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
六、讨论:
该实验台配上引伸仪,作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实验用。
二、主要技术指标
1. 试样:Q235钢,直径d =10mm,标距l=100mm。
2. 载荷增量F=1000N
①砝码四级加载,每个砝码重25N;
②初载砝码一个,重16N;
③采用1:40杠杆比放大。
3. 精度:一般误差小于5%。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 调节吊杆螺母,使杠杆尾端上翘一些,使之与满载时关于水平位置大致对称。
注意:调节前,必须使两垫刀刃对正V型槽沟底,否则垫刀将由于受力不均而被压裂。
2. 把引伸仪装夹到试样上,必须使引伸仪不打滑。
①对于容易打滑的引伸仪,要在试样被夹处用粗纱布沿圆周方向打磨一下。②引伸仪为精密仪器,装夹时要特别小心,以免使其受损。 ③采用球铰式引伸仪时,引伸仪的架体平面与实验台的架体平面需成45º左右的角度。
3. 挂上砝码托。
4. 加上初载砝码,记下引伸仪的读数。
5. 分四次加等重砝码,每加一次记一次引伸仪的读数。
注意: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以使之为静载,并注意防止失落而砸伤人、物。
6. 实验完毕,先卸下砝码,再卸下引伸仪。
7. 加载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传力机构的零件是否受到干扰,若受干扰,需卸载调整。
四、计算 试样横截面积A
应力增量 d24 F A
引伸仪放大倍数K=20xx
引伸仪读数 Ni(i0,1,2,3,4)
引伸仪读数差 NjNiNi1(j1,2,3,4)
引伸仪读数差的平均值 N平均14Nj 4j1
N平均
篇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尤其需要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环境。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委员会于2010年10月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我校代表队与来自全国96所大学的学生一起参加了本次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力学竞赛参赛水平,带动学院的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建设和改革,同时配合我校学生课外科技及创新实践活动,我们进行了材料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1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并且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材料力学实验技术在建筑、机械等工程中是不可少的。长期以来,我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动手实验,实验内容多以单元操作为主,仅仅局限于配合课堂教学、验证原理,不注重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模式落后,通常实验教师将实验要用的仪器设备准备好,然后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仪器设备上依照步骤做实验、获取数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我校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水平,促进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及实施
2.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1)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桥实验。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焊线技术,学生掌握应变片测量应力时的组桥技术及多点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2)偏心拉伸实验、弯扭组合变形主应力的测定。
电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的应力分析中,是解决结构强度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掌握应变片测量应力的原理和方法。
(3)钢桁架结构杆件受力及变形研究。
学生综合应用电测方法等多种实验手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钢桁架挠度、杆件内力等进行测试,使学生初步掌握电测技术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
2.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1)查阅文献。
教师首先讲解利用CNKI等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方法,然后学生按照拟定的实验项目与教师提出的相关要求有目的地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奠定一定基础。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学生根据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导教师只予以辅助,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的可行性逐一梳理和认真审核,并提出需进一步完善的方案,供学生参考。经一至两轮的审核、修改,最后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3)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在实验过程中各尽其责,同时又相互配合。遇到疑难问题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起指导作用。
(4)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计算,并与理论值相比较,进行误差分析,得出结论。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3 实施效果
材料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学生课外科技及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实践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通过材料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将理论课知识与工程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其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编写实验报告,进行理论计算、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实验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工程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设定的,在学院的支持和教师的指导下,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进行实践的。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我们期待着在下一届的“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牟萍,谢晓梅,等.材料力学设计性实验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4).
篇3
2.创新设计性实验(桁架应力综合分析实验、叠梁实验、复合梁实验等)
以现场工程实际情况为背景,模拟现场实际问题,让学员展开探索、开动脑筋。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深度的实验,并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实验。例如,根据学校操场主席台的桁架结构,做出相应的桁架模型。学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模拟、设计现场各种工况。先进行理论计算,再进行ANSYS的仿真计算,最后进行试验测试并采集数据,把理论数据、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并分析数据出现异同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学员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和测试原理以及更多地了解了电桥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自主能力培养
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研究,采用多样化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方法应体现三个方面的转移:
1.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开放式实验
如果说演示性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和感性认识的增加,验证性实验是知识向能力的初步转化,那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是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检验和提高,是实验教学“出彩”的地方。这样才能把学员吸引到实验室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把实验教学搞活,把所学的知识用活,使实验教学具备不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加强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一次升华,它不仅延长开放时间,更包括内容、手段、思想等的全面开放;不能孤立地看待实验,应注意开放实验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2.从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转变到传授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倡导以学员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员主要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步骤的确定都由学员完成,这样学员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行设计、自主操作、自由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3.从理想化的教学实验转变到真实环境的科学实验,实现虚
拟实验和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材料力学网络虚拟实验室,其建立完全改变了传统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前采用集中授课方法讲授新理论、新知识,现在学员通过在网上登录材料力学虚拟实验室就可以完成实验内容的预习;以前总是为繁琐的实验课预约而烦恼,现在学员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预约效率。学员可以在自主选择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再由教员进行必要的指导、讲评和批复。
三、改革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科学公正性
在实验考核方面,过去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实验报告,这样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弊端。对材料力学的考核方式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1.材料力学实验课可独立设课,单独考核
由于材料力学实验没有独立设课,而是作为材料力学课程的一部分,导致部分学员不重视实验课。为了约束不重视实验课的学员,使实验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必须足够重视实验课程。
2.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的唯一标准
实行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法。对于实验考核成绩的记入,考试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率、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实验考核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真正体现实验成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充分反映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同时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不同的考核标准
目前材料力学实验主要有三大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因此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检验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设计、创新开发能力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了不同的考核标准。
