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餐桌礼仪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餐桌礼仪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餐桌礼仪

篇1

中餐餐桌礼仪——点菜

如果你是宴请的人,最好选择一家合适档次的地点,客人也能大致的知道该点什么菜,不过一般这时候都是主人去点菜,客人也只是象征性的点一到两个菜而已。

如果你是被宴请的人,记住不要在点菜是显得过于主动,可以适当的点一到两个菜,要做到心中有数,点菜的时候最好问清楚其他人是否有忌口,最好点一个价格适中,又都较为适合的菜,当然,如果你们同行的人关系好的话也就不用在意这么多。

中餐餐桌礼仪——吃菜

我国在讲究吃的同时也比较讲究吃相,在用餐的时候要注意文明礼貌,不要劝菜,可以适当的说一说这个比较好吃,让他可以尝尝等话,至于吃或者不吃则由别人自己决定;第二便是不要随便给别人夹菜,一两次还可以接受,反复多次便会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

篇2

2.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 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 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 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 家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 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 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 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过程中, 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以/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5.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篇3

2.请客方不能迟到;客人应当迟到5~10分钟。

3.如果吃饭时坐的是圆桌子,那么,正对大门的座位是主座。一些较为讲究的饭店,会用餐布将主座与客座加以区分,将餐布叠出花样放在高脚杯里,一般餐布位置较高的位置是主座。

4.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主客的位置,左手边的座位是次重要的客人的位置;坐在门边正面对主人的位置的客人,一般是帮主人跑腿、招呼和陪客的。

5.被邀请的客人不能直接向点菜员吆喝指点,应该坐等主人点菜;如果客人确实有严重的忌口或爱好,应当轻声告诉主人。

6.请客方最好不点或者少点需要用手抓着或握着吃的菜,比如蟹、龙虾腿、排骨等。因为这样的菜不仅吃相不好,吃的时候还会发出各种声音。一般情况下,一顿饭最多只能有3个这样的菜。

7.关于饮酒,请客方最好不勉强也不反对客人少量饮酒。

8.酒水和菜上得差不多的时候,主人应细心观察,每位杯中都有酒水后应当立即举杯,说欢迎、开始之类的话;然后,转动圆盘或示意右手边的主客动第一筷。另外,主客不要与主人推让太久,因为大家肚子都饿了。吃完要记得赞美一下美食和感谢主人的款待。

9.一般来讲,后上的每一道菜,服务员或主人还是要先转到主客面前让主客先品尝。但这时,次重要的客人或者陪客就不用太拘泥了,如果没人转动圆盘,也是可以夹第一筷子的。

10.主人要常常转圆盘,照顾到绝大部分客人;陪客则补充招呼服务一下,最好让客人的手能不碰圆盘而吃完整餐。

11.如果没有公筷、公勺,也没有服务员分菜,那么,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夹菜的时候都不可以用自己的筷子在盘中挑来拣去甚至搅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家人一样不介意你的口水。通常情况下,拣距离自己最近的那部分夹。

12.夹完菜后,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碗碟中过渡一下再送入口中。这样做,可以使吃相看起来不是那么急切。

篇4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篇5

no 1)elbows on the table!

别剔牙。

don’t pick your teeth.

你能递给我土豆泥吗?

could you pass me the

mashed potatoes, please?

你真的在餐桌上说了那些话吗?

did you really just say that at the dinner table?

原谅我伸手过去拿食物。pardon my reach.

我能尝点吗?

could i try a little bit? 

你介意递给我沙拉吗?

would you mind passing me the salad?

噢!别吐在手上!用餐巾!

ew! don’t 2)spit that into your hand! use your 3)napkin!

我真不敢相信她竟然在餐桌上接电话。真是太无礼了!

i can’t believe she answered her phone at the table. how unbelievably rude!

别用筷子敲碗!

stop playing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

那些是餐具,不是玩具。

those are 4)utensils, not toys.

我一直遵守使用餐具的规则:由外向里。

i always follow the basic utensil rule: from the outside in.

