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化建设方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构。为加强对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全系统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全面抓好本单位的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要切实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制订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措施落实,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二)规范程序流程,严格信息处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要求,进一步有效整合全系统数据资源,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处置流程,确保省、市、县、基层公路站四级联接,实现数据及时接收、实时更新、规范处理。以办公平台运营、路况信息、收费监控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为重点,健全完善各类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理顺工作程序,明确岗位职责、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收集、调度、处理,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三)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两保两树”活动开展,积极配合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省市两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进一步加强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和管理,强化接线人员技能培训,以高速公路为重点,针对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适时做好路况咨询、解答和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快推进96660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市局夜间值班室整合步伐,严格值班管理,并制定严格规范的文件、电话通知接收处理流程,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遇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及时妥善处置。

(四)加强网站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加强公路门户网站建设,坚持以公众为中心,逐步丰富栏目、充实内容,做到图文并茂、信息及时、富有特色,并定期对网络系统设备、软件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正常运行,为社会群众了解公路工作、获取公路资讯、办理公路业务提供桥梁和纽带。同时,要扎实做好市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民声”栏目的回复工作,确保答复率和满意率为100%,树立公路部门良好形象。

(五)整合信息化资源,提高整体效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突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监控系统、日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路政执法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公路档案管理系统、统计业务系统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实施步伐,全面抓好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加大推广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高速公路ETC客服中心职能,积极做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续建工作,全面加快东港高速集贤站、港站及荣乌高速陈庄站ETC车道升级改造步伐,着力提高公众出行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针对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制订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并建立人才管理数据库,及时准确掌握单位人才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提高人才动态管理水平。同时,市局将结合实际,适时组织全系统信息技术人员举办专项培训班,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三、工作要求

篇2

Optimization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eN Li

(Information centerthe 3rd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ome optimization of current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chemas which focused on network devices and database storage equipments optimization wa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ese schemas could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Scalability

0 引 言

医院信息化是将网络、存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到医疗企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控制、资金运作管理、医疗器械供应等过程,从而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医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1]。而应用系统(如ERP、CRM等)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因此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平台应该能同时满足企业应用系统对实现话音、视频、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1 医疗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网络设备大多为低端无管理交换机,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原有的网络设备无法满足与日剧增的网络吞吐量,主要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1)功能性差,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的隔离网络风暴,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不能快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节点;

2)网络主干线路部分多为百兆,在数据传输高峰期易成为传输瓶颈;冗余技术陈旧以致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

3)数据之间联系不大,缺乏有效的整合;

4)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办公效率低下;

5)缺乏较可靠的安全管理手段,时常发生信息化事故,如计算机病毒攻击、软件漏洞、重要数据的泄密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基础平台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改造。

2 总体设计规划

为快速改造现有基础架构且保证投入的改造成本较低,设计采用总体统一规划,局部分期实施的模式[2],结合医院目前的运作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同时兼顾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原则来建设。

2.1 基础平台建设内容

医院基础平台建设包含以下几大系统:

2.1.1 网络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系统架构,优化核心数据中心网络,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现网无缝融合;改建医院园区网络交换系统,部署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系统。

2.1.2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应用架构平台、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另一方面为机房配套设施[3],如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空调、防尘系统、KVM、UPS等。

2.1.3 网络安全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安全系统,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安全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入侵检测、审计系统、准入控制系统。

2.1.4 存储/备份/容灾系统

部署完善的存储基础平台,实现数据平滑迁移到新数据中心,医院两地实现同城应用级容灾。

2.2 基础平台设计原则

为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性能需求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基础平台设计必须既能适应当前应用系统的需求又可满足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2.1 先进性

采用成熟的技术,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同行业之间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使语音、视频等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数据能够传输顺畅,

2.2.2 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即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不因硬件故障无法开展业务,具体实施方法有:在关键业务点采用冗余、热备等方法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制定较强的软件操作规范,以及建立事故监控网络技术措施等。

2.2.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医疗信息化基础平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应用系统的发展,当医院业务量增大时,能比较容易的扩大平台承载容量和提高各节点的性能。具备支持多种物理接口、通信媒体类型的扩展能力。

2.2.4 开放性

基础平台应具备与多种通信协议相互通信的特点,确保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遵循开放式标准,坚持采用统一规范的原则(如国家标准,ISO标准等)。

2.2.5 经济性

基础平台应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小值以获得较高的性价比。通过以较少的人员投入支撑系统运行,使用较低的成本,在不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已有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的资金投入。

2.2.6 可管理性

当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时,基础平台管理任务会越来越重。因此在设计时须建立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时监控平台的运行情况并快速确定网络故障、动态平衡网络负载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工具提高网络可靠性[4],为业务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3.1 方案思路

