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临床药剂室实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的临床实习目的是为了培养、训练学生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社会的沟通能力,真正实现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我院药剂科肩负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药学毕业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其中药剂学实习主要在医院制剂室进行,我院制剂室于2001年进行了GPP改造,并通过广东省药监局的验收,重新换发制剂生产许可证,现有制剂生产品种100多个,涉及剂型有片剂、颗粒剂、溶液剂等内服外用型剂10多个,相当于一个小型药厂规模,是药剂学临床实习的理想岗前培训基地。经GPP改造后的制剂生产模式与药厂的GMP模式基本相同,如何让学生将药剂学理论与现代制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理念相结合,顺利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作为制剂生产一线的带教老师如何带教,实习生又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值得探讨:
1 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
1.1 药学人员职业道德教
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因为作为未来药学专业领域的践行者,担负着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特殊使命,与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发生着重要的关系,是特殊的、重要的社会职业领域。须知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是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质量好的药品能治病,反之则能致病。所以从事药品生产工作者必须备有很强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职业素养。
1.2 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组织实习生进行与药品生产相关的《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的学习,向学生灌输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甚至将产品质量形象地比喻成一个企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大堤”[2],这一点由2006年“齐二药” 亮菌甲素注射液假药事件,及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得到很好的诠释。
1.3 实习期间组织纪律要求
组织实习生学习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剂安全生产制度,实习期间组织纪律要求,同时介绍制剂室布局、架构及生产实施概况,和学生实习指南及要求。
2 明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
2.1 成立带教小组及学生分组
成立以制剂室主任为首的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各剂型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和药检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主的带教小组。根据我院制剂不同剂型所细分的制剂小组,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安排。
2.2 实习内容及带教实施模式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制剂(片、丸、颗粒、胶囊),合剂,普通制剂配制,药品检验。带教实施模式是以不同剂型的制剂生产工艺流程为明线,以贯穿体现GMP模式的药品生产为暗线,实施药剂学的临床带教。医院部分制剂生产流程见图1。
2.3 以中药片剂生产为例,展示制剂实习带教过程
首先带教老师向学生讲解我院中药片剂的生产及工艺流程,重点让学生熟悉掌握各工艺环节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从中体现GMP的要求和做法。生产及工艺流程简单示意如下:
生产计划原辅料采购计划生产指令原辅料采购验收投料(如提取)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制颗粒压片包衣送检合格后包装成品检验合格后入库。
在执行上述内容的过程中,强调制剂配制必须按制剂配制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必须符合药用标准,所使用的设备必须有状态标志,物料应有物料标示卡,所有的投料、称量操作必须双人复核,并双签名,每个工序操作必须填写生产记录,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清场,填写清场记录并签名,物料进行色标管理,每批产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批生产记录,用于产品质量的跟踪与索源等。
涉及具体工艺如,①药材提取工艺,首先要核对投料,使用的设备为多能提取罐,本设备为压力容器,必须在密闭的情况下操作,不可随意打开。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操作压力容器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本设备可用于水提、醇提及收集挥发油,药材的提取效果与所用的溶媒品种、数量,提取时间、温度、压力有关。②药液采用减压浓缩,此法在中药制药行业中广泛使用,优点是温度低,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且浓缩速度快。浓缩所得的稠膏需送半成品检测水分,或用婆美计测定相对密度,作为工艺参数之一。③根据工艺要求需进行醇沉,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醇沉,用不同的醇沉浓度,醇沉后得到什么,醇沉前稠膏的浓度对醇沉的结果有什么影响。④另外,处方中有部分药材需要粉碎,以粉入药,目的是作为填充剂,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全面保存该药的药效,此时可以向学生设问,有哪类药材适合于粉碎入药,药材粉碎前需要干燥处理,不同药材干燥温度有什么要求,用于不同剂型药粉粉碎度有什么要求。⑤药粉与稠膏混合,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干膏粉,干膏粉的粉碎度有什么要求。⑥制剂成型,按工艺要求,将干膏粉(干膏粉加辅料)混合均匀后与适宜的黏合剂或湿润剂(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制软材,让学生感受制软材、制颗粒、干燥颗粒时注意首先在低温的情况下挥尽乙醇,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将颗粒干燥到一定的水分后整粒,加入剂混匀,压片,压片时注意压片机的安全操作,清洁保养,压片应控制环境的温湿度(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及片重差异(每隔一段时间称片重一次)等。⑦半成品检验,检验合格后,素片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包装,包衣片还需进行包衣操作。
3 实习带教总结及体会
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品种的生产实践,掌握同类制剂工艺过程,以及对其他制剂的配制工艺操作亦能触类旁通。明确GMP的基本是要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做到防止生产中药品的混批、混杂、污染和交叉污染,在硬件方面要有符合要求的环境、厂房、设备。在软件方面要有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制度、完善的验证管理[3]。
了解生产不同剂型制剂有不同洁净级别的要求,一般片剂、丸剂、胶囊剂及颗粒剂在30万级洁净室,溶液剂在10万级的洁净室进行[4]。药检室卫生学检查的超净工作台,洁净级别为100级。制剂工艺用水的要求,洁净区内的着装要求,洁净区室与室之间及洁净室与走廊之间有压差要求,及干湿度的要求,和定期消毒等。
临床实习时间是短暂的,但也是十分宝贵的。实习带教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带教老师是基本操作技能的直接传授者,他们的教学态度、带教方法、带教水平直接决定带教效果[4],因此带教老师也要积极跟踪本学科的进展,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在实习期间只有多用眼用心,勤动脑动手,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实践,多做记录,全心全意投入实习中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与他人的沟通合作和谐相处,才能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药学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杰.制剂学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医教育,2007,(2):83-84.