4.在加强实验课程考核的同时,还须加强学员实践能力的阶段性考核
针对具体专业学员的学习目标,可以在其四年学习过程中设置两到三次实践技能考核,分别考核学员的基本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开发能力。动手能力考核可以采用实验操作的形式;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可以采用抽考具体的实验项目的形式;创新开发能力考核可以采用综合创新类实践活动来实现。要求学员大学四年期间必须进行一次综合创新类活动,如全国性的设计类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总之,这些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学员在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中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促使学员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提高实践课的层次和实际效果,培养学员的力学素质、工程素质以及创新精神。
篇4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the
Material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ZHANG Yan[1], PENG Huanfeng[2]
([1] School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2]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 micro-lecture is gradually bloom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ce, integrity and demonstration. Therefore, micro-lecture whose carrier is video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how to apply micro-lecture to experiment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Micro-lecture; material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0 引言
材料力学实验是力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应的实践操作,学生在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工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①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②在日常教学中,微课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常规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微课的推广,例如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不少省市的教育主管部分也建设了微课网。
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力学实验室承担全校力学课程的实验任务,教学任务繁重,为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组织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已建设材料力学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有力地提高了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水平。③但具体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多、设备少,且设备大多属于大型实验设备,学生一般第一次接触设备,实验操作并不熟练等原因,造成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针对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1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前预习不充分
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信息,验证型实验需要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设计型实验需要对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设计,综合型实验要求则更高。虽然在已有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获取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动画演示等预习资料,但缺乏针对性的讲解,再加上对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等信息缺乏有效认知,因此,预习效果仍然不理想。
1.2 实验设备少
由于材料力学实验设备大多是大型设备,且实验面向全校许多专业的学生,实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共用一台设备,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操作,客观上造成部分学生实验操作完不成,甚至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数据。
1.3 设备操作不熟练
由于实验设备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对设备完全陌生,虽然预习时从预习资料中获取文字或者图片信息,但仍然缺乏具体认知,这直接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容易误操作,设备容易损坏,最终未完成实验;另一方面是实验员每次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对设备及操作步骤进行讲解,不但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理解、掌握,且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减少,实验效果就会容易打折扣。
1.4 课后难以复习
为强化实验效果,学生在实验后应该有个复习的过程,特别是对实验过程、结果的总结分析,通过复习能够进一步消化知识、总结知识,但由于实验课时短等因素,学生难以对实验进行复盘。
2 材料力学实验微课建设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核心组成内容,且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教学内容可反复演示,通过视频可以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直观展示,因此非常有助于实验教学,国内外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④⑤
针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微课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微课建设。
2.1 理论知识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理论知识的对应,虽然课堂教学也会针对实验进行讲解或者分析,但缺乏针对性,学生仍然不能融会贯通。通过对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录制微课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单元进行学习,突出实验目的,并能激发实验兴趣。
2.2 实验设备
学生在课堂或者书本中一般只能接触到实验设备的图片信息,最多只能对实验设备有大致了解,缺乏对设备的感性认识。实验员可以针对实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实验设备的维护等方面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在进行实验预习时,通过自主观看视频加深对实验设备的认识,微课主题集中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能够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2.3 实验操作
实验设备的正确、熟练操作是有效完成实验教学的前提。以往需要实验员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详细介绍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减少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而且,由于学生对实验设备的陌生,对第一次接触设备的同学而言,对操作步骤的理解与掌握具有一定的挑战,若学生对操作步骤未能很好掌握,实验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针对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录制微课视频,实验员进行亲自演示,并结合实验过程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特别是针对常见问题,以实际操作场景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时,能够有选择地重复观看,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同学因材施教。学生通过真实场景的视频中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当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或者进行亲自实验验证。因此,这类微课资源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效果,且在实验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资源,回顾实验过程,对实验进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2.4 报告书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内容,以往需要在实验前由实验员进行现场讲解如何书写实验报告,压缩了学生宝贵的实验时间,因此,将每个实验的报告书写录制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仍可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如何书写报告,不但提高了报告书写质量,而且提高了实验效率。
3 教学实施
如何将微课视频应用于日常教学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 “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材料力学实验室通过在“爱课程”网开设实验课程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爱课程”观看微课视频、在线答疑、提交实验报告。通过该平台实施材料力学实验的在线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1)微课资源管理。每个实验有理论知识、实验设备、实验操作、报告书写四个微课视频,由任课教师负责管理这些微课视频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微课视频。(2)课程论坛。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发表关于实验的帖子,例如鼓励学生针对实验心得发表帖子,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将实验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在加强互动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思路。(3)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在此版块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在线解答,特别是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产生问题时,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解答,从而保证预习效果。(4)报告提交。通过“爱课程”平台的作业管理模块,学生可以在线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在线批改报告,并可将批改后的作业反馈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查看优秀报告。
4 结束语
由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相对单一且完整的特点,非常适合通过建设微课资源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实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实验的掌握,学生可以自主地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微课资源进行学习,解决了课堂中不容易实现的因材施教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微课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讯作者:彭焕峰
注释
① 李建华,乔箭,陈亮亮.材料力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81-183.
