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艺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授课艺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授课艺术

篇1

一、巧用动物图片导入法:可爱的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很多孩子甚至会为了他们而放弃玩具。那么,教室选用彩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动物图片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东北虎、熊猫、蜥蜴、丹顶鹤等动物的漂亮图片,孩子们立刻开心地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接着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98种,爬行类25种,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兴趣很浓,迅速地列出了算式。

二、利用直观教具导入法:数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素材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应大胆选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节内容,我看先给学生呈现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如长方体的牛奶盒、手机盒、墨水盒、正方体的礼品盒、首饰盒等等。学生立马说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很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巧设疑问导入法:教师对某些内容故意制造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才能解决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授课内容融为一体。

四、儿歌、故事、谜语导入法:儿歌、故事、谜语无疑是小学生的最爱,运用结合了教学内容的儿歌、故事、谜语,不仅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我首先问学生:“老师给大家唱一首儿歌想不想听?”学生都说:“想!”接着我就开始唱“千米是老大,米在后面跑,分米紧跟紧,厘米使劲追,毫米落在后”。孩子们认真地听着,同时露出了微笑。当我问你们猜今天咱们要学什么的时候,他们立刻就答出“千米的认识”,简简单单一首儿歌,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二、教学资料

授课时要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授课计划、教案、PPT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料要齐全完整,教材要选用恰当,符合学生水平和专业特点,授课计划要符合实际、安排科学合理,教案书写完整、规范,要与授课计划相符合,PPT制作精美,多媒体教具使用正确熟练。

三、教学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一是师德素质。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热爱才能投入,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师爱能使学生有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只有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尊重和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本学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老师要为人师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时老师不能迟到,服装要整洁,不穿奇装异服,要讲信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知识素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三是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能力素养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这种能力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能力,上课时教师都应该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用语适当,表达确切、通俗易懂、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有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推理严密。其次是书写能力。教师要有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粉笔字和简笔画,板书要工整、正确,布置要合理,不能在黑板上随意乱画,不停地檫黑板,板书要有利于展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做笔记。再次是表演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表演,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乐于接受。最后是课堂掌控能力。教师就像演员,要善于表演,但又不是演员,不能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表现和讲笑话,甚至跑题,要对课堂气氛和节奏有掌控能力,也就是要收得住,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时间安排和把握适当。总之,一切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等。首先,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教学课时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正确地处理好教材,教材上的东西不一定全讲,要有取舍,有时候还要根据当时教学的需要进行增加扩充。最后,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做到容量适当,注重基础,全面覆盖,重难点突出,重点时间要保证,难点解析恰当,难点尽量分散,各个击破。知识讲授正确,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教学内容一堂课要相对完整,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授课内容充实饱满,还要有一个有力而生化的结尾。

篇3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国古代有人利用金属丝来引导闪电,最终发生了电死人的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金属丝,而不是棉线与毛线?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可以增加教师的魅力,并且巧妙地运用语言也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可以把深刻的物理道理和规律生动地再现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语速过慢,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语速过快,会让学生应接不暇;语调太低,学生会走神;语调过高,学生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快语速,在讲解重要的定理和规律时要放慢语速。另外,教学中教师语言要温和、风趣,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不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语言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效果,而且可以起到对难点的缓冲和软化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能使一些原本抽象的概念简单化;教师的语言幽默,可以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语言简练,能够促使学生打开思维。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简练。

篇4

一、善于驾驭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教师的驾驭能力非常重要。一堂成功的课,必须体现“四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示范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参与。因此,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及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有的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工作时间较长,但由于对驾驭课堂的艺术没有注意总结或重视不够,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导,表现为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不佳;而有的教师善于动脑,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提问、讨论、电化演示、图示、欣赏歌曲、分角色表演、电化演示、图示、欣赏歌曲、观看录像等,使课堂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很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师作用于学生,学生也反作用于教师。教师在引导和调控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不断变换切入点,不断调整着力点,不断排除干扰,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包括善于应变和处理课堂上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该果断处理,而不能听之任之或简单粗暴地处罚学生。同时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既不能回避,更不能简单应付,而是要科学、实在地答复学生;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如时间允许,可让大家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商讨以达到一个共识。如果时间不允许,要给学生以鼓励,讲明不能解答的原因,让学生感到满意。这样,课堂就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面向全体学生、适时有目的的激励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茅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学生有潜在的发掘能力、探讨能力和醒悟点,这些只待发现、培养,启发。教师就是做这种培养和启发工作的。上课时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所以说教学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是激发主动性、培养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营养剂”,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另外,教师的激励还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发挥“成功教育”中的“期望效应”,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会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希望,得到成功,学生参与意识就浓郁。反之,如果教师只注意给学优生搭建一个才华的平台而忽略了学困生,失去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就会缩减,潜能就得不到释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一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适时有目的激励,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并娴熟巧妙地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能给学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感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以活动的图像系统地、逼真地呈现各种动态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动向,并对事件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相互关系等都有很强的表现能力,为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操作和练习的机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生动、活泼、有效的教学情景,真正实现课堂大容量、高效率,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通过静态和动态的交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堂吸收消化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想方设法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教学媒体的使用,教者必须要熟练掌握并从程序上精心设计,从性能、用量及时间上充分准备。如果教者没有对这些媒体进行精心安排,课堂上要么不能完全反映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么在使用上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导致媒体使用非但不能帮助教学,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负担。因此,恰当的选择媒体并娴熟地运用,也是授课艺术的一种体现。

四、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窗的钥匙。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要有独特的风格韵味,体现风趣、幽默的个性特点。

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能收到刺激学生感宫、调整课堂气氛之功效。试想,一个教师的课堂用语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或严肃正规的说教,学生在学习听讲中必然会感到疲惫、乏味,进而失去兴趣,必定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堂用语必须做到风趣、幽默,要让学生既感到新奇,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要注意风趣而不造次,幽默而不庸俗。课堂上教师对于一些要求准确表述的问题,用语一定要规范、准确,绝不允许使用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之词来搪塞学生,更不能用低级、乏味的语言来敷衍学生。

风趣,幽默的语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朴实动人;语音抑扬顿挫,语速张驰有度,格调庄重高雅,内容健康向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主参与意识浓厚,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表情艺术是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有效手段

篇5

有人认为,授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有一本教材、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走上讲台,为大学生们授课了。其实不然。要想上好每节课,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没有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决不可能上好每节课的。高校教师的课前准备也要具有艺术性。

高校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我认为以下两个准备必不可少,一是思想准备,二是课件准备。