[2]Jungqvist L, Rernuller B. Hazard Analyses of Airborne Contamination in Clean Rooms Parenteral [J]. Science & Technology,1995,15:201.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某院2014年1月至12月未实施管理考核及2015年1月至12月实施管理考核后西药处方各1000张进行研究分析。1.2研究方法分析所选择的2000张处方中西药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合理用药、西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用药种类等。安排专门的药剂科药师担任调查人员,按照上述指标,根据其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管理,对处方进行合理的评价,并总结用药中存在的问题。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临床用药西药处方常见不合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登记不规范、填写错漏、字迹模糊,乱用处方、处方规格及用药数量与要求不符、药剂种类不符、处方未及时修改,药不对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处方成为了主流,上述问题的发生率也不断降低,处方合格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次研究显示,现阶段西药药剂用药存在的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明,如每日服用1次的药物随意减量增次;重复给药,同性质药物重复服用,不但浪费药物,而且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害无益,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主要是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并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但如果用药不合理则适得其反,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共用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青霉素疗效[3]。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主要如下。①建立西药药剂管理制度,并严格规范实施[4]。制定相应的处方点评处罚条例,成立西药药剂的监督小组及事故鉴定小组,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制定西药药剂事故处理规程,做好药物管理,注射药、内用药及外用药按种类存放,注意使用期限。②在院内广泛宣传并加强培训。安排院内资深专家及药学专家引线,主动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培训学习,在普及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达到药事知识的全覆盖,提高全员专业素质及水平的目的[5]。医药人员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提高工作责任感。必要时可在培训结束后行笔试考核,对医护人员的学习水平进行判定,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③促进全院实现西药药剂使用规划化。对每个科室、门诊使用西药的情况每月点评,如发现不合规定的西药药剂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并给出通报批评、离岗培训、业绩考核等整改意见和措施。此次研究显示,西药药剂临床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明、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管理措施实施前用药合理率为7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率为91.0%,管理措施实施后用药合理性明显高于管理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玉强,朱叙德.西药药剂头孢米诺的研究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4):1-2.
[2]权朝霞.浅谈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2):13-14.
[3]潘贵林.西药药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4(4):40-41.
篇3
1 与临床医师事先交流,确定方案
临床治疗以临床医师为主导,在确定用药教育方案之前,应该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状况与下一步诊疗计划。只有充分了解医师的用药意图,用药教育方案才更加可靠,教育过程才能完整的实施。了解下一步的诊疗计划,有助于及时更改用药教育方案。而充分交流亦可避免与医师教育内容或沟通内容不一致的情况。
2 在实施方案的前与患者充分沟通
在实施用药教育方案前,应当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如下病例为例。患者,男性,8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病史,因"咳嗽咳痰加重"入院。经过前期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师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2吸,2次/d"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吸,1次/d",患者拒绝使用上述药物。临床药师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发现该患者既往曾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月,因疗效不佳且出现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而停药。反复追问使用方法,发现使用方法不当。这类患者比首次吸入治疗的患者更需要尽快建立用药信心,仅因患者拒绝而放弃吸入剂治疗,不追究原因,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临床药师通过与患者交流,能更直观的了解不同患者的需要,使用药教育能更贴切患者要求,做到个体化。
3 住院期间多次抽查,确保出院后正确使用
正确的使用步骤是所有吸入制剂达到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基本要求。有研究表明,仅教育一次的患者在用药1w后仅45%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步骤[1]。所以对使用吸入剂,特别是初次使用的患者应多次抽查患者吸入剂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效应、减少不良反应,也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和治疗信心。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直观地反映出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如果不强化记忆,人类的记忆内容逐渐下降,2d即可下降至27.8%。所以反复教育与不断抽查是迫使患者更深刻记忆的有效方式。临床药师尽量在患者拿到药的第一时间进行用药教育,最好能在用药第一次进行动作纠正,此后3d内每天对患者进行使用步骤的抽查及纠正。此外,生动形象地教育模式也是提高依从性的不二法则,最好在首次教育和纠正患者使用步骤时做出正确示范,方便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步骤。
4 坚持院外教育,及时随访
院外教育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掌握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加强哮喘症状的控制[2]。院外教育不是门诊医师的专项,临床药师参与其中具有更大意义。临床药师对患者的院外教育不仅包括纠正错误的使用步骤,还包括药物知识的进一步传播。对于出院患者,应当在使用1w、1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确认患者使用方式是否正确,解答这一阶段患者用药困惑,并可对下一步诊疗计划提出建议。经过住院期间的指导,患者已经充分理解了正确的步骤,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可放在不良反应的监控上,及时沟通处理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药物的理解。这种方式能及时发现患者使用方式不当并及时纠正,提高依从性,增强治疗信心。对于门诊患者,可建立多种院外教育方式,例如药学专科门诊、药学咨询窗口、印制专业资料等等。此外,提升窗口药学服务也是有效的方法。
5 对于特殊患者,更要制定个体化用药教育
使用吸入制剂的群体有很大一部分为特殊情况的患者,如高龄、妊娠期、儿童等,对于这类患者,可制定个体化方案,在用药教育方式上叶有独特性。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应当增加教育次数,尽量要求与子女同住,并且用药教育覆盖子女或陪护人员。不识字或视力减退的老人可用清晰简单的符号或图案标注使用方法。对于老年群体,还应加强随访。
待孕或妊娠期妇女经常可见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应当尤其注意药物选择和不良反应。对于轻微间歇发作患者,可选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而轻微持续发作可选用布地奈德气雾剂[3]。但怀孕头3个月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因其有造成胎儿腭裂可能。此外,药物不良反应可通过监测孕妇血糖、B超等方式排除。对于这类患者,预防大于治疗,须多向起传递正确的医学和药学知识,避免滥用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概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通过用药教育,80.30%的儿童及家长可正确使用吸入制剂,哮喘完全控制率超过50%[4]。加强家长的用药教育效果比直接加强儿童用药教育的收益更大。针对儿童的用药教育需要更生动形象,比如采用游戏的方式或是提供奖励的形式,引导儿童自主使用吸入制剂。除了加强正确步骤的引导外,还需更加充分解释疗效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对不良反应的认知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素卿, 金美玲, 叶晓芬, 等.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用药调查及药学监护[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9,7(5): 23-25.