针对目前医院的现状,医院现有基础平台从技术层面上可分为两大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第一步:重点优化现有网络基础平台,第二步:重点优化数据中心存储。

3.2 网络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网络基础平台规划设计图如图1,结合第三人民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全面优化、改造现有的基础平台。使该平台成为先进、高可靠、高效的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能适应医院未来5年的信息化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

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网络系统架构采用区域模块化架构,各区域模块根据其承担的功能分别设计,模块间相互独立并通过核心交换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当增加或优化业务系统时[5],只需增加或改动相关区域,避免了修改整体架构,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的投资。结合医院当前实际运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核心交换区域和五个功能区域(数据中心区域、楼层汇聚区域、网管区域、外联出口区域、安全隔离区域),如图3所示。

核心交换区担任各功能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因此改区域应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冗余等特点,建议该区域采用两台万兆交换机交换机采用热备方式与各功能区域互联[6]。各功能区域互联的骨干链路全部采用千兆ETH线路(6类双绞线),利用区域模块架构设计,使各个区域的核心设备来分担现有核心交换机的负载,延长核心交换机的利用年限,在应用系统发展到需要万兆数据交换时,直接更换为万兆核心交换机。并且在核心区域部署IC4500担任全院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与各交换机和防火墙联动。

数据中心区域是数据存储核心区域,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用户信息、医疗信息等基础数据。该区域应采用两台千兆交换机热备方式,为各服务器提供高速稳定的交换平台。区域出口采用两台冗余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为数据中心区域提供安全防护。每台防火墙两条上行千兆光链路分别与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联,形成骨干千兆冗余链路。

楼层汇聚区域担医院各大楼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汇聚功能。结合目前医院的布线情况和楼层信息点分布情况,建议行政楼、老年科大楼、内科楼、综合楼4栋楼的汇聚功能由核心交换机担任,各楼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直接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上。门诊楼采用1台EX3200-48T交换机担任汇聚交换机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先汇聚到EX3200-48T上,再通过汇聚交换机EX3200-48T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核心的Juniper EX4200千兆全线速集换机,部署为集群模式,实现各楼层交换机到EX4200汇聚交换机冗余链路且 2G上线干线。利用集群堆叠技术屏蔽了2层STP的问题,彻底解决2层冗余链路成环的问题,所有干线运用channel技术,不仅实现了链路冗余[7],还实现了冗余链路扩充干线链路带宽。港天门诊楼的汇聚交换机EX3200采用2层trunk channel链路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链路带宽为20G ETH 链路。根据原有各大楼间的光纤链路资源,建议采用单芯千兆光收发器为各大楼到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提供链路。

网管区域担任医院信息化运维系统的重要区域,采用1台防火墙及单台千兆交换机组成,与核心交换机互联。网管区域是部署信息化运维系统服务器及设备的独立区域。

外联出口区域担任与医院相关联的所有其他企业、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确保医院内网网络的安全。(如:与医保的互联互通)外联出口区域采用1台Juniper SSG350防火墙担任与外联单位的专线互联,同时采用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实现外联单位与医院内网各功能区域的互联互通;该防火墙还担任各外联单位的相互隔离及访问安全控制功能。

安全隔离区域是一个公共区域。是为未通过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查的用户提供的可访问的信息区域。安全隔离区域是部署、防病毒服务器、补丁分布服务器、低安全度的公共信息资源等。

3.3 数据存储中心优化

数据中心是整个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仓库,保存着所有医务人员以及病人的相关资料,其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将逐渐退出舞台。从数据中心的高扩展性、高效性、节能性、资源合理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同时结合负载均衡系统、存储共享系统、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备份系统等,应实现数据、应用分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中心架构

数据中心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文件分离存放,数据库文件存放到比较稳定的存储设备上,并作相应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则采用双机或者等技术以保障数据库7*24小时运行,为应用级容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Vmware虚拟化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再根据具体需求分配相应的资源给相关应用,合理的利用了计算资源,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网络设备陈旧、可扩展性差、数据存储不集中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医疗信息系统应重点优化两个部分,即优化当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和数据存储中心。并根据该指导思想制定了改良医疗信息系统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迎镭.论重庆卷烟厂的网络改造优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1.15.

[2] 周建大,黄志平,姚宁宁,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J].管理观察,2012(4):221-224.

[3] 孙中海,孙卫,王继伟.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2):47-50.

[4] 王琳华.关于远程医疗如何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35):3574-3575.