1 思想准备

高校教师授课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做好自身的思想准备工作。课前的思想准备工作涉及授课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怎样运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怎样进行开场白、怎样处理课间突发事件(如停电或课件不能播放等)、怎样与学生进行互动、怎样实施教学、怎样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怎样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另外,授课教师在上课前还要对授课对象即学生进行必要的了解,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习状况如何、班风如何等等,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课件准备

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大致应该包括4个方面,即课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或学习要点、讲授内容及思考题。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区别对待,原则上,对于实践类学课程,如医学课程,因为图片多而复杂,教师不可能在黑板上画出来,这些图片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对于文字内容则可用黑板板书;对于纯理论的课程,如数学、英语等课程,采用黑板板书加部分PPT展示应该成为相关教师备课的首选。

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内容切忌过多,字体切忌过小,行间距切忌过紧,文字与背景切忌对比度差,幻灯片的模板切忌太花哨。每张PPr的文字最好不超过9行,字体最好为黑体,字号应根据内容而定,小标题以36号字体显示,内容则以32号显示,背景选淡蓝色较为合适。重点内容可以用特殊颜色的字体显示,如蓝色背景下以棕黄色字体显示比较理想。图片不应占满PPr整个画面,应该留有空白.图片下方应配有图片的文字说明或图题。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要考虑幻灯片的界面、文字、声音、构图、颜色、图片、图像、链接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课件形式相统一,不要片面追求课件的华丽效果,若把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吸引到画面和音乐上,势必会降低课堂效率,弄巧成拙。

二课中讲解的艺术

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课堂讲解的能力上。那么,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呢?这当然需要授课教师花时间、动脑筋、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做到。要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语言的表达、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师生间的互动等方面下功夫。 一要用好肢体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口头语言和板书语言外,还有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借助于目光、面部表情、手势等手段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沟通工具。教师的目光在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中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措施。教师的面部表情传达给学生的意思有时会比语言更真实,既能传达真挚、诚恳,也会显露不快、生气和烦恼。因此,教师在自己的脸上适当表露出喜怒哀乐,更能体现出自己的魅力。教师的手势不仅有强调、示范的功能,而且更能清楚地表达某些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因此,手势运用得当也会给课堂增光添彩。

二要善用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只是辅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内容、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而对于其他一些文字内容,则可用黑板板书出来。

三要重视师生互动。教师最好采用提问来引导学生,以便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特别是在教师所讲的内容相对枯燥时,学生往往容易开小差,课堂气氛也沉闷。这时如果教师与学生互动一下,课堂气氛就会立即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重新拉回到课堂里来。

四要避免口头禅。许多高校教师特别是医学专业和工科专业的教师大多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教学理念、教师语言、授课方式方法的系统学习与培训,以致有些教师的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口头禅很多,如“那么”、“啊”、“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词语在课堂上不断地从教师口中冒出,使学生感觉很不舒服,直接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另外,教师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新内容之前,应该将上次课讲过的内容加以回顾和检查,采取随机提问学生的方式,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后反思的艺术

课后反思也叫课后思教。高校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应该进行认真而及时地反思。不是上完课后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沉下心来反思一下授课的得失,如本次课讲得究竟怎样,学生有哪些反馈意见,授课方式与风格能否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与改进,等等。

篇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10年度科技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成果。项目编号:HZKJ201010 项目主持人:邓焱。成员:刘鑫、杨国栋、刘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向普及化,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民办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冒出来,并迅速成长。民办院校的身上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招生规模成倍的增长,那是短期的经济效益在推动。其中大部分民办院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每年的招生在以数十万计数,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一部分高校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办学,盲目跟风,不管有无条件,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师资队伍的快速壮大,绝大多数的新进教师都直接来源于应届毕业生,没有时间来得及在社会上去检验自己所学,就直接进入高校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采用工业化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其质量可想而知。这样的现实情况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特别是民办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战斗在一线上,需要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

1现状分析

如上述情况我国现阶段本科生质量不容乐观。同时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授课模式的不合理性等诸多现实原因,使本科教育授课模式成了高级中学授课模式的延伸。在这个本应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因材施教”大打折扣,使大部分单一教师课堂授课模式本庞大的学生群体潜意识的否定。以珠江学院艺术类专业为例,本系现有教师78人,根据近六年的课表显示,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3个以上的课头,且每学期的课程都不尽相同,学生与课程的数量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负荷。并且教师基本上属于刚从其他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又缺乏直接的交流,长此以往,教师成了上课的机器,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据了解,我国当前有很多的高校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进入了快捷和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反应从某种层面上说明学生对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的被动反抗,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要求学习内容的扩展、个性的认可和现实能力培养的加强。

因此,在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高校里,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的状况,不得不深思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的问题,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来应对市场的挑战、时代的挑战。我院现阶段教师结构年轻化,虽然生活阅历、知识面、教学经验不足,但是朝气蓬勃;课堂由现在的单一教师授课,不利于教学管理及教师教学交流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各优秀高校筛选后录取入学构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不高,但是学生不失拥有智慧和活力,而且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面对这样现实而突出的教、学矛盾,应该以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声望。

2课程组授课模式

所谓的课程组授课,即同一门课程授课教师和教研人员的组合授课的方式。

整个课程授课主体由教师(课题组)、课堂、学生构成。把学生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一主体,确立推动学生个性意识的发展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加强;把课堂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二主体,突破传统同一门课程在同一个班级的单一教师以被动为主的授课模式,以讲授、讨论、评析等多种授课方式确立灵活的以实践为主体的授课模式;把教师作为课程授课的第三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实现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确立学生的个性,集中授课(后面有具体说明)和分散授课的方式确立理解的丰富性、答案的非绝对权威性和实践的针对性。

整个课程授课的主要环节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解构、重组、创新的过程。

3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

依据以上情况的分析,以及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构想,申报了2010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科技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组授课模式的探索》,在项目组成立以来,经过了多个课程的实践探索,比如《设计色彩》、《图形创意》、《专题设计》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在两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改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现以《设计色彩》课程来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

首先成立《设计色彩》课程组,由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和教研人员组成,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笔者担任组长,课程组对口艺文系基础教研室负责,成员由基础教研室四名青年教师组成。整个课程授课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外)、集中教学(课堂)、分散教学(课堂与课外)三大块。

3.1教师与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程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对《设计色彩》课程通过讨论研究,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课程授课开始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或资料(如《设计色彩》、《抽象与色彩中的生命》、《色彩设计》等于色彩相关的书籍以及国内外主要关于色彩研究的网站等,一般提前不少于一周),提供《设计色彩》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做好提前准备,因此课程面对的是一年级新生,课程组在第一次授课前必须对学生课程预习及课程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测试。