抱歉,我能离开一会儿吗?

i’m so sorry, is it okay if i leave for a moment?

很抱歉,我得接个电话。

篇6

4.吃鱼时,把刺拨开。已经人口的肉骨或鱼刺,不要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接住后轻轻放人盘中,或者尽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5.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6.进餐时不要将碗碟揣起来。喝汤可以将碗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汤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或碗里。

7.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8.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9.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最好等没有别人在场时再取出。

10.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食物后再回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餐具,但不可拿着餐具在空中摇晃。

11.在餐桌上,一路的食物都应用餐具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等可以用手拿着吃。

12.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要了。”

13.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餐具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4.餐桌上有些食品,如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你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5.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不礼貌。起立后,男宾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16.要使宴会从始至终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氛,不仅客人要举止得当,彬彬有礼,男女主人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17.宴会开始后,男女主人的责任是使席间的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谈及不恰当的话,主人应立即巧妙地设法转移话题。

18.用餐时,主人应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一道菜。主人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时,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19.席间,主人应尽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适自如。如客人将餐具掉在地上。应立即礼貌地为他换一付。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盘碗,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说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中餐礼仪:坐位的次序如何排列: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篇7

4、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5、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11、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12、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13、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选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14、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15、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16、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处理鱼骨头时,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放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

17、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8、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9、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20、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地,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21、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22、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样东西要用特定的餐具,就拿餐刀一项来讲,吃西餐时最少也有三把刀,分别用来切肉排,蔬菜和切开小面包,弄不清每一件餐具的具体用法就容易出现尴尬局面,餐具摆放得乱七八糟,就很容易使手中餐具掉在地上了。中国人用西餐是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程讲解西餐桌上最基本的常识,让你在享受西餐雅致的就餐氛围时,举止更正确得体地,进餐有条有“礼”。

第1步:餐巾布

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用餐巾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要有如下失礼之举:

1.离席时将餐巾布掉落在地上。

2.餐巾布用得污迹斑斑或者是皱皱巴巴。

3.将吃剩食物放到餐巾布上。

4.用餐巾布擦桌子。

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叠成长方形状,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盘侧或桌角,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第2步:关于刀、叉、勺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

1.刀

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记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

2.叉

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的,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咬一口再放下,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

3.勺子

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切莫搞错。

第3步:餐具的摆放

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刀叉放在垫盘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内,叉尖向下就表示你还要继续用餐;刀叉平行摆放在垫盘上刀口向处,叉尖向上则表示你不要用餐。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汤餐具可以収走。

第4步:优雅用餐

1.喝浓汤时

勺子横拿,由外向内轻舀,不要把勺很重地一掏到底,勺的外侧接触到汤。喝时用嘴唇轻触勺子内侧,不要端起汤盆来喝。汤将喝完时,左手可靠胸前轻轻将汤盆内侧抬起,汤汁集中于盆底一侧,右手用勺舀清。动作非常完美!

2.吃比萨饼或其他饼类时

篇8

篇9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餐桌;礼仪;差异

作者简介:王岩(1983—),女,呼伦贝尔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1 中国餐桌基本礼仪

1.1 主宾礼仪

在中国请客吃饭办事是常事,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提前预定的地点,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1.2 就餐礼仪

就餐时姿势要端正,脚自然放在自己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手肘不要靠桌子,或放在临坐椅壁上。进餐时要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要急躁,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1.3 餐具使用礼仪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2 俄罗斯餐桌基本礼仪

2.1 主宾礼仪

俄罗斯人到别人家做客或者邀请人到自己家做客一定要提前邀请,可以口头邀请,电话邀请,比较正式的也用书面邀请。这样以确保被邀人在确定时间到达,以便主人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俄国人对朋友十分热情实在,不论家境贫富,烹饪技艺高低,都要像俄谚所说,“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

2.2 就餐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刀叉的摆放位置是:叉子在盘碟的左边,刀和羹匙在右边,酒杯在盘碟的前面,用餐者应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上把儿朝右,服务员会把它们收走。如果下一道菜还要使用刀叉,盘子左右没有备用的刀叉,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