篇3

当前,在国家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政策要求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有效建设,其不仅是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表现,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及服务能力的体现。而随着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原本低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已经升级为数字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平台,有效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2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2.1财务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就需要所建设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有着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高的特点,同时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传输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还要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如果有重大事故出现时,其数据应该还具有良好的可恢复性。因此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就是围绕着数据库的服务器进行建设的,并分为用户的访问区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专区。还需要保证其相关数据只会向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开放,而普通的访问用户职能对查询区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访问。2.2财务信息化的软件建设。在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其主要的关键建设内容应该为: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也就是说要始终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这两个功能模块作为其核心部分,并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校园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构建与梳理。一是应该将预算、核算、数据分析这几项核心的业务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要将预算业务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预算涵盖了学校本年度全部的经费收支。而核算的内容则主要包括:经济业务核算、学生收费核算与工资系统等多种业务。而数据扥洗,就需要通过对多种统计分析方式对于多种财务数据的有效统计与分析,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提出形成结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管理提供有效的改进与决策的依据,从而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二是则需要对多功能的财务应用平台进行有效的建设。想要保证广大师生能够更加的便利,所以财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满足多功能的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例如,员工薪酬的查询、相关业务的查询、网上的预约、财务的查询,以及学生自助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对外信息公开等多种业务与功能,都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三是要能够保证财务信息化和高校其他部门信息化的衔接与协调。通常在高校中与财务管理有关的部分为: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国资处以及研究生部与学工部等等。但当前却存在着各部门应用系统的独立,普部分的应用系统有“信息孤岛”的情况,且还导致数据会重复的进行录入,多方面同时管理,知识数据出现了不一致,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对各个相关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衔接与协调,并规划和建设其具有战略支撑目标的一体化业务体系,从而保证其内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四是还应该对财务软件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的建设,这就需要对:财务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银行对账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出纳票据联打系统、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系统、科研及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网上综合查询系统、预算管理系统、银行直联收费系统、银校互联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薪酬申报系统、网上部门预算申报系统等进行建设,从而通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系统建设,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想要对当前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对基于云平台基础上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一是需要对信息化云平台的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当前云计算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的发挥在那趋势,不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扩展性、服务性、可靠性、成本低等优势,还由于其能够更加快速可靠的对共享的虚拟化资源库进行有效的建设,从而以一个统一的界面对相关信息进行动态智能的呈现与提供。二是就需要在此平台上,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化进行有效的建设。财务信息化作为云计算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的有效建设,就能够实现对于财务云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促使其财务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其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还需要对其智能化的发展进行充分的重视,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使其能够实现科学健康的发展。

作者:杜卫国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

参考文献

篇4

二、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规划智能城市及城乡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部署建设任务,分阶段逐步实施到位。

――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政府出台信息惠民政策,企业制定优惠资费标准,降低使用门槛,按照市场原则建立高效运行模式。

三、实施步骤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机制

成立县打造智能城市暨加快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县财政和移动公司的资源投入,印发相关文件,组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培训、指导等工作机制。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专人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工作,并明确办公场所。由移动公司牵头,完成全县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

1.政务信息化建设

2011至2015年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7.22万元,用于补贴镇(街道)及行政村(社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及使用费(其中镇、街道按160元/月补贴,行政村(社区)按30元/月补贴);实现28个镇(街道)、329个行政村(社区)政务易信息化100%覆盖。

(1)2011年7至8月:重点在5个试点镇(街道)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

(2)2011年8至12月:总结试点镇(街道)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开展镇(街道)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和推广发展准备工作。实现县级部门和镇(街道)政务信息化覆盖100%、行政村覆盖90%的目标。

(3)2012年1月:总结政务信息化经验,对在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镇(街道)、村(社区)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组织参观学习,推进深入应用。

(4)2012年:实现政务信息化行政村覆盖率100%的目标。

(5)2013至2015年:深化政务信息化在镇(街道)、部门的推广运用,巩固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

2.商贸信息化建设

2011年选取50家涉农企业、2012年达到70家,作为产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选取1000个农户作为农信通示范户;并在5年内每年由县财政提供信息化工作专项经费13.8万元,用于硬件配置、信息补贴、业务发展、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费用补贴(其中:每家涉农企业按160元/月补贴,每个农户按3元/月补贴,镇、街道和村、社区信息员培训费按6000元/年补贴),带动广大农户使用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信息“进村入户”。具体名单由县打造智能城市暨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3.民生信息化建设

移动公司结合县实际,整合社保、医保、政策、种养、科技、务工、市场等信息,免费设计、开发手机可便捷访问、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并给予用户优惠,不额外收取信息费。2011年覆盖10万农户,至2012年底覆盖15万农户。

(三)智能城市建设

1.2011至2015年由移动公司新建WLAN(无线局域宽带网)热点100个,县财政按每个热点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建设费用,共计300万元(其中:2011年补贴20万元,2012年补贴40万元,2013年补贴60万元,2014年补贴80万元,2015年补贴100万元),并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快捷的无线上网服务。