3.2集中授课。 课程组组织教师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形式进行对课堂教学。

3.2.1设计色彩课程理论部分教学的集中授课形式。笔者带领课程组通过讨论研究将理论讲授内容的知识点分段,根据之前的摸底情况,本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写实技能,故将本课程分成写实色彩、归纳色彩、装饰色彩、情感色彩、创意色彩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授课时间为一周,各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时间上进行微调。责成本课程组五位教师负责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堂以主讲教师为主体,课程组所有教师随堂上课,随堂上课教师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课堂授课分基础理论、学术前言、重大实践问题、学生提问、实践问题反馈五大块。

由课程组组长笔者开讲《设计色彩》的第一讲:设计色彩概述与写实色彩。课程组其他教师必须随堂上课,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每次课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作为学生提问板块,学生可就《设计色彩》本次课的难点、疑点以及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课程组教师可回答,其他学生也可以回答,形成一个氛围活跃、互动性很好的课堂。之后,课程组的其他教师负责《设计色彩》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等,大体方式和第一讲相同。此种方式授课在经过多次验证,因是多为教师同时参与教学,有效的避免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多位教师的补充,让内容更全面,特别是遇到教师间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教师间的探讨争论,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并一起参与讨论,常常在短短的30分钟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致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后去查询各种资料,然后将课堂知识的面延伸的很广。其实设计本没有唯一性,也绝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师生间的探讨已经将学问做的很深,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个小小的课堂授课,还将师生的感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原本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没有了抵触心理,这是大学四年学习最好的开始。

3.2.2实践教学集中授课形式。设计色彩实践教学集中授课主要在学生的实训阶段与课程作业评分评析部分进行。课程作业评分评析部分分两种方式进行,其一由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与,以班级负责教师为主体对各班学生课程结课作业进行评分评析;其二为各班作业放在一起,以比拼的形式讲评,由所有学生和课程组教师参与。采用这样的方式集中授课,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各班学生都暗藏着一股劲,就是谁比谁优秀,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凭着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带好自己的学生。在作业讲评时授课教师也会尽力去讲解本班学生的作业。在作业比拼的时候氛围就格外的好,大家竞相比较、学习,攒下劲等待着下一个课题。如果是专业设计课程,待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学生的方案设计可由课程组单个或全体教师评析,可提出不同观点,对学生的方案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议。最后由课程组通过其方案。

3.3分散教学。 经过前面的集中授课,每个课题都有课程组教师按各自责任班级进行课程实践教学部分。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践技能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设计色彩》的实践部分,各班回到各自的画室进入绘画、创意阶段,各班责任教师以及教辅人员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部分的教学就会开展顺利,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3.4课后的集体讲评、评分与课程的延伸。 待《设计色彩》的五个课题全部完成后,将所有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核作业进行集体的讲评、展示、总结。这个阶段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忽略了的地方,笔者当了多年的学生,也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工作,总体的体会是,每个课程后学生普遍会拖延交作业的时间,最后导致教师无法给学生一个总结,学生最后看到的只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分数?作业本身有哪些优点和问题就不得而知啦。大大的打了课程教学的折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下一个课程学习的开展。没有问题,没有目的,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缘由。另外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核作业的评分,必须做到由课程组全体教师集体评分,其中以班级负责教师为主体,本课程组其他教师评分占一定比分的形式进行(如班级负责教师的评分占50%,其他几名教师评分各占25%)。

4结语

经过了两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组授课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当前我系学生数量众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且年轻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课程组授课模式以组长负责制的团队形式,非常有利于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推动教师间教学的直接交流;让教师的教学与自身的学习成长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课程组授课模式还有利于民办高校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授课能使课程的质量快速上升;另外能较好的把握整个教学进度,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课程组授课模式以团队的形式实现多元化、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确立学生的个性,确立理了解的丰富性、答案的非绝对权威性和实践的针对性,有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两年来,我们辛苦耕耘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我们的教师和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为师生的成长,我院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相关经验形成文字,一则希望得以推广,为当前的教育现状尽绵薄之力;二则抛砖引玉,期望各院校的专家、教师、学生给予更多的反馈意见,使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完善。

篇7

一、以热情成就非凡

与其说乔布斯对演讲追求完美,倒不如说他对每一次的演讲都充满了热情。2001年推出ipod时,他说,“透过这个小小的方式,我们将会把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别人看到的iPod只不过是个音乐播放器,但在乔布斯眼中却是丰富人类生活的工具。同时,在他的演讲中,还会听到“非同凡响、华丽丽、酷毕了”等词汇,这些充分展现了他的兴奋与激动。反思我们中的部分教师,授课中既没有生动的语言,也没有声情并茂的肢体表述配合,更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只是照本宣科、表情木然、自说自话,听得催人“睡下”。出现以上问题,说到底就是授课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热情和激情。授课是一种现场“秀”的艺术,有热情才会有感染力。试想,授课人声情并茂、热力四射,他的授课方式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讲述方式就会给人以美感,所讲的内容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

二、以简洁呈现重点

大多数的演讲者喜欢在幻灯片里塞进大量的数据、文字和图表 乔布斯却不这么干。他用丰富的视觉盛宴替代繁冗的文字图表,通常每个幻灯片也只有一两张图片而已。乔布斯非常注重图像效应,他的每张幻灯片最多不超过40个字,大都是照片、图像等视觉元素,就算有文字也很少。他的演讲里面的幻灯片没有一张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或者一组数据而已。换句话说,图片就是全部。如2008年的演讲中,一开始感谢大家让苹果电脑在2007年很成功,他身后的幻灯片上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感谢”。另外,他还会为每一个产品提供一个标题或者简单描述,如介绍MacBook Air时他说“这是世界上最薄的笔记型电脑”。简单的幻灯片可以保持观众对于讲演者的注意力,因为幻灯片上过多的文字会使观众分心。简洁风格突出了演讲重点,也让乔布斯抓住了听众的心。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对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偏爱有加,在每张幻灯片里放上各种图片、表格、文字,使用各种炫目动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授课内容的讲述也是随性发挥,洋洋洒洒不着边际,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古人云:“大道至简”。授课中,幻灯片只是“助手”,如果内容太多、画面太杂,就会喧宾夺主、过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带来艺术的享受。讲述时,语言取舍很关键,如果啰里啰嗦、七拐八绕,就会偏离主题、言不及意,只有简明扼要,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三、以生动镌刻印象