2.3 餐具使用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匙。其基本用法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持法与握笔的方法基本相同,即匙柄置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用中指在柄下拖住。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后半部,食指按在柄上。使用刀叉进餐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持刀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一般是切一块吃一块,不要一下子切完,每块大小要掌握在一口量为宜。

3 中俄餐桌礼仪异同之处

3.1 从餐具使用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叉和筷子,不仅他们的发源地出现的环境不同,而且使用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餐具时中俄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

3.2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俄罗斯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3.3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俄罗斯餐桌上的静是中俄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俄罗斯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俄罗斯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3.4 从餐桌话语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俄罗斯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总之,各国不同的文化才构成世界的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中俄两国的餐桌基本礼仪进行介绍和说明,使我们对中俄两国的基本礼仪有所了解。通过对比了解到中俄之间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两国不同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地理物产和气候。但是,虽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热情、好客的,都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俄礼仪文化进行详细的对比,通过各个方面来看中俄文化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中国人,我们一出生便开始了品味中式饮食了,因而或多或少对厌倦中式饮食。同时我们现在又正处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中,西方饮食的进入使得我们有了新鲜感,开始习惯出入西式各种快餐店,这中间就包括俄罗斯式餐厅,品味与中式饮食不同的俄罗斯快餐。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礼仪文化不断的渗透两国的礼仪文化会不断的被传承下去。虽然礼仪文化都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我们民族已根深蒂固的礼仪文化传统是不会变的。

参考文献

[1]朱一飞.俄语学习[J].2009(3,4.6).

[2]孙飞燕.俄罗斯餐桌礼仪漫谈[J].俄语学习.2009(03).

[3]丁昕.丁昕集[M]黑龙江大学出版,2007.

[4]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02).

[5]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6]张月明.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之俄罗斯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篇10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爱好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安排座位时,请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时,请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应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还有,预订场地时,应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餐桌礼仪

中华料理一般都使用圆桌,中间有圆形转盘放置料理,进餐时将喜欢的菜夹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华料理的餐桌礼仪基本上很简单、自在,最不受拘束。只要留意以下要点即可。

1.主客优先。主客还未动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夹菜,其他人才依序动手。

2.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桌上的转盘;有人转动转盘时,要留意有无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独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华料理的精神就是边吃边聊,众人同乐,只要遵守基本礼仪,可以尽情地聊天。

餐桌上的话题

如果饭桌上只是低头吃饭,气氛一定很僵。和背景、年龄、性格、嗜好皆不相同的客户,到底要聊些什么?

1.天气、气候。这是英国人的习惯,在火车上遇到同车等人,必定由天气展开话题。

篇12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对食物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吃什么不吃什么,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饮食活动已成为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之间有所差异。自古以来,维吾尔族人民不仅从可食与不可食的角度观察食物,也对食物形成独特的鉴别方式。

维吾尔族的饮食范围按宗教规定的“清真”和“非清真”的观念分别。“清真”一词来源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给金陵礼拜诗所题的《至圣百子赞》中有“教名清真”一语,此后“清真”一词一般就指伊斯兰教。外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拉里”,Hallal是阿拉伯语,其真正词义“合法”,即符合伊斯兰教教条,用在饮食上则表示穆斯林可食用的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但是,《古兰经》中也明文规定了非法食物。

(一)禁忌食物

猪、狗、熊、猴、驴、老鼠等动物类;虎、豹、狼、狮、猫、蛇等一切猛兽类和鹰、鹞、鹫、鸯等凶禽类;非正常宰杀的自死动物,诸如病死、毒死、撞死、压死、闷死、摔死、淹死的一切可食用动物;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以及非穆斯林所宰杀的一切可食用动物;所有血液,包括忌食动物的血液和被许可吃的动物的血;嗜吃粪便的牛、羊、骆驼、鸡等动物,除非使其禁吃粪便一段时间而改喂草料,方可宰杀。

