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门诊部护理质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部共有诊查间26个,每日门诊量约在 1850人 ,有护理人员55人。通过观察2013年1月至10月改进门诊部一次性物品管理模式与方法后,与之前2012年3月至12月按常规方法管理,通过对主管负责人按时检查所管物品依从性、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主要是使用物品的及时供给)、物品过期失效、包装破损以及积压或短缺现象等进行观察。
2 具体实施
2.1 改进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门诊工作配合的顺利进行,及一次性物品的及时供应,避免积压浪费或短缺现象。科室以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一次性物品管理主管负责人,年轻护士协管的分级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责任到人,保证一次性物品在门诊部中的正常运转。
2.2 改进管理方法
2.2.1 主管负责人采用表格式检查记录的方法 与护士长、质控员随时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管理。由科室统一制作门诊部一次性物品分管检查记录表,将门诊部所有一次性物品用计算机采用表格式编排好,写明主管负责人姓名、所负责物品名称、检查日期及签名,近期失效物品名称及日期,最近请购物品及日期,护士长及质控员抽查日期、结果及签名。将此表格用A4纸单面打印,每个月1页,分别挂于诊查室物品柜显眼处,便于提醒护士检查所分管物品并填写记录,相互监督、提醒,有效地提高诊查室护士管理物品的依从性,同时也方便管理者及时了解物品使用动态,规范了管理行为,保障了物品的质量,可有效避免物品过期失效、包装破损或缺漏等安全隐患[1]。
2.2.2 物品柜内一次性物品放置规范化及基数化 本院诊查室内物品存放柜均为壁柜,柜内按各种物品规格大小和存放要求用可拆卸隔板分成多个小格,各种一次性物品按标识放置于相应小格内。根据各诊查室要求及特点,做到每个诊查间均有一次性物品基数卡,基数卡过塑好放在诊查间固定位置,常规物品的供应能够满足一个星期的工作量。每周星期五主管人对所负责诊查间进行整理并补充一次性物品,检查物品有效期,平时要是一次性物品用量较多,诊查室护士随时补充,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置,保证了无菌物品按序使用,杜绝了过期失效或用空后无人补充的现象,使物品供应及时,避免了护士因取用一次性物品而频繁出入诊室的现象,确保工作中在岗在位,同时也能减少医护之间因物品准备不足而造成的矛盾,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消除了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科室每月对诊查间的管理质量进行质控,质控的标准以诊查室间的环境整洁、干净、物品的备用状况、完好率情况,选出最佳诊查室及主管负责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自查,在工作中养成尽职尽责管理好责任区的好习惯。
2.2.3 标识管理 门诊部一次性物品品种繁多,有时每个诊查室的物品可达数十种之多,这就需要门诊部护士对每一样物品的放置位置都要了如指掌,在急需时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定位准确,及时取用。因本院门诊部对一次性物品的放置进行了系统规范的管理,分类有序,每一种物品的放置位置都使用统一的标识,一目了然,不必花费时间去寻找,大大减少了取用物品的时间,确保物品的及时供应,为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醒目的标识起到很好的直观形象的教学作用,有利于学习和记忆,并有助于机动替班和新护士很快熟悉门诊部的环境,迅速融入快节奏的门诊工作氛围内。
3 结果
质控统计时发现:主管负责人按时检查所管物品依从性明显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主要是使用物品的及时供给)也有显著提高;也有效杜绝了物品过期失效、包装破损以及积压或短缺现象。
4 结论
篇2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当前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特殊时期尤为如此[1],如何做好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成为医院管理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的深入推进,妇幼保健院自身医疗业务量不断增大,快速发展的业务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医疗质量作保障。然而,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对薄弱,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努力缩短与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差距,切实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增强基层妇幼保健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四个机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1建立约束机制,强安全意识
1.1制定质量标准
每年初制定《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方案》,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量化评分标准,引导医务人员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1.2编印管理手册
编印《医患沟通实施指南》《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全员岗位责任制》《科主任工作手册》《护士长工作手册》《职能科室科长手册》《质控员工作手册》等,将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操作规定,从而规范医疗行为[3]。
1.3建立质控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方式[4-5],我院建立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病案五大质量监控体系,实行院部、科室负责人、科内质控员三级质量控制,设置住院总医师、实习护士长、班组长岗位,协助科室负责人参与质量管理。
1.4落实每日无差错签名制
每天科室交班会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全科职工在无差错警示本上签名,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确定每月第四周为“安全警示教育周”,科室及每名职工小结当月医疗安全质量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科室负责人随时完善整改措施,健全医务人员自控和互控机制,教育引导职工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职业安全操守。
1.5坚持医疗安全例会制度
医院每季度一次安全例会,医务科、护理部通报季度全院医疗安全情况,各科室负责人汇报季度科室医疗安全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环节安全隐患,针对问题,汇报整改措施,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2 建立考核机制,强环节落实
2.1 强化检查力度
①强化医疗质量检查:医务科每天下科室,针对临床医技科室重点督查,对特殊限用药品进行清查,统一规范使用程序,制定各级医生使用权限。定期对医务人员急救水平进行普查,要求临床科室对所有新患者、疑难、危重患者一律要求床头交班,医疗、护理二线值班随叫随到;各手术科室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辅助检查科室所有阳性结果及时通知责任医生;二线医师每日巡查病房2次,一线医师每日查房至少3次,危重患者随时查看。②强化护理质量检查:护理部每天下科室重点查看护理人员操作规范,“三查七对”执行情况,急救药品、器材和高危药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库房管理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要求二级质控组做到“走动式管理”,每周对基础特1级专科护理、科室管理、整体护理与优质服务、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病历书写等开展专项检查,每周进行案例剖析、安全讲评。要求一级质控组成员熟悉质量控制内容的细则,掌握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职责[6],对照考核标准及《患者安全目标》自查科内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与科内护理绩效考核挂钩。通过三级质控体系,形成了时时监控,层层把关,及时落实的良性循环机制[7]。③强化院感质量检查: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控,针对手足口、麻疹等传染病多况,督导应急预案演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留观室的启用、就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院感办每日到科室指导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检查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情况,普查归档病历,动态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开展生物监测,监督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督促病区开窗通风,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降低院感率。