为什么乔布斯的演讲总能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生动,在合适的时刻展现合适的内容,而不是连篇累牍、铺天盖地砸向听众。比如,他会为每一个数字赋予令人吃惊的意义,会让每一张图片都很耐看,会不时地爆出幽默诙谐的语言。他的演讲永远会创造一个个令人屏息的时刻。例如在Mac Book Air时,他打开一个大信封,默默抽出了这个新款笔记本电脑,观众们瞬间石化了,这也成为2008年Macword大会上观众很久以后唯一记得的一件事情。相比较而言,我们有的授课者,语言平淡无奇,甚至就是在读教材、念讲义,这样的授课只能是了无生气。授课中,必须有“精品”意识,对语言适度包装,如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对词汇、例句的选用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使之更加贴近青年学生。对课件中的图片精选设计,使之充满视觉效果。这样的授课,相信一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以分享调动氛围

乔布斯几乎就是苹果的代名词,可是他的演讲很少是独角戏。他乐于和商业伙伴、音乐家、员工一起分享舞台。2008年10月,他邀请苹果首席设计大师乔纳森·艾维,给观众展示苹果如何给电脑制作铝制框架,取得明显效果。反观我们有的老师,授课中“习惯”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讲得口干舌燥却效果平平,虽然也安排了提问、举手等互动环节,但由于内容简单、形式呆板,最终效果欠佳。一堂精彩的授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授课人积极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把讲台让出一部分来,尽可能地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营造出人人是教员、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遵循沟通规律,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我们”、少说“你们”,以情景教学的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在生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最终达到愉快式教学的效果。

五、以熟练增强自信

乔布斯做演讲看上去毫不费力、收放自如,但是娴熟的表演来自舞台下一次又一次不懈的演练。没有反复的练习,那些视频剪辑、样品展示和客串嘉宾便都是浮云。而我们有的老师以“老运动员”自居,对备课这样的“彩排”工作不屑一顾,难免不时地出现临阵“卡壳”的现象。有的尽管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由于缺少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充分拓展准备,授课中遇到学生提出比较有新意或是比较有深度的提问这样的意外情况时便不会处理了。很少有人生来就像乔布斯那样天赋异禀,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备课试讲”环节,拿出足够的时间去彩排、去推演,严抠细训,精雕细琢,就会对每一个授课环节都很熟悉,对每一种情况的处理都很从容。(作者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把学科知识寓于生活现象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通过巧妙提问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通过设置简单问题让学困生跟上教学节奏,设置一些难度中等的问题启发中等生,设置很有难度的问题让学优生深入探究。二是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在授课计划、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作业要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三是尊重个性,激发学生思维。在师生彼此尊重的和谐课堂中,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的畅所欲言相得益彰、良性互动,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实际,让学生的个性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展现。

我在讲解“股票、债券和保险”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各种投资方式的异同,我先从区别(性质、收益权、偿还方法、特点)和联系两个方面列表股票、债券、储蓄和保险等不同投资方式。并且设问:这四种投资方式有何区别和联系?让后进生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弄清它们各自的含义、区别和联系。设问:风险最大(小)、收益最大(小)的投资方式是什么?让中等生指出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而对优秀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则设问:给你10万元现金,你将如何选择投资的方式?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层次相匹配的问题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其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种环环相扣的分层问题设计能够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入深入,促进思维由低及高逐层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情感的养成。

二、巧妙导入,创设认知冲突

课堂导入环节的合理设置,不仅能够迅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的体现,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芒,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注重氛围铺垫,实施教学新策略,在课堂导入时,必须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善于为学生的认知铺路搭桥,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为学生自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打好基础。二是要注重生活情境创设,开启教学新篇章。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来提出相关问题。三是多种方法联动,实现导入多样化。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要以多种方式联动,力争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同时,导入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结合,导入语言精练简洁,导入方式灵活多样。

例如,在讲解“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眼下,“高富帅”“白富美”等网络词语频频出现,他们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完美男人和完美女人的代表,不少年轻男女更是将“高富帅”“白富美”视为自己择偶的标准。接着设问:结合价值与价值观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高富帅”“白富美”追求的哲学依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度高、争议大的焦点问题,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以极大兴趣带着问题认真研读教材,从价值观的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时随地都有众多的热点问题产生和发展,而这些热点问题就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课程资源支撑,这不仅有利于充分体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时代性特点,也能够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时事热点分析能力和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打破常规,增强教学魅力

教学常规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但是,有时候教学常规会束缚教师的个性发挥和学生的自由发展,成为实现教学良性循环的无形枷锁。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大胆革新,打破常规观念、常规思维、常规教法,解除不必要的课堂束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别具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提高教学实效。二是逆向思维,激发学生潜能。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三是大胆创新,打造个性课堂。这不仅体现在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重组与整合,而且还包括积极打造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求的生活化课堂、关注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整合的信息化课堂、关注学生个性和人文情感关怀的生命化课堂等个性化特色课堂。

例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我精选了2011年4月在西安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相关资料,首先播放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片》,然后从主题理念、规模、展示内容三段文字材料巧妙设问:结合所学,这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事物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从西安世园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长安塔中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设问:材料如何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从西安世园会与举办地浐霸生态区和西安生态环境、“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主题的长安塔反映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反映的联系的客观性深入分析设问:西安为办好世园会是如何尊重联系的客观性的?从“西安为办好世界会应如何利用一切条件?”来分析联系的多样性,最后用西安世园会主题曲《送你一个长安》结束新课教学,用“一例到底”依次讲解了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资源呈现方式,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运用机智,提高教学艺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学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机智是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环境中创造性地实施教学的机敏性和应变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科学预设。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三维目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二是机智生成。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外”。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成的教学氛围,因势利导地调整原来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动态生成。

篇9

艺术理论类专业是指美术学、设计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文化艺术管理等专业,是相对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和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而言的。文中,笔者根据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感受,以期能和同仁交流。笔者以几年来的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的授课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笔者2007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从教,虽为外国美术史专业毕业,来校后也主要承担外国美术史的教学任务,但系里又要求我上造型基础课,且人文学院要求也又没有那么高,故我们几个绘画出生的老师就担任了一些造型方面的课程。这里且谈谈我的“副业”,因为副业也需要专业知识才无愧于教师的职责。此课程前几年被称之为《设计素描》,现在在赵屹院长的建议下改为《造型基础》。至于如何教,说实话,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如用以前那种给学生摆静物、在校园写生、画瓶瓶罐罐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可谓轻而易举;但两年过去了,我越发地觉得枯燥无味,看看学生上课中也是前两天热情,以后几乎都是无情绪状态,再看看学生写的课后感想也是表面上不敢怠慢的平淡说辞。随后我对有关设计素描的教材加以了解,觉得几乎都是针对设计类专业学生编写的,而我们是理论类的,这些教材对我们不适用,因为学生入学初期造型基础差无法完成和设计类学生一样的要求。其次,即使课程设置的名称相同,但由于专业不同其上课目的不尽相同,设计专业此课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地研究人造物形态造型和成型的规律,建立在形态、材料、结构、成型工艺基础之上的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综合性和案例性的研究是其主要特点。而人文学院的理论类专业修此课程,则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展示。换言之,虽关心创意表达,但重在体现以人的生存空间为对象和人在生存中的精神诉求为表达。相对于前者更多关心成形规律和造物形态的创新,后者则不注重实用功能的考虑。再次,由于专业所限,人文学院学生在完成造型基础之后,很少有再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必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去感受不同颜料、材质的性质,去体验处理方式和寻求材料、手段及效果的统一。