(二)禁忌饮料

禁忌饮料包括:酒;血液;其肉不可食动物的奶,嗜食粪便的羊、牛、骆驼的奶;人奶(婴儿哺乳期除外)。

二、餐桌礼仪

饮食是一种具有一定文化色彩、与道德观念有一定联系的行为。饮食礼仪在每个民族生活习俗中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传统,并能表现人们的道德观、信仰和意识水平。维吾尔族将饮食习惯认为一种神圣、严肃的事,注重这方面的礼仪。维吾尔族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严格遵守道德礼仪。

(一)饮餐期间的礼仪

对人的礼仪:先让长辈、年老的或者这个家庭有尊贵的男士让座在上席,而且这位男士坐之前其他人都要站着。他坐好了,按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的原则坐。在餐桌上年长开口时,年轻人不得说话或者不能插嘴抢话,不然被认为失礼。

1.维吾尔族人进食时必须铺布“达斯特汗”(大桌布),然后围绕着它供餐。桌布无论在饭桌上或者在大坑上都要展开所有部位,周围的人坐姿不能踩着或者碰桌布;坐式不能太靠近餐桌或者不能太往后,太靠近是不礼貌的表现;太往后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主人以为此聚餐不太理想。

2.食物顺序是:首先端上囊、瓜果、干果、甜食、果酱之类,并倒茶;先是一盘煮好的肉,其次是各种主食饭。

3.倒茶方式:壶嘴紧挨着碗边慢到,避免茶面起沫;按照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原则倒茶;端的时候用双手端不可单手端,而且手指不可碰碗内;端茶时稍微弯下腰。

4.维吾尔族主食较多是用手抓,因此进餐前洗手,或者将水壶和盆子(qilapqa)端到客人前面,一手抓盆子,另一手抓水壶为客人倒水洗手,对方洗完手不能甩手。

5.维吾尔族家里第一道饭必须是手抓羊肉,肉食在餐桌必须出现,这种肉是用水煮,然后将胡萝卜、土豆、皮牙子之类的菜为配菜做成,端的时候将熟好的肉从肉汤里取出来,并将配菜放在大盘里,吃肉序也是年长的男士先拿刀将肉放在一个囊上切。还有大人没有说开餐之前,小孩或者年轻人也得等。

6.在进餐时,务必用右手吃,不得用左手,因为在《圣训》里禁忌用左手进食。如果饭是大盘,几个人共同吃,那必须从朝自己的方向入手,慢慢吃,不能将筷子或勺子直接送到大盘正中间;吃饭时不能翻盘里的饭;不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免得自己口中的饭渣会落在餐桌上,第一不卫生,第二不礼貌;不能朝着餐桌咳嗽,用手捂着再咳嗽,朝着没人的方向咳嗽。

7.若用手抓饭时,右手抓着饭,左手放在右手背下方护着右手,免得手里的饭落在地下;

不把讨厌或者过敏的食物放在碗里一边,不得把它放回原来的大盘里;不得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若需要他们自己夹或者专用的餐具来夹;不要将专用的公用餐具放在自己碗里或者嘴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得站着吃饭、不得躺着或者靠着某物吃饭;不得碰食物之外的东西,也不能抓身体的任何一部位。

(二)餐后的礼仪

1.饭后,主人一边体贴问客人要不要再为他们盛饭,一边倒茶。第二次开始主人端茶时,客人礼貌地将碗用双手捧着,茶倒满为止。

2.饭吃到七分饱,《圣训》里讲穆斯林吃饭必须吃到七分饱的状态”。客人喝茶时不能往茶具里吹气,但每个人务必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维吾尔族和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忌讳大吃大喝、浪费食物,用餐前要叮嘱主人自己的饭量。

3.若牙缝里有食物渣,必须刷牙或者漱口,避免牙缝里的饭入胃,民间认为这是不洁净之物。

4.若有人想走动,不得从人的正面走过,要从背后绕过;不能直视其他人吃饭的样子;不能其他人还没吃完就离开餐桌,务必等到所有人吃完饭才能起身。

5.客套地对待主人,赞美主人做的饭极好;讲一下天天有食吃,一生不愁吃穿、愿全家天天好聚,年年有丰收之类的关于饮食的祝福语。

6.主人客气地说:“伺候好诸位客人,若没能照顾周到请理解。”

