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微格教学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尽管自1913年克伯屈(W.H.Kilpatrick)公开批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来,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质疑之声从未停歇过,但时至今日,蒙台梭利教育法依然在世界各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被广泛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是与其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的。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大致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类。在我国的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在蒙台梭利倡导的“工作”语境下组织教育活动,其教学行为呈现出典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特色。本文通过对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行为的独特性。
一、研究设计与资料整理
1 研究对象
研究者选取了H市一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中的H教师为研究对象。该园园长和教师均认为本园得到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授权,教师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是严格按照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要求工作的。H教师1993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普通幼儿园任教5年,后被调到这所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任教至今,有丰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经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尊重H教师的意见,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从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通过笔录的方式,对H教师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8:30~10:30在活动室内的所有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此外,研究者还根据研究需要,对H教师、与其配班的教师、园长和H教师所在班级幼儿的家长等进行访谈,以获得相关资料。
3 资料整理
为便于研究,研究者对观察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如“09-3-7观察”表示2009年3月7日对H教师的观察记录,“09-3-9访谈”表示2009年3月9日对H教师的访谈,“09-5-6教师访谈”表示2009年5月6日对其他教师的访谈。
整理观察记录发现,H教师在活动室内的教学行为呈现明显的缄默特色,常常耐心等待。即使是直接干预,其着眼点也在协调幼儿的行为,而非直接命令和说教。研究者决定从缄默、等待、协调三个维度分析H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H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1 缄默
(1)只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一种表现是只做不说,示范引导。
在幼儿开始“工作”前,H教师常常进行行为示范,既不单纯语言说教,也不边做边说。例如,在为幼儿展示感官区味觉瓶的“工作”时,H教师先将水倒在一个小碗里,把小勺放在碗里涮干净,然后将碗里的水倒掉。之后,H教师拿起一个味觉瓶,打开瓶盖,用滴管吸出瓶里的液体放在小碗里,盖上瓶盖,用小勺舀起碗里的液体品尝,尝完后将味觉瓶放在一边,最后将小勺涮干净。(09-3-20观察)从开始展示到结束,H教师没说一句话,只是每做一个动作后都略加停顿,并观察幼儿的表情与反应。
又如,幼儿多多端起托盘走到另一位幼儿阳阳的工作毯前,低头看看,然后从工作毯上跨了过去,继续向前走。H教师来到多多面前,将她领回阳阳的工作毯边。然后,H教师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停下,回头微笑地看着多多。多多也学着H教师的样子从工作毯旁绕了过去。她看了看H教师,H教师笑着对她点了点头。(09-3-23观察)对多多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动作,H教师没有用“回去,从工作毯旁边绕过去”之类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干预,而是缄默地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多多意识到刚才从工作毯上跨过去的做法是不对的,并用微笑鼓励多多的正确行为。
只做不说,示范引导,是H教师有意为之的。H教师说:“教师操作时缓慢、有节奏,才能展示清楚。我一般只做不说,目的是让幼儿看清我的动作。幼儿观看教师的动作时,教师一说话,幼儿就看教师的脸而不是看教师的动作了。”(09-5-5访谈)
(2)不做不说
H教师缄默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做不说。观察为主。H教师在为幼儿展示完某项“工作”后,便让幼儿自己操作。她在一旁观察,不说一句提示性话语,为幼儿提供自由、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工作”。例如,菲菲把香蕉皮剥掉,将香蕉放在案板上,抬头看看身边的H教师。H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菲菲便拿起水果刀开始切香蕉。(09-5-4观察)这是师幼之间缄默互动的表现。“一般来讲,都是教师先展示,再交给幼儿操作。之后教师就在一旁耐心观察,看幼儿是否掌握了。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是不会介入的。”(09-5-5访谈)
研究者观察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尽量保持缄默,而在需要传达信息时,常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与幼儿沟通,微笑成为H教师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当幼儿完成某项“工作”时,H教师一个表扬的眼神就可以给幼儿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当幼儿在“工作”中表现出犹豫、不自信时,H教师会以微笑鼓励;当H教师帮助幼儿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后,也会对幼儿报以微笑,鼓励幼儿尝试。例如,当多多跨过阳阳的工作毯后,H教师将多多领回原位并示范正确的方式,随后停下来微笑地看着多多。H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消除多多因意识到做错事而出现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缩短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利。
2 等待
等待是指H教师发现幼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是急于引导、帮助或干涉幼儿“工作”,而是为幼儿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意愿。
(1)不催促,不打扰
H教师的等待行为最常见的表现是: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在日常教学中,H教师不对所有幼儿作统一要求,也不限制幼儿完成“工作”的时间,更不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速度“工作”,而是尊重所有幼儿,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自由思考,按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操作,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例如,早上8点50分,姗姗选了擦桌子的“工作”。她用湿海绵从左到右,由上到下很有耐心地将桌子擦了一遍,又用沾有肥皂的刷子以打圈的方式擦拭桌子,接着用湿海绵将桌上的肥皂沫擦掉,然后洗掉海绵上的肥皂沫,继续用湿海绵认真地擦拭桌子,之后又一次将海绵上的肥皂沫洗掉,再一次
擦拭桌子。她重复了4遍清洗海绵擦桌子的动作,直到将桌子上的肥皂沫全部擦拭干净为止。最后她用毛巾擦干桌子上的水。这时是9点52分。姗姗共花了1个多小时来擦桌子。(09-5-7观察)在姗姗擦桌子期间,H教师没有催促她、干预她,而是让她自由完成擦桌子的“工作”,充分体现了跟随幼儿的节奏,不催促,不打扰的特点。
(2)耐心观察
H教师的等待不是毫不作为,而是耐心观察,为适时适度的巧妙指导奠定基础。H教师说:“只有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判断出何时需要给幼儿以启示或帮助。”(09-5-5访谈)
H教师一是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二是注重对全体幼儿的观察。从上述案例中均可看出H教师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观察,如观察到菲菲完成切香蕉的准备工作后,H教师微笑着示意菲菲继续工作等。在全体幼儿都投入“工作”时,H教师通常会坐在活动室门旁的椅子上,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记录簿。她时而抬头看看活动室内正在“工作”的幼儿,时而低头快速记录。有时H教师会将目光聚焦在活动室一角,观察后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如走过去收掉一些数字卡片等,然后默默回到原处继续观察记录。(09-5-5观察)可见,H教师非常注重对全班幼儿活动状态的细心观察,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宜支持,以确保幼儿顺利“工作”。
3 协调
虽然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缄默、等待,但是当幼儿在“工作”中迫切想做却又不知该如何做、想表达却又表达不清时,H教师还是会给予幼儿启发、激励和帮助,以激发、维持幼儿“工作”的积极性。这就是协调。
(1)“请”字当先
每当H教师需要引导幼儿的行为时,总是“请”字当先,言简意赅地适度指导,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例如,在协助彤彤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工作”时,H教师一直“请”字当先。“请你取这个。”“请”字当先不仅是H教师的习惯,而且也是该园其他教师的行为准则。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时时都会“请”字当先。“我现在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句话都说‘请’。以前我虽然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但有时也不是每句话都会说‘请’。现在我几乎每句话都会先说‘请’。而且我会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以前可能不会总是蹲下来和幼儿说话。现在这都已经成习惯了。”(09-5-5教师访谈)
(2)适时适度
在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特色的幼儿园,教师的直接干预一般很少,在不得不干预协调时,教师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握好协调的度。H教师是一位有着十多年蒙台梭利教育法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协调行为往往适时适度,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上所述,H教师在幼儿“工作”时一般会耐心观察。当她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会适时采取适宜方式给幼儿以适度帮助。例如,凡凡在完成穿珠“工作”后要将工作材料放回原处,但因为托盘没端好,所以珠子撒了一地。凡凡端着托盘惊慌失措地看着H教师。H教师走过来说:“没关系,我们把它捡起来。”H教师蹲下来捡珠子,但凡凡仍站在原地没动。H教师又说:“请和我一起捡,好吗?”凡凡点点头,蹲下来和H教师一起捡珠子。这时H教师则停下动作。微笑示意凡凡自己捡。(09-5-7观察)可见,H教师的协调行为及时又适度,既及时缓解了凡凡的紧张情绪,又适度锻炼了其自主能力。
等待和协调均是H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特征,两者并不矛盾。H教师往往会在观察等待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度协调幼儿的活动,有时是及时协调,有时则是延迟协调。H教师说:“要先观察幼儿的差异,不要急于帮助幼儿。有的幼儿经过尝试会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当某个幼儿已经能轻松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尝试更高难度的任务,以再次激发幼儿的工作兴趣。”(09-5-5访谈)例如,栋栋在进行插座圆柱体的“工作”。他先将十个圆柱体全部从插座中拿出来。再把十个圆柱体插到相应插座中,成功完成“工作”。在反复5次成功完成“工作”后,栋栋开始东张西望。这时,H教师走过来对他说:“对你来说。这组插座圆柱体已经很简单了。你要不要试一下稍微难一点儿的‘工作’呢?”于是,栋栋将这组材料放回原处,选了另一组材料继续“工作”。(09-5-25观察)H教师没有在栋栋第一次成功完成“工作”后就进行协调,而是等到栋栋第五次成功完成“工作”并有所厌倦时才协调其活动,既满足了栋栋尝试的欲望,增强了其自信心,又激发了他挑战更高难度任务的热情,可谓恰到好处。
篇2
一、《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图书选择及教学背景探索