篇4
计数资料又称属性资料,基本数据有各组例数(n),阳性反应例数(r),阳性反应率(P)等。常用于计数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很多。
1.1两级阳性率的统计方法
可选用X2检验、U检验、L检验或C值法(对数拟然比法)等。但由于药效统计中样本数一般不大,故以Rates校正的X2(2×2)法为好。
1.2两组小样本阳性率的统计分析
当两组总例数(N)小于20,或数据中有。或1时,上述X2(2×2)法计算误差较大,宜改用确切概率法或确切概率的环套公式为好。
1.3两组有配对关系的阳性率的统计分析
当每一受试对象同时接受两种处理(如两个疗程、左右两侧用药)时,宜选用配对X2法。
1.4无等级关系多率资料的统计分析
药效统计中此类资料较少见。综合分析可应用X2(R×C)法或C值法。分析两组间阳性率仍可用X2(2×2)法。
1.5有等级关系的多率资料的统计分析
对有等级关系的统计资料不宜用X2(R×C)法或C值法。而应采用Ridit法或等级序值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对总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比分别检验各组结果为好。其中等级序值法原理易懂,计算简便、准确,特别便于多个实验组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在药效统计分析中值得推广。
1.6多批计数资料的合并分析
对多批或多个中心汇集的计数资料,只要实验条件一致,阳性率相近,趋势相同,可以将数据合并进行X2(2×2)检验;但如条件不完全相同,阳性率相差也较大,则不宜将数据直接相加,而应采用合并X2法。
2.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又称测量资料。基本数据有各组均数叉、标准差(S)及例数(咒)。一般不用标准误(SE),必要时可用95%可信限。
2.1常用的计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1.1两组均数的统计分析 一般采用t值法,但对有方差不齐或呈偏态分布的数据不宜用此法。对有前后时序关系的数据,不宜以用药后实测数据做t检验,也不宜做单组的前后配对f检验,而应当用变化率或变化值做两组t检验。
2.1.2对方差不齐的两均数分析 应当用校正的t检验方法(t值法)。
2.1.3应用中位数 由于数据呈偏态分布时其均数的意义不大,应改用(或附以)中位数,并改用非参数法进行检验。
2.1.4对有不定值的两级数据 也应当用中位数表达。应采用中位数检验或序值法进行分析。
2.1.5综合分析时对多组均数的比较 可用方差分析,对多组资料的组间两两比较,因剂量组、对照组是自行设定的,不同于卫生统计中某些指标,两组间差异是否显著不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仍宜用t检验。
2.1.6对有配对关系两组剂量资料进行药效统计分析 只有在确知对照组在用药前后的测量值无变化时,应用配对£检验才有意义,否则仍应当以用药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变化率或变化值做两组t检验。
2.1.7对角度、方位、昼夜、季节等数据,虽也是测量值,但属于圆分布,一般不用t检验而代之以角度统计法或圆形分布法。
2.1.8对时间资料的统计分析 其生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常会出现偏态分布或存在不定值。此时可用中位数检验法或序值法。
2.1.9对多批资料的统计资料分析 如由多个试验中心汇集的资料或同一中心的多批资料,不应当简单地将数据合并,应采用方差分析,以便剔除批间差异,更有效地分析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2在对数据处理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有无应舍弃的数据 一般若数据在叉士3S范围之外者,可以考虑舍弃。
2.2.2有无方差不齐 可用方差齐性检验加以判断。如两组标准差相差1倍以上时,可不必检验即可判断为方差不齐。
2.2.3有无偏态 可用正态性检验加以判断。如分布于均数两侧的例数之差大于2石时,不必进行检验即可认为样本呈偏态分布。
2.2.4有无不定值若资料中包含有不定值时,不宜用均数作t检验,可改用中位数表达,作Mann-Whitney秩和检验、等级和检验或序值法检验。
2.2.5有无时序关系 对用药前及用药后(包括各时间)的资料,应用各组用药前数据和用药后指标的变化率或变化值进行两组t检验,不能以用药后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检验。
3.药效与剂量依赖关系的统计分析
篇5
中药注射剂因起效快、作用迅速,尤其在改善心血管系统症状、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效果明显,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但与此同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比较普遍。笔者现就本院2012年6-12月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2012年6-12月各病区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数据,共13个品种,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包装、零售价、用药数量、消耗金额等。按消耗金额排序,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中药注射剂分类参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1]。
1.2 指标
1.2.1 限定日剂量 限定日剂量(DDD)是指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1]和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实际日剂量确定。
1.2.2 用药频度 用药频度(DDDs)是指衡量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率,DDDs=药品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此种药被临床选择倾向越大,使用频率越高。
1.2.3 日均费用 日均费用(DDDc)=某药年消耗总金额/该药年DDDs。DDDc能更客观反映药品使用费用是否经济及可接受程度,数值越大说明该药价格越贵。
1.2.4 排序 将所统计的药品DDDs和金额按降序进行排序,分析该药在统计区间内消耗费用所处的地位和变化趋势。
1.2.5 排序比 是指药品消耗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比值。该数据可反映药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及用药的合理性,比值大说明该药价格低,利用频度高;比值小则表明患者所承担的费用高;比值≥1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好,预示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
2 结果(见表1~表3)
3 讨论
3.1 用药类别
此次抽查的数据表明,本院所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包括理血、扶正剂、清热剂、开窍剂、外科类5大类。表2显示,13种中药注射剂中有7种理血剂,消耗金额占全部中药注射剂的74.32%,使用频度占全部中药注射剂的86.15%,表明这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有主导地位。这表明中药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反映出近年来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注射用血塞通,不论消耗金额还是DDDs,均位居首位(见表1)。该品种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能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的表达,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1],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肺心病等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也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其DDDc值为47.70元,位列13种中药注射剂的第10位,表明其较为低廉的价格得到临床认可。当然,对这种使用金额和DDDs均位于前列的药品,医师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临床药师也应加强其用药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用药重点科室
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消耗金额及使用频度最高的科室为心血管内科,与文献[2]报道一致。说明中药注射剂仍为心血管系统的重点品种,其原因主要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病急症上的应用,以及在预防用药和维持治疗方面的作用,尤其对休克昏迷患者的急救,有其他剂型不可替代的优势。
3.3 药物使用规范
从表1可看出,13个中药注射剂中有5个品种DDDc超过100元。而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品种DDDc均未超过100元。日均费用最高的是康莱特注射液,其次是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属理血化瘀消类,艾迪注射液属清热解毒消类,临床均用于抗肿瘤治疗,其DDDs分别列第10位、第7位,并未居前列。说明本院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后,其使用趋于规范,未见明显集中使用日均费用较高的品种。另外,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内环境失衡等方面,较之西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有明显优越性[3-4],其高效低毒的特点在抗肿瘤方面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3.4 用药频度情况
从表1看出,金额排序/DDDs排序>0.7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占85.0%,表明大部分中药注射剂价格相对较低或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好。其中注射用血塞通、痰热清注射液等6个品种金额排序/DDDs排序均为1,注射用丹参、参麦注射液等4个品种均>1,说明其价格低,利用频度高,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良好;康莱特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远小于1,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不同步,患者所承担的费用偏高,其中康莱特注射液与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单价较高有关;生脉注射液明显用药金额过高,临床医师应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4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较为合理,但也有不足之处,仍应加强相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辨证施治,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同时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避免出现由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0-670.
[1] 藕二祥.血栓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6):902-904.