其中,2011年新建WLAN热点20个,具体地点为: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经信委、县发改委、巴川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图书馆、县计生委、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供电公司新楼、龙泽水务公司、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步行街、人民公园、明月广场、北门车站。其余80个WLAN热点的建设工作在2012至2015年间陆续启动。

篇5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创建农资实名销售和农资实时监管平台。利用省厅统一平台,采用电脑购销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县级平台和信息库,对农资购销信息进行管理,提高农资监管效率,提升农资监管水平。

2、实行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由农资批发公司将其经营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有效成份、批准(许可)证号、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产品实物照片)在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登记,农资监管部门对登记信息进行核对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产品,告知农资批发公司不得销售,并及时进行处理,把好农资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3、实行农资商店POS机管理。农资进货、销售和商品库存管理都使用POS机作为管理工具,农资商品进货时进行入库登记,登记内容为备案登记的信息和该批商品的生产批号,销售时进行出库登记,登记信息内容为商品信息和农资用户(种养户)信息,农资商店的进销信息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到农资监管信息平台。

4、实行农资用户实名制管理。对购买农资的农户,由农资商店进行实名制登记,将农户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主要种养类别、种养面积进行登记,并发放农资会员卡,实行实名会员制管理。

三、实施步骤

1、2011年上半年,拟制方案,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调查摸底,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确定试点网点。

2、2011年下半年~2012年,在省厅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实施后,组织相关实施网点经营者进行培训,购置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确保运行畅通。

3、验收总结,通过对试点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分析存在问题,为完善系统和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结累经验。

篇6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s Ca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Yang Meixia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30035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 of the work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Colleges,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and user functions,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Teaching;Management;Network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多,教学资源明显紧缺,使得教务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大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稍不到位,便容易出现失误。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所重视。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遵循教学和管理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并顺利地达到既定目标的全过程,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与课程管理、师资管理、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建设管理、考试事务管理、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毕业事务管理等环节。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数据量大、交叉联系频繁。传统的以人为主的管理,枉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无法实现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教学管理成本不断加大,办学效益却大打折扣。因此,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迫在眉睫。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是针对高校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局限、工作繁杂、协作不方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设计的具体应用方案。通过本方案的具体实施,打破了各部门、各院系之间,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繁琐性、重复性,可以用最快捷的电子方式在学校的上下级之间传递,提高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节约办公时间,从而提高办事效率,最终使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使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面向高校教务处,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高效地实现学校和各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快捷化,并很大程度上切实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效率,为教务管理部门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教学管理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应用架构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因此系统体系结构应采用多层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这是一种基于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技术的网络配置方案,也是配合Internet/Intranet建设的最佳方案,这种技术系统方案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用户部署和维护大型软件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目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一台或多台WEB服务器以及数据备份系统组成。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建议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支持目前所有大型关系数据库,如Orcale等),前台采用(C#)(JavaScript)等WEB开发语言。网络操作系统建议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系统。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分成了四个层次: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机。各层次之间分工十分明确,互不于扰,而且面向对象。客户端主要负责人机交互,包括一些与数据和应用关系的图形和界面运算;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关系,即事物处理。应用服务器又可以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不同而分为多个;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分布式管理、备份和数据同步等等。

四、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用户功能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对教学信息的管理,主要面向三大主体用户:学生、教师、管理员,其中管理员又分为系秘书和超级管理员,从用户角度看,把系统功能划分为学生、教师、管理三大功能模块。针时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应用系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达到真正服务教学的目的。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更新、课程选择、成绩查询等。

教师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本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及给予相应课程的课程成绩、个人信息管理、打印课表等。

管理模块又分为两类:超级管理模块和系秘书管理模块。其中超级管理模块包括:创建系秘书账号、删除系秘书账号、自己密码修改、班级课表查询、个人成绩总表、班级成绩查询、教师课表查询、场地课表查询。系秘书管理模块包括:自己密码修改、班级课表查询、个人成绩总表、班级成绩查询、教师课表查询、场地课表查询。