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史贤明主编于2003年3月出版的《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该教材编写的内容涉及面广、内容较新颖、结构较合理、每一个章节的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并根据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以及销售的整个食物链进行安全控制的理念,对每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及解决的办法。另外,本教材又对消费者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等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教材在最后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以及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相关的管理机构。
二、《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1.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食品在国内乃至国外是非常重要的行业之一,它涉及到的是食品的生产、开发、管理、运输以及销售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向实践应用型模式,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组新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5,6]。另外,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食品安全与卫生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促进食品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最大程度保留天然食品的营养成分,不断提高加工食品的营养,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7],同时还可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范畴和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食品安全隐患源、检测鉴定手段、评估方法、管理法规的制定等,为未来进一步学好其他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从自身做起。个人卫生是指良好的健康习惯,如洗澡、着装整洁、经常洗手等。良好的个人习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食品在加工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料的验收、加工、存储、运送、销售等环节都需要有良好个人卫生的健康员工进行操作,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和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学生在接触生熟食品时及进行温度测量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需重新洗手,预防交叉污染;告诫学生食品安全无小事,一切从自身做起,并向周围的人们进行宣传介绍,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热情。
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案
1.理论教学的改革。首先应建立教学模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授课,渐渐丢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从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建立多种教学模板,根据理论基础、实际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课堂授课方法,来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开拓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另外,利用多种教学工具(粉笔、PPT、电教视频等),来取代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本课程的实习试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安排。首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食品企业,尽可能让学生参加食品安全生产实践,使学生了解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并初步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到食品加工厂或食品流通场所进行调查研究并取样,进行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超标使用等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风险预警和安全性评价。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拓学生思维。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可以开设食品质量综合性实验或一般家庭饮食安全的调查分析设计性实验。食品质量的鉴别试验可以由学生来选定鉴别的食品,学习该食品的质量标准,测定方法,并对该选定食品进行测定,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通过上述试验不仅可以培养出学生查阅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对本课学生而言,案例教学也是《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传授国内及国外食品安全与卫生的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中的相应措施,使学生对国内乃至国外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收集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将这些事例结合理论应用到课堂讲授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食品、食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毒理和食品安保的概念和内涵。
4.视频教学。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某些优秀的视频资源,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如“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谨防祸从口入———食物中毒防护知识”、“食品添加剂”等,通过视频播放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5.考核方式。本课学生考核一般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其次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考试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过于单一,学生在考试前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都是死记硬背,期末搞突击,不能有效、充分地复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仅以写论文或综述的形式来考核,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无意中教会学生从网上粘贴复制,相互抄袭,根本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因此,加大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关键[8]。笔者认为考核可以按照闭卷考试占40%、课堂讨论形式占20%、食品安全卫生实验设计占30%、上课考勤占10%的比例进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达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目的。这种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主要阐述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数量、污染食品的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此影响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规律,为防止食品受到有害因素污染的预防措施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预防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预防措施,掌握食品安全卫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了解各类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问题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9.
[2]李梅,胡文娥,王凯,董华强.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8,(3):67-68.
[3]纵伟,刘艳芳,郑坚强,景建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87-88.
[4]张拥军,潘秋月,周建勇,李佳,朱丽云.关于质检特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41-442.
[5]王天梅.关于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48-249.
[6]韩鹏.经济学课程群构建刍议[J].物流科技,2011,(2):132-134.
篇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2―0057―08
在线教学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开展,要促使在线教与学真实、有效发生,确保学习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教师无疑是关键因素。教师不仅是在线教学的组成部分,更是在线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在线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都是特定教学设计思想的现实映射,同时也对执行教学的教师提出特定要求。
一、“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的内涵阐释
(一)两种学习模式的比较
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历史并不长,基于网络应用的普及,国内在线教学的真正发展始于21世纪初。英国学者简・奈特(Jane Knight)女士(E―learning Center创始人)将在线课程分为“内容核心”模式和“沟通核心”模式两类,分别对应自主式学习模式和引领式学习模式。[1]自主式学习模式的重心在于开发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为基本理念;引领式学习模式更关注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重视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侧重各种学习活动的设计,鼓励学习者参与讨论、积极思考,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应用和分析能力为价值追求。它们在教师参与度、学习设计和课程内容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不同。
在自主式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课程内容的开发,学习者拥有充分的学习自由;而在引领式学习模式下,教师既注重前端的课程设计,也注重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的参与,[2]通常采用组班学习,学习者仅有有限度的学习自由。也正因为引领式学习模式对教师参与学习过程有所要求,在线教师成为在线教育领域的“新”职业。英国开放大学专门开发了针对在线教师所需掌握技能的课程,几乎所有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都对新教师进行为期数月或数周的系统性岗前培训[3]。
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精致见长,强调通过网络提供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学习内容和资源。以系列名家讲座视频以及网络精品课程为代表的我国网络课程主要偏于这一类。[4]引领式学习模式并不进行内容的重复开发,以教科书或电子书为教学资源,重视学习活动以及过程性的多元综合评价设计。
自主式学习模式没有学习进程的统一规定,以每一个个体都是“理性学习人”为假设前提。引领式学习模式则以教师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为主线,对于在线学习过程有明确的人力和时间的投入要求,常采用固定周期式大同步小异步教学设计[5],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活动成为在线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内涵与设计创新
内容是课程的核心,但并不是有优秀的内容就能自动促使学习发生。根据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关于“2012年7月到2014年9月间,68门MOOC课程的数据分析”,注册课程后没有任何后续学习的人数从第一年的37%上升至第二年的47%,edX平台上11门重复开课的课程,第二次比第一次参与人数平均下降43%[6]。这一研究数据充分证明缺乏有效的教学组织,没有教师的全程引领与深度参与,无异于将在线教学简化为单向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高估了学习者的自主性,还误解了有效教育与学习的根基。[7]