[2] 陈红梅,陈静宜,严玲.2000~2003年9月杭州地区样本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分析[J].上海医药,2004,25(5):225-226.
[3] 程文宁,肖家全.华蟾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9,15(8):1193.
篇6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随着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逐渐增多。本资料针对我院近期部分住院病人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7年7月—12月间21个科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统计数字,包括药物的品种、规格、数量、销售金额等基本信息。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用某药的总用量/该药DDD值计算该药的用药频度,即DDDs,即用药的人数,并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计算其DDDs,将DDDs相加即为该药总的DDDs。药品DDDs值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以用药总金额和DDDs值排序,求其比值,比值接近1.0时,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用药金额统计结果
2007年7月—12月我院21个科室住院患者用药金额(包括西药、中药)为2971万元,其中中药注射剂共17种,总用药金额为456.2万元,占全部注射剂用药金额的15.3%。
2.2 各中药注射剂统计结果
各中药注射剂的DDDs、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的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各种中药注射剂的DDDs、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略)
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差,如疏血通、灯盏花素、丹参、血必净、康艾、艾迪等。
3 讨论
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金额占全部用药金额的15.3%,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用药占有一定的比例。中药注射剂临床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特别适用于不宜口服或心脑血管急症的患者,在维持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部分同步性较差。如活血化瘀类的疏血通、灯盏花素、丹参,用药频度排序均高于金额排序。通过病例查询发现部分科室存在超量使用的现象,如丹参注射液,说明书的用量为 10~20mL,而实际中有用到30mL或40mL的情况。肿瘤用药康艾、艾迪,清热解毒药血必净,用药频度排序均低于金额排序,这3种药品的日均费用高于其他药品,导致同步性差。
篇7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新型光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临床感染治疗更加复杂和困难,细菌的耐药性也就成为全球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准确掌握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知道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我院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本文收集本院2012年全年的临床分离菌株及其药敏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全年的临床优势菌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出的重复菌株,标准菌株使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2 仪器和试剂 全自动血液增菌培养仪(BACTEC 9120)二氧化碳细菌培养箱(HF90),普通细菌培养箱(HEAL FORCE),全自动细菌鉴定仪(WalkAway96),得灵细菌鉴定药敏板。
1.3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 标本采集、接种和培养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获得纯培养后经革兰染色和氧化酶、触酶等试验初筛在选择合适的得灵鉴定药敏板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上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手工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判读标准及结果解释参照CLSI2011[1],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结果参照头孢哌酮标准。
1.4 统计分析 对医院2012年全年的临床优势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所得数据均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 2012年全年本院共分离出临床菌株2826株(未统计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45株(占72.36%),革兰阳性菌977株(27.64%)。排名前十位的临床优势菌株是大肠埃希菌(569株),肺炎克雷伯菌(34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2株),铜绿假单胞菌(307株),鲍曼不动杆菌(2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7株),阴沟肠杆菌(10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3株),荧光/恶臭假单胞菌(
48株)和产气肠杆菌(43株)。
2.2 优势菌株的药敏情况 我们对排名前六位的优势菌株进行耐药结果统计,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果如下。
2.2.1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耐药情况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而铜绿假单胞菌没有耐药率大于50%的抗生素。
2.2.2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耐药情况 见表2。
表2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大于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头孢唑啉和环丙沙星;革兰阳性球菌平均耐药率超过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和头孢唑啉;尚未发现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出现耐药的葡萄球菌。
3 讨 论
由于市场上抗生素规格、剂型和商品名的多样化,加上一些临床医师用药意识和业务水平有限,不完全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特点,以及用药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指导不合理等等,导致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使得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为了克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临床医生应该结合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情况,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选择正确的适应证,给予足够的剂量和疗程,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轮换用药[3]。因此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防止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全年排名前六位的临床优势菌株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50%,而且四个季度的耐药率变化也是不定的,细菌培养的结果能更好的反映出该细菌的适用抗生素,并且临床应根据每个抗生素的药敏变化情况考虑慎重使用或是停用某些抗生素。因此,细菌培养结果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这对于控制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1 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内容与重要性
1.1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内容
1.1.1国内的药师大多数都是位于处方调配的岗位当中,一般负责的是临床基础药学服务工作,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审核药方是否合理,并指出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收集与整理主要的用药信息和检查该药品的状态稳定性能。
1.1.2有丰富经验的药学人才里中级的技术人员组成研究临床药学组,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入到临床治疗中为病因合理用药作讨论,探讨病因作出用药方案的安排,并跟踪使用后的病情变化,来对药品所产生的不良状态进行检查和汇报,来进行更准确的指导方案等[1]。
1.1.3根据上面两个方案的工作汇报临床药学研究得来的反馈推进工作,并且对该病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要的方法对临床的用药配方进行探讨,合理用药,以上的方案监测药物里面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在日后的临床医学中制定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1.2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1.2.1促进用药的合理性 在药学服务过程中,提前告知患者使用的药物所具有的特点、功效、用药禁忌、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可有利于提高用药的依从性,避免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对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用药根据。
1.2.2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 在医院临床药学服务当中,药师的工作不只是单穿的供应药品,而是需要参与到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用药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安全性保障[2]。
1.2.3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开展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从多个角度去扩宽患者知晓度,不仅可以让药师更好的和患者沟通交流,解答患者的疑问,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 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