2.2 强化环节监控
篇3
【Abstracts】Objective:in order to control nosomial infection of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nosomial infec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s and formula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on it;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nosomial infection, making perpectl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controlling cross infection. Results: improving ideology of doctors and nurses to control and care the infections, accomplish fully the supervision on nosomial infections and carring out regularly check the quality about controlling infections. reduce happening of infections.
【Key words】out-patient clinics; nos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门诊是患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人较为密集的场所,环境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加上抗生素滥用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的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1 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手的污染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临床常见一些医护人员忽视为病人治疗操作前的洗手。
1.2 无菌观念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次性医疗物品消毒不严,注射器未回抽消毒液,输液器浮于消毒液上面,浸泡器械未打开轴节;浸泡液浓度不符合要求;拖把、扫帚未真正做到专用和定点凉晒。
1.3 消毒物品管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无菌包失效,浸泡筒内消毒液液面不足,使用过的无菌盘未盖严,贮槽的筛孔未关闭或关闭不全,无菌物品与其他物品混放一起,没有放置在指定的无菌柜内。
1.4 紫外线灯使用中的干扰因素 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常被错误使用致无效,如辐射强度不够、覆盖面积少、照射时间短、有效距离外使用,灯管及灯罩内灰尘覆盖照射作用差、未打开抽屉、柜盖或门,只照物表或隔玻璃照射等。
1.5 使用化学消毒剂中影响因素 选液不当,消毒时间不合要求,消毒剂浓度不够,消毒液易受污染[1]。
2 建立健全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门诊部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门诊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门诊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合理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在门诊部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管理作用,专、兼职人员积极工作,各科室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形成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3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全员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政策保证。门诊部根据规范,制定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做好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工作。重点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考试,对新的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及医院感染方面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每月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的方法,监督实施,并列入科室质控项目[2]。
4 加强宣传教育
建立分诊制度,提高分诊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就诊。设置候诊椅,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做好门诊卫生宣传教育,向患者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全员参与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5 实施细则,具体措施
5.1 手的管理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治疗操作是由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的,而双手同时也因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引流物、渗出物而处于暂时带菌状态,若不注意手的清洗消毒,就可能使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因此,除保持无菌操作前洗手,还应在接触不同患者及处理患者用品后洗手液洗手,流动水冲洗,做到一人一纸(擦手纸);接触患者血液,处理患者用过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应严格用快速手消消毒双手[3]。
5.2 加强无菌观念 对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培训,增强消毒意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室。
5.3 加强消毒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做到严把进货关、监测关,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日期及标志、密封度、是否潮湿、不定期用试纸监测消毒液浓度。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分类收集由后勤部门集中处理。
5.4 门诊部的空气消毒 由于门诊人流量大,空气中的细菌量也相对增多,因此,做好空气消毒是防止门诊呼吸道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门诊各科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2h,照射后及时登记;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每日治疗后用5%洗消净溶液拖地;物体表面用2%~5%洗消净溶液擦拭,扫帚、拖把专用,定期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并每月空气培养1次。
5.5 消毒方法及监测的完善 预防感染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物理及化学消毒,而物理、化学消毒是否符合标准,又依赖于监测方法,所以门诊完善了各种登记本,包括紫外线的强度测试及使用登记,消毒液浓度登记,消毒灭菌包登记,空气培养登记等,运用了紫外线强度试纸,消毒液浓度试纸及3M高压蒸气灭菌包内指示卡和3M胶带等监测手段,定人、定时、定室,以了解和确保灭菌设备的性能及消毒灭菌的效果[4]。
6 小结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大大地加强了门诊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使门诊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自身保护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部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门诊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付欣萍,杨凤,高霞.预防与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8.