五、结束语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为信息交流、教学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3.信息。农业信息中心以有用农业信息,并将之准确及时传递到用户手中为己任。农业信息用户由于层次不同,经济条件差异,我们必须因人因地而异,采用没的传递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上农业信息。农业信息网每天由专人及时更新农业新闻、农业气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行情,不断充实农业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等内容。二是与襄樊电视合开办《金以土地》农业专栏节目,拟每月单周三襄樊电视台23频道、8频道播放一期,每期15分钟,内容包括农业快讯、新技术、看市场、致富经、农闲事等版块,该套电视节目方圆300公里地域都可收看到,覆盖全市及外地20多个市县区。三是与省级农业刊物《农村经济与科技》(国内刊号公开发行)联动。襄樊农业信息网上开通其电子版杂志,《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自由转载农业信息网内容,该杂志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发行量在2万份以上。四是在乡村一级使用公告牌、板报农业信息和交流农业技术。公告牌上的信息由襄樊农业信息网站和县、乡各级工作站精心筛选,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和信件向下传输,同时各点及时反馈基层农业农产品动态,这样能有效减少信息使用的盲目性。

二、保障措施:

篇8

二、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为使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尽早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切实落实“便民”、“惠民”和“只让数据网上传,不让百姓来回跑”的要求,我局将紧紧抓住“建设”这一重点,在确保日常业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情况下,逐步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我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人工、纸质、繁琐的老式工作模式中转变成电子、简易、快捷、高效的新型现代化工作模式。

20*年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网络,加快党政网建设步伐

继续做好对我局已建成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的维护工作,对补充的新设备及时接入局域网内,并做好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从而在我局范围内建成一个安全、稳固的网络综合办公系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与市局信息中心交流,完善我局的办公自动网络软硬件调试。并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加快内部党政网建设,逐步实现与市局和国土所公文流转和公文交换,提高日常事务处理的工作效能。

(二)推进电子政务网建设,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建立健全锦江国土分局门户网站,按市局要求,对我局门户网站进行维护,及时改版更新,通过门户网站,把政务信息、工作流程、业务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畅通网上申报、网上、网上举报的诉求渠道,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全面实现国土信息资源网上公开,为全社会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

(三)完成国土所网络架设,完善三级电子政务网络

利用各级局域网和××市城域网光纤,采用vpn技术实现市局、分局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所的三级联网,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延伸到基层国土所,方便广大办事的群众,完善我局信息网络的建设。

(四)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统一管理

在数据中心方面要配合市局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加快建设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数据库、土地报征应用数据库、档案管理数据库等建设。抓好已建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和管理。

(五)加快建设速度,早日实现信息化

一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与市信息中心取得联系,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和完善,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工作的顺利运行;二是不断完善、整合办证大厅职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让办证大厅成为真正意义的“窗口”。将办证大厅从以前单一的收件发证,与业务管理完全分离的职能逐步转变为承担各业务事项从收件、具体载办、科室之间的协调职能,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

三、采取措施、完善业务

(一)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利用各种会议,加强干部职工的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分局信息化建设,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脱节的问题,营造一种网上办公的良好氛围,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篇9

分析黄山风景区的信息化建设,观察到该风景区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景区的运行模式仍旧是传统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信息化设施基础薄弱,整个风景区仍旧缺少智能化的体现。

二、景区信息化发展目标

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众多,景区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管理,发展旅游信息化时需要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除此之外,由于黄山风景区山势较为险峻,特别是前山,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在后台管理系统以及景区内部设置安全管理。综合以上几点,黄山景区信息化发展目标为:

规范黄山旅游网站的建设:

黄山旅游网站的建设有助于宣传黄山的旅游资源,并可以为游客提供足够的旅游资讯等。一是规范黄山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景区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安全方面的建设,通信建设等。二是规范景区后台管理系统。包括景区后台管理建设包括票务管理系统、游客投诉受理、游客遇险处理等等。三是信息化建设要给游客更为方便的旅游体验。包括信息化建设应该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旅游变得更为方便,做到智能导航、导购、导览、导游的贴心服务。四是将黄山风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景区。包括建设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黄山旅游景区,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旅游服务。

三、景区信息化发展方案

针对黄山风景区的现状以及信息化建设目标,该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如下: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黄山基础设施例如交通设施和公共设施较为完善,并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但都缺乏信息化建设。

1.交通设施。黄山风景区交通建设主要有两点,一为公路,二为索道。在上山或者下山时由于客流量较大很容易造成公交车不够乘坐,游客又对下一班公交的抵达时间不了解,景区可以针对此情况在公交站点设置电子屏,距下一班公交抵达还有多少分钟,共有几辆公交车抵达该站点,将公交车信息反馈在电子屏上,可以使得游客更加有秩序的乘坐公交车。并且黄山景区的门票和公交车票是分开购买的,景区大可实行一卡通形式,设置三种一卡通:门票+公交+缆车,门票+公交,门票+缆车。这样可以大大方便绝大部分游客,一卡通形式可以适当做些优惠活动,促使得大部分游客选择缆车增加景区收入,当然,单独售票同时进行防止少数游客有特殊状况。