2.1工作层次与内容分类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新医改,但是现阶段医疗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全成熟,很多城市尤其是一些边远的地区,其药品的收入依然是医院中关键的收入部分。加上我国临床药学的教育比医学相对滞后,并且药学缺乏实践,使得合格的药学人才相对匮乏,专业人才分配不均,也会使得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层次与内容无法正常的执行。
2.2药师社会地位与待遇问题 我国的药师在社会地位与待遇上与医师都无法对比,药师的社会地位与待遇皆明显比医师低,而在美国,两者则相当,都是属于高薪职业[3]。
2.3药师自身素质问题 因我国的医疗体制的建设上存在局限性,致使医疗保健的开展与临床药学的发展存在障碍,造成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和输送遭到明显的影响。
2.4社会对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认知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疾病治疗时,药师的角色比较单一,并且所发挥出的作用在表面上也不打,使得社会对药师这一职位产生错误认知,并形成重医轻药的思想。
3 完善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建议
3.1树立正确的临床药学服务理念 在临床药学的服务中,其服务宗旨为合理用药,而最终目标为提高用药安全性与经济性及有效性,并秉持以患者作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药师应明确自身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在合理使用药物中。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其服务的对象不只是住院的患者,还有在其他地方接受治疗的患者,比如健康中心与家庭病房、医疗结构等[4]。
3.2倡导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当前大部分药学人才都是化学专业出身,难以达到现代社会的医疗保健发展要求,所以应该把临床药学的教育当做是培养药学人才的重点,可在院内开设药师培训班,对临床药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并设立专门机构来认定临床药师的岗位资格,让所有临床药师都能够达到医学服务的标准。
3.3制定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学发展比较完善,因此,我国应该制定相关的临床药学工作标准,积极学习其操作流程与规范,比如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与职责医务,鼓励临床药师配合医师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4 结语
综上,我国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药学发展,还可以提高药师的社会价值,因此,药师必须积极了解最新药学信息,提高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从而确保药学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信任感与满意度,进而实现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菊林.发挥临床药学服务特色引领当代医疗新趋势[J].北方药学,2011(04).
篇9
在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下, 导致患有相关疾病的几率表现出显著的增加。通过临床用药, 为了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以及治疗。在用药治疗过程中, 不但需要对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加以关注, 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 从而避免人体受到了极为严重的伤害[1]。针对患者在实施疾病治疗期间, 临床用药属于较为基础并且重要的一项环节, 针对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价值。如果出现了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后, 会对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为了将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 将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效降低, 此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西药治疗患者作为主要对象, 临床以促进西药用药合理性展开是否给予管理措施进行干预的对比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西药治疗患者140例作为主要对象;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0例。其中, 观察组男49例, 女21例;年龄7~81岁, 平均年龄(46.29±11.59)岁。对照组男50例, 女20例;年龄8~82岁, 平均年龄(47.32±11.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针对患者在选择西药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西药的应用情况需要进行认真分析。针对药品种类进行认真统计, 针对临床选择的用药方法以及应用药物的总数需要加以统计。对患者临床选择西药治疗情况、患者疾病好转程度以及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进行认真观察[2]。在此期间, 针对患者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的具体生命特征以及临床症状表现需要加以认真观察。对照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未给予管理措施干预。观察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进行治疗过程中,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加以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将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提高 临床对患者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干预, 可以将最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将患者的疾病病程进行有效缩短, 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需要将西药联合用药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在选择联合用药方法对患者加以治疗期间, 要求医务人员需要将用药合理性显著提高, 进而针对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3]。
1. 2. 2 合理安排西药用药治疗时间 在选择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针对西药用药的时间间隔、患者临床用药时间以及患者的停药时间等进行计划安排, 进而确保用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4]。
1. 2. 3 将用药管理合理性显著加强 针对用药每一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需要做出有效保证, 针对有关用药制度需要进行落实, 对于处方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做出有效保证[5]。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1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1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例, 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9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1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4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3例, 总发生率为32.86%;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475, P
3 讨论
临床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确保西药治疗的合理性, 对于疾病治疗后续阶段的顺利以及疾病的诊断等均可以发挥显著的价值。将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力度有效加强对于患者疗效的提高以及治疗安全性的保证表现出显著的价值[6-8]。
对此在选择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对于选择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以及患者的停药时间等诸多方面需要加以充分掌握[9, 10]。此外需要了解如果相同的药物长时间应用治疗, 或者将应用剂量扩大治疗等, 患者较易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现象, 对此要求临床医师以及药剂师对于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需要进行充分的掌握, 从而保证药物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对于药物的使用名称、应用方法以及应用剂量等进行认真核对, 保证未发生错误后, 立即对患者进行发放[11-13]。
本文对照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治疗过程中未给予管理措施干预。观察组西药治疗患者, 在选择西药进行治疗过程中, 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1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1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例, 总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中, 西药应用剂量以及使用方法不当患者9例, 西药联合用药不当患者10例, 中西药配合使用不当患者4例, 共出现用药差错事件23例, 总发生率为32.86%;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1.475, P
综上所述, 临床针对患者在选择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 需要合理展开西药用药管理干预, 从而针对用药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 降低出现用药差错率, 发挥西药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春丽.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探讨.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9(6):827-829.