[2] 陈莉,倪冬青.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70-02近年来,受社会因素和公众维权意识增强的影响,医疗纠纷发生率呈增多的趋势,成为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门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人员流动性最大,故更易引起医疗纠纷,如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是医院门诊工作需重视的问题[1]。1.门诊护患纠纷引发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安全管理是对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护理水平、减少质量缺陷的关键环节,是患者身心健康的保障,是避免发生医疗事件和纠纷、消除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客观需要[2]。管理监督不力、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对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极大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
1.2护理人员因素。首先为技术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队伍目前存在流动性大、数量不足、护理水平不一的现象,医院门诊岗位分散、面广、工作量大,对护士理论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均有较高的要求,需对专家基本情况和医院各科特色进行了解,掌握人际沟通和心理观察的技巧,以便为患者提供满意的解释和指导,不然,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其次为工作责任心因素,在医疗工作中,护士作为患者的倾听者、保护者、知心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又作为母亲、女儿、妻子的角色,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造成身心健康的损害,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态度不好,情绪易波动的情况发生,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3]。
1.3患者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患者保健意识、权力意识、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对门诊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服务不满意,易产生纠纷。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支持和配合,若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差,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4]。
1.4病情繁多。门诊患者量较多,涉及各个科室,病情较难预料且病种复杂,也有重危、罕见的疾病就诊,患者及家属描述不准确,候诊时病情出现加重现象,造成护患事件发生。
1.5就诊程序。患者都希望能尽快就诊,但在挂号、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的设置上相对繁杂,特别是病情危重时使最佳、最快的治疗延误,故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引起纠纷。
1.6环境因素。因医院门诊为开放性场所,存在非医疗安全因素,如患者或科室物资被盗、地面湿滑使患者滑倒、氧气管理不规范等,引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2.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培养护理人员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防范安全隐患。
2.2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设立安全管理小组,依据门诊实际情况,结合门诊护理安全质量问题,行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定期召开会议对问题进行解决。
2.3提高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将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环节,提高质量管理以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门诊人员流动大,患者较多,更需重视护理服务质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操作流程,使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4重视技能操作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除对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外,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用语、护士礼仪的学习,加强人际沟通培训,掌握急症、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文字录入、疾病分类分科培训、医院网络工作站技能培训等,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工作中做到端庄稳重、举止大方、语言文明、热情和蔼、面带微笑,使患者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配合依从性,适当的对患者进行称呼,以使距离感拉近。虽然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平凡性,但护士需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对患者提供各项工作中切实应用,善于从患者表情、眼神、体态中了解其需求,除对身体疾病进行关注外,还需重视情感的沟通,超越患者预期的将人文护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5]。
2.5设立安全通道。依据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为确保重症患者的就医安全,需对门诊护士行定期培训,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并要求熟练运用,以对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进行保障。
2.6规范就医环境、严格门诊制度。加强发热门诊、小儿科门诊、传染病门诊的管理,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并落实医院管理措施。提前30min请导医、护士开始分诊工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询问,行挂科指导,讲解专家出诊情况、专科内容、就诊程序,协助患者有序挂号[6]。接号护士做好患者填写病历的督促,带患者到候诊区,对就诊序号进行排列,传号护士安排就诊。置候诊服务台,传号护士除负责各诊室传号外,还需对患者的血压、体温进行测量,在医生开具各项检查单时,传号导医需就注意事项和各项检查内容向患者讲解,并带往科室行相关检查。巡视护士加强管理出入诊区人员,协调医患纠纷,在遇到问题对患者加强安抚工作,做好科普宣教,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对健康教育橱窗及时整理,各种宣传资料及时更换。
2.7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好的服务态度是医疗服务的前提,门诊护理中优质服务更为重要,就诊区需舒适、干净、方便,导医护士需耐心细致、态度和蔼,指导患者有序就医,最大限度地缩短等候时间,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服务流程。
2.8建立质控体系。建立质控小组,包括健康教育、急救物品、护理文书等内容,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并行改进和修订。质控体系需重视管理的群从性,转变质量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服务,并保证信息及时反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达到质控的目的。3.小结
近年来,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安全事件呈增多的趋势。为使护理质量在各项护理指标反馈、评价、检查定期完成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对影响门诊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管理制定、护理人员技能素质、门诊环境、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多方面加强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参考文献
[1]葛伦美.加强护患沟通 预防护患纠纷[J].中国病案,2010(4):59-60.