7.主人不得在其他人面前与自己家人吵闹,不得用大声说话。

8若家里的客人起身要走主人必须送到门外。

三、餐具的使用

维吾尔族在饮食的餐具方面也非常讲究,要用精致的餐具来用饭,在餐桌上端筷子时不得出现单数的筷子,必须成双;喝茶的碗不能用餐,汤之类的饭用比茶碗大一点的碗,维吾尔语里每种碗都有称呼;不得使用金、银、铁之类的餐具,用陶瓷餐具;不得出现有裂印或者有污点的餐具,使用的餐具要完整无缺、干净。

四、饮食观念

维吾尔族天生就喜欢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古兰经》也强调人进食时放下所有事情,尽情享用饭食,无论生活富有或者贫穷,无论这顿饭是否如意,美味佳肴或者一个囊都要用知足和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不能说出一句不满意的话。

1.在餐桌上,维吾尔族厌恶挑食习惯,不能歧视别人做的饭菜。若肚子已经填饱可以礼貌推辞。维吾尔族最忌讳浪费事物,不得用脚踩踏任何食物,在民间有种说法若谁踩踏食物,会遭双目失明的恶报。

2.无论一碗粥或者大盘肉,进食前先邀请周围的人一起拱餐。若周围的人想尝尝,请将筷子或者勺子双手递过去,则不然,得到他人的允许再进食。

3.在餐桌上尽量避免说出不愉快的话题,关心周围的老小,让长辈的先动手,再为小的剩饭。不能议论他人吃的少或者多;在多人聚在一起的场合不能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避免让身边的人尴尬。

4.若自己比别人晚到了,先礼貌地向主人道歉,再与其他人稍微弯下腰轻轻打招呼,找个边边的座位坐下,不要凑到其他人之间坐;别一进来就大笑呼唤,别为了一个个打招呼而让已经坐下的客人起身。

5.若一家人共餐,突然有客人到来,全家起身迎接客人并邀请客人与自己一起共餐,有什么就端出来与外来人一起共餐。餐桌上不得有醋意或者小气的心思。维吾尔族是心胸宽广的民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6.维吾尔族认为每个人的今生该吃多少粮食,该享用多少富贵或者遭何等的不幸都是真主在这个人出生前就为他安排好的,他人与自己一起享用自己的食物也是真主安排的。因此,无论一个人吃得多或少,或者在别处进餐,都在自己的范围内。

五、结语

对饮食方面的态度,不同国家在文化上有不同的表现。在法国,当精美的菜谱端到餐桌上时,敬意的沉默会笼罩所有客人,客人可以轻声地表达感叹,对食物毫不掩饰地赞美。而另一些国家,客人不仅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赞美,还用激动的声音与行动来强调这一赞美。阿拉伯客人在喝茶或咖啡时要喷喷有声,以此来表示满意,他们通常会喝不止一次,否则会令主人感到不愉快。日本人吃面条时的“呼噜”声,中国人吃骨头时的“喷喷”声,还有表示愉快的咂嘴声,都是为了取悦主人,表达喜庆的目的。仅此而言,无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怎么样的差异,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是古代还是现代,餐桌礼仪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像洁净的食物,对他人的态度礼仪和就餐礼仪,还有一些餐桌上的禁忌。这些礼仪是社会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社会礼仪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

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而礼仪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各种礼仪,维吾尔族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且,饮食礼仪中蕴藏与他人同甘共苦、和谐团结、同吃共食等文化精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中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凝聚力。玉苏普・哈斯哈吉普在《福乐智慧》中写道:

“倘若国君赐予你膳食,

进餐时应当彬彬有礼。

食物要用右手去取,

莫忘了口诵以真主的名义!

别人面前的菜油,莫要伸手,

只可把自己面前的夹送进口。

吃饭时不可啃咬骨头,

莫要招呼别人,劝人动手。

席间切不可狼吞虎咽,

也莫像女人忸怩腼腆。”

篇13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