[2] 朱传荣.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13):2540.
[3] 吾热别克・阿不里拜.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40):85-86.
[4] 郜红燕.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管理措施分析.医药前沿, 2016, 6(31):53-54.
[5] 唐高峰.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的对策分析.中国处方药, 2016, 14(4):32-33.
[6] 沈通. 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医药前沿, 2015, 5(25):116-117.
[7] 高改珍, 李姬文. 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大家健康旬刊, 2014(19):315.
[8] 唐莉.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8):235.
[9] 严俊珍.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管理措施研究. 北方药学, 2016, 13(8):150-151.
[10] 张雨秀.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6):49.
[11] 董英. 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探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57):311.
篇1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临床药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广,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但是,多数医院存在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使得多种耐药菌(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及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等)的耐药速度加快,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2]。为指导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及再度感染的发生,更好的发挥抗菌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需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3]。本院自2010年起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对临床不合理的用药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1日门诊及急诊处方,选择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包括心脏介入手术、颈部外科手术(包括甲状腺)、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及脾切除术等。
1.2 抗菌药物处方及病历专项点评
临床药师对每月抽取的门诊、急诊处方及患者病历进行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结果由门诊部审核并反馈至有关部门及处方当事人,公开审核结果,对滥用抗菌药物者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3 本院临床药师参与特殊使用药物的会诊
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采取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细菌耐药及药品价格等因素将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药物(主要用于一线使用)、限制使用药物(主要用于二线使用)及特殊使用(主要用于三线使用药物)3类,其殊使用的抗菌药物上市时间较短、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等临床资料不完备,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价格昂贵,且易产生耐药性[4],因此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严格限制,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需要,由主治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分析、寻找用药依据,并对用药患者进行追踪,时刻关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分析细菌耐药变化,开展药学监测
临床药师根据细菌耐药率变化数据进行耐药菌耐药率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用药管理小组,严格限制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开展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合药动学及药效学特征,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严格规定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以发挥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的耐药速率,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1.5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所得结果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用量变化
由统计结果可知,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使用量较干预前显著减少,降幅分别为64.11%、73.82%和50.83%,万古霉素(抗革兰阳性球菌)和利奈唑烷的用量也明显减少,降幅分别为32.05%和21.63%,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用量与干预前比较也有明显减少,且干预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用量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2.2 常见耐药菌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具体见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干预前也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化不明显,而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在干预前后均具有极其敏感性。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现代临床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很多感染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但多数医院对药物的使用不够规范,存在乱用、滥用现象,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增长,甚至其增长速度超过新药研发的速度,在临床上容易导致多重感染的发生[5]。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及临床医师的参与。本院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尤其对特殊使用药物的选择得到严格控制[6]。
本院通过开展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工作,临床药师通过对临床用药的干预及对病历和处方的专项评价,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常见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降低。因此,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可规范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有效延缓细菌的耐药性,从而为患者节约治疗成本,为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伊新,苏长海,杨俊丽. 我院2006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6):1402.
[2] 吴锡娟,何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体会[J]. 安徽医药,2008,12(5):468.
[3] 陈晓辉,唐开福,顾琛梁,等.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结果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42-43.
[4] 王小龙.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3(18):302.
篇11
对医院6个月(2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的所有接受中风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医疗记录,包括脑ct成像,救护车入院单,急诊室入院记录的结果,都进行了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转诊模式,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类9,入院日其均被详细记录。发病时间也被详细记。对于未遵守协议就被救护车送入中风治疗中心的患者,患者的救护记录和fast尺度将被重新检查。
2 统计方法
数据都被记录在一个安全的个人电脑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中。平均年龄采用非配对 t 测试和1路anova进行比较。组间的比例采用卡方分析法(chi-square)进行比较 。使用一个专有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包(spss 9.0)进行统计分析 。
3 结果
该研究包括487例患者,占道中风治疗中心患者的92%,这些患者都是通过以上3种途径转入到急性中风中心。其余8%是住院中风患者,其他医院转诊过来,或患者自己到中风中心的病人。转诊患者中52%为女性。通过er转诊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年轻的趋势。484例最终证实中风的患者除其中11名患者之外都进行了脑ct扫描,这11例患者中:5人入院24小时之内死亡,2人轻微中风在24小时内就出院,4人因其他原因排除。62例 tia患者中的29名在住院期间接受脑ct成像检查; 131例非中风患者中的71人进行脑ct成像。
3.1 中风患者
最常见的转诊途径是通过pcds(占44%),其次是救护人员(占37%)和急诊科医生(占19%)。由急诊医生转诊的66例患者中的46名(70%)患者是由于救护车人员违反协议而被送到急诊科的。这46人中除7例患者的gcs评分<7或有头部受伤的证据外,其他人都不应该送入急诊室。由救护车医护人员送到中风治疗中心的疑似中风患者中风阳性率为78%(72%~84%; 137+7 / 178+7), 分母是178名被送到医院的疑似中风患者外加7名头部受伤或gcs 分数低于7的中风患者,这七名患者都被不适当的处置,并被送入急诊室,在这里我们假设所有gcs评分<7和头部受伤的中风/ tia的患者被送往急诊室后都转如到中风治疗中心。急诊科和pcds的ppvs均为71%(66/93,153/216)。计算出任何指定组的一个准确的诊断灵敏度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转诊到急性中风中心的患者并没有包括到本研究中。不过,如果假定被救护车送到急诊室的中风/tia患者都被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话,可以估计出救护人员对中风/ tia患者的检出率(诊断的准确性)。这表明了诊断准确性的上限为79%(137+7 / 183),这里分母为与救护人员初步接触好联系了并最终被急性中风心证实为中风/ tia患者的人数。