②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61-65.
篇5
一、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要了解材料力学实验,我们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工程材料力学的性能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理论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设计各种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方法。一般来说,要合理地使用材料,就必须要先了解材料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就必须要通过试验才能测得相应科学数据。实验教学是是学生深入了解知识、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力学实验教学部分更是在整个材料力学教学中具有不能忽视的地位,并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日益凸现它的重要性。
二、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
(一)就目前试验教学现状而言,教学方法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等外在因素影响,多数试验教学还处于填鸭式教学。举个例子来说,做金属拉压实验时,通常的教学方式是多名学生围着一台实验设备观看实验教师进行操作,同时实验教师讲解试验内容,这种“走马观花”地试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材料力学目前的实验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验证性试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试验设备不足也是出现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此种现象,学生失去了宝贵的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在材料力学试验中,学生做实验的材料较为单一。实验教学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工程中各种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目前学生所进行的实验,与工程应用中所需的实验相差太远,那些高温、高压等试验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却不能涉及,因此实验教学与试验初衷相悖。
(三)上面提到实验条件问题,但就现有的实验条件而言,未能有效利用并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学生若能多做实验,多动手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并在毕业设计里体现出来,这样才有利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进行试验教学时,对实验教学的考核不够完善。一般来说,教师考核学生常常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却忽视了实验的操作内容,达不到对学生全程监控的要求。
(四)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地不够密切。目前的实验设备主要为教学所用,实验室虽然也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问题以及与科研和产业结合的程度较低是一个重要问题,产学研要有效结合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五)实验项目需要更新和改革。例如梁的纯弯曲正应力电测法试验,目前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其电路及应变片都是接好的,完全不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际上,粘贴应变片、焊接应变片引线、设计电桥桥路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三、有效改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所提出的存在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作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策略和建议:
(一)由于教学方式和内容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其一,学校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试验,因此我们可以从实验的设计入手。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多涉及一些演示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等,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潜力;其二,作为实验课堂教学,需要妥善保存教学资源,以便学生日后自行学习和研究,如制作实验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等。
(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就必须要改革原来课程教学的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使用制度。目前对高校来说,缺乏的就是实验经费和实验所需要的条件。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实验教学无法上升到研究的层面,无法达到科研进而行程产业的程度。基于此,学校应引进新的实验设备,并且施行实验室开放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开展科学研究。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更有利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三)实验考核方式的更新和改革。根据教师考核学生常常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却忽视了实验的操作内容,达不到对学生全程监控的要求这类现象,作者建议要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严格考核。首先学生做实验,最重要就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负责。对此,作者认为可以规定只有通过实验人员签字认可的方可离开实验室,否则重做实验。此种方法在于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除实验操作性题目外,还可以设置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实验考核。
(四)强化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的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手段、实验对象。实验的主体是实验者,是重要的能动因素。对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来说,实验者就是学生,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核心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做实验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此外,为了更好的控制实验教学,需要限制实验人数并对实验课程进行有效设计,鼓励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为提高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国内很多高校从多个方面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2)增加综合、提高型实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4)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上述改革方案主要对实验室硬件、软件、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由于不同学校在硬件、软件、师资力量、培养对象方面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独立学院,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都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多种因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方向。
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为例,从学院现状出发,在现有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两方面开展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在实验教学手段方面,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模式,摆脱学生在实验课上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转变思路,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与思考的能力。做实验之前,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熟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并完成预习报告。做实验时,教师只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简单介绍,如安全问题、大型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则交给学生独立完成。要顺利完成实验,学生需要在实验课前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对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同时对实验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熟记于心。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一些基本实验仪器的操作,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控实验进程,得到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都能得到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本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提高型实验供学生选修。这部分实验以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开设,主要面向少数优秀学生。与基本实验相比,综合、提高型实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然后提出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设备和要求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对于综合、提高型实验,实验方案往往不只一个,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确定合理的方案。实验结束后,需要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开放性实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实验成绩评定方面,改变以往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唯一依据,采取多种评判手段,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考察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有效进行评判和考核,该成绩作为实验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要取得好的成绩,学生需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验时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实验上。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完成的质量,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学生完成实验后,除了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还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小结,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验完成后的收获和心得进行讨论,这部分内容作为实验总评成绩的另一部分。在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会出现实验失败,结果无效。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验失败时,如何补救或者吸取经验教训,这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又一考验,也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实验小结,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感受,理清思路,提高认识。
二、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我院共开设了四个材料力学基础实验:
实验一: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每组4~5人。由于实验涉及到使用大型设备电子万能试验机,因此实验前教师首先对试验机的操作规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简单讲解。整个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负责监督与评判。为使学生详细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我们编写了与现有实验设备完全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便可顺利完成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但也有部分学生预习工作没有到位,对实验要求不是很明确。在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操作失误导致试验机无法启动、试件安装不到位等,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直接把试件拉断而没有记录任何数据。这时,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
实验二: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由于实验设备数量有限,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
实验三:纯弯曲实验,采用电测法,要求学生2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前教师主要对电测法原理进行讲解,实验过程仍然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考察学生对电阻应变仪的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测量前没有对应变仪初始读数进行清零,有的学生读数时遗漏了应变的正负号,有的学生对应变仪的功能不熟悉,不会切换测点等。教师在监督检查时,需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改正。如果问题较多或者错误比较严重,则需重新进行实验。
实验四:弯扭组合实验,同样采用电测法,2人一组进行实验。经过上个实验的训练,学生对应变仪的操作已比较熟悉,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较高,实验过程一般比较顺利。
实验完成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写出实验小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完成后的心得进行讨论。由于实验小结的得分会计入实验总评成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在实验小结中,很多学生都表示通过实验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些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一些学生还提出了比较好的建议。总之,通过小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我院开设了叠合梁的纯弯曲实验作为开放选修实验,供少数优秀学生选修。叠合梁由铝和钢两种不同的材料粘结而成,需要学生测定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并推导理论计算公式。与基本实验相比,该实验的完成有一定难度,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完成了实验。通过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利红,高金良,沈晓梅.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嘉兴学院学报,2006(06).