对于造型基础,我的理解是,首先,其目的不是为了打基础,而是为了造出一种理想中的型,故而题材、色彩、手段不应有限制,呈现方式为平面的、实体的、综合的。因此,我的课程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周,以光影素描恢复陌生的手,随后进行相片底板式的黑白颠倒素描,随后进行静物结构素描,继而进行静物结构变体设计,继而进行仿生(如太极拳、舞蹈及猴子等动物的某种姿态)结构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结构、设计结构,进而达到外形与结构的和谐。第二周,校园写生(包括风景、景观和校内垃圾桶、消防栓等公共设施),继而进行写生对象的平面化,继而对平面化对象进行装饰或进行必要的增减、连贯等加工,以呈现一幅装饰性强且富有一定美感和新意的作品。第三周,除铅笔、炭笔之外的任意工具绘制或以不同材料表达任意景观或物体;在除纸张以外的任意材质上用任意方式绘制任意景观或物体。第四周,校园人文景观的增添,即通过绘制或其他方式,呈现对校园里需要改变或增加的人文景观,以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第五周,综合造型,包括三个主题:以绘和拼的综合方式呈现山地车的魅力,综合材料和综合手段,呈现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可爱玩具,任意方式任意材料表达对生存与生命的感悟。上述课程安排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很好,学生很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收获颇多。但在教学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有几点是需要坚持的,也有一些是要改进的。

第一,每一小结进行后,必须让学生交上全部作业。这样有利于把所有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还有利于集中所有学生的优秀作品,而且每一次当学习委员将作业交到办公室后让其将作业铺开,从中把优秀的挑出来单放一边,其余的也单放一边。这样当这门课上完后就很直观地看出授课效果了。

第二,光影素描时间不宜长,最多一天,紧接着就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以保持学生的热情。

第三,课程结束之后一定要举行作业展,根据优秀作业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展览规模。如果作业多效果好可以考虑让学生去拉些赞助,以提升展览的人气,鼓舞学生的自豪感和增强自信心,因为这是他们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这对他们以后四年大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四,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周和第四周的课不宜进行,或穿插于三周课程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更多地在第三周的课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这一周的课程内容却需要很多时间来完成,而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学生的热情刚被调动起来整个课程又结束了,他们普遍感觉没有持续性相对而言,他们最没有热情的就是结构或仿生,因为他们觉得结构设计难度大,仿生相像性难以表达,优美性难以把握和表达,觉得受限制太多。

第五,校内合作,拓展学生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找一些其他如手工艺或视觉系的教师合作,带领学生以石膏或陶的方式呈现优秀的仿生作品,如优秀的作品,还可以推荐参加一些赛事,何乐而不为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兴趣。对于每天守着书本学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那种动手的热情,那种触摸材料以发挥想象力和制造美丽物品的经历是难忘的享受,总之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热情地表达美的强烈冲动。

教学效果如何,我们还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心声:五周的创意素描很快就结束了。感觉过得挺快的,通过王老师的课,我学到了一些东西。这些是高中老师不曾提及到的,这些东西也都让我受益匪浅;高中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光影素描……创意素描,一开始让我很不自在,感觉画出来一点都不好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知道创意素描的美感,创意素描让我打破了常规的思路,让我的思维发散出来,充分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有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和与众不同的一舞台。我感觉通过这几周的课,让我对一些事有了另一种看法,让我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看待一些事。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们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去想一些事,想到就能做到。同时,还应增加我们的写生机会,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美、充满了艺术气息……学了很久的画画,都不知道原来画画可以这么有趣,自从上了您的课,我才明白画画的形式是如此的多种多样,上了您的课,我收获了很多,您的幽默也同时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最近几周的设计素描课让我重新对绘画充满了兴趣,我惊喜地发现画原来可以这样画:由立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立体,变的是表达方式不变的是……没开课之前,我以为还是会和以前一样看着瓶瓶罐罐坐在灯底下无休止地写生,说实话真的感到惧怕了……几次作业下来,心里的枷锁打开了,我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创意、构想,总之是很棒的感觉!……收获了很多,拓展了思维,让我知道了美术是有灵性的东西,我们需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篇10

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团队合作意识薄弱、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服装教研室尝试把“竞赛制”授课模式纳入课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激励就是“通过高水平组织成员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满足组织成员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也就是某些心理需求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外部行为,须有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诱发,从而产生行为的推动力,这种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推动力就是激励。而“竞赛制”的授课模式正好符合了激励学生调动创作热情这一动机。

一 、“竞赛制”授课模式的演进过程

他们初步试行把竞赛机制纳入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形成一种“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形式。在2013年5月,他们开展了服装专业第一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主题定为――“杂货铺的童话”。要求学生选用非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这一主题的设立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到附近的超市、杂货店、五金商店甚至是药店去寻找可用材料,这一次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中,平时略显冷清的实训室变得热闹非凡。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也促使服装教研室有信心把这种授课模式做进一步的研究。

2014年5月,教研室申报了此项课题后第一次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也是服装专业第二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第一届活动开展时,由于教学计划没有调整,教学实践活动没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实践活动的开展时段与文化课程有冲突,所以只能尽量避开文化课时间,并与文化课老师商量调课,才凑出完整的三天时间来做活动。在时间的安排上稍显仓促。在2014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学校对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践环节”这一项做了相应调整,教学实践活动与每学期的实践周相结合,实践活动与系里各专业的外出风活动同步,文化课也同步停课。这样就有了一周完整的时间来做活动。第二届的主题配合当年国家提出的“我的中国梦”的理念,设定为――“编织梦想”。这一届对材料的运用做了限制,提供给学生每人两个编织袋,要求学生利用编织袋和其他材料进行设计,并且规定编织袋材料在整件服装中的应用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