虽然新技术的出现会改变人类记录和表达“事实”的方式[8],但教学交互的本质并不会因为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而消解,教育的主体无疑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互动交流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9],在线教学必须将教师和教学的交互本质纳入在线教学过程,而教学的交互,不是一种泛化意义上的群体流,必须落实到针对每一个个体的观察、设计、沟通、评价、反馈和调整活动中。有学者坚信,在“以人类互动为中心的更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因特网上普遍化”时,这样的在线教学“将有利于受教育不足人群的参与,并且可以普遍提高人口的文化水平”[10]。
当然,对于来自受教育不足人群的学习者而言, 除了客观存在的外界不利因素外,这部分学习者自身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的相对不足[11],事实存在的能力差异使他们更需要教师全程全面服务式的个别化引领和辅导。所以,针对我国远程开放学历教育的学习者,融合自主式学习模式在课程内容方面的优势,并深度引入服务理念和服务要素的引领式在线教学,已经在教学改革探索实践中逐步应用和尝试,我们称之为“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强调学习进程控制和教师全程深度参与,以周为学习进度单元,以按课程划分的在线班级为教学组织单位,以学习者个体为异步服务对象,以学习活动为支架,以过程性多元综合评价为推手,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引领服务,在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逐渐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与素养。
“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绝不是简单回归传统教育的“班级授课”,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通信技术的优势,在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范围内,最大限度实现差异化、个别化的“学有所教”,是信息时代引发的富有创意的突破与进步。
二、基于在线教学个案的观察与考量
“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和深度了解每一位学习者(通常一位教师所服务的学习者数量有限),以学习者的视角,通过选择学习内容和设计在线交互活动以及评价反馈,规划并调整特定时间内整体学习进度和个体学习进程;借助课程论坛与即时通信工具,为每一位学习者主动推送各项学习服务,引领帮助学习者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这一设计是否能切实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行动上?会不会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偏差?我们尝试以课程个案的在线教学全程为观察分析对象,以判断教师的在线教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发现有助于提高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研究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课程的相关数据、各种交互情形记录、在线辅导内容和教师个别访谈,分析教师的教学思维倾向和具体的在线教学行为。
(二)研究过程与内容
选择某开放大学的一门课程,对该门课程88个班级的49名辅导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同时全程参与该课程每次的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并对其中7位教师进行个别访谈。相关数据和内容分析来源于学习平台和教师提交的教学档案,统计时间截至2015年8月17日。
这门课程学习时长为8周,学习者超过3,000人,平均每位教师负责61名学习者。课程设计强调内容与沟通并重,教师全程在线引领辅导,有明确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评价反馈要求,学习平台与即时通信软件互为补充,要求教师主动与每一位学习者保持密切联系,每周关于学习方面的交互(不限形式)不少于1次。
1. 教师的基本情况
这门课程的49位教师来自该开放大学全省办学系统,中青年教师占绝对多数(见表1)。接受个别访谈的7位教师中,4位具有中级职称,2位具有高级职称;4位年龄在30-39岁,2位年龄在40-49岁,1位年龄在50岁以上。
表1 49位教师基本情况
[年龄\&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4.69%\&52.42%\&29.12%\&13.77%\&职称\&初级及以下\&中级\&高级\&10.35%\&57%\&32.65%\&学历\&本科及其他\&硕士毕业及在读\&49%\&51%\&]
2. 教研活动情况与集中反映的问题
因为教师分散在全省各地,所以通过QQ群建立日常联系是团队运行的重要手段。这样做额外的好处是除了四次正式的教研活动外(见表2),还能通过QQ群就常见问题以及相关信息开展日常教研互动。虽然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都预先并清晰明确,但每次教研活动的讨论热点最终都会归结到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科研压力非常大,科研考核要求高。而在线教学任务太重,要求太高,和普通面授教学相比有很多改革创新之处,可不可以将在线教学改革的工作代替部分科研考核(纳入职称晋升考评之中)?二是在线教学的工作量应该怎样计算,才能体现在线教学的特点,符合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付出?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持不满态度,认为学习者不配合、在线教学太难顺利开展的占多数。
在接受访谈的7位教师中,5位教师认为“带1个学习者要做这么多事,哪来时间精力”? 7位教师都表示“8周30个学习者折算下来差不多就算12-16个课时的工作量,学习者又不配合,教师已经是非常努力了”。
教师们的问题与讨论并不令人意外,虽然教学实践的意义并不一定小于,但众所周知,职称晋升的核心条件是学术研究能力考评,如主持了什么等级的课题、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有明确细致的条款规定,至于教学业绩与职称晋升之间的关系,除了教学工作量饱满和没有教学事故外,基本没有更进一步的细节要求。更关键的是职称与个人绩效收入紧密相连。
在这样的外部评判机制下,学术研究能力成为衡量教师地位与价值的最重要的依据[12],也是校内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真正用于教学设计、反思与研究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
还有重要的一点,目前国内对于教师在线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制度尚不完善,因为传统的课时数计算法用于在线教学时无法直接兑换折算,通常根据对作业批改量和交互量的估算,在传统课时数的基础上打折。但“服务”本身难以物化衡量,又需要贯穿于师生教学交互全程,如果以达到同等教学效果为衡量标准,采用“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的教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出正常课堂教学所需。现实的工作考评制度不仅不能激发反而会抑制教师的教学服务热情。
3. 在线教学进度的过程控制
在49位教师的在线教学小结里,都有关于固定周期中大同步小异步的设计,根据集体教研的结果,分别在第一、二、四、六和八周规定了融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考核任务(即作业),并且预设了不同学习者可能会有不同进度的解决方案。
但学习者在线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和任务的时间数据显示(见表3),几乎没有一位教师能严格遵循最初的教学进度设计,预设的解决方案在实施中集中表现为教师主动或被动地不断更改每一次考核任务的完成时间,反复向后延长。
表3 形成性考核任务进度完成情况
[形成性考核
任务进度\&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如期完成
的比例\&64.21%\&40.79%\&51.33%\&17.85%\&84.67%\&完成时间
的更改\&1-6次\&2-5次\&2-4次\&1-3次\&1-2次\&最长延至
第10周\&最长延至
第10周\&最长延至
第10周\&最长延至
第10周\&最长延至
第10周\&]
在课程结束后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有超过 2/3的参与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的时间限定无法在过程中落实,有15位教师认为有明确的时间限制非常不利于解决学习者的工学矛盾。接受访谈的7位教师不同程度地不理解为什么要限定作业的完成时间,担心会与“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宣传口号相违背。
以上数据与现象都反映了长期以来在远程开放学历教育中存在的严重忽视教学进度要求与设计的现象。教学进度与人的认知特点紧密相关,人类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接受―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有研究证明同样的教学内容会因为不同的教学进度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13],虽然统一的课堂教学进度一直因为不能充分适应接受能力不同的学习者而被批评,但在线教学大同步小异步的周期设计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以,我们认为教学进度的要求是“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本意是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资源共享,是对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性概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一理念主要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学习资源库等非正式学习领域和企业、政府等组织内部的业务培训,而在正式学习领域都有明确而严肃的教学进度要求[14]。在线教学中与教学进度相对应的作业完成时间设定,正是为了检验在这个时间段内学习者是否及时学习以及是否已经学会,并可以根据学习者个体的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但如果普遍不按进度完成或者所有的学习任务到最后截止时间一起完成,正可以推断出这种教学设计还没有被师生普遍接受,在线学习可能并没有真实发生或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在线辅导与引领服务可能还没有落实到位。
4. 在线交互设计与实施情况
为了便于与学习者保持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该门课程采用学习平台与即时通信软件互为补充的办法,主动推送教学信息,强化日常教学交互,建立了一系列在线交互途径。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QQ因为普及、便利和功能强大被广泛运用,学习平台的短信功能也非常受教师欢迎,但使用邮件和微信的学习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学习平台上,可能受到QQ普遍使用的影响,论坛交互很不活跃。交互的内容相对单一,QQ群中绝大多数是围绕作业的提醒和催促以及一些简单的技术性问题解答,其余基本属于情感交互,有关专业问题的讲解释疑与交互性活动设计的初衷差距甚大;论坛中的发回帖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见表4和表5)。
在对教师基于学习平台的在线辅导数据进行查询时,我们发现,49位教师在每个班的在线时长差异非常大,最短的仅14分钟,最长的可达396小时。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线时间长的,并不是发回帖数量多的,而发回帖数量多的,也并不是发回帖字数多的(见图1)。在对7位教师的访谈中,他们分别提到QQ的零技术门槛和即时交互常常会令他们忽略对学习平台上论坛的使用,总是在浏览平台时发现问题就立即和学习者QQ连线,停留在平台上的时间其实是在和学习者QQ交互。这一点证明了使用QQ对学习平台在线交互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师生间的交互可能还停留在浅层信息交流层面,因为QQ的信息即时性特点并不利于系统的学术性辅导交互。
图1 在线时长与发回帖总字数对比
在第三次教研活动中,有超过1/2的参会教师表示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者非常不欢迎短信和电话这两种沟通方式,认为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同时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学习平台的短信功能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联系。这也促使我们更进一步思考如何针对不同学习者个体提供不同的服务路径。
接受访谈的7位教师中,有两位尝试了开课初的破冰活动、课中的小组QQ视频讨论活动以及课末的班级合影合成活动,虽然认为学习凝聚力增强了,但更觉得投入精力与结果不成比例。
5. 在线辅导与作业评阅
该课程已经拥有按进度呈现的完备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系列授课视频、小课件和基本教学活动设计,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增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紧密频繁交互。但由于目前教师在线教学的工作量是以学习者形成性考核的完成情况为基准计算的,因此在整个追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对学习者作业的关注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主要辅导内容,无论是论坛、QQ交流,还是短信、电话联系,焦点都是提醒、督促学习者按时提交作业,但对于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教师的表现各有不同(见 表6)。
在每次教研活动中,不少于3/4的参会教师都对作业评语及反馈不以为然,主要原因是学习资源中已经有相关作业内容讲解,写了评语学习者也不看。7位接受访谈的教师也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于在课程资源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在线辅导的疑惑,感慨师生分离与学习者的不主动,似乎只有作业可以成为唯一抓手。
最后一次在线教研活动中, 5位教师分享了与学习者拉近距离的解决方案, 1位教师对课程内容本身提出了有建设性的调整建议。