[2]刘萍华.20年来我国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文献综述[J].力学与实践,2009(06).
篇7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当前现状考虑,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前去预习,学生不能通过预习发现新的理念,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虽然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课堂里学生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自学能力低下。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申报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的研究》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数学预习习惯指学生在课堂集体教学前对数学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的习惯。学生具有较强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就能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具体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笔记,也就是让学生回顾预习过程,弄清楚哪些知识是自己独立学会的、哪些知识还似懂非懂、对这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对发现、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分析的、怎样解决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有何独到的见解??,并认真对以上反思做好记录。
三、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学校现状,本课题拟定的研究目标如下:
1.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起点的途径及方法。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自觉有效的预习习惯。
4.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起点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了搞好研究,首先我从理论上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让自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看待一切。为此,我认真阅读了《怎样培养能自立会学习的孩子》、《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等专著。
2.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课例的创新设计及实践尝试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如每节课都有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
3.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我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将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成经验。用得出的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通过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经验。
4.调查研究法。我主要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问他们采用自己先预习的方式来学习能不能适应,有没有老师帮助的地方。经过与学生了解情况后,经过调整,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研究对象:××学校××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我采用与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生是否有预习习惯,如有预习习惯是怎样进行预习的,预习后有哪些好处等。然后设计调查问卷。
2.实践研究:我经过反复研究编制实效可行的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教学中,每人提前拿一份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后在课上自学。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讲或不讲。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经验总结: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入手:首先培养自学信心。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探索、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营造自学氛围。即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最后,教会自学方法。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七、研究成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开拓思路,增强求知欲望,提高笔记水平,增强记忆效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形成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听课效率,对于有些问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八、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初三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课题研究初期,为了接下来要展开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细致的目标,特对本校初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显示:(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2)大多数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可见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数学的习惯;(3)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4)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总之,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预习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的阶段,预习能力还比较弱。在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课题研究开始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至今已初露成效。
(一)改变了学生对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
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心底里认可了,
才会从观念和态度上表现出来。我们比较欣喜的发现,通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多多少少都出现了转变。
第一, 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去了解学生,根据了解的情况,在因人而异的
布置预习任务。具体的做法是帮助他们设计不同的预习提纲。不同之处在于,部分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部分学生则只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有所舍弃。
第二,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我们都会认真钻研教材。也经常翻阅查看一些理论书籍、优秀的文章,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预习,而且即使的确需要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有所侧重的预习。所以我们在初期就初步对于预习的内容进行了筛选,从而合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第三, 我们多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预习不只
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要不要预习,我们都是根据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在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刚开始要花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慢慢地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老师给出了具体的预习指导意见后,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就逐渐转变了。现在他们普遍认为预习数学也有方法可循的,而且预习过后听起课来轻松多了,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牢固。学生把预习数学当成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他们预习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能从平常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出来,从课后的作业中体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学。在每一节课上完后,就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经常化。
第二,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采取了以下方法:(1)
认真读书,先将课本上的内容初读一遍,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和解答的思路,然后再反复细读,基本概念着重读,易混概念对比读,较难概念反复读。(2)多思考。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挖掘疑难点。即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有些问题,独立思考都得不到解决的,查阅参考书或请教同学,尽量求得解决。(4)解决课后练习,根据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解答课后练习,以查自己预习的效果。
第三, 强化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方法:(1)是要求学
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按时检查,促其习惯的养成。(3)当学生在预习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
第四, 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查
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会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设计预习提纲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其次设计几个本节课的概念问题,最后设计几个相关概念的练习应用。总结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及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要因人而异。例如预习提纲
《圆心角、弧、弦》 预习提纲
预习内容:教科书第82- 83页
预习目标:
1.知道圆心角的概念。
2.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3.理解三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证明有关的问题。
预习过程:
一、读一读
阅读书本第82- 83页的内容,尤其是83页的蓝体字,请填空理解。
二、说一说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圆心角?