救护人员比pcds或急诊医生遇到更多总前循环梗塞(p <0.01)。pcds 比急诊医生或救护人员发现更高比例的腔隙性中风患者(p <0.05)。救护人员诊断出他们接触到的7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的3例(43%)。然而,在研究过程中这7名后循环中风患者仅占中风救治的该类患者的24% 。在中风发作1,2和3小时内将患者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过程中救护人员所占比例相比pcds和急诊医生要高(p <0.001)
通过急诊科转入急性中风中心的66例中风/ tia患者中20人是通过自我表述,7人通过快速的救护协议,有1个人的gcs评分低或头部受伤。其余39例患者中20人的,救护车入院表和说明是可以审查的。其中只有5例是通过fast完整的测试。在审查未完成fast检查患者的病历时,我们发现急诊科的15名患者中有9例患者没有完整的fast分数,19名没有完整fast分数的患者中9名表现出神经缺陷,并被急诊医生记录下来,这些症状刚好允许通过fast来对患者进行一个诊断。
3.2 非中风患者
在研究过程中131名未经证实为急性中风或tia的患者被送入急性中风中心。救护车医务人员,急诊室医生和全科医生在将非中风患者转入急性中风中心方面所占的比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最常见的被上面三组义务人员误诊的患者是癫痫发作患者,普通科医生还会将感染患者误诊,急诊科医生还会把谵妄发作当做中风。 52%的被误诊的患者还表现出其他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周围神经病变,偏头痛。其余的“非神经系统”的诊断主要是由内科医生或老年病医生诊断的。18例(14%)被误诊为急性中风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以前中风留下的后遗症。
篇12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1-02
将中药原药材制成合适制剂,是中药制剂学的研究方向,以此来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定、安全、有效的服务,并对疾病进行防治、诊断和治疗。以我国目前的中药制剂身份,还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而且目前的局面是日本等亚洲国家日益激烈的传统药品的竞争,还会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天然药品的影响。在探索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主要是相关人员对中药制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的忽视,例如中药材的类型和质量的混乱;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完善,药材品种不稳定等。近年来,中药的质量标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各项标准的实现得不到保障,而且部分标准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且没有起到督促的作用。所以,中药制剂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下面就针对人们容易忽视的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1 中药材的质量监控
1.1 中药材种类方面:
工作人员在进行中药材鉴别的时候,会出现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现象,这使配制中药制剂的准确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鉴别中药材是一件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因为药材通常和近缘植物或同种植物相似,所以很容易判断错误。再加上很多地区习惯运用的药材并没有得到统一,使得中药材原料药的标准混乱。
1.2 中药材的质量方面:物种的传统基因会影响中药材的质量,而进行中药材品种选择时,其基本原则是质量优先、兼顾产量[1]。现阶段,很多栽培都被进行了分类,并且各个分类的特点、生产额和质量优劣都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桔梗开化会出现紫花,皂苷有较大的皂苷含量差异,在溶血性方面也有这样的差异。因此基因调控在中药材活性成分和遗传育种过程中具有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优质资源种子的遗传育种研究力度。
1.3 中药材种类的选择与处理:
在选择中药材时通常都要强调中药材的道地性,例如广东陈皮、四川黄连、云南茯苓等等,中药材会在最适应的环境下生长的最好,若培育人员的经营够丰富,还能提高道地药材的质量,产量大,成本低廉,所以在中药材的选择上,道地中药材实首选。
2 中药材炮制技术
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受中药的炮制技术所约束,运用不同炮制手段对药材进行炮制,中药制剂的性味、作用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要想使临床疗效能够得到保证,必须采取合适的炮制方式[2]。中药在经过洗净、软化切制、蒸制、炒制、制霜、发芽、发酵这些方式和加不同辅料的炮制方式后,疗效提高,降低了毒副作用。现阶段,在炮制加工技术方面中药材的炮制标准不一致,很难监控和管理,另外学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无法适应该学科和中药事业的发展。在中药材的处理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被强调,药材炮制规范和标准流程也应该严格遵守,加强科研力度,并且工作人员能够对中药材的炮制加工方法和药材的种类有一个量的认知,并能采用液相色谱、薄层层析、显微、荧光灯等现代技术手段,得出炮制加工的量化指标,并研究得出最佳的适合现代化生产的炮制方式。
3 中药制剂的剂型
中药制剂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药动学指标,说明中药制剂的疗效和临床效果和剂型息息相关[3]。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要求的需要,对处方中的药品及其有效成分的生产技术和条件进行剂型的选择。口服液在汤剂的应用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中药,比如含有絮状沉淀的中药制剂,就应该考虑制成其他剂型。丸剂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片剂,很多国家的药典记载中,这种剂型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并且其剂量准确、质量有保证。临床疗效相对稳定,中药颗粒剂是传统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产物,这种剂型的提取方式是根据药渣药液的高速离心分离后,然后对药液进行喷雾干燥成颗粒制剂的一种技术,并具有质量稳定、服药量少、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在全封闭的条件下使有效成分完全提取,但这种剂型也有缺点,颗粒容易吸潮结块,不易保存。
4 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
中药制剂因为其组成成分多,而且绝大多数的中药制剂都以复方效果作为自身的治疗作用,很难确定单一的有效成分。很多中药制剂只标注了药量,或是部分有效成分的含量,但是这些标注并不一定说明其拥有着一样的临床疗效,而且无法达到评价疗效的目的。在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有利且合理的检验方法,能够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这是我国中药事业成功的关键。
5 结论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对中药制剂有着重要影响,若能对这些因素重视,不但能够使中药制剂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得到提高,并认真行使自身责任,让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效且安全。严格把好原药材质量关,制订标准统一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炮制品质量标准,合理选择中药制剂的剂型,做好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防止在进行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中药制剂更加科学和有效,并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中药制剂产品。
参考文献
篇13
Analysis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role and effect o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LIU Xuemei LV Yanchun HUO Jiahui LI Haoyu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Zhongt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efficacy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of antibacterial drugs.400 case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400 case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abstracted from the hospitalized records for retrospective study,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usage rate,the expense and the preventive usage rate of antibacterials,mean hospital stay and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dropped obviously(P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Antibacterial drugs;Rational drug use;Standardized management;Operating mode
抗菌药物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但其应用也同时产生了滥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导致耐药菌产生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而且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后果,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1-2]。因此,与药物滥用作斗争,就成为一项关系人们健康、社会稳定和人类进步的大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药物滥用的防治工作,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活动。为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临床药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参与解决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大势所趋,临床药师责无旁贷。近年来,我院药师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综合干预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现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8~2010年和2011~2013年的所有住院病历中,按患者住院号采用系统抽样法分别抽取400份,作为干预前后数据分析与比较的依据。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3]:(1)用药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并应作药物敏感试验,据此选用适当的抗生素。(2)掌握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3)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状态调整给药方案。此外,应注意适当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剂量,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2 干预措施
