建设制度。以后我们将在以下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研究的方式解决作业问题:如控制作业量的策略、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结合学科特点的新型作业设计、小长假、寒暑假作业设计与管理、作业灵活批改具体操作、有效讲评作业的策略等等,相信通过对作业管理的优化和作业效度的提高,相应课堂效率将得到提高,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