3.圆心角、弧、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试一试
可以尝试完成书本练习题。
四、想一想
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篇8
1概述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力学实验是高校工科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建筑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材料力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材料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材料基本变形、组合变形测量等实验涉及众多电测方面的知识,如应变片、应变仪、力的传感器、桥路及其连接、贴片与温度补偿等,是力学与电学知识相结合的实验。近年来,由于专业热点变化,这类材料力学基础实验在高校普遍存在压减学时、实验室规模萎缩、仪器使用损坏率高、实验经费有限等问题,同时,实验中应变片的粘贴实验周期长,而且因为虚贴等操作会造成材料损耗,测量前的线路焊接、电桥搭配等的不正确操作也会造成仪器的损毁,所以实验中的这些步骤都在实际实验中省略了,学生失去了动手动脑进行科研训练的机会,实验做完后对电测原理一无所知,教学效果很不好。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并显著提高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效果,是广大实验教学老师正在探讨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不断尝试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仿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及其相应的模拟程序来完成实验过程,不受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限制,因其具有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及安全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实验手段。
为此,结合材料力学电测实验课程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寻求一种合理、高效的仿真实验途径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研制材料力学电子测量仿真系统,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仿真贴片、接线、加载、测量,对电测原理有个完整了解,作为课内实验的补充,也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 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开发
1)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的技术选型
系统开发选用C++ Builder, C++ Builder具有快速的可视化开发集成环境,内置了大量完全封装了Windows公用特性且具有完全可扩展性的可重用控件,利用C++ Builder可以快速完成复杂的界面交互,让我们将开发的重点放在内部流程与算法,无需考虑界面实现与数据交互,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后台数据库选用比较通用的关系数据库SQL Sever,采用两层的C/S架构,数据库中记录实验操作人员、实验场景数据、实验过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记录等,实验老师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程序查看记录,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及仿真系统使用情况。使用通用关系数据库SQL Sever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支持网络并行操作,学生可以在不同终点同时做不同实验;另一个好处是保存大量的实验记录数据而不会导致系统明显变慢。
2)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构成
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超媒体的教学演示系统(表1 )和仿真模拟实验。超媒体的教学演示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将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文字、动画、声音、视屏等方式组合展示出来,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实验中的重点难点等。
仿真模拟实验部分主要是材料力学的五个主要电测实验:分别是 材料弹性常数测量实验、材料切变模量的测量实验、材料纯弯正应力测量实验、材料弯扭组合主应力测量实验、材料弯扭组合内力素测量实验。每个实验提供一个虚拟的三维实验场景(如图1为弯扭组合的实验场景),实验者可以通过键盘与鼠标与程序交互,完成相应的实验。
3)仿真实验过程
下面以材料弯扭组合内力素测量为例来说明仿真实验过程:
①试件参数确定:选择主界面的材料弯扭组合内力素测量实验,进入图1的实验场景,就可以选择实验的材质、尺寸,确定材质就相应确定了材料的弹性常数,选定尺寸就是需要输入梁的长度、内外径及加力臂的大小。
②贴片:如果2所示,可以在放大的工作区及温度补偿区进行贴片,可以在应变计面板选择不同型号的应变计,
③桥路设计:通过点击鼠标并拖动,可以在应变计引脚与应变仪A、B、C、D1、D、D2等引脚间连线,不同连线方式形成不同的桥路设计。
④加载测量:开启应变仪电源,应变仪显示屏显示应变输出,如果桥路设计不准确,应变仪显示屏将显示错误“E”,这时需要回到上一步重新进行连线操作。如果屏幕显示随机变动的值,点击清零后就可以恢复为零,并可以开始加载实验,加载过程点选记录实验数据,当前外载荷及应变输出系统就会记录。
⑤实验结束,选择打印实验报告,将输出带全部实验参数及实验过程记录的完整实验记录报告,需要手工完成的是实验数据后处理。
4)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主要特色
①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在电测仿真系统有些探索,但主要还停留在实验过程的辅导上,如应变片选择、贴片、桥路设计、加载、测量等,每个过程都是最优的单一选择,就像一个电子教案。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在此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提供一个完整的实验场景,试件的材质、尺寸可以在许可范围内自由设定,应变花可以随意选择,补偿片的选择,桥路选择都有充分的自由度,系统内依据选定的参数及桥路设计、加载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应变仪输出,并在输出结果上加上白噪声和时漂移,操作人员可以按照真实测量那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②材料力学电测实验仿真系统涵盖了材料力学课程中的所有电测实验,国内涉及材料力学课程的所有专业因实验学时的原因最多只会实做两个实验,短学时的专业只会做最简单的材料弹性常数测量实验。由于贴片到可以测量一般需要数天时间,实做实验都不会涉及贴片和接线。而仿真系统就可以由浅入深的包含全部5个电测实验,并可仿真全部的实验过程。
4 结语
材料力学电测仿真实验是一种全新的虚拟实验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实验”,并迅速获得实验结果其方便性是实物实验所不可比拟的。仿真实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实验经费和设备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能有效地缓解当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困境,也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会云, 陈二忠,杨少冲.材料力学仿真实验设计[J],山西建筑,2008,10,Vol.30,No.30
[2] 卞步喜,夏晶,钟文龙. 材料力学纯弯梁电测仿真实验研制与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16
篇9
摘要: 提出了目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创新,提出要更新传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基础实验的延伸,按专业类单独设课,实行开放性实验和网上选课等创新方法。
Abstract: The thesis advanced the questions of the experiment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t present, advanced a few new theories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school, such as renewing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he the experiment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ttaching importantce to the extend of the basic experiments and arranging the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s, opening the laboratories to the students and selecting the curriculum by internet.