[2]黎婷,刘秀梅.护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7):477-479.
[3]龙海碧,杨雪梅,王媛.防范护患纠纷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9):106-108.
篇5
二、目标与任务
(一)、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管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管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管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比活动。
(二)、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形象建设的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1、建立护理管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3、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五种表格,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4、以多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到上级医院轮训学习,每月开展业务学习以及“三基”考试。
5、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三)、医技质量管理
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1、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2、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
3、医技科室要与临床科室搞好协作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化验室要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医院将尽可能添置设备及试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5、认真做好各种检查的登记、报表工作。
(四)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优质可靠的药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1、加强药品管理,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并履行其职责。
2、坚持主渠道购药,实行招标沟。
3、药品管理人员要严把质量关,严禁假冒、伪劣药品入库,确实搞好药品管理,杜绝药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事件发生。
4、毒、剧、麻、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5、药品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药品质量价格信息和临床用药需求信息,保证临床用药。
(五)、院内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管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六)、医疗安全管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管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特殊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管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七)、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
卫生技术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前提条件。我院今年将在医疗业务学习上做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强化对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培养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禁态度的“三严”作风。
2、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好一月一次的全院业务学习,认真开展“三基”训练,要求“三基”训练全员参加,“三基”考核人人达标。3、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和轮训学习,为提高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卫生所、门诊部的管理
卫生院下设的3个卫生所和4个门诊部实行了责任承包,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对医疗业务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各卫生所、门诊部必须按医院的统一要求开展各项业务、认真完成各种医疗文书,严格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各项消毒制度,积极配合医院搞好农村疾病控制工作,无条件的接收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医疗业务工作检查。
2、保证药品质量,严禁购销假冒、伪劣药品,坑害百姓,扰乱医疗市场,损坏医院形象。
3、加强与院内各科室的协作,积极做好转诊工作,避免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
(九)、中医药工作的管理
1、借“双创”之机,切实搞好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达标活动和中医专科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和知名度。
篇6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 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 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 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 做到日产日清。
2.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 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 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5) : 552 - 553.
篇7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supervision standard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YE Shanlong, JIANG Xueyu, JIN Li, GU Yonggang, WU Yufen
(1.Changning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51, China; 2.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a window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eople’s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service in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was not standardized, the original system did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ontinuous reform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it was urgent to unif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tool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s of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entre of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Medical Association formulated “the standards of the outpatient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Changning District” (trial draft), and the test runn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f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o strive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the practice model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utpatien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supervision standard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1]。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础卫生服务[2]。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基础和灵魂[3]。现阶段,医疗质量及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门诊服务质量、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尚未建立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缺少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评分标准。
1 目前门诊医疗服务情况
长宁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l0家,由于中央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区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区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疗、家庭医生制度等领域有较好的制度和经验。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仍属一个新兴领域,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尚不规范,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改革发展的需要,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实施工具急需统一和完善。急需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和门诊医疗质量整体管理的相关质量标准。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2点。