我们在统计与分析上述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年龄和职称对于教师差异性的行为没有影响,在活跃、相对活跃和不活跃的教师中分别有不同年龄段和高中低职称的教师。
(三)研究小结
以上数据与实例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固有的教学思维与传统认知导致教师尚未真正理解“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的内涵,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教学进度的严格把关和实质性学习交互对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的意义所在。
2. 引领服务理念与外部考评制度存在内在紧张,外部评价所引发的教师个人发展定位与引领服务理念不相适应,现有的工作量考核制度不能激发教师的在线教学改革热情。
3. 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与引领服务的专业要求相去甚远。
如果说服务与教师的工作责任心紧密相连的话,那么如何做好引领教学就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缺少与学习者的在线交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教师还“不会”在线教学,更“不会”开展个别化的引领设计与策略选择。主要表现在:
1. 在师生分离的网络环境中,教师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差异较大。
2. 在线教学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活动,也是一种新出现的教学活动,现有教师(不论年龄和职称)的经验无法给予足够支持,如果没有有效的研修培训机制和有力的外部政策引导,教师们并不能清晰、自主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内容。
3. 离开了实体课堂封闭的物理环境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教师面对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习者显得束手无策,单一的作业引领策略苍白无力。在略显苍茫的网络课堂里,如何吸引学习者并把他们“黏”住,绝大多数教师需要补课。
三、“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中教师
思维转换与能力提升策略
教学能力是一种需要教师自主建构的实践性能力,教学能力的每一次提升都包括从心到行的全面调整。但这是一种“知易行难”的挑战,教师的成长具有高度的个人生活史特性[15],来自于家庭、社会、受教育经历和最初的工作要求等的所有生活历史内容,都是影响教师思考与行为的重大事件[16]。现在的教师从年龄上看,绝大多数在受教育过程中仅接受过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更何况截至目前,在线教学仍属于新生事物,“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设计需要一个推广、普及与内化的过程。
(一)定期举行教育思想讨论,促进教学理念与教师角色转变
在线教学本身不是目的,“教”是为了“学”,教师线上的引领和服务只有借助于与学习者的交流和沟通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习的发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职责。在分离的时空中育人,在线教学完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作为不再限于教课辅导,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的教学设计等知识并学会吸引学习者。
行源于心,教师稳定而深层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自身的角色定位[17]会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定期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辩论可以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的内涵,自觉强化自身对在线教学要求的认同感。
(二)以在线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师培训
工作坊(workshop)是一种以解决应用性问题为重点的学习方式。在线工作坊通常以一名在远程教育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团体成员分组,在该名主讲人指导之下,通过有关在线教学具体主题的资讯分享、小组讨论、演示、实际操作、意见表达等活动,探索在线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模拟真实情境并讨论和分享解决思路与方案的实操性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技能和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能力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如果工作坊采用在线形式开展,会更有利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在线学习形成直观感受,参训教师可以揣摩主讲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辅导方式,通过师生角色换位更好地理解学习者所思所想,甚至发现学习者自身还不清晰的学习需求,形成自己的在线辅导方法与风格。
(三)推进教学学术研究,提供有效的论文写作支持
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既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还可以部分缓解外部评价机制与在线教学要求之间的紧张。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学习借鉴英国大学教师与教育发展协会的经 验[18],尝试在校内建立教师联盟,为教师个人提供服务,如开办暑期学校,成立阅读小组,对相关热门文献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为成员提供写作支持,使成员的研究成果能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提供小额资金资助,促进教学成果转化为研究论文,并支持受资助教师传播他们的研究成果;举办校际交流会议,通过论文交流为同行提供更为广阔的在线教学成果分享平台。
(四)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指南,完善外部考评制度,规范教师在线教学行为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原理,自组织系统的发展完善与评价反馈密切相关。而教师现有发展水平与目标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有待跨越的地带”,可以称为教师的“最近发展 区”[19]。教师需要在外部评价和反馈的指引下跨越一个又一个“最近发展区”,从事在线教学的教师在这一方面尤为明显。
在线教学行为指南可以根据目前教师在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时间为纵向轴,以行为内容为横向维度(见表7),明确引领的方式和服务的内容。
表7 在线教学行为指南纲要简表
[开课前一周\&完成所有课程内容与在线交互活动方案的设计、修订以及实施准备\&熟练掌握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并能做出使用说明(问答模板)\&获得所辅导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基本情况,形成有区分度的辅导方案与服务策略(模板,字数不少于……)\&通过邮件、短信、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每个学习者建立首次联系(记录模板),判断学习者个体最愿意接受的联系方式\&根据每个学习者最愿意接受的方式,分别推送课程学习建议\&第一周\&选择简洁、明了的方式告知每一个学习者本周学习内容与任务,设计有趣的活动,引导、激励学习者阅读/使用学习资源\&第一时间回复学习者的所有疑问\&根据学习者的反应,判断不同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课程页面、论坛或QQ群,主动问题讲解文本(建议图文版)\&及时评阅学习者完成的活动与作业,在鼓励、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问题并即时反馈(字数不少于……)\&第二周\&定向联系没有参与学习的学习者,了解原因,理解困难,提供解决方案(联系记录)\&根据上一周学习及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习者状态,调整辅导策略\&通过论坛、语音或视频发起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话题等,增强课程及教师的吸引力\&讨论活动小结(字数不少于……),对每一位参与者分别做出鼓励性评价,并给予“分级奖励”\&第三周\&发现学习困难以及缺乏学习动力的学习者,提供定向辅导和远程协助,帮助其与热情友善的学习者结对学习 \&组织“线下进行线上呈现”的活动任务,展示学习成果后开展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并反馈(字数不少于……),对表现优秀者赠送小礼物等\&……\&教学阶段性小结(字数不少于……),并通过课程论坛或其他交流途径与学习者沟通\&第…周\&……\&]
指南不仅是教师的在线教学行为准则,也是评判依据,一旦纳入教师整体工作绩效考评范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考评体系单纯重视科研与教学获奖,缺乏诊断性考评、过程性考评的缺陷[20]。同时也能为教师在线教学工作量的核定(含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提供一个相对科学、合理并可操作的基准,比如为教师提供各项教学活动模板和字数、时间要求,为教师每一周的个别化教学行为核定平均时间。在进程中,学校可以通过与大型网络企业合作获得相关交互数据以及学习平台数据,审核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以要求教师提供佐证材料。确认教师辅导单个学习者的工作时数后,乘以学习者人数就是教师的在线教学工作总量。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指南可以为教师的行动反思提供参照,教师对自己每一周、每一阶段、每一轮的在线教学历程都可以据此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在线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策略的适切程度。通过内外部评价与反馈,教师在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行为的同时,会逐渐将引领服务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都会因为长期的教与学实践形成内隐的个人化的“实践理论体系”,“引领服务式”在线教学对于教师既往的个人知识体系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完善。在我们目前的个案追踪研究中,还缺乏细致的对影响教师教学思维与行为选择的变量的分析,未来以教师个体持续的在线教学行为与能力发展作为观察和比较研究的对象,也许可以从更微观的视角发现有意义的影响变量,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师培训策略。
[参考文献]
[1][5] 秦宇. 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版,2005,(11):37-39.
[2] 石磊,梁亮. E-learning环境下引领式学习模式初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3):149-150.
[3] 任岫林,谷鸿. 从马里兰大学的教师发展看远程教育质量保障[J].当代继续教育,2014,(6):77-79.
[4] 郭. 引领式网络课程:理念及设计[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3-17.
[6] John S. Rosenberg. 哈佛与MIT最新研究:近50%学习者注册后从未上课[ EB/OL]. (2015-04-23)[2015-08-26]. http:///post/613026/.
[7] 张丽,伍正翔. 引领式在线教师培训模式理论创新与实践机制――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61-65.
[8] 郭. 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137-157.
[9] 余清臣. 交互主体性与教育――一种反思的视角[J]. 教育研究,2006,(8):25-30.
[10] 安德鲁・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4.
[11] 邢延龄,李莹. 中英开放大学辍学比较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2,(11):94-97.
[12][20] 胡小桃. 从高校教师发展状况看我国教师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95-98.
[13] 李伟胜. 实验研究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14] 王晨. 引领式在线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天津: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15] 姜勇.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发展初探[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3):17-20.
[16] Bullough. R. V. ,Baughman. K. First year teacher ― A case study[M]. N Y: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9.
[17] 姚青伟. 学术资本主义视阈下高校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J]. 学园,2015,(8):33-34.
[18] 吴薇,陈春梅. 英国大学教师与教育发展协会:支持并引领教育变革[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9):38-47.
[19] 郑家裕. 教师专业化需要重视教师的“最近发展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33):23-24.