关键词: 材料力学实验 创新
Key words: the experiments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innovo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140-01
0引言
在《材料力学》科学发展史中,实验促进了材料力学理论的发展,同时由于材料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将真实材料理想化、实际构件典型化、公式推导假设化基础上的,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在工程中应用,都只有通过实验验证才能确定。
1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现状
1.1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水平落后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试验方法单一,只注重拉伸、压缩、电测等几个基础实验教学。教学设备、内容方法陈旧,测试技术和手段落后,学生所学材料力学知识与工程实际不能同步,学习兴趣不大。材料力学实验大部分为基础实验。以材料拉伸压缩试验为例,课上只是对典型的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做测试,一般只提供标准试件,能够测试出低碳钢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滓s、抗拉强度?滓b、延伸率?啄和断后伸缩率?鬃以及铸铁的抗拉压强度即可,测试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很难有兴趣。
1.2 现有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指导书不能与新进的实验设备同步材料力学实验设备――特别是电测设备更新是比较快的,这样就要求实验教材必须与设备的更新同步。
1.3 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材料力学实验是非独立实验,实验成绩所占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比例较小,对期末成绩影响不大,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材料力学实验大部分为分组验证试验,许多同学认为只要会做实验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实验课上不上无所谓,实验报告的处理也是拿别人的数据照抄应付。
1.4 各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由于投入等原因,可能连基本实验还难以保证。一些学校则开发了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以及相应的实验装置等。有些学校还开发了新的实验设备,并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设备专利。这些都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实验教学的几点创新
2.1 授课中穿插力学史,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述电测实验时,可介绍电阻应变计测试技术起源于19世纪。1856年,W・汤姆逊(W・Thomson)对金属丝进行了拉伸试验,发现金属丝的应变与电阻的变化有一定的函数关系;惠斯登电桥可用来精确地测量这些电阻的变化。1938年,E・西门斯(E・Simmons)和A・鲁奇(A・Ruge)制出了第一批实用的纸基丝绕式电阻应变计。
2.2 重视基础实验的延伸以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为例,可以使测试材料多样化,除碳钢、铸铁两种材料以外再提供塑料、铝合金、木材、玻璃等多种材料,有条件话,还可以使用各种新型材料。要求学生分别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能指标,通过比较,自己得出结论。同种材料不同截面(圆截面、矩形截面等)、不同尺寸,让学生结合理论课知识自己测算标距,求出所有参数。通过这种脱离只提供标准试件的模式,使简单、枯燥的材料性能试验多样化,活泼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手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滋分别在材料的拉伸试验和电测实验中测得。这两个参数的测试方法很简单,学生一般在老师讲授完后很容易就能测定出来,由于操作简单,学生做完实验后很容易忘记他们是如何测得的,也很少有学生去研究实验原理。在学完了电测实验后,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粘贴应变计,研究如何接桥,利用电阻应变仪把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滋在拉伸试验机上测试出来。
2.3 更新传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高效直观的教育方法实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该校工程力学实验中心从2007年开始在几位老师的精心努力下,开发了一套直观、形象的材料力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验课板书教学中通过穿插多媒体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材料力学实验的兴趣。为了改变以往材料力学实验设备陈旧和测试手段落后的现状,从2002年开始在原有液压万能试验机的基础上,陆续引进了新型的电子万能试验机若干台;陆续淘汰了旧的、低效的电阻应变仪和配套组合装置,开始使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方便的电测仪器。
2.4 实行开放性实验和网上选课系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突破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传统方式,实现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班级授课制,开发网上选课系统,让学生自己在网上选课,按分散式教学模式组织实验教学。全面开放实验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器的机会,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实验室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开放后,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的频率和实验循环的节奏由学生自己调节,这使得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用房得到充分的利用。
2.5 加强实验室建设要更新观念、提高效率,抛弃固有、陈旧的管理模式,选拔一批爱岗敬业,有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优秀青年来充实实验室队伍。重视实验教师的培训,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3总结
材料力学实验实验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工科院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力学实验教学设备陈旧,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有兴趣。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内容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也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因此,对实验内容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10
Key words: data;Microsoft Excel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15-02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2009年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KG0906):结构力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马志国(1985-),男,河南郑州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力学实验研究。
0 引言
在现在的大学学习期间,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专业实验学习,作为一名大学实验教师,深知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高校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实验课时也在教学计划中有所增多。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得了理论课以外更多专业知识。但是,学生在处理实验报告时,由于实验数据繁多,计算公式复杂,导致实验结果偏离实验标准,错误百出,或者实验报告无法按时完成时,直接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程学习的效果,所以,提高广大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成为实验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
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现状
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相同,机械类专业有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液压传动实验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有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工程相关实验等,建筑土木类专业有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桁架梁的内力测定实验等,这些有两方面的共同点:第一、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数据计算量,不同的是有些简单,有些复杂而已;第二、大部分实验项目性质都是验证性实验,是本专业的基础实验。第三、这些实验都会产生实验数据。这些验证性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是比较重要的,其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在于它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实验结果和证明实验理论正确的重要依据。大学期间所进行的实验,一般为验证性的专业基础实验,实验理论比较成熟,实验的作用在于证明对应理论的正确性,这就要求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反映的结果必须符合理论情况。目前我们大部分基础实验的数据都要靠人为的从实验设备中读出并计算得出,如果设备误差一定,那么计算误差就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了。
2 利用表格函数处理实验数据
现在,有一些实验设备已经软件化,有互相配套的实验软件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但是有很多基础实验设备是达不到这个条件的。那怎么办呢?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是十分强大的,配合一些简单常见的软件就可以达到效果。以下我将以《结构力学》中桁架内力测定实验为例,介绍一下利用Excel软件计算功能的数据处理方法。
已知实验条件为:
桁架杆件为低碳钢空心杆,内径d=9毫米、外径D=14毫米,每个杆长度L=200毫米、高度H=173毫米、桁架上长400mm、下长600mm。杆件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
在本实验中,利用CML-1H型应力&应变综合测试仪,对不同载荷力加载中桁架梁测出杆件发生的应变ε,得出数据如下表: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以上数据后,每根杆件都需要根据以下力学公式计算出件内力的测量值:现就GB杆件的数据处理做一下举例:
例:处理GB杆件的实验数据
第三步:对测量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求出误差