1.1 无统一服务标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现有的规章制度不统一、制度的内容比较单一,未和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有关标准相一致,门诊质量管理制度应涵盖:①门诊服务管理制度(门诊流程管理、患者合法权益保护、患者安全管理、就诊环境管理);②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门诊医疗文书质量、门诊诊断治疗质量管理)。
1.2 无实施细则
督查标准不明确,无规范的评分评价实施细则。①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考核评价时无统一标准可执行、操作。②目前我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完全覆盖门诊服务管理领域,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区医学会质量控制组都有相应的检查标准,但未进行有效的整合。
2 研究目标
建立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规范、统一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量督查标准和评分体系,完善质控督查的实施细则。探索整合有关资源,提高督查效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整改意见。
3 研究对象
3.1 覆盖范围
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管理部门、门诊办公室、护理部及有关临床、医技科室。
3.2 具体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
3.3 研究人员组成
科研协作组主要由长宁区医学会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社区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医管科有关专家组成。
4 研究方法
4.1 基本流程
4.1.1 人员组织
长宁区医学会是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5A单位,具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资质,现有质控组26个,拥有各专业质控专家111名,具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并开展质控督查的优势和能力。本研究由长宁区医学会负责立项组织实施,联合区卫计委医管科、同仁医院质控专家共同协作进行。
4.1.2 前期准备
学习领会卫生部、市卫计委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4]。主要内容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2010年9月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有关规定以及上海市卫计委医政处颁发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质控专家对长宁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充分的事前调研,质控督查专家对前期调研严格实行随机安排,力求避免人为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影响。
4.1.3 拟定标准
参照上海市相关质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疗质量的现有标准,拟定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门诊流程管理、患者合法权益保护、患者安全管理、就诊环境管理)和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门诊医疗文书质量、门诊诊断治疗质量管理)[5]。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专业领域环节质量要素的提炼,分值安排比例具体、客观。
4.1.4 质控标准内容
①门诊服务质量标准:门诊部管理(依法执业、管理职责及执行机制、人员编制与岗位职责);门诊流程管理(门诊布局和就诊程序、出诊信息管理、就诊高峰管理、一站式服务);患者安全管理(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急管理);预约诊疗服务(预约制度及流程、预约诊疗方式和内容);就诊环境管理(就诊环境、服务标识、无烟门诊);门诊投诉管理(投诉制度与流程、投诉分析与整改);便民服务;健康教育;医保服务和价格管理(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价格公示和收费管理);患者合法权益(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患者的隐私、维护和尊重患者合法权益的培训)。②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门诊医师出诊管理(门诊科室设置与医师配置、门诊各级医生出诊制度);门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门诊病历质量管理、门诊处方质量管理);门诊诊断质量管理;门诊治疗质量(门诊注射管理、门诊换药管理)。
4.1.5 实施自查、互查和试查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对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进行4次督查,根据课题组制定的质控标准第一次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控部组织自查,将存在问题及对标准的修改意见上报,专家组第一次修改标准。第二次组织各社区互查,根据反馈情况再次进行修改。第三次由专家组试查,进一步调整标准内容和评分细则。第四次由新组建的门诊管理质控组进行全面督查,结合质控督查充分征求基层医院管理人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通过4次不同人员、不同层次的检查,进一步修订完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管理、门诊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稿)。
4.1.6 结果分析
2015年1―3月,将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检查结果输入电脑并进行统计汇总,按照检查结果中的扣分点进行列表,将问题逐一列出并针对问题约谈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反馈与交流。质控专家小组对基层医院的质控负责人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听取建议和反馈,进一步调整质控标准的内容及细节。
4.1.7 认可标准
长宁区医学会向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提交了《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管理、门诊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稿),并于2015年5月12日得到了认可反馈。目前,该质控督查标准已上报区卫计委审批,从2015年下半年起成为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控督查的规范标准。
5 特色及创新点
研究实施前,长宁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医疗质量督查是沿用综合医院门诊的医疗质量督查标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量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很多督查的项目和督查要求与社区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造成了督查结果的偏差,对提出整改意见、改进门诊医疗质量没有促进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保持健康、有序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上级卫生机构、社区、保险机构等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耦合、相互补充的动态过程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内在规律与潜在作用[6]。本次研究在对长宁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7]。改变原来的模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具有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借鉴的价值。
本次研究通过整合医学会、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资源,今后可减少对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检查的频次,进一步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为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规范的规章制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规范、统一的门诊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质控标准能有效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减少相关部门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公众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8]。
参考文献
[1] 王珩, 李念念. 中外医疗质量管理的差异化研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 31(9): 46-47.
[2] 张勘. 社区卫生服务科研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丛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序言.
[3] 杜兰英.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 刘淳熙. 基于新医改的社区医疗建筑策划与设计研究[D].广州: 广州大学, 2012.
[5] 张立云, 张红英.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12): 1881-1882.