篇4
二、课程参考教材
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学生选课”例子的E-R模型和关系模型,掌握简单数据库系统的建模方法,实现客观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
2.掌握将模型与系统设计进行实现的方法,能够构建简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3.了解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内容划分的背景和意义。
四、重要概念
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的划分,使原来的大量概念变得有序,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学科认知的复杂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E-R图的简单绘制,计算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抽象,理论和设计)的区别。
教学难点:计算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抽象,理论和设计)的区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计算思维的定义和本质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计算思维的定义,这是华裔美籍的计算思维研究学者周以真教授给出的定义,简单地说,计算思维就是围绕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性思维,以设计与构造为特征。它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第二步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
1.介绍新的课程内容主要提纲。
计算学科中的三个学科形态,首先我们要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抽象形态、理论形态和设计形态。它反映了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学习三个学科形态。
2.引入“学生选课”的例子。
这里给大家引一个“学生选课”的例子,它给出了学生和课程两个实体,也给出了它们的联系,要求我们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选课这一信息的管理。其实,在我们刚进入大学,每个同学都会遇到选课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选课是在网上进行的,很方便很快捷。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选课这件事是如何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信息世界,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呢。这这个过程就跟我们的三个学科形态相关了,怎么相关呢,其实就是现实世界客观对象抽象的过程。对学生选课例子的感性认识——抽象形态,对学生选课例子的理性认识——理论形态,对学生选课例子的工程设计——设计形态。
3.介绍抽象形态。
我们人看到的是现实世界,通过人脑认识抽象;就得到概念模型,也就是信息世界;将这个概念模型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进行描述,就得到了数据模型,也就是机器世界。这就是一个现实世界中客观对象抽象过程。
结合“学生选课”的例子,我们人首先看到并获取的信息就是学生和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学生可以选修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被任一学生所选修。我们第一眼看到并获取的信息实际就是感性认识,将学生、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应起来,实际上就是将客观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
概念模型的定义是:是客观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其中的主要概念有,实体、属性、码、域、联系等,概念模型最典型的就是数据库领域的ER模型。ER模型是一种用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来描述客观世界并建立概念模型的抽象方法。ER图是对ER模型的表述,它有一定的规则,实体:用矩形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数字标注在图上。
小结:抽象源于实验科学。按客观现象的研究过程,抽象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1)形成假设;(2)建造模型并作出预测;(3)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4)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建立E-R模型和概念模型,实现了对“学生选课”问题的抽象(感性认识)。
4.介绍理论形态。
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就应该上升到理论认识。概念模型(E-R图)不是机器世界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仅仅是客观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还需要转换成机器世界能支持的数据模型。在数据库领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基于关系理论,体现为二维表结构的数据模型每个关系对应于一张二维表。
结合“学生选课”的例子,从ER图,我们就会得到三条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生选课信息。从这三条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生选课信息,我们就得到数据模型对应的这些二维表。到此就完成了理论形态的认识。
小结:理论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的内容:(1)表述研究对象的特征;(2)假设对象之间的基本性质和可能存在的关系(定理);(3)确定这些关系是否为真(证明);(4)结论。在数据库理论(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选课”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对“学生选课”问题的理性认识,从而为“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5.介绍设计形态。
我们完成了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建立,就应该根据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该模型进行定义,从而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学生”数据表的SQL语句。我们再创建课程数据表的SQL语句,学生选课数据表的SQL语句。那么我们就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
接下来,便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修改和查询,从而完成对“学生选课”的管理。一个简单的查询:查询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和姓名。SELECT SNO,SN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SC.CNO=COURSE.CNO AND GRADE>90;系统运行以上语句后,即可在屏幕上显示所求的结果。
小结:一步一步建立起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的内容:(1)需求分析;(2)建立规格说明;(3)设计并实现该系统;(4)对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最后借助某种关系DBMS实现“学生选课”应用软件的编制,而这里我们就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这里只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在实际的工程开发中将是包括用户交互软件的开发。
6.介绍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篇5
1 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但由于对“到底为什么转”“转什么”“转到哪”“怎么转”“谁来转”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如何回答和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政府、高校和学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校已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转型试点院校,各项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案设计如何改,没有好的方案与方法,仍在不断的探索中。
2 我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现状
我校虽已启动转型发展的改革之车,各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制度也相继出台,也于2015年部署实施了转型发展新形势下的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也已初步成型。对于我校来说,转型不光要有宏观的理论指导,更要有具体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配套支持。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虽已初步完成,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相应配套措施还未实施。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如何转,如何改,仍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3 现有课程体系及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校以前定位的问题,致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还以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为依据,对本科学生的培养仍然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几乎照搬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就业“两张皮”。致使学生毕业后面临与一本、二本的学生同样的竞争形式,造成简单工作不愿干,复杂工作干不了,动手能力差,缺乏职业资格证,就业困难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教的内容与社会需要的脱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需要急需改进。正值我校改革之际,以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论述“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4 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论述课程体系建设
4.1电信专业就业岗位群
2014年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针对于以上背景,近年来相对适合本专业及就业较好的岗位有:
1)信息处理技术;2)专业硬件设计;3)PCB设计与应用;4)嵌入式硬件开发;5)FPGA设计与应用;6)通信设计与应用;7)电子信息专业从教;8)工业生产及自动化;9)创新创业。
4.2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1)信息处理技术员资格证书
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举办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全国通认,含金量高。
2)电子设计工程师资格证
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Electronic Desig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简称edp)是中国电子学会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设计工程师的需求而推出的一项专业认证。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的性质属于同行认可,社会承认。认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标准、注重能力,追求最大的社会认可度和最终的国际互认。
①目前进行的认证考试主要有两项: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考试;板级设计初级工程师认证。
② 目前进行的初级认证考试主要有: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含初级、助理);板级设计初级工程师(含初级、助理)。
③2012年开始试行的电子设计中级、高级认证电子设计中级工程师;电子设计高级工程师。
3)网络工程师资格证
网络工程师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网络方面共有三个等级:初级为网络管理员;中级为网络工程师;高级为网络规划设计师
4)ARM工程师资格证书
ARM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通过后,获得由ARM公司统一发放的AAE认证证书,行内认可,含金量高
5)通信工程师资格证书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是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范围及对象:各通信运营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所有从事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分为:助理通信工程师、通信工程师、高级通信工程师。
6)电子信息工程师资格证
经职业技能鉴定、认证考试合格者,颁发加盖全国职业资格认证中心(JYPC)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的《注册职业资格证书》。权威证书,全国通用。政府认可,企业欢迎。网上查询,就业首选。该职业资格共分三级:助理电子信息工程师、电子信息工程师、高级电子信息工程师。
7)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15年开始,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8)自动化工程师
自动化工程师资格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由于自动化工程师的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因此该职位的就业形势非常好。此外,其还可以从事教学或是研究工作。
9)创业咨询师
此证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其可作为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岗位续聘、职称评定、加薪的重要参考依据。 创业咨询师目前等级分二级,依据《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两级,分别为:二级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三级创业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4.3“三位一体”课程设置体系
为了突出我校非外语专业的“专业+外语+创新创业技能”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外语类课程坚持了几乎是4年不断线。为了适应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本着理论适度,重在实践,但又不能等同于高职教育,认为此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比例在35%左右比较合适,本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34.72%。
5 小结
我国部分高校的应用型教学改革已拉开序幕,各个高校都在摸索着前进,试图找到符合各种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学校也已基本完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经由校内外专家的审定,都觉得较符合我校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以此建立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定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杜希宙,韩伏彬.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J]. 衡水学院学报,2016(4).
篇6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服装设计项目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将服装成衣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进行综合训练的课程。通过服装设计项目或主题设计项目的学习,对服装整体设计进行认识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内在规律,培养用专业的眼光,独特的视觉角度观察与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打样、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师助理角色做好准备。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需由主讲教师针对企业要求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整体思路,并与教学小组内的教师共同商议后,由教研室讨论通过。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任务设计
1.2013年春夏童装产品开发方案案例简介
1)设计主题
通过对流行趋势和童装市场的调研分析,进行设计主题的确定,包含灵感来源、色彩流行趋势、设计流行元素、标杆品牌市场调研。
2)品牌命名
通过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对品牌文化进行诠释;了解儿童心理,以儿童作为主人翁来设计品牌的主题说明。借鉴标杆品牌把握品牌风格,根据品牌的目标市场确立品牌定位。
3)产品分析
根据流行趋势,注重不同质地面料的搭配,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产品分析内容包括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系列商品构成等
4)设计人员及时间安排
1.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
2 .根据企业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确保按时交货。
2.开发思路
1)色彩定位:对2013年青青果春夏童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流行色发表信息和去年的流行色彩情况,定出今年产品的主色调,进行色彩定位。
2)面料定位:从生理特点看,儿童的皮肤稚嫩,易受不良物质的刺激。这就要求服装面料吸水性能好,能够充分吸收汗水而不会产生不舒适感。现在棉织物的功能开发越来越细,各种风格的面料性能都可以仿制,比如说仿真丝、仿化纤等棉织物。本方案选择绿色环保的棉类面料作为主要选择。
3)设计方向:根据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确定设计方向,结合成人服装的款式细节流行趋势,比如今年流行的肩部夸张造型等,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打造产品特色。图案装饰方面运用一些机绣、贴图、印染、立体化等工艺手段,要多注意图案的时代感、民族性、卡通感、立体感等。
三、教学设计
1.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一、项目任务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品牌特色分析、、企业2012年产品策划书案分析。模块二、服装流行趋势分析和市场调研报告。模块三、产品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消费对象定位、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和款式细节流行趋势)、系列商品构成、款式设计和系列拓展。模块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模块五、产品及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演练法,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设计,过程全部模拟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并按照企业要求设置相应岗位。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展示方式的改革