2.公共设施。黄山景区在主要的几个景点设置了公共服务点,例如光明顶上的小卖部等等,但在这些景点都缺乏紧急求助设施。黄山景区应该在玉屏楼,光明顶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景区设置带有定位功能的紧急求助装置,并和后台管理系统连接,游客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使用紧急求助设施,通过后台处理以及迅速反馈求助具置,方便救助人员及时赶到。

(二)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

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化的步伐加快,人们不再仅仅通过pc机了解信息,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景区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提高游客对景区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黄山景区的一种营销。

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黄山景区应当创建黄山旅游资讯网,注册黄山旅游景区官方微博账号、创建微信公共账号等,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黄山旅游资讯网可以将黄山景区的旅游信息及时供游客了解,除此之外,网站同时可以对景区的旅游资源、公共设施进行详细的说明,方便游客的游览,网站也可将黄山景区的最新旅游信息或者景区的活动在网站上,使得游客对黄山风景区更加了解。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将景区的气象状况、票务价格和说明以及景区内部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信息出来,可以使得游客对旅游的准备更加充分,避免因天气原因等失望而归。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平台包括旅游信息功能、饭店预订功能、交通票务功能、气象预报预警功能、旅游商品信息功能、游客投诉受理功能、游客呼叫中心功能等。信息功能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实现,饭店预订功能可以在景区官方网站上开放预定,可预订景区内的住宿,并可实现网上支付。游客投诉受理功能指游客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或者发邮件等方式表达对景区服务的不满,信息平台管理员可以自动回复,表明接受游客的建议并在几天之内给予回复,这可表现出景区对游客的尊重。游客呼叫中心功能可结合公共设施现代化建设,通过定位功能的紧急求助设施,将求助位置反馈到呼叫中心,景区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

消费者在旅行中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体验化,信息技术的创新成为了景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黄山景区应当加大旅游信息技术的投入,推动景区旅游信息化技术的创新。

1.票务系统。我国大部分景区都是传统的售票服务,游客通过在景区入口的售票处买到景区门票,门票种类一般为纸质形式。在旅游旺季时,这种售票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繁重的工作影响售票人员的工作情绪,影响售票秩序和游客的游览心情,在检票时由于有些游客有特殊证件,很容易出现蒙混过关的现象,这使得景区每年都有大量的票务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景区可以通过网上售票来优化售票的过程,网上售票并以二维码或者条形码形式输出,在景区入口处通过二维码或者条形码进入景区,简化了人工售票的工作,并且避免了纸张浪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得旅游变得更加环保。

除了二维码或者条形码识别,景区票务系统同样可以进行ID卡身份识别,可有助于逃票、违规二次进入等现象发生,并有助于控制景区的客流量。例如厦门大学限制游客数量是通过进入刷身份证的形式,这样可以统计进入校园的人数并有效地限流。黄山风景区也可以通过身份识别对景区实现限流。

2.客流量控制。目前随着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景区客流量控制的可行性越来越低。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景区客流量过多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例如十一黄金周几大热门景点人流为患致使游客滞留在景区。所以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科学控制景区容量,如利用热力图搜索引擎可预知景区每个景点的人流量,每隔一刻钟或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使旅游者通过手机服务终端就可以实时掌握黄山景区游览动态,合理安排游览时间,避开拥挤人群,享受旅游的乐趣。除此之外,景区也可通过热力图搜索引擎了解景区的游客数量,并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前,信息提醒游客并准备限制人数,这样才不影响景区内游客的旅游体验。

3.多元化展现信息资讯。黄山景区的服务咨询传播途径单一,使得游客在前往黄山之前对其了解不够到位,对景区的服务情况、消费情况以及旅游线路等都不够了解,最终使得旅游总是有遗憾。黄山景区应该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多元化的展现信息资讯。现今移动终端越来越普遍,黄山景区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该开发黄山旅游APP,提供黄山景区的旅游资讯,包括景区住宿、饮食、旅游线路,游客可以通过这款APP进行门票预订,酒店预订等,并可在线支付。除此之外,APP可以充当景区地图,有导航的作用,并在导航中明确标志出重要地点,如洗手间等。官方微信平台也可实时推送景区信息,使用者可以发送其想要了解的信息,比如发送(旅游线路),微信将推送黄山景区的旅游线路等。

黄山景区中的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仙人下棋等“怪石”,游客在没有导游的带领下基本看不出来,使得黄山的旅游资源不能完全的呈现在游客眼前,游客也失去了很大乐趣。黄山景区APP可以提供智能导游,游客通过导航地图到达一处景点时可以选择是否打开导游讲解,打开讲解之后游客可以对景点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讲解提供的具体景点图片,找到景点的具置,例如仙人采药等景点。