2015年5月,第三届“创意与技能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第三届的主题定为――“我来自于......”没有材料限制,要求学生想象自己来自于某一个时间或空间,但不能来自于现代。第一届活动邀请了系里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对学生们作品的评价,第二届活动在此基础上邀请了校内专家参与评价,第三届活动邀请了校内外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评判,每一位专家在活动最后都一一做了点评。

二、“竞赛制”授课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选择一年级的“成衣设计”课和二年级的“戏剧影视服装设计”课、“女装设计”课的第二阶段进行“跨年级”及“竞赛制”的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高低年级组合形式成立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既定的设计任务。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流程包括:教研室先期研讨;教研室中期研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学生设计制作阶段;设计作品展示阶段;教学活动收尾工作;教研室后期研讨。

(一)教研室先期研讨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一开学,教研室就要组织进行本学期的教学活动研讨,教研室教师一起群策群力,提出多个活动主题方案,最后确定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活动主题。主题的确定并不容易,有时候需要进行好几轮的教学研讨才能确定。因此开学的第一次教研会议就会进行讨论,目的就是留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实践主题。主题确立后,相关的工作开展就比较顺畅,围绕活动主题设定规则。如第二届的活动主题确定为“编织梦想”,这个主题的确立刚好与同年的“我的中国梦”相契合。围绕这个主题,老师们想到了利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塑料编织袋作为一个设计载体。编织袋是生活中比较廉价的生活用品,不会花费太多的设计经费,而且编织袋的格子图案简洁、明了,很有形式感,色彩也比较悦目。为了让设计更具有挑战性,老师们又在任务书中设定学生的设计作品中编织袋的应用不得少于30%。教研室对任务书中的每一项都要进行仔细的探讨,经过几轮的修改才会最终确定下来。

除了活动主题与设计任务书的确定,在教研室的先期研讨中还要确定活动相关的很多事项,如聘请专家名单、活动奖项的设立、场地的借用申请、材料、奖品等的购买等等一系列非常繁琐的事情。教研室的每位教师具体分工,专项由专人负责。每一位教师都全心投入,为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工作。

(二)教研室中期研讨

针对先期开展的工作情况,教研室再做进一步的工作研讨,对先期的工作进行逐项核对、确定,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三)教学实践活动开展

到了教学实践活动周,活动的安排从周一开始,周五结束。活动流程为:周一上午召集两个年级的学生统一集合,召开赛前动员会,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抽签分组,学生团队绘制设计稿;下午采买材料。周二设计打版或立体裁剪(部分学生继续采买材料)。周三;设计制作(由设计小组组长分配设计任务,团队分工合作)。周四完成服装的整体造型设计(服装配件、发型、妆容等)。周五上午十点开始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专家评分,评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下午获奖作品拍照留档。

在组织活动中,召开赛前动员会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创作热情需要被激发。从第二届开始,教研室在赛前动员会上给学生播放前几届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以及获奖作品的图片集成,配合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提前感受实践活动的欢乐气氛。再加上教师激情澎湃的演说,学生的热情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学生后期积极投入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氛围。动员会以后,给学生发放设计任务书,针对任务书中的要求逐一说明,让学生明确设计任务以及要求。到了抽签分组这个阶段是最刺激的,由于抽签的偶然性会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现场常常发出惊叹声,有人庆幸、有人失落。教研室事先准备好两个抽签盒子,有教师随机抽出一位二年级同学,再由这位同学从另一个盒子里抽出一位一年级同学来作为自己的队友,组成一个“跨年级”的设计小组。设计小组成员一般由两到三位同学组成,根据每年各年级学生数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为了防止团队人数太多造成的某些队员无事可干,尽量控制团队人数,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发挥作用、全情投入。

(四)学生设计制作阶段

设计团队成立后,二年级同学作为组长要起到团队核心的作用,他(她)要带领组员完成此次的设计任务。这个阶段也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组长的能力是否能够完美体现,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专业技能的积累。否则,主动权可能会被一年级的学弟学妹掌握。教师在这个阶段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不参与学生的设计讨论,只在旁边静静观看,只有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碰到技术难题无法解决时,教师才给予帮助。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全程陪同、提供技术支持。学生除了设计、制作完成服装以外,还要对服装的整体进行造型设计,采用怎样的配饰来搭配,采用怎样的妆面效果,都需要做精心的设计。

(五)设计作品展示阶段

经过将近一周的日夜奋战及痛苦的嬗变,同学们终于迎来丰收的喜悦!这个时期作品的展现往往是出人意料、让人惊喜的!经常会有一些设计创意新颖的作品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所以说,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供给他们一个创作的平台。这正是教研室进行实践课程授课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穿着设计的服装,也可以邀请别人充当服装模特进行展示,团队推荐一名成员对评审团和观众阐述自己这组作品的设计理念,限定时间是三分钟以内。这个环节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考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就是面对人群能否做到镇定自若。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磨炼,才能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付自如。评委在学生对设计作品阐述完毕后提出一些疑问要求学生做解答,这也考验学生现场的应对能力。再根据设计作品展示效果以及学生能否完美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给作品进行打分,综合评委的平均分给出名次。除本教研室的教师参与评分以外,教研室也邀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参加评分,每次的评分小组控制在五人左右,评出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工艺奖、最佳团队合作奖等奖项,并给获奖的团队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或操行分的加分等多种奖励措施。

(六)教学活动收尾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还有一系列的收尾工作,要将获奖学生的作品拍照,这些作品的留档一方面作为实践的资料留存,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下一届参加活动的同学以启发。同时我们会组织文笔好的学生撰写此次活动的新闻稿,及时在学院网站新闻版,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从第二届开始,我们要求获奖团队活动后要写心得体会,其他同学不作要求,但鼓励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七)教研室后期研讨

实践活动结束后,教研室还要组织一次研讨会,总结此次活动的亮点所在。活动的哪些举措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活动的哪些环节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如何改进等等。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做一回顾和反思,目的就是为下一届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

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由七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缺一不可。其中教研室的三次研讨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过程的顺利开展、活动完成后的总结工作,确保了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

三、“竞赛制”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效应

服装设计专业经过三届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此活动过程中教研室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多方面的长足进步和改善。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中。在紧张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纵观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研室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认为“竞赛制”授课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从而使这一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把“竞赛制”这一授课模式成功地纳入到服装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中,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固定教学模式。

从2013年开始,教研室连续三年圆满完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周”的项目,三届的主题分别是“杂货铺的童话”“编织梦想”“我来自于......”每年五月中下旬的其中一周,服装专业集合一、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开展“跨年级”“竞赛制”的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形式将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持续下去,每年都会确定不同的主题。这项活动也已经成为同学们每年五月份翘首以待的活动。