由以上步骤可知,力学公式繁多,计算量大,如果对桁架的11根杆件都进行手算,重复计算量大,在有限的学时内不能全部得出实验结果,在没有得出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向学生讲解桁架受力状况时,不利于学生对桁架性能的理解。我们可以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快速的计算出每一个结果,具体方法如下:
3 在基础试验中推广表格函数方法的效果
对实验数据经过Excel软件处理,可以快捷的得出实验结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插入图表,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印象更加深刻,更好的达到加深理论知识的效果。以此为基础,本人在《材料力学》基础实验:梁的弯曲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基础实验:小孔液阻特性实验、液压泵的性能实验等多个专业的不同实验中进行了学生实验,制作相关的数据处理表格在实验课上让部分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在使用和未使用表格的两组学生中抽查实验报告,得出以下实验数据:
通过比较,在使用表格的组别中,学生对实验内容了解较为深刻,在写实验报告过程中,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较为透彻,回答问题比较全面,深层次剖析了相关的理论,实验报告能很好的完成,数据几乎没有出现大的误差。而没有使用表格的学生,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计算误差大,与理论数据偏离严重,更有些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不相符,有抄袭嫌疑,经询问是因为知道计算之麻烦,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 结论
篇11
本文的思路是: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体系,树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从以下六方面:三大特色的理论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环节、多项考核制度、天空教室、学生小论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注重传统经典与现代前沿工程的结合,与科研、工厂生产实际相联系,真正按工程人才要求培养出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具备一定工程素质的工程应用人才。
1 课堂理论教学的改革
理论教学中通过“史海钩沉”“力学趣闻”“最新力学成果”三个特色模块,使学生在步入材料力学科学的殿堂时,生动、活泼、前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充分了解前沿力学科研成果。“史海钩沉”是通过材料力学史上的一些著名的惨痛事故的前因后果使学生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到研究材料力学的重要性;“力学趣闻”则通过优美而有趣的文学语言剖析工程和生活中的材料力学问题,使课堂理论教学少几分枯燥,多几分欣赏,得到美得享受。“最新力学成果”将最新最前沿的力学科研成果通过与所讲授的内容联系,变为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最鲜活的教学内容,这种内容既可以把学生带到科技前沿,又能充分体现科研活动的规律和过程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使用“天空教室”,开展网络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材料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将我们的“天空教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每个同学都可以在“天空教室”讨论,上传有关材料力学方面的最新进展、科研成果、历史典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资料;可以进行师生交流、提交作业和小论文等活动。应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授课活动等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实现互动式与主动式的教与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对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基于本校的传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缺陷,本课题将进行增设实验课时、实验项目的改革尝试,努力提高学生材料力学的工程素质。
4 改革考核方式
我们在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考核模式,采用理论知识期末测试、实验报告和学生小论文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的多向考核。避免“一卷定分”,改为适应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向考核。
5 学生小论文环节
本课题设想学生在课外分阶段分组进行材料力学知识总结的小论文撰写和汇报。通过这个小论文环节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程素质。
6 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工程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树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基于工程应用能力人才培养为主线,改革材料力学课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不仅理论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且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一条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人才培养的途径是高校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篇12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环节中所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模式,有条件的高校还会以实验教学环节作为必要的补充,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但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难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时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项目学生往往不能人人亲自动手,甚至有的人只能演示实验后记下实验报告中所要求记录的数据。这样一来容易使得学生产生依赖性,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实验现象和数据不记录分析,更不会总结和提问。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阻碍了学生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建筑力学结构案例法
所谓案例(case)也被称作实例,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工程实例为基础,将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就是提出一种决策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教学法那样,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1,2]。而所谓材料力学结构案例法,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由组装来确定合理的结构模型形式,并且要求该结构模型必须要涵盖所要实现的实验教学内容和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力学课程知识,达到自己设计结构形式、实验内容,已改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为主动求学的模式,这是传统力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培养创造型人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创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则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特别是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智慧不会从书本和教师那里直接学到,教师通过对有工程意义和背景的实际案例来积累和探索实践过程,从点滴收获中逐渐领悟和感悟出来[3]。通过甄选适合本专业学生特点和教育要求的案例,展现创新实践的魅力,就能让学生们在探索实践中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激发出无限创新的欲望[4]。因此,将材料结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建筑专业的材料力学教学环境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空间。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力学理论和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材料力学整体教学效果具有深远意义。材料力学结构案例教学法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建筑结构案例分析
建筑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前提,还涉及到与实践教学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因其主干课程地位,实验教学的任务就不只是巩固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力学检测技术和手段的问题,还应在力学理论的深化、运用、工程问题的认识等方面有所要求。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是涉及面较大的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和改进这一环节对巩固力学概念、加深理论认识、了解力学检测方法与检测技术、增强力学分析意识、提高力学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按照现行材料力学及其实验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其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弹性模量实验及电测试验等。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在教师讲述完实验原理及方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所讲述的实验步骤重复模仿进行实验,所得的实验结果基本相近,实验所写报告形式统一。这样讲授的好处在于学生只要按照固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就不会出现问题,结果不会有太大偏差;而不好之处在于学生无需认真动脑去思考,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对结果不会去追究其“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得到”。学生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被动受学模式,从而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何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材料力学案例分析。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样是上述的实验项目,如果能够选取一系列合理的建筑结构模型案例形式,使其涵盖所要求的实验内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来组合不同的结构模型,而后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不同的加载点和不同级别的载荷可以得到无穷的实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性和求知欲,改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模式的好处还在于即使是同一种结构、同一种加载方法,其所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可以避免和杜绝学生的抄袭现象,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具体表现在:(1)能够组合搭接出多种结构构型,具有真正的设计功能;(2)各种构型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3)组合构件尽可能简单,组合搭接与拆解方便;(4)加载与测量方便,投入成本低。