按照原卫生部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08)[5]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6]的要求,我院药师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1)医院内成立药品和院内感染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规章制度,对用药情况、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动态等进行调查和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2)采取“定期定点”模式,参加临床查房,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药师每日上午参与临床
表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项目 干预前(n=400) 干预后(n=400) t/x2 P
抗菌药物使用例数[n(%)] 216(54.0) 185(46.25) 4.805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例数[n(%)] 107(26.75) 81(20.25) 4.701
抗菌药物使用天数(d) 8.76±1.68 6.34±1.29 22.850
人均药品总费用(元) 2436.8±517.3 1793.6±381.7 20.009
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元) 778.5±193.7 491.2±112.5 25.652
细菌学送检例数(%) 113(28.25) 154(38.5) 9.449
平均住院天数(d) 10.27±2.56 8.31±1.47 13.279
表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n(%)]
项目 干预前(n=216) 干预后(n=185) x2 P
无指征用药 63(29.17) 21(11.35) 19.099
品种选择不适宜 58(26.85) 7(3.78) 39.043
用法用量不适宜 41(18.98) 20(10.81) 5.158
不合理联用 23(10.65) 9(4.86) 4.539
用药时间过长 134(62.04) 53(28.65) 44.638
随意更换药物品种 30(13.89) 2(1.08) 21.290
溶剂使用不当 18(8.33) 1(0.54) 13.407
查房,查找与核实有关用药信息,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与医师及时沟通、协商解决。同时,根据抗菌药物及患者特点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指导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3)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对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不适当联合用药等情况实施专项点评,同时与医院质控科协作,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挂钩,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4)加强宣传教育,组织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系统介绍抗菌药物的药理学、药效学、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细菌耐药等有关知识,促使临床医生更新知识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参与细菌耐药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药师同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合作,定期一些重点科室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信息,提出有指导性的用药方案。(6)与病案室合作,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归档病历进行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者列为不合格病历,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使用天数、人均药品总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细菌学送检比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
干预后抗菌药物各种不合理使用(包括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用、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
3 讨论
抗菌药物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抗菌药物的滥用及缺乏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推动了抗菌药物管理的发生、发展。我国在2007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蔓延已成为亟待的严峻问题。国内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是有关部门合理用药治理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近年来,原国家卫生部相继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5]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6]等一系列干预政策。国内大型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较早,特别是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显示[7-9],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我院自2011年起,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与处方专项点评制度,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综合干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预防性用药比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各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而病原菌送检比率则明显提高。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10-12]。说明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为患者确定较为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有效避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总费用。但仍需加强管理和监督,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率和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从而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进而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
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9]:(1)认识问题,即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致病菌的多样性、临床感染的无特异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差异性缺乏系统的认识。(2)市场行为,它可影响临床工作者的思维和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目前医务工作者要认真面对的紧迫问题。它关系到人类是否会回到“无抗生素时代”。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我院临床药师干预成功的原因与其熟悉抗菌药物的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知识、微生物相关知识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临床医生虽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工作繁重,对药学专业知识及新进展缺乏深入了解,故愿意与临床药师交流,相互学习和提高,共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医患关系的改善。
临床药师是临床用药的参与者、研究者、咨询者和监督者,在药理学、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疗效的跟踪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其对临床用药各环节进行药学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与不良反应[13-16]。目前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临床药师制度还不健全,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存在许多困难[17]。同时,药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医院应在药学人员的配备、教育与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定期培训,使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 刘鹰,朱蓓蓓,吴芳,等.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45-1146.
[3] 徐叔云.临床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4-366.
[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Z].卫办医发[2008]48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医发[2011]56号.
[7] 赵振寰,荆伟丽,孙术红,等.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2,9(2):35-37.
[8] 王华光,刘丽宏.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经验和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2):101-103.
[9] 林孟娴,周燕琼,蔡陪艺,等.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13,16(1):118-120.
[10] 龚磊,龚其海,陈灵,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9):819-821.
[11] 杜昌群.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5-46.
[12] 井智勇,赵瑞.我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措施与成效[J].中国药业,2014,23(1):38-40.
[13] Kumar A.Optimiz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G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1,23(1):79-97.
[14] 贺沙沙,王燕萍.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76-177.
[15] 冯桂梅,于勇文.临床药师系统干预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4,35(6):375-3770.
[16] 梁智明,梁碧怡.临床药师会诊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79例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22):209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