(二)从单一的理论课或实践课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与模拟设计为主,虽然也有教学实践课,但学生的设计往往停留在想象阶段,很多设计想法很好但无法实施。我们的改革是教师先期讲解理论知识,给学生一些课程内容的小目标,也就是知识点的具体实践。在完成了相关的知识架构以后,后期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同学们实战演练的机会。从理念确立到设计构思草图,从购买材质配饰到制成完成,到最后完整作品的呈现以后设计理念的阐述。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三)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授受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的掌握度、知识的转换率不高,导致学生在真正做设计时无法呈现自己的设计思想,以致最后呈现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在服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旁观者不提出建设性意见,只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才给予帮助。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四)从以年级为单位划分的学习模式转向不同年级穿插交流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年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年级与年级之间缺少交流,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活动周的开展,促使各年级间的学生主动交流,通过不同年级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最终完成设定主题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沟通,这样的一个磨合过程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为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团队的工作形式奠定基础。这种跨年级的学习模式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整个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氛围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在后期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实践任务时,都尽可能地采用“跨年级”的这种团队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我们在接受设计任务时能够以老带新,不至于因为一届学生毕业而出现人才断档的现象,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模式。

(五)从传统的终端评价机制转为教学过程实时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采用的是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来评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没有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对于自己在专业上的改进方向不明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堂评价与实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沿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给学生评分;另一方面,采用实时评价(跨年级的竞赛制),也就是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课堂设计竞赛。让学生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阐述,我们聘请的校内外行业专家一起现场给予评价,这种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的改进。

“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操作性――包括欣赏、唱奏、制作、排练、演出展示等等,艺术教育教学也离不开实践性。”上面这段话极好地诠释了艺术教育为什么必须开展和加强艺术实践能力。“竞赛制”授课模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通过实践去检验,让他们看到自身在专业上的知识短板,从而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不再盲目,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在参与具体的设计任务时不会无所适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任务。学生在后期参与了许多演出服装的设计任务,都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这与他们之前的实战经验是分不开的。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找新的思路和途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篇11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篇12

其实,书橱中这些书:《量子物理学》《薄膜材料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才告诉你,她从事的专业。是的,女儿在大学读的是材料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攻读的是医用纳米材料;目前,又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当工程师,从事微电子工作。

闲暇时,问及一个理工科背景的人,为什么买这么多文学、建筑、哲学、历史类书籍。女儿淡淡一句:开卷有益。再问,又只一句,人类文明总是相通的。然后就埋头读书不理人了。

“开卷有益”、“人类文明总是相通的”,仔细琢磨,好像挺对。记得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就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他说,“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两者是有联系的:它们都是人类的创造,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而且都是跨时间、跨空间的。所以,我把艺术和科学看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可以从艺术中寻求创新思路。”

篇13

我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父母都是老师,父亲毕业于兰州大学。记忆里,父亲很宠爱我,小时候,冬天出门时,父亲总是用大衣把我裹着揣在怀里。上学后,父亲每天都骑车接送我,我最喜欢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把双手自然地伸进父亲温暖的口袋。那时候,父亲像一棵树,支撑着我和母亲的幸福。

1989年,我从大学毕业,进入央视春晚剧组实习。这个消息让父亲兴奋了好一阵子,见着亲戚朋友,就告诉人家自己闺女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谁都没料到,父亲去北京享女儿清福的愿望还没实现,就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兰州的医疗条件有限,尽管那时我的工资很低,但依然坚持把父亲接到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胃部病灶切除术。手术后,父亲的食道变得特别狭窄,只能吃流食,吃饭对于他来说,成为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有几天,父亲一听要吃饭就很烦躁,只有我给他喂饭时,他才会乖乖吃一点儿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剧组忙完立刻赶到医院。为了让父亲能多摄取一些营养,我冲奶时偷偷多加了一勺奶粉。父亲喝了一口,皱皱眉头,看了我一眼,一咬牙慢慢喝了下去。可我刚一转身,父亲便把喝下去的牛奶吐了一床……眼前一片狼藉,父亲看我的眼神,有自责、无奈,还有绝望。那一刻,我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几天后,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那时距离春晚只有10天了,每个人都很忙。父亲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落叶归根,我跟剧组请了假,将他送回兰州,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进行保守治疗。怕耽误我工作,回兰州的第三天,父亲便催促我返京。当时父亲身体状况确实稳定了不少,我便买了回京的机票,打算春晚一结束,马上回来陪护父亲。没料到,这成为我此生最后悔的一个决定。

回京的前一个晚上,父亲精神比平时好了很多,断断续续回忆着过往的生活:“去年春晚时,你和鞠萍坐在台上,好几个朋友跟我说,在电视上看到你女儿了,真漂亮。我听了心里那个高兴啊!你长大了,很幸运地去了中央台,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表现……”我拉着父亲的手,使劲儿点头。父亲说话很慢,每一句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但他不愿意停下来。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对我说:“我累了,先休息一会儿。你拉紧我的手,千万别松开,我睡着了也不要松开……”

第二天凌晨5点多,趴在床边睡着的我被一阵嘈杂声惊醒。睁开眼,看到护士和大夫都围到了床前,准备对父亲进行抢救。但为时已晚,他心脏监视器的图像已经变成了一条直线……

就这样,父亲走了。昨晚,他还紧紧拉着我的手,一刻也不愿放开,那是心怀怎样的不舍啊!以前,父亲一直是可以让我依靠的大树;父亲病重时,我也应该是他的精神支柱,如果不是我急着返回剧组,父亲也许能度过这个年关……想到这些,我蜷缩在母亲怀里,像一片簌簌发抖的落叶。母亲一言不发,紧紧搂着我……

替父亲守护这个家

清理父亲的遗物时,母亲递给我一盘磁带。因当时内心极度悲痛,我没勇气把它听完。第二天,兰州大雪纷飞,在赶往中川机场的路上,我的心情压抑到了极点。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父亲已是天人永隔。

那时,是我到央视工作的第二年,曾经的踌躇满志早已凌乱纷飞: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央视比比皆是,我每天的工作,不是按照导演开出的清单到资料库里借磁带,就是给演员和词曲作者打电话,或者是做场记、编资料……那段时间,每当回到宿舍,我总是望着9平方米的天花板发呆,内心充满痛苦、失望和迷茫。

恰逢当时甘肃省电视台向我抛出橄榄枝,我便萌生了离开的想法。如果去甘肃省电视台,离家近,熟人多,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会平顺很多。但我真的该走吗?