除了移动终端推送服务之外,景区内也可通过LE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进行即时资讯互动服务。景区内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添加几个高清触摸屏,游客可以在此通过触摸屏了解景区基本信息,并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将游客有用的信息进行传输。

4.提高体验性。游客在产生旅游动机时会想对景区了解更多,黄山景区可以设计虚拟模拟系统,类似谷歌地球一样,游客可以通过该系统大致对黄山的风景有一定的了解,黄山景区风景秀美如画,奇松怪石栩栩如生,游客在使用模拟系统时,会产生想要亲身体验的想法,这可以增加旅游者对景区的兴趣。

除此之外,黄山景区可以在其中几个景点中设置互动活动,例如在迎客松景点处,游客可利用景区提供的ipad拍照,景区通过系统合成,制定成旅游杂志封面电子照片或者其他有创意的形式,并用蓝牙或者其他方式传给游客。这种体验性的互动,可以大大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发展电子商务

篇10

各村:为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市、县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和服务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和《黑龙江省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本着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经乡长办公会研究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人口计生系统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是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在乡村两级的工作运行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工作手册》使用、信息变更以及服务引导信息的生成、传输、处理和反馈。

信息采集主要在乡村两级通过入户走访和对群众进行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记录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个案信息,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村级为基本管理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是村级计生工作人员采集信息的记录依据,主要提供信息系统变动信息和其它工作信息。信息变更是根据村级提供的变动信息和在乡级工作中发生的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由乡级对个案信息进行的定期更新。服务引导信息是以个案信息为基础,通过生成、传递、处理和反馈四个环节,实现对避孕节育、术后随访、生殖健康、常规访视等服务内容的信息引导。

村计生工作人员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服务信息引导单提供的工作任务。每月入户走访,对发生的以下信息记录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手册》中,同时变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定期上报乡级。

为了使本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认识、使用黑龙江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我乡将在20*年10月13日进行全乡8个自然村的计生员的信息化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婚姻变动情况;2、现孕情况;3、出生和出生补报情况;4、死亡情况;5、避孕措施变更情况;6、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情况;7、流入成年人口情况;8、流出人口情况;9、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情况;10、奖励扶助情况。地点:乡计生办。

篇11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篇12

1大型炼厂信息化规划目标与建设目标

1.1规划目标

结合大型炼厂的业务发展战略,为炼厂制定一套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实用性的信息化规划,争取做到起点高、内容全、资源共享,确保能够全面支撑大型炼厂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根据大型炼厂发展战略和目标及石油集团的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内外石化行业的最佳实践,基于先进的规划方法论确定大型炼厂的信息化需求;与大型炼厂业务发展目标及业务重点相衔接,设计先进的信息管理架构、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设计大型炼厂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项目实施方案,分解重点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和实施计划,并进行费用估算。

1.2建设目标

以“生产经营为主线,优化管理为核心”,为大型炼厂建设集中统一的信息平台、先进可靠的基础设施、科学高效的安全体系,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满足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管理层、生产操作层的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大型炼厂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型炼厂建设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型炼厂。

2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外大型流程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都在积极的构建工厂级、公司级甚至跨国公司级的各类信息集成系统,国内各类实力强劲的企业与合资企业也几乎与世界同步构建和推进信息集成系统,与此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1-2]。

国外大型炼厂纷纷建设大量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了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来配套解决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问题,并制订了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标准来指导炼厂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外石油化工信息技术应用展望》的相关资料显示,国外石油公司的投资重点向信息技术装备转移,用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每年超过400亿美元,占全球石油化工营业额(2万亿美元)的2%。例如,英国BP公司在信息战略管理框架下开展信息化建设,重视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应用集成、信息标准、知识管理和“未来的炼油厂”等信息技术应用,有力的支撑了企业的业务战略和发展[3]。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外大型炼厂大多在所属石油公司统一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建设规范构建了全公司集中统一的网络系统,重视信息的全面集成,网络和硬件建设与未来发展密切结合,超前实施,并实现了工厂生产自动化和经营事务处理网络化。如英国的BP、日本Cosmo石油公司、美国的壳牌、美孚(Mobil)石油公司的大型炼厂,均在上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国际知名大型炼厂在建设初期就能够根据统一的设计规范来建设ERP(企业资源计划)、MES(生产执行系统)、PCS(过程控制系统),从而建立起了能够全方位支撑大型炼厂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5]。

综合分析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为新建炼厂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些实用的启示:一是需要尽快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大型炼厂的建设时期就能确保生产过程各环节一体化、生产过程与经营一体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一体化。二是炼化企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日益强烈,包括各类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获取、存储和信息,并最终转化为生产管理和操作的知识;三是加强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融合力度,力求解决传统经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大型炼厂信息化建设体系架构描述