篇8
篇9
篇10
2019年4月1日,董事会召集医院全体中层干部进行第一季度院务公开会议。马总,李总分别对医院及社区第一季度各项工作进行通告,并对2019年第二季度之后的工作进行部署。响应医院号召,会后护理部根据护理队伍现状进行阶段性总结及下一步护理工作展望。
2018年,是医院突飞猛进的一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一年。护理队伍也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壮大,无论业务技术还是护理服务都有了较大进步。
但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继续完善的问题。
一、护理部已全层覆盖的护理工作及下一步护理工作展望。
(一)已覆盖全部护理单元的工作:
1、静脉留置针全覆盖;2、月护理质量检查持续进行及护理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的新启动;3、月运行病历科室内质控;4、本院护理文书考核细则的制定和投入使用;5、护理新入院评估、护理危险5大因素评估表的制定和启用;6、护理安全各项评估项目的集中培训,全面考核;7、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的分期培训;8、综合护理查房的开展
(二)工作展望:
1、秉承“一日从医,四季为民”的服务宗旨,紧抓护理十六项核心制度,重抓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开优质护理覆盖全部护理单元。
2、今年护理部计划在保证护理队伍理论及技术稳定进步的基础上,紧跟医院发展的脚步,主开护理安全质量主线,紧抓护理安全,确保安全行护,为医院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护理工作中应急情况启动预案演练的重点训练--庆祝5.12护士节活动方案。
二、各护理单元在配合、支持完成护理部要求的全覆盖的内容和工作展望的基础上,单项覆盖工作及今后要求:
篇11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我院全面启动了电子病历等信息化建设工程,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组织是信息系统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1 电子病历项目组织管理
1.1 信息系统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医院主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护士长、财务科长、药剂科长、门诊部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及HIS厂商项目经理。小组隶属于院长直接领导,总体协调实施进度,确保项目系统顺利实施。
1.2 临床信息系统实施特别小组。考虑到医院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关键业务即临床信息系统部分,建议组建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特别小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领导小组组织结构图见下图:
图1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如下。(1)院长、业务院长的主要职责为临床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的总指挥;负责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计划的审核;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2)医务科长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关键用户中医生用户的选择和组织;负责电子病历模板中医疗类模板的最终审核;负责组织各科室提供医疗类医嘱模板和相关的基础数据;负责医生用户的培训组织工作;参与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管理规定的起草与审核;(3)护理部护士长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关键用户中护理用户的选择和组织;负责电子病历模板中护理类模板的最终审核;负责组织各科室提供护理类医嘱模板和相关的基础数据;负责护理用户的培训组织工作;参与电子病历管理(临床信息系统)规定的起草与审核;(4)信息中心主任的主要职责为代表医院组织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确定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和进度;协调开发商实施小组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提供临床信息系统实施的技术保障;(5)开发商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制定临床信息系统实施计划,临床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及产品应用培训和技术培训的组织。
1.3 临床信息系统应用。领导小组中下设开发商实施小组、医院模板制作小组、病历质控小组、关键用户小组4个工作小组。(1)开发商实施小组。开发商实施小组负责临床信息系统的实施,主要任务是各项实施计划的执行和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及售后服务;(2)电子病历模板制作小组。电子病历模板制作小组负责电子病历模板的制作和管理。成立以临床科室骨干医生、护理人员、实习生、信息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模板制作小组。电子病历模板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如下:1)各专业骨干医生主要职责为负责典型医疗病历的整理和病历模板内容的界定及负责医疗病历模板内容的审核。2)各专业骨干护理人员主要职责为负责典型护理病历的整理和病历模板内容的界定及负责护理病历模板内容的审核。3)实习生主要职责为负责电子病历模板的具体制作。4)信息管理部门技术人员主要职责为负责临床业务人员与开发商技术人员间的沟通协调及负责解决模板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5)开发商技术人员主要职责为负责搭建模板制作环境、模板制作技术培训,并提供模板制作工具与模板制作技术支持。(3)病历质控小组。病历质控小组负责病历模板的质控和电子病历运行过程中病历文书的人工质控。主要由病案室、质控室、医务科、护理部的管理人员组成;(4)关键用户。在临床信息系统联合测试和试运行的过程中,引入关键用户。关键用户由临床信息系统使用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包括住院医生、护理人员和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系统需求调研阶段和联合测试阶段,可以通过关键用户的应用体验,收集临床科室的需求,测试临床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在试运行过程中,关键用户一方面可以收集临床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定期的集中讨论,统一向软件开发商技术人员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其他用户更好的使用临床信息系统。
2 电子病历在医院中的实施运行
2.1 电子病历在医院实施的现状。目前正使用基于财务收费为核心的HIS系统,由河南省新星科技有限公司所承建,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医保接口(医保、新农合、健康档案)、药房管理、药库管理、住院护士站、总务管理及设备管理。综合病房楼内局域网络为大楼建设期间新建网络,通过单模光纤方式直接接入门诊楼中心机房;目前有1台HIS服务器及一台备份服务器,做异地备份,暂无配备专用的数据备份软件。现阶段本院有一个30平方米网络机房,位于门诊楼四楼,1个42U服务器机柜和1台10KVA UPS等。对现用HIS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以门诊系统、临床系统(门诊一卡通、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为核心,并与LIS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医保接口进行有机融合;以病人为主线,实现管理信息、医疗信息、检验信息、病人信息、病历信息、药品信息、财务信息的高度共享。
2.2 电子病历在医院中的实施过程。为保障我院信息系统项目的顺利实施,整个实施过程基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以统筹安排的科学施工方法开展。
现用软件的升级更换(基础模块),同步启用住院电子病历。在用基础模块升级更换,包括门(急)诊收费系统、入出转院管理系统、住院记帐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同步启用住院电子病历(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护理电子病历系统、病历质控管理系统)、医技科室系统。
项目实施之前,统一思路、明确流程,依据公司软件推荐的配置模式进行流程展示,目的在于让医院管理层了解和熟知新流程,立足于管理需求,构建合理先进、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有公司技术人员和我院技术员进行基础数据维护,培训考核有公司技术员进行维护后的软件进行测试,进行系统切换,列出各科室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切换准备就绪后,先备份旧系统数据,然后将老数据库的表、试图、存储过程备份。