1)面向学生和辅导老师的成果: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文本资料(包括设计主题、产品开发方案、款式设计、面料选择、样板工艺设计、产品照片、个人总结等)。学生准备ppt进行自己的产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讲解,回答提问,作品介绍,由指导老师打分。锻炼学生的资料整理和表达能力。
2)时装模特秀展示,邀请专家企业媒体人士参加,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评分。模特秀由学生负责全过程的筹划,包括一些形象设计店家的广告赞助等。锻炼学生的展示项目筹划实施能力。
3)静态样品展示,要求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作品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开发的产品。由各学生小组长负责进行产品陈列,检验学生对陈列营销课程的知识掌握水平。
4)由各小组的市场经理根据自己的设计报价和企业洽谈资金投入问题。学生从面辅料成本、设计价格、样板提供价格、样衣制作费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报价单。此环节锻炼学生的商务洽谈水平和交际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
1、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本项目课程为企业提供了4个系列共34套童装,款式结合流行时尚元素,色彩搭配协调,结构合理,面料选用纯天然的棉印花布和针织卫衣面料,透气性好,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充分考虑了儿童好动的特性。表现手法上延续青青果的特点,设计各类卡通图案,并结合口袋等功能性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品牌特色。
2、以能力本位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选题(任务书或主题内涵分析)、调研分析、(对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艺操作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深化女装产品外形、技术图、放样、编制技术卡、预算表等方面的知识。
服装项目课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从面料、配色的选择开始,到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样衣制作,每个环节的实施由具体的学生负责和指导老师及企业专家交流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技能水平。
篇7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12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尼・博创立,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思维逻辑顺序图示,将一切能够联想到的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呈中心辐射状分布。“图示是个体的整块的系统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在认知心理学看来,图式就像是围绕某个主体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认知结构,其中有许多空位,以便容纳新知识。”[1]英国管理学家Dr.Tony Turrill说:“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你一下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在英国思维导图已经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德国、新加坡、美、日、韩等也在大力推广思维导图。
从多元智能角度看,学生绘制化学思维导图个性化作业,能平衡逻辑思维能力和图像接受能力,同时开发左右脑,促进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同时需要学生应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因素表达出知识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能帮助学生将烦琐、庞杂的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二次整合,可以锻炼学生概括、发散思维的能力甚至可以反映出在思维上存在的不足。
二、学生思维导图作业的实践
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应用学生思维导图个性化作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和解题,具体做法如下:
1.思维导图学习阶段
通过以思维导图为主题的化学小报在班级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基本过程等,让学生接受思维导图,重视思维导图在高三复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借助班级微信群,分享一些思维导图案例和绘制技巧的文章,在复习课中逐渐渗透思维导图的画法和应用。
2.思维导图的实践阶段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整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依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其次,教师批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对其在思维导图中体现的思维错误进行一定程度的点评。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抽取一幅典型作品,先让其作者依图介绍复习要点,然后大家讨论还可以进行哪些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课堂复习情况,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或重新制作,并适当地在图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从而形成个人的复习资料。这样,整章内容就浑然一体,浓缩为一张思维导图,知识盲点、能力缺陷也就非常清楚,从而逐步达到“把书读薄”的目标,复习课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学生个性化思维导图案例及分析
[案例1]高三一轮复习“生产生活中的氮及含氮化合物”,笔者先布置学生自主复习后整理思维导图,以下为一个学生的作业作为典型当堂点评:
[案例分析]此学生作业应用了归纳,在对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差异后对二者的相似性有毒进行归纳,由硝酸的易分解联想到同样因为见光易分解而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次氯酸,并且将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转化串成一线,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了内在逻辑的梳理,并把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画出来,此作品作为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方法介绍可谓可圈可点。
[案例2]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做题时必不可少的,教师能不能有效讲题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针对性讲解,笔者尝试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思维过程的选择题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解题的过程表示出来,教师通过学生的解题思维导图判断学生解题思维是否合理。
[题目]某一混合物水溶液,只可能含以下离子中的几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②第二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Cl-不可能存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K+一定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学生思维导图作业]
[案例分析]此溶液中不含有镁离子,作为选择题学生可以选到正确答案,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体现出不含镁离子的判断是通过①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得出的结论,学生认为题目讲收集到气体0.04mol言下之意是没有沉淀生成,而这样理解题意显然是牵强的,暴露出学生思维的不严谨性。正确的推理过程应该是根据步骤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可知有3.94g沉淀溶解,判断原溶液一定含有CO32-、再根据Mg2+不与CO32-大量共存知原溶液不含有Mg2+,同时上述思维导图也暴露出学生对CO32-、SO42-只能做定性判啵无法通过沉淀的量进行定性计算CO32-、SO42-的物质的量,更无从谈起利用电荷守恒判断K+的存在。
[案例3]化学实验题中的计算是高考化学中重要的考查方式,让学生将题干以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出来,更方便理解题意进行计算。
[题目]有某种含有少量FeCl2杂质的FeCl3样品。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采用下列步骤进行:
①准确称量mg样品(在2~3g范围内);
②向样品中加入10mL 6 mol・L-1的盐酸,再加入蒸馏水,配制成250mL溶液;
③量取25mL操作②中配得的溶液,加入3mL氯水,加热使其反应完全;
④趁热迅速加入10%氨水至过量,充分搅拌,使沉淀完全;
⑤过滤,将沉淀洗涤后,移至坩埚,灼烧、冷却、称重,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试回答下列问题:
……
(6)若坩埚质量为W1g,坩埚及灼烧后的固体总质量为W2g,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请把结果约到最简)? 。
[学生思维导图作业](6)计算过程如下:
[案例分析]本题的题干转化为思维导图形式,对于第(6)步的计算变得一目了然,利用元素守恒观,样品中的铁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灼烧后的Fe2O3中的铁,难点在于实验过程中的换算如配制250mL量取25mL进行实验,不用思维导图,学生容易疏忽这个细节,通过思维导图思路变很清晰,简单计算便可得到答案。
三、学生思维导图个性化作业评价与反思
思维导图个性化作业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间横、纵向联系。学生在归纳整理知识结构中思考、整合,使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科学、完善化,这种个性化作业不仅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空间智能的发展,同时也容易给学生带来成功体验,因为角度可以不同,答案没有唯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2]。
实践表明,有效的学生思维导图个性化作业在实施中要做到:
(1)教师加强示范:平时教师在题目讲解或课堂板书中多利用思维导图,除了能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画法,明白思维导图的用处,还能优化课堂教学。
(2)学生勤加练习: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布置思维导图作业,如复习课的知识梳理、计算题或推断题的解题过程多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3)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多做思维方法如联想法、归纳法、对比法等的指导,启发学生主动建构,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师点评中帮助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
(4)引导学生反思:教师点评后学生多做反思,如思维的发散性、严谨性等,发挥学生思维导图的最佳效果。
篇8
1.西方历史记载:苏格拉底开案例教学之先河
在西方,案例教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399)最初开创,“产婆术”,亦称“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原指讨论问题的方式,从而开案例教学之先河。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引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中来,案例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的目的,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从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他的学生柏拉图师承了这种教学方法,将他的“问答法”编辑成书,通过故事来阐明道理,从而首创了历史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
2.中国的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
案例教学经历100多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采用大量的民间事例来阐发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案例教学非常相似。案例教学的相关思想最早是在孔子的《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另外,我国史料记载,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其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采用“一事一议”,以事论理的形式,记载历代较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得到借鉴和启发。同样,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汉代《皇帝内经》等医学方面的著作,应用大量的案例,使读者可以根据案例,了解病症,对症下药。
3.案例教学概念界定
1870年,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德(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创立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被誉为案例教学法的“先驱者”。
朗德尔《合同法案例》(Selection of Cases on the Law of Contracts)前言中说:“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案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案例。”2他要求学生在合同法课堂中,“只阅读原始的资料即案件(cases),并描述他们各自的结论”。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说,思想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是指教师精心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真实、典型案例,将材料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特定的生活情境(事件的现场),转变角色,分析案例,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课堂上学生高质量的案例讨论及师生互动总是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密切相关。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本论文选取案例教学中具有典型性的几项课前准备工作分别进行叙述,有选择案例、研究案例和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1、案例编选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运作机制,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编写要精练,针对的问题要突出,这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致力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互动合作意识。案例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贴近生活:案例选择要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具备的经验具有相通性,这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内在要求。为此,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编选案例。
(2)启发性:案例教学的案例既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蕴涵着问题及解决方式,它是一种问题情境,不仅可以给人以暗示启发,而且可以给人以理想思考,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着理性思维转变。学生透过各个案例,深入地观察、分析和“亲身”体验,进而做出判断、推理和分析,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答案。
(3)精炼性:案例的选择数量适当,所选案例文字不宜过长,否则会带给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和意思上的困顿,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呆板、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成易理解、生动的现实体验。所以,教师应精细选择高质量的典型性案例,不应盲目地对案例进行罗列来服务教学。
(4)针对性:案例的针对性即主题明确。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多关注在焦点问题与社会热点,意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所以,教师在选定案例后,应该针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教学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选案例。
1、2研读案例
案例精选之后教师要进行研读,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对案例材料和相关知识准备越充分,教师就越主动。教师必须要对案例资料、包含知识、理论背景进行深层次分析,案例相关材料的收集渠道来源于参考书、论著、报刊、文献、社会调查等方面,教师知识储备丰富,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讨论。具体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案例反映的知识、重点问题是什么?案例涉及到课本哪些基本知识点,拓展课本之外的哪些知识?案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什么问题?案例依托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
1、3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后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在脑海中想象案例讨论如何进行,包括怎样开始讨论、怎样进行以及怎样结束。其次,教师还要预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案。最后,教师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计划。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计划包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布置学生预习作业、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明确课堂提问的顺序和讨论方向以及如何做课堂总结等。(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凌皓.中国教育名著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潘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David A.Garvin,Making the Case: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the world of practice[J],Harvard Magazine.2003(9-10)
篇9