本研究以秦皇岛协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XL3418T系列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为基础来进行研究。上课时将之稍加变动,即可进行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多项实验,在保留了原有的基础实验上增加了由多根杆件搭接的桁架结构,横向压杆和组合梁组合的框架结构,桁架可任意组合拆卸。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知识,根据自己的认识实践自行设计喜欢的结构类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目的设置加载方式,以实现拉伸、弹性模量、应变片的粘贴、弯曲正应力的测定等一系列实验。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学未知”到“求未知”的转变。
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桁架模型在实验台上进行组合,同时配上静态电阻应变仪、数据采集系统等实验设备便可实现对加载的整个过程实时采集和处理。这种实验装置和教学模式不适用于进行破坏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四、结论
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该从那种单纯书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更多地和实践与工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理论课教师没有必要讲得很系统、很完备,可以留下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适当地拿出部分学时给实验课无损理论课教学。
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其成功之处在于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接近实践,缩小了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素质需求的距离,抓住了职业素质中最本质的因素。案例教学着眼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在不断循环中完成知识的更新或创新。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文,李玉琳,蒋丽波.案例教学及其在矿业工程类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1).
篇13
基础力学是纺织机械等专业必备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是基础力学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我国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应不断更新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分析目前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教学思路。
二、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长期以来基础力学实验从属于基础力学课程,目前的实验教学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说明过程,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以及和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只动手,不动脑,只要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就可得到预期的实验数据,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更谈不上给不同兴趣、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2]。
2、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的操作实验无法开出,实验材料太单一
通过基础力学的学习,本应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目前开出的“金属拉压试验”,只是对低碳钢、铸铁进行常温下拉压性能的验证实验,而对现代工程中大量涌现的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聚合物等在高温及低温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却由于设备及学时等原因无法涉及。
3、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由于实验学时少,考核只以出勤和实验报告为准,对实验教学没有单独的操作考试,在理论考试中实验方面的考核内容也较少,这样对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起不到监管的作用[3]。
4、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不密切
目前实验设备主要用于教学,实验室虽然向所有教师开放,但总的来说设备在科研方面的利用率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4]。
三、创新教学思路
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教学,首先要明确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我们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线,同时考虑对实验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力学教学实验中心将“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应用背景,提升综合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作为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状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实验教师在实验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设备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首先,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去做实验。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挖掘出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背后隐藏的真理。再次,教师要适当地联系实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2、更新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高效直观的教育方法
开发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促进实验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5]。基础力学实验仿真演示软件针对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建筑力学课程的低碳钢拉伸、铸铁拉伸、低碳钢压缩、铸铁压缩、低碳钢扭转、铸铁扭转实验,在计算机上以动画形式仿真实验过程,直观、形象地显示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拉伸、压缩、扭转变形时的破坏特性和变形规律,绘制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并在图上标注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动态再现了材料发生拉伸、压缩、扭转变形时的实验过程。力学仿真演示软件让学生直观、形象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学生一方面足不出户就可预习、熟悉相关实验的功能,了解实验流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实行开放性实验和网上选课系统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突破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传统方式,实现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班级授课制,开发网上选课系统,让学生自己在网上选课,按分散式教学模式组织实验教学。全面开放实验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器的机会,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实验室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开放后,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的频率和实验循环的节奏由学生自己调节,这使得实验室的容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用房得到充分的利用。
4、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产学研结合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必须要改革原来仅限于本课程教学使用的封闭型管理的体制,逐步实行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为全院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目前,一般高等院校的很多青年教师因无经费或缺实验条件做前期的研究工作,出不了论文,因而很难申请到省级或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基于此,实验室应向全校教师开放,鼓励教师,特别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进实验室,利用现有设备开展科研,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仪器使用率,有利于全院教学、科研的开展及水平的提高,也为打破原来封闭的小而全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结语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建立多模式的实验考核制度,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学校在加大实验设备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及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全面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注 释】
[1] 郑毅敏,王春秀.工科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7.148.
[2] 冯英先,徐志洪.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6)64.65.
[3] 徐英.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5)76-78.
[4] 马亚杰,于泓.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