3 电子病历在医院实施中的风险预测及控制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集成项目,涉及内容复杂,时间跨度长,合作部门多,在项目实施中可能会存在种种的潜在风险。针对提到的风险,我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公司安排根据项目需要,安排相应的专业人员,并组织一个强大的实施小组,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行;(2)需要建立详尽的沟通和培训计划,对有关部门灌输系统集成的标准流程的重要性。医院与公司做到配合到位,合作愉快,制定有效合理的时间表,并将项目实施流程及工作内容标准化、规范化;(3)新系统切换后,每个信息点保证有人指导;(4)系统运行情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病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技术性。作为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分析电子病历的内容及应用范围,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展电子病历在医院中的应用范围,从而为社会医学、科研和管理提供最实际、最丰富的数据资料,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篇12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过失和事故等。
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1病案质量:严格按《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2003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石狮市医院2004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检查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3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4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5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需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3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门诊部
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
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2003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范文大全
(三)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具体待定。
二、科、教方面
(一)科研工作
并为此发明条件而努力。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12个科研课题。
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2与上级医院联系。
不时寻找新增长点的专业、项目,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如:各科尚未开设的专业,高压氧仓的设置、体检中心等。
(二)教学工作
1院内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建立个人和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档案,为了配合我院人事管理。为今后岗位竞聘、评聘分离、评职称、选先进等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量化管理,依据卫生部、人事部卫科教[2000]477号文件中《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福建省卫生厅、人事厅闽卫科教[2002]290号文件中《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负责真实、准确地登记全院除护理专业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分,杜绝弄虚作假。
注意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规定申请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人员,a督促各医疗部门有计划做好外出进修布置。需经医务科同意,医院方可出具介绍信联系。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人员回院后须及时汇报学习效果及介绍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等,方可重新上岗。
与继续教育学分及技术档案相结合。上报科技效果鉴定、科技效果奖的需经医务科同意后,b强调院内外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才干加盖院章。
2院外进修、实习生人员管理
a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的管理。
b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3其它
篇13
(一)主要做法
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病人“就医难” 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院自2009年11月开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至今已全面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医师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和微信预约等服务,并逐渐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号源比例。同时已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
(二)主要成绩
1、门诊部已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逐年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计划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效果分析评价。
2、2016年上半年预约诊疗率达到34%左右、复诊预约率≥40%。
3、无违反规定向患者收取或变相收取预约诊疗的任何费用。
4、已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2016年上半年门诊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5%。
5、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利用微信平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查询等,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因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预约号源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故“分时段预约”的实行目前是由分诊护士协调处理,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科目前正积极配合本部门,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信息系统,使预约号源能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更好地细化“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在预约优先的基础上,精细测算患者就诊时间,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精确度,从而有效分流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力争至2017年底,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逐年提高,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2、分诊护士加强对出诊医师进行培训及沟通,积极宣传复诊预约,力争至2017年底,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3、利用医院OA系统,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了解预约挂号方式及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
4、加强对微信平台预约挂号、缴费的宣传,协助患者和家属使用微信挂号,解决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使患者可以弹性安排自己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二、日间手术