曹同学,来自湛江一个农村的教师家庭。他从大一开始,与无心学习的老乡混在一起,经常旷课,并且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与宿舍某个同学发生误会,为了报复那个同学,在某天晚上,他偷了该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经过派出所民警的调查与取证,他承认了错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派出所让他以取保候审的形式暂时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等候结案。
离开派出所后的第二个晚上,由于宿舍受害同学的强烈反对,加上宿舍其他同学对曹同学以往在宿舍不搞清洁卫生、私自使用他人物品、拖欠电费等不良习惯的厌恶,尽管曹同学真心认错,但却无法融入原来的宿舍。曹同学与宿舍其他同学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冰。秉承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我系领导、辅导员老师晚上深入学生宿舍,与曹同学宿舍的同学一起座谈。曹同学坦诚向宿舍的其他同学承认错误,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宿舍的其他同学分析了曹同学造成恶果的原因,也反省自身以往做的不足之处,最后,受害者豁达地原谅了曹同学,宿舍其他同学同意给他一个机会,继续住在原来的宿舍,并且愿意在往后的日子里,通过监督的措施,帮助曹同学改过自新。曹同学非常感谢同学和老师的原谅和帮助。从那天晚上至今,曹同学与宿舍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并且按时上课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破冰之举至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案例分析:
(一)心理原因
曹同学出身于一个农村的教师家庭,家庭成员从小给予他很大的希望。从高中开始远离家乡,到寄宿学校读书,由于与无心学习的同学混在一起,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为了应付家庭成员的期待,开始说谎,报喜不报忧,慢慢养成一种虚荣和懒惰的心态。
大学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以来,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家庭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学校不良的学习风气造成的,扭曲了其正确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诱发诸如好逸恶劳、受挫能力过低、过分敏感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不良的心态。
(二)经济原因
由于大学生活比较自由,没有像高中时代从穿着、宿舍生活以及用餐上相对统一的规定,大学生群体内容易产生相互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生活的现象。曹同学的家庭经济一般,在拖欠学费和宿舍电费的情况下偶尔还请宿舍以外所谓的哥们吃饭以及花一部分的生活费在网络游戏上。家庭无法满足其消费的欲望加重了他实施盗窃行为的动机。
(三)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悬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读书无用论以及拜金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奋斗的欲望,沉溺于游戏,用从虚拟世界获取的满足感填补现实的失落。同时,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投机取巧、不务正业的心理特征。由于抱着自认为小心行事就不容易东窗事发的投机心态,促使了曹同学实施盗窃行为。
解决方案: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大学生误入歧途,一般来说,是由于在某个人生阶段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扭曲,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一时冲动就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大学生一般是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道德观念,即便在某些人生阶段受到遮蔽,但是在其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以真情去感化他,以理去教导他,让他认识和承认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恰好抓住此时机让他痛改前非。
(二)敞开心扉,解开心结
通过老师、家长的正确教导,曹同学认识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后,就面临要解决与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要争取宿舍同学的原谅和接纳。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宿舍所有同学面对面地坦诚交流,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大家,如果有矛盾,老师就要在合情合理的原则下,尽量引导其他同学们以博大的胸怀去给接纳和帮助一个愿意悔改的同学,同时,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让他们也反省自己以往行为的不妥之处。其实,敞开心扉的交流是解开同学们心结的有效办法。曹同学通过与宿舍的其他同学真诚的交流,最后得到了宿舍其他同学的原谅。
(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了带动曹同学改正过去的毛病,在那天晚上之后,安排了其宿舍一名品学兼优的同学每天督促他,跟他一起上课,尽量帮助他跟上之前旷课所拉下的学习课程进度。由于所安排的同学在整个班上都是公认的学习楷模,因此,在其鼓励和帮助下,曹同学再没有出现无故旷课、私自使用他人物品、拖欠电费等不良行为,而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去联系重修补考课目的任课老师,争取早日通过不及格的课程。
大学生能否成才,与其所在的环境,特别是经常接触的朋友,有密切的关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揭示了我们要尽力地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宣传和报道一些学习楷模,鼓励这些学习楷模去帮助和感化一些曾经堕落的同学,他们所起到的激励效果可能远远大于课堂上空洞的说教。
经验启示:
(一)普法教育进宿舍
大学生虽然有法律基础课程,但是大班上课的效果往往不好,因此,有必要把普法教育融入宿舍生活当中。专业教师或者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以宿舍为单位,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至少进行二次普法教育的座谈,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所面临的困惑。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或者宿舍里面,上课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因势利导向学生灌输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篇10
小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小学的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结构体系越来越完善,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另外,从小学课本中文体的类型看,不仅包括比较有写意的散文和小说,还包括写法较为严谨的议论文。从所选择的文章语言表达方式来看,既有措辞严谨的大家之作,也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间作品。教师通过采用合理的言语行为,在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基础上,可以熏陶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朗诵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深度挖掘诗歌蕴含的唯美意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对诗歌的朗诵,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言语的听取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其次,教师通过对文中和诗歌中关键词的寻找和把握,运用符合语境的言语,帮助小学生快速了解该诗歌的写作风格和主要想表达的意义,并让学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然后,教师要善于抓住诗歌的中心思想,并善于挖掘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诗歌之中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是进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核心阶段;最后教师要擅长利用对教学内容的剖析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意境之美。具体地来说,当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要再进一步挖掘蕴含在诗歌语言背后的情感,深入分析诗歌意境,让诗歌之中的意境之美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让学生在体会诗歌意境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美感。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言语行为的选择
除去把握好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之中的各种教学元素,教师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由于小学生审美、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未形成定式,其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并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对任何事物都有较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可以设置问题,供学生思考,课中提出能引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诸如“这个问题你们应该怎么看呢?”“作者在写这段话语的时候是什么心态”等问题,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后留下未讲解完的知识作为课后的任务。具体地来说,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择能够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综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出语文课本中各知识点的元素,寻找最适合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方法,并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求知欲望,并在欣赏优美课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及发挥语文教师言语作用。
篇11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以语言教学为主,面对目前很多幼儿园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外籍教师在教授幼儿英语方面受到社会的追捧,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否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问题幼儿园和家长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注意到外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有作为母语运用的恰当性与自如性,以及文化的本土性,但有时在活动中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的暂停,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容,语言出现较难的词汇,与幼儿交流出现困难。就萌生了此研究,在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此研究提供信息的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是英语教学示范园。选择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学的三位外籍教师(母语为英语)。三位教师中M教师,J教师来自美国,R教师来自澳大利亚
而教学班级选择大一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大一班与研究者有半年的相处,班内一部分幼儿参加园外的机构学习,英语水平高于本园的另一个大班班级。
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M教师为例,分析M教师在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并给予建议与对策。 M教师在园担任大中小班的英语教师,选取在大班的2节课,2节课都为外文图画书的阅读。每节课的时间大约都在30分钟左右,所以按照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记录方法,每三秒做一次记录,每节课的数据约在600个左右,两节课共有数据1200个,此研究将这些数据选取进行统计,进行分类,总结,统计之间的比重和频率,从而以量化的形式对外籍教师的言语进行分析,得出其语言的整体特征。
M教师言语行为的数据汇总分析,从M教师的言语行为分析结果来看,得出的数据一共1305个,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通过M教师的总体数据可以得出在M教师的两个样本中教师言语占都一半,这表明教师在课上的语言把控得当,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儿童的言语所占30,57%,幼儿的言语行为在课上也占一部分,幼儿在课上主动或被动的言语行为表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较好。接下来分析教师具体的七类言语行为教师直接影响数据为247个,间接影响数据位48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比例为1,95:1,说明教师的讲解,命令或指示还是多于接受幼儿的情感,表扬,教师提问。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根据以上的教学片断来与FIAS分类标准来看,课堂中教学言语行为主要以教师言语中间接影响的教师讲解和儿童被动为主,教师讲解主要在全英语课堂中幼儿基本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手势的解释, 而儿童被动性话语较多主要因为在与重复教师的话语,这些话语主要受教师的话语以及动作影响。教师提问与儿童主动性话语也占一部分,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出现次数较少,而且表扬的句式也比较简单,以“good”,“yeah”为主。教师能在课堂进行中发掘出一些潜在的词汇与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的安静或混乱与教师的性别,语调及课前准备有极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教学片断的选用与量化分析的最后结果有一致性。
对于对三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师观上有共同之处:三人都基本认识教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在教学上应该共同发展。M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幼儿带来欢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R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教学上成为还在感觉人好像出的感觉,J教师认为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上过于强加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总而言之三位教师都愿意在教学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导,他们也一致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朋友。
对于三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研究发现,M教师的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R教师的教师语言共683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4,72%,幼儿语言共22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17.79%。J教师的教师语言共868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67.81%,幼儿语言共27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21.25%。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开放性的言语互动,建立幼儿为主的语言环境
外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言语是维持课堂气氛的关键,如果以教师控制为主就会抑制幼儿的言语行为,积极地互动式要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水平上,在外籍教师全英语的课堂,幼儿有时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时刻或得幼儿的反应以便做语言的调整,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主动性的发言机会,去鼓励他们发言,教师的全英语环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在细节上把控幼儿的言语的行为,就更加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2.提高教师言语的灵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篇12
0 引言
众所周知,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得最频繁的教学手段之一,他可以帮助教师激发更多的课堂话语(Classroom Talk)。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早已开展了大量的对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调查研究。总体上来说,国内对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要比国外起步得晚些,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将教师的提问行为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主要调查当前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以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现状。
1 研究方法
1.1 理论框架
教师课堂提问属于教师话语的一种特征,不同的研究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本研究与以往的不同,主要采用Bloom的分类将所观察到的教师的提问进行分类。Bloom将认知领域的教学分成六个层次: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 (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其中知识和领会层次属于低一级认知领域层次(Lower-cognitive level),应用,分析和综合属于高一级认知领域层次(Higher-cognitive level)。根据Bloom等人的观点,属于知识和领会层次的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他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复述。相反,属于较高一级认知领域层次的问题(包括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学生在回答这一些类型的提问时,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
1.2 研究的问题
(1)高校英语阅读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在本调查中,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有哪些,数量各是多少?