根据新建大型炼厂的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大型炼厂管理和信息化核心需求,借鉴世界同行业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经典案例,并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功能适用性,提出了一个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应用及集成应用、信息安全、IT管控和组织的开放性,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大型炼厂信息化建设体系架构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安全体系的设计依据、灾难备份、应急预案、风险控制、安全培训等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网络、楼群综合布线、工业电视监控、企业视频会议、数据中心建设、机房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应用集成层计:包括各类系统的集成原则、集成模式、集成模型及信息展现等内容;信息系统应用包括综合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执行、生产过程控制四个层面的系统应用;IT管控和组织:包括IT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IT组织设计规范、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IT管控流程等。

此类信息化建设架构比较适合新建大型炼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符合现代炼化企业生产管理结构的“扁平化思想”,促使管理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的转变,进而解决信息系统在经营层和生产层之间脱节的现状。同时,这一结构将炼化企业综合信息系统分为以先进控制、油品调合、模拟与优化等系统为代表的过程控制层,以生产执行系统为代表的生产执行与管理层,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层,以办公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层,确保炼化企业综合信息系统中原本难以处理的具有生产与管理双重性质的各类信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4大型炼厂信息系统的功能描述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4.1与过程控制层的相关的系统

过程控制层包括炼油工艺过程控制和单体设备基础自动化两个部分,主要解决设备的自动控制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平稳性,生产合格的产品,主要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常规控制,同时根据生产执行系统下达的各类生产指令进行流程的过程控制,设定各类设备的具体动作参数,进行各种模型计算和控制计算以实现过程优化操作、先进控制、故障诊断、过程仿真等目的,并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各类实际运行数据上传至生产执行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4.2生产执行系统

生产执行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和实时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为企业建立一个统一、先进的生产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各级用户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生产实时数据信息、生产统计信息。通过集成装置操作数据、罐区移动数据、物料平衡数据、公用工程能耗数据及进出厂管理等信息的一体化综合展示平台,为新建炼厂生产调度指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提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同时,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先进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进生产的各个层面,优化炼化生产流程,通过生产运行统计数据、实时数据及质量数据的集成利用,及时调整生产,保证炼化生产以更经济、更合理、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运行。

4.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炼油与化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CO)、生产计划(PP)、采购与库存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及销售管理等功能。系统是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上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一套将财务、分销、生产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

4.4企业信息门户系统

统一和综合查询企业各类信息,加强业务部门横向间信息共享。实现大型炼厂的办公自动化和业务自动化。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风格统一的系统操作界面。通过利用门户技术,整合用户所使用的多个系统的界面。门户系统可以通过单点登录和个性化定制的功能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系统易用性。搭建一个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为将来基于B/S架构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可行的技术路线。

4.5各层之间的关系

管理决策层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和各类办公管理系统进行企业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优化,提出适合炼厂业务的产品策略和生产计划,其中包括产品的种类、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等,并将生产计划、安全环保质量要求等相关信息传递给生产执行系统。生产执行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装置设备、原油、原材料等情况,通过生产调度模块编制相应的生产调度指令,对各类生产装置(或单元)进行优化计算,给出科学合理的优化配方或生产方案,并据此制定操作指令、控制参数、加工方法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实际的生产过程。过程控制层的相关系统按照优化的配方或生产方案对底层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操作与控制。与此同时,过程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再将生产状态、测量数据、质量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传送给生产调度模块,生产调度模块进行生产绩效分析、资源状况分析、质量分析。

5实施风险与对策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系统的实施风险,建议将不同的信息系统的风险级别进行分类。第一类:低风险项目,特点:主要针对业务执行层面,一般投资较大,应用后,效益一般可以测算;第二类:中等风险,关键业务管理系统,特点:一般都是核心业务支撑系统,需要变革管理。效益主要体现为业务流程和管理效益,难以量化;第三类: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特点:依赖于其他业务系统,支撑战略和业务协同,处在较高的业务层面。可以显著提升公司运营水平。效益巨大。但实施难度大,存在较大技术性和变革管理风险。

针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一是领导要站在全局高度,协调好因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员工对信息化的抵触情绪.积极支持信息化建设;二是有力的管理组织是项目实施顺利、成功进行的重要前提。其中,业务部门的负责和参与对于项目实施成功显得至关重要;三是制订详细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缪彬,丁润逸.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望[J].当代石油化工,2010(12):23-27.

[2]刘希俭.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陈蕊.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M].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6):45-46.

篇13

二、任务目标

--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

--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

--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

--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

--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市)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

--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十五"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

--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2010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

--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

--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

--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

--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逐步实现省、地(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2.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维护、基层统计工作和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等。

五、检查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