按照《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试行办法》,我院成为昆明市“日间手术”工作开展的试点医院。根据目前我院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预约、入院评估、出院评估、出院随访由科室分散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在各自病区划出固定1-2张床位作为用于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医技科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完成检查及报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病房进行,手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室对日间手术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手术,入院健康教育由病区负责,出院第一天随访由手术医生负责进行随访,专科护士和日间手术管理部负责对患者术后第3、7日进行随访和满意度调查。
三、医疗质量
2016年上半年医疗质控部全体同仁,在医院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按年度工作计划及我院2015-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工作。医疗质控部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管理及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常态化的监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工作。(一)质控部作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常设办公室,上半年协助主任委员召开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会议。会上讨论和/或出台了《手术分级授权—医师手术权限限制及再授权制度》,《医疗安全管理经济处罚办法》,《关于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的规定》。会上还用HQMS、DRGS数据对我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分析,用DRGS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上半年,我院中低风险死亡病例持续为零,出院病人疑难系数(CMI)及DRG总量,DRG组数逐月增加,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逐月下降,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到9.7天,较去年同期的10.22天下降0.52天。2016年3月全省29家三级医院DRGS排名我院已由去年的16名越居到第8名。
(二)年初,质控部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多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了医疗质量系统化管理。每季度按PDCA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册,以季刊《医疗质量分析》形式发向全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电子病历的时间质控管理已见成效。
(四)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稍<60分钟,急诊留观病人平均留住时间<72h,均符合国家卫计委三甲要求。
(五)日常质量监管已常态化。
四、信息推送
(一)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除了基本的现场预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院官方网站上进行门诊预约挂号;
近期,我院更是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让患者随时随地便可进行挂号预约以及诊间支付业务。
同时,我院已在筹备开展基层医疗直接预约挂号业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轻松进行预约。
我院的医院网站已建立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站中查询就诊医师及就诊时间,并进行预约。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患者可根据智能导诊系统提示进行智能导诊,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及医师。
使用微信平台的用户,还可实现就诊费用在线支付、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等,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方便患者就医。
为患者提供药品、费用等自助查询服务
在各门诊、住院部大厅均设有自助查询机,可以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信息、住院费用清单等实时查询服务。
在门诊、住院部大厅等设有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患者通过检验条码,可以在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检验报告。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医院平台,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实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情。
(二)开展和规范远程医疗服务
已建成山灞远程医疗中心,依靠山灞远程医疗网络,可以与国内及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依靠互联网技术,已可与和我院有合作交流的美国、法国等国际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面向集团化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目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已计划建设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囊括支持三甲医院、县级对口支援医院及社区医院。
目前,我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只支持可视化双向语音服务,根据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完善服务,计划将提供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听诊器、超声机等)的远程交互服务。
(三)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操作、管理及监控。
(1) 医生只能按照该病种的标准模板进行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
(2) 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异及完成情况均进行信息记录,可很好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
(3) 系统可自动生成每个路径或每个病种的实施情况统计表,便于进行效果评价及过程改进。
(四)规范单病种质量控制
对于单病种的流程及上报实现电子化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单病种结算登记,系统自动生成单病种月/季统计表,实现单病种上报的自动化。
(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围绕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已建设完成的业务信息系统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病房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病区护理工作站、移动护理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技系统、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病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药房系统、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排队业务系统等。
同时围绕临床业务也投入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如:病历质控系统、病案业务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药库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产设备系统、人事档案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OA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医疗平台及多媒体查询。所有系统均已上线使用,并运行良好。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正对手术麻醉系统进行实施调试,完成上线后,可实现手术预约排程、术中安全核查及质控管理、患者临床信息调阅、手术监控及远程会诊、器械清点、围术期移动查房等功能,实现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工作的电子化。
另外,还计划进行门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实现门诊患者的自动分诊,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六)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已完成云南省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互通及共享。
(七)建立投诉信息上报系统