过去,遇到大事我可以和父亲商量,现在,我找谁拿主意呢?某个瞬间,我突然想起父亲留下的那盘磁带,便将它找出来,放进了录音机。随着熟悉的声音,父亲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眼前:“女儿,爸爸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顾妈妈,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现在,妈妈年纪大了,这个家以后只能靠你了,你一定要让妈妈幸福……”

磁带里留下的,是父亲对我的嘱托。

父亲在世时,像宠爱女儿一样宠爱着妈妈。他几乎不让母亲干任何重活,偶尔闹矛盾,不论对错,总是父亲先认错。父亲走后,母亲情绪低落,以前爱说爱笑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每次我打电话回家,说不了几句话她就开始哽咽……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上,有一个人比我更无助、更伤心,她就是母亲。父亲很了解母亲,他把自己一生最挂念的人托付给我,其实是一种生命与生命温柔而残酷的交接――母亲老了,我得替父亲守护她,守护这个家。

原来摇摆的心,瞬间安定下来,我决定不仅要留在央视,还要将母亲接到身边来。不管有多难,我都要替父亲以一棵树的姿态庇护母亲。

兰州有母亲所有快乐的、忧伤的回忆,一开始她并不愿意离开,但拗不过我,最终还是来到了北京。

当时,我和新闻主播贺红梅同住一室,我至今依然感激她能让我带着母亲一起住。那段和母亲相守的岁月,虽然清苦,但充满温情。没有钱,我们就吃最简单的早点;没有大床,就相拥着挤小床;没有车,就挤公交满北京转……经济状况好转后,我和母亲找了个小居室,总算在北京有了家。

为了父亲的重托

为了给母亲更好的生活,我努力寻找着一切机会。不久,央视开始筹备第四套节目,当时只对香港和台湾播出,受众面极小,没多少人愿意去,我便选择了这个“冷门”频道。

去了才知道,情况比预想中要难很多:台里没有给太多经费做新节目,我只好把以前的录像带都翻出来,按不同的主题编辑成一期期文艺节目。那时,每天太阳还未升起,我就扎进机房,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休息。整整一年时间,我没怎么见过阳光。

体力上的辛苦,对于年轻的我来说不算什么,正是该吃苦的时候。但对于母亲,我却心怀愧疚。为了让她开心,才把她接到北京,但现在却要她日日忍受着漂泊的孤独。白天,她一个人守在家里,默默地做着能为女儿做的一切: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晚上,无论我多晚回家,她都会坐在沙发上等我,为我留着灯、备着饭。

每当我说“对不起”,母亲都笑着说:“傻闺女,你比我累,能跟你在一起,就是福。”有时候,我提前回家,母亲便会忙前忙后到厨房做几个家乡小菜,再默默地看着我吃完,偶尔说一句:“你又瘦了,以后我多给你做好吃的……慢点儿吃,看你,和你爸吃饭一个样……”这话,总会让我想起一家3口在一起的时光。父亲吃饭速度最快,但吃饭很不积极,母亲叫他几遍,他还坐在电视机前不挪窝。直到我吃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走过来。而母亲吃饭最慢,等父亲吃饱了,她还没吃完。直到父亲病重,说想吃鱼、想吃红烧肉时,母亲才告诉我,父亲并没有那么爱看电视,只是想把好吃的让给我们俩。而母亲的慢,则是想让父亲吃好一点儿――快慢之间,全都是爱。

海峡两岸的坚冰被打破后,央视决定在厦门举办一场名为《海峡之春――两岸歌会》的大型晚会,我被任命为总导演。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一个环节也不敢放松。那段时间,母亲几乎见不着我的面。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那时母亲已经走出父亲去世的忧伤,还结识了一些邻居朋友,没事时常一起逛逛超市、遛遛弯。最终,我首次独立执导的这台晚会取得了成功,并获得第八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

我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离给母亲安稳生活更近了一步。但接下来的意外,险些将我推向崩溃的边缘。

1995年底,美国全美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与央视联合举办海外华人华侨春节联欢晚会,我担任晚会的总导演。

1996年2月11日,晚会在洛杉矶著名的帕萨迪那大剧院拉开了帷幕。整场晚会非常成功,但夜里11点,央视驻美记者在向央视新闻部回传晚会新闻时发现,录像带播放了半个小时后,画面就开始闪烁,十几分钟后,画面全部变成了黑屏。原来,我们租来的转播设备是早已被国内淘汰的,监视器反映的是录前信号,无法知道录制后的效果。这台晚会如果不能按期在春节播出,后果无法想象……

母女连心,在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说家里的绿萝换了新土后,已经长了好几片新叶子。那是一盆我几乎要扔掉的绿植,除了梗是绿的,叶子全变黄了。当时母亲阻止了我,说只要还有绿色,就有活下来的希望。母亲在电话里自豪地说:“看,我说得没错吧。一盆绿植也是有灵性的,你不放弃它,它就不会辜负你。”电话那头的闲聊,神奇地给了我前行的力量。就像父亲曾经告诉我的那样,事情来了,不要怕,努力解决就好。

我连夜召集同事,果断决定尽一切可能补拍:重新联系剧院商谈租用问题;以录音效果不好为由,请演员再来表演一次;到北美电视台借用新闻素材……无法重新复制的部分,我和同事们将上次录制时摇臂机位拍摄的观众镜头以及外景巧妙地编制到一起……

最终,补录的这台晚会获得了诸多奖项。获奖这天,我又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她饶有兴趣地跟我讲正在看那台晚会的录像带,还说把邻居也请到家里来看了,大家都说好。母亲语气里充满了欢快,那是父亲去世后,她第一次如此开心。

晚会的成功,让我的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后来我攻读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随后还参与创办了《中华情》栏目,执导《海峡论坛》开幕式。

事业稳步上升,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起来。母亲本该过得更舒心,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大,她渐渐不太爱出门了,唯一的倾诉对象只剩下我一个人。而我的工作却越来越忙,从2004年开始,还受命担任中秋晚会的总导演,这意味着我每年有一半时间要在外地。每当我出差时,母亲都会依依不舍,一直把我送到楼下。

在外地,每天晚上我都会给母亲打电话。令我吃惊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母亲竟然成了半个艺术顾问,节目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总能第一时间提出来。发现母亲的这个“天赋”后,每次节目制作完成,我都要问一问她感觉如何,如果她觉得行,我心里就有底了。对此,行话里戏称:“得大妈者,得天下。”意思是一档节目,如果大街小巷的大妈都说好,收视率肯定高。而母亲,就是我的御用“大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