(3)在本调查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某高校英语专业1名阅读教师。历时3个月,共20个小时。研究方法有:(1)课堂观察法;(2)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及类型
在20个小时的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共收集到288个问题。并运用Bloom的六个分类将其进行分类,结果得出,教师在课堂上一共提了190个(66.0%)知识型问题,38个(13.2%)理解型问题,11个(3.8%)应用型问题,24个(8.3%)分析型问题,5个(1.7%)综合型问题,以及20个(7%)评价型问题。在进一步从大层次上分,教师所提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总共228个(79.2%),而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只有60个,占总数的20.8%。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低一级领域的问题比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要多得多。
2.2 教师课堂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究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和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
(1)教师的低一级领域问题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教师所提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总共228个(79.2%)。基于Bloom的分类理论,低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复述。这一类型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文章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对材料意思的理解。除此之外,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所提的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单词,句子结构,以及文章的具体信息,学生从文章中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过多地使用低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并不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类问题没有用,在课堂上不用提,因为他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文章的基本理解能力。
(2)教师的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数量上看:在本研究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提出了60(20.8%)个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根据Bloom的分类这些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关。作者以这四种类型的问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教师所提出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太少,不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的提高。Almeida在他的研究中也曾指出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过少,就无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从数量上来看,教师有限的高一级认知领域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从质量上来看:通过对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数据上来看,教师对高一级认知领域问题的使用上存在着一些误用。例如:
T: 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prefer "eat-to-live" or "live-to-eat"?
S1: Eat-to-live.
T: Eat-to-live? En...good. Do you know what the meanings of "eat-to-live" and "live-to-eat"?
Ss:......... (Students translated it into Chinese.)
在上例中,根据Bloom的分类,教师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prefer "eat-to-live" or "live-to-eat"?)属于评价问题。但从教师接下来的提问可以看到教师在使用课堂提问策略时,缺少有效的推理链条。所谓有效的推理链条,就是需要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地提问慢慢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某个问题,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更要解释原因。根据Fisher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他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就是有技巧地对问题进行推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必须注意问题中的推理链条,要保持问题间的相互联系性,一级一级递进,这样才能慢慢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上述例子中,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评价问题让学生评价判断两种生活方式,但教师却没有紧接着让学生说明原因。相反,教师在提问策略上,转而提出了一个低一级领域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篇13
关键词 民族;教育;发展
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不一定照搬城市学校教育发展模式
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教育的今天,如果民族地区小学教育仍然依照城市学校的模式,全国上下统一用一个标准、一套教材,显然违背了新一轮课改的精神。那么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又如何开展?黄果树大洋小学的做法也许有一些可借鉴的东西。
我校建校于民国廿三年,历史悠久,早已远近闻名。因校舍为石木结构,年久失修,加上规模小,直至2001年3月,特申请使用了《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基建资金七十万元人民币修建了配套完备、功能齐全,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型学校。
2004年,基本实现“普九”目标后,学校根据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大胆改革。(一)除了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外,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优秀民族民间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资源,整理编写《布依族民间文化艺术》校本教材,把布依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引进课堂,开设民族民间文化课程;(二)引导学生学习操作和品评欣赏民间文化艺术,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因此而受到各级各界的重视。国家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省、市教科所(民族局)的领导和专家曾到校视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滋根基金会(海外华人组织)的友人曾到校访问,对大洋小学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赏。
二、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地区小学可以挖掘的一笔宝贵财富
各民族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都受到保护、受到重视。2002年10月8日,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宗委下发了《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文件),2006年贵州省“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写成提案,2013年12月,党的十三中全会提出的“保护传统文化”政策。近几年,各级政府不仅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方面有了新的举措。而且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民族地区小学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把当地最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弘扬和传承宝贵的优秀民间文化。
2002年10月8日,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民宗委《关于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黔教发[2002]16号)颁布实施以来,大洋小学按照文件精神,率先把布依族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引进课堂,每周每班安排两节民族文化课,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校担任民族文化艺术辅导员,传授技艺。2007年大洋小学被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学校。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们自主研究、采访、调查、搜集、寻求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触动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聘请专家、老师整理编写三至六年级的《布依民间文化艺术》校本教材,让学生学习、领会和感悟优秀民间文化的精髓,从而自觉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
2008年秋,罗仕慧老师执教的“快乐的布依女孩”恰入其分地渗透了蜡染工艺服饰的教学,他能用自制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风格朴质、美观大方的布依蜡染服饰,孩子们画出了许多漂亮的身着布依族蜡染裙的布依少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我们结合美术欣赏课《剪纸》,有机地融入了民族剪纸艺术,把勤劳、纯朴的布依人的民风民俗,都创作成为剪纸作品:身着布依蜡染服饰的布依族大嫂喂年猪,布依族汉子挑年货等,方寸之间,尽显布依韵味。
由罗仕凤老师执教的课题研究课《布依族传统蜡染裙的认识》将布依蜡染制作及服饰文化恰如其分地引进美术课堂,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这节课代表大洋小学参加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优质课录像评比中荣获省级壹等奖;同时,我校还编写了一份《布依织锦工艺流程》教学设计,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研究已深入课堂。我们还将布依民间文化艺术引进校本课程,伍德超老师执教的《布依民间文化艺术的分类》一课在全区校本课程验收活动中得到考核小组的高度评价。
2010年3月,大洋小学出色地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实验研究。2011年3月,罗仕凤老师指导学生作品在参加“贵州省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同时她自己作品在参展中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并接受记者采访。2012年5月,黄果树大洋小学舞蹈----《斗笠下的布依娃》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黄果树选区一等奖。2012年6月,笔者撰写《美术课程与布依族蜡染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教育学会主办的(2012)教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一等奖;2012年11月,笔者撰写《布依族蜡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荣获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次年2月,此文荣获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2012年11月----2013年5月,笔者主持课题组教师进行校本课题《美术课程与布依蜡染艺术相结合的研究》的教学实验研究,在参加首届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7月,笔者撰写《地方文化转化为美术课程的尝试性思考》,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学会主办的(2013)教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一等奖。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表演,学点蜡、蜡画及图案设计、脱蜡技巧、评选最佳布依蜡染制作设计师等。笔者认为:在开依文化进校本的进程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对校本课程不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民间故事,探访布依名人,查询民风民俗。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记述着,创作着,尽管还很肤浅,但他们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逐渐对布依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有意识的了解布依文化,谈论布依文化,并尝试着设计蜡染工艺……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校教师“站起来了”、“动起来了”,积极收寻资料,寻访名人,进行乡土采风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科学以外的知识,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学生也真正“回归生活了”,开始“主动发展”了,于是,校园文化氛围不再单单是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
黄果树大洋小学的师生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笔可以挖掘的宝贵财富。
三、开展双语教学是民族地区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布依族学生从小在母语的环境里生活,用的是母语的思维习惯进行思维,母语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最精确、驾驭最熟练的思维工具,用这个工具去学习新适应,
认识新问题,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懂汉语的布依族学生来说,由于语言障碍,在接受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学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极少能理解和接受。而双语教学的优势则在于它充分认识到布依族学生的语言使用特点,使语言思维和语文文字符号相一致,学得快,认得牢,跨越了语言障碍,开起了学生智慧的天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贵州布依族是一个有语言有表音文字的民族,布依族教育主要以汉语言教学为主,黄果树大洋小学刚刚进校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使用汉语,过去使用汉语言教学,教学成绩并不理想。近几年来,学校在使用汉语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多数不懂汉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开展布依族语言辅导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学校教师伍德超等4名布依族教师成了“双语”教学骨干,其中一人参加了省级“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学习。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的探索表明,开展“双语”教学的确是帮助民族地区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四、开设英语课是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多掌握一门语言将增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竞争能力。英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使用语言,占全球语言工具中的显著位置。新一轮课改也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设英语课,因此开设英语课将是今后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在一次对升人中学的毕业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布依
族少年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语言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大多数对学好中学课程缺乏信心,成绩不理想,有些少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利用本校罗仕慧老师是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的这一资源,率先于2004年开设英语课。学生毕业计人初中,由于在小学打有英语基础、英语成绩突出,受到中学老师的重视,学生普遍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其他科目的成绩也相应上升起来。我校毕业生伍明霞同学升人初中后,英语和数学成绩在中学全年级获得第一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开设英语课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得到上级的好评。
五、聘请女生辅导员是对民族地区小学女童的关爱
2013年9月黄果树大洋小学聘请安顺市知名专家包友刚医生为女童讲解生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我校根据布依族女孩爱跟本民族年龄稍大、有文化、有知识的女孩交流的实际情况,聘请当地一位20多岁的女孩(高中毕业)经过卫生部门的一些培训后到校担任女生辅导员(伍秀),主要给学生上健康教育课和讲解生殖卫生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人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外,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教育没有真正从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因人、因材施教,无论办学体制,教育模式或是教学方法都一贯沿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难得进、留不住、学得难。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的做法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学校不断创新的办学形式,必将焕发出